時間:2023-05-30 09:12:1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虎字開頭的吉祥成語,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jìn)步。
2.表示“說”的字詞:講、曰、討論、議論、談?wù)摗⒔涣鳌⒔徽?/p>
3.表示“叫”的字詞:嚷、吼、嚎、啼、鳴、嘶、嘶叫、嚎叫、叫嚷
4.表示“第一”的字詞:首、元、甲、子、首先、冠軍、魁首、、名列前茅
5.象聲詞(表示聲音的):吱呀、喀嚓、撲哧、嘩啦、沙沙、咕咚、叮當(dāng)、咕嚕、嗖嗖、唧唧喳喳、嘰嘰喳喳、轟轟隆隆、叮叮當(dāng)當(dāng)、叮叮咚咚、嘩嘩啦啦
6.表示春的成語:鳥語花香、春暖花開、陽春三月、萬物復(fù)蘇、春風(fēng)輕拂、春光明媚
7.表示夏的成語:烈日當(dāng)空、暑氣逼人、大汗淋漓、揮汗如雨、烏云翻滾、熱不可耐
8.表示秋的成語:秋高氣爽、五谷豐登、萬花凋謝、天高云淡、落葉沙沙、中秋月圓
9.表示冬的成語:三九嚴(yán)寒、天寒地凍、雪花飛舞、寒冬臘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
10.帶有人體器官或部位名稱的詞語:頭重腳輕、指手畫腳、愁眉苦臉、心明眼亮、目瞪口呆、張口結(jié)舌、交頭接耳、面黃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挺胸、心靈手巧、摩拳擦掌、摩肩接踵
11.帶有動物名稱的成語:鼠目寸光、談虎色變、兔死狐悲、龍馬精神、杯弓蛇影、馬到成功、與虎謀皮、亡羊補(bǔ)牢、雄獅猛虎、鶴立雞群、狗急跳墻、葉公好龍、聲名狼籍、狐假虎威、畫蛇添足、九牛一毛、雞犬不寧、一箭雙雕、驚弓之鳥、膽小如鼠、打草驚蛇、雞飛蛋打、指鹿為馬、順手牽羊、對牛彈琴、鳥語花香、虎背熊腰、殺雞儆猴、鶯歌燕舞、鴉雀無聲、魚目混珠、魚龍混雜、龍爭虎斗、出生牛犢、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狗尾續(xù)貂、愛屋及烏、螳臂當(dāng)車、蛛絲馬跡、投鼠忌器、門口羅雀、管中窺豹
(帶有“馬”的詞語:馬不停蹄、馬到成功、龍馬精神、馬失前蹄、指鹿為馬、一馬當(dāng)先)
(帶有“雞”的詞語:聞雞起舞、雄雞報曉、鶴立雞群、殺雞取卵、雞犬不寧、雞飛蛋打、雞毛蒜皮)
(帶有“牛”的成語:小試牛刀、九牛一毛、牛頭馬面、牛鬼蛇神、牛馬不如、牛角掛書、牛毛細(xì)雨、如牛負(fù)重、風(fēng)馬牛不相及、初生牛犢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
12.?dāng)?shù)字開頭的成語:一諾千金、一鳴驚人、一馬當(dāng)先、一觸即發(fā)、一氣呵成、一絲不茍、一言九鼎、一日三秋、一落千丈、一字千金、一本萬利、一手遮天、一文不值、一貧如洗、小學(xué)語文第十一冊:期末考試語言積累匯編2011-06-29 【字號: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頁】 【打印】 【投稿】 【關(guān)閉】 一身是膽、一毛不拔二三其德、兩面三刀、兩肋插刀、兩敗俱傷、兩情相悅、兩袖清風(fēng)、兩全其美、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令五申、三頭六臂、三更半夜、三顧茅廬、四面楚歌、四面八方、四海為家、四通八達(dá)、四平八穩(wěn)、四分五裂、五大三粗、五光十色、五花八門、五體投地、五谷豐登、五彩繽紛、五湖四海、六神無主、六根清凈、六道輪回、六親不認(rèn)、
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高八低、七竅生煙、七上八下、七折八扣、七拼八湊、八面玲瓏、八面威風(fēng)、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九霄云外、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鼎一絲、九牛二虎之力、十指連心、十面埋伏、十字街頭、十全十美、十年寒窗、十萬火急、十拿九穩(wěn)、百年大計、百花齊放、百思不解、百家爭鳴、百感交集、百讀不厭、百川歸海、千方百計、千軍萬馬、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千秋萬代、千真萬確、千里鵝毛、萬無一失、萬眾一心、萬事大吉、萬人空巷、萬家燈火、萬象更新、萬人矚目
13.帶有顏色的詞語:桃紅柳綠、萬紫千紅、青紅皂白、黑白分明、綠意盎然、綠樹成陰、素車白馬、萬古長青、漆黑一團(tuán)、燈紅酒綠、面紅耳赤、青山綠水、白紙黑字、青黃不接
金燦燦、黃澄澄、綠瑩瑩、紅彤彤、紅艷艷、紅通通、白茫茫、黑乎乎、黑壓壓
鵝黃、乳白、湖藍(lán)、棗紅、雪白、火紅、梨黃、孔雀藍(lán)、檸檬黃、象牙白、蘋果綠
14.表示顏色多的成語:五彩繽紛、五光十色、萬紫千紅、絢麗多彩、色彩斑斕
15.表示形態(tài)多的成語:千姿百態(tài)、千姿萬狀、姿態(tài)萬千、形態(tài)多樣、形態(tài)不一
16.表示數(shù)量多的成語:不勝枚舉、數(shù)不勝數(shù)、不可勝數(shù)、數(shù)以萬計、不計其數(shù)、成千上萬、成群結(jié)隊(duì)、人山人海、排山倒海、琳瑯滿目、車水馬龍、鋪天蓋地、滿山遍野
17.表示變化快的成語:變化多端、變幻莫測、千變?nèi)f化、瞬息萬變
18.表示速度快的成語:一瀉千里、一目十行、快如閃電、移步換影、健步如飛、
19.表示時間快的成語: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星轉(zhuǎn)斗移、流星趕月
20.表示“慢”的詞:慢慢、緩緩、冉冉、徐徐、緩慢
21.表示時間極短的詞語:一眨眼、一瞬間、剎那間、頃刻間、霎時間、時而、須臾、
22.表示“死”的詞語:去世、已故、犧牲、陣亡、逝世、與世長辭、為國捐軀、駕崩小學(xué)語文第十一冊:期末考試語言積累匯編2011-06-29 【字號: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頁】 【打印】 【投稿】 【關(guān)閉】 23.表示“想”的詞語:苦思冥想、靜思默想、絞盡腦汁
24.表示人物品質(zhì)的:拾金不昧、舍己為人、視死如歸、堅貞不屈、不屈不撓
25.表示人物外貌的:身材魁梧、亭亭玉立、老態(tài)龍鐘、西裝革履、婀娜多姿、
26.表示人物動作的:洗耳恭聽、昂首闊步、拳打腳踢、交頭接耳、左顧右盼
27.表示人物神態(tài)的:揚(yáng)眉吐氣、怒目而視、火眼金睛、面紅耳赤、熱淚盈眶
(表示“哭”的詞語:淚流滿面、淚如雨下、淚眼汪汪、淚如泉涌、嚎啕大哭)
(表示“笑”的詞語:喜笑顏開、眉開眼笑、哈哈大笑、嫣然一笑、微微一笑)
28表示“人物心情”的成語:忐忑不安、驚慌失措、悶悶不樂、激動人心、焦急萬分、
(表示喜悅的:笑容可掬、微微一笑、開懷大笑、喜出望外、樂不可支)
(表示憤怒的:火冒三丈、怒發(fā)沖冠、勃然大怒、怒氣沖沖、咬牙切齒)
(表示憎惡的:可憎可惡、十分可惡、深惡痛絕、疾惡如仇、恨之入骨)
(表示悲哀的:傷心落淚、欲哭無淚、失聲痛哭、泣不成聲、潸然淚下)
(表示憂愁的:無精打采、顧慮重重、憂愁不安、愁眉苦臉、悶悶不樂)
(表示激動的:激動不已、激動人心、百感交集、激動萬分、感慨萬分)
(表示舒暢的:舒舒服服、高枕無憂、無憂無慮、悠然自得、心曠神怡)
(表示著急的:迫不及待、急急忙忙、急不可待、操之過急、焦急萬分)
(表示愧疚的:追悔莫及、悔恨交加、于心不安、深感內(nèi)疚、羞愧難言)
(表示失望的:心灰意冷、大失所望、灰心喪氣、毫無希望、黯然神傷)
(表示害怕的:驚弓之鳥、提心吊膽、驚惶失措、驚恐萬狀、惶惶不安)
29.上行下效:深入淺出、借尸還魂、買空賣空、內(nèi)憂外患、前呼后擁、異口同聲、聲東擊西:三長兩短、兇多吉少、不進(jìn)則退、大同小異、大公無私、承上啟下、天長日久:天崩地裂、天老地荒、理直氣壯、云開日出
粗細(xì)各異:長短不同、黑白相間、表里如一
是非曲直:喜怒哀樂、安危冷暖、生死存亡
30.月光似水:茫霧似輕、楓葉似火、驕陽似火、秋月似鉤
中國菜歷史悠久,以其味香色美聞名中外。中式菜肴名稱中更是充滿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幽默。準(zhǔn)確形象地把中國菜名譯成英語,可以讓外國友人在品嘗我國菜肴獨(dú)特風(fēng)味的同時,還能從菜名中了解中國菜的烹調(diào)藝術(shù)和文化內(nèi)涵。本文介紹了中國菜常用的十六種刀工和十一種主要的烹調(diào)方法的譯法,菜肴的三類命名方式:寫實(shí)命名法、虛實(shí)命名法、藝術(shù)命名法,及其文化內(nèi)涵,并結(jié)合實(shí)例歸納提出了七種具體實(shí)用的中式菜肴名稱的翻譯方法:直譯法,直譯+音譯法,音譯+釋意法,直譯+釋意法,直譯+注釋法,意譯法和轉(zhuǎn)譯法。
關(guān)鍵詞:中式菜肴名稱;刀工;烹調(diào)方法;菜肴命名方式;翻譯方法
Abstract
Chinesecookinghasalonghistoryandisfamousallovertheworldforitsrichflavoranddelightfulcolorings.ChinesedishesnamesareespeciallyfullofintelligenceandhumoroftheChinesepeople.ItisveryimportanttotranslateChinesecuisinenamesaccuratelyandvividlysothatforeignfriendscanunderstandtheartandculturalconnotationofthenamesofdisheswhiletastingtheuniqueflavorofChinesedishes.ThisessaydiscussestheknifeskillsandculinaryartofChinesecuisine,threekindsofnamingmethodsandtheculturalconnotationaboutChinesedishes,andsevenkindsofpracticaltranslationmethodsofChinesedishesnames.ThetranslationofChinesedishesnameshasbeenplayinganimportantpartinthespreadingofChinesecuisineculture.
Keywords:Chinesedishesnames;knifeskills;culinaryart;namingmethodsofdishes;translationmethods
一、引言
中國歷來就是一個十分講究吃的國家,中國菜已經(jīng)歷了四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其高超的烹飪技藝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堪稱世界一流。“Peopleregardfoodastheirprimewant,andfoodsafetyshouldbegiventhetoppriority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1](P299)可見自古以來人們把“食”看作是頭等重要的事,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yùn)會,以及旅游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中國在與世界接軌,吸納外資和先進(jìn)技術(shù)的同時也會迎來大批的海外觀光客。他們在飽覽中國秀麗風(fēng)光的同時一定也極想品嘗一下中國的美味菜肴。中國菜流派紛呈,原料豐富。中菜的菜名,既有實(shí)用性又有藝術(shù)性,反映了中國飲食文化的歷史,也折射出國人的風(fēng)俗習(xí)慣、思維方式及價值觀念,有濃郁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因此準(zhǔn)確形象的把中國菜名譯成英語,對傳播我國飲食文化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因?yàn)闁|西方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要把中國菜名翻譯得準(zhǔn)確生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發(fā)展涉外旅游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二、刀工與烹調(diào)方法的譯法
因?yàn)椴嗣姆g經(jīng)常會涉及到這道菜的烹法,原料,用料形狀等各方面,所以要想把中式菜肴名稱翻譯得貼切,筆者認(rèn)為譯者須對中國菜的刀工及烹飪方法的譯法做一番了解。
(一)、刀工的譯法
用刀的方法和技巧主要有:切、削(cutting),切片(slicing),切絲(shredding),切碎(mincing),切丁(dicing),切柳(filleting),去骨(boning),去皮(skinning/peeling),刮鱗(scaling),剁末(mashing),刻、雕(carbing)等。經(jīng)過加工后的原料具有丁、條、絲、片、塊等幾何形狀,如肉絲(porkshreds),雞塊(chickenslices)等。其他的加工方法還有釀(stuffing),腌(picking/salting),浸\泡(marinating),去殼(shelling),刨絲(grating)等。
(二)、烹調(diào)方法的譯法
中菜的烹調(diào)方法至少有50種,[2](P34)筆者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總結(jié)比較,歸納出以下主要常用的11種:
1.炒(stir-frying),是指鍋內(nèi)放油、油燒熟,下生料炒熟。“然而‘炒蛋’的英語卻是scrambledegg,不譯friedegg。”[3](P34)
2.煎(pan-frying),即在鍋內(nèi)放上少量的油,待油達(dá)到一定溫度后將菜料放入鍋內(nèi)進(jìn)行短時間的烹煮,如煎雞蛋(pan-friedegg)。
3.爆(quick-frying),是旺火熱油,原料下鍋后快速操作。要求刀工處理粗細(xì)一致,烹前備好調(diào)味品,動作要麻利迅速。如爆大蝦(quick-friedshrimps)。
4.炸(deep-frying),將主料掛糊或不掛糊下熱油鍋,由生炸熟的方法,外焦里嫩。如五香炸雞翅(deep-friedchickenwingwithspicyflavour)。如再細(xì)分,還可分為干炸(drydeep-frying),軟炸(softdeep-frying)和酥炸(crispdeep-frying)。
5.燒(braising),是先將主料用油炸過或用火焯過,再加上輔料,兌入湯汁煨至熟爛的方法。“用醬油來燒,叫紅燒——braisingwithsoysauce,”[4](P34)或braisinginbrownsauce。
6.煮(boiling),指在鍋里放入水或有調(diào)料的沸湯,將鍋放在慢火上燒,再放入菜肴,時間可長可短,由事物的品種和食者口味而定。“煮還可分速煮(instantboiling),北方的涮羊肉instantboiledmutton,廣東的‘打邊爐’chafingdish也屬此類,和快煮(quickboiling)。”[5](P34)
7.蒸(steaming),是將生料或半熟原料,加調(diào)料調(diào)味后上籠屜蒸熟的方法。如荷葉粉蒸肉(steamedflour-coatedporkwrappedinlotusleaves)。
8.煲/燉/煨/燜/鹵(simmering/stewing),這五種烹調(diào)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將食物放在水、湯或汁之中,用文火慢慢加熱,用火時間一般較長,如燉栗子雞(stewedchickenwithchestnuts),煨牛肉(simmeredbeef)。“在水中煲是stewinginwater,將食物放在水中煲,如廣東肇慶的‘劍花豬肉湯’譯為stewedportsoupwithcrabcactusflowers。隔水燉是stewingoutofwater,用于燉補(bǔ)品。淮杞燉生魚是stewedsnakeheadfishwithChineseyamandfruitsofChinesewolfberry。倘若放進(jìn)味汁里煮,那就是‘鹵’-—stewingingravy了。”[6](P34)
9.熏(smoking),通常是將宰殺后的禽肉野味,用調(diào)料香料調(diào)制后,用特殊的樹木柴禾熏烤而熟,這種菜肴往往具有獨(dú)特風(fēng)味。如熏山雞(smokedpheasant)。
10.“烘烤鐵燒:鐵燒(broiling或grilling)是將食物放在鐵板或鐵架上用明火烤。燒烤(roasting)是在火上,火前或在鐵架上燒。烘(baking)指將食物放在密閉的烘爐里或鐵板或鐵架上用明火烤,食物與火不直接接觸。澆油燒(basting)是指在食物燒烤過程中不時澆淋調(diào)味油,以防烤焦。要知道這些烹調(diào)方法的味道,不妨嘗一嘗奶油燒魚柳(grilledfishwithbuttersauce),鐵燒牛扒(grilledbeefsteak),燒乳豬(roastsucklingpig)。”[7](P34)
11.白灼(scalding或blanshing),將食物放在沸水中燙熟,然后取出再放佐料或用熱鍋炒。此法主要用于新鮮海味,如白灼海螺片(scaldedslicedconch)。
三、菜名的命名方式和文化內(nèi)涵
菜名是菜肴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商業(yè)功能和推銷價值。菜名就其功能而言,主要表現(xiàn)為信息功能、美學(xué)功能、社會文化功能等。一道好的菜,如果配有一個奇妙、雅致、響亮的名稱,一定會使人心情愉快,食欲大增,所以中國菜除了色、香、味、形、器等要求外,還有一個“名”的問題。美食必有美名,食以名傳,名以食傳。
中餐菜名的命名主要是根據(jù)料、味、形、質(zhì)、色、時令、烹調(diào)技法、地名、人物、典故、比喻、寄意、抒懷、數(shù)字等。從大的方面看,可以概括為三大類:
(一)、寫實(shí)命名法
這是由實(shí)指詞匯組合構(gòu)成菜名的方法,是中菜命名中最主要和采用最廣泛的直觀方法,觀其名稱,就能了解菜肴的某些特點(diǎn),如原料的組成、顏色和形狀,烹制方法,菜肴的味道等。此類菜名翻譯時適合用直譯法,直接明了。如“蒜茸蒸龍蝦”(steamedlobsterwithgarlic)。
(二)、虛實(shí)命名法
這是就菜肴某一方面特征進(jìn)行美化的命名方法,其名稱由實(shí)指詞匯和虛指詞匯組合構(gòu)成,實(shí)中有虛,看菜名即知其原料,同時,還有幾分雅趣。“如蘭花小竹筍(sautéfreshbambooshootsshapedlikeorchids)是精選鮮嫩小竹筍,筍尖用刀切成蘭花形狀再用油煎。”[8](P25)“蘭花”表示筍成菜后的造型,這是對菜肴形狀的美化。又如“太極芋泥”(Taijitarocream),這道菜一邊是芋泥,一邊是深色的烏豆沙,和諧對稱,體現(xiàn)了一種既對立又統(tǒng)一、既柔美又壯美的和諧美,表達(dá)了一種如意、健康、明朗、喜慶、吉祥、幸福的愿望。“太極”是根據(jù)菜肴的造型如“八卦”而取的。翻譯此類菜名時可用意譯法,直譯+意譯法,轉(zhuǎn)譯法。
(三)、藝術(shù)命名法
一道菜名本身就是從詩詞歌賦、典故、成語或者優(yōu)美的傳說中引用而來的,一張菜單本身就具備了很高的文學(xué)欣賞的價值。如甲魚燉雞(steamedturtleandchicken)這道湯菜取名為“霸王別姬”。此類菜名一般不反應(yīng)菜肴的烹法或原料,翻譯時適合用意譯法或直譯+釋意法。
如果再具體分類,藝術(shù)命名法可以分為以下3種類型:
1.喜慶型
即給菜肴取一些吉祥的,祝福性的名字。例如四塊一盤的紅燒肉,取名為“四喜肉”(braisedbrisketwithbrownsauce),便有了"四喜臨門"的好口彩。聽到這道菜的名稱,人們會產(chǎn)生喜悅心理。所謂“四喜”,舊時是指福、祿、壽、禧;也可以是指《四喜詩》所贊美的四件喜:“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菜肴以“四喜”為名,表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夸張型
就是把菜肴加以夸張和想象,安上一個華貴的名稱。如“天下第一菜”(friedshelledshrimpsontoast),這道菜是將鍋巴在滾油中炸酥,再用蝦仁、熟雞絲、雞湯等熬成濃汁,送上桌時將汁澆在鍋巴上,盤內(nèi)發(fā)生“嘶啦”一聲,冒出一縷青煙,香味撲鼻。乾隆帝品嘗后覺得鮮美異常,即贊道:“此菜堪謂‘天下第一菜’”。從此得名,留傳至今。
3.典故型
即菜名含有故事,非同一般。如湖北名菜“草船借箭”(deep-friedmandarinwitheggandbambooshoots)是用鱖魚作船,蛋松充草人,筍絲比箭,制成形態(tài)逼真的“草船借箭”佳肴,就是出自《三國演義》中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
四、菜肴名稱的翻譯方法
“菜肴名稱翻譯的核心內(nèi)容是菜是用什么原料,用什么烹調(diào)方法做出來的。”[9](P33)筆者認(rèn)為其次應(yīng)能反映出菜肴的色香味等主要特點(diǎn),如有可能還應(yīng)簡略介紹與菜肴有關(guān)的民俗風(fēng)情或歷史傳說,表達(dá)應(yīng)該簡潔明了。中國菜的漢譯英目前并沒有固定或規(guī)定的譯法,因?yàn)榭谧g和筆譯時往往會因人而異,因環(huán)境而異。筆者在之前也看過不少相關(guān)的文章,摸索積累了點(diǎn)滴的經(jīng)驗(yàn),也想對此問題做一些補(bǔ)充。
(一)、直譯法
由于漢語和英語的差異很大,把中餐菜名翻譯成英文時大部分情況下都應(yīng)采用寫實(shí)性譯法,特別是對于寫實(shí)性的菜名,應(yīng)盡量把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菜肴的味型等翻譯出來,以便讓客人一目了然。
1.以烹調(diào)方法開頭的翻譯方法
烹調(diào)方法的譯法在上文已經(jīng)提到。對于能清楚反應(yīng)烹調(diào)方法的菜名,英譯時應(yīng)將其對應(yīng)的烹法譯出來,再譯其主料。具體有以下三種情況:
(1)烹調(diào)法+主料(形狀)
炒鱔片Stir-friedEelSlices
煨牛肉SimmeredBeef
清蒸鳊魚SteamedLimande
(2)烹調(diào)法+主料(形狀)+(with)輔料
蟹粉蒸魚肚StewedFishTripewithCrabMeat
腐乳汁燒肉BraisedPorkwithPreservedBeanCurd
辣子炒肉丁Stir-friedDicedPorkwithGreenPepper
(3)烹調(diào)法+主料(形狀)+(with,in)調(diào)料
紅燒鯉魚頭BraisedCarpHeadwithSoySauce
辣味燴蝦球BraisedPrawnBallsWithChilli/ChiliSauce
清燉豬蹄StewedPigHoofinCleanSoup
2.以主料開頭的的翻譯方法
有些菜肴名稱不反應(yīng)烹調(diào)方法,在不明確制作方法的情況下只需譯出其主料,再用介詞with或in接其輔料或調(diào)料。示例如下:
(1)主料(形狀)+(with)輔料
杏仁雞丁ChickenCubeswithAlmond
牛肉豆腐BeefwithBeancurd
雞絲涼面ColdNoodleswithChickenShreds[10](P166)
(2)主料(形狀)+(with,in)調(diào)料
糖醋魚FishwithSweetandSourSauce
椒鹽排骨SpareRibswithPepperandSalt[11](P57)
米酒魚卷FishRollswithRiceWine
3.以原料形狀或口感開頭的的翻譯方法
這種方法是把原料的形狀或口感當(dāng)作修飾語,放在烹法或主料的前面。示例如下:
(1)口感+烹法+主料
水煮嫩魚TenderStewedFish
香煎雞塊FragrantFriedChicken
酥炸芋球CrispDeep-friedTaroBall
(2)形狀(口感)+主料+(with)輔料
陳皮兔丁DicedRabbitwithOrangePeel
時蔬雞片SlicedChickenwithSeasonalVegetables
冬筍牛肉絲FriedBeefShredswithBambooShoots
(3)形狀(口感)+主料+(with)調(diào)料
茄汁魚片SlicedFishwithTomatoSauce
黃酒脆皮蝦仁CrispShrimpswithRiceWineSauce
糖醋咕咾肉FriedPorkSliceswithSweetandSourSauce
(二)、直譯+音譯法
對于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名菜,《也談中菜與主食的英譯問題》的作者認(rèn)為在翻譯此類菜名時應(yīng)采用原料+地名+Style的方法。如湖南肉PorkHunanStyle,麻婆豆腐BeanCurdSichuanStyle等。[12](P57)筆者認(rèn)為這種方法雖然簡潔明了,但翻譯時若用“音譯地名/人名+直譯原料”這種譯法可能更有“中國味兒”。如:
東坡肉DongpoBraisedPork
宋嫂魚羹SongsaoFishPotage
北京烤鴨BeijingRoastDuck
“其實(shí),就食物,特別是風(fēng)味食品或特產(chǎn)而言,一定程度的直譯是世界各國的約定俗成的辦法。無論是漢堡包,冰淇淋,色拉還是jiao-zi,WoolongTea,Mao-tai都早已被譯入國的消費(fèi)者所接受。”[13](P36)但是這種譯法有時也會使不熟悉中國菜的外國食客感到困惑。東坡肉中的“Dongpo”,宋嫂魚羹中的“Songsao”,何許人也?碰到喜歡追問究竟的食客,翻譯時可采用下面的音譯+釋意法。
(三)、音譯+釋意法
“音譯(即以漢語拼音代替英文進(jìn)入菜譜)最為省事,但外國人看不懂,中國人也不一定懂,寫了等于沒寫。“狗不理包子”譯為GoubuliBaozi,等于沒譯。”[14](P12)因此純粹的音譯要盡量避免。另外對于上面提到的直譯+音譯所碰到的問題,如翻譯四川名小吃擔(dān)擔(dān)面,在菜名后面可加一段解釋的文字。示例如下:
DanDanNoodle
Thissackisakindofhot-spicednoodlesorspicypeanutnoodles.Itisfavoredwithasaucecontainingdriedshrimp,shreddedpreservedvegetables,crushedroastedpeanuts,sesameseeds,chillioil,soysauce,vinegarandgarlic.Dandanreferstoshoulderpoles.Intheearliesttimewhenanoodlepeddlershoulderhispole,heusuallycarriedtwobasketsoneithersideashewalkedalongstreets.Thebasketscontainedhisnoodlesandsauce.Hesoldhisnoodlestopassers-byandresidentswholivedonthestreets.Hisnoodlescostalmostnothing,andgraduallylocalpeoplecalleditDandanNoodle.[15](P165)
(四)、直譯+釋意法
對于藝術(shù)命名法的菜名,其名稱本身既不反映菜的原料,也不反映烹調(diào)方法,若要講清其意義,必須講述一個故事或一段歷史,這在飯桌上翻譯人員可以拿來做為活躍氣氛的話題。翻譯時則先直譯出菜名的中文意思,再進(jìn)行解釋。如:
叫化雞Beggar’sChicken---Thereisalegendarystoryconnectedtoit.Longlongagotherewasabeggar.Onedayhestoleachickenandwaspursuedbytheowner.Hewasalmostcaughtwhenhesuddenlyhituponagoodidea.Hesmearedthechickenalloverwithclay,whichhefoundnearbyandthrewitintothefirehehadbuilttocookit.Afteralongwhilethebeggarremovedthemud-coatedfromthefire.Whenhecrackedopentheclayhefound,tohisastonishment,thattheclaytogetherwiththefeatherhadformedahardshellinwhichthechickenhadbeenbakedintoadeliciousdishwithwonderfulflavour.Thatnighthehadaveryenjoyablemeal.Hencethenameofthedish.[16](P57)
佛跳墻TheBuddhistmonkjumpingoverthewall---IngredientsusedforthecasserolearealldelicaciesofChinesecooking:shark’sfin,seacucumber,abalone,driedscallop,ham,chicken,duck,lamb,bambooshoots,mushroomsandvariousspices.Thesearesealedinsidethecasseroleandboiledforlonghours,ensuringtheessenceofeachingredientisbeingextracted.Thus,besidesthewonderfultaste,thecasserolealsohashighnutritivevalues.[17](P304)Themeaningof“theBuddhistmonkjumpingoverthewall”isthat,thisdishissodeliciousthattheBuddhistmonkcannothelptojumpoverthewallandhaveataste.
(五)、直譯+注釋法
藥膳是中國傳統(tǒng)飲食療法之一,也是飲食文化的重要特色;藥膳既有營養(yǎng)作用,又有防治疾病和強(qiáng)身健體的功效,因此頗受外國食客的歡迎。對于藥膳的翻譯,應(yīng)能譯出它的原料和烹法,此外還應(yīng)譯出其主要藥理作用,以便不熟悉中國飲食文化的外國友人選擇和品嘗。
雪耳龍眼湯WhiteFungusandShelledLonganSoup(withthefunctionofimprovinglungsandpreventinganemia)
雙鞭壯陽湯Ox-tailSoup(withthefunctionofbeingmoreenergetic)
天麻燉烏雞StewedPheasantwithGastrodia(withthefunctionofpreventing
dizzinessandcuringheadache)
銀杏子雞丁BraisedDicedYoungChickenwithGingko(withthefunctionofstrentheningliverandspleen)
西洋參冬蟲夏草燜子雞StewedSquabwithAmericanGinsengandChineseCaterpillarFungus(withthefunctionoftonicandtranquilizer)[18](P26)
這里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中國菜中有時會用到動物的外生殖器,如上面的“雙鞭壯陽湯”,“其中的‘鞭’字是為了求雅,直表其意會使西人大倒胃口,譯為‘ox-whip’又不能表達(dá)什么意思,因此可以含蓄的譯為‘ox-tail’。”[19]
(六)、意譯法
有時人們根據(jù)菜的主料和配料色或形的特點(diǎn),或烹調(diào)后總體造型給菜肴取個吉祥如意的典雅名稱,對于這類藝術(shù)命名法或虛實(shí)命名法的菜名一般采用意譯,舍形或舍音求意,將其原料和烹法照實(shí)譯出。如“獅子頭”若直譯為LionHead,極易使外國不懂竅的中餐食客發(fā)生誤會,以為他不得不鼓起勇氣去啃“獸中之王”的腦袋。[20](P12)因此江蘇名菜中的蟹粉獅子頭就可譯為CrabMeatandMincedPorkBallinCasserole。[21](P303)其他示例如下:
發(fā)財好市,即發(fā)菜煮嚎豉,人們喜歡在新春佳節(jié)品嘗這道菜,以祈求“發(fā)財”、“好生意”。因?yàn)椤鞍l(fā)菜”和“嚎豉”跟“發(fā)財”、“好市”諧音。因此這道菜可以譯為:BlackMossCookedwithOysters[22](P33)
螞蟻上樹,即肉末粉絲,可譯為:BeanVermicelliwithSpicyMeatSauce。
一卵孵雙鳳,即把燉好的兩只雞裝入挖空果肉的西瓜殼中,把西瓜比為卵,把雞比為鳳,譯為:SteamedChickeninWaterMelon。
但如果全部舍形或舍音求意似乎過分樸實(shí)無華,且沒有美感和情趣,還有個折中的辦法就是先照實(shí)譯出此類菜名的中文意思,再用意譯的方法讓客人了解其原料烹法。例如“老少平安”,[23](P55)翻譯的時候先譯成“PeacetoYoungandOld”,然后再介紹是“StewedBeancurdwithFish”。但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做好文化處理。“例如‘龍虎斗’這道菜,如果先說Thedragonfightingagainstthetiger,對于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友人來說肯定會大倒胃口,因?yàn)椤垺谥袊羌榈南笳鳎谖鞣轿幕袇s是兇狠的惡魔。而虎又是保護(hù)動物。”[24](P55)這道菜的原料是蛇肉和貓肉,應(yīng)該譯為Stewedsnakeandwildcat。
(七)、轉(zhuǎn)譯法
嚴(yán)格說來,轉(zhuǎn)譯法也是屬于意譯的一種。中菜中有些菜肴名稱的部分術(shù)語用表示吉祥喜慶等典雅行話和術(shù)語來表達(dá),這對于缺乏中國文化背景知識的外國客人來講是難于理解其深刻含義的。吳偉雄在其《中式菜譜英譯淺談》中也提到了菜譜上某些原料的“轉(zhuǎn)譯”問題,并舉了例子:例如“鳳凰栗米羹”中的“鳳凰”就不能譯成英語意為長生鳥的“鳳凰”(phoenix)了。“鳳”者,“雞”也,“凰”與“雞黃”的“黃”同音。有經(jīng)驗(yàn)的翻譯,是會將“鳳凰”轉(zhuǎn)譯為“雞蛋”再譯為egg的。粵菜中的“西湖牛肉羹”中的“西湖”,也須先轉(zhuǎn)譯為“雞蛋”才能譯出egg的真面目。這大概是蛋在湯中使人聯(lián)想起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吧。[25](P33)由此看來翻譯此類菜名要求譯者對中菜原料的一些“行話引語”要有相當(dāng)?shù)牧私猓蝗灰仓坏孟驈N師或服務(wù)員請教了。
炒雙冬F(xiàn)riedSauteMushroomsandBambooShoots
冬瓜云腿SlicedYunnanHamwithWhiteGourd
翡翠蝦仁Stir-friedShelledShrimpswithPeas
鳳爪燉甲魚SteamedTurtleandChicken’sFeetSoup
百花釀北菇MushroomsStuffedwithMincedShrimps
結(jié)論
在中餐菜名翻譯成英文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而且每一道菜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進(jìn)行翻譯。例如,川菜中的“宮保雞丁”這道菜就有以下幾種譯法:
SauteedChickenCubeswithPeanuts
DicedChickenwithChiliandPeanuts
FriedDicedChickeninSichuanStyle
GrandDuke’sChickenwithPeanuts[26](P11)
GongBaoChicken[27](P11)
KungPaoChicken[28](P11)
SpicyDicedChickenwithPeanuts[29](P11)
ChickenwithHotPeppersandPeanuts[30](P11)
由此可見,中餐菜名的英譯方法是靈活多變的。至于我們在翻譯中最終采用哪種方法,則可根據(jù)各人的習(xí)慣和具體情況確定。
中國菜的菜單就如同一本厚厚的詩集,蘊(yùn)藏了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很多菜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如何跨越文化和語言的差異,準(zhǔn)確并生動地翻譯好中菜菜名,可以說是一門大學(xué)問。它值得我們?nèi)ヅμ接懞桶l(fā)現(xiàn),找到最佳的翻譯方法,讓中國的美食與文化在世界上綻放自己的光彩。
參考文獻(xiàn):
[1]朱歧新.英語導(dǎo)游必讀[M].北京:中南旅游出版社,2005.
[2]吳偉雄.中式菜譜英譯淺談[J].中國翻譯,1986(5).
[3]同[2].
[4]同[2].
[5]同[2].
[6]同[2].
[7]同[2].
[8]賴余.淺談旅游資料的英譯[J].中國翻譯,1986(1).
[9]同[2].
[10]楊天慶.四川英語導(dǎo)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11]任靜生.也談中菜與主食的英譯問題[J].中國翻譯,2001(6).
[12]同[11].
[13]陳普.也談旅游資料的英譯[J].中國翻譯,1986(2).
[14]劉增羽.中式菜肴英譯名亟須審定[J].中國翻譯,1990(5).
[15]同[10].
[16]同[11].
[17]同[1].
[18]教育部《旅游英語》教材編寫組.旅游英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9]岳峰.略論同化翻譯.集美大學(xué)學(xué)報,2000(3).
[20]同[14].
[21]同[1].
[22]同[2].
[23]同[14].
[24]張寧.旅游資料翻譯中的文化思考[J].中國翻譯,2000(5)
[25]同[2].
[26]同[14].
[27]同[14].
[28]同[14].
論文關(guān)鍵詞:跨文化教育;英語教學(xué);文化意識
0.引言
英語教學(xué)是對人的品格、思維、語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識和意識等的全面素質(zhì)教育,了解文化差異、增強(qiáng)跨文化交際(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能力、增強(qiáng)全球意識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處理好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充分認(rèn)識文化差異,才能真正提高學(xué)生的語言能力。而文化是指所學(xué)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fēng)土人情、傳統(tǒng)習(xí)俗、生活方式、文學(xué)藝術(shù)、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等。在教學(xué)中,通過擴(kuò)大學(xué)生了解異國文化的知識范圍,來提高他們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jìn)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1.文化、語言
文化是一種復(fù)雜的社會現(xiàn)象,它滲透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語言學(xué)理論認(rèn)為,語言與文化之問的作用和影響是互相的、辯證的。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青就沒有文化;另一方面,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由于英漢兩個民族的地理環(huán)境、社會歷史、社會習(xí)俗、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各有其特點(diǎn),形成了承載兩種文化的英漢語青的很大差異,這些差異對英語教學(xué)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跨文化交際理論認(rèn)為,文化存在于兩個層面,公開的文化和隱蔽的文化。文化所隱蔽的部分大大甚于所揭示的部分。就英語社會文化米說,它是西方民族,幾千年文明的沉淀;是英語民族哲學(xué)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準(zhǔn)則、社會方式的集臺;是西方政治、教育、修養(yǎng)、文學(xué)、藝術(shù)、語言、思維等的總和。它涉及到英語民族社會文化一切領(lǐng)域,就連英語民族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界也無不打上其文化的烙印。偌大的英語民族文化系統(tǒng)豈是中國人幾年、十幾年,在脫離社會語境的情況下,僅僅通過語言學(xué)習(xí)所能完全習(xí)得的!況且大部分文化是隱蔽的,而“隱蔽文化是動態(tài)的,它始終處于變化之中,舊的隱蔽文化被揭示,新的隱蔽文化又等待人們?nèi)ヌ诫U”…。英語社會文化如同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樣是個永遠(yuǎn)采掘不完的礦藏。這就是說學(xué)生在學(xué)習(xí)和使用英語時,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目的語文化缺失。這種文化缺失反映在語言上就是中國式英語,故英語教學(xué)中減少學(xué)生中國式英語的唯一途徑是在英語教學(xué)過程中進(jìn)行相關(guān)的文化導(dǎo)入。
英語語言的語音、詞匯與語法等有形的東西只構(gòu)成了語言的物質(zhì)外殼,在物質(zhì)外殼后隱藏著極其豐富的英語國家民族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教學(xué)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xué)生了解英語語言的字面意義,而且不能忽視它們的社會文化意義,力求在字面上及文化內(nèi)涵方面忠實(shí)于英語語言,使學(xué)生能更深層地了解英漢兩種文化的共性及個性,從而完成一種文化向另一種文化的傳遞。
文化是一個復(fù)雜的概念。思想、意識、觀念等都是文化的反映,英語語言的文學(xué)、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jì)、宗教信仰、社會風(fēng)俗、人文景觀等各種文化因素會間接地影響英語語義。因此,英語教學(xué)中跨文化教育非常重要。要掌握兩種語言,必須掌握兩種文化。跨越目的語國家的文化障礙,才能做到交際的得體與妥當(dāng),才能提高語言運(yùn)用能力。
2.英語教學(xué)中強(qiáng)化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1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
在目前的英語教學(xué)中,人們認(rèn)為英語教學(xué)的主要目的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只要會語言,對文化的理解可以憑常識和習(xí)慣去解決,從而忽視了跨文化教育。不可否認(rèn),文化偶合的現(xiàn)象是存在的,如英語中DoinRomeastheRomansdo(入鄉(xiāng)隨俗),AslfmanSOWS,SOshallhereap(種瓜得瓜,種豆得豆),Strikingwhiletheironishot(趁熱打鐵)等等與漢語的理解基本相同,但完全用漢語的習(xí)慣去理解外語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歧義。如英語中的Betterbetheheadofadogthanthetailofalion.而漢語中卻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雞頭鳳尾對狗頭獅尾,這種借喻事物上是有差別的。也有人認(rèn)為,跨文化交際就是加強(qiáng)學(xué)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這僅僅是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基礎(chǔ),而它不是全部。不同的交際對象,在不同的情況下對同~個思想的表述方式是與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英語學(xué)習(xí)中,語言失誤容易被對方諒解,而語用失誤、文化誤解往往會造成交際失敗因此,在強(qiáng)調(diào)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必須提高語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2.2強(qiáng)化文化意識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內(nèi)涵就不可能真正習(xí)得語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難以學(xué)好語言。離開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結(jié)果不了解目的語的文化(targetculture),我們就很難理解某些詞語項(xiàng)目的意義。比如Youcannotgo()tittonight,itisrail1ingcatsanddogs.這一習(xí)語來自于北歐神話。古代斯堪的納維亞人(Norsemen)的主神是奧丁(Odil),狗(dog)和i良(wolf)象征“風(fēng)”,貓(cat)象征“雨”,所以catsand dogs就象征“狂風(fēng)暴雨”。再比如對顏色的理解,乍一·看,“l(fā)IItepic—tHre,theblue—eyell0y,Io begreen e.yed,gl’eeIihand.I11theblack,graymare,GreatCaesar等淵是很讓人費(fèi)解的,各自對應(yīng)的譯法分別是“黃、紅人、嫉妒、沒經(jīng)驗(yàn)的人、不欠債、母老虎、天哪”。如果只站在自身的文化立場上,恐怕是永遠(yuǎn)也不會理解這些詞組的。
3.英語教學(xué)中跨文化教育的體現(xiàn)
3.1語篇中的跨文化教育
《新視野大學(xué)英語》教材中有著豐富的篇章材料,包涵了許多跨文化因素,這為開展跨文化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比如在BookTow,UnitThreeRichMeetingHisFutureMother—inlaw中,……Andthenhealso made the mistake ofdirnkingnotone buttwofrosted glassesfull,whileeverybody elsehad a half—inch“justfortaste”.ButthewonthappenedwhenRichcriticizedmymother’Scookin—AsistheChi—nesecook’scustom,my motheralwaysmade negativeremarksaboutherowncooking.這充分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習(xí)俗的差異。中國人不善于接受直接的表揚(yáng),對于自己感覺應(yīng)該受到表揚(yáng)的方面,往往采取謙虛的、否定的態(tài)度去評述,而西方人正好相反。所以要真正和不同種族文化的人進(jìn)行成功的交流,不僅要掌握足夠的語言知識,還要了解一些不同種族國家的風(fēng)俗、文化、宗教等知識。
另外,西方人非常注重主題句的明確設(shè)定,并且通常把它置于句首,這是由于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思維方式所決定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強(qiáng)調(diào)個體的獨(dú)立和主體的作用,突出主觀見解,強(qiáng)調(diào)主觀對客觀的判斷和態(tài)度。英語段落往往先在語篇的開始就直接點(diǎn)題,態(tài)度明確,觀點(diǎn)清晰,主題突出,其后內(nèi)容按直線展開,層層深入,輔助句緊扣中心思想。段落的直線性發(fā)展圍繞主題展開先陳述中心思想,后分點(diǎn)論證說明,使主題句的內(nèi)容展開。例如:全新版大學(xué)英語第三冊UnitOne課文It’Sasatisfyinglife.too.InthesummerwecanoeOilthefiver,gopicnickinginthewoodsandtakelongbicyclelides.Inthewinterweskiandskate.Wegetexcited aboutsnnsets.We love the smelloftheearth warmingandtheSO1I11(]ofcattleowing.W ewatchforhawksintheskyanddeeriuthecornifelds.第一句話是主題句,在圍繞中心思想論述的過程中,內(nèi)容有序銜接,陳述順其自然,條理清晰,層層推進(jìn),向縱深或高峰發(fā)展,具有流動感。漢語的段落設(shè)定與英語不同,漢語思維認(rèn)為萬物相生相克,且均有聯(lián)系,其思維模式呈螺旋型,語篇的開始往往是從很遠(yuǎn)的卡¨關(guān)的外圍問題人手,陳述觀點(diǎn)的手法委婉曲折。段落語言傾向于圍繞主題進(jìn)行螺旋式重復(fù)。
所以,在英語教學(xué)中,教師針對篇章的布局把西方的文化傳授給學(xué)生,這樣有助于學(xué)生準(zhǔn)確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篇章結(jié)構(gòu),更好地理解文章,將促進(jìn)閱讀及寫作能力的提高。
3.2詞匯教學(xué)中的跨文化教育
詞匯作為語言的基本構(gòu)素,是整個語言系統(tǒng)的支柱,必然最突出、最廣泛地反映文化差異。英漢同匯的文化內(nèi)涵極為豐富,但在許多方面存在著不對應(yīng)現(xiàn)象。這是因?yàn)槊恳环N語言都有它自身特有的語言體系與建構(gòu),每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習(xí)慣、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和文化傳統(tǒng)。因此,文化差異在詞匯層上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王佐良先生曾說過:“一個詞不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義,還有內(nèi)涵的、情感的、牽涉到許多聯(lián)想的意義。”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同一詞義的理解往往有所不同,大相徑庭。
在最普通的詞匯教學(xué)中,也有跨文化教育的空間。詞匯中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各種文化信息,詞匯本身的產(chǎn)生、消亡和新陳代謝,提供了有關(guān)文化發(fā)展的信息。同時,文化發(fā)展過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識會影響詞匯意義。比如中英兩國人都有養(yǎng)狗(dog)的習(xí)慣,但對狗有不同的傳統(tǒng)看法。在西方,狗是可愛的寵物,人類忠實(shí)可靠的朋友,甚至用狗來昵稱,如:Heisaluckydog(他是個幸運(yùn)兒),acleverdog(聰明的小孩子),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topdogs(最重要的人)。而在中國,狗常用來看家護(hù)院,多用來比喻受奴役的人或壞人壞事,有一定的貶義,如:狗仗人勢、走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再如中國人歷來把“龍”dragon視為“吉祥”和“權(quán)力”的象征,有不可思議的偉大力量,因而成為至尊的皇帝象征,炎黃子孫都驕傲地稱自己為“龍的傳人”,我們的語言里就有了“龍飛風(fēng)舞”、“龍鳳吉祥”、“龍馬精神”、“望予成龍”等成語,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中,“龍”dragol1卻是(1)fabulouscrea一ture like a crocodile orsnake,often with wings andclaWS,ableto breatheoutfire,often otaMing atrea—SUre;(2)fie!-cepe/’son。是被看作是窮兇極惡的怪獸(monster),在俗浯中還被認(rèn)為是“兇狠的人”(aiferceperso。如果我們對一位英國朋友說:“IwishyourSon tobeadragon.”他會高興嗎?這樣的詞匯比比皆是,敦師應(yīng)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進(jìn)行有意識的跨文化教育。
英漢用詞存在著具體性與慨括性的差異。表現(xiàn)在語言上,即產(chǎn)生了英漢對事物的定義不同,從而用詞出現(xiàn)不同的傾向。林洳呂和李曼玨(1999,407)認(rèn)為“漢語多表示種概念的詞,而英語多表示屬概念的詞。”。英語偏好用屬概念的詞,即特指,用詞具體細(xì)膩;漢語偏好種概念的詞,即泛指,用詞概念模糊。如在漢語中“驚嚇”是個種概念詞,其中可分為驚恐、驚慌、驚奇、驚愕、驚嚇、恫嚇、威嚇等,英語中有“frighten,scare,startle,alarm,ter.rifv,intimidate,COW,bully,awe,amaze,astonish,astound,dumbfound,surpirse”等屬概念的詞,這些詞的使用既簡潔準(zhǔn)確又富于變化。而漢語往往趨于泛指,在“驚嚇”的前面加副詞修飾,這樣就導(dǎo)致學(xué)生在英文寫作時往往總是重復(fù)中心詞“驚嚇”。教師若在教學(xué)中讓學(xué)生了解英語用詞的文化特點(diǎn),那么在句子表達(dá)方面學(xué)生就會避免用詞的單調(diào)和重復(fù)。
3.3語法教學(xué)中的跨文化教育
有學(xué)者們認(rèn)為中西方存在“心理時空”和“自然時空”的差異。中國人注重心理時空,思維上重了悟,不重形式論證,而西方人思維講究秩序、思維系統(tǒng)化。表現(xiàn)在語法上,即是英語的句子在人稱、數(shù)量、時態(tài)、語態(tài)、情態(tài)受制于時空,要與形式一致,而在漢語中語言形式要求并不嚴(yán)謹(jǐn)。
例如全新版大學(xué)英語第一冊UnitTwo翻譯作業(yè)中“離開舊街區(qū)和那里的朋友們已經(jīng)有好幾年了0(IthasbeenBcoupleofyearssinceIleftmyoldneighborhoodandallthefirendsIhadthere.)”學(xué)生很自然地會寫出“IhaveletfmyoldneighborhoodandallthefriendsIhad thereforacoupleofyears.”
又如“他的父親已經(jīng)去世三年了”“Shehascomeherefol-threeyeam.”“她已經(jīng)來這里三年了”。
在講解這樣的內(nèi)容時,老師會不厭其煩地告訴學(xué)生“buy,go,come,leave,arrive”等動詞不能跟表達(dá)一段時問的時間狀語連用。漢語句子不產(chǎn)生時空的矛盾,但按英語的時空觀,上面的動詞是表示一時性動作的瞬問動詞,它們跟的時問都是一段時間,二者難以協(xié)凋。
此外,英語是主語顯著,而漢語是主題顯著。許余龍(1999,I12—125)認(rèn)為:形合的英語是主語顯著的語言(subject—prominent),主題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語;而意合的漢語是主題顯著的浯言(topic—prom!nent),其主題往往并非是句子的主語。如“夏天很難保藏食品。”(Itisdilflcuhtopre.sel-veif}o,{insummer.)這是個主題句,按照漢語的思維模式,“夏天”是主題,后面的是評注,即說明主題怎么樣,那么受漢語影響學(xué)生們就會翻澤成“Summerisdiifculttopreservefood”,其實(shí)英語的主語是“保藏食品”,“夏天”只是時間狀語。英語句子結(jié)構(gòu)多為重心在前,句式呈直線性,即:開門見山,以主——謂——賓(SVO)為核心,首先安排主要內(nèi)容,然后借助于連詞、短語、從句進(jìn)行擴(kuò)展,使句子成分有機(jī)地結(jié)合起來;而漢語句子重心在后,句子習(xí)慣于在開頭從側(cè)面說明外圍環(huán)境,最后點(diǎn)出最重要的信息,句式呈螺旋型,即:先交代旁支末節(jié),諸如時間、地點(diǎn)、原因、條件等等,層層鋪開,然后點(diǎn)題。教師在教學(xué)中多導(dǎo)入目的語文化,學(xué)生將能更好地掌握句子的表達(dá)方法,以至于更好地理解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