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07: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媒體播放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多媒體;API函數;VB;播放器
1.引言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把文本(Text)、圖形(Graphics)、圖像(Images)、動畫(Animation)和聲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了計算機的使用領域,使計算機由辦公室、實驗室中的專用品變成了信息社會的普通工具,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管理、學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詢、商業廣告、軍事指揮與訓練,甚至家庭生活與娛樂等領域。
多媒體播放器的設計是一門集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多媒體技術于一體的綜合設計。隨著中國計算機技術、寬帶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多媒體播放器的發展與應用。
2.系統的規劃與研究
播放器的開發階段有設計、編碼和測試3個基本活動組成,其中,“設計階段”是獲取高質量、易維護系統的一個最重要環節。采用任一種軟件設計方法都將產生系統的總體結構設計、系統的數據設計和系統的過程設計,如圖1所示,描述了播放器開發過程的信息流程。
3.播放器的設計與實現
利用Visual Basic 中的Windows Media Player控件開發Windows下的多媒體應用程序是一種方便簡單的方法。
播放器的主界面,遵照界面簡潔、操作簡單、人性化的原則進行設計。主要包括播放控制主界面的設計、視頻顯示區域的設計即可視化界面的設計、播放列表界面的設計、相關信息顯示區域的設計等。
媒體播放器主要的功能是播放音頻文件和視頻文件兩種,音頻播放主要實現對目前常用的音頻文件進行播放,如:mp3、wav、mid、rmi、midi、au等等。可以完成播放列表導入和保存、文件打開和播放信息顯示等功能。
視頻播放主要實現對常用的視頻文件進行播放,如:avi、mpeg、rm、rmvb等等。可以實現可視化窗口的全屏幕播放和原始大小播放、可視效果切換等功能。
另外,播放器在實現視頻全屏幕播放后,沒有用原有的控制對象標志,而是將它在屬性欄中隱藏了。其按鍵功能由播放控制面板命令按鈕來實現,控制按鈕上顯示功能漢字信息,在命令按鈕事件中,實質上是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控件中屬性的各項功能。圖2為播放器的功能模塊圖。
4.總結
該設計關鍵采用了VB 6.0環境中的Windows Media Player控件,可以播放Windows Media Player所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音頻文件、視頻文件、動畫等,如不能播放視頻文件,需要安裝相應的解碼器,如Real Codec Pack等。與其它播放播放器相比,該播放器具有支持格式多樣、界面美觀、功能齊全、占用空間小的特點。與現有多媒體資源應用狀況緊密結合,既具有很強的直觀感,又不失一般性。
參考文獻
[1]彭波,孫一林.多媒體技術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1-21.
[2]趙子江.多媒體技術應用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57:1-18.206-207.
[3]陳明.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5-10.
[4]洪錦魁.精通Visual Basic 6.0中文版[M].北京、廣州、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2000.
[5]劉炳文.Visual Basic圖形與多媒體程序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5-28.
[6]魏江江,林少景.Visual Basic API編程百例通[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7]譚浩強,薛淑斌,袁玫編著.Visual BASIC程序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256-266.
[8]高智勇.Visual BASIC 6.0實例教程[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0.
[9]Michael Halvorson.Visual Basic6學習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10]劉炳文.精通Visual Basic 6.0中文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
關鍵詞:Symbian;移動流媒體;順序流式傳輸;FLV;移植
中圖分類號:TP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34-9830-03
Mobile Stream-Media Player Solution on Symbian
GAN Shou-cong, MEN Ai-d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ream media player on smart phone platform is currently a hot issue of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of related issues on Symbian S6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tream media and the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stream media player on Symbian, and then proposes two implementations: the first is playing RTSP stream based on the RealPlayer engine, and the second is creating a player to play stream. Taking FLV stream-player for example, the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how to append a network module to the local player for playing network stream.
Key words: symbian; mobile stream-media; progressive streaming; FLV; repot
近年來,移動增值業務的種類日益豐富,如彩信、彩鈴、手機游戲等。但總體來看,當前移動網絡提供的主要是以圖像和文字為主的靜態內容。隨著移動網絡逐漸向3G演進,融合語音、文字、圖像多種形態,為用戶提供更為有聲有色的手機電視、視頻點播等移動流媒體業務,已成為移動增值業務發展的必然趨勢。
Symbian OS是當前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最大的主流操作系統,基于Symbian平臺的移動流媒體應用有著廣闊的前景。Symbian S60系統內置播放器采用的是RealPlayer引擎,意味著它只能播放格式為MP4、3GP和RMVB的音視頻本地文件或RTSP流。鑒于使用Symbian內置的RealPlayer引擎實現的流媒體播放器有著諸多的限制,比如不支持HTTP流式播放,不支持FLV等主流視頻網站采用的流媒體格式,在Symbian平臺定制自己的流媒體播放器,成為了當前研究的熱點。
該文根據Symbian S60平臺的特點,提出了兩種流媒體播放器的實現方案,為不同的需求提供了不同的解決辦法。其中為開源的本地播放器添加網絡模塊以實現流式播放,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廣泛應用于Symbian平臺的流媒體應用開發中。該文重點介紹了如何為本地播放器添加網絡模塊來實現HTTP流的播放。
1 Symbian對流媒體的支持
1.1 流式傳輸技術
實現流式傳輸有兩種方法:順序流式傳輸(Progressive Streaming)和實時流式傳輸(Real-time Streaming)。
順序流式傳輸的本質是順序下載,在下載文件的同時用戶可觀看已下載的部分,而不能跳到未下載的部分,順序流式傳輸不像實時流式傳輸在傳輸期間根據用戶連接的速度做調整。由于標準的HTTP服務器可發送這種形式的文件,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協議,所以常又稱之為HTTP流式傳輸。
實時流式傳輸是指保證媒體信號帶寬與網絡連接帶寬相匹配,使媒體可被實時觀看。實時流式傳輸總是實時傳送,適用于音視頻直播,也適用于隨機訪問的點播,用戶可快進或后退以觀看前后的內容。實時流與HTTP流式傳輸不同,它需要專用的流媒體服務器(QuickTime Streaming Server、Real Server與Windows Media Server等)與傳輸協議(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或MMS (Microsoft Media Server)等)。
1.2 Symbian多媒體框架
Symbian采用多媒體框架(MMF)處理多媒體應用,它為各種S60音視頻播放器提供了一些高級API。MMF擁有一個插件架構,它使用了多種類型的用于媒體回放和錄制的插件,所有的媒體錄制和回放都由MMF控制器插件完成。一個MMF控制器可使用一些附加插件,用于媒體處理,如MMF編碼解碼器等。通過增加一些實現了新型編碼解碼和文件格式的控制器插件,就可對MMF 進行擴展。如要回放一個多媒體文件或URL,MMF框架將選擇一種控制器插件來播放這個文件或URL。控制器插件可以載入其它的插件(如編碼解碼器等)。
RealPlayer引擎是針對MMF控制器的插件,支持視頻和音頻回放及流。它支持其自己的編碼解碼器插件。針對RealPlayer引擎的音頻解碼插件通過一種適配層即可使用MMF編碼解碼插件,或與DevSound框架通訊以實現解碼和渲染。
Media Player UI是一種視頻和音頻播放器,它使用MMF高級API來訪問多種MMF控制器。很多時候Media Player UI將載入RealPlayer引擎MMF控制器以渲染各種本地和流式多媒體內容。
2 基于RealPlayer引擎的實現方案
根據上述的Media Player UI,可以實現一個基于RealPlayer引擎的流媒體播放器,這需要考慮服務器和客戶端兩方面的問題。
2.1 服務器端
移動流媒體并不需要專門的手機的服務器端,手機對服務器的訪問,與傳統PC上對流媒體服務器的訪問一致,只是手機通過3G或GPRS等移動網絡接入Internet,而PC可以直接連接Internet。由于Symbian內置的是RealPlayer引擎,故其只能支持RTSP形式的實時流式傳輸方式,不支持HTTP流式傳輸方式和MMS等其它流媒體協議。Helix是RealNetworks公司開發的流媒體服務器產品,可以用來作為服務器端,為文件提供訪問控制。
2.2 客戶端
有了流媒體服務器,可以在手機客戶端軟件上自定義用戶界面并使用CVideoPlayerUtility API播放和控制RTSP流,這同時需要提供一個從MVideoPlayerUtilityObserver派生的類,作為視頻播放的觀察者,以提供回調方法。
在實例化CVideoPlayerUtility后,使用過程中幾個關鍵的函數為:1) void OpenUrlL(const TDesC &aUrl):打開指定URL,如果URL指定的文件不存在將告知錯誤;2) void Prepare():MVideoPlayerUtilityObserver提供的回調函數,通知裝載控制器插件準備讀取數據,如果文件格式不正確(不是RealPlayer支持的格式)將告知錯誤;3) void Play():開始播放音視頻;4) void PauseL():暫停播放;5) TInt Stop():結束播放。
3 自定義播放器的實現方案
如果希望應用程序能夠播放RealPlayer引擎不支持的媒體格式或其它流協議,創建一個定制的媒體引擎就是唯一的選擇。對于自定義的播放器,典型的原理如圖1所示。
基于上述框圖,可以自由地在Symbian S60平臺上實現流媒體播放器的各個模塊。
3.1 服務器端的選擇與開發
如果希望進行實時流式傳輸,則可以選用支持不同協議的流媒體服務器,不同的服務器可以支持的文件格式不一樣,假如想播放微軟的wmv、asf等格式,則可以選用Windows Media Service作為服務器;如果只需要進行順序流式傳輸,則普通的Web服務器如IIS、Tomcat等都可以滿足要求,且對音視頻文件類型沒有限制;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自定義服務器端的實現。
3.2 手機客戶端播放器主要模塊的開發
1) 獲取數據:通過網絡模塊從網絡上接收數據流,如果是采用RTSP協議等,接收到的RTP數據包有可能是亂序的,這時候需要進行數據包重組;如果是采用HTTP協議,則不存在數據包重組的問題,但需要自定義處理丟包的情況;
2) 音視頻分離:如果是采用RTSP協議,音視頻是分開傳輸的,需要識別不同數據包的媒體類型,然后分離給不同的解碼模塊(音頻或視頻)處理;如果是使用HTTP協議,實際上獲取的是源文件的內容,這時候需要讀取數據內容來進行格式解析,判斷不同的媒體類型,從而進行音視頻分離;
3) 音視頻解碼:針對不同的音視頻壓縮標準,在PC端有成熟的音視頻解碼方案,對于不同的文件格式和編碼標準,可以采用移植ffmpeg、live555等開源項目中解碼器的方法,實現Symbian平臺的解碼器;
4) 音視頻輸出:對于視頻,解碼后的YUV數據轉換為RGB后,采用雙緩沖繪屏的方法輸出到屏幕;對于音頻,解碼后可以使用CMdaAudioOutputStream輸出。
基于上述原理,接下來將詳細介紹如何實現FLV文件的HTTP流式播放。
4 FLV文件的HTTP流式播放
4.1 FLV和MobiFLV簡介
FLV流媒體格式是一種新的視頻格式,全稱為Flash Video。它形成的文件極小、加載速度極快,已經成為當前視頻文件的主流格式。目前各大在線視頻網站如優酷網、土豆網等,均采用此視頻格式,
MobiFLV是一個基于Symbian的開源FLV播放器項目,它的視頻解碼器部分是從開源項目ffmpeg的libavcodec部分移植而來的,使用MobiFLV可以在Symbian S60平臺播放本地的FLV文件。為了讓本地播放器能夠實現流式播放,就必須為其添加網絡模塊,使其可以處理來自網絡的數據而不僅僅是本地文件。
4.2 網絡模塊的實現
發送HTTP請求并獲取服務器傳回的數據,通常是非常耗時的任務。為防止主線程被阻塞,下載過程通常被安排在另一線程中執行,采用多線程的方法來實現數據的讀寫。但是Symbian并不提倡使用多線程,因為Symbian系統是通過客戶端/服務器結構來提供對線程資源的訪問,這意味著訪問線程需要與內核的服務器程序不斷地進行通信,效率低。
為此,Symbian為這種特別需求設計了一個Active Object(AO)框架。AO框架是運行于一個線程內部的調度框架,其基本思想是把單個線程分為多個時間片來運行不同的任務,各個任務是不可搶占的(這和多線程明顯不同)。
利用Symbian獨有的活動對象,可以使用兩個AO分別負責下載和讀取數據,這樣即達到了類似多線程編程的目的,又提高了效率。
網絡模塊的基本職責是向服務器請求數據,并將獲取的數據以適當的方式存儲,供上層模塊(如文件格式解析模塊)讀取,這其中并不需要修改上層模塊的代碼,只需要修改讀取數據接口的具體實現。獲取數據后,可以將數據完整地保存在本地文件中,也可以只保存在內存緩沖中,以下分別介紹這兩種方法的實現。
4.2.1 基于本地文件
基于本地文件的方法,在從網絡獲取數據之前,先在手機上建立一個可讀寫的文件,從網絡獲取的數據流可以不斷寫入到文件中,當需要讀取數據時,就好像從本地文件讀取一樣。
具體的實現方法是:使用一個低優先級的活動對象負責下載,并將數據寫入到文件中,同時用一寫指針記錄當前寫入文件的位置。同時,另一個高優先級的活動對象負責讀取文件,為下一模塊提供數據。當讀指針大于寫指針時,則等待下一個寫信號完成的到來。
這種方案的缺點是:無論如何,都需要在手機上創建一個文件來保存數據,如果要觀看的文件比較大,會占用較大的空間。
4.2.2 基于內存緩沖
基于內存緩沖的方法并不創建一個本地文件用于保存數據,而是將數據保存于內存的緩沖區中,讀取完后再為緩沖區加入新數據。一個基本的方法是采用雙緩沖策略,兩個緩沖輪流負責接收網絡數據流和為上層模塊提供數據。基本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
這是一個典型的生產者/消費者模型,Read AO作為消費者,DownLoad AO作為生產者,Buffer作為共有資源。DownLoad AO負責輪詢Buffer,看是否為空,是則啟動下載,否則返回;Read AO則負責讀取數據,如果Buffer為空則等待,否則讀取,并記錄讀指針的位置,當超出Buffer大小時,將Buffer置為空,表示需要下載新數據。
根據上述方法,可以實現一個基于HTTP的流媒體播放器,并在N79上測試成功,可流暢播放FLV視頻。
5 結束語
該文總結了Symbian平臺流媒體播放器的解決方案,先簡單介紹了基于RealPlayer引擎實現RTSP流式播放3gp文件的方法,后詳細介紹了如何通過為已有的本地播放器添加網絡模塊,實現HTTP流式播放FLV文件。通過在真機上測試,證明了上述方案的可行性。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還可以根據需求擴展實現支持RTSP或MMS等流媒體協議的播放器。
參考文獻:
[1] 廖勇.流媒體技術入門與提高[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365-395.
[2] Harrison R,Shackman M.Symbian OS C++手機應用開發(第3卷)[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441-482.
當市場上很多PMP產品還在以支持MPEG-4視頻壓縮格式為宣傳重點時,aigo已經將思路延伸了一大步,其推出的UM-P881 PMP播放器具備了播放Real公司流媒體文件格式的能力,憑借這個用戶企盼多時的功能,aigo將UM-P881定位為“MP5”播放器。當然在媒體格式上來講并沒有MPEG-5格式存在,只是因為UM-P881可以支持Real公司的流媒體文件格式,因此便被稱作“MP5播放器”。
盡管與aigo上一代PMP產品MP-F335相比UM-P881在功能上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外形設計上則沒有明顯改變,甚至在部分設計上還有些許退化。首先,UM-P881整體尺寸相對MP-F335有所減小,但厚度明顯有所增大,我們認為這應當是采用了2.5英寸硬盤所致,盡管現在市場上很多產品仍然在采用相同規格的產品,但很多國際廠商為了更好控制體積以及能耗,已經開始在PMP播放器上大量采用1.8英寸硬盤,因此這可算作UM-P881的一個美中不足之處;另外UM-P881取消了多功能方向鍵設計,用戶移動光標只能通過機身右側的“上、下”方向鍵進行操作,盡管可以完成操作,但著實有些不方便。
支持RMVB文件播放顯然是UM-P881最令人期待的功能,這極大地拓寬了用戶獲取視頻資源的渠道。想一下,以前如果你希望在PMP上播放RMVB文件時必須通過冗長的視頻轉制過程方可實現,而現在你可以直接獲得大量的RMVB文件并直接將其存儲在播放器內播放。
UM-P881最大可以支持碼率600Kbps、640x360@25fps規格的RMVB文件,而且從測試來看它的確可以播放RM/RMVB格式的視頻文件,但在播放高碼率文件時仍會出現滯頓,因此為更好的體現RMVB播放器的特點,我們認為UM-P881的處理能力還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因為滯頓的問題同樣出現在播放Divx/Xvid格式文件時。與之前aigo推出的其他型號的PMP播放器一樣,UM-P881也可以很好的支持SRT格式的外掛字幕,并允許用戶對字幕位置、體積透明度進行自定義。
除了視頻播放能力外,UM-P881還具備播放多種其他類型媒體的能力,例如播放MP3音樂、欣賞照片、電子書以及音頻錄制與AV輸出能力,當然作為對以往經典功能的延續,UM-P881同樣具備Flash文件播放能力,這一點對于喜歡創作Flash的朋友來講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現在你可以隨時將作品展示給更多的朋友。
得益于采用2300mAh的鋰離子電池,UM-P881的電池續航能力不錯,至少能夠連續播放2部90分鐘電影,配合其40~160GB的巨大存儲空間以及顯示效果出色的4.3英寸LCD顯示屏,我們完全相信它可以讓你的旅行變得豐富多彩。
關鍵詞:MOST;I2S;多媒體;GPS
中圖分類號:TP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10)05-206-03
Design of Vehicle GPS Multimedia Player Based on AU1200 and OS8104
LIU Quanbin
(Shenzhen Fanhai Sanjiang Electronics Co.Ltd.,Guangzhou,510665,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 electronics industry,the vehicle navigation system and the MOST network transmission system are famous for auto electronics industry bined navigation system with the MOST network,so that the traditional GPS navigation system not only has the streaming media play,but also reduces the vehicle wiring,increases 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d scalability.Vehicle navigation system and MOST network are studied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vehicle navigation system,and the design is given.Because of using the low-power AU1200 and the MOST network,so the design improves system performance,integration and scalability,while making the system has the function of strong,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high reliability.
Keywords:MOST;I2S;multimedia;GPS
基于MOST(Media Oriented Systems Transport)車載光纖傳輸多媒體已成為汽車多媒體的主流,國外已將此技術普及到轎車上,并且對數字多媒體設備進行規范。采用MOST光網絡傳輸不會受到電磁干擾的影響,同時也減少了總線布線。隨著汽車光網絡技術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家支持MOST協議,因此,可以預測國內的汽車光纖傳輸多媒體視聽產品亦將出現廣泛的市場。
1 AU1200 簡介
AMD公司于2005年1月推出了專門為多媒體設計的處理器AU1200[1]。它支持NORFLASH,NANDFLASH啟動,支持DDR Ⅰ和DDR Ⅱ SDRAM,支持RGB LCD顯示,支持I2S,USB 2.0,SD卡等功能,是┮豢罡咝閱艿凸耗的MIPS多媒體處理芯片。支持WINCE,Linux操作系統。
2 系統工作原理及芯片選型
該系統選用Hynix的HY5DU121622BT-D43[2] 64 MB DDR Ⅰ內存,三星K9F1208U0B[3] 64 MB NAND FLASH,富士康群創7寸LCD AT070TN83[4],頂天國際REB3310 GPS模塊[5],板上留有UART調試輸出接口,方便調試。
系統通過FLASH啟動,將程序拷貝到內存中運行,用戶可以通過觸摸屏點擊菜單選擇需要運行的功能,如GPS,播放MP3、MP4,或者選擇接收處理來自MOST網絡的音頻數據。在調試過程中,可以通過預留的DEBUG口外接LVTTL 轉RS 232電平轉換芯片將調試信息輸出到PC機,還可以通過USB升級燒錄程序。SD卡可以存放電子地圖、音視頻文件或其他電子文件等。軟件采用WINCE操作系統,WINCE帶有AU1200 BSP驅動包,裁減方便。系統工作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工作原理框圖
2.1 I2S 音頻設計方案及其部分工作流程
I2S 芯片選用WM9713L芯片,該芯片的主要作用是將AU1200和OS8104傳輸過來的音頻數據進行D/A轉換,變成模擬的音頻信號輸出。WM9713L[6] 芯片可實現兩路I2S 音頻數據輸入,支持AC97音頻數據和PCM I2S音頻數據輸入接口,可以很方便地實現AU1200同WM9713L,OS8104同WM9713相連接。同時WM9713L PCM/I2S 功能模塊可以工作在四種工作模式:DSP模式,左聲道模式,右聲道模式和I2S模式,D/A時信噪比為94 dB,支持WINCE嵌入式操作系統。WM9713L同時還可以驅動四線式觸摸屏。
功放選用Supec 公司的 BTL類SA4871功放[7]。該功放工作在電壓范圍DC 25~55 V,可以直接用鋰電池供電,輸出3 W功率。
WM9713L附帶BTL功放,由于WM9713L只有400 mW的輸出功率,SA4871有3 W的輸出功率,考慮到用戶對音量的大小要求選擇SA4871。
播放MP3、MP4等多媒體文件時,聲音可以通過AU1200 I2S接口送到WM9713L進行D/A轉換。如果需要播放通過MOST光纖傳輸的音頻數據,這時可以通過設置WM9713L內部寄存器18H使音頻數據直接通過WM9713L 進行D/A輸出。
WM9713 與 AU1200 OS8104 I2S數據傳輸接線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I2S數據傳輸接線示意圖
2.2 OS8104工作方式
采用OASIS公司生產的OS8104[8],其主要作用是將光網絡上的數據進行分解,輸出I2S音頻數據到WM9713L進行解碼。其控制接口有多種工作方式,I2C,SPI,并口模式等,在這里選擇I2C工作模式來配置OS8104的內部寄存器。
OS8104 I2S支持多種數據源格式,如Philips,Sony,Matsushita等。由于WM9713L支持I2S的PCM數據格式,通過對比兩者的時序波形圖,選擇Philips 或Matsushita,WM9713L工作在DSP模式。為了接收整個MOST系統的I2S數據,還需要配置OS8104寄存器來設定I2S的采樣頻率。這里采用44.1 kHz采樣頻率。MOST的數據傳送使用512 b的幀,以及16個幀的塊。每個幀內除了前導碼和其他內部管理位以外,還包含有同步、異步和控制數據[9]。MOST網絡接口設備的源數據口配置為I2S串行方式,最大的同步數據傳輸率為:
4×64×441×103=11289 6 Mb/s
3 軟件界面開發
采用WINCE 5.0 [10]嵌入式操作系統,其特點是性能穩定。EVC(Embedded Visual C++,是Windows CE下軟件開發工具之一)開發圖形界面,其特點是界面美觀。EVC開發環境和Visual C++相似,基于Visual C++的開發人員比較容易熟悉并掌握EVC進行嵌入式應用界面開發。有較多的電子地圖支持WINCE操作系統,如凱立德、道道通等。
WINCE移植需裁剪,先安裝WINCE 5.0 AU1200 BSP驅動包再裁減,同時更改部分底層驅動程序。可以通過電腦RS 232串口輸入按鍵來控制系統啟動過程,其程序流程圖如圖3所示。
圖3 程序流程圖
4 測試結果及性能分析
AU1200功耗在400 MHz主頻時低于400 mW,本系統AU1200內核在播放MP4或導航時工作在396 MHz主頻,DDR工作在198 MHz,整機功耗小于4 W(菜單操作,不含喇叭)。在播放MP3時通過降低系統和DDR頻率,關閉GPS模塊,使MOST處于零功耗狀態模式等方式來降低功耗,經測試可使功耗降低1.5 W播放1 kHz采樣率為44.1 kHz的正弦波,信噪比為85 dB,有比較好的音質效果。
5 結 語
該多媒體播放器,以低功耗、高性能、多用途為主要目標,選擇AU1200為主芯片,盡量優化外部電路,降低功耗,增加使用壽命,提高用戶體驗。
該設計的新穎之處:將MOST網絡與多媒體GPS導航相結合,實現了MOST音頻和節點流媒體音頻的切換;采用WINCE 操作系統,界面美觀。
參考文獻
[1]AMD Technologies Inc.Products.AMD Alchemy Au1200 Processor Data Book - PRELIMINARY[EB/OL]./.
[2]Hynix Semiconductor Inc.Products.HY5DU124(8,16)22B(L)T(Rev1.1) Data Sheet[EB/OL]..
[3]SUMSANG Semiconductor Inc.Products.K9F1208U0B DataSheet[EB/OL]..
[4]富士康群創公司產品.AT070TN83 Data Sheet[Z],2006.
[5]RoyalTek Company LTD.REB-3310 Operational Manual Version 1.0 2005/4/7,/.
[6]Wolfson Microelectonics Co. Ltd.Products.WM9713 Data Sheet[EB/OL]..
[7]Supec Electronics Corp.SA4871 Datasheet[EB/OL].Rev.A.1,.cn.
[8]Oasis Silicon Systems AG Products.OS8104 MOST Network Transceiver DataSheet.Austin,USA:Oasis Silicon Systems AG,2003:20-21.
[9]Most Cooperation.Most Specification Rev2.2 .Karlsruhe,Germany :Most Cooperation,2002.
[10]何宗鍵.Windows CE嵌入式系統[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
鄭雅娟,施芝元,黃聯芬.基于AU1200的無線車載多媒體終端硬件設計[J].現代電子技術,2008,31(23):127-129.
關鍵詞:嵌入式;播放器;GTK+
背景意義
在眾多多媒體網絡播放器中,由于嵌入式系統的使用,linux系統上多媒體技術應用要求有了更大的凸顯,為了研制一種基于linux的具有豐富的傳輸協議格式和多種相應的嵌入式的媒體播放器,使其適應何種傳輸協議和媒體格式以及即將出現的媒體格式和傳輸協議。
1.引言
在多媒體網絡播放器中,系統中有許多多媒體組件,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伴隨著嵌入式系統廣泛應用,使得linux系統上多媒體技術應用要求有了大幅提高。因此,研制一種基于linux的具有豐富的傳輸協議可拓展性高的格式的播放器,使其適應各種傳輸協議和媒體格式,已經成為當今的主流研發趨勢。
2.嵌入式平臺搭建
2.1研究對象及需求
以嵌入式Linux系統媒體播放器開發為對象,根據用戶的具體應用需求,首先應選擇相應的嵌入式處理器以及設備來搭建硬件平臺,然后選擇適當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基于此操作系統進行相應的用戶需求開發,最后是整個系統測試,此系統開發流程圖.
2.2開發環境
建立和安裝交叉開發環境通常是開發嵌入式軟件首要做的事情。在嵌入式系統中,由于硬件能力有限,不可能在嵌入式系統上安裝編譯器、連接器,這樣就出現了交叉編譯器。編譯器可以生成在與編譯器本身所在的計算機和操作系統(平臺)相同環境下運行的目標代碼,編譯器也可以生成用來在其它平臺上運行的目標代碼,這種編譯器就叫做交叉編譯器。除此之外還需要其他工具:相關的二進制工具、針對目標平臺的C頭文件,針對目標平臺的C函數庫、網絡文件系統及其配置。
3.系統結構設計
3.1嵌入式媒體播放器的基本步驟:
嵌入式操作系統的播放器的設計既要滿足設計發展的系統需求,所以就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求:第一是支持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要具有友好的用戶圖形界面,操作快捷、方便;第二是播放器基本結構是根據分層設計的原理,使得各個模塊功能層次上結構分明,條理清晰;第三是提供更多的解碼器編譯接口,這樣可以快捷的添加解碼協議的擴展功能,對更方便的調節解碼格式。
3.2嵌入式媒體播放器的基本架構
嵌入式Linux系統是通過使用C語言進行開發的;強大的用戶界面是由GTK+來提供的;而解碼工作是采用FFMpeg開源解碼庫來完成,其功能強大,并支持多種音視頻編解碼標準;音視頻的輸出是利用SDL來完成的,并且可以免除對框架的依賴,保證可移植性的良好。
4.用戶圖形界面設計
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GUI)是指采用圖形方式顯示的計算機操作環境用戶接口,主要完成用戶和播放系統的交互。對于GTK+總體而言,其是一個可移植性強、穩定性好而且使用多平臺的用戶圖形界面支持系統,在開發過程中可以保持桌面系統與嵌入式系統中相關界面功能處理模塊的統一設計與開發。
GTK+庫提供豐富的控件供編程使用,應用開發系統功能界面作為主控制界面進行相應的系統功能調用,如可使用窗口配合功能按鈕或菜單完成主控制界面,根據相應控件的接口函數來搭建控件、設置屬性、創建好信號連接器并調用顯示函數gdk_show_all()顯示主體窗口,在調用函數gtk_main()進入主體函數進行循環,當調用到函數gtk_main_quit()退出循環體,程序運行結束,最后界面自動生成處理結構。
對媒體播放器進行模塊劃分:window、control和PlayList。對任意的一個操作響應都有相應響應函數,即控制了對MPlayer的全部操作。當window框架中的按鍵被點擊時,controll類中的相應操作就會被調用。而Playlist類是對播放文件的操作,例如更新文件、下載文件、查找文件等操作。
5.音視頻解碼模塊設計
音視頻解碼模塊主要包括音視頻分離器、解碼器和數據的解碼選擇器等部分。網絡上存在各式各樣的數字化音頻、視頻、圖像,如果按照原數據進行傳輸,那么網絡傳輸的數據量是很大的。本播放器采用的解碼庫支持很多解碼編制。其對應的操作解碼函數都被安放在一個鏈表中,其中表頭操作編碼存放靜態變量鏈表中,將需要應用解碼器解碼接口函數,把一個新AVCodec結構將安放在這個添加鏈表中。
6.媒體播放器系統控制設計和實現
6.1媒體播放器的系統控制結構設計
系統控制模塊首先通過用戶圖形界面模塊為用戶提供一個播放器的控制接口,然后負責協調管理用戶圖形界面、音視頻解碼模塊等模塊的協同工作。播放器在演放過程中會接觸到集中狀態的轉換,其中有播放、后退、快進、暫停、停止等操作,通過系統的控制模塊對這些操作進行協同調度,實現播放狀態的轉換。
6.2媒體播放器控制實現
系統控制模塊是媒體播放器核心模塊,它控制播放器所有功能。在用戶界面上進行點擊按鍵可以通過系統控制模塊的命令實現后臺播放器控制,如果主窗口的按鈕被點擊過后,Controll類函數會對相應的action()函數所調用,相應的操作就會被action函數命令來執行,并且調用系統控制系統中發送命令函數。例如當按下stop按鈕時,Controll類函數的actionStop()函數被調用進行相應的處理,該函數又將調用操作系統中的quit()函數,“quit”操作命令會被發送給后臺來進行管理,最后播放器將會停止當前工作。
7.結論
7.1本文設計的嵌入式Linux媒體播放器通用控制系統兼顧了播放器的通用功能。
內容提要: 于拒絕交易,歐盟、美國的司法救濟沒有本質差別。至于捆綁,美國要求微軟隱藏被捆綁軟件的圖標;歐盟要求微軟提供刪除多媒體播放器源代碼的視窗版本,但仍允許銷售提供捆綁播放器的視窗版本;韓國除了采用類似于歐盟的救濟以外,還要求微軟在視窗操作系統中安裝輔助軟件,以方便用戶下載微軟競爭對手的軟件;在針對微軟IE瀏覽器與視窗的調查中,歐盟迫使微軟承諾在視窗操作系統中設置選擇屏,以便用戶自由選擇瀏覽器。比較而言,歐盟2004年的救濟比美國的有力,韓國的救濟比歐盟2004年的救濟又更進一步,而歐盟2009年迫使微軟在視窗中設置選擇屏是迄今為止解決軟件捆綁最徹底的救濟手段。
當今世界上,最吸引反壟斷執法機構關注的企業非美國微軟公司(以下稱為“微軟”)莫屬了。自1998年以來,美國、歐盟、韓國、日本的反壟斷執法機構相繼對微軟展開反壟斷調查并做出了裁決。1998年,美國司法部、十九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起訴微軟違反《謝爾曼法》。歐盟委員會于1998年啟動了針對微軟的反壟斷調查,并于2004年3月24日做出裁決。它還于2007年針對微軟IE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的捆綁發起了調查,并成功迫使微軟承諾在視窗操作系統中設置一個選擇屏(ChoiceScreen),以便用戶能夠自由且輕易地選擇網絡瀏覽器。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于2006年2月24日裁決微軟違反了韓國《規制壟斷與公平交易法》。2004年7月,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針對微軟與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即OEM—original equipmentmanufacturer of personal computer)之間的“不行使專利條款”(nonassertion-of-patent clause)向微軟發出勸告書(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的“勸告書”(recommendation)相當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complaint。當被告接受時,“勸告書”就成為正式的審決書(formal decision)。)。
全球經濟已經進入“新經濟”時代。以迅速創新、業務全球化和依賴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新經濟”已經對法院、決策者都提出了新的法律挑戰[1]。作為“新經濟”代表性產業之一的軟件產業,也為現代競爭法提出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難題。身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其反壟斷立法較為完備,執法經驗更為豐富,它們的微軟案件裁決富有啟發意義。因此,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對微軟案件的裁決,對于我們理解軟件產業的壟斷特征、準確地在軟件產業適用我國反壟斷法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有必要詳加研究。
本文擬從如何認定和規制軟件產業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角度,對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微軟案件的裁決進行比較研究,希望對我國軟件產業中的反壟斷執法有所借鑒。本文分為六個部分,第一至第四部分分別對美國、歐盟、韓國和日本的微軟案件進行介紹和闡述,其中,將重點從相關市場界定、支配地位確認、濫用性質的認定、司法救濟等幾個方面闡述美國和歐盟的微軟案件。第五部分對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微軟案件中司法救濟的規制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結語。
一、美國微軟案件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在1990年對微軟啟動過一輪調查。該案于1993年無果而終[2]。隨后,美國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對微軟展開新一輪調查,并于1994年向地區法院指控微軟訂立不合理限制貿易的非法合同和壟斷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的行為違反了《謝爾曼法》第1條和第2條。歐盟也以控告人身份參與了這一案件。最后,司法部、歐盟、微軟向地區法院簽署了意見,同意和解令(在美國,和解令(consentdecree)是指經法院批準,從而發生法律效力的各方當事人同意和解的文書。)。
本文所要討論的美國微軟案件始于美國司法部、十九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政府于1998年向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區法院(以下稱為“地區法院”)提起的、最初由杰克遜法官審理的所謂“世紀大案”。政府指控微軟通過非法獨占合同、軟件不兼容和非法捆綁的手段排斥來自美國網景公司(Netscape)的導航者瀏覽器(Navigator)和美國太陽微系統公司(SunMicrosystems)的Java技術的競爭,非法維持其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從而違反《謝爾曼法》第1條。政府還指控微軟試圖壟斷瀏覽器市場,違反了《謝爾曼法》第2條[3]。
該案經過地區法院初審、微軟上訴、發回重審、馬薩諸塞州上訴,哥倫比亞巡回區上訴法院(以下稱為“上訴法院”)最終于2004年夏天駁回馬薩諸塞州的上訴,維持了地區法院重審中的和解令[2]。由于在微軟提起的上訴審中,上訴法院維持了地區法院關于微軟違法行為的大部分認定,所以對于微軟違法行為這一部分,下文將基于上訴法院的維持進行介紹。在司法救濟方面,上訴法院駁回了杰克遜法官做出的整個司法救濟,而維持了地區法院重審中的救濟措施。所以對于救濟部分,將主要基于重審進行闡述。
與歐盟委員會適用《歐洲共同體條約》第82條(即現在的《歐洲聯盟運作條約》第102條)相類似,美國反托拉斯機構適用《謝爾曼法》第2條也分兩個階段,首先確定一個企業是否在相關市場擁有支配地位,然后查明該企業的行為是否具有濫用支配地位或者掠奪的性質。
(一)相關市場和市場支配地位
我們知道,反壟斷案件的分析始于界定相關市場和確定被告是否在該市場擁有支配地位。界定相關市場甚至會起到左右案件結論的作用[4]。美國微軟案件涉及到操作系統市場和瀏覽器市場的界定。根據現有英特爾兼容個人電腦的用戶很難轉向使用蘋果公司的MacOS操作系統的事實,地區法院的杰克遜法官認為,將相關市場界定為與英特爾兼容的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滿足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1992年的《橫向合并指南》規定的市場界定條件[5]。這一事實認定被上訴法院維持。對于另一項指控即微軟企圖壟斷瀏覽器市場而言,兩級法院就市場界定問題產生分歧。地區法院認定微軟企圖壟斷瀏覽器市場,但是上訴法院卻認定政府并沒有提供充足的證據證明這一指控[5]。
美國反托拉斯法上的市場支配力或壟斷力與市場支配地位的含義大致相同。根據美國判例法,市場壟斷力是指企業在某個相關市場上擁有的控制價格或排除競爭的經濟實力,通常以市場占有率來衡量[6]。雖然美國判例法采用的市場占有率標準不盡一致,但是70%或者更高的市場占有率足以認定一個企業在相關市場擁有支配力[4]。杰克遜法官以微軟控制了90%以上的操作系統市場份額為由,認定微軟擁有實質上的市場支配力。上訴法院維持了這個認定[7]。
(二)濫用性質的認定
根據美國反托拉斯法,擁有市場支配力本身并不違法,違法的是企業對支配力的濫用。美國微軟案件主要涉及微軟通過合同和產品設計的手段實施捆綁(捆綁(bundling)是搭售(tying)的一種形式。微軟通過將其瀏覽器等軟件源代碼與操作系統源代碼混合在一起的方式實現二者的捆綁。)戰略,排擠網景公司的導航者瀏覽器和太陽微系統公司的Java技術。因此,下文將著重闡明美國微軟案件中捆綁非法性的認定原則與標準。
在搭售非法性的認定上,美國法院傳統上適用當然違法原則(per se illega,l也稱“本身違法原則”)。美國最高法院曾經判定,符合以下標準的搭售就是非法的: (1)搭售產品和被搭售產品是單獨的產品; (2)被告在搭售產品市場擁有市場支配力; (3)被告使得消費者除了購買被搭售的產品以外別無選擇; (4)搭售排斥了實質數量的商業交易[8]。在杰克遜法官看來,依據該標準,微軟將其IE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進行捆綁的行為違反了《謝爾曼法》。理由是,其一,搭售產品——視窗操作系統與被搭售產品——IE瀏覽器是單獨的產品,這不僅是因為消費者將二者視為不同的產品,而且因為二者的源代碼能以無窮的方法混合和分開;其二,微軟在視窗操作系統市場上擁有支配力;其三,微軟競爭對手網景公司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和收入下降表明大量的瀏覽器市場交易受到影響;其四,微軟迫使消費者在購買視窗操作系統時必須接受IE瀏覽器,而無法選擇其他瀏覽器[5]。基于這種分析,地區法院支持了政府的幾乎全部指控,認定微軟將其瀏覽器與操作系統捆綁當然違法,并且企圖非法排斥網景瀏覽器和Java技術的競爭以及企圖非法壟斷瀏覽器市場[3]。
但是,上訴法院推翻了杰克遜法官對當然違法原則的適用,認為應當根據合理原則(rule of rea-son)來評判微軟的捆綁行為[9]。根據合理原則,即使被告的捆綁行為符合最高法院的上述標準,也應當在權衡該行為競爭效果和反競爭效果孰輕孰重的基礎上評判其非法性。舉證責任的轉移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須先證明被告的行為產生了反競爭效果,然后舉證責任轉移至被告,使其有機會證明其行為具有正當性。被告舉證之后,如果政府仍然堅持被告行為違法,就必須證明被告所謂的正當性理由只是一個借口,或者雖然具有一定的競爭性效果,但是根本不能與其行為的反競爭效果相提并論。本案中,盡管微軟證明了其捆綁行為具有一定的效率(例如消費者一次購買二物,且無需增加付款,從而節省交易費用;瀏覽器和操作系統功能代碼的共享可以節省計算機的驅動和存儲空間),但是上訴法院最終認為,這種行為的反競爭效果仍然壓倒了這些效率所產生的競爭性效果,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力。這是因為微軟的行為實際上都出于同一個動機,即阻止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和用戶使用其他瀏覽器,從而達到排擠競爭對手瀏覽器的目的[5]。
盡管上訴法院認為杰克遜法官適用當然違法原則是不恰當的,但是由于微軟捆綁行為的反競爭效果遠大于其競爭性效果,所以上訴法院仍然維持了地區法院關于微軟通過非法排他行為維持操作系統市場支配地位的大部分事實認定,主要有: (1)通過視窗許可協議阻止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從電腦桌面上或者菜單中刪除IE瀏覽器,阻止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改變電腦系統的初始啟動順序以及為競爭對手的產品添加桌面圖標或文件夾; (2)通過產品設計,將IE瀏覽器與視窗源代碼混合在相同的文檔中,從而實現捆綁,使得最終用戶和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都不能將IE瀏覽器通過“添加/刪除軟件”功能予以刪除; (3)與互聯網接入商訂立協議,要求其只促銷IE瀏覽器而限制裝載網景公司的導航者瀏覽器,還與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美國蘋果公司訂立協議,要求其優先使用IE瀏覽器,而不是導航者瀏覽器; (4)通過扼殺導航者瀏覽器和太陽微系統公司的Java技術對微軟壟斷地位的威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和公平競爭[5]。但是,上訴法院以政府并沒有證明存在一個獨立的瀏覽器市場為由,駁回了地區法院關于微軟企圖壟斷瀏覽器市場從而違反《謝爾曼法》第2條的認定[3]。
(三)司法救濟
基于其事實認定,地區法院于2000年6月了徹底的判決,包括將微軟分拆成操作系統公司和應用軟件公司以及施加其他一些行為限制。然而,上訴法院認為這種結構性的救濟難以恢復一個劇烈變化的并且仍在持續變化之中的市場競爭秩序,從而推翻了杰克遜法官的全部救濟措施,將案件發回重審[9]。2002年11月,地區法院支持了原被告達成的和解令。該和解令雖然被馬薩諸塞州和兩個產業組織提出上訴,卻得到上訴法院的維持,從而成為美國微軟案件的最終生效文書(以下稱為“最終和解令”)。該和解令采取的主要救濟包括: (1)微軟不得限制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安裝、顯示非微軟中間件(middleware)的圖標或經銷或啟動非微軟中間件(除了操作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以外,還存在一些被稱為“中間件”的軟件。作為應用軟件平臺的操作系統軟件,可以提供應用軟件編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APIs),使得應用軟件可以調用操作系統中的功能,與其兼容并在其中運行。一方面,中間件為了在操作系統上運行,必須依賴后者的應用軟件編程接口,另一方面又可以向其他應用軟件提供自己的應用軟件編程接口。典型的中間件有瀏覽器和Java軟件。如果中間件能夠提供足夠數量的應用軟件編程接口,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軟件開發者為其編寫應用軟件,操作系統的應用軟件方面的進入障礙就會減弱。參見W illiamH. Page& John E. Lopatka: TheMicrosoftCase: Antitrust, HighTechnology and ConsumerWelfare, TheUniversity ofChicagoPress, 2007, p. 87.); (2)微軟必須允許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從桌面或菜單中刪除IE瀏覽器和多媒體播放器的圖標以及采取使這些軟件不能自動啟動的其他措施; (3)微軟必須為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經銷、安裝、顯示、啟動非微軟中間件之目的披露必要的文檔,以便競爭對手的中間件能夠通過視窗操作系統來實現其功能; (4)微軟不得向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進行或威脅進行報復; (5)和解令有效期為三年(據報道,由于微軟提供的兼容信息不符合要求,該和解令有效期已延長至2009年11月12日。來源于http: //news. ccid-net. com /art/11103/20080131/1358911_1. htm,l 2008年5月10日訪問。)。由此可見,對于捆綁,美國最終的司法救濟主要是保證IE瀏覽器和多媒體播放器的圖標能夠從個人電腦桌面或者菜單中刪除。重審中的地區法院以及上訴法院都沒有要求微軟刪除其中間件源代碼以徹底解除其中間件與視窗操作系統的捆綁,也沒有要求微軟提供未捆綁中間件的視窗版本以使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因為IE瀏覽器和多媒體播放器軟件的圖標被刪除后其源代碼仍然留存于視窗操作系統之中,所以,美國的這種做法也被稱為隱藏圖標式的救濟[2]。
二、歐盟微軟案件
1998年12月10日,太陽微系統公司向歐盟委員會指控微軟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擁有支配地位,并且微軟拒不披露工作組服務器(work group server)操作系統與視窗操作系統互操作所必需的信息違反《歐洲共同體條約》第82條。2000年2月,歐盟委員會就微軟將視窗多媒體播放器(W indowsMediaPlayer)與視窗操作系統進行捆綁的問題展開了自己的調查。2004年3月24日,歐盟委員會了徹底、全面的裁決,認定微軟濫用了其市場支配地位,對其處以4.97億歐元(折合近6.13億美元)的罰款,命令微軟在120天內提供能讓競爭者的工作組服務器操作系統與視窗操作系統兼容工作的完整、準確信息;而且,微軟必須在九十天內提供不帶有多媒體播放器的視窗操作系統版本[10]。
微軟隨后提出了上訴。2007年9月17日,歐盟初審法院維持了歐盟委員會的裁決。同年10月22日,微軟決定放棄向歐洲法院上訴。但是這并不標志著歐盟委員會長達九年的微軟案件塵埃落定了。由于微軟在2007年10月22日之前仍然對競爭者收取高額的兼容信息許可費,該委員會認為微軟違反裁決,遂于2008年2月27日決定對微軟處以8. 99億歐元的罰款。微軟也因此成為五十年來第一家因為不遵守歐盟委員會反壟斷裁決而遭受處罰的公司[11]。
歐盟委員會對微軟的“關注”并沒有到此結束。由于挪威Opera公司2007年12月的控告,歐盟委員會于2009年1月14日再次向微軟發出異議書,指控微軟將IE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捆綁銷售,涉嫌違反《歐洲聯盟運作條約》第102條(即原《歐洲共同體條約》第82條)關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定。微軟先于2009年6月11日宣布將自歐洲市場推出的W indows7操作系統中刪除IE瀏覽器。迫于歐盟委員會的壓力,微軟又于2009年10月承諾將在銷售于歐洲經濟區的視窗操作系統中設置一個選擇屏,使用戶可以輕易地在包括IE瀏覽器在內的12款瀏覽器中進行選擇。2009年12月16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一項決議,同意微軟的承諾從而使之具備法律約束力[12]。
(一)相關市場和市場支配地位
歐盟委員會認為將個人電腦操作系統按照是否與英特爾處理器兼容進行細分,對于評估微軟的市場支配地位沒有實質性影響。相應地,它將其微軟案件涉及到的相關市場界定為客戶端個人電腦操作系統(clientPC operating systems)市場、工作組服務器操作系統(work group server operating sys-tems)市場和流媒體播放器(streamingmedia players)市場[13]。
根據歐盟競爭法,市場支配地位是認定違法行為的前提。從歐洲法院的判例來看,市場支配地位是指一個企業的經濟能力所處的地位,該地位給該企業提供了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無須顧忌其競爭者和消費者而行動,從而排除有效市場競爭的能力。為認定市場支配地位,需要考慮一個企業的市場份額和市場進入障礙(操作系統(主要商品)和應用軟件(輔產品)可以視為一個產品網絡。如果不同的“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網絡之間不兼容,它們將會競爭支配地位。這種競爭將導致一個單一的生產者(或產品或標準)獲得市場支配地位。用戶總是愿意購買能運行最多的應用軟件的操作系統,軟件開發者也總是愿意編寫能在最流行的操作系統上運行的軟件,以吸引消費者購買。隨著支配性操作系統用戶的增加,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軟件開發者為該操作系統編寫輔軟件,消費者可以購買到的輔軟件的種類就隨之增加。隨之,更多的用戶將會購買主要商品——操作系統。因此,一方面,即使出現更好的操作系統,用戶也可能被鎖定(“locked-in”)在支配性操作系統上,另一方面,軟件開發者也不愿意為其他操作系統編寫可能無人問津的輔軟件。這就是網絡效應,它為其他操作系統造成了一個市場進入障礙.參見W illiam H. Page& John E. Lopatka: TheMicrosoftCase: Antitrust, High Technology and ConsumerWelfare, The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2007, p. 91.參見Dennis S. Karjala: CopyrightProtection ofOperating Software, CopyrightMisuse and Antitrust, Cornell Jour-nal ofLaw and Public Policy, Vo.l 9: 161, p. 173.)。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DataCorporation)的調查,截至2002年,微軟視窗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按照安裝套數衡量,達到93.8% ,而按照收入衡量,則達到96. 1%[14]。根據歐盟反壟斷判例,除非出現例外情況, 50%以上的市場份額本身就可以認為是存在支配地位的證據。70%—80%的市場份額則可確保支配地位是成立的。基于微軟擁有超過90%的市場份額和操作系統市場存在很高進入障礙的事實,歐盟委員會認定微軟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擁有《歐洲共同體條約》第82條項下的市場支配地位。至于服務器操作系統,歐盟委員會引用國際數據公司的、歐盟委員會自己的以及美世管理咨詢公司(MercerManagementConsulting)的調查數據,結果是無論按照哪一個指標衡量,微軟都擁有至少5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從大多數指標來看,微軟的市場份額都在60%—70%之間。除此因素以外,還考慮到服務器市場存在進入障礙以及服務器市場和操作系統市場之間的聯系,歐盟委員會認定微軟在服務器操作系統市場也擁有《歐洲共同體條約》第82條項下的市場支配地位[10]。
(二)濫用性質的認定
與美國相同的是,擁有市場支配地位本身在歐盟也不違法,而濫用該地位才具有非法性。所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是指處于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憑借這種地位,利用不同于正常商業競爭方法之手段,妨礙有效市場競爭的行為。當這種行為能夠直接或間接,實際上或潛在地影響成員國之間的商品或服務貿易的格局時,它就妨害了成員國之間的貿易[10],從而違反歐盟競爭法。
1.拒絕交易
拒絕交易在歐盟也被稱為拒絕供應。歐盟委員會認為,微軟在操作系統市場上擁有的準獨占支配地位使得微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無須顧忌其競爭者,來制定一套支配工作組網絡兼容事實標準的通信協議,而工作組網絡與視窗體系結構兼容是工作組服務器操作系統開發商生存的必要條件;微軟減少了兼容信息披露的水平,并且拒絕向太陽微系統公司提供其要求的兼容信息;歐盟委員會收集的數據顯示,工作組服務器操作系統市場的競爭存在削弱的危險,微軟在該市場的支配地位已經形成,并且在持續增強;微軟工作組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增長與該操作系統享有的兼容優勢存在因果關系,而且對于微軟兼容信息的披露不存在實際或潛在的替代;盡管微軟以其知識產權作為抗辯,但是歐盟委員會認為責令微軟提供兼容信息對其創新激勵的負面影響遠遠不能與對整個行業創新水平的正面影響相提并論[10]。基于上述理由,歐盟委員會認定微軟拒絕披露足夠的兼容信息妨礙了相關市場的創新,通過將消費者鎖定(微軟在操作系統市場上的支配力已延伸到中間件市場。如果微軟拒絕提供競爭對手的中間件與視窗操作系統兼容所必須的信息,為了避免其他中間件的不兼容問題,用戶就只能選擇與視窗操作系統捆綁在一起的微軟中間件,從而被鎖定。)于微軟的產品而限制了他們的選擇,從而構成拒絕供應,違反《歐洲共同體條約》第82條。
2.捆綁
根據《歐洲共同體條約》第82條(d)項之規定,一個企業利用其支配地位,要求對方當事人接受與合同主要標的物在本質上或商業慣例上無關聯的附加義務作為訂立合同的條件,就構成濫用支配地位。該項所定義的濫用行為適用于捆綁。在捆綁的認定條件上,歐盟委員會遵循的標準與美國最高法院1984年所確立的標準基本相同[10]。歐盟委員會認為通過多媒體播放器與視窗的捆綁,微軟將視窗作為分銷渠道來確保其在多媒體播放器市場的重要競爭優勢,這具有反競爭的性質,因為捆綁有利于樹立一個保護微軟多媒體播放器的市場進入障礙。這種障礙使得競爭者的多媒體播放器產品難以進入市場,挫傷了多媒體播放器廠商人力和資金投資的積極性,減少了來自這些廠商的有效競爭,最終擾亂了正常的競爭程序[10]。因此,盡管微軟主張多媒體播放器與視窗的捆綁具有合理性,歐盟委員會仍然認為這種合理性遠遠不足以抵消捆綁的反競爭效果,從而認定微軟將多媒體播放器與視窗捆綁違反了《歐洲共同體條約》第82條禁止濫用支配地位之規定。這也顯示出歐盟委員會在捆綁違法性認定上貫徹的是合理原則,而非當然違法原則。
對于微軟IE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的捆綁,歐盟委員會認為,微軟通過捆綁使其IE瀏覽器遍布在世界上90%的個人電腦中,導致IE瀏覽器獲得了其他瀏覽器無法企及的人為分銷優勢,保護了IE瀏覽器免于與其他瀏覽器的直接競爭,另外還人為地刺激網絡內容提供者和軟件開發者設計主要適用于IE瀏覽器的網頁和軟件,這都會損害瀏覽器之間的公平競爭、產品的創新速度以及消費者最終獲得產品的質量。據此理由,歐盟委員會在2009年1月15日的異議書中初步認定微軟將IE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進行捆綁,構成濫用其個人電腦操作系統的市場支配地位,涉嫌違反《歐洲共同體條約》第82條禁止濫用支配地位之規定。但是,該委員會在2009年12月16日批準微軟承諾書的決議中沒有最終確定微軟行為違法,也沒有處以罰款[12]。這是因為微軟已經承諾在視窗操作系統中設置可方便用戶選擇競爭對手瀏覽器的選擇屏,從而與歐盟委員會達成徹底和解。
(三)司法救濟
歐盟委員會認為,對微軟拒絕交易的當然救濟就是責令其提供它拒絕提供的東西。于是,它要求微軟向競爭者披露并許可它們使用視窗工作組服務器為向視窗工作組網絡提供文檔、打印、組和用戶管理服務所使用的完整和準確的通信協議規范,但是并沒有要求微軟提供自己實施該規范的源代碼。該救濟之目的是確保微軟的競爭者能夠開發與視窗個人電腦操作系統的體系結構相兼容的服務器操作系統,以便切實可行地與微軟的視窗工作組服務器操作系統相競爭。
至于對多媒體播放器與視窗操作系統捆綁的救濟,歐盟委員會與美國上訴法院明顯不同,在2004年的裁決中采取了強制改變版本(mandatory versioning)的救濟手段。美國微軟案件中,微軟被責令允許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刪除微軟中間件圖標,但是卻可以在視窗中保留中間件的源代碼。而歐盟委員會則要求微軟提供刪除視窗多媒體播放器源代碼的視窗操作系統版本,該救濟既適用于直接許可給最終用戶的視窗,也適用于許可給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在歐共體市場銷售的視窗。但是微軟可以繼續向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和最終用戶提供捆綁了多媒體播放器的視窗版本。但是,微軟須保證不包含多媒體播放器的視窗版本的性能不得低于包含多媒體播放器的視窗版本。
針對IE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的捆綁,歐盟委員會批準的救濟則與此前根本不同。根據歐盟的決議,微軟須在五年內通過一個選擇屏向歐洲經濟區的視窗操作系統用戶提供獲取不同瀏覽器的選擇自由。該選擇屏通過升級視窗操作系統即可獲得并可自動更新,它將包括十二種最常用的網絡瀏覽器。可提供的瀏覽器名單將根據市場份額情況每六個月更新一次。首次提供的瀏覽器包括蘋果Safari、谷歌Chrome、微軟IE、Firefox和Opera等十二種。微軟應在2010年3月中旬前向W indows7操作系統用戶提供該選擇屏,并在五個月內普及到所有的W indowsXP和Vista用戶。微軟應就選擇屏方案的實施情況定期向歐盟委員會報告并接受核查。如果微軟違反承諾,歐盟委員會無須證明微軟違反歐盟反壟斷規則即可根據微軟違反承諾本身對其處以高達年度營業額10%的罰款[15]。
三、韓國微軟案件
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于2006年2月24日裁決,認定微軟的捆綁行為違反了韓國《規制壟斷與公平交易法》,命令微軟停止捆綁行為并對其處以相當于3100萬美元的罰款[16]。微軟先向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提出復審,被駁回后,又向韓國首爾高等法院提起訴訟[17]。2007年10月16日,首爾高等法院和微軟同時證實微軟放棄了對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裁決的起訴[18]。
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審查了微軟的三個捆綁行為,即視窗多媒體服務軟件(W indowsMedia Serv-ice)與視窗服務器操作系統的捆綁,視窗多媒體播放器(W indowsMedia Player)、即時通訊(W indowsMessenger)軟件與視窗個人電腦操作系統的捆綁。該委員會認為微軟的行為提高了多媒體服務器軟件市場的進入障礙,不合理地干涉了競爭對手的經營活動,侵犯了消費者選擇多媒體服務器軟件的權利,從而限制了市場競爭,阻礙了技術創新,嚴重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在上述事實認定基礎上做出了相應的處罰。主要有: (1)微軟應在收到裁決后一百八十天內以刪除源代碼和文檔的方式解除視窗多媒體服務軟件與視窗服務器操作系統以及視窗多媒體播放器、視窗即時通訊軟件與視窗個人電腦操作系統的捆綁,并且須確保刪除這三個被捆綁軟件后,視窗的性能和穩定性不得低于刪除前的視窗版本; (2)微軟仍然可以向市場提供包括視窗多媒體播放器和視窗即時通訊軟件的視窗個人電腦操作系統,但是必須同時在其中安裝“多媒體播放器中心”(Media PlayerCentre)和“即時通訊中心”(MessengerCentre)軟件,以便消費者可以輕易地下載微軟競爭對手的多媒體播放器和即時通訊軟件; (3)微軟應在接到付款通知后六十天內支付324. 9億韓元(相當于3100萬美元)的罰款(Holding of2002 Kyung-Chok 0453.此處所引用的裁決意見僅為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裁決的救濟部分,由Sejin Kim翻譯成英文。)。
四、日本微軟案件
日本的微軟案件涉及到微軟強加給日本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的“不行使專利條款”。大約自1993年開始,微軟與日本的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簽訂的視窗許可合同約定后者有義務遵守“不行使專利條款”。根據該條款,日本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被禁止以專利侵權為由起訴微軟、微軟的子公司以及在電腦中預裝微軟軟件的其他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于2004年7月向微軟發出勸告書,認為微軟強迫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接受“不行使專利條款”,違法了日本《禁止私人壟斷和確保公正交易法》,并建議微軟刪除該條款[19]。自2004年8月開始,微軟從新的許可合同中刪除了該條款,卻堅持2004年7月前達成的“不行使專利條款”仍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并沒有適用日本《禁止私人壟斷和確保公正交易法》第3條即禁止私人壟斷的條款,而是適用了第19條即禁止不公正交易行為的條款。
根據日本《禁止私人壟斷和確保公正交易法》,不公正交易行為條款適用于那些缺乏市場支配力,因而不受禁止壟斷條款約束的企業。因此,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應該適用全球公認的禁止壟斷條款來處理此案。根據一位日本學者基于禁止壟斷條款進行的學理分析,本案中,相關市場應當是與操作系統相關的視聽市場(OS-related audiovisualmarket),而微軟和日本的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是該市場中的橫向競爭者。微軟利用壟斷杠桿的效應,將其操作系統市場支配力延伸到視聽技術市場。日本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作為視窗被許可人,除了使用視窗作為其制造的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以外,別無選擇[19]。這表明微軟在相關市場擁有支配力。“不行使專利條款”排除了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對微軟原本可以主張的權利,微軟無需支付任何使用費就可以在視窗中使用這些制造商享有專利權的視聽技術。該條款減少了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收回視聽技術研發投資的機會,降低了視聽技術市場的創新和競爭。因而,微軟強迫日本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接受“不行使專利條款”的行為應當構成非法壟斷。
五、對救濟措施規制效果的比較與評價
歐盟微軟案件先后針對微軟拒絕向競爭對手提供充分的軟件兼容信息(拒絕供應)、將多媒體播放器與視窗非法捆綁以及IE瀏覽器與視窗非法捆綁的行為。美國地區法院杰克遜法官最初裁決所涉范圍甚為廣泛,但是經過上訴、重審,最終和解令只認定了微軟獨占交易和捆綁行為的非法性。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只處理了微軟的捆綁行為,但涉及到視窗多媒體服務、視窗多媒體播放器和視窗即時通訊三種軟件產品與相應的視窗操作系統的捆綁。本案所述的日本微軟案件僅以微軟強迫日本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接受“不行使專利條款”為調查對象,而沒有涉及更具有代表性的其他濫用支配地位的行為。所以,下文主要對美國、歐盟和韓國的相應司法救濟進行比較和評價。
(一)關于拒絕交易的救濟
在美國和歐盟,拒絕交易都不是當然違法的壟斷行為。美國的微軟案件并沒有認定微軟有拒絕交易的非法行為,但是上訴法院最終批準的和解令卻要求微軟向競爭者提供兼容信息。在美國反壟斷法中,出于預防性目的,救濟可以是前瞻性的,因此最終和解令中采用了防止微軟將來非法拒絕交易從而違反《謝爾曼法》的措施。關于服務器市場,美國法院責令微軟以合理和非歧視之條件,向任何第三方提供在客戶端電腦中安裝的視窗操作系統產品中實現其他軟件廠商服務器操作系統與視窗操作系統互操作或通信的任何協議規范,也就是兼容信息。該救濟之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微軟競爭對手的服務器操作系統與使用視窗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之間的兼容性。但是,法院并沒有要求微軟提供為實現兼容所必需的特定信息,即源代碼。由于對這一點不滿,馬薩諸塞州和兩個產業組織提出了上訴,但是被上訴法院駁回,理由是“一個披露要求非常廣泛的前瞻性條款會損害微軟創新的積極性。”[19]歐盟委員會要求微軟向競爭者披露并許可它們使用為實現兼容所必需的完整和準確的通信協議規范,但是并沒有要求微軟提供自己實現該規范的源代碼。這是因為,特別是在開源兼容標準確立以后,在不披露所有這些規范的實現方法(源代碼)的情況下提供通信接口規范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行業中的普遍做法[10]。
比較而言,歐盟委員會對拒絕交易采取了與美國法院相同的救濟方法,即要求微軟提供競爭對手產品為與視窗操作系統兼容所必需的通信協議規范(即兼容信息),但是都沒有要求微軟提供實現通信的特定方法即源代碼。這表明在要求微軟提供的兼容信息的范圍和程度上,歐盟委員會和美國的救濟并無實質性差別。
(二)關于捆綁的救濟
美國、歐盟、韓國的微軟案件都涉及到了捆綁。捆綁的主要危害在于減少了競爭者的交易機會,限制了消費者對競爭性產品的自由選擇[4]。所以,針對捆綁的司法救濟應當以恢復競爭者的交易機會和消費者的選擇自由為目的。
美國的最終和解令僅僅要求微軟允許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和最終用戶刪除對微軟中間件的訪問,刪除的典型方式是隱藏這些中間件的桌面圖標。然而,由于微軟中間件的源代碼已經與視窗的源代碼融合在一起,幾乎沒有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會忍痛割愛地隱藏微軟的中間件,而去安裝別的中間件[19]。所以,美國這種隱藏中間件桌面圖標式的救濟措施沒有實質性地減輕對競爭者的損害,不能達到恢復競爭者交易機會和消費者選擇自由之目的。
歐盟委員會也許是認識到僅僅要求隱藏微軟中間件圖標而對其源代碼原封不動的救濟對于競爭者沒有實質意義。它在2004年的裁決中責令微軟提供不包括視窗多媒體播放器的個人電腦視窗版本,這意味著視窗多媒體播放器的源代碼必須從現有的視窗版本中刪除。該委員會認為,“有了這樣的救濟,用戶從操作系統和多媒體播放器捆綁中可得的利益將不會因此減少,同時選擇不同的多媒體播放器的能力也得到恢復”[10]。這種強制改變版本的救濟措施看起來比美國最終和解令要求的隱藏微軟中間件圖標更加有力。然而,這仍然不足以恢復有效的競爭和消費者的選擇自由。其一,歐盟委員會并沒有要求微軟以不同的價格分別提供捆綁和未捆綁多媒體播放器的不同版本的視窗。如果非捆綁的視窗版本價格等于而不是低于捆綁的視窗版本,將很難有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愿意購買前者。微軟明確表態它將以原來的價格銷售未捆綁多媒體播放器的視窗軟件。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制造商戴爾公司表示將不會向顧客提供不包括多媒體播放器的視窗。而惠普公司聲稱盡管其顧客可以獲得未捆綁多媒體播放器的視窗,但是預計需求非常有限[20]。其二,與微軟相比,其競爭對手多媒體播放器軟件的經銷條件處于明顯劣勢。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裁決,微軟可以與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協商將捆綁多媒體播放器的視窗版本安裝在計算機中。這樣一來,其他多媒體播放器廠商為了使其產品安裝在視窗中,必須與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談判,從而增加分銷費用。個人電腦原始制造商還可能會因為額外的技術支持和培訓費用而喪失添加第二個多媒體播放器的積極性。因此,歐盟委員會強制改變版本的救濟雖然比美國法院要求隱藏中間件圖標的措施更加有力,但是實際上也不能徹底消除微軟非法捆綁行為對競爭者造成的損害,從而真正地使消費者“選擇不同的多媒體播放器的能力得到恢復”。
受到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制裁的微軟捆綁行為涉及到視窗多媒體服務、視窗多媒體播放器和視窗即時通訊三個軟件與相應視窗操作系統的捆綁。關于視窗多媒體服務軟件的捆綁,該委員會要求微軟從視窗服務器操作系統中徹底刪除其源代碼,而且,微軟不能以CD盤的形式與任何版本的視窗服務器操作系統一起提供視窗多媒體服務軟件,不得在操作系統中設置下載該軟件的鏈接,不得在未征得消費者、制造商或分銷商直接同意的情況下默認安裝視窗多媒體服務軟件[16]。這樣完全的軟件分離措施比美國的隱藏軟件圖標和歐盟委員會的強制改變版本都更加有力,也是根除非法捆綁問題的較為簡便的方法。然而,對于視窗多媒體播放器和視窗即時通訊軟件,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采取了類似于歐盟委員會強制改變版本的救濟,即要求微軟單獨向市場提供徹底刪除視窗多媒體播放器和視窗即時通訊軟件源代碼的視窗版本,同時允許微軟繼續提供包含這兩個軟件的視窗版本。像歐盟委員會一樣,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也沒有要求微軟就捆綁和非捆綁的視窗版本分別定價[21]。因此,這種救濟仍然不可能完全杜絕微軟非法捆綁行為之危害。
韓國公平貿易委員還要求微軟在捆綁視窗多媒體播放器和視窗即時通訊軟件的視窗中預裝“多媒體播放器中心”和“即時通訊中心”軟件,以幫助最終用戶下載微軟競爭對手的產品。誠然,通過這些輔軟件,其他多媒體播放器和即時通訊軟件廠商能夠降低額外的經銷費用,從而緩解分銷劣勢。然而,由于微軟競爭對手的產品并沒有默認安裝在視窗中,消費者首先看到的是包含了視窗多媒體播放器和視窗即時通訊軟件的電腦桌面環境,對此已經習以為常的消費者們下載微軟競爭者產品的可能性顯然很低。就像在瀏覽器市場那樣,大多數消費者會對呈現給他們的第一個產品情有獨鐘[22]。因此,比起歐盟委員會的強制改變版本式救濟,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的救濟措施雖然在更大程度上削弱了微軟通過將其應用軟件與視窗捆綁所獲得的分銷優勢,但是也無法使得微軟的競爭者享有與微軟平等的競爭地位。
與歐盟2004年、韓國2006年的救濟相比,歐盟委員會2009年的救濟措施消除了幾個重大缺陷。第一,歐盟2004年的救濟允許包括和不包括多媒體播放器的兩種視窗操作系統并行流通,韓國2006年的救濟也同意捆綁和未捆綁視窗多媒體播放器和視窗即時通訊軟件的兩種視窗操作系統同時銷售。這看似給了消費者選擇自由,但是由于電腦制造商不情愿在電腦中安裝微軟競爭對手的應用軟件,消費者的這種自由其實是形同虛設。這種情況在歐盟2009年的救濟中則不存在。第二,根據歐盟2004年、韓國2006年的救濟,如果消費者選擇使用微軟競爭對手的應用軟件,需要自己去搜尋、下載。由于大部分消費者對應用軟件并不熟悉以及消費慣性的作用,他們往往怠于改換所習慣的微軟應用軟件。而根據歐盟委員會2009年批準的微軟承諾,微軟須在視窗操作系統中設置方便用戶選用瀏覽器的選擇屏,該選擇屏系通過升級視窗操作系統的方式自動地安裝在用戶的電腦上。用戶只要點擊選擇屏中的“安裝”按鈕,即可在十二種最常用的瀏覽器中選擇下載、安裝所中意的瀏覽器。除此以外,用戶將不需要采取任何其他措施[23]。這種救濟將使得競爭對手的瀏覽器與微軟自己的IE瀏覽器在最大程度上處于平等的競爭地位,并且使消費者擁有了有效的選擇自由。因此,這是迄今為止最為徹底的解決應用軟件與視窗操作系統捆綁的救濟方案。
(三)關于日本微軟案件的救濟
本文所述的日本微軟案件沒有涉及微軟的諸如拒絕交易、捆綁等更具有全球性、代表性的濫用支配地位行為,而只是認定微軟強加給日本電腦制造商的“不行使專利條款”違反日本反壟斷法中的禁止不公正交易行為之規定。這與美國、歐盟和韓國的裁決相比,對濫用支配地位的規制效果顯然要小得多。
六、結語
通過上述比較研究可見,對于拒絕交易而言,美國法院和歐盟委員會采取的救濟措施并無本質差別,均要求微軟向其競爭者提供能使微軟競爭者的中間件與相應的視窗操作系統相兼容的信息,但是都沒有要求微軟披露實現兼容的源代碼。對于捆綁,無論是歐盟委員會要求微軟從視窗中刪除其多媒體播放器的源代碼,還是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要求刪除微軟多媒體播放器和視窗即時通訊軟件的源代碼,都比美國法院只要求刪除微軟中間件的桌面圖標和在菜單中刪除對中間件的訪問顯然更加有利于競爭。關于視窗多媒體服務軟件與視窗服務器操作系統的捆綁,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不僅要求從視窗中刪除源代碼,還禁止以任何方式與任何版本的視窗一起提供視窗多媒體服務軟件,這又比那種允許捆綁中間件和未捆綁中間件的兩種版本的視窗以相同價格并行流通的救濟方式更有好處。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責令微軟在視窗中安裝“多媒體播放器中心”和“即時通訊中心”等輔助軟件之救濟進一步緩解了微軟競爭者的劣勢地位。但是,在微軟應用軟件明顯存在電腦之中的情況下,這種輔助軟件仍然要求用戶動手搜尋和下載微軟競爭對手的應用軟件才有可能擺脫對微軟應用軟件的依賴,這往往很難做到。相比而言,歐盟委員會2009要求在視窗操作系統中設置方便用戶選用瀏覽器的選擇屏,則可以使這些瀏覽器軟件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展開競爭,這將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瀏覽器市場的自由競爭、產品創新,最終造福于消費者。
跨國企業業務的全球化是新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隨著全球性的市場支配企業在世界各地擴張業務,其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危害也具有了全球性特征。因此,確定跨國公司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恰當認定標準和司法救濟是全球性主題,而國際性的比較研究有助于了解全球反壟斷法的發展趨勢,更好地應對新經濟對反壟斷法的挑戰。而作為信息產業主角的軟件產業的壟斷與反壟斷,呈現出不同于傳統產業之特征,傳統的反壟斷分析可能不一定適合軟件市場。我國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在這方面尚無經驗。因此,我們應當加強軟件產業國際反壟斷執法的比較研究,為我國軟件產業的反壟斷執法尋求借鑒。然而,這一任務十分艱巨,本文僅涉及軟件產業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認定和救濟這一課題,權當拋磚引玉。
注釋:
[1] Lara J. Glasgow& Alicia N. Vaz. BeyondMicrosoft: Antitrust, Technolog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J]. 16 BERKELYTECH. L. J. 525 (2001).
[2] SueAnnMota. Hide ItorUnbundle It: A Comparison of theAntitrust InvestigationsAgainstMicrosoft in theU. S. and the E.U. [J]. Pierce L. Rev., Vo.l 3, No. 2 (2005). p. 190, p. 190, p. 183.
[3]MaxSchanzenbach. NetworkEffects andAntitrustLaw: Predation, AffirmativeDefenses, and theCase ofU. S. v. Microsoft[J].2002 Stan. Tech. L. Rev. 4., p.12, p.12, p.14.
[4]尚明.對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反壟斷法規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37, 122, 37.
[5] W illiam H. Page& John E. Lopatka. TheMicrosoftCase: Antitrust, HighTechnology and ConsumerWelfare [M]. Chicago:The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2007. p. 38, p. 107, p. 54, p. 58, p. 36.
[6]王曉曄.競爭法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 295.
[7] Findings 1999, 84 F. Supp. 2d at29 (Finding 31).
[8] Jefferson ParishHosp. DistNo. 2 v. Hyde, 466 U. S. 2. pp. 12-18.
[9] D. C. Circuit2001, 253 F. 3d. pp. 89-94, p. 49.
[10] COMP/C-3/37. 792Microsoft. p. 300, p. 146, p. 274, p. 207, p. 210, p. 272, p. 154, p. 284.
[11] Antitrust: Commission imposes 899 million penalty onMicrosoft fornon-compliancewithMarch 2004 Decision [EB/OL]. ht-tp: //europa. eu/rapid/pressReleasesAction. do? reference = IP/08/318&format = HTML&aged = 1&language =EN&guiLanguage=en. 2008-06-01.
[12] Antitrust: Commission acceptsMicrosoft commitments to give users browser choice[EB/OL]. http: //europa. eu/rapid/press-ReleasesAction. do? reference=IP/09/1941&format=HTML&aged=0&language=EN. 2009-12-18.
[13] judgment in Case 27/76 United Brands v Commission [1978] E. C.R. 207, at paragraph 65.轉引自COMP/C-3/37. 792Microsoft, p. 118.
[14] IDC: Worldwide Client and ServerOperatingEnvironmentsForecas,t 2002-2007.轉引自COMP/C-3/37.792Microsof,t p.119.
[15] Antitrust: Commission acceptsMicrosoft commitments to give users browser choice [EB/OL]. http: //europa. eu/rapid/press-ReleasesAction. do?reference=MEMO/09/558&format=HTML&aged=0&language=EN&guiLanguage=en. 2009-12-18.
[16] Holding of2002 Kyung-Chok 0453. Art. 8,§A; Art. 1,§B.
[17] Microsoft Appeals Korea Fair Trade Commission Decision [EB/OL]. http: // microsoft. com /presspass/press/2006/mar06/03-26KFTCAppealPR.mspx. 2008-04-19.
[18]微軟放棄韓國反托拉斯裁決上訴,不能預裝MSN[EB/OL]. http: //news. csdn. net/n/20071018/109695. htm.l 2008-04-19.
[19] ToshiakiTakigawa. A ComparativeAnalysis ofU. S., EU, and JapaneseMicrosoftCases [J]. TheAntitrustBulletin (2005),Vo.l 50, No. 2. p. 261, p. 264, pp. 249-250, p. 257.
[20] Josh Brown. EUs' MicrosoftOrderHasSkeptics—Striped-DownW indowsWont' BeOffered byDel;l HP SeesLittleDemand [N].TheWashington St. J., 2005-04-01.
[21] Sejin Kim. The Korea FairTrade commission s' Decision onMicrosofts' Tying Practice: The Second-BestRemedy forHarmCompetitors [J]. Pacific Rim Law& Policy Journal (2007), VOL. 16, NO. 2, p. 385.
耳機l是左邊,l代表英文單詞left,意思是左邊。耳機(Earphones;Headphones;Head-sets;Earpieces)是一對轉換單元,它接受媒體播放器或接收器所發出的電訊號,利用貼近耳朵的揚聲器將其轉化成可以聽到的音波。
耳機一般是與媒體播放器可分離的,利用一個插頭連接。好處是在不影響旁人的情況下,可獨自聆聽音響;亦可隔開周圍環境的聲響,對在錄音室、酒吧、旅途、運動等在嘈雜環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幫助。耳機原是給電話和無線電上使用的,但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盛行,耳機多用于手機、隨身聽、收音機、可攜式電玩和數位音訊播放器等。
(來源:文章屋網 )
1、正常情況下將耳機從手機上拔下即可解除耳機模式。
2、耳機拔下以后如果手機還是處于耳機模式,那就檢查手機的耳機孔內是否有異物或水漬,清理后即可解除耳機模式。
耳機是一對轉換單元,它接受媒體播放器或接收器所發出的電訊號,利用貼近耳朵的揚聲器將其轉化成可以聽到的音波。耳機一般是與媒體播放器可分離的,利用一個插頭連接。
(來源:文章屋網 )
以蘋果AirPods為例,蘋果AirPods單只是可以使用的,airpods可以一人一只的。
耳機是一對轉換單元,它接受媒體播放器或接收器所發出的電訊號,利用貼近耳朵的揚聲器將其轉化成可以聽到的音波。耳機一般是與媒體播放器可分離的,利用一個插頭連接。好處是在不影響旁人的情況下,可獨自聆聽音響;亦可隔開周圍環境的聲響,對在錄音室、酒吧、旅途、運動等在嘈雜環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幫助。耳機原是給電話和無線電上使用的,但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盛行,耳機多用于手機、隨身聽、收音機、可攜式電玩和數位音訊播放器等。
從整個音頻行業的發展來看,無線耳機仍然算是新生事物,發展時間并不長,目前仍處在上升期,用戶需求不斷提升,用戶對無線耳機的期望值也在提高,這就是對行業提出的新的考驗。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字】SMIL,SMIL時間線,組合媒體元素
1、概述
SMIL為同步多媒體集成語言,發音為"smile",它遵循W3C標準使用XML語言編寫的類似HTML語言,它易于學習和理解,可以使用文本編輯器編寫SMIL程序達到展示音頻視頻信息目的。自從1997年,W3C一直把SMIL作為一門用于精細編制多媒體呈現的語言來發展,以此實時地組合視頻、音頻、文本以及圖形。在1997年11月SMIL作為工作草案被提交。SMIL 1.0在1998年6月成為W3C標準,SMIL 2.0在2001年8月被確立為W3C標準。
2、SMIL語言的應用范圍
SMIL可用于創建因特網和內聯網程序,可以用于創建在Internet上幻燈片放映呈現;SMIL具有展示多種文件類型(文本、視頻、音頻)和多個文件的能力,文件可以實現分布式存放,同進SMIL文件可以嵌套,文件中可以包括控制按鈕;SMIL語言可以定義元素序列和持續時間,方便動態編輯,SMIL語言還可以定義元素的位置及元素的可見性。由以上的說明可以得出SMIL語言上應用范圍很廣的一種標識語言,我們可以將它用于所有信息展示功能需求的場所。本文所研究的如何更好的應用于教學,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現在網絡上的教學課件大部分都是由單一的信息元素所組成,而單一信息元素本身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信息傳遞方式,所以我們可以利用SMIL語言的可以展示多種文件類型和多個文件能力的來完成一個InterNet網絡課件的制作,來更好的實現網絡課程優越性。同時本該利用SMIL語言特點可以確定一個有固定界面的可以展示教學的授課音視頻、教學版書、以及教案和課程體系風格統一可以在Internet上的網絡課程。
3、SIML文件
SMIL文件用于描述多媒體呈現,文件中包含了描述多媒體程序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包括呈現的布局、呈現的時間線、多媒體元素的源),以SMIL主文件擴展名的統一純文本文件,可以使用專門的播放器進行播放,也可以使用IE瀏覽器播放。
4、SMIL語言標記
4.1文件結構
SMIL文檔必須以標簽開始,并以標簽結束。它可包含一個元素,且必須包含一個元素。元素用于存儲有關呈現布局的信息,以及其他的元信息,包含媒介元素。
4.2 SMIL時間線
SMIL文件應該具有一個播放時間的順序表。規定一個所關聯的媒體對象或是媒體文件組合在什么時間播放,播放多長時間。這個所謂的時間順序表就被稱為SMIL文件的時間線。
4.3關聯媒體文件
可使用媒介元素在SMIL文檔中包括媒介對象,是通過文件正文部分中的媒體標記來實現的。媒體標記的作用就是將媒體文件引入SMIL文件中,通過對該類標記各個屬性的設置,來描述媒體文件的文件格式和所處的位置,以及媒體文件在SMIL文件中的其他行為。媒體文件分為有內部時間線的連續媒體與不具有內部時間線的離散媒體。
4.4組合媒體元素
有了關聯各媒體文件的媒體標記,在SMIL文件中就有了可以播放的媒體對象。SMIL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把多個媒體對象組合在一起,形成多媒體文件組。在文件組中,可以設置整個組合的播放行為和組合中各文件之間的播放順序。這個強大而實用的功能是通過SMIL文件正文部分中的組合標記,和
4.5轉換標記
Transition轉換標記是SMIL 2.0中的新特性。Transition不屬于SMIL 1.0規范的組成部分。Internet Explorer 6支持基于SMIL 2.0規范的Transition。Transition由元素實現,其中type屬性定義transition濾鏡的類型、begin屬性定義何時開始。
4.6布局標記
如果在SMIL文件中,一次只播放一個不限制大小可視媒體對象,就沒有必要去設置播放區域,因為每一個媒體對象都會在媒體播放器的主窗口中被播放,每當調入一個新的媒體文件時,媒體播放器的主窗口都自動調整到媒體對象自身的窗口大小。如果想使媒體播放器的主窗口在播放不同的媒體對象時都保持同樣的大小,或者在同一時間內要同時播放多個可視媒體對象,那就必須通過SMIL文件窗口布局的設置來定義媒體播放器的主窗口的大小以及各播放區域的大小和位置,并在各播放區域中放置相應的媒體對象。
5、結束語
隨著日益興起的網絡多媒體應用關鍵技術的日漸成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隨著基礎網絡的普及,因此對多媒體技術的研究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本文在介紹SMIL語言的基礎上用實例講述流媒體課件的制作方法、流程以及制作步驟。如果對本例進行簡單的改動就可以應用動實時轉播、彩信等行業。
參考文獻:
[1] .cn/smil/index.asp
1、手機耳機直接連接到手機專門的耳機插孔里面就可以使用了。耳機查到手機的耳機孔里面,手機上的聲音就會通過耳機發出來了。如果手機來電話,或是撥打電話都可以使用這個耳機來完成的。耳機接聽電話可以按一下耳機線控靠近耳朵的那個中間的按鍵,就可以接聽或掛斷電話。
2、耳機(Earphones; Headphones; Head-sets; Earpieces)是一對轉換單元,它接受媒體播放器或接收器所發出的電訊號,利用貼近耳朵的揚聲器將其轉化成可以聽到的音波。耳機一般是與媒體播放器可分離的,利用一個插頭連接。好處是在不影響旁人的情況下,可獨自聆聽音響;亦可隔開周圍環境的聲響,對在錄音室、酒吧、旅途、運動等在嘈雜環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幫助。耳機原是給電話和無線電上使用的,但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盛行,耳機多用于手機、隨身聽、收音機、可攜式電玩和數位音訊播放器等。
(來源:文章屋網 )
“它還活著?”大多數上世紀九十年代便接觸電腦的國人,在聽到Realplayer這個名字后,都會條件反射地說出類似的話。這款曾經壟斷了PC平臺的視頻軟件,在互聯網浪潮中沉沉浮浮,一度從中國市場銷聲匿跡,導致國人以為它已經像眾多同時代的軟件一樣,不是“死在了沙灘上”,就是被巨頭一口吃下,消化得沒了蹤跡。
實際上,它不僅活著,還在微軟、蘋果這樣的巨頭的夾擊中以“小而美”的姿態越活越年輕。據其今年Q1財報顯示,當季營收為5600萬美元,而2012年總營收為2.57億美元。同時,英特爾還于2011年花費1.2億美元向其購買了190項專利。不得不說,它是老PC軟件企業中的另類。
在風云詭譎的互聯網大變革時代,它究竟是靠什么,走到了今天?
作為Realplayer的研發和運營商,Real Networks曾經的商業模式,是典型的雙邊平臺模式:一邊是消費者從它這里免費下載多媒體播放器;一邊是內容提供商為它的服務器軟件付費。
這種模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尚能輕松吃遍天下,但自1995年起,互聯網急速發展,微軟一躍而成巨無霸,不僅針對性地推出了免費的媒體播放器軟件——Windows Media Player(簡稱WMP),還在它的NT服務器上捆綁這個流媒體軟件。微軟這一套“組合拳”,與它當年進入瀏覽器市場如出一轍。很快,還沒有做好準備的Real Networks就被揍得“鼻青臉腫”。截至2003年,北美42%的互聯網用戶已經把WMP作為了首選播放器,而只有19%的用戶首選Real播放器。
更糟糕的是,在Real Networks艱難招架微軟進攻的同時,一個同樣兇狠的對手又從背后襲來了,那就是蘋果公司。在本世紀初,蘋果推出iPod加iTunes的模式之后,由于可以為用戶提供曲庫豐富的iTunes訂閱服務,還可以從它利潤豐厚的iPod上補貼這一服務,因此也迅速獲得了海量的用戶。
面對前狼后虎的局面,Real Networks既沒辦法提供類似微軟的捆綁服務,也不具備蘋果那樣的硬件設計和生產能力,因此它在這場平臺包圍戰中可以說只要一步踏錯,便是萬丈深淵……
革自己的命
在這樣的生死關頭,Real Networks決定不等微軟、蘋果下手,自己先革掉自己的命。不過它并沒有盲目地大刀闊斧,而是選擇了有計劃的小步快跑。
在初期,它先是修煉內功,尋找新盟友——通過強化自身在媒體領域的積累,尋求差異化競爭。它不斷加大對上游內容提供商的服務器軟件銷售力度,把它作為主攻方向。和一般消費者對價格高度敏感不同的是,這些企業級客戶對于網絡播放的品質,以及媒體格式的多平臺兼容性更加看重,而相對于微軟來說,Real Networks可以支持Windows、iPod和Linux等各種大型平臺。另外,當時美國媒體界的主要內容制造者七成以上都還是使用Mac,Realplayer也得以在Mac使用者的庇蔭情況下,仍然在流媒體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步,Real Networks拋棄過去單一的盈利模式,四面出擊。它一改過去單純補貼消費者的做法,轉而直接從消費者身上直接獲利。2003年它推出音樂訂閱服務,建立了一個收錄有50萬首樂曲的音樂庫,允許用戶以每月10美元的價格無限量欣賞音樂庫的樂曲。此外,它還和CNN、ABC、BBC以及運動頻道上的電視節目合作提供音樂、視頻和廣播的訂閱服務。與此同時,它還進入了游戲領域,收購游戲公司,開發了一些在線游戲和單機游戲。最近,它還和Facebook合作,開發相關的社交游戲。
通過對自己商業模式的顛覆性調整,RealNetworks的收入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它的收入中超過70%來自面向最終消費者的內容銷售額,其中50%來自于視頻銷售,30%來自于音樂銷售,20%來自于游戲銷售。
這種從內到外的自我革命,是在兩大強敵夾擊之下,Real Networks仍然能夠生存下來的根本原因。
“火燒烏巢”
Real Networks的革命還沒有結束,完成了自我盈利模式革命之后,它開始在市場份額上挑戰兩個巨頭。但它自己也明白,正面戰場上它沒有生還的可能,所以選擇了“奇襲”。就像當年面對袁紹七十萬大軍的曹操,劍走偏鋒,一把火燒了對方最要命的糧草囤積地——烏巢。這把火,找了幾個新“戰友”一起燒。它們就是手握流量這一核心資源的有線電視運營商和移動通信運營商。
由于消費者下載音樂或視頻,都需要使用寬帶,因此音樂服務事實上有助于提高寬帶的使用。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多媒體播放器與有線電視和電信運營商的服務是有組合價值的,運營商是RealNetworks的理想盟友。它把自己的互聯網收音機產品和Sprint公司的移動通信服務、流媒體視頻服務捆綁在一起,這些運營商也愿意花錢在手機上增加一些數字音樂的播放功能,因為這樣可以降低消費者換手機的比例。這種合作模式,是當時各家同行都沒有嘗試過的。
2009年,它還宣布與四川電信共同推出手機信息推送門戶(MIPP)服務,該服務面向四川電信的500萬用戶。通過該服務,用戶可以在便攜移動設備上獲取新聞、娛樂、天氣、體育、財經等信息。RealNetworks亞太地區副總裁Jay Kim稱他們將在中國市場實現本土化和定制化。
合作協議達成后,四川電信的MIPP用戶只要從現有頻道中進行選擇,每天就會數次收到短信或彩信消息。通過回復簡單的文字,用戶還可以收到一條WAP鏈接,進而獲取有關特定主題的詳細信息。推出的頻道包括新聞、天氣、娛樂(電影音樂信息)、體育和財經。未來Real Net works還將定期加入更多頻道。
作為運營商,中國電信四川信產公司也認為這是一筆共贏的買賣:“我們很高興將這一有吸引力的新業務推向我們的四川用戶。Real Networks在手機數字娛樂方面的專業性使我們獲益,我們希望與他們維持長期的成功關系。”
目前,全球42個國家的80個運營商均引入了該公司的ASP服務,使該服務的用戶數達到7.971億人。Real Networks面向運營商提供多種手機服務,包括點播音樂、點播視頻、鈴聲和回鈴音,以及多媒體回鈴服務等個性化功能,還有信息服務等。開放式組合拳
在歐美互聯網市場,“你買我的軟件,我收你的錢”,是最古老、最正統的運營模式,但市場份額已被微軟、蘋果大量蠶食的Real Networks開始意識到,它與兩巨頭形成差異化最核心的一點就在于,要盡可能地開放。
這個“開放”同樣是一套組合拳,第一拳叫做“源代碼開放計劃”。在2002年Real Networks公布了一個名為Helix的產品系列,包括網絡平臺和網絡社區,其中網絡社區的作用,是能夠為授權的企業提供媒體播放器的底層源代碼。企業用戶、政府機構以及獨立軟件開發商都能夠利用Helix開放資源,開發免費版本的播放器,并使之運行在Windows、iOS、Linux等多種操作系統之上。
第二拳叫做“格式兼容”,Real Networks的Helix產品系列幾乎支持所有的流媒體格式,包括競爭對手的流媒體格式,如.nov.wmv等。甚至,Real Networks為了最大化地兼容更多的流媒體格式,還運用了逆向工程技術破解了iPod,來進入iPod與iTunes這樣的封閉系統中,它可以將消費者從iTunes手上購買的音樂和從Real音樂庫中購買的音樂放在同一個音樂列表中進行播放。通俗地講,Real Networks通過把自己徹底開放出去的策略,在兼容性上形成差異化,與Windows和iOS相抗衡。
與巨人亦敵亦友
在面對行業中的巨人級對手時,運用好“反壟斷法”這樣的武器,有時候可以以“弱者”的身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
2003年,Real Networks一紙訴狀,對微軟提出反壟斷訴訟,指控微軟非法利用Windows的壟斷限制消費者在數字媒體軟件方面的選擇。
據Real Networks當時遞交給加州圣何塞聯邦法院的訴狀中稱,微軟在過去的幾年中采取了大量損人利己的做法,實際上給自己的收入和業務都造成了損失。
這個訴訟指控微軟運用其“壟斷的實力限制電腦廠商安裝競爭性的媒體播放軟件,同時迫使每一個Windows用戶都使用微軟的媒體播放器,而不管用戶是否需要。”
Real Networks副總裁和法律總顧問Bob Kimball稱,我們的案子是以微軟已經被宣布是非法的那些行為相類似的行為作為依據的。這些行為包括不披露接口信息和對電腦廠商進行限制以及其它很多損人利己的行為。
同時,對手還積極聯系、溝通社會媒體,在輿論上為自己造勢。Kimball在同記者舉行的電話會議上說,由于微軟的行為給公司造成了業務虧損,RealNetworks將要求微軟賠償10億美元的損失費。這個訴訟還要求法院下達禁止令,禁止微軟采取“進一步的非法行為”。Real Networks還對外稱,這訟是對歐盟委員會正在對微軟商業行為進行調查的補充,它們在這項調查中將與歐盟進行合作。
過去,一些小型的流視頻公司曾抱怨微軟在市場中的影響,但是一直沒有采取法律行動。Real Networks首席執行官曾在美國司法部微軟的反壟斷案中作證。司法部的案子主要是針對微軟對付網景公司的商業行為。
那個案子的審理結果因為不足以限制微軟在市場上的實力而一直受到批評。網景公司單獨對微軟提起了訴訟,微軟賠償了7.5億美元和解了那個案子。
在耗了兩年后,面對Real Networks沒有任何停手意思的兇猛攻勢,在輿論與行業協會的巨大壓力下,微軟公司不得已只好選擇“花錢消災”,2005年,它宣布向Real Networks賠償7.61億美元,以了結雙方在媒體播放器上的糾紛。在微軟7.61億美元賠償金的誘惑下,Real Networks也見好就收,與微軟達成和解。按照雙方的和解協議,其中的4.6億美元為預付現金,而剩下的3.01億美元則用以對Real Networks的Rhapsody音樂服務軟件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