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1 17:24: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精神科健康教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影響。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健康教育情況。結果:實施健康教育患者的抑郁和焦慮評分及滿意度明顯高于未實施健康教育的患者,(P
【關鍵詞】健康教育;患者;影響
隨著醫學不斷發展,護理水平相應的提高,精神科護理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專業學科。在精神科護理工作中開展和加強健康教育,將會不斷完善和提高精神科護理工作,幫助患者及家屬認識所患疾病,促進疾病早日康復,預防疾病的復發[1]。本研究通過對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15歲-70歲,平均年齡41.6±5.8歲。文化程度:文盲13例,初中以下29例,初中38例,高中以上20例。臨床特點:情感障礙51例,精神分裂癥39例,應激障礙10例。根據是否采用健康教育護理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患者性別比例、年齡、文化程度、臨床特點經過統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入院初期 因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無法自制,很難配合實行健康教育,此時應向患者家屬說明健康教育具體情況,并且和患者家屬協同配合勸導患者接受治療;
1.2.2 康復期 由于患者病情的基本控制,自制能力明顯恢復,在其患者家屬的陪同下,向其耐心的解讀健康教育具體知識,主要有疾病發生的原因,治療藥物的效果及不良反應,同時使患者了解認真的配合治療,將會有利于病情的好轉;
1.2.3 出院前期 患者的病情基本恢復,告知患者及家屬精神疾病的注意事項,進行營養和生活指導,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出院后日常健康教育內容學習計劃、運動計劃、膳食計劃等。
1.3 療效評價方法: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患者及家屬分別對精神疾病情緒,如恐懼、害怕、緊張、抵觸情緒及對治療的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①自評抑郁量表(SDS)。②自評焦慮量表(SAS) 。通過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分析。在取得知情同意后,請調查對象根據治療后實際情況并在不受影響的環境下獨立完成,如患者無法獨立完成應在家屬的協助下完成問卷。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抑郁、焦慮評分及滿意度的比較(如表1)
3 討論
精神病患者病程長、不易治愈,給家庭帶來沉重壓力[2]。健康教育是精神科醫護人員有計劃、有組織、遵循個體化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的教育活動,促使患者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和影響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觀察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及家屬在健康教育后,精神抑郁和焦慮評分的情況。結果表明,采用健康教育后,觀察組的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我們更應充分認識到健康教育關系醫療質量、醫患關系的重要性,在護理過程中,護士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對患者進行教育,使其能了解常見精神疾病知識,有意識地改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與習慣,提高患者認識精神癥狀的能力,從而提高依從性,保障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利,精神科護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06,22(9):1395-1396
[2] 孔蓮娥.精神科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5):92-93
【關鍵詞】 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3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636-02
精神病患者病情具有特殊性,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其臨床治療依從性,提高其生活質量。筆者研究了對62例精神病患的健康教育,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8月――2012年12月間,我科共收治62例精神病患者,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齡34歲-65歲;情感障礙12例,精神分裂癥29例,應激相關障礙21例。所有患者符合相關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并排除軀體和腦部器質性病變。
1.2 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 精神疾病復雜多樣,不同的患者理解、執行能力相距甚遠,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要將臨床診斷-康復情況-文化程度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模式與教育內容;或者將文化程度、綜合能力相差不多的患者歸為一組,分組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開展健康教育前,要評估患者學習能力,制定完善的教育計劃及實施方案,嚴格按照要求開展,最后對效果進行評價。
具體內容有:①入院教育:患者入院后,工作人員要及時為其介紹科室情況、病房生活設施、作息制度、主管醫師和護士,使其充分了解住院環境和接受的服務情況,內心充滿安全感。②臨床治療指導:對于治療所用的藥品,患者往往缺乏判斷力和執行能力,醫護人員要按時提示患者服用,同時要將藥物應有的效果、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做到知情同意。③治療前后教育:為患者講解其病情程度、治療措施、及可能的預后,讓其充分理解治療方案,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工作。④飲食指導:良好的飲食是保證療效的關鍵,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按時按量監督患者食用,保證營養健康。⑤出院指導:出院后,患者可能出于無人督導的環境下,對于后續治療不能保證順利進行,病人出院時囑咐并指導患者按時按量服藥,盡力爭取家屬配合,同時鼓勵患者積極面對家人、朋友,逐漸適應生活環境,以全新的面貌回歸正常的家庭和社會生活。⑥定期隨訪:回家后能夠定期復診,醫務人員定期隨訪,保證病人有效治療,給予病人生活技能、工作學習能力的技術指導。
2 結 果
經過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我科精神病患者ITAQ測評得分有明顯提升,較以前的測評結果,效果更為突出。
3 討 論
精神病患者病情特殊,自理能力差,交流障礙;開展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做到知、信、行,讓患者對其病情有大概的了解,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保持信心,同時指導患者將相關的知識付諸于行動。精神病屬慢性復發性疾病,需要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治療,自知力與治療態度對疾病的預后和轉歸具有重要意義;有學者提出,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恢復自知力,端正治療態度,從而提高治療效果[4]。
開展健康教育時,專業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素養,視患者為朋友,醫患雙方要充分建立信任,實行人性化、個性化的教育模式。專業人員要做到:①與患者多溝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根據不同病情階段,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和教育內容,這對于疾病的轉歸有重要意義。②精神病患者雖然在判斷力和情感上有別于正常人,但其仍有某種程度的情感需求,專業人員要掌握和運用生理-心理-社會的健康教育觀念,不能簡單的從病情角度出發,而要全方位的考慮患者的情況,實施綜合性的醫療護理措施,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社會價值。③開展醫護和健康教育前,要評估患者的個性特征、性格因素、病因、文化水平和心理壓力等方面的情況,對病人進行全面了解,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護理康復方案和健康教育內容,使不同的患者接受合理、有效的治療護理康復措施和健康教育。④做好護患關系的健康維系,治療的順利開展很大程度上依賴護理工作,只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治療措施和用藥才能順利進行。
在本研究中,通過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和內容,我科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相比單純的藥物治療,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不僅表現在ITAQ測評得分的明顯提升,而且體現在患者住院期間對于治療的依從性和出院后對于治療用藥的嚴格執行上。以上教育結果證實了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只要順利開展實施,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可能有很好的轉歸,并且出院后復發的機會也會減少,因此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有很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向暉,羅薇.精神科健康教育的進展[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1,28(4):252.
[2] 劉清連 援 健康教育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作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10):9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