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體育與健康論文

體育與健康論文

時間:2022-06-10 15:34: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體育與健康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體育與健康論文

第1篇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凸顯集體項目教學中的戰術配合

如:我們多次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到籃球戰術配合教學中。中職專的學生對NBA情有獨鐘,在籃球戰術教學中我們先播放一段關于NBA的錄像,畫面上球星瀟灑的扣籃場面以及出其不意的搶斷都能夠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NBA隊員場上的技術和戰術也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此時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籃球技巧以及戰術配合等相關知識,就很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加上學生課外進行主動的模仿練習,很快就能做出精彩的戰術配合。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精確個人動作教學中的細節

一套動作在體育專項教學中需要拆分成若干小節分別進行教學,最后再將分解的動作串聯成完整的動作,這個過程中,動作的串聯和銜接是其中的重點。由于利用現代教學技術能夠明確地展現出串聯和銜接的動作,從而有效提高了動作的流暢性。如:在教授一套完整的單杠聯合動作中,首先,為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先讓學生欣賞一段體操大賽截取的單杠動作;其次,將整套動作拍下來做成課件演示給學生看的過程中穿插重點和難點;最后,將學生一些錯誤的動作拍下來與教師正確的動作進行比較,運用慢放和暫停等手段加強學生的理解。通過這種方法不僅縮短了教學過程,還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技術重點,攻克技術難點

在體操運動中,支撐跳躍的連續動作由于要在一瞬間完成一連串復雜的技術動作而具有較高的難度。因此,學生很難在瞬間看清楚整個瞬間完成的動作,更不能快速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象,但是教師過多的重復示范以及講解又容易讓學生產生錯誤的認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呢?我們可以將難以示范的動作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通過慢動作、停鏡以及重放等手段結合講解和示范表現出來,由于學生能夠看清楚每個瞬間動作的細節,因此能夠更快更全的建立動作表象的同時掌握動作的難點和重點,自然會提高教學的效果。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效果更加直觀、準確、逼真

在體育教學方法中,最重要的兩個方式莫過于講解和示范,而講解更是最主要和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所謂講解就是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任務、動作要領以及動作名稱、做法和要求等,從而指導學生掌握動作技術和技能練習的方法。在教學中對于講解的要求很高,除了要做到通俗易懂和簡明扼要外,為了達到準確表達動作技術結構和要領的目的,更要運用術語和口訣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但是僅憑一張嘴是不容易做到這一點的,為了更好地縮短學生的認識過程以及優化教學過程,我們引入了現代教育技術,由于現代教育技術能夠有效地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能夠采用仿真化、模擬化以及形象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將教學的內容發展和變化過程逼真地展現出來。多媒體具有的動畫技術和音像組合技術能夠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在逼真的情境中領悟動作要領。如:教師在示范挺身式跳遠的過程中不能夠做到同步解說和慢動作示范,更不用提騰空階段的挺身技術,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就能夠一目了然。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雖然現代的教育技術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是為了更好地全面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優化教學效果,除了選擇具有示范性、針對性以及趣味性的多媒體教學片外,還要注意與傳統教學的綜合運用,從而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第一,為了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必須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第二,根據場地器材設備而定。如體育館以及風雨操場等室內運動場所就能夠很好地保證現代技術教學的效果。第三,充分利用課堂培養學生查找分析資料的能力,從而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體育教學中,現代技術教育是在教學中通過計算機獲得各種資料和信息并加以分析后應用于課堂的實踐活動,并不以實物和軟件的形式存在。第四,體育課件的開發要面向教學,力爭資源共享。

作者:劉薊興 單位:天津市信息工程學校

第2篇

關鍵詞:新課程單元學習評價過程性操作方法

摘要: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在體育與健康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通過運用好單元學習評價,可以強化學生能力提高和終身體育原動力逐漸的形成。筆者通過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對如何做好學生的單元學習評價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評價體系倡導的是“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理念,學生學習評價作為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因為學生學習評價集中體現著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價值取向,影響課程發展的方向。特別是課程目標主體取向評價的提出,更加強調每一個學習者對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反省意識和能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運用好單元學習評價,能有效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的行為進行反省,從而不斷提高自己。

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與特點

正是由于過去體育教學評價中只重視學生的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體育教育的過程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只重視期末成績的考核,單純用分數的高低來評價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評價;只重視達標和技能評價,忽略思想品德,個性品質等方面的評價。因此,以往的體育教學評價,還遠遠沒能充分發揮出評價的效果,診斷教學問題,提供反饋信息,引導教學方向,調控教學進程,激發學習熱情,實現教學管理的功能。因而新課標對成績考核評價進行了重大的改革:

.學習成績評定的內容

體能——與不同學習水平相關的體能項目。

知識與技能——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科學鍛煉的方法,體育技戰術知識與運用能力,有關健康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與不同學習水平相關的運動技能水平及運用情況。

學習態度——學生對待學習與練習的態度,以及在學習和鍛煉活動中的行為表現。

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情緒、自信心和意志表現,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交往與合作精神。

評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而學生體育學習成績評定內容的確定不僅要關注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體能的發展,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積極情感體驗,與人合作技能的發展,同時還應關注個體,尊重個體差異,給予個體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幫助學生表現自己,擁有自信。

.新課程教學評價特點

..強調評價與教學過程較為相關的態度、行為等

新課標除了對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進行考核評價外,還將學生平時的學習與練習態度,以及在學習和鍛煉活動中的行為表現納入到考核評價之中。這樣使一些本身身體素質較差,但學習態度好的學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讓那些先天條件好,但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認識到:先天的條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從而使他們端正學習態度。

..強調評價對體育與健康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以往對于體育與健康知識老師只看試卷的成績,并不關心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學生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并沒有真正的掌握。以至于對于常見的中暑、運動扭傷等疾病也無所適從,學了十幾年的體育仍然不會看體育比賽?!靶抡n標”更強調的是理解、運用和實際操作,注重的是學生能力和體育文化素養的培養。

..強調評價運動技術的運用和運動參與程度

就好比金子埋在土里,如果不被人挖出來,哪怕你再值錢,也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新課標”不是注重運動技術水平掌握的高低,而是注重學生對于運動技術的運用和運動參與程度。

..強調既評價最終成績,又評價學習過程和進步幅度

以往學校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基本上是采用統一的標準,進行“終結評價”。此種評價方法,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得到一個總的信息反饋,為下一階段教學的起點和目標提供依據,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努力程度、進步情況、學生在態度、表現、關心、知識等內容方面的情況無法體現。新課程強調的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并把終結評價與過程評價結合起來,對學生的評價力求做到客觀公正,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

學生是學習目標的實踐者,只有學生的親身體驗,才有正確的評價,特別是那些無法用定量表現的內容,包括情感、意志、態度、興趣等,都是外在不易顯露的心理傾向,只有通過自我評價才能獲得真實的材料。小組評價,對每名學生的成績作出較為客觀的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及體育老師的評價結合起來,對學生做最終的評價,使得這項工作更加民主、客觀、公正、合理,更有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

在體育與健康新課程中運用單元學習評價的嘗試

.單元評價內容與標準

依據“新課標”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本人設計了“單元學習評價表”,既注重了單元學習終結性評價,也注重單元學習過程性評價;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自評、互評和家長評價。既包括對學生體能和技能的評價,更注重對學生態度、心理和行為的評價,努力使評價內容與課程目標相一致。(見附表)

學校體育與健康課(水平四)

第單元學習評價表(項目:)

班級姓名時間: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根據各水平目標中與健康有關的體能

體育與健康

知識與技能

課堂表現

學習態度

課堂情感意志與合作精神

單元總

原始成績

現有成績

提高程度

自我

評價

小組評價

師評價

自我

評價

小組評價

師評價

自我

評價

小組評價

師評價

分全部做到或勝任

分大部分能達到

分基本達到但不勝任

分以下大部分達不到

自己的話

同學的話

老師的話

家長的話

.單元評價具體操作方法:

..評價流程

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單元總評家長評價

..自我評價

體能項目評價。先測試與學習項目有關的體能原始成績,要求學生如實填入表中。單元學習結束后,再測試把成績填入,“提高程度”欄采用等級制填寫,用累計記分法確定等級(例如:學習前成績得分為分,學習后測試成績得分,最后成績應為分進步分分分,“提高程度”欄等級記作“”;如果學后成績測試得分,最后成績應為分—退步分分分,“提高程度”欄等級記作“”)。

“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課堂表現學習態度”、“課堂情感意志與合作精神”評價。單元學習結束后,每位學生根據自己運動技能與知識掌握情況,在本單元每節課學習的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同學合作精神等內容的表現,分別填寫四個等級””、“”、“”、“”。同時,針對本單元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包括取得成績、存在問題、學習體會等方面,填入“自己的話”欄目。

..小組評價

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學習內容確定每組人進行。小組長負責組織本組的小組評價,根據組內成員在單元學習中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結合平時在每節課中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等情況的表現,組內成員發表意見,最后由組長確定等級。同時把具有代表性的優點表揚和存在問題及建議填入“同學的話”欄目中。

..教師評價

根據學生單元學習目標達成情況,觀察學生課堂表現,結合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的情況,最后確定等級。同時,把觀察到的學生表現,學習目標達成度,對學生優點和希望等內容,填寫“教師的話”欄目。

..單元總評

單元總評有每位學生自己進行,根據前面已經完成的“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的各評價內容的評價等級,確定自己本單元學。方法是:等級的分數段為—分之間,取平均值;等級的分數段為—分之間,取平均值;等級的分數段為—之間,取平均值;等級為分以下,取分。然后把各單項評價等級換算成分數后,將所有單項分數相加取平均值按“”、“”、“”、“”四個等級給予單元總評。例如:某同學成績評價中有個“”,“”,個“”,個“”,總評分數應是(××××)/,在“單元總評”欄目中應填寫“”等級。

..家長評價

在完成以上各項評價項目后,學生把單元評價表帶回家,由學生家長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填入家長的評價。

.運用單元學習評價的注意事項

.單元學習項目內容的確定,一定要針對五大領域,并結合水平目標進行考慮,對“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有明確的、實質性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作為支撐,選擇項目內容比較容易,而對“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領域需要滲透到實際教學內容與活動之中,在選擇單元教學項目時,需要體育教師認真整合教材,開發體育課程資源,挖掘教材的內涵。同時,在整個運用單元評價表過程中,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促進體育教師不斷學習,進一步了解學生,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特別是對于提高體育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實施,提高自身素質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在教學中通過運用單元學習評價,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很大提高,課堂上能主動參與各種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特別是學生之間合作、互助、關愛、尊重等行為較以往有較大改變。在過去體育課上,學生“喜歡體育課但不喜歡體育教師上課”和“體育課中學生身順而心違”現象會明顯明顯下降。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的評價,特別是自評和學生之間的互評的運用,較好促進學生的不斷反省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積極性。

由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是學生在以前學習中沒有經歷過,往往會受學生心理年齡特征的影響,出現諸如學生自我中心問題、類群效應問題、附和“權威”問題、以偏概全問題等等,因此,在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就顯得尤其重要,具體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教師要加強指導和引導工作,對同學的認識不清的要加以指導,在評價中要拋開個人感情因素,同學之間的評價要言之有據,言之有物,對于和同學評價差矩大的要說出理由,不能不負責的對別人作出評價,以避免學生的類群效應。

在學生自評和互評時,教師和參評者要多發現被評者的優點,進行鼓勵。對他們的不足一定要言之有物、實事求是、語言委婉、中肯。尤其是我們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維護學生的自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評價的目的。

培養民主氣氛,體現學生評價的主體性。只有在民主的氣氛下才有暢所欲言的環境,不搞一言堂,對不同的見解權要充分的理解和鼓勵,言者無罪,有則改之,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讓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在教師的帶領下飛翔,讓掌聲、笑聲、真情充滿課堂,喜悅和自信寫在臉上。

.在運用單元學習評價表時,應注意根據單元學習項目的內容性質和特點,參照《中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確定與健康有關的體能進行評價。例如:學習單元學習內容為體操的墊上技巧,體能測試內容可選擇坐位體前屈;單元學習籃球時,體能測試可選擇米跑或立定跳遠等。對于其他內容的自評和互評,體育教師要加強指導,引導學生學會自評、互評,課內外結合進行,“學習態度”和“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的學生互評,自我評價要根據單元學習項目特點,組織學生在課上或體育活動課和課余時間完成。

單元評價表的運用,為學生的學期成績評價提供詳實的依據,在學期成績評價時,按照單元總評的方法,把每個單元的總評等級也換算成百分制最后評定學期等級,同時結合《中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可以更科學評價學生健康狀況和水平目標達成情況。

主要參考文獻: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版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版

季瀏等編著《體育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版

朱萬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版

鐘啟泉等編著《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版

第3篇

關鍵詞:體育文獻計量;運動人體科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國

中圖分類號:G8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10)11-0111-04

Analysis of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LIN Hua,XIA Xu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research specimens on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se theses in terms of thesis topic selection,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end of these thes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recruit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studying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sis topic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there were more fundamental application researches than pure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developing researches, and there were signs of inadequate novelty of topic selection, repeated topic selection, and deviation of topic selection from sports practice; the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are mainly animals, seldom the human body; the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were mainl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more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applied to the competitive sport area than to mass sports fitness and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orts bibliometrics;human movement science;thesi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China

學位論文在某種程度上能夠集中反映某個領域的熱點問題和研究現狀,是衡量研究生學習、科研能力和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本文以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為研究對象,以中國知網“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為檢索數據源,檢索項為學科專業名稱,檢索詞為運動人體科學,檢索范圍從1999~2010年,匹配條件為精確,截止2010年5月12日,由此獲得963個檢索結果,其中通過篩選剔除與本研究不相關的學位論文35篇,最后將928篇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全日制碩士畢業學位論文作為本文研究對象。

運動人體科學是體育科學研究內容的一部分,是研究人體從事體育活動過程中人體變化規律的科學,包括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等,基本屬于自然科學的研究范疇[1]。根據體育科研成果的性質可將體育科學研究分為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3類[2]。其中基礎性研究又可分為純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兩類,而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又常被歸為一類,以“應用研究”統稱[3]。

1碩士學位論文選題

選題是科學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英國著名科學家貝爾納[4]曾指出:“課題的形成和選擇,無論作為外部的經濟技術要求,或作為科學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復雜的一個階段。一般來說,提出課題比解決問題更困難?!币虼?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2002年以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大多是以生物學傳統的動物實驗、生理生化指標測定、技術動作分析等微觀實驗研究為主,而近些年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逐漸采用一些新技術手段,如蛋白質組技術、基因芯片技術、激光共聚焦技術等,在運動性心臟、骨骼肌以及運動性疲勞方面的研究也有所突破,從傳統的生物學研究向多層次、全方位開展跨學科研究,以系統整體觀點來綜合宏觀和微觀研究,依托基礎性研究突出應用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應用基礎性研究論文有509篇,占54.85%,應用性研究論文次之,有327篇,占總數的35.24%,而開發性研究和純基礎性研究論文數僅占8.19%和1.72%。

結果顯示,純基礎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選題較少,雖說運動人體科學隸屬于自然科學范疇,具有應用基礎性研究課題的屬性,但其本身還是存在著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的內在結構,只有各研究類型均衡發展,才能夠有效促進整個學科研究的進步。因此,在研究生學位論文這個特殊科研群體中,應特別注重科學研究的均衡發展。

從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分析來看,研究內容豐富,選題方向多樣,能夠體現當前運動人體科學研究領域的新熱點、新問題。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醫學、體育保健學等傳統研究方向的研究內容不斷深化的同時,一些新型的研究方向也逐漸呈現在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中,如低氧訓練的生物學基礎、高原訓練和運動員機能監控、人體功效學、生物力學研究及運動器材研發、體育工程學等。

2002年以前運動人體科學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集中,在骨骼肌生理、心血管機能、疲勞與恢復、營養、激素及內分泌、機能評定、免疫等方面,研究高原訓練、代謝方面的論文分別有7篇和6篇[5],而現在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高原訓練和代謝的增加到37篇和96篇。如今運動人體科學碩士學位論文在傳統研究領域更加深入,同時還有些新的研究內容不斷增加,如基因多態性與運動能力的關聯性研究、納米技術、蛋白質組學技術、中醫保健以及運動人體科學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等。不過,近年一些研究如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謝組學方法、自由基生物學等生物工程技術已應用于運動人體中,但碩士學位論文中還甚少涉及。

運動人體科學是體育教育訓練學和民族傳統體育學的基礎[6]。交叉和綜合選題成為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中的普遍現象,不僅涉及到同級學科不同方向之間的交叉選題,還涉及到同級學科之間和跨學科之間的交叉選題,使研究課題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因此,運動人體科學研究生在進行論文選題時要拓寬研究視野,突破思維局限,敢于創新呈現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2碩士學位論文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科研論文根據研究目的所選擇和組成的客體,本文通過對928篇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梳理,發現以動物模型為研究對象的有409篇,占44.07%;以運動員為研究對象208篇,占22.41%;以軍人、老年人、患病者等為研究對象的有104篇,占總數11.21%;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有93篇,占10.02%;以少年兒童為研究對象有67篇,僅占總數的7.22%。

由此可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碩士學位論文以動物模型為研究對象最多,而以人體為研究對象的論文,選擇的群體相對廣泛,選擇研究對象最多的是運動員,其次是大學生,少年兒童相對較少。

3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

一門科學的發展依賴于研究方法手段,而研究方法的發展有利于該科學的發展,運動人體科學是體育科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它的發展直接影響著體育科學研究的進程,作為體育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的發展同研究方法手段發展也是分不開的[7]。從本文分析的碩士學位論文看,大部分論文能夠從多層次、多角度、多學科的范圍研究問題,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資料法、調查法、實驗法、訪談法、測量法等,采用最多的是實驗法,這也符合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研究特點。而與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學位論文多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等[8]不同的是運動人體科學論文的研究習慣以實驗為基礎,以客觀量化的數理統計為依據,以觀察法、訪談法、文獻資料法為輔助研究手段進行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研究。

從質與量的角度可將研究方法分為比較、歸納、分類等的定性分析法,數理統計的定量分析法及運用數理統計而仍以定性方法研究的半定量分析法。在本研究中發現,運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的學位論文占總數的63.79%,定性分析法研究占13.69%,半定量分析法研究占22.52%。其中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體育測量與評價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的分別占82.27%、80.53%、70.15%。結果充分體現研究論文多以定量數據分析為主。

4碩士學位論文的應用價值

動物實驗在生命科學、醫學等研究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成為生物學、醫學的一門主要研究方法,是探討生命奧秘、人類疾病機制及治療等不可缺少的手段。運動人體科學與生物學、醫學一樣,同屬于自然科學的分支學科。單從研究對象選擇可以看出,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多以動物實驗為主,大多數運動機制是在動物實驗中實現的。近年來,隨著基因技術的日益發展,各種基因表達形式也逐漸成為運動人體科學研究的熱點。

研究動物的優點在于動物具有廣泛的遺傳基礎,個體差異較大,在模擬人體運動的某些研究中是比較有用的,其實驗結果也帶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尤其在選擇一些誘發性動物模型時,能夠在短期內復制出大量模型,并能嚴格控制各種條件,使復制出的模型運用于不同研究目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正確的掌握和運用動物實驗方法,可使實驗者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同時還能獲得可靠的實驗結果,減少研究的盲目性。但動物實驗同時存在著很多缺陷。運動人體科學畢竟是要研究人運動的一些機能機制,動物的發生發展過程、運動特征及環境與所效仿的人類運動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體育領域中,從實用價值角度看,人體實驗的研究更能直接說明問題。

縱觀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發展,根據科學研究的目的、任務和需要,運動人體科學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成果應多從研究人類運動的角度出發,將基礎理論研究合理運用到運動實踐中。

除了以動物模型為實驗對象外的519篇論文中,研究成果與競技體育有關的論文230篇,其中基礎性研究63篇,應用性研究119篇,開發性研究48篇,主要研究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與訓練監控,運動員身體恢復的手段和方法、新技術、特殊儀器應用于運動員訓練等。如低氧訓練是當前運動訓練研究的熱點之一,在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中有40篇論文與低氧訓練的機制及應用有關。

從多維角度思考,研究成果的“社會化”既是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也是衡量體育科學研究社會價值的最好尺度[9],在運動人體科學領域,除服務于競技體育研究范圍外,在全民健身范圍內,人類健康與健身運動領域也應得到重視,大眾體育的發展,必將接受運動人體科學理論的指導,并將體育納入“一級預防”的“預防醫學”框架之中。在我國推出《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10]。在運動人體科學碩士學位論文中與群眾體育有關的研究有115篇,占總數的22.16%,主要研究包括不同運動方式對人體身體形態、機能及身體素質的研究,各種力學負荷對人體運動功能的影響,慢性病患者的運動健身指導方案,“現代文明病”的根治及抗衰老與體育運動保健的研究,人體體質健康狀況及因素分析,不同人群運動健身的特點與方法,運動與營養膳食處方的指導等。

近年來我國的肥胖癥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肥胖少年的增長比例更大,成為兒童時期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兒童單純性肥胖可作為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誘發因素之一。學校體育也成為現在體育科學研究的領域之一。學位論文的研究涉及到學校體育的有174篇,其中包括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狀況、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狀況、不同運動對學生生理機能評定、體育院校學生專項教學訓練素質等。

5小結

運動人體科學是一門綜合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對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分析,發現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研究生論文選題多以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純基礎研究及開發性研究比例相對較少,選題方向不均衡,但隨著體育科學研究領域研究內容日益發展,創新性研究課題也將成為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的必然趨勢。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對象大多以動物模型為主導,繼承自然科學研究傳統的研究模式,但為了能更好在體育運動領域發揮運動人體科學研究的作用,直接采用人體實驗將是運動人體科學應用于運動實踐的突破點。在設計實驗,采取合適的研究對象是科研論文成敗的關鍵,在碩士論文研究中應重點考慮如何將人體實驗與動物實驗的優勢相結合。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還是以傳統的實驗研究與定量分析法為主流驗證結論,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多元綜合方法應用將在今后運動人體領域科學研究穩步發展,移植更新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必將成為體育領域科學研究的重點。

從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整體分析來看,其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應用價值更多的還是局限在競技體育范圍內,應用于大眾運動健身以及學校體育領域相對較少。

參考文獻:

[1]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2006-2007體育科學學科發展報告[R].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 黃漢升. 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瑞元,周越. 體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現狀與展望[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1):1441-1445.

[4] 貝爾納J D. 科學研究的戰略[G]//科學學譯文集.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5] 張瑞華,朱晗,張哲,等. 對我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研究生論文選題的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9):1232-1234.

[6] 張雪霞. 從學位論文選題的跨學科現象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J]. 體育學刊,2006,13(1):88-91.

[7] 黃翠,藏威,李國金,等. 運動人體科學研究方法的現狀及展望[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7):1367-1370.

[8] 方千華,黃漢升. 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的調查與分析[J]. 體育學刊,2007,14(2):127-130.

第4篇

關鍵詞:國際體育科學、教育與運動醫學大會;體育科學;學術交流;2012

中圖分類號:G8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3612(2012)09-0001-04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Sport Scienc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y on the 2012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Medicine in Sport

JIANG Zhi-xue1, LONG Sheng-jun1, YANG Jie2, SHI Li-jun3

(1. Science and Education Division,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eijing 100763, China;2. Sport Research

Institu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eijing 100763, China;3.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e theme of the 2012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Medicine in Sport is Sport-Inspiring a Learning Legacy. This convention showed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in sport science research, such as the subjects became more diversified, the contents became more pertinent to sports practice and the orientation becam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This convention laid more emphasis on the new research hotspots as the sport legacy, coaches'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advanced ideas on public health. Covering biology, medicine, psychology, economics, history, soci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 convention showe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sport science research.

Key words: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Medicine in Sport; sport science; academic exchanges; 2012

2012年7月19~24日,倫敦奧運會前夕,由國際奧委會(IOC)、國際殘奧委會(IPC)、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FIMS)和國際體育科學與教育理事會(ICSSPE)四個組織聯合舉辦的“2012國際運動科學、教育與醫學大會(ICSEMIS 2012)”在英國格拉斯哥蘇格蘭會展中心召開,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2 000多名體育科研各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本次大會。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 “運動激發學術遺產”,通過大會報告、口頭發言、墻報交流等多種方式進行了學術交流,涵蓋了從生物學、醫學、心理學到經濟學、歷史學、社會學等眾多學科,展示了體育科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大會的交流成果展現了當前國內外體育科學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1 ICSEMIS簡介

ICSEMIS的前身是奧林匹克科學大會,簡稱奧科會。奧科會自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起開始舉辦,自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開始使用“奧林匹克科學大會”這一名稱,國際奧委會(IOC)是唯一主辦單位。奧科會是世界最大規模的綜合性體育科學大會,也是奧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4年在奧運會舉辦國舉辦一次。由于它在奧運會開幕前一周舉行,所以也被稱為“奧運序曲”。會議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云集奧運會舉辦國,共同交流體育科學、運動醫學、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各領域中的最新發現、經驗和進展。

2004年希臘薩塞羅基尼奧科會后,國際奧委會決定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的奧科會改由國際奧委會(IOC)、國際殘奧委會(IPC)、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FIMS)和國際體育科學與教育理事會(ICSSPE)四個國際組織聯合舉辦,改名為“國際運動科學、教育與醫學大會”,會議的規模有所擴大、層次得以提升。我國的廣東省廣州市于2008年8月1-5日成功承辦了首屆國際運動科學、教育與醫學大會(ICSEMIS 2008)。

2 ICSEMIS 2012概況

2.1 會議基本情況 本次大會設立了2個開幕式主題報告、1個閉幕式主題報告、17個主報告和135個分報告,以及2 000多篇論文參與口頭報告、墻報交流、workshop、自由交流、專家交流和展覽展示活動。大會設置2個論文大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1個;設立了10個“青年調查研究獎”青年學者獎和44個國際獎學金。會議邀請了全球體育科研及其相關領域的眾多知名科學家到會進行學術交流,與來自世界各地的2 000多名體育科技工作者相互學習和借鑒、碰撞并產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2.2 會議主題與主要內容 本次大會論文集收錄的主題報告(keynote)共有9個,涉及6個方面的內容(表1)。

大會專題報告(symposium)涉及9個領域,每個領域中都包含多個分會場專題討論;自由交流的口頭報告涉及10個領域,詳見表2。

2.3 會議論文情況 會議征集到論文2 000多篇, 通過專家評審, 選出了779 篇為會議宣讀論文, 其中專題報告為96篇,口頭報告為683篇,各類別論文數目及分布情況如表2所示。

2.4 我國學者參會情況 我國共有1 080余篇論文被大會錄用,其中,口頭報告250余篇,墻報交流830余篇,參會代表400余人。我國參會人員主要來自國家體育總局及其直屬科研單位、體育院校、體育科研單位和普通高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國家體育總局運醫所、中國反興奮劑中心等。北京奧組委醫學部的甄小珍女士受邀參加了開幕式主題報告,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的常蕓研究員、首都體育學院的鐘秉樞教授分別主持了“高水平運動訓練的遺產基因分析”和“21世紀的體育運動、大腦發育和教育”的專題交流。來自福建醫科大學黃彩華的論文“Leptin And Adiponectin May Interact In Mediating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For Type 2 Diabetes”獲得了自然科學最佳論文獎。我國學者的論文幾乎涵蓋了所有體育科學研究領域,其中以運動訓練、體育社會學、大眾健康、體育教育和民族傳統體育等領域的研究居多,高原訓練、武術研究和健康方面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3 2012 ICSEMIS會議熱點與焦點

3.1 關注大眾健康、推廣先進理念 關注大眾健康,推廣先進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是當前國內外體育科學研究的重點,大會開、閉幕式的主報告都有相關內容。美國著名科學家Robert Sallis的閉幕式主報告題目是:運動是良醫。他指出:缺少體力活動,是當代最大的公共健康問題;它會對健康產生一系列令人難以想象的不良影響。運動是防治一系列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肥胖以及過早死亡的最有效手段,是針對世界健康問題的有效的低成本干預策略。未來的運動醫學研究可能會集中在:預防因靜坐少動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鍛煉或比賽前,對預參加者進行臨床篩查,為參加各種競技項目的運動員提供醫療援助;營養補劑的使用、藥物使用的人、興奮劑的控制、性別鑒定、性別復合體的道德倫理、法律和健康相關的難點問題;與國際體育賽事相關的特殊醫學問題(包括殘疾運動員),如旅行與習服的效果等。本次會議有關疾病的運動干預與運動安全性研究領域設了4個專題,其中,運動性猝死作為運動人群在運動中突發事件設立了2個專題。運動性猝死越來越引起世人的關注,但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一些常規體檢正常的運動員也時有猝死發生,直接危及“健康人”的生命,給人們的震撼很大,成為運動醫學領域的難題。

3.2 體育遺產研究嶄露頭角 奧運影響(Olympic Impact)和奧運遺產(Olympic Legacy)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但大多數研究是從社會學角度來分析體育賽事對舉辦城市和舉辦國家所留下的在經濟、文化、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影響,主要是對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在本次會議上,英國的兩位學者對體育遺產和倫敦奧運會的關系進行了新的探討,提出體育遺產不應該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而是一個政治概念,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體育遺產的產生還需要考慮行政管理以及評價的過程。其研究指出,體育遺產包括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體育遺產的評價比較復雜,評價的標準以及由誰來評價目前還比較混亂,需要進一步研究。

3.3 教練員繼續教育引起重視 英國的Hazel Hartley 指出,應將教練員的培訓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進行研究。教練員培訓與發展的結構、訓練理論體系與培訓的設置、梯隊等方面相互呼應,使研究的成果符合教練員的實際需求,為運動實踐服務。澳大利亞的Cliff Mallett、美國的Wade Gilbert都認為,應通過教練員培訓的多級培訓體系研究培養優秀教練員的合理模式。在功能方面:對不同階段的教練員培訓進行評價,提出培訓的新構思及其可行性評價。在性能方面:評價指標體系全面具體、準確明確、科學合理;培訓重點合理、可行性高。在使用方面:評價指標簡便易行、各階段評價檢測指標清晰明了。

3.4 運動訓練科學化仍在不斷完善 在運動訓練專題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的Mark Willanms、英國的Nicola Maffulli和芬蘭的Kari Keskinan等學者就運動訓練過程中的競技運動訓練強度與運動能力關系發表了具有獨特見解的觀點。他們認為,現代最優秀運動員的實踐往往更加注重運動負荷強度,而不是僅僅體現在運動量上。訓練實踐本質性地改變了以往有關可行的負荷強度值的概念,這其中尤其體現在決定運動強度負荷和專項技能的關鍵環節和部位的有效范圍內的負荷強度的不斷提高。

Mark Willanms的報告提出,運動員在不同時期對于完成自己功能可能性的運動負荷強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具有相對的特征。原來的運動強度負荷是新的運動強度負荷的母體,是從原來的運動強度負荷那里脫胎而來,在新的運動強度負荷和原來的運動強度負荷之間,就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在運動訓練中,對原來運動強度負荷的否定是運動成績提高的重要步驟,它吸收了前階段的優點,是更高級的新的東西,是一種自我完善,實現了運動成績向新質的飛躍。Nicola Maffulli在安排青少年運動員訓練負荷與恢復之間的各階段關系時提出的“敏感期”的觀點,對不同階段運動員運動負荷安排及對應的運動素質發展敏感期側重安排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3.5 前沿科學引領學科發展 本次會議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注重前沿研究,會上有關基因與健康、基因與身體素質以及基因與杰出運動能力方面設置了2個主題報告會場和5個專題報告會場;基因興奮劑問題與檢測方法研究設置了1主題報告和3個專題會場。杰出的運動能力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基因,在人類存有對運動訓練敏感的高反應群體和低反應群體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目前發現,與有氧能力相關的基因有近100個,是運動能力相關基因研究最活躍的領域。隨著基因技術與理論的飛速發展,精細識別、克隆與人類運動能力有關的基因,了解其相關素質基因的結構和功能,對運動能力的預測與評定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一些專業人士試圖把基因療法用于運動員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提高,借此提高運動成績,逃避興奮劑檢測。基因興奮劑與其他興奮劑相比,隱蔽性更強,對人體的潛在危害性還不為人知,目前尚沒有針對基因興奮劑的切實有效檢測手段。最新研究認為基因興奮劑的檢測手段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檢測載體和導入的外源性基因;二是檢測導入基因的編碼產物—蛋白質;三是蛋白組學方法應用;四是檢測基因興奮劑對機體的獨特影響。

3.6 體育信息學研究日益深入 在體育信息的學科研究方面,歐洲一些國家,如俄羅斯、德國、瑞士、波蘭、西班牙等國開展得較好,但其研究領域一般以文獻研究和文獻數據庫建設為主,應用研究相對較少,特別是競技體育信息應用研究不多,針對優秀運動員的信息情報研究更少。體育情報信息應用和服務模式研究在國際上并未形成規模。在北美,如美國、加拿大等國在信息技術研究(網絡信息、數字技術、數據庫)等方面獨具特色,如著名的美國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奧林匹克訓練中心就建有非?,F代化的信息網絡系統。當前,信息技術(IT)在體育領域的應用研究已十分廣泛,但情報信息(information)的應用研究很少,鮮見體育信息服務的方法學和信息服務模式的研究以及構建體育信息服務體系的研究,針對優秀運動隊的有效地體育信息服務實踐研究更少。

4 體育科學研究趨向

4.1 學術研究重點發生微妙變化 奧科會的關注焦點從運動員競技運動能力的提高,逐漸向圍繞健康、發展的主題展開。在2008年廣州奧科會之前,體育科學研究的重點是如何通過運動人體科學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提高運動成績。而本屆大會更多的是關注體育對大眾健康的影響,期望通過科學合理的運動來提高大眾健康水平。同時針對運動員、教練員等群體,不再僅限于研究如何提高其運動水平或執教水平,而是更多的去關注其作為社會人的長遠發展問題。

對比國內外研究,我們發現我國的體育科學與國際關注點還具有較大差別。國外的研究較多的集中在微觀方面,更多的是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相關研究,如運動員、教練員、體育鍛煉者的激勵問題(包括激勵原理、方法)等。而我國學者的研究則較多的是從宏觀視角出發,集中在體制、機制、戰略、策略等層面。微觀的研究層面體現了國外研究注重解決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的務實的研究方向。在運動人體科學研究方面,國外研究傾向于針對大眾的健康或身體康復等方面的研究,國內還較多的還是從提高運動員運動成績出發進行研究。本屆大會所展現出的體育科學研究的特點與趨向,和我國當前所倡導的發展全民健身、體育為大眾服務、關注運動員的長遠發展是相契合的,應成為我國體育科學研究的今后的關注點。

4.2 體育科研基礎與應用并重 體育科研在關注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也十分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增強了研究的應用價值。本屆奧科會入圍的論文中,不乏一些針對“小問題”進行的微觀研究,比如針對老年人跌倒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及康復意見等研究。這些研究更好的體現了體育運動在大眾健康及康復方面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契合了體育運動走向大眾,走入生活,服務健康的未來發展趨勢。

4.3 體育科研的主題更加多元化 2012 ICSEMIS涉及學科范圍廣,領域寬,論文覆蓋面大,如大會主題報告涉及了基因、生物護照、奧運遺產、體育教育、運動與健康等;研究內容更加契合運動實際,如訓練的生理—生化監控,高原訓練,低氧訓練,興奮劑的使用及監管等問題受到更多同行的關注;研究取向更加注重學科交叉與綜合,奧科會專題會場將相近主題的各學科研究組合在一起,給學者們帶來新的啟示,即如果能從不同專業角度對同一問題展開研究,不僅會加深我們對該問題的更為全面的認知,而且更能促進該問題的最終解決。

第5篇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活動,現狀

 

一、引言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教學指導綱要》在高校的實施,主要是為了促進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的改革以及大學生更多的參與體育活動中去。“以人為本,健康第一”是師生們進行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但是,隨著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的轉變,現在浙江省部分高校的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等體育活動場所,很少有同學參與體育活動,并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即使是在參與體育課程中的運動技術學習,也出現諸多偷懶逃避的現象,學生參與鍛煉更大程度上僅是為了滿足學校提出的要求與任務,并沒有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也有很多學生因為缺少鍛煉或不參與鍛煉而體質虛弱、學習效果差。結合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現狀,本研究旨在為大學生確立正確、健康的體育鍛煉觀念提供必要的途徑和措施。

二、相關體育行為方面的研究

筆者通過互聯網檢索查閱了《中國知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相關研究論著和學術論文,及時了解了相關研究進展。其中向麗芳在《試論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行為的培養》一文中指出:“體育行為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地利用體育的方法和手段,為滿足某種體育需要,實現體育目的而進行的一切實踐活動。它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即凡是與體育發生聯系的行為活動,都可稱之為體育行為。”劉一民等在《我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一文中確認體育態度決定了體育行為。趙萌在《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取向研究》這篇文章中提出大學生參與體育行為有主觀思想傾向、體育鍛煉行為實施狀況、體育鍛煉外在因素、體育鍛煉擇項、體育鍛煉擇項的主觀思想這五個方面的取向。金健秋等認為體育行為是人與體育發生聯系時的綜合性表現特征,它按表現形式又可分為隱性體育行為和顯性體育行為。侯樂榮在《體育行為的特征及其發展》一文中認為體育行為具有目的性、持續性、可塑性、規范性、主動性五個方面的特征;對體育行為進行研究,可以指導人們實踐,增強自覺性,減少盲目性。預見和控制有害的行為,引導和激勵積極的行為,從而增強人民體質,改善人際關系,使體育事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另外有幾篇分析影響學生體育行為因素的文章,大多是闡述學生的主要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對其本身的體育行為選擇有了很大的影響。從搜索的相關文章的來看,與大學生體育行為相關的論文從體育行為的根源、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等方面來討論大學生如何來形成良好的體育行為。這些學術論文及科研成果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借鑒。

三、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麗水學院、浙江海洋學院、寧波理工大學、寧波大學城市學院、臺州學院、浙江林學院等六所高校的男女學生各70名,共840名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杭州市周邊地區的在校的學生參加體育行為的現狀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檢索查閱了《中國知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相關研究論著、書籍和學術論文,涉及領域主要有教育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學校體育學、行為學、體育心理學等方面,及時了解相關研究進展,提高了認識并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在廣泛查閱文獻資料和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遵循體育科研方法中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標準化的要求,設計問卷的內容,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試圖就目前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現狀進行分析,以便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體育活動現狀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論參考。共發放問卷840份,回收812份,回收率為96.7%;實際取得有效問卷為781份,有效率為96.1%。

3.邏輯分析法

在對資料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運用邏輯學的知識方法,對調查問卷獲得的一手資料進行分類與比較,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并對相關理論進行邏輯推理,,找出影響大學生們體育活動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四、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現狀

1.大學生參與校園體育文化藝術節的情況

表1 大學生參與校園體育文化藝術節的情況

第6篇

【關鍵詞】初級中學 陽光體育運動 現狀

1選題依據

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是中華民族健康素質的根基。青少年擁有健康的身心、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活力四射,才是我們民族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直接體現,是我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指標。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不但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更與青少年個人的健康成長和他們背后億萬個家庭的美滿幸福密切相關。

但從近些年我國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來看,青少年體質整體現狀堪憂。從1979年至今,國內已經進行了6次全國范圍的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這幾次調查詳實地記載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逐年發展變化的過程。這類約每五年進行一次的體質健康調查,從整體上反映出了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變化發展趨勢。通過體質健康調查結果可以看到,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人民總體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能夠反映青少年學生形態發育和營養水平的一些監測指標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對于能夠代表人體機能和體能水平的監測指標,比如握力、肺活量、耐力等,相反地呈逐年持續下降的趨勢。有相關學者把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質概括為“硬、軟、笨”三個字。硬,是指的關節僵硬;軟,是指肌肉松軟;笨,是指因長期活動量少而造成的身體動作不協調,不靈活。當然出現這個結果,其中原因很復雜,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體育鍛煉。青少年時期是身體成長發育的旺盛階段,如果能夠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既可以增強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又能夠對青少年思想品德修養提高、智力發育完備和審美素養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并為青少年一生的生活幸福和努力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研究現狀

在中國期刊網中對中文期刊以“陽光體育運動”為主題詞進行文獻查詢。結果發現由于國家對青少年體質及學校體育問題不斷加以重視和關注,以及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一些有力措施可是實施的影響,關于陽光體育運動的研究文獻數量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目前與陽光體育運動直接有關的論文和專稿等已達數百篇之多。

3研究目的及意義

由于初級中學的教育目標及培養模式有其獨特特點,國家一直致力于初中教育的投入和發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對初級中學的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情況做一研究。而“陽光體育運動”從提出到實施至今,大量的研究者們在僅僅5年時間就發表了與陽光體育運動直接有關的論文和專稿數百篇,其中關于中等學校的論文都主要集中于普通中學,對于初級中學研究卻很少。

本論文就中原地區最大的省會城市之一鄭州市的初級中學的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狀況進行調查分析,歸納總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其影響因素,根據鄭州市初級中學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可行性對策,為鄭州市初級中學陽光體育運動的順利開展提供理論依據,并為其它同類城市或地區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提供借鑒。

4陽光體育運動開展出現的問題

4.1學校師資、場地器材的缺乏

大多數學校體育教師數量仍顯不足,教師的素質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各所學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器材都難以滿足正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需求;而部分學校的經費緊缺也成為制約陽光體育運動順利開展的因素之一。

4.2時間保障不足,沒有形成社會合力

鄭州市各初中學校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時間上主要集中于體育課教學時間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對于學生的雙休日以及寒暑假時間不能很好地控制和利用,所以導致總體時間不充裕。同時由于社會對陽光體育的認識程度不高,陽光體育運動僅僅局限于校園內。

4.3轉變陳舊觀念,提高整體認識

學校應該及時轉變現有的教育觀念,高度重視開展陽光體育的必要性,將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視作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主要切入點,同時家長也應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教育觀,不僅要做到支持和鼓勵孩子參加陽光體育運動,還應以身作則,帶動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從學校和家長兩方面使學生能夠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思想上重視體育鍛煉對健康的促進作用,自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并逐漸體會到“陽光體育運動”的真正目的是為學生自身提供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鄭州市各中學目前都已開展了陽光體育運動,并成立了陽光體育運動的組織領導機構,大多數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和學生都能認識到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意義。但開展的具體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5.1.1各學校的組織領導機構尚不完備,宣傳工作仍有待加強,體育氛圍也不夠濃厚。

5.1.2各學?!瓣柟怏w育運動”開展的具體目標未能達到標準,僅有66.8%的學生中達到每天鍛煉1小時,只有61.4%的學生至少掌握了兩項日常體育鍛煉技能。

3.1.3各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時不存在被其他課程擠占的情況,但教學內容中的運動項目比較傳統,缺乏新穎項目,同時對體育的理論教學重視程度偏低;課外體育活動中主要以大課間體育活動以及全校性體育競賽等形式進行開展,而學生體育社團或體育俱樂部的開展并不普及;各學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測都能夠做到定期進行。

5.2建議

5.2.1各學校應及時轉變傳統觀念,提高對陽光體育運動的整體認識,加大對陽光體育運動的宣傳力度,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參加體育鍛煉。

第7篇

論文關鍵詞:有氧健身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

 

根據有關資料研究表明: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中約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精神疾病和其他心理障礙已成為大學生退學、休學等中斷學業的重要原因。甚至直接導致自殺傾向。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已經成為現階段心理學界乃至整個教育界的問題之一。因此,探索適合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是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所在。有氧健身操是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健康水平最常用、最有效方法,但同樣對人們的心理健康也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有氧健身操是女大學生健身運動中較常見和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項目。本研究以有氧健身操作為干預手段,制定干預方案, 試圖通過增強實驗者的體育活動來影響認知、情緒和行為,改善大學生的心肺功能,從而減輕實驗對象的心理問題。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和醫學院、生物工程學院的大專一年級1476名學生進行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普查,用SCL―90進行調查問卷。將SCL―90中強迫癥狀因子≥2.2分(共有240名)中,按照自愿報名的原則, 將一年級女大學生90人(表1) 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 ,作為本研究的正式研究對象。制定1學期有氧健身運動干預方案。實驗組每周訓練2次,每次時間為60 min。對照組除其他項目的體育課外,不進行有組織的體育鍛煉活動,自行調適。

1.2 研究工具

90項癥狀清單(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又名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計分方法采用李克特式總加量表法(Likert-type rating scale)的五點分量表方式編制而成,評分受試者根據題目所敘述內容,1.持續2.經常3.有時4.偶爾5.無體育論文,依序記4分、3分、2分、1分、0分。

1.3 研究方法

1.3.1 運動干預方案 運動干預方案按照趣味性、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的原則制定期刊網。具體內容有基本健美操,基本步伐操、排舞、拉丁操以及形體練習等。運動時間:每周2 次,每次60 min ,共計12周。運動強度: 基本控制在中等水平,也就是相當于最高心率的60%--75%,練習中心率一般控制在120~135次/min。

1.3.2 用SCL―90調查主要結果

1426名女大學生SCL-90測驗總均分即總癥狀指數(GSI),以常??偩值?1.96S為根本標準,將被測評為心理健康者(GSI<X+1.96S)心理問題者(GSI≥+1.96S)。

表1 1426女生大學生 SCL-90總均分評定結果(發生率%)

心理健康者心理問題者

GSI<+1.96S+1.96S≤GSI

人數1186240

百分比83.1316.87

表2 試驗前兩組間研究對象心理狀況比較(±S)

組別人數 人際敏感(In)強迫癥狀(Ob) 憂郁(De) 恐怖(Ph) 焦慮(An)偏執(Pa)

實驗組 452.17±0.49 2.22±0.47 2.07±0.51 1.62±0.29 2.07±0.51 1.94±0.48

對照組 452.15±0.492.24±0.51 2.05±0.48 1.63±0.28 2.08±0.53 1.92±0.45

1.3.3 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SPSS11.0 統計軟件,對SCL-90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據用平均值和標準差( X ±S) 表示,組間差異用t 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

通過對1426名女大學生SCL-90的心理測驗,結果(表1)有16.87%的學生存在心理健康的問題,主要癥狀表現為人際敏感(In) 、強迫癥狀(Ob) 、憂郁(De) 、恐怖(Ph) 、焦慮(An)、偏執(Pa) 等方面。原因是:女生天性比較敏感,考慮問題比較細膩,一些小的事情也容易引起消極的情緒反應,同時,更在乎別人的評價,因此,體驗和感受到上述的心理癥狀。

2.2  有氧健身操干預前各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從表2可知,試驗前,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在人際敏感、強迫癥狀、憂郁、恐怖、焦慮、偏執的得分沒有明顯區別,說明試驗前2個組心理健康狀況一致。2.3有氧健身操干預后各組心理狀況變化比較

從表3可知,干預后與干預前相比體育論文,試驗組在人際敏感、強迫因子得分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抑郁因子得分差異有顯著性,其中恐怖、焦慮、偏執因子得分雖然也減輕了一些,但無顯著的差異;而對照組干預前后基本上沒有變化。

表3  試驗前后兩組內研究對象心理狀況變化

指 標 對照組(n=45)實驗組(n=45)

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

人際敏感(In) 2.15±0.49 2.11±0.43 2.17±0.491.77±0.44**

強迫癥狀(Ob) 2.24±0.51 2.18±0.47 2.22±0.471.81±0.41**

憂郁(De) 2.05±0.48 2.0±0.412.07±0.511.70±0.46*

恐怖(Ph) 1.63±0.28 1.61±0.23 1.62±0.29 1.49±0.29

焦慮(An) 2.08±0.53 2.05±0.49 2.07±0.51 1.91±0.48

偏執(Pa) 1.92±0.45 1.88±0.41 1.94±0.481.82±0.42

*表示干預后比較P < 0. 05 , **表示干預后比較P < 0. 01

3. 討論與建議

實驗組經12周,每周2次,每次時間為60 min的有氧健身操鍛煉,研究對象SCL-90量表得分有了顯著性下降,心理健康狀態得到明顯改善,可能由以下原因共同作用

3.1 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憂郁、恐怖、偏執等癥狀,與國內外有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3.2 有氧健身操展現的是人體美、動作美、音樂美及藝術美,能有效提高練習者對實際生活的審美情趣,重新找回對實際生活的美好憧憬,有利于轉移她們的注意力,樹立自信心。

3.3 有氧健身操練習強調鍛煉氣氛,練習間相互交流與互動,體現樂觀、友愛、偷快、同情等多樣的感,逐漸發現實際交往與溝通的美好與樂趣,從而有效緩解人際、強迫、憂郁癥狀,

3.4 有氧健身操能改善實驗組學生心肺功能,使安靜心跳率降低,每博輸出量增大體育論文,使動、靜脈含氧量差距加大。運動能加強新陳代謝,疏泄負性心理能量,產生積極的心理感受,預防和減輕強迫癥的一系列癥狀。

3.5 有氧健身操能有效增強心理問題者的身體素質,增強食欲,改善睡眠,提高學習效率與生活質量,能使心理問題者心情舒暢,從而改善心理健康。

3.6 有氧健身操對減輕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憂郁等癥狀有顯著的效果;建議以后的研究中,擴大樣本,用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進行對比研究,尋找最好的方法和項目,進一步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王極盛.中學生SCL-90信度、效度檢驗與常摸的建立[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1):8-10。

[2]楊洪輝.試論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J].山東體育科技,1998,20(4):65-69

[3]李斌,張孝民.分組群體評價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上海體育科研,2003,24(6):60-61

[4]樊新生.體育教學如何增進和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J].體育學刊,2000,(2):99-101

[5]梁德清.高校學生的應激水平及其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4,(1):5-6.

[6]廖小華,黃曉麗.有氧健身操對網絡成癮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0,24(6) :98-101

第8篇

一、民族的確小學體育科研的現狀

(一)小學體育教師缺乏對體育科研工作的認識。有調查發現,85%以上的體育教師對體育科研的基本任務、要求等不夠明確,主要表現在:

1、科研意識薄弱,大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對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80%的教師認為:小學教師無需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的工作,只滿足于上好體育課,帶好訓練,對科研工作缺乏自覺性和緊迫感。

2、科研素質薄弱。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民族地區小學體育教師科研能力薄弱,主要存在問題表現在:

(1)對體育科研工作的程序不解,不知如何結合教學訓練工作進行科研,如何進行科研設計缺乏必要的了解,只知道寫總結性的文章。

(2)科研前的準備工作不足,選題不精或不切實際,思路不開闊,缺少創新。大多數小學體育教師的科研論文屬于總結性或經驗、心得之類的文章,缺乏系統研究和理論深度。調查表明:民族地區95%的小學體育教師的科研論文屬經驗、心得、總結性的文章。

(3)由于缺乏邏輯推理和假設論證,不少體育論文缺乏嚴密性和可靠性。

(4)對如何進行科研課題設計和撰寫論文缺乏必要的了解,以及對體育數理統計方法的掌握應用存在畏難情緒。

(二)民族地區小學受條件限制,制約了學校體育科研的開展。一是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信息不靈,造成體育科研活動無法開展。二是小學體育教師自身科研能力不高,對科研工作力不從心。三是體育師資與財力緊張,無法讓更多的人力和財力投入到體育科研中去。四是普遍觀念不夠重視,認為小學體育科研可有可無,無關緊要,因此,既無正確的導向和有力的保障,也無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要求。

(三)科研流于形式,做不到實處。

(四)科研方法、方式單一。

二、民族地區小學開展體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體育科研能力是體育教師必要的基本能力。民族地區小學體育教師的科學研究水平,不僅直接影響到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關系到教師的自身發展。隨著小學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及小學體育教育貫徹教育部關于“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等為指導思想方針下,全國的小學體育教育將面臨迅速發展的局面。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民族地區小學體育教師的科研工作,提高小學體育教師的科研理論水平和應用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健康教育,全面推行新課標,培養二十一世紀的合格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民族地區全體小學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建立一支跨世紀質量、師資隊伍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需要。

三、開展民族地區小學體育科研工作的方法與對策

(一)加強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科研的認識

體育科研工作旨在發動全體體育教師解決教學、訓練、課外體育活動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體育教師認識不到這一點,參與科研和教研工作就被動、盲從。廣泛地組織與開展學校體育科研工作,對全面深入地了解、揭示學校體育工作的各種矛盾和規律,更好地認識和運用客觀規律,加速和深化學校體育改革,不斷地提高教學、訓練質量,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有重要意義。體育教師開展科研工作,對自身的學識增長,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的提高,事業心、責任感的增強有重要意義。

(二)建立完善而嚴格的體育科研制度

各地方(各縣)要建立體育教研員(組)的管理機制,由地方教研員(組)監督,各鎮、場分管體育的主任負責本鎮場的科研選題(結合實際,切實解決教學與訓練的選項范圍),然后落實到各中小學的體育組具體實施,形成“縣一級體育教研組(員)―――各鎮場的分管體育的負責人―――學校―――體育組―――體育教師”的五級科研體系。制定完善的激勵措施,將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列為考核、晉級、評優的重要內容,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和相應的獎懲措施,積極鼓勵體育教師多出科研成果。體育教師人數少,或較薄弱的學校,由鄰近的學校相互聯系,加強人力、物力,加強科研的實力。

(三)提高體育教師的科研素質

學校體育科研工作要最終落實到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訓練質量上。實踐表明,科研活動、教研活動的開展,不論是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水平,還是教師的科研、教研意識都有較大的提高。因此,學?;蛏霞壷鞴懿块T應加強對體育教師的繼續管理,通過體育科研、教研活動調動教師的學習熱情,針對農村中小學教師普遍存在理論基礎薄弱,科研意識較差的特點,縣一級以上的部門應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的培訓工作,編寫適合其運用的科研方法教程,統計學軟件和資料匯編。并采用短時間輪流訓練的形式,使大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在科研能力方面得到實質性培訓,結合民族地區小學體育教師的特點,培訓工作主要著眼于科研技能與方法的掌握。“授之以漁”,而不是全書本的知識傳授,使培訓工作更具實效性。另外,體育教師還要加強自學能力,通過自學,不斷掌握本學科和相關邊沿學科的最新動態,拓展知識面,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第三,組織一些學樣研究活動,有計劃地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總結經驗、交流心得,結合教學、訓練工作開展學校體育的討論活動,提高教師的素質。

第9篇

【關鍵詞】體育消費體育人口曲靖教師人群

消費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行為和過程。而當今的消費已經不是局限在為需要而消費了,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時尚,或者說成為一種流行的社會活動。而體育消費作為體育經濟系統和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群眾體育發展的重要標志。[1]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用于體育活動及相關方面的消費(體育消費主要包括用于購買體育服裝以及運動器材,購買體育期刊、書報等實物型支出,用于觀看各種體育比賽、表演、展覽等所進行的觀賞型的消費以及用于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健身訓練、體育健康醫療等參與型消費)。

體育消費是現代生活消費的一部分,是指人們在體育活動方面的個人勞務消費支出。一定的體育消費支出,是人們參與體育消費活動的前提,也是體育運動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保證,還是體育市場和體育產業得以發展壯大的社會基礎。[2]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曲靖市城區部分學校的在職教師體育人口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論文研究的需要,進行資料收集,查閱有關體育消費的碩士論文和期刊論文。

1.2.2問卷調查法

對曲靖市城區教師人群中的體育人口發放問卷48份,收回46份,回收率96﹪。

1.2.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對有效問卷的數據進行輸入、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4影響曲靖市城區教師人群體育人口體育消費的原因分析

1.余暇時間:在46位教師體育人口中認為余暇時間非常少和比較少的教師,占總人數的43.5﹪,接近半數。余暇時間是否充分,直接影響教師參與體育活動的頻率,體育活動時間少將導致參加體育消費方面的時間減少,對各種體育消費的需求量也就下降。

第10篇

論文關鍵詞:吉林市中學生,業余體育鍛煉,調查與研究

 

引言

自陽光體育運動開展以來,中學體育運動發展到了一種全新的高度,無論從體育運動的內容還是從參與體育運動的人群來講都有了新的進展。中學生參與業余體育鍛煉的情況可以反映出學校體育發展的程度,學生參與業余體育鍛煉對全民健身都有重要的意義。吉林市體育局在業余體育鍛煉方面也加大了力度,重點放在了吉林市中學生的身上,在中學生業余體育鍛煉加大力度的同時,吉林市各個中學也面臨著種種的困難與障礙,例如:在資金、人才、場地、運動器械等方面,使吉林市中學生體育的發展受到了制約,不能滿足當前的發展的種種需求,因此,本文對當前吉林市中學生業余體育鍛煉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查與研究,目的在于促進中學生課余體育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以吉林市三所重點中學(吉林市29中學、吉林市第七中學、吉林市第三十中學)共18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學生對業余體育鍛煉的喜歡程度分析

從調查中可見,男生喜歡程度更大一些,將近一半的男生非常喜歡業余體育鍛煉,女生也有不少的人群喜歡參加業余體育鍛煉體育論文,有極少的一部分不喜愛業余體育鍛煉,其原因在與身體或者思想上的種種原因,對這部分學生應進行有效的措施,使其激發出對體育的興趣。

2.2 學生對自己體育基礎的評價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男生一般對自己的體育基礎的評價持肯定態度,認為個人的體育基礎很好和較好的分別占總人數的13.2%和16.7%,而不好的占到了20.1%論文服務。而女生則有將近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體育基礎較差,占了女生總人數的60.5%,由于女生自信心的缺乏,極大的影響了對體育的興趣,在學校的體育課上,也影響到對業余體育鍛煉的學習質量。

2.3 學生參加業余體育鍛煉的現狀分析

2.3.1 學生對參加業余體育鍛煉的目的分析

學生參與業余體育鍛煉的目的中男生的提高各種身體素質和機能水平的需要僅占到了總數的6.89%,而女生占到了總數的21.83%,從這一點上來講女生的身體素質條件不是很好。學生對掌握體育基本技術、基本理論和通過運動等級及為其它體育運動打基礎為目的的選擇都不高,對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培養體育意識的選擇男生和女生都超過了總數的20%,說明學生對體育運動技術的追求并不高,而對體育運動的習慣和體育運動的態度方面要求較高。男女生在掌握健身方法與提高各種身體素質和機能兩項上差異較大。

2.3.2 學生參與業余體育鍛煉的項目分析

男生選擇參與業余體育鍛煉的項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籃球,吉林市中學中僅有實驗中學有體育館,其它學生都沒有體育館,所以體育論文,學生在從事業余體育鍛煉的時候,能夠開展并開展較好的還是籃球項目,其次,吉林市部分中學開設了羽毛球項目,所以,在學生當中,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季節性的參與羽毛球項目的比例還是較大的。

2.3.3學生對參加業余體育鍛煉的次數分析

男生和女生參加業余體育鍛煉的頻率差異并不明顯,大部分男生女生都能在每周參加3-4次的業余體育鍛煉,這組數據明顯的說明了吉林市中學生對業余體育鍛煉的重視與喜愛,這一點為吉林市中學生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3.4學生每次業余體育鍛煉的時間分析

通過對學生每次參與業余體育鍛煉的時間分析如表6所示,男生和女生參與業余體育鍛煉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下的分別占14.36%和26.43%,在這一選項上的差異較大,其主要原因是,女生的身體質素限制使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較短,中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期,不適合于參與體育鍛煉的強度過大及時間過長,從整體上來看體育論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與其耐力和參與運動項目興趣有關。

2.3.5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分析

中學男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依次:為1.籃球2.羽毛球3.游泳4.足球5.排球6.田徑7. 健身器械8.乒乓球9.網球10.健美操11.武術。由于性別差異,所喜歡的項目也不同,女生所喜歡的業余體育鍛煉項目的排序依次為: 1.羽毛球2.排球3.健美操4.田徑5.乒乓球6.游泳7.籃球 8.網球9.足球10.健身器械11.武術,由排序看來,羽毛球項目是同學們普遍喜愛的項目,因此,學校應當多為學生開設場館,及場地,并且延長開放時間,使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讓學生在業余體育鍛煉中得到放松,在業余體育鍛煉中達到娛樂健身的目的,使學生從緊張和繁忙的學習壓力中解脫出來,在身心健康上得到全面的放松。

2.4 影響學生參加業余體育鍛煉的因素分析

2.4.1影響學生參加業余體育鍛煉的個人因素分析

由表9可以看出,由于學習任務重導致的沒有時間的人數占總人數的一多半,男生有33.4%女生有22.4%的人,身體素質差,和缺少體育興趣,成為了影響學生的第二因素,也存在極少的一部分人對體育沒有興趣。顯然,沒有時間參加業余體育鍛煉成為了主要因素,說明中學生尤其是初三學生,學習壓力過大、負擔重,這方面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應當適當的給學生一些時間,減輕學生的壓力,讓學生有時間去參加課外的體育鍛煉,增強自信心,提高對體育方面的興趣體育論文,使學生的體育和學習雙豐收,即全面發展。

2.4.2影響學生參加業余體育鍛煉的場地、器材、設備因素分析

由表10可見發現器材和設施的缺少,嚴重限制了學生參加業余體育鍛煉毫無疑問的成為限制學生參加業余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而參加課外業余體育鍛煉器材的數量和借器材的不方便,也給學生參加課外業余體育鍛煉造成了困難,其他因素是器材的老化,陳舊和運動器材的不夠標準,這也給學生參加業余體育鍛煉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和障礙,這些種種原因造成的困難,一般來說是學校在器材和設施方面投入的資金不足或者得不到重視造成的,可見如今的體育器械和場地的缺乏,陳舊和老化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已經成為一種阻力,阻礙著吉林市業余體育鍛煉方面的發展,想要解決問題就應當從根源出發,提高學校對體育的認識,盡可能的加大對運動器材方面的力度,并且翻新陳舊老化的運動器械,使其提高利用率,來更好的解決這些器材場地方面的影響因素,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氛圍與環境。

2.4.3影響學生參加業余體育鍛煉的其他因素分析

由調查可知,影響學生參與業余體育鍛煉的其他因素中學校領導的不重視因素在男生和女生的選擇中分別占到了總人數的21.83%和20.68%,班主任的不重視男生和女生分別占總人數的18.39%和13.79%,家長不重視因素男生和女生選擇分別占到總人數的16.09%和10.91%,這三項為影響學生參與業余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論文服務。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吉林市中學生對體育的熱情較高,學生喜歡體育運動并且能夠參加業余體育鍛煉,參加體育運動的目的也比較明顯,豐富課余生活,體驗樂趣,增強體質。男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排在前三項的依次為1.籃球2.羽毛球3.游泳。由于性別差異,女生所喜歡的業余體育鍛煉項目排在前三項的排序依次為: 1.羽毛球2.排球3.健美操。通過調查發現,吉林市在體育鍛煉的設施器材等方面,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達不到學生滿意的標準,這個影響因素給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也同樣造成了困難和障礙。

3.2建議

建議吉林市能盡可能的增加體育場館、場地、器材設施等的投資力度,改建并且完善舊的和老化的體育設施和器材,提高其利用率,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體育環境。業余體育運動的形成需要相當一段時間,而形成之后又是比較穩固而持久的。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的競爭和更好地工作,轉變學生對業余體育鍛煉的消極態度,采取各種有效方法轉變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的消極態度,并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體育態度和終身體育思想。

參考文獻:

[1]劉一民,孫月霞.通過學生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1(1)12-13.

[2]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修訂本) [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3]李峰.影響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的研究,[J].山東體育報,2002,(2)13-15.

[4]李志容,張春蒲,普通中學生體育意識和行為的性別比較分析[J],南京體育學報, 2003(3) 80-81.

第11篇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說明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1選題背景

隨著我國網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加了網球運動,在高等院校中,相繼網球選項課。但大學生在享受網球這項運動帶來樂趣的同時也承受著運動損傷帶來的煩惱。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學生的運動損傷,通過分析體育課中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提出避免和預防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則。不僅有利于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開展,而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促進作用。

筆者通過計算機檢索和圖書資料查詢等形式,閱讀了有關網球運動損傷的科研論文及著述,經整理分析發現,相關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醫療主任David Altchek和美國戴維斯杯聯賽醫生撰寫了網球運動中日益普遍的肩關節損傷處理方法;Scott Lynch討論了膝、小腿、踝、足和肘的損傷問題;瑞典運動醫學專家Per A.F.H.Renstrom在他主編的《運動損傷預防與治療的臨床實踐》一書中對網球訓練導致的運動損傷給出了一個概括性的總結,從素質、力學、訓練、裝備等幾個方面給出了建議

欒麗霞,徐祥峰在《大學生網球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對從事網球運動的學生運動損傷的特征、部位、種類,以及損傷原因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學生網球運動損傷多以關節扭傷為主,集中在人體的腕、肘、肩及踝關節。而損傷的主要原因是技術動作錯誤和局部負擔過重,同時提出了預防網球運動損傷的措施和建議。通過文獻檢索發現,目前主要是對網球損傷的種類和特征以及原因的研究較多,但對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大學生網球運動損傷的預防尚無人研究。而且眾多專家學者的相關研究,為本課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當前,世界男子職業網球選手協會(ATP)和國際網球聯合會為全世界各重大聯賽配備了受過良好專業培訓的物理治療師和隊醫,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還為所有比賽的頂尖選手配備了合格的醫生。但是對于非頂級選手以及青少年選手這方面做的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就此ITF運動醫學委員會認為在學習研究有關網球運動員全面健康的問題領域應包括生理、營養、生物力學,設備的改進對運動員的影響,心理上的準備以及其他方面,比如時差反映、海拔高度、溫度、濕度和非常年輕的運動員打網球的效果等。對網球運動損傷的治療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如電療法、磁療法、光療法、按摩療法、火罐療法、內服藥、外敷藥、針灸等等。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基本內容

1.1運動損傷的類型部位

1.2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

1.3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2解決問題

1.充分了解網球運動損傷的部位、類型和引起的原因。

2.提出如何預防損傷的有效措施

三、研究方法及措施(擬采取的研究手段及技術路線、實驗方案等)

1研究方法

1.1問卷調查法:

抽取杭州師范大學、浙江財經學院和浙江工商大學的網球課學生各40名,進行問卷調查。

1.2文獻資料法:

從中國期刊網檢索到1994年到2010年間體育類期刊、學報,查閱以“網球損傷”為關鍵詞的相關的論文十幾篇。

1.3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咨詢、收集到的有關數據,在計算機上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處理,進行統計分析、歸納 和總結.

四、研究工作的步驟與進度(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 序號 時間 內容

1 20xx.9.30-2009.3 確定題目、完成文獻綜述,撰寫開題報告

2 20xx.3.12 以答辯小組為單位做開題報告

3 20xx.3.15 整理已收集的材料及調查數據完成一稿

4 20xx.3.17-3.30前 完成二稿

5 20xx.4.15 論文定稿及裝訂

6 20xx.4.15-5.4 準備論文答辯

7 20xx.5.5 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其中外文文獻應不少于2篇)

[1]矯瑋.運動損傷學雙語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5-42.

[2]欒麗霞,徐祥峰.大學生網球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23(6):93-95. [3]宋智梁.我校大學生網球運動常見損傷、處理及預防[J].哈爾大學學報,2006,9:174-175.

[4]矯瑋.運動損傷學雙語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35-42.

[5]體育學院通用教材.運動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273-280.

[6]陸光平.廣東省大學生網球運動損傷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醫學動物防制,2008,24(5):349-351.

[7]郭振新.大學生體育課中運動損傷產生的分析與預防[J].體育世界,2007,(6): 52-53.

[8]史文生.陜西高校網球選修課學生運動損傷調查研究[J].榆林學院學報,2009,12(2):89-91.

[9]韓奇,王樂華.關于我國現代網球運動損傷研究的狀況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7(2):98-100.

第12篇

論文關鍵詞:課余體育訓練

 

當前學校出現一種現象:重視學校體育工作的必然十分重視課余體育訓練;不重視課余體育訓練的必然十分不重視學校體育工作。課余體育訓練為何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焦點呢?

本文試從課余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關系、課余體育訓練與學校體育關系及課余體育訓練價值展開分析研究。

1課余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的關系

學校體育訓練與競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它工作對象是少數具有運動特長或運動天賦的學生,以運動隊、代表隊、俱樂部等形式采用競技訓練方法進行較為系統的訓練,旨在全面發展他們的體能和身心素質,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和水平,對這些學生實施“精英教育”。長期以來體育界把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與為國家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聯系在一起;然而普通大、中、小學學校真能成為國家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基地嗎?它在實現學校這一目標有多的現實意義,很值得我們探討。雖然,我國大部分在國內、國際比賽中奪取優異成績的運動員都啟蒙于學校課余體育訓練[1],但啟蒙不等于培養。課余體育訓練只是為競技人才的選拔提供一個選拔的平臺的功能,我國競技人才的培養體系并沒有真正把普通中、小學作為它的組成部分,只是把普通中、小學學生作為它的選材基地。一旦發現可造之才就會使其脫離中小學的課余訓練而納入各級的體育運動學校、各級專業運動隊進行專業系統的訓練。如果要說課余體育訓練真的具備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功能的話,也僅存在于國家布點于個別大、中、小學學校的體育訓練基地,極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真以為各級專業運動隊輸送多少人才來評價課余體育訓練的成績的話,絕大部分的學校的課余體育訓練是失敗的體育論文體育論文,一事無成的。由于現行的競技體育開始走“體教結合”之路,普通大中、小學更多擔負的是此類運動員學生文化學習,而不是競技能力的打造。因此他們除了具有運動學校、各級專業運動隊隊員身份外,還具有掛靠所在大、中、小學學生的身份。當然他們亦有資格代表所在學校參加校外各類的比賽,并輕易地取得出色的競技成績,為校爭光。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競技水平并不是所在普通中小學培養出來的,而是由體育運動學校或各級高水平專業運動隊所培養出來的。從某一角度來說,他們有充當“”,學校有“請槍”的嫌疑。若普通大、中、小學通過他們獲得的榮譽鼓叫自己的學校體育工作如何出色;或這類運動員身份的學生在國內外大賽披金戴銀,學校而利用媒體大肆宣傳自己為國家競技體育作出極大的貢獻;此中給人以自欺欺人、欺世盜名之意。

2課余體育訓練與學校體育

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課余體育訓練對學生來說不具普遍性,其面對的是少數具有運動特長與天賦的學生,屬于高層次的體育教育;其要實現的是學校體育總目標之一的“提高少數學生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 [1]。 課余體育訓練工作的好壞對學校學生整體體質的增強、運動技能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對整個學校體育任務完成、目標的實現遠次于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論文怎么寫論文格式模板。學校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更多是基于學校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而不是基于學校體育的需要,表現出極強的工具性、手段性。

3課余體育訓練價值分析

從理論上講,課余體育訓練較之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其不應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稍诂F實的工作中,因其能成為學校的“面子”工程和“功利”的爭逐場,很多學校對課余訓練過分厚愛,很多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工作中,以課余訓練為主,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為次。這種本末倒置“錯位”現象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很多學校目前是要據課余訓練的需要配備所需專項特長師資,而不是根據教學的需要,使得不少學校的師資配備不合理,制約著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落實。很多學校為了參加校外各類體育比賽取得榮譽而將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體育經費用于競賽,使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缺糧”。學校之所以如此重視課余訓練,是為了在校外各級體育競賽中能獲得優異的成績,而這些都是源自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的考慮。

3.1通過訓練以求獲得優異體育競賽成績提高學校知名度

各級校際間的官方比賽它能為各個學校提供一個展現體育水平的舞臺。各學校都想在此舞臺上披金戴銀打敗對手塑造一個體育強校的形象,并借此宣傳學校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較高的競技水平體育論文體育論文,提高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3.2通過訓練以求獲得優異體育競賽成績彰顯學校體育工作的成績

體育競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對外窗口,很多學校都試圖通過這個窗口讓兄弟學校和體育主管部門借此窺探到本校體育工作的成績。雖然課余訓練不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但是,很多學校都想通過訓練以求獲得優異競賽成績并借此論“英雄”。這就使得很多學校偏離學校體育工作的軌道狠抓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以圖彰顯學校體育工作的成就。

3.3通過訓練以求獲得優異體育競賽成績彰顯“政績”邀功論賞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工作當然是主管體育的學校領導和體育科組的工作職責,學校體育成績當然亦成為學校領導其“政績”的重要考評

摘要和較易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是學校課余訓練與競賽受到校領導和相關人員重視“熱棒”,把其作為學校體育工作中心來抓的關鍵所在;使得學校體育在實踐中不是踐行“素質教育的方針”而是踐行“功利”性的方針,扭曲學校體育三大部分的正常關系,這嚴重影響學校工作的健康、正常發展。

4結語

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對部分有運動天賦和運動特長的體育“尖子”實施的“精英”教育,以圖實現學校、領導、體育教師的功利性目標。而對于大多數學校來說,其不具有為競技體育培養后備人才的功能。學校體育不能以課余體育訓練主導體育師資的配備、經費分配;不能把把課余體育訓練作為工作的重點,把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把在次要的位置,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參考文獻:

[1]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