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二年級作文我的家鄉(xiāng)

二年級作文我的家鄉(xiāng)

時間:2023-05-30 09:06: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二年級作文我的家鄉(xiāng),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二年級作文我的家鄉(xiāng)

第1篇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with a hill behind it and many big areas of feilds in front. Most of the villagers live in tall buildings like the people in cities.In their home, they have telephones,TV sets,washing machines and so on.They can also use drinking water supplied by the water company in the village,but it costs them a little money every year.If they plant crops, the goverment will give them some money as encouragement.The more land they farm, the more money they will get.All around the year, they work on their farm land for only four or five months.In the rest time,they often work in the cities nearby for money.They needn’t worry about anything for living, such as food or clothes.

There is a tall teaching building with a computer room, a reading room, a meeting room,a lab and sixteen class-rooms in our school.Around it are big trees and behind the building is a wide playground for us to do sports on.All the teachers work carefully and teach us very well.

What is more,when we are ill or want to do some shopping and so on, everything is OK without leaving the village.

But in the past, it is said there were few people living in two houses made of wood,grass and mud.That is why it is still called Two Houses today.It is not hard to imagine what their life was like.

Now I feel that I am proud of my hometown.As a student,I must study hard to get more knowledge so that I can build my village better when I grow up.

我出生在一個小村莊有它背后的山和許多大的行業(yè)領域。大多數(shù)村民住在高樓大廈像在城市里的人。在家里,他們有電話、電視機、洗衣機等等。他們還可以使用飲用水由自來水公司提供在村里,但每年花費他們一點錢。如果他們種莊稼,政府會給他們一些錢作為鼓勵。他們農場的土地越多,他們將會得到更多的錢。周圍,他們工作在他們的農場土地上只有四、五個月。在休息時間,他們經常在附近的城市工作。他們不必擔心任何生活,如食物或衣服。

有高大的教學樓計算機室、閱覽室、會議室、實驗室、十六個我們學校的教室。周圍建筑背后的大樹,對我們是一個寬闊的操場上做運動。所有的老師工作認真,教我們很好。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生病或想要做一些購物等等,一切正常,沒有離開村莊。

但在過去,據(jù)說有幾個人住在兩座房子由木頭、草和泥。這就是為什么今天仍然被稱為兩座房子。不難想象他們的生活是什么樣子。

現(xiàn)在我覺得我為我的家鄉(xiāng)感到驕傲。作為一名學生,我必須努力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樣我能更好地建立我的村莊,當我長大。

第2篇

我的家鄉(xiāng)“陽信”,有好吃的鴨梨,有美味的鴨梨醋,還有一片茂密的梨樹林。啊!我們的鴨梨之鄉(xiāng)多美!我愛我的家鄉(xiāng)“陽信”。

梨樹每個季節(jié)都自己的光彩。

春天大地像個“魔法師”,把梨樹的嫩葉給抽出來了。

夏天,大地這個“魔法師”又施魔法了,它讓梨樹的葉子長得茂茂盛盛的,像個綠色的大傘。葉子前面長出了一朵朵美麗的“梨花”每年都會開“梨花會”,就是為了觀賞“梨花”。

秋天,“魔法師”施了一下魔法,讓梨樹結出了金黃色的梨,嘗一口甜滋滋的,真好吃。

冬天,“魔法師”把梨樹搖了幾下,梨樹的葉子落了,變得光禿禿的。

哦!我可愛的家鄉(xiāng)“陽信”,走到哪里,我都不會把你忘記!

陽信實驗小學二年級:何夢涵

作文 zuowenku.net

第3篇

關鍵詞: 寫作;提示;思維方式;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0177-01

一般地說,寫作總要經歷一個從模擬到創(chuàng)作的過程,沒有人是天才的作家,魯迅曾經說過:即便是天才,他落地的第一聲啼哭也不會是一首好詩。

中學生寫作基本功不扎實很正常,其實每個人寫作都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就把現(xiàn)在當作是天才之路的起點吧。但是,同樣的起點,卻往往會產生很大的差距。這些差距不會一下子太大,而是一點一點有的。也就是說,要想取得成就,我們每天必須有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而這就要求我們常思考,常練筆。

首先要努力去寫,不要怕寫的不好,魯迅說:人類在未有文字之前是先有創(chuàng)作的。我們的祖先原始人最初是不會說話的,但是為共同勞動的需要,有時要發(fā)表意見,比如大家共同抬木頭感到累了,突然有一個人喊了一聲"吭育吭育",那么,這就是創(chuàng)作。如果這也是文學,他也就是文學家了,是屬于"吭育吭育派"。

那么,寫什么呢?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然后進行完善,豐富。而這個逐漸豐富和完善的過程,依賴你去不斷思考,不斷總結規(guī)律,慢慢形成一種思維方式,形成一種寫作思路,這對我們以后的寫作很重要,也是我們能不能具有較高的寫作能力的關鍵。

二年級的女兒,作業(yè)上要求以《我的家鄉(xiāng)》為題寫幾句話,她感到挺難。我鼓勵她要努力寫出來,就是兩句也好。她終于作文如下:我的家鄉(xiāng)在應縣,那里有舉世聞名的木塔,它非常雄偉壯觀,我愛我的家鄉(xiāng),它很美麗。

二年級的一個孩子,我覺得這已經不錯了,值得鼓勵。我根據(jù)她那兩句話問她,你寫木塔是因為家鄉(xiāng)有木塔,而且來旅游的人很多,那么,家鄉(xiāng)還有什么地方值得人們去看、值得去寫呢?她說還有凈土寺,有水庫,有度假村,有正在建設的仿木塔的鋼塔。

我說,你說的都是一些旅游的地方,那么,除去旅游的地方,我們的家鄉(xiāng)還有沒有其他的東西可寫?她的思維好像開闊了,她說還有一些特產,如玉米、向日葵、胡蘿卜、大蒜。

我根據(jù)她想出的內容不斷提示,她說還有一些風味小吃,如羊雜、涼粉可以寫。這樣,她就已經找到可以說的內容了,無話可說的情況已經有所改變,現(xiàn)在需要的是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

我繼續(xù)提示,你說的這些都是出現(xiàn)在家鄉(xiāng)大地上的事物,那么,這塊土地自身應不應該介紹一下?在我的引導下,她又想出了人口數(shù)量,總面積,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氣候條件,交通狀況等。

我繼續(xù)提示,你說的這些都是現(xiàn)在看到的,那么根據(jù)現(xiàn)在還可以繼續(xù)說一些什么呢?她自然就想到了家鄉(xiāng)的過去、未來。

提到過去,說些什么呢?說變化和發(fā)展。想到未來,說什么呢?說發(fā)展前景。為什么會有發(fā)展變化,為什么未來會更美好呢?這肯定離不了國家的政策,人民的勤勞等。

我繼續(xù)提示,你說的都是你身邊的家鄉(xiāng)人,那么在其它省市有沒有家鄉(xiāng)的人呢?比如,在北京、天津、在上海?當然是有的。他們會怎樣看自己的家鄉(xiāng)?她說他們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李白都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孩子說這句詩的時候,我特別興奮,這說明她已經進入了狀態(tài),在積極思維。

我繼續(xù)提示,你說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那么你準備怎樣愛她呢?她思考了一陣說,要讓她變得更美麗。我說,怎樣才能讓家鄉(xiāng)更美麗?她說,先好好讀書,等長大以后,用知識改變家鄉(xiāng)。到這里,其實,除去一般性的說明,思想內容也就比較深刻了。

最后我給她總結,關于《我的家鄉(xiāng)》,你可以寫的有家鄉(xiāng)的基本情況包括面積、人口、自然環(huán)境、名勝古跡、名優(yōu)產品、發(fā)展變化等,然后寫寫我對家鄉(xiāng)的感情。把基本的線索整理出來以后,再進行一些語言的潤色,使得文章有血有肉,豐滿起來。再比如,寫玉米,應該寫什么時候下種?家鄉(xiāng)人用什么方法種玉米?玉米剛長出來是什么樣子?夏天是什么樣子?秋天是什么樣子?什么時候澆水?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耕耘?什么時候收獲?產量有多少?收獲有多少?對家鄉(xiāng)人的作用有多大?玉米可以做哪些產品的原料?價值有多大?以后的發(fā)展方向是什么?等等。

我們這樣擴展,是為訓練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不僅在小學適用,在初中、高中階段都是適用的。如果我們能一直堅持這種思維的擴展,大膽的嘗試,寫作文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是很容易被打破的。

除了努力去寫之外,還要盡量在文章中推出一個高度。古今中外,但凡名片佳作,一般情況下,都會反映較高的思想境界,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托物言志,以事說理。所以我們能讀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能感受到"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透過蕭條與悲涼,讓我們看見了一種生命的旺盛,給人以無限的神往與希望。反之,則不然,如張華的《情詩》,結尾處"不曾遠別離,安知慕儔侶?"一下子由倚劍走天涯,笑傲江湖的瀟灑演繹為彌漫著人間煙火味道的兒女情長,所以被評價為"兒女情多,風云氣少"。總是沒有"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粱?"的氣度;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深意;沒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豪邁:沒有"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灑脫;更沒有"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深邃……

第4篇

[關鍵詞]運用詞語;低年級;有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0-0019-02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中要讓詞語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手段活躍在兒童的心靈里。這指明了運用詞語的整體思路和大方向。但是,目前的語文課堂都聚焦在詞語和句子的感悟、積累層面,很少有人考慮詞句的運用,更談不上詞語運用的具體策略了。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模仿文中規(guī)范的語言,逐漸學會運用語言,從而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發(fā)展,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詞語。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低年級的學生積累了很多優(yōu)美的詞語,卻不會運用。教師應該采用什么策略來引導他們有效地運用詞語呢?

一、 用心引領,使學生想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動機較具體,更多地與學習活動本身有直接聯(lián)系,對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外部活動與結果(如是否得到獎勵)更感興趣。因此,教要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目睹詞語的色彩、觸摸詞語的溫度,激發(fā)學生內心“想用”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并且樂此不疲,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一)引導觀察

低年級教材出現(xiàn)的絕大部分詞語跟大自然、生活息息相關。教學時,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指引學生用心感知生活,就能讓詞語在學生的意識里活起來。例如,學習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關春天)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到美麗的校園、公園里尋找春天,并要求學生談談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學生們能自覺地運用學習到的有關春天的詞語暢所欲言――“春姑娘來到了公園,公園里呈現(xiàn)出柳綠花紅的景象。”

(二)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樹立學生身邊運用詞語的榜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倍感親切,從而萌發(fā)想用的念頭。

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以及平時交往中運用優(yōu)美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比如,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的口語交際“夸家鄉(xiāng)”中,教師首先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小村,這里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村子中央有一個湖,湖水碧綠,仿佛是一塊美玉閃閃發(fā)光。你要是仔細看,隱隱約約還能看到魚兒在湖里快樂地游來游去。”教師的話音剛落,教室里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學生說教師懂得運用學過的優(yōu)美詞語。教師順勢引導,及時總結。學生受到啟發(fā),學著教師運用積累的詞語,介紹起自己的家鄉(xiāng):“我的家鄉(xiāng)雖然沒有名勝古跡,但是一年四季風光秀麗。村子四周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仿佛一塊玉鐲。要是下起蒙蒙細雨,就像披上了一層輕紗。”

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榜樣的作用,調動學生運用詞語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人教版《窗前的氣球》時,教師引導學生拓展想象:“科利亞除了對面的樓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見。科利亞可能看不見什么呢?”一個學生說:“科利亞可能看不見曾給他帶來快樂的弟弟。”教師趁熱打鐵,給予評價:“你真會學習,懂得運用《紙船和風箏》中的‘快樂’一詞。”教師的評價無形中提供了學生運用詞語的榜樣,指明了運用詞語的好處。其他學生在榜樣的帶動下,將一些學過的詞語,如“掛牽”“笑臉”“勤勞”等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搭建平臺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句,說明學習氛圍對學生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搭建一個詞語運用的平臺,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班級的語文角,開辟“詞語造句”欄目,并每日提供三至五個學過的詞語,讓學生自主選擇詞語造句,鼓勵學生將所造的句子進行展示,師生共同點評加分。由于降低了詞語運用的難度,學生“跳一跳”能品嘗到成功的滋味,有效地激發(fā)學生“你行我也行”的好勝心理。

二、逐層推進,使之會用

任何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過程都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教師要依據(jù)低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采用適當?shù)姆椒ǎ寣W生在運用詞語方面經歷從易到難、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逐漸形成運用詞語的能力。詞語運用一般要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一)基礎再現(xiàn)

這里的“基礎再現(xiàn)”不是詞語的簡單重復,而是引導學生運用詞語描述課文內容,或者轉換人稱復述課文內容。例如,《淺水洼里的小魚》一文出現(xiàn)了“被困、甚至、吸干、蒸干”等詞語。教學時,低年級的學生使用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師不妨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詞語描述“淺水洼里的小魚遇到什么危險”。學生經過思考之后,用自己的話回答:“很多小魚被困在淺水洼里。不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就會死掉。”還可以在學完課文后,組織學生以“我是淺水洼里的一條小魚”或用小男孩的口吻復述整個故事。通過基礎再現(xiàn),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了本課所學的詞語,而且內化了規(guī)范的語言。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為學生日后進一步運用詞語做好鋪墊。

(二)模仿

古往今來,許多高明的作家,都是在學習模仿前人文章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從而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目的。中高年級的習作從模仿開始,低年級的說話寫話更應從模仿起步。例如,《北京亮起來了》一文中有一大串描寫燈亮的詞語:“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華燈高照、燈光閃爍、金碧輝煌、光彩奪目、銀光閃閃……”教學時,教師首先通過聯(lián)系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接著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既使學生對北京夜晚美麗的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又積累了詞語;然后,告訴學生每當夜幕降臨,整個廈門也亮起來了,請學生欣賞一組廈門美麗夜景的圖片;最后,讓學生選擇一個或幾個本課學到的有關燈亮起來的詞語,描繪廈門的夜景。

(三)靈活運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模仿,學生的思路打開了,運用詞語的經驗豐富了,就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思想。此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詞語,借助學過的詞語進行寫作。比如,學完《丑小鴨》一文后,教師出示幾個詞語:“又大又丑、孤單、悄悄地、雪白的、長長的、厚厚的、美麗”,讓學生從中任意選擇幾個詞語編一個故事。有一個學生寫道:“一只哈巴狗渾身雪白,非常美麗,自以為很了不起,它瞧不起又大又丑的流浪狗,不想和隔壁的小貓做朋友。時間一長,小動物們都不理哈巴狗了。哈巴狗孤單極了。”另一個學生則寫道:“一個冬天的早上,芭比娃娃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披著一條長長的圍巾,頭上還戴著一頂雪白的帽子,美麗極了。她要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在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寫話時,教師要引導他們運用優(yōu)美的詞語。如,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的口語交際時,剛開始學生是這樣介紹第一幅圖的:“晚上,一個小男孩正在寫作業(yè)。”教師啟發(fā):“再仔細觀察觀察,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哪些詞語可以用來形容小男孩此時的表情。”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立刻想到了“認真”“專心”“聚精會神”等詞語。再次介紹圖片時,學生就說得更完整、更生動了。

三、積極評價,使之樂用

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對學生運用詞語適時給予肯定。這種積極有效的評價,讓運用詞語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使學生越用越想用、越用越愛用。

(一)評價范圍要廣

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整體,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緊密聯(lián)系,融為一體。因此,在評價學生運用詞語時,要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對學生不同方面的閃光點加以肯定,使學生逐漸形成努力向上的積極態(tài)度。為了提高學生運用詞語的興趣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可規(guī)定:“運用一個詞語可以得一顆星,運用兩個詞語得兩顆星,依此類推;所造的句子表達了真情實感,加一顆星;所造的句子有新意,再加一顆星。”教師每周統(tǒng)計一次,評選出“用詞積極分子”“用詞小能手”“用詞明星”等。

(二)評價機會要多

于永正老師在一節(jié)作文課中,不論學生作文篇幅長短、形式的優(yōu)劣,只抓習作中的亮點,他就不停地加分,最多的一個學生竟然得了150分,最少的也得了98分。于永正老師的做法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評價機會,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學生能運用一個詞語進行造句,教師就給他加一顆星。當在語言表達、情感抒發(fā)、創(chuàng)意求新等方面有欠缺時,如果學生愿意不斷修改,教師就給予肯定和鼓勵,每改一次加一顆星,改幾次加幾顆星,直到學生滿意為止。另外,還可以采用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等方式,增加評價的機會,使學生樂用詞語。

總而言之,引導學生有效運用詞語,用心引領,使之想用是前提;逐層推進,使之會用是關鍵;積極評價,使之樂用是保障。三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能喚醒那些“沉睡”的詞語,真正_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讓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語言。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第5篇

一等獎(2名)

《黑云散去》 織金縣二小六年級(5)班 熊琳 指導老師:張?zhí)m艷

《單身爸爸》 織金縣板橋鄉(xiāng)程家河小學四年級 程琴 指導老師:黃洪全

二等獎(4名)

《外婆的錢》 大方縣一小六年級(2)班 劉菡潔 指導老師:董禮平

《我的家鄉(xiāng)》 六枝特區(qū)一小三年級(5)班 鄭其絢 指導老師:王艷

《小小夢想》 黃平縣野洞河鎮(zhèn)中心小學六年級(2)班 張培露 指導老師:楊海濤

《也許》 金沙縣石場中心完小四年級(1)班 田德智 指導老師:馬忠林

三等獎(8名)

《愛運動的外公》 貴陽市四十中小學部四年級(1)班 彭享 指導老師:李文琴

《吃酒》 銅仁市萬山區(qū)垢溪小學六年級 劉芳 指導老師:盧振躍

《那人那事》 納雍縣姑開鄉(xiāng)陶家寨希望小學六年級 杜佳 指導老師:劉正江

《那一刻》 望謨縣樂旺鎮(zhèn)魯邑小學五年級 龍雙 指導老師:冉如勇

《夏季真美》 畢節(jié)市雙山新區(qū)梨樹鎮(zhèn)二堡小學二年級 吳鏇琳 指導老師:金春

《鄉(xiāng)村夏夜》 普定縣城關鎮(zhèn)中心學校四年級(2)班 王玉彤 指導老師:鄢富珍

《新房》 普定縣城關鎮(zhèn)二小五年級(3)班 陳關猛 指導老師:楊珍

《珍惜》 普定縣實驗學校六年級(4)班 張賢一 指導老師:葉嵐

佳作獎(95名)

《太平山的霧》 貴陽市實驗小學六年級(9)班 包瑞杰 指導老師:張盈

《又甜又脆的西瓜》 貴陽市實驗小學三年級(1)班 王枝柏 指導老師:李崢

《煩惱》 貴陽市甲秀小學六年級(2)班 曹夢媛 指導老師:胡莉莉

《西雙版納行》 貴陽市四十中小學部六年級(3)班 楊淳之 指導老師:梁瓊

《愛》 貴陽市花溪區(qū)五小六年級(1)班 李佳璐 指導老師:彭輝

《榜樣》 安順市六小六年級(1)班 范秋吟 指導老師:舒夢

《舊州古鎮(zhèn)》 安順市六小四年級(1)班 葉經緯 指導老師:周良英

《曬家鄉(xiāng)》 普定縣城關鎮(zhèn)斗蓬民族小學六年級 蔡云鵬 指導老師:楊國平

《收獲,你在哪兒》 普定縣城關鎮(zhèn)青山小學五年級(2)班 劉遠東 指導老師:石曉曼

《小綠豆》 普定縣城關鎮(zhèn)中心校三年級(1)班 胡詩勰 指導老師:王玉蘭

《春》 普定縣城關鎮(zhèn)中心學校三年級(1)班 王菊 指導老師:熊開娟

《春天雪夜》 普定縣城關鎮(zhèn)中心學校三年級(5)班 楊媛媛 指導老師:伍朝敏

《小兔和小松鼠的故事》 普定縣城關鎮(zhèn)中心學校一年級(1)班 洪言琳 指導老師:牟惠

《想媽媽的小鳥》 普定縣城關鎮(zhèn)朱官學校五年級(2)班 張嫻 指導老師:盧婷

《啊!六一》 普定縣白巖鎮(zhèn)中心學校三年級(2)班 柯賢睿 指導老師:程蕾

《照像機》 普定縣補郎鄉(xiāng)格江小學五年級 方小梅 指導老師:方興江

《我家的小狗》 普定縣補郎鄉(xiāng)中心學校四年級(2)班 李芬 指導老師:徐英

《你還記得嗎,爸爸》 普定縣化處鎮(zhèn)白果小學五年級 張普 指導老師:夏俊

《忘不了》 普定縣龍場鄉(xiāng)中心學校六年級 金甜 指導老師:李和

《風》 普定縣馬官鎮(zhèn)灣河民族小學六年級 盧云瓊 指導老師:楊建

《假若我是班主任》 普定縣馬官鎮(zhèn)玉堡小學六年級 熊偉紅 指導老師:張文敏

《媽媽,早點回來》 普定縣馬官鎮(zhèn)玉屯小學四年級 徐敏 指導老師:張成良 金興友

《小逗》 普定縣實驗學校六年級(3)班 吳妍雪 指導老師:付敏

《那束亮光》 普定縣實驗學校六年級(5)班 程虹里 指導老師:汪麗

《這就是我》 普定縣實驗學校三年級(1)班 熊梓江 指導老師:白雪

《爸爸的愛》 普定縣實驗學校三年級(2)班 胡文博 指導老師:楊德艷

《神奇的花江大峽谷》 普定縣實驗學校三年級(2)班 牛蘇杭 指導老師:楊德艷

《外公家旁邊的那條小河》 普定縣實驗學校三年級(5)班 陳曦冉 指導老師:華德紅

《幸福的顏色》 普定縣實驗學校四年級(4)班 宋雨婷 指導老師:杜娟

《爺爺家的小狗》 普定縣實驗學校五年級(1)班 陳飛逸 指導老師:張菁

《家鄉(xiāng)的小河》 普定縣實驗學校五年級(6)班 石鐠樂 指導老師:曹時蘋

《悔》 普定縣白巖鎮(zhèn)講義小學三年級 趙彩虹 指導老師:陳霞

《我家的菜園》 普定縣雞場坡罵若小學四年級 徐仕瑤 指導老師:張家換

《爺爺》 紫云縣貓營小學四年級(2)班 吳洪航 指導老師:吳修翠

《上學路上》 六盤水市鐘山區(qū)二實小六年級(2)班 何彥萱 指導老師:張莉

《可愛的小狗》 六枝特區(qū)三小三年級(3)班 劉鑫羽 指導老師:楊朝霞

《小鳥》 六枝特區(qū)一小四年級(1)班 張家豪 指導老師:何英

《我想對您說》 六枝特區(qū)一小四年級(3)班 肖恬怡 指導老師:周燕

《知恩圖報》 六枝特區(qū)一小五年級(4)班 灑胤融康 指導老師:彭開燕

《夏天的“足跡”》 六枝特區(qū)大用鎮(zhèn)二小六年級 陳婷 指導老師:田曉敏

《小紅馬》 盤縣柏果鎮(zhèn)清水小學六年級(2)班 蔣春蘭 指導老師:侯臻

《美麗的野》 盤縣保田鎮(zhèn)中心小學四年級(2)班 莊艷 指導老師:任金珍

《清晨的大橋河》 盤縣大山鎮(zhèn)中心小學六年級(1)班 肖紅霞 指導老師:肖立有

《婀娜多姿的舊營》 盤縣舊營中心小學五年級 楊儒馨 指導老師:鄧英

《這就是我》 盤縣平關鎮(zhèn)中心小學三年級(2)班 敖琦琦 指導老師:張丹

《耕》 盤縣一小六年級(4)班 魯瑤 指導老師:朱炳

《觀碧云洞》 盤縣一小六年級(6)班 王文舉 指導老師:孫會芳

《夢》 水城縣第四小學三年級(6)班 向珈儀 指導老師:繆希

《學騎自行車》 水城縣陡箐鄉(xiāng)阿佐小學六年級 段紅冰 指導老師:段林

《“老糊涂”》 水城縣陡箐鄉(xiāng)阿佐小學四年級 王章維 指導老師:王亞麗

《一份禮物》 水城縣老鷹山鎮(zhèn)中坡小學五年級(1)班 劉巧 指導老師:李永大

《一件令我憂傷的事》 水城縣老鷹山鎮(zhèn)中坡小學五年級(1)班 翟思杏 指導老師:李永大

《童年“趣事”》 水城縣南開鄉(xiāng)龍場小學六年級(2)班 郭倩 指導老師:劉

《捕鳥》 水城縣南開鄉(xiāng)龍場小學六年級(2)班 祝江懷 指導老師:劉

《雨聲》 大方縣一小六年級(2)班 曾婷婷 指導老師:董禮平

《不能》 大方縣沙廠鄉(xiāng)小學五年級(2)班 郭林敏 指導老師: 鄧明俊

《感動》 大方縣沙廠小學六年級(1)班 何 指導老師:鄧明俊

《小鳥,我送你回家》 大方縣順德街道辦事處林福伙希望小學四年級(1)班 陳志豪 指導老師:陳霞

《美麗的山村》 大方縣竹園鄉(xiāng)羊場小學六年級 陳祖倩 指導老師:王興林

《春雨》 大方縣竹園鄉(xiāng)羊場小學五年級 劉玉梅 指導老師:李長卿

《冰涼的心田》 金沙縣高坪鄉(xiāng)農民小學五年級 邱興菊 指導老師:詹曉林

《老爸老媽》 金沙縣大田鄉(xiāng)中心完小四年級(2)班 楊海燕 指導老師:劉澤敏

《春》 赫章縣財神鎮(zhèn)中心小學二年級(2)班 陳麗君 指導老師:施紹雄

《快樂鄉(xiāng)村》 納雍縣曙光鄉(xiāng)一小五年級(3)班 趙寒蕾 指導老師:李光宇

《希望》 織金縣金龍鄉(xiāng)黃山小學六年級 陳行 指導老師:劉應華

《開學“四味湯”》 織金縣納雍小學六年級 史冰清 指導老師:左羽

《一個留守兒童的夢》 織金縣綺陌街道平橋希望小學五年級 李玉杰 指導老師:孫克勛

《爸爸,我想對您說》 銅仁市萬山區(qū)沖腳小學六年級(1)班 吳長堰 指導老師:吳曉芳

《媽媽,你去哪兒了》 德江縣復興鎮(zhèn)土井小學六年級 吳彩 指導老師:陳長富

《甜甜的肚子》 德江縣青龍鎮(zhèn)五小五年級(3)班 覃旭桂 指導老師:張和軍

《桂花樹》 江口縣一小五年級(5)班 楊鑫怡 指導老師:徐軍

《鄉(xiāng)村記憶》 江口縣一小五年級(1)班 潘翔宇 指導老師:吳夢花

《迷》 江口縣一小五年級(1)班 艾婷婷 指導老師:吳夢花

《梵凈山》 江口縣一小五年級(4)班 石韞琪 指導老師:楊芳

《秋的旋律》 江口縣一小五年級(4)班 敖麗 指導老師:楊芳

《美麗的沿河》 沿河縣和平鎮(zhèn)三完小四年級(3)班 蔡夏 指導老師:蔡達斌

《我真舍不得你》 福泉市三小六年級(3)班 王鈺 指導老師:唐陸香

《福泉山》 福泉市南街中心小學四年級 王仁科 指導老師:陳仕碧

《老師與媽媽》 福泉市三小四年級(1)班 楊雨陸 指導老師:李秀英

《小雨點兒,你慢些下》 福泉市魚酉中心小學一年級 吳潔雯 指導老師:吳芳清

《我想》 長順縣營盤中心校五年級(2)班 陳亞甜 指導老師:楊殿明

《媽媽的“手掌心”》 獨山縣一小五年級(3)班 李天韋 指導老師:陸珊

《春滿山鄉(xiāng)》 荔波縣翁昂小學六年級 何婧思 指導老師:覃建幫

《我想為你分擔》 荔波縣翁昂小學六年級 何岳慶 指導老師:覃建幫

《我的同桌》 平塘縣通州鎮(zhèn)中心學校六年級(2)班 林忠婷 指導老師:蒙尤生

《爺爺,我好想您》 黃平縣苗隴九年制學校六年級(1)班 龍小米 指導老師:潘富珍

《貓愛上鼠》 黃平縣舊州二小三年級(2)班 孫鴻 指導老師:石嫻

《森林里的大英雄》 黎平縣地坪小學601班 潘霆鋒 指導老師:潘永潮

《放風箏》 黎平縣平寨鄉(xiāng)六合小學二年級 姜乾武 指導老師:羅木成

《刮眉毛》 黎平縣中潮鎮(zhèn)中心小學六年級(2)班 陳宏灝 指導老師:聶太珍

《牛的命運》 鎮(zhèn)遠縣蕉溪鎮(zhèn)中心小學六年級(2)班 張彪 指導老師:聶開周

《櫻花》 遵義縣一小六年級(1)班 封祖醇 指導老師:盧霞

《游水簾洞》 遵義縣一小三年級(4)班 王雨欣 指導老師:吳麗

《媽媽,對不起!》 遵義縣鴨溪鎮(zhèn)同心小學六年級(1)班 梁定鳳 指導老師:劉朝強

《拾來的愛》 興義市木賈街道辦楓塘學校五年級 張盈 指導老師:李婷

團體獲獎名單

教育局團體五強

織金縣教育局

大方縣教育局

六枝特區(qū)教育局

金沙縣教育局

普定縣教育和科技局

學校團體五強

貴陽市四十中

織金縣二小

織金縣板橋鄉(xiāng)程家河小學

納雍縣姑開鄉(xiāng)陶家寨希望小學

六枝特區(qū)一小

先進組織工作者名單

教育局先進組織工作者(5名)

織金縣教育局 劉仁海

大方縣教育局 段剛

六枝特區(qū)教育局 鄧仁委

金沙縣教育局 王治明

普定縣教育和科技局 王紅英

學校先進組織工作者(5名)

貴陽市四十中 范星輝

織金縣二小 朱美哉

織金縣板橋鄉(xiāng)程家河小學 黃文煜

納雍縣姑開鄉(xiāng)陶家寨希望小學 祿裕懷

六枝特區(qū)一小 周定元

――――――――――

第6篇

關鍵詞 小學 低年級 寫話能力 培養(yǎng)

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的寫話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葉圣陶曾經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聯(lián)系。”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語言、智力、思維逐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低年級進行語文閱讀課上的讀寫訓練,對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創(chuàng)設了有利條件。在教學中要盡力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象中的事情,寫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知。

1 讀說先行,巧鋪墊

由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所決定,他們學習語言不是通過老師的理性分析,而是通過對語言的不斷誦讀,在誦讀中學習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我們的教材中有許多精彩的課文片段,盡管學生不能達到透徹的理解,還沒有能力欣賞課文精美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獨到之處。但孩子能通過朗讀,把課文中的語言儲存在自己的腦海里。在說話時會脫口而出,大大提高了運用語言的能力。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他們識字少,老師在一邊教拼音的同時一邊教給孩子一些生動有趣的兒歌。老師可采用帶讀的方式,加上動作、手勢,和孩子一起邊讀邊演。讓孩子對課文產生興趣,慢慢地就能進入到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從而提高了語感,比如:學生從《雪地里的小畫家》中就能讀出雪景的美,小動物的可愛。從《夏夜多美》中就能讀出夏夜的美麗,體會到小動物的心靈更美。從《陽光》中讀出陽光比金子更寶貴。

到了二年級,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孩子朗讀的水平提高了,可以要求學生在朗讀的同時,學習動手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如在學習《北京》一文時,就讓孩子摘抄下:“綠樹成蔭、鮮花盛開、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名勝古跡”等好詞和“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央,紅墻、黃瓦,又莊嚴,又美麗。”“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等好句,讓學生反復誦讀,感受到我們祖國首都的雄偉、壯麗。又如:《清澈的湖水》中第二自然段描寫湖兩岸風景的片段。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展開想象兩岸的山石的奇形怪狀,各式各樣,十分有趣、壯觀的景色。學習欣賞文中比喻句合理、生動的描寫。

海德格說過,“語言是人的生命活動。”可見,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何等重要。二年級有許多課文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還可以進行課外拓展延伸,讓學生在學習完了課文,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通過《稱贊》這篇課文可以學習文中的小獾和小刺猬對自己的家人,對老師和同學,對朋友等進行稱贊。然后,學習對話的表達方式,練習對話。又如:《窗前的氣球》,可以想象同學們來到科利亞窗下放氣球,借著氣球那可愛的笑臉會對卡利亞說了哪些祝福的話。《植物媽媽有辦法》、《活化石》等都可以讓孩子自己查資料,在課堂上向同學們講述,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 想象引導,激發(fā)興趣

學生在熟讀課文后,了解了課文的內容,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延伸和拓展。學生的想象充滿了創(chuàng)造的色彩,充滿了靈性。想象性續(xù)寫、課文練筆就是抓住課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卻與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或是文本中的空白點,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讓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想象力特別豐富,作為老師要充分利用好學生善于異想天開的特點,培養(yǎng)和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如教學《坐井觀天》,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了解這只井底之蛙的可悲。對它產生了同情,也十分希望它能聽從小鳥的勸告,跳出井口。讓學生發(fā)揮合理的想象,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想象之門打開了,孩子爭先恐后議論開了:青蛙將會看見天那么高,那么藍,真是無邊無際啊!看到綠油油的田野,豐收的果園,高高的山峰,長長的河流,各式各樣的樓房,等。聽到了清脆的鳥叫聲,孩子們的歌聲,人們的歡笑聲,歡快的鑼鼓聲等,看到這些青蛙心情高興極了,它會對小鳥說:“小鳥多虧了你啊,要不然我就看不到這些美景啊!”“小鳥,我錯怪你了,不是你,我還以為天只有井口大,真是羞愧啊!”老師就可以將學生的合理想象,把看到的景物進行有一定層次地描繪,并學習寫人物的對話。又如:學習《假如》這篇課文中,讓學生學習課文詩歌的表達方法,展開合理的想象,所謂合理應該告訴孩子,要學習主動關愛他人,熱愛生活,做對人類有意義的事。因此,孩子就能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想象出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幫助四川地震災區(qū)的小朋友建一所學校。讓災區(qū)的孩子重返校園;我會給失去光明的孩子,換上一雙明亮的眼睛;我會讓寸草不生的沙漠變成五谷豐登的糧田。

3 低要求,多形式,勤動筆

著名的作文教學專家丁有寬說:“讀寫結合事半功倍,讀寫分離。兩敗俱傷。”隨文練筆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訓練,其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緊隨閱讀教學且形式多樣。但是一節(jié)課內,教師沒有必要教學課文中所有的語言現(xiàn)象。只能根據(jù)既定的能力訓練目標,在課文中精心選擇幾個訓練點,如在課文中選擇,在詞語、句子、段落的語言表達上有規(guī)律性的語言現(xiàn)象。這種語言現(xiàn)象應該是可以遷移、可以概括類化、舉一反三的,并且要跟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符合兒童年齡的語言。這種具有規(guī)律性的語言現(xiàn)象就是教學所需要選擇的“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在課文中選擇“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潛心鉆研教材,把握課文的語言特點上下一番功夫。找準語言文字訓練的點,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學習寫話,造句引路

教師在培養(yǎng)低年級的學生聽、說、讀的過程中。千萬別忽視了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做到一課一練,一課一得,抓住課文中一個句子,一個短語,一個詞或字進行動筆訓練。一年級開始可以進行簡單的遣詞造句,比如“高興”一詞,你可以引導孩子造出不同的句子,“今天老師表揚了我,我真高興。”還可以說“小明高必地接過媽媽送給他的禮物。”“紅紅的畫獲獎了,她高興得跳起來了。”又如教《畫家鄉(xiāng)》讓學生模仿課文中“那么……那么”造句,讓孩子知道用上這兩個詞,可以夸兩個事物的不同特點,或一個事物的兩個特點。如:“我的家鄉(xiāng)山那么高,水那么綠。”“家鄉(xiāng)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甜。”通過模仿比較,讓學生在一年級就學會了寫通順的句子。

3.2 激發(fā)興趣,仿寫兒歌

低年級孩子對兒歌有著獨特興趣,兒歌內容通熟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們對小動物十分喜愛,當我教完了《小白兔》就鼓勵孩子學習抓住動物的特點編兒歌。孩子們就從

他們認識的動物中編了《紅公雞》、《小花狗》、《大熊貓》等兒歌,還讓孩子們開心地邊吟誦邊表演。如教完《四季》,老師引導孩子模仿課文自己編兒歌,學生興趣高,編了“花兒紅紅,她對蜜蜂說:‘我是春天。’楓葉飄飄,他對大地說:‘我是秋天。’高粱紅著臉說:‘我是秋天。’房屋披上銀裝高興地說:‘我是冬天。’”

3.3 仔細閱讀,仿寫片段

仿寫就是作文者模仿范文的句式、立意、構思、結構、或者寫法進行作文的一種訓練方法。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無需了解典型句子間存在的結構特點,但作為老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滲透。如《黃山奇石》一文,文中用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介紹了黃山上的“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課堂上通過老師的引讀,男女生配合讀,讓感受到句子間存在著特殊的關系。課后再讓學生仿照這種寫作特點,經過自己的合理想象寫一寫黃山上的其它石頭的特點。“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天狗望月”又會是怎樣一番生動有趣的景象呢?又如:《秋天的圖畫》一文,老師可抓住課文中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反復誦讀,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然后可以找些秋天景色的圖片,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式,描寫秋天豐收的景色。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展示,就能仿寫出“葡萄架上掛著紫色的珍珠”、“冬瓜披上了白色輕紗”、“蘋果露出了紅紅的臉頰”、“玉米掛上了金黃的墜子”等。在教完《北京》這篇課文,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了首都北京的美麗和雄偉。老師讓學生學習本課的第二自然段的寫作特點,按照方位特點仿寫福州的五一廣場,讓學生邊看圖,邊模仿,還學習合理用上文中的好詞。

3.4 理解課文,變換人稱

人稱有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我們常見的課文都是以第三人稱來描述的。課文《我是什么》這篇課文是以第一人稱來寫的。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學習人稱的轉換練習,把文中的第一人稱轉換為第三人稱。寫完后,回去把“水”怎樣變化的過程,講給家長聽。這樣學生的學興趣提高了。也認識人稱的轉換,明確正確使用人稱的重要性。

3.5 學習課文,練寫日記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著重強調要提供學生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因此學生練習寫作的最佳載體就是多寫日記。低年級孩子識字量少,老師可以鼓勵孩子可以用拼音代替。老師在教完了《日記兩則》后,就可以鼓勵孩子學習寫日記。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學習課文中的小作者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夢到的,自由地表達出來。孩子寫完后,老師要對孩子的日記給予充分肯定,哪怕學生只寫一兩句話,只要是句子通順,符合情理,老師都要給予表揚,激勵他們有更高的自由表達的興趣。

讓生活與數(shù)學融為一體

林建紅

摘要 數(shù)學教學一定要貼近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shù)學與數(shù)學教科書的聯(lián)系,使生活和數(shù)學融為一體。 該文從用生活情境導入數(shù)學課堂、用生活原型注入數(shù)學課堂、用數(shù)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說 明。

關鍵詞 生活 數(shù)學 結合 教學

《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 生活情境,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使學生初步感 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可見新課標非常強調注重密 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和經驗以及社會、科技發(fā)展的現(xiàn)實,強調 學生經驗、學科知識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三方面內容的整合,即 突出現(xiàn)實性和時代性。

用生活情境導入數(shù)學課堂

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shù)學問題,我們可以結合教學 內容將其引入課堂。設計與學生年齡特征、生活經驗相適應 的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 的興趣,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在 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 我先出示幾張學生在“六一”兒童節(jié)做游戲、圍觀的照片,引 導學生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學生在相片中看到 自己熟悉的同學,而且都不約而同地圍成圓圈,個個情緒高 漲,紛紛發(fā)表意見,教師便順勢進一步問:“這種現(xiàn)象在生活 中常見嗎?”,得到肯定回答后,教師再一次追問:“為什么 人們在觀看時會不約而同地圍成圓形呢?”由此激起學生學 習的欲望,自然引人新課。此外還有“新房裝修所用地板的面 積”、“計算操場跑道的長”、“求罐頭的容積”等等。這些都是 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現(xiàn)實的題材,由此引出數(shù)學問題,不僅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與生活有著密 切的聯(lián)系,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消除學生對數(shù)學的陌 生感和恐懼心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2 用生活原型注入數(shù)學課堂

小學數(shù)學的許多原理、概念在現(xiàn)實中都有其原型,在把 生活中的問題變?yōu)閿?shù)學研究的對象時,學生就會體會到數(shù)學 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認識到把現(xiàn)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shù)學問題 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征,更準確地認識事物 的變化規(guī)律。例如我在教學《克與千克》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 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生活中數(shù)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 動地去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 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 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學生通過大量的操 作:分別掂一掂2分硬幣一枚、5枚、100枚及1千克重的物 品等,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 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fā)展到用彈 簧秤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這些生活中的數(shù) 學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并形成了一 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活動中學生稱了2 分硬幣,又稱了數(shù)學書、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 著又分小組稱了稱超過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組活動中,同 學們分工合作,有的同學換物品,有的同學看指針,活生生 的一幅“生活購物場面”得到了再現(xiàn)。在交流知識的過程中, 在思維的碰撞中,同學們體會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 體積大,有的體積小,從而拓寬了學生體驗的空間。

3 用數(shù)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shù)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 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標準》也 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 為此,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應調整相應的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 么樣的數(shù)學知識,就教什么樣的數(shù)學知識,用具體生動、形 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釋數(shù)學問題。在教學“百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互 化”中,學生對于小數(shù)點向左或向右移的方向總是分辨不清。 于是我在向學生講清互化中移動方向的算理后,便在黑板上 寫一個大大的百分號手寫體(%),放手讓學生觀察“百分號”, 并進行大膽猜想,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它像生活中的什么。 學生積極活躍,各抒己見,最后達成共識“像一把釣魚竿”。 教師再順勢引導學生把小數(shù)、百分數(shù)互化的過程與釣魚進行聯(lián)想,從而發(fā)現(xiàn)――當小數(shù)化為百分數(shù)時, 后面加上了百分號(即‘釣魚竿”),有了‘釣魚竿”,“魚兒” (即小數(shù)點)就得朝“釣魚竿”的方向游,也就是向右移動。 當百分數(shù)化為小數(shù)時,百分號要去掉,也就是沒有“釣魚竿”, 則“魚兒”(即小數(shù)點)自然就向相反的方向游走了,也就是 向左移動。

象這樣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從學生的親身經歷出發(fā),把 課內的知識與課外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相聯(lián)系,把抽象的知 識形象化,把易混的難點明了化,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 固。用得順當靈活。

4 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