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7 16:02: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綠化管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公路綠化是國土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路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搞好公路綠化工作對于國家綠色大通道建設戰略決策的實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公路綠化主要有兩大目的:一是防治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二是改善視覺質量,保障行車安全。公路綠化不僅可以美化路容、凈化空氣、降低噪音、改善環境條件,而且有利于行車安全,為司乘人員誘導視線、減輕眼睛疲勞,從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通過綠化還可以養護公路,穩固路基,保護路面,延長公路壽命。因此,公路綠化工作是公路規劃、建設、養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對公路綠化的作用,以及如何開展公路綠化的養護管理工作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
一、公路綠化的范圍
公路的綠化包括立交區綠化、中央分隔帶綠化、邊坡綠化和防護帶綠化,四部分緊密結合形成了道路綠化系統中點、線、面、片有機整體。
立交區綠化應喬灌結合、草木結合。按視覺誘導、通視要求和景觀需要等,可將植樹按誘導樹、矮樹和主樹三種類型進行合理布置。
公路中央分隔帶有整體式和分離式兩種。一般路段多采用整體式,隧道前后等部分路段多采用分離式。整體式分隔帶的營造效果比較弱,綠化的主目的在于遮擋迎面來車的大燈眩光。尤其是彎道豎曲線及組合段落的中央分隔帶應盡量減弱夜間行車大燈眩光的影響。因此,中央分隔帶用于防眩的植物必須是濃密、多細枝的品種,其高度應足以勝任其功能。
邊坡是最易水土流失的區域,因此,對存在水土流失的區域或可能綠化的區域,應盡可能綠化。邊坡綠化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沖刷、風蝕,保護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氣體,創造優美的行車環境。
在公路的邊溝和封閉設施外側往往還有防護帶,防護帶樹種經常選用抗風性強的樹種和鄉土樹種,防護帶應以喬木、灌木和草地相結合,形成一個連續、密集的林帶,從而達到防風、隔音的綠化效果。
二、公路綠化的作用
公路綠化一個顯著的作用就是改善公路沿線環境。公路綠化能使本來生硬、單調的公路線形變得豐富多彩,創造出許多優美的景觀,使的巖石邊坡披上綠裝,使新建公路對周圍環境景觀的負面影響降低,使公路兩側的自然及人文景觀資源與環境景觀有機結合、協調,使公路構造物巧妙地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之中,給公路的使用者提供優美宜人、舒適和諧的行車環境,同時防止公路范圍內的水土流失。
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提高道路行車安全性。公路綠化在改善公路沿線環境的同時還提高了公路的交通安全性,大大降低行車肇事的發生頻率,減輕了事故的危害。本文重點重點探討公路綠化對道路行車安全的作用,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視線誘導功能。公路綠化是司機和游客視野范圍內的主要視覺對象,規整亮麗的樹木花草,不僅可以給人以優美、舒適的享受,而且可以提示高速公路路線線形的變化,使行駛于高速公路上的車輛能更安全。
2.防眩光功能。在夜間,對向行駛的車輛之間會因車前燈光造成眩目,給交通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但是在高等級公路中央分隔帶內栽植一定高度和冠幅的花、灌木,能夠有效地起到防眩遮光的作用,保障行車安全。
3.緩沖功能.公路兩側栽植較密的喬、灌木,可以緩和駛離車道汽車的沖擊,將事故限制在較小規模,可以減輕事故的危害,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4.遮蔽功能。用于遮蔽不利于行車的不協調的構造物,從而改善公路景觀,提高行車安全。遮蔽的對象一般有墓地、垃圾焚燒場、公路外刺眼的建筑物、廣告、構造物等。
三、公路綠化的設計
公路綠化比城市園林、街道綠化氣魄要大,比荒山造林或農田網要求標準高、技術性強。公路綠化的特點和風格應該是:交融自然、簡潔明快、氣勢壯觀、舒適優美、方便交通。公路綠化應遵循以下原則:
1.符合國家關于環境保護“三同時”的原則。即環境保護實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2.對生態環境敏感保護目標采取避繞的原則。生態環境敏感點指:各類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及棲息生長地、基本農田保護區、森林公園等。3.綠化經費預先落實的原則。綠化經費除包括邊坡、中央隔離帶、立交橋、沿線附屬設施等處的綠化費用外,還包含為補償因道路建設所占原有地面的綠化費用,如棄土綠化費用,如棄土場植被的恢復與防護措施的費用。
4.因地制宜的原則。應根據其功能及植物各自不同優勢來設計護坡道及土質邊坡,宜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與適應性強的低矮灌木相結合;挖方路塹段的石質邊坡選用陽性、抗性強的攀緣植物垂直綠化以增加美觀;邊溝外側綠地的綠化以生態防護為主兼顧美化,可栽淺根性的花灌木等。
5.測定土壤理化性能的原則。在植樹前對土壤理化性能如酸堿性、有機質含量以及土壤硬度等進行詳細測定以改良土壤,即對生土需增施有機肥、摻砂摻粘;對死土采用“客土”的方法解決;對石灰含量較少的,可大水澆灌,也可增施有機肥或采用偏酸性的肥料等。
四、公路綠化的養護管理
(一)日常養護管理
公路綠化的日常養護主要是及時檢查、灌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防治病蟲害和補植等。
1.干旱季節,應及時進行人工灌溉,灌水量應隨樹苗的大小和土壤氣候情況確定。
2.鋤草和松土應結合進行,在植物生長最旺盛的春和夏季,松土深度5~6cm,應除掉雜草根系,注意不能損傷樹木根系;風沙較大的地區,可不松土。
3.對土壤瘠薄、生長不良的樹木,尤其是果樹和經濟苗,應與以施肥,促進其生長。
4.各種樹木如栽后枯死,要及時補值。補植的樹苗,應與原來應植的樹苗的種類相同;苗木規格,須大于原植樹木規格,并合乎植樹技術要求;對于已經基本成材的行道樹,除株行距較大、補植后不影響生長外,一般不可補植。
(二)公路綠化樹木的采伐
公路樹木過密或衰老時,應進行采伐,防止老樹倒伏損傷行人、車輛,影響交通,此時需要對高路華樹木進行有計劃的采伐。
1.撫育采伐:風景林防護林封閉度在0.9以上時,應進行透光撫育。伐出生長過密、生長不良樹木,其原則是密間留勻、伐劣留優、伐小留大和伐密留稀,以促進樹木生長。
2.更新樹木采伐:公路改建或加寬時,要先經審批在采伐;工程完畢后要及時更新。成段的衰老樹木的更新采伐,要按照批準的計劃辦理,未經批準,不得采伐。
五、結語
公路綠化工作在公路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既美化公路沿線環境,又能提高道路行車安全,公路綠化作用顯著。在進行公路綠化設計時要堅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原則,堅持人工造景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方針,以展示其原野自然風光,達到綠化美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闡述了公路護坡綠化植物小冠花的形態特征、生物特性、護坡特點以及除公路護坡綠化外的其他用途,介紹了其繁殖技術,如種子直播法、育苗移栽法、分株繁殖、截根繁殖和枝條繁殖。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越來越重視,公路綠化作為生態建設的一部分,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小冠花因其特有的生物學特性,特別適合作為公路護坡栽植,我國20世紀70年代從國外引進之后,在南京、山西、陜西、甘肅、北京等地栽培生長良好,近幾年經過在東北地區試種后發現,小冠花在不需任何防護處理的情況下,可露地越冬并且生長正常、健壯,是東北地區新興護坡地被植物。
1形態特征
小冠花(CornillaVariaL.)別名多變小冠花,屬豆科小冠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壯,側根發達,呈放射狀,橫向走串,在地表下10cm處縱橫交錯分布,并生長出許多根糵芽,由此可形成新株,故可以用根進行無性繁殖。其主根和側根上部長有形狀不規則的根瘤;莖匍匐生長而枝端斜向上,有棱中空,質軟而柔嫩,長90~150cm,草叢高度僅60~70cm;葉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9~25枚,全緣,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傘形花序,腋生,每花序由8~22朵小花呈環狀緊密排列于花梗頂端,花冠蝶形,花初開時粉紅色,以后漸變紫紅色,開花期長;莢果細棒狀,長2~4cm,每莢有3~12節,每節有種子1粒;種子細長,呈紅褐色,種皮堅硬,臘質層厚,硬實率高,千粒重4.1kg。
2生物學特性
小冠花抗逆性強,抗旱、耐寒、耐瘠薄、耐鹽堿,但不耐濕。該種根系發達,有很強的再生力和生活力,抗旱性強,在沒有灌溉的條件下也能生長;但生長較慢。一旦雨季來臨水分充足,生長立即加快,在適當灌溉條件下,生長繁茂。小冠花不耐濕,如受水淹,根部易腐爛死亡。小冠花萌發早,抗寒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中性或微堿性土壤上生長發育較好,在瘠薄土壤也能生長。其1年有2次明顯的營養生長現象,第1次生長為頭年潛伏在地下的越冬芽在早春萌發出土;第2次生長為第1次生長苗進入盛花期后,側根上的不定芽再次萌發出土。多變小冠花發枝力很強,地上枝葉繁茂,單株覆蓋度達4~6m2。
3護坡特點
公路邊坡植被的主要目的是固土護坡,防止公路邊坡被水沖毀,穩定公路路基,附帶美化公路沿線景觀環境。小冠花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根莖型多年生草本植物,抗干旱、貧瘠能力尤其顯著,是坡地防護、綠化美化難得的優良品種。種植當年,地上部分即可形成致密的草層植被,當年實生苗單株草叢覆蓋面積可達0.8~1.7m2,叢與叢之間莖蔓交織,枝葉繁茂,使整個地面全部覆蓋,能阻止暴雨直接沖擊地面,延續雨水滲透時間,阻滯地表徑流形成,防止土壤結構遭到破壞,使地表層土壤形成不同深度的、牢固的穩定層,從而有效穩定土層,固定溝坡,阻擋沖刷和塌陷,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小冠花根系發達,串根性極強,在地下易形成龐大的根群網絡,有利于固結土壤,提高土壤抗沖防蝕性能,從而有效保護路肩、邊坡。特別是在陡坡和高填方路段栽植,對減少水土流失有明顯的效果。
4其他用途
小冠花除了能進行公路護坡綠化外,還有很多用途。小冠花根系有很多根瘤,固氮能力很強,同時枝葉含氮3.1%、磷0.2%、鉀3%,是很好的綠肥作物;種植小冠花后的土壤有機質和含氮量都顯著增加,土壤理化形狀也得到改善,能抑制雜草生長,也是果園、林地、沙荒等地的良好覆蓋綠肥;小冠花莖葉柔嫩,營養豐富,是牲畜的優良飼草;另外,小冠花花期長,是一種良好的蜜源植物。
5繁殖技術
5.1種子直播法
5.1.1場地整理。由于小冠花種子細小,苗期生長較慢,因此應精心整地,去除樹根、草根、石塊等雜物;然后施入有機肥進行耕翻、細耙、整平。耕層深以25~30cm為宜,經整理后的地塊應達到細致平坦、上松下實。
5.1.2種子處理。春夏秋均可播種。由于小冠花種子硬實率高達70%~80%,播種前應進行種子處理。可擦破種皮,也可用15%的硫酸浸種20~30min,然后用清水洗凈再進行播種。
5.1.3播種方法。多采用撒播和條播法。將種子混入一定比例的細沙土進行播種,通常撒播用種量為22.5~30.0kg/hm2;條播行距30cm,用種量為15kg/hm2,覆土厚度皆為1~2cm,播后適當鎮壓。為保持床面濕潤,利于出苗,可在床面上覆蓋草簾,待出苗后陸續撤除。
5.2育苗移栽法
春天建好苗床澆足水,事先也要進行上述的種子處理,
然后播于苗床覆以粗砂或肥土,用塑料薄膜蓋床保溫保濕,待苗高15cm時移栽大地。陰雨天進行移栽緩苗效果好。
5.3分株繁殖
將生長多年的過密母株挖出,分成單株移栽,栽后壓實土壤澆足水,成活率達90%以上。
5.4截根繁殖
4~5月或雨季把粗壯的根系挖出,截成15~20cm長的小段,每段帶3~5芽埋入土中,覆土4~6cm,保持土壤一定濕度,15d左右即可發芽。
5.5枝條扦插
生長季節截取枝條中部20cm左右長的枝條,斜插于土中,澆透水,注意不能太濕,約20d生根發芽。
參考文獻
1園林綠化種植的含義
園林綠化種植,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新出現的一個概念。它是由“園林綠化”和“園林種植”這兩個基本概念組成的。所謂的園林種植就是指人類通過疊石、理水等方式,將該地區原有的地形和地貌進行改變。將原有的地形地貌進行改變以后,在新的地形地貌環境下種植花草,并且適當建造一些涼亭等,使該地區變成一個適合人類游玩和休閑的場所。園林綠化就是在園林種植的基礎上,通過移栽以及種植綠色植物等方式,使原有的環境得到改善。園林綠化工作由以下4個部分組成,即公路兩旁的綠化,四旁綠化,以及城市中的綠化,乃至國土上的綠化等。而園林綠化種植,則包括園林種植和園林綠化中的全部內容,是將這兩者的有機結合。
2園林綠化種植相關技術的管理措施
施工單位在對園林綠化種植技術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著重關注地形改造方面的問題,以及對土壤復原工作的管理。我國的園林綠化種植技術與很多西方國家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很多土壤的改進技術還不夠成熟。一方面,由于我國土地面積較為廣闊,南北方土壤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國所跨的緯度相對較大,所以在氣候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就需要園林綠化種植的相關施工人員,要對我國南北方之間的土壤差距有一個較為基本的了解,同時也要對不同氣候對植物的要求,有著較為正確的認識。
3園林綠化種植的施工策略
3.1提高施工材料的質量。為使我國園林施工策略變得更加合理化,首先要提高施工材料的質量。施工材料作為園林綠化種植施工的重要基礎,在園林綠化種植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施工材料質量的高低與園林綠化質量之間成正比關系。因此,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是園林施工策略中的中重中之重。施工單位在對原材料供應商進行選擇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選取一些信譽較高,以及性價比較高的原材料供應商。除了要選取原材料較高的供應商,施工單位還要選擇較為專業的施工人員,對原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測。比如,在對大型樹木進行移植的過程中,施工人員不但要對樹木的大小進行檢查,還要對樹木的病蟲害以及根系,甚至是土球的大小進行檢查。3.2保證施工工藝的品質。在園林綠化種植施工過程中,除了要保證施工原材料的質量,還要保證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的工藝品質。由于園林綠化施工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程,不同的地區以及不同的土壤環境均會影響到施工的質量。為了保證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的工藝品質,要在施工之前對所有綠化地點進行考察,并根據該地區的情況制定出個性化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員還要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況進行估計,并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3.3提高施工人員的工作素質。施工人員的工作素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則是施工人員對待工作的態度。作為園林綠化施工的管理人員,在對施工人員進行招聘的過程中,要選擇一些較為專業的施工人員。對于一些對施工品質要求較高的單位,施工單位要選擇專業素養較高的施工人員進行作業。另外,施工單位還要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除了要對施工人員的專業素養進行培養,還要培養施工人員愛崗敬業的精神品質。
4結語
綜上所述,對園林綠化種植相關技術進行管理,以及制定合理化的施工策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歷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為了使我國的園林綠化管理工作能夠取得更長期的發展,以及使我國的施工策略變得更加合理化,需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園林綠化管理工作進行不斷的改革。同時也需要意識到,對園林綠化種植的相關管理措施進行改革,既需要園林的設計者以及建設者的努力,也需要每一個相關公民的認真配合。只有這樣,我國的園林綠化管理工作才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
作者:田興軍 單位:貴州省林業學校
參考文獻:
[1]張煒.園林景觀草坪的種植施工及養護管理.現代園藝,2015,(24):197~197
1.1綠化施工規劃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學性
比如庭院的園林綠化工程,絕大多數都屬于中小型的綠化施工工程。對于此類工程,表現出的最大問題是開工前沒有詳盡的規劃設計方案,對現場存在的一些限制因素不能很好地把握,大部分規劃設計僅有效果圖。簡單的設計圖不可避免地使綠化工程中的元素材質、單元規格等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而規劃設計師和具體的施工人員在前期沒有進行充分的交流,沒有對園林景觀思維及整體效果統一理念。恰恰因為這種隨意性和不統一性造成園林工程監理員缺乏管理上的依據,只能臨場應變,從而導致綠化施工體現出來的效果與規劃設計所想表達的景觀理念產生較大差異,嚴重的會導致返工,造成不必要的重復投資和浪費。
1.2大多數園林綠化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
我國多數從事園林綠化施工的工作人員在專業知識方面和業務操作上缺乏經驗,在園林綠化施工中沒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綠化施工,導致規劃設計圖成為擺設,由于工程施工人員看不懂設計圖紙,或者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最后使園林綠化施工的效率降低。此外,由于園林綠化工程較多,施工季節集中在春季,園林工程施工隊伍又多為臨時組建,施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并缺乏相互配合的經驗,很難保證施工隊伍的技術水平保持一致。因此由非專業施工隊伍進行的施工無法達到合格標準,導致多數的綠化工程植物成活率較低,或者生長態勢不好,達不到規劃設計要求的標準。
1.3園林綠化施工的管理人員水平低下
由于對園林綠化施工隊伍管理者的素質要求不高,只是為了豐厚的行業利潤,對員工專業技能重視程度不夠。并且在施工過程中沒有進行嚴格的管理,使得工程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造成很高的返工現象。返工又會拖累工程施工的整體進度,影響工期,造成了園林綠化施工管理過程中不必要的損失。
1.4沒有嚴格按照園林綠化種植工程施工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施工
在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園林綠化施工管理人員水平不高、施工人員素質較低,不嚴格按照園林綠化種植工程施工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施工,造成了綠化施工的整體效果不符合要求。例如,在施工時忽視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不同的地理位置都有自己的小氣候特點,而不同植物栽培時所要求的氣候環境有一定的差異,栽培不考慮植物生存的環境條件,不能使二者相互進行統一,導致綠化植物生長過程中長勢不好,生命力較弱,產生一些病害和蟲害,嚴重的會逐漸死亡。其原因也可能是由于設計人員的素質不高,不了解植物生長的習性,盲目追求美觀效果,達不到適地適樹的要求。此外,在綠化施工時對地形不加以處理,對土壤質地不進行改良,也影響綠化工程的質量。園林綠化種植工程施工技術操作規程中規定土地要進行整理,在實際的施工中為降低施工成本,加速施工進度,不按照要求來施工,同樣會使植物生長狀態不佳。特別是對局部換土和全面換土的地方,沒有進行換土,或換土不到位使土壤的理化性質惡化,尤其在道路兩側的綠化帶存在大量的石渣或混凝土殘渣,造成土壤透水能力差,根本不具備植物生長基本要求,最后導致綠地內植物生長狀況不良。
1.5綠化植物的后期養護工作管理不到位
園林綠化施工的后期養護管理不到位也是常見的現象。例如:對于樹冠較大、樹木較高的植物不設支撐或支撐不合理,極易造成樹木的傾斜倒伏;后期管理中不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導致綠化地帶的雜草叢生;不按時進行澆水、施肥,造成植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不足;管理不當也會使土壤發生板結現象,綠化植物產生各種缺素癥狀,植物抗性降低,病蟲害嚴重,影響綠化景觀的效果。
2解決園林綠化施工管理中存在問題的措施
2.1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提高現場施工管理能力
充分掌握規劃設計圖紙的意圖并及時與設計人員進行溝通,了解綠化栽培植物的生態習性,對于設計中不具備植物生長條件的區域和氣候條件等因素盡早提出,根據設計圖紙對現場進行復核,并提出修改建議。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施工期的確定,清理好施工現場中的垃圾,平整土地,為施工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注重植物對土壤環境的要求,對不適宜栽培的土壤進行換土,建設垃圾較多的往往堿性較強,必須要調節好土壤的pH值,使土壤pH值在6.5—7.5之間。采集各方數據來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計劃,做好定點放線、給排水工程等前期工作。現場施工管理首先是對施工隊伍管理,綠化項目能否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和施工隊伍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管理上要安排施工期間必需的生活設施,如食堂、宿舍、廁所等。對工人的管理要做到有松有弛、賞罰有度,提高與施工工人的親和力。管理人員多去施工現場,認真了解、聽取工人們的建議和方案。施工管理人員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在園林綠化施工中減少或避免由技術原因而產生的錯誤。如發現施工中的違規、違章事件要及時糾正,避免因違反施工操作規程及現場施工規定所帶來的不必要損失。
2.2嚴格按設計圖紙施工,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規劃設計的要求藝術地種植植物,通過植物的搭配展現其獨具特色的生態美。因此,設計是園林綠化工程的靈魂,離開了設計,綠化工程的施工將隨意種植,不嚴格按圖施工,不能體現出整個規劃設計的理念,最終影響綠化、美化的效果。因此要求施工人員與設計人員、管理人員共同了解掌握和溝通綠化設計的意圖,并嚴格按圖施工,保證施工后達到設計的理念要求。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的效果好壞,決定于施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因此提高施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是關鍵。目前,大部分園林綠化工程多以承包的形式進行,施工隊伍基本是臨時組建。他們在苗木栽培方面的技術較低,不按照技術人員的要求進行栽培,致使許多種植苗木不合理,達不到技術上的要求,最后造成許多苗木的死亡。作為綠化工程的施工方,要求施工隊伍必須具備扎實的園林綠化專業功底、基本的職業操守,這樣才能保證園林綠化工程實現良好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應。在園林綠化行業中,有“三分設計、七分施工”的說法,不言而喻說明了施工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性。因此,在施工前要對施工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使他們了解并掌握園林樹木的種植技術,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其次,加強施工管理,明確生產崗位責任,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有效分工,各司其職,充分調動施工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科學、合理、實效,保證園林綠化工程的順利完成。
2.3控制園林綠化材料的質量,嚴把采購苗木的質量關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投入材料的質量,也是決定綠化施工質量的關鍵,如栽培土壤質量、種植苗木規格、需要的各種管線、鋪裝材料等,如不能嚴格控制綠化材料的質量,就不能保證整個綠化施工的工程質量,因此,嚴格控制綠化施工投入材料的質量是確保綠化工程質量的前提。在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過程中,苗木的栽植工程最為重要。苗木的規格、質量和生態適應性將直接影響著綠化施工的質量。綠化工程所需要的苗木種類較多,品種和規格比較繁雜,栽植時間相對集中。施工時本地區苗木有時供應不及時或無法滿足需求,必須從外地調運補充,這就要求所調運的苗木不能存在病苗、弱苗和不符合設計要求的苗木,以免造成苗木的質量下降,影響苗木的成活率,使綠化工程的成本大大提高。
2.4加強綠化工程的后期養護管理
后期養護管理是園林綠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園林綠化公司從工程竣工到工程移交需要2年的時間,因此在2年期間內必須保證栽植綠化苗木的成活率,生長狀況較好。后期養護管理最重要的是水分管理、苗木的施肥管理、苗木的病蟲害防治以及進行苗木的修剪等。植物的水分管理除了在苗木定植時澆透水外,在綠化工程的后期養護過程中要根據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及時補充水分。在植物枝葉萌動、生長旺盛和干旱的季節要適量、適時地進行灌溉,保證種植的樹木隨時都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另外,夏季炎熱,灌溉時要注意避開正午時段,一般選擇在上午9—10點和下午4—6點左右時進行灌溉;也可配合葉面施肥進行葉面噴水,通過植物的莖葉吸收養分和水分。在降雨量較大的雨季要適當排澇,避免因積水過久而使植物死亡。苗木在定植前、定植時和定植后期,要適當施用一定的肥料。施肥的方式有基肥、種肥和追肥。基肥的施用一般在定植前使用,原則上以長效的有機肥料為主,能滿足苗木一年內營養需求,施肥量占整個施肥量的50%左右;種肥的施用結合栽植時進行,主要滿足前期植物對養分的需求,施肥量在10%左右;后期施肥為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滿足植物后期對養分的需求,施肥量占整個施肥總量的40%左右。由于苗木本身的原因,特別是周邊環境的影響,園林植物不可避免還會發生病蟲害,因此,在后期養護期間要注意觀察,一旦發現有病蟲害發生要及早治療。綠化苗木容易發生的蟲害有天牛、介殼蟲、木虱等;易發生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一旦發現有病蟲害產生,又不能夠確定其病因,要及時聘請專業人員進行鑒定和防治。在整個防治過程中除了用藥物防治外,還要經常清理染病的枯枝枯葉,并注意保持清潔和通風透光。
3結語
關鍵詞:高速公路綠化設計榆林
中圖分類號: U412.3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經濟的高速增長,勢必帶動高速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榆林地區近年來掀起了高速公路建設的,先后修建了榆神、神府、榆佳、榆綏等高速,取得了可喜成績。在這一系列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綠化工程因其特有的美化、防護和生態功能,為高速公路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高速綠化作為現代景觀園林的一個重要分支,已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城市園林。其在秉承園林創造美和舒適環境的同時,更加側重于其安全、生態和防護功能。
1 綠化設計原則分析
1.1 充分考慮立地條件,選擇適地樹種
所謂立地條件,是指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各類自然、人為因素的總和。如水分,溫度、光照、養分、土壤、空氣以及農事操作等人類活動。它是評價植物生存環境的重要指標。榆林地區,土壤沙化、鹽漬化,冬春干、寒,夏季暴雨頻發,這都極大地限制了綠化工程對苗木的選擇。這就需要我們設計人員必須諳熟苗木習性,并深入當地調查立地環境,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選擇適生樹種。
1.2 滿足不同功能要求,營造生態高速。
1.2.1 美化行車環境,確保行車安全。
安全和美觀是高速公路綠化的第一任務。車輛在長時間高速行駛時,如果沒有視覺落點,或視覺過于單一,很容易引起視覺疲憊;夜間反向車道車輛燈光的漫射,也很容易使人產生視覺的偏差;榆林沙漠地區和黃土溝壑地區,春季的沙暴,如沒有隔離帶和行道樹的隔擋,會嚴重地減低能見度,阻擾行車。這些問題都是需要通過合理的綠化設計予以解決。
1.2.2 防治水土流失,延長路基及防護工程壽命
路基防護分物理防護和植物防護。物理防護其效果比較直接和快速,但因其造價較高,只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相比之下,植物防護因其成本低、壽命長、兼有清新空氣、美化環境的功效,而得到廣泛使用。榆林地區地形復雜,地勢多變,夏季多暴雨,對路基及防護工程造成極大考驗。在設計上應重點考慮解決雨水沖刷對其造成的隱患,延長其使用壽命。
1.2.3保護當地環境,營造生態高速
高速公路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大量使用土方,不可避免地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榆林地區生態環境本就脆弱,如不加以重視,將會雪上加霜。此外,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產生的噪音、尾氣污染,也會對沿線人們生活和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為此,我們在綠化設計時應延伸防護范圍:一、對高速公路穿越村莊及學校、醫院附近區路段,應設立一定寬度和長度的隔離林帶,并在路側增設消音板,以吸收汽車尾氣和降低噪音污染。二、保護公路紅線內用地及相鄰地帶原生植被;取土場取土完畢后,及時采用當地原生植被進行恢復。三、綠化苗木盡量選用鄉土品種,防治生物入侵,維持生態平衡。
2 綠化方案選擇
2.1 路側綠化方案
2.1.1綠化可選植物:椽柳、白榆、新疆楊、樟子松、云杉、花棒、沙棘、檸條、紫丁香、紅瑞木、香花槐、紫穗槐等鄉土樹種和適生樹種。
2.1.2填方路段綠化方案
一、隔離柵內分段落列植行道樹椽柳、白榆、新疆楊等,考慮到榆林地區苗木成活率問題,所選規格不可過大,胸徑以5~8cm,株距3~5m為宜;林下播種檸條、紫穗槐等灌木以利于保持水土。注意當經過農田地段時,所選苗木品種及規格不可影響到外側農田農事操作。
二、刺籬選可用蓬徑0.3~0.5m的沙棘、檸條等帶刺灌木雙排或單排栽植,密度以能形成隔離效果為宜,以防止人畜誤入公路,造成安全隱患。
三、路肩外側可根據寬度,選擇適當規格的香花槐、椽柳等喬木與紫丁香、紅瑞木等花灌木交替列植,豐富視線可見范圍的景觀效果。榆林地域高速公路的土路肩一般比較窄,宜選擇冠型緊湊,生長較慢,根系水平分布范圍較小的小喬木樹種或花灌木。
四、下邊坡綠化方案
此部位的綠化主功能需求是路基防護。因此不能因為其景觀需求弱,而不加重視。對于土質較好、不易受雨水沖刷路段,如穿越農田路段,可在防護骨架內培25~30cm種植土,混播紫穗槐、檸條(1:1);對于土質較差,砂石、灰土含量較高,易受雨水沖刷路段的路段,可選用二年生的紫穗槐、檸條(1:1),每平米9~12穴,進行栽植。爭取在夏季暴雨來臨之前形成有效的植物防護。榆綏高速在今春采取此方案栽植的路段,到夏季已是郁郁蔥蔥,經受住了今夏多暴雨的考驗。
2.1.3挖方路段綠化方案:
一、榆林地區碎落臺多為積沙平臺,其綠化除滿足一般需求外,還應注重阻擋風沙對路面侵擾的作用。故其設計上應體現其立體防護的功效,在地表密植適應性強,生長繁茂,又耐粗放管理的灌木類品種。可采用葉片嫩黃、淡紫繁花,觀賞性強的金葉蕕與生長繁茂、耐粗放管理的檸條混合栽植(不可選紫穗槐,其因枝條過長、過散,易影響路面);上層空間可用樟子松、云杉等喬木與紫丁香、紅瑞木等大灌木間隔、分段交替栽植。實現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兼具防沙功能的景觀效果。
此外,在設計上還應注意沙漠區與非沙漠區的漸變過渡,沙漠區注重防風固沙,并體現大漠的自然風光;非沙漠區則應多使用開花樹木,體現園林美化。這樣兩種設計風格的有機結合和過渡將會產生很強的視覺效果,使人猶如進入兩個國度。
二、截水溝平臺設計,地表可密植沙棘,形成下層封閉,隔擋沙土、雜物落入碎落臺;上層栽植刺槐,形成空間隔離,隔絕外界農事操作的影響,同時增強高速公路行車時的視線誘導效果。
三、上邊坡綠化同下邊坡,但因其屬行車視線可見范圍,故在注重防護的同時,應適當增強其觀賞性。可在其防護骨架內,適當點播波斯菊、蜀葵等花期長、適應性強、具自繁能力的草本品種。
2.2互通式立交綠化方案:
一、貫徹“適地適種”的原則。在能滿足景觀設計需求的基礎上,盡量選擇鄉土樹種。綠島區內地勢一般較低洼,易造成積水,應選擇抗旱、抗澇的品種。
二、對地勢高差過大的區域,可采用營造微地形處理,使積水能順利排出,又形成一定的景觀效果。為了和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互通立交綠島種植以自然式組團栽植鄉土灌木為主,同時點綴一些季相有變的鄉土喬木,形成喬、灌、草相結合的綠化景觀;在靠近外引道處避免使用喬木和大灌木,保持視野開闊,確保交通安全。榆綏高速鎮川立交區,以樟子松、白榆、旱柳,在中央形成基調,周圍以金葉蕕、沙地柏、檸條等小灌木自然圍合,布局層次分明,色彩簡單明快,又不失景觀效果。
2.3 其他綠化方案
2.3.1隧道洞頂及進出口綠化:隧道洞頂綠化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坡體穩定、豐富道路景觀。隧道的施工對山體的破壞比較大,其立地條件本身又差,施工難度大。因此在設計上應選擇覆蓋效果好、易成活、養護簡單的小灌木品種在洞頂進行密植;在隧道洞頂及進口的兩側,可適當散植點綴花灌木與常綠喬木,以消除突如其來的山體對司乘人員造成的視覺壓抑感;在隧道出口,光線由暗忽明,造成視覺不適,可于隧道兩側栽植一排常綠喬木,如2.5~3m的樟子松,誘導行車視線,消除安全隱患。
2.3.2 服務區綠化: 服務區是展現高速公路服務水平,體現當地人文景觀的重要窗口。因此,其綠化應本著“以人為本,體現服務”的理念進行設計。在停車場周圍栽植高大喬木, 為停靠休息的車輛、人員提供陰涼, 在面積較大的綠地或重點地段可建亭榭、花壇等園林小品, 供司乘人員休息和觀賞, 以解除他們的旅途疲勞。榆林地區擁有著深厚的歷史韻味和濃郁的“紅色文化”氛圍,如楊家將、衛青、霍去病、李自成等歷史人物,革命題材的剪紙、信天游等,都可以以小品雕塑、文化景墻、背景音樂的形式融入景觀設計中,充分展現當地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使人們在放松休閑的同時還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3 結語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高速公路綠化已突破其滿足安全、美化的初始概念,成為集綠化美化、安全防護、生態保護、文化藝術為一體的綜合學科。尤其是提倡“文化高速”、“生態高速”的今天, 如何高質量的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綜合需求,成為我們高速公路綠化設計研究的新課題。
參考文獻:
[1]國文清.全國高速公路建設管理論文集[C].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2]高潤清.園林樹木學.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3
關鍵詞:現代醫院;建筑設計;人性化;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 there are major changes, the more we need to improve the medical service level, create a beautiful medical environment, better embody the highly effective, convenient and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demand of The Times. This thesis object of study is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hospital.
Keywords: modern hospital; Architecture design; Human nature;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如何重視人性、體現生命關懷,煥發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念,一切從病人出發來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滿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會的需求,己經成為現代醫院建筑設計的主題。
1、功能布局的總體人性化考慮
一所醫院整體就醫環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總體布局,這一方面是指能否處理好整個醫院各部分與周圍城市環境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是指能否有效地組織醫院建筑本身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布局關系。從前者來講,首先要求醫院的交通組織能夠把進入醫院的人流、車流引導到醫院的相應部門,同時也能夠把醫院的人流、車流有效地融入城市整體的交通流中,因為這樣可以大大地減少來院患者及其家屬就醫前后的時間消耗及他們的焦慮情緒。其次,要求醫院的整體布局能夠充分利用所在地段的自然環境和相關條件,為患者的治療、休養,創造宜人的室外環境。這方面很多醫院都難以令人滿意。
以后者來講,要求醫院建筑的整個內部布局能夠合理有效地把各個職能部門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充分的便利。其結果,患者即可以輕松地找到所要去的部門,并完成相應的治療、各種檢驗、檢查等工作,提高了醫院的服務效率,同時也極大地方便了各個部門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
醫院建筑應以低、多層為主,盡可能不建高層。因為高層建筑使得病人遠離地面,脫離了綠色,扭曲了病人親近自然的本性。但除了在大城市中心區域的醫院,因為用地嚴格控制無法調整外,不宜再建造高層,應盡可能地利用退臺、中庭、大陽臺、屋頂平臺等,布置總體綠化、屋頂綠化,創造良好的戶外環境。醫院建筑設計應以自然通風為主,醫院建筑設計應盡可能給門診、急診,尤其是病房以良好的朝向、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條件,最大限度地運用自然資源,使病人貼近自然。要“引入”自然環境,精心布置的景觀庭院,戶外活動和康復場地是現代醫院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病房單元的人性化設計
病房均應有良好的視野和采光通風條件,衛生間按無障礙要求設計,安全方便。有的病房可配備閉路電視和音響,以及個人專用的儲物柜,應有全天候的熱水供應,強調病房的居住性、舒適性。病房門不應開設觀察窗,讓患者有一個安心的治療環境,更好地維護病人的隱私。病房內的床位一般按每間病房二、三個床位考慮,并合理配備單人病房,可充分滿足男女患者分室的需要,也可避免病房內人員擁擠、相互干擾的矛盾。床位少的病房尤其是單人病房中的患者容易產生很強烈的孤獨感和悲觀情緒,因此對病房單元的設計應考慮病人的交往、交流需要。在病房樓的每層均設有病人活動區,為住院患者提供一處交流空間,可幫助病人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和精神負擔,營造出安全、寧靜的人性化病區環境。
3、護理單元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護理單元的設計應以方便病人而進行。而醫護人員是保障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療和照顧,早日恢復健康的主體。護士工作區域的設計,首先滿足位置適中、開敞、開放、與各區域的聯系快捷的需求,患者可以方便的接觸到護理人員,隨時感受到護理人員對他的關心照料,適中的位置可以減少護理人員的行動距離,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根據病人身體狀況及護理需求不同,如ICU、監護室設置在護士站附近,以保證采取措施處理。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治療、處置、換藥用房、提高勞動效率。同時安排好護士的更衣、休息輔助空間,達到自然采光通風,使護理人員也有一個舒適、便利的工作環境。此外,在以往護理單元平面的設計中,醫生工作用房通常和護理用房布置在一起,對患者完全開放,這種情況滿足了病人心理的安生需求,但同時也對醫生的正常工作產生了干擾。醫生對病人的了解及制定護理治療計劃,可交給護士執行,醫生間的討論、會診、示教應有一個自主封閉、合理的區域,免受干擾。
4、公共空間的人性化設計
首先,寬敞有序的大廳。醫院入口大廳作為一個交通繁忙、人流量極大的接待空間,不僅是一個等候空間更是給患者形成第一印象的地方,體現著醫院的整體形象。醫院公共空間可設置自動扶梯,使上行、下行的人群分流,避免人流的雜亂無序。另外大廳內可以設置導醫標牌、座椅、背景音樂以及綠化設施,以示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和人性化環境。在門診和住院部的底層入口大廳中,已經不局限為僅僅設立一些鮮花店,小賣部等設施,而是將銀行營業部、餐廳、商店、休息廳等公共服務設施引入醫院公共空間之中,甚至從空間形式上采取酒店所慣用的“共享大廳”的概念,從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醫院那種冷峻、嚴肅的形象,極大地緩解了病人焦躁不安的情緒,為病人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處處體現了對人的關懷。在這種空間環境中,患者甚至可以忘卻自己正置身于醫院之中,從而可以利用一種輕松平和的心態來面對整個就醫過程。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技術的大量應用,客觀上也使患者的掛號、分診、交費等候檢驗結果的時間大大縮短,從而減少了公共空間的擁擠,使以往那種繁復的就醫過程變得更加輕松和愉快。醫院公共空間設計的這種變化趨勢,反映了在當前社會發展趨勢下,醫院所負擔功能定位的微妙變化以及新的健康醫療概念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真正任重道遠。有些醫院的門診大廳,每走進去,就給人一種混亂、繁忙、嘈雜,眼花繚亂,暈頭轉向的感覺,如果不盡快離開這個大廳,有很多人說,無病會變成有病,小病會變成大病。
5、手術部的空間設計
手術部是醫院最重要的技術用房,從醫護人員的角度要求手術室墻壁和頂棚應便于清掃、防積塵;踢腳板應與墻面平,凸出墻面容易積灰;裝飾材料應使用無毒、無味、防霉防塵、宜清洗的材料;工作空間中的裝修、家具、飾物、設施等色彩上進行有效的設計搭配,創造一種自然親切、寧靜舒暢的空間環境,有助于減緩工作強度引起的煩躁,提高其工作效率。色彩環境的選擇上有專家特別推薦加拿大綠色,這種深綠色對真實的肉體膚色、脂肪和器官顏色的感覺干擾最小。手術室的色彩還應考慮麻醉師對病人面部色彩的正確判斷,藍色、紫色墻面在燈光作用下反射在病人面部會出現青紫色,預示可能發生呼吸障礙、中風、手術休克等情況,從而干擾麻醉師的正確判斷。手術后的蘇醒室的色彩應避免這些顏色。手術室的照明環境的設計上也應有嚴格要求。此外,現代手術室最好是無窗建筑,手術燈的光線強度應是可調節的,室內普通照明強度也應隨之變化,手術精細度愈高,照明強度也應相應調高。麻醉室、手術室必須隔離外部噪音和手術室內部的無規律噪音,播送適度的背景音樂,常可緩解不愉快的噪聲干擾。
總之,醫院“人性化設計”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伴隨著醫學的進步,人性化設計也將處在永無終結的不斷完善之中。因此,從生理、心理和社會需求方面更深刻地理解和創造與整體醫學模式相適應的整體醫學環境,將成為未來醫院設計的熱點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