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祖國的詩

祖國的詩

時間:2023-05-30 09:47: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祖國的詩,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4、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5、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6、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7、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8、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祖國呀,母親,

你是多么的美麗。

你有一件最美、最珍貴的衣裳,

那就是紅旗。

祖國呀,母親,

你是多么的偉大。

有多少歌手為你歌唱,

有多少兒女為你自豪。

你是我們的驕傲,

是華夏兒女最無私的母親。

祖國呀,母親,

昨天是你的生日。

在那天,

有多少人為你歌唱。

祖國呀,母親,

今天的你,

不再是昨天那個貧窮、渺小的中國,

是一個偉大,光輝,燦爛的中國。

你為了我們,

曾遭受多大的痛苦,

現在,你可以好好“享福”了。

祖國呀,母親,

第3篇

開場:

尊敬的校領導、敬愛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彈去五月的風塵,迎來六月的時光,我們的心像怒放的花朵,蕩起歡樂的海洋。

炎炎的夏日,似我們心中的激情熱烈而奔放。

菁菁校園,在彩旗的映襯下更顯風光。

今天,我們陶醉在詩海里,感恩祖國,贊美生活。

1、白:中國,一個傳奇的國度;

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文華的禮儀之邦。

如果有人問我是哪里人?

我會驕傲的說:“我是中國人!”

下面請欣賞三(5)班帶來的詩歌《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2、白:我為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我還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而自豪。

感恩父母,給予我們寶貴的生命。

感恩老師,帶我們品嘗知識的瓊漿。

學會感恩,就會體驗生活的快樂,擁有美好的未來。

下面請欣賞三(1)班帶來的詩歌《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3、白:是的,我們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擁有美好的未來,這也是幾代人真誠的期待,今天的紅領巾將是未來的主宰。

下面請欣賞三(2)班帶來的詩歌《紅領巾相約中國夢》。

4、白:紅領巾相約中國夢,

這是我的夢,這是你的夢,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夢。

是藍色的航天夢,是紅色的奧運夢,是綠色的和平夢……

下面請欣賞三(6)班帶來的詩歌《中國夢》。

5、白:啊!中國夢是五彩斑斕的!

這是祖國母親的夢。

攀爬過歲月的脊梁,滄桑印證著她求索的腳步。

九十余載的風雨,六十多載的崢嶸。

正是祖國母親哺育著億萬炎黃子孫,

我們要為她祝福!

我們要為她歌唱!

下面請欣賞三(4)班帶來的詩歌《寫給祖國母親的歌》。

6、白: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有了一個最好的朋友,它的名字叫書。

每天書之舟載著我們駛向知識的海洋

下面請欣賞三(8)班帶來的詩歌《我愛讀書》。

7、白:捧一把泥土,掬一簇浪花,撫摸祖國的脊梁。

翻開《四庫全書》的塵封,彈一曲《高山流水》的悠揚,

傾聽祖國的心香……

下面請欣賞三(3)班帶來的詩歌《我的祖國》

8、白:我的祖國容光煥發,

我的祖國培育我成長,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

是東方剛剛升起的朝陽。

張開那自信的翅膀,

我和祖國一起飛。

下面請欣賞三(7)班帶來的詩歌《我和祖國一起飛》

結束:激情澎湃,抑揚頓挫的朗誦,展現了雛鷹對天空的憧憬。

斗志昂揚、鏗鏘有力的詞句,表達了同學們心懷感恩、勵志、奮進。

中國的山有夢,撐起浩瀚的蒼穹,

第4篇

艾青在詩歌中大量地描寫苦難,既是他愛國和民族憂患意識的具體反映,也是源于他獨特的詩歌美學觀點:“苦難比幸福更美。”這種苦難美的追求,是詩人在一個苦難時代的自覺選擇,苦難美,使艾青的詩歌表現出現實苦難的沉重,鼓舞人們改變這現實的勇氣和決心,同時他在描寫苦難的同時,也努力發掘苦難者本身的對于苦難的抗爭。我認為,艾青詩歌的苦難美追求,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生存關懷和對人民的生命關懷。同時,蘊含了人道主義的元素,讓我們從中窺探到詩人的悲憫情懷,以及他關心人類和社會的博懷。

我們說,一個偉大的詩人總是和自己祖國的命運連為一體。艾青,于20世紀30年代,在民族處于危機時,以獻身詩歌和民族的解放事業的姿態,走出了自己的詩歌地平線,他一出現就很快顯示出一種高度的責任感,讓人感到真誠和親切。《北方》《我愛這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就是典型的佐證。一方面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感情,另一方面表現了詩人跟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情緒。艾青的詩歌在描寫民族苦難時,不是為了描寫苦難而苦難,常常是忍不住仰望未來,熱切地呼喚著大地光明的太陽。于是他的詩歌中大量出現了與眾多苦難意象相對立的光明意象群,如:黎明、曙光、太陽、光芒、春天等。因此有人說:“艾青的詩歌總是在現實的苦難描繪中顯得沉郁,又在對未來的光明向往中顯出豪邁。”因此,我們看出艾青詩歌里的苦難美的追求,他的苦難美不是一種絕望,而是從苦難中尋找一種民族的支撐點,尋找民族在苦難中掙扎的希望。

一個詩歌評論家說過,對一個偉大的詩人最偉大的作品的界定,就在于他的生存關懷和生命關懷。艾青詩歌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苦難美”的追求,其實就是在對我們民族的生存的關懷。有人評價他:“在新詩發展史上,艾青可以說是開了一代的詩風,這是因為他的詩歌影響了一大批人,讓不少人走向革命道路和詩歌創作的道路。”他的寫我們民族苦難的詩歌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和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艾青多次說:生活著,創造著,生活和創造是我生命中的兩個輪子,一方面是生活,一方面是創作,缺一不可。我們就可以看出了詩歌創作與生活的關系,作為一個現實主義的詩人在苦難的歷史背景下,就應該寫反映民族苦難的詩篇,以此激發國人的意志,使之從苦難中解脫出來。我們可以看成這是那個時代詩人的一種天職。比如在《北方》《曠野》等詩歌中,艾青用極其暗示色彩的象征,用行乞者、賣藝人、補衣婦以及悲哀北方、迷霧的曠野、貧瘠的田畝等苦難的意象在烏黑、灰黃、灰暗的冷色調中造成暗示,這給人們帶來的陰郁與壓抑感充分顯示出一種美好的東西被毀滅的悲劇式傷感和沉郁美。這正是艾青愛國憂民凝聚于土地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

艾青在這個時代的詩歌創作的美學追求,可以說是一個偉大詩人在一個歷史時期的詩歌寫作主張與實踐。他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詩人與自己的民族和國家是分不開的。一個時代可以成就一個詩人。一個詩人也可以創造自己的詩歌時代。

(有刪節)

第5篇

———獻給祖國母親的詩

瑞金路小學三年級 夏天歌

我想知道

祖國最美是什么

我去問爺爺

爺爺說

最美是巨龍般的萬里長城

蜿蜒曲折、雄偉壯麗

見證著古代中國人民的奇跡

我去問爸爸

爸爸說

最美是祖國的名山大川

千峰競秀、萬河奔流

展現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時,哥哥聽見了

笑著說

最美的是一飛沖天的神七

如同一支閃閃發光的筆

在太空書寫著中國進步的詩篇

沒長牙的小弟弟

“咿咿呀呀”,好像在說

最美是祖國的花朵

第6篇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可曾知道,我們有一位母親比自己的母親更親,知道是誰的大聲說出來——--中國。我們的祖國母親。

我,雖然不是詩人,但希望用漂亮的詩句來贊美我的祖國;我,雖然不是歌手,但希望用動聽的嗓音來歌唱我的祖國;我雖然只是一名學生,但是我要在腦海中捕捉如泉的靈感,構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我要用真摯的充分的感情,唱出心中最優美的頌歌——我愛我的祖國,她是我心中一顆最耀眼的明星。

我們親愛的祖國母親,她是我們祖先生死相守的家園,無數愛國志士為了她的今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拋首級,灑熱血,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我的戰友在奪取“391”高地時,烈火燒到他身上并威脅著他的生命。此時他只要站出來打個滾,就可以把火滅掉。可是,為了勝利,為了身邊的戰友,他以驚人的毅力忍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沒有發出一聲。當然還有好多這樣的人……他們為什么這樣做!這正是因為他們有一顆赤熱的愛國之心!

愛國,是每個人的習性,伸張在中國是我們的幸福,成長在祖國的美好今朝是我們的自豪。今天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明天我們就是祖國的棟梁。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祖國的愛。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新疆伊犁伊寧市伊寧市第十七小學六年級:買爾孜婭

第7篇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祖國在我心中”。

我偉大的祖國----中國,我熱愛祖國的名山大川,我熱愛祖國的唐詩宋詞,好比如愛國詩人陸游在臨死前寫下了《示兒》這首愛國詩文。我國的詩人有很多,屈原、李白、杜牧、李商隱……他們寫的詩,可謂人人皆知啊!

我國不僅有朗朗上口的唐詩,還有意義深長的宋詞。辛棄疾、李清照、柳永……。尤其是蘇軾的《水調歌頭》,詞中以問天、問月來探索人生哲理,抒發他想要的超凡脫俗,卻依然熱愛人生的矛盾心情。

詞人、詩人豐富了祖國的文化藝術寶庫,而沈括、詹天佑……又都是有作為的科學家。

我們的祖國有著廣闊的大地,豐富的礦產資源,更有著千年的歷史文化;干勁端莊的方塊字教我端正做人;一個個令我深受感動的神話故事;一部部扣人心弦的歷史名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滋養著我們,熏陶著我們,讓我們了解祖先的輝煌事跡。我們的祖國,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有壯麗的山河:波濤洶涌的長江黃河;高大挺拔的珠穆朗瑪峰;天下第一美的桂林山水……,我們一直生活在祖國母親的懷抱……

當原子彈發射成功,當神州5號載人飛船往返太空的時候,當香港、澳門回到祖國懷抱的時候,當青藏鐵路猶如一條巨龍給西藏人民帶去富足和安康的時候,世界聽到了我們的聲音。

祖國在我心中,祖國在你心中,祖國在我們中華兒女的心中。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吧,用我們優異的成績回抱偉大的祖國母親!

第8篇

1、在這個到處充滿喜慶,五星紅旗招展的今天,舉國歡樂,領導閱兵,江山之大,張顯多嬌,祖國奮進,未來將坐馬奔騰,祖國將更加繁榮昌盛。

2、xx年,承載了中華兒女無數的光榮與夢想;向著明天,讓我們用雙手創造更多的輝煌。

3、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詩,淡淡的詩里有綿綿的喜悅,綿綿的喜悅里有我輕輕的問候:國慶快樂!

4、我們就是中國,中國就是我們。我們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使命,祝祖國更加美好!

5、用我辛勤勞動的汗水,澆灌祖國參天大樹。

6、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我。兮夜,祖國生日,踏月而來,讓我們在這歡樂的雙喜日子里,共同慶祝愿國圓家圓,國昌家和,萬事興。

7、金秋的歲月,豐收的季節,愿我最真誠的笑容伴隨你,深深的祝福你,國慶節快快樂樂,事業輝煌騰達!!!

8、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我。國慶來臨,讓我們共祝愿國圓家圓,家和萬事興!

9、為了您的尊嚴,祖輩浴血奮戰;為了您的繁榮,父輩挑起重擔;為了您的和諧,我們無私奉獻;為了您的輝煌,后輩勇往直前!

10、剛剛送走了中秋的笑臉,又迎來了國慶的喜悅!愿你在這雙重喜慶的包圍下永遠幸福、快樂!

(來源:文章屋網 )

第9篇

小學生學習古詩文很多只是停留在背誦方面,對于詩詞的欣賞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小學古詩文學習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進行歸類復習和細節欣賞,幫助小學生更好的掌握這些優美的詩詞佳句。

如描繪春天的詩句:春雨常常是歷代詩人們吟頌的對象。“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你像牛毛,像花針,伴著溫和的春風,打在身上將濕未濕。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詩人韓愈的一句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還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詩人杜甫的一句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三句詩都寫出了春雨悄無聲息,細細密密的特點。春雨也有不高興的時候。如:“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也有突如其來的,令許多花兒“綠肥紅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詩人賀知章的眼里,春風是巧奪天工的裁縫,而在我最喜歡的是和風細雨,“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剛剛開始開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愛,而盛開的荷花卻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到“荷盡已無擎雨蓋”的時候,預示著夏天已進入尾聲了等等。

愛國的詩句:“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文天祥說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陸游臨終前還告誡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王昌齡發出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滿臉豪情,而丘逢甲在萬紫千紅的春天卻這樣悲嘆“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岳飛則怒發沖冠,仰天長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詩人的絕筆是《示兒》,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一的思想感情等等。

描繪兒童的詩句: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闡述事理的詩句:“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告訴我們要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告訴我們死讀書是沒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統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告訴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訴我們不能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現在你眼前的景色將別有洞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告訴我們時間如流水,不會倒流,我們要珍惜時間;“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告訴我們今日事,今日畢等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了這個問題等等。

人情關系的詩句:即將告別母校,告別親愛的老師和同學,我們自然會想到送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詩句,李白送別 孟浩然時寫下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達了離別之情。他還在送別好友汪倫時,寫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高適在送別董大時也寫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表達了對好友的美好祝福等等。

寫景狀物的詩句:歷代詩人贊美祖國壯麗山河的詩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門山》中寫到:“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登樓遠眺,視野更為開闊,你會想到王之渙在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坐在順水疾駛的船中,兩岸景色一晃而過,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發白帝城》中的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等等。

二是在復習階段,我們不能只是歸納,還需要結合一些重點古詩詞的復習使學生比較全面的掌握學習古詩詞需要掌握的內容。下面,略舉《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的學習環節,來談談學生學習一首詩詞需要掌握的一些內容。

學習古詩 (一)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1.解詩題,知作者。2.抓字眼,明詩意。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1.解詩題,知作者。(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 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護府(2)強調題目讀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2.抓字眼,明詩意。(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3)匯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浥:濕潤(注意字型)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勸君更盡一杯酒,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更盡:再飲完。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 西出陽關無故人。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么?(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3.多誦讀,悟詩情(此處略去過程指導)。

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復誦讀,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像這樣既有歸納,又有細節知識的具體學習和掌握,才能更好的把古詩詞學習好。

第10篇

當時,許多作家高呼“文章下鄉”、“文章入伍”的口號,紛紛走向抗日前線,匯入抗日救亡的滾滾洪流,催生了當時中國最激動人心、最為作家和讀者所關注的抗戰文學。由于戰爭,這一時期的長篇作品數量銳減,代之而起的是能夠迅速反映抗戰現實,容易發揮宣傳轟動效果,為大眾樂于接受的大量小型抗日作品。詩歌,以其短小精悍、富于感染力、戰斗力強等特點,很快成為這一時期最主要的體裁。

誕生于抗戰中的詩歌,不僅以其豐厚的歷史內涵和崇高的愛國主題,毫無愧色地奠定了自己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而且在整個過程,乃至抗戰勝利后的半個多 世紀中,一直是團結人民、戰勝敵人的有力精神武器,是向子孫后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教材。

不甘于民族文化與國土的淪亡,疾呼守土有責,捍衛自己世代繁衍的家園,是抗戰時期詩歌創作最普遍的主題

“九一八”后,《松花江上》首先唱響了抗戰詩歌的主旋律,接著《義勇軍進行曲》應運而生。由作詞、聶耳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緊緊抓住時代的脈搏,高度概括了當時血與火的斗爭現實,在敵人用刺刀頂住我們中華民族胸口的時候,發出了戰斗的吼聲:“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悲壯的吼聲,發自中華民族心底;這吼聲,像狂飚一般,在全國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抗日激情和戰斗意志,鼓舞人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抗戰爆發后,詩歌創作進入高峰期,保家衛國是這一時期詩歌創作的主題。無數詩人懷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發表了許多激勵抗日救亡的詩篇。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的田間,寫于1937年底的長詩《給戰斗者》,是其中較有影響的一首。

在這首氣勢宏大、情感亢奮、形式自由奔放的詩作中,詩人用熾熱的語言直抒胸臆,把悲憤的目光投向飽受日寇蹂躪的祖國大地,用簡短、遒勁的詩行,有力地表現出反抗的風暴怎樣從血泊中卷起。為了從祖國的土地上趕走侵略者,詩人發出急促而粗獷的戰斗吶喊,號召“四萬萬五千萬”同胞,“從自己底血管”,“拔出敵人底刀刃”,到保衛祖國的神圣的戰場上去:“在斗爭里/勝利/或者死”,因為“戰士的墳場/會比奴隸底國家/要溫暖/要明亮!”全詩所抒發的感情既沉痛悲憤,又激昂狂暴,充滿了從民族災難中升華出來的強烈斗爭欲和復仇欲。聞一多先生由衷稱頌:這是一種“鼓”的情緒,它“鼓舞你愛,鼓動你恨,鼓勵你活著,用最高限度的熱力與活力,在這大地上”。

這種激勵斗志、戰斗號角式的詩歌,在抗戰時期相當普遍,匯成了抗戰詩歌的主流聲音。

正是由于英雄主義本身煥發出耀目的光彩,使得抗戰文學中許多反映這一英雄主義的作品同樣光耀千秋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凡是民族面臨危亡之際,也往往是愛國英雄主義最為昂揚的時代。英雄們驚天地、泣鬼神的氣概和事跡,吸引詩人去加以描寫和表現,以發揮更大的鼓舞和激勵作用。

戰爭一爆發,詩人艾青就“拂去往日的憂郁”,迎著“明朗的天空”,開始了新的生活和創作道路。他滿懷熱情地尋求著光明,“從中國的東部到中部,從中部到北部,從北部到南部,又從南部到西北部”,終于找到了光明所在――延安,投進了沸騰著的生活的激流,以《向太陽》、《北方》、《他死在第二次》、《火把》、《反法西斯》等詩集,以火熱的情感與精煉的詩句凝成了烽火歲月的時代精神。這是作者本人,也是我國抗戰前期詩歌創作最豐碩的收獲。在長詩《他死在第二次》里,作者描述了一個“把自己的血/流灑在我們所守衛的地方”的英雄士兵。他在第一次受傷痊愈之后,義無反顧重又走上戰場,他“要從敵人的手里奪回祖國的命運”,他“朝向炮火最濃密的地方/朝向噴射著子彈的塹壕”,勇敢挺進,于是“在燃燒著的子彈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呵――穿過他的身體的時候/他倒下了/他所躺的是祖國的土地”。長詩歌頌了這位兵士的革命責任感和英雄主義,他的激情來自民族的覺醒和解放,他的無畏聯系著祖國的生機和希望,一草一木都鼓舞著他再去為之而戰斗,而犧牲。

創作的《義勇軍》曾經傳誦一時:“在長白山一帶的地方/中國的高粱/正在血里生長/在大風沙里/一個義勇軍/騎馬走過他的家鄉/他回來了/敵人的頭/掛在鐵槍上”。不多的詩行,勾畫出一幅色彩豐富、意境深遠的畫面,使人仿佛可以看到戰士槍刺下閃亮的寒光。他用形象啟示人們:“正在血里生長著”的,不僅是長白山下的高粱,而且有全中國人民心底的仇恨。這個騎著戰馬、掛著敵頭,勝利歸來的義勇軍,既是現實戰斗中的英雄形象,又是人民內心希望的象征,給了讀者有力的鼓舞。《閱兵》和《山中――致將軍》形象地描寫了人民將領的神勇英姿:“師長飛馬上山/誰也不曾聽見/那馬蹄一響/他已到半山間/將軍輕輕的/冷聲一笑:一塊石頭/也不許他侵犯”。鋼鐵似的詩句,為我們塑造了鋼鐵似的英雄形象。

在整個中,充滿凜然正氣,壯烈不屈的英雄一再成為我國抗戰文學作品所表現和歌頌的對象。正是英雄本身煥發出的耀目的光彩,使得抗戰文學中許多反映這一英雄主義的作品,同樣光耀千秋。

漫長而艱苦的,是我國歷史上傷亡和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場戰爭。但是,敵人的兇殘,從來就沒有摧毀中國人民的必勝信念和樂觀精神

抗戰時期涌現的大多數詩歌作品,都充滿著一種昂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洋溢著一種明朗的色彩,表現出對民族群體力量的自信和對貌似強大的敵人的高度蔑視!作家和詩人們力圖通過自己的作品使人民群眾深信:中華民族決不會滅亡,決不會屈服,一定會迎來最后的勝利!

抗戰剛剛開始,流亡日本達10年之久的著名詩人郭沫若就“別婦拋雛”返回祖國參加戰斗。民族革命的號聲激起他歌唱的熱情。在《戰聲集》里,作者以他所特有的奔放和豪邁,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愿望、抗敵的意志和勝利的信心:“站起來啊/莫再存萬分之一的僥幸/委曲求全的茍活決不是真正的生/追求和平/本來是我們民族的天性/然而和平的母體呢/朋友/卻是戰聲。”

第11篇

《望大陸》作于1962年1月24日,在當月12日的于右任日記中說:“如死在臺灣,愿葬在五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可以時時望大陸。”又說:“遠鄉是何鄉?是我之故鄉。我之故鄉是中國大陸。”祖國統一,是詩人一生矢志不移的追求。

閱讀此詩,給人一種悲愴深沉、愛國情摯的感覺。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于右任先生久居臺灣,但海峽波濤卻割不斷他望大陸、念故鄉、思親人的深情。于右任先生在臨終前兩年,寫下了這首感天地、泣鬼神想望大陸的詩篇。

該詩前兩節采用重章復疊的手法,進行反復詠唱,達到了抒發真情之目的。魯迅先生曾說:“蓋詩人者,攖人心者也。”用什么來“攖人心”?于右任先生用自己心底所噴涌出的強烈而真摯的情感,來證明了這一點。這種真情,是詩人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真情,才使詩人展開想象的羽翼去鏤繪意境:把我“葬于高山之上,可以時時望著大陸”,此時,大陸便是故鄉,故鄉就是大陸。“望大陸”和“望故鄉”是詩的精髓,展示了詩人坦蕩而廣闊的胸懷。惟其有情,詩篇才以澎湃的詩意和悲愴的情感,直接沖擊人的心靈,從而引起讀者感情和思想上的極大震動,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效應。“只有痛哭”、“永不能忘”兩句更是作者“言為心聲”、“情動于中”的最好例證!

該詩最后一節開頭兩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勒歌》里的兩句詩,采用疊字,狀物形象而生動!最后兩句“山之上,有國殤”,語意雙關而寓意豐富。《國殤》出自屈原楚辭《九歌》,《九歌》是屈原流放途中,模仿楚國南方的祭歌而創作的一組詩篇,《國殤》便是其中大氣磅礴的一首佳作。《國殤》是追悼將士的挽歌,所謂“殤”,《小爾雅》說:“無主之鬼之為殤。”詩人巧借“國殤”,書寫了自己死后尚不能葬在大陸,豈不是“無主之鬼”?古時尚有“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獸猶如此,人何以堪?人為的阻撓,使親人分離、骨肉離散,死后尚不能魂歸故里,不得安寧,讀來又怎能不令人愴然而淚下?這兩句詩不正是對阻撓祖國統一的人進行的強有力的控訴嗎?聯系前面的兩個“望”字,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望”的不僅僅是大陸,是故鄉,“望”的更是海峽兩岸和寓居海外的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共同心聲:祖國統一才是眾“望”所歸啊!于右任先生生前看不到祖國的統一,只好寄希望于“望”上,真是死不瞑目啊!

于右任先生用自己的愛國赤誠,借助參差的句式,整齊的詩行,和諧的韻腳,譜出了一曲悲愴深沉的愛國樂章。讀來似風行水上,又如雷聲過頂,大氣磅礴。較之一般的詠懷、抒情小詩,真可謂蹊徑獨辟,別具匠心。

如今,香港、澳門已經相繼回歸,我們正期盼阻隔半個多世紀的臺灣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相信,一個統一富強、繁榮昌盛的中國不久將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到時,于右任先生將會含笑于九泉!

第12篇

你知道“香港”這個名字的由來嗎?這是很久以前有人在今天香港大嶼山東部和九龍半島的粉嶺種植名貴的香料,用一種名叫“大眼雞”的海船把香料運往世界各地銷售,而且僅每年出口額便在數萬兩白銀以上。因此,靠近珠江口一帶就稱為“香港”。

我們學的《最后一分鐘》一課,就是一首關于香港充滿激情的詩。傾述了1997年7月1日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這其中回憶了香港曾受的恥辱??1840年英國發動,強迫清政府于1842年簽訂《》,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二次。此后又于1860年`1898年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法聯軍真是太可惡了,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

但祖國,是祖國日益強大與繁榮的有力見證。這一刻,無數的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企盼的時刻啊!讓我們衷心祝福香港的未來,越來越美好,越來越繁榮昌盛!

課外我也收集了一首有意義的詩:

盼歸???高賢榮

盼…。。

望穿一個世紀的時光

香江水依舊悠悠長長

港人早已歷滄桑

回首都是這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