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渡荊門送別翻譯

渡荊門送別翻譯

時間:2023-05-30 10:08: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渡荊門送別翻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渡荊門送別翻譯

第1篇

唐詩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唐詩教學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藝術想象力,為其以后的多元生活打下基礎;唐詩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唐代是一個人文昌瑞的年代,無論是在開元盛世的繁榮下,還是在天寶流亂的昏暗下,詩歌的腳步從未停止過,優秀的作品源源不斷地呈現在人們眼前。學生閱讀唐詩時會被其豐富的社會內容、高超的藝術技巧所深深感染,從而激發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縱觀本人13年的初中語文教學以及參與的各級語文教研活動,我們現階段的初中唐詩教學主要還是從字詞句的講解到篇章結構,中心思想以及寫作特點的賞析,形成了較為刻板的教學模式。一、主要問題

1.重分析,輕誦讀

在初中唐詩教學的課堂中,大多教師將教學的重難點設定為分析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寫作特點或表達技巧等,對于學生的誦讀并沒有提出很高的要求。雖然在一開始或最后會給予學生時間去朗讀詩歌,但是這樣的朗讀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解決詩歌中字詞的讀音問題,或使學生通過誦讀達到背誦的目的,而并沒有真正發揮誦讀的作用。學生誦讀唐詩的真正意義并不僅僅借此來讀準字詞的讀音,而在于了解詩歌中的內涵與精華,體味詩歌的音韻之美、節奏之美和形象之美。這些精華部分往往不是走馬觀花般的朗讀就能體會,而是需要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通過不同方式的誦讀才能讀出對詩歌的整體感覺,才能達到如陶淵明般的精益求精。

2.重釋義,少感悟

在初中唐詩教學課堂中,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還會選擇運用“字字落實,全詩串講”的教學方法。具體的教學情況就是教師先把唐詩當成文言文,進行字詞解釋,將唐詩的內容以及整體含義全部解釋出來,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全詩翻譯一遍。唐詩之所以能讓人心曠神怡,心靈陶醉,那是因為藝術形象創造的結果。詩歌的藝術形象創造具有它的獨特性,它不像散文那樣對事物做詳盡的描寫,也不像小說那樣對事物的發展過程做具體的敘述,而是通過“意境”來構建自己的藝術形象體系并抒發自己的主觀感情的。“意境”中的“意”是詩人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所以意境是主觀情感和客觀景物相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形象。詩中豐富的情感和優美的意境是需要感悟的,如果在唐詩的賞析過程中只注重解釋詩句的含義,忽略對詩歌情感和意境美的感悟,那么唐詩教學根本就不能發揮培養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審美情趣的作用。

對初中唐詩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后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方面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改進的地方:

二、改進策略

1.重誦讀教學,以讀促學

針對之前唐詩教學“重串講,輕誦讀”的問題,本人認為在唐詩教學中應該重視誦讀教學。并且新課標也指出,初中的唐詩教學應當更加重視“讀”,因為誦讀是整體感知的基礎。現代人常常嘲笑古代私塾先生在教習時的死記硬背和搖頭晃腦,但這樣的教學方法不無道理,詩句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需要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誦讀中去慢慢領會、想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唐詩的誦讀教學。但需要注意的是,誦讀不光是讓學生簡單重復朗讀唐詩,還需要分階段,多樣式的誦讀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目的。

(1)讀準字音,讀懂文義

這是為接下來的唐詩教學掃清文字障礙,有利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涵。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請學生朗讀全詩或者教師范讀,幫助學生確定字詞的正確讀音。

(2) 讀出節奏,讀出語氣

在這一階段,教師須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教師應當在節奏、語調、語速、情感等方面給學生一些明確的指導,比如適當地介紹一些唐詩的平仄聲韻知識,或者一些與朗讀相關的知識。教師要根據詩的節奏、旋律、感情的起伏指導學生誦讀,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加深對詩歌藝術美的感受。

(3) 讀出詩歌的情感

有時須要加入音樂元素來配合朗誦,創設情境。以音樂營造氛圍,通過音樂傳達情感,為學生學習唐詩營造氛圍,讓學生進入狀態,體會詩人的情感,把握詩歌的意象。例如在教學李白的《行路難》這一課時,教師就特意找出了演員濮存昕朗誦的《行路難》的視頻跟學生們分享,學生們都被他的朗誦震撼了,學生們邊聽邊欣賞,陶醉于詩歌營造的氛圍之中,融入詩歌所創設的情境之中,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這首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情不自禁地模仿朗誦。只有經過這樣的誦讀,學生才會進入詩歌的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詩歌,這樣所取得的效果絕不是喋喋不休的講解能達到的。

2.善于對比聯系,深化詩歌意境

(1)注重同一詩人不同作品的比較

初中階段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唐詩很多,其中有兩位詩人的作品不止出現過一次,那就是李白和杜甫。教材所選錄的杜甫的詩歌雖然表達的都是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但詩歌的表現手法是不同的。而李白的兩首詩雖然傳達的思想感情不同,但在表現手法上卻有相似之處。這時便可以采用對比教學。

在學完李白的《行路難(其一)》后,教師可以把《渡荊門送別》和《行路難(其一)》做一個比較,讓學生自我總結兩者的異同點。不難發現,第一個相同之處便是無論是短篇《渡荊門送別》還是長篇《行路難(其一)》,讀來都帶給人一種磅礴壯闊之感,這也是李白一貫的寫作風格。第二個相同之處便是兩者都運用了比喻手法,在《渡荊門送別》中“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生動描寫了明月倒映在流速緩慢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天上的云彩重重疊疊好像海市蜃樓一般美麗迷蒙。《行路難(其一)》中“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兩句詩運用比喻手法將仕途道路中的艱難險阻比作阻礙前進的冰、雪,表現出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那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兩首詩的不同之處也很明顯。

在思想感情上,前者抒發的是濃烈的思鄉之情,而后者表達的則是受壓迫后的豁然開朗,積極樂觀,頑強堅持理想的品格,表現出了李白思想境界的提升。在表達手法上,前者還運用了對偶,擬人的寫作手法,后者則更多運用了比興,象征等藝術表現手法。通過這樣一種對比聯系,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已有的知識,還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意蘊。

(2)注重不同詩人同類作品的比較

初中唐詩教學中,也可以把不同詩人的同類作品進行比較。例如,王維的《使至塞上》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同屬于邊塞詩,雖然兩者思想感情不同,但在描寫邊塞風光時都氣勢磅礴,意境雄偉闊大,有異曲同工之處。

《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稱為是“千古壯觀”的名句。“孤”字本寫出了景物的單調,但緊接著的“直”字,卻又賦予了它勁拔、堅毅之美。“落日”本來給人的是感傷的印象,但作者卻用一個“圓”字讓人頓感親切和溫暖。詩人巧用一個“圓”字和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特有的景象,而且把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對廣闊自然景象的描繪中,顯示出詩人的功力。而《白雪歌武判官歸京》中的“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則用夸張的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結合前句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將雪景刻畫得壯觀非凡,獨有韻味。這也是這首邊塞詩的獨特之處。

第2篇

我們的事業就是學習再學習,努力積累更多的知識,因為有了知識,社會就會有長足的進步,人類的未來幸福就在于此,當前的責任就是學習好知識,為以后做打算。。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梳理歸納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目錄第一單元

1、新聞兩則:《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2、蘆花蕩3、蠟燭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5、親愛的爸爸媽媽

內容:人類歷史上,血與火的戰爭屢屢爆發。戰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閱讀戰爭題材的作品,可以了角歷史,可以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兩個極端,可以看到人類意志力、智能、體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從而獲得有有益的啟示要求: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臟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體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閱讀的質量和速度

第二單元

6、阿長與《山海經》7、背影8、臺階

9、老王10、信客

內容:這個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讓我們從課文中感情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要求:熟讀課文,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第三單元

11、中國石拱橋12、橋之美13、蘇州園林

14、故宮博物院15、說“屏”

內容:建筑園林、名勝古跡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實物記錄,體現了人民大眾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本單元所選課文基本上都與建筑園林、名勝古跡有關。閱讀這些課文,可以使我們接觸到多種知識,開闊眼界,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要求: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要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第四單元

16、大自然的語言17、奇妙的克隆

18、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恐龍無處不在》《被壓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20、落日的幻覺

內容:人們常說,要崇尚科學,破除迷信。這就是說,在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中,要講究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所說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要求:可以培養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學習正確的科學方法;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要學會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第五單元

21、桃花源記22、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23、核舟記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詩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內容:本單元所選文言文,體裁不盡相同,有敘事的、有夾敘夾議的,有說明事物特征的,

文字簡潔而意味深長,有些文章還寄托了作者的情懷。又選杜甫詩三首,都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篇。

要求: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第六單元

26、三峽27、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28、觀潮29、湖心亭看雪

30、詩四首:《歸園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登岳陽樓》

內容: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不景物,曾經引起古代文人的無限情思,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美篇章油然而生。閱讀這類詩文,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文學常識知識點歸納1.《蘆花蕩》選自《孫犁文集》。

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散文結集《白洋淀紀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蘆花蕩》。

2.《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選自《雨果文集》。

作者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分》《九三年》等。

3.《親愛的爸爸媽媽》,作者聶華苓,華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說集《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散文集《三十年后》《夢谷集》等。

4.《阿長與〈山海經〉》選自《朝花夕拾》。

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的奠了分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無論是散文、詩歌、雜文、小說還是文藝理論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較高的是雜文,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魯迅全集》中?

5.《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詩文集《蹤跡》,代表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選自《楊絳散文》。

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作家,文學翻譯家。翻譯有《堂·吉訶德》《洗澡》?錢鐘書,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作品《圍城》

7.《信客》選自《秋雨散文》。

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蘇州園林》選自《百科知識》。作者葉圣陶,原名紹鈞,字圣陶。江蘇蘇州人。現代卓著的作者、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中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葉圣陶集》里。

9.《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卓著詩人。代表作《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并序》、《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等。

10.《陋室鉻》選自《全唐文》。

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哲學家。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著有《太較圖說》《通書》等。

11.《核舟記》選自清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

作者魏學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

第3篇

歸隱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文中這樣的句子是 。(2)《使至塞上》一詩描寫大漠獨特之美的詩句是:

, 。(3)《渡荊門送別》一詩表現詩人思念家鄉的詩句是: , 。7.在下面語句間連線,使之構成四幅對聯。A、黑發不知勤學早 a、水性淡泊是我師B、無邊落木蕭蕭下 b、白首方悔讀書遲C、四面荷花三面柳 c、不盡長江滾滾來D、竹直心虛乃吾友 d、一城山色半城湖二、閱讀(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相關問題。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8.解釋文中下列字的意思。(1)肅: (2)屬:(3)引: (4)闕:9.第二段中寫江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后來唐朝的李白有兩句詩與此處的意思相近,李白的兩句詩是:

10.文中”清榮峻茂”一句寫了 _______個對象,它們依次是 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12.古人常用“三”形容多,如文中“猿鳴三聲淚沾裳”。請再舉兩個含“三”、其含義也是表示“多”的成語或

詩句。

(二)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比較閱讀甲文《答謝中書書》和乙文《記承天寺夜游》,完成以下各題題。 【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

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

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

者耳。13.用“/”為文中畫線句子標出停頓。 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1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曉霧將歇( )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 (3)懷民亦未寢( )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沉鱗競躍。

(2)相與步于中庭。

16.填空。 (1)甲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通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為景增添動感的語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乙文寫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之美”,乙文描寫了“之美”。但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有所不同,甲文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則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復

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文中“__________”的語句中。(三)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荷花之迷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難以停留?不是,科學家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荷

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樣毛糙,盡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這一被稱為“荷花效應①”的發現給人意外的啟

示。它啟發人們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墻面像花一樣不受污染,永保鮮艷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熱,即使外界溫度

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內35℃的溫度。一株盛開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這一能量來自荷花細胞內能發熱的

線粒體——細胞的“動力機構”。荷花的自身加熱有利于花粉傳播,荷花有一種潛藏于蓮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

學家用一顆1288年以前的古老蓮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蓮子在4天后長出嫩綠的新芽。科學家

從千年古蓮中離析出一種酶,發現是這種酶在修理細胞本身的蛋白質損壞造成的缺陷。倘若能從蓮子中分離出負

責修理“衰死損壞”的基因,不也可以把這種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讓人類的不老夢想成真嗎? 【注】①效應:物理的或化學的作用所產生的效果。 17.文中說到“荷花效應”。根據有關文字對“荷花效應”作出解釋。

18.荷花有一種潛藏于蓮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19.這段文章說明了荷花的哪幾個特點?

(四)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人性的 ①這是個不大的小鎮。中午的街道寂寥無人。樹葉都打著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著。偶爾有一陣風,也極微

小極細弱,還未感覺到,就消逝在熱氣中了。 ②店鋪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臺上打起盹兒來。朦朧中,他被一陣聲音驚醒。靠門的地方,一個年輕

人正向里邊探頭探腦地張望著。他正要問些什么,年輕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鋪面

,發現并無異樣。他正要繼續打盹,年輕人又探頭進來。 ③“你要買點什么?”他不失時機地問。 ④“我,我……”年輕人有些慌亂,支支吾吾半天,也沒說出什么來。他覺得事情有些蹊蹺,就仔細打量起

這個年輕人:除了滿身的疲憊和蓬亂的頭發外,穿戴還算整齊;最顯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顏色紅紅的,

像一簇火焰在燃燒。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這次問話時,他故意讓自己的語氣變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個學生,要參加來年高考,考試之前,我想去市里師范學校找個老師輔導輔導……”男人很機

敏:“那你是問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親老早就去世了,母親養我已經很吃力了,我想,我想為您彈支曲子……”年

輕人似乎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力氣和勇氣。 ⑧聽了年輕人的一番話,男人這才明白了,剛要開口,突然簾子一撩,從里屋走出一個睡眼惺忪的女人。“

出去,出去,你們這號人我見得多了,無非就是編個謊話騙錢,沒門!”女人說話像連珠炮一樣。 ⑨男人似乎沒有聽到女人在說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過來,輕輕地放下:“孩子,坐下來,彈一

曲吧。”然后便靜靜地站立在一旁,欣賞而又專注地看著年輕人。樂聲響起,偌大的店鋪里,頓時像有一股清泉

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陣清風幽幽吹拂,時而低沉,時而綿長,營造出一種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終了,男人覺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個放著營業款的抽屜時,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

屜上,又開始數落起來。男人有些不耐煩了:“我不相信他是個騙子,至少,他的琴聲是純潔的!” (11)幾年后,一位在音樂上頗有造詣的老師,在大學課堂上為學生講起了這個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鋪

前,已經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轟了出來,冷眼、嘲笑甚至是謾罵,幾乎使我喪失了繼續求助的勇氣。其實,不瞞

大家……那個中午我看到店鋪里的男人睡著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邪念——偷一筆錢,甚至我當時

想,即使在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個地方得到它。然而那個男人平和地接納了我,他給了我錢,更重要的是

,他那句‘至少他的琴聲是純潔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靈深處,蕩滌著我內心的塵垢,把我從那

個危險的邊緣拉了回來。” (12)“是的,”他說。“一顆在困境中的心靈本已脆弱,但在人性這雙大手的下,即將跌倒的生命又重

新站了起來,因為沒有一個靈魂自愿蒙塵。” (選文有刪改)20.開頭的環境描寫對后文的情節發展有什么作用?

21.第⑩段中那位老師說他當時“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體描寫可以看出他當時

有過“邪念”?

22.文中兩次描寫店鋪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 反襯男主人的 。23.根據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第⑧段中寫道“聽了年輕人的一番話,男人這才明白了”,此時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⑩段中寫道“一曲終了,男人覺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時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24.根據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圍繞“當今社會需要‘人性的”’這個話題談談你的認識。(要求見解深刻,

理由充分,字數不超過100字)

三、寫作25.親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別;獲得成功的時刻,遭遇失敗的瞬間;誤會冰釋后的擁抱,絕處逢生時的歡笑……

這一幕幕難以忘懷的畫面,長久地定格在我們記憶的屏幕上。請以“那一幕,我難以忘懷”為題,用深情的筆觸描繪這一幕幕畫面。不得出現真實姓名、班級、校名。字數不少于500字。參考答案

第六單元1.C 2.C 3.C 4.B 5.D 6.(1)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2)大漠孤煙

直,長河落日圓。(3)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7.A--b B--c C--d D—a8.(1)冷寂 (2)動詞,連接 (3)延長 (4)通“缺” 9.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

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10.4 水 樹 山 草11.(1)除非

正午,看不見太陽,除非半夜,看不見月亮。(2)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12.示

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三令五申13.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14.(1)消散 (2)參與,這里指欣賞 (3)睡覺 (4)只是 15.(1)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2)我們一起在庭院中做步。16.(1)猿鳥亂鳴 沉鱗競躍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熱愛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對即可)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17.荷花效應: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卻不受污染。 18.第一問:蓮子中有一種酶,能修理細胞本身的蛋白質損壞

造成的缺陷。19.三個特點: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熱、有旺盛的生命力。 20.為下文寫店鋪男人打盹,年輕人伺機行竊作鋪墊。21.(1)年輕人向里面探頭探腦地張望,被人發現后又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