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35: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財務收支審計報告范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思路,要從過去的各自獨立開發,分別應用,轉變到總體規劃,優化結構,整體推進,要從過去單項業務和局部管理的需求驅動,轉變到要符合信息化建設的整體需求和審計工作的規律,要從過去局部的、地域性的,轉變到能在國家審計系統總體范圍內至少應該是集團范圍內實現共享。當前,我國內部審計正處在重要的發展機遇期,特別是電力企業,審計工作面臨的主客觀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息不靈、資源不活的狀況已經對審計事業的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資源,全力建設暢通的信息傳遞渠道,實現審計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
目前,就省級電力企業而言,對審計信息化的運用主要表現在:一是充分運用統一的審計軟件,提高審計效率與質量;二是不斷豐富審計手段,開展多領域的審計作業電算化;三是依托電力信息網,建立省、市、縣三級審計部門的聯接,逐步實現省公司內部審計系統信息共享;四是建立審計信息系統和公司信息化規劃保持一致,同步發展,有關審計成果模塊向財務、營銷等部門開放,促進審計成果運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五是實現與公司相關信息系統的數據集成(財務、營銷、物資等),并逐步過渡到業務集成,進行實時監控分析。
審計信息系統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審計管理系統、輔助審計系統兩部分。審計管理系統又分為審計綜合業務管理系統、內部控制評價及風險評估系統、審計工作規范及業務流程系統、審計法規管理系統、審計檔案管理系統等。輔助審計系統又分為審計數據遠程實時采集系統(包括與財務系統及用電營銷等系統專用接口)、審計遠程取證系統、內部通用審計系統、專用審計系統、審計專家分析咨詢系統、審計數據預警分析及實時監控系統等。
在開展審計工作信息化經驗的基礎上,必須充分借鑒國內外公司審計工作的管理思想和審計信息系統的建設經驗和成果,立足于目前,在公司信息化建設規范指導下,根據審計工作的發展趨勢,在已推廣應用的對財務數據審計的計算機軟件基礎上,建立公司審計信息系統平臺,不斷擴展建立營銷、工程、物資、人力資源等審計子系統,以滿足公司審計部對公司本部及所屬供電公司的審計管理需要,使審計信息化工作有序進行。
二、審計信息化在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的作用
(一)實現審計管理規范化
計算機審計管理軟件的采用使審計管理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上下級審計機關傳遞管理信息主要依靠紅頭文件等紙性材料,現在變成了傳送電子數據包。上級審計部門可以通過審計管理軟件,科學地進行審計分工,劃定審計權責,利用電子數據包調控下級的工作;下級審計部門也可以在統一的計算機系統內,利用軟件的各項特定功能規范有序地進行審計管理工作。如,國家電力公司審計部組織開發的審計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為此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目前,各審計軟件均已實現了審計項目管理全程電子化,如:陜西省電力公司各內審機構均可在審計管理平臺(中普軟件)上,完成審計項目立項、審計授權、計劃統計、檔案管理等日常工作。這種由計算機技術帶來的現代審計管理模式,使審計管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范和有序,亦可提高工作效率。
(二)保證審計作業規范化
審計指南是審計經驗的結晶,貫徹審計指南是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成果,規范審計行為,促進依法、依規審計的有效方法。將審計指南納入計算機審計系統,利用軟件提供的導向作用,審計人員能夠較快地編制規范的審計程序,并在實施時,規范地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如,陜西省電力公司內部審計部門使用的中岳通用審計系統內設置了電子化的審計工作流程與審計操作指南,使審計人員能夠結合實際,據之編制審計方案,并按審計指南的規程科學規范地實施審計。
(三)促進審計文檔規范化
審計過程形成的各類審計文書數量較大,種類繁多。利用計算機系統將這些常用的審計方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等文書制成標準化的模板,形成審計文書模板庫。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時,可以結合實際調用模板編制文書,既提高了審計效率和質量,又保證了全部審計文檔標準一致,提高檔案管理水平。
(四)便于審計質量監督規范化
現代計算機技術使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軟件系統提供的操作權限控制功能,在各審計環節設置質量控制點。如針對審計工作底稿,可在審計人員編制、主審復核、部門負責人審定等各環節設立控制點,在計算機系統內使未履行各步復核程序的底稿,無法進入審計報告編制環節。各級領導可以按照系統預先設定的不同權限,在不影響具體審計人員操作的基礎上,對其工作實行適時監控。上機操作日志,則記錄下審計人員的作業痕跡,有利于審計責任的跟蹤檢查,計算機審計使審計質量監督更加規范有效。
(五)提高審計結果的層次
國家內部審計作為內部管理的經濟監督部門,審計內容已由傳統的資產負債損益審計向經濟責任審計、管理審計、效益審計等多元化方向發展。在這些新興各類審計中,需要對被審單位各個歷史階段的各項經濟指標進行分析,以評估管理者經濟責任,分析企業或項目的經濟效益。需要在宏觀層面上對整個行業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以揭示其宏觀經濟運行及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問題。采用計算機技術可以使我們在審前調查的基礎上,精心制定統計指標體系,從計算機系統的角度保證了數據一致性、完整性。如陜西省電力公司近年來在組織各項審計中,一直是現場組成審計網絡,收到了較好效果。各審計小組在原始數據上傳轉換后,可以采用計算機中的多種數據挖掘技術,高效能、規范化地進行審計分析。
三、審計信息化是推動內部審計工作轉型的主要表現方式
目前,審計工作轉型的具體內容是,在審計理念上,要由重檢查糾錯、輕評價治理,向檢查與評價、糾錯與治理并重轉變;在審計定位上,要由維護財經法紀、服務于執行力建設,向提升公司價值、服務于公司戰略實施拓展;在審計職能上,要由單純監督向監督與評價并重拓展;在審計內容上,要由財務收支向經營管理全方位延伸;在審計方式上,由事后審計向全過程審計轉變;在審計手段上,由手工操作為主,向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發展。
信息作為推動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生產要素,在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信息傳輸數字化,信息交流全球化,信息技術應用普及化,使審計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審計信息化對增強審計部門在計算機環境下查錯糾弊的能力,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在規范財經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具有決定性意義。
同時,審計信息化不僅僅是審計技術方法問題,還將對整個審計工作的方式、程序、質量和管理,乃至審計人員的思維方式和自身素質帶來重大影響,它是從根本上改變審計工作面貌的深刻革命。隨著審計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對審計人員的執業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精通計算機會因為審計線索的改變而無法跟蹤審計,不熟悉信息系統的特點與風險就不能審查和評價內控制度,不會操作網絡系統就無力對經濟業務活動實施審計監督。
審計信息化是企業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談論最多的就是審計工作轉型,筆者認為,企業信息化的迅速推進,對審計主體以手工賬冊審計為主體的審計手段帶來極大的挑戰;對企業績效越來越關注,使財務收支審計為主體的審計方法難以適應;政務公開加快推進,民主法制意識的迅速提高,對審計部門提升審計成果,促進體制、機制的完善和推進審計公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工作只有加快轉型才有出路,才能有更大的作為,才能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更有效的服務,才能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來進一步推進審計事業的發展。
計算機審計是現代審計的主要手段,是在信息化條件下履行審計職責的基本要求。沒有審計信息化的突破,就談不上現代審計,談不上為審計轉型提供技術支持,甚至要失去審計資格。我們對此必須有更深刻的認識,自覺地、主動地而不是被動地推動計算機技術與審計業務的融合,全面推廣計算機技術在各類審計項目中的運用,使計算機審計與審計業務的發展和管理的需求相適應,與外部的信息化環境相適應,為審計轉型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四、企業審計信息化建設展望
通過上述研究分析,審計信息化的目標就是做到實現與公司相關信息系統的數據集成(財物、營銷、物資等),并逐步過渡到業務集成,進行實時監控分析。也就是說,能與公司有關經營數據銜接。就目前來講,企業信息化程度運用最高的莫過于ERP軟件的運用,如何做到ERP軟件與審計軟件的“無縫”銜接成為下一步的研究話題。隨著企業ERP系統的實施,必將促進內部審計業務發生“變革”,而如何面對變革,并在變革中不斷創新,將成為內部審計工作面臨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