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加入少先隊申請書

加入少先隊申請書

時間:2023-06-05 09:55: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加入少先隊申請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2017少先隊入隊申請書范文 敬的少年先鋒隊:

我自愿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愛祖國,愛勞動,成為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的少先隊員。

我知道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的,我戴上紅領巾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紅領巾增加榮譽。

申請人:入隊申請書

第2篇

入隊帶申請書

中國帶少年先鋒帶隊:

我志愿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因為少年先鋒隊是中國少年的模范榜樣,是一個團結積極向上的團隊,她有著優秀的隊史,紅領巾象征著優秀少年先鋒隊員榮譽稱號,所以我愛少年先鋒隊,申請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

我感覺自己已經夠格,自己已經符合少年先鋒隊的標準,能夠做個合格的少先隊員;我覺得我各方帶都很優秀,能夠加入少年先鋒隊,愿意為同學們起著模范帶頭作用,但是我沒有驕傲,我還會繼續努力,請中國少年先鋒隊和老師考驗我吧,批準我的申請。

此致

敬禮

申請人:

2009年6月30日

第3篇

成都市郫都區

友愛何家場小學校

孫學蘭

聯系電話13518204664

郵編611730

內容摘要:隊前教育是少先隊組織對隊齡前兒童進行“準備參加少先隊”的教育,有趣的活動可以帶動他們在積極的思想狀態中接受教育。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趣味化的隊前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長期以來,隊前教育受到一定的忽略和輕視,很多教師認為隊前教育就是入隊儀式,填好申請書、戴上紅領巾就完成了隊前教育的整個過程。簡單化、形式化的隊前教育違背了少先隊活動的主動性原則。學生在懵懵懂懂的情況下加入少先隊,對身為少先隊員的職責、權利等不甚了解。

關鍵詞:少先隊

一年級

趣味性

隊前教育

長期以來,隊前教育受到一定的忽略和輕視,很多教師認為隊前教育就是入隊儀式,填好申請書、戴上紅領巾就完成了隊前教育的整個過程。簡單化、形式化的隊前教育違背了少先隊活動的主動性原則。學生在懵懵懂懂的情況下加入少先隊,對身為少先隊員的職責、權利等不甚了解,少先隊活動的教育意義就會大打折扣。認真、求實、創新地進行隊前教育,不僅可以架設起學生與少先隊組織間的橋梁,也為今后開展少先隊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培養一年級新生對少先隊的感情,激發他們加入少先隊的積極性,班主任應針對其年齡和心理特點,進行趣味化的隊前教育,讓活動“有意思”起來。這樣,才能讓一年級學生真正地了解少先隊、熱愛紅領巾。

一、環境趣味化,激發入隊動機

環境育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在無聲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開學初,校園里彩旗飄飄、整潔一新,優美的環境令新生產生親切之感,同時對加入少先隊也產生一種期待,這就為進行入隊教育奠定了感情基調。在歡迎新生的入學儀式上,班主任領著學生們“走過幸福門”“發表幸福言”“裝飾幸福樹”,讓學生感受成長的喜悅,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生活志趣。教室內布置少先隊活動角,設有“紅領巾向我招手”進步角、“露一手”作品展示區、“我真棒”每周之星、雛鷹爭章角等,布置美觀大方、側重童趣。班主任向學生介紹活動角的意義、作用,告訴他們近期的目標就是通過努力加入少先隊,成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環境的趣味化一掃以往入隊教育刻板、刻意的弊端,在“潤物細無聲”的非言語暗示中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從而激發他們積極的入隊動機。

二、內容趣味化,學習入隊知識

學習入隊的基礎知識是隊前教育的主要內容。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思維方式以直觀為主,班主任必須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賦少先隊知識以趣味性,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這樣才能使得學習的過程充滿驚喜,避免枯燥乏味。新生入學后,班主任可請來高年級隊員、學生家長一起給學生講少先隊的故事。講故事的形式不拘一格,但生動的表演方式一定比平實的講述效果明顯。因此,編排小話劇、說唱快板等節目可以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故事情境中收獲知識、得到教育。參觀隊室也是直觀了解少先隊的一種方式。在隊室里,學生可以看到隊旗、隊徽、隊的章程、以往隊的活動照片等。實物呈現,比任何語言都具有說服力,直觀鮮明的具體感受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時無須過多說教,就可以讓學生明白少先隊就在身邊,自己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員。學習少先隊知識還可以與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語、做游戲、比賽等方式相融合。比如:“小小紅三角,天天跟我跑,只要脖上戴,‘五自’心里記。你若猜不著,向我瞧一瞧。(紅領巾)”“小小四方角,意義可不小,星火合成炬,隊會少不了。(隊旗)”“少隊會上唱,歌聲多嘹亮,先烈是榜樣,使命記心上。(隊歌)”組織競猜小游戲,在競答中學習并鞏固有關少先隊的基礎知識,做到“六知”,即:知少先隊名、知少先隊的創立者和領導者、知少先隊的隊旗、知少先隊的標志、知少先隊隊禮的意義、知少先隊的作風;“六會”,即:會戴紅領巾、會讀入隊宣誓詞、會行標準隊禮、會唱隊歌、會呼號、會參加隊的活動。

三、形式趣味化,強化入隊技能

少先隊的基礎知識聽起來容易,學習起來很難。要真正掌握“六知”“六會”,還是要開展形式多樣、趣味化的活動,在活動中增強學生們的技能、深化他們對少先隊知識的理解。

(一)“小小輔導員”——以大帶小結對子。

此項活動主要組織高年級中隊與低年級中隊、高年級隊員與低年級隊員手拉手結對子,一起學習少先隊基礎知識,了解少先隊組織。借助榜樣的力量激發一年級學生加入隊組織的愿望,積極做好入隊準備,同時可以使高年級隊員重溫隊章,感受隊組織的力量,增強他們對少先隊組織的歸屬感和光榮感。

(二)“我愛紅領巾”——唱著歌謠系領巾。

了解紅領巾的含義,知道要愛護紅領巾,為它增添新的光彩和榮耀。用歌謠的方式教給學生系領巾的方法:“領巾披上肩,左尖壓右肩,右尖繞一圈,圈里抽右尖……”說著歌謠,系著領巾,學生很快就能掌握佩戴紅領巾的方法,也越發熱愛這鮮艷的少先隊標志。

(三)“我會敬隊禮”——觀禮懂禮學敬禮。

班主任帶領學生觀看精心挑選的視頻,感受隊禮的崇高意義,然后班主任通過做示范,講解隊禮的含義。學生在學習敬隊禮的同時,也懂得了隊禮代表著“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明白了成為少先隊員是光榮的,而關心社會、服務人民更是光榮的隊禮精神。

(四)“我是小主人”——班隊人人有事做。

不要覺得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要知道他們稚嫩的雙手一樣可以為班隊和他人服務。因此,為每位學生設置合理的崗位,讓他們盡自己所能,在積極樂觀的實踐中發展能力、收獲自信。

(五)“做一件好事”——小處做起為他人。

入隊前,每位學生都要做一件“好事”。“好事”的范圍很廣,應該做什么樣的事、什么樣的事適合學生做,基本要求應該是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圍以內。學生是樂于做好事的,但往往會發生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為做好事而做的事。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班主任可以請家長配合,充分照顧兒童的低齡特點,共同幫助學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六)“采訪身邊先進”——榜樣魅力影響深。

聯系身邊的優秀黨員、團員,讓一年級新生對他們進行采訪,面對面地與他們談心、交流,從而感受先鋒模范的個人魅力,樹立向先進學習、長大成為先進的遠大志向。豐富、有趣的隊前教育活動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生活,感染性和教育性強,又有一定的實踐性,可以為一年級學生順利加入少先隊做好厚實的鋪墊。

四、評價趣味化,保護入隊心理

少先隊是學生們共同擁有的第一個組織,作為教師,不要把任何一個學生排斥在組織之外。班主任應當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平等的關注,從而保護每一個學生的入隊心理。由于學生間存在著差異,因此要耐心對待學生之間的不均衡現象。教室內設置“紅領巾向我招手”進步角,指導學生進行縱向比較,每取得一點進步,就可以將代表自己的卡通磁鐵向前挪一步,直至到達終點。為促進共同進步,還可將目標進行分解、細化,從禮貌、衛生、學習等十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并印成評價手冊,進行“入隊習慣一日評”。每天就一個習慣的養成進行評價,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找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打上五角星,還不夠好的下次要注意;每周五進行總結評價,全部做到的學生可以被評為“小小紅領巾”;為鼓勵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可以設置單項進步獎,如“禮貌紅領巾”“衛生紅領巾”“紀律紅領巾”等。

五、結語

未成年的少年兒童對各項活動的基本要求就是“有趣”,有趣的活動可以帶動他們在積極的思想狀態中接受教育。依循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趣味化的隊前教育活動,這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第4篇

“請把我捐出去”,一名少先隊員的臨終遺愿

2001年,何玥出生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金寶鄉興榨村。由于父母長年外出打工,她從小隨奶奶生活,直到7歲時才跟著父母來到廣東汕頭上小學。小何玥自幼聰明懂事,四五歲時就已經學會了洗衣做飯,上街替奶奶買菜時,她甚至還會討價還價。

到汕頭后,見爸媽每天頂著烈日在建筑工地上揮汗如雨,十分辛苦,7歲的何玥每天放學后主動為一家人準備飯菜,并燒好一大壺開水,放上和冰糖晾著,等父母回來解渴。

何玥就讀的希望小學設有獎學金,因成績優異,她每年都能獲得,所以學費幾乎不用父母操心。在汕頭讀了5年小學,她拿回家的獎狀貼滿了整整一面墻壁。在父親何先航眼中,女兒是他和妻子的驕傲和希望。

2008年,汶川發生“5·12”大地震后,她不僅把自己存下的零花錢全部捐出,還讓爸媽向災區捐了一個月的工資。

在一堂語文課上,《永生的眼睛》講的是作者琳達的母親、父親、女兒先后為盲人捐獻眼角膜的感人事跡。聽完老師的講述,9歲的何玥熱淚盈眶,她在采集本上工整地抄下了一段話:“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那么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這段話就像一顆愛的種子,悄然播種在小何玥的心田,并最終讓她在自己短暫的人生中綻放出了至美的花朵。

2011年,因父母換了打工的地方,那里上學不方便,何玥只好又回廣西老家讀六年級,為升入當地最好的初中做著努力。此時的她有著圓圓的臉蛋,黑黑的眼眸,秀氣的長發……已經出落成一個更加聰慧漂亮的小姑娘,并加入了少先隊。誰能想到,這個品學兼優的花季女孩,接下來竟會遭遇一場滅頂之災!

2012年4月,何玥經常感到頭暈、頭痛。奶奶帶她到醫院一檢查,竟被確診為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父母連夜辭工返鄉,在醫院里細心照顧女兒。

做第一次手術后,小何玥的病情有所緩解。一周后,她就不顧爸媽的勸阻回學校上課了。在第二天的考試中,何玥三科考了260分,大大出乎老師和同學們的意料。

2012年9月初,何玥的病情突然復發,父母帶她來到市區一家醫院,哭求醫生:“一定要救救我的女兒啊!”醫生說,孩子的腫瘤已經擴散,即使做第二次手術,也沒有希望了。何先航不相信,還是幻想著能看到奇跡。

第二次做手術前的頭天晚上,他陪在女兒旁邊。“爸爸,我的生命只剩3個月了,我想把器官捐出來,行不行?”

何先航心里一震:“哪個講的?!”

“聽到醫生和媽媽說的。”

“神經病!”慌亂的父親罵了一句,“別瞎想,等出院了還要把功課補上。”何先航故作輕松地說著,卻心如刀絞。

原來,小何玥幾天前用爸爸的手機上網,無意間看到了一則《藏族小伙急等腎源救命》的新聞:18歲的索朗旺青因患有慢性腎衰竭,面臨生命危險,在各方幫助下奔赴桂林求醫,卻因腎源短缺而一籌莫展。“如果我與他的腎匹配,不就可以挽救這位藏族哥哥的生命了嗎?”聯想到自己學過的課文《永生的眼睛》,何玥當時就產生了這個念頭。

不出醫生所料,第二次手術后他們發現,何玥小腦的腫瘤已擴散到其他組織……得知父母為了給自己看病,已經欠下10多萬元債,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來看望她,帶來了2000多元的捐款時,但這時的何玥已經病入膏肓,回天乏術。

她不禁流著淚對媽媽說:“我已經用不著學校的捐款了,把它捐給那些更需要錢的病人吧。”那一刻,母親伏在她的病床邊泣不成聲,退伍兵出身的硬漢父親,也握著女兒日漸枯瘦的小手潸然淚下。

奉獻自己照亮別人:我走了,“我們”還活著

眼看自己已經時日不多,時隔一周之后,小何玥再次向父母提出:“把我的器官捐出去吧,反正我快不行了,這樣還能給別人活下去的希望……”聽到這話,媽媽頓時痛哭失聲,并表示堅決反對。因為按桂林老家的風俗,人死后尸體被剖開無異于大逆不道。

但在悲痛之余,思想相對開明的何先航卻開始認真思考女兒的話。他詢問醫生,上網查找相關信息,看到許多患者正在等待器官移植的消息。“他們也在和疾病作斗爭,只要有器官捐獻,就有生的希望。”看到這些,何先航的心被深深觸動了。

他讓妻子看了相關信息,并勸她:“這畢竟是女兒的臨終遺愿啊,我們都想開一些,滿足孩子這個最后的請求吧。”當得知玥 玥的器官可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也相當于女兒的生命在延續時,這位善良的農村婦女最終哽咽著說:“我尊重女兒的決定。”家鄉的親友,包括最不能接受孫女離世的何玥的奶奶,后來也都含淚同意了。

2012年11月16日,何先航在桂林市紅十字會協調員的見證下,簽署了《無償自愿捐獻器官申請書》。

次日凌晨,何玥這個有著天使般心靈的孩子,因腦死亡而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歷程。

11月17日凌晨4點,何玥的兩個腎被送到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尿毒癥患者,其中包括她生前提到的18歲的“藏族哥哥”索朗旺青。當天,181醫院迅速為索朗旺青和另一例等待腎源的患者,成功實施了腎移植手術。而何玥的肝臟,則立即被送到上海一家醫院,用于搶救另一位患者。就這樣,小何玥用自己的一肝兩腎,先后挽救了3個人的生命!

這個11歲壯族女孩在自己人生的盡頭,用一顆超越年齡的大愛之心,彈奏出了一曲動人心弦的生命絕唱。此事經當地媒體報道后,不少市民感動得落淚,紛紛去看望和安慰何先航夫婦,并稱贊這個偉大的孩子是“比桂林山水更美的女孩”。

雖然家中負債累累,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何先航卻拒絕了紅十字會給予的補償,也從未主動找過接受女兒器官救助的患者。因為在一位父親心里,女兒的心愿重于一切,他想以這種最純凈的方式,實現孩子的“最美遺愿”。

按照國際慣例,進行器官移植的受供雙方家屬是不見面的。但看到兒子得救后,索朗旺青的母親央金卻再三懇求醫院,一定要見見何玥的父母,要當面感謝他們。“小何玥是我們的恩人。以后,索朗旺青不僅是我們的孩子,也是何先生夫妻的孩子!”她眼含熱淚對醫生說。事實上,何玥的父母也特別想看一下重獲新生的索朗旺青,那是女兒生命的延續啊!

父母對孩子深沉無私的愛,最終讓兩家人走到了一起。2012年11月21日,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醫生的陪同下,索朗旺青的父母和姑姑來到陽朔縣金寶鄉興榨村,走進了何玥家位于山腳下的那一座黃泥瓦房。

當看到墻壁上那一張張獎狀,以及小何玥眉清目秀、面帶笑意的照片,央金的眼睛瞬間紅了,她上前撫摸著相框,不禁放聲哭泣……

臨分別時,何先航把這對藏族夫妻送的唐卡,掛在了客廳左邊的墻壁上,與右邊何玥的遺照對稱。央金的丈夫次仁羅布則向他要了一張寫有何玥名字和生日的照片,說要帶回家里,點起一盞酥油燈供奉起來,為孩子誦經祈禱。

2013年1月20日,何玥的父母作為特邀嘉賓,在拉薩參加了藏歷新年電視晚會的錄制,同時受邀的還有專程從林芝趕來的索朗旺青的家人。一次壯藏兩族人民生命的接力,一幕跨越千里的相見,其場景真實、自然,深深打動了所有的人。晚會導演特意安排了著名藏族女歌手阿蘭,以一首動情的《以愛相宜》表達藏族人民的感動。

何先航與次仁羅布這兩位父親,從此也成了兄弟,幾乎每周都要通一兩次電話。“先航很關心索朗旺青,經常給他支持和鼓勵,如今他是我們兩家人的孩子。”央金說。

當選“十大人物”, 純美小天使感動世界

受女兒的影響,家境貧困的何先航夫婦也開始關心公益事業。2013年2月初,何先航偶然從媒體上得知,一名在南寧讀大學的女孩患上尿毒癥后,高額治療費讓她一家陷入了困境。幾經輾轉,他找到了女孩的聯系方式,趕在過年之前匯去了1500元錢。“玥 玥一個11歲的孩子,都能在臨終前捐出自己的器官,挽救他人的生命,我們活著的大人更應該向她學習,盡力去幫助那些苦難者。”

2013年2月19日晚,“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揭曉,何玥以近50萬張票名列其中,這名壯族小女孩同時還獲封“中華兒女年度人物”。“《感動中國》給予她的頒獎詞是:正值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經中央電視臺播放后,這個11歲女孩捐獻自己的器官挽救3條生命的事跡,一夜間感動了千萬人,大家紛紛在網上留言,對小何玥表達敬意和哀思。

…… ……

小何玥的故事不僅感動中國,同時也感動了世界。2月下旬,加拿大中國商會副會長、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副會長黃海浪先生致電何先航:“從報道中我們知道,你和妻子目前還沒有正式工作,作為一名海外游子,我真誠地邀請你們到白求恩基金會工作。”

連日來,社會上許多熱心人也紛紛給何先航夫婦打電話,提出愿為這個貧困家庭慷慨解囊,幫助他們償還10多萬元的沉重債務,但都遭到了婉拒。不過,何先航卻希望能籌辦一個慈善基金會,把社會對何玥個人的關注關愛,轉變為對社會的大愛。2月23日,一些公益人士和企業代表,已經開始與他正式溝通成立“何玥基金會”的相關事宜。

據了解,我國每年有約15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挽救生命,但由于供體稀少,能成功移植的只有1萬例左右,缺口高達99%!器官供需比例的嚴重失衡,使許多重癥患者在無盡的等待中逝去,這個現狀令人痛心不已。小何玥的出現,無疑讓眾多患者看到了一線生機,他們多么希望,世間能多些像這個壯族小女孩一樣心存大愛的捐獻者啊!

本刊觀點

生命是一場旅行,你所擁有的,是你的身體與不停走下去的腳步。可當從容的腳步開始遲滯不前,你會不會把你的身體交付給另一個需要的生命,重新組合,輕裝上陣?在此面前,大多數人選擇了沉默——不能以自私冷漠來苛責這大多數,因為沒有誰愿意帶著一個殘缺的身體離開人世。

可小玥 玥卻沒有沉默,或者在這個善良女孩自知生命如花朵般即將凋零的那一刻,她突然看到了新的希望,這希望散發的光明,來源于一顆金子般純美的內心。三個需要的人,和自己即將離去的身體,她選擇了捐獻。也許,從成人的角度不能理解在小玥 玥的腦海里是一幅怎樣的美好畫面,可成人的情緒,都在那一刻被這奉獻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