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社交媒體的應用

社交媒體的應用

時間:2023-07-12 17:07: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社交媒體的應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社交媒體的應用

第1篇

關鍵詞:語義標注 社交媒體 信息抽取

中圖分類號: TP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3)05-0095-05

1 引言

社交媒體的數據文本短、噪聲大,多為對話,數據實時發生,需要基于時間和上下文的即時分析處理。如何實時、有效和經濟地去訪問和集成這些多語言的數據,是一個嚴峻挑戰,目前的各種技術在準確性、可伸縮性和便攜性方面都有所欠缺。

語義標注把語義模型和自然語言結合在了一起,可以看作是本體和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文檔之間的關聯進行雙向動態的生成過程,從技術的角度來講,語義標注是通過參照在本體里的URI的元數據, 從本體(類、實例、屬性或者關系等)里標注在文本里出現的概念。使用文本里出現的新的實例去增強本體的方法也稱為本體填充。

社交媒體的自動語義標引可以用于基于語義的搜索、瀏覽、過濾、推薦、可視化分析用戶以及用戶之間的社交網絡和在線行為的語義模型建立,還有其他的應用場合例如知識管理、競爭情報、客戶關系管理、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

目前的語義標注技術主要是針對新聞文章或者其他較為正式、篇幅較長的Web內容,由于社交媒體自身具有內容較短、噪聲大、跟時間相關、用戶產生內容等這些鮮明的特點,給語義標注技術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2 社交媒體語義標注的方式

語義標注可以采用手工、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等多種方式進行。

Passant等[1]提出了語義微博框架模型,以便用戶給博文手動的添加機器可讀的語義,該框架也支持通過主題標簽與關聯開放數據進行連接。Hepp等[2]提出了一個新的對微博進行手工語義標注句法,能映射成RDF語句,該句法支持標簽、本體屬性,例如FOAF和在同一個微博里多個RDF語句之間關系。盡管手工語義標注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每天騰訊、新浪等百萬條微博的涌現,亟需自動的語義標引方法。

信息抽取,作為一個自然語言分析的方式,日益成為在非結構化文本和在本體中的規范化知識之間建起溝通橋梁的關鍵技術?;诒倔w的信息抽取就是適用于語義標注的任務,傳統的信息抽取和基于本體的信息抽取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規范化的本體作為系統的輸入和輸出,有些信息抽取系統只是把系統輸出和本體做一個映射,這些系統嚴格來講,應該稱為面向本體的系統?;诒倔w的信息抽取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不僅僅發現被抽取的實體的類型,而且還要把它跟目標知識庫里的關于它的語義描述關聯起來,通常用一個URI方式識別它,在抽取過程中需要在文檔內和文檔間進行命名實體、術語、關系等自動識別和共指消解。

關聯開放數據資源,例如DBpedia,YAGO和Freebase等已經成為語義標注本體知識的關鍵來源,也作為用來消歧的目標本體知識庫,他們提供了交叉引用、領域無關的數萬條類和關系以及數百萬條的實例,一個關聯、互補的代名詞的資源集合,對應于維基百科的條目和其他外部數據的概念和實例,豐富的類層次用于細粒度分類命名實體,而關于數百萬實例和對應維基百科條目的鏈接的知識也是基于本體抽取系統的一個特點。

3 社交媒體語義標注的主要方法

3.1 關鍵短語抽取

自動抽取出的關鍵句可以表示出一個文檔或文檔集的主題,但不能有效的表達論點或者所有的觀點,關鍵短語抽取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淺表知識抽取,它也作為降維手段,允許系統處理較小集合的重要的術語而不是全文,用于上下文的語義標注和索引。

一些關鍵詞語方法利用了術語共現形成術語的圖,邊為一對術語共現的距離,給頂點分配一定的權重,W Wu等研究表明這一類的術語抽取方法相對依賴于文本模型的方法,在Twitter數據上表現更優。這些基于圖的方法在從Twitter中抽取關鍵短語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原因在于這個領域包括了大量的冗余,有利于形成關鍵詞摘要。但主題的多樣性增加了抽取一系列相關和準確的關鍵詞的難度,Xin等[3]在關鍵詞組抽取中結合了主題建模來解決該問題。

當前的相關研究主要是使用該方法來產生新的標簽,Qu等[4]在基于詞性標簽的基礎上,從n-gram產生候選的關鍵短語,然后使用一個監督邏輯回歸分類器進行過濾。該方法還可以和分眾分類法進一步結合,產生標簽簽名,例如把分眾分類法中的每一個標簽和加權的、語義相關的術語聯系起來,針對新的博文和帖子,進行比較和排序這些標簽,從而推薦一些最相關的標簽。

3.2 社交媒體中的基于本體的實體識別

基于本體的實體識別一般分為兩個步驟:實體識別和實體聯接,實體識別階段主要根據一個本體識別出文本中出現的所有的類和實例,而實體聯接階段則是使用文本中的概念信息,結合從本體中的知識,來選擇一個正確的URI。

3.2.1 基于維基百科的方法

目前實體識別和聯接的主要研究都是使用維基百科作為龐大的、免費的、人工標引的訓練語料庫。典型的目標知識庫例如DBpedia和YAGO等都是來源于維基百科,提供了一個實體URI和相應的維基百科頁面的直接映射。

基于實體消歧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一個字典,里面有每個實體URI的標簽,包括維基百科的實體頁面,重定向(用于同義詞和縮寫),消歧頁(對具有相同名稱的多個實體)和鏈接到維基百科頁面時使用的錨定文本。這本詞典用于識別所有候選實體的URI,然后把這些候選的URI進行排序,給出一個置信分數。如果在目標知識庫里面,沒有匹配的實體,就返回空值。

一個廣泛使用的基于維基百科的語義標注系統是DBpedia Spotlight[5],這是一個免費的可定制的Web系統,它通過DBpedia的URIs標注文本,它的目標是DBpedia本體,包含了三十多個頂級類和272個類,通過顯式地列出他們或一個SPARQL查詢,來限制哪些類(或者它的子類)用于命名實體識別,這個算法首先通過查找一個來源于維基百科的URI詞匯字典挑選候選的實體,然后使用向量空間模型對URI進行排序,每一個DBpedia資源都和一個文檔相關聯,構建的每一段文字里都使用到在維基百科里的概念。

LINDEN框架[6]在基于維基百科的信息外,還充分利用了YAGO里更豐富的語義信息,這種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Wikipedia-Miner工具,該工具用來分析有歧義的實體的上下文和發現出現在維基百科里的概念。在TACKBP2009數據集上的評測表明LINDEN超過了所有的只基于維基百科的系統,但目前LINDEN還沒有和DBpedia Spotlight在同一數據集進行測試比較。

3.2.2 面向社交化媒體的方法

命名實體識別方法一般都是在較長、較常規的文本上進行訓練,當作用在較短和更多噪聲的社交媒體內容上的時候,效果較差。面向社交媒體的方法融合了語言和社交媒體專門的特性,盡管每個博文提供了很少的內容,但可以從用戶資料、社交網絡和回復中發現更多的附加信息。

Ritter 等[7]通過使用Freebase作為一個大規模已知實體來源,提出了命名實體分類的問題,如果沒有考慮到上下文,直接進行實體查找和類型分配,只能得到38%的F值,其中35%的實體是歧義的,具有多個類型,而30%的實體沒有在Freebase中出現過。如果使用被標記的主題模型,考慮到每個實體字符串出現的上下文和在Freebase類型上的分布,命名實體分類的F值提高到了66%。

Ireson 等[8]研究了在Flickr網站上命名標簽的地名消歧問題。這個方法是在Yahoo! GeoPlanet語義數據庫的基礎上,為每一個地點實例都提供一個URI,與一個相關地點的分類,這個標簽消歧的方法利用了其他分配給照片的標簽,用戶上下文(一個用戶分配給他所有照片的標簽)和擴展用戶上下文(考慮到用戶聯系人的標簽),這種基于社會化網絡上下文的使用顯著地提高了整體消歧的準確性。

另一個附加和隱藏的語義是微博里的主題標簽,Laniado 等[9]詳細調查了三千六百多萬條微博里的主題標簽語義,使用了四種度量指標:使用頻率、使用的一致性、穩定性和專門性。這些度量用來決定哪些主題標簽可以被用作標示符,連接到Freebase URIs上,通過從分眾完成的在線詞匯表,添加主題標簽的定義,主題標簽也可以作為語義信息的附加來源。Mendes等[10]通過簡單地在DBpedia里查找,而沒有進一步的消歧就完成了語義標注。用戶相關的屬性和社會關系都在FOAF里了,而語義標注通過MOAT本體來實現。

Gruhl等[11]關注了語義標注的消歧元素,審視了處理高度歧義的情況,例如歌曲音樂專輯的名稱。他們提出的方法首先限制用于產生候選的MusicBrainZ本體的部分,通過過濾掉所有在給定文本里沒有提到的音樂家的信息,然后運用詞性標注和名詞詞組組塊,把這些信息作為支持向量機分類器的輸入,在此基礎上進行消歧。這個方法對關于三位音樂家的MySpace帖子的語料集做了測試,盡管本體很大,但有關文本很快被找到,具有較高的效能。

3.2.3 商業化實體識別服務

現有大量的商業在線實體識別服務用實體標注文檔,給文檔指派關聯數據URIs,NERD在線工具可以輕松地在用戶上傳的數據集上進行比較,還可以整合他們的結果,把結果映射到關聯開放數據云上。

Zemanta[12] 是一個在線標注工具,最初專門用于博客和郵件內容,幫助用戶通過推薦來插入標簽和鏈接。Open Calais[13]是另外一個語義標注的商業化Web服務,Abel等利用它在新聞相關的微博里識別命名實體,目標實體一般是地理位置、公司、人員、地址或聯系電話等,而被抽取出來的事件和事實一般涉及以上的實體,例如公司競爭者、聯盟等。實體標注包括URL,允許通過http訪問在關聯數據中的這個實體的更多信息。目前OpenCalais連接到8個關聯數據集上,包括它自帶的數據庫,如DBpedia,Wikipedia,IMDB等,廣泛涉及到了本體中的實體類別。Calais的主要局限性是專有的性質問題,例如用戶通過Web服務發送文檔來進行標注,接受標注的結果,但是他們不能給Calais一個不同的本體來進行標注,或者定制實體抽取的方式。

3.3 情感監測和觀點分析

自動情感監測技術主要分為基于詞匯的方法和機器學習的方法,基于詞匯的方法主要依賴于一個情感詞匯庫,包含了已知和預先收錄的情感術語,而機器學習的方法利用淺表語法或語言的特性。大多數情感和觀點分析方法沒有或者很少利用到語義,例如把博文分為積極、消極或中性情感,是建立在n-grams和詞性信息的技術上。這些方法會導致數據量少的問題。Saif等[14]證明了使用語義概念代替單詞能顯著提高極性分類的準確性,這個方法使用了AlchemyAPI來進行語義標注,它包括了30個實體類,絕大部分是人物、公司、城市和組織等。這個方法在斯坦福Twitter情感數據集上作了評估測試,性能超過了其他沒有使用語義的現有方法。語義標注還可以用來完成挑戰性的觀點挖掘任務,結合來源于WordNet等上的情感詞匯,使用基于規則的實體識別器來識別出微博里的人物、政治團體和所持觀點,然后進行語義分析,使用模式來產生三語組,表示出觀點持有者和投票意愿。

3.4 跨媒體聯接

由于微博內容比較短,如果不參考外部資源的上下文內容,很難被理解,所以需要跨媒體的自動聯接。Abel等把微博和當前的新聞故事連接在一起改善微博的語義標注的準確性,探索了一些聯接策略:利用出現在微博里的URL,微博和新聞文章的TF-IDF相似性,主題標簽和基于實體的相似性(例如OpenCalais識別出來的語義實體和主題)等。Hubmann-Haidvogel等[15]使用在線新聞從Twitter,YouTube和Facebook上匯總關于社交媒體關于氣候變化的內容。

4 社會媒體的語義標注改進途徑

目前的社交媒體語義標注方法有很多的局限性,很多方法就像關鍵詞和主題抽取一樣,只能解決淺表問題,而基于本體的實體和事件識別并沒有取得在較長的文檔上那樣高的準確度和召回率。語義標注方法只適用于它們訓練和評估的數據,在社交媒體標準數據集的訓練算法也是有限的,使用命名實體類型和事件標注的微博條數一般都小于1000條,需要來自不同社交媒體類型更大的共享評測語料集,如果通過傳統人工的方法進行,則不可能完成。

4.1 眾包

一種改善自動標注的途徑是進行眾包,ZenCrowd[16]系統把大規模的實體和在Amazon Mechanical Turk上的微任務,能夠自動連接到LOD云上的文字部分不交給標引員,只是在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才咨詢標引員,這樣顯著提高了標注結果。歐盟FP7資助的Xlike項目[17]也嘗試眾包去解決社交媒體廣泛使用的非正式語言的非規則性,提高標注的準確性。Gate Teamware[18]是一個基于網絡的協同標注工具,支持分布式團體工作,可以為非專業的標引員進行個性化定制使用。

4.2 利用Web of Data上的海量知識

另一種改善社交媒體語義標注的途徑是更好的利用Web of Data上的海量知識,目前大部分局限在維基百科、DBpedia和YAGO上,使用網絡數據的一大問題是,由于常用詞和停用詞的大量使用等造成的歧義,需要自動化的領域分類的步驟,確保特定領域的LOD(關聯開放數據)資源被用于標引相關領域內的社交媒體。使用網絡數據面臨的第二大問題是健壯性和可伸縮性,在面臨LOD資源的噪聲知識時,在處理有噪音的、語法不規則的語言的時候,能保持一定的健壯性,考慮到Web of Data的規模,設計基于本體的算法時,算法要在維持較高的計算水平的同時,又能有效的加載和查詢這些大規模的知識庫。最后一個有效利用網絡數據資源的障礙是相當有限的可用詞匯信息。除了維基百科上的資源,其他的詞匯信息大多數局限在RDF標簽。這就限制了他們在基于本體的信息抽取和語義標注上的使用。近期很多學者都專注于利用協作完成的維基學科去建設跨語言詞匯資源。它包含了很多外來詞和新詞,并且不斷被貢獻者社區進行更新,可以在分析用戶內容時作參考使用。針對英語和德語,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有建立UBY[19],這是一個綜合的、大規模、語義-詞匯資源,它基于維基百科、WordNet和其他的LOD資源。有些研究還關注基于語言的本體建設,提出把語言信息和本體元素進行關聯的模型,這些都為跨語言語義標注系統的建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5 結語

盡管社交媒體的語義標注技術還有很多的改進空間,但語義標注的結果已經被應用在從社交媒體流的隱形信息中自動獲得用戶和社交網絡的模型的方法上。為了更好的挖掘出隱含語義信息,處理多噪聲的動態社交媒體流,我們需要探索更加穩定、準確的大規模實體和事件識別方法,需要進一步細化意見挖掘算法用于目標識別,解決時間波動性問題,對沖突意見的探測和建模以及意見匯總。

參考文獻:

[1]A. Passant, J. G. Breslin, and S. Decker. Rethinking microblogging:open, distributed, semantic[C].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Engineering,2010:263-277.

[2]M. Hepp. HyperTwitter: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a Twitter messages[C].Knowledg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by the Masses-17th International Confe

rence EKAW 2010,2010:451-461.

[3]W. Xin, Z. Jing, J. Jing, H. Yang, S. Palakorn, W. X. Zhao,J. Jiang, J. He, Y. Song, P. Achananuparp, E. P. Lim, andX. Li. Topical keyphrase extraction from Twitter[C].Proceedings of the 4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Human Language Technologies, HLT ’11,2011:379-388.

[4]L. Qu, C. Müller, and I. Gurevych. Using tag semantic network for keyphrase extraction in blog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1381-1382.

[5]Dbpedia Spotlight[EB/OL].[2013-06-02].http:///projects/dbp-spotlight/.

[6]W. Shen, J. Wang, P. Luo, and M. Wang. LINDEN: Linking named entities with knowledge base via semantic knowledge[C].Proceedings of the 21st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2012:449-458.

[7]A. Ritter, S. Clark, Mausam, and O. Etzioni.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in tweets: An experimental study[C]. Proc. of Empirical Method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EMNLP), Edinburgh, UK, 2011.

[8]N. Ireson and F. Ciravegna. Toponym resolution in social media[C].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 (ISWC),2010:370-385.

[9]David Laniado and Peter Mika. Making sense of Twitter[C].Internat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1),2010:470-485.

[10]P. N. Mendes, A. Passant, P. Kapanipathi, and A. P. Sheth. Linked open social signals[C].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EEE/WIC/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Agent Technology, 2010:224-231.

[11]D. Gruhl, M. Nagarajan, J. Pieper, C. Robson, and A. Sheth. Context and Domain Knowledge Enhanced Entity Spotting in Informal Text[C].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 (ISWC’2009), 2009.

[12]Zemanta[EB/OL]. [2013-06-03]. http://.

[13]Opencalais[EB/OL].[2013-06-03]. http:///.

[14]H. Saif, Y. He, and H. Alani. Alleviating data sparsity for Twitter sentiment analysis[C]. Proceedings of the #

MSM2012 Workshop, CEUR,2012.

[15]A.Hubmann-Haidvogel,A. M. P. Brasoveanu, A. Scharl, M. Sabou, and S. Gindl. Visualizing contextual and dynamic features of micropost streams[C].Proceedings of the #MSM2012 Workshop, CEUR, 2012.

[16]G. Demartini, D. E. Difallah, and P. Cudré-Mauroux. Zen-Crowd: Leveraging probabilistic reasoning and crowdsourcing techniques for large-scale entity linking[C].Proceedings of the 21st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2012:469-478.

[17]Xlike[EB/OL].[2012-06-05]. http:///.

[18]Kaling Bontcheva, Hamish Cunningham, Ian Roberts, Angus Roberts, Valentin Tablan, Niraj Aswani, and Genevieve Gorrell. GATE Teamware: A Web-based, Collaborative Text Annotation Framework[J/OL]. [2013

-06-03].http://eprints.whiterose.ac.uk/75937/.

第2篇

關鍵詞:社交媒體;檔案館;可持續性;社會服務

社交媒體在檔案館中的應用在多國得到實踐,但現有檔案館社交媒體持續性應用還存在明顯不足。文章分析了檔案館社交媒體持續性應用主要影響因素并給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1 社交媒體在檔案館中的應用現狀

社交媒體建立在Web2.0技術基礎上,具有“靈活性、交互性、可視性、廣覆蓋”[1]等特點,契合了檔案館以保管為核心到以利用為核心、以檔案工作者為核心到以用戶為核心的轉變。2016年全球約23.4億人經常訪問社交網絡,年增幅9.2%,占全球總人口的32.0%,占網民的68.3%。[2]面對社交媒體的強勢來襲,檔案界要如何應對,是被動等待還是主動出擊,美國率先給出了答案。早在2010年,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NARA)通過了《社交媒體戰略》,強調了檔案部門應用社交媒體的六個核心價值觀及三個應用社區,并基于此,通過Twitter、YouTube、Facebook和Flicker等社交媒體開展了20多種創新性檔案服務。[3]法國芒什省檔案館是最早采用社交媒體進行其服務工作的歐洲檔案館之一,在過去的幾年中,芒什省檔案館的Facebook主頁保持著1~2天更新的速度,宣傳檔案館近期的文化活動等等。[4]在我國,檔案館已采用的社交媒體主要是微博、微信以及一些論壇等。

社交媒體推動了檔案事業的發展,但實踐中,仍存在很多問題,阻礙了檔案館社交媒體的可持續性發展。主要表現在:

第一,應用社交媒體種類單一。以我國為例,我國社交媒體有微博、微信、QQ、博客、網站、論壇等等,這些不同社交媒體側重點不同,各有各的特色,但我國檔案館使用的主要是微博、微信。

第二,盲目追從,缺乏創新性。社交媒體在檔案館中的引入是為更好地滿足公眾需求,有時可能會導致盲目追從當前公眾熱門社交媒體,比如“微博熱”到“微信熱”。檔案館在借鑒相關行業或其他國家檔案館對社交媒體應用時,要考慮本館實際,而不是當前哪個社交媒體熱,檔案館就不假思索集體使用,缺乏對其獨特性的把握。

第三,應用社交媒體后續推動力不夠?!皩?9個微信賬號調查發現,10個檔案館雖然完成了微信賬號的認證,卻從未有任何推送內容。還有5個,從開通至今只有一條或兩條微信推送內容”。[5]檔案館停留在以我為主的開發方式,開發的檔案信息內容少,缺乏用戶黏度,交互度低,這反過來影響了檔案館應用社交媒體積極性。

2 影響檔案館社交媒體可持續性發展因素

2.1 國家宏觀環境。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前公開呼吁“行政管理部門和各機構應該能夠駕馭新技術,將業務工作與決策上網,隨時準備向公眾開放。”[6]隨后,美國行政部門以及相關行業利用互聯網等信息通訊技術進行本行業的建設。作為檔案信息的保存基地,NARA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2010年實施了“社交媒體計劃”,正式開啟了在檔案館中應用社交媒體進行檔案的開發及利用。 國家政策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風向標,宏觀環境與政策與檔案館社交媒體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信息化環境,缺乏政策的支持與推動,檔案館對社交媒體的應用只能自下而上的摸索,這種模式也就很難進一步推進。

2.2 檔案館方面。社交媒體是否引入、如何引入、如何發展,最核心的涉及因素即它的應用主體:檔案館。一是思想上,檔案館想不想應用社交媒體;二是能力上,檔案館能不能應用社交媒體。

從思想上看,一方面,歷史上檔案館的主要功能為“藏”,檔案館工作人員受此思想影響,不愿意借助社交媒體這種公開化、透明化的渠道進行檔案的推廣與開發。另一方面,社交媒體的開放性、互動性,方便了檔案的利用,但帶來的隱私泄密、版權等安全問題是很多檔案館必須考慮的因素。

從能力上看,檔案館能不能持續性使用社交媒體,除了主觀意愿,還需要客觀實際能力。檔案館社交媒體的使用依賴于檔案館檔案信息的數字化、檔案管理的網絡化以及檔案館技術人員的轉化能力。

2.3 利用者方面?!坝脩魠f同參與是社會化媒體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之一?!盵7]利用者的認知度、交互度、感興趣度等都會影響檔案館社交媒體的可持續性發展。當前檔案館社交媒體用戶主要為專業檔案工作者、檔案研究者等,其他社會主體對檔案館社交媒體多為不了解。社會公眾對檔案館社交媒體的認識程度與使用程度還不夠,阻礙了檔案館社交媒體的持續性應用。利用者交互度低,檔案館社交媒體缺乏服務對象,也就缺乏持續下去的動力與機制。

2.4 社交媒體自身。社交媒體的穩定、安全、受歡迎度與連續性、關聯性會影響到它在檔案館中的應用和發展。

社交媒體更新換代速度快,從QQ、人人的流行到微博、微信的火熱,新的社交媒體不斷涌現。檔案館出于投入與產出比,應用社交媒體首先會顧慮到它本身的持久性、受歡迎性。另外,社交媒體一旦沒落或不復存在,檔案的完整度、聯系性會遭遇很大破壞。

社交媒體的安全性問題也是檔案館應用時會顧慮的重要因素。社交媒體具有可視性、社會性、互動性,在這樣一個公開的平臺,檔案上傳、分享、轉載都是件輕而易舉的事,隱私問題與版權問題難以得到保障。

3 檔案館社交媒體可持續性應用的發展策略

3.1 應用環境:國家層面。技術不是中立的,每一種技術的開發與使用都符合了主體的價值觀。社交媒體這種社會化的理念符合了現代化國家政治民主、思想開放的要求。

美國國家檔案館緊隨聯邦政府提出的“信息公開與社交媒體計劃”,開展了“社交媒體戰略”。 借鑒美國經驗,國家要制定相關政策,建立起一個信息化的社會環境,實現電子化辦公,建立政府內部之間及政府與民眾之間的社交平臺,促進民眾的參與。同時,檔案館自身要抓住機遇,對社交媒體可持續性發展要有個整體規劃,制定社交媒體進檔案館相關政策。

3.2 應用主體:檔案館。作為檔案館社交媒體應用的主體,檔案館必須要有意愿跟能力去做好它。

筆者認為,首先要培養一種積極、開放、超前的組織文化?!皺n案館組織文化是檔案館發展的內部驅動力,影響著檔案館工作者的認知,而這種認知又反過來作用于組織文化”[8]。通過對檔案工作者的教育,提高檔案工作者的認知;不定期開展檔案培訓,使檔案工作者真正掌握社交媒體定位及運營方式。

其次,檔案館要積極鼓勵社交媒體的持續性應用,建立激勵機制。加強績效評估,定期檢查社交媒體應用狀況并給予相關工作人員以獎勵,這是對檔案館社交媒體工作的一種肯定,也是持續性應用的動力機制。

3.3 應用工具:要有選擇性、動態性、聯系性。社交媒體種類多樣、功能不一,因此,對社交媒體的應用必須要有選擇性、動態性、聯系性。

選擇性,既要積極引入又要加以選擇。檔案館需要研究不同社交媒體的特點及其與自身的相適應性,在多樣化與專一化、廣度與深度方面找到一個平衡。

動態性,即檔案館社交媒體要不斷發展,滿足檔案館開發檔案信息、服務民眾的要求。在不同階段,檔案館社交媒體會呈現不同的特點,需要根據技術發展、檔案館需要、社會需求等不斷進行更新與開發新的功能。

聯系性,即不同社交媒體的應用不是孤立的,要具有聯系性。不同社交媒體可以通過鏈接建立聯系,用戶通過一種社交媒體便可看到完整、詳細的檔案信息。同時,完善轉換機制,一種社交媒體衰落后,其上面的檔案信息能成功轉換到其他媒介上。

3.4 應用方式:多樣化應用。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檔案館要積極拓展利用方式,趨利避害,實現社交媒體與檔案館真正融合。

首先,利用社交媒體加大宣傳提高用戶意識,增加用戶注冊量。其次,開發內容要以用戶為中心,開發他們感興趣的檔案內容,注重反饋,不斷改善服務方式,進行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再次,將社交媒體真正納入檔案館管理中,使其成為檔案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立檔案館與政府之間、館際館內之間、檔案館與用戶之間的多平臺交流。最后,檔案館社交媒體的應用必須遵循安全性應用的原則,從管理與技術雙層面去保障社交媒體在檔案館中穩定、安全、持續性發展。

第3篇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逐漸提高,社交媒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為各個領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礎?,F階段,我國各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開展的市場營銷工作正朝著社交媒體方向發展下去,已經成為了各個企業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社交媒體可以有效的加強企業與用戶、消費者的雙方的交流,實現及時交流、互動,增加彼此的依賴性,塑造全新的企業行形象,加深人們對企業的認知想,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基于此,本文對社交媒體在企業市場營銷中的應用進行了簡單的研究。

【關鍵詞】社交媒體 企業 市場營銷 應用

前言:在這個現代化社會中,社交媒體的出現與普及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習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拉近世界與人民之間的距離。社交媒體的出現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獲取網絡資源的方式,對企業市場營銷的發展來說也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傊?,社交媒體的出現在世界范圍之內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一、社交媒體概述

(一)社交媒體概述

社交媒體是web2.0系統發展而來,群眾可以通過網站進行信息資源撰寫、分享、評價等,為群眾彼此提供分享之間的意見、見解、經驗的平臺?,F階段,常見的社交媒體主要包括了微信、微博、博客、社交網站等。近年來,我國社交媒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所傳播的信息資源已經成為了的人們瀏覽互聯網的重要內容,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社交媒體特征

社交媒體是經廣大人民群眾自發創作的新聞咨詢平臺,可以有效的為新聞信息行傳播,加深人們對信息資源的認知?,F階段,我國社交媒體在發展過程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參與性:社會媒體的出現可以有效的加深人們對信息資源認知,并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到信息資源分享、評價、分析活動中去,從而提升社交媒體的參與性。每一個人民群眾都是信息的傳播者、接受者、反饋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媒體與受眾之間的界限;

(2)公開性:社交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可以有效的為群眾提供一個免費的參與平臺,提升社交媒體的公開性,從而保證信息資源的分享、傳播等工作都可以順利進行下去;

(3)雙向性:傳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主要通過“傳播”的形式發展下去,并通過媒體進行信息傳播,而信息呈現出的單向流動。社交媒體的出現可以隨時隨地的允許信息傳遞、反饋、評價等,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

二、社交媒體在企業市場營銷中的應用

(一)展示企業品牌

社交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當前的背景形勢下,消費者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為向企業提出自己對產品的意見與問題,而企業可以通過這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從而提升消費者對企業的滿意程度,讓消費者通過不同的渠道、途徑來了企業的品牌形象。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提高對社交媒體的認知,根據自身經營發展現狀制定出一項科學、合理推廣宣傳方案,并做好媒體選擇、內容投放、活動設計等各方面的活動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一項高品質、高質量的宣傳方案,增強企業經營生產的透明度,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創建忠實用戶群

社交媒體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可以有效的為企業提供多種的服務渠道,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其次,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還應該積極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建立屬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創建屬于自己忠實的用戶群,只有這樣才能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渠道,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提升消費者的滿意程度。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大數據的支持,社交媒體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方式對消費者進行管理,對消費者的反饋信息進行及時、跟蹤處理。另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可以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信息資源整合,并根據企業消費群體狀況進行分類管理,更好的提升企業的營銷效率。

(三)提升企業服務水平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做好消費者所使用產品各項數據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并加強對其分析,了解不同用戶的消費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產品優化、改良,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產品的質量,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礎。另外,企業還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充分挖掘經濟市場中的更多需求,提升企業的服務質量水平。

(四)提高企業營銷績效

人們通過社交媒體可以有效的加強企業產品信息流通、傳遞,比如說,加深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服務的認知,并將自身的觀點進行、分享,只有這樣才能提升企業的營銷績效,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社交媒體在企業市場營銷中的應用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們的決策消M觀念,提升企業產品的質量與產量,為企業樹立良好的信譽口碑,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礎。

(五)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投入的各項廣告費用的成本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加強產品服務的宣傳管理,加深人們對企業的認知,幫助企業樹立的品牌形象,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礎。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開展的市場營銷工作主要通過社交媒體進行軟文、廣告、信息等內容的,減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廣告宣傳成本,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快速發展[5]。因此,社交媒體在實際應用期間有著低投入、低成本、高回報等特點。

總結:在當前的社交媒體時代背景下,企業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穩腳步,應該加強社交媒體在企業市場營銷中的應用,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并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制定出一項科學、合理的經營發展方案,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礎。

參考文獻:

[1]林青葉,李重桃.企業眾包模式下的移動營銷戰略――由藍色光標傳播集團并購案例引發的思考[J].西部學刊(新聞與傳播),2016,05:69-71.

[2]何升華,尹正江.角色扮演法在市場營銷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1:32-34.

第4篇

【關鍵詞】移動;微視頻;社交;應用

一、移動微視頻的出現與由來

“移動微視頻”是用戶基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拍攝時長30秒以內的極短視頻,并快速編輯上傳至社交網絡平臺以供分享的一種全新社交應用軟件。不同于以往攝錄設備拍攝之后需經上傳至互聯網平臺才能實現傳播,它可直接與互聯網多種社交平臺無縫連接,在拍攝制作后實時在社交網絡平臺實現與好友分享。

移動微視頻的社交應用最先在美國出現。Viddy于2011年4月11日正式了移動短視頻社交應用產品。2012年年底由Twitter短視頻分享軟件Vine,僅半年時間,推特平臺上的Vine活躍用戶已達1300萬人。同時,Instagram這款傳統的圖片社交應用在2013年6月也推出了短視頻分享功能;類似的短視頻社交應用在國外其他APP平臺上還有Givit、Threadlife、Keek等,加入到用戶爭奪戰中。

國內移動微視頻社交應用的推出稍晚于國外,已有互聯網門戶社交平臺、視頻公司和通訊運營商在2013年將移動微視頻作為重要戰略方向。2013年8月28日,新浪最早基于蘋果和安卓平臺的微博40版客戶端,內置“秒拍”功能(12月16日正式開啟官方應用“秒拍”);騰訊于2013年9月28日上線“微視”;阿里的來往支持9秒短視頻;酷6網推出了APP“短酷”。視頻網站中,PPTV將移動視頻作為跨屏聯播的重要支撐,優酷土豆集團將移動視頻作為2014年“四屏展露”中的重要一環;樂視網則將移動端作為2014年重點。中國電信有天翼視訊,中國移動有i視界,中國聯通有悅TV等移動視頻業務。

有理由相信,2014年是中國移動微視頻元年。其迅猛發展的勢頭,正好順應了傳播格局由互聯網向移動端遷徙的步履。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最新《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4年7月21日)顯示,手機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設備,首次超越傳統PC的整體使用率。從全球來看,互聯網用戶普及速度開始放緩,智能手機普及加速。用戶對視頻的需求已經從互聯網轉移到了移動端。有數據顯示,美國15%的在線視頻由用戶通過移動設備進行觀看,新興平臺改變了人們觀看電視的方式;隨著移動網民和移動視頻用戶的快速增長,移動端視頻行業的商業化進程將加快,而移動端15秒左右甚至更短的視頻成為視頻廠商、用戶、廣告主都能認可的“中和度”,促動了移動視頻生態的轉變。

二、移動微視頻社交應用的規制與特點

(一)視頻時短用戶生產

微視頻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時長最短,以秒計算。新浪“秒拍”實時分享長度為10秒的短視頻;阿里的來往支持9秒短視頻;騰訊“微視”支持最多8秒最少2秒的短視頻拍攝及分享。其次,主要由用戶生產,方便快捷。以美國最早的Viddy微視頻社交應用產品,融入30秒以內的微視頻,供用戶及時攝取、迅速生產、快速分享生活的細節。

(二)用戶分享娛樂性強

移動微視頻就如微博、微信文字文本一樣,既可以供用戶作為單獨的社交平臺應用,使用戶與好友之間實時互動分享廣泛新穎的視頻內容,也可以實現在騰訊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已有社交平臺上的同步更新。微視頻社交應用產品在美國的興起與美國各大運營商大規模推廣4G的時間基本對應,其流行從全新移動基因的創業公司開始,和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體平臺實時對接?!半S手拍,隨手發,隨時分享”,滿足用戶的表達、溝通需求和展示與分享的訴求,凸顯其鮮明的參與性和娛樂性,成為移動傳播時代的最新社交方式。

三、移動微視頻社交應用的傳播學認識

(一)傳播主體與傳播速度的變化

從傳播學視角來看,微視頻的出現預示著傳播主體的變化、傳播速度的變化,也預示著社會現實的重構成為可能。(1)用戶主導,機構影像傳播權再度消解?;谝苿咏K端的社交基因,移動視頻用戶利用各種視頻軟件作為微視頻傳播的介質和載體,更加容易;個人就是媒體,影像傳播不再是專業媒體機構的特權,“信息控制權被分解到作為網民的公眾個人手里,也即公眾主導內容生產與傳播”。(2)即時分享,影像消費進入“直播”階段。由手機用戶隨時聯網、大規?;拥臓顟B,構成了“即時化的個人媒體與即時化的大眾傳播機制”,視覺影像信息從生產到傳播至受眾的過程時間被縮短為零,影像傳播控制權消解,影像消費由“錄像時代”進入到“現場直播階段”。(3)社會現實的重構成為可能。與此前“微電視式”的微視頻不同,移動微視頻主角不是在某種傳播情境下扮演受眾角色、參眾角色的公眾,而是事實當下的原生態觀看者與見證者,是事實情境的直接的傳播者與分享者;移動視頻影像自由攝錄更為碎片化、零星的社會影像,將更為廣泛深入地拼接社會現實圖景,使重構社會現實成為可能。

(二)微視頻社交應用開啟“全民秒視時代”

可以說,微視頻社交應用是繼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文本傳播發展到一個高峰之后,在音視頻領域掀起一場革命的產品。它將視頻的時間單位從分鐘變為秒,重新定義了視頻傳播與影視表達的“語言規則”,是對人們在快節奏生活方式下新的收視習慣的應對與適應。與客廳空間和開闊視距不同,智能手機終端到眼前的30厘米微視距,更易調動人的視覺發現功能,強化人對視覺客體的瞬間分析和感受能力,在“秒視”間獲得影像的“意義”并樂于傳播。視頻語言規則的重新定義,也將賦予新聞報道更為有效的傳播能力;對于專業新聞機構從業者而言,快速發展的微視頻與傳統廣播影視內容充分互補,使新媒體平臺新聞報道方式有了更多可能。在社交平臺上,移動微視頻應用將開啟“全民秒視時代”。

四、媒體面對移動微視頻社交應用將遭遇哪些瓶頸

有趨勢預測微視頻將在一到兩年內爆發性增長,并斷言“這一次革的是電視臺的命”。在手機、平板電腦總數量超過電視,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傳播速度與影響力超過電視媒體的大格局下,社交應用的視頻社交,更是對電視媒體雪上加霜。只要想象一下5億手機用戶在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景象,媒體面臨的困局就不難理解:互聯網發展呈現出SoLoMo趨勢(即社交化、本地化和移動化),如今加上視覺化,新聞社交化的時代真的來臨了,傳統媒體產業如何向信息化和智慧型升級轉型?媒體不能單純考慮把傳統媒體受眾“轉移”到移動客戶端,而應從根本上把握互聯網大勢,推出新產品,吸引新用戶,增強用戶體驗指數。地處鄭州的中原報業傳媒集團打造的本地化生活服務微信平臺“掌上中原”,就是一款移動端產品,在當地市民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而中原網官方“微視”也在由若干年輕人試水。電視媒體不論是執著于“內容為王”還是“關系為王”,必須從目前的封閉體系走向開放,發展智能終端。

現實的問題是,傳統媒體如何從發展的角度去看待新一輪“移動化遷徙”,不再丟失轉型的機遇。值得注意的是,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互聯網電視的管理上升到了國家根本利益的高度,綠色、安全、環保將是未來互聯網電視發展的高壓線。但市場的變化翻云覆雨,2014年初4G牌照的發放意味著更加完善的網絡環境,無論社交還是視頻都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從電視端到網絡端,再到移動端,多屏觀看和傳播將成為常態。聚合直播視頻應用在2014年世界杯中嶄露頭角,激發出了在移動端看“電視內容”的需求。在這種趨勢下,移動視頻傳播方式將進一步豐富多樣,新的視頻社交應用和娛樂服務產業將不斷產生。電視媒體機構加強社交媒體微視頻的參與應用,就像利用微信、微博一樣,利用移動微視頻社交應用,加入用戶微視頻的內容共享與傳播;在加強內容監管和議程設置上下功夫,使移動智能終端用戶成為廣播電視媒體視頻傳播的新主體,實現多屏聯動。

參考文獻

[1] 張梓軒,王海,徐丹.“移動短視頻社交應用”的興起及趨勢[J].中國記者,2014(02).

[2] 本期話題:微視頻,下一個社交媒體高地?[J].傳媒,2014(09).

[3] 2014年中國移動端視頻行業研究報告[R].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

[4] 喬月,閆歡.微視頻與社會現實建構的傳播學解讀[J].中國傳媒科技,2013(24).

第5篇

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真正的智能手機還沒出現;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Facebook用戶剛剛突破一億,Twitter還在向人們解釋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

而2012年倫敦奧運會到來的時候,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不可思議的云計算技術

2012倫敦奧運會開幕式雖然不像北京奧運那樣美輪美奐,但是對于人文和技術的應用卻讓人印象深刻,傳統文化和最新科技通過創意得以交匯融合。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為了確保倫敦奧運會的順利進行,英國政府投入了數十億美元資金。奧運會能否圓滿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電力、通訊、數據處理等技術基礎設施的正常運營。盡管,為了安全穩妥和確??煽啃?,2012倫敦奧運會項目首席集成師Michele Hyron表示,他們在本屆奧運會IT基礎設施中使用了一些虛擬化技術,但是云計算并沒有像之前人們預想的一樣,成為奧運會IT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

即便如此,云計算和與之相關的大數據處理等技術依舊將在整個比賽17天、34個場館、302枚金牌、近3萬名媒體人和上億觀眾所帶來的IT數據信息流處理中承擔重要的角色。

例如,作為整個賽事亮點的開幕式,其設計和展示,必然會用到云計算的強大計算能力。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內地唯一贊助本屆奧運會的企業,成為倫敦奧運會官方數字圖像服務供應商。據倫敦奧組委透露,水晶石公司將為倫敦奧運會提供一系列的數字圖像服務,包括倫敦奧運會全部的36個場館以及許多非競技場館的3D可視化服務;開發包括奧運會和殘奧會開閉幕式在內的奧運會各個儀式上對數字動畫有需求的視聽素材。

此外,該公司還為倫敦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各個體育項目制作數字動畫,幫助解釋這些運動,加強對體育項目的演示。其中,奧林匹克公園、比賽場館的數字模擬被用于倫敦奧運會官方APP應用。而這些數字影像處理和渲染,就是應用了高性能云計算解決方案。

據說,水晶石需要大量的計算來進行圖像的渲染,很多都是應用像聯通這樣的運營商的服務器在晚間完成的。這種大量計算應用的系統的資源復用,正是云計算的本質應用之一。

全方位圍繞賽事報道的“云”媒體

據報道,2012年倫敦奧運會舉行期間,將有85億臺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連接互聯網。例如,媒體報道,今年奧運移動終端觀看比賽的比例將大大超過往屆,而在一些比賽現場,觀眾可能也會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向網友進行賽事直播。

根據英國電信公司估計,來自奧運場館的網絡數據流量將達到每秒60G,盡管主辦發對賽事現場的WIFI和無線網絡已經做了充分部署,隨著諸多社交媒體平臺的加入,網絡塞車還是不可避免。這期間,云端存儲以及各種APP應用成為亮點。瀏覽各大應用網站,你就會發現各種各樣的關于奧運的APP,典型的如賽事資訊、視頻直播類,另外還有預測和跟蹤獎牌數量的計分板,以及讓你像牙買加短跑明星尤塞恩·博爾特一樣參加比賽的游戲,各種各樣的應用可以滿足每一個人的興趣。

在中國,奧運期間“CCTV 3D”頻道將轉播所有提供3D信號的賽事,其中主要包括開幕式、閉幕式、田徑、游泳、體操等300多小時的3D直播節目。市民家中只要具備支持3D的高清電視機、裝上數字電視高清互動機頂盒,戴上3D眼鏡即可暢享3D奧運精彩盛況。而互動電視則針對看奧運比賽的特殊需要,還有獨特的電視回放功能。以CCTV5奧運頻道為代表,15個精彩頻道48小時內直播過的任何奧運比賽或節目,你都可以隨時調出隨時看,看電視的節奏由你而定。

社交奧運 到底誰是主角?

從奧運圣火在倫敦碗熊熊燃起,到湘妹子易思玲斬獲首金,再到超級丹衛冕成功,網民的奧運熱情用“碉爆了”來形容毫不夸張。在騰訊微博,不僅參與話題討論和“收聽”冠軍的用戶急劇飆升,而且搜索“奧運”關鍵字結果在今天已經狂飆超過2億條,這充分印證了國際奧委會社交媒體主管亞歷克斯·霍特不久前“這是一屆社交奧運”的預言。

而在騰訊微博微頻道中,以“秒”更新的奧運指數跳動到一億的時候,網友“蘋果de幸?!睂ν躔┌l表了自己的安慰,而她也成為了此次奧運微博中誕生的第一位“億”微博幸運用戶。

今時今日的奧運會,在比賽正式開始之前,就已經被社交媒體統治了。從美國的Twitter到中國的新浪微博,社交媒體大有一統天下的氣勢。有些奧運選手在社交媒體上自己在奧運村的生活點滴,有些路人照片說今天偶遇了誰。比如說中國泳者孫楊加油,在奪金之后,迅速地在新浪微博上向粉絲表示謝意。這些場景,在電視時代是很難想象的。

“社交媒體是一個偉大的工具,它讓觀眾和比賽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倍瑠W會滑雪明星琳賽·沃恩說,“這種方式是獨一無二的,雖然有些選手我從來沒見過,但通過社交媒體,我們能產生互動,這太棒了。在這(社交媒體中),界限被打破了,人與人之間任何時候都可以聯系?!?/p>

作為運動員,全天候實時更新的Facebook、Twitter主頁儼然已成為他們的數字名片,很少會有奧運選手沒有社交媒體賬號,他們隨時更新內容,與粉絲互動。國際奧委會此前稱,已有1000名以上奧運會運動員正在使用Twitter或Facebook服務。奧運贊助商在挑選運動員為自身代言之前,也愈加看重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

而對于像NBC這樣的傳統媒體巨頭來說,社交媒體的出現無疑是一種挑戰。在他們決定錄播菲爾普斯的賽事之后,NBC的推特賬戶上出現了幾千條抱怨的留言。“體育賽事當然是特別要求時效性的,NBC的錄播顯然是自己撞到了槍口上?!蹦霞又荽篌w育媒體和社會學院的主任丹·杜賓說。來自中國的張小姐干脆說:“我幾乎每天早上都是在騰訊微博中獲得最快的奧運會中國奪金情況。而在開心網上,則不僅能看到國內獨家直播轉播機構CNTV的賽事視頻,了解奧運資訊、趣聞、用戶妙語,還能實時與好友互動,并通過游戲贏取郵輪大獎?!?/p>

Twitter公司披露,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期間,用戶發送的與奧運會有關的消息達到966萬條。社交大佬Facebook等也推出了奧運會專用頁面。

不過,面對如此強大的社交網絡,倫敦奧組委顯然有些措手不及。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提防開幕式的細節被提前曝光,但事實證明,社交網絡還是贏了?!皣H奧委會將闖入一片未知的海域,落入成百上千萬的臉譜和推特用戶的人海戰術中,這些用戶會用社交媒體對本次奧運會的一舉一動迅速作出傳播?!痹谑澜缰ㄓ嵣绲难壑?,奧運會所需面對的信息挑戰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媒體,社交媒體顯然是一大生力軍。根據咨詢公司尼爾森的數據,在30天的時間中,美國86%的智能手機用戶和88%的平板電腦用戶在觀看電視期間,至少使用一次他們的手機或平板電腦。

第6篇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指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解剖畸形,是小兒最常見的心臟病,是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它是兒科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難點之一,主要是因為醫學生對于兒童心血管解剖學的認識和掌握不足。在傳統的先心病教學實踐中,對兒童心血管解剖學多是采用口頭講解、板書、掛圖和錄像等教學形式,但很難使本科醫學生形成立體動態的感性認識,并且通過死記硬背所獲的知識也很容易被忘記。隨著社交媒體的多樣化飛躍發展,其綜合性、動態性、互動性等特點為臨床先心病教學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前景。筆者把網絡社交媒體應用于先心病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兒童先心病解剖教學的特點首先,先心病教學內容廣,包括心臟血液動力學,肺循環,體循環,胎兒血液循環,心臟心音、雜音診斷學,心電圖診斷學,影像診斷學(包括 MRI、CT、超聲和心導管等),介入及手術治療等相關知識,這些多個亞學科和亞專業相關內容都與心臟解剖學密切相關,因此,解剖學是學習和掌握先心病的基礎橋梁課程,但醫學生往往感覺學習先心病內容非常復雜。其次,先心病教學內容難,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通過文字、模型和平面圖等方式進行理論課的講解,學生很難對心臟正常和異常的解剖結構、血液流向改變等內容進行立體、動態的想象和理解,導致在教學中學生學習困難。

2 社交媒體應用于先心病教學

2. 1 社交媒體應用于先心病教學的原則在先心病教學前固定內容管理者(通常是臨床帶教老師),內容應該準確無誤,并且是師生均可接受的形式。并制定交流計劃,包括對象(本科醫學生的年級以及相關兒科心血管亞專業的教師)、目的、隱私安全要求、醫療建議和應對不利事件的計劃(包括垃圾郵件、投訴和不專業的行為等的處理意見)。

2. 2 社交媒體應用于先心病教學的步驟根據上述交流原則,建立社交媒體微信和微博的先心病解剖教學的虛擬平臺。微博展示先心病患兒的靜態病歷資料,微信進行病例的實時更新、分析和討論互動。帶教老師建立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并設置僅對目標人群開放。微博呈現先心病患兒病例靜態信息。微信朋友圈主要為參與人員圍繞病例展開實時討論。帶教老師將患兒入院時的癥狀、體征(包括心臟雜音音頻信息)、包含解剖信息資料的影像學檢查(如 CT、B超)等信息發至博客。參與人員在朋友圈中針對患兒臨床信息進行交流討論,由帶教老師引導解剖資料的分析討論并對患兒的病情進展進行實時更新。通過充分討論后得出診斷,并提出進一步治療方法。由帶教老師公布臨床診斷及術后解剖診斷,并提供手術治療的相關解剖視頻錄像。最后,帶教老師圍繞該病例設計考試題目,評價學生對兒童先心病解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

2. 3 社交媒體應用于先心病教學的意義通過社交媒體在先心病教學中的應用,首先克服了先心病示教難的問題。示教難是目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兒科顯得尤為明顯。這將導致醫學生對先心病異常解剖進一步認識欠缺。由于社交網絡融合了圖片、音頻、視頻和即時信息等多種媒介方式,對兒童先心病典型病例廣泛傳播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示教難的問題;并且,因為社交網絡的記憶保存功能,從而使典型的先心病病例在醫學生中反復播放而加強認識和掌握。其次,社交媒體教學解決了先心病學習難的問題。兒童處于不斷生長發育階段,其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在不斷發育成熟,故在解剖學等方面均與成人不同,有其獨特特點。參與者們在社交媒體中把先心病的重點、難點知識通俗化,并采用個性化的網絡語言和卡通動畫,激發醫學生對先心病學習內容的興趣和熱情。最后,社交媒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師少的不足。由于多種原因(比如風險高),兒科醫生數量嚴重不足,心血管亞專業的兒科醫生更是減少。交互性的社交媒體在兒科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了重要的溝通橋梁,師生交流機會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時間限制問題,從而彌補了教師少的不足。

3 結語

醫生在掌握人體正常解剖結構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人體的生理和病理發展過程,正確判斷人體的正常和異常,從而對疾病進行正確診斷和治療。醫學生對兒童心血管解剖充分掌握才能提高對兒童先心病的深刻認識。將社交媒體應用于兒童先心病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對先心病知識的消化與理解,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第7篇

移動社交媒體網站Foursquare近期了其社交應用的升級版,該應用幫助人們更好地拓展自己周圍的社交圈。自2009年以來, Foursquare 已經積累了2000萬用戶,一些世界級品牌如喜達屋酒店、美國運通、MTV Networks娛樂公司、星巴克等也紛紛入駐,到目前為止,Foursquare上已經有超過750000家企業。

現在,Foursquare利用它擁有的20億數據點向用戶推出個性化社交推薦的功能,當用戶到達某一個“地點”時,就可以查看自己周圍的Foursquare用戶的情況。當然,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介紹這個功能,我也不是什么社交媒體方面的專家,而是我認為社交媒體的成功并不是來自于它的工具屬性,而是它改變了人們的社交模式,并且將實用的功能與品牌價值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你看,Foursquare還在迅猛地增長之中,并且吸引到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但是競爭對手也在不斷涌現,像Pinterest或者 Instagram這樣的網站越來越多。即使Foursquare還保持著每個月上百萬用戶的增長量,那些行業內的博主和媒體已經將注意力轉向更新鮮的公司。這就是問題所在。作為管理者,你必須有效利用這些能給公司帶來影響力的傳播工具。很多公司老板是在讀了這些觀察員的專欄之后才決定將自己的品牌放在某個社交網站上,這種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當某個社交平臺不再是大眾焦點的時候,品牌就會轉向其它平臺。那些將社交媒體玩得爛熟的品牌知道自己正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里,并且隨時可以選擇更有利的環境。

舉例來說。我剛開始關注Foursquare的時候,遇見柯可蘭集團——一家房地產公司的網絡推廣主管馬修·莎德波爾特先生,他說自從柯可蘭集團開始使用Foursquare的定位功能之后,他們可以輕松地獲知某個地方有哪些人正在找房子?,F在,關注柯可蘭公司在Foursquare主頁上房源信息的人比在Twitter上還要多。 另一個在Foursuquare社交網絡上嘗到甜頭的是Tasti D-Lite冷飲連鎖店。我第一次和Tasti D-Lite的技術副總裁愛普森先生聊天的時候,他就告訴我說現在Tasti D-Lite17%的顧客都有Foursquare帳號,他們也是第一家在用戶登陸頁面顯示優惠鏈接的公司。Tasti D-Lite馬上會出一本關于社交媒體的企業應用的書,講述如何有創意地使用社交媒體并借此吸引用戶。

Foursquare 也許是品牌與各個地方的用戶之間建立聯系的理想途徑之一,但是記住,即使不用它也不會有什么問題。如果你沒打算打一場持久戰,或者不知道將社交平臺的優勢最大化,就不要著急往里面跳。前不久的一天,我走進一家咖啡店,發現他們在窗戶上貼著Foursquare的logo, 可是店里從老板到員工沒一個人知道那究竟代表著什么,就好像是連鎖店的區域總監某天一時興起給貼上這個玩意兒,然后什么也沒交待就走掉了。這種溝通從根本上就是失敗的,如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你說是誰的錯?

因此,在開展社交商務之前,先問問自己,是否真正了解這件事?尋找適合自己的平臺,并且全心投入吧。

第8篇

(訊)社交媒體的普及,顛覆了傳統溝通價值觀的認知,也為數字營銷的發展帶來挑戰。無疑,過去單通道的營銷視角需要重新定位,無論是郵件營銷還是短信,只有挖掘出能與潮流整合的營銷特性,才能維持高速的前進發展。

“一個從下到上,或者對等的網絡,而非一直存在的單線的、自上而下的結構”,Facebook創辦人扎克伯格在其IPO公開信的這段話指出了社交媒體的特性,也為希望搭上社交媒體這趟高速發展列車的眾多新媒體(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提出了要求?!皩Φ取?、“雙線”是社交媒體的優勢。任何新媒體,在社交媒體誕生后,其使用習慣已經有很大不同,只有具備包容上述特性的媒體,才有實現跨界融合整合的必然性,從而求得生存的一席之地。

短信的式微,讓我們重視營銷媒體缺乏整合能力所帶來的弊端,并認真審視單一營銷方式的生存能力。來自市場分析公司Ovum去年年底的研究報告發現:基于IP的社交信息服務的推廣和使用,2010年全球移動運營商的短信營收減少了87億美元;而去年全球移動運營商的短信營收陡降了139億美元,占據整個信息服務營收的9%。顯然,移動運營商已經面臨著短信服務營收急劇下降的局面。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是兩大原因導致了短信的式微:一方面,載體變化帶來傳統語音短信逐漸被取代,諸如BlackberryMessenger和WhatsApp類似的數據短信或Wi-Fi短信相繼問世,由于其更經濟實惠,所以更容易被用戶所接受而取替了傳統短信的使用。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由于短信往往強迫收信人進行閱讀,其媒體特點具有明顯的“不對稱”,這與社交媒體所倡導的新溝通價值觀完全相左,無法進行整合重新出發。

其實,短信媒體針對其自身的“不對稱性”,一直在進行修正與調整。最早,當手機還屬于奢侈品的時候,短信是BP機的標配,只能通過電話呼叫短信秘書臺單向傳叫;到手機普及后,短信成為手機一個必備應用;再到MSN和QQ等類似的IM應用在智能手機上的普及,以及MSN和QQ推出“對方不在線依然可以留言”的手機附加功能。在近20年漫長的使用過程中,手機短信努力修正“強迫收信人不得不閱讀”的“不對稱”弱點,掙扎著擺脫文字表達造成的人際疏離感,積極營造“人際獨立”,最終雖然實現了“半對稱”以及“對等”(在“人際獨立”前提下的沒有強迫、純粹“自愿”的特點),但終究缺少了與時俱進的整合可能性,而導致其生存空間的萎縮。

郵件媒體的新特性,則更加倡導“人際獨立”,其“對等”性更強。從計算機上運行web開始,郵件投入應用之初即遵循免費原則,并呈現“半對稱”特點。因為從操作過程看,發信人并不肯定收郵件的人什么時候在電腦前并且恰好打開了web郵件應用,而收信人也沒有義務對發信人保證閱讀他發來的郵件,更沒有義務一定要給予回執(回信)。如此看來,郵件的媒體特性更具“人際獨立”,但在“雙線”上的表現弱化,因而屬于“強對等”的“半對稱”。

以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強調了“雙向”、“雙線”的特點,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對稱”與“對等”。所以社交媒體的強大的“雙線”特性表現,足以彌補郵件在此方面的缺失,無疑為兩者的整合提供了契機。但是不可忽視的,兩者在“對稱性”角度仍有分歧,突出表現在“媒體距離”方面。由于郵件過分強調“人際獨立”到“隱私敏感”程度的“對等”,這和社交媒體弱化“隱私敏感”的人際溝通氛圍有180度的巨大差異。由于兩者的“媒體距離”差異懸殊,并且將來也無融合的可能,所以,兩者也許只能在相互獨立的基礎上進行互相整合。(文/Dr.Jason;編選:)

第9篇

【摘要】短視頻分享應用是當下流行的一種基于智能手機的社交應用,用戶可以將手機拍攝的短視頻到個人主頁、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與好友分享。繼文字、圖片、語音之后,短視頻分享成為移動社交領域的一股新潮流。短視頻分享應用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社交方式,而且在新聞傳播領域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 短視頻 移動社交 新聞傳播

一、短視頻分享應用的興起

最早的短視頻分享應用是美國的Viddy,它于2011 年4 月正式。Viddy用戶可以拍攝30 秒短視頻,通過添加音樂、特效等方式制作創意視頻,并分享到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社交網站上?!度A爾街日報》曾評價道:“用iPhone上的Viddy 把每天的瞬間轉變成完美的小電影。這樣當您下次捕捉到太平洋上美麗的日落景象時,能將它變成永恒的記憶”。

2013 年1 月,Twitter 了6 秒短視頻分享應用Vine。Vine 和Twitter 秉承一致的理念,更像是視頻版的Twitter。Vine 聯合創始人多姆·霍夫曼在Vine 的博客中說道:“我們想讓人們更容易地在一起分享和發現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也相信限制能夠激發創意,無論是140 字以內的推文還是6 秒的視頻”。

2013 年6 月,Instagram 這款圖片分享應用也增添了短視頻分享功能。

在我國,短視頻分享應用正開始流行,新浪、騰訊分別推出了短視頻分享應用。秒拍是新浪微博官方短視頻應用,視頻拍攝時間為10 秒,支持剪輯、添加主題等功能,可分享至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和人人網。2013 年8 月,新浪微博手機客戶端內置秒拍應用,同年12 月,秒拍3.5 版正式。微視是騰訊開發的一款基于開放關系鏈的短視頻分享應用,于2013 年9 月28 日上線,支持拍攝8 秒短視頻,用戶可以給視頻添加濾鏡、主題和配樂,并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和騰訊微博。除了秒拍和微視,國內其他的短視頻分享應用還有啪啪奇、微拍、微可拍等。

尼爾·波茲曼曾說:“一種信息傳播的新方式所帶來的社會變遷,絕不止于它所傳遞的內容,其更大的意義在于,它本身定義了信息的傳播速度、來源、傳播數量以及信息存在的語境,從而深刻地影響著特定時空的社會關系、結構與文化?!倍桃曨l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它不僅比文字、語音、圖片等傳播方式擁有更大的信息量,而且比傳統長視頻的傳播效率更高。短視頻分享應用無疑是Web2.0時代“自媒體”演進的新產物,它與以往的博客、播客、微博、輕博客等“自媒體”形式一樣,打破了傳統的傳者和受者的單向關系,用戶既是信息的采集者也是者。同時,短視頻分享應用的話語方式表現出去中心、碎片化的特點,對傳統的語法規則和話語結構是一種解構。此外,通過短視頻分享應用,不同物理空間的人被聯合在一個虛擬的空間中,可以共同體驗、經歷相同的虛擬場景,身體的存在位置已經不是決定群體是否有共同經歷的前提。

隨著4G 時代的到來,各類視頻應用將成為網絡媒體的新興力量。在移動社交領域,以影像為主的視頻內容或將超越文字和圖片,成為主流的社交方式,尤其是短視頻。這種全新的短視頻社交應用的出現,豐富了新聞傳播的表意語言,也給專業新聞機構和從業者在新媒體平臺參與新聞報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二、秒拍、微視在我國新聞報道中的應用

在2014 年兩會報道中,以秒拍、微視為代表的短視頻分享應用嶄露頭角,秒拍成為央視2014 年全國兩會新媒體報道合作伙伴。與往年不同,許多記者不僅用錄音筆錄音,還將手機直接對準代表、委員,通過秒拍、微視向公眾最鮮活的現場視頻新聞。

兩會期間,央視財經頻道“兩會”特別節目《小丫跑兩會》的結尾都會播出網友通過秒拍、微視上傳的兩會心愿短視頻。央視國際頻道的《我有問題問總理》節目通過秒拍向網友征集微夢想短視頻。今年的兩會報道中,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網、京華時報、廣州日報等多家媒體,都為參會記者配備了秒拍應用。

2014年3 月7 日,央視《新聞聯播》在結尾播放了網民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感言,來自河北、江西、湖南、安徽、北京的網友通過秒拍上傳短視頻表達了自己的期待,話題主要涉及食品安全、農業、國防、反腐敗等方面。節目播出后,許多微博用戶稱贊這一結尾“接地氣”,“@ 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稱其為“最草根結尾”。

短視頻分享應用具有“短、平、快”的傳播特征,因此特別適用于報道突發事件。當有緊急情況發生時,短視頻分享應用可以成為媒體第一時間新聞的有效渠道。根據中國經濟網的消息,2014 年3 月8 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在北京麗都飯店首次召開失聯客機MH370 新聞會,很多現場記者在焦急等待中都接到后方編輯這樣的電話指令:“你先用秒拍拍個現場視頻,值班總編輯要求咱們先發報社官方微博,回頭再寫稿子給報紙用!”

2014 年3 月20 日,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一行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訪問。米歇爾訪華的第一站去了北師大二附中,《法制晚報》記者用秒拍記錄了現場的情況,從短視頻中可以看見,隨行車輛有序地進入北師大二附中,警察在現場維護秩序。3 月23 日,米歇爾參觀慕田峪長城,中午在小園藝術餐廳就餐?!斗ㄖ仆韴蟆酚浾哂妹肱呐臄z了小園餐廳的大門,然后介紹說:“米歇爾夫人今天中午就餐的餐廳,小園餐廳,老板娘說他們最喜歡的是抻面加紅燒肉, 要了兩份。”截至3 月27 日,這一短視頻在秒拍客戶端的播放次數超過11 萬次。微視、秒拍等短視頻分享應用將被更多地運用到新聞報道中,成為記者現場報道的利器。

三、短視頻新聞:新聞呈現方式的革新短視頻新聞是一種全新的新聞呈現

方式,與傳統視頻新聞相比,短視頻新聞的時長從幾秒到幾十秒不等。傳統視頻新聞一般是電視新聞節目的精簡版,而短視頻新聞有自身獨特的風格和制作流程,并非剪輯電視新聞節目的產物。短視頻新聞將新聞圖片或視頻片段有機結合起來,字幕采用大號字體,在幾十秒內向受眾講述一則新聞。短視頻新聞重新定義了視頻新聞傳播的法則,能更好地滿足受眾碎片化的視聽需求。

在社交平臺上,新聞內容有多種呈現方式,例如微博新聞最基本的形式是140字以內的純文本,“文本+ 超鏈接” 的形式有效地拓展了新聞背景,“文本+ 圖片”、“文本+ 視頻” 的形式增強了新聞的可信度和感染力,而短視頻新聞的出現更是進一步豐富了社交平臺上新聞的呈現方式。

NowThis News 是短視頻新聞的先驅,這家專注于社交視頻新聞的公司由《赫芬頓郵報》聯合創始人、前主席肯尼斯·勒利爾及該報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海比奧創辦。NowThis News 繼承了《赫芬頓郵報》的風格,主打時政新聞,同時提供娛樂、科技、飲食等題材的短視頻。NowThisNews 已累計為移動社交用戶制作了超過1 萬個6 秒、15 秒和30 秒的原創新聞視頻。2013 年,NowThis News 在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 上短視頻新聞, 截止2014 年3 月,其官方賬號的粉絲已超過8萬,而NowThis News 在Vine 上的粉絲數甚至超過了21 萬。

迄今為止,BBC 在所有提供短視頻新聞服務的新聞機構中最具權威和影響力。2014 年1 月,BBC 開始在Instagram 上提供名為Instafax 的短視頻新聞服務。根據BBC 官方的說法,Instafax 尚處于試驗階段。Instagram 用戶只需關注BBC News 賬號,即可觀看15 秒的短視頻新聞,Instafax的新聞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國際局勢、科學技術和奇聞趣事。

有觀點認為,短視頻新聞無法完整地呈現新聞內容,并且可能由于傳遞信息有限而引起受眾的誤解。其實,短視頻新聞的功能類似于導語,它旨在將最有新聞價值、最具吸引力的事實呈現給受眾,更注重新聞傳播的速度。因此,短視頻新聞的核心價值在于幫助用戶快速地了解一天當中的重要新聞,如果用戶對某條新聞特別感興趣,可以通過鏈接進行深度閱讀。

結語

短視頻分享應用為新聞傳播注入了創新的活力。對新聞媒體而言,短視頻分享應用不僅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平臺,更是媒體增加受眾接觸面、實現內容多點落地、拓展品牌影響力的有效渠道。當前,新聞媒體對短視頻分享應用的使用尚處于嘗試階段,今后傳統媒體可以考慮將更多的記者現場報道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傳播給受眾。

這一點對紙媒來說尤為重要,它可以彌補紙媒在影像傳播方面的先天不足。雖然短視頻的時長只有幾秒、幾十秒,但通過對不同的碎片化短視頻的拼接,可以形成一種新的立體的全景式的圖景。

盡管社會化媒體都有“社交”與“媒體”的兩種屬性,但不同平臺的偏向不盡相同。例如,偏向媒體基因的新浪,其微博也是偏媒體取向的;偏向社交基因的騰訊,在微信平臺上,繼續堅持其社交取向。清晰的屬性取向是社會化媒體取得成功的關鍵,但我國短視頻分享應用在屬性取向方面不夠明確,應在未來的發展中有所側重。

作為一種社會化媒體,短視頻分享應用與微博相似,兩者都基于這一核心理念:信息的即時性、共享性以及基于即時、共享信息形成的動態信息傳播網絡。另外,短視頻分享應用與微博都基于弱連帶關系,依據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的“弱連帶優勢”理論,弱連帶較之強連帶有著更好的信息傳播效果。因此,短視頻分享應用著重開發“媒體”屬性,發揮其在信息傳播方面的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輕視“社交”屬性。在Web2.0 時代,內容為“王”,關系為“后”,關系成為重要的生產力推動“內容”的制造和傳播,“關系流”同時也成為“內容流”運動的基礎設施。社交的意義在于強化用戶之間的關系,而良好的關系能夠促進內容的傳播。新聞媒體在使用短視頻分享應用傳播新聞的同時,需要與用戶建立良好的關系,使“關系網絡”和“內容網絡”達到深層次的融合。

參考文獻

①張梓軒、王海、徐丹,《“移動短視頻社交應用”的興起及趨勢》[J].《中國記者》,2014(2)

②陳力丹,《把握新媒體對社會交往結構的影響———〈互聯網時代的新聞傳播〉序言》[J].《新聞愛好者》,2012(6)

③喻國明、歐亞、張佰明、王斌:《微博———一種新傳播形態的考察》[M].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

④騰訊網、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研究所:《中國網絡媒體的未來》,tech.qq.com/a/20131122/015404.htm#p=1

第10篇

[關鍵詞]媒介應用 社交媒體 搜索 大數據

一、新型媒介形態正基于IT新技術層出不窮

當互聯網技術以“呼吸都覺得緩慢”的速度更新時,媒介也搭載新技術的高速列車,不斷呈現出全新的樣式。當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風頭正勁,新的媒介應用也以更細分化的視角,融合多種感觀體驗全新出現。這些新的媒體應用發源地多為美國,并正迅速進入中國市場,其中包括以Delicious(中文版為“美味書簽”)為代表的信息收藏類、以Evernote(中文版為“印象筆記”)為代表的信息記錄類、以Flipboard為代表的社交雜志類、以Foursquare為代表的地理位置服務類和以Pinterest為代表的圖片集納類等。

Delicious此前為雅虎旗下業務,2011年由Youtube 聯合創始人 Chad Hurley及陳士駿收購,并重新。它的中文版“美味書簽”口號為“互聯網的精選輯”,用戶可以通過標簽分類,來收藏任何自己感興趣的網頁、網站等,并通過再編輯將收藏變為方便閱讀的集納。用戶可以回看瀏覽,并與好友分享。在互聯網信息總量爆炸式增長時,每個人的信息接收能力卻變化不大。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準確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變得比信息本身更為重要。Delicious提供的收藏功能,日后會成為個人尋找感興趣內容的搜索引擎,變成“個人的知識管理工具”,這是此款應用迅速被接受的主要原因。

相比Delicious的收藏,Evernote是一款筆記應用,其中文版“印象筆記”的口號是“記錄點點滴滴”,意在專注記錄用戶在網站和生活中看到的有價值的、新奇的東西,同時對記錄的信息進行整理和保存。相對于互聯網時代的迅捷與遺忘,Evernote借用美國諺語“大象永遠不會忘記”,來表明成為個人生活記憶幫手的功能。用戶可以創建文本和手寫筆記,拍攝圖片,錄音,剪輯網頁文章,這些操作可以在任何電腦、手機和平板上使用,并隨時搜索,資料共享。

與上述兩種應用不同,Flipboard在樣式上更接近傳統的大眾媒介,它以電子雜志的樣式來呈現集納的其他媒介。它的內容基礎是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用戶可以通過搜索,將自己喜愛的任何內容,包括人物、話題、標簽、博客、網站,以精美的雜志布局存儲、更新和呈現。Flipboard的口號是“你的隨身社交雜志”。這款媒介應用使用了創新的觸摸技術,包括翻頁的連續性,使用戶的體驗更為生動有趣。

美國社交定位網站Foursquare是一家基于LBS(Location Based System,用戶地理位置信息系統)的應用服務,用戶界面主要針對手機而設計,它鼓勵手機用戶同他人分享自己當前所在地理位置等信息。利用Foursquare服務,用戶可“檢入”全球任何城市的一家飯店、好友家庭居住地或一家商店等,同時獲得該地點附近的其他信息。用戶檢入后可以獲得虛擬勛章、點數或頭銜獎勵。這個地理資訊服務的火紅,背后是眾所周知的社交關系和游戲元素。Foursquare因此定位自己50%是地理信息記錄的工具,30%是社交分享的工具,20%是游戲工具。

美國熱門圖片分享社區Pinterest偏重于圖像。Pin(圖釘)+Interest(興趣),就是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用圖釘釘在釘板(PinBoard)上,頁面底端自動加載無需翻頁功能,讓用戶不斷發現新圖片。這個媒介應用為用戶提供在線收藏和分享視覺藝術圖片的服務,目前已進入全球最熱門社交網站前十名。與之有些相似的還有Flickr、Instgram等。

二、新型媒介應用的特點

基于IT新技術的媒介應用由于更為人性化并增加了更多感觀體驗,而為互聯網用戶所喜愛。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正占據近三分之一市場時,如何讓在工作和歸家間隙的人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到想看的內容,不僅成為新媒體的市場空間,也成為最新的發展趨勢。

1.愉悅地搜索、整理信息

互聯網具有無限連接、信息海量、開放等優勢,同時還具有無中心、不確定性、跨界等特點。在信息大爆炸時代,Twitter每天發貼350萬條,新浪微博每天會上線1億條微博,而整個互聯網上充斥的信息總量已無法計量。此時,信息本身似乎變得并不重要,重要是如何尋找到有價值和需要的信息。這一問題成就了谷歌和百度,當互聯網的視頻、微博、社交網站都在贏利問題上舉步維艱時,這兩家公司早已賺錢不是問題,其中百度的年收入高達數十億元。

新入主者在搜索霸主之下,于細分市場尋找新的商機。前文幾種媒介應用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對互聯網上海量信息的收集、歸納、整理和儲存,只是各項應用的重點不同。但無論哪家,都以“有意思”的搜索、集納的使用體驗,吸引了不少用戶。目前,Flipboard的全球用戶突破2000萬,每月“Flip”30億次。這個單詞的本意是指手指輕劃而過,用在這款應用則是指翻頁的動作。[1]Foursquare到今年4月,用戶數為2000萬,簽到信息超過20億條。Evernote用戶數在今年10月達到3400萬,其中付費用戶占4%。以中國的龐大人口看,這些數字似乎不高,但這幾大網站有一半為美國本土之外的全球用戶,就顯得殊為不易。

2.基于社交關系的應用

上述幾種媒介應用的另一個共同特點,即社交關系是應用的基本后臺。Delicious的應用簡化了用戶分享和保存網頁,同時將這些收藏與好友共享。Evernote在注重個人信息存儲與保密的同時,專門設有“人脈”板塊,管理用戶的人際關系。Flipboard本身就是針對Facebook和Twitter等社會化媒體上的內容進行整合,進入中國后,新增支持“新浪微博”與“人人網”功能。Foursquare除了表明自己在哪,由此獲得勛章或優惠券之外,還告訴朋友“我在干什么”。Pinterest2010年才上線運營,現在已是美國第三大社交網站,你和好友之間可以將好的圖片互相“pin”(圖釘)和分享。創業團隊將Pinterest描述為“新浪微博+豆瓣+大眾點評”的混合。

早期互聯網應用更多是散兵游勇,個人在互聯網的大海中摸索,線上與線下基本是陌生的人際關系,接觸信息也有真有假。因此,當Facebook和twitter出現時,虛擬的網絡關系立即變為現實的親切感和真實感,新型媒介應用也在這種相對可靠的現實人際關系中得到擴張。線上與線下的人際關系會彼此轉化,并獲得相對寬松的交往環境。在人際交往80%都屬于非接觸往中,新型媒介應用無疑提供了更便利和更現實的交往途徑,同時也是投資者可行的商業模式。

3.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是主要呈現終端

Evernote的CEO Phil Libin今年公布了Evernote的一些重要數據:用戶數量增長至3400萬,其中新用戶中有75%來自移動客戶端,25%來自桌面客戶端。移動用戶對Evernote的增長貢獻不少。[2]Flipboard的創辦伊始也起源行途中的雜志翻閱,針對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應用,專門設計了九宮格式的布局,右側的翻頁按鈕,封面故事等,使用起來更為愉悅和便利。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預測,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6.86億部,占全球手機出貨量總數的38.4%,其中中國大約有1.82億部。[3]另外,基于全球對蘋果iPad及亞馬遜平板電腦Kindle Fire等產品的需求明顯升溫,2012年平板出貨1.06億臺,同比增長54%。[4]這些數據都顯示,未來互聯網的最新發展熱點在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終端設備。很多新型互聯網技術和媒介應用,都會建立在這兩個平臺之上。

4.大數據和云技術的廣泛應用

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車聯網、手機、平板電腦、PC以及遍布地球各個角落的各種各樣的傳感器,無時無刻不產生和上傳著數據。與龐大數據同時出現的是數據的分析、存儲和使用問題。這也就是云技術和大數據的出現及應用環境。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由最初的一種計算技術,演變為將龐大數據經過系統搜尋、計算分析之后,將結果回傳給用戶的商業應用。這項技術實踐于新型媒介應用中,可使用戶隨時調取之前上傳的數據,而無需存儲問題。Evernote作為記錄類應用,數據問題更為突出,因此其云筆記功能尤為突出,用戶上傳數據會永久保存,沒有存儲限制。Pinterest等也是基于云技術的移動應用典范。數據顯示,與2009年相比,2014年基于云技術的移動應用將會增加90%。而現在的應用之所以將目光對準云技術,主要是基于以下三點原因:可以通過多個設備訪問數據,成本更低,可加快業務進展速度。

早期提到大數據,通常是一個公司創造的大量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現在這個概念已變為一種商業模式,即通過收集、整理大量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挖掘,獲得有價值的用戶信息,降低營銷成本,提高企業銷售率,增加利潤。[5]可以想見,以上以社交網絡為基礎的互聯網應用,無疑會在UGC的大潮中獲得大數據的空間和廣闊的商業前景。

三、新型媒介應用對傳統媒體發展的啟示

一面是新媒介應用的層出不窮,一面是傳統媒體收益的持續走低,后者尤其在今年上半年表現明顯。此時新媒介應用給傳統媒體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鑒的發展之路。

Delicious所在的AVOS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江宏認為,傳統媒體的優勢,是專業的制度和流程、媒體的責任感和持續穩定地輸出高質量的內容?;ヂ摼W的優勢則在強大渠道,掌握用戶信息,依靠技術規?;鉀Q問題。因此,傳統媒體要繼續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開放和擁抱互聯網,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提高自身價值,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內容,同時對內容輸出有所控制。目前,全球互聯網已形成了六大生態系統(谷蘋、微軟、索尼、亞馬遜和臉譜)和3大平臺(微軟、蘋果、谷歌)。如何與其合作并獲得發展是眼下最為緊要的課題。

從現實看,傳統媒體目前所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無力,原創內容無法得到支持,并由此帶來傳統媒體的生存困境。在西方國家,很少會出現網易、新浪這樣大型的新聞門戶網站,因為各家媒體不會無償或以極低的價格將自己的產品交給第三方使用。但傳統媒體也不必完全置疑自己的存在,特別是傳統紙媒在中國仍有擴張空間的時期,仍應尋找新的增長點,同時實現新技術支撐下的電子化與網絡化。在技術驅動的年代,麥克盧漢的“媒體即信息”展現無疑,技術不僅是技術而變成核心競爭力。或許我們應該學習《紐約時報》,在關鍵應用技術上不是購買而是自行研發,以獲得IT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基于社交媒體擴展用戶,是傳統媒體應向新媒體學習的另一重要方面。目前傳統紙媒與新媒體也有合作,但通常面臨如何實現內容與品牌同步拓展的困惑,即新媒體使用了傳統媒體的內容,但傳統媒體的品牌宣傳似乎并未得以實現,同時新媒體在用戶精準推送上的資源與數據優勢,似乎也難以與傳統媒體分享。因此,傳統媒體要考慮如何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對用戶群的精確了解與選擇,并推送自己的內容。這些互聯網新技術包括AL(augmented reality,虛擬增強現實技術)、LBS、QR技術(二維碼的一種, “Quick Response” 的縮寫,即快速反應)、HTML5等。據悉,德國的《柏林先鋒報》因在報紙上嵌入芯片,成為“全球首份虛擬增強現實報紙”。國內一些報紙也已經采用了二維碼技術,以實現平面新聞的多媒體呈現。

在大家認為互聯網是個遺忘的時代時,傳統媒體的記憶功能其實變成了優點。在前文幾種新媒介應用中,幫助用戶存儲記憶是一個顯著的特點。財新網總編輯張繼偉認為,互聯網時代的競爭策略,是專業媒體要成為“輿論平臺”,不僅要報道事件,還要推進事件發展,通過報道引發社會關注,改變事件進程。在回顧與展望事件時,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的過程,就是為高速運轉的時代存儲信息,形成數據庫,提供有獨到見地的分析。

注釋:

[1]Flipboard用戶突破2000萬 每月“Flip”30億次,

第11篇

人們往往熱衷于討論社交媒體的發展趨勢,可以肯定的是,社交媒體將來最顯著的特征是信息不請自來。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等公司目前正在收集用戶信息,包括他們的愛好和興趣等。但到了Web 3.0時代,即語義Web時代,我們無需在互聯網上搜索信息,因為信息會不請自來。將來,適當的信息會在適當的時候被傳遞給適當的人,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到那時,互聯網信息將更具針對性,以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會投資做這些事情,總之將來我們面對的肯定不是海量的信息,而是所需信息。

當然,未來社交媒體的重大意義不僅局限在信息方面,屆時,現實與數字世界的連接將比以往更加緊密。

當我們在公園跑步時,可利用iPhone應用將身體狀況與Facebook和Twitter的個人資料相關聯,用戶可追蹤自己的信息,還可以與好友共享相關數據。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將變成“社交儀表盤”,大體而言,Facebook和Twitter是一種社交渠道,其他公司可以在上面發展自己的技術和業務。例如,Stocktwits、Tweetdeck和Zynga等公司已經通過這兩大平臺獲得了巨額利潤。

社交媒體還將體現更多的特點,例如:將來移動技術將占支配地位,近距離無線通信(NFC)技術進一步發展,允許商家根據消費者的地理位置和興趣而提供促銷信息;人類關系將不再依靠傳統的現實交往,一個人可與全世界的人交朋友,無論職業、種族和信仰,最終形成一個世界性的大熔爐;人類也將不再是被動的媒體消費者,媒體將以動態方式在所有平臺上與我們互動,如同今天的《魔獸世界》玩家一樣,每個人都將成為虛擬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擁有自己的化身。

怎樣看待社交媒體

王冠雄:社交媒體如火如荼,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矩陣正在誕生。社交媒體營銷下一站是自定義品牌社區?1、自定義URL,與用戶分享更簡便;2、可以詳細分析用戶;3、可以據此獲得聯系方式等信息;4、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分布廣告;5、可以根據興趣或位置來社區,互動更有效。

宋寧波:李開復說,社交時代真的來臨了,而且很快很猛。西方的廣告預算,快速地從其他地方(線下廣告、搜索廣告、Display Ads等)轉移到了社交媒體??煽诳蓸窊肀缃幻襟w我并不驚訝,但是GE(通用電氣)都在做這方面的品牌營銷。這方面中國還有很大的空間發展。

戚祥:我們對網絡要重新定義,網絡不再會是以網頁為主了,也不一定只是超鏈接的,網絡可能是微博的數據流,可能是YouTube的視頻數據流。超鏈接依然還會是超鏈接,網頁也不會消失,但是可能不再是主流的了――凱文•凱利針對“社交媒體是否會全面替代網頁”的提問如此回答。

網商網事:未來社交媒體將成為主流媒體,社交媒體當今已經呈現了偉大的發展趨勢:互動、分享、傳播、大眾化。

馬:據稱,社交網絡將成為在線購物主渠道,公司將關注社交平臺能為自己的網頁帶來多少訪客,通過在社交網站上創建店鋪,用戶可直接在社交網站上購物,而Facebook將成為未來網上購物的主要渠道之一。

第12篇

所以移動媒體的成長空間是巨大的:

移動媒體分析家對移動媒體潛力不斷看漲;明智的公司像Facebook近來收購了Instagram, Glancee, and Karma這一系列的移動公司;獨獨廣告商們還沒把他們的眼球投過來,要立即看清這個趨勢,讓我們從移動興起的幾個特點來分析:推廣渠道、廣告質量、創新性、嘗試力度、社會影響力。

1.推廣渠道數量驚人

廣告商有很多的移動工具選擇來投放廣告信息,包括移動搜索、移動應用、移動網頁、SMS等,任何一個渠道都已被證明是有效的品牌宣傳渠道。

2.廣告質量高

在2012年的設計和技術頒獎會上,Nike+ Fuelband產品向我們展示了它的移動應用Nike+ Fuelband App對移動設計、藍牙集成、3D動畫高質量的影響力;最近戛納廣告節新增加的移動獅子獎項對提高移動廣告的質量也添了非常漂亮的一筆。

3.創新性強

每一個新移動產品都會引發一系列的新移動產品跟隨,過去的一兩年,Uber、Clear、Path都迅速崛起,其他的開發者從地理定位、手勢、UI方面推出類似卻有區別的應用。接著語音控制、應用個人化特點將繼續跟進以提高移動產品的體驗。廣告商們屆時只要擔心自己怎么好好利用這份創新資源來最大化廣告宣傳就好了。

4.敢于嘗試、進步快

最近在影視音樂互動大會上亮相的Highlight和Sonar應用,兩個都是社交挖掘應用,可以實時實地監控周圍與你有共同愛好的人。剛開始,這兩個應用都在如何粘住用戶,如何消除用戶對社交交友的忌憚上遇到瓶頸,但隨后與GPS、開放圖譜技術地結合,加上認識到社交網站人們結交的方式并不是全都直接明顯的,這些社交發掘應用正在重建基于個人的“個人Web”。

5.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