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婦科手術圍術期護理

婦科手術圍術期護理

時間:2023-07-31 17:25: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婦科手術圍術期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婦科手術圍術期護理

第1篇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婦科;系統化護理

近年來,隨著微創觀念在臨床的普及和腔鏡器械、技術的完善和發展,腹腔鏡在婦科手術治療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同時亦對圍術期的手術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選取2017-02—2018-02間在我院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的5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圍術期予以系統化護理措施,效果肯定。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56例患者,年齡28~48歲,平均39.20歲。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21例,腹腔鏡子宮次全切術13例,腹腔鏡異位妊娠術16例(輸卵管切除7例、輸卵管切開取胚胎9例),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離術6例。均選擇月經干凈后3~7d后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由同一組手術醫生施術。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1)常規護理:入院后及時配合患者完善術前檢查,配合醫生充分評估病情,排除存在手術禁忌證的患者。術前3d采用0.5%碘伏棉球對陰道實施擦洗清潔,1次/d。做好術區皮膚消毒,先以松節油棉簽將臍窩污垢清除后,再用碘伏棉簽擦洗消毒,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棉簽對臍部皮膚擦傷,保證臍部皮膚無損傷,預防感染。手術當日晨對陰道實施擦洗1次。術前晚攝入少渣半流質飲食,禁食產氣食物如牛奶、豆類等食品,避免腸脹氣發生。術前6~8h禁食,4h禁水,術前晚口服瀉藥或用磷酸鈉灌腸劑灌腸,術晨再進行灌腸1次(異位妊娠者不做清潔灌腸)。(2)針對性心理護理:術前充分與患者交流,通過語言講解或圖片及視頻演示等方式幫助患者盡快熟悉住院環境。鼓勵患者表達真實的內心訴求。對存在緊張、焦慮及恐懼等負面心理的患者,針對其性格特點、文化程度、家庭等背景,詳細講解腹腔手術的可靠性、先進性。可請同病區術后恢復較好的患者現身說法,分享治療與護理中的經歷及成功心得,增強其手術和術后恢復自信心,消除各種不良情緒和思想顧慮。囑患者家屬生活上給予更多關懷,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3)健康宣教:耐心向患者講解治療、護理的配合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等訓練,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

1.2.2術中配合手術開始前洗手護士與巡回護士核對患者信息無誤。洗手護士提前30min洗手上臺,檢查器械的完整性,做好攝像系統調試工作。與巡回護士一起核對及清點器械物品數量。為預防術中目鏡因受消毒滅菌影響鏡面的清晰度,在與導光纖維束連接前應用擦拭紙或棉紗布仔細擦拭干凈,注意動作幅度輕柔。術中做好醫護間配合度,準確傳遞超聲刀等腹腔鏡器械[3]。術中如鏡面被血液或各種體液污染,應及時采用熱水泡洗或用浸有消毒液的紗布耐心擦拭,保持視野良好的清度晰,確保手術進程的順利。巡回護士術中做好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密切觀察。遵醫囑合理調節氣腹流速與壓力。保持沖洗液溫度適宜,預防術中低體溫等因素引起心律失常、低血糖、高血鉀、代謝性酸中毒等并發癥風險。

1.2.3術后護理(1)常規護理:①持續低流量吸氧,嚴密監測患者脈搏、血壓、體溫、呼吸等生命體征。全麻患者神志未恢復前保持去枕平臥位,并將頭部偏向一側,將口鼻分泌物及時清除,防止嘔吐物誤吸。清醒后改為半臥位,以緩解切口疼痛程度,利于引流管引流通暢。②術后6h患者如無惡心、嘔吐,可給予少量半流質飲食,排氣后且無腹痛等其他異常可逐漸過渡到普食。嚴格遵循少食多餐等原則,攝入食物應含有營養豐富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等。③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扭曲、受壓、阻塞。嚴密觀察引流液性質、顏色及量,做好記錄。每日更換引流袋1次,注意無菌操作[4]。④每日用0.1%新潔爾滅棉球擦洗會陰,保持會陰清潔,預防尿道感染。(2)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①切口并發癥:觀察切口是否出現滲血、滲液等,如有滲血、滲液浸濕敷料應及時更換。并注意是否為腹腔出血或切口出血、感染所致,應及時報告醫師并配合治療。②CO2殘留相關并發癥:主要表現為切口皮下氣腫、肩痛,以及惡心、嘔吐等。持續低流量吸氧6h,囑患者采取膝胸位等,以加快殘留CO2排出、減輕對膈神經的刺激,以及糾正高碳酸血癥。③其他并發癥: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減輕患者腹脹,預防粘連性腸梗阻、靜脈血栓形成等[5]。

2結果

56例患者中除3例患者因病情需要中轉開腹外,其余患者手術過程順利。圍手術期間未發生1例與護理相關的并發癥,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時通過發放護理工作滿意度反饋表(設置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選項,滿意率與基本滿意率之和為總體滿意率)[6]的方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40例、基本滿意16例,總體滿意率為100.00%。

3討論

第2篇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6月住院31例患者實施HALS新技術,其中子宮肌瘤10例,重度盆腔黏連、子宮內膜異位病人8例,卵巢巧克力囊腫9例,慢性盆腔炎有結核病史4例,年齡25~50歲,平均35歲,均無心腦腎器官疾病。

手術方法:①下腹正中恥骨上方1橫指處,切口長約20mm,以可容納示指進入腹腔為度,如同時需要開腹手術向兩側延長切口即可。②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在臍下10mm皮膚切口,建立氣腹后置入腹腔鏡,維持腹內壓12~14mmHg,于下腹兩側壁下動脈內側無血管區置入輔助套管2個,取頭低臀高約15°,分離重度盆腔黏連時,右手示指經恥骨上切口進入腹腔,左手示指、中指進入陰道以固定或調整操作過程中子宮的位置,有利于腹腔內的黏連分離。兩手配合下完成盆腔黏連分解術,恢復盆腔解剖結構。

結 果

術后31例患者3~7天均為治愈,住院期間心情愉快,積極配合手術,術后恢復良好,追蹤隨訪,1、3、5個月來院復查,術后治療效果滿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恢復正常的生活規律,給患者帶來了福音。

術前護理

術前心理護理:①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患者入院后陪同進入病房,親切和藹詳細介紹環境,促進心理舒適,同時啟動家屬、親戚、朋友給病人以不同的角度的進行寬慰,消除病人對病痛帶來的恐懼、焦慮情緒,緩解其心理壓力。②進行健康教育:與患者親切交流,消除其對手術治療有效性的懷疑以及對術后生活質量方面的擔憂,在術前根據患者年齡、病情、生活文化層次進行不同的安慰,通過文件資料發放,圖譜的講解,并詳細地介紹手助腹腔手術的優越性與必要性,手術過程、注意事項。HALS由于手術者的介入使腹腔鏡手術更為方便和安全,如手入腹腔配合陰道內手指的指示和牽引,便于手術野的暴露,辨別解剖層次,利于深部內膜異位灶的探查和完整切除,操作更具靈活性,便于解剖分離和止血等精細動作操作,更利于開腹手術常難以暴露的狹小腔隙及深部,除探查外還可以治療,并避免熱切割器械帶來的熱損傷,同時降低手術的風險性,縮短手術時間,減少了術中出血,病灶更加易于切除,避免了術中鄰近臟器的損傷等等,是婦科復雜手術治療的最佳選擇。通過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心理需要,焦虛、恐懼心理有效降低,在心理上也獲得了安全感,提高了對疾病的耐受力,使其盡可能放松全身前提下積極配合手術治療,降低手術并發癥。

術前護理:做好基礎護理,監測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做好術前準備,責任護士在護理操作穿戴整齊、動作輕柔、嫻熟、流暢,給病人以專業、認真,增強病人接受治療的信心,按婦科手術要求,術前3天,以維酮碘棉球進行陰道擦洗2次/日。于手術當天早晨以維酮碘對陰道及宮頸擦洗各1次。術前1天禁食產氣類的食物,如豆制品,但可以服甘露醇125ml同等量溫開水頓服,以防止胃腸脹氣,影響手術效果,術前12小時及24小時以肥皂水灌腸,保持腸道清潔,以避免手術損傷腸管污染手術區域,按照手術區域備皮,尤其是臍部清潔,術前1天以肥皂棉球對臍部污垢進行清潔,術晨常規使用松節油擦洗,以保證臍部清潔,預防感染的發生,術時根據患者的及手術的要求調到適宜的室溫及舒適,告知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都有護士在一邊悉心照顧,出現不適會及時調整,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很低,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的心理,以平緩心情接受手術治療。

術后觀察護理

術后:術后取去枕平臥位6小時,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阻礙呼吸道,6小時后改半臥位,并指導患者適當在床上翻身活動防止褥瘡的發生。

術后飲食的護理:術后8小時即可進流質飲食,如蘿卜湯、肉餅湯、烏魚湯,少量多餐。禁食奶、糖、豆制品類,防止術后腸脹氣。1天后由流質改為半流質飲食,3天后改為普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促進機體早日康復。

術后不適癥狀護理:手助腹腔鏡手術因人工氣腹及麻醉,患者容易出現惡心、嘔吐等反應,可將患者頭偏向一側,并及時清除嘔吐物,因腹腔鏡內CO2氣體殘留,刺激雙側膈肌神經,雙肩及背部痛也是腹腔鏡手術后常見并發癥,對此患者首先應加強氧氣攝入量,以加速體內的CO2排出,一般術后2~3天即可恢復正常。

切口護理:手助腹腔鏡手術腹部切口小,如無滲血、滲液,不需特別護理,隔日更換敷料1次,如切口滲液、滲血,周圍皮膚紅腫,腹部局部疼痛,要及時報告醫生,按醫囑對癥處理,并按切口無污染、常規處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幫助或協助患者術后勤換全身衣物以保持會清潔。同時2次/日會擦洗,預防上行感染發生,同時關注體溫的變化及腹痛情況,避免輸卵管或盆腔炎感染發生,適時下床活動。

術后心理護理:患者在術后5天內,往往會擔心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而出現情緒不穩定,具體表現為沉默寡言,食欲不振等心理壓抑反應,此期間責任護士應視患者不同的情況進行分類的心理疏導,針對患者情況介紹成功恢復的病例,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給予精神上支持及生活上幫助,對術后患者應主動告知其實際情況,使之放松心情,縮短恢復的周期。

出院指導:囑患者休息1周,禁盆浴和性生活1個月,保持外陰清潔,進高蛋白富含高維生素的飲食,囑3、5個月定期復診,如有陰道出血、腹痛、反復發熱情況及時就診。

第3篇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 吉林省長春市 1300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護理安全管理在婦科疾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自2013 年4 月至2014 年4月期間200 例婦科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 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則采取護理安全管理法進行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及效果。結果:觀察組在護理結束后,護理缺陷和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結論:對婦科疾病患者在圍手術期實施護理安全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同時降低感染及護理缺陷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護理安全管理;婦科疾病;圍手術期;臨床應用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已成為醫學領域的熱點課題[1]。在婦科手術中,很多患者對麻醉及手術容易產生復雜的心理問題,從而對圍手術期的處理及術后康復效果產生了嚴重影響。本文針對護理安全管理在婦科疾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自2013 年4 月至2014 年4 月期間200 例婦科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 例患者;對照組中患者年齡范圍在23 歲~ 48歲之間,平均年齡(36.2±6.3)歲;本組患者主要實施的手術方式有:48 例行人工流產術,28 例患者行取環、放環術,15 例患者行宮頸贅生物摘除術,9 例患者行清宮術;觀察組患者年齡范圍在22 歲~ 51 歲之間,平均年齡(36.8±5.9) 歲;主要實施的手術有:12 例患者行宮頸贅生物摘除術,25 例患者行取環、放環術,49 例行人工流產術,14 例患者行清宮術;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較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則給予護理安全管理,具體方法為[2]:

(1)對管理體系進行完善。對護理涉及到的規章制度進行系統評估,例如:醫護人員需要進行職責及執行的操作進行定期評估,分別對護理部、護士長、責任護士等三級關系分層監控,從而確保基層護理工作的執行力度。召開定期護理會議,總結現行管理措施的效果,對護理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要求院方管理者進行改進并落實到每個流程。

(2)提高醫護人員的整體理論和操作技能。對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進行合理安排,以便對其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以防護理中出現不必要的錯誤,同時培訓也是提高醫護人員專業化素質的重要途徑。同時,對入職培訓、崗位強化培訓進行定期考核,做到有層次、有計劃、有條理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

(3)提高護理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護理糾紛是護理人員不可避免要面臨的問題,對于這些情況,護理人員應充分掌握《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管理辦法》等于護理人員自身利益相關的法律知識[3]。定期對醫護人員開展安全教育,以提高護士自身的安全意識,在護理患者的同時也確保了自身的安全。

(4)制定應急預案。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制定應急預案,健全、完善相關護理措施,還應制定事后應急處理措施,準確識別護理風險并逐級上報。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合理的配置護理人員可以保證. 整體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均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以平均數± 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 檢驗,以X2 檢驗表示計數資料,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結束后,觀察組在護理缺陷發生率、感染發生率等方面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管擦組在護理滿意度上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3 討論

如何提高護理安全,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率已成為護理人員的工作重點。婦科疾病由于病情特殊,受到隱私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在治療期間會出現焦躁、不安等負面情緒,從而增加了護理安全管理[4]。本文主要針對婦科患者在圍手術期接受護理安全管理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相較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觀察組問題的發生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充分說明了對患者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后,醫護人員的護理技能以及醫患關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從而減少了患者投訴事件。此外,兩組患者在術后感染的發生率上也存在顯著性差異,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婦科圍手術期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可顯著提高護理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殷玉明. 護理安全管理在婦科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9):75-76.

[2] 沈雪琴. 護理安全管理對婦科圍手術期的作用[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1951-1953.

第4篇

摘 要:目的:研究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形成的預防性護理措施。方法:選取婦科盆腔手術192例患者,分為常規組和預防組各96例,較圍術期行常規護理和預防性護理的術后下肢DVT發生率。結果:預防組術后下肢DVT發生率(3.1%)顯著低于常規組(1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圍術期預防性護理能夠有效減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關鍵詞:盆腔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婦科盆腔手術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它是由深靜脈腔內血液不正常凝結,從而阻塞靜脈腔,阻礙靜脈回流所引起的。如果不進行及時治療,會導致患者慢性深靜脈功能缺損,進而使患者肢體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近年來在行婦科盆腔手術采取系統、科學的預防性護理措施,大大降低了下肢深靜脈栓的發生率,效果顯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婦科盆腔手術192例,按照圍術期護理方法分為2011年8月~2011年12月間行預防性護理的患者96例與2011年6月~2011年8月間僅行常規護理的婦科盆腔患者96例,分別記為預防組和常規組。具體資料為:年齡26~59歲,平均43.5歲。具體手術為:卵巢手術78例,子宮手術103例,卵巢加子宮加盆腔廣泛清掃術11例。患者合并癥情況為:合并高血脂26例,高血壓15例,盆腔惡性腫瘤11例。組別間在患者年齡、合并癥、手術方法等基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預防護理:常規組行常規盆腔手術護理,預防組在常規護理方法上實行預防性護理。

第5篇

[關鍵詞] 婦科;腹腔鏡;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0-0092-02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腹腔鏡已廣泛應用于婦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在臨床上得到普遍應用。腹腔鏡具有住院時間短、機體恢復快、不留疤痕、心理干擾少等優點,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腹腔鏡手術對麻醉及護理的要求較高。舒適護理模式是以“以人為本”為理念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能夠使患者達到生理、心理上的愉悅狀態,減輕其圍手術期的不適感,提高護理滿意度。本文回顧性分析我科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2例婦科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后予以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1年11月~2012年12月開展腹腔鏡手術治療的32例婦科患者,年齡17~40歲,平均27歲。其中2例為卵巢囊腫,2例為卵巢黃體破裂,1例為子宮肌瘤,24例為異位妊娠,2例不孕癥,1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按照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1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類型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尿常規、血液生化、肝腎功能、檢查胸透、心電圖均正常,15%患者血常規提示有輕度貧血。

1.2 方法

予以氣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取仰臥、墊肩、頭高腳低、膀胱截石位,造二氧化碳氣腹。腹腔鏡仔細探查盆腔、子宮及雙側附件,依據不同病情進行手術。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治療組給予舒適護理。

1.3舒適護理

1.3.1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由于腹腔鏡有診斷性和手術性之分,雖然在診斷的同時可完成手術治療,但當疾病不適合在腹腔鏡下繼續完成手術時,必須改為開腹手術。因此,在術前應讓患者和家屬充分了解手術方案,此次施行腹腔鏡的目的[1,2]。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患者,管床護士要細心地聽患者傾訴,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動,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前后注意事項,還可以請已經通過腹腔鏡手術治愈的患者現身說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讓患者以良好的心態積極主動的接受手術治療;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必要時可應用鎮靜藥物。②皮膚準備:腹部皮膚按常規經腹手術范圍及方法進行手術野皮膚清潔,因為腹腔鏡手術需在臍部或臍周穿刺,因此,對臍部皮膚準備要求是既要徹底清除臍內污垢,又要保證臍內皮膚完好無損。③手術前用藥:對于涉及腸道以及粘連嚴重需要行分離手術的患者,最好術前1~3 d即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亦可在術中予以抗生素治療;常規腹腔鏡手術術中使用抗生素。④留置導尿管:腹腔鏡手術患者,在予以氣腹針穿刺前,需常規留置導尿管,如無特殊手術需要,術中應該保持膀胱空虛,最好是留置氣囊導尿管,這樣術中不易滑脫,亦有利于術中辨認膀胱。

1.3.2術中配合 患者入手術室后熱情接待,認真核對,開放靜脈道路。協助麻醉,取手術。對病人的安置應在充分暴露手術野的前提下,以病人舒適、安全、無副損傷為原則。正確安裝腹腔鏡儀器、設備。消毒鋪巾后,分別連接相應的儀器,接通電源,調節到各所需功率,并在腹腔外試用。術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對CO2氣腹機的監視和調節。結束手術前常規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并吸盡,用透明質酸鈉凝膠4 mL放置盆腔防止腹腔臟器粘連。器械護士需對手術步驟了解熟悉,在配合術者操作時,要做到精力集中,在進行器械傳遞時穩妥準確,確保術者在目不離熒光屏的情況下亦能取用到合適的器械。當手術難度大、耗費時間過長、術者產生情緒急躁時,護士要用良好的舉止、溫和文明的語言以及熟練專業的操作來贏取術者的信任,及時調整醫生提出的問題,以便于手術能夠順利完成。

1.3.3術后護理 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后,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氧流量為(2~3) L/min,心電監護,每30 min監測1次血壓、脈搏、呼吸,4 h測量體溫1次。6 h后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改為半臥位,并指導患者在床上坐翻身運動,以便防止褥瘡、腸粘連及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3]。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及精神狀況,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給予及時正確的處理。注意觀察手術部位有無滲血、滲液發生,穿刺孔出血多為穿刺鞘拔出后壓迫作用消失而創可貼牽拉不牢致穿刺孔滲血[4,5]。注意定時查看切口情況。術后第1天按照生理需要量補充液體。如置導尿管,尿道口、會應每日進行兩次碘伏消毒。術后注意觀察尿色、尿量的變化,如有異常及時通知主治醫生,給予相應處理。根據患者的病情、身體和關注的需要來確定患者術后休息時間,一般恢復至正常活動水平是需要10~14 d。一般手術后1周即可參加除重體力勞動外的工作。患者術后的健康教育對其康復具有重要意義,使患者掌握有關疾病預防、治療方面的知識和術后的配合,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減少并發癥危險因素,促進早日康復。

1.3.4出院指導 教會患者注意觀察切口愈合情況以及如何保持切口干燥與清潔,如滲液、滲血、陰道有出血情況應及時就診。根據不同病情,告訴患者按期回院復診。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術后并發癥、住院時間,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術前焦慮情況進行評價、術后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護理滿意度由患者出院時所填調查表進行統計。

1.5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是采用SPSS 13.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及住院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為0例,對照組出現1例皮下氣腫、3例視野模糊)及住院時間方面與對照組相比,效果顯著,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及住院時間比較(x±s)

2.2 兩組在護理指標比較

治療組術前焦慮、術后疼痛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100%,顯著高于對照組75%,見表2。

表2 兩組在護理指標比較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盡管具有創傷小、疼痛輕、術后恢復快、造成的瘢痕小等獨特的優勢特點,但其穿刺、電燙以及氣腹操作等對循環、呼吸系統以及內分泌的影響亦是不容忽視的。因此,需要加強腹腔鏡術前、術后的臨床護理,并積極預防并發癥,護理人員需全面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以解決病人需求為中心,對患者進行護理程序評估,制定措施,為患者提供周到、溫馨、細致的護理,以便早日康復[6]。

本研究治療組患者在腹腔鏡手術治療后予以積極的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對患者實施生理與心理、精神與社會等全面多方位舒適護理,旨在使患者身心、社會、精神三者達到統一的健康和諧狀態。舒適護理過程中既減輕了患者痛苦,使其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充分滿足了患者自尊、安全、關懷與歸屬的需要,同時在舒適護理服務過程中又使患者充滿了治療信心和希望,能夠主動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參與到護理活動中來,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把舒適護理以“以人為本”為理念真正落實到實處[7,8]。

本組結果表1表明,經過實施舒適護理,治療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及住院時間方面效果均優于對照組,療效顯著。本研究表2顯示,治療組術前焦慮(23.5±3.6)、術后疼痛評分(4.2±1.3)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100%,顯著高于對照組75%。這表明通過圍手術期的舒適護理,耐心細致、溫柔對患者進行護理,多講解鼓勵患者,明顯提高了患者的心理、生理舒適感,減輕了其不良的心理應激反應,并且顯著提高了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使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對護理質量達到了較高的滿意度。研究結果充分論證了舒適護理在婦科腹腔鏡圍手術期的優越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過程中,護士必須具備較全面的腹腔鏡手術理論知識,了解掌握手術操作全過程,加強腹腔鏡圍手術期的舒適護理以及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全面周到、細致的術前術后的舒適護理,防止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潘莉英. 婦科腹腔鏡手術護理體會[J]. 吉林醫學,2010,27(12):4819-4820.

[2] 帥衛. 基層醫院腹腔鏡異位妊娠的護理[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 14(3):187.

[3] 方秀鳳,王世紅. 婦科腹腔鏡術圍手術期護理[J]. 現代醫藥衛生,2007,23(14):2174.

[4] 賈補蘭. 婦科腹腔鏡手術的護理體會[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 5(7A):148-149.

[5] 田玉玲,齊亞新,宋曉君. 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整體護理體會[J]. 山東醫藥,2009,14(2):95.

[6] 張玉花. 舒適護理在婦科腹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重慶醫學,2008, 37(21):2505-2507.

[7] 唱榮艷,陳蘆斌. 舒適護理對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的影響[J]. 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8):3145-3146.

第6篇

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均有統計學差異(P

結論:加強婦科老年圍術期護理干預,對保障護理質量,防范不良事件的發生、確保預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09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187-02

由于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致使婦科選擇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也隨之增大;加之老年患者本身體質較弱,而且合并癥較多,因此,手術治療難度與風險更大 [1]。圍手術期,其是指從患者決定選擇手術治療起,一直到基本康復為止這個過程,貫穿于手術治療始終 [2]。現為了分析分析婦科老年患者在圍術期的臨床護理,以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和患者康復出院,我們進行了此次研究,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此次所選62例患者,均為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婦科老年圍術期患者,通過術前檢查,都不存在手術禁忌癥。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36例)與觀察組(3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在61-72歲,平均(66.3±1.2)歲;病癥類型:15例為子宮肌瘤,10例為卵巢良性腫瘤,7例為卵巢惡性腫瘤,2例為子宮內膜癌,2例為宮頸癌;合并癥情況:9例為合并高血壓,4例合并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與貧血各3例,合并乙肝、甲亢各2例。觀察組中患者,年齡在62-71歲,平均(67.2±1.1)歲;病癥類型:14例為子宮肌瘤,11例為卵巢良性腫瘤,6例為卵巢惡性腫瘤,3例為子宮內膜癌,2例為宮頸癌;合并癥情況:8例為合并高血壓,5例合并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與貧血各2例,合并乙肝有2例,合并甲亢有1例。統計學比較兩組患者年齡、疾病類型、合并癥狀況以及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則應用整體全面的圍術期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術前心理護理:由于婦科老年患者自身機能處于退行性變化階段,極易產生焦慮、抑郁以及恐懼等諸多心理問題;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后,就對其心理情況加以了解評估,并予以針對性的護理,從而消除其不良心理,增強治療信心。②合并癥護理:因婦科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它病癥,所以,在術前,對其合并癥實施積極有效治療和護理,以改善其身體狀況,便于手術實施 [3]。例如:合并糖尿病者:對其血糖進行定期檢測,并控制其飲食,按照病人血糖的具體情況進行胰島素的使用。③術前腸道準備:若經常便秘者,則在術前10d就予以其易消化,且清談的食物;在術前3d,則應遵醫囑,適當予以其喝番瀉葉,促進排便;在術前1d與術晨前4h,對病人各行一次灌腸;在術前12h與術前6h,則分別禁食與禁水。④術前陰道準備:對于擇期實施手術者,在術前的第3d,對其陰道每晚都進行填塞(選用唯陰康);在術前晚與術晨,則選用碘伏棉球對其陰道進行徹底擦洗,避免感染。⑤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體征特征進行密切觀察,以防意外發生。⑥術后護理:a.病情觀察:在手術結束,患者被送回病房以后,就對其血壓、呼吸以及脈搏等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一旦發現異常,就立即告知醫生,并協助進行處理。b.呼吸道護理:由于此類患者本身肺功能較弱,在術后,一般都會無力咳嗽,且痰液粘稠難以咳出。所以,在術后,鼓勵患者進行咳嗽與咳痰,定時予以患者翻身,并拍背以助于排痰。c.引流管護理:確保各引流管的一直通暢,防止意外脫落,并對引流液進行觀察,一旦發現異常,則立即告知醫生。尿管護理:保持病人尿管通暢,每天都對尿袋進行更換。

1.3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所得的數據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或X2檢驗對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以P

2 結果

2.1 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中36例患者,滿意有36例,其滿意率為100%;而對照組中,滿意有29例,不滿意有7例,其滿意率僅為80.56%;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存在明顯差異(P

2.2 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其護理質量評價平均為(96.3±3.7)分;而對照組為(83.2±4.5)分;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2.3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36例,無并發癥病例;而對照組中,有6例出現并發癥,其中,血栓有1例,壓瘡有5例,其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P

3 討論

由于婦科老年患者本身機體功能處于老化階段,一般都合并有各種病狀,這增加了手術風險和護理難度。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所采取的整體護理,其貫穿于整體治療始終,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的各個環節系統化的工作模式。在相關研究文獻中發現,予以婦科老年患者應用整體護理,其護理滿意度遠遠高于常規護理。

第7篇

[摘  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治療效果及術后護理要點,為臨床子宮肌瘤的治療及術后護理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2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效果及護理要點,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其中單發肌瘤8例,多發肌瘤2例。肌瘤中肌壁間肌瘤2例,漿膜下肌瘤7例,闊韌帶肌瘤3例,同時做好圍手術期護理。結果  22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患者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均獲成功,剔除肌瘤17個,肌瘤直徑1~9 cm,平均68 cm。術中失血量15~30 ml,手術時間1~3 h,術后無1例并發癥發生,術后住院時間2~7 d,平均43 d。結論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安全可行,住院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是有效保留子宮的手術。加強圍手術期護理是促進術后恢復重要方法。

    [關鍵詞]  婦科;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護理

     Curative effect and nursing of hysteromyoma ectomy by laparoscope in 22 cas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nursing of hysteromyoma ectomy by laparoscope Methods   Respective analysis of 22 casses of hysteromyoma ectomy by laparoscope, including 8 cases of single myoma, 2 cases of multiple muscular tumor Based on pathology classification, 2 cases of intramural myoma, 7 cases of subserous myoma and 3 cases of broad ligament myoma Result  All patients succeed in hysteromayoma ectomy, diameter of myoma 1-9 cm, mean 18 cm About 15-30 ml blood losed,1-3 hours were cost in operation There was no complication happened, 2-7 days(average 43 days) stayed in hospital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Hysteromyoma ectomy by laparoscope is a safe and feasible operative manner, few complication happened, and it is a retain uterine operation Improvemen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promote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Keywords: gynecology; laparoscope; hysteromyoma ectomy; perioperative nursing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率為20%~30%[1-2]。治療子宮肌瘤最常采用的治療方法是子宮切除術[1]。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應用的廣泛開展和重視子宮的生理功能以及身體的完整性,探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日益增加。作為微創手術科的經典術式,從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等優勢深受醫生和患者的青睞,我科2002年2月至2005年12月應用腹腔鏡技術對22例要求保留子宮的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同時加強圍手術期護理,獲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22例子宮肌瘤患者, 年齡23~46歲,平均3618歲。其中單發肌瘤16例,多發肌瘤6例;肌瘤中肌壁間肌瘤4例,漿膜下肌瘤16例,闊韌帶肌瘤2例。術前所有病例均經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證實為子宮漿膜下肌瘤或肌壁間肌瘤,肌瘤個數< 5個,肌瘤直徑< 9 cm,無腹腔鏡手術禁忌證。術前行診斷性刮宮排除子宮內膜惡性病變。

     12  手術方法

    采用靜脈復合麻醉。按照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4個步驟進行,臍孔穿刺點于4點處作一約1 cm的切口,氣腹針穿刺進入腹腔,充入CO2氣體后改頭低足高位,氣腹壓力為1 6 KPa,10 mm Trocar置入腹腔鏡。在雙側骼前上棘內側約3 cm處各穿刺5 mm Trocar為操作孔。探查盆腔臟器有無粘連及子宮肌瘤的大小及數目。粘膜下肌瘤直接單極電凝肌瘤蒂部,切除肌瘤。壁間肌瘤者助手將舉宮器向前向上舉起子宮,分離雙側子宮動脈,可見明顯的子宮動脈搏動,電凝子宮動脈。切開肌瘤表面隆起最突出的部位,直達肌瘤表面,分離肌瘤,用大抓鉗鉗住肌瘤并向外牽拉,邊旋轉邊向外牽拉,用電凝切斷結締組織、切除肌瘤,切下的肌瘤用電動子宮旋切器旋切后取出。

    13  圍手術期護理

    加強圍手術期護理,術前1 d告知患者麻醉法、手術時間,備皮、灌腸、插尿管等。使患者了解手術的更多知識,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和焦慮情緒。并介紹手術成功病例及手術醫生的技術,使患者消除不安情緒,保持患者身心處于安全狀態,接受手術。術前用025%碘伏擦洗陰道后穹隆和陰道前后壁及宮頸3~4次,并且于陰道內置放滅滴靈栓一枚。對陰道出血淋漓不凈者給予抗炎止血治療。術后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30 min。術后注意觀察切口有無滲血及出血情況。

第8篇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手術配合;護理

近年來,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顯著提高了醫療科技水平,針對微創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入和完善,腹腔鏡手術以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的優點在臨床已廣泛開展應用,與現代美學要求符合,使患者痛苦明顯減輕,在婦科疾病診療中效果顯著。但因手術操作仍具有一定侵襲性,故加強圍手術期全面整體的配合及護理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1]。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80例,均為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劃分,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加強圍手術期配合及整體護理干預,回顧相關資料,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80例,年齡27-63歲,平均(46.8±2.3)歲。均已婚,其中宮頸不典型增生3例,子宮肌瘤31例,宮外孕9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14例,卵巢囊腫11例,子宮腺肌癥12例。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劃分,兩組在一般情況上具有可比性,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40例應用婦科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40例行圍手術期整體配合及護理,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術前配合及干預①心理護理:多數患者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加之疾病困撓,對預后過分擔心,易存在焦慮、恐懼、煩躁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需加強術前訪視,主動與患者溝通,就疾病基礎知識、腹腔鏡手術優勢、預后效果、注意事項等簡要講解。消除患者恐懼心理,保持樂觀心態,提高配合依從性。②術前準備:協助患者完善各項術前檢查,確保各項器械及儀器性能完好[2]。

1.2.2術中配合及護理干預①密切監護:密切監測生命體征,依據患者病情,建立至少兩條靜脈通路,保證麻醉用藥及輸液通暢。與麻醉師配合建立完善的監護系統,對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等進行監測,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②護理:選擇既對患者無損傷又可保障手術成功實施的是十分必要的。麻醉后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手術床依據手術需要適當調節,輕穩操作,注意兩腿不宜過大分開,以防腓總神經、肌神經損傷或下肢缺血[3]。③術中配合:手術合理擺放后,對手術臺上的物品進行清點,并詳細記錄。鋪無菌巾,連接儀器,調節所需功率,于患者肌肉豐富處放置電刀負極板,防止身體接觸金屬造成皮膚灼傷。器械物品與器械護士配合行清點核對。將各光纖、導線、管道與相應的主機系統連接,依據需要對各主機的工作狀態進行調整。密切生命體征觀察,記錄病情變化,做好尿液性狀、量的觀察記錄。保持輸液通暢,術中保障藥品供給,確保手術成功實施。④洗手護士配合:嚴格無菌刷手,器械依次放置,對各用物進行整理,與巡回護士做好縫合針線、紗布、器械的清點核對,對腹腔鏡各零件進行安裝,鏡頭及時用溫水擦洗,以提供清晰的視野。依據屏幕操作進展,對術者所需器械準確遞送,用無菌生理鹽水在使用前沖洗器械,以免消毒液對組織造成不良刺激。密切關注手術進程,掌握器械需求,依據顯示器行準確、快速傳遞,積極主動地配合手術操作。

3討論

目前,腹腔鏡已為婦科疾病診療的常用手段,為使手術開展的有效率提高,加強圍手術期配合及整體護理干預較為重要。洗手護士需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對腹腔鏡使用技巧充分掌握,嫻熟應用手術器械,對手術醫師可密切配合[4]。巡回護士需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良好的護理配合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關鍵,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加強充分的術前準備、心理疏導,術中密切生命體征監護,干預,術后清點物品,儀器保養等。結果顯示,護理滿意度及健康知識掌握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有統計學差異(P

綜上,加強婦科腹腔鏡手術配合及整體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加快患者康復進程。

參考文獻

[1]趙琪琴,遲培環,王俊萍.腹腔鏡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管理[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7,12(3):267-268.

[2]齊瑞玲,張艷玲,唐思源,等.宮腔鏡與腹腔鏡聯合手術對女性不孕癥的診治價值[J].臨床誤診誤治,2008,21(6):26-28.

第9篇

【關鍵詞】 護理;卵巢囊腫;腹腔鏡手術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廣德縣人民醫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對29例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離術患者施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護理資料, 并與同期僅實施常規護理服務的25例患者進行對照研究,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情況,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54例卵巢囊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腹腔鏡剝離術治療, 術前均經B超檢查確診。年齡19~52歲, 平均(29.2±6.0)歲;病程6個月~3年, 平均(21±5)個月;其中未婚6例、已婚48例。54例患者按不同圍術期護理方案分為干預組(29例)和對照組(25例), 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故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1. 2. 1 對照組 該組25例患者均給予本科卵巢囊腫患者常規圍術期護理, 具體包括入科健康宣教、術前評估患者心理狀況、護士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并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并發癥預防的常規護理措施及常規出院宣教。

1. 2. 2 干預組 該組29例患者在常規圍術期護理服務基礎上再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介紹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離術的具體術式、優勢及注意事項, 并重點宣講本科成功案例, 針對焦慮、抑郁患者, 應進行心理疏導, 并在護理一覽表中做好記錄。術前腸道準備:①術前3 d給予半流質飲食, 術前2 d進無渣流飲食;②術前1 d晚上給予口服兩盒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術中護理:術中嚴密監測CO2氣腹壓力, 發現問題應立即報告手術醫師或麻醉醫師;術中注意患者保暖、皮膚保護, 避免電灼傷、低溫情況, 盡量減少患者身體暴露, 注意保護患者隱私。術后護理:①胃腸功能的護理干預:術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行腸內營養, 并告知患者腸內營養的方法和重要性[1, 2], 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②術后并發癥預防:術后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深呼吸及咳痰, 避免氣管和支氣管分泌物潴留導致肺部感染及胸腔積液形成[3], 同時給予患者翻身扣背, 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注意切口換藥, 嚴格無菌操作, 做好床單、被褥等基礎護理。

1. 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統計, 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 計數資料比較用卡方檢驗, P

2 結果

圍手術期情況:兩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干預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耗時短、恢復快等臨床優點, 已逐漸成為臨床外科治療卵巢囊腫等婦科疾病的主要手段[4, 5], 同時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積極有效并有臨床針對性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是確保手術成功、促進患者康復的關鍵。本研究對本科29例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離術患者施行針對性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 并與同期僅施行本科常規護理措施的25例患者進行對照研究, 發現施行護理干預的干預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何培杰, 歐玉蘭, 林惠娟.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人的護理.全科護理, 2011, 9(26):2383-2384.

[2] 林月.綜合護理干預對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囊腫患者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5):39-40.

[3] 徐燕, 於利剛.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出的手術護理配合.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15):151-151.

[4] 施錦娥, 壽金文, 費玉琴.卵巢巧克力囊腫術后應用諾雷得治療的護理.護理與康復, 2013, 12(5):497-498.

[5] 巢夏玲.21 例小兒卵巢囊腫腹腔鏡手術的護理.全科護理, 2011, 9(25):2305-2306.

第10篇

【關鍵詞】 老年人;婦科腫瘤;護理

圍手術期主要是指患者從確定手術治療開始準備的時候,直到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全部結束為止的這一段時間。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身體的各項機能已經衰竭,這就意味著老年婦科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術風險將比一般的患者要高的多,這就給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據我院從2005-2011年,實施的60例老年婦科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間的護理進行詳細的研究和探討,指出在護理期間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計60例,患者的年齡在55-72歲,平均年齡為65.2歲。在患者當中有18例卵巢癌、8例宮內膜癌、13例子宮肌瘤變性、21例卵巢良性腫瘤。在入院檢查的過程中發現32例患者伴有糖尿病,28例患者在術前常規檢查當中發現空腹血糖升高,經過內分泌等科室專家會診以后確診為糖尿病。從患者的糖尿病情況來看,所有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空腹檢查血糖在7.4-18.9mmol/L之間,平均值為13.1±1.2mmol/L。

1.2 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均采用手術切除腫瘤的方法,在手術治療之前,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降糖藥或肌注胰島素的質量方法,在術前將血糖控制在8.5mmol/L以下達到了手術治療的標準。在所有患者當中有55例患者Ⅰ期愈合,其中有5例在治療期間出現3-5d的少量的陰道出血現象,經過相應的治療以后這些癥狀均在短時間內消失,未出現念珠菌性陰道炎。2.老年婦科腫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護理要點

2.1 術前護理 ①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在手術之前因為對手術的懼怕,患者可能出現情緒不穩定的現象,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及時開導患者,保證患者在整個圍手術期間情緒的穩定。②要控制患者的血糖值,要保證將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手術要求的

2.2 術后護理 相比術前護理,術后護理的難度和要求更高,在這一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要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及病情的變化,保證患者的電解質的平衡,同時對患者適當的補充鉀元素,防止低血鉀的情況發生。②按照醫生要求控制輸液量,保證輸液過程中的安全。③術后24-48小時之內,在餐前測量患者血糖,根據測量結果調整胰島素的應用,將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5.5-11.1mmol/L之間。④冬天供暖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此時可以與患者家屬一起對患者的下肢用溫度在40℃的熱水袋進行保溫促血液循環。⑤術后的48小時之內,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按照要求注射止疼藥,盡量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恢復期間的舒適感。⑥提高患者的飲食水平,術后患者的飲食要適當增加蛋白質、高維生素食物攝入量,但是應該盡量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取量,用植物性脂肪代替動物性脂肪滿足脂肪攝入的要求。⑦做好患者的術后感染預防,在術后按照常規要求使用5-7d抗生素的基礎上,要重點做好老年人的易感染部位的預防,主要是呼吸道、泌尿道和會位的護理,適當的增加這些部位的消毒次數,讓患者能夠安全的度過圍手術期。3 討 論

3.1 老年人對于腫瘤和手術普遍都有一種懼怕的心理,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圍手術期間患者的心理和情緒的穩定就是成為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本組患者手術之間,在檢查中發現有40例患者在手術之間出現軀體化、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波動的情況,SCL-90量表測值都高于常模平均分,具有顯著的研究意義。而現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患者的恐懼、焦慮可能會導致血糖上升。這就要求護士在護理期間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心理交流,盡量安撫患者的情緒,保證手術治療期間患者情緒的穩定,這是保證治療成功的關鍵。

3.2 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血糖控制的理想水平是手術期間必須做好的一項工作,一般來說血糖在小于等于8.5mmol/L最為理想,在護理期間護士需要根據患者的糖尿病并發癥、心肝腎功能情況對患者的糖尿病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口服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來控制患者的血糖。

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 乳腺纖維瘤;護理;整體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0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734-02

乳腺纖維瘤是臨床常見良性腫瘤之一,多發于育齡期婦女,尤其高發于年輕未婚女性群體,手術治療是其主要臨床治療方法。我院婦科近年來結合乳腺纖維瘤及其手術治療的臨床特點,制定并實施了圍術期系統的整體護理方案,為保障臨床療效、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結合具體實例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婦科2007年至2011年收治的行乳腺纖維瘤手術的女性患者220例,具體資料為:年齡18-36歲,平均年齡24.5歲;單發136例,多發84例;病灶直徑大小0.4-2.2cm,平均直徑1.2cm;其中哺乳期患者42例,有既往手術史44例。根據患者術中護理方法分為:2007-2009年間僅進行術中常規護理的常規護理組110例及2009年-2011年開始實行整體護理的整體護理組110例,組別間在患者基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研究意義。

1.2 手術方法 術前常規檢查并確定腫塊的位置及大小,術中常規鋪巾、消毒,用利多卡因(2%)進行局部麻醉后進行乳腺纖維瘤切除術。乳腺纖維瘤雖為良性,但仍有病變可能,因此術中切除纖維瘤后應進行常規送檢,以排除病變可能,對術中懷疑為惡性腫瘤者26例進行術中冰凍切片。

1.3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進行常規手術護理(如護理、麻醉護理、切口護理等)[1],整體護理組則進行系統的圍術期護理。具體方法為:

1.3.1 術前護理

1.3.1.1 心理疏導 乳腺纖維瘤及其手術均具有特殊性,患者容易對手術操作尤其是切口所帶來的疼痛產生恐懼心理,對術中身體暴露、術后美觀情況產生憂慮,因此術前多產生消極心理。對此,護士要多于患者溝通、交流,介紹手術的重要性、具體的手術方法及術后疤痕恢復情況等,以解除其對手術治療的恐懼感,增加治療信息,最大限度地配合手術治療。

1.3.1.2 手術時間安排 手術時間上要考慮到患者身體因素,多安排在月經后1周內,因為此時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命體征均比較穩定,瘤體暴露較明顯,術中出血量小,利于手術操作和徹底切除腫瘤,降低復發率[2]。

1.3.1.3 術前準備 準備好手術常用設備,術前安排患者熟悉手術環境,向患者介紹手術設施、主治醫師的水平、麻醉方式及手術的基本過程等,同時告知患者術中常見突況及具體的應對措施,以提高患者對手術的安全感。確保手術環境舒適,室溫、適度、光線適宜,無噪音。

1.3.2 術中護理 術中根據患者腫瘤位置及大小適當選擇切口,對創腔較大、手術負責患者要做好引流準備。幫助患者擺好合適的,手術操作時動作要輕柔、一步到位,語言要親切,對術中情緒不穩定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1.3.3 術后護理

1.3.3.1 常規護理 術后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血壓、呼吸、脈搏、神智等基本生命體征。對術后生活不便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護理。囑咐患者術后盡量避免患肢部位大運動,以防止牽拉切口或敷料脫落,敷料滲血時應當及時檢查并處理。術后疼痛患者可口服止痛藥物。

1.3.3.2 飲食指導 術后飲食以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為主(如瘦肉、雞肉等),忌食辛辣、油膩食物,以避免術后切口炎癥。

1.3.3.3 切口護理 術后切口部位壓迫止血15min左右,然后加壓包扎切口,包扎程度以有壓迫止血作用、敷料不容易脫落、不影響血液循環為宜。術后觀察包扎繃帶是否牢靠、舒適,有無憋氣、胸悶情況,24h后方可解開繃帶換藥,以有效加壓、止血[3]。注意保持切口干燥,拆線4d后方可洗澡,以防止切口感染。囑咐患者術后3月內佩戴上托效果較好的胸罩,以減少牽拉造成的疤痕加大。此外,本組31例術中引流患者術后24h左右拔除引流條,拔除時間18.5-29h,平均25.2h,以降低感染風險。

1.3.3.4 健康指導 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檢查的方法,每月1次,于月經后1周進行,檢查內容包括雙側位置、是否塌陷等,告知患者如果發現內有較硬的包塊時應當及時來院就診。

1.4 觀察項目 觀察并記錄術后切口一期愈合率、術后切口感染率、血腫感染率,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從護理態度、護患關系、護理有效度、健康宣教效果四個方面來衡量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術后組別間主要項目比較,詳細結果,見表1。

3 討論

系統、科學的乳腺纖維瘤手術圍術期護理,一方面是對臨床手術治療的輔助治療和補充,另一方面是有針對性的、全面的身心護理,它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身心耐受性,保障手術效果,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而且通過圍術期患者與護士之間的有效雙向溝通、交流,拉近了護患之間的關系,提高了護理效果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振娟,甘恩瑋,邵志敏.微創手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護理[J].上海護理,2009(09):123.

第12篇

丹東市婦女兒童醫院婦產科,遼寧丹東 118002

[摘要] 目的 探討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婦科盆腔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該院開展婦科盆腔手術的156例患者,依據數字隨機法將病患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78例,對照組病例僅開展傳統常規護理方法,干預組病理則在常規基礎上聯合開展預防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樣本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情況,并給予護理滿意度調查,依據統計學處理結果判斷預防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總發生率為2.6%,臨床調查中治療效果滿意度為93.6%,護理態度滿意率為92.3%,并發癥預防滿意度為96.2%,整體預后效果滿意度為94.9%,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婦科盆腔手術患者開展并發癥預防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幾率,提高病患認可程度,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

關鍵詞 ] 下肢深靜脈血栓;婦科;盆腔手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1(c)-0096-03

在婦科盆腔手術中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較為多見的并發癥之一[1],相關研究報道表示其臨床發生幾率約為10%左右[2]。并發癥出現后患者的下肢深靜脈中便會發生明顯的血液凝結與堵塞情況,引發血運循環障礙,抑制正常回流情況[3]。由于盆腔手術在婦科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其深靜脈血栓并發癥已成為當前婦科醫師面臨的首要難題。存在并發癥表現病患不但會影響到正常的下肢功能,也會伴隨血運循環障礙程度的加深引發其他器官嚴重病變[4]。該研究2012年5月—2014年5月間針對78例手術患者開展了該項干預措施,旨在證實該種護理模式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為日后臨床護理提供參考性建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124例盆腔手術病例均為該院所收治,依據數字隨機法將病患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組78例患者年齡26~63歲,平均(47.1±5.2)歲,單純子宮手術者45例,單純卵巢手術者21例,子宮合卵巢手術者12例,同期伴隨生殖器官惡性病變者2例,高血壓者5例,高血脂者7例。對照組78例患者年齡27~62歲,平均(46.8±5.4)歲,單純子宮手術者43例,單純卵巢手術者22例,子宮合卵巢手術者13例,同期伴隨生殖器官惡性病變者1例,高血壓者6例,高血脂者7例。

1.2 方法

對照組病例僅給予手術相應的護理措施,包括疾病與手術知識宣教、心理撫慰、手術期間護理配合、術后常規觀察與處理等內容。干預組病例的基礎護理方法與對照組一致,同時在護理過程中開展并發癥預防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①術前評估:開展手術前首先針對全部病例開展風險評估措施,依據評估情況來合理制定開展方法。分別記錄患者以往疾病史,針對存在多發癥與危險因素的患者著重加強干預技巧,在普通病例的基礎上深入護理方法。②術前宣教:詳細整理下肢靜脈血栓并發癥知識,包括引發誘因、臨床表現以及自我預防等,叮囑病患與家屬術后一旦存在不良表現需及時上報院內醫護人員,確保及時糾正。③術前指導: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咳嗽以及下肢運動等內容,確保術后病患能夠正確開展各項身體運動,抑制并發癥的發生幾率。④術前用藥:針對風險較高患者可酌情給予復方丹參液、右旋糖酐等藥物。

1.2.2 術中護理①術中基礎干預:手術過程中各種協助操作措施需要保證輕柔、緩慢,避免由于按壓患者身體引發不良反應情況。②針對性干預:多項臨床研究均證實盆腔手術時間長短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存在密切的相關性,由于其手術自身要求較高的精細程度,大多患者的手術時間均在120 min以上。針對手術時間超過120 min者,護理人員需有效降低病患的頭部平面,盡量保證低于手術平臺15°左右,在下肢部位加用墊高用具,約高于手術平臺5 cm左右,全面保證手術期間的良好靜脈回流狀態。同時,針對手術時間略長病患選用低分子葡萄糖酐500 mL給予靜脈滴注。

1.2.3 術后護理①日常干預:患者術后主要采用半流食,臨床護士需著重要求病患增加飲水量,促進靜脈血液稀釋。同時,要求病患盡量避免便秘與咳嗽情況,通過自身調節來減輕下肢靜脈壓力。②干預:臥床休息階段臨床護士保證有效的定期調整措施,嚴格避免應用枕墊,促進下肢靜脈回流正常狀態。③運動干預:手術結束后繼行康復鍛煉措施,臨床護士正確指導病患進行足踝翻轉與屈膝運動,單次鍛煉時間保證在30 min以內,每日鍛煉3~4次。床下活動時要求病患穿著彈力襪,保證正常靜脈回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病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情況,主要包括髂股靜脈血栓、股靜脈血栓、小腿靜脈血栓以及血栓性靜脈炎等。出院前針對兩組病例與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采用問卷方式,主要包括治療效果、護理態度、并發癥預防效果以及整體預后效果4方面。綜合各項指標完成比較分析。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組間計數數據用百分數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病例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3 討論

3.1 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原因分析

臨床手術后患者經常會伴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狀況,其主要誘因為術中靜脈穿刺等措施損傷了血管內膜,血管內膜上逐漸出現血小板附著與凝聚情況,進而引發了血栓形成[5]。而針對婦科盆腔手術病例該種并發癥發生情況更為嚴重。除靜脈血管內膜損傷原因外,局部特征、長期臥床、血液年度升高等情況也是引發并發癥的主要危險因素[6]。盆腔內部還具有大量的靜脈分布,并且均具有管壁薄的特征,手術實施后病患盆腔容易發生淤血情況,使得血運狀態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7]。術前的麻醉措施要求病患術后接受6 h以上的臥床休息,由于床上休息時間較長,病患的腰椎與下肢均會受到壓迫,也會影響到下肢血運情況[8]。同時,圍術期禁食要求與術中出血狀況均會導致機體液體大量流失,致使血液粘度不斷提升,進一步增加并發癥的危險幾率。

3.2 預防護理干預可行性分析

合理的護理措施可改善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該次研究中針對78例樣本開展了并發癥預防干預內容,為體現該種護理方法的實際效果與同期常規護理病例進行了臨床比較。研究過程中依次在術前、術中與術后分別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護理結束后本組病例僅2例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6%,而對照組病患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14.0%,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證明預防干預可明顯改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葉為群等[9]的研究中針對80例盆腔手術患者開展圍術期并發癥預防干預措施,通過與未接受干預病例進行比較可見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幾率顯著降低,與該次研究結果一致。同時,該研究針對兩組病例均開展了臨床問卷調查,其結果顯示病患對治療效果滿意度為93.6%,護理態度滿意率為92.3%,并發癥預防滿意度為96.2%,整體預后效果滿意度為94.9%,均明顯高于對照患者。趙滌[10]的相關研究中也證實通過預防干預措施可明顯提高病患的滿意程度,提示通過并發癥發生率的改善,病患與家屬對臨床護理人員的認可程度得到了顯著提升,進而保障了護患關系的穩定程度。

綜上所述,對婦科盆腔手術患者開展并發癥預防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幾率,提高病患認可程度,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

參考文獻]

[1]王霞.低分子肝素與間歇充氣加壓在預防婦科盆腔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研究[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3,27(6):440-442.

[2]伍香姑.婦科盆腔手術圍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14,15(1):118-119.

[3]于玲玲.婦科盆腔手術圍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206-207.

[4]王繼紅.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1):113-114.

[5]康曉麗,周鮮艷.婦科盆腔手術后8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分析[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08,2(4):227-228.

[6]王小平.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1):77.

[7]李構蓮.婦科盆腔手術患者行預防性護理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34):37-38.

[8]劉延宏,李詩光.婦科盆腔手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31):29-30.

[9]葉為群,凌琳,李學華,等.圍手術期干預對高危人群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