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31: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現代管理學知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管理學;理論;分析;再思考
管理是隨著人類實踐活動的而出現和發展起來的,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體現。隨著人類管理和組織能力的不斷提升,管理學理論也開始逐漸形成。到19世紀20年代,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大力提升和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管理作為一門科學開始形成。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管理學理論在新的發展時期遇到了巨大的挑戰,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管理學理論創新成為必然,同時適應時代的發展也是管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方向。
一、對管理學理論的分析和回顧
管理學理論建立至今,大體經歷了科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管理叢林理論和現代管理理論四個主要的發展階段。
(一)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是由“科學管理之父”泰羅創建的,主要的代表作是《科學管理原理》,該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提高勞動效率,這也是當時生產手段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課題。在泰羅之后,由法國的管理學之父亨利•法約爾創建了古典組織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是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韋伯的行政模型、巴納德的權利接受理論等都是科學管理理論的典型代表。科學管理理論在管理學上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提高勞動效率和組織效率的方法,將管理學作為獨立于經驗管理、行為管理而存在,但是科學管理理論沒有認識到人在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沒有研究環境對管理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行為科學管理理論
由于受到科學管理理論的影響,很多的資本家過分關注勞動效率的提高,忽視了工人的管理,使得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不斷爆發的勞動罷工使得管理學理論開始創新,重視人際關系的行為科學管理理論應運而生。與科學管理理論不同,行為科學管理理論是以人的行為以及主導人行為背后的動機和情緒。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將勞動者看作是“社會人”,注重組織動態、組織中人際關系研究,將激勵管理和需求管理引入到管理手段當中。但是由于行為科學管理理論沒有得到資本管理者的支持,很多觀點并沒有得到切實的落實和應用。
(三)管理叢林理論
管理叢林理論實際上是對當時管理理論體系的梳理,由于隨著管理組織的不斷出現以及管理需求的不斷提升,具有相關背景的各類研究者和科學家對管理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于各自的專業背景不同、研究的目的不同,管理理論叢林逐漸形成。1961年,美國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對當時的管理學研究學派進行了分類,梳理出了包括管理過程學派、人類行為學派和決策理論過程學派等6個主要學派。經過近20年的發展,到1980年,孔茨又對管理理論叢林進行了梳理,在原有的6個管理學派中,又延伸發展出來5個管理學學派,管理學理論研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四)現代管理學理論
現代管理學理論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主要特點。首先,是動態化的特點,動態化意味著管理學理論的發展需要適應外界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也就是說非線性的變革環境會對管理學理論產生影響,基于這個特點發展的管理學理論有權變理論、超強競爭理論以及混沌管理理論等。其次,是全體化的特點,全球化管理理論要求管理者能夠站在全球經濟發展的角度上開展管理活動,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政策制度下看待管理行為。另外,信息化也是現代管理學理論的主要特點之一,信息化就是要求管理手段的創新,電子數據處理、電子商務等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最后,柔性化管理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標志之一,在管理中做到以人為本,實行人本管理、團隊管理和文化管理等等。
二、新時期管理學理論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在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時代,新時期的管理學理論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首先,信息和知識將代替勞動力、土地成為組織的主要資源,管理學理論研究的對象和內容需要及時的更新。其次,在21世紀,組織的成員已經開始尋求自我實現的轉變,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倫理道德等方面都發生了重要的全新的變化,在這種情形下,管理理論中對人的假設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另外,信息爆炸和現代化管理手段的應用為新時期的管理學理論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三、對管理學理論的再思考研究
(一)管理學理論發展的動態性
管理學理論發展的動態性不僅體現在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創新和形成的管理學理論,而且還在橫向組織管理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管理形態。管理學理論作為一門科學,需要遵循科學發展的一般規律,即從典型到一般、從一般到典型,循環往復下逐步擴大研究領域和研究范圍。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形式的不斷變革以及人類思想文化的不斷進步,管理學理論發展的動態性促使管理學理論不斷發展,管理實踐變化是導致管理學動態變化的主要因素,而人、組織和社會是管理實踐的重要主體。也就是說,管理學理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人、組織和社會,同時管理學理論發展最終的服務對象也是人、組織和社會。因此,需要結合人的發展需要、組織的創新需要和社會進步的需要不斷創新管理學理論。
(二)管理學理論中分工與協作關系的處理
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是管理學理論建立的重要理論基礎,在以機械為主要生產工具的分工理論下,勞動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變革,分工帶來的局限性和缺陷也在逐步的凸顯出來,分工影響了組織的整體協調性,反而對組織整體的效率提升產生了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將系統觀作為管理理論基礎,將組織看作是一個協作的整體,通過對整體的管理達到提升效率的目的,但是在實踐中,雖然提高了整體組織的效率,但是局部的效率卻出現了下降的問題。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特點,將辯證的觀點引入到管理學理論中,可以看出分工與協作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要想更好的適應新時期管理理論發展的特點,需要在管理學理論中將分工與協作結合起來,分工是在協作基礎上的細致分工,協作是在精細分工上的協作。為了應對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特點,組織必須作為一個整體存在,在整體價值鏈中進行明確的分工,開展有效率的、科學的管理活動。
(三)管理方法的創新
知識經濟時代,組織所處的環境會發生迅速的變化,這種不確定的變化會給組織帶來極大地管理風險,如何能夠有效地化解這種管理風險成為新時期管理學理論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其中,創業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環境的變化總是從確定到相對穩定,然后發展為動蕩、不確定,最后達到穩定的狀態。在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創業管理能夠為組織和企業要及時不斷地進行快速的反應。創業管理理論是圍繞著機會、資源、企業家與團隊、組織方式、時間和環境構建的組織管理模型,其中個人、組織、環境和創業過程是創業管理理論的主要要素,通過這些要素的管理,對組織發展機會、組織團隊和資源三個要素對組織進行有效的管理。當前創業管理理論的相關內容正在逐步的健全和完善。創業理論要求組織成員要具有創新精神和改革精神,這正是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社會成員的重要要求。
四、結束語
管理學理論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在經歷了科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管理叢林理論和現在管理理論四個主要發展階段,新時期的管理學理論面臨著巨大的創新壓力。在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學理論要處理好分工與協作的關系,以動態管理為核心,創新管理方法,更好的為組織和企業管理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
作者:呂旭丹 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
參考文獻:
[1]譚力文.尋找管理學理論的科學性[J].管理學報,2014,(2):190-197.
[2]王宏.西方管理學理論與思想史發展探討[J].中國經貿導刊,2014,(5):46-50.
[3]李鋒,朱燕空.關于管理學理論的回顧與再思考[J].商業時代,2011,(11):85-86.
[4]譚人中.管理學基礎理論的哲學構建探討[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3):61-66.
[5]史永亮,張偉,劉彥妮.現代管理學理論淺述[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60-64.
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
彼得?德魯克1909年出生在奧地利的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曾任奧地利財政部部長,母親是奧地利率先學習醫科的婦女之一。童年時代,由于他的父母經常在家中招待各界人士,他們討論的內容涉及醫藥、政治和音樂等等,這讓德魯克有機會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并從小具備將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1927年,德魯克進入德國漢堡大學學習法律,師從凱恩斯和熊彼特兩位大師。畢業后,他進入漢堡一家出口公司擔任職員,后來又到法蘭克福一家商業銀行做證券分析師。希特勒的殘暴統治讓他認識到極權制的危害,這種認識為他后來的管理理論奠定了基礎。在他的第一本著作《經濟人的末日:論極權主義的根源》一書中,他深入剖析了法西斯主義的荒謬性。1940年法國淪陷后,英國首相丘吉爾把該書列為英國軍官學校的必讀書。
1933年,因文章遭到納粹德國查禁,德魯克離開德國到達英國倫敦,1937年又偕新婚妻子到了美國。他1942年出版的《工業人的未來》引起了通用汽車公司時任總裁艾爾弗雷德?P.斯隆的注意,斯隆被這本書深深地折服,于是邀請德魯克到通用汽車公司進行調研。隨后,德魯克受聘為通用汽車公司顧問,這讓他有機會仔細研究公司的內部結構。在此研究的基礎上,他在1946年出版了《公司的概念》,書中德魯克首次提出“組織”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組織學的基礎。
1950年,他進入紐約大學商學院執教。那年元旦,德魯克和他的父親去探望他的老師熊彼特,8天后熊彼特就去世了。在這次見面中,熊彼特對德魯克父子說:“我現在已經到了這樣的年齡,知道僅僅憑借自己的書和理論而流芳百世是不夠的。除非能改變人們的生活,否則就沒有任何重大的意義。”這番話對德魯克震動很大,從那之后的20年里,他一直致力于將管理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他看來,“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任何一種知識只有能應用于實踐,改變人們的生活,這種知識才會有價值”。
幾部著作奠定“管理學之父”地位
在德魯克一生當中,他曾經扮演過很多角色:記者、咨詢師、教授和小說家。除了他著名的管理學著作(15本書),社會、經濟和政治著作(13本書),德魯克還出版過一本關于日本繪畫的書以及兩本小說。他的著作旁征博引,涉及藝術、文學、歷史、哲學和宗教等諸多領域,不過終其一生,他最重要的貢獻還是在管理學領域。
1954年德魯克的著作《管理的實踐》問世,標志著現代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誕生,他也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企業的目的是創造客戶,為客戶提品或服務,而不是利潤的最大化。他還強調,工人應該被視為企業的資產而非債務;企業不應只是盈利機器,它還應該是建立在對工人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的社區。
1966年他出版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是德魯克最著名的管理學著作之一,傾注了他極大的心血。他提出,并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1973年出版的《管理:任務、責任、實踐》是一本給企業經營者的系統化管理手冊、給學生的系統化教科書,被譽為管理學的“圣經”。
盡管德魯克著作等身,名揚海外,但他的思想并不是很受主流學院派的推崇。他被很多商學院視為“局外人”,認為他只是一個作家而非學者。他的理論被批評為不夠嚴謹,缺乏“數據分析和管理模型的支持”。在主流院校中,很少有教授將德魯克的論著推薦給MBA學員。直到2002年,美國總統布什宣布德魯克成為當年“總統自由勛章”――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的獲得者,他的成就才真正得到官方的正式認可,而當時德魯克已經93歲高齡了。
大師晚年的聰明糊涂心
彼得?德魯克的一生見證了現代管理學發展的歷程,然而他在晚年的時候卻對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合理性表示懷疑,認為這種經濟制度在褒獎效率的同時也鼓勵了貪婪。他甚至表示,“盡管我相信自由市場,但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持保留意見”。
對商業經營的疑慮讓他將研究對象從公司轉向非贏利機構。他為眾多的非贏利組織,比如紅十字會、大學、醫院、社區服務組織以及政府機關提供無償咨詢。他還出版了《非贏利組織經營之道》一書,書中強調非贏利機構比任何機構都更需要學習運用管理之道。
內容摘要:以批判現代性為特征的后現代主義包含著鮮明的和諧思想。后現代管理理論繼承了這種和諧思想,將批判的矛頭指向現代管理中的不和諧現象及其根源,極力倡導在管理過程中建立組織與世界、組織與組織、組織與員工之間的和諧關系。這一思想對當今組織的管理變革有著重要的啟示,組織形態的無界化、網絡化、虛擬化、聯盟化,組織內部結構的扁平化和跨越職能的任務團隊的建立,從剛性管理模式向柔性管理模式的轉變,都是適應和諧管理思想的組織管理變革之舉。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后現代管理和諧管理管理變革
20世紀80年代,后現代管理思想在西方興起,并迅速向世界蔓延,對長期以來一直占據主流地位的西方現代管理理論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和挑戰,它所包含的和諧管理思想對當今組織的管理變革也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后現代管理理論是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潮向管理學領域滲透的結果。文藝復興時期后,西方哲學完成了從前現代向現代的轉折,人的主體意識開始生成,人代替上帝成為世界的主宰。在以人類中心主義為基礎的現代性學說的推動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實現著對世界的改造。到了20世紀,人類主體主義被進一步放大,人對世界的改造也愈演愈烈,在建立起輝煌的現代文明的同時,人類也將自身推向危險的邊緣:人類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人的物欲不斷膨脹,以道德滑坡、理想迷失、信仰混亂為特征的精神危機不斷加劇……于是,人們開始反思現代性。面對現代社會的危機,20世紀中后期起,一些思想家將批判的矛頭直指現代性學說賴以建立的基礎--以人為中心的主體主義和理性主義,后現代主義也就應運而生。在后現代主義看來,人與世界內其他存在者的關系不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而是同一大家庭中不同成員之間的共生共存關系?!笆澜绲男蜗蠹炔皇且粋€有待發掘的大倉庫,也不是一個避之不及的荒原,而是一個有待照料、關心、收獲和愛護的大花園?!蓖高^其理論核心及其產生背景,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后現代主義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注,它極力倡導對世界的關愛,倡導和諧。后現代主義試圖重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主張消除現代性所設置的人與世界之間的對立,主張通過倡導主體間性來消除人我的對立,它所倡導的人與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相互成全的關系,這其中包含著鮮明的“和諧”思想。
作為一種泛文化思潮,后現代主義起初主要活躍于哲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在從西歐傳入美國后,后現代主義的理念和方法才逐步滲透到管理學領域。20世紀80年代后開始盛行于世界的后現代管理理論,雖然因其范圍不同而理論重點與后現代主義有所區別,但它繼承了后現代主義倡導“和諧”的思想,以批判現代管理中的不和諧現象為基點,向自泰羅科學管理思想產生以來一起占據主流地位的西方現代管理理論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后現代管理學否定現代管理學對歷史和管理發展規律的樂觀描述,關注西方企業組織現代化以后的弊端。它認為,現代企業組織中的個人還被工業化文明的成果所壓迫。人成為管理制度的創造物,是被現代文明的產品所異化而存在的。在后現代管理理論看來,傳統管理學思想的起點是理性主義的,注重職能的研究和管理的理性面,希望管理學能夠步入“精密科學”的圣殿,而忽視管理的非理性主義方面。然而,它卻面臨基點不穩的問題,整個管理理論大廈出現了傾斜。這個基點就是管理的非理性主義問題之一——組織的價值觀問題未能得到徹底地解決。后現代管理理論認為,傳統管理學中研究中的泰羅的理性假定的普遍主義實際上給管理學的發展帶來了太多的“命定性”的規定,其實質是要將管理的發展“規范化”;把某一特定環境條件下管理發展的特征整理成嚴格的圖式,去套其他不同環境條件下其他企業的管理發展過程。
在現代社會,人類面臨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世界,信息革命、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等正全面、深刻、迅速地改變著世界和人類自身,變化成為后現代社會惟一不變的特征,因此管理的內容也在不斷地變化和更新,而從過去的管理歷史中按線性規則歸納出的管理原則、管理制度等已不再具有普遍適用性?,F代管理理論忽視組織的多元性、差異性,不顧某個組織成功所依賴的具體情境和偶然性,而將其成功經驗套用到其他組織的管理中,給人們提供的是一種確定性和穩定性的幻覺。現代管理理論注重管理的理性面而忽視管理中的非理性因素,導致組織生態環境惡化、資源日漸枯竭,組織之間經濟紛爭和利益爭奪加劇,組織內部沖突不斷、過度控制而導致組織內的人為管理制度所異化。在后現代管理理論看來,這一切不和諧的根源就在于現代管理理論所賴以建立的普遍主義和理性主義。通過對現代管理理論的批判,后現代管理理論旨在追求一種和諧管理的思想,極力倡導在管理過程中建立起組織與世界、組織與組織、組織與員工之間的和諧關系。
后現代管理理論雖然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注重批判而失于建設,然而它所倡導的和諧管理的思想對當今組織的管理變革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1尋求和諧的組織形態變革
在現代管理理論中,組織是一種處于相對穩定態的結構,組織與外部存在著嚴格的邊界,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系是競爭性的、“我們與他們”式的關系。組織的這種“結構”概念使得組織難以適應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也導致不同組織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展開激烈的、“你死我活”的競爭,甚至導致組織置信譽于不顧、商業道德淪喪。而在后現代管理理論看來,組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隨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產生、改變或消亡。根據組織的這種“過程”概念,組織的邊界是模糊的,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系在多數情況下是合作競爭性的、“我們大家”式的關系。在當今社會,組織的經營環境和戰略行為日益表現出高度復雜化、不連續性和不確定的特征。新技術不斷涌現,市場一體化、國際化日益加劇,產品生命周期趨于縮短,市場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這一切要求組織能及時調整自己的邊界。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展,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對組織之間協作經營和資源共享的促進,要求組織改變“小而全”的經營模式而轉向按比較優勢組織經營。因此,以增強組織適應性、尋求組織與外部環境和諧為目標的組織變革的一個重要趨勢應是組織形態的無界化、網絡化、虛擬化、聯盟化?,F代管理理論強調管理幅度,認為一個管理者所能直接管理的下屬人數是有限的,下屬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超越管理者有效管理的范圍,而且越往高層,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屬越少。因此,組織的人數越多,管理層次一般也就越多。在這一理論指導下的組織內部結構多為以等級為基礎、以命令控制為特征的層級式結構。這種結構以縱向分工為主,將組織劃分為若干層次,下一層次接受上一層次的指揮,命令自上而下逐級傳達,禁止越級指揮和越級匯報;在同一個縱向層次上又按照職能進行橫向分工,橫向職能部門之間往往有嚴格的界限,而且橫向部門之間通常不直接進行溝通。層級結構對相對穩定環境下的較小規模的組織而言,或許是一種效率較高的組織形式,然而在當今社會卻暴露出越來越明顯的不適應性。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組織的跨國經營,出現了一大批超級跨國公司,過多的管理層次使得這些“恐龍”公司難以有效運轉。另一方面,快速變化的環境要求組織能夠快速作出反應,而層級結構較多的管理層次和較長的信息傳遞過程往往造成信息不暢、失真,決策遲緩,而且橫向部門之間因缺少溝通而導致協調難度較大,這大大削弱了組織的適應能力。要改變這些不和諧狀況,必須摒棄層級結構的組織形式。一是要減少組織內部的縱向層次,實行扁平化的組織結構。要減少管理層次,關鍵是要增加管理幅度,而日益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等則為管理幅度的增加提供了可能。二是在橫向組織設計上,以跨越職能的任務團隊等形式代替按職能劃分的部門,根據市場變化的要求組織和協調員工,使員工彼此依賴各自的能力進行動態的多方位的協作,從而增強組織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2尋求和諧的組織管理模式變革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后現代管理和諧管理管理變革
20世紀80年代,后現代管理思想在西方興起,并迅速向世界蔓延,對長期以來一直占據主流地位的西方現代管理理論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和挑戰,它所包含的和諧管理思想對當今組織的管理變革也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后現代管理理論是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潮向管理學領域滲透的結果。文藝復興時期后,西方哲學完成了從前現代向現代的轉折,人的主體意識開始生成,人代替上帝成為世界的主宰。在以人類中心主義為基礎的現代性學說的推動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實現著對世界的改造。到了20世紀,人類主體主義被進一步放大,人對世界的改造也愈演愈烈,在建立起輝煌的現代文明的同時,人類也將自身推向危險的邊緣:人類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人的物欲不斷膨脹,以道德滑坡、理想迷失、信仰混亂為特征的精神危機不斷加劇……于是,人們開始反思現代性。面對現代社會的危機,20世紀中后期起,一些思想家將批判的矛頭直指現代性學說賴以建立的基礎--以人為中心的主體主義和理性主義,后現代主義也就應運而生。在后現代主義看來,人與世界內其他存在者的關系不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而是同一大家庭中不同成員之間的共生共存關系?!笆澜绲男蜗蠹炔皇且粋€有待發掘的大倉庫,也不是一個避之不及的荒原,而是一個有待照料、關心、收獲和愛護的大花園。”透過其理論核心及其產生背景,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后現代主義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注,它極力倡導對世界的關愛,倡導和諧。后現代主義試圖重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主張消除現代性所設置的人與世界之間的對立,主張通過倡導主體間性來消除人我的對立,它所倡導的人與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相互成全的關系,這其中包含著鮮明的“和諧”思想。
作為一種泛文化思潮,后現代主義起初主要活躍于哲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在從西歐傳入美國后,后現代主義的理念和方法才逐步滲透到管理學領域。20世紀80年代后開始盛行于世界的后現代管理理論,雖然因其范圍不同而理論重點與后現代主義有所區別,但它繼承了后現代主義倡導“和諧”的思想,以批判現代管理中的不和諧現象為基點,向自泰羅科學管理思想產生以來一起占據主流地位的西方現代管理理論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后現代管理學否定現代管理學對歷史和管理發展規律的樂觀描述,關注西方企業組織現代化以后的弊端。它認為,現代企業組織中的個人還被工業化文明的成果所壓迫。人成為管理制度的創造物,是被現代文明的產品所異化而存在的。在后現代管理理論看來,傳統管理學思想的起點是理性主義的,注重職能的研究和管理的理性面,希望管理學能夠步入“精密科學”的圣殿,而忽視管理的非理性主義方面。然而,它卻面臨基點不穩的問題,整個管理理論大廈出現了傾斜。這個基點就是管理的非理性主義問題之一——組織的價值觀問題未能得到徹底地解決。后現代管理理論認為,傳統管理學中研究中的泰羅的理性假定的普遍主義實際上給管理學的發展帶來了太多的“命定性”的規定,其實質是要將管理的發展“規范化”;把某一特定環境條件下管理發展的特征整理成嚴格的圖式,去套其他不同環境條件下其他企業的管理發展過程。
在現代社會,人類面臨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世界,信息革命、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等正全面、深刻、迅速地改變著世界和人類自身,變化成為后現代社會惟一不變的特征,因此管理的內容也在不斷地變化和更新,而從過去的管理歷史中按線性規則歸納出的管理原則、管理制度等已不再具有普遍適用性。現代管理理論忽視組織的多元性、差異性,不顧某個組織成功所依賴的具體情境和偶然性,而將其成功經驗套用到其他組織的管理中,給人們提供的是一種確定性和穩定性的幻覺?,F代管理理論注重管理的理性面而忽視管理中的非理性因素,導致組織生態環境惡化、資源日漸枯竭,組織之間經濟紛爭和利益爭奪加劇,組織內部沖突不斷、過度控制而導致組織內的人為管理制度所異化。在后現代管理理論看來,這一切不和諧的根源就在于現代管理理論所賴以建立的普遍主義和理性主義。通過對現代管理理論的批判,后現代管理理論旨在追求一種和諧管理的思想,極力倡導在管理過程中建立起組織與世界、組織與組織、組織與員工之間的和諧關系。
后現代管理理論雖然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注重批判而失于建設,然而它所倡導的和諧管理的思想對當今組織的管理變革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尋求和諧的組織形態變革
在現代管理理論中,組織是一種處于相對穩定態的結構,組織與外部存在著嚴格的邊界,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系是競爭性的、“我們與他們”式的關系。組織的這種“結構”概念使得組織難以適應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也導致不同組織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展開激烈的、“你死我活”的競爭,甚至導致組織置信譽于不顧、商業道德淪喪。而在后現代管理理論看來,組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隨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產生、改變或消亡。根據組織的這種“過程”概念,組織的邊界是模糊的,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系在多數情況下是合作競爭性的、“我們大家”式的關系。在當今社會,組織的經營環境和戰略行為日益表現出高度復雜化、不連續性和不確定的特征。新技術不斷涌現,市場一體化、國際化日益加劇,產品生命周期趨于縮短,市場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這一切要求組織能及時調整自己的邊界。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展,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對組織之間協作經營和資源共享的促進,要求組織改變“小而全”的經營模式而轉向按比較優勢組織經營。因此,以增強組織適應性、尋求組織與外部環境和諧為目標的組織變革的一個重要趨勢應是組織形態的無界化、網絡化、虛擬化、聯盟化。現代管理理論強調管理幅度,認為一個管理者所能直接管理的下屬人數是有限的,下屬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超越管理者有效管理的范圍,而且越往高層,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屬越少。因此,組織的人數越多,管理層次一般也就越多。在這一理論指導下的組織內部結構多為以等級為基礎、以命令控制為特征的層級式結構。這種結構以縱向分工為主,將組織劃分為若干層次,下一層次接受上一層次的指揮,命令自上而下逐級傳達,禁止越級指揮和越級匯報;在同一個縱向層次上又按照職能進行橫向分工,橫向職能部門之間往往有嚴格的界限,而且橫向部門之間通常不直接進行溝通。層級結構對相對穩定環境下的較小規模的組織而言,或許是一種效率較高的組織形式,然而在當今社會卻暴露出越來越明顯的不適應性。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組織的跨國經營,出現了一大批超級跨國公司,過多的管理層次使得這些“恐龍”公司難以有效運轉。另一方面,快速變化的環境要求組織能夠快速作出反應,而層級結構較多的管理層次和較長的信息傳遞過程往往造成信息不暢、失真,決策遲緩,而且橫向部門之間因缺少溝通而導致協調難度較大,這大大削弱了組織的適應能力。要改變這些不和諧狀況,必須摒棄層級結構的組織形式。一是要減少組織內部的縱向層次,實行扁平化的組織結構。要減少管理層次,關鍵是要增加管理幅度,而日益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等則為管理幅度的增加提供了可能。二是在橫向組織設計上,以跨越職能的任務團隊等形式代替按職能劃分的部門,根據市場變化的要求組織和協調員工,使員工彼此依賴各自的能力進行動態的多方位的協作,從而增強組織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尋求和諧的組織管理模式變革
現代管理理論傾向于將組織設計成一部結構精密、嚴格按規則運行的機器,主要依賴于建立在理性權威基礎上的剛性制度實施管理。這種剛性管理模式一味地強調科學和理性,而不考慮人性,忽視了管理中人的情感、意志等一些非理性因素,從而造成組織管理與組織員工在一定程度上的對立,使員工產生失落感和不滿意,削弱了員工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使得組織目標與員工個人目標產生更大的背離。要消除現代管理所帶來的組織與其成員間的不和諧,必須實行剛性管理模式向柔性管理模式的轉變。與剛性管理以規章制度為中心、憑借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獎懲規則等手段對員工實施管理所不同,柔性管理主要依靠組織共同的價值觀、文化、精神氛圍進行管理,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性方式,在員工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將組織意志轉化為員工個人的自覺行動。要實施柔性管理,一是要關注員工的內心世界,根據情感的可塑性、傾向性和穩定性等特征去進行管理,其核心是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消除其消極情感。管理者應尊重下屬,善于溝通,對下屬員工寬容、仁慈,慎重對待下屬的要求。二是要實行分權式的領導方式,向員工授權,讓員工參與決策,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責任感,使員工能自我管理,自覺把個人意志和組織意志結合起來,從而使每個員工心情舒暢地為組織作貢獻。三是實行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轉變,這也是柔性管理的關鍵所在。通過培育組織文化,使員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行為規范,主要依靠組織文化而非制度對員工實施管理,并在組織和成員間建立起富有意義的合作伙伴關系。
在后現代管理思想指導下的管理變革,其宗旨歸結為一點就是改善組織的適應力,增強組織的柔性,以求得組織與社會環境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組織內部結構之間、組織與其成員之間的和諧。這種和諧管理的思想乃是后現代管理理論的建設性向度所在,也是后現代管理理論對管理學發展的積極意義所在。
參考資料:
1.F·費雷.宗教世界的形成與后現代科學[A].后現代科學[C].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5.
2.羅珉,李永強.西方后現代管理思潮評述[J].財經科學,2002,(3):16-20.王治河.后現代主義的建設性向度[J].中國社會科學,1997,(1):25-35.
3.王曉華.后現代主義的真諦[J].
探索與爭鳴,1998,(8):31-33.
4.彭新武,姜璐.傳統管理的危機--來自復雜性科學和后現代主義的挑戰[J].甘肅社會科學,2002,(4):114-116.
管理學是研究在現有條件下,對生產資料、人力資源以及其他資源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培智,從而提高生產力水平的一門學科。管理學教學就是為培養管理人才而開設的一門課程,管理學課程的主要開設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社會對管理人才的需求,從而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管理學的開設專業成功的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管理人才,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傳統的管理學教學方法已經難以實現社會對管理人才的高要求。
一、傳統管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跟不上社會發展步伐。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管理學涉及的內容過于寬泛,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實現對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很大一部分教師對管理學教學能力培養的教學要求毫不重視,其教學理念僅僅停留在教授課本上的管理學知識理論中。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果僅僅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是根本實現不了人才培養目標的。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內企業面臨著嚴峻的國內和國際行業競爭壓力,因此其對管理人才的素質需求提上了一個新的高度,故而傳統的管理學教學理念不能滿足社會主義新時期社會對管理能力培養的需求。2.教學內容和方法陳舊,不能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職業能力是決定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職業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教授學生系統的理論知識體系,還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并最終使知識轉變為能力。教學內容作為教學活動開展中師生交流的主要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培養。我國的現代管理學經過60余年的發展,已經比較完善,但對于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速度而言,教學內容仍略顯陳舊?,F代管理學在我國開設的時間尚短,先進的管理學教學方法在管理學教學中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教師在應用新教學方法時只能照本宣科,這直接導致了即便在管理里學教學中應用了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也難以實現教學效果。因此導致了不少教師就此對先進的教學方式失去了信心,重新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從而導致我國管理學教學方法的應用和發展始終駐足不前,缺少創新精神。
二、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框架
實現教學改革,我們首先要改變管理學的教學框架,將傳統的記憶課堂轉變為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構建積極和諧的對話型教學課堂并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首先,要改變現存的教學組織方法,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們可以采取集體備課制度,從而讓管理學專業教師在備課時能夠吸取其他教師的教學優點為己用,提高教學課程內容設計的合理性。還可以開展集體聽課和觀摩活動,從而讓教師能夠互相交流授課經驗,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另外,教師還要善于利用教學資源,促進管理學教學內容的生動和形象化。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的普及,教師能夠利用互聯網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用好這些教學資源,能夠極大的豐富我們的課堂,并提高教學質量。
三、能力培養背景下的管理學教學改革課程設計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管理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為了提高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我們可以在案例教學法中加入小組討論,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除此之外,我們在案例教學中還要注意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要完成其教學組織和教學引導的任務,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創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參與案例教學的興趣,并讓學生在案例教學中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調動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社會經驗,通過案例教學法實現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拓展。2.情境模擬教學法。情境模擬教學主要通過模擬性的方法設計出學習、生活、工作等活動中可能面對的場景,并組織學生參與到模擬的情境之中去解決所面對的問題。一般來說,情境模擬教學與真實事件的情境較為貼近,通過模擬管理工作的“現場”,使學生在模擬中學會如何運用知識。情境模擬教學法能夠將課堂演變為職場,讓學生充當管理者,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選擇最優的管理方案來解決面對的模擬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素質。3.熟練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管理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方法。多媒體如今已經是大學教學環境中的標準配置,多媒體的應用不僅能夠實現為學生構建教學情境的目的,多媒體教學還能夠有效的和諸如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討論教學等結合使用,提升這些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前,教師一定要通過自我學習掌握足夠的多媒體教學技能,從而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能夠靈活的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目的。4.結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構建多元化管理學教學課堂。除了上述我們提到的幾種教學方法外,還有分組教學法、誘導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法能夠應用到管理學教學中。對于這些教學方法,我們要進行合理選擇和應用,并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對這些方法進行有效的組合應用,從而提升管理學教學學生能力培養的效果。綜上所述,能力培養背景下的管理學教學改革,需要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從原本的被動學習模式轉為主動學習,實現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們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可以采取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還可以將計算機教學手段和這些教學方法有效結合,實現管理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
作者:郭義祥 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關鍵詞】管理科學 發展 自然辯證觀
人類的社會活動及對活動效率的追求形成了管理。管理的誕生,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增加了社會活動,同時也提高了人類自我的認知能力,并對人類的文明進程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對管理進行科學的探索,又催生了管理科學。由管理的功能和自然辯證法的理論體系決定了管理科學在產生、發展過程中必然與自然辯證法緊密聯系在一起。
一、管理科學的產生及發展
從管理科學的定義來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管理科學是指管理學及其研究對象、研究歷史、研究方法和內容等。狹義上的管理學是指管理叢林時代的管理學派,及運籌學和數理學派。從管理思想史來看,現代管理科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第一階段(1900-1930),是以F.W泰勒、M.韋伯為代表的“古典管理”階段。在這個階段上,泰勒所著的世界上第一本科學管理著作《科學管理原理》一書的問世,標志著人類在長期管理實踐中科學管理思想的形成。
(2)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第二階段(1930-1960),是以梅奧、麥格雷戈、馬斯洛等為代表的“行為科學”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梅奧的霍桑實驗、麥格雷戈的X理論和Y理論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的提出標志著行為科學的崛起及其廣泛應用,同時心理學展開了對管理科學的實驗研究,社會學也開始把管理作為社會群體生活的一個方面來加以研究。
(3)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第三階段(1960-1980)是以多種管理學派并存為特點的“管理叢林”階段。在這個階段上,科學管理理論把企業看成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技術系統。從整體上來把握管理和環境的關系,使得管理科學更具哲學色彩。
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第四階段(1980-?),就是“企業文化”階段。在這個階段上,把文化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企業管理中來,充分發揮文化的作用。管理科學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一個正確的哲學理論來進行指導,自然辯證法就為管理科學提供了這樣的指導作用,使得管理科學理論發展的更加科學、合理。
二、管理科學與其發展中的自然辯證觀
自然辯證法是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科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與自然辯證法相關聯,管理科學的發展史也充分體現了自然辯證法。
(1)管理科學的發展體現了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規律。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是世界最基本的特征。一切事物、現象、過程都無法孤立地存在,都與周圍的事物、現象、過程存在聯系。聯系具有普遍性、多樣性和條件性,而事物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就構成了運動,運動是永恒的。管理科學發展的四個階段就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后一個階段總是在前一個階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管理科學發展的第一階段即管理科學的產生給后來的管理理論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之后的階段是第一個階段的繼承和深入發展。
(2)管理科學的發展體現著對立統一的規律。對立統一規律也即矛盾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源泉、動力以及實質內容,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動力,是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的根本依據。矛盾的雙方既斗爭又統一,雙方的力量此消彼長,不斷變化,相互推進,為新事物的產生提供依據和動力。如果把管理科學的發展史按模式來劃分,可以分為機械模式、生物模式和社會模式。單從一方面看,這些理論是對立的,但從整體看,它們又是統一的,共同推進管理科學的進步和發展。
(3)管理科學的發展史體現著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辯證唯物主義指出,無論任何人認識何種事物,都要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感性認識開始,再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識的辯證運動也表現為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以及二者的統一。泰勒在工廠管理工人的過程中,在管理的實踐中耗時31年才將管理實踐上升到理論層面,寫出標志著管理科學產生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梅奧在進行多次實驗之后才提出了組織中存在非正式群體的觀點。從實踐中得出的結論,又經整理后上升到理論。從實踐基礎上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即是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
(4)管理科學的學科體系和研究方法體現科學技術哲學。隨著管理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集各種知識理論與研究方法與一體的學科體系。管理科學的學科體系和研究方法的這些趨勢相互滲透和作用,更加體現了其辯證發展的性質。
三、管理科學中自然辯證化的發展趨勢
管理科學發展到現今階段,從自然辯證法的觀點來看,管理活動中的哲學色彩、管理理論中的哲學思想日益增強。表現比較突出的就是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人文傾向這一趨勢。隨著管理科學的發展,人文文化不斷向其滲透。顯然,這是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東方文化,特別是受中國古代的人性哲學影響的結果,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人文性日益增強的趨勢,是其哲學化的具體表現。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響并吸收西方文化新素質,形成了以人倫本位、和為貴的人際關系準則和“高產乃為善”的勞動道德為特征并區別于歐美的工業文明。
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有小伙伴比較關心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有哪些就業方向?下面是由本站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是學什么的 有哪些就業方向”。
工商企業管理學什么 工商企業管理主要研究工商企業經濟管理基本理論和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戰略制定和內部行為管理兩個方面,能熟練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管理技術。例如:開拓公司業務、進行銷售統計、對客戶關系進行維護,合理規劃人員安排、為公司節省成本,提高員工工作效率。
課程:《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公共關系理論與策劃》、《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物流管理》、《項目管理》、《質量管理》、《企業經營戰略管理》、《電子商務概論》、《商務談判》、《連鎖經營管理》、《中小企業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組織行為學》、《企業文化與形象策劃》。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1、企業管理:各類工商企業、銀行、證劵公司等金融機構,會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已經征服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已經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
2、市場營銷:到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從事管理決策、營銷管理、銷售、公關、品牌傳播、理論研究與教學,或者是實際操作與管理性工作。
3、會計小額:主要導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事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
4、財務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學術研究,在工商企業、金融機構、征服與事業單位、中介機構從事財務管理、咨詢服務及其他相關經濟管理工作。
5、人力資源管理:到企業、事務單位及征服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
工商管理學專業介紹 工商管理專業(英文:Industr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研究工商企業經濟管理基本理論和一般方法的學科,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戰略制定和內部行為管理兩個方面。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性很強,它的目標是依據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通過運用現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來進行有效的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保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簡單的說,工商管理專業是一門基礎寬的學科,范圍比較廣。工商管理所學的專業知識大致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市場營銷,二是人力資源管理,三是財務管理,四是生產管理。從這四個方面入手,工商管理專業雖然就業范圍較泛,但還是主要集中在市場營銷類崗位、物流管理類崗位、一般傳統管理類崗位、人力資源管理類崗位等。
(來源:文章屋網 )
具體課程安排以各報名點張貼的《報考簡章》為準。
代碼 專業名稱 類別 時間 主考院校 4月16日 4月17日 8:30-11:00 14:00-16:30 8:30-11:00 14:00-16:30 020105 金融 ?!?00073銀行信貸管理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74中央銀行概論 00060財政學
00072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109 國際貿易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煙臺大學 00091國際商法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94外貿函電 00093國際技術貿易
00089國際貿易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1 工商企業管理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省廣播電視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45生產與作業管理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0146中國稅制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3 會計 ?!?00157管理會計(一)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55中級財務會計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0146中國稅制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7 市場營銷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大學 00179談判與推銷技巧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77消費心理學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0178市場調查與預測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11 飯店管理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187旅游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93飯店管理概論 00194旅游法規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28 物流管理 ?!?05361物流數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5364物流企業會計
青島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58 企業管理 專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輕工業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301 行政管理 ?!?00292市政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277行政管理學 00040法學概論 山東師范大學
00107現代管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40101 學前教育 ?!?00384學前心理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387幼兒園組織與管理 00383學前教育學 山東師范大學 00394幼兒園課程 00385學前衛生學 00392學前兒童體育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0396學前兒童美術教育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397學前兒童音樂教育
040103 小學教育 ?!?00405教育原理 00406小學教育科學研究 00415中外文學作品導讀 00416漢語基礎 山東師范大學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0417高等數學基礎 00418數論初步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102 秘書 專 00535現代漢語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0510秘書實務 00034社會學概論 山東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040法學概論 050303 公共關系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645公共關系策劃
魯東大學 00642傳播學概論 00107現代管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405 室內設計 專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688設計概論
山東輕工業學院 050406 視覺傳達設計 專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688設計概論
山東輕工業學院 080306 機電一體化工程 ?!?02183機械制圖(一) 02234電子技術基礎(一) 02185機械設計基礎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205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080701 計算機及應用 ?!?02316計算機應用技術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大學 02318計算機組成原理 04730電子技術基礎(三)
02323操作系統概論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專 02391工程力學(二)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2386土木工程制圖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建筑大學
02393結構力學(一) 02394房屋建筑學 02389建筑材料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81310 營養、食品與健康 ?!?05375醫學基礎總論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5739生物化學(四) 05746食品衛生學 山東大學 05751烹飪與膳食管理基礎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749中醫營養學基礎
05737基礎化學
082207 計算機信息管理 ?!?02316計算機應用技術 02384計算機原理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2382管理信息系統 030111 律師 專 05679憲法學 00919刑法原理與實務(一) 00920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一) 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煙臺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677法理學 030112 法律 ?!?00247國際法 00245刑法學 00260刑事訴訟法學 05677法理學 山東大學 05679憲法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114 漢語言文學 ?!?00024普通邏輯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506寫作(一) 0053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 山東師范大學 00535現代漢語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207 英語 ?!?00595英語閱讀(一)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522英語國家概況 00795綜合英語(二)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050208 日語 ?!?00605基礎日語(一) 00607日語語法 00843日語閱讀(一) 06043商務日語 山東師范大學 魯東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308 新聞學 ?!?00024普通邏輯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653中國新聞事業史 00034社會學概論 山東大學 00633新聞學概論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040法學概論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104 財稅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69國際稅收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3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山東財政學院 020106 金融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78銀行會計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79保險學原理 00053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山東大學 020110 國際貿易 本 00097外貿英語寫作 00045企業經濟統計學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0099涉外經濟法 山東經濟學院 青島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844國際商務英語
020155 文化產業 本 00642傳播學概論 04121中國文化導論 04124文化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38旅游文化 04125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 04133地方文化資源開發與管理 020202 工商企業管理 本 00151企業經營戰略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53質量管理(一)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52組織行為學 中國海洋大學 020204 會計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60審計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8資產評估 煙臺大學 020208 市場營銷 本 00185商品流通概論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84市場營銷策劃 00183消費經濟學 山東大學 山東經濟學院 0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198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 00196專業英語 05034旅游地理學 00053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山東師范大學 青島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38旅游文化
00152組織行為學 020216 電子商務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800經濟學 11289電子商務數據庫技術 00015英語(二) 青島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00893市場信息學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0218 人力資源管理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15英語(二) 青島大學 06092工作分析 00800經濟學 00277行政管理學 00034社會學概論 山東輕工業學院 020222 物業管理 本 00292市政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76物業管理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570房地產營銷學 11288物業公共關系 青島大學 020229 物流管理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15英語(二) 青島大學 020232 勞動和社會保障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327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與監督 03328公共管理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00034社會學概論 020259 企業管理 本 00091國際商法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53質量管理(一)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輕工業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2628管理經濟學
020282 采購與供應管理 本 03616采購戰術與運營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15英語(二) 山東財政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0107 經濟法學 本 00231市場競爭法概論 00232國際投資法 00258保險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青島大學 山東經濟學院 030203 社會工作與管理 本 00283社會行政 00280西方社會學理論 00284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82個案社會工作 00302人口社會學 03573老年社會工作 030302 行政管理學 本 00024普通邏輯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1848公務員制度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00318公共政策
00034社會學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040102 學前教育 本 00398學前教育原理 11283兒童社會性發展 00402學前教育史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臨沂師范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11284幼兒教育政策與法規
040107 教育管理 本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50教育評估和督導 齊魯師范學院
00453教育法學 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284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聊城大學
06060個性心理學
00471認知心理 06059心理學研究方法 050104 秘書學 本 00523中國秘書史 00524文書學 00527中外秘書比較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00528管理信息的收集與處理
00511檔案管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525公文選讀 050218 商務英語 本 00087英語翻譯 00937政府政策與經濟學 00832英語詞匯學 00840日語 山東財政學院 曲阜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0302 廣告學 本 00037美學 00107現代管理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輕工業學院 00642傳播學概論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034社會學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40法學概論 050432 室內設計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050433 視覺傳達設計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050450 電腦藝術設計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青島科技大學 080307 機電一體化工程 本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43計算機軟件基礎(一)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02245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02238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0702 計算機及應用 本 02324離散數學 02326操作系統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325計算機系統結構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80705 電子工程 本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35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0015英語(二) 曲阜師范大學 魯東大學 02365計算機軟件基礎(二)
02354信號與系統 04707電子線路CAD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0709 計算機網絡 本 02335網絡操作系統
04751計算機網絡安全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財政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4742通信概論 0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39結構力學(二) 02446建筑設備 02275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0015英語(二) 青島理工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086工程監理 06936建筑法規 02442鋼結構 082208 計算機信息管理 本 02375運籌學基礎
02628管理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經濟學院 02378信息資源管理
02323操作系統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90403 畜牧獸醫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15英語(二) 青島農業大學
02678農業推廣學
02793生物統計附實驗設計 100705 社區護理學 本 03700護理社會學概論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4435老年護理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0106 法律 本 00249國際私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167勞動法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青島大學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 00259公證與律師制度 00258保險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0233稅法 030108 律師 本 00247國際法 00224律師執業概論 00167勞動法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財政學院 00249國際私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926司法鑒定概論 00226知識產權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33稅法 050105 漢語言文學 本 00037美學 00821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濟南大學 00812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究
00537中國現代文學史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0201 英語 本 00087英語翻譯 00831英語語法 00832英語詞匯學 00604英美文學選讀 山東大學 煙臺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412韓語
00840日語 050202 日語 本 00535現代漢語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612日本文學選讀 青島大學 魯東大學 00609高級日語(一) 06042日語寫作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0305 新聞學 本 00642傳播學概論 00661中外新聞作品研究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658新聞評論寫作 限地市開考專業 050211 朝鮮語 ?!?00632朝鮮語國家概況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628朝鮮語基礎(二) 11285經貿韓語 山東師范大學 青島大學
11286韓文寫作基礎
限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日照聊城 080301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 專 10714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 08631求職擇業與創業指導 10725生產作業管理 10722計算機繪圖(CAD) 青島科技大學 080602 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 ?!?10737電子技術基礎 08631求職擇業與創業指導 10725生產作業管理 10739機械制圖 青島科技大學 100701 護理學 ?!?00488健康教育學 03000營養學 02864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02899生理學 山東大學 濰坊醫學院 02997護理學基礎 03179生物化學(三) 03003兒科護理學(一)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限衛生系統在職人員 100801 藥學 專 02068人體解剖生理學 02911無機化學(三) 02175分析化學(一) 03027植物化學 山東大學 濰坊醫學院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34藥事管理學 03029藥劑學 限醫藥系統在職人員 100803 中藥學 ?!?03042中藥炮制學 02974中藥學(一) 02976醫古文(一) 02930中醫學基礎(一)(含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 山東中醫藥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40中藥鑒定學 限醫藥系統在職人員 020119 餐飲管理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988食品營養學 00990宴會設計 00015英語(二) 煙臺大學
00985餐飲經濟學導論 限濟南青島東營威海報考 030401 公安管理 本 00369警察倫理學 00370刑事證據學 00861刑事偵查情報學 00015英語(二)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71公安決策學 限公安系統在職人員
00859警察組織行為學
050223 韓國語 本 01113韓國語閱讀 01114對韓貿易實務 01117韓國語寫作 00840日語 青島大學 煙臺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1118翻譯(漢韓互譯) 限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日照聊城 100702 護理學 本 03202內科護理學(二) 03200預防醫學(二) 03201護理學導論 03004社區護理學(一) 濰坊醫學院 青島大學
03007急救護理學 限衛生系統在職人員 以下專業不再接納新生報名 020103 財稅 ?!?00999政府預算管理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62稅收管理 00060財政學
00061國家稅收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6 房地產經營與管理 ?!?00168房地產經濟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171房地產投資分析 00020高等數學(一) 聊城大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74建筑工程概論 00175房地產開發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176物業管理
030202 社會工作與管理 專 00272社會工作概論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266社會心理學(一) 00034社會學概論 聊城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277行政管理學 00276人類成長與環境 030403 公安管理 ?!?05679憲法學 00245刑法學 00260刑事訴訟法學 00360預審學 山東警察學院 00355公安秘書學 00357治安管理學
限公安、武警在職人員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40106 教育管理 ?!?01281中國教育史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447教育行政學 00443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一) 齊魯師范學院
00107現代管理學 02111教育心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214 外貿英語 ?!?00091國際商法 00089國際貿易 00094外貿函電 00795綜合英語(二) 聊城大學 00595英語閱讀(一)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0522英語國家概況
050407 音樂教育 專 00728中學音樂教學法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504藝術概論 00727民族民間音樂 山東師范大學 050408 音樂教育 本 00730中外音樂史 00732簡明配器法 00735音樂教育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限濟南考生報考 080704 電子技術 專 02340線性電子電路 02344數字電路 02275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曲阜師范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353辦公自動化設備 02361通信技術基礎 100703 中醫護理學 ?!?02997護理學基礎 02931中藥學(二) 02864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02899生理學 山東大學 03021醫學護理管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12中醫基礎理論(二) 03013中醫診斷學(二) 限衛生系統在職人員 100901 衛生事業管理 ?!?03057社會醫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056衛生經濟學 00152組織行為學 山東大學 濰坊醫學院
00107現代管理學 03058衛生法規 限從事衛生管理在職人員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118 餐飲管理 ?!?00984酒水知識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77消費心理學 00980烹飪原料學(二)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00054管理學原理
限濟南青島東營威海報考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31 勞動和社會保障 專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313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建設
山東輕工業學院 020265 采購與供應管理 ?!?05361物流數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5364物流企業會計 05728采購談判與供應商選擇 山東財政學院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374商業組織與過程
一、東方管理學學術困境的原因
現代管理學作為一門經世致用的學科,從1911年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的出版以來,誕生已經超過百年。在現代管理學在誕生之初,管理學的先驅巨擘,比如管理科學學派創始人“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管理過程學派創始人“現代經營管理之父”法約爾,社會系統學派的創始人“現代管理理論之父”巴納德等,本身就是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者。那個時代的管理學研究者和管理實踐者是一體的,管理學的價值取向也比較單純,就是有效的指導管理實踐。但隨著管理學的發展,管理學的研究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需要依靠其他傳統學科,比如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數學等的支撐,管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合法性遭到了極大的質疑。同時,管理學研究者的也開始日漸分化,管理學研究者和管理的實踐者開始出現了明顯分野。主體的分化導致了關注點的分化,原本應該“經世致用”的管理學研究者們,從其他相關學科借鑒了大量的概念、東方管理學的困境與出路陳敬宇胡祖光框架和方法后,卻開始埋頭于完美的科學體系的構建,反而對實踐中管理者關注的現實問題漠不關心了。管理學研究到底應該更多的指導管理實踐,還是應該去爭取其“學科合法性”使之真正的發展成一門“科學”,成為了難以調和的內在價值矛盾。如今,隨著中國學術體制越來越向美國靠攏,中國管理學“學術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高水平的學術期刊基本都是以實證主義為主導的話語模式的,其研究成果實際上更多地反映了知識生產者的偏好,是學科爭取合法性的見證和結果,而不是體現了管理實踐發展的結果146。在這樣的背景下,不以實證主義為基礎的東方管理學在學術界不受重視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如果東方管理學如果僅僅是因為管理學價值取向問題而不受學術界重視,倒也不是什么大問題,畢竟,在美國被實務界奉為圭臬的經驗主義學派也不被主流學術界重視??墒牵瑬|方管理學在發展過程中,自身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明顯制約了東方管理學的進一步發展,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定位不清,對東方管理學處于什么發展階段認識不明。
二、東方管理學的定位
關于東方管理學的定位問題,本文作者之一的胡祖光教授早在1995《東方管理學及其在管理理論連續譜中的地位》一文就做了討論,胡教授從學科思想發展史的歷時性角度,提出了以物為中心、以組織為中心和以人為中心三個周期循環的連續譜。認為,東方管理學應該處于連續譜的最右端,即東方管理學主要是以管理中的“人”為研究對象的管理理論(包括一部分的組織管理理論)。進一步,從管理者必須抓好的事物出發,將東方管理學納入了一個有意義的分類結構中,并命名為“管理要務學派”。胡祖光教授的東方管理學實際上是為了彌補了西方管理學的不足,提出的一種更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學“學派”,并沒有革新西方管理學“范式”的想法。應該說,這個定位是相當清晰的。不過,在東方管理學的發展中,許多學者的步子邁的太大,認為東方管理學是一種可以更新西方管理學的“新范式”,試圖一舉替代西方管理學的統治地位,這種對東方管理學的過度夸大,導致了管理學者尤其是青年管理學者對東方管理學莫衷一是,反而對東方管理學的建設不利。要想對東方管理學進行更清晰的定位,我們還是必須回到“管理學是什么”這個元問題上。對于這個問題,學者們一般有四種觀點:1、管理學是對常識的精煉;2、管理是一種職業,管理學是一種職業教育學科;3、管理學是一門研究性和學術性學科;4、管理學是科學。實際上,這四種觀點恰好是管理學學科的發展歷程的四個階段:從經驗常識的精煉發展為一門職業教育和研究性學科,最后轉變為科學149。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認為東方管理學目前應該處于經驗常識的精煉到職業教育的階段上,還沒有完全的進入研究性和學術性學科的階段。應該說,東方管理學作為經驗常識的精煉,已經基本建立起了一個合理的分類學結構,比如,《東方管理學13篇》就是通過梳理東方管理思想中的格言警句和管理案例,對中國管理的經驗常識做了系統的歸納和整理,彌補了管理過程學派忽視管理者自身修養、教化責任的缺陷,以管理者所必須從事的事務為劃分標準,建立了東方管理要務學派。目的就是為了更加符合中國管理管理實踐,更加有效的指導中國的管理實踐。管理學作為職業教育學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使大多數學習者能夠很快的學會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然而,經理人是很難記住和使用他們所難以理解的管理學原理的。而用名言警句表達的東方管理學原理精煉優美,而且符合中國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經歷,在內容相似的情況下,中國管理學習者對東方管理學原理和中國管理案例的理解領悟水平都會高于西方的同類管理理論和案例。按照信息經濟學的“信息接受成本”概念,我們認為,東方管理學作為管理學職業教育來說,比其同類型的西方管理理論具有信息接受成本更低的優勢,更容易的被中國管理者所學習和掌握。這是目前東方管理學管理要務學派的最大貢獻之一,也是《東方管理學13篇》在實務界引起的反響更大的原因。
但是,東方管理學起步較晚,許多概念,原理并沒有完全厘清,而且缺乏與之配套的研究方法體系,還沒有真正進入研究性和學術性學科的階段,只是在一些具體管理問題上,按照東方傳統管理價值觀做了一些嘗試。比如,胡祖光教授遵循“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在定量考核目標領域中發展出了聯合確定基數法,對西方的委托理論做了改進,應用于實踐中,效果非常顯著。但總體而言,東方管理學還遠遠沒有發展成研究性和學術性的學科,更加不可能去革新西方管理學的“范式”,只能作為一種管理學派,對西方管理學的不足做出有益的補充和改進。
三、東方管理學的發展出路
如上所述,東方管理學目前還處于經驗常識的精煉和職業教育的管理學發展階段上,東方管理學就不僅僅是“東方管理思想學”,就是要真正以解決中國管理實踐問題作為出發點,而不是僅僅為了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試圖全面革新西方管理理論。東方管理學的研究者們當下的任務,不是急于追求東方管理學在主流管理學圈子中的學術合法性,也不是僅僅陶醉于博大精深的東方管理思想,而是要直面中國的管理實踐,揭示出中國管理模式的文化特殊性。首先,研究者們應該通過扎實的素材收集,認真的理論梳理,分清楚傳統管理所依據的歷史經驗和現實實踐經驗的區別,將歷史經驗與現實經驗在產生條件、適用范圍等方面進行緊密對照,認真判斷當今時代變化和管理學思想的發展趨勢,挖掘和弘揚東方管理思想中的精華,去粗取精,發展出適合真正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東方管理學;其次,研究者們應該按照科學的體系整理出東方管理學研究框架,繼續發展作為職業教育的東方管理學,開發出與之配套的東方管理學研究方法,而不是試圖馬上將東方管理學發展成學術性研究學科;再次,東方管理學應該先具備所說的“文化自覺”,即真正對中國管理的背景文化有“自知之明”,對這種背景文化的發展的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并以此為基,了解西方文化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只有認清自己的文化、并且包容的理解所能夠接觸到的其他文化,東方管理研究才能真正超越“客位研究取向”西方管理理論,勾勒出中國管理理論建構的新思路。
作者:陳敬宇胡祖光單位: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關鍵詞:人性假設 文化管理 管理文化
人類經濟活動中人文精神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強烈,文化這一涵蓋社會、涉及人類總體行為的綜合性命題,早已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經濟領域的文化意蘊成了經濟生活的一個重要主題,在全球范圍內,構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熱”。經濟學家、管理學家以及企業家不得不從文化的角度重新審視和思考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一—文化管理成為知識社會管理的需要。
1.管理理論中的人性假設
任何一種管理理論及其實踐均以一定的人性假設為邏輯前提,如何認識人的本質或本性,是管理學上理論紛爭及其發展的本源。從西方管理發展歷史來看,對人性認識假設大致經歷了古典時期的“完全理性人”假設,泰羅“經濟人”假設,梅奧的“社會人”假設,馬斯洛的“自我實現人”假設,史克思“復雜人”假設?;谶@些假設而產生了X理論,Y理論,超Y理論等多種管理理論。人性假設是對人性善惡的價值判斷。判斷不同,就引申不同的管理思想,現代西方管理學中較為流行的是三種人性假設-一“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
“經濟人”假設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爭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在“經濟人”看來,多數人天生懶惰,管理就是為完成任務而進行計劃、組織、經營、指導、監督,管理的重點是提高生產率,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不必考慮人的感情和道義上的責任。在獎勵制度上主要用金錢刺激人的積極性,同時對消極怠工者給予嚴厲懲罰。
“文化人”理論認為,人的心理與行為由人的價值觀等決定,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員工的價值觀,而企業文化與企業所在國家民族文化密不可分。在企業文化運動中,美國人的理論研究成果層出不窮,而日本人則在實踐方面更加出色。在“文化人”看來,人是文化的產物,同一生活環境下的人具有共同的行為模式,人格的塑造最核心的是對人的價值觀、行為方式的影響。一個人、一群人、一個組織形成自己的獨特而穩定的行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自身價值實現及影響社會、作用他人的前提。
“文化人”假設著眼點在于管理模式的建構。威廉·大內考察二戰后日本企業發展速度之所以遠遠超過美國,其原因在于日本企業的管理模式不同于美國企業,威廉、大內把這種模式稱之為z型管理。主要特點是:長期雇傭職工,而不是像美國那樣采用短期雇傭方式。緩慢地進行職務晉升。工作任務專門化的程度適中,不主張采用高度專門化的職業設計。對職工采取非正式的管理控制,但應運用十分明確的成績測評手段。他們思想深處積淀的文化定勢始終發揮著潛在的作用,制約著他們的觀念和行動。
2、對文化管理的思考
2.1從經濟人到社會人再到文化人的假設是現代管理文化的升華縱向地申視西方管理學理論,是從科學走向人文,從科學管理到人文管理到文化管理,總的趨勢是管理的軟化。理性管理文化與非理性管理文化是管理文化的兩個維度。“經濟人”代表了理性管理文化,“社會人”代表了非理性管理文化,“文化人”假設符合現代管理對理性和非理性二者統一的要求。
“經濟人”假設把金錢看作是主要的手段來促使下屬人員努力工作,而且創造一種促使人們只關心個人利益的競爭環境。這對各種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從整體上看,這種人性假設對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相當大的負面效應。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生活水平還很低的情況下,“經濟人”假設有一定的作用,但隨著各方面的提高,“經濟人”假設的作用也將會越來越小。
與“經濟人”假設相比,“社會人”假設意味著不僅要關心人的工作,還要利用物質的、精神的手段調動每個人的勞動積極性。但是“社會人”假設還沒有把職工看作是有價值觀念、有思想、有修養的人,因而難以使職工樹立正確的、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利于充分挖掘職工的潛能,進而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和勞動,管理的績效也將由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文化人”假設符合現代管理對理性和非理性二者統一的要求。第一,知識經濟時代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都是從事智力活動的腦力勞動者,都是“文化人”。第二,“文化人”是高度理性和豐富情感的最佳載體。一方面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崇尚科學,按科學規律辦事;另一方面,具有較高的藝術文化修養,崇尚自由和個人價值實現。
“文化人”假設中把人定位于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一方面尊重科學,把最新的科技成果用于管理中;另一方面把人類從高技術的壓力下解放出來,重新確立人的主體地位,克服高新技術帶來的價值失落和消極情緒,樹立起個人自信和個人價值,找回精神支柱和文化歸屬。因此,在管理文化中,“文化人”是對“經濟人”和“社會人”的辨證整合,也是一種升華。
2.2對知識社會文化管理的啟示
Abstract:Until now, the management science the research technique to be possible to divide into the speculation research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wo kinds. This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comparison to these two kind of research technique's characteristic, and unifies Professor Qian a Ying's article "Understanding Modern Economic" chats own understanding and the ponder.
關鍵詞:思辨研究 科學研究
Key words:Speculation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F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6-0082-01
一、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管理科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它主要研究組織中以人為中心的協調活動。從泰勒開始,管理科學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眾多管理學派紛紛涌現,形成一片紛繁錯雜的管理的叢林。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各管理學派是將不同學科的研究方法引入到管理科學中,它們的根本差別就在于管理科學研究方法的差異。那么,管理科學究竟有哪些研究方法呢?總體上區分,一類是思辯研究方法,一類是科學研究方法。所謂科學研究,是指運用科學方法來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以客觀、實證和規范為特征的科學研究方法是獲取新知識最為精確的方法;而所謂思辯研究,靠思辯即直觀的研究方法,與科學研究相抗衡的新知識探索方法。
眾所周知,管理科學是一門科學性與藝術性兼具的學科。經過近百年的探索、總結, 管理學已成為一門科學, 并逐漸形成了一套不含主觀價值判斷, 較為精確, 能夠反映管理過程客觀規律性的理論知識體系。美國管理學家泰勒是最早把管理帶入科學的人。他在管理生涯中, 通過不斷實地試驗, 研究、分析, 采用科學的方法計算勞動生產率, 逐漸形成其科學管理體系。可見, 卓越的管理必然是科學的管理。在管理的科學性方面, 人們可以通過書籍、網絡等載體或實踐活動去學習。而學習他人成功的經驗、總結自己的管理理論也同等重要。管理者若不掌握科學的知識, 就只能靠運氣、靠直觀、靠經驗進行管理。而有了系統化的管理知識, 他們就可以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有人說, 管理像運轉的機器, 遵循著一定的運作模式。當機器陳舊時就需要改進和維護, 從而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這時便產生了藝術。然而管理中的細節, 如果模式不能解決, 那么就必須有新的方法、手段去解決, 并根據不同的環境和問題做出結論, 這也是藝術。所以, 管理又具有一定的藝術性。管理者管人手段的高低, 在于能否充分發揮個人潛能, 能否被信任和支持, 而管理的創新程度, 則取決于對藝術火候的把握。正是管理學科本身的雙重特性,客觀上要求了管理科學研究方法的思辯性與科學性并存。
二、科學研究方法
對比思辨研究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我們不難發現:科學研究方法是通過系統觀察而獲取知識的方法。科學方法并非完美無缺,也不能應用在各個領域,但它是對人類知識庫更新和拓展做出過最大貢獻的一種求知方式。它具有客觀性、實證性、規范性和概括性。它以事實為依據,依靠可以由實踐檢驗的信息,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時間運用同樣的方法可得出一樣的結論。它使得研究成果能用規范化的語言、結構來表達,以獲得更廣泛的認同和應用。
科學研究方法中,數學模型或統計資料是必需的。錢穎一教授在《理解現代經濟學》中談到:“從理論研究角度看,借助數學模型至少有三個優勢:其一是前提假定用數學語言描述得一清二楚。其二是邏輯推理嚴密精確,可以防止漏洞和謬誤。其三是可以應用已有的數學模型或數學定理推導新的結果,得到僅憑直覺無法或不易得出的結論。運用數學模型討論經濟問題,學術爭議便可以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或不同意對方前提假設;或找出對方論證錯誤;或是發現修改原模型假設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運用數學模型做經濟學的理論研究可以減少無用爭論,并且讓后人較容易在已有的研究工作上繼續開拓,也使得在深層次上發現似乎不相關的結構之間的關聯變成可能?!痹诠芾砜茖W中也是如此。
三、思辨研究方法
思辨研究方法則是涉及人的價值觀和偏好的領域以及發現新知識的過程,有時候只能依仗于運用直覺判斷和個人洞察力獲取知識。思辯方法的特征和科學方法恰好相反,不強調客觀性和實證性,所得到的結論不必建立在直接觀測和經驗得基礎之上,也不用服從所謂的權威,對結果和實際事實之間的許多中間層次,研究者自己也說不清楚,無法清晰表達思考的過程和步驟。這些特點帶來思辯結果的歧義性和不可檢測性。比如我們看到的許多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論文,如科斯的《企業的性質》就是用思辨的方法完成的??梢钥吹剑茖W的研究方法運用嚴密的邏輯推理和數學公式把作者的思考最清晰的反映出來,而且也便于后來的研究者推敲改進。相比之下,思辨的研究方法則需要較強的創造思維和跳躍性思維,但它通常是人類偉大靈感的產物,最有可能創造新知識。
四、結論
現在一方面要多閱讀經典文獻,在與管理大師的思辨對話中,激蕩智慧和靈感的火花,探索未知的知識領域;另一方面,應著力培養自己的科學研究能力,用好現代數學工具和信息技術,把其他領域的優秀研究成果應用到管理學的研究中來,建立一套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工具。另外,不論是運用哪種研究方法,管理中最不能忽視的就是情境因素,管理學中研究的人不同于自然科學中的生理人或社會科學中的人群,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而且管理的外界情境也在不斷變化,這不僅要求研究者擁有一套科學的方法,也要求研究者善于思辨,善于捕捉直覺和靈感。
參考文獻:
[1]錢穎一. 理解現代經濟學. 財經科學,2002年增刊.
[2]馬成,王國進. 當代管理科學研究方法評述. 現代管理科學,2004,(3).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美好的大生活就要接近尾聲。在大學四年緊張而有條的學習生活里,我本著學好本專業,盡量擴大知識面,并加強能力鍛煉的原則;大量汲取知識財富,鍛煉了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能力。我努力的學習基礎課,深研專業知識,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多次名列前茅,連年獲得獎學金,受到老師好評。馬上就要離校了,對于這四年我的進步自我鑒定如下。
大學期間,本人系統學習了公共管理、管理學原理、管理心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管理經濟學、公共關系、公共財務、管理定量分析、應用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文秘等課程。通過學習,我系統掌握了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諳透現代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掌握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能從事公共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和決策方面的基本能力。能成為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及各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此外,我也很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有較強的計算機網絡以及操作能力,能非常熟練地運用各種基本的應用軟件。這些開闊了我的視野和思維,使我具備更為多元的知識體系,學習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性有所提高。這篇文章由www.DiYifanWEN.COM(第①范文§ 網)編輯。
本人是性格良好,我為人真誠坦率,自信大方,樂于主人,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團隊協作精神;工作和學習態度嚴謹,踏實負責善于解決復雜問題;富有創新意識;身體素質健康,長期堅持鍛煉,培養了堅忍不拔的品質,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大學的鍛煉使我成長,成熟,讓我吸收知識的同時還學會了為人處事的能力。走上社會之際,我將努力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盡快使自己融入到工作崗位中,做一名優秀的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