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影像系統

影像系統

時間:2022-03-29 20:19: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影像系統,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影像系統

第1篇

在金融、工商稅務、保險等行業,每天會產生大量的業務票據和檔案資料,在日常的檔案管理工作中,原始的手工檔案管理存在一定弊端,如紙質檔案經過多次翻閱查詢,容易損壞;檔案的整理、編纂工作耗時費力造成檔案管理人員勞動強度大,檔案資料管理困難;查詢響應慢,無法實現多人共享,造成查詢效率低;無法與業務系統及辦公系統配合使用,信息流程斷檔等。

針對原始的手工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目前不少機關企業采用了檔案影像化管理。即大量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技術、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多媒體、存儲技術等),實現各類票據、檔案存儲、管理和查詢的電子化,提升票據的保存質量;規范檔案管理流程;減少業務資料處理過程的人工干預;確保數據處理過程及處理結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票據和檔案材料的檢索速度。通過對檔案的科學管理及高效利用,從而節省人力、物力和空間,節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和服務水平。而這一切的實現都離不開檔案影像系統的使用。銀行業的同仁認為影像系統最大的好處就是提高了檔案整理效率。稅務部門感覺有了檔案影像系統,查詢、提取納稅戶檔案又快又準確,讓他們從繁重的整理工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稅源管理中。保險企業的同志曾說,我們人身保險檔案的特點是時間長,投保人與日俱增,導致庫存壓力越來越大。自有了檔案影像系統,紙質檔案資料在完成掃描后,就被真空包裝封存,幾乎不再受溫濕度、灰塵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延長了檔案資料的壽命,同時打包封存的資料不用裝盒裝箱,所占空間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解決了人身保險檔案存期長、庫存壓力大的問題。而政府機關的體驗是檔案影像系統的運行成功,是機關檔案由紙質歸檔向電子歸檔的一次跨越,也是檔案材料手工整理向電子方向過渡的有益嘗試。

二、檔案影像管理系統的構建

檔案影像化管理的實施離不開系統的構建,一般情況下,檔案影像管理系統邏輯架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應用表示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存儲層。應用表示層為數據采集、數據展現與數據統計,主要完成與用戶的信息交互;業務邏輯層為業務邏輯實現部分,完成對采集數據的后臺加工、分析、整理;數據存儲層實現對處理后數據的存儲、管理。

其業務流程包括:

(一)影像采集(掃描子系統):掃描子系統是整個系統的數據輸入前端,它將原始紙質傳票轉換為電子影像,將影像提交到存儲服務器上以便進行后續工作,掃描控制臺是整個系統中數據的源頭,是檔案電子化的第一步。掃描控制臺系統支持各類掃描儀進行票據檔案的掃描,實現影像采集。針對重掃、補掃等特殊批次進行相應的處理。

(二)影像質檢(質檢子系統):質檢子系統按照一定策略對掃描后的影像進行抽檢,以保證憑證影像的質量,對于質檢過程發現的不合格的影像,下發影像差錯,要求掃描人員進行補掃或重掃。質檢子系統需同時提供影像修正、差錯處理的功能。

(三)OCK識別服務:采用后臺服務的方式,對經掃描和質檢的票據影像,調用OCR識別接口,實現票據分類,采集票面要素,形成影像精確索引,為后續業務處理提供數據基礎。

(四)索引補建:對于OCP,識別有誤,或需要手工建立索引的檔案,提供索引補建的功能。通過瀏覽影像,人工識別票面要素,建立影像相關索引。

(五)數據及影像查詢:提供基于WEB的數據及影像的查詢功能。提供按批索引或精確索引的查詢,提供精確查詢、模糊查詢及組合查詢等多種查詢方式。

(六)系統管理:采用資源、用戶、組織機構、權限的多維組合,將系統的用戶和角色管理、資源管理、權限管理、日志管理完整的結合在一起,提供了完善的具有較強適應性的通用系統管理平臺。提供統一的GUI(GraphicalUser Interface,即圖形用戶界面)程序,進行系統資源的管理,采用數據庫軟件包或存儲過程的方式為各子系統的開發者提供接口,主要是用戶驗證及權限驗證的功能。

(七)影像歸檔存儲:按照統一的索引定義和統一的歸檔邏輯,將影像進行批量歸檔存儲。對外提供接口,供其他接口進行影像調閱。

(八)光盤組織和刻錄子系統:將系統中的影像及相應的數據按一定的算法或規則,組織成相應規格的光盤數據,用戶可選擇單盤或光盤庫自動刻錄的方式將數據刻錄到光盤。光盤上內置影像查詢系統,可查詢光盤的影像。

三、檔案影像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

檔案影像管理系統完全是依照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存儲技術,解決了原始的票據檔案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操作起來十分便捷,工作人員只需按照提示點擊鼠標即可,目前該系統已在國內各大銀行、保險公司和政府機關檔案管理中心應用,并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是檔案影像管理系統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的開發研究。

(一)經費問題。例如機關和企業若要實現檔案影像化管理,首先需要啟動近四十萬元資金購買和創建系統,如果想要將往年庫存檔案全部影像化存儲,必然會產生工作人員、辦公地點的增加,同樣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第2篇

封海粟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

摘要:近年來,穿越題材的電視劇、電影得到了觀眾的歡迎和親睞,展現出了一副紅紅火火的熱播場面。伴隨著熱播現象的

各方評論也此起彼伏、褒貶不一,本文試圖對近年來穿越劇的類型和特點進行總結歸類,以分析其熱播現象的根源、中西方不同形式

的穿越特征及其影像系統的歸屬問題。

關鍵詞:穿越;解構性影像系統;真實影像系統;神話影像系統;特殊文化影像系統

一、中西方穿越劇的不同形式及其美學特征

這種穿越現象的走紅其實與現實生活中人們緊張忙碌的生

活節奏有很大關系。現實里,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和承受各種各

樣的物質、精神壓力,緊張的生活節奏往往使人無暇深度思考,

于是“穿越”成為安慰和逃避現實人生的避風港。而穿越劇中體

現出的夢幻的前世今生和預知并主宰歷史的成就感完全迎合了

普通受眾的心理期待。穿越劇首先給人的是一種美好的情懷,無

論是愛情還是人的理想,一旦放到架空的環境或者古代的環境

里,都會彰顯得更加淋漓盡致,因為它已經脫離了現實條條框框

的約束。

目前,“穿越”作品的類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國內穿越

劇大部分是從現代穿越到古代,包括“清穿”、“明穿”、“秦

穿”、“架空穿”等。國內穿越系列的電影作品有:《大話西游》、

《神話》、《刺陵》、《不能說的秘密》、《芳香之城傳奇》等。

穿越題材的電視劇就更多了,如《步步驚心》、《宮鎖心玉》、

《尋秦記》、《神話》、《穿越時空》、《靈珠》等等。其中也

有從古代穿越到現代的,電影作品有《隋朝來客》、《神話》,

電視劇則有《魔幻手機》、《我的武林男友》等。許多影視劇中

還存在著古今互穿現象,但不管是從現代穿越到古代,還是古代

穿越到現代,亦或是古今互穿,其敘事模式都逃不過現代、與古

代這個具體歷史框架。

相比國內穿越劇現象,國外穿越劇就現得更具想象力和技術

要求,國外穿越劇表現出了一種技術至上、思想至上的美學特征,

其穿越的時空一般指向未來世界,或精神世界,典型作品有《時

光機器》、《盜夢空間》、《蝴蝶效應》、等等。這些穿越劇中

或表達了對時空之謎的追問,或表現了對歷史與現實反差的深度

反思或展現了對超越時空愛情的深刻表達。與我國那些僅僅被商

業利益所吸引就一哄而上的穿越劇形成了鮮明對比。西方的創作

者們創作的“穿越劇”讓觀眾娛樂后更多了一份思考。如《源代

碼》以短短的八分鐘征服了無數的觀眾,整部影片不斷重復著8

分鐘的穿越,場景不斷的在實驗室與一節火車的車廂內來回轉

換,觀眾在觀看影片時不但沒有感覺到局促和單調,反而覺得很

多事情正在發生,源代碼表面看是一部科幻穿越電影,用層層相

扣的邏輯時刻調動著觀眾的腦細胞,但其內在卻包含著飽滿的人

性,在不斷回到8 分鐘的過程里,主人公斯蒂文斯的思想在逐漸

發生著變化,由一開始的不理解,到弄清自己在干什么,使觀眾

也在一層層的剝離中恍然大悟。

二、穿越劇影像系統的歸屬問題

影像系統的劃分是規劃影視作品不同類型、性質、特色的一

個重要坐標,是將一部影視作品的敘事機制在一般現實邏輯層面

上所形成的審美判斷,作為界定其影像系統的標準。按照這種劃

分標準,影視藝術的影像系統可分為:真實影像系統、抽象影像

系統、象征影像系統、特殊文化影像系統、兼容式影像系統、神

話影像系統、解構形影像系統七種。那么將穿越劇放置在一般現

實邏輯層面進行審美判斷時,它應隸屬于哪一種影像系統的范圍

呢。

首先可以采用排除法進行分析,穿越劇的敘事形式在其一般

現實邏輯上是反自然規律的,因為“穿越”現象是目前的科學技

術所無法達到的,而真實影像系統的根本標志是,其影像系統內

部的敘述機制在一般現實邏輯層面上能夠或可能得以實際發生

的事件。從這個角度分析,穿越劇并不屬于真實影像系統的范疇,

雖然除了外部敘事機制以外,穿越劇的具體表現內容符合一般現

實邏輯。

除此之外的影像系統還包括神話影像系統、特殊文化影像系

統和解構式影像系統,穿越劇從嚴格意義上分析,具備了以上三

個系統中所定義的元素。如《盜夢空間》是一部表現夢境穿越的

科幻片,其中涉及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具備了特殊文化

影像系統的性質。影片《大話西游》中孫悟空憑借月光寶盒穿越

到了500 年前,影片中的牛鬼蛇神的展現,表明了其應屬于神話

影響系統的范疇,而無厘頭式的人物語言、后現代主義的敘事模

式讓該劇也成為了解構行影像系統的堂上客。

所以,就穿越劇而言,本文認為不能將其歸為以上六種影像

系統的任一一類,因為它具有兼容性的美學特征,往往是兩種或

兩種以上影像系統兼容出的結果。典型的兼容式影像系統的代表

作有《沉默的羔羊》(真實影像系統與特殊文化影像系統的兼容)、

《大話西游》(解構形影像系統與神話影像系統的兼容)、《盜

夢空間》(特殊文化影像系統與真實影像系統的兼容)。所以本

文認為,穿越劇具備了兼容式影像系統的劃分標準,故而屬于影

像系統中的兼容式影像系統這一范疇。

三、穿越劇的發展前景

穿越劇的熱播現象已經掀起了一股熱潮,不久后就會達到數

量上的高峰,但是如果穿越劇還是保持著一貫的雷同和庸俗,浪

費觀眾觀賞時間的同時也將耗盡觀眾對其所有的熱情。雖然西方

電視劇的制作和播出方式與中國有很大不同,文化背景、政治格

局也千差萬別,但美國在“穿越劇”創作方面所呈現出的種種美

學特征及其獲得的成功經驗,是值得我國電視劇創作者借鑒和發

展的,中國穿越劇應在生活的深切體驗、人文情懷的投入以及藝

術質量的提高上多下點功夫,豐富穿越劇的內涵,創新“穿越”

的形式,讓穿越更加符合人性和人情,只有這樣,穿越劇才會展

現出鼓舞人性的思想內容。

總結

一部好的影視劇,應該起到鼓舞大眾的目的,這離不開影視

與現實的關聯,穿越劇中的“穿越”只是講故事的一種表現形式,

一個敘事外殼,真正起作用的是其中最具內涵的思想,而不是一

些看似前衛的招牌。緊靠形式上的花哨堆積是無法在中國影視行

業中長期立足的。

參考文獻:

[1]王志敏.電影批評[M].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65-76

[2]冷淞,張麗萍.當代影視劇中“穿越”現象的理性思考[J,2012

[3]孔朝蓬.穿越的夢想與歷史的沉思[M].中國廣播電視學

刊,2011(4)

作者簡介:

第3篇

關鍵詞:金融服務;支付結算;支票影像交換系統

中圖分類號:F832.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4392(2008)01-0062-03

為適應跨區域經貿發展的需要,人民銀行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于2007年6月份在全國推廣。該系統的建立突破了支付結算方式在地域上的限制,方便了企事業單位異地購銷活動,加速了社會資金流轉,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從影像系統運行的實際情況看,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一、支票影像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影像系統退票率較高

1.部分采用支付密碼付款的商業銀行,行內支付密碼推廣工作不到位。有的商業銀行規定本系統內以支付密碼作為付款依據,但卻并未組織本系統參加支票影像的所有分支機構提前完成推廣使用支付密碼單或密碼器的準備工作,而且也沒有做好對開戶單位的宣傳工作,更未告知客戶不能向外地簽發無支付密碼的支票,致使開戶單位向異地簽發的所有沒有支付密碼的支票,當通過支票影像系統提出以后,全部被退回。

2.采用電子驗印付款的,過度依賴機器核驗結果。有些采用電子驗印付款的營業網點,對提入的支票影像,導入電子驗印系統后,只簡單地根據計算機顯示結果確定是否付款。因為目前各單位支票的簽章都是人工加蓋的,比如蓋章時用力大小不一,直接導致印章邊線粗細不同,結果電子驗印時可能顯示印章不符,此時就需要業務人員從客戶利益出發,輔之以人工核驗,則可以付款。但在實際工作中,遇到此類問題時,業務人員出于資金風險和責任的考慮,大多采取了退票處理。

3.提出行錄入的票據信息不完整、不規范。導致提入行接收到的信息與支票影像內容不完全匹配,只好作退票處理。

4.掃描設備配置檔次較低,影響支票影像質量。雖然人總行對掃描設備的相關技術標準做出了統一規定和要求,但有些金融機構單從成本角度出發,配備的掃描設備只達到了最低配置要求,甚至還低于最低配置的要求,結果直接影響了支票影像的清晰度和精確度,造成實際工作中很多以“影像模糊 ”為由的退票。

5.個別金融機構以牽強的理由無理退票。比如唐山當地提出行收到的五筆退票業務,對方的退票理由是印章變形。我們隨即對這筆業務進行了調查,提請省清算中心協助查驗,清算中心對影像文件的查驗結果是印章沒有變形,所以提出“印章變形”的退票理由有牽強之疑。

(二)逾期業務量較大

1.提入行的交換員工作責任心不強。提入行的交換員不能及時到當地人行票交所提取支票影像文件;有時對提回的支票影像文件也不能及時交給本單位會計人員進行及時處理。

2.商業銀行對支票影像系統工作缺乏應有的重視,加之影像系統運行初期業務量不大,致使有些商業銀行營業機構沒有安排專職會計員從事支票影像業務回執工作,客觀上造成工作人員不能集中精力按規定認真及時辦理支票影像業務,在影像系統缺乏自動提示和制約情況下造成不論是付款還是退票,都時常有超過規定期限形成業務逾期的問題。

3.全國支票業務的影像傳輸系統與資金清算系統相分離,相互間又不能聯系和制約,也是客觀上形成業務逾期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在全國支票業務中,傳輸支票影像是通過支票影像系統,清算支票資金是通過支付系統,兩個系統相互獨立。形成何時提入的影像,支付系統不了解,哪日發的業務回執,影像系統不掌握。所以提入行對提入的業務只能根據提入影像的日期人工計算回執的最后期限,系統無法自動提示或強制性制約,因此業務員一旦大意或疏忽就會造成業務逾期。

(三)人民銀行基層票據交換所掃描設備現代化程度較低,業務處理速度慢

目前,上級行配置給地市及以下各票交所的掃描儀是富士通fi_5120C型號的滾筒機器。此種掃描儀在掃描支票時,不能自動搓紙,只能靠人工一張一張地置放,一張一張的掃描,同時需要人工錄入的要素和操作較多,業務處理速度較慢,不能滿足方便、快速處理業務的需要。據日常業務測算,票交所處理一筆支票影像業務需兩分鐘。由此計算如果采取票交所發送模式,一個票交所全天只能處理210筆,另外該種掃描儀不支持粘單背書的支票業務,不能掃描粘單,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對有粘單的支票,提出方的票交所只能拒絕受理。

(四)影像系統接入方式不規范,集中接入進展緩慢

目前,各地接入支票影像系統的方式,多數是以當地人民銀行票交所為單位接入本省清算中心。各票交所所轄的票交機構提出提入一筆支票影像業務須經過提出行――提出行所在地票交所――提出省清算分中心――清算總中心――提入省清算分中心――提入行所在地票交所―提入行7個環節才能完成,期間又是手工處理與自動化處理相混雜。一方面容易出現丟失、延誤的問題;另一方面,一旦發生問題,很難查找問題發生在哪個環節,不符合安全、快捷、便利的原則。

(五)系統功能及管理上尚有欠缺

目前,從系統功能上,無論票交機構是采取集中接入方式還是采取分散接入方式,當地人民銀行都無法實時掌握票交機構在支付系統中的回執發送情況,因此無對金融分支機構是否按規定期限發送業務回執進行管理和監督;從業務管理上,全國非正常退票問題嚴重,雖有全國支票影像業務管理辦法和業務處理手續,但缺乏一個可操作的、全國統一的違規監督查處辦法,造成金融分支機構不按規則辦理業務時,人行基層行沒有制裁手段和措施,因此金融機構無理退票無所顧忌。

二、政策建議

(一)加強對影像系統支付清算秩序的全國性統一管理

一是總行應出臺統一的影像支付清算管理規則,尤其是在充分了解全國各地同城退票理由規定的前提下,制定全國統一的退票規則,各地老規則一律停止執行;同時對違反總行新規則辦理業務的各金融機構參與者要制定嚴肅的處罰措施,違者必究,以嚴肅各參與者的業務行為,保證規則的權威性,使之不能違反規則。二是建立全國范圍內的監督舉報組織,舉報總中心設在人民銀行總行支付結算部門,負責全國影像交換系統政策規則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清算糾紛的統一管理;各省和地市中支設分中心,負責按總中心要求具體辦理跨行政區域影像糾紛的核查處理,并隨時向上級報告舉報情況及查處結果。為避免查處中的地方保護行為,上級舉報中心對下級中心可實施再監督,并納入對其日常的工作考核以保證基層行履職的客觀公正性。

(二)各商業銀行總行要加快系統內配套措施的實施,消除工作脫節現象,降低系統退票率

一是凡規定以支付密碼確認付款的,組織系統內所有分支機構全部推行密碼單或密碼器的使用,確保開戶單位簽出的支票可以通過影像系統審驗付款;二是采用電子驗印方式確認付款的,健全和完善驗印系統數據庫,保證數據庫中印章數據的完整、準確,同時,加強驗印工作的嚴肅性,當驗印系統提示非實質性印章不符時,要輔之以人工核驗,避免不必要的退票業務。

(三)整合系統資源,將支票影像傳輸系統與資金清算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

目前,小額支付系統已具備傳輸影像的功能,只是基于承載量的考慮,支票全國?穴下轉第71頁?雪?穴上接第63頁?雪通用后,又建立了一套支票影像傳輸系統,造成支票影像的傳輸在支付系統體外循環,形成現行影像傳輸系統與資金清算系統相分離。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完善和提升小額支付系統配套設備和技術的設計,將影像傳輸通過支付系統辦理,從而實現一筆支票業務的影像傳輸和資金清算兩個方面均在支付系統內處理,達到相輔相成,相互銜接,一旦出現資金支付的時間與影像傳輸的時間不匹配時,系統能夠自動提示,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從根本上解決回執逾期的問題。

(四)加快商業銀行集中接入支票影像交換系統的速度

與支付系統CCPC的設置相協調,各商業銀行以省分行集中接入支票影像系統,使在省人行清算分中心以下的影像傳輸,由目前的提出行――提出行所在地票交所――省人行清算分中心改為提出行――提出行的省分行――省人行清分中心。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現行的人民銀行縣級、地市級票交所環節,而且使手工(或跑盤)操作全部實現各商業銀行系統內網絡傳輸(對提入業務亦如此),業務處理環節的減少和業務處理方式的自動化,能有效地加快業務處理速度,提高業務處理的準確性,而且業務處理過程中,一旦發生差錯也容易查找。因此,各商業銀行總行應加快行內系統改造,盡快改現行的分散接入為集中接入。

(五)提高終端掃描設備自動化程度,解決目前半手工半自動化現狀

在各商業銀行短期內,不能實現集中接入支票影像交換系統的,人總行應按新的標準更換基層人行票交所的掃描設備,使其達到能自動搓紙和支持粘單背書支票業務的要求;在各商業銀行集中接入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后,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所配備的掃描設備同樣保證能達到上述要求。

第4篇

隨著我國醫院信息化的發展,需要各種各種專業的信息化服務平臺應用到醫院業務的各個方面。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通過現代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實現了醫學影像的存儲,歸檔,管理等功能,極大的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減少了醫院管理醫學影像的成本,同時為病人提供了準確的醫學信息。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已經成為現代醫院信息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關鍵詞】PACS 醫院 運用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醫學影像的存儲和傳輸系統,是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并應用與醫院業務的信息管理系統。它替代了傳統的醫學影像的存儲和管理方式,提高了醫院的運營效率。PACS系統收集現代醫學成像設備如MR(核磁共振),X線機,CT機等產生的醫學影像,通過網絡傳送給后臺數據服務器并保存,最后醫院醫生或者病人通過在線終端可以方便的查看到這些影像。醫院通過建設 PACS系統并與HIS系統對接,實現了整個醫院的業務的電子化,流程化,提高了醫院的經營效率,減少了運營成本。

1 PACS的簡介

隨著計算機技術,放射醫學技術,影像醫學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PACS系統由原來的簡單單機版的mini PACS系統不斷發展,PACS系統不斷的擴大應用場景,現在的PACS已經是一個集圖形的采集,收集,保存,編輯,展示,分析的綜合應用平臺。PACS系統通過局域網將放射科,檢驗科,門診部等連接起來,為醫院的醫生,護士以及患者提供準確的醫學影像。PACS的基本結構包含了:醫學成像設備,PACS后臺服務器,圖像顯示設備,高速以太網。

1.1 醫學成像設備

醫學成像設備主要包括了現在醫院中廣泛使用的B超機,CT機,數字胃腸機,血液分析儀,放射科X線機等。這些設備通過使用DICOM標準接口與PACS后臺服務器進行圖像的提取和存儲。目前雖然大部分設備都支持了DICOM標準接口,但是還有很少的設備使用串口或者USB接口來于PACS后臺服務器通信,這需要第三方設備提供商開發對應的接口來連接到醫院的PACS系統中。

1.2 PACS后臺服務器

PACS后臺服務器是整個PACS系統的核心。目前PACS系統后臺一般包含了數據庫服務器,應用服務器,備份服務器。應用服務器上面安裝了系統的業務軟件,該軟件負責與醫學成像設備通信獲取醫學影像數據,與數據庫服務器通信負責醫學影像數據的存取以及備份管理,與圖像顯示設備通信負責醫學影像的傳輸。數據庫服務器是數據的保存平臺,可以保存和管理系統中的醫學影像文件和數據。在數據庫服務器上可以安裝大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備份服務器主要管理大型的磁盤陣列來備份系統產生的大量圖像數據。由于現在圖像數據量的大小越來越大,如CT掃描片10MB、胸片20MB、DSA造影80MB等,而且為了保證系統7*24小時,需要大量的數據備份,以備異常的時候及時替換。

1.3 圖像顯示設備

圖像顯示設備主要包含了醫院中大量使用的普通PC機顯示器,高分辯影像診斷工作站以及各種嵌入式顯示設備。通過這些顯示設備可以高效的看到各種醫學影像,并通過圖像編輯軟件進行放大,縮小,編輯等各種操作。

1.4 高速以太網

為了保證醫院各種信息的傳輸,需要建議醫院的高速以太網局域網。對于小型醫院可以使用100M以太網,對于中型醫院可以使用光纖以太網,對于大型醫院可以使用高速以太網。

2 PACS系統應用

2.1 實現無膠片化管理

PACS系統實現了無膠片化管理,以前的圖像都是通過膠片保存,但是隨著醫院業務的發展,保存和管理這些圖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使用PACS系統可以讓醫院減少在這方面的投入,可以提高醫院管理圖像的效率,可以保證醫院業務的擴展。

2.2 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和醫療質量

通過與醫院信息系統的連接,醫生可以通過PACS系統查詢病人的電子X片,CT片,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減少了人為誤差。病人可以通過PACS系統查詢的查詢到自己的體檢結果,可以對自己的病情建立檔案。檢驗科的醫生可以通過PACS系統高效的建立收集,檢驗,電子報告的一體化流程。

2.3 方便醫學科研和臨床診斷

在PACS系統中可以建立病人的圖像系統,幫助醫生分析這些病人的病情發展。醫院可以通過PACS系統幫助實習醫生通過圖像學習對病人病情的診斷,對醫學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大量的原始一手資料。醫院可以通過PACS系統統計和分析大量的醫院影像,對各種病情提供典型圖像,對大量圖像來同時互相參照比較,對各種病情提供統計,查詢等功能,為醫生為本地的病人狀況進行分析。

2.4 實現遠程醫療,擴大醫院知名度

PACS系統可以幫助醫生之間進行遠程會診。在某個病人的病情需要各個專業的醫生會診的時候,各個醫生可以通過PACS系統獲取到病人的醫學影像,并進行診斷,討論,手動方案的選擇。醫院之間通過PACS系統共享數據,為國內外的學術交流,醫學科研交流等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3 總結

PACS系統可以實現醫學影像的無膠片化管理,可以幫助醫生高效的通過電子X片,CT片,定位病人病情,減少了人為誤差。隨著PACS系統與醫院信息系統的高效整合和集成,可以幫助醫院更加高效的運轉起來。但是PACS系統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需要所有的采集設備支持dicom標準或者類似標準,如需要提供醫院的電子掃描系統的質量來滿足PACS系統醫學圖像的高分辨率,如需要高清的圖像顯示設備來滿足醫生的診斷需要。不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圖形圖像技術的發展,各種醫學設備的更新,構建醫院PACS系統的成本越來越低,越來越容易,更容易與醫院信息系統整合。

參考文獻

[1]陳金雄,吳學貴.我院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與實施[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5).

[2]邵慶東,韓晟,王錦偉.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發展[J].中華臨床醫學雜志,2006,3.

[3]錢程.醫院信息系統與PACS、RIS的融合[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3,9(3).

第5篇

【關鍵詞】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 體層攝影術 磁共振成像 X線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2-320-01

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1eukemia of the centralnervous system,CNS―L)是白血病的并發癥之一,白血病細胞的髓外浸潤發生率為10%左右[1],常見于單核細胞系白血病亞型,因多種化療藥物不能透過血腦屏障,因此其成為白血病重要預后因素,適時準確對其評估和治療的意義重要,因其影像學表現復雜,累及的部位不同且臨床表現各異,累及腦實質或脊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時,與其他腦腫瘤難以鑒別,本文介紹10例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影像學表現,旨在提高對該病的影像學診斷水平,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例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男性9例,女性1例,年齡在12~56歲之間,平均34.5±4.6歲,骨髓穿刺提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4例,急性髓性粒細胞白血病(AML)4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2例(CML)。患者經過多個療程的規范化治療后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主要表現為頭痛、口角歪斜、視物模糊、雙下肢乏力等。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GE1.5T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掃描序列包括SET1W1TR450ms,TE14ms,FSET2WI TR4300ms,TE14ms,STIR2700ms,TE18ms,TI178ms,矩陣256×256,層厚5mm,層距1mm。增強掃描對比劑扎噴酸葡胺(GD-DTPA)[2],注射劑量為0.1mmol/kg,采用高壓注射器經肘前靜脈以2ml/s的流速[3],掃描參數與平掃T1W1一致。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均數和率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

2 結果

10例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其MRI表現見表1

表1 10例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其MRI表現

3 討論

中樞神經系統性白血病可發生于急性白血病的任何時期,且任何病理類型的白血病均可發生,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發病率最高,目前我國多采用1987年全國白血病防止研究協作會議制定的CNSL診斷標準[4],有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癥狀及體征,有腦脊液改變,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樞神經系統相似改變。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5],MRI應用到CNSL的診斷中,效果好。白細胞浸潤軟腦膜是CNSL的常見表現形式,占10~15%,是白血病經腦膜向蛛網膜下腔播散的結果。MRI提示T1W1為低信號[6],是白血病細胞浸潤軟腦膜引起滲出物積聚在蛛網膜下腔所致,增強后神經鞘膜強化,白血病浸潤腦實質有兩種表現,其中較常見的表現是腦白質受白血病細胞浸潤,MRI檢查病灶于T1W1片狀稍低信號,T2-FLAIR序列呈高信號,邊緣不清,占位效應輕,另一種為腦實質內單發或多發腫塊影像,主要是白血病細胞侵犯軟腦膜后沿血管周圍間隙在血管周圍延伸,破壞軟腦膜進入腦內形成的腫塊。結合病史,MRI檢查有助于對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診斷,對其進展及臨床療效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曉東,曹丹慶,蔡祖龍.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CT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9,35(12):460―462.

[2]劉志欽,戈明媚,廖玉珍,等.《請您診斷》病例答案:綠色瘤一例[J].放射學實踐,2008,23(1O):1172―1173.

[3] Weisherg L,Nicc C.Cerebral computed tomography:a texi―atlasthird edition [M].Philadephia:Saunders,2009.213 214.

[4] 紀祥,羅軍,夏養萱,等.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CT診斷[J].放射學實踐,2008,23(6):601 602.

第6篇

【關鍵詞】 支票影像系統; 票據; 電子化

中圖分類號:F2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35-0076-03

支付體系發展進程中,在支付工具使用的發展上有兩大趨勢:一是票據、匯兌、銀行卡等非現金支付工具得到廣泛運用,現金使用明顯下降;二是非現金支付工具中支票等紙基支付工具使用呈下降趨勢,電子方式則顯著上升。總體來說,電子化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廣泛使用是支付工具發展的大勢所趨,支票作為最重要的借記非現金支付工具,其電子化意義重大。

為促進支票的全國通用,中央銀行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廣了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以下簡稱“支票影像系統”),通過該系統支票實現了紙質票據的電子化和全國范圍內流通使用,在便利跨區域貿易活動的同時客觀上加速了支票電子化進程并廣受好評。經過初期業務量的迅速增長后,在近三年全國支付清算業務總量持續上升的大背景下,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量卻出現了持續下降現象,支票的電子化進程受到一定影響,個中問題值得思考。

一、支票影像系統

支票影像系統是依托影像(圖像)技術將紙質支票轉化為影像信息,通過計算機及網絡將影像信息在托收銀行和付款銀行之間進行傳遞和提示付款的業務處理系統。該系統主要用于支票的影像信息傳遞和提示付款,相應資金轉移通過人民銀行建設的小額支付系統完成。

支票影像系統業務處理主要流程如圖1。

1.收款人收到付款人交付的支票提交其開戶銀行進行托收;

2.托收銀行審核、掃描支票影像并補充電子數據信息后向本行虛擬票據交換所(或本地票據交換所)發送托收支票影像信息;

3.虛擬票據交換所向支票影像系統分中心發送支票影像信息;

4.人民銀行支票影像系統分中心向支票影像系統總中心發送托收支票影像信息;

5.支票影像系統總中心向支票付款行所在地的異地分中心轉發托收支票影像信息;

6.異地分中心轉發托收支票影像信息至付款行所在虛擬票據交換所(或異地票據交換所);

7.付款行虛擬票據交換所(或異地票據交換所)轉發托收支票影像信息至付款行;

8.付款行檢查支票影像信息并通過電子驗印(鑒)無誤后檢查客戶付款賬戶余額等信息,根據檢查結果進行扣款或形成拒絕回執;

9.付款行向人民銀行異地支付系統CCPC(城市處理中心)反饋扣款成功/扣款失敗(含失敗理由)回執;

10.人民銀行異地支付系統CCPC將扣款成功/扣款失敗(含失敗理由)回執轉發至支付系統NPC(國家處理中心);

11.支付系統NPC將扣款成功/扣款失敗(含失敗理由)回執轉發至托收行所在地支付系統CCPC;

12.托收行所在地支付系統CCPC將扣款成功/扣款失敗回執轉發至托收行,托收行根據回執信息進行入賬或后續退票處理。

二、支票影像系統的建設背景及積極意義

(一)支票影像系統的建設背景

一是支票全國通用前企業可使用的異地結算工具種類較為匱乏。企業在異地采購貨物時攜帶現金,十分不便,因此使用很少,匯兌方式由于必須立即支付貨款也不受采購企業歡迎,商業匯票結算金額必須事先確定,銀行匯票需事先從銀行出票,也不甚方便。二是支票全國通用需要改變傳統支票實物傳遞模式。目前支票使用時主要有兩種流轉方式,支票持票人持支票直接到付款行辦理收款或支票持票人持支票到自己的開戶行辦理托收。支票全國通用后,采用以上傳統流轉模式需遠距離傳遞票據代價極高。三是計算機和電子驗印技術的發展使支票全國通用成為可能。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帶寬和系統運行壓力等問題迎刃而解。電子驗印系統利用電子技術對客戶印鑒進行自動校驗,解決了支票驗印的核心問題,是支票影像系統運用中防范操作風險的關鍵手段。

(二)建設支票影像系統的積極意義

一是支票影像系統極大地便利了客戶資金結算。支票影像系統開通后,通過該系統托收的支票,無論距離遠近,正常情況下只需要2―3個工作日即可收到托收的資金,同時支票使用的綜合成本也遠低于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手續費用也不隨簽發金額的變化而變化。二是支票影像系統為建設全國統一標準的支付系統奠定了基礎。支票影像系統的出現為支票等借記票據的高效處理提供了一條可行路徑,商業銀行受理的借方票據可通過系統掃描后配合小額支付系統完成最終的資金清算,這為相關系統標準的統一提供了可能。三是支票業務的電子化符合支付系統發展趨勢。目前,非現金支付和票據電子化的進程明顯加快。新西蘭、瑞士等國已停止使用支票,英、法、德和新加坡等國,支票在所有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中所占比重亦不足5%。支票影像系統采用世界通行的影像截留技術實現支票的無紙化,符合非現金支付和票據電子化的支付系統發展潮流。

三、支票影像系統目前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支票影像系統業務出現了數年連續下降的情況。以長三角某市為例,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量在連續兩年出現兩位數下降后,2013年系統業務量和處理金額同比又分別下降15%和8%左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通過支票影像系統托收支票的退票率(失敗率)較高,較高的退票率導致客戶體驗較差,多次退票后持票人轉而使用其他支付工具,進而導致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量持續下降。目前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退票率維持在7%左右,相對于1%~2%左右的實物票據交換退票率明顯偏高。導致支票影像系統退票率高的具體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受傳統托收模式影響,瑕疵支票較易進入托收系統造成退票

支票在實現全國通用前,不管是采取“上付方柜”方式還是“上收方柜”形式,紙質支票最終都會流轉到付款行進行核驗,支票的真實性和支票要素的完整性、合規性最終由付款行負責,托收行雖有審查義務,但實際不承擔責任,因此托收行審票責任心自然不強。支票影像系統上線后,由于實物支票截留在托收行,因此系統規定支票的真實性等由托收行負責,托收行理論上存在很大責任,但由于付款最終由付款行完成且受傳統托收模式思維影響,加之客戶多數強烈要求必須嘗試托收等多種原因,托收行除保證支票真實性外,超過提示付款期、背書不連續、更改事項更改不規范等瑕疵支票經常能順利進入系統托收,造成退票導致托收成功率低。就往年數據來看,商業銀行在接受監管部門業務督查前后,提出支票影像的平均退票率相差達3%左右,可見部分支票退票確與托收行審票不嚴有一定關系。

(二)電子驗印系統工作原理和付款行風險控制偏好提高了退票率

支票影像系統上線后,支票的核驗主要通過影像信息和電子數據比對以及電子驗印系統核驗完成,原來通過實物票據“折角驗印”的流程完全改變。電子驗印是通過比對商業銀行行內系統預留客戶印鑒圖像與支票影像系統收到的圖像一定數量位置的圖像點來完成的,比對點的數量可以通過系統調節。商業銀行出于控制風險的偏好,必然會設置較高的比對點以降低操作風險。而從理論上講即使比對點數量設置夠多,真實支票印鑒也會報印鑒錯誤,支票影像系統上線初期,長三角個別商業銀行就出現過電子驗印系統自動校驗通過率不到20%的情況。在電子驗印系統報錯的情況下,出票人開戶行由于無實物票據進一步進行比對,出于保護客戶資金安全和自身風險控制考慮,往往采取退票措施。

(三)各地掌握的退票口徑不一致,造成“無理由退票”

支票影像系統運行過程中,由于實際情況確實較為復雜,各地掌握的退票口徑不一致,造成大量“無理由退票”。如對于未填寫支票用途、委托收款填寫在被背書人欄、大寫不規范等瑕疵票據,付款行基本以退票為主。付款行對于支票上屬于非必須記載事項的電子清算信息與影像不符,或審核中存在疑問及發現稍有瑕疵的,在未向出票人或托收行查詢的情況下直接退票,以上三類原因導致的退票約占退票總量的20%。同時,付款行退票時還存在部分退票理由與實際退票理由相去甚遠的情況,造成客戶和銀行之間的糾紛,導致客戶體驗較差。

(四)支票影像技術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支票影像系統收集的是支票圖像信息,雖然網絡帶寬在近年來已得到極大改善,但由于業務量大的原因,支票掃描的圖像像素等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對于經過多次背書轉讓后附粘單的支票,目前僅采集其正面和記載最后一手委托收款背書粘單的影像,因為如果采集支票正面和背面以及所有粘單的圖像信息,形成的圖像文件數據量仍無法為支票影像系統所順利處理,且不利于信息的網絡傳遞。目前,支票影像系統由于“電子清算信息與支票影像不符”或“影像掃描問題導致無法驗印”造成的退票約占退票總量的10%左右,支票影像技術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政策建議

(一)推廣使用支付密碼技術,作為電子驗印系統的有益補充

支付密碼是根據支票的金額、賬號、票據號碼、日期等信息,計算出一組16位數字,填寫在支票上作為付款依據。由于支付密碼是根據支票上的各個關鍵要素和加密算法計算而來,不同的支票支付密碼都各不相同,且任何數據的篡改都會導致支付密碼不正確,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用戶和銀行的資金安全。同時,由于支付密碼參與運算的都是數字,并且是采用電腦核驗,準確率達到百分之百,能在幾秒鐘內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支付密碼應用密碼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彌補了圖形印章容易偽造、難以識別的不足,對于電子驗印系統是有益的補充。

(二)改變退票率雙向考核方式,著重考核付款行支票退票率

為控制支票影像系統退票率,相關業務監管部門對支票影像系統的退票率一直進行考核,考核公式為:(一定時間內托收支票被退票數量+收到支票影像的退票數量)/(一定時間內托收支票總量+收到支票影像總量),對支票退票率的考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隨意退票的情況,但考核公式本身也存在一定問題。顯而易見的是商業銀行能控制的主要是收到支票影像的退票比率,對于托收支票,雖然有一定關系,但最主要還是由付款行決定是否退票,因此對總退票量考核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退票率存在的問題。上海市提出支票與提入支票的退票率一度相差5個百分點以上,也側面說明了考核機制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改變雙向考核方式,著重考核付款行支票退票率有利于理順考核激勵機制。

(三)推出電子驗印系統相關保險業務,提高印鑒核驗通過率

如前所述,出票人開戶行主要通過電子驗印系統完成客戶的印鑒核驗工作,電子驗印系統的通過率和商業銀行所承擔的風險呈同比變化,要求商業銀行提高電子驗印系統的通過率無異于要求商業銀行提高自身承擔的風險。借鑒國外經驗,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由商業銀行或電子驗印系統供應商購買商業保險的方式來解決。商業銀行或電子驗印系統供應商以真實印鑒核驗通過率為標的向保險公司投保,由保險公司保證,在印鑒真實和核驗通過率達到98%以上的情況下,出現偽造印鑒而未能被電子驗印系統驗出的,由保險公司進行賠付,而商業銀行或電子驗印系統供應商則從以往的印鑒核驗損失中提出部分金額購買保險,在提高支票核驗通過率的同時又降低了無法發現偽造印鑒造成的損失。

(四)增加紙質托收渠道,改變全國支票托收渠道單一的局面

支票影像系統上線后,規定全國支票只能通過支票影像系統托收,但其實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和實際情況,由客戶決定通過實物托收還是支票影像系統托收。就目前情況來看,諸多瑕疵支票如果是在實物交換的情況下,付款行對風險控制較為有把握,一般不會退票。同時,如果采用實物流轉,由于能夠取得實物票據,支票影像系統規定的全國支票金額50萬元的上限等風險控制措施也可以取消,這樣更利于支票的全國流通。目前商業匯票到期后的托收流程就是商業銀行通過郵寄托收的方式傳遞至付款行,付款行核驗后付款,因此支票通過類似方式傳遞托收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參考文獻】

[1] 康全仁.當前票據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會計之友,2008(2):88-89.

第7篇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醫學數字影像傳輸)標準為在標準網絡框架內不同來源的醫學數字影像設備間互聯、影像相互交流和操作提供了技術實現的可能性。由于該標準對具體的實現機制并未作強制性規定,允許各醫學影像設備商靈活地采用相應亞標準完成對DICOM標準的支持,因此,對不同來源的DICOM影像設備間的互聯(interconnectivity)和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及其程度需通過測試才能確定其實際兼容狀況。我院構建的DICOM標準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影像存檔及通訊系統)包括了GE公司和Siemens公司2個不同的PACS亞系統,我們對兩者的互聯及互操作性作了實測,現報告如下。

材料與方法

一、設備

1. Siemens亞系統包括螺旋CT、數字胃腸機、膠片數字化儀、照相服務器、2臺影像顯示工作站。MagicView1000(以下簡稱MV,為Siemens醫學影像后處理軟件平臺)安裝在2臺顯示工作站(DRC104和DVC01)內,采用Siemens內部網絡協議PACSnet(支持ACR/NEMA 2.0標準)實現網絡功能,對DICOM3.0標準的支持則通過加裝DICOM網關(DICOM gateway)軟件Magic Link(版本VA10A)而實現。該版本的Magic Link支持DICOM storage service class的SCU(service class user)和SCP(service class proveder),可接收(作為provider)和送出(作為user) 供存儲DICOM影像。

2. GE亞系統包括數字血管造影機、心臟血管造影機和1臺影像顯示工作站,該工作站內裝有醫學影像后處理軟件系統Advantage Windows 2.0(以下簡稱AW),其內置有DICOM3.0接口系統(ID/Net V3.0),亦支持DICOM storage service class(作為SCU和SCP),可直接接收和送出DICOM影像。

兩個亞系統的DICOM影像通過兼作DICOM網關的MV和AW實現相互交流。

二、測試對象

測試的影像包括螺旋CT影像(Siemens Somaton Plus 4A),血管造影影像(GE DLX/LCA)以及AW工作站內預裝的CT(GE Hispeed)和MRI(GE Signal l.5T)范例影像。

三、研究方法

(1) 比較分析DICOM conformance statement (DICOM遵從性陳述)以評估互聯和互操作性的可行性及程度;(2) 通過系統的DICOM 日志文件觀察應用間網絡連接、DICOM影像傳送以及相關的系統消息以監測MV和AW間DICOM互聯狀態,并利用系統的“dump”功能,比較已傳輸的影像文件頭(image file header)包含的基本特征信息確定DICOM 信息對象(DICOM information object)傳輸的完整性;(3) DICOM影像互操作性研究,即以MV和AW的所有影像顯示、測量和后處理功能對所接收到的DICOM影像進行操作和處理。

結果

一、DICOM conformance statement比較(見表1)

表1 conformance statement 相關參數比較 DICOM參數 Magic Link ID/NET3.0 功能描述

storage class CT, MR, CR,

SC,NM, US① CT, MR, XA,

RF, SC① 作為SCU和SCP

conformance level level 2 level 2 充分支持

TCP/IP Port 50082 4006 DICOM影像I/O

DICOM對象類型(DICOM object class): 包括CT(computer tomography)、MR(magenatic resonance)、CR(computer radiography)、XA(X-ray angiography)、SC(secondary capture)、 RF(radiology fluorography)、 NM(nuclear medicine)、 US(ultrasound)等。另外,表中其余外文及縮寫均為醫學數字影像傳輸(DICOM)標準中的專用術語和參數,用中文表示反而不易理解,特此說明

從表1可見,Magic Link和ID/NET3.0均支持CT、MR和SC storage class,但XA storage class不被Magic Link支持。

二、互聯及傳輸過程觀察

傳送相互支持的影像對象類型(如CT、MR、SC),互聯兩端的系統日志示應用間的連接和協商過程均正常,并報告影像傳輸成功完成,被傳輸影像序列出現在接收方“Work List”中。當試圖從AW傳送血管造影影像(對象類型XA)到MV,網絡互聯顯示失敗,AW的DICOM系統日志顯示錯誤提示:“remote node did not accept any usable SOP classes",但將其轉換為對象類型SC后重新傳輸則成功。

三、dump結果比較

在MV, 選擇“Image/ NEMA Dump”選單可展示指定的DICOM影像文件頭的相關信息于屏幕;在AW則可在UNIX指令模式,調用可執行程序dump image data完成此項任務。我們對選定的DICOM影像在傳輸前后分別進行了dump操作并比較,結果表明所有類型的影像文件的 DICOM影像相關信息的傳輸是完整的。

四、DICOM影像相互操作測試

在MV對來自AW的CT、MRI和血管造影(對象類型SC)的DICOM 影像作后處理評價功能測試,AW亦相應地對來自MV的DICOM CT 影像進行處理和評價(結果見表2)。除MV的三維影像處理外(AW無三維影像處理功能),所有評價和處理功能均順利實現。三維影像處理初測操作失敗,屏幕提示錯誤:“imput folder not valid”,在重新建立一新的AF(actual fodler)文件夾,將影像拷貝至該文件夾后,再重調用各三維處理功能,則最大信號強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維表面重建處理均順利通過測試。

表2 DICOM影像在MV(Magic View 1000)和AW

(Advantage Windows 2.0)上相互處理的結果

應用功能 MV AW  應用功能 MV AW

影像處理

影像評價

加/減影處理 + N  角度測量 + +

(add/sub)

邊緣強化 + N  影像注釋(annotation) + +

旋轉和鏡像 + +  距離測量(distance) + +

影像聯接(link) + N  剖面CT值分布(profile) + N

放大(zoom in/out) + +  興趣區統計學分析 + +

放大鏡(magnify glass) + +  像素透鏡(pixel len) + N

卷動影像(scorolling) + + 三維(3D)影像處理

窗寬/窗位 + +  最大信號強度投影(MIP) ± N

多平面重建(MPR) ± N

3D 表面重建(SSD) ± N

注:+ 測試成功;±經轉換后測試成功;N無此功能

討論

一、實現不同來源的醫學成像設備的互聯和影像的互操作性,是發展DICOM標準最根本的目的[1-3]

影像設備的多源性是醫學影像學科普遍具有的特點,是實現醫學影像學環境網絡化所面臨的最大挑戰[3],亦是長期制約PACS成為開放系統的關鍵因素。DICOM3.0標準的基本目標即實現不同醫學影像學系統和設備間的完全互聯和影像的互操作性,為醫學影像網絡化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前景。所謂DICOM互聯系指應用實體(appilcation entity,如MV和AW)間建立聯接,并以遵從DICOM協議的方式交換DICOM信息(DICOM messag)。DICOM影像互操作性指應用實體間相互處理和操縱DICOM影像的能力(包括簡單的窗寬/窗位調節到復雜的三維重建),通常稱為功能互操作性(functional interoperability)。由于DICOM3.0標準并未明確規定DICOM信息模式(DICOM information mode)中的信息對象的調用方式,使不同的醫學影像產品商提供的醫學影像應用軟件在實現對DICOM影像的處理和功能操作的方式上可能存在差異[4],因此,需進行實測研究才能確定不同來源的影像設備間DICOM影像互操作性及程度。

二、研究DICOM conformance statement 是確定互聯性和互操作性的首要步驟

任何被聲稱支持DICOM標準的醫學影像設備,必須提供其相應的DICOM conformance statement文件[1],通過比較研究此文件,用戶即可初步確定兩個DICOM設備間的互聯性和某些簡單的應用功能的互操作性。研究的要點著重于兩方面:(1) SOP(service object pair) class 支持范圍。MV與AW之間能夠直接實現互聯和CT、MR DICOM影像的互傳,皆因Magic Link 和ID/NET3.0都支持CT、MR storage class 的SOP;而對于血管造影影像,則因Magic Link 不支持XA storage class,不能直接由AW傳至MV, DICOM互聯過程被中斷,只有當轉換為SC class,滿足了Magic Link所支持的SOP class后才能被成功地傳送。一個醫學影像應用實體能提供至少一個SOP(譬如CT storage class),即可聲稱為“full DICOM”。由此可見,聲稱full DICOM的影像設備間,并非一定能實現DICOM水平的互聯。因此,SOP class支持范圍是決定互聯性的關鍵。(2) 確定遵從性水平(conformance level)。DICOM標準第3部分將遵從性規定為3個水平層次,即level 0、1、2:level 0僅支持部分用戶定義的影像屬性;level 1支持DICOM IOD(information object definition)的Type 1和Type 2屬性;level 2則充分支持所有IOD 和Type 1、Type 2、Type 3屬性[4]。Magic Link VA10A和ID/Net3.0均提供了完全的 level 2支持,這是兩者間互操作性的理論保證,因此遵從性水平是確定DICOM影像互操作性的基礎。

三、DICOM信息對象完整傳送是實現互操作性的關鍵[5]

在充分支conformance level 2的兩個應用實體間成功地完成DICOM信息對象的傳送,應能滿足實現常規的影像顯示、測量和評價等功能互操作性要求。但是,對于復雜的功能操作,如三維重建,由于其可能要求某些影像采集設備特定的和比較精確的幾何參數定義(如空間坐標系統和參照系統等),因此,其互操作性需測試后才能確定。在我們的測試中,在初始文件夾(folder)中調用三維處理功能失敗,拷貝至應用軟件環境中重建的文件夾后則處理成功,說明 MV的三維影像處理功能所要求的相關屬性和參數均已被完整地傳輸和轉換,初次調用處理失敗,可能是應用軟件系統對影像文件管理方式實現的差異或不足所致。

我們對MagicView 1000和Advantage Windows 2.0間DICOM互聯和DICOM影像互操作性測試的實踐表明,DICOM標準是完成不同來源的醫學數字化影像系統間互聯和影像互操作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可實現很好的相互兼容性。

參考文獻

1 Bidgood WD, Horii SC, Prior FW, et al.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DICOM, the data interchange standard for biomedical imaging. J Am Med Informat Associat, 1997, 4:199-122.

2 Mattheus R. European standardization efforts: an important framework for medical imaging. Euro J Radiol, 1993, 17:28-37.

3 Horii SC, Bidgood WD. Network and ACR-NEMA protocols. RadioGraphics, 1992,12:537-548.

第8篇

【關鍵詞】 照射野; 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 膝關節

在傳統X線攝影中,根據不同的攝影部位而選擇恰當的膠片尺寸和照射野,以獲得最佳的影像質量。在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中,由于設備的成像介質-平板探測器的尺寸大小是確定的,在對某些面積較小的部位進行攝影時,其影像大小與平板探測器尺寸的大小存在差異,因而影響影像效果。為此,根據多年《X線物理與防護》的教學與臨床攝影技術的學習實踐,筆者著重探討照射野的大小對影像質量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設備與資料

數字成像設備:DR2000TMDDR系統,加拿大CPI公司的800mA高頻X線機,有效焦點0.6mm,美國DRC公司的非晶硒型平板探測器。

灰度測量設備:工作站為珠海友通公司提供的數字圖像處理系統,2K顯示器。

病例資料:隨機抽取60例膝關節攝影患者,在攝影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用兩種不同的照射野分別對左右膝關節正位進行攝影。

1.2 方法

小照射野組:使用DDR系統進行膝關節攝影,焦一片距為100cm,攝影條件為55Kv,25mAs,照射野包括軟組織邊緣1~2cm。

大照射野組:對小照射野組的相同病例的對側膝關節使用相同的DDR系統進行攝影,攝影條件與小照射野組一致,改變照射野的大小,使照射野與探測器板的大小一致。

測量方法:在工作站分別對小照射野組和大照射野組的影像進行灰度值測量,測量點為脛骨內外髁連線,獲得連線的灰度值曲線。

2 結果

小照射野組中左右膝關節各30例,大照射野組中左右膝關節各30例。對60例小照射野組和大照射野組的影像顯示情況和灰度值分布情況進行比較:在同一照射野組中,左右膝關節得出的灰度值分布情況相同。同時還可以看出小照射野組的軟組織灰度值曲線呈逐漸變化,顯示層次增加;大照射野組的軟組織灰度值曲線較平緩,接近骨骼組織時變化陡峭,顯示高反差。小照射野組的骨骼組織灰度值曲線形態與大照射野組基本一致,但灰度值的大小整體增大,顯示為骨骼組織與軟組織灰度值差異減小,即小照射野組的骨骼組織內的影像細節顯示更為清晰。

3 討論

在傳統X線攝影中,根據不同的攝影部位選擇恰當的膠片尺寸和照射野,以獲得最佳的影像質量。在DDR攝影中,由于設備的成像介質——平板探測器的尺寸大小是確定的,而照射野的大小是按攝影部位大小還是按平板探測器大小來選擇,對影像質量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3.1 DDR系統的成像介質

DDR系統的成像介質是平板探測器,而平板探測器的尺寸是確定的,在普通放射使用的X線設備中,一般配備14×17英寸的平板探測器(1英寸=2.54cm),在四肢等面積較小的部位攝影時,需要選擇恰當的照射野。照射野的大小直接影響直方圖的顯示,直方圖是一種像素值頻譜,以X軸為像素值,以Y軸為出現頻率,當X線攝影中空照射范圍增加時,平板探測器中高像素值的像素數量增加,而有用影像信息的像素數量占有效檢測的像素數量的比例減少,使DDR系統自動選擇的處理參數不同,從而獲得不同的影像顯示效果。

3.2 DDR系統的影響處理方式

DDR系統的影響處理方式分兩種:一種為DDR系統設定的自動處理方式;平板探測器獲取的影像信息傳送到計算機系統時,DDR系統即對影像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根據直方圖自動選擇最佳處理條件,以獲得最佳數字圖像。第二種為影像后處理方式,根據攝影部位和臨床診斷需要,對已獲得的數字圖像進行各種特定的處理,以獲得不同的影像顯示效果,使我們獲取所需要的影像信息。由于第一種的自動處理方式是根據直方圖的分布來自動選擇處理參數,因此,直方圖的形態分布對正確選擇處理參數起決定作用,而直方圖的形態分布受諸多因素影響,照射野是其中之一,正確選擇照射野對提高影像質量有一定的作用。本實驗中,小照射野組的照射野恰好處于被照體邊緣,平板探測器的有效檢測像素中有用像素(即被照體投影的像素)占較大比例,直方圖較真實地反映被照體的信息,DDR系統選擇的處理參數可以獲得最佳的影像顯示效果。大照射野組中由于照射野較大,有效檢測像素中無用像素(即沒有被照體投影的像素)占的比例增加,直方圖不能客觀反映被照體的信息,致使DDR系統不能選擇恰當的處理參數,使獲得的影像顯示效果受到影響,表現為高衰減區(骨骼組織)的像素值整體降低,與低衰減區(軟組織)的像素值相比,兩者差異增大,反差增大,影像層次減少,信息量降低。從本研究檢測的病例分析中看到,骨骼組織內的影像細節顯示小照射野組比大照射野組更為清晰。

因此,采用DDR系統攝影時,對于投影面積較小的部位,應縮小照射野,以被照體軟組織邊緣處于照射范圍內為宜,可有效改善影像質量。

參考文獻

1 宋玉全,何志誠,伍筱梅,等. 斜射線攝影對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影像質量的影響評價.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11):1084~1087.

2 宋玉全,肖少屏,藍日輝,等. 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平板探測器特性曲線的測試.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增刊):192~193.

3 余候軍. X線數字攝影(成像)技術原理與應用之二-直接數字化攝影.實用放射學雜志,2002,18(8):716~718.

4 朱浩棟,陳 瑛,章 魯. 醫學圖像灰度值歸一化方法研究.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006,29(3):148~151.

第9篇

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結合相對緊密的學科,是現代口腔疾病診斷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這門學科不僅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掌握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還必須在實驗操作課上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能力和讀片能力,為今后能更快地勝任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是一門形態科學,與解剖學、病理學一樣,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基本的醫學理論教育及基礎專業理論教學外,還必須培養學生的對各類影像診斷學資料的解讀與分析能力,這些影像診斷學資料包括:普通X線攝影、CT、MRI等。在以往的實驗室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采用傳統的觀片和錄像實驗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例如教學用片的制作過程極其復雜與繁瑣、制作成本較高、教學片更新速度慢、涉及內容較為局限;教學膠片倉儲不易,隨時間長度增加容易出現老化、變質、圖像模糊等情況。

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相輔相成,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也處速發展的時期,各種成像設備層出不窮,在成像速度及成像質量上都有了極大的改觀。與此同時,各種三維后處理軟件也相應而生,從而帶動了整個口腔影像診斷學科的發展與進步。Sopix影像系統正是這種先進影像技術的一個典型代表,它代表了先進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的發展方向,也必將在未來的實驗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 Sopix在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教學中的功能和特點

Sopix影像系統集簡潔和獨特的功能于一身,最大限度地發揮曝光控制系統E.C.S技術,提供高解析度實時圖像。其高度集成的科技不但提供了數字化技術的所有優勢,在成像時間上也是最短的。Sopix圖像像素可高達125萬,可以在不同尺寸的CCD間轉換。操作的簡單化有利于實驗室的管理,同時節約了時間和費用。它的使用為收集和制作影像實驗教學電子圖片提供了一種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更便利更簡潔,為建設高質量的電子圖片庫提供了大量影像清晰、內容豐富的電子圖片信息基礎。

2 Sopix的應用改進了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教學手段

以往的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因其條件限制,在授課方式上采用小課教學的模式,學生輪流插片觀看教學片、學生之間相互拍攝膠片。這就要求實驗室配備一套或幾套完整的教學片、觀片燈以及大型拍攝設備。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升級,學生對課程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斷面臨新的問題,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生互相拍攝膠片時對膠片的顯像技術掌握不到位,既使拍片和顯像的時間過長,也對膠片造成了大量浪費;(2)膠片的圖像的清晰度較差、查詢時間較長,更無法實現遠距離傳輸;(3)膠片的倉儲需要大空間、合適的環境(包括適宜的溫度與濕度),并且膠片容易出現老化、變質的情況,使得數年甚至數月后圖像就變得模糊不清,無法觀看;(4)在考試時,膠片資料無法滿足考試的隨機性、多樣性,很容易造成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驗脫節,進而無法全面地合理地反映學生對課程的實際掌握能力。綜上所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教學的需要。

Sopix的出現與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的實驗教學模式,體現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便利與合理,實現了高速、高效、高能的數字化教學,規避了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弊端。Sopix的應用不僅解決了傳統膠片的倉儲不便、查找緩慢、保管不易與更新間隔長、成本較高等問題,而且改善了教學環境,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只需通過計算機終端設備,利用Sopix系統就能實現根據課程安排隨意調閱教學片,提取圖像更提高效率、簡單便利、節約時間,而且圖像內容豐富、清晰、存儲數量多,能夠充分顯示每一張影像圖片的細節內容.使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及抽象、不易理解的內容以清晰的視角向學生恰當地展現出來,學生可通過操作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影像圖片,極大提高實驗課的效率和質量。

3 Sopix的應用改變了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教學模式

Sopix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輔助的“學導式”教學模式轉變。隨著Sopix系統及網絡技術的發展,醫學教學逐漸實現了以現代化IT網絡為中心的多媒體、多方式教學以及以學生為中心、理論為導向、注重多元化實踐的教育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利用Sopix擁有的大量清晰的圖像庫儲備,高速、高效的傳輸線路,簡單方便的操作等優點,采用瀏覽器觀看和查閱影像資料的方式,先由教師根據所授理論課內容提出問題,學生可以圍繞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遇到的中心問題通過Sopix網絡教師篩選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圖片進行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自己得出答案,最后再由教師總結課程內容。在查閱資料的同時,學生還能與教師進行及時交流與溝通,學生有問題能及時得到授課教師的解答,教師的授課效果也得到實時的反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學習的主動性,形成了良性互動,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快速高效地培養學生分析思考和讀片能力。

4 Sopix影像成像系統在未來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技能考試中的應用

可以利用Sopix影像成像系統的優勢在圖片庫中根據不同的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大綱知識結構不同等級的要求,挑選不同級別的考試片,再通過醫院信息系統(HIS)補充臨床信息資料包括詳細的臨床治療方案、病例檢測結果、手術及準備資料和病人病情跟訪結果等信息。所有考試圖片按照課程要求或者按照難易程度再進行分類,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和難易度不同制作相應的考試圖片存儲于Sopix影像成像系統的服務器中。每個學生可以在計算機終端同時查閱考試圖片。利用Sopix影像成像系統完成實驗教學部分的考試,不僅有利于考試圖片長期保存,極大的縮短了利用普通膠片的考試時間,而且避免了傳統考試燈箱或膠片質量問題導致的圖像不清晰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考試變得更加方便、保密、公平、公正,使考試過程得到極大的簡化,減輕了教師和學生的考試負擔。

第10篇

關鍵詞:PACS;RIS;醫學影像學

自1895年倫琴發現X線100多年以來,影像學科正在進行著飛速的發展,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綜合了基礎,外科、內科、全科醫學等多門學科知識。本人從事多年教學,經歷了從傳統教學到現代化教學然后到多學科多技術手段教學的階段,現將現代化教學中PACS與RIS系統的教學經驗進行簡單總結。

1 傳統的醫學教學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在以前傳統的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抽出很精力和時間去收集、整理歸類典型的影像教學片,抱著膠片去實踐課堂授課,通常CT、MRI膠片圖像比較多而且又很小,在教室里很多坐在后排的同學經常看不清楚,這樣學生也會慢慢失去興趣。而且每次帶教老師對于每種疾病理解并不一致,有時候需要好幾套教學片,增加的經濟負擔。膠片不易保存,時間長了容易丟失混淆,即浪費成本又給教師造成不必要的負擔。這種既不利于老師又不利于學生的教學方式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已經慢慢不適用于新的教學模式。

2 PACS與RIS系統在我院應用

我院自2006年9月引進PACS信息網絡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即圖像存檔和傳輸系統,是對醫學圖像信息進行數字化采集、存儲、管理、傳輸和重現的系統[1]。經過多年實踐證明PACS系統不僅很好的為臨床醫療、科研服務,同時也為影像教學提供更先進的教學平臺[2]。

患者的基本信息由醫院HIS系統提供并與RIS聯網,在放射科內部采用統一的醫學影像學編號[3]。RIS系統臨床上可以縮短報告出具時間,可以實現無膠片化影像并且對于數據的信息保存更可靠。在教學方面我院的PACS系統只可以提供病人及基本信息,但是病歷及其它相關檢查并不能提供,RIS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在教學庫中可以就某種疾病建立檔案,教學中非常方便調取資料。

3 PACS與RIS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我院自2006年臨床上使用PACS系統后,2008年正式使用與教學中,這使得教師從紛繁復雜的膠片中脫出來,輕裝上陣。而且每個示教室配有電腦和投影儀,保證5個同學有一臺PACS系統的電腦,可以讓老師和學生同步進行教學。讓學生積極性提高,讓學生由被動教學變為主動受教。但是隨著PACS教學系統的,病人的基本資料和相關檢查并不能獲取,讓醫學影像學這門綜合性的學科變得單一,RIS教學系統的應用讓每一個病例的相關檢查和資料完善,更善于讓每個學生全面理解每一種疾病的基本演變過程。比如講解大葉性肺炎時,我們先把病人的基本資料調出,讓學生們了解病人病史了解大葉性肺炎典型的臨床癥狀比如咳出鐵銹色痰,然后調取病人的影像資料,一側大葉實變,其內可見支氣管氣象,縱膈氣管未見移位,肋間隙未見增寬或變窄,讓學生通過了解病人病史看病人的X線CT圖像,讓學生更為直觀結合病史看影像,這樣可以使得映像更加深刻,同時調取病人的血常規或痰培養等相關檢查,讓學生從實驗室檢查到影像圖片觀察不同時期隨著病理的演變過程圖像的演變過程,最后讓學生看病人的治療后的圖片,肺內大葉性實變影像消失或留下索條影,從病理的演變到影像表現再到病人的癥狀從而全面的結合臨床觀察影像。反之,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觀察影像圖片來推斷病人處于大葉性肺炎的哪一個時期,比如讓學生看到一側肺葉實變其內見支氣管氣象,未見氣管縱膈移位,肋間隙未見增寬或狹窄,這時候學生診斷大葉性肺炎并且可以診斷病變處于紅色肝樣變時期,根據病變的演變,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結合RIS和PACS系統學生積極性非常高,總希望自己診斷對可以治好病人,這也給教師增加自信,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這種現代化多形式的教學方式讓教師從傳統的固有的模式解脫出來,也讓學生從灌輸式教學模式解脫出來,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也達到了教學資源的共享,這種形式必然會在醫學影像學臨床與教學工作中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對于新時代的教學模式,也讓新時代的教師迎接更多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楊明,劉斌,楊小慶,等.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及實踐教學體系改革中的作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41-42.

[2]余深平,孟恢非,羅柏寧,等.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專業實習教學的優勢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I:81-82.

第11篇

【關鍵詞】3D影像導航系統;胸椎骨折治療;應用方法及價值

【中圖分類號】R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741―01

胸椎骨折屬于一種嚴重而復雜的外傷,若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起下肢功能障礙,甚至全身癱瘓,3D影像導航系統可對立體圖像、任意平面細致的觀察,可將各種骨折三維空間關系清晰的顯示,為胸椎骨折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便捷、全面的技術[1]。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32例配合3D影像導航系統治療胸椎骨折的臨床資料,探討3D影像導航系統在胸椎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齡19-59歲,平均年齡48.6歲。其中6例患者椎體骨折,17例患者椎體合并椎弓根及橫突骨折,4例患者椎弓根骨折,3例患者橫突骨折,2例患者棘突骨折。

1.2 方法:

患者取俯臥位,手術床采用可透X―ray胸腹墊的手術床,術前將帶有導航紅外的相機置于手術臺的頭端,將脊柱導航系統與三維影像系統連接并開于工作狀態,待患者全麻后,常規的選擇后正中切口,暴露術野,在椎弓根釘固定節段的上一椎體棘突根部將導航追蹤器固定好,3D影像系統的中心是病椎,首先攝正側位像,再進行19O掃描,對256幀二維影像進行采集,對傷椎為中心的三維圖像給予重建,并將導航儀輸入,依照導航監測儀所提供的信息選擇進針點、進針方向及和進針路徑,并將合適的椎弓根釘植入,之后,進行3D影像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作適當的調整,安裝縱向的連接棒,將一端固定,使另一端的螺母處于自由狀態,憑借撐開系統拉緊后縱韌帶,同時將另一端螺母鎖緊,再次對復位后的傷椎三維資料進行記錄,觀察傷椎前后緣高度、后凸骨塊的復位等情況,并及時的評估,復位不理想者,要利用導航追蹤器給予定點復位,在有骨塊突出的那側椎板相應位置進行具有針對性地開窗,并利用特制的骨塊復位器械進行沖擊式的復位,之后利用3D影像系統再次進行評估,直至達到理想狀態。注意術中要常規的對病變錐盤進行探測,將破裂的軟骨板及髓核切除,并將髂骨條植入椎間隙內。

2 結果:

本組32例患者,經過3D影像導航系統的配合治療后,經CT、MRI檢查顯示傷椎椎體前后緣高度全部恢復、椎體后緣平整、神經壓迫得以解除。

3 討論

治療胸椎骨折的目的是可使椎體高度得以恢復,使椎體的穩定性得以重建,使椎體內的神經壓迫得以解除。在胸椎骨折的治療中,大多數骨外科醫生對后路骨片復位手術比較熟悉,但術者不能直接觀察到復位的效果如何,所以,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一直備受醫生及學者的關注,若通過切除椎板進行探查,則會破壞脊柱后柱,使失穩加重,還不可以使硬膜囊牽拉過度,否則可能會引發繼發性的神經損傷,使病情加重[2];超聲檢測則需于椎板上開孔以便探頭的插入,但需切除過度的骨性結構,可能會造成醫源性的失穩,同時在對骨組織分辨能力方面超聲也明顯的較X―ray低;另外術中采取脊髓造影當做后凸骨塊復位證據需要嚴格的要求,也不適宜;3D影像導航系統可進行三維評測,可在術前、術中、術后對構成椎管的骨性結構加以指導,并可以直觀的再現,實時感較強,使醫生的操作多維化、形象化,可最大限度地躲避危險區[3] 。

3D實時定位導航系統是專用圖像引導軟件和手術硬件的結合體,外科醫生利用此系統可在手術過程中,對手術器械位置進行,并且可根據采集的靜止幀透視圖像不斷將位置進行更新,導航優點包括: (1)具備同時引用多個透視視野進行導航的能力; (2)在導航的過程中可以在手術范圍內把C型臂移走;(3)運用3D實時定位導航可有效提高手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大大減少手術過程中醫生和患者受到的放射照射; (5)根據導航成像原理在術中可將骨折碎片向后移的位置加以固定,同時可以迅速、準確的取出碎片,將受壓的神經根、脊髓得以解壓。另外,3D實時定位導航系統允許操作醫生對手術器械的前進與后退進行調整,使器械運動路徑得以保存,并可使現在器械路徑與一個保存的路徑或兩個保存的路徑之間的角度得意顯現,可準確的測量攝像機的視野中任意兩點之間距離,還可準確測量經過手術范圍平面與手術器械之間距離與角度,所以3D影像導航系統可以為手術治療提供正確的引導,提高手術安全性[4] 。

在利用3D影像導航系統治療胸椎骨折時要注意手術時機的選擇,因為手術時機的選擇與傷椎椎體前中柱高度恢復、椎體骨塊復位、受壓神經的解除等密切相關,早期復位可避免或降低神經繼發性的損傷,還有利于骨折的復位;若在骨折3周后才進行后路手術,不能達到理想的骨塊復位,在傷后早期前后縱韌帶水腫和脆性都比較小,椎管內的小血管、小靜脈血流阻塞比較少,血流比較通暢,這一階段采取手術對椎體前后高度的恢復、椎管骨折塊的復位比較有利,可有效緩解骨塊對脊髓的繼發性損傷和原發性壓迫,還可改善脊髓間的血循環,盡快恢復脊髓神經功能。

參考文獻:

[1] 陳德華,張顯文.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在胸椎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11,11(18):1157-1158.

[2] 侯秀偉,吳廣良,胡軍華,等.胸椎椎弓根外側螺釘內固定系統在高位胸椎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1,8(6):73-74.

第12篇

一、高速公路企業管理架構及內部審計難點

近十年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取得了迅速發展,高速公路建設資金需求量大,資金來源渠道也比較多,但總的來說,政府資金投資占主導地位。因此,我國大部分省市成立了高速公路投資集團來對本省的高速公路實行統一管理,規范高速公路的養護管理、運營管理、收費還貸和進一步的資金籌措,努力完成我國高速公路網的規劃建設。在高速公路投資集團下,有控股或參股的子公司,有代管的政府投資的收費還貸高速公路。可見高速投資集團管理范圍大,項目建設任務重,資金使用規模大,也是易發生腐敗的重災區,加強內部審計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速公路網狀分布的特點決定了集團的組織管理架構是分散點狀分布,點多線長對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有三方面不利,影響內部審計管理力度和效果。

一是內部審計管理成本高。以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為例,現管理建成營運的高速公路有4243公里,在建高速公路413公里,集團下設有財務核算的組織機構183個,大部分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線各處。集團向二級財務機構、二級財務機構向三級財務機構日常每進行一次內審,僅交通差旅費等成本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二是審計效率低。因為點多線長,路途也需很多時間,審計效率低。由于集團籌資工作比較頻繁,需提供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工作較多,外部審計機構常要求下級機構送審,以提高審計效率。

三是審計監督效果滯后,難達到內審的管理目的。由于受到內部審計成本和效率的影響,高速集團內部審計的反饋結果存在滯后性,從而導致一些違規的苗頭不能及時發現和制止,對既成實事的違規現象缺少較強的糾正手段,內審管理效果不理想。

可見,提高高速公路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效率,及時跟進審計進度是發揮內部審計監督作用的關鍵。傳統審計方式是以直接查閱原始憑證為主,這也是最可靠的一手資料,但對高速公路企業集團來說,受空間分布原因,調閱原始憑證資料是影響審計效率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解決會計憑證資料電子化是提高內部審計效率的關鍵。筆者所在的單位在應用財務軟件的基礎上進行了軟件二次開發,開發建立了會計憑證影像系統,嘗試實現所有會計資料的電子化工作,同時借助網絡系統,改變了內部審計日常工作模式,提高了內部審計效率。

二、會計憑證影像系統

1.目前財務軟件對憑證附件的處理。

以某財務軟件為例,該軟件網絡版能同時運行多個賬套,集團各用戶通過互聯網登陸到服務器使用相應的賬套,對會計憑證附件保存信息化進行了相應的處理,其做法是先將原始憑證掃描或拍照保存為電子文檔資料,會計人員填制會計憑證內容后,需上傳附件時,點擊保存附件按鈕,從電子文檔中選取相應的文件保存,基本可以實現查閱會計憑證時就可以查閱相應的附件。但是,憑證附件數據采集程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掃描或拍照的圖片文檔格式大小不一,一般掃描文件過大,影響網絡傳輸速度和保存容量;二是附件采集人和相應的修改記錄不能保存,對于審計來說,無法查找相應責任人;三是由于先憑證和附件生成不同步,填制憑證選取文檔時,易發生對應性錯誤,出現憑證與附件不匹配的現象;四是會計人員填制憑證時效率不高,附件采集往往不完整。可見,該軟件系統解決了遠程審閱憑證、賬、表的問題,但對審計所需的其他原始憑證保存還達不到審計所需的要求。

2.對財務軟件二次開發嵌入憑證附件采集模塊,實現原始憑證采集與填制會計憑證的無縫對接。

針對目前市場上財務軟件存在的不足,組織二次開發了憑證附件采集模塊,嵌入到財務軟件總賬憑證模塊中(見圖所示)。該模塊克服了目前財務軟件存在的缺陷。具體操作過程是:會計人員填制會計憑證內容后保存時,會自動驅動該模塊,彈出是否進行原始憑證采集對話框,需要采集時,點擊“是”按鈕,自動啟動電子拍照影像設備,將原始憑證放置提示區域,點擊“拍照”按鈕,即生成該附件影像,影像圖片在指定區域以加密格式保存。同時,記錄錄入人姓名,時間信息;若刪除該影像時,原有圖像刪除,但刪除操做人姓名,操作時間均會永久保留。圖像大小為50K左右,圖片清晰滿足查閱要求,網上審閱時,傳輸速度較快,每張會計憑證附件保存數可以按需要設定。

3.附件保存信息量大,包括內部審計所需的大部分資料。

會計憑證附件主要有從外部取得的發票單據,內部填制的各種審批單據、進出庫單、驗收單、合同、文件、工程結算單等,在進行內部審計時,點擊憑證右上角的附件按鈕即可查閱(見圖所示),大大提高了審閱的速度和效率。

4.會計基礎資料信息化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規范會計憑證附件采集的范圍。對高速公路企業管理來說,除原有財務核算的原始資料采集外,可以針對成本費用的管理重點領域,路面養護維修增加相應實況圖片資料及工程維護審批資料,將業務管理資料納入到財務核算管理中,做到精細化管理。同時,對如停車費之類的小額原始單據簡化采集方式,按重要性原則,不必一一采集。

(2)建立完善的保證電子附件真實性的制度。現階段要求會計憑證填制人員采集保存影像資料,對資料一致性和真實性負責。會計憑證稽核員也要審核采集的附件。隨著電子簽名采集制度的建立,以后可以充分利用電子簽名文檔直接作為財務資料。

(3)提高采集效率,減少采集工作量。首先要充分利用內部信息化成果,包括利用網絡電子簽名的工資表、文件、合同等電子化資料,減少工作量和提高資料的真實性;其次利用外部信息化成果,例如網上銀行形成的銀行對賬單、銀行回單,稅務局提供的納稅單據信息聯網查詢等。

5.會計憑證影像系統應用效果。

通過會計憑證影像系統將所有會計資料轉換成影像資料存儲在相應會計憑證附件后,在進行內部審計時,上一層組織機構內部審計人員在辦公室通過網絡登錄到被審計單位的賬套,就可以查看被審計機構所有應審閱的資料,對收費管理所(站)一級機構的年度審計工作時間由原來的每個單位平均兩天縮短至四個小時。同時,實現二級機構對三級機構(收費管理所、信息中心、養護中心、各類分支機構等)的會計憑證進行審核,可將內部審計與憑證稽核、預算管理控制結合并即時實施。集團內審人員可隨時審閱下屬各級機構的審計資料,只需對重點情況進行現場審計檢查,實現了快捷高效、有的放矢的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三、會計憑證影像系統在高速公路企業內部審計應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采取的對策

1.影像數據的安全性。

相對于財務報告等數據性財務資料,圖片影像資料具有直觀、真實、可讀性強的特點,特別是有許多經辦人員的簽名,真實性的核查較容易。如果數據流失,會給企業集團造成不利影響。從經營角度來說,成本控制、進銷渠道、客戶資料等商業秘密可能會全盤泄密,對生產經營造成打擊;從高速公路建設公益性方面來說,片面地讀取其中的信息可能在社會上形成對企業經營不利的輿論影響,我們企業目前還沒有做好公益性項目財務公開的相應準備工作。因此,加強服務器數據安全管理非常重要。要從數據加密、接觸數據人員、防病毒攻擊等多個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投入相應的技術設備。

2.部門利益的阻繞。

高速公路企業集團下屬機構比較復雜,有全資或絕對控股的企業,也有參股的企業,還有不具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利益目標不盡一致,還有企業短期目標與政府監管目標的差異,推進此項工作會進一步加快信息透明度,需決策層引起足夠的重視才有可能推廣應用。

3.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