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企業財務績效分析

企業財務績效分析

時間:2023-08-25 17:10: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企業財務績效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企業財務績效分析

第1篇

“要想富,先修路”。作為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的交通工具,鐵路運輸行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基礎行業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鐵路運輸企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背景下,財務績效衡量有利于提高企業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對于鐵路運輸企業的長遠發展越來越重要。目前,財務績效評價的方法有很多種,歸納起來主要有單一指標法和綜合指標法。單一指標法簡單且容易理解,操作起來方便快捷,但過于片面化,難以衡量整個企業的財務狀況;綜合指標雖然操作起來有點難度,但評價更為全面,通常由企業規模、所屬行業、財務人員的理論水平和經驗決定。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很好地運用綜合財務指標,不僅能彌補單一指標的缺陷,還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做出突出貢獻。本文通過對鐵路運輸企業績效評價方法和指標的論述,分析各項利弊因素,取長補短,以杜邦分析法、平衡計分卡分析為案例,演示了指標法的實施過程和結果,并提出對鐵路運輸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合理性政策建議。

二、財務績效評價概述

1.財務績效評價的內涵。關于財務績效的涵義,學者們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觀點也不盡一致,綜合前人的概述,本文對財務績效的界定是:企業在其生產經營分配的一段時間內,在完全競爭的環境中,通過合理有效地配置各種資源,達到企業經營效果和財務效益相統一的程度。相應的,績效評價則是指采用一定的評價方法、定量指標及定性評價基準,在企業中注重現金流量的作用,權衡利弊,實現目標與效益的統一。

2.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及特征。財務管理人員通過事前預算演繹,事中監督控制,事后積極反饋,從財務方面為企業的戰略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已經較為普遍,目前績效評價的方法主要有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經濟增加值(EVA)和平衡計分卡(BSC)等評價方法。在投資者對企業進行評價、企業自身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具有以下六個特征:真實性。企業財務績效評價要保證財務指標各數據是真實可靠的,并不是對財務報表中的數據進行紙上談兵。全面性。企業績效評價不僅要對過去的業績做出正確的總結,而且要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做出正確的預測。風險性。市場有風險,要選擇合適的績效評估方法,方法不適當,會讓企業陷入重重困境。及時性。企業財務績效要及時向利益相關者報告,為他們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提供保證。可比性。為了評估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在其不同時點的財務績效,必須采用一致的方法。人本性。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部分,企業財務績效評價要時刻重視人的作用,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三、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在鐵路運輸企業中的應用

財務績效評價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兩類,杜邦分析法是典型的定量評價方法,而定性評價方法以平衡計分卡為主要代表。

1.杜邦分析法在鐵路運輸企業中的應用。杜邦分析法最大的特點是不僅包括財務指標,同時還包含很多非財務指標,它可以將鐵路運輸企業的增長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指標按其內在邏輯關系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并通過凈資產收益率這一核心指標來綜合反映。杜邦分析法財務指標關系: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本文將以杜邦分析法為框架,選取某鐵路運輸企業近三年數據展開討論。可以看出,該鐵路運輸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在不斷穩步上升,尤其在2014年,達到了0.3951。這看上去是一個不錯的數字,但杜邦分析法分析鐵路運輸企業財務績效也存在以下問題:

1.1可比性問題。總資產與凈利潤不配比,其中總資產應包括股東、債權人全部資產提供者所包括的資產,而凈利潤只屬于股東個人的,因而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不準確的。

1.2沒有考慮現金流量表數據信息。銷售凈利率的數據從利潤表獲取,總資產周轉率的數據從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獲取,權益乘數利用了資產負債表信息。唯獨沒有利用現金流量表信息,沒有突出鐵路運輸企業現金流量狀況。

1.3過分重視短期效益。由于財務指標反映的是過去企業的經營結果,鐵路企業經營者為了突出在自己的任期內有一個很好的財務績效狀況,可能會美化財務指標,但這卻是追求短期效益的結果。

2.平衡計分卡在鐵路運輸企業中的應用。平衡計分卡是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羅伯特和大衛提出的一種考核方法。它打破了傳統上只注重財務指標評價體系,認為企業可以從財務、顧客、內部經營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來考察公司業績。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不但改變了傳統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思想,而且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經營管理者去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管理體系。對于鐵路運輸企業來說,平衡計分卡對企業財務績效評價體系進行了繼承、發展和創新,以一個全新的視角開創了財務績效評價的先河。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與缺陷:

2.1主觀指標難以量化。由于沒有一致的標準,上述指標值和權重很難達成一致性,一般采用主觀賦值法。在這種情況下,如客戶滿意度、員工滿意度等主觀指標難以量化,這就降低了績效考核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2.2實施難度大。一方面實施成本高,由于平衡計分卡從四個一級指標來考察企業業績,為了得出正確的評價,鐵路運輸企業要請相關專家顧問把每個一級指標細分成二三級指標,這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另一方面實施時間長,為了使平衡計分卡能夠正確地反映鐵路運輸企業的業績,需要花費數月時間去調整其評價結構,以使其規則體制化。

四、完善鐵路運輸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對策

1.完善財務管理基礎性工作、面對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鐵路運輸企業要想采取具體的多樣化的財務績效評價策略,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良好的財務管理環境必不可少。具體來說,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加強財務人員的績效培訓,完善會計工作和相關的內部規章制度和考核標準,加強現金流的監督管理,完善風險控制,靈活調整企業的財務評價方法,實現企業目標與效益的統一。

2.豐富財務指標的內容。

2.1建立綜合指標評價體系。雖然鐵路運輸企業在評價財務績效時,非財務指標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財務指標的重要性依然不可以替代,企業可以采用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豐富財務指標內容。

2.2引入現金流量指標。凈資產收益率是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標,但它不能反映鐵路運輸企業獲取現金流的能力,這是它的一大缺陷,因此可以采用權益現金報酬率,用來完善杜邦分析體系,這是因為獲取現金流能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3.建立EVA評價體系。隨著鐵路運輸業的市場化改革,在兼具公共服務的同時,作為企業,其目標不僅是追求資本的保值增值,而且要盡最大努力去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這與財務管理的目標相一致。經濟增加值衡量的就是扣除必要的資本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經濟增加值=資本收益-資本成本使用該指標評價時,由于考慮了全部資本數額,計算出來的利潤能較為全面的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為鐵路運輸企業的績效評估做出正確決策。

4.綜合BSC和EVA績效評價體系。綜合EVA與平衡計分卡各自的利弊,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平衡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關系,實現兩者之間的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形成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形成一種全新的動態“平衡計分卡”,實現鐵路運輸企業的戰略性發展。

五、結語

第2篇

當今我國互聯網已成為全球互聯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全面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生產建設、經濟貿易、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等的新型平臺和變革力量,推動著我國向信息社會發展。然而,隨著中國互聯網如火如荼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卻遭到“成長的煩惱”。科學的財務績效評價是了解企業的有效途徑。因此,研究互聯網企業財務績效評價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利用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上市公司進行績效評價的研究很普遍,但很少有學者將這種方法應用在互聯網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的研究上。基于這種背景,本文選取20家互聯網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利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16.0對樣本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先利用因子分析法計算出這20家公司的因子得分和綜合得分并得出排名,再對每家公司因子得分進行聚類,把20家企業分成五類,最后對每一類公司各因子得分進行統計描述,以便對每類公司提出不同的發展戰略。

2 互聯網上市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1 樣本的選取與數據來源

互聯網企業上市之初往往存在“泡沫”,所以本文以2009年12月31日以前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作為研究對象。符合上述要求的互聯網企業有23家,但為了保證數據的有效性,本文剔除了少數資料不完全的上市公司,如:網龍、第九城市、酷6網。最終得到20家上市公司2012 年樣本數據。本文數據來源于BVD-Osiris全球上市公司分析庫、上市公司年報(騰訊)、新浪財經網(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usstock/quotes/BIDU.html)。

2.2 評價指標的構建

考慮當前經濟環境下的互聯網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除了滿足指標的內涵明確清晰、有獨立性、有針對性等基本要求外,還應根據4M 原則(Meaningful、Measurable、Manageable、Material)[1]選取相應的指標。本文分別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四個方面選取了反應企業財務狀況的12個指標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看出,上述指標體系中,用于償債能力分析的3個指標為適度指標,其他9個均為正向指標。因此,本文運用X′=1/(1+|X-A|)(A為X的理論最優值)方法對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這3個指標進行趨同化處理。另外,為了消除各指標之間的量綱影響,在趨同化后,我們對所有樣本原始指標進行了無量綱化處理。

3 互聯網上市企業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種相關分析技術,是以較少幾個因子反映原資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統計方法。根據因子分析的思想,事先通過因子分析,從具有共線性的多個變量中篩選出少數幾個變量。它們概括了原始變量觀測值中絕大部分信息,使用這些變量建立的回歸方程能再現原始變量之間的關系。[2]

本文對所選取的20個指標進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SPSS中輸出的結果KMO=0.429,雖然KMO值較小,但是考慮到變量的個數本身很少,因此重點看球形檢驗統計量,觀測值為219.722,對應概率p接近于0,概率p小于顯著性水平,通過檢驗,適合進行因子分析。[3]

3.1 互聯網上市企業的因子分析

利用SPSS軟件從12項指標變量中提取出4類主要因子。第一個主因子的方差貢獻度為24.29%,第二個主因子的方差貢獻度為23.60%,第三個主因子的方差貢獻度為18.94%,第四個主因子的方差貢獻度為15.25%。由此可見,前四個因子的累計貢獻率已經達到了82%,滿足因子個數對累計貢獻率的要求,因此,用這四個主因子就可以概括12個指標的大部分信息。

為了分別使四個主因子明顯的代表一部分變量,本文對因子進行旋轉,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2所示。

表2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Component\&1\&2\&3\&4\&Z流動比率

Z資產負債率

Z銷售凈利率

Z總資產凈利率

Z權益凈利率

Z營業收入增長率

Z資本積累率

Z市盈率

Z產權比率

Z凈利潤增長率

Z營運資本周轉率

Z總資產周轉率\&-.892

.942

.109

.225

.293

.859

-.184

.323

.427\&.164

.954

.898

.783

.244

.438

.275

-.352

-.140\&

.194

-.247

-.560

-.116

-.584

.323

.387

.807

.771\&

.106

.716

.717

-.637

.133

.593

\&]

由表2可以看出,主因子1上載荷較大的變量: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產權比率,可以命名為償債能力因子(F1);主因子2上載荷較大的變量: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凈利率、權益凈利率,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F2);主因子3上載荷較大的變量:營運資本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命名為營運能力因子(F3);主因子4上載荷較大的變量:資本積累率、營業收入增長率、市盈率、凈利潤增長率,命名為成長能力因子(F4)。

3.2 因子得分及互聯網上市企業排名

以各個旋轉后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可得到樣本公司綜合得分模型:F=0.24293F1+0.23604F2+0.18940F3+0.15247F4。由綜合得分模型可以計算出20個企業的綜合財務業績得分及排名為:1、搜房(4.288) 2、新浪 (3.64) 3、掌上靈通(2.431) 4、騰訊(2.379) 5、攜程(2.17) 6、搜狐(1.861) 7、前程無憂(1.369) 8、太平洋網(1.032) 9、當當(0.979) 10、暢游 (0.791) 11、易車網(0.774) 12、巨人網絡(0.647) 13、網易(0.638) 14、鳳凰新媒體(0.607)15、盛大游戲(0.477) 16、百度(0.413) 17、空中網(0.396) 18、麥考林(-0.007) 19、金融界(-0.546) 20、優酷土豆(-6.105)。

4 互聯網上市企業的聚類分析

本文選用層次聚類法對處理后的20組有效樣本數據進行分層聚類分析。層次聚類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將每個對象作為一個簇,然后合并這些原子簇為越來越大的簇,直到所有的對象都在一個簇中,或者某個終結條件被滿足。

本文層次聚類法把20家互聯網企業分成五類。第一類:騰訊、百度、搜狐、攜程、暢游、盛大游戲、巨人網絡、太平洋網、易車網;第二類:網易、前程無憂、鳳凰新媒體、空中網、金融界、掌上靈通;第三類:新浪、搜房;第四類:當當、麥考林;第五類:優酷土豆。可以看出,分類結果與互聯網上市企業綜合得分排名有密切聯系,分在第一類的9個互聯網企業的綜合排名都在綜合得分前十名;分在第二類的6個企業綜合得分排名都在14名以后。

5 結論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對各互聯網上市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建議:第一類互聯網企業在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方面因子得分都處于平均水平以上,個別企業在營運能力因子得分上低于平均水平。且第一類企業在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方面非常相似,因子得分基本都處于0-1之間。這類企業綜合實力較強。所以要不斷加大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及時跟進互聯網技術的革新,以滿足互聯網用戶新的、更廣泛的需求,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能力,使企業整體水平得到穩步上升。

第二類互聯網企業在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較大,在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方面比較穩定,基本都處在平均水平左右。這類企業綜合實力稍弱于第一類企業。對于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弱的企業來說,應加強內部管理,對資本結構進行調整的同時也要加大資本的利用效率,抓住自己的核心優勢。對于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強的企業來說,在加大資本的利用效率的同時開發新技術來滿足用戶新的需求,使企業整體水平得到穩步上升。

第三類互聯網企業在各個得分因子上比較均衡,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因子得分較高,而營運能力、成長能力因子得分較低。說明這類企業處于成長初期。對于這類公

司,更重要的是確立差異化發展戰略,避開與大公司的正面較量,突出產品和服務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4]

第3篇

【關鍵詞】 企業財務危機 診斷模式 資料探勘 經營績效指標 約略集合

近年來,由于企業環境經營巨變,造成整體經濟所面臨的重況更加艱巨,而企業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也隨之提升。基本上,所謂的企業財務危機發生的因素,可涵蓋經濟循環、管理不當、環境變遷,或者是突發重大事件等。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不僅會導致公司股東或債權人權益的損失,更可能引起上下游廠商的一連串財務問題。當企業發生財務困難的初期,企業的營運大多會產生部份特別的征兆,多數學者認為企業在發生財務危機前,應該會有征兆顯示企業經營不善或周轉不靈的現象,而財務報表是企業整體的表現,因此財務指標可以透視企業經營狀況與財務結構的變化。

1. 企業財務危機診斷模式的理論概述

1.1企業財務危機的類型

企業財務危機也即企業宣告破產、公司債務違約、銀行透支、或未支付優先股股息。企業經營失敗是只投資實際的獲利率遠低于過去或當時類似的獲利率,而出現虧損狀態,其過程與下列的發生有關聯:股利支付的下降、債務契約的違反、困難債務重整及會計師簽發經營有疑慮的保留意見。評估某一企業進入某一狀態的可能發生機率可分為五個階段:財務穩定、停止或減少股利支付、貸款支付的違約及技術違約性、受破產法令的保護與破產清算。

1.2財務危機的診斷方法

利用單變量統計分析方法構建企業財務危機診斷模式是最早用到的方法。在這種方法的指導理念之下,采用分類檢定法(dichotomous classification test),按照不同年度將樣本企業的特定財務比率值由大排到小,從數值中找一個分界點,使分類錯誤百分比達到最小。隨著經濟環境的變遷及交易型態的改變,傳統的統計方法似乎不能精確診斷企業財務危機。在診斷方法上,傳統的單變量與多變量分析是最常被應用于財務診斷模式中。但是這些統計方法往往需要滿足特定的統計假設才能適用,因此,不需針對資料組合有任何統計假設的人工智慧方法因運而生,再加上信息科技的進展可以提供資料大量運算的需求,因此,實務上越來越多的專家試著采用人工智慧方法解決問題,并獲得相當不錯的分類正確率。

2. 企業財務危機診斷模式的研究步驟

2.1 DEA分析

評估公司經營績效的指標有許多變量,本文的投入采用產業經營績效的指標,選取的投入項為當年度的固定資產總額、薪資費用、研究發展費用;產出項為營業收入凈額。

2.2變量篩選

為了使分類的過程更有效、效果更好,并且在篩選完變量后可以保留資料的原貌,本文乃依據國內外學者所采用的企業財務危機衡量變量為基礎進行選擇,選擇結果共包括18個變量,并篩檢出的變量有8個:營運資金/總資產、總負債/總資產(負債比率)、凈利/總資產(資產報酬率)、流動資產/總資產、流動資產/銷貨收入、凈利/(總資產-總負債)、應收帳款週轉率、DEA績效值。由上述篩選過后的指標得知,資料包絡分析法的績效指標也出現在重要指標之列。

2.3實證結果

兩種分類診斷模式都有不錯的分類診斷正確率,其中導入經營績效指標導的約略集合對分類財務危機公司的效果高達95.04%。以上兩種分類方法在導入經營績效值對財務危機公司分類診斷正確率皆有顯著提升,因此可得知公司的績效值為重要的判別指標。本文比較此兩種分類診斷模式,提供信息使用人依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分類演算法。比較兩種診斷模式針對測試樣本診斷后的結果如下。

A類錯誤是指正常公司沒有被正確地分類,因此A類錯誤表示公司財務正常,卻被錯誤分類為財務危機,遭分類錯誤的樣本數占財務正常公司數的比率即為A類錯誤;而B類錯誤是財務危機公司沒有被正確分類,而B類錯誤是指公司有財務危機,被錯誤分類為財務正常公司,分類錯誤的樣本占正常公司的比率即為B類錯誤。一般而言,B類錯誤對投資大眾與債權人而言所造成的后果較為嚴重,若能有效降低B類錯誤發生率,即可降低投資大眾與債權人的風險。

3. 研究結論與建議

近年來,由于企業環境經營巨變,造成整體經濟所面臨的重況更加艱巨,而企業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也隨之提升,若公司發生財務危機,不僅對公司有嚴重的傷害,更導致投資人重大損失并嚴重危害金融體制的秩序,所以社會必須付出相當大的資源來彌補企業所造成的傷害,因此,診斷企業財務危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之一。

過去有關企業財務危機的相關研究,在變量方面大多強調財務變量,但卻往往忽略了經營績效對企業財務危機的影響,因此本文在變量選取上特別采用經營績效的變量;而為了克服傳統統計方法的缺點,所以采用資料探勘的方法,它可以克服傳統方法的缺陷,并且沒有特殊的限制條件,因此,本文嘗試將資料探勘的方法結合經營績效值應用于診斷財務危機公司比較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財務危機公司分類的正確率以約略集合最好,其次為支援向量機。此外,比較加入經營績效變量是否會提升財務危機公司診斷正確率,研究結果顯示加入經營績效變量之分類診斷正確率較佳,故可得知績效值為財務危機診斷的重要變量。

本文的變量大多來自我國經濟類報刊,因為部分樣本及相關變量的缺乏,并對樣本做一些篩選,所以得出的樣本數比較少,而且使用的資料為歷史資料,但是經濟型態日新月異,財務危機的發生機會也相對提升,后續的研究者可以采用其他更具有辨別能力的方法,并找出更具代表性的變量,使財務危機公司分類正確性大大提升,并對投資大眾有更多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鄭真真,李小健,唐耀祥.企業財務危機診斷分析[J].財會通訊,2011年第14期.

[2] 都新英.無形資產與上市公司財務危機診斷[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6年第8期.

[3] 王華榮,劉平.企業財務危機的防范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年第15期.

第4篇

(一)商貿流通類企業財務績效綜合評價原則

商貿流通企業財務績效綜合評價指標的確定規則。商貿流通企業建立的財務績效評價系統的有效性直接取決于評價指標選取的合理性與精準度。為提升指標選取質量,指標體系建立者應當遵循如下規則:一是明確系統性規則。這要求指標體系建立者應當針對企業內外部影響企業財務績效的各類情形來統籌設計各級指標,以確保指標體系能夠揭示商貿流通企業的運營全貌,實現對商貿流通企業的科學、客觀評價。按層次性規則來設置指標體系是系統性的內在要求,指標體系設計者應在各層指標中突出重點,詳述關鍵績效指標論述的重點。二是強調指標的經濟性原則。指標體系設計者應當考慮指標操作成本,選擇具有強代表性的指標以降低對商貿流通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成本,提升財務績效評價體系運作效能。三是強調指標的實踐性原則。在選取指標時,指標體系設計者應當突出指標的普適性特征,確保在理論上成立的指標體系可以切實指導商貿流通企業強化財務管理實踐活動。可比性是實踐性的內在要求,即指標體系應當從統計口徑、財務內涵等方面都具有橫向與縱向可比性。指標體系設計者應當廣泛吸收國內外商貿流通企業的指標體系設計經驗,擇優選用指標。

(二)商貿流通類企業財務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根據前述指標體系設計規則,本文設計出商貿流通類企業財務績效指標評價體系,該財務績效綜合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可細分為四類即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長能力。下面對指標體系各構成部分進行分析,并指明采用其中若干關鍵要素的具體依據。其一,商貿流通企業的償債能力(X1)可以由流動比率(Z11)、速動比率(Z12)和利息保障倍數(Z13)等指標來度量。選取流動比率作為衡量商貿流通企業償債能力的核心指標,其原因在于商貿流通企業的資產運作效能受流動資產利用效率的影響,提升企業的流動資產利用效率可以增強企業的短期內償債能力。利息保障倍數通常作為揭示商貿流通企業獲利值對企業所需償付債務額度的覆蓋能力。該指標值可以衡量企業償付其長期債務的能力,故通常作為金融機構給商貿流通企業定制授信額度的依據。考慮到該指標易于受到企業的短期盈利能力的影響,故為穩妥起見,通常選擇五年期利息保障倍數作為該指標值。其二,商貿流通企業的運營能力(Z2)則可由總資產周轉率(Z21)、存貨周轉率(Z22)、股東權益率(Z23)和應收賬款周轉率(Z24)來度量。這是由于部分商貿流通企業通過提供商業信貸服務的方式來增加其業務規模,由此產生的不良后果是導致企業的應收賬款規模擴張。為此,商貿流通企業需要加強對外部應收賬款總額的控制力度,及時回收應收賬款,以此來提升其資金周轉效率。利息保障倍數系指商貿流通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息稅前利潤比上利息支出之值,該值可以揭示商貿流通企業的盈利能力對本期所需償付的債務的覆蓋程度;該指標值的增加可以提升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其三,企業的盈利能力(Z3)可以用凈資產收益率(Z31)、總資產收益率(Z32)及銷售凈利率(Z33)等指標來度量。商貿流通企業的銷售凈利率優劣之標準取決于同行平均水平,并受企業所在地區的環境因素影響,故商貿流通企業在采用該指標時將具體的物流功能和主營業務所在地域來分析該指標值。總資產收益率指標可有效揭示資產運用效率和資金利用效果之間關系;在資產總規模指定條件下,總資產收益率指標反映商貿流通企業盈利穩健性水平。其四,企業的成長能力(Z4)可以由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Z41)、凈利潤增長率(Z42)、總資產增長率(Z43)等指標來衡量。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可用以衡量企業的產品與服務所處生命周期的具體階段,商貿流通企業可以據此來針對企業所處的特定階段來制定相應的財務運營戰略。總資產增長率可以揭示商貿流通企業所能控制的總資產規模擴張水平,它代表著商貿流通企業的總體財務運營實力。但在分析該指標時,商貿流通企業應當特別關注于企業資產規模擴張與企業質量提升之間的關系,要在確保企業的后續發展能力基礎上來制定相應的商貿流通企業的財務總規模擴張速度,嚴防規模的低質量擴張問題的滋生與蔓延。

(三)商貿流通類企業財務績效綜合評價模型設計要點

其一,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商貿流通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由于商貿流通企業的財務績效評價問題屬于針對多目標系統的有限評價目標的評價問題,故商貿流通行業中的企業財務績效綜合評價模型主要選用層次分析法。該方法適合于分析商貿流通企業這類定性問題,它通過將財務評價目標分解為若干評價指標的方式來解析式研究商貿流通企業的財務績效問題;在財務績效目標分解為指標基礎上,評價模型通過對既有指標進行線性加權的方式來將其中信息提煉為對企業財務績效水平的總評價值。由于層次分析法中缺乏對指標值的量綱進行有效處理,故模型設計者需要運用諸如閾值法、指數法、標準化方法、比重法等直線型無量綱化方法,或凸折線型法、凹折線型法、三折線型法等折線型無量綱化方法,或曲線型無量綱化方法,以此來消除不同量綱級指標值之間的相互影響效能。其二,以財務成果為依據來檢驗商貿流通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結果。商貿流通企業的財務運營成果最終反饋為企業的盈利質量(EarningsQuality),盈利質量系對企業盈利指標的本質的揭示,它通過多視角來審視企業的盈利能力,以此來測度企業盈利指標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作為較早展開盈利質量研究的學者,Beaver(1982)認為,現金流指標比會計利潤指標更能揭示企業的盈利真實狀況。除去衡量企業盈利質量的傳統指標外,商貿流通企業應當更多地關注那些非量化型財務信息對企業財務盈余質量的影響。例如,商貿流通企業與關聯方之間的交易、企業決策層主要成員變更、突發性企業訴訟事件、會計政策大幅調整、特定專利技術的突破等事件,都會導致商貿流通企業財務盈余水平的大幅波動。針對這類特殊會計事項,商貿流通企業應當在財務報告附注中加以詳細披露,財務績效綜合評價者則應對該報告附錄做深入分析,厘清財務報告中影響企業會計盈余質量的要素,據此來修正前述的財務績效量化評估結果,保障財務績效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允性。

商貿流通類企業財務績效綜合評價結果分析要點

(一)強化商貿流通企業的財務績效指標信息披露

其一,強化財務績效指標信息披露制度以強化同行評價結果的指導性。從行業角度來分析,對單一的商貿流通企業進行財務績效評價結果分析缺乏足夠的指導價值,加強對商貿流通行業的多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有助于客觀分析特定商貿流通企業在本行業中所處的地位,以此明確該企業的財務系統在商貿流通行業內的競爭能力,并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策略來提升該企業的財務績效水平。其二,加強跨部門協作來強化商貿流通企業財務數據披露效果。由于當前多數商貿物流企業并非上市公司,在缺乏市場投資者要求企業公開財務數據的壓力下,既有的商貿流通企業的財務數據信息公開存在著信息不及時、信息不完善等諸多弊病有待改善。再者,雖商務部、統計部門對于商貿流通企業內部財務數據的披露有硬性要求,但各家企業出于維系本企業的核心財務數據機密考慮而盡可能降低其財務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強度。為此,針對當前諸如稅務部門、工商質檢部門、金融監管部門等各類行政職能部門都掌握了關于商貿流通企業的部分財務數據的事實,政府商貿流通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協力打造商貿流通行業財務信息平臺,將分散在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財務數據匯集在統一平臺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商貿流通行業財務數據查詢系統。

(二)優化商貿流通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配套制度

其一,財務預算管理優化資金配置的指導思想。財務預算管理是支持商貿流通類企業的財務績效管理戰略目標實現的有效工具,為此商貿流通企業需要建立涵蓋預算方案制定、預算計劃執行及預算結果考評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這一體系不僅應當包括商貿流通企業的預算支出模塊,還應當將預算前的融資計劃和隨后的資金運用階段的統籌來考慮,實現以提升企業整體財務運作績效水平最優化為目標的全局戰略最優化結果。考慮到商貿流通企業財務部門所面對的主要財務預算風險是企業財務部門對潛在的財務風險的識別能力不足,以及與之配套的財務風險預警能力不足問題。為此,商貿流通企業應當積極引入外部財務智力,運用諸如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財會人才來幫助商貿流通企業壓縮預算風險敞口。其二,強化商貿流通企業財務預算定制策略。商貿流通企業的財務預算制定活動主要包括如下內容:一是財務預算制定的基礎,商貿流通企業應當在考慮企業內外部財務環境的基礎上,并考慮到企業的前期財務預算執行情況來統籌制定企業的財務預算方案。此舉有助于規范商貿流通企業的融資渠道、確保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確保企業的資金鏈運作效能,為保障企業財務績效目標的實現提供基本保障。二是當前我國政府正運用產業政策來鼎力支持商貿流通產業,為此企業應當從政策、市場、金融和技術等方面來統籌考慮企業的核心能力,通過財務績效考評來挖掘企業的財務績效問題,以此來提升企業的財務能力并進而促進企業的營銷能力、創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三)規范商貿流通企業的現金資源管理制度體系

其一,商貿流通企業應當強化對企業現金流資源的動態調配策略。由于當前商貿流通領域的產業發展速度較快,商貿流通企業在基建、裝備、技術升級等方面的投資力度較高,這嚴重威脅了商貿流通企業的現金流安全。為嚴控商貿流通企業出現的現金流短缺風險,一般的做法是增加商貿流通企業的現金流資源的預留量,以此來平抑現金流風險。但該策略在降低現金流缺口風險的同時亦將同步增加商貿流通企業的資金運用成本。為有效協調商貿流通企業的現金流配置水平和企業資金利用效率等雙重目標,商貿流通企業應當根據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業務類型和資本結構特征來確定企業的現金流需求水平,并通過對現金流的動態配置策略來提升資金運用效率。其二,加強對各財務項目的資金占用成本管控力度。商貿物流企業的項目資金占用成本系指企業為維系其運營系統而支付現金的融資成本。這部分資金成本可用商貿流通企業為獲得不同投資品的投資收益而需支付的機會成本來衡量;為計算的便利化考慮,以銀行業基準年貸款利率來計算該項成本。商貿物流企業若想提升其資金占用成本管理效能,首先需要破除傳統的資金管理理念,將資金占用成本管理工作的各方面都納入到企業的日常財務管理體系中,建立具有可操性的資金成本管理系統。其次,商貿流通企業應當建立對資金占用成本相關活動的績效考評體系,對于嚴格執行績效考評制度的部門及其員工要給予有效激勵,有效調動全體員工積極參與企業財務資金占用成本管理活動。最后,商貿流通企業應當加強財務活動的過程管理,對企業運作過程中需要耗費的各類工料、輔料及相關人工費、管理費用等項目進行分析,從中發現影響各項目資金占用成本的關鍵要素并對其展開有針對性的財務治理。商貿流通企業還應當對不同時期的同一業務的財務資金占用成本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導致當期財務資金占用成本升高的主因,并通過完善財務制度的方式來及時消除該威脅。

作者:楊 敏 單位: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

參考文獻:

1.沈子蘭.移動互聯網時代經濟型酒店網絡營銷策略研究[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6,36(2)

第5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 evaluation system for financial performanc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super-efficiency model of DEA method was proposed as evaluation method. Finally, we carry out empirical studies on listed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Hunan Province, to evaluate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and propose relevant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績效評價;超效率模型;湖南;上市公司

Key words: high-tech enterprises;finance;performance evaluation;super-efficiency model;Hunan;listed companies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8-0052-02

0引言

企業的財務績效問題,一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所在,高新技術企業更是如此。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財務績效評價,一方面有利于管理部門準確的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及時發現企業財務問題,并據此研究解決對策;另一方面,對企業績效的科學評價,還為政府、債權人和企業職工等其他利益相關者行使自己的權利提供有益的幫助。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迅速,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績效問題展開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目前,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王柏軒、宋化民(1999)依據投入產出理論,構建了投入產出有效性的高新技術績效評價模型[1];宋小敏、楊青和萬君康(2002)提出了用主觀賦權模糊標度法和客觀賦權優化法相結合的結合賦權綜合評價法并構建了模型[2];侯婧、王曉云(2006)把高新技術企業投資看成是為了獲得一個未來取得現金流的機會,對具有期權性質的高新技術企業采用期權理論及Black-Scholes模型進行價值評估[3]。縱觀現有文獻,多數是從理論上或是模型上進行論述,較少有利用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的論述,即使有一些實證分析,但是由于指標選取任意性過大,造成應用價值受限。此外,已有文獻只是簡單的就評價論評價,沒有在評價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設性建議供企業參考,只是形成一些理論,但是實際應用意義不強。筆者通過數據包絡分析,已經完成了對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績效的CCR模型和BCC模型評價,本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應用超效率模型分析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績效。為了檢驗方法的有效性,筆者以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為例,應用高新技術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實證研究并提出相關對策。

1評價指標體系

筆者已經通過CCR模型和BCC模型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績效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運用超效率模型分析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績效,是已有研究成果的進一步延續,具體的指標體系建立方法不贅述,可以參見已有的研究成果[4][5]。

2評價方法

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記DEA)是運籌學家A.Charnes和W.Cooper最先提出的效率評價方法,主要應用于管理科學、系統工程、決策評價技術等領域[6]。DEA方法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眾多的理論模型,最常用的是CCR和BCC模型。這兩個模型的弱點就是計算得到的有效單元即效率評價值為1的單元有多個,并且不能對這些有效單元繼續進行評價。P.Anersen等學者于1993年提出的超效率模型能夠對DEA有效的單元再次進行效率排序[7],具體步驟為:

i.利用CCR模型求出效率(E),已有相關研究,不贅述。

ii.利用超效率模型求出超效率效率(SE)。超效率模型如下:

假設對第k個決策單元進行效率評價,使用下面規劃模型:

s.t.minθXθXYY0,j=1,…,n(1)

模型得出的θ即是第k家被考察單元的超效率[8]。

3實證研究

模型的提出和指標體系的選擇是為了能夠應用于具體實踐,筆者選取湖南省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實證研究。

3.1 數據收集截止本文成稿之前,湖南省一共公示了481家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其中,第一批認定163家,第二批公示318家。其中,已有24家高新技術企業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的數據不能反映企業正常運轉的實際情況,并且數據結構很不完整,進行普遍性數據分析不能正確發現問題,因此筆者選擇2007年的年度數據。通過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可以發現2007年數據比較全面,且結構良好,解釋能力比較充分。具體的投入產出指標及數據詳情,見筆者發表在《衡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的“基于BCC模型的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研究”一文的表2、表三[5]。

3.2 評價結果筆者采用DEA方法常用的MyDEA2.0軟件,采用投入導向型超效率模型,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運算,計算結果如表1。

3.3 超效率分析超效率模型的主要目的就是對CCR模型所評價的效率為1的決策單元進行進一步評價,而對CCR模型中效率不為1的決策單元沒有任何影響。因此,超效率的分析將對CCR模型中效率為1的決策單元進行分析[9]。

在CCR模型中,位于財務績效前沿的企業(即表1中E=1)一共有9家。利用超效率模型進行再次評價,根據SE值排序,效率高低依次為600479、600478、600156、000738、002097、002155、600390、000590、600961。由表1可知:①各企業的投入改進方向。如從CA指標可知,600390的投入值最大,而其績效排名靠后,說明存在投入的浪費,應對其進行改進。同理,可以找出其他企業的改進方向。②各企業的產出改進方向。以000738為例,雖然其排名較靠前,但是其TAT指標為0.45,明顯低于其他企業,因此是其短板,應該進行改進。同理,其他企業也能由評價結果發現自己的短板,進行改進。

4結語

迄今為止,筆者提出了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CCR模型、BCC模型和超效率模型,以湖南省認證且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為例開展實證研究。通過研究,對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的財務績效狀況有了一定了解,并提出了改進對策。希望研究有利于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同時研究證明了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的可操作性與有效性,希望能得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柏軒,宋化民.高新技術企業績效評價及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1999,(2):58-59.

[2]宋小敏,楊青,萬君康.高新技術企業綜合評價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2,(1):81-83.

[3]侯婧,王曉云.期權理論在高新技術初創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06,(11):48-49.

[4]卿文潔.基于CCR模型的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研究[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106-108.

[5]卿文潔.基于BCC模型的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62-64.

[6]魏權齡.評價相對有效性的DEA方法――運籌學的新領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4-18.

[7] Anersen,P•, N•C•Petersen•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1993,10,1261-1264.

第6篇

關鍵詞:財務經濟指標 績效考核 問題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績效考核作為企業管理環節的重要參與因素,能夠為企業提供較為科學的考核數據,促進企業能夠進行合理的階段性和綜合,使企業能夠更好的進行自我的改革和發展,同時,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能夠更好的帶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使企業員工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和工作方向,在不斷的進行自我突破的基礎上參與工作。因此,對于現代企業管理環節來說,企業的績效考核是十分重要的元素。隨著財務經濟指標的出現,企業的績效考核可以以財務經濟指標為基礎,制定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促進績效考核深入發展和進步。

一、企業財務績效考核的目標

企業財務績效考核與其他考核的標準目標有所不同,從目前來看,我國企業設定的財務績效考核目標主要包含工作標準、競爭機制、公平考核這三個目標,同時,也只有實現這三個基礎目標才能真正的實現企業財務績效考核,促進企業財務績效考核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工作標準

對于企業財務績效考核來說,通過績效考核能夠幫助企業形成一定的工作標準,使企業財務績效考核發揮基礎性的作用。隨著我國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需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在現代社會發展的推動下,企業的發展動力是多元化的,但是,無論在任何時期,幫助企業制定一定的工作標準,促使企業員工按照這一標準進行工作,這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企業能夠進一步發展的原動力。因此,企業財務績效考核的一個基礎目標就是幫助企業制定合理的工作標準,使企業員工能夠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圍和工作效果,從而提高企業員工對于工作的參與熱情。

(二)競爭機制

建立公平合理的競爭機制是我國企業財務績效考核的又一個目標。隨著我國企業財務績效考核工作的不斷推進,企業需要以自身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公平合理的競爭機制,使企業員工的工作能夠得到認可,并使優秀表現的員工能夠獲得應有的獎勵。在企業財務經濟指標下的合理的競爭機制,為企業員工實現良性競爭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使企業員工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競爭中來,從而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員工數量的不斷增多,為了有效避免不良競爭,充分發揮良性競爭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就必須建立科學的競爭機制,使企業在合理的競爭機制的作用下實現科學的考核。

(三)公平考核

公平的考核是企業的一個綜合性的行為,是在合理的工作標準和科學的競爭機制下產生的,可以說企業要想實現公平的考核,離不開工作標準的制定和合理的競爭機制。因此,企業要想體現考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就必須要建立公平的考核機制,給員工一個合理的測評標準,使員工的每一份努力得到回報。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需要以財務經濟指標為基礎,建立公平的考核機制,使企業的考評能夠按照企業的發展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發揮作用。

二、企業財務經濟指標下的績效考核問題研究

企業的績效考核以企業財務經濟指標為基礎,突出展現企業財務經濟指標的合理性,并以合理的企業財務經濟指標為基礎進行績效考核,使得績效考核能夠切實的發揮作用,使企業的績效考核真正的展現出科學性和合理性。企業財務經濟指標在企業績效考核中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收入指標下的企業績效考核

對于每一個起來說,收入是其獲得利潤,促進發展的基礎要素,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需要收入。在經濟指標中,企業的收入也是衡量企業興衰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企業需要積極的進行改革,盡可能的優化收入指標,以收入指標為基礎進行科學的績效考核。以收入指標為基礎進行的績效考核需要考慮到幾個要素,即賬面收入、退回、折讓等,這些要素共同成為衡量企業收入指標的要素,也是構成企業績效考核基本要素。企業可以通過企業的賬面收入減去企業的收入退回和企業所做的折扣和折讓的部分,從而得出的收入凈額,這是企業進行績效考核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以收入作為企業績效考核的經濟標準,能更好的促進企業員工積極的獲取收入,使企業的收入凈額擴大,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利潤指標下的企業績效考核

企業存在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如果影響企業的其他要素不變,那么,為企業獲得最多利潤的人則是對企業貢獻最大的人,因此將利潤指標作為一種經濟指標納入到企業的績效考核中,將更好促進績效考核的科學性。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其對利潤的關注往往要大于收入,當企業領導者在選擇投資項目或者是評估員工的工作效果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利潤指標來進行評價,因此,以利潤指標為基礎是相對科學合理的。

(三)增加值指標下的企業績效考核

對于企業來說,所謂增加值就是指經濟增加值,其表現為企業的營業凈利與債券資本和股權資本之差,這個余額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濟增加值,簡稱為增加值。以經濟增加值為基礎進行績效考核具有一定的優勢,其也是突破傳統的考核標準下的一種考核革新。以經濟增加值為基礎進行企業的績效考核,首先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股東的利益,避免無償使用股東資本現象的發生。同時,以經濟增加值為基礎進行績效考核,還能夠更好的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員工更具有工作熱情,使員工能夠在合理的考核下不斷的突破自我。

從目前我國社會中存在的各個企業來說,每一個企業都有著自己的特點,每一個企業也都需要不同的績效考核機制。因此,在績效考核的過程中,要從企業的實際條件出發,積極的進行自我的改革和創新,以財務經濟指標為基礎進行合理的績效考核,從而突出企業績效考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根本上促進企業績效考核的進一步發展,發揮企業績效考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振亭,劉怫翔.企業績效考核指標權重的研究――以KY企業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24)

[2]王聞.年底績效考核怎么做[N].中國黃金報,2003

第7篇

關鍵詞:企業財務;必要性;會計審核;投資效益;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企業財務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財務管理已成為企業管理環節,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它是通過對資金和資金運動的籌措、組織,提高了企業財務管理運行的質量,降低了財務管理運作的潛在風險。進行企業財務管理有助于財務會計對企業的情況作出評價,強調企業財務管理信息的相關性。因此,進行企業財務管理時,強調資產的計量結果要與經營決策相關,從而滿足相關利益者的信息需求。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優化管理制度有助于財務透明化,建立財務會計報告制度。因此,優化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強調財務資產管理,從而滿足相關管理制度的需求。

一.進行企業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國企業界普遍存在財務管理不規范的現象,因此,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已越來越受到普遍的重視。企業通過企業財務管理確認資產,可將長期積累的不良資產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資產的質量,使資產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未來獲取經濟利益的能力,規避風險。同時保證企業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和可比性,確保資產的真實,符合資產定義的要求。

(一)進行企業財務管理,降低了資產會計審核確認的難度資產減值準備的關鍵是確定資產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我國采用的是經濟性標準,只要資產發生減值,即當資產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時,就予以確認。然而,要合理確定各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有較大的難度。進行企業財務管理,降低資產會計審核確認的難度,我國目前資產信息、價格市場機制尚不健全,使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缺乏依據。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入賬后,就不會隨著技術更新、市價下跌等原因,發生價值貶損。進行企業財務科學化的管理,對其確認和計量不會超出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不需多個部門協同認定,這樣大大降低了資產會計審核確認的難度。

股東之間資產減值會計審核財務目標存在差異,不同股東追求的利益也難于協同,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監控機制在不同股東利益取向中存在矛盾。從理論上講,進行企業財務管理,降低了資產會計審核確認的難度,資產實現了股東財富最大化。對于已經上市的股份企業,企業效益代表了自身的利益價值,我國現行機制的設計和運行原理決定了其必然存在一定的阻礙,但是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從而在保護流通利益問題上,降低了資產企業財務流通的潛在威脅。

(二)進行企業財務管理,推進了企業財務現代化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經濟活動最基礎、最直接的經濟手段,實行企業ERP財務系統是企業財務得到有效使用的保障。現代企業所面臨的決策風險、財務風險等越來越大,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做到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應建立和完善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積極開展績效審計的探索和實踐,在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中創立符合實際需要的績效評價指標、完善的績效審計指標體系。

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實現了企業財務的科學化,公開化,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反映企業在其責任及其履行情況下,它要求企業財務管理從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出發,盡可能客觀、準確。比如,規模較大的企業設立內部資金結算中心,各級單位分別在資金結算中心開設賬戶,進行資金結算,資金結算中心在開戶。這種結算模式為各二級單位資金運作的合法性、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使企業能夠有效控制各二級單位的財務收支,及時掌握各級單位的資金狀況。同時,也有利于集中財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進行企業財務管理與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由于現階段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還不健全,企業財務管理不能發揮其實質效用的作用。為了使我國企業財務管理機制實現效益的最大化目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尋找解決方案。

(一)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積極推進現代化手段

進行企業財務管理是經濟活動最基礎、最直接的手段,實行企業財務管理資產審核制度是基本方式,是財務得到有效使用的保障,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做到財務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應建立和完善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積極開展績效審計的探索和實踐,在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中創立符合實際需要的績效評價指標、完善的績效審計指標體系。進行企業財務管理與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依靠規范,實現財務審計的科學化,公開化,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反映其責任及其履行情況下,它要求財務管理從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出發,盡可能客觀、準確。

比如,規模較大的企業財務管理設立內部資金結算中心,企業財務各二級單位分別在資金結算中心開設賬戶,進行資金結算,資金結算中心在開戶。這種結算模式為各二級單位資金運作的合法性、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使企業財務管理能夠有效控制各二級單位的財務收支,及時掌握各二級單位的資金狀況。同時,也有利于集中財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素質,進行科學化管理

首先要抓好財會人員業務知識的更新,抓好相關領域基礎知識的培訓,這是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積極推行計算機管理,在財務審計方式上,積極引進現代計算機技術,實現內部審計的計算機輔助審計,完善和推廣使用審計軟件,以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同時通過審計軟件的運用,將企業財務管理的財務數據導入審計系統中進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業財務的整體狀況,通過對財務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問題,提高管理水平。

其次要引進競爭機制,搞好機構內部人員交流,建立流動上崗、定期輪崗制度,促進會計人員學習業務知識的積極性。還要運用先進設備進行財務管理,加快會計信息溝通,從而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充分挖掘內部資源。在提高財會人員素質進行科學化管理的基礎上,積極引進現代人才管理機制,以提高財會人員素質,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同時,通過提高財會人員素質,將財務管理數據建立一份數字檔案,再同時導入計算機系統中進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財務應用的整體狀況,通過對財務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問題,提高管理水平。

(三)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建立適應現代化發展的財務管理模式

財政部頒布的《企業財務制度》規定企業財務管理應該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規模較大的企業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因此,隨著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規模的擴大以,建立更加適應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十分必要。

第一,建立統一財務領導制度模式。即在統一領導下,由企業財務對各類資金從源頭上實施統一規劃,從而確保資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選擇準確的領導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部分,一個好的管理制度在其領導的選擇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保證領導隊伍的選用科學化才能保證財務制度的科學化。

第二,建立財務制度分級管理模式。就是要明確財務與二級財務的職責和權限,建立權責分明、管理高效的運行機制,從而達到集中領導,精簡高效的目的。同時,在實施過程中,應以財權下放二級單位,從而既充分調動二級單位的積極性,又能保證財力的相對集中。

第三,建立財務分別核算模式。即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為主體的核算由財務處負責,各二級單位則分別實施單獨核算,從而實現企業財務和二級單位的兩級核算體系。對二級單位進行的核算則必須依據各類單位的性質來進行。

三.結語:

總而言之,為規范建設市場確保社會經濟的發展,最大規模地發揮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建設中開始全面推廣改革,即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建設監理制,參建各方依靠合同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在提高企業財會人員素質進行科學化管理的基礎上,積極引進現代人才管理機制,以提高企業財會人員素質,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同時,通過提高企業財會人員素質,將企業財務管理數據建立一份數字檔案,再同時導入計算機系統中進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業財務應用的整體狀況,通過對財務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問題,提高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宋寧.企業財務管理資產審計體系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8)

第8篇

公司績效是指一定經營期間的企業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公司財務是指公司資金運動和由資金運動所引發的公司與各有關利益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即財務關系。而公司財務績效評價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公司績效評價,主要是指運用數理統計、運籌學原理,根據特定的指標體系,對照統一的標準,按照一定的程序,對企業在一個階段的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做出客觀、公正地綜合評價。公司財務績效評價是公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公司財務績效分析是利用會計核算資料、統計資料數據等,是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對財務活動進行比較、分析和評價的。通過財務績效分析可以發現企業財務活動規律,為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出建議。公司財務績效評價可以展現公司發展的現狀,同時也可以為投資者的決策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2 公司績效評價的必要性

公司財務績效評價是對公司財務指標的一種橫向比較方法。將公司各項財務指標與行業平均值相比較,以此反映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它能夠比較客觀地為投資者判斷企業財務狀況,能夠揭示其所面臨的風險大小和成長空間。

績效評價能夠傳遞企業的價值觀和文化,明確公司的行為準則。績效評價能夠將公司戰略轉化成可衡量、可控制的要素,我們可以通過定期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尋找企業的績效改進點。其中,績效評估可以對員工進行公平合理的評價并給予合理的報酬。績效評價能使管理者提高自身的組織管理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監控能力和計劃能力等基本管理技能;提高上下級的溝通能力,以此建立溝通、反饋平臺,從而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解決,便于內部信息交流。要想提升績效評價的客觀性,就需要基礎數據的支持,通過績效評價的推進,以此加強組織內部的基礎管理,建立起更加規劃的基礎管理平臺。

3 指標的選取

任何評價都要運用一定的指標來進行,評價指標是實施績效評價的基礎,單一指標難以全面反映公司的績效,因而實施績效評價必須構建反映經營績效各方面的一系列指標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的設計是獲得準確的績效綜合評價結果的前提條件。

財務指標主要是分析財務內容,直接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的成功,在財務指標選取的時候要符合可比性和實用性原則,指標應盡可能的符合各種比較。不同地區和企業間要根據企業存在的差距和問題進行改進。在指標選取還要遵循公開性和保密性原則,指標的設置必須滿足外部眾多主體的需要。因此財務信息的公開制度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市場日趨競爭的時代,對企業的商業秘密加以重視還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財務業績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即盈利能力、資產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等。每個方面之下選取幾個關鍵比率指標,形成一個多級的財務績效指標體系:[1]

表1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盈利能力

銷售毛利率

營業利潤率

總資產利潤率

凈資產收益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

資產營運能力

總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

固定資產周轉率

股東權益周轉率

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

現金比率

資產負債率

股東權益比率

發展能力

凈資產增長率

總資產增長率

凈利潤增長率

]

盈利能力指標,主要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獲利能力、資產獲利能力、所有者權利能力。評價企業在這三方面的獲利能力我們可以通過銷售毛利率、營業利潤率以及總資產報酬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等四個指標表示。一般來說,這幾個指標利率越高,企業獲利能力就會越強。

資產營運能力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一般而言,周轉率越高越好。營運能力是指企業充分運用現有的資源創造出的財富能力和經營績效,既是企業獲利的基礎,也是企業主要資金的來源和保證。

償債能力指標,主要指的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分為長期和短期償還兩種。評價企業短期償還債務能力的主要指標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三種。企業確定流動比率時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速動比率是扣除存貨后的比率,這個比率更好的體現了資產的流動性。現金比率則解決了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的不足,分子分母有一定可比性。所以企業的現金比率能在一定程度上補充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

發展能力指標:企業發展的核心是企業價值的增長,因此,企業發展能力的評價是企業財務績效評價中最困難的也是極為重要的。發展能力主要包括總資產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

4 評價方法的選擇

目前,針對公司財務績效的評價研究主要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2]。通常,主成分分析能將指標體系中的關鍵指標提取出來作為主因子,以主因子來考核企業的績效水平[3]。但主成分分析法未能充分利用現有企業財務信息,因此,評價結果不能保證其可靠性。灰色關聯方法既能處理具體的數據指標,也能對模糊語言集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損失,并且對數據要求較低,方便現有應用[4]。采用灰色關聯的方法對公司的績效進行評價,能利用現有的公司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進行綜合評定,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5]。

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就是根據因素之間相似或相異程度進行衡量,作為衡量因素間關聯程度的一種方法,我們需要通過對動態過程發展態勢的量化分析,完成對系統內時間序列有關的數據關系進行比較。還可以采用灰色關聯方法既可以關注企業的發展狀況,找出其不足之處,又可以綜合評定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地位及發展狀況[6]。

5 結論

第9篇

關鍵詞:財務制度;企業效率;影響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8-000-01

一、財務制度的發展

企業依據國家的法律要求和企業自身的經濟活動以及企業財務管理限制而形成的一種規范稱之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有效的解決了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的決策執行和監督之間的協調問題。財務制度的確立一般都是以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有關,對于不同的企業,其財務管理制度也會有著一定的差異,所以,財務管理制度的獨特性特點尤為明顯。

在企業確定財務管理制度的工作過程中要注意到以下幾點:

1.從實際出發,一切理論都要源于實際,緊密的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現狀和特點,制定出一套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財務管理制度;

2.財務制度的建立要嚴格的依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切實滿足企業在發展上的制度需求;

3.企業要保證建立財務制度的連貫性,能夠保證企業這一統一整體的有效行程,有效的避免企業中各方面矛盾的產生;

4.企業建立的財務管理制度要具有預測,確保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在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能夠對企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起到良好的指引性作用,促使形成一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融洽局面,推進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和完善自己。

二、財務管理制度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分析

企業中財務管理制度的存在,能夠有效的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決策和執行等環節提供支持和幫助,實現兩大環節的協調和發展。首先實現的就是對企業資產更好的管理,具遺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對企業流動資產的管理:嚴格按照國家法律的相關規定,對企業的現金、銀行存款等流動資產進行規范化的管理;

2.對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企業依據我國會計法相關規定,對企業資產中的固定資產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并結合企業發展的基本現狀對企業固定資產進行相關處理,如利用折舊等方法;

3.對企業無形資產的管理:首先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中的無形資產進行區分,并根據其具體價值進行詳細的記錄,而且還需要得到國家權威部門的認可;

4.對企業其他資產的管理:當企業在進行異國投資或者是異地投資時,企業的財務現狀要切實的符合國家財務制度的發展要求。

企業在自身建立健全的財務制度下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而進行資金管理工作時,而且還有利于對企業的一些會計信息進行管理,如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現狀。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能夠依據這些數據信息,更好的決策。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對于企業內部投資的主要影響有:

1.幫助企業獲得具有更高準確性的會計信息;

2.幫助企業進行理性投資;

3.有助于企業決策者的決策能夠得到更好的執行;

4.有利于企業能夠更好地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5.有助于企業目標的早日實現。

三、企業的財務制度對企業管理效益的影響分析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建立過程中,還需要綜合考慮到以下等幾方面的外部因素:

1.國家財務制度:由于受到國家的政治和市場等不同因素的變化的影響,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根據法律和制度的不同,要對企業的投資行為進行合理的安排,確保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財務制度;

2.企業自身的發展現狀:在目前市場經濟體制的大背景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面臨了許多的風險和問題,因而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不斷發展,就必須要切實的符合當前市場經濟形式下的市場發展需求。

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就是基于企業的經濟發展現狀,確保企業資產管理規范化的實現,另外還能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減少資源的不必要浪費。

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為企業績效評估的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企業的晉升現狀直接由企業的績效評估來決定,而企業的決策又都是由企業的領導者所決定,因此,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的績效評估工作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并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通過企業建立健全財務制度,使得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得到了有效的加強,同時也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也得到了有效的強化。

要企業績效評估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企業的財務制度要滿足一下幾點要求:

1.企業的績效評估工作要嚴格的根據國家的要求來實施,保證績效評估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規范化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同時也要要求企業中其他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

四、企業財務制度中存在的問題策分析

1.現階段,企業財務制度未能引起企業高層的重視,而且企業對財務工作的研究工作還不是很充分;

2.由于企業內部監督管理制度的不夠完善,使得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過于弱化;同時由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不完善,也造成了企業隨意性太強,不能發揮出部門和員工之間的最大價值,出現資源的浪費現象;

3.企業財務控制措施不健全,這使得企業管理工作在實現企業目標過程中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企業績效評估工作的不健全;

五、結語

從上述內容中可以發現,在市場經濟體制影響下,企業財務制度對于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管理效益層面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也是需要后期各企業相關部門去加大研究力度去不斷完善的。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不斷改變,企業財務制度將會在企業管理中發揮出更加巨大的作用,而且自身不足也必定會得到不斷的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晨輝.增值稅轉型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2]劉焱.生命周期視角下企業內部控制質量對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4.

第10篇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市場經濟;創新

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是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經營與發展的基礎,我國企業需要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結合我國的經濟制度對企業發展階段、經營狀況、戰略目標進行綜合的分析,通過財務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具體管理的模式的創新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能力,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一、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重要性

1.促進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提高

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面臨的資源競爭以及客戶競爭日益強烈,通過財務管理的創新企業的資金運作更為合理化,從而推動企業管理模式的進步。企業的管理能力以及經營能力得以提高,有利于企業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促進企業經營目標和經濟效益的實現。

2.促進企業風險應對能力的提高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推進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外部環境的風險性也隨之增加,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更嚴重。通過財務管理創新有利于促進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和經營策略的改進,此外對于外部環境的判斷力也可以得以提高,從而可以做出準確的市場預估采取恰當的對策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風險應對能力得以提高。

3.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目前社會經濟正朝著知識型經濟形態轉變,財務管理直接與企業的資本利用成效相關,在不斷發展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也需要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的發展,創新財務管理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從而促進企業的利潤的增長。

二、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財務管理體制與企業發展不相適應

目前我國企業財務考核的重點集中在經濟效益方面,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潛力等的重視程度不足。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不合理,財務部門僅僅負責財務報表等的制作,而無法發揮對企業生產、銷售等直接經營部門的監督作用。財務管理體制的不合理還體現在財務決策以及財務控制有段的有效性較低,財務活動體制落后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企業整體的財務管理水平無法支持企業的長久發展。

2.企業內控體系不健全

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合理以及較低的操作性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經營效率的提高。很多體系的內控機制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監督、考核、管理制度如同擺設。企業相關領導對內控體系的重視不足是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原因,目前很多企業內控部門獨立性不足,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科學的內控體系將使企業處于高風險狀態。

3.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缺失

財務危機嚴重威脅著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企業的破產。很多企業尚未能建立起有效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還有一些企業財務績效評價體系中的指標體系設計不合理不能科學地反應企業的經營現狀和財務狀況,也無法為企業的科學發展提供依據。

4.成本核算不規范

成本管理觀念的缺乏是導致企業成本核算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市場經濟環境對于企業的市場應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后遺癥使得很多企業在缺乏外部監督的條件下無法落實成本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企業財務人員財務成本管理水平較低,對企業成本控制缺乏正確的觀念和科學的方法,也就無法實施有效的費用核算,阻礙了企業利潤的增長。

5.預算管理系統性的缺乏

我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整體實施效果較差,只有少數企業對應賬款以及企業資本進行了預算管理,但是缺少對企業經營活動的事前控制和動態監督。企業的預算管理體系中組織機構缺乏明確的權責分配,導致企業預算活動實施效果較差,且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崗位責任感都較低,無法保證企業財務指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具體措施

1.創新財務管理體制

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創新需要社會大環境的配合,當前的市場中應當設置會計管理局或者是管理司等專門負責會計人員管理的機構,負責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教育和業務培訓,可以向企業選撥優秀的會計人員,同時要建立完善的財務監督機制從而發揮對企業財會人員的監督的作用。財務管理體制的創新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尤為重要,國有資產的運行情況在這一機制下可以得到有效的監督。于此同時企業也需要完善內部的財務管理機制,建立財務報告的多重考核制度,提高經濟業務財務報告核算的有效性,為了確保企業財務管理的成效還需要建立健全的財務規章制度,通過科學的激勵獎懲制度、會計核算制度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

2.完善風險導向的企業內控體系

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經營的風險性,財務管理作為企業風險防范的重要機制需要加強風險評估,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信息建設對于風險監控來說尤為重要,因而企業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信息溝通機制。從企業的整體效益處罰找出風控關鍵點,提高對其重視程度確保風險控制的成效。企業需要改變傳統的內部控制理念,在風險導向原則下擴大企業財務控制的領域,發揮財務管理的風險控制成效,針對風險爆發可能性較大的企業經營活動流程加強控制。

3.構建企業財務績效評價體系

資金周轉能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是常見的企業財務績效評價體系中四大內容。

將企業財務管理某一對象的財務績效測度與其之前制定的目標進行的比對從而獲得財務企業財務管理的成效也就是財務績效評價。財務績效評價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十分常見,且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伴隨著企業的不斷成長,市場經濟下的高風險高回報特點就會日益突出,企業財務績效評價體系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當前的財務效益以及持續性的盈利能力和增長潛力,因而企業在進行財務績效評價的構建時還需要在資產流動性、盈利能力、風險性之外加入可以反映企業資本資產質量以及發展潛力等方面的指標。

4.加強企業經營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與費用核算的成效直接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相關,因而企業需要制定科學的成本管理制度采取恰當的措施控制支出,提高企業經營成本管控的成效。首先需要對成本核算的范圍以及相關責任人進行明確,通過追責制度的完善減少問題的出現。對企業工作方式進行改進,減少無效作業,提高對于企業長期效益的重視程度。可以對當前的成本核算方式進行創新,將企業的經營戰略與成本控制相結合,提高資產管理的成效,通過資產占用成本的降低以及營業網絡結構的優化降低經營成本,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5.建立全面的預算體系

全面預算體系有利于對企業的經營行為和員工行為的激勵和約束。首先企業需要在以企業經營戰略作為預算體系編制的指導。針對傳統的預算體系中與企業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要加以改進,創新預算控制模式提高對于企業綜合績效評價、財務預測、人員激勵約束機制等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預算體系需要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可以根據不同的外部環境進行調整。為了提高企業管理層對預算的控制力可以提高信息技術在預算體系中的應用度。為了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激勵于約束作用可以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進行預算考核。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成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企業財務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善于學習先進的財務管理思想并將其融入自我的思維體系中。企業要加快財務管理模式調整和創新的進程,通過科學合理的現代化財務管理制度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和長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秦翠娥.新形勢下推進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途徑與方法--以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為例[J].中國商貿,2014(26).

[2]趙建芹.網絡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思路與對策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6(07).

第11篇

一、研究變量設計

(一)企業社會責任指標設計

企業社會責任的衡量是整個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關系研究中最為復雜的問題。衡量企業社會責任表現最常見的方法有聲譽指數法、內容分析法、KLD指數法等。本文以上市公司年報為基礎,從財務的角度出發,運用相關的財務指標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衡量體系。如表1所示。

(二)企業財務績效衡量指標

企業財務績效的主要衡量指標可以分為兩類:市場指標和會計指標。本文選擇凈資產報酬率來衡量企業財務績效,即利潤額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該指標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指標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市場指標選擇的是TobinQ值,這是一種被眾多國內外學者在研究當中廣泛應用的測度企業價值的方法,該值代表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公司重置成本的比率,由于重置成本難以獲取,采用年末總資產代替。市場價值為公司債務資本的市場價值與權益資本的市場價值之和。債務資本的市場價值采用賬面的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的合計數來計算。另外,我國存在著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差別,所以權益資本的總市值等于流通市值加上非流通股份的價值。而非流通股份的價值,由于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數據,并且非流通股的轉讓價格通常是以凈資產為基準,因此采用非流通股份數與每股凈資產之積計算。

(三)控制變量

考慮到企業具有不同的規模、不同的所有制性質會對企業績效造成影響,本文引入了兩個控制變量:公司規模、公司性質。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過程中,企業規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原因在于較大規模的企業,其所受社會大眾的關注力相對較多,企業所擁有的社會責任名聲也越高,所以使其必須承擔較多的社會責任。本文用變量SIZ代表公司規模,使用公司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來表示。由于中國企業性質的特殊性,企業性質對公司價值也有著很大影響。本文用啞變量NAT表示公司性質,如果樣本公司為國有企業(即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國有法人),則取值為l,否則取值為0。本文研究變量如表2所示。

二、研究假設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國外大多數研究認為二者之間是正相關關系。因此,本文根據國內外大量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實證結果,認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會有積極的影響,本文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一: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能促進財務績效的增長,例如,企業對政府承擔責任,更容易獲得政府的支持,財務績效更好。而另一方面,良好的企業財務績效正好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業作為社會中承擔財富創造責任的特殊社會關系主體,沒有能夠保證企業經營管理正常進行的物質條件,不可能完成社會責任,即企業的財務績效越好,企業越愿意和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反之,則極易降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水平。

假設二: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存在滯后性。

從短期來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能對財務績效有一定消極影響。但從長期來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則會有利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提高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說明了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受到時間維度的影響,即可能存在著滯后性。

三、模型設計和數據來源

(一)模型

根據以上提出的假設,以及國外文獻中關于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相關性分析的方法,本文構建以下兩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模型一:

ROEi=α+β1GORi+β2EMRi+β3STRi+β4CR1i+β5CR2i+β6SURi+β7CLRi+β8SIZi+β9NATi+εi

模型二:

TobinQi=α+β1GORi+β2EMRi+β3STRi+β4CR1i+β5CR2i+β6SURi+β7CLRi+β8SIZi+β9NATi+εi

(二)樣本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了2011年至2013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所有A股公司作為樣本,選擇的研究期間是可以獲得數據的最近的期間。樣本公司的所有財務數據和交易數據來自證券交易所官方網站――巨潮資訊網(http://cninfo.com.cn)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經整理,排除ST的上市公司和年報等公開報告不全、財務數據缺失的制造業上市公司,最后取得104家公司三年的數據進行研究,共312個樣本數據。

四、相關性分析

根據前述假設,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應該呈正相關關系,為了檢驗假設的正確性,下面將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進行實證檢驗。本文研究涉及104家樣本公司3年的社會責任指標和財務績效指標,本文要討論的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對財務績效是否有正面的影響,在本文中,企業社會責任體現在企業對政府、職工、股東、債權人、客戶和供應商的責任履行是否對財務績效有正面的影響,該影響是即時的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分別從當期企業社會責任與當期財務績效和當期社會責任與以后各期財務績效兩方面進行相關分析。

(一)當期企業社會責任和當期財務績效相關分析

分別用當期企業財務績效的兩個指標和當期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Pearson),并采用雙尾顯著性檢驗。2011-2013年因變量(ROE、TobinQ)與自變量的相關系數如表3所示。

(二)當期企業社會責任與后期財務績效的相關性分析(見表4)

分別用以后各期企業財務績效的兩個指標和當期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Pearson),并采用雙尾顯著性檢驗。

(三)相關性結果的總體評述

從上述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當期企業社會責任和當期財務績效之間的相關關系比當期企業社會責任和后期財務績效之間的相關關系更顯著,相隔時間長,相關性有所減弱。

在本期,凈資產報酬率(ROE)作為衡量財務績效的指標,2012年相關性顯著的變量最多(5個),2011年4個;TobinQ值作為衡量企業財務績效的指標時,2012年相關性顯著的變量最多(4個),2013年次之,3個,2011年相對較少,2個。與凈資產報酬率(ROE)顯著相關的自變量個數略多于TobinQ值。企業規模與2011、2012年凈資產報酬率(ROE)相關性較顯著;與2011、2012、2013年TobinQ值相關性較顯著。而企業性質不論是在本年度還是跨年度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都不顯著。從上述相關性檢驗的結果來看:

1.凈資產報酬率(ROE)與職工工資福利率(EMR)和每股收益(STR)在當年度相關性顯著,通過了1%的置信度檢驗;與所得稅占營業收入比例(GOR)、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率(SUR)、營業成本率(CLR)在本年度的顯著性一般;與資產負債比(CR1)和流動比率(CR2) 相關度不顯著。

在跨年度時,凈資產報酬率(ROE)與職工工資福利率(EMR)相關性顯著,無論是跨一期還是兩期均通過了1%的置信度檢驗;與每股收益(STR)、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率(SUR)、營業成本率(CLR)顯著性一般;與所得稅占營業收入比例(GOR)、資產負債比(CR1)和流動比率(CR2) 相關性不顯著。

第12篇

【關鍵詞】融資約束 研發投入 財務績效

一、研究背景

在二十一世紀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科技創新對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而研發投入是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而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所在。盡管我國在科技創新上已取得一定成績,但就全球范圍而言我國仍不屬于創新強國,跟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研發費用投入總量還比較少;并且,我國面臨R D投資績效不高的問題。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15)》的統計顯示,我國2015年科技進步貢獻率為55%,這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70%以上的科技貢獻率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中國企業RD投資績效仍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創新能力仍有待增強,創新投入強度和研發投資績效仍待提高。

RD資金問題是企業RD投資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問題以及交易成本的存在,企業內部融資成本(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留存的收益)與外部融資成本(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導致企業從外部獲得融資的成本較高或者從外部獲得融資較難,無法獲得投資所需要的足夠的資金,從而產生了融資約束問題。R&D投資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持續的時間較長,資金需求量大,研發最終是否能夠獲得成功,不確定性很大,并且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價值難以評估,抵押性差,并且可能隨著時間逐漸被競爭對手模仿,導致其貶值較快,這些自身固有的特征,導致R&D投資往往比其他投資更難從外部獲得融資或者外部融資的成本較高,面臨更嚴重的融資約束問題。

從學者們以往的研究來看,大部分學者的研究表明R&D投資能夠促進企業財務績效的提高(劉振,2015;杜勇等,2014;趙暉,2010)。但是也有部分學者研究表明,R&D投資與財務績效并非呈顯著正相關(陳建麗等,2015;陸玉梅等,2011;朱衛平等,2004);并且對于融資約束對兩者關系的影響如何,國內學者的研究還比較少。因此,本文通過搜集最新幾年的數據,對R&D投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進一步探究,并探討不同的融資約束水平對兩者關系的影響是否存在差別。

二、研究設計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技術創新理論認為,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源泉,企業通過不斷地R&D投入,進行技術創新,能夠引進新的生產方式,改進工藝流程,形成更優化的資源配置方式和組織管理方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帶來財務績效的提高。此外,由于企業的R&D活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R&D投資的效果也更是如此,常常出現跨年的現象。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1:R&D投入能夠促進企業財務績效的提高,并且這種影響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根據資源基礎理論的分析我們知道,單一的資源并不能單獨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還需要與其他資源一起協同發揮作用。同樣,盡管R&D投資能夠促進企業的財務績效,但是單獨的R&D投資并不能自動為企業帶來財務績效的提高,它需要建立在R&D資金被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的基礎上。如果企業內部缺乏對R&D投資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機制,那么R&D資金可能不被充分利用甚至被浪費,導致R&D投資的非效率化,不利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提高。當面臨較高的融資約束時,企業資金緊缺,R&D資金成本較高,管理者面臨更大的風險,使得管理者會加強對研發項目和研發人員的管理和監督,另外管理者也會形成“錢要用在刀刃上”的意識,這些都會減少R&D投資的成本,提高研發效率和效果,最終帶來企業財務績效的提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設H2:融資約束對R&D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關系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即相較于低融資約束企業,高融資約束企業R&D投入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更為顯著。

(二)樣本選取與數據篩選

本文選取信息技術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選擇樣本時,剔除任一年度出現ST的公司、缺失研發支出信息披露的公司、營業收入及營業利潤不為正的公司,經過嚴格篩選,從我國信息技術業241家上市公司當中,最終確定了符合樣本條件的企業42家,2011年~2015年之間共計210個樣本作為本文的研究樣本,搜集其研發支出和財務指標等數據。本文研究數據主要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CSMAR)、上海證券交易所(http://.cn)、深圳證券交易所(http://.cn)官網上公布的企業年報。在實證過程中,本文采用Excel和SPSS19.0M行數據分析和處理。

(三)變量選取

對于研發投入,由于不同的企業之間規模上存在差異,為了消除企業規模的影響,本文選取研發投入強度RDD(研發投入/營業收入)作為衡量指標;對于財務績效,本文選取營業利潤率來衡量;對于融資約束水平,本文采用多變量指標構建了融資約束指數FCI來衡量;此外,由于企業財務績效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為了使研究的結果更加準確可靠,本文在回歸模型中加入了公司規模(SIZE)和現金實力(CASH)這兩個控制變量。

(四)模型構建

針對本文提出的假設,構建以下模型:

Y=a0+a1×RDDit-j+a2×SIZEit+a3×CASHit+εi

其中,i表示第i個公司,t表示第t個會計年度;Y表示企業的財務績效,以營業利潤率OM來衡量;RDDit-j表示第i個公司在第t-j個會計年度的研發投入強度;j表示滯后年數,即j=0、1、2分別表示當期、滯后一年、滯后兩年;

為了研究融資約束對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關系的調節作用,本文根據構造的融資約束指數FCI,將研究樣本進行排序,分成高融資約束組和低融資約束組,然后分別對每組的研發投入與財務績效進行多元線性回歸。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融資約束指數構建

由于企業受到的融資約束程度無法觀察,一部分學者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運用多元判別分析,構建了多變量指數來衡量我國企業所面臨的融資約束程度的高低(盧馨,2013;況學文,2008)。本文借鑒上述學者的研究方法,首先用公司規模大小和利息保障倍數同時作為分組的依據對樣本進行預分組。然后選取了資產負債率(LEV)、流動比率(LB)、凈資產收益率(ROE)、托賓Q值(Q)、財務松弛(SLACK)這五個財務指標,運用多元判別分析得到判別函數。考慮到融資約束程度是一個反向指標,因此將判別函數系數的符號作反向處理,得到融資約束指數如下:FCI=-0.007+3.206SLACK -6.173ROE-0.003LB+0.001Q-4.075LEV

(二)回歸結果分析

表1展示了對假設H1的實證結果,R&D投入的當期和滯后一期的回歸系數為正,并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并且存在一年的滯后期,從而驗證了假設H1。

為了驗證假設H2,本文根據FCI將研究樣本進行排序,分成高、低兩個融資約束組,然后分別對每組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得到表2的實證結果。從表2可以看出,兩個組的回歸系數存在明顯差異,在高融資約束組,研發投資對企業當期財務績效的貢獻系數為0.351,大于低融資約束組的貢獻系數0.198。說明受到融資約束程度較高的企業R&D投資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更為顯著,從而假設H2得以論證。

四、研究結論及建議

研究結果表明,研發投入能夠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并且融資約束對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關系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重視R&D投資活動,加大對R&D的投入力度

對于企業方面,企業在加強整體研發的投入同時,還應該重視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并且企業要重視高素質研發人員的引進和培養;對于政府方面,政府可以積極促進企業與高校或研究機構的合作,兩者之間合作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還可以促進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被運用到實際的經濟活動中,帶來經濟效益和發展。

(二)企業應該加強對研發資金的管理

對于RD資金的使用,企業應制定一個詳細的資金預算和使用計劃,對資金的審批、發放以及使用環節進行監管,防止RD資金的不正當使用和浪費。針對RD項目的不同階段,制定與之相對應的資金配置和調度規劃,合理安排資金。

(三)拓寬融資渠道

政府應努力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RD活動的資金支持和投入,對于RD項目缺乏信貸抵押的問題,政府可以充當擔保人;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優惠政策鼓勵機構投資者對自主新企業的投資。

參考文獻

[1]葉建木,陳峰.融資約束、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基于主板和創業板高新技術上市企業的比較分析[J].財會月刊,2015(12).

[2]杜勇,鄢波,陳建英.研發投入對高新技術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