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7:57: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急診科急救知識培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急診科; 護士; 培訓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402-01
為了培養急診科的專業護理人才,滿足現代急救護理工作的需要,改善急診護士嚴重缺編狀態,我院急診科近幾年陸續新分配了一些護士,為使新護士盡快地適應急診科的護理工作需要,培養她們良好的思想素質、嚴謹的工作作風,加強對她們的培訓與管理。經過實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規范化訓練,以提高綜合素質
1.1 實施崗前培訓,樹立愛崗敬業意識:崗前培訓由醫院護理部、人力資源部組織。(1)由護理部主任對其進行醫德醫風、院內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及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講述護理工作經驗及護理工作重要性,樹立熱愛護理工作、熱愛醫院、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請有經驗、形象得體的護士長,進行護士禮儀行為規范、護患溝通講課。通過學習、教育,使她們認識到自己工作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培養了嚴謹的工作作風。(2)由護理技能操作培訓組的護士長進行護理基本操作技能、急救技術的授課。授課前先組織觀看護理技術操作、徒手心肺復蘇術錄像帶,再由該護士長為其逐一分解授課、示范。強化新生訓練,練習中手把手指導,嚴格規范,統一動作,嚴格把關,通過考核,要求人人達標。
1.2 嚴把帶教關,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崗前培訓結束后,分配到科室,新入急診科的護士,一般試用期為3個月,指定帶教老師,帶教老師由在急診科獨立工作5年以上,有豐富的臨床專科理論和搶救技術能力的護師以上的老師擔任。根據急診科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帶教計劃,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她們學習專科護理理論,盡快熟悉各項護理技術操作,以科室講課、教學查房、晨會提問、交接班、組織專科常見病的護理理論學習和操作訓練等形式,使她們在試用期間專科理論、技術操作迅速得到強化和提高。試用期滿后進行基礎理論、專科知識和技術操作以及模擬急救等全面考核,考核合格才能聘為急診科護士。
1.3 充分調動新護士的學習積極性:急診科的工作特點要求護士長和帶教老師要有培養人才的責任感,幫助新護士樹立信心,克服工作中的實際困難,鼓勵她們勤動手,多提問題,對她們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對新護士進行本專業疾病和相關知識的指導培訓,使她們在臨床實際工作中不斷地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1.4 將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貫穿始終。對新護士利用各種形式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創造條件支持并鼓勵她們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新的護理理念,不斷更新護理知識和技能,培養她們的敬業和進取精神,使其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對病人的同情心,從而使她們樹立為護理事業獻身的精神。
2 學習具有急診專業特征的基本知識
2.1 學習并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觀察、急救、護理、記錄及交接班、呼吸道管理、心律失常的判斷及處理方法等。
2.2 掌握急診科基本的護理操作技術和各種搶救儀器的操作方法,如心肺復蘇術,呼吸機、心電圖、洗胃機、微量泵、除顫器、血氣分析儀的應用,各種檢驗標本的留取法及結果的判斷等。
2.3 在掌握急診科基本搶救技術及知識的基礎上,培養護士對病人突然發生的病情變化和急需搶救的獨立分析、搶救能力、以及敏銳的觀察能力,早期發現病情變化,對潛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預防性措施。
2.4 院前急救訓練:新護士根據病情掌握外出急救器械物品的準備,不定期進行應急抽查,要求1分鐘內備齊相應的急救物品,訓練護士能初步處理外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內科的吸氧、止痛、建立靜脈通道,對休克、昏迷等急癥的處理。
3 體會
經過對近年來急診科新上崗護士的培訓與管理,我們深感嚴格的培訓與管理,才能提高急救護理成效。新護士上崗到位后,通過科學的、系統的、有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全面地發展、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質[1]。緩解了我院急診科護理工作量大、護理人員不足的矛盾。為急診科護理隊伍增加了新的活力。但如不重視新護士的培訓和管理,勢必會影響急診護理隊伍建設,造成護理質量滑坡。通過對新護士培訓及管理證明,只有培養一支愛崗敬業、具有過硬的專業理論和技術操作水平的護理隊伍,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使實力、技術、心智、意志處于最佳的狀態,才能保證各項搶救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急診護理工作,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PDCA循環法;急診科;護士培訓
急診科是處理急危重患者的臨床一線科室,其接診患者病情急、病種類別多,治療和搶救過程復雜等,針對特殊性,要求急診科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急診護理素質。我院是一所縣級綜合二級甲等醫院,急診科主要由院前急救;急診搶救;急診留觀;門、急診成人、小兒輸液組成。每年新進的護理人員較多,為了讓新入科的護士適應新的環境,熟練掌握急診科相關專業知識和急救技能,更好的適應急診科的工作,我科于2012年開始實施PDCA循環法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4年入科的所有護士36名,將其定為觀察組,對照組為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科的所有護士15名。
1.2方法
1.2.1計劃(P)根據護理部的要求,制定急診科新護士的培訓目標及考核要求。
1.2.1.1培訓目標培養護士良好的職業道德,慎獨及敬業精神。①熟悉急診科工作環境,掌握各種規章制度和各班職責并認真履行。②掌握急診科輸液流程,急、危重癥患者的處理流程,急診分診流程,院前急救流程,“三無”的處理流程等。③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操作和急診專科操作技能。④掌握急診科常見藥物注射方法、常用劑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⑤熟練掌握急診科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⑥掌握科內常見急、危重癥患者的臨床表現、病情觀察及急救處理。⑦掌握常見留觀患者的病情觀察,120轉運途中的安全管理及急診轉運途中的安全管理。⑧掌握急診患者的心理特點及溝通技巧。⑨掌握急診科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原則
1.2.1.2培訓方法 實施一對一帶教,主要由N3級護士負責,其他護士輔助。①示范培訓。②小講課。③自學。
1.2.1.3培訓內容 ①通過帶教老師傳、帶、教,和其他護士指導,能獨立完成每班工作,提高基礎護理操作技能。②通過教學組長和帶教老師的講解,熟練掌握除顫儀、監護儀、心電圖機、電動洗胃機、簡易呼吸氣囊、呼吸機、快速血糖儀使用。③通過跟隨帶教老師出診和老師講解,掌握急救車上儀器、物品使用;急救患者的處理流程,“三無”患者的處理,掌握院前急救技術,120轉運途中患者的安全管理。④通過護士長、教學組長及老師的講解和演示,掌握心肺復蘇基本生命支持術、洗胃術及相關知識、溺水的急救、氣道異物阻塞的處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主動脈夾層的急救處理、各類休克的特點及急救、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急救及相關知識、雙硫侖樣反應的臨床表現及處理、急診科常見留觀患者的病情觀察及護理、急診常用藥物的作用與注意事項、急診相關工作流程。⑤參加科室每月業務學習,三基操作及專科操作培訓。
2.1.4培訓時間 1年。
2.2實施(D)
2.2.1入科第一天由護士長接待,介紹本科室新護士培訓的計劃,目標及考核要求;科室規章制度;各班職責;相關工作流程,安排帶教老師。
2.2.2每周由護士長或教學組長講課,講課的內容為急診患者的的分診,急診科常見危重患者的臨床表現、搶救及病情觀察;急診常用藥物的作用與注意事項,急診常見留觀患者的病情觀察,急診患者的心理特點與溝通技巧;120轉運途中的安全管理,急診轉運途中的安全管理等,入科第2 w由教學組長培訓本科的專科操作。1個月后進行情景模擬的演練培訓,設置不同的場景和案例,要求護士反應達到最快[1]。
2.2.3參加每月科室組織的業務學習及臨床病例討論。
2.2.4自學《基礎護理學》和護理部下發的《護理管理手冊》及《護理技術操作規范》。
2.2.5要求新護士隨身攜帶筆記本,隨時記錄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疑問,新護士在培訓期間固定一對一帶教,實行跟班制,要求老師在臨床帶教中做到多講解,多示教,多提問,多鼓勵,充分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
2.3檢查(C) N1級護士培訓周期為1年,在培訓期間,護士長每周晨會提問,每月底進行一次理論及專科操作考核,每季度參加醫院組織的季度考核,每年底參加醫院的年度考核。并將每次考核的成績記錄在護士個人的手冊上。
2.4處理(A) 對于考核合格的新護士進行下一階段N1級護士的培訓,考核不及格者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下一個PDCA循環培訓,直至培訓合格為止。
2.5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資料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見表1
4 討論
PDCA循環法是個大環套小環,一環扣一環的制約環,在臨床年輕護士的培訓中我們遵循PDCA循環法即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程序,可及時發現臨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及方法,解決現存或潛在的教學問題。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新入職的護士3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其實施一對一帶教,①示范培訓。②小講課。③自學。主要由N3級護士負責,其他護士輔助,培訓時間為一年。通過一年的培訓,觀察組的護士理論考試、專科操作考試、基護操作考試成績均優于對照組,組件對比有顯著的差異。綜上所述,對急診科的新護士使用PDCA循環法進行培訓,可以使帶教能力及效果直線上升,提高了護士基礎理論、基護操作及專業能力,提升了護士的應變能力及了患者的滿意度,是臨床新護士培訓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絕大多數基層醫院的急診科仍由別的專科派人輪流從事急診工作,即依賴型運著模式,專業從事急診醫學的醫師很少,即使有,大多數人員也是來自其他不同專業的專科醫師,急救隊伍極不穩定,急診醫師的培養成為首要任務。現有許多醫學院校開設了急診醫學專業,但人員遠不能滿足,大部分急診醫師仍需自主培養。急診醫學的內容、對急診醫師的要求、急診科的運行模式等決定了急診醫師的發展方向,急診醫師的發展方向決定了培養方式和目標。
1 急診醫學的內容和對急診醫師的要求
急診醫學包括院前急救、復蘇學、危重病醫學、創傷學、中毒學、災難醫學、急診管理學等七個方面,同時還要應對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災難醫學的緊急救援,內容涉及內、外、婦、兒等多種學科。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與處理急危重癥患者及傷員的現場急救、途中監護治療、院內治療,及其組織和管理等。它要求急診醫師必須具有全面扎實的醫學知識,準確的判斷能力,熟練掌握各種急救技能,以及熟練掌握、合理使用各種急救設備的能力。
2 急診科的運行模式
隨著急診醫學的發展及對急診模式的不斷探索,我國目前急診科的運著模式大致可分為依賴型模式、半自主型模式、自主型模式三種。依賴型模式只固定個別醫師和護士,主要依靠各專科醫師支援。半自主型模式有固定的醫師和護士,能完成大部分工作,還需各專科經常性的支援。自主型模式急診科有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與各專科只是會診和協作關系。
大型綜合性醫院多采用自主型模式,有的實際上將急診科建設成了院中院,住院部不缺患者,多余的患者就住在急診科,急診科也和住院部一樣,分成不同的內外科專業,所以把急診科變成了醫院里的又一小型醫院。有的把急診科變成了第二個某專科專業,具體取決于負責人原來的專業。
基層醫院急診科的模式應是院前急救-院內急診-急診ICU三位一體的自主型模式。該模式可以涵蓋、 貫穿急診醫學的所有內容。院前是危重疾病、創傷、各種突發事件的現場,院前急救體現了急診的突擊隊作用,為疾病的進一步治療贏取時間。院內急診是疾病治療搶救的重要場所,是院前院內的涵接點,決定了搶救治療是否順利進行。急診ICU是急診醫師搶救技能發揮的重要場所,是急診醫師搶救技能進一步得到提高的場所,同時也是急診醫師搶救技能傳、幫、帶的教學場所。因此,院前急救-院內急診-急診ICU的這一模式貫穿了生命的急救鏈,有利于急危重病的搶救。
3 急診醫師的發展方向
急診醫學的內容、對急診醫師的要求、急診科的運著模式等決定了急診醫師的發展方向是多能一專:即通過各專科培訓,在全面掌握急救知識和各種急救技能的基礎上,每個急診醫師根據科室需要及個人興趣發展的需要,向某一專科方面縱深發展,個人做到技術全面,各有專長,科室做到各專業全面發展,拋棄專科急診, 達到大急診的工作模式。
4 急診醫師的培養方式
要達到急診醫師多能一專的發展方向,作者認為基層醫院急診醫師的培養基本方式為:全面系統培養+重點專業培養+急診醫師的自身培養。具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全面系統培養階段。此階段在全院各專業系統輪轉,達到系統全面掌握醫學知識,使其得到各個方面的訓練,為臨床實踐奠定基礎。此階段為期2~3年。
第二階段:重點專業培養階段。此階段選擇在與急診急救聯系最為密切,對急診急救技能提高、對生命支持最有幫助的專業重點輪轉,如呼吸、心血管、創傷、麻醉、心電圖等專業。此階段為期1~2年。
關鍵詞:急診質量控制護理
急診科是接受急診病人就診、搶救危重病人的場所,是醫療護理工作的最前線和窗口。急診科的特點:1.病人具有突發性、危急性、復雜性、情緒急躁性,數量不定性。2.醫護人員具有高風險性、高技術含量性、快節奏性、思維敏捷性。急診科質量控制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討急診科護理質量控制,對如何加強質量管理、提高急診科的救治和護理水平、降低護理風險、預防護理糾紛具有重要意義。
1加強硬件建設,保障醫療護理需要
1.1設置設有診斷室、搶救室、留觀室、治療室、處置室、手術室及其他輔助配置。搶救床位、留觀床位等符合管理年標準。
1.2設備急診科除了顫儀、監護儀、呼吸機、吸痰器、洗胃機、心電圖機、輸氧裝置、氣管切開設備的基本保障同時對于搶救車上的物品和藥品也要齊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診療設備也得完善。
2加強軟件建設,提升服務技能
2.1人員比例護士人數與病床的比例:搶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觀室:每班至少1人。
2.2人員資質護士長:為主管護師,在急診科連續工作3年。護士:均有護士執業證,4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均具有3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
2.3人員培訓不斷提高護理人員技術水平是保證護理質量的首要條件。因此,急診科必須有明確的人才培養計劃,有全面的人員培訓制度。
2.3.1制定各類人員的培養計劃包括科內固定人員、新進人員、進修護士的培訓計劃,定期復訓。新進人員必須經崗前培訓并達到要求后方能上崗。
2.3.2制定本科人員醫學繼續教育規劃科內不滿45歲的副主任護師以下職稱的護士必須參加醫學繼續教育,每季度參加一次“三基”理論考試,每年至少參加一次院級“三基”技能培訓和考核。要求每位護士必須掌握急診科所有儀器的使用,常見故障的排除,組織經常性模擬搶救配合演練,熟背各種急救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建立定期業務學習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業務學習,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進展,科內每月業務學習至少1次。
3更新觀念,改善服務意識
3.1快速反應觀念這是急診急救護理質量控制的關鍵內容,也是急診科的主要工作特點。不能快速反應,就不能適應急診科的工作性質,不能適應急診急救病人的需要。反應快、行動迅速、操作準確、搶救成功率高,這是快速反應觀念的四要素。
3.2院前急救觀念院前急救觀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趕到現場;在現場有能力開展救治,途中的不間斷救治;具有現代的院前急救知識與技能。
3.3現代監護觀念包括:(1)首先要具有現代監護設備;(2)對現代設備的正確使用與維護;(3)準確的判斷監護儀的各種數據;(4)各種管道的觀察;(5)病情觀察,這是一個急診科護士應具備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觀察能反映一個護士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臨床護理經驗。
3.4現代服務觀念現代服務觀念的核心是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了病人。病人及家屬滿意是現代服務的最高標準。服務就是效益。
3.5現代效益觀念這是現代急診急救的突出特點。救治病人應堅持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的原則。但人道主義不是不收錢,而是以搶救病人為主,按規定、按標準收費,效益好有利于擴大“再生產”。
4制定急診工作制度
4.1建立“急診綠色通道”切實保證急、危重病人的就診治療。
4.2成立急診工作領導小組以主管醫療的院長為主要負責人,成員有醫療、護理、后勤和急診科負責人。每周護理部、質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檢查急診環節質量,及時反饋信息,以改進急診科工作的缺陷與不足。
4.3制定并執行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落實急、危重癥病人搶救制度,落實各工作單元工作制度、急診交接班制度、急診會診與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急診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急診醫療護理糾紛和投訴處理制度等,并有相應的實施記錄。
4.4制定緊急醫療護理救援預案制定大批病員搶救預案,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預案。并將組成人員備案在冊,定期演練,保持24h通訊通暢。
4.5提供多種便民措施如輪椅、開水、茶杯、手紙、便器、拐杖等;為無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務;對危重病人檢查過程實行全程陪伴,并備好各種急救藥品與用物,嚴密觀察病情,防止意外發生。
5實施風險管理,制定防范預案
(1)急救物品、器材時刻處于備用狀態,隨時可用。搶救藥品齊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滅菌、定期檢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時補充本班消耗的藥品、器材,對損壞的器材及時報修。(4)一萬元以上設備登記建卡,并有使用和維修登記。(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認定卡,使口頭交接與書面交接相結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點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診科常見風險防范預案如:搶救儀器故障防范預案、護理投訴防范預案、護理文書缺陷防范預案、醫護配合不協調防范預案等。
6討論
當今社會人們對生命越來越重視,急救意識也不斷增強。我院通過加強急診科的護理質量的管理,抓住了“搶救病人生命”這個主題,在“急、快、高、救”上做文章、下功夫、多研究,不斷地加強硬件和軟件建設,使急診科護理人員的急救技能有了大步的提高,服務意識有了徹底的轉變,風險防范能力進一步地增強,科內管理也日臻完善。
參考文獻:
急救分為3個階段:院前急救(120、119或911)、院內急救(急診科或創傷中心)、病房(病房或ICU),它構成了完整的急救醫療體系。縱觀世界各國,急診科和各種創傷中心承擔了各種急救工作,但搶救成功率和康復質量各國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急救模式、急救理念存在很大不同。
一院前急救
1國外模式
在急診醫學的理念上,國際上大致可以分為2種,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英美模式,另一種就是以法為代表的歐洲模式。美國模式與法國模式有著根本的不同,特別是在院前急救階段,兩種觀點有些看起來甚至是相互對立的。
⑴英美模式 在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院前急救均有受過急救訓練的消防隊員承擔。其優點為組織嚴密、通訊靈敏、反應迅速,加上有直升飛機等精良設備,可獲得很高效率。一般急救半徑5Km,反應時間(接呼叫至抵達現場時間)為5-10min。缺點為急救人員創傷救治水平較低,可能影響第一階段的病人救治生存率。院前主張快速轉運傷、病員,突出一個“急”字,救護車只配備醫助人員和簡單的器械、藥品。
⑵ 德法模式 醫生到達現場進行就地搶救。它強調救治傷、病員應以院前為主,主張每一輛派出去的救護車就是一個流動的ICU,車上配有經驗豐富的醫生和齊全的檢查、救護設備及藥品,簡直就是把一個急診室裝了輪子,因此它突出了一個“救”字。
2 國內模式
我國的院前急救機構有多種組織形式,既有獨立的現代化的急救中心或院前醫療救護站,也有由現有醫院承擔的急救中心。主要可分為以下五種模式。
⑴“北京市急救中心”型模式
有獨立的急救中心。以具有現代化水平和專業配套設施的獨立型的北京市急救中心為代表,實行院前-急診科-ICU急救一條龍的急診醫療體系。急救反應時間是衡量急救醫療服務系統功效的重要指標。北京市急救中心在新建社區和近郊區擴建、興建急救網點,努力達到急救半徑3.5公里,急救反應時間5~10分鐘。從而接近發達國家的急救反應時間4~7分鐘的水平。
⑵“上海醫療救護中心”型模式
不設床位,以院前急救為主要任務。以上海市的醫療救護中心為代表。醫療救護中心在市區和郊縣都設有救護分站,院前急救系統擁有救護車隊,組成急救運輸網,市區急救半徑為3~5公里,平均反應時間為10分鐘。
⑶“重慶急救中心”型模式
附屬于一所綜合性醫院的院前急救,或由全市數所醫院組成的急救醫療協助網。以重慶市為代表。該模式具有強大的急救中心,形成了院前急救、醫療監護運送、院內急救、ICU等完整的急救醫療功能。其特點是院前、院內急救有機結合,有效地提高了傷病員的搶救成功率。但醫院的醫護人員隨車出診存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浪費。
⑷“廣州急救指揮中心”型模式
建立全市統一的急救通訊指揮中心,負責全市急救工作的總調度,其下以若干醫院的急診科為相對獨立的急救單位,按醫院專科性質和區片劃分分片出診。以廣州市的急救通訊指揮中心為代表。
⑸小城市的“三級急救網絡”型模式
小城市的三級急救網絡。I級急救點設在鄉、鎮衛生所,Ⅱ級急救站設在區衛生院,III級急救中心設在城市的綜合性醫院。但是,我國地域廣闊,在偏遠地區、農村尚無院前急救組織。
二院內急救
1 國外模式
⑴ 美國的創傷中心運行模式有以下幾種:
“普外科模式”(General surgery model):由具有廣泛基礎的普外科醫師接受創傷培訓后組成。創傷中心開展急診普外科手術、急診骨科手術和腦外傷手術。
“創傷專家模式”(Trauma specialist model):培養訓練具備外科危重病實踐經驗的高級床上專家。普外加創傷訓練5年,其中包括住院總醫師1年,隨后第六年進行外科危重病培訓,最后通過美國外科委員會認準,授予資格證書。
“歐洲模式”(European model):創傷外科醫師不僅要評估和分揀病人,進行腹部、骨科、顱腦、胸部以及血管手術,還要進行術后監護治療。
“創傷急診外科模式”(Trauma/Emergency surgeon model):包括創傷外科和急診外科。住院醫師接受各種急診情況訓練;包括急腹癥等急診科經常遇到的情況。優點是反映了目前許多創傷醫師工作的現實。同時能夠使創傷醫師進行非手術治療,且使手術技術得以保持。
⑵ 英國
醫院急診科的設置并不是所有綜合性醫院都必須設有的,而是按區域規劃對全國急診科進行合理布局,制定有一定水準綜合性醫院設定急診科,急診科必須在24小時內作出決定,住院、留觀或回家,超過管理們所規定的延遲時間,醫院將會被處罰。
⑶ 法國
院內急診比較簡單――應診和留觀。
2 國內模式
在我國,醫院建立創傷中心尚未規模化,大多數急診科尚不能適應創傷急救的需要。目前的院內急救模式主要有以下3種:
⑴ 獨立型:醫護人員固定,但以內科為主,急診外科多為會診和綠色通道型;
⑵ 輪轉型:急診外科由各專科醫生輪轉,輪轉醫生對本專業外的知識不熟悉,缺乏系統的創傷醫學知識。
⑶ 創傷主導型:采取兩項措施主導急診科的創傷急救。其一為急診科醫生近半數由創傷科醫生輪轉組成;其二為遇到較重傷員,立即通知創傷科醫生到急診室共同首診。
三總結
關鍵詞:婦幼保健院;急診護士;急救知識技能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是集院前急救-院內急救-危重癥監護三位一體的全市120急救網絡成員單位,承擔著全市婦產兒科的院前、院內急救任務,作為其急救前沿的急診科是醫院重要的科室之一,急診科的護理水平直接體現醫院的急救水平[1]。人們對急診護士的要求隨著醫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高,掌握專科知識、技能是護士做好專科護士的基礎[2]。本研究調查了我市各級婦幼保健院急診護士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的現狀、獲得途徑、學習需求及掌握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市7所婦幼保健院共107名在崗急診護士進行了問卷調查,包括市級1所,區縣級6所。護士年齡20~46歲,平均年齡(28.12±5.42)歲,;護齡從不足1~27年不等,N0-N4級均有分布;職稱從護士到副主任護師。共發放問卷107份,收回107份,均為有效問卷,有效率為100%。
1.2方法 制定問卷調查表采用普查法從2015年6月初到7月底完成調查。調查表在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基本情況,包括年齡、護理層級、學歷、職稱、職務等;第二部分為婦幼急救相關理論及技能知識,包括新生兒窒息復蘇、成人CPR、除顫、洗胃、各項監護技術及高危產科并發癥、休克病人的急救與觀察處置等知識組成。
1.3調查表的信效度分析
1.3.1信度分析 問卷調查表采用Cronbach'sα系數法。按Cronbach'sα系數法要求,一般認為當α系數大于0.7時,調查表的信度良好[3],本研究所用的問卷調查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712。
1.3.2效度分析 問卷調查表的效度選用內容效度的評定來測定。本研究由我市婦幼急救網絡專家組名成員中的5名專家擔任評定工作,以訪談的方式完成評定,結果顯示為該問卷調查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1.4資料處理方法 上述資料均用Excel和SAS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數據用百分比表示,計量數據用均數(x±s)表示,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獲取急救知識與技能的途徑 本研究調查顯示,其獲得途徑有84.11%的人認為是平時工作經驗積累,69.16%的人認為是院級、科內的培訓考核,52.9%的人認為是院校的學習經歷;有84.5%的人員期望獲得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的機會,100%的人員期望院級、科級的培訓活動。
2.2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
2.2.1總體現狀 按照國家衛計委急診科建設指南中人員配備條件要求,二級及以上醫院護理人員三基理論、技能考核得分>80分,還應熟練進行各項搶救技能,本次調查測試知識平均得分(71.45±12.43)分,技能掌握程度測試中精通、熟練人員各占3.73%、28.97%,與建設指南標準要求尚有較大的距離。
2.2.2與護士層級的關系見表1。
統計發現,知識得分中N0、N1、N4級與其他各級比較P0.05,不具有差異性。層級越高,掌握急救技能的程度越好。
2.2.3與護士類別的關系見表2。
從表1、表2、可以看出,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影響因素主要在護士崗位層級上,而崗位層級劃分標準主要以護齡、職稱來劃分,當層級達到一定級別后相對穩定;表2可以看到,專科護士培訓能有效提升婦幼專科急診護士掌握急診急救知識技能的程度。
3 討論
3.1重視崗位培訓 本研究調查顯示,我市婦幼保健院急診N0、N1級護士掌握急診急救知識的得分及技能掌握程度均明顯低于高層級的護士,且N0、N1級低層級護士占被調查護士總數近1/2,這一結果與國內的現狀[4]基本一致。
3.2專科護士培訓 作為婦幼保健專科醫院,要提升婦幼急救的整體水平和急診護士的急救能力,應積極選拔護理人員,參加急診專科護士培訓。
3.3系統規范化的培訓 急診科是接受患者就診,搶救危重患者的第一線,具有精湛的搶救技術才能確保在第一時間對患者實施有效的搶救,其護士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和水平,進而影響患者的搶救、治療和康復[5]。
本次研究調查顯示的總體現狀,反映出現階段這支護理隊伍滿足不了婦幼急救的需求,尚不能達到《急診科建設指南》的要求,這與調查者的調查意愿有一定的距離,特認為對婦幼保健院的急診護士進行系統規范的培訓亟待開展。各級婦幼保健院應積極采取以科內、院內培訓為主,送培進修學習、外出參加相關高端學術交流會等多種崗位培訓的方式,給每個護士更多的培訓機會,促進護理人員經驗的積累和強化急診急救知識、技能的熟練掌握,縮短成熟周期,提升婦幼保健急診護士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趙芳.淺談急診科護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J].求醫問藥,2012,04:240-241.
[2]王玉華,張悅.對臨床護士掌握專科知識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9):665-666.
[3]李曉松.醫學統計學[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75.
[關鍵詞] 新護士; 急救理論知識; 急救技能; 培訓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7-159-01
急診是一門新興的醫學綜合專科,專業技術獨特,實踐性、應急性強,它涉及的范圍廣泛,包括災害事故、中毒以及突發性疾病,工作繁忙,在臨床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新護士接診病人的時候,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應變能力不如高年資護士,這給搶救工作帶來不便,影響搶救效果,因此加強新護士急診知識及技能的培訓,提高她們的急診核心技能、應急能力、綜合素質和工作質量顯得尤為重要,我院急診科多年來制定了一系列新護士急救技能和知識的培訓計劃與措施,并不斷改進與完善,收到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1 培訓內容
1.1 急救技能的培訓:包括專科急救儀器及專科操作的培訓,科內常見急危重癥搶救程序;搶救病人時的醫護配合,院內急危重癥患者的安全轉運,突法事件的應急預案演練。
1.2 急救理論知識的培訓:包括搶救車內的急救藥品的名稱、劑量、作用及用途;各科應急預案,其它與急救相關的知識培訓。
2 培訓方法
2.1 培訓員及護理小組長:由具有高度責任心、業務能力較強的主管護師擔任,專門負責本科畢業1-3年新護護士業務技術的培訓,并定期參加護理部的培訓及考核。
2.2 急救技能的培訓
2.2.1 總結近年的搶救病例、常用搶救儀器、專科操作和醫生的建議,制定新護士急救技術操作培訓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術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訓員示范講解要點、難點,分組由護理小組長負責指導完成練習,對一些不規范、不合理操作及時指出并講解,反復訓練至熟練為止。
2.2.2 搶救時醫護配合很重要,護士長定期(每月1-2次)總結搶救病例時醫護間存在的薄弱環節,護理小組長針對薄弱環節制定相應的措施進行培訓,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錯誤,在病人的轉運及護送中曾出現的問題(氧氣管脫落、尿管脫出、輸液管接頭脫出未發現、改變后致病情變化等)集中練習,大家共同探討改進,提高院內患者的安全轉運。
2.2.3 為提高應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每月進行1次模擬突發事件的演練,制定演練方案,計劃性指派高年資護師進行急救護理應急預案的演示,力求將語言記憶上升到形象記憶,突破了在理論學習中的局限性,演練結束后進行總結,對存在問題及時指出,使新護士加深印象,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2.2.4 增強搶救意識:新護士應在短時間內掌握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并有搶救意識,因多數急診病人病情危重,護士一般不易獲得病人提供的病史,因此急診科護士應認真觀察病人、監測生命體征,通過簡捷的詢問病史和體檢,及時了解和判斷病情輕重,使自己心中有數,做到早診斷,早搶救,爭取搶救的時間,減少醫療隱患及糾紛。急診科新護士還要在短時間內熟悉各種急救藥品的、藥品的放置地點,掌握心電監護儀、心電圖機、呼吸機、洗胃機、氣管插管、除顫機、套管針、電動吸引器等搶救儀器的使用方法,定期檢查保持各種搶救器械、物品、藥品處于備用狀態,每年舉行2次的新老護士急救技能比賽,平時采取模擬訓練法,強化這些搶救儀器的操作程序,這樣在實際搶救中就能從容應對。新護士實行一對一的帶教:由年資高的護士跟班帶教, 進行有意識、有針對性、理論聯系實際式的講解,讓新護士帶著問題看書、看示教,增強搶救意識。
2.3 急救知識的培訓:加強臨床急癥知識的學習,提高快速正確的分診能力,以免病人在各科之間踢皮球,為搶救急癥病人贏得寶貴時間。而要達到快速正確的分診能力,除了靠實踐經驗的積累外,還須不斷的學習臨床急癥知識,了解臨床各科急癥的病情特點,如內、外、婦科急腹癥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同時應熟練掌握各種急癥的搶救程序。現舉2例,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如內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程序應為給氧藥物止痛、鎮靜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道補液應用心律失常藥物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及胸痛癥狀。又如外科四肢大血管損傷病人的急救程序應為保持呼吸道通暢控制活動性出血(傷口包扎)觀察病情變化(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及意識變化)配合醫師做好皮試、配血、留置尿管等術前準備。
3 討論
3.1 規范的專業培訓計劃有助于又快又安全地獲得專業訓練。本科從2006年至至今年沒有出現搶救患者時因技術過失而引起的投訴和差錯。醫生對護士急救技能及搶救配合的認可率為95%。
【摘要 】高強度的急診科工作給醫護人員帶來很強的心理壓力,全面了解急診科護士心理壓力來源,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這樣才能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水平,對急救工作中護理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急診科;心理壓力;護理人員
急診科是接受急診病人就診、搶救危重病人的場所,是醫療護理工作的最前線和窗口。隨著現代急救醫學的飛速發展,對急診科護士的救護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常年工作在急診科的護士,由于特定的工作性質和職業要求,必須經常面對病人、家屬、醫生及其他科室人際關系,因此無論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護士,還是在臨床工作多年的老護士,其身心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幫助護士緩解工作壓力,提高護士對壓力的應對能力,改善護士的身心狀況,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保證。現就急診科護士存在的身心壓力的情況,分析如下。
1 壓力表現
壓力也稱緊張或應激,是某種事物對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緊張反應狀態。急診科護士的心理壓力是工作環境的要求與護士的反應能力之間的一種不平衡知覺所致,多數人在面對心理壓力時會出現身心的緊張性反應,如不及時調整身心狀態,會出現對工作的厭惡疲倦感,表現為工作效率低,對服務對象漠不關心,情緒低落等,對護士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2 急診科護士心理壓力產生的因素
1 壓力的來源
1.1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和長期緊張的腦力勞動是構成急診科護士工作的壓力因素。"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使急診科護士工作已從單一的執行醫囑開始轉移到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會和文化的全面照顧。這種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顧在內的全面護理,是復雜而具有創造性的工作,需要護士付出更多的勞動和精力。
1.2護士價值不能體現以及內心期望值與現實不符急診科護士在醫院被認為是醫生醫囑的執行者。在社會人群中被認為是"高級保姆",社會地位較低;這跟護士內心期望自己能成為人們心目中真正"白衣天使"相差甚。
1.3人際關系方面急診科護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際關系錯綜復雜,上下級之間、醫護之間、護患之間及護理人員自身之間都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特別是護患沖突直接或間接地涉及雙方的權益、健康及經濟問題以及人格和法律責任,稍處理不當,就會陷入困境。
1.4護理工作的特點急診科護士以女性為主,同時要扮演護士、母親、妻子等多種角色。工作的"三班制"打亂了生物鐘節律,夜班多,節假日常得不到休息,加之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緒周期性波動以及生兒育女、家庭勞動的負荷,如果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在面對一系列緊張刺激時,常常會沖動,又因職業需要將其抑制,導致心理健康處于不良狀態中。
1.5學歷文憑與業務能力方面。大多數急診科護士是中專畢業,她們必須在繁重的工作同時,參加各種各樣的學歷文憑繼續教育。在業務能力方面,當前科學發展日新月異,醫療知識更新換代較快,新設備層出不窮,對護理人員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迫使護理人員必須更新知識結構、學習新的技能才能滿足工作需要。學歷和技能也是造成護理人員心理壓力源的因素之一。
3 應對措施
3.1 實施風險管理:①急救物品、器材時刻處于備用狀態,隨時可用。搶救藥品齊全、充足。②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滅菌、定期檢查、保持完好。③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時補充本班消耗的藥品、器材,對損壞的器材及時報修。④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認定卡,使口頭交接與書面交接相結合。⑤制定急診科常見風險防范預案如:搶救儀器故障防范預案、護理投訴防范預案、護理文書缺陷防范預案、醫護配合不協調防范預案等。
3.2提升服務技能:①人員數量 護士人數與病床的比例:搶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觀室:每班至少1人。②人員培訓 不斷提高護理人員技術水平是保證護理質量的首要條件。因此,急診科必須有明確的人才培養計劃,有全面的人員培訓制度。
3.3改善服務意識:①快速反應觀念 這是急診急救護理質量控制的關鍵內容,也是急診科的主要工作特點。不能快速反應,就不能適應急診科的工作性質,不能適應急診急救病人的需要。反應快、行動迅速、操作準確、搶救成功率高,這是快速反應觀念的四要素。②院前急救觀念 院前急救觀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趕到現場;在現場有能力開展救治,途中的不間斷救治;具有現代的院前急救知識與技能。③現代監護觀念 包括:要具有現代監護設備;對現代設備的正確使用與維護;準確的判斷監護儀的各種數據;各種管道的觀察;病情觀察,這是一個急診科護士應具備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觀察能反映一個護士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臨床護理經驗。
3.4規范服務流程:①建立"急診綠色通道"切實保證急、危重病人的就診治療。② 成立急診工作領導小組 以主管醫療的院長為主要負責人,成員有醫療、護理、后勤和急診科負責人。每周護理部、質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檢查急診環節質量,及時反饋信息,以改進急診科工作的缺陷與不足。③制定并執行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 落實急、危重癥病人搶救制度,落實各工作單元工作制度、急診交接班制度、急診會診與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急診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急診醫療護理糾紛和投訴處理制度等,并有相應的實施記錄。④制度緊急醫療護理救援預案 制定大批病員搶救預案,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預案。并將組成人員備案在冊,定期演練,保持24 h通訊通暢。⑤提供多種便民措施 為無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務;對危重病人檢查過程實行全程陪伴,嚴密觀察病情,防止意外發生。
4 小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命越來越重視,急救意識也不斷增強。急診科的特點:病人具有突發性、危急性、復雜性、情緒急躁性,數量不定性。醫護人員具有高風險性、高技術含量性、快節奏性、思維敏捷性。護理人員要學會洞察自己受到壓力后的警報信號,以便采取相應措施。每周抽出1-2小時獨處,盡量不要受到工作和家庭的任何干擾。學會與密切的朋友和知己暢談你的情緒和感受。對加強質量管理、提高急診科的救治和護理水平、降低護理風險、預防護理糾紛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急救護理;模擬培訓;護理人員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409(2007)05―1158―03
在當今,由于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斷增加,已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醫護人員醫療急救技能的熟悉與否直接關系到患者生命安危和搶救的成敗,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對醫療救治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因此需要醫護人員具有較強的實際急救技能和應急反應能力。如何增強醫護人員專業急救意識和提升其技能,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專業隊伍,是醫療界當前需要思考和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1 目前護理人員掌握急救護理技術的現狀和需求
目前國家有規定在醫院管理標準中對醫護人員定期進行急救技能培訓考核,但對大多數護理人員來講,實際搶救患者的機會或應用較少,一旦真的出現患者緊急情況,不能實施有效的急救,以致影響患者搶救的及時性和成功率。孫長怡對全國多家醫院的各級醫護人員進行急救知識測試,小于30%的急救基本知識測試合格率,僅有8%的急救操作測試及格率。王杰斌等對83名護理學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護理人員急救護理技術相關知識缺乏,教學內容和手段不足,提出進行急救護理技術的培訓是現代醫療護理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結合實際,開設急救護理技術,設立模擬監護病房。趙建華對一、二級醫院急診搶救護士對急救知識、技能掌握水平.成績較低,(64.62±4.88)%。在學習需求方面,80%護士最想參加培訓方式是模擬訓練,57.2%護士認為自己最迫切需要補充的知識是院前及各種l臨床危象的處理。張衛青對臨床醫生護士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現狀和學習需求調查分析,采取到各病區隨機發放問卷方式,對本院139名臨床醫生護士進行調查。結果:臨床醫生、護士成績普遍較低,平均得分(66.64±14.63)分。在培訓現狀方面,只有58.99%的醫生護士接受過急救技能的培訓。在學習需求方面,93.5%的臨床醫生護士認為有必要學習急救復蘇技能。認為臨床醫生護士的急救復蘇技能總體水平偏低,需引起重視,應采取有效對策提高臨床醫生護士的急救復蘇技能以滿足臨床急、危、重患者要求,保證醫療安全。張亞卓對急診護士臨床技能水平考核及培訓現狀調查采用綜合考試的方式了解護士臨床技能、急救知識、現狀、掌握和學習需求。結果:護士對單一技術、技能掌握熟練,而綜合搶救能力和素質相對薄弱。認為有必要縱深開展急診科護士的專業培訓,由單一的急救知識、技術、技能向術有專攻、訓練有素的技能型人才延伸。桂莉對急診科護士專業水平及培訓現狀調查分析,采用問卷調查法對上海市9所醫院282名急診科護士進行調查,結果:急診護士的專業知識平均得分為(71.95±10.75)分。結論:有必要開展急診科護士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和形式應結合我國實際、針對薄弱環節開展。
2 目前急救護理培訓方法、途徑及效果
2.1 目前培訓方法
①普遍采用急救護理培訓方式為專家講課+簡單操作。②局部功能訓練模型用于單項臨床操作技能的訓練,如氣管插管術、深靜脈穿刺術,僅提供急救技能操作機會。
2.2 培訓方式
①院內輪轉急診科培訓,但急診科接管帶教能力有限,且培訓時間短,鍛煉機會少。②下級醫院人員到上級醫院學習進修。⑧參加各類培訓進修班等。④院內定期培訓考核。
2.3 效果
雖然按醫院管理有關要求采用以往培訓方法進行了全體醫護人員的急救知識技能培訓,僅僅學習了急救基本知識和簡單操作方法,且對于非急重癥治療科室醫護人員來講,沒有實際搶救患者的機會,結果是:“聽時明白,用時忘”,或者根本就沒有體會到如何判斷患者的危重情況、何時開始心肺復蘇、使用急救設備及配合搶救等。怎樣進行接近真實情況的訓練,使醫院各科室各級醫護人員都能在突發意外情況出現時沉著應對,真正及時有效施救,是目前需要思考及努力解決的問題。設立單項操作不足之處是忽視了每項操作中人與人之間的合作。
3 國內外應用高端模擬人(Ecs)對臨床醫護人員的培訓研究現狀
高端模擬人(ECS)是從1969年開始應用于教學,直至2002年隨著科技的發展才允許在心肺復蘇的教學領域中使用。2003年Barsuk D,Berkenstadt H,Stein M,Lin G,Ziv A.將高端模擬人用于醫護人員的院前創傷護理的培訓,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高端模擬系統可提高醫護人員在院前創傷治療的能力。2005年研究表明高端模擬人可極大提高醫療人員的團隊協作能力。
目前,全世界已經建有數百家醫學模擬訓練中心,在不同的醫學領域使用這類模擬系統進行醫學生的教學和臨床醫護人員的培訓,并建立了地區和世界性模擬醫學教學專業協會。尤其是在發達國家,這種高端模擬技術已經被廣泛使用,不僅被引入醫學教學,甚至被當作臨床醫生護士準入考核的重要內容或用于疑難病例治療方案設計等諸多方面。
一、全年完成工作量
1.工作量:急診 人,120出車 次,各種注射共計 人,洗胃 人,留置導尿 人,灌腸 人,重危搶救 次,死亡 人,搶救成功率 ﹪,群傷 例/人數,應急演練 次。
2.工作達標情況:急救物品完好率達100%。消毒滅菌合格率100%。病歷書寫合格率 %。護理管理 分,服務態度滿意度 %,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率100%。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100 %。
二、個人簡歷依法執業,保障護理質量和安全
1.嚴格執行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嚴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明確護士的權利、義務和執業規則、依法執業,一如既往的做到無一例非法執業。認真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制度。
2.加強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培訓學習。每月組織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安全知識及院感相關知識培訓,并組織全科護士進行書面考核,合格率100%。
三、優質服務、提高護理人員素養
1.由于急診科護理人員較年輕化,根據急診科的工作特性,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要求人人掌握急診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電話、掌握急診科所有的急救儀器使用,同時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與考核,通過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學排班,以老帶新,每個班次的3個人員都是新老搭配,技術能力強弱搭配,溝通能力強弱搭配,做到班次不固定,彈性合理排班,保證護理小組整體能力優異。
2.根據護理部制定的護理服務細則,組織全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嚴格執行,護士長帶頭并加強檢查。要求護士行為規范,包括著裝、儀表、用語、行為等符合要求,遵章守紀,認真履行職責,利用每天晨交班時間檢查,心得體會跟班檢查及節假日抽查。違規人員嚴格考核。
四、加強三基培訓,提高急救能力
1.急診科制定學習制度和計劃,堅持每月組織護理業務學習,護理操作技能的培訓與考核,全年組織護理業務學習共12次,完成23項護理操作技能的培訓與考核,合格率100%。護理查房4次,護理病例討論4次。
2.堅持晨間提問制度,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學習,扎實理論基礎,做到有效落實并做好考核。
3.派出1名護士到四川省醫院完成了急診專科護士學習,派出護士長至上海瑞金醫院學習,及至四川省醫院參加護士長管理培訓。
4.全年共有3篇學術。
5.完成臨床實習護生的帶教工作。
五、加強急診護理質量管理
1.醫療文件是醫患雙方有爭議時最有效的法律依據,結合《處理條例》,我科認真組織學習各種醫療文件的書寫規范,并由專人負責護理文書質控及保管,要求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病案要求書寫相關的護理記錄,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及法制觀念。
2.規范了各種特殊操作告知書,結合急診室特點制定了TAT注射告知書、洗胃操作告知書、灌腸操作告知書、導尿操作告知書、以上操作必須經過醫生及患者家屬同意并簽字后,護士才可以執行操作。
3.120車輛管理。保證出車時間,服從“120”中心指令,做到令行禁止,接到調度指令后3分鐘內出診。將救護車內物品、儀器、藥品做統一放置,工作總結定點、定位、定數量。加強車內衛生規格化管理,出診護士負責本車組儀器設備、氧氣、急救藥品等的保管、領取、查對、交接、保證儀器設備性能完好,電量充足,氧氣充足,保持車內車載及各項設備表面的清潔,定期消毒。護士長每天上車檢查,節假日期間抽查,護士每個班次嚴格交接,同時做好車內儀器操作的培訓,做到人人熟練操作,對車內急救藥品的使用方法和計量必須掌握。
4.嚴格按照規章制度,操作流程與規范工作,熟練掌握現場各項急救護理技術,熟練掌握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急救中嚴防事故差錯的發生。
5.保證綠色通道暢通,全科護理人員掌握應急預案,合理有序的組織搶救工作的順利開展。
6.做好急救藥品及急救儀器的管理,急救藥品準備及各種急救設備的調試是急診工作的基礎,現已施行每項工作專人負責,責任到人,做到班班清點、定期檢查,這一年里未出現因急救藥品和急救儀器的原因而影響搶救工作,從而保證了搶救患者的及時、準確、快速。
六、圓滿完成了上級布置的各項指令性任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救護任務。
七、存在不足
1.對各項護理制度執行力欠缺。
【關鍵詞】 情景模擬演練法; 基層醫院; 急診; 新護士; 專科技能培訓
中圖分類號 R19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6-0091-02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Primary Hospital/WEI Ya-song,HUANG Jiang-yi,WEI Ji-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6):91-9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primary hospital’s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Method:Selected 20 new nurses from a three grade hospital in our city as group A,20 new nurses from a dimethyl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B and 20 new nurses from a our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C.Group A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group B was given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and group C was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on the basis of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Valued the three groups’ efficacy after six months clinical experience by using homemade questionnaire.Result:The basic theory,individual technical operations and integrated operations in group C were all obvious better than group A and B,the comparison has statistic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Primary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izhou City,Yizhou 5463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6.046
在醫院快速發展時,醫院護理人員資源也越來越緊缺,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新護士進入醫院。大部分新護士都是應屆畢業生,臨床實踐經驗缺乏,技術水平較低,這樣就會對護理安全和護理質量帶來一定的隱患,所以加強新護士專科技能培訓,提高新護士臨床技術水平和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就成了基層醫院護士培訓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1]。筆者所在醫院在對急診新護士進行專科技能培訓時采用情景模擬演練法,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宜州市某三級醫院急診科新護士(A組)、某二甲醫院急診科新護士(B組)和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新護士(C組)各20名。三組護士在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護士采用情景模擬演練法培訓,B組護士采用一帶一傳統帶教法,C組護士在一帶一傳統帶教法的基礎上采用情境模擬演練法進行專科技能培訓。
一帶一傳統帶教法的具體方法為:護士長負責安排帶教老師,對新護士進行專科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講解。情景模擬演練法具體的培訓方法如下,(1)成立培訓小組和制度培訓項目:首先由科室護士長、護理骨干和醫生組成經驗豐富、模擬逼真的培訓小組,然后根據近3年急診科的特點以及護理要求制定出急診科護理培訓項目,主要包括常見病情的觀察要點、主訴、臨床癥狀、患者病情變化的處理方式、專科檢查的相關準備、護理操作、健康宣傳教育、常見的護理糾紛處理以及應急搶救配合等。(2)演練場景:示教室和病室都可以作為演練的地點。在設計布置問題情境時應該根據選擇的主題來進行,讓護士能身臨其境,從而更快進入自身角色,由護士模擬某種疾病的患者、家屬、醫生以及護士,情景演練臨床中可能出現的癥狀、問題、操作要領、溝通技巧以及處理方式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護士利用對患者的交流和治療護理,去了解病情觀察、糾紛處理以及搶救流程等,利用自身知識提出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在情景模式中,要充分發揮護士自身的知識技能和溝通協調能力,這樣護士獲得的體會才會更加深刻。情景模擬結束后,護士長或者培訓小組成員要對護士的表現進行總結和點評,讓護士清楚自身存在的問題。
1.3 評價標準
培訓結束后考核新護士相關理論知識、單項技術操作和綜合操作(如應急流程),并進行問卷調查。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臨床實踐6個月后,C組護士的相關基礎理論、單項技術操作和綜合操作考試成績顯著優于A、B兩組護士,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情景模擬演練法就是在護理實踐中融入護理理論,在模擬演練中對教學對象的主體地位能得到充分體現,利用模擬實際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去解決臨床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得到有效激發,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最終讓學習效果得到提升[2]。情景模擬演練法的內容是培訓小組根據專科實際情況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學生在對專科護理技巧進行掌握時就會更加快速,能有效提高護士的應急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情景模擬演練法可以重復進行,而且也沒有風險,可以讓學生的心理壓力減輕,在身臨其境的情景中更快的進入自身角色,讓臨床實踐和理論知識有效結合,讓學生對自身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鞏固[3]。在情景模擬演練法中,新護士是主體,護士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知識去解決臨床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讓護士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4]。
本研究中C組護士采用一帶一傳統帶教法聯合情景模擬演練法進行專科技能培訓,結果C組護士的相關基礎理論、單項技術操作和綜合操作考試成績顯著優于A、B兩組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李雙.情景模擬急救演練提高急診護士綜合能力的實踐與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6):2470-2471.
[2]鞏越麗,董亞輝,吳超,等.循環技能培訓在急診科低年資護士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9):273-274.
[3]劉紅平.應用微技能培訓法提高急診年輕護士應急能力效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21):2697-2699.
[4]李曉蓉,方惠英,李映君,等.基層急診護士急救知識技能培訓的效果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1(9):155-156.
[5]曾艷,趙振興.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實施前后的效果評價[J].海南醫學,2010,21(17):153-154.
[6]江麗華,崔煥卿,曠紅,等.加強急診科新護士培訓提高整體救護水平[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z2):402.
[7]李婉玲,陳少斐.急診護士操作技能培訓考核安排表的設計與應用[J].全科護理,2010,8(3):245-246.
【關鍵詞】 模擬演練; 急診科; 醫護團隊; 應急能力; 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3-0106-02
急診科是醫院中比較特殊的科室之一,該科室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變化快和病死率高等特點,導致急診科醫護人員面臨很大的挑戰[1-2]。與此同時,對醫護人員的團體應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3-4]。為此科室管理者一直致力于探尋安全高效的管理方法。為提高本科醫護人員的應急能力,自2010年3月起,采用多種情景模擬演練來訓練醫護團隊的應急能力,并調查患者滿意度,效果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3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的25例醫護人員,其中男5例,女20例,年齡40~50歲3例,30~40歲5例,20~30歲17例;文化程度:本科8例,大專13例,中專4例;工齡≤5年10例,5~10年7例,≥10年8例。同時調查2010年3月-2013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00例急診患者(模擬演練前后各抽取50例患者)。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方法和內容 采用自編問卷收集醫護人員和急診科就診患者的基本資料。采用急診科醫護團隊應急能力調查2010年3月-2013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的25例醫護人員,采用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2010年3月-2013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00例急診科就診患者。采用自愿報名的方式進行調查員的招募,在實施問卷調查前,先對自愿報名的調查員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后組織筆試考試和專家面試考核,調查員只有同時通過筆試考試和專家面試考核才有資格實施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時,調查員使用統一的指導語,并在30 min內完成。內容如下:(1)急診科醫護團隊應急能力評價。由科主任和護士長對醫護人員進行評價,包括發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技術操作能力、護患溝通能力、配合協調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分為強、一般和差三種情況。(2)急診患者醫護滿意度調查問卷。包括發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技術操作能力、護患溝通能力等。共100分,80分為非常滿意。
1.2.2 模擬演練措施 主要步驟如下:(1)組建科室模擬演練小組。在醫院領導的支持下,創建模擬演練小組,科室模擬演練小組由科室主任和護士長直接領導,科室護士長助理和科主任助理擔任模擬演練小組組長,科室其他醫護人員均經過模擬演練理念學習培訓;(2)小組成員培訓。由模擬演練小組組長對小組里的成員進行培訓,采用集體講座和個人教育相結合、文字和多媒體及書面與口頭教育相結合、理論講座和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對模擬演練小組成員進行急診科相關急救知識培訓;(3)實施急救場景模擬演練。共模擬急救場景20次,每次主考官按照預定的教案逐步提供病情的進展情況,并設置急診應急場景,以腦卒中患者為例:120車將患者送至急診科后進行以下步驟:①預檢分診護理人員A和當班醫師接待:預檢分診護理人員A和當班醫師迎上前與院前急救醫師交接患者病情,連同其他醫護人員將患者平移至急診搶救床,護送至急診搶救室,快速評估患者生命體征,填寫識別腕帶;②搶救室醫護人員治療與護理:護理人員B與預檢分診護理人員A共同核對患者基本信息,確保無誤后將腕帶帶在患者右手,過床安置合理,接好心電監護儀,并記錄患者入院時生命體征及病情,開通有效靜脈通路,采血留取化驗標本,及時備血,遵醫囑使用搶救藥物(負責循環保障)。③同時搶救室護理人員C(可以是護理組長)在患者頭位,負責吸氧、開通氣道,必要時協助氣管插管的氣道管理工作,并及時向當班醫師匯報患者的病情變化。④同時,搶救室護理人員D對患者進行ABCs全面評估,開始時配合醫師進行CPR替換,隨后負責導尿、傷口處理、通知檢查部門、請急會診等護理工作。
1.3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急救能力
模擬演練后,科主任和護士長對醫護人員急救能力評價明顯高于模擬演練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756,P
表1 科主任和護士長對醫護人員急救能力的評價比較 例
時間 強 一般 差
模擬演練前(n=25) 11 8 6
模擬演練后(n=25) 18 7 0
2.2 患者滿意度
模擬演練后,急診患者對醫護滿意度明顯高于模擬演練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071,P
表2 急診患者醫護滿意度比較 例
時間 非常滿意 基本滿意 不滿意
模擬演練前(n=50) 35 9 6
模擬演練后(n=50) 43 7 0
3 討論
急診科科主任和護士長評估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科25例醫護人員急救能力,結果發現:模擬演練后,科主任和護士長對醫護人員急救能力評價明顯高于模擬演練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本科采用急診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就診的100例患者,模擬演練后,急診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模擬演練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模擬演練能夠明顯提高急診科醫護團隊應急能力和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升醫療質量,值得推進一步廣。
參考文獻
[1]方曼曼,皇甫明放,謝長勇.急診科管理模式和方法探討[J].醫院管理雜志,2010,17(12):1126-1146.
[2]曾素琴,郭慧.加強急診管理提高急診質量[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1,28(3):346-347.
[3]耿麗萍,宋丹,劉肖眉.我國護理安全管理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J].護理雜志,2012,9(10):15-18.
[4]張小群.提升急診科護士應急能力的應對方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22):45-46.
[5]章霞,金麗萍.模擬演練在提高急診科醫護團體應急能力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3):117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