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6 11:31: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心理學的概念定義,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本體論信念 認識論信念 自我效能信念 信息查詢行為
[分類號]G354
信念通過影響個體對事件(事物)的態度及目標的選擇而影響個體的行為活動,在個體行為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個體對世界和自我缺乏信念,那么他就會處于恐懼不安,內心世界混亂,行為猶豫不決的狀態。在信息查尋行為中,個體的信念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Wilson和Johnson在構建信息查尋模型時都強調了信念的影響。對信念的研究,有助于人們進一步了解個體在信息行為中是怎樣看待客觀信息世界,如何判斷和選擇所遇信息以及怎樣評價自己的信息查詢能力。
1 信念的概念
在學術界信念的概念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如Sigel把信念定義為經驗的心智結構,是經驗的濃縮并整合到人的圖式或概念中;Mcleod認為,信念位于認知和情感領域的交叉部位;Blown和Cooney認為,信念是行動的性向,是決定行動的主要因素。我國學者彭聃齡認為,信念是堅信某種觀點、思想或知識的正確性,并調節控制自己行為的人格傾向性。結合上述,筆者認為,信念是個體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建構的有關客觀世界和自己的認識,它帶有強烈的個體意義和感彩,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影響著個體行為,同時又受個體的實踐經驗、認識水平、文化背景、習慣、個性等因素的影響。
2 信念的特征
Rokeach認為,一個人會對自然界和社會形成許多不同的信念,這些信念聚合在一起,便構成了“信念系統”。對于信念系統,他提出了三個假設:①并非所有信念都是同等重要的,而是各有不同的重要性,且以“中心一邊緣”的形式組織;②越接近中心的信念越難轉變;③越接近中心的信念轉變,對整個信念系統其他的信念影響越大。
3 信息查詢行為中的信念及其對信息查詢行為的影響
信息查詢行為中的信念是個體信念系統中的一部分,它具有上述信念的特征且又在個體信息查詢行為中構成一個小的信念系統。Johnson認為,信念在信息查詢行為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影響著個體的思想和信息查詢的動機水平,在信息查詢行為中,個體的信念不僅包括對客觀事實的信念,還包含個體與客觀事實關系的信念。即主要有:本體論信念、認識論信念、自我效能信念。
3.1 本體論信念
本體論是一個哲學上的概念,是對客觀存在的一個系統的解釋或說明,關心的是客觀現實的抽象本質。在信息查詢行為中,本體論信念是指個體關于信息及其運行方式的假定。本體論信念在信息查詢行為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個體依據其各自的本體論信念,對自己所處的狀態進行評估:這里有沒有問題?它們有解決的方案嗎?如果個體認為他獲得的信息再多也不會對現狀有什么改變,那么他就不會進行任何信息查詢活動。相反,他則會通過各種手段查詢信息以解決問題。目前,在圖書情報領域,有關信息與客觀知識的存在及其運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
3.1.1 “世界3”的本體論信念“世界3”的擁護者認為:①知識有客觀和主觀之分,客觀知識能正確反映客觀現實;②客觀知識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產物,但已脫離認知主體,具有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相對獨立性或自主性,人們可以研究它,發現它,但不能任意改變它;③客觀知識通過猜想與反駁,按照從老問題發展到新問題的圖式增長:P1(提出問題)TT(試探性解釋理論)EE(經過批判性檢驗消除錯誤)P2(新的網難形成的新問題)。
3.1.2 建構主義的本體論信念 建構主義的擁護者認為:①知識是由個人建構而成的主觀產物,它不能獨立于個體之外而存在;②知識并不能真正正確反映客觀現實,它永遠達不到與客觀事實的真面目相一致,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相反,它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被消除,并隨之出現新的假設。
不同的本體論信念對個體的信息查詢行為都具有能動性,但是導向不同:“世界3”的本體論信念把個體的查詢焦點集中在傳輸的問題上:如我得到多少信息,我所得的信息是否權威,我如何獲得更多的權威信息;建構主義本體論信念則把個體的查詢焦點集中在建構的問題上:如我使用哪些策略才能獲得正確的信息,是什么策略使我拒絕可能是正確的信息,哪些信息有助于我建構出自己的觀點?!笆澜?”的本體論信念指引個體積極查詢客觀的權威信息,而對于查到的權威信息,個體只能被動地學習或利用。建構主義本體論信念指引個體用建構的觀點查詢信息,積極評價和利用所查到的信息,主動建構自己的觀點。顯然,建構主義本體論信念要高于“世界3”的本體論信念。
3.2 認識論信念
認識論信念是個體的知識觀,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指個體對知識及知識獲取所持的信念。2003年,Whitmire首次把認識論信念引入個體信息查詢研究中。結合Whitmire及教育心理學的已有研究,筆者得出以下結論:由于個體受教育背景、生活方式、民族習慣、性別年齡及家庭情況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不同個體的認識論信念是不同的。在信息查詢行為中,認識論信念在不同的個體身上表現為高、中、低三種狀態。
3.2.1 低認識論信念者 低認識論信念者對知識所持的觀點是二元主義的、絕對的、非此即彼的觀念,即所有的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所有的答案不是對的就是錯的。他們相信權威,認為權威信源包含所有問題的答案,只要是權威作者、期刊、書本、電子數據庫等信源的知識,他們都認為是正確的。他們總是放棄相沖突的知識。當查到所需的“權威”信源的知識時,他們便停止信息查詢。在整個信息查詢行為中,低認識論信念者總是被動的,他們一般不主動使用信息查詢技巧,不主動向高水平者請求幫助,當不能找到更多的信息時,他們便停止信息查詢。
3.2.2 中認識論信念者 中認識論信念者對知識所持的觀點是多元主義的,他們相信不確定的存在:一些問題的答案在權威信源中也可能無法找到,兩個權威信源可能就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觀點且他們可能都是正確的。中認識論信念者不像低認識論信念者那樣放棄相沖突的知識,他們質疑權威信源的權威性,認為權威信源的知識也只是權威者自己建構的。在信息查詢中這些個體會主動采取有效的查詢策略,主動向高水平者請求幫助。
3.2.3 高認識論信念者 高認識論信念者會以知識的邏輯性及推理嚴密性為標準評價權威,并以自己的觀點選擇或放棄查詢到的信息。這些個體認為,自己
也有創造知識的能力,他們在情境中考慮知識的產生,會獨立識別和判斷權威信息源的可信度。在信息查詢行為中,高認識論信念者往往更加積極主動且查詢效率更高。
3.3 自我效能信念
班杜拉在1986年提出,自我效能信念是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層面上完成某一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自信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1991年他進一步闡述:自我效能信念會影響個體的選擇、抱負、下多少心力在特定的任務上以及面對困難及挫折時能夠堅持多久。在信息查尋行為中,個體的自我效能信念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3.3.1 對認知過程的影響 自我效能信念以各種方式影響認知過程,如影響信息查尋目標定向、期望水平及查尋結果的歸因等。高自我效能信念者更能明確信息查尋的任務,并能合理地設置自己的目標以及自己期望獲得的成果。對于取得的結果,高自我效能信念者會進行合理歸因,認為是自身能力和努力等保證了成功的查尋,而失敗的查尋則是由于系統中信源或信道等外部環境的原因以及努力不夠的原因所致。低自我效能信念者往往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目標不明確,對自己缺乏信心,總把失敗歸因于自己的能力有限。
3.3.2 對選擇行為的影響 自我效能信念影響個體對查詢任務、信源及查尋策略的選擇。高自我效能信念者傾向于選擇有挑戰性的任務,在困難面前堅持自己的行為,而低自我效能信念者則相反。同時,由于自我效能信念的差別,在信息查尋的過程中,本身能力相近的個體對信源和查詢策略的選擇可能大相徑庭。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者會比較容易選擇向他人求助,而低自我效能者則選擇回避請求,導致本來可以簡單化的查尋行為要付出大得多的努力。
3.3.3 對態度與情緒的影響 自我效能信念高者敢面對困難,富有自信心,態度積極,情緒飽滿,面對問題時他們首先會冷靜思考問題出現的原因,然后積極去尋求對策。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可以解決問題;而自我效能水平低者在困難面前則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嘗試,面對問題時會非?;艁y,懷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旦他們判斷自己不能解決問題,便會消極放棄,同時,更加懷疑自己的能力,使自我效能信念進一步降低,從而嚴重影響信息查詢的結果。
4提高個體的信念,增強個體的信息查詢能力
在信息查詢中,個體的信念是其在長期的生活、學習等社會活動中建構出來的,對個體的信息查尋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提高個體的信念對增強其信息查尋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過分析各個信念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結合已有的相關研究,筆者認為,提高個體的信念,應從個體信息查詢中的信念系統人手,并針對每一個信念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
4.1 本體論信念
本體論信念離信念系統的中心較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決定著信息查詢行為是否發生,是個體世界觀、價值觀的體現,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從被動接受信息的“世界3”本體論信念發展到主動建構信息的建構主義本體論信念,個體必須經歷大量的實踐活動與理論學習。事實上,只有豐富經驗與廣泛知識面的個體,才能自如地運用建構主義信念,對所查詢的信息進行合理的推理判斷,建構出自己的觀點。雖然改變個體的本體論信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我們仍可以用建構主義的觀點引導低本體論信念者在信息查詢活動中認識信息,在實踐中提高其本體論信念。
4.2 認識論信念
認識論信念離信念系統中心的距離在于本體論信念與自我效能信念之間,它明顯受個體的文化素養、信息查詢經驗、閱歷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它不像本體論信念那樣難以改變,也不像自我效能信念那樣易于改變。改變低認識論信念者的狀態可從以下三方面人手:①必須使個體覺察到不一致或相沖突的信息,當個體覺察到用二元論不能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時,將增加他認識論信念調整的機會;②認識論信念改變是一種進行比較與評估的認知歷程,當新證據或新信息出現后,要使個體主動比對自己原有的信念系統,并對這些新信息加以比較與評估;③必須使個體做出選擇并付諸行動,只有當個體選擇采用哪些證據或信息、決定是否調整原有的信念系統、運用一些解決策略付諸行動后,他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認識論信念。
4.3 自我效能信念
自我效能信念離中心較遠,其影響因素也很明確,相對來說易于改變。改變低自我效能信念者的狀態可從4個方面人手:①讓個體體驗更多的成功經驗,如提高系統及檢索工具的易用性。成功的體驗能夠快速增強個體查詢的信心,因為這些經驗向個體提供了可以成功地完成任務的真實證據。②讓個體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能力,當個體信息查詢失敗時,能引導個體客觀地分析失敗的原因:除個體能力不足外,找出信息源、查詢工具等的缺陷,失敗并不全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問題,促使個體相信只要提高自己的查詢能力就會成功,從而提高個體的信息查詢積極性。③鼓勵個體進行信息查詢。如果個體受到社會上他人的實質支持與鼓勵,他往往愿意花費較大的努力去完成查詢任務,并且比在自我懷疑的情況下更容易成功。④引導個體衡量自己的心理狀況,心理狀況也會影響自我效能信念,如情緒及壓力等問題,往往都會讓個體意識到容易失敗。所以,當個體心理狀況不好時,應主動引導個體改善不良的心理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