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9 18:49: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專業文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翻譯實踐;翻譯評論;創新能力
Abstract: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processe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major problem in graduation thesis on translation studies is lack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 and the same is true for graduation thesis on linguistics, literature, cultural studies, etc.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onduct reformation. The author has attempted some changes, and better result has been achiev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necessity of the changes, what and how to reform and the way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o inspire this kind of teach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ion commentary, innovation ability
畢業論文,是大學本科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整個大學階段學習的回顧與總結,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對于外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論文寫作更是語言及相關科學研究的一次基本訓練,是學習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它既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的全面總結,又是對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
近年來,我國高校外語專業在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卓越。但在本科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這一領域還未見正式的調查與研究。畢業論文的撰寫、指導與答辯是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前的一項重大的教學活動,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的大學本科教育的必要環節。目前,教育部又把畢業論文列為英語專業評估的重要指標,然而現狀卻令人擔憂。本文作者在指導英語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時,進行了改革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 英語專業翻譯選題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缺乏創新性
目前,英語專業翻譯選題畢業論文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創新性,主要由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1 選題
根據歷年來學生畢業論文的統計,寫文學的論文最多,這不僅僅是某一屆的個別現象,往屆情形亦如此,而且其它院校也有類似現象。這與文學的影響、文學的吸引力、文學課開課的多少都有關系,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學的資料多而且相對好查、好懂,由于文學方面學生可參考的文獻豐富,因此,論文就會寫得豐滿、順利一些。所以,文學類的畢業論文較多。而翻譯類、教學類和文化類的論文相對較少,這是因為這些方面的參考資料有的太專業,抽象難懂,有的研究涉及大量的數據收集和統計,甚至需要教學實驗來驗證,這些都使學生望而卻步。
1.2 參考資料
隨著教育和科技的發展,參考資料、報刊雜志的數量和來源比從前有了極大的提高和改善,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利用這些資源。一半以上的同學利用網上資源獲得自己論文中所需要的理論依據和參考資料。參考和運用一切可接觸到的資料是撰寫論文的重要過程,但如何從中篩選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通過分析吸收到自己的論文中,很多同學一片茫然。大多數學生的論文一半以上是完全借助他人的文章。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撰寫是高校本科教學 的最后一個重要階段,也是評價學生是否能夠順利 畢業的重要指標之一。2000年頒布的《高等學校 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強調了畢業論文的重要 性:“畢業論文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評估成績的 一個重要方式”[1]。同時,大綱還進一步明確了畢 業論文的要求。根據《大綱》,各個髙校也紛紛對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撰寫制定了具體的要 求。[2]
然而,筆者在對本校英語專業學生論文管理過 程中卻發現,對于論文學術不端檢測還有很多學生 甚至部分教師都不太清楚其目的及意義,對待學術 不端問題怠慢。許多高校都出現學生忽視學術不 端問題,仍然拼拼湊湊,復制他人成果的情況。[3]
因此筆者以本校2014屆205名英語專業畢業生論 文學術不端檢測報告為研究對象,對學生畢業論文 復制比的特征進行分析,從而找到英語本科生在撰 寫論文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論文復制比的主要比例分配
對于畢業論文復制比,每所高校的要求都略有 不同,對于本校的要求,所有的畢業論文經學術不 端檢測,檢測結果雷同率或文字復制比率在30% (含30%)以內的視為合格,超過30%的視為不合 格。超過30%的論文,必須經過嚴格整改,否則取 消學生答辯資格。由此可見,高校對學生學術不端 的行為都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筆者通過對205 名學生論文的學術不端檢測報告進行分析,得出以 下主要比例分配:
由表一可以看出,在205名學生中,95%的學 生基本上都可以按照要求通過學術不端檢測,而且 有73%的學生復制比都在10%以內,只有少部分 學生(5% )未能通過檢測,但其中有一名學生論文 復制比居然達到96%。因此,雖然說大部分都可以達到要求,但就未通過的學生而言,出現的 問題也不容忽視。
二、論文復制比的主要特征
就學生論文復制比的主要特征而言,筆者根據 本校的畢業論文學術不端檢測要求,以復制比小于30% (含30% )和大于30%為基本兩個組,分別分 析兩組中學生論文復制比的主要特征。
(一) 復制比小于30% (含30% )
1. 正文外內容。從論文基本結構上看,除正文 部分以外,還包括標題、目錄、參考文獻、致謝以及 附錄部分。就正文外的內容而言,通過分析,筆者 發現65%的學生抄襲現象主要集中在致謝部分, 甚至個別學生還存在致謝部分全部抄襲的情況。 另外,少部分學生對論文的目錄以及附錄部分也存 在雷同的情況,但通過論文分析,此部分并不是所 謂的抄襲,尤其是附錄部分,因為學生會把引用別 人的問卷附在文后,但已標明出處。
2. 正文部分。通過分析,84%的學生論文正 文的復制處主要集中在文獻綜述以及總結部分。 對于文獻綜述部分,尤其是對定義解釋以及研究回 顧部分的復制抄襲比例非常高,就這部分字數而 言,基本上都在600字以上。而且從該部分具體內 容上看,大部分學生由于對理論概念的不理解,因 此無法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轉述或者總結,只能完全 重復別人的文字。另外,綜述部分更是重復別人觀 點,但只述不評。從總結部分來看,學生的總結并 不是對自己研究結果的概括和提煉,反而是直接借 用他人的總結性話語,因而存在大量重復抄襲的 情況。
3. 復制來源。100%的學生復制的來源主要 是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論文以及網絡資源,尤其是百 度文庫中的資料。雖然有少部分的學生復制出處 來源于期刊文章,但大多以中文為主。
(二) 復制比大于30%
1. 文獻引用。從論文總體上來看,對重復抄 襲的部分學生幾乎都沒有給出相關引證文獻。除 此之外,11個學生的參考文獻部分都存在大量的 復制抄襲。
2. 正文部分。除了上述所提及的部分以外, 11個學生的論文在introduction部分同樣存在復制 抄襲。從報告單中還看出,這部分學生對 參考文獻和研究方法部分也存在嚴重的抄襲。
3. 復制來源。與上述相同,11個學生的重復 抄襲部分都來源于論文或者網絡資料。
三、原因分析
通過對英語專業學生論文學術不端檢測報告 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即使大部分學生都順利通過
了檢測,有的學生的復制率甚至為0,但通過對其 復制比特征的分析以及對學生的訪談調查,筆者發 現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一) 學生寫作能力欠佳
在聽說讀寫譯的技能中,“寫”屬于輸出技能, 也是較難的一個技能。通過對學生論文進行分析, 筆者發現,從總體上來看,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 掌握仍不牢固,論文中出現了大量的語法錯誤,嚴 重制約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 學生學術水平較低
眾所周知,學術論文寫作無論是在整體結構上 還是在語言使用上都與普通作文有所不同。盡管 許多高校都開設有學術論文寫作課,但許多學生對 學術論文寫作概念十分模糊,仍然不清楚應該做什 么,應該怎樣做。尤其是復制比超過30%的學生 甚至在總體介紹及參考文獻部分進行復制抄襲,可 見其并未真正理解什么是論文寫作,就連論文中的 參考文獻部分基本結構都不清楚。
(三) 學生信息技術能力不高
通過對學生復制來源分析,大部分的資料來源 于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以及網絡資料。另外,學生在 文獻綜述部分,大部分的文獻都來自中文文獻,而 且通過訪談,許多學生都反映找不到英文文獻???所周知,文獻搜索技能在學術論文寫作中是必不可 少的,不僅需要找到相關文獻,更是需要對這些文 獻進行綜合評述。但通過調查,許多學生所使用的 搜索方式集中于中國知網以及百度兩種,這也導致 了他們收集的資料較為單一。
(四) 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論文寫作指導不夠
許多學生的論文在提交檢測時仍然發現不少 的問題,如論文整體結構以及語法方面存在許多的 問題。甚至有學生的論文復制比達到96%。由此 可以看出,除了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以外,指導教 師對學生的指導也存在疏忽,沒有發揮真正意義上 的指導以及監督的作用。
四、總結
通過對學術不端檢測報告單以及學生的訪談 分析,不難看出,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存 在許多的問題。學生的論文復制比高與其學術論 文寫作能力以及資料搜索、整理等多方面的能力都 有關系。另外,指導教師的指導監督力度不夠也造 成了學生對論文寫作不重視,態度不端正的情況。對此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相關任課教師,論文指 導教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學校建立健全 相關制度來加大監管力度。
作者:沈萍
關鍵詞: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現狀;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5-0060-02
高等學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是大學本科教育的必要環節?!陡叩葘W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指出,“畢業論文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張紀英,2006)。本文以新疆塔里木大學為例,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一、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新疆塔里木大學英語專業四年級民漢族學生共134人,其中民族學生70人,漢族學生64人為調查對象。同時選取10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進行訪談。
二、研究方法
1.資料法:對隨機抽取的50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分析,其中民漢學生各25名。分析的內容涉及論文寫作結構;寫作技巧;文獻資料的編寫與引用等。除此之外,為了把握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動態,本研究搜集并整理168篇論文題目。
2.問卷調查法:問卷涉及四部分內容,包括有關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的要求和課程安排;學生畢業論文撰寫過程;有關學生對其畢業論文寫作的反饋與評價。問卷發放134份,收回130份,回收率為97%。
3.訪談法:訪談內容主要包括所在學校對英語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有無具體規定;學生的畢業論文是否符合高等教育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與規定;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原因以及解決這些的問題的建議等,并對整個訪談整個過程進行筆錄。
三、結果與分析
1.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現狀。①畢業論文結構松散且不完整,通過對所搜集的50名學生的論文分析發現:盡管所收集到的論文都包含開頭、主體與結尾,但論文的結構仍顯松散且不完整。首先,就論文結構的完整性而言。塔里木大學英語專業大多數畢業生的論文缺少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的陳述,除前言和結論之外,大多數論文僅有兩部分內容,其中民族學生畢業論文所占比例為98%,漢族學生畢業論文占80%以上。其次,論文結構顯松散。在對50名畢業生論文的分析中發現,有18名漢族學生、22名民族學生,即分別為72%的漢族畢業生的論文和88%的民族畢業生的論文缺乏嚴密的邏輯論證與具有說服力的觀點。②論文選題分布不均衡,本研究搜集并整理塔里木大學兩屆畢業生168篇論文題目,研究發現:盡管英語專業學生有以上五個研究領域可供選擇,但學生的選題較為集中,選題分布在每一個研究領域顯得很不均衡。比如民族學生論文選題較多集中在語言和應用研究方面,分別占比例為33.7%和45.7%。其次分別是翻譯、國際與文學研究,其中文學領域的選題最少,僅占2.2%;漢族學生論文選題多集中于應用研究,占44.7%。其次是國際與文學研究領域,分別18.4%與18.4%,比例相當。最后是語言與翻譯研究,尤其是翻譯研究最少,僅占5.2%。③寫作文體不正式,首先,民漢學生的畢業論文中口語化措辭、表達以及省略形式的使用比較普遍。例如:“Discourse analysis has a lot of methods.”。而且,通過對50名民漢民漢畢業生論文的分析發現,主觀性表述與非正式表達較為普遍,例如,“The author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from 40 English major students...”,“下面我把文章的寫作思路簡單陳述一下.....”等。除此之外,論文中出現歧視色彩的語言,尤其是性別歧視。例如,“As a student learns to read more critically,he usually...”,④忽視寫作方法和技巧,研究發現,三分之一的學生不遵循大小寫規范。如“Brief analysis on Gatsby’s idealism in The Great Gatsby”,“The Functions of brand names”等。其次是斜體的使用。研究發現,漢族學生經常在斜體使用上犯錯誤,比如一些學生的畢業論文在直接引用原著的某些內容時不使其斜體。而且,在提到書名、期刊名、劇本名等,漢族學生不會對其斜體或下劃線,一些學生甚或直接用書名號代替,比如“in the drama《Hamlet》”。與此同時,論文中存在諸多語法和拼寫錯誤,比如漢族學生經常會把“born”寫成“borne”,“knowledgeable”寫成“knowledgable”,“由于缺少真時的語言環境”等。語法錯誤的例子更不計其數,如“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table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s Japan,to realized the difference of diet concept,diet culture,and from this to discover...”;“本文主要通過少數民族大學生英語聽力現狀,調查了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從學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對策,旨在幫助這些學生消除聽力障礙,提高聽力水平”等。⑤文獻資料的編寫與引用不正確,畢業論文在引用和編寫文獻資料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一,一些學生在列舉附加的參考文獻很隨意。按照論文寫作規定,“如果參考文獻中包括英語與漢語兩種,則應將英文作者和中文作者分開排列。一般將英文作者(也可將中文作者)排在前面,并按其姓氏的字母順序排列;中文作者按姓氏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張紀英,2006)。其二,參考文獻中出現拼寫錯誤,比如作者姓名、期刊或書籍的名稱。譬如Scollon,R&L.Philip.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s the Confluence of Discourse and Techology[M]. 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4.其三,一些學生文內引用文獻時不標注出處。其四,還有一些學生在參考文獻編寫時不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常出現中文輸入法狀態的“,”與“?!钡?。
2.畢業論文寫作質量影響因素。①論文寫作指導與監督不力,據調查,論文寫作指導課程把論文寫作范式、結構與選題作為指導的重點,在論文的語言、具體的論文范文的講解與文獻資料的編寫方面給予的關注較少。同時,據了解,大多數學生把希望寄托于指導老師,然而由于指導老師數量有限,教學任務繁重,因此對論文寫作進行系統的指導與監督無法得到保證。②可供參考的文獻資料有限,網絡、圖書館與數據庫成為民漢學生論文寫作資料的主要來源,其中占民族學生人數比例分別為34%、28%與25%;占漢族學生人數比例分別為34.4%、26.8%與24.1%。除此之外,民漢學生中分別有1.5%的民族學生與2.6%的漢族學生自己購買可供參考書籍。少量學生選擇向指導老師與同學借閱資料,其中民族學生所占比例分別為3%與2.5%;漢族學生占比例分別為1.6%與1.6%。③學生英語水平有限、且寫作態度消極,據調查,約33.3%的民漢學生認為畢業論文對檢測四年大學學習質量有重要作用,51.6%的學生認為畢業論文是反映其專業學習整體水平的重要方式。12.9%的學生認為撰寫畢業論文很有必要,2.2%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撰寫畢業論文。整體而言,學生對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約六分之一,即17.7%的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持有消極態度。④寫作策略運用不恰當,據調查,民族學生中31.4%的學生是認真且獨立撰寫并完成論文寫作;48.5%的學生借用網絡或數據庫的相關內容并進行相應的改述;2%的學生選擇網上復制相關內容并粘貼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畢業論文;漢族學生中56.2%的學生通過翻譯、總結等方式改述相關文獻資料撰寫論文;40.6%的學生認真且獨立撰寫并完成論文寫作;3%的學生從網上復制并粘貼形成畢業論文;其中民漢學生中均無找人。⑤論文寫作投入精力不夠、文字編輯能力不夠熟練,畢業論文寫作一般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學期,這也正是學生忙于找工作或準備研究生考試的階段。調查顯示,民漢學生中分別有約48.6%的學生與50%的學生把畢業論文寫不好歸結于時間和精力不足。除此之外,據調查,31.5&的學生認為他們不熟悉文字處理軟件,從而給他們在論文的編輯的上帶來了很多困難,諸如論文分頁、目錄編輯、全角輸入和半角輸入轉化不熟練導致的標點符號錯誤等。
通過分析民漢學生的畢業論文發現,民漢學生畢業論文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這個意義重大的教學環節卻并沒有受到普遍的重視,沒能朝著不斷進取,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目標邁進,相反卻是步履蹣跚,現狀堪憂,畢業論文整體質量在走下坡路。因此,提高我校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成為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英語語言文學 研究 文本 文獻綜述 創新
論文摘要:研究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和研究。作為英語專業的一個分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小方向的研究有著自己的獨特性。因此,目前有一部分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研究生還沒有懂得如何去研究。本文主要從細讀文本,精讀文獻,倡導創新研究等方面來闡述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應如何做研究。
1.引言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話辯證地揭示了學與用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研究生在讀書時的兩大任務:讀書和研究。在研究生期間要不要進行一些科研,不同的學者擁有不同的觀點。前蘇聯關于研究生培養的兩個學派:朗道(L.D. Landau) 和塔姆 (I. E. Tamm)。朗道學派主張研究生學習期間只學理論基礎知識,不搞科學研究;而塔姆學派則強調研究生應該在學習的基礎上從事一定的研究工作。要想探討研究生到底要不要進行科研,就應該知道研究的真正含義是什么?首先研究就是探討學術問題。學術就是知識的深層面元素或知識的仍不可知面。也可以通俗地講,研究就是去發現,就是寫東西。然而,發現也好,寫東西也罷,無不與讀書有直接的關聯。從這個角度看,塔姆學派的主張是比較可取的。
國內和國外許多學者很多都對英語語言文學這個領域有過研究。有的學者研究了英語文學教學層次。學生通過閱讀文學作品,獲得對作品社會背景和作者生平及創作思想的了解,加深語言使用、思想概念表達等方面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從而在各個層次上全方位地學習英語,真正掌握這門語言。有的學者對英語專業文學課作了調查與思考。綜合師生雙方的態度與看法提出對這門課的改進意見。但是國內針對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應如何做研究的論文還是比較少的。本論文擬從細讀文本,精讀文獻,倡導創新等幾個方面來探討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應該如何做研究。
2.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應如何做研究
英語語言文學專業作為英語專業的一個分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要努力探討具有專業特色的研究方法,理論要與實際相結合,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
2.1細度文本
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在做研究之前一定要細度文本,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我們又應該怎樣潛心細讀文本,深入揣摩作品呢?對此王崧舟老師給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文本是你美麗的倒影。意思是說,從根本上來說,文本細讀的不是那個文本,而是你自己。心中有的,眼中才有;心中沒有的,眼中始終沒有。 讀者應該做到與作品里的主人公一起去冒險、一起去愛、一起去恨、一起去分享勝利、一起去分擔失敗。文本解讀靠的是解讀者主體的文化積淀、人文底蘊與學識修為。所以,文本解讀因人而異,見“底”論深淺,“拿來主義”的具體方法是沒有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是一種言語智慧的傳遞。閱讀英語文學原著是了解說英語國家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接觸到支撐表層文化的深層文化,即是英語國家文化中帶根本的思想觀點、價值評判、雙方經常使用的視角,以及對這些視角的批評。英語文學是對時代生活的審美表現,是說英語國家人民創造性使用英語語言的產物。綜上所述,細讀文本,揣摩教材,首先強調“我”的潛心會文,品味揣摩。只有“眼睛”在場的閱讀是無效的閱讀,只有“頭腦”在場的閱讀是低效的閱讀,惟有“生命”在場的閱讀才是真正高效的閱讀。文本細讀,既是一個接受過程,也是一個發現的過程。近年來,在文學批評方法---文學新批評主義中也強調了細讀法。由此可見文本細度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2.2 精讀文獻
英語文學專業研究生開始研究工作必須從閱讀文獻開始。閱讀文獻是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同一部文學作品,在不同的時代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文學專業研究生要想做研究,就要了解前人都做了哪些方面的研究,這樣才能提出新穎的研究角度。每個領域都有最頂級的綜合性學術刊物,要學會從中尋找權威的綜述論文。閱讀文獻不是大概瀏覽一遍,而是應該精讀文獻。在閱讀文獻時要做好筆記,做筆記是研究生積累知識的一個基本功,這樣才能更有助于整理出要點,加深學者對作品的理解和提高回溯效率。精讀文獻可以先讀摘要,前言,結論,可以不急于細度正文,讀后好好考慮一下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從這個方面研究,作者通過這個研究得出了什么樣的結論,接著再細讀文獻,研究者通過這些思考和細讀,可以提出一些與前人不同的觀點。除此之外,還可以和周圍的同學交流閱讀體會,討論閱讀時發現的問題。
關鍵詞: 英語專業 畢業論文 實踐環節 建設與完善
畢業論文是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實踐性環節,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一次運用各項知識和培養工作能力的綜合技能訓練,搞好這項工作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我校外語系多年來指導畢業論文工作的實踐經驗,通過優化畢業論文實踐環節的教學,探討如何提高畢業生的整體素質和對競爭日益加劇的就業市場的適應能力。
一、畢業論文寫作目的和意義
英語專業學生在做畢業論文前已經修完《英語寫作》1―3課程和論文寫作課程,初步掌握了寫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為進一步提高文字表達能力,必須開始進行學術論文寫作。我國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制定的《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畢業論文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碑厴I論文寫作的優劣直接決定學生畢業時能否被授予學士學位的重要依據。首先,學生通過四年的英語系統學習,鞏固了英語單詞的各種意義、搭配、用法、詞序,句子的定義、結構、種類和用法,掌握了寫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再加上畢業論文寫作實踐,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研究、分析和總結問題的能力,為日后進一步從事相關學科的研究做好準備。其次,畢業論文是在導師指導和啟發下,學生認真閱讀文獻,精心選題,廣泛收集資料并反復修改初稿的過程中完成的。這里,除了體現導師的高超指導思想外,還能具體反映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整體素質,也能暴露出導師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促使導師對此進行深入思考。再次,畢業論文是學生留給學校的一份特殊的精神財富。每屆學生留下的畢業論文中不乏優秀之作,學??梢杂盟鼇韱l教育后來的學生,豐富導師的教學內容,幫助導師分析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
二、畢業論文導師應具備的素質
畢業論文的撰寫必須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而導師精心的指導是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證。因此良好的導師綜合素質至關重要。具體表現如下:一,由于論文寫作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其最后成果是通過寫作實踐表現出來的,因此指導導師本身必須具備較強的英語能力和英語寫作實踐經驗。二,論文的理論性和專業性決定了導師必須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創新精神。不但要在某一領域有所專長,而且要了解該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動向。三,指導導師的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論文質量和研究態度。一個好的指導導師應該德才兼備,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懷偏見,必須注意尊重學生的勞動,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循循善誘,直到圓滿完成論文指導任務。
三、畢業論文實踐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在畢業論文寫作中,導師的任務則是“導”,學生的任務是“寫”。當指導論文寫作時,導師應該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其一切潛能,使他們順利地完成論文寫作。然而通過多年論文指導我們發現,學生在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必須引起注意:一,學生選題不恰當;二,指導教師不負責;三,師生交流少;四,學生剽竊他人成果現象嚴重;五,學生寫作論文時間沒有保證。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指導論文時要狠抓以下六個環節。
第一,畢業論文任務布置提前進行。通過協商,我們將原計劃四年級下學期開始的論文工作提前到四年級上學期安排,這樣導師和學生就會有充裕的時間和機會進行接觸和交流,盡可能提前保質保量將論文的選題確定下來,并根據老師的安排,認真收集相關資料,并仔細研讀,做好讀書筆記,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文獻綜述的撰寫任務。
第二,審定好論文題目。我們知道選好論文題目是關鍵,英語專業論文的方向有很多,如國際商務、英語教育教學、英語語言學、英漢翻譯和翻譯理論、中西文化、法律和英語國家文學等。因此,導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研究興趣和方向,通過反復討論確定選題,避免選題過大、過小和過舊。
第三,指導學生制定畢業論文的具體寫作進度和計劃,時間安排科學,并確保定期檢查和督促他們按照各時間極點保質保量地完成相應的任務,以配合學校對論文工作的分期檢查。
第四,指導學生收集和閱讀有關的參考文獻,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開列必要的參考書目。要求學生圍繞畢業論文的主題做讀書卡片或摘要,對擁有的資料進行消化和整理,并指導學生如何利用圖書館、中知網及因特網搜索相關信息。
第五,科學指導學生擬定論文提綱。好的提綱必須是可以擴大思路,可以按次序安排好寫作素材、確定論文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第六,審閱論文,并指導論文答辯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答辯環節,答辯不但能考查學生在專業領域所具備的知識結構、知識深度、知識廣度、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而且能就學生的英語語音基本功、語法基本功、口語表達能力、思維方式、臨場應變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這一環節至關重要。
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導師的啟發和指導。科學的思維開發不但能提高論文的質量,而且能使人終身受益。論文是靠語言來表達的,而語言則是思維的工具。因此導師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發尤為重要。在論文寫作中,如果導師引導有方,學生有可能在寫作時,突然產生某種靈感,使論文具有創造性,或者在寫作中遇到難點、陷入困境時,因受啟發,會有意外的收獲。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僅是學生們檢驗所學,培養理解分析能力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導師檢驗其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絕好機會。
總之,沒有良好的畢業論文實踐環節的英語專業教學是極不完善的,反之,如果畢業生既有扎實的課堂理論知識,又經過一段時間的較充實的畢業論文實踐活動,這樣的教學才是理想的、現實的和科學的,培養出的人才才能是市場急需的。十多年畢業實踐環節建設表明,只要我們向著畢業論文實踐教學目標的吻合性、安排的科學性、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向不斷努力,就肯定能為社會培養越來越多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久昌.怎樣利用圖書館.書目文獻出版社,1981.
[2]于光遠.怎樣進行調查研究.中國青年出版社,1981.
我國高等教育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重視專業教育而忽視全面素質的培養。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四個方面,其中文化素質是基礎。我們所進行的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重點指的是人文素質教育”。[7]教育部《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出臺后,國內很多高校都認識到人文素質的重要性,已經開展了對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工作,然而無論文科還是理工科專業在人文素質教育實施的過程中都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以英語專業為例,探索如何在英美文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研究如何解決人文素質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一、人文素質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研究和實踐過程中都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將人文素質簡單等同于人文知識,使得人文素質的培養走上了人文知識傳播的道路;[10]二是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分離,人文素質教育就等同于開設一定數量的人文選修課,兩者并沒有緊密結合。
針對第一個問題,人文素質的內涵有必要進一步探究。人文素質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即人文知識、人文技能和人文精神。簡單來說,人文知識是對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現象的了解;人文技能是在運用人文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而人文精神則體現為一種對自己與他人以及人類命運強烈關注的思想,是對人的價值在集體、社本文由收集整理會、國家、時代、未來中如何體現的理性思考和積極實踐,是人類對真善美永恒追求的表現,是人文素質的最高境界。[8]因而,不能簡單地將人文素質教育理解知識的傳播,而應該在傳授人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人文技能,在前兩者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啟發人文精神,“三者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知識是技能的基礎,技能是知識的運用,而人文精神則是知識和技能的升華”。[8]
針對第二個問題,教育部[1998]2號文件《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給出了明確的方法。文件建議在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該將人文素質培養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一方面專業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質,教師在講授專業課時應該將人文素質的培養貫穿于專業教育的始終;另一方面人文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也要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去,學生可以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7]由此可見,專業課教學應該和人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而不能把人文素質教育簡單地理解成開設幾門人文素質課程。
二、人文素質培養融入英美文學教學的改革實踐
英美文學是教育部規定英語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知識必修課,然而近些年來,由于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大多數英語專業學生更注重外貿英語、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實用性課程的學習,對英美文學重視程度不高。[4,9]在外部環境因素對教學產生影響的同時,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更應該尋找自身的不足,并針對不足進行課程改革和創新。本文探討的人文素質培養融入英美文學教學[3]改革和創新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設計三個方面。
1.更新英美文學本科階段的教學目標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英美文學本科階段的基本目標不應該是培養英美文學研究和批評的專業工作者,而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增加人生閱歷、豐富英美文化知識、提高文學審美能力、提高英語語言和思維能力的環境。[4]范誼和苪渝萍兩位學者依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將英美文學本科階段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五個基本層次:一是英美文學原著的閱讀體驗;二是英美文學的基礎知識;三是英美文學批評基本知識和方法;四是英美文化的理解認識;五是英美文學中人文精神的感悟弘揚。[4]其中,英美文學的基礎知識及文學批評的知識屬于人文知識層次,英美文學批評的方法及英美文化的理解認識屬于人文技能層次,人文精神的感悟弘揚屬于人文精神層次。
2.重組英美文學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
英美文學教學應該從英語專業學生一進入大學就開展起來,[1]突破專業課程的限制。[4] 2000年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英美文學課程是英語專業高級階段開設的專業必修課,[5]一般高校英語專業在學生三年級時才開設“英美文學”課程。事實上英語專業學生基礎階段的精讀和泛讀課程以及高級階段的精讀課程中涉及大量英美文學作品,因此,英美文學教學一方面可以滲透到英語專業本科階段的精讀和泛讀課程中,[4]成為啟迪思想、開發思維潛能的人文素質教育課;另一方面可以在英語專業本科學生高年級階段開設“英美文學史”和“英美文學選讀”兩門課程,系統地了解英美文學史,重點閱讀英美當代經典作家的文學作品,深入了解其創作的歷史文化背景,全面了解文學思潮和流派。
3.創新英美文學本科階段的教學設計
(1)本科階段精讀和泛讀課程中的英美文學教學設計。英美文學教學可以滲透到英語專業本科階段的精讀和泛讀課程中,一方面可以在精讀課程教師的幫助下精讀教材中英美文學作品,以閱讀體驗和文本分析為主,以文學文化知識為輔;另一方面在泛讀課程教師的指導下泛讀幾部與之水平相當的英文經典名著的原文,以閱讀體驗為主,以文學文化知識和文本分析為輔,[4]實現英美文學本科階段教學目標的所有層次。
英語專業本科階段的精讀和泛讀課程中英美文學作品與英美文學專業課程相比,最突出的應該是以與現實生活相關主題為綱這一特點。正是由于這些話題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每個人對它們都有著相同或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文學作品也對這些話題有不同的闡釋。精讀和泛讀課程教學過程中,首先組織學生表達自己對這個話題的感受和經歷,進而引導學生去分析作品中對這個話題的展現,然后與自己的體驗進行比較,最終得出對作品的深刻體會,[6]屬于人文精神的范疇。
(2)本科階段“英美文學史”和“英美文學選讀”課程中的英美文學教學設計。英美文學教學在英語專業本科學生高年級階段開設了“英美文學史”和“英美文學選讀”兩門課程,先開設“英美文學史”,從宏觀角度介紹了英美文學發展的歷史和規律,并分析和評價各個時期出現的主要文學現象、流派;又開設 “英美文學選讀”,從微觀的角度講述了文學史中有影響的作家和作品,將其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考察,對其思想和寫作手法進行分析比較,[1,2]重點閱讀英美當代經典作家的文學作品,可以實現英美文學本科階段教學目標的所有層次。
首先,英美文學教學要重視學生英美文學作品原著的閱讀。教學大綱選定當代經典作家的文學作品,讓學生自己體驗閱讀過程,逐步培養對文學的興趣和欣賞能力。其次,英美文學教學要求學生課下閱讀時注意文學作品的主題、情節和人物等內容,還要求學生了解英美文學的基本知識如英美文學史的發展概況、重要文學現象、流派、作品和作家,這屬于人文知識的范疇;英美文學教學要求學生課堂上發表自己對文學作品以上方面的理解,并根據具體的英文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要求他們有選擇地寫出摘要、讀書報告、人物分析、主題分析、語言特點分析等文章,同時培養他們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這屬于人文技能的范疇。再次,英美文學教學要求學生關注文學作品中英美文化,并在課堂上將自己的發現與大家分享和探討,屬于人文知識和人文技能的結合。最后,英美文學教學要求學生通過文學作品的主題思想聯系現實生活,并將自己的體會與大家共同討論,屬于人文精神的范疇。
簡而言之,英語本科專業學生的基礎階段和高年級階段都應該接觸英美文學教學,重視英美文學作品的閱讀和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共同分享閱讀體驗和體會,從而使英美文學課程成為增加人生閱歷、豐富英美文化知識、提高文學審美能力、提高英語語言和思維能力的人文素質課程。
關鍵詞:文學教學,學習,欣賞
引言:《文學閱讀與欣賞》在英語專業開發教育課程中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和文化的了解。并通過閱讀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學作品,理解作品的內容,學會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和對作品中表現的社會生活和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提高學習者的綜合理解能力和鑒賞水平。
目標很明確,但在實際教與學的過程中,到底效果如何?目標是否達到?除少部分學生能夠十分之四五的達到一定的目標外,其中大部分學生認為《文學閱讀與欣賞課程》學完之后只能是一知半解,也許僅僅了解到一些作家的名字和作品的名字。至于其他方面,勿庸質疑的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就更談不上英美文學欣賞課程對于其他諸如跨文化交際、翻譯等高年級課程的促進作用,在此本文試圖探討英美文學欣賞課程對相關專業課程的影響、文學課程教學重點、教學步驟和方法進行。
一,文學欣賞的內涵與作用
首先是許多學者和專家都強調文學課的重要作用,無可否認的事實是英美文學欣賞課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特別是通過大量閱讀、欣賞、體會文學大師們的語言藝術,能夠對學生的語言運用取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論文參考,欣賞。比如說文學作品小說查爾斯.狄更斯的《奧利佛.退斯特》Oliver Twist 、《董貝父子》Dombey and Son 、《雙城記》 A Tale Of Two Cities 、夏洛特.勃朗特的《簡愛》 Jane Eyre 、《教授》Professor、丹尼爾.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 、弗朗亞斯.斯洛特.菲茨杰拉德的《人間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了不起的蓋茨比》 The Great Gatsby 、《最后的巨頭》The Last Tycoon、喬治.伯納蕭的《華倫夫人的職業》Mrs Warren’s Profession、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等等眾多膾炙人口的小說,學生在通過閱讀之后不僅能對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形成信口拈來的語感,擴充了詞匯量和了解到東西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區別,其好處并不僅僅是這些,只有閱讀過這些名著的人才能深深感到來自內心的那種潛在無法比擬的收益。在這些眾多的小說中充滿多種多樣的語言信息,對一個學習語言的人來講,沒有通過這種學習是很難在語言學習上達到一定造詣和跨越語言學習的瓶頸的。
但是就目前眾多的英語專業學員而言,在學習英美文學的起始階段抱有濃厚的興趣,對文學教師抱有強烈的期望,認為文學課肯定是非常生動、有趣、激動人心、甚至是蕩氣回腸的,而在經歷了幾次課程之后,突然發現英美文學課要記的東西太多,什么文化史、作者生平、社會對文化產生的影響,晦澀難懂的作品名字,作家流派,什么各種文學術語和主義等使得學習興趣驟然降低。學生沒有認清英美文學欣賞是綜合性課程,而不是單一目的的文學欣賞課。教師們也希望學生保持盎然的學習興趣,但相關知識不得不在課堂中進行教學,當然也不可能單一上成文化欣賞課程,最終導致形成開篇提到的局面。
二、轉換思維,樹立正確學習觀,以獲得內在的語言能力為最終目標。論文參考,欣賞。
對眾多高年級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存在著實用主義思想,學英語就是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將來能找一份較好、適應自己的工作,在思想上壓根就認為英美文學的學習給自己難以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作為娛樂和欣賞是可以的,殊不知文學名著不僅僅是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而且還能極大地促進語言的學習和語言運用的感知能力,在吸收文化的同時無形的獲得了靈活運用語言的潛在能力。大凡大量閱讀過原著,而不是譯本的英語學習者都體會感到原著的語言較之譯本更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語言魅力,每讀一本就會感到對自己語言水平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而這種感覺是確確實實來自于內心,而非單純語言項目的練習和記憶所能達到的效果。當然在近幾年來,各大學紛紛追隨市場,建立眾多的實用英語專業,例如經貿英語、商業英語、旅游英語、法律英語等等,這些專業的設置本無可厚非,但無形之中導致了實用英語、功利英語、生存英語等的思想泛化于整個英語專業,以致學生產生嚴重的實用而輕人文的思想,最終結果是《英美文學欣賞》得不到應有的正確認識。
另外,《英美文學欣賞》課程大多是在開放教育本科段后期開設。目的是學員在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和專業技能訓練后,有了相當的語言基礎,在此基礎上《學習英美文學欣賞》能夠使專業學員進一步深化專業技能,但各種矛盾在此階段又突出出來,縱觀現在眾多的學員,在大部分時間相都忙于工作,加上《英美文學欣賞》課程內容多,需要大量時間來教學和學習,而此時,學員難以靜下來閱讀所應閱讀的名著,有的甚至正常的上課都不能得到保證,就更談不上深入學習和體會文學欣賞課的精華了。論文參考,欣賞。
同時,由于英美文學欣賞課程內容多,工作量大,教師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眾多老師就只能采用傳統的講授法,進行單一的教學模式,強行灌輸相應的知識,從而學員感到文學課索然無味,另外文學欣賞課的單一教學模式原來違背了文學欣賞課的本質屬性,文學恰如一面鏡子,不同的人照同一面鏡子會是千人千面,這就是說教師畢竟是從個人的角度來欣賞,個人的角度不能代表所有學生的認識角度,當然就違背了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原則,學員失去了主動性,理所當然地對文學欣賞課失去了興趣。
三、運用現代技術改善教學模式
針對英美文學欣賞的特點和要求,教師應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多角度分析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改變單一的講授的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主導作用的教學和導學模式來進行教學。
1、自主學習,了解相關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鼓勵學生利用現代技術了解不同觀點和分析研究的成果,尤其是文學課中史的部分,作者生平和流派分析應讓學生自行在自主的的時間內進行學習。論文參考,欣賞。相信大多學員有了相當的語言功底,閱讀能力是沒有問題的,教師應提出問題讓學員在自主時間內完成一定的信息收集工作,從而讓學員自主積累相關知識,增強多角度看待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同時在教學上也應多運用現代技術,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對有些相關知識進行收集并展示即可,沒有必要面面俱到,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況且現代信息的發達,學生的知識大多呈現多思維,廣博式發展,教師的信息不一定多于學生。教師的優勢是專業的專攻和聞道在先而已,因此教師只能起主導作用,不能完全越俎代庖,多采用導學式教學方式。
2、采用討論與分析方式教學。在學員自主獲取了相應量的相關知識后,教師應充分發揮學員的能動性,在英美文學欣賞的面授課堂中采用討論式教學,讓學員自主發言,針對文學中人物、主人公、思想、情感、語言的暗示進行討論,同時可以在網上教學平臺上多角度進行討論,看作者通過一定的語言是如何反映作者的意圖,例如在英國文學浪漫主義時期,William Wordsworth 的詩歌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到底作者為何要寫孤獨,世人皆知孤獨是一種不愉快的心理體驗,作者為何要祝福孤寂,又是與何聯系到水仙花。作者通過云、水仙花、湖水等給作者的心靈帶來了什么?最終可以在眾多的學習腦中形成一幅美妙、安寧的快樂,從而使精神世界得到升華,教師不斷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激情,相信不難使文學欣賞課上得更加生動和富有情趣,再如Pride and prejudice一書中,Jane Austen 為何在開場就說“一個擁有豐厚財產的單身漢一定需要結婚成家,這是公認的真理”?通Mrs.Bennet和Mr Bennet的不斷對話,分析他們之間的關系和不同性格特征.相信眾多學子肯定熱衷于討論,可進一步引導學員討論愛情、婚姻、家庭和生活的現實性,也間接地理解了生活道理。當然教師在學員的討論過程中應做到各抒己見,達到百家爭鳴的狀態。`
3、采用細節研究方式。在英美文學欣賞的網上輔導過程中,教師應針對不同時期不同作品的某些方面,某些情節,某些人物作一定的細節性研究分析,同時啟發學員對另外的方面也自行進行研究,從而培養學員自主研究和分析的能力。論文參考,欣賞。當然大多學員應是思想相當成熟的,根據合作理論,可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增強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在文學作品細節性分析教學里,教師對相關文學術語(literaryterms)應作出相應的分析,講解至到定義,因為術語的準確定義有助于學員對文學作品的更進一步理解,反之學員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就會處于一種看熱鬧的狀態,難以深入理解,例如在英語詩歌教學中的Alliteration(頭韻),何為頭韻?如何正確分析和使用頭韻,欣賞頭韻的旋律較漢語詩歌就有極大的區別。論文參考,欣賞。在小說欣賞時諸如更多的什么Blank verse 、Stanza couplet、 Free verse、 Iambic pentameter等概念時教師應做到逐一解釋說明,以方便學員對文學作品的形式直到內涵的進一步理解,掃除學員在自主學習上的障礙
結論:
在《英美文學閱讀與欣賞》的學習過程中,由于課時的限制,大多學員的客觀現實,教授該課程應以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自我研究能力和對文學作品的自我感受能力為主。同時注意側重教學,充分肯定學員的能力,切勿抱著保姆心態進行教學,放開手腳,以人本主義觀念進行有效工作。充分利用討論式教學以學員為中心和啟發式教學模式,以培養學員的創造性為主,達到最終激發和提高學員的潛能為目的,最終提高學員的文學欣賞能力和內在的語言能力,以期能夠把內在的語言能力外化為語言實用能力,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顯現出學員的高水平和高素質。
1、《英美文學選讀》萬莉 .陳范霞.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0.9
2、英語名著教學模式優化探究 馬愛華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6年第10 期
3,《文學閱讀與欣賞》 顧曰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關鍵詞】 理工類大學;英語專業;人文課程設置
1.引言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有特色的英語專業人才已成為今后我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的主要努力方向。外語界專家如戴煒棟、劉毅,何其莘等都就課程體系改革做過相應研究,但大都針對外語院校、綜合性大學本科英語專業。據最新統計,目前我國開辦英語專業的高校有939所(何其莘, 2009),其中理工類院校占1/3。如何改進現行的課程設置以適應學科發展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決定著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成敗。本文探討如何對現行課程設置進行改革優化,尋求課程設置合理方案,以引起更多的思考。
2.理工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之后,理工院校英語專業在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起就考慮到了交叉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這與2000年頒布的《大綱》的要求不謀而合。上世紀80年代末,國家對專業目錄進行調整,科技英語專業只成為一個培養方向。理工類院校英語專業開設的相關知識課程總體上可分為三大類:數理課程、計算機課程、行業專業課程?,F今我國數量龐大的“英語專業”中,特別是近年來在傳統上或依然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院校中設立的“英語專業”,有相當數量根據實際內容來看,也許稱之為“專業英語”更為貼切。理工類課程雖然是理工類院校的優勢,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3.課程設置理論依據及課程設置改革探索
3.1理論依據:《大綱》指出課程體系改革和課程建設是外語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當前外語專業課程建設主要面臨以下幾項任務:(a)開設與復合學科有關的專業課、專業傾向課或專業知識課,加強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b)探討在專業課、專業傾向課或專業知識課中如何將專業知識的傳播和語言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課程的效益等。國內外學者對外語課程設置進行了探討,把課程設置的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分析學習者的需求和目的,確定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和分級,進行適當的教學安排,對學生進行分班,選擇、改編或編寫合適的教學資料,設計學習任務和評估方式。
3.2課程設置改革探索:各個模塊課程設置具體要求如下:
公共基礎課:本模塊課程應有必修課和選修課,能夠滿足通識教育的需求,有的理工類、經貿類和管理類課程與專業方向課相輔相成,可引導學生選修這方面的課程。尤其是多開設一些理工類學生所缺乏的人文學科的課程,比如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修養。
專業技能課:理工類院校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應當對“雙基”加強訓練,把技能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和人文知識課程的學習融為一體,增強技能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同時也有助于人文素養和知識的積累。畢業生對專業技能課重要性的排序是:口譯、聽力、筆譯、寫作、口語、視聽說、精讀、應用文寫作??梢钥闯?,應用類的課程被畢業生廣泛重視,說、聽、譯、寫的技能和相關課程最被關注,各種形式的閱讀需要程度最低。畢業生認為,大量閱讀可以課后自主完成。至于語音,每個人的程度不同,而且普遍水平在提高,如何進行因人而異的教學應引起重視。
專業知識課:專業知識課按照《大綱》要求開設英語語言學概論、英美文學、和學術論文寫作等必修課。同時增設語言文化類的選修課以提高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課排序居前位的是:跨文化交際、英美社會文化、英國文學、美國文學、英語國家概況。而像修辭學、詞匯學、文體學等專業性較強的課認可度較低?;A的、對提高修養和對外交流有直接幫助的課程受到普遍重視,而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只合適一部分學生。也就是說,畢業后從事英語專業學術性研究的學生比例不大。因此,在專業知識課設置方面,應注意基礎,因地制宜,根據學生的愛好、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專業知識課教學計劃,增加選修課的數量和科目。
相關專業知識課程: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不同和將來就業的需要,相關專業知識課程盡量要考慮到系統性、廣泛性,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一些專業方向課程,使他們能在專業方向方面有所發揮。對相關專業知識課的認可度排序是:外貿函電與談判、國際會議英語、科技翻譯、國際貿易實務、國際法入門、涉外企業管理、國際金融概論、經濟學概論等。涉外經濟類課程的認可度最高,其次是國際會議英語、科技翻譯。這體現了學生就業以后的工作需求和我國當前的國情。畢業生就業后一部分會從事涉外工作,大部分進入經濟領域,只有少部分進入其他領域。所以,涉外經濟、國際會議英語、科技翻譯的需求較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文化概論的認同度既超過了計算機應用,也超過了專業英語,可見學生希望系統了解自己的文化。所以,如何合理配置、講授相關專業知識課程應予以重視。
實踐教學課程:在教學計劃中要增加實踐教學課程的比重,壓縮課堂教學的課時,多給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發揮的機會,還他們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實踐環節中的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等要和相關專業知識課程保持一致,不能流于形式。
3.3加強師資建設。師資隊伍是學科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培養合格的英語專業人才,必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學校要有規劃、有目標地引進人才(學科帶頭人)、穩定人才和培養人才,尤其要重視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從而帶動整個教師隊伍的發展。
4.結語
和外語院校、師范院校等其它類型院校的英語專業相比,理工類院校英語專業的教育資源不同。要利用其辦學優勢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具備其它類型院校的學生所不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就必須建立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結構優化的課程體系組織模塊。要使課程設置動態化,在保證和《大綱》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可根據各方面的變化適時調整,保證適合形勢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戴煒棟、張雪梅.本科教學評估與英語專業教學評估芻議[J].中國外語,2008(3):4-8.
[2]胡文仲,孫有中.突出學科特點,加強人文教育—試論當前英語專業教學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6.
[3]秦秀白,吳古華.發揮理工院校的辦學優勢努力培養復合型的英語專業人才———理工院校英語專業辦學模式綜述[J].外語界, 1999(4).
[4]夏紀梅.現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5]楊國旗.理工類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1(9).
作者簡介:
劉劍輝?。?972-),哈爾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王莉(1981-)哈爾濱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習得理論
李靖?。?972-),哈爾濱人,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語言哲學,語言習得理論,應用語言學
注:該論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理工類大學外語教育人文主義轉向策略研究”
論文摘要:通過調查包頭師范學院英美文學課的教學現狀和英語專業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的期望及學習體驗,探討文學課程改革的新策略。文學課的教學應改變舊的單純為文學而教學的目的,而應把文學作為一種傳播文化精神的載體,適應世界發展,文化多元化的需要,使高校英語專業教學能夠成為全面提升英語專業人才素質的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2000)中明確規定“文學課為專業知識必修課,提出英美文學課旨在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修養和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專業的本科生須學習兩個學年的英美文學課程,同時在四、八級考試中也有明確規定對文學閱讀的測試。但當前大部分學校的英美文學課現狀卻不容樂觀。由于文學課為知識性課程,其實用性不易顯現,同時又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學習亦受到就業市場的沖擊,學生對文學學習缺乏足夠的耐心,對應用性強、技能性的如文秘、外貿、旅游英語等則表現出極大的熱忱。學校為滿足市場需求也不斷地擠占文學課時,增設應用型課程。所以,現在高校英語專業文學課的處境普遍較為尷尬,既不宜取消又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在這樣的大環境大下,我校英語專業文學課程的狀況如何?存在著哪些問題?本文將英美就文學課的課程設置、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學生的學習體驗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并試圖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探討一些可行性策略。
二、研究方法及調查對象情況
課題運用問卷調查法和數據分析法來進行研究。調查問卷設計主要圍繞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教材內容設置,課堂授課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課程的期待程度,學生課前課上和課后的學習表現,以及學生對外教與中教英美文學課程教師科教學效果的反饋等幾大類問題展開。問卷的調查對象為包頭師范學院英語專業2006級和2007級本科學生,2006級本科生即將畢業,已經上完三個學期的英美文學課,對文學課程的學習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和認識;2007級本科生已經開設過兩個學期的文學課,對文學課也已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所以對他們的調查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學性。
三、統計結果與分析
調查問卷采取在課堂上分發,當場收回的形式。共發放167份調查表,回收167份,其中有效答卷160份。統計后各類問題的結果如下:
1.學生在對英美文學課程的學習目的的認識這一問題上,認為豐富文學知識拓展文化視野的占27%,認為增加詞匯量提高語言水平的占25%,認為是必修課拿學分的占30%,而認為是考研所需的占18%。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目的的理解是達不到《大綱》的要求的。他們把文學課簡單地理解為提高語言技能的工具,抑或是實現畢業和考研的敲門磚,這種認識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2.在對教材內容設置的滿意度問題上,45%的學生認為教材內容厚古薄今,語言艱澀生僻,偏重史料敘述,缺少近代經典作品賞析;60%的學生最喜歡學的部分是教材中關于名家代表作品選讀;38%的學生建議文學教材中應該適量加入文學批評理論的介紹,以便更好地培養文學欣賞能力。
3.從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作出的自我評價中,非常感興趣的的占24%,一般感興趣占54%,不感興趣占22%.學習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習態度和學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學習興趣不高,是難以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的。
4.關于學生學習文學課程的努力程度,有45%的學生根本不作課前預習,21%的學生偶爾預習,只有34%的學生經常預習,通讀全文,查閱生詞。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問卷顯示,接近1/3的學生感覺生詞太多,容易迷失。半數以上的學生則認真聽講做筆記,另1/3的學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至于學生在課后的復習和閱讀情況,16%的學生課后不復習和閱讀,52%的學生復讀教材和筆記,32%的學生上網查閱相關文學作品及作家信息。并且,在比較本年度在對文學課與其他專業必修課上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這一問題上,學生絕大多數的回答是文學課相對較少。另外,在學生對自我學習效果的評價中,有近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效果一般,與大綱要求的文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差距較大。因此我們有必要探討學生文學課程積極性低的主客觀原因,并合理引導,以便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5.鑒于包頭師范學院英語專業文學課程教學自2005年開始就主要由外籍教師擔任,問卷廣泛地涉及了學生對外籍教師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的評價。85%的學生認為外籍教師通曉英美國家歷史文化背景,具備深厚的文學素養,能夠傳播給學生原汁原味的西方本土文化。但也有極少數同學認為外籍教師上課起點太高,文學理論性太強,缺乏與漢語文化的溝通,難于理解,并建議由外教主講,中國教師助教。近50%的學生對文學課的知識含量非常滿意,但認為文學課堂師生互動過少,形式單一,課堂上僅限于提問對文學常識的理解,教學模式類似傳統的一言堂。25%的學生建議師鼓勵學生課前搜集相關文獻資料,組織課堂交流活動。70%以上的學生建議文學課使用多媒體教學以便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是對包頭師范學院英語專業2006級、2007級本科生及任課教師的調查問卷的總結與分析。任課教師最為苦惱的問題便是中國學生在課堂上不善于思考和發問,對課堂活動不感興趣,只喜歡埋頭做筆記,無法形成活躍的課堂互動局面。此外,目前采用的教材內容較為陳舊枯燥,理論觀點相對狹隘和偏頗。
四、討論與建議
通過對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的分析和歸類,課題組結合包頭師范學院英語專業教學的實際,廣泛借鑒其他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的教改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我校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教材問題
國內現有的英美文學教材達十余種,它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如有的重史、有的重文、有的文史并重,所收錄的作家作品盡量滿足“全面”、‘經典”、‘重要”等幾個方面的要求,按照這樣的標準選擇的材料不符合英語專業學生的實際能力,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教材無法體現靈活性性、啟發性、個面性、系統性、實用性和可讀性等特色。包頭師范學院外語專業所使用的英美文學教材在體系、內容或觀點上比較陳舊,可讀性不強,但幸運的是我們的教師不拘泥于使用統一的教材,而是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結合自己的文化知識和文化底蘊,合理篩選教學內容,引經據典,從西方本土意識角度來講授文學課程,使學生領略到了原汁原味的文學批評和鑒賞。這大大彌補了現有文學教材內容的缺欠和不妥。
(二)師資問題
包頭師范學院是地處邊遠的西部地區院校,師資問題是困擾著文學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問題。由于經濟、交通等相對不發達,難以吸納優秀的外語人才,這使得我校英語專業的文學教師極其缺乏,師資比例失調,教學受到影響,教學改革難以開展。包頭師范學院的英語專業教師絕大多數都是中青年教師,加強她們的理論水平、文學修養和科研能力,提高她們的教學水平,也是當務之急。就師資隊伍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首先,學校(除引進外籍教師外)應該多引進一些學術水平高、文學造詣深的教師,讓他們主講文學課程;其次,應繼續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創造更多機會選派一些教師到英美國家進修文學課程;再次,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應經常邀請一此國內外專家來校講學,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學術研討會,掌握國內外英美文學研究的新動態,有分析地吸取新的文學理論及研究方法。
(三)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方面的問題
在教學內容上,我校在文學課的講授上,史、選并重,教學手段較靈活、但也存在幾點問題:1)古典作家作品居多,現當代作家作品偏少;2)教學方法陳舊,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3)沒有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解決好以上問題,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及興趣愛好選擇教學材料。文學是一門有關人的學科,如果我們在文學課上忽視學生作為個體的人的實際需要,那么無論我們以何種理論為依據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到頭來還是收效甚微。其次,將課堂教學與課后閱讀結合起來,把好課堂教學關,一堂課自始至終都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積極鼓勵學生提問,把課堂教學變成課堂討論,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形成教師與學生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再次,隨著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普及,教學時應盡可能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如計算機軟件或課件、錄像機、投影儀、光盤等,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名家名作改編的電影、錄像,或用光盤播放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英美文學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用藝術的魅力去陶冶和感染學生。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這次問卷調查,我們細致地分析了包頭師范學院英美文學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一此想法或建議。英美文學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而作為文學教師,我們首先必須要設法將學生引領到文學的藏寶之地,希望這次調查能為今后我校英美文學教學改革,尤其在教材選用、教學方法改革、師資培養等力面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26).
【關鍵詞】英語專業 英美文學 文學教學
英美文學是英語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它對于夯實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培養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和提高自身人文素質修養有著重要作用。但當前高校英語專業文學課程教學中存在諸多突出問題如教學課時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缺陷等。通過合理的教學策略將此類問題解決,文學課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作用。
一、 英美文學教學現狀及其面臨的問題
1.學時短、內容多。英美文學課的教學內容覆蓋范圍廣,包括英美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文學名家及重要作品。此外文學課教學不單指文學作品的賞析,還涵蓋了文學史和相關文化背景的講解。但是當前英美文學課的教學課時普遍偏短,這往往導致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難以把握龐大的教學內容。如果不能科學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則往往出現教師對文學知識進行面面俱到地講解,占用較多的教學時間,而講解的深度卻有所欠缺,最終教學任務可能無法順利完成。
2.方法單一、教材陳舊。當前英美文學授課所用教材內容大都比較陳舊,主要集中在古典作家及其著作,現當代作家作品偏少。且大部分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脫離,學生對其學習興趣不高。此外,教師為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往往采用系統講授法,將理論知識滿堂灌,使學生被動地接受各種信息,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情緒。
3.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目前在英美文學課程考核中,大部分教師還是采用傳統閉卷考試的方法作為考核手段。學生為了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往往被動地參與到文學課的學習中來。記筆記、做練習仍然是他們的主導學習模式,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意識較差。單一的考試模式削弱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難以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此外,如果將書面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學業成績的主要評價依據,則會忽略對其學習過程的評判。最終的評判結果缺乏全面性。
二、 英美文學教學的對策
1.優化教學內容、促進自主學習。鑒于文學課教學內容多和學時少的矛盾,教師可根據教學重難點,提前給學生劃定學習范圍。針對重點內容布置思考題讓學生自行搜集資料解答,培養學生自我探究的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可針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進行解答,進而再根據教學要點補充講解學生忽略的知識點。這樣一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教師不僅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豐富學習內容、鼓勵學生閱讀原著。針對教材陳舊這一問題,教師可從學生的英語水平入手,選擇與其學習情況相符的教材,引導學生通過教材了解文學作品,激發其學習興趣。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講授文學知識外,還要對學生閱讀、分析作品的技巧進行講解,使他們學會自主賞析文學作品。對于英美文學中的名家及經典名作,如詩歌、小說等,則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去閱讀原著,在閱讀中獲得啟發開拓視野,進而提高英語學習水平,提升自身文學素養。
3.強化互動教學、變換教學方式。文學課的性質要求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改變以傳統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模式,從學情分析著手,結合討論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圖像、視頻等將文學內容生動地呈現出來。還可鼓勵學生對經典作品如戲劇、小說等進行情景再現,通過角色表演和情景模擬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4.改進考核評價方式。為了在教學中全面、客觀地對學生做出評價,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力求使評價方式多元化。傳統閉卷考試的方法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活動的監測與評價,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可將多種評價方式結合,例如,圍繞教學重點,教師可布置各類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論文、文學評論、研究報告或者小測驗的方式來完成,并且將這些評價結果歸入到課程的總評成績中去。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在總成績中所占比例增大,激發其學習的熱情。
三、小結
英美文學是英語專業學生課程學習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起著積極的作用。在英語專業文學教學中,教師要綜合運用多種渠道,利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改善文學課的教學效果,使它更有力地促進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小迪.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J].校園英語,2012(11):34.
[2]李春香.英語專業本科英美文學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安徽文學,2013:10.
[3]萬海艷.英美文學教學中引入團隊學習策略(TBL)[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4
論文摘要:高級英語課是英語專業高年級的基礎課程,對于獨立院校英語專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達到質的飛躍一個挑戰,匯量大,句子復雜,難以理解,詞匯練習和翻譯練習較多。本文從詞匯、閱讀理解和翻譯幾個方面探討如何教好高級英語這門課程。
高級英語是基礎階段的延伸,一般在學習高級英語階段對英語的認識和掌握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尤其對于獨立學院英語專業的高年級同學來說,要想完成這個飛躍,畢業后才有望更高層次的發展,成為一個合格的專業人才。
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中規定:“高級英語是一門訓練學生綜合英語技能尤其是閱讀理解、語法修辭與寫作能力的課程。課程通過閱讀和分析內容廣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經濟、社會、語言、文學、教育、哲學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擴大學生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名篇的分析和欣賞能力、邏輯席位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鞏固和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技能。每課都應配有大量的相關練習包括閱讀理解、詞匯研究、文體分析、中英互譯和寫作練習等,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在質量上有較大的提高?!痹谶@樣的要求下,獨立學院英語專業高級英語的教學也要以此為標準使學生在質量上有較大的提高,根據高級英語的教材的特點和教師的經驗,具體做法如下:
一、詞匯
“1978年,教育部下達了關于外語學院、綜合大學英國語言文學專業以及高等師范英語專業的教學計劃,明確培養規格是:使學生具有準確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而這五項技能都是基于詞匯的基礎之上,詞匯不過關,這些技能就無從談起。大綱規定:八級水平通過課堂教學和其他途徑認知詞匯達10,000-12,000個;且能正確而熟練地使用其中的5,000-6,000個及其最常用的搭配。獨立學院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相對其他院校學生較低,據初步調查統計大學三年級學生詞匯量不足6500個,這對高級英語教學造成一定的困難。擴大詞匯量是高年級學生的首要任務,首先要完成大綱規定的詞匯量,然后在向下一個目標邁進。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的同時,滲入詞匯教學,如詞匯記憶法中前綴、后綴派生詞、合成詞等知識,便于在閱讀中克服障礙;對于獨立院校學生,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在詞匯記憶中分清學術詞匯和普通詞匯,掌握近義詞之間的區別,這樣在五項技能的使用中就更精準了。
英語短語是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恰好這部分是學生的薄弱環節,也是在翻譯練習和閱讀理解中的障礙之一。綜合教程高年級課本教材涉獵廣泛,大多取材于專欄作家名篇,其中不乏大量短語的使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短語的積累,并學以致用。體現在翻譯中就是拿到句子縣分析套用什么樣的短語使句子表達簡單明白,有位翻譯增添不少色彩。
二、閱讀
基礎階段的綜合教程課本多以小故事、事件為題材,內容比較淺顯易懂;綜合教程高年級學習階段旨在通過第一手的英文材料從教育、語言、科技、文化、人生哲學、社會問題等;收入了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經典散文,提供給大家原汁原味的英語語言素材。“能夠體現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的能力開始反映在語言文學功底上?!闭Z言文學的功底是建立廣泛的涉獵基礎上,而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受英語底子薄、詞匯量較少的影響,同時也因為文化差異、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影響,閱讀中出現大量的問題。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要反復閱讀、反復理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幫助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的把握以及隱含寓意的理解,重點強調修辭手法的解釋,便于學生在會話、翻譯和寫作中很好的利用各種修辭手法,來為自己的語言文學功底錦上添花。
三、翻譯
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的翻譯中已經有計算機輔助,然而到目前為止計算機輔助翻譯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翻譯。馮建文(戴煒棟,2003:164—168)認為:翻譯是檢閱閱讀理解與準確程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為它無法像完形填空和選擇題一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回避和猜測,在獨立學院英語教學中,翻譯尤為重要。在中國,流傳最為廣泛的翻譯標準是嚴復的“信、達、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然而在獨立學院英語教學中,翻譯的標準可以適當放寬,而是教師可以通過翻譯練習檢測學生的語法,短語的掌握情況。因為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的語系,教師通過大量的翻譯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句法結構以及思維模式上存在巨大的差異,達到“忠實、通順”(failhful,smoothness)。但這對初級學者,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四、結語
英語題材廣泛,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哲學、教育等方面,而高級英語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的獲得,也學要綜合技巧的培養??紤]到教學的對象以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為主,學生基礎薄弱,且院校所在地可供學生鍛煉的機會有限,教師必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將詞匯、閱讀、翻譯的學習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來訓練學生,衡量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提出見解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賴錚,高校英語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十個指標[J]外語語文,2009(5):128
論文摘要:英語語言學課程作為英語專業的必修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語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培養分析英語語言問題的能力,為學習后續課程及從事專業工作打好必要的基礎,并促進英語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語言學的學習和英語學習的各個環節都有關聯,并對英語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重點分析語言學知識在英語教學中的各方面的應用。
英語語言學課程作為高校英語專業在高年級階段的必修課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將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定為:使學生了解人類語言研究的豐富成果,提高其對語言的社會、人文、經濟、科技以及個人修養等方面重要性的認識。把已有的語言知識上升到理論的層面,培養語言意識,發展理性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和視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在課程設置上,都將語言學課程開設在高年級的大三的某學期,學時也多為36課時。而在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完成低年級階段的語音,基礎英語,語法,聽力,閱讀,寫作等課程學習,進入專業課的學習。很多學生將語言學的課程看成是一門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的理論課程,對該課程的學習出現畏難情緒,而其實英語語言學課程對于英語學習的各個方面來說都有積極的作用,能鞏固且提高學生的綜合的系統的英語知識和能力。高校英語語言學課程多選用胡壯麟的《語言學教程》為教材。本文以此書為例,分析語言學的學習和英語學習的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
《語言學教程》比較系統全面地介紹了語言學的基本理論。共分為12個章節,分別為引言,語音學,詞匯學,句法學,語義學,語言與認知,語言文化和社會,語用學,語言和文學,語言與計算機,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流派。既包括了語言學的核心基本理論--語音,詞匯,句法,語義和語用,又能從宏觀的角度涉及到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交叉—文學,文化,計算機,外語教學,流派等。教材試圖以淺近、通俗、趣味為主,并盡量反映出近十余年來在語言學領域中的新的進展。
語言學首先介紹了什么是語言以及語言的特點。在高校的高年級階段會進入第二外語的學習階段,學生總會在選擇何種外語時,提出各種疑問,最常見的就是“這種二外是不是比那種簡單?”之類的問題。而通過語言學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語言是具有共同特性的,從任意性,二重性,移位性,創造性,文化傳播性等角度來看,每一種語言都具有相同的這些區別特征,所以其實不存在哪種語言更簡單或者更難的現象。
從語音的角度來說,雖然在大一階段就設置有語音課,但是教師的教學通常只注重學生的跟讀,而沒有從理論的高度來分析英語語音的正確發音位置和發音方式。學生更多的知識通過聽力識別教師的語音,并采取老師讀一遍學生復述一遍的方式,這樣部分學生其實根本沒有真正掌握語音的正確發音,甚至因為母語的負遷移影響還帶有濃重的口音,這樣不僅達不到語音課的目的,也間接影響了學生的聽力、口語等能力的培養。通過語言學課程的語音章節的系統全面的學習,學生能通過熟記發音器官的名稱及其作用,對英語語音的發音部位、方式、特點進行描述,并對其進行分類,從而糾正自己的發音。
再從詞匯學的角度來看。在低年級階段,很多學生對單詞的記憶都是處于很散亂的狀態,毫無系統性和歸納性。而語言學的詞匯學的章節通過研究單詞內部結構和構詞規則,讓學生學習詞素的概念,類型,常見的詞根和詞綴的意義,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單詞量,并使其單詞結構更具有系統性。而且對語音知識的鞏固和修正,能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單詞的記憶能力,特別是拼寫的準確性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從語義上來看,語義學這個章節重點講到“意義”的七種意義。學生在記憶單詞的詞義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對于一詞多義或者同形異義的詞往往只記得第一個義項,而通過這一章節的歸類—-- 連鎖型或者發射型,能使學生更好地記憶詞義,也是從另一個側面擴大了學生的單詞量。
就句法學來說,了解英語的主要句型、句法特點、句子的生成與轉換規則等,對于深入了解英語的結構特性、提高句子組織的能力、理清繁雜的句子結構都有巨大的幫助。
從語言和文學的關系來看。在英語專業的高年級階段會有英美文學類的課程,大多數學生存在閱讀量不夠的問題,或者即使閱讀了一定數量的文學作品,但卻不懂得如何分析作品。而語言學從文體學的角度入手,分類別講解了散文,詩歌,小說,喜劇等類別的賞析技巧。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讀的文學作品,能讓學生有更濃厚的文學知識學習興趣。
而語言學最后所涉及到的語言和流派等知識,體現出西方語言學研究中的許多新成果,如有關功能語言學、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文體學等方面的新理論和新的研究成果。因為受學時的限制,部分章節采用學生課后自學的方式,讓學生歸納總結并提出相關的問題,這樣既加強了基礎訓練、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英語專業本科學生課外閱讀、思考、研究和寫作實踐的綜合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和工作打下比較扎實的語言基礎。
綜上所述,英語語言學課程并不是一門孤立的枯燥乏味的理論課程,而是和語言學習的各個環節都息息相關的課程。將語言學相關知識運用到語言學習的聽、說、讀、寫各個方面中去,就一定能從中獲益匪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