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9 01:34: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藥制劑技術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藥制劑學是研究中藥制劑傳統理論、制劑工藝技術、制劑的機理、中藥質量標準的發展方向的學科,同時是一門極具發展前景的中藥學類的應用專業重點學科[1]。本課程要求中藥學學生必須掌握中藥制劑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中藥制劑學的基本技能,同時熟悉并了解中藥制劑學在中醫藥領域的重要性,中藥制劑學的研究進展,在推動中藥與世界接軌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此外,中藥制劑學的實驗課要求中藥學專業本科生必須掌握本門課題最基本的中藥制劑工藝、中藥質量標準的檢驗方法,進而明確中藥制劑目的。為實現上述目標,培養學生學習中藥藥劑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筆者進行了一系列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改革。在理論教學改革中,目的是強化教學效果,使學生充分掌握中藥制劑基本理論、中藥制劑工藝和各類制劑作用等內容。在教學方式上,采取系統授課、啟發及討論式等形式教學交替的模式,綜合運用教學過程中的現代教育先進技術手段,如多媒體課件、錄像等,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總之,通過中藥制劑學的教學及實驗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理論教學改革內容
1.1傳統制劑方法與現代制劑工藝的比較
中藥制劑是我國的一門傳統的中藥制藥技術,是中華民族用藥經驗和理論幾千年的總結。由于中藥的種類繁雜及歷史條件的限制,全國各地制劑方法千差萬別,因此中藥制劑工藝難以適應現在GMP的生產及要求,研究中藥制劑技術、改進制劑工藝是中藥工作者的當務之急?;谶@一原因,我們在中藥制劑學授課內容上加強了傳統制劑方法與現代中藥制劑工藝對比教學研究,如牛黃解毒丸,傳統的制作時間需5~7天,費時費工;現代制劑新工藝改為牛黃解毒片直接用粉末,壓片,制成制劑,只需2―3天,大大節省了制劑時間,而改進后的制劑品各項指標基本與原工藝制劑品一致 [2]。為了鼓勵中藥專業學生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技術的應用,借鑒新的科技成果并應用于中藥制劑學,我們自編了《中藥制劑學實驗教學教材》,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中藥制劑原理及現代中藥制劑工藝研究的新成果及新進展,在闡明制劑原理的基礎上,以中藥制劑必然向制劑工藝的自動化、機械化等方向發展,使我國傳統中藥最大限度地利用藥材而充分發揮藥效及療效。
1.2加強中藥制劑原理的講授
由于中藥制劑學原理的研究是中藥制劑學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如果中藥制劑原理講清楚,那么其他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中藥制劑學的理論教學中,應重點講授中藥制劑的科學依據和各類藥材之間的作用,探討在一定工藝條件下,中藥在制劑過程中產生的相互作用及產生的物理或化學變化,以及因這些變化而產生的藥理作用的改變及這些改變所產生的臨床意義。通過這種原理的講解,可引導學生結合中藥分析及中藥化學等相關知識,加深對本門課程的理解。
1.3重視與中藥制劑學交叉學科的發展及應用
中藥制劑學與中藥學、方劑學、中藥分析學、中藥化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如與中藥炮制也密切相關,如中藥大黃的酒制,延胡索醋制,以及有毒藥理如川烏的水解炮制方法,以上目的或改變藥物的作用或減少藥物的毒性。再如中藥制劑分析課程的中藥制劑標準制定可應用到中藥制劑學課程的中藥質量研究內容,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在以上方面的教學改革中,筆者充分利用本校在中藥分析、中藥化學等優勢,結合現代研究的成果,將其應用到中藥制劑教學及實驗中,如采用增加各種輔料解決中藥易霉變及中藥各種成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改變中藥劑型增加中藥生物利用度,等等。在課堂講授中,不斷汲取這些相關學科的精華,引入中藥制劑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充分運用現代科學研究技術,深入研究中藥制劑機理,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研究和將來的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中藥制劑學與中藥專業多門課程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不但中藥制劑課程與其他課程密切合作,而且筆者與相關專業實驗人員也進行合作研究,為中藥制劑劑理論及實驗教學的改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中藥制劑理論教學改革
1.2.1多媒體與教學錄像相結合
在中藥制劑教學手段上,通過制作能夠客觀反映中藥制劑學特點的多媒體課件及教學錄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如在中藥制劑學課程進行到“各論”部分時,應用中藥傳統制劑方法的教學錄像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本門課題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式更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對中藥制劑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提高中藥制劑各種劑型的基本操作技能各實驗水平。同時,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消除了課堂單調的講授方式,顯著提高了學生學習中藥制劑專業課題的興趣。
1.2.2中藥制劑理論及實驗教學課題教學方式
由于互動式教學是以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因此利用互動式教學方法,能夠不斷提高中藥制劑學的教學質量。在這種方式教學中,作為主體作用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學生怎么學,在課堂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如學習“中藥各類劑型”一章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提出,如何從哪幾個方面把握各種劑型的制法及原理,使學生根據已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積極發言,并對沒有理解的相關問題,積極發言提問,調動課堂上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做到教學相長。學生的一些發言,使教師有所啟發,反過來提升教學水平并促進教學。中藥制劑學實驗教學的改革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合理的實驗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繼承傳統中藥制劑技術,而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藥制劑的理論知識和相關內涵。為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適應將來從事中藥制劑的科研、教學及生產等工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發揮導向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科研課題,定期開展課題研究討論,組織中藥制劑專業技術學習。例如,目前在中藥制劑科學研究中,部分學生參加了筆者指導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在參加該項目的科研過程中,進一步掌握了中藥制劑的科學內涵,并顯著提高了大學生對中藥制劑學的學習興趣。在開展課題研究討論過程中,對學生提出了中藥丸劑、中藥散劑、片劑等幾個劑型進行詳細研究,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中藥制劑實驗教學內容
中藥制劑實驗教學內容有傳統的制劑方法實驗,又有將現代的新劑型實驗,旨在通過以上實驗,使學生更深刻理解中藥制劑的內涵。根據學校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筆者自編了《中藥制劑學實驗講義》,對實驗內容進行了改進,如在傳統實驗中,引入了傳統與現代制劑劑型前后化學成分及含量的對比實驗內容。
2.2中藥制劑實驗教學設備
為了使學生直觀了解中藥制劑新設備、新工藝,筆者在實驗課程中增設了遠紅外干燥設備及自動中藥壓片機等,通過參觀、操作及現場講解的方式,使學生直觀地了解遠紅外干燥設備的原理和優勢、工作特點,加深了對新型制劑設備與新的制劑方法的理解。調查表明,學生對這些中藥制劑新設備、新工藝有很濃厚的興趣,對中藥制劑的現狀及發展前景有了新的認識。
2.3中藥制劑理論及實驗教學考核辦法
目前實驗教學內容中增設了綜合設計實驗,目的是提高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并獨立進行操作。綜合設計性實驗只給出實驗題目,內容包括查閱文獻,實驗步驟設計,實驗結束后以論文的形式提交實驗報告,以上可反映學生真實的實驗結果。在中藥制劑理論教學上,要求學生自己制作PPT,課堂上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思維及實驗方法,其他同學提出相關問題,并由教師按照設計思維、講述水平、回答問題情況等進行點評,并給出成績。
中藥制劑學是中醫藥學的一大特色,在我國中醫藥學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極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藥學專業及骨干課程。為了使中藥學專業學生更好地繼承、發揚這門專業學科理論及實驗基本知識,筆者結合本校優勢和特色,在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學生對中藥制劑學這門學科的理論及實驗學習興趣。近年來本校的中藥制劑學科已一改過去單一傳統制劑的教學、科研模式,充實、更新教學內容,在繼承傳統制劑方法的同時,更加重視傳統制劑理論和現代制劑研究的新成果,重視現代制劑工藝的發展,使教學內容與現代生產緊密聯系,相互促進,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設計及綜合分析能力。當然,在今后的中藥制劑學教學及實驗工作中,還需要不斷總結,力爭盡可能使學生掌握更多中藥制劑學知識和實驗技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科研及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藥藥劑學 課程建設 精品課程 現代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3-0001-02
中藥藥劑學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藥劑的配制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及合理應用等內容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是中藥學專業的重要專業理論課程。經過近六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課程內容系統、課程體系創新、課程平善、教學資源多元、課堂組織生動的“五位一體”體系,于2005年被認定為我校精品課程。在我校精品課程建設實踐中,始終堅持注重課程的內涵建設與不斷創新,本文將從教學團隊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教法改革與創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等幾個方面介紹我們在課程建設過程中的思考和體會。
一 構建合理高效的中藥藥劑學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是具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任務導向和共同目標,通過團隊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加速教師的教育專業發展而組織起來的正式群體。一個高效的教學團隊應具備明確的教學建設目標、優勢互補的團隊成員、鮮明的團隊精神和清晰的教學改革方向和預期成果。中藥藥劑學教學團隊在組建之初就建立了較為明確的目標——建設優質示范性的精品課程,團隊負責人由藥學院院長擔任,藥學院院長是我省藥劑學領域的著名專家,近年來發表制劑方面文章百余篇,培養研究生數十人,主持多項國家、省部級重大課題;除藥學院院長外,整個教學團隊中57%具有高級職稱,43%具有博士學歷,42%具有碩士學歷,平均年齡37.6歲。在教學團隊建設中注重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近六年共有2名博士畢業,5名碩士畢業,引進博士1名。建立逐步形成了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高學歷青年教師優勢互補、分工明確的教學團隊,通過發揚團結協作和尊重個性相結合的團隊精神,建立切實可行的團隊內部制度,如青年教師“導師制”,為每一名青年教師指定專任導師,從教學、科研等多方面進行指導;建立青年教師定期聽課制度,規定青年教師每年安排公開課3~4次,并通過組織授課比賽、教案評比等活動,提高他們的教學熱情和積極性;建立青年教師學習交流制度,定期安排他們到省內外培訓,規定青年教師每年至少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一次;在教學、科研課題申報上向中青年教師傾斜。近六年中青年教師承擔市級以上教改課題4項,科研課題7項。使中藥藥劑學的教學團隊日趨成熟,形成了以“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高學歷青年教師”為特點的實力雄厚的教師團隊,不斷促進中藥藥劑學精品課程的發展和創新。
二 構建以中藥藥劑學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中藥藥劑學是中藥學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是連接中醫臨床與中藥用藥的橋梁,在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能夠使學生全面了解中藥常用劑型的特點、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等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術,培養合格的中藥學專門人才。中藥藥劑學是以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制劑分析、中藥藥理等多門學科為理論基礎的綜合性技術科學,中藥藥劑學與各學科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系和補充發展。為促進中藥藥劑學精品課程的建設我們建立了以中藥藥劑學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包括三個基礎和兩條延伸共10門課程,具體結構見下圖:
中醫藥基礎理論和現代科學理論課程(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制劑分析),是中藥藥劑學研究的基礎。中醫藥基礎理論中辨證施治、復方用藥、性味歸經等指導中藥藥劑學的劑型的選擇和質量標準的建立,中藥學、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制劑分析等課程的教學指導了中藥的提取、結構分析和質控研究;兩條延伸一條體現了中藥藥劑學在臨床應用中的發展,一條體現了中藥藥劑學與工業生產實踐相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表明,以中藥藥劑學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培養模式,適合我院中藥學學生的發展和國內人才市場的需求,使我院學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全校領先水平(2010年分別為31.5%和96.2%)。
*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編號:103064)、河北聯合大學教育教學重點課題(編號:MY090102)
三 改革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授課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
中藥藥劑學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課程,除了傳統的理論教學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針對具體藥物和用藥要求設計、優化提取工藝、處方,制備工藝以及對各種制劑設備的操作。因此,在理論教學上引入PBL教學法,采取“提出問題搜集資料小組討論課堂討論老師總結”的方式,同時將理論課、實驗課和藥廠見習三者結合起來,安排學生帶著實際問題到工廠參觀學習,觀察生產過程,請技術人員作專題報告,學習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解決教學中難以闡述清楚的設備構造和操作難點問題等。實踐表明,實地觀察有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制備工藝流程等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主動為畢業后的就業積極作準備。我們在近六年對中藥藥劑學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進行了兩次較大的修改,減少了理論課學時,增加了實驗課學時,設立了開放實驗室,減少了驗證性實驗的內容,實踐教學中采用了“單項實驗技能訓練加綜合實訓”的模式,在單項試驗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選定幾個中藥品種進行制劑處方的設計和制備研究,安排學生利用開放實驗室中的滴丸機、噴霧干燥劑、包衣鍋、HPLC等設備完成制劑的處方篩選和質量評價,提高了學生參與制劑研發的整體水平。
2.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等多種媒體于一體,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儲存、傳播方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強化效果。我們開發了《中藥藥劑學》多媒體課件,使各種中藥劑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體,制劑設備的構造和運行更加直觀,為學生提供了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通過進入藥廠的生產車間拍攝錄像,動態演示制劑生產車間、制劑設備操作、劑型的制備、包裝等過程,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理論課中重點、難點,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工藝操作單元,如中藥廠GMP標準的廠區、生產車間布局及各類中藥制劑的生產流程,邊播放視頻邊講解,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為日后學生的生產實習奠定了基礎。
3.基于網絡平臺的互動式教學
高水平的教學,離不開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網絡化教學平臺的構建可使教學資源數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們在已有精品課程平臺的基礎上,又構建了BB網絡在線平臺,教師通過將課堂授課內容上傳至該平臺,可實現面對面的音視頻教學,學生可根據學習知識點掌握的情況自助安排預習和復習,通過平臺的討論區教師可以及時回復學生的問題,還可以組織多名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如針對難溶性藥物姜黃素增溶方法的專題討論: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按照預先分組通過閱讀論著、查閱文獻、結合實驗結果,最終以小論文的形式于BB平臺上,教師選擇其中的2~3篇由學生在課堂上作報告,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對教師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幫助和啟發。
四 堅持教學和科研雙管齊下,以科研提升教學、以教學推動科研
教學和科研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中藥臨床使用會對中藥藥劑學不斷地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和新課題,這是促進中藥藥劑學發展的動力之一??蒲泄ぷ鞯拈_展能夠豐富和深化本科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水平。如在“固體分散體”的講授過程中,以我們在研發姜黃素固體分散體時的經驗,講授固體分散技術的優點和難點,如何針對具體藥物選擇合適的載體以及優化藥物與載體的比例,結合我們制備的溶解度曲線、差熱掃描圖譜講解固體分散體的驗證方法等,使學生對這一技術有了較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名考上某大學碩士研究生的學生向我們反饋說,正是由于這種將科研融入教學的授課方式,使她基本了解了課題的研究過程和思路,不像其他剛進實驗室的同學那么茫然。每年約有1/4的同學在畢業實習結束后撰寫并發表了專業論文??蒲泄ぷ鞑粌H對教學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還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近年來,藥劑學科共承擔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17項,其中有多項取得了省級科研成果獎項。同時,教師得益于教學中的啟發,主持和參與了多項教改課題,撰寫了多篇高質量的教改論文,并且將教改成果應用到教學中。
總之,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質量工程,我們的課程建設始終以提高學生藥學綜合能力為宗旨,在教學內容上注重知識的更新,在課程體系設計上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使中藥藥劑學精品課程不斷發展和完善。從高等院校自身來講,精品課程應服務于教學,體現現代教育教學的思想。因此,我們還應從內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修訂教材教案和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等多方面,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使精品課程真正成為“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課程。
參考文獻
[1]陳學紅、林文雄.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及其構建與運作——生態學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1(3):45~49
[2]賀福元、羅杰英、郭建生等.中藥藥劑學與相關學科內在關系的探討[J].中醫教育,2000(6):18~19
[3]崔福德、侯雪蓮、楊麗等.基于能力提高的藥劑學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J].藥學教育,2008(3):20~22
關鍵詞:復方中藥;發酵工藝;高效液相色譜法;單因素試驗;響應面法
中圖分類號:R2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4)04-0073-05
中藥經凈制或處理后,在一定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藥物發泡、生衣的方法稱為發酵法[1]。發酵是一種重要的炮制方法,目的是改變原有藥性,產生新的治療作用,擴大藥物品種,并具有去毒存效、增強藥效、提高中藥提取率等作用[2]。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微生物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微生物發酵為中藥炮制的發展開辟了新的研究空間。但傳統的中藥發酵采用天然微生物發酵,菌種不純,代謝理論、藥效成分理念模糊不清,生產可控性差,且發酵中藥所包含的成分極其復雜,對其成分分離純化有較大難度,中藥發酵研究有限,投入生產的品種更少。鑒于發酵類中藥成分復雜,缺乏指標性成分,以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測定發酵后醇提液的總峰面積來代表發酵后總有效化學成分含量,對復方中藥制劑質量評價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本試驗以某企業委托的一種復方中藥制劑為研究對象,因其傳統的發酵炮制工藝生產周期較長,且制劑的質量難以控制,故通過對復方中藥發酵過程中影響因素(如發酵菌種、發酵時間、發酵溫度、接種量等)進行優化篩選,并采用HPLC分離分析技術測定,對發酵前后醇提液進行監控和對比評價,由響應面法分析確定最佳發酵工藝,為復方中藥發酵工藝開發提供一定的基礎和參考。
1 儀器與試藥
Surveryor高效液相色譜分析儀(美國 Finnigan), SHP生化培養箱、凈化工作臺(揚州鴻都電子有限公司),ZD-85氣浴恒溫振蕩器(金壇市榮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HH-S4型電熱恒溫水浴鍋、DZF型真空干燥箱(北京利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RE-3000旋轉蒸發器(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SHZ-D(Ⅲ)循環水式真空泵(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公司),KQ5200DE型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分析純乙醇,色譜甲醇以及無菌水。
復方中藥及其組方藥味由某公司提供(委托方要求復方中藥及組方保密);發酵菌種為酒曲,均來自市場商品,分別為醇正醇牌第四代“高效增香型酒曲”(哈爾濱醇正醇酒曲廠)、蘇州蜜蜂牌“甜酒曲”(蘇州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安琪牌“甜酒曲”HY12-11、ANGEL、Q/YB2002S(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命名為CZC-4、SZ-2、AQ-1、AQ-2、AQ-3。
2 方法
2.1 工藝流程
2.2 工藝要點
2.2.1 浸泡、蒸煮及滅菌 精確稱取復方中藥原料5.000 5 g,加無菌水至藥材表面,浸泡2~3 h,高溫(100 ℃)蒸煮1~2 h,至水分被藥材完全吸收,密封置于紫外燈下滅菌,待溫度降至室溫時,放置無菌恒溫箱(33 ℃)中備用。
2.2.2 活化 精確稱取發酵菌種0.150 5 g,置于滅菌后的試管中,于凈化工作臺上加入約3 mL無菌水,加棉花塞,放置恒溫振蕩器中,500 r/min,活化0.5 h。
2.2.3 接種 取出恒溫箱中藥材(發酵培養基),將活化后的菌種倒置藥材表面,邊攪拌,邊接種。再用少許無菌水將試管壁上的菌種涮下。上述操作過程盡可能迅速完成,以確保菌種的發酵溫度維持在一個最適的范圍,縮短發酵周期。
2.2.4 發酵 取出接種后的藥材,密封置于恒溫培養箱中,33 ℃發酵至醇香產生,一般為3~5 d。
2.2.5 制樣 將發酵后的藥材,按固液比1∶15,80%乙醇熱回流提取2 h,提取2次,抽濾,收集濾液,經真空濃縮至膏狀無醇味;將濃縮液浸膏用無水甲醇溶解洗滌,定量轉移至250 mL容量瓶中,無水甲醇定容至刻度備用。
2.3 分離分析檢測與評價依據
采用HPLC進行分離分析[3-4],測定復方中藥制劑中各組分的色譜峰面積,依據各組分色譜峰面積的變化來評價復方中藥制劑發酵炮制效果的優劣,色譜峰面積越大說明發酵后有效化學成分含量越高,復方中藥制劑有效成分越優良。
2.4 色譜條件
色譜柱:Thermo HYPERSIL GOLD C18(150 mm×2.1 mm, 3 μm);流動相A為乙腈、B為1.0%甲酸水。采用全梯度洗脫模式,優化的梯度洗脫條件如下:0 min,3%A;15 min,15%A;35 min,50%A;60 min,100%A;63 min, 100%A;65 min,3%A;75 min,3%A。流速:0.2 mL/min;檢測波長:257 nm;柱溫:35 ℃。
2.5 發酵前后指紋圖譜對比
精確稱取復方中藥各組成藥味,共5.000 5 g,按上述檢測工藝,對發酵前的原料進行HPLC分析。精確稱取復方中藥各組成藥味,共5.000 5 g,按上述發酵及檢測工藝,對發酵后的復方中藥進行HPLC分析。
2.6 單因素試驗
以甲醇定容后,采用HPLC測定復方中藥制劑醇提液中的各組分色譜峰的總峰面積,以總峰面積提高率為評價指標,評價各影響因素下的發酵效果[5]。總峰面積提高率(%)=(發酵后總峰面積-發酵前總峰面積)÷發酵前總峰面積×100%。
2.6.1 菌種 以CZC-4、SZ-2、AQ-1、AQ-2、AQ-3為發酵菌種,接種量3%、發酵溫度33 ℃、發酵3 d,以HPLC總峰面積提高率為評價指標,考察不同發酵菌種對復方中藥發酵的影響。
2.6.2 接種量 以SZ-2菌種為發酵菌種,發酵溫度33 ℃、發酵3 d,接種量分別為1%、2%、3%、4%、5%、6%,以HPLC總峰面積提高率為評價指標,研究接種量對復方中藥發酵的影響。
2.6.3 發酵時間 以SZ-2菌種為發酵菌種,發酵溫度35 ℃、接種量為5%,發酵時間分別為1、2、3、4、5、6 d,以HPLC總峰面積提高率為評價指標,研究發酵時間對復方中藥發酵的影響。
2.6.4 發酵溫度 以SZ-2菌種為發酵菌種,接種量為5%,發酵時間3 d,發酵溫度分別為30、31、32、33、34、35、36 ℃,以高HPLC總峰面積提高率為評價指標,研究發酵溫度對復方中藥發酵的影響。
2.7 響應面法優化發酵工藝
通過單因素試驗,根據Box-Behnken中心組合試驗設計原理,以復方中藥制劑中各組分總峰面積的提高率為響應值,設計3因素3水平響應面分析試驗,包括12個析因試驗和3個中心試驗。因素水平編碼見表l。數據用Design-Expert 8.0程序分析確定最優發酵工藝參數[6-7]。
3.3.2 響應面分析 利用Design Expert 8.0軟件對二次回歸模型進行規范分析,以SZ-2菌種為發酵菌種,發酵溫度、發酵時間、接種量之間交互作用對總峰面積提高率的影響見圖6~圖8。
等高線的形狀可以反映出因素之間交互效應的強弱,圓形表示兩因素不顯著,而橢圓則表示較為顯著[12]。比較3組等高線圖可直觀地看出:AC之間的交互作用顯著,等高線呈橢圓形,而AB、BC等高線呈圓形,說明其交互作用不顯著,這與方差分析結果一致。從響應面圖可以看出此試驗模型都能夠達到極值點,且穩定點是最大值,即為總峰面積最大的點。
由圖6可知,溫度在(30,32.87)℃范圍內、發酵時間在(1,3.46)d范圍內時,兩者存在顯著增效作用,總峰面積的提高率隨著溫度和時間增加而升高;而當溫度在(32.87,36)℃區間,發酵時間在(3.46,5)d范圍時,酒精度反而隨著兩因素的增加開始下降。由圖7可知,溫度在(30,32.87)℃范圍內,接種量在(1%,3.96%)范圍內時,兩者存在顯著增效作用,總峰面積的提高率隨著溫度和接種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當溫度在(32.87,36)℃區間,接種量在(3.96%,6%)區間,總峰面積的提高率反而隨著兩因素的增加開始下降。由圖8可知,接種量在(1%,3.96%)范圍內,發酵時間在(1,3.46)d范圍時,兩者存在著顯著增效作用,總峰面積的提高率隨著接種量和發酵時間的增加而升高;而當接種量在(3.96%,6%)范圍時,發酵時間在(3.46,5)d范圍時,總峰面積的提高率反而隨著兩因素的增加開始下降[13]。
4 小結
本研究通過單因素試驗和響應面法對復方中藥的發酵條件進行優化,建立了發酵時間、接種量和發酵溫度3個因素對總峰面積提高率的二次回歸方程模型,該模型準確有效,可用于分析預測各因素對總峰面積提高率的影響。由單因素試驗和響應面優化模型確定了SZ-2菌種發酵復方中藥的最佳工藝條件,進一步試驗證明,采用響應面分析法對復方中藥發酵工藝進行優化是非常有效的。本研究結果為復方中藥發酵工藝開發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龔千峰.中藥炮制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315.
[2] 張曉鳳,楊西友,肖嬌,等.中藥發酵炮制的研究進展[C]//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炮制分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中醫藥學會, 2009:99-103.
[3] 崔淑芬,張信青,Frank SC Lee,等.HPLC指紋圖譜應用于炙甘草的炮制研究[J].中成藥,2007,29(11):1636-1639.
[4] 廖慶文,樊冬麗,肖小河,等.不同黃連炮制品HPLC指紋圖譜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3):210-214.
[5] 白衛東,沈棚,錢敏,等.響應面優化花生酸奶發酵工藝研究[J].中國乳品工業,2012,40(4):51-54.
[6] Elibol M, Ozer D.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of Lipase production by freely suspended Rhizopus Arrhizus[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2,9(8):367-372.
[7] Anisha GS, Sukumaran RK, Prema P. Evaluation of α-galactosidase biosynthesis by Streptomyces griseoloalbus i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Applied Microbiology,2008,46(3):338-343.
[8] Martin Obandaa, P Okinda Owuora, Richard Mang'okab.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and sensory quality parameters of black tea due to variations of ferment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J]. Food Chemistry,2001,75(4):395-404.
[9] Son HJ, Heo MS, Kim YG, et al.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acterial cellulose by a newly isolated Acetobacter[J]. Biotechnology and Applied Biochemistry, 2001,33(1):1-5.
[10] 宋燕,羅松明,向建軍,等.響應面法優化花椒籽不可溶性膳食纖維提取工藝研究[J].中國油脂,2011,36(7):62-67.
[11] 任天寶,馬孝琴,徐桂轉,等.響應面法優化玉米秸稈蒸汽爆破預處理條件[J].農業工程學報,2011,27(9):282-286.
[12] 毋銳琴,杜雙奎,李志西,等.細菌纖維素發酵培養基的優化及超微觀結構分析[J].生物工程學報,2008,24(6):1068-1074.
論文摘要:中藥若要進入國際市場,其現代化勢在必行。其中制劑工藝與生產技木的現代化是相當關鍵的壞節。近年一些中藥制劑新技木以及一些新技術在中藥制劑領域的應用大大促進了中藥現代化的進程。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木利用超臨界流體擴散系數高,流動及傳遞性能好、溶解能力強的特點,通過調節壓力、溫度以及加入適宜夾帶劑等方法已廣泛應用于中藥揮發油、生物堿、黃酮類等多種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另外,超臨界流體的快速膨脹過程,超臨界反萃取過程等也可應用于中藥生產領域。
中藥生產技術與工藝現代化是我國中藥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雖然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成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使中藥生產枝術及工藝工程化有了迅速的發展,與先進國家相比,仍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相當數量的中藥仍未能改交“粗、大、黑”的面貌,嚴重阻礙了中藥現代化的進程。因此,開發研究適合中藥生產的新技術、新工藝已經成為廣大中藥工作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
一、流體萃取技術
超臨界流體(SCF)是溫度與壓力均在其臨界點之上的流體,性質介于氣體和液體之間,有與液體相接近的密度,與氣體相接近的粘度及高的擴散系數,故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及好的流動、傳遞性能,可代替傳統的有毒、易燃、易揮發的有機溶劑。最常用的SCF-CO2由于具有臨界條件溫和(Tc=31.3℃.Pc=7.48×106Pa)、對大部分物質顯化學惰性、無色無味無毒、無溶解污染、易制成高純度氣體、不易燃等優點,已被廣泛慶用于SFE、超臨界溶液的快速膨脹過程(RESS)、超臨界反萃取過程(SAS)和超臨界高分子合成中。
二、中藥澄清技術
我國中藥制藥工業對中藥提取液的澄清,經典的方法是醇沉法。但已有不少報道認為將乙醇作為澄清劑有諸多不合理性,如把不溶于醇的無機物成份作為雜質除去是不妥的,許多現代研究具有生物活性與免疫作用的蛋白質、多糧也級易被醇沉淀。另外,醇沉工藝時間長、成本高、損耗乙醇量一般在30%以上,成品中殘存的乙醇也可能對藥效有所影晌。近年來,一些新材料、新技木開始應用于中藥藥液的澄清,不僅可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也能保證制劑穩定性及有效成分的含量。
1.澄清劑的使用
(1)101果汁澄清劑 成份為食用級原料,是水溶性的膠狀物質,安全無毒,不引入雜質并可隨沉淀后的不溶性雜質一同除去,通常配5%的水溶液使用。有研究證明,101澄清劑應用于黃芪,茯苓提取液的澄清,能保持藥液中氨基酸與總有機酸等有效成分的含量。
(2)甲殼素 甲殼素是一種含氨基多糖的天然高分子物質,帶正電荷,可沉降藥液中帶負電荷的懸浮物。有人將其用于生脈飲的澄清,效果優于醇沉工藝。用于白芍水提液的澄清,不影響芍藥甙的含量。有人將殼聚糖(脫乙?;讱に兀┯糜邳S芪口服液的澄清,既能除去雜質又不影響黃芪甲甙及多糖的含量。
(3)ZTC天然澄清劑 可除去鞣質、蛋白質、膠體等不穩定成份,并且不影響中藥的有效成分,如黃酮、生物堿、苷類、氨基酸、多肽、多糖等。有人將其用于荊防品服液的澄清,效果滿意。應用于八珍口服液的澄清,藥液中芍藥甙、氨基酸、多糖、總固體的含量高于水醇法所得藥液,藥理實驗也證明該法所制得藥液,其作用優于八珍丸。
(4)明膠、鞣酸、蛋清及其他 明膠、鞣酸、蛋清主要作用是除去鞣質,還有酶、焦糖等除去雜質成分的。
2.機械分離技術
目前有高速離心與超濾兩種較先進的分離技術。其中超濾技術是以多孔性半透膜—超濾膜作為分離介質的一種膜分離技術,具有破壞有效成分的可能性小、能量消耗少、工藝流程短等優點。許多文獻都證實采用超濾法澄清中藥注射液,主成分損失率低,除鞣質、蛋白質、淀粉效率高,澄明度及制劑穩定性好。用于口服液的澄清,也能較好的保留有效成分,且澄清度、穩定性及除菌效果均比水醇法好。用于中藥浸膏制劑(片劑、膠囊劑、濃縮丸等)能有效地除去大分子雜質、膠體、細菌,較多地保留有效成分,而且能夠克服中藥浸膏制劑崩解時間長、服用劑量大等缺點。
三、中藥分離工藝
1.大規模制備色譜的應用色譜方法的起源、發展與天然產物的研究工作密切相關。色譜方法由分析型逐漸發展到制備型,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展。中藥屬于天然化學品范疇,成分多而結構復雜,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很困難,色譜分離技術無疑是這類物質精細分離的有效手段。目前,亟待研究與開發的制備色譜大概有以下幾種:
(1)大規模高壓液相色譜(HPLC)大規模的制備型色譜同一般制備色譜不同,需采用專門的設備,如可以提供高流速洗脫液的輸液泵及可承受高壓的色譜柱,色譜分離條件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由優化的分析型直接轉化為大規模制備型。有報道用大規模HPLC從傘形科植物紅柴胡中分得三種皂甙成分Saikosaoninsa,c.和d.,從紫杉的針葉分得7-epi-cephalomannine。
(2)超臨界流體色譜(SFC)FC具有比HPLC分離速度更恰似,比HPLC更易除去分離產物中溶劑,與SFE配合使用,提取、濃縮、分離可一次性完成,以及可適用于不揮發及熱不穩定化合物的分離等一系列優點,因而具有更廣闊的應用領域,常可替代氣相色譜(GC)和HPLC,有報道綜述了SFC在天然產物分離中的應用,國內也有這方面的報道。(3)逆流色譜(CCC)CCC是一種不用固態吸附劑的全液態色譜方法,采用一個液態的固定相和一個與固定相互不混淆的液態流動相,對樣品進行分配分離。其中,離心分配色譜(CPC)由于其高的回收率、分辨率以及能突現梯度操作、分離大量樣品、實現反相操作等優勢,而廣泛地應用于黃酮炎、口山酮類、蒽類、生物堿、三萜類、木脂類、皂苷類化合物等的分離。(4)分子排阻色譜(SEC)SEC又叫做凝膠過濾色譜(GFC),在多孔親水性擔體上,樣品經過立體排阻過程按分子大小遞減的順序被依次選擇性地分開。SEC具有根高的樣品回收率,方法簡單、快速,可用于蛋白質、氨基酸、多糖、核酸、核苷酸等物質的分離與制備。(5)離子交換色譜優點是方法比較成熟,成本較低,易于實現大規模生產,因而可廣泛應用于蛋白質、肽、核酸、糖類等成分的分離。有報道用離子交換色譜和SEC法,從車前葉中分得具有補體活化作用的多糖。離子交換色譜較適合與反相色譜配合使用,作為最初的分離手段。(6)反相色譜(RPC)RPC是利用組分之間的親疏水性差異進行分離的,RPC分辨率高于離子交換色譜與疏水作用色增(HIC),是進行制備型或生產型肽類純化過程中最重要的技木,也可以進行分離提純。
2.大孔吸附村脂的血用 大孔吸附樹脂于70年代未開始應用于中藥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是提取分離水溶性成分的一種有效方法、有助于制劑工藝的改進。如用于三七、人參中總皂苷的分離,提取率高,并能除去糖類等水溶性雜質及大部分脂溶性雜質,也可用于絞股藍皂苷的分離提取、白芍總苷的分離等。
四、中藥制劑新技術
論文摘要:未來我們將遠離抗病毒、抗腫瘤、抗細菌和抗寄生蟲的研究,而將趨向于改變機體、促進機體防御能力的研究,對疾病采取“親宿主(ProPost)的治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把現代醫藥學稱為分析時代的科學,21世紀將是系統科學時代,亦即中醫時代,并將引起整個科學界面貌的改觀。未來的中藥學也將是中藥系統工程學,對藥材的栽培(養殖)-采收-加工炮制-制劑-成分-藥理-療效實行最佳線形控制和網絡控制。
一、中藥研究的思想史概述
為了說明未來中藥學的發展道路,首先有必要回顧既往在研究思想上的歷程。
從“醫藥俱度論”和“廢醫存藥論”(或美其名為“中藥科學化”)得到證明。產生的思想根源是完全迷信合成藥物的作用,連植物藥都否定了,何況中藥。試圖脫離中醫來研究中藥的療效和有效物質,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因為僅有少數中藥能找出“有效成分”,其歸宿也不再為中醫所用,而是增加新的西藥?,F代醫學的輝煌成就是在不斷發現和糾正自身體系的謬誤中取得的。就在盲目否定中醫藥的年代,西醫“自身中毒論”和“病灶感染論”等理論上的錯誤造成濫施手術,危害甚廣;西藥氨基比林、非那西汀等因毒副作用嚴重而停用,以致我國取締這些藥品退了20~50年;利血平由于引起嚴重憂郁癥、甚至自殺而在某些國家停用,我們卻還未采取措施。這提示我們,分子藥物不論是合成藥還是天然產物所潛在的局限性。中藥研究必須遵循中醫藥理論,擴展自己的學術發展途徑。
二、中藥學發展的趨勢
近年來中藥學的發展趨勢可歸納如下:
1、中藥理論研究系統化沒有理論,中醫藥學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沒有理論,中醫藥科研教學等學術機構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中藥理論除了中醫的陰陽、臟象等基本理論外,還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反畏、配伍禁忌以及采制加工經驗所包含的理論知識?,F在已進行了文獻方面的初步整理。
2、研究思路多樣化在藥材研究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從親緣關系和生物學研究人手,解決中藥資源短缺問題;以傳統用藥經驗和藥性歸類方面研究,產生二十世紀新中藥材,如太子參、菊葉三七、景天三七、貓爪草、白花蛇舌草、川牛膝等的臨床療效得以確認,成為中醫所用的新藥材;從保證中藥質量出發,研究地道、加工、貯存、制劑的系統質量控制;從中醫治則和臨床經驗入手,對攻下藥物和活血化淤等藥物的共性研究。
3、中藥療效評價客觀化這種趨勢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形成了一套根據中醫理論辨證分型,并采用現代科學指標總結中藥療效的方法;二是復方研究成果逐年增多,統計和療效分析規范化。
4、中藥生產工業化飲片和成藥生產的企業化為機械化生產創造了良好條件。目前洗藥機、切藥機、碾壓機、粉碎機、蜜九機、蠟殼機、泛九機、沖劑機、干燥機、包裝機日益推廣,并開始和計算機結合,由電腦自動控制。另一方面,中藥材收購、生產、銷售實行“三證”以后,管理和流通方面一體化加強,對保證和提高中藥質量有利。
5、中藥質量標準化傳統的方法是以地道、采收期、炮制制劑技術來對藥材整體有效性加以控制,而不是針對其中某一成分?!巴?形、色)、問(產地、加工方法等)、聞(氣、味)、切(質地)”的特點是快速,而且不需要對樣品作任何特殊處理,但量的標準不明確,需要人腦貯存大量特征信息。色譜和光譜技術以及生物測定引入中藥質量控制中,將使中藥標準化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6、中藥學教材規范化已有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和中藥制劑學等五門專業課程和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基礎、藥用植物學等全國統編教材,有利于人才培養。
7、藥典內容現代化我國從63年版開始,藥典分一、二兩部,一部收載中藥。從下表比較中可看出藥典在突出中藥特色和吸收現代科技方面的明顯變化。
8、中醫中藥研究同步化中醫和中藥研究相脫節,醫不知藥,藥不為醫用都將導致中醫整體的消亡。把二者結合起來的途徑是加強臨床中藥學的研究,把提高療效和提高藥材質量統一起來。
9、中藥科研國際化一中藥獨特療效和從中藥中發現新藥的成功例子(如麻黃素、青蒿素等)吸引著國際學者對中藥研究的興趣。
三、未來中藥學的基本特征
未來中藥學無疑要吸收現代科技來武裝自己,但在下述三大特征上必須一脈相承,按照固有的體系來發展。
1、以“氣味論”為基礎的中藥理論不變。中藥的形色氣味是中醫幾千年來用以解釋藥性的依據,并受陰陽五行學說的支配,形成特有的理論體系,今后中藥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取決于對人嗅味覺生理和藥物氣味本質的研究。“神農嘗百草”的分子機理在21世紀可望闡明,與此相關的品質評價,藥性解釋必定有所突破。
2、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質形式不變,即使用藥材和中成藥的方式不變。這是區別于“天然藥物”或“植物藥”研究的顯著標志?!疤烊凰幬铩笔菄忉槍Α昂铣伤幬铩倍岢龅模鋵嵍弑举|都是分子藥物。中醫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丟掉麻黃、青蒿去利用麻黃素、青蒿素。因此,中藥學物質基礎的研究是提供安全、有效、精良的藥材和成藥。在此前提之下,借鑒一切現代化技術來確?!罢w藥物”療效的發揮。
3、辨證論治,采用飲片一湯劑的形式不變。辨證論治是中醫精髓所在,與之相適應的是能隨證加減的飲片一湯劑形式。既然如此,湯劑的藥效研究和改進這一難題就是不可回避的。盡管在技術上還存在很多困難,但是到2000年,湯劑的化學成分譜和主要藥效指標可能快速解決;醫院用和家用煎藥電器將普及;服用量也會大大減少;必要的矯味劑亦將研制成功;制備湯劑所需的飲片,即適于炮制和煎煮、能達到最佳煎出效果的片型和厚度的標準將要確定。目前全國有44家重點飲片廠,年產飲片達幾萬噸,這是一種不同于西藥粉體工程的應用形式,而我們要保持和發揚這一特色,而不是拋棄它來另搞一套。
四、小結
1魚腥草注射液
目前,臨床廣泛應用魚腥草注射液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化膿性扁桃體炎、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取得較好療效。但亦有肌注魚腥草注射液引起過敏性休克1例[1]及靜滴魚腥草注射液引起過敏性休克3例[2]的報道。魚腥草注射液是臨床常見中藥制劑,但國內尚無定量分析標準,有的甚至無定性分析方法,藥品質量難以保證。本文旨在提醒臨床用藥時應慎重,詳細詢問患者的藥物過敏史,特別是對過敏體質者更要引起重視。門診應用時必須觀察用藥后的反應,以免出現過敏性休克而延誤治療時間。
2雙黃連注射液
近年臨床應用雙黃連注射液靜滴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比較多,有報道出現[3]過敏反應 可見皮疹、面紅、局部疼痛、呼吸困難.、剝脫性皮炎、甚至可發生過敏性休克。[4]熱源樣反應[5]等不良反應,這些患者既往無藥物過敏史,以前未使用過雙黃連針,當天亦未使用其它藥物。故分析為雙黃連注射液所致反應。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應減慢滴注速度,在靜滴的初始30分鐘內,應加強監護,以便及時發現不良反應,立即采取適當措施。
3穿琥寧注射劑
穿琥寧是從穿心蓮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蓮內酯琥珀酸酐反應所得的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單鉀鹽制成的滅菌水溶液,具有抗病毒、解熱、消炎作用。隨著應用的擴大,有關不良反應也有所增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3.1過敏反應
3.1.1過敏性休克
休克均發生于首次用藥2~4min內,且見有下列表現:呼吸急促,口唇紫紺,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甚至呼吸心跳驟停等,部分患者伴有惡心、嘔吐、發熱、皮疹等表現。
3.1.2過敏性藥疹
張春霞報道[6],于感染時給予穿琥寧注射液400mg加入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滴,約30min后有喉部阻塞感,手背散在丘疹,輕度瘙癢,給予抗過敏治療后患者癥狀緩解。
3.2血細胞減少
有兩種情況①血小板減少:血小板減少表現為可逆性[7],經停藥采用輔助和對癥治療,多在1周內癥狀消失,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②白細胞減少:穿琥寧靜滴3~4天后發生白細胞顯著減少,由用藥前的(7.8~11.2)×10 9 /L銳減到(2.3~2.8)×10 9 /L,經停藥對癥治療5~7天恢復正常。
3.3發熱
據報道[8]穿琥寧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其發熱反應的發生率可達0.9%,在使用穿琥寧的患兒中,總不良反應率為1.6%,其中寒戰發生率為0.5%。
3.4胃腸道反應
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停用穿琥寧后好轉。3.5神經精神癥狀 張森報道其中引起1.6歲患兒神志不清,牙關緊閉,四肢強直性驚厥8例[9]。
4討論
過敏反應是魚腥草、雙黃連、穿琥寧最常見的不良反應,過敏性體質的患者發生過敏反應傾向性大。資料顯示,在藥物過敏患者中有半數有藥物過敏史,故用藥前 應仔細詢問過敏史,包括藥物過敏史、食物過敏史,過敏性疾病史等,對防止過敏反應十分必要。在用藥后尤其在用藥初期應密切觀察,對皮膚瘙癢,胸悶、惡心等輕度反應給予足夠重視,以避免嚴重過敏事件的發生。 另外,給藥方法可能是影響不良反應發生的又一因素。制劑的不良反應可能是有效成分本身的作用,也可能是混入制劑中的雜質而引起的。加強質量控制是減少不良反應的根本措施,但選擇適宜的溶媒、濃度和滴速也有利于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雖然在理論上變態反應與劑量關系不大,但藥物引起的血細胞破壞、抗體滴度、內生致熱源釋放等,仍與血液中藥物濃度密切相關。所以這類藥物最好避免高濃度的一次性靜滴給藥。由于在輸液中增加一種藥物,不溶性微粒則顯著增加,且與其它抗菌、抗病毒藥同瓶配伍后,藥物之間相互作用的機率增加。因此,應盡量減少幾種藥物同瓶混合輸注。注意藥物質量也是防止不良反應發生的一種重要措施。中藥注射液的安全性不僅和其主要成分有關,也與主要成分的分解產物和副產物、制劑中的溶劑、穩定性以及生產工藝關系密切。同一組成的藥物,可因廠家不同,制劑技術的差別,雜質的除去率不同而影響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甚至同一廠家不同批號的藥物質量間也有較大的差異,故在用藥時,盡量使用同一廠家,同一批號的藥品。選擇質量高、信譽好的生產廠家產品是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基本保證。
參考文獻
[1] 劉華壽.肌注魚腥草注射液引起過敏性休克1例.中國中藥雜志,1997,22(5):314.
[2] 徐文耀.靜滴魚腥草注射液引起過敏性休克3例.中國中藥雜志,2002,27(6):479.
[3] 陳翠華.雙黃連注射液靜滴出現過敏性休克1例.中國中藥雜志,1996,21(2):123.
[4] 盧立廣.靜滴雙黃連注射液出現過敏反應1例.中國中藥雜志,1996,21(4):251.
[5] 代長富.靜滴雙黃連粉針劑致熱原樣反應2例.中國中藥雜志,1998,23(7):434.
[6] 張春霞.穿琥寧注射液的不良反應.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4(2):305.
[7] 申軍.穿琥寧靜脈點滴可致血小板減少.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1,21(3):189.
【關鍵詞】 抗感染;中藥;作用機理;綜述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細菌、真菌、分支桿菌、寄生蟲等所引起的疾病,是臨床幾大疾病之一,嚴重危害著人類的生命與健康??股氐某霈F與應用在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同時抗生素的濫用也帶來了更為嚴重的問題。中醫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許多中藥制劑與抗生素類藥物相比,臨床療效好,毒副作用小。在人類面臨細菌耐藥性和抗生素不良反應不斷增加的嚴峻形勢下,抗感染中藥制劑的應用大大豐富了現代感染性疾病治療學的內容,對抗感染中藥制劑的研究與探索顯得更加重要與迫切。
目前,抗感染中藥制劑在臨床上已經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不僅品種繁多、劑型多樣,而且對特定的感染具有多方面綜合作用,療效甚佳。在抗感染中藥的實驗研究方面,已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現從研究方法角度對抗感染中藥的研究狀況綜述如下。
1 從整體動物實驗角度,廣泛對抗感染中藥的作用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動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和藥物的重要工具,整體動物模型可以比較真實、全面反映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特點??垢腥局兴幍难芯恐写罅渴褂昧烁腥緞游锬P停⒂弥畞砜陀^評價此類藥物的藥效以及藥理作用機制。
馬忠麗等[1]復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豚鼠皮膚瘡瘍模型,研究斂瘍散對模型的作用。顯示模型動物瘡瘍局部的紅腫、分泌物、瘡口得到良好的改善,膿液中溶菌酶的水平治療后也的明顯的提高。吳捷等[2]探討八正合劑治療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的藥理學作用基礎,八正合劑治療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機制主要與其清除尿路細菌、抑制細菌經尿路上行引起感染,減輕腫脹、發熱、疼痛等炎性反應癥狀有關。張國紅等[3]研究百草圣注射液抗感染作用:將大腸桿菌注入小鼠的膀胱后觀察藥物對細菌上行感染腎臟的抑制作用;家兔靜脈注射大腸桿菌內毒素后觀察藥物對細菌內毒素引起機體發熱的影響;采用大鼠足趾炎性腫脹模型觀察藥物對炎性腫脹及機械壓迫足趾疼痛的抑制作用。結果百草圣注射液治療動物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機制主要與其清除體內細菌感染和減輕發熱、腫脹、疼痛等炎癥反應有關。李萍等[4]研究陳氏“黑藥膏”抗感染作用。選用雄性C57BL小鼠,分別腹腔注射2 ml黑藥膏和蒸餾水,翌日重復注射,隔日收集小鼠眼眶血及腹腔液,做血淋巴細胞轉換率、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數測定。結果顯示黑藥膏能激活小鼠腹腔游走巨噬細胞,提高其吞噬能力,其抗菌機理可能是,促進創面膿液的滲出,膿液中溶菌酶含量增高,巨噬細胞的增殖,被激活的巨噬細胞能處理抗原,又能直接殺傷細菌和抑制細菌生長;機體的防御機體增強,從而達到抗感染作用。
2 體內外抑菌實驗的采用,為抗感染中藥抗菌靶標和抗菌譜的的定位奠定了基礎
抑菌實驗是直接用來評價抗感染藥物抗炎、抗菌作用性能的經典實驗方法,根據不同作用環境分為體內和體外抑菌實驗。抑菌實驗可以真實地反映抗感染中藥對細菌、病毒的抑制(ED50、抗菌率)、殺滅能力(LD50),以及體現細菌對藥物的耐藥率等指標。
段琚華等[5]采用體內外抑菌實驗探討肺炎沖劑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療效及機理。結果顯示體外抗菌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桿菌、流感嗜血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體內抗菌實驗對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桿菌感染小鼠的 ED50測定分別為3.3306和3.5768g。李蔚林等[6]對中藥加味五味消毒飲治療皮膚細菌惑染的機理,從抗菌活性和對人體免疫功能的影響等方面作了探討。該方煎液對金葡菌、溶鏈菌、四聯球菌、大腸、綠膿桿菌普遍具有抗菌作用,其總有效抗菌率81.25%,耐藥率18. 75%。肖冰等[7]對以章亮厚主任醫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經驗方制作而成的顆粒劑速咳寧進行抑菌、抗感染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速咳寧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甲型鏈球菌的生長及對抗炎性鼠耳的腫脹,可減少患者痰液上皮脫落細胞與炎癥細胞的數量及降低痰液DNA含量、提高SIgA水平。有研究表明[8],黃連解毒湯有較慢的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陰性(G-)和革蘭氏陽性(G +)球菌、桿菌和阿米巴原蟲等均有抑制作用,且不會產生耐藥性。進一步研究揭示,黃連解毒湯可使各種細菌產生細胞質水腫和細胞壁溶解等變性作用。李偉芳等[9]觀察三金膠囊的抑菌作用,結果三金膠囊對體內感染金葡菌、甲型鏈球菌等小鼠有保護作用,體外對金葡菌等9種細菌有明顯抑菌作用,灌胃后尿液則試具有抑菌作用。
3 細胞模型的采用,將抗感染中藥作用機理的探討引入了細胞水平領域
細胞模型是從細胞層面研究藥物的作用以及作用機制,它可以從細胞的生理病理改變的角度體現藥物的直接作用。抗感染藥選用的細胞模型較多,既有正常生理性細胞模型,也有病理性的疾病細胞模型,研究的層次有單純細胞宏觀變化,亦有從細胞RNA改變角度進行。
陸原等[10]采用細胞模型探索中藥復方尿路清對解脲支原體(Uu)感染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的作用機理,為中醫藥治療本病提供抑菌依據。結果顯示尿路清對63株Uu的最小抑菌濃度(MIC)臨床株的最小抑菌濃度(MIC)范圍為0.48mg/ml~15.63mg/ml,MIC50≤1.95mg/ml,MIC90≤3.91mg/ml,14種和未定型Uu血清型別中,除11型、1型、2型、3型對尿路清的敏感性均較高(MIC≤3.91mg/ml)。可見,中藥尿路清對63株不同血清型、耐藥(四環素、紅霉素)菌株Uu顯示出了較強的體外抑菌作用。等[11]以培養內皮細胞為實驗對象,探討中藥黃岑抗細菌感染及其毒血癥作用的可能機制,結果顯示黃岑甙能減輕內毒素對內皮細胞膜結構約損傷作用,尤其對細胞連接的保護作用較為明顯。同時發現黃岑甙能抑制內毒素所致的細胞蛋白分泌功能增強,蛋白水解酶的釋放以及氧自由基的產生等。陰宏[12]以絲裂霉素(MIMC)生成骨髓抑制模型,研究補中益氣湯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作用,結果顯示補中益氣湯使外周血白細胞數恢復至正常值的65%,可恢復巨噬細胞的吞噬殺菌功能和分泌白介素-1(IL-1)β功能;促進IFN-γ的產生;抑制MRSA感染小鼠體內感染,16 h感染小鼠體內細菌的增殖;延長MRSA感染小鼠的存活期。鄺棗園等[13]研究鞘氨醇激酶(SK)在肺炎衣原體感染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以及黃芩苷對其的干預,采用體外培養人臍靜脈內皮細胞ECV304細胞,待長成單層后加入肺炎衣原體(CPN)為模型組,加入CPN與黃芩苷,肺炎衣原體感染可以刺激SKmRNA表達增加,中藥黃芩苷對SKmRNA的表達有一定抑制作用。
4 細胞因子、蛋白組學以及基因技術的引入,對中藥抗感染機理的研究更加深入
細胞因子是由機體活化的免疫細胞和非免疫細胞合成和分泌的一類非抗體、非補體的可溶性小分子的多肽活性物質,以白介素為代表的一類細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近年興起的蛋白組學與基因技術也被逐漸運用于抗感染藥物的研究,能更微觀地解釋此類藥物的作用機制。
張瑞等[14]研究“抗支口服液”對大鼠肺炎支原體(MP)模型的作用及其作用機理,證實抗支口服液的機理可能是通過降低TNFA含量,削弱或阻斷了對中性粒細胞及內皮細胞表面粘附受體的激活,從而抑制了肺組織產生過度的炎癥反應;同時,由于減弱了TNFA與IL1協同反應,減輕了感染反應,減小了CK介導的炎癥作用,從而抑制肝細胞分泌急性反應蛋白(AKP)以參與炎癥急性期反應。張俊杰等[15]探討芩連合劑對幽門螺桿菌(Hp)延緩乙酸性胃潰瘍愈合的治療作用及其作用機制,中藥組與Hp+乙酸組相比潰瘍底部及周圍胞漿中bFGFmRNA表達明顯增強,并能顯著提高胃黏膜PCNA標記指數的陽性率??梢娷诉B合劑能有效拮抗NCTC11637株Hp對慢性胃潰瘍的延緩愈合,其加速潰瘍愈合的主要機理與促進潰瘍周圍血管生成因子bFGF表達和促進胃黏膜細胞增殖等有關。趙楊等[16]探討中藥金葉敗毒制劑拮抗人巨細胞病毒(HCMV)感染的機理,結果顯示金葉敗毒制劑可有效抑制感染細胞內HCMV DNA復制及病毒自受染細胞內釋放,并能促進TNFa、IL-6蛋白分泌,調節免疫功能,發揮拮抗HCMV感染、保護細胞的效用。熊天琴[17]采用圖象分析技術、酶聯免疫吸附、免疫組織化學、細胞培養等現代研究手段,首次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對辛夷揮發油(VOMbP)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效和機理作了較系統的研究。結果證實辛夷揮發油可能通過降低Th2細胞因子IL4的水平,調整Th1/Th2平衡的失調,從變應性鼻炎發生的始動環節抑制疾病的發生、發展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阻止細胞間粘附分子ICAM1在炎癥部位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的高表達,抑制了血管內皮細胞與嗜酸性粒細胞的粘附過程,從而抑制了嗜酸性粒細胞向炎癥部位浸潤,發揮抗過敏作用。張代娟等[18]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sTLR4 mRNA及蛋白水平的改變,用ELISA方法檢測TNFα分泌的變化探討中藥成分青心酮對RAW264.7細胞炎癥反應時可溶性Toll樣受體4 mRNA、蛋白表達及TNFα分泌的影響,經青心酮處理后在炎癥反應時,sTLR4 mRNA及蛋白表達均上調。
5 結語和展望
綜上所述,抗感染中藥的藥理作用研究方法較多,層次分明。當然,在具體的研究中單獨采用某一方法、某一層次的情況不多,往往是多種方法的綜合使用、多層次的綜合研究。在抗感染機制方面,研究表明中藥既可直接抗菌而治療感染性疾病,又可通過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而調動自身潛力抗感染,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目前,這些抗感染機制研究還是比較淺顯的,對具體的作用過程了解不夠詳細,尤其是在細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還比較少。此外,中藥是天然產物,一味藥中包含很多成分,并且存在一味藥中的很多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的現象,對于這些成分在抗炎過程中是否起協同作用,其相互之間是如何作用的并不清楚,就需要研究者綜合采用各種已有的研究方法,甚至是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對這些方面進行深入研究[19]。中藥資源豐富,中藥復方制劑、單味中藥、中藥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很少有耐藥性報道,在耐抗生素菌株越來越多的今天,研究開發中藥抗感染制劑具有廣泛前景。
參考文獻
1 張漢慶,覃劍,等.中藥“斂瘍散"對慢性皮膚潰瘍的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7,15(4):18-23.
2 吳捷,曹舫,劉傳鎬,等.八正合劑抗感染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草藥,2002,33(6):523.
3 張國紅,王剛,鄧學兵,等.百草圣注射液抗感染作用的實驗研究[J]. 四川畜牧獸醫,2003,30(3):15.
4 李萍,朱凌云.“陳氏”黑藥膏抗感染作用的實驗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04,2O(l4):1396.
5 段琚華,劉曉萍,羅世杰,等.肺炎沖劑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臨床及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02,11(1):7.
6 肖冰,何浩,章亮厚.速咳寧抑菌、抗感染的實驗研究[J].新中醫,1996,28(12):48-50.
7 李蔚林,劉軍,黃德寅,等.加味五味消毒飲治療皮膚細菌感染的機理研究[J].青海醫藥雜志,1998,28(8):3-4.
8 金航.關于漢方藥對各種細菌抗藥力的變化及形態的影響[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8,7(1):15-17.
9 李偉芳,周軍,李茂,等.三金膠囊抗菌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O03,l0(2):92-93.
10 陸原,陳達燦,國維,等.中藥復方對臨床耐藥菌株不同血清型Uu的藥敏實驗[J].中醫藥研究,2001,17(6):41-43.
11 ,朱佩芳,王正國,等.黃岑甙對內皮細胞保護作用及其生化機理[J].中國中醫急癥,1994,3(6):260-262.
12 陰宏.補中益氣湯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動物的抗菌作用[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9,21(3):37-39.
13 鄺棗園,吳偉,黃玲,等.鞘氨醇激酶在肺炎衣原體感染中的變化及黃芩苷的干預[J].浙江中醫雜志,2006,41(8):477-479.
14 張瑞,張鵬宇,劉丹,等.抗支口服液對肺炎支原體感染大鼠TNFA水平的影響[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002,12(8):483-484.
15 張俊杰,周庚生,顧偉忠,等.芩連合劑對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潰瘍治療作用的機理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5,23(12):2255-2257.
16 趙楊、聞良珍、陳敦金.中藥金葉敗毒制劑抗人巨細胞病毒感染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J].熱帶醫學雜志,2003,3(1):62-64.
17 熊天琴.辛夷揮發油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分子機理研究[D].博士論文.成都中醫藥大學
[關鍵詞] 藥物;治療;血小板減少
[中圖分類號] R55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6(b)-0015-04
惡性腫瘤現已成為常見病、多發病。手術、放療、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但化療過程中出現的血小板減少等癥狀,影響放、化療的療效。目前治療血小板減少藥物有中、西藥物制劑,均有各自優缺點。本文就近幾年藥物治療化療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研究概況作如下綜述。
1 西藥制劑
1.1 白細胞介素-11
白細胞介素-11(IL-11)是治療血小板(PLT)減少較為有效藥物之一,通過刺激骨髓干細胞和巨核系祖細胞的增殖,誘導巨核細胞的成熟分化,促進血小板生成,增加體內PLT數量并保持其功能[1],在造血功能抑制的嚙齒類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IL-11能明顯促進PLT的恢復,減少PLT降低的幅度及其持續的時間[2]。Neumega的臨床試驗共包括610名健康志愿者、非髓性惡性腫瘤患者及化療所致PLT減少癥患者[3]。證實重組人白介素-11(rhIL-11)對化療所致PLT減少癥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凌宏量等[4]應用IL-11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治療56例惡性腫瘤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患者,結果治療后7、14 d,治療組PLT顯著高于對照組。校鵬舉等[5]應用rhIL-11治療化療所致PLT減少癥128例,結果治療組80例患者,化療后PLT80×109/L所用天數也短于對照組。楊明華等[8]應用rhIL-11治療血液腫瘤化療后PLT減少癥22例,結果觀察期PLT最低值高于對照期(P
1.2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天然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一種全長糖基化分子,體外研究表明,TPO可促使巨核系集落形成單位增殖,能促進巨核細胞增殖與分化成熟并誘導血小板生成[14]。rhTPO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達,結構上與天然TPO完全一致。
周然等[15]應用rhTPO聯合IL-11衍生物治療化療所致PLT減少癥32例,結果聯合用藥與單一用藥相比,化療后PLT下降的最低值平均升高5×109/L,PLT恢復的最高值平均升高78×109/L,持續用藥的天數平均縮短了3.7 d,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黎民君等[16]應用rhTPO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后PLT減少癥50例,化療后實驗組患者PLT≤30×109/L的持續時間與PLT≥50×109/L所需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中藥制劑
2.1 中藥湯劑
曾繁開等[21]應用八珍湯治療化療期間骨髓抑制患者30例,用藥3 d檢查血常規,白細胞計數(WBC)均上升>0.3×109/L,PLT計數(150~300)×109/L。趙剛等[22]應用六君子湯加當歸補血湯對化療后患者骨髓抑制60例,治療組在臨床癥狀改善程度、WBC、PLT、血紅蛋白含量(HGB)及生活質量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
2.2 中成藥
唐凌等[28]用參附注射液治療惡性腫瘤化療相關性PLT減少癥30例,發現治療組能明顯縮短PLT減少持續時間,減少嚴重出血癥狀的發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中西藥聯合
崔紅海等[31]將101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方法,治療組采用西醫常規方法加服中藥(黨參,茯苓,白術等),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患者PLT恢復時間、PLT減少持續時間縮短,無不良反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 結語
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方法之一,化療過程中出現的PLT減少癥是臨床化療的棘手問題,常影響化療的正常進行。目前對化療后PLT減少的治療藥物西藥制劑主要包括IL-11、rhTPO等,價格昂貴且副作用較大;中醫藥作為我國腫瘤治療中的特色,對化療中出現PLT減少有一定的明顯治療效果,可有效提升PLT水平,但單獨的中藥制劑治療存在療效不確切、顯效慢等情況。中西藥物聯合應用,具有安全、有效、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等特點。從所掌握的文獻資料得出,中西藥制劑聯合治療化療后PLT減少癥臨床研究較少。因此,在此方面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 Weich NS,Wang A,Fitzgerald M,et al.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 directly promotes megakaryocytopoiesis in vitro[J].Blood,1997,90(10): 3893-3902.
[2] Du X,Williams DA.Interleukin-11:review of molecular,cell biology,and clinical use[J].Blood,1997,89(11):3897-3908.
[3] Smith JW 2nd.Tolerability and side-effect profile of rhIL-11[J].Oncology (Williston Park),2000,14(9 suppl8):41-47.
[4] 凌宏量,鐘傳祥,范蓓蕾,等.IL-11聯合EPO治療化療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癥[J].安徽醫藥,2013,17(3):487-488.
[5] 校鵬舉,楊三強,吳勤英,等.重組人白介素-11治療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觀察[J].齊魯藥事,2010,29(1):57-58.
[6] 馬磊,賀利民.重組人白介素-11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后PLT減少20例[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7):72,75.
[7] 趙旭林.rhIL-11對惡性腫瘤化療引起血小板減少的治療作用[J].中外醫療,2011,4(12):40,42.
[8] 楊明華,夏炳森,閆勇,等.重組人白介素-11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12):137-138.
[9] 梁靚,汪順才.白細胞介素11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2):65.
[10] 李慧.重組人白介素-11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2(2):235-236.
[11] 張芳芳,董文杰,王麗萍.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與白細胞介素-11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臨床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4):339-341.
[12] 劉鵬輝,曲怡梅,廖國清,等.重組人白介素-11治療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9):2756-2757.
[13] 徐卓,宋宇,張敏.白介素-11治療惡性腫瘤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14,20(12):2947-2949.
[14] Vadhan-Raj S,Murray LJ,Bueso-Ramos C.Stimulation of megakaryocyte and platelet production by a single dose of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Ann Intern Med,1997,126(9):673-681.
[15] 周然,王峰,曹蕾,等.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聯合白介素-11衍生物治療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4,29(1):59-63.
[16] 黎民君,郭麗遙鐘纓紅,等.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114-115,121.
[17] 凌桂琴,陳冬波,王保慶.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腫瘤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4, 35(19):4228-4230.
[18] 要國華,覃鵬飛,彭玉娜,等.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肺癌患者同步放療、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15):2865-2866.
[19] 王子峰.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聯合白介素-11治療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5):63-64.
[20] 黃燕蘋,徐銘寶,莫晨,等.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大腸癌化療致血小板減少[J].武警醫學,2012,23(12):1085-1086.
[21] 曾繁開,宋小平.“八珍湯”在化療期間骨髓抑制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4,22(3):43-44.
[22] 趙剛,金建華,陸文斌,等.六君子湯加當歸補血湯防治化療后骨髓抑制的療效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 14(6):1131-1134,1147.
[23] 李華.參苓白術散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腫瘤化療后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的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2(6):36-37.
[24] 鄒清芳.補血Ⅰ號方治療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13.
[25] 王振強,陳寶義,李小江,等.益氣養榮方對腫瘤化療后骨髓抑制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1,18(1):78-79.
[26] 李保健,吳曉阜,楊金山.歸脾湯減輕非小細胞肺癌化療骨髓抑制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2011,27(9):23.
[27] 章慧,王云啟,梁慧.八珍湯加減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術后化療致骨髓抑制20例總結[J].湖南中醫雜志,2011, 27(6):23-25.
[28] 唐凌,孟春芹,李強,等.參附注射液治療惡性腫瘤化療相關性血小板減少[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9(5):877-878.
[29] 劉振東,周維順,楊永波,等.升血小板沖劑對化療后血小板減少小鼠的藥效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 32(4):780-783,963.
[30] 王希勝,,張亞密,等.龍花膠囊治療放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1,6(5):392-393.
[31] 崔紅海,蔣士卿.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GP方案化療后血小板減少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4,29(7):947-948.
[32] 張惟郁,沈小珩.益氣養血升血小板方治療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觀察40例[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4):223-226.
論文摘要 目的 探討中藥和西藥的不合理配伍,減少或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方法 通過文獻查詢,搜集整理中藥和西藥不合理配伍的相關知識。結果 中西藥的不合理配伍應用,不但不能提高療效,反而會增加毒副作用,降低藥物的療效,導致藥源性疾病。結論 研究中西藥物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對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中藥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西藥也有各自的配伍禁忌。而在中西藥合用中同樣應注意配伍問題,配伍得當,能提高療效,減少毒副作用;若配伍不當,則會降低療效,甚至引起毒性反應。中西藥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療,而不合理的配伍會帶來許多嚴重的后果,應引起醫務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1.1 含甘草的中藥與阿斯匹林配伍,會造成消化道疾病加重。因阿斯匹林對胃粘膜有刺激性,而甘草有糖皮質激素樣的作用,可使胃酸分泌物增多,又能減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腸道的抵抗力,從而誘發或加重胃、十二指腸潰瘍。含雄黃的中成藥,如牛黃解毒丸、六神丸與西藥硫酸鎂、硫酸亞鐵配伍,會把雄黃的主要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導致毒性增加。含苷類成分的中藥三七與酶制劑如多酶片、酵母片、胃蛋白酶配伍,可發生酶水解而失去活性,使療效降低。含有大黃的中藥與復方新諾明、土霉素合用,會影響大黃的導瀉作用。
1.2 含鞣酸較高的中藥如虎杖,大黃及其含大黃的中成藥等不能與四環素、氯霉素、紅霉素、利福平、士的寧、硫酸亞鐵等同用。因鞣酸的吸附作用,可使之與西藥在腸道內結合,而不被吸收并影響藥物排泄,如與胃蛋白酶合劑、淀粉酶、多酶片合用,可與其中含有蛋白質結構的肽鍵或胺鍵與鞣質結合發生化學反應,不易被胃腸道吸收,從而引起消化不良、納差等癥狀。
1.3 含有消化酶、酵母菌的中藥神曲,麥芽等,若與抗生素同用,抗生素可抑制微生物或破壞酶而影響中西藥的療效。
1.4 含有金屬離子如鈣、鐵、鎂、鋁等的中藥,如牛黃上清丸、防風丸、明目上清丸等不宜與四環素類抗生素、異煙肼同用。因上述離子能與四環素類抗生素、異煙肼形成絡合物,致使腸道吸收減少,抗菌作用減弱,同時亦影響金屬離子的吸收。
1.5 酸堿性較強的中藥及中成藥不宜與堿酸性西藥同用,如中藥的煅龍骨、煅牡蠣、硼砂等都是堿性強的藥物,這類藥不宜與酸性西藥,如阿斯匹林、對氨基水楊酸鈉、胃蛋白酶合劑等。相反,含有大量有機酸的中藥及其制劑,如烏梅、山茱萸、蒲公英及中成藥的山楂丸,不宜與堿性的氨茶堿,胃舒平等西藥合用,如果合用會降低中西藥的療效。
1.6 含有生物堿的中藥不宜與生物堿類西藥合用,如中藥草烏、附子、馬錢子、烏頭等均含有生物堿,而這些藥不宜與氨茶堿、阿托品等生物堿類西藥合用。如果合用,會增加毒性,導致藥物中毒。
1.7 含有機酸的中藥、中成藥,不宜與磺胺類藥或一些堿性較強的藥物如氨茶堿,胃舒平、乳酸鈉、碳酸氫鈉等合用,磺胺類藥在堿性尿液時溶解度大,排出速率快,相反尿液酸化后,則易使磺胺藥的溶解度降低,在尿液中析出結晶,引起結晶尿或血尿。若在服用磺胺類藥物的同時又服用富含大劑量有機酸的中藥或其制劑時,如蒲公莢,烏梅、山萸肉、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等,都能對抗碳酸氫鈉的堿化作用,又可增加磺胺藥的不良反應,輕則可引起結晶尿,重則導致血尿。
1.8 牛黃不宜與水合氯醛,嗎啡、苯巴比妥同用。水合氯醛、嗎啡、苯巴比妥有中樞抑制作用。實驗研究證明,牛黃能增強水合氯醛、嗎啡等的中樞抑制作用,故不宜合用。另牛黃與苯巴比妥鈉同用,可增加苯巴比妥的毒性,故亦不宜合用。
1.9 丹參不宜與抗酸藥如氫氧化鋁、胃舒平等同服。丹參含丹參酮,與鋁鎂等金屬離子在胃腸道中結合,產生不易被吸收的金屬絡合物,被排泄而降低療效。含有機酸成分的中藥如烏梅、女貞子、山萸肉,山楂以及保和丸、二至丸、六味地黃丸、腎氣丸等中成藥不宜與堿性西藥同服,以免在胃中起酸堿中和反應,從而降低療效。
1.10 大黃,虎杖、茜草等含蒽醌的藥物,不能與堿性藥物合用,否則葸醌在堿性條件下發生氧化而降低療效。苷類中藥如羅布麻、萬年青、蟾酥、北五加皮等有強心作用,與西藥苷類同服可增加毒性,嚴重則導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死亡。甘草及其制劑,如復方甘草片,因其化學結構類似糖皮質激素,有增強鈉再吸收及鉀排泄作用,易導致藥源性低血鉀,低鉀易誘發洋地黃中毒,故不宜與強心苷同時應用。麻黃及其制劑麻杏止咳片、通宣理肺丸等含有麻黃堿,對心肌有興奮作用,能加強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與苷類同服增加心臟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1 含鞣質較多的中藥如地榆、石榴皮、虎杖及其制劑槐角丸、抗感靈片、七厘散和四季青等不宜與助消化酶類藥同服。如胃蛋白酶、胰酶、乳霉生、多酶片等,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由氨基酸通過酰胺鍵或肽鍵連接起來的高分子化合物,鞣質可與此二鍵相結合,形成牢固的氫鍵絡合物,則使西藥酶類降低療效,含鞣質的中藥療效也降低。含硫化砷的中藥如雄黃、砒霜、硫黃及其制劑六神丸、牛黃解毒片、紫金錠等,其化學成分是硫化砷。砷可使酶蛋白質、氨基酸分子形成不溶性沉淀,抑制酶的活性,從而降低酶的療效,二者不宜同服。含瀉下類的中藥如大黃、番瀉葉、蘆薈、火麻仁及其制劑牛黃解毒片、清新寧片、麻仁丸、蘆薈丸、潤腸丸、大承氣湯等,主要含蒽醌衍生物,此類衍生物通過吸附結合方式,可降低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的消化功能,二者不宜同服??咕惖闹兴幦琰S芩、黃連、黃柏等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如與乳霉生同服,可殺死乳酸桿菌,影響乳霉生的療效,二者不宜同服。含朱砂的中藥及其制劑朱砂安神九、紫雪散等,含有汞離子,對酶蛋白質的巰基有特殊的親合力,不僅能抑制多種酶的活性,降低其療效,還能干擾組織細胞的正常功能,易在肝腎中蓄積,二者不宜同服。
1.12 中藥麻黃素及其中藥制劑止咳定喘丸,通宣理肺丸等不能與降壓藥優降寧、胍乙啶合用,否則能引起高血壓危象,這是因為麻黃中含有麻黃堿,具有收縮毛細血管,加快心率的作用。發汗解表藥如荊芥,麻黃、生姜及其制劑如防風通圣丸與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合用,可致發汗太過,甚至虛脫。
1.13 罌粟含有生物堿嗎啡、可待因、罌粟堿等,主要用于鎮痛,鎮咳,能抑制呼吸,有使胃腸道及其括約肌張力提高、消化液分泌減少的作用,而西咪替丁對組織胺、五肽胃素、食物等引起的胃酸分泌都有抑制作用,臨床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及胃酸過多癥。如與罌粟同服,會產生呼吸抑制、神志混亂、定向力消失及全身抽搐等致命性的不良反應。故當患消化性潰瘍病人服用西咪替丁時,不宜與嗎啡及含有嗎啡生物堿的罌粟殼、阿片,復方樟腦酊等同服。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抗酸性藥物與西咪替丁合用,意在增強療效。然而,前者可使后者的血藥濃度降低,二者合用時反而會使病情加重。抗膽堿藥阿托品等與西咪替丁合用時,由于西咪替丁的神經毒性癥狀與中樞抗膽堿藥所致的癥狀尤其相似,能加重中樞的毒性反應,故西咪替丁不宜與含阿托品類的中藥如洋金花,顛茄、莨菪等同服。
1.14 含鞣質中藥如地榆、虎杖,石榴皮等,含鞣酸,能與鐵發生沉淀而不易被人體吸收,使硫酸亞鐵失去療效。堿性中藥如硼砂、海螵蛸、瓦楞子及其制劑痧氣散、行軍散等,不宜與鐵劑同服,因堿能降低胃的酸度,影響鐵的吸收,硼砂又能與鐵劑作用產生沉淀,也影響鐵吸收。部分堿性中藥還能加重鐵劑引起的便秘。含槲皮素的槲寄生、羅布麻、滿山紅等中藥不宜與鐵劑同服,因硫酸亞鐵的鐵離子可與槲皮素形成絡合物,降低鐵劑療效。雄黃及其制劑六神丸、牛黃解毒片、安宮牛黃丸不宜與鐵劑同服,因雄黃為硫化砷,可與硫酸亞鐵作用,生成硫化砷酸鹽,二者合用會降低各自的療效。多價離子的中藥如石膏、龍骨、牡蠣、石決明、代赭石,海螵蛸,明礬及其制劑紫雪丹、牛黃上清丸,復方羅布麻片、牛黃解毒丸等,皆不宜與四環素族藥同服。四環素類藥物,在偏堿性環境中,能與鐵,鈣,鎂、鋁、鉀等金屬離子產生絡合反應,形成難以吸收的絡合物四環素鈣,降低四環素藥物的溶解度,妨礙其吸收,從而降低抗菌療效。消化酶類藥物如神曲、雞內金,淡豆豉及其制劑保和丸含有消化酶,而四環素類藥物有破壞酶及其制劑中微生物的作用,同服時可降低消化酶的生物活性,并減弱四環素的抗菌作用。堿性類中藥如硼砂,海螵蛸、瓦楞子及其制劑痧氣散、行軍散等,不宜與四環素類藥物同服,因四環素類藥物在酸度高時易于溶解吸收,而堿性中藥使胃液酸度降低,減少四環素類藥物吸收。炭劑類中藥如荷葉炭、棕櫚炭、血余炭及其制劑十灰散等,不宜四環素類同服,因炭類中藥能吸附四環素類藥物,使四環素類藥物有效血濃度下降。甘草制劑不宜與四環素類藥物同服,因為甘草含生物堿,易產生沉淀,并有吸附作用,使兩種藥物吸收皆減少而降低各自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肖崇厚.中藥化學[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315.
[關鍵詞]芪人抗皺霜;皮膚皺紋;祛皺
[中圖分類號]R334+.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0-1626-04
The clinical study of QiRen anti-wrinkle cream geting rid of wrinkles
TANG Zhi-ming,ZHAI Xiao-xiang,ZHANG Cui-xia,CHEN Xiang-hui, LI Jing-guo1,CHEN Su ,CAO Guang-fa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uzhou City ,xuzhou 221003,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QiRen anti-wrinkle cream geting rid of wrinkles. Methods the 90 subjec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On the skin test sites,the two group Separately coated with QiRen anti-wrinkle cream and ordinary wrinkle cream twice a day morning and evening,for the period of 40 days.Before and after testing, the subjects were pictured for evaluating the skin wrinkle grade and points,and copy skin wrinkles model with the silicone rubber for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by the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Results Clinical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QiRen anti-wrinkle cream can reduce the wrinkles credits,the wrinkle depth and the skin roughness, and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QiRen anti-wrinkle cream who has a good wrinkle cosmetic effec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beauty product and did not find any adverse reaction.
Key words:QiRen anti-wrinkle cream; Skin wrinkles;Wrinkle
皮膚皺紋是一種損美性的皮膚衰老表現,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愛美人士及醫療美容工作者的關注。目前有較多祛除皺紋的技術和方法,給愛美者帶來了福音,但與此同時,這些祛皺方法大多是有創性的,會帶來色素沉著等并發癥。近年來,筆者應用純中藥制劑芪人抗皺霜祛除皮膚皺紋,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受試對象主要來自志愿者,共90例。其中男44例,女46例,年齡41~70歲。將9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受試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兩組性別、年齡、皺紋程度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試驗用藥:芪人抗皺霜組方由人參、桃仁、黃芪、珍珠粉、甘草等5味中藥組成(由徐州市中醫院藥劑科制劑室制成乳劑,院內批號:100724),40g/盒。
1.3受試對象選擇
1.3.1 皮膚皺紋分級標準:根據Glogau分型法[1]對皮膚皺紋進行分級,見表2及圖1~4。
1.3.2 納入標準:①符合皮膚皺紋分級標準;②年齡40~70歲。
1.3.3 排除標準:①過敏體質及對藥物和硅膠成分過敏者;②3個月內應用過激光等其他除皺方法者;③原有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及精神異常者;④面部有急性炎癥或其他皮膚病。
1.3.4 剔除及脫落標準:①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定療效者;②自行退出或未完成規定觀察期而影響療效判定者;③納入病例因發生不良反應事件而不能繼續接受試驗者。
2方法
2.1 受試對象分組:采用分層隨機法分組,先根據年齡和皺紋分級,將條件相同的受試對象劃成一個區組,然后再在每個區組內部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受試對象分別分配到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5個樣本。所有入選對象都統一按要求填寫臨床觀察表。
2.2 試驗方法:試驗組使用芪人抗皺霜,對照組使用已知有一定除皺作用的普通祛皺霜-全效新生霜(肇慶澳美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產品,50g/盒),分別于皮膚皺紋測試部位外涂,每日早晚各涂1次,使用周期為40天,試驗前后均拍照進行皮膚皺紋等級及積分評價,同時用硅橡膠復制皮膚皺紋模型,應用圖像分析軟件對其進行分析處理。
2.3 統計學處理:試驗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12.0軟件包分析,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
3觀察指標
3.1 皮膚皺紋測定:采用硅橡膠光學測定法[2]。
3.1.1 材料:硅氧烷液體硅膠及其固化劑(上海樹脂廠產品,150目,變形系數<1% )、掃描儀[Perfection 4490 PHOTO 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VIDAS圖象分析系統(德國遠東蔡司公司)。
3.1.2 皮膚皺紋硅膠復膜樣品的制備:先在Crow's feet區用水清洗,除去皮膚表面的污垢,清洗后等待5min,晾干后,即用加有固化劑的硅膠均勻涂抹,面積約3cm×4cm,等待15min硅膠固化后,用鑷子輕輕將其剝落,即得到皮膚表面皺紋負象的復制樣品,見圖5。在等待過程中要求測試對象放松,不能睜眼、皺眉及用力閉眼。
3.1.3 皮膚皺紋硅膠復制物的圖象分析:先用掃描儀將皮膚皺紋硅膠復制物掃描,圖象存入電腦,再使用 VIDAS計算機圖象分析系統進行分析。所有的測定數值經計算機根據皮膚皺紋的深度進行等級分類與統計處理,結果以各等級皺紋占總測定量的比值以及均數表示,如平均粗糙度(Rz)、皺紋平均深度(Rp)等。Rz及Rp值越高,代表皮膚越粗糙,皺紋程度越高。
3.2皺紋等級及積分評價:試驗前后均在統一的標準條件下拍攝目外眥至發際之間的區域(Crow's feet區)和前額照片,按預先制訂的標準對照片上的皺紋進行評價。然后觀察試驗前后兩張照片的Crow's feet區和前額,并記錄兩個區域中的皺紋數量、深度、長度。Crow's feet區的皺紋程度根據修正的Daniell皮膚皺紋量表[3]和Glogau分型法對皮膚皺紋進行分級。皺紋積分(WrinkleS core,WS)是將 Crow's feet區和前額部位每條皺紋深度分值(d)與長度分值(l) 和每個區域的皺紋數分值(n)的乘積累加而來,每個區域最多選用5條皺紋,超過5條時選用分值最大的5條皺紋,取兩個區域積分的平均值[4],見表3。
4結果
4.1 皮膚皺紋積分評價:兩組受試對象試驗前的皺紋積分無統計學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經使用芪人抗皺霜和全效新生霜后,兩組的皺紋積分均降低(P<0.05),但以試驗組的降低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及圖6~10。
4.2 皮膚皺紋復制模型圖象分析:兩組受試對象試驗的前皮膚皺紋復制模型經VIDAS圖象分析系統分析,皺紋平均深度及皺紋平均粗糙度無統計學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經使用芪人抗皺霜和全效新生霜后,兩組的皺紋平均深度(Rp)及皺紋平均粗糙度(Rz)均得到改善(P<0.01),但以試驗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試驗后兩組的皺紋深度等級分布曲線均左移,以試驗組左移程度明顯,見表5及圖11~15。
5 討論
皮膚皺紋,是皮膚自然老化和光老化共同作用的結果,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年齡、重力、肌肉/關節運動、吸煙等。隨著年齡的增長,表皮角質層中的自然保濕因子(NMF)不斷減少,導致皮膚組織細胞的水分減少,細胞皺縮、老化,出現細小皺紋,日光中UVA和UVB照射皮膚后可產生高度反應的自由基,造成表皮細胞膜受損及一些細胞酶類破壞[5],從而釋放細胞因子及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等,促進真皮層中膠原蛋白的降解及彈性纖維的變性,從而導致皮膚松弛,產生皺紋。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真皮成纖維細胞數量減少,膠原類型比例倒置,真皮層和網狀層彈性纖維減少及退化,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的排列紊亂,導致皺紋產生[6]。隨著年齡的增長,脂肪組織逐漸萎縮,導致真皮網狀層下部及筋膜的纖維性小梁失去支撐,造成皮膚松弛,再加上地心引力的作用,使松弛的皮膚下垂,形成皺襞。此外,面部皺紋也與面部表情肌有關,表情肌附著于皮膚,當它收縮時皮膚可在與它收縮成直角處出現皺紋,并隨歲月的增加而增多和加深。
皮膚皺紋在祖國醫學屬于“駐顏除皺”,“益容”,“抗老防衰”的范疇,是由于臟腑虛衰、氣血失調、陰陽失衡、外感內傷所致。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當腎精虧虛,化生乏源,會導致臟腑失榮,功能失司,出現發墮齒槁,腰膝酸軟等衰老癥狀,同時精氣血不能上達于面,皮膚失于濡養,而致皮膚菲薄多皺[7]。脾為后天之本,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乏源,氣血虧虛,不能上達于面,皮膚失養,枯槁無澤,久之則皮膚干燥粗糙,皺紋橫生[8],陰陽平衡,則機體健康無病。如果生理狀態的陰陽相對平衡受破壞,就會發生陰陽偏盛偏衰的病理狀態,長期不能糾正,可導致陰或陽的虛損,加速衰老過程,促進皮膚皺紋的出現。若稟賦不耐,皮毛腠理不密或脾虛失運,水濕不化,蘊久化熱,濕熱內生,如又值春夏季節,天氣漸暖,復外感陽光毒熱之邪,與體內久蘊濕熱搏結,郁阻于肌膚而化熱生風,風勝則燥,肌膚失養,久之則皮膚無澤,皺紋橫生。
目前西醫除皺手段較多,如手術祛皺、填充物注射、肉毒毒素注射、皮膚微晶磨削等。這些祛皺方法見效快,療效可靠,但大多是有創性的,存在一定的風險及副作用。中醫藥祛皺駐顏,抗老防衰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的,并遵循整體觀念之中醫理論的精髓,同時中草藥為純天然的藥物,無明顯毒副作用,具有安全性高等特點,因此,中醫藥對皮膚皺紋的防治有獨特的優勢,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F代研究證明,許多中藥含有各種氨基酸、多糖、果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改善皮膚微循環,提高皮膚膠原纖維及膠原蛋白含量而具有除皺養顏,延緩皮膚衰老的作用[9]。
芪人抗皺霜是純中藥制劑,通過本項臨床研究表明,其能夠降低受試對象的皺紋積分,并優于對照組(P<0.01)。皮膚皺紋復制模型圖象分析結果顯示,芪人抗皺霜能降低皮膚皺紋深度,使皺紋深度等級分布曲線左移,還能改善皮膚皺紋粗糙度,均優于對照組(P<0.01),在使用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芪人抗皺霜組方由人參、桃仁、黃芪、珍珠粉、甘草等5味中藥組成,方中人參、黃芪、甘草能補脾益氣,使氣血生化有源?,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這3味藥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提高皮膚膠原纖維及膠原蛋白含量,調節免疫功能,從而具有除皺養顏,延緩皮膚衰老的作用。方中桃仁味辛苦性平,善散血滯,具有良好的活血通滯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桃仁能擴張血管,使攣縮的微動脈和毛細血管得以恢復到正常狀態,顯著改善皮膚的微循環狀態、改善皮膚代謝,延緩皮膚衰老[10]。珍珠粉中主要含有碳酸鈣及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為皮膚細胞提供一個具備充分營養的細胞外環境[11]??v觀全方,是通過健脾益氣活血來達到養顏祛皺,延緩衰老的目的。組方制成外用制劑既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組織,形成儲存效應,發揮其滋養潤膚、養顏除皺等直接作用,又可通過中藥透過皮膚、孔竅、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進入血絡經脈,輸布全身而發揮其“治本”作用。
綜上所述,芪人抗皺霜有較好的祛皺駐顏、抗老防衰的作用,它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的,并遵循整體觀念之中醫理論的精髓,注重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綜合平衡的整體效應,從而達到人體的自然美、健康美與整體美。同時,芪人抗皺霜為純中藥制劑,臨床使用過程中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具有安全性高等特點,因此對皮膚皺紋的防治有獨特的優勢。
[參考文獻]
[1]Glogau RG.Chemical peeling and aging skin [J]. Dermatol Clin,1997,15(4):555-559.
[2]魏少敏,張渭歧.皮膚紋理和皺紋深度的圖形分析測定研究[J].日用化學工業,2000,2:46-48.
[3]Daniell HW.Smoker's wrinkles : a study in the epidemiology of"Crow's Feet"[J].Ann Intern Med,2001,75:873-880.
[4]沈征宇. 吸煙對面部皺紋影響的臨床研究和圖像分析[D].上海: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5]石 鈺,蔣 獻,李 利.皺紋與皮膚光老化[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06,32(3):156-158.
[6]Hatamochi A.Analysis of collagen gene expression by cultured fibroblasts in morphea[J].Br J Dermatol,2004,126:216-221.
[7]王詩晗.皮膚衰老中醫機理探討[J].遼寧中醫雜志,2003,30(10):800-801.
[8]奚勝艷.脾胃在老年人延緩衰老過程中的作用探討[J].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6,8(1):5-7.
[9]陳 凱,蔡念寧.皮膚病中醫特色治療[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43-346.
[10]林小明.桃仁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實用中西醫結臺雜志,2007,19(2):130-132.
論文關鍵詞:濕潤燒傷膏,血栓性外痔,臨床應用
血栓性外痔是指齒狀線遠端皮下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最突出的癥狀是排便時劇烈疼痛,為探討緩解血栓性外痔患者的疼痛,我院自2005年1月―2011年3月,對112例血栓性外痔采用濕潤燒傷膏外用治療,取得滿意療效臨床應用,觀察總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112例血栓性外痔患者,男55例,女57例,年齡12 ― 62歲,平均38歲,血栓性外痔病程最長1年,最短2個月,主要癥狀,排便時疼痛,出血或大便粘有血跡。
2、治療方法:病人常規清潔,將濕潤燒傷膏涂抹于創面上,每天3次直至疼痛消失臨床應用,并保持大便通暢及肛周清潔衛生。
二、治療效果
經濕潤燒傷膏治療,無任何刺激等不適感,病人感覺局部濕潤舒適、疼痛明顯減輕或緩解。本組112例血栓性外痔病人有100例疼痛基本消失,12例疼痛減輕。
三、討論
血栓性外痔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是齒狀線遠端皮下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在人群中有較高的發生率,由于疼痛長期存在,不僅妨礙工作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我們利用濕潤燒傷膏(汕頭市美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Z 20000004)的藥理學作用,以此達到止疼、消炎抗菌和加快創面愈合的作用。根椐我們的臨床體會,用濕潤燒傷膏處理可產生以下治療作用:
1、止疼效果好:血栓性外痔病人局部疼痛明顯臨床應用,應用濕潤燒傷膏能減少痛苦,該藥膏為框架軟膏劑型,具有油性濕潤的特性,留置時間長,藥效可持續發揮作用,并可保持創面濕潤,避免感覺神經暴露、脫水壞死,減輕組織缺氧、水腫對神經末梢的刺激和壓迫,因而具有止痛作用[1]。
2、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創面組織修復功能。濕潤燒傷膏中的主要成分有黃芩、黃柏、黃連等,對末梢血管及肌有一定的保護和治療作用,能明顯促進皮膚毛細血管的血液循環臨床應用,增強其抵抗力,有抗炎抗變態反應、抑菌抗病毒等作用。按中醫理論分析,濕潤燒傷膏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止血、止痛等作用,故能使創面再生向健康組織轉化[2]。
3、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有利于炎癥消退。濕潤燒傷膏為中藥制劑,內含有效成分β―谷甾醇、小檗堿及黃芩甙等,具有阻菌、抑菌、排菌等作用,創面用藥后能很快形成一層保護膜,封閉了創面,使外界細菌不能入侵,增強了局部免疫能力,從而起到了控制和預防感染的作用臨床應用,也利于創面愈合[2]。本組112例病人治療期間均未用任何抗生素。
4、能增加創面局部營養促進創面組織的愈合。濕潤燒傷膏的有效成分亞油酸是細胞必需的脂肪酸,是構成細胞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創面組織損傷后細胞修復的必需物質,它的有效成分為多種氨基酸以及多種脂類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為組織損傷后修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2] 。
總之,血栓性外痔病人局部應用濕潤燒傷膏代替傳統的治療方法,有充分的科學理論依據。實踐證明,濕潤燒傷膏治療血栓性外痔病人簡單易行,病人痛苦小、費用低、療效好、療程短,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徐榮祥.燒傷醫療技術藍皮書[M](第一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北京:2000,41-42.
[2]徐榮祥,MEBT/MEBO的基礎理論主體與作用機理要點 [J] ,中國燒傷創瘍雜志,1997,3:40-41.
尊敬的領導:大家好!
現專業技術職務及時間:
獲獎、成果:
:
其他學術委員會、學會認知情況:
我的競爭優勢:
1、有國家衛生事業獻身的精神,有熱愛國家衛生事業的一顆紅心,有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意識,有以醫院為家愛院敬業的責任心。
2、藥學專業大學本科畢業,藥理學碩士。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研究生學習,更新充實了專業理論水平,90年晉升副主任藥師。2003年通過國家職業藥師資格考試,并拿到職業藥師資格證書。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矗
3、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從事藥學工作三十余年熟悉并能熟練掌握藥學工作的每一個專業。工作得心應手.任藥劑科副主任五年,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和豐富的管理工作經驗。
4、有一定的學術水平,較強的帶教能力,能做一個好的學科帶頭人,有較強的科研能力能使科室專業橫向與全國、全軍溝通學習,縱向使本專業高深層次發展。
5、有良好得人跡關系及上下級關系。能全面領會領導意圖,能上情下達,協調機關與科室、科室與科室間關系,并有綜合協調全院的關系的經驗和能力。有處理好各種急發事件和正常業務與行政工作的經驗與能力。
6、有領導的信任及全科的同志們乃至全院同志們的支持與幫助,能團結全科同志共同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能帶領全科為醫院的騰飛作不懈的努力,貢獻我們的一切力量。
藥劑科目前現狀:
1、中西藥調劑
調劑工作是醫院藥房工作重點之一,目前我院藥房仍就沿襲傳統式的擺藥、配藥、發藥模式,各調劑室工作環境較差,工作繁瑣,人員需求量大,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無法提高。藥品質量管理控制鏈缺失,已不能適應現代醫院管理模式的需要。
2、制劑與藥檢
我院制劑室,與同等醫院相比,房屋硬件設備較好。但是,配制設備落后,制劑品種不能滿足臨床科需要,制水設備由于某些原因不能使用,至今普制室和藥檢室的同志配藥用水,洗瓶用水需到供應室抬水,這在全國三甲醫院是少見的。藥檢設備老化,檢測手段落后已不適應現代醫院藥學發展。
3、臨床藥學
我院由于條件限制,當前開展的工作為,用藥分析,用藥調查,用藥咨詢,部分藥物的用藥監測,藥物不良反應的報告等。存在問題由于條件有限沒有開展血藥濃度檢測及藥代動力學監測工作。
4、藥品供應與管理
我院目前的藥品供應管理模式,是特殊情況下的特殊管理模式,許多供應手段是應急措施。所以出現一些供求矛盾是難免的。藥品管理方式由于his系統的實施,微機管理藥品雖然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在全國同級醫院中不落后。
5、人才培養及使用現狀:
目前藥劑科在讀碩士研究生二名,培養上海二醫大藥學專業專升本共×××人,現都在科室一線工作,為醫院做貢獻。
存在問題:
需要更系統的專業培訓,使基礎知識更扎實,增強科研能力,更深入了解學科發展前沿及動態,促進學科發展。
6、學科發展及科研
學科發展不理想,科研方面藥學專業的成果不多,藥學專業方面的論文少,確實需要學科帶頭人領路。
本學科發展前沿與動態
1、調劑工作:
目前醫院藥學的工作方向,由藥品供應為主,轉為以病人為中心直接為病人治療服務。醫院藥房的工作重點,也由以藥品供應為主,轉為藥學服務。
目前發達國家已推行建立現代藥品質量管理監控體系,即一體化分區調配管理模式,藥品管理全面實行網絡化管理和數量化管理。人員要求具有相關專業學歷,并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考試。
2、制劑及檢驗:
根據時辰藥理學,劑型已發展到緩釋、控釋、靶向制劑。給要途徑已從過去單一的靜脈、口服增加為鼻粘膜給藥、透皮吸收等。中藥制劑已達到精提取,也就是成分提取和超微粉化,加大了中藥的吸收度和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力度。藥品檢驗以儀器分析為主,高效液相,質譜,核茲共振,高效液相-質譜聯用,毛細管電泳,薄層掃描等,一批檢品劑量小,檢出率高的儀器檢測手段不斷推出??股厣餀z測手段除如酶聯免疫,放射免疫外,還增加了分子生物學檢測手段。
臨床藥學
目前給藥個體化,血藥濃度檢測已列為常規檢測手段,成為臨床醫生用藥治療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實驗室檢測數據。藥物相互作用已從以前藥效學相互作用,轉為藥動學相互作用。研究方向由原來的藥效學藥物相互作用,轉為代謝過程中藥物的相互作用,其次是藥學服務一體化研究,也比較熱門。
藥品供應與管理
已從傳統的買進、賣出、配藥、發藥轉為,以病人用藥質量為第一位,形成采購、供應、發放、管理、質量監督為一體的藥品質量管理體系。
我的治科方略:
解決三大矛盾突出焦點問題
一、供求矛盾問題(長期 )
二、服務態度問題
三、業務素質與服務質量問題
解決方法:
一、克服一切困難解決藥品供應不足問題
在保證藥品質量的前提下,協調各供應單位省市醫藥、藥材公司的關系,解決資金緊張、供不應求問題。以主渠道采購為主,努力協調有關單位的關系。加強與地方醫藥公司的聯系,就醫院的發展前景及大好形式多做宣傳,讓醫院的墻里開的紅花墻外也紅起來,提高醫院的信譽度,讓相關單位知道困難是暫時的,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好的。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援,保證供應。
一、克服一切困難解決藥品供應不足問題
成立采購小組,將計劃采購工作做精做細,減少過期失效藥品造成的浪費。增加藥品采購的透明度,使藥品采購工作更加公開、公正、價格公平。新藥進院交藥事委員會,經專家討論決定。努力杜絕一切藥商的不良行為,把有限的資金使用的更合理、取得更高效益。最大限度的緩解供求矛盾,滿足臨床藥品供應。
二、提高服務意識一切為臨床服務
樹立挽救病人生命、保障臨床用藥,讓每一位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為第一位的觀點。提高全員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調整自身定位,樹立品牌形象,強化服務意識。協調好各科關系,如機關、各輔助科室、臨床各科室等。經常下臨床了解一線用藥需求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盡最大努力滿足臨床用藥需求,盡快建立現代藥品質量管理監控體系,即一體化分區調配管理模式,實現藥品管理全面實行網絡化管理和數量化管理。門診設立零距離為病人進行藥學服務體現藥學服務的魅力,零。建立用藥管理和專家咨詢系統軟件,與各臨床科室聯網,實現用藥信息反饋,對病人用藥情況進行觀察追蹤,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
三、加強全員專業素質培訓,提高藥學服務質量
組織全體人員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加強基礎理論知識、操作的培訓,定向培養,相對固定,適當輪轉,全面熟悉,分級考核,加強全科人員繼續教育,以達到知識更新。與院里協調選派優秀人才、業務尖子外出進修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及專業能力。有了較高的專業素質,加現代化管理手段,使全科人員真正的從一日三次一次兩片中解脫出來。都能用自己的知識去為臨床用藥服務。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從思想上提高為患者服務質量的意識,減少差錯、杜絕事故發生。
目標責任制管理:
各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分別制定相應的工作指標和獎懲制度。定指標、定任務;績效考評與獎懲掛鉤,打破大鍋飯,實行分餐制,賞罰分明。常規業務和學科發展工作雙管齊下,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共同完成好各項工作。
全面質量管理:
開展**論證工作
經濟效益問題:
加強藥品管理、滿足藥品供應,努力爭創效益。在克服資金緊張困難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滿足全院藥品供應,為醫院贏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開源節流,開展可創經濟效益的新業務新技術。依據藥品管理法規,擴大制劑品種提高制劑質量,滿足臨床科需要,提高醫院經濟效益。
開展新技術、新業務: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靜脈配液中心。擴大制劑品種,如靜脈高營養液的配制工作。開展中藥制劑的配制。開展血藥濃度檢測,開展體內藥物動力學、藥物代謝相互作用的研究,開展為病人零距離門診用藥咨詢服務,開展藥學服務與用藥質量一體化工作。
人才梯隊建設:
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培育團隊精神和建立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培養年輕技術骨干:搭臺子、壓擔子。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定期考核、持證上崗。優勝劣汰,注重整體素質的提高,為醫院打造一支過硬的藥學隊伍
學科建設:
1、臨床藥學服務是今后醫院藥學發展方向,開展血藥濃度監測,推廣個體化給藥方案,開展用藥咨詢上門服。為臨床和患者提供一流藥學服務。
2、根據新的藥品管理法規,在不違反政策的前提下,擴大制劑品種,提高制劑質量,為醫院開辟新的制劑市常
學科建設:
3、實行采、供、管用一條龍現代化管理,做到計劃采購,把握質量,保證供應,科學管理。把藥品供應管理工作與學科建設并軌。使藥品供應工作更科學,更合理,更適應臨床需要。
科研與學科發展:
積極申報研究課題:
1、建立用藥管理和專家咨詢系統、臨床用藥指導軟件研究工作。
2、繼續已開展的新藥小兒熱泰平的研制工作。
3、開展藥代動力學的研究,和體內代謝藥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科研與學科發展:
加速學科發展
發揮現有優勢(兩個碩士研究生、三個學士本科生)擴大科室知名度,積極參加全國、全市的藥學專業學術活動,與相關專業橫向聯系,如北京人民醫院、協和醫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請專家指導,專業合作相結合。以優質的藥學服務為龍頭,帶動科研,及各項專業工作使我院藥學專業走向全國。以一個全新面貌的醫院藥劑科展現給大家。
我的工作思路是:
以“三個服從”要求自己,以“三個一點”找準工作切入點,以“三個適度”為原則與人相處?!叭齻€服從”是個性服從黨性,感情服從原則,主觀服從客觀。做到服務不欠位,主動不越位,服從不偏位,融洽不空位。三個點是當醫院領導要求與我科實際工作相符時,我會盡最大努力去找結合點,當科室之間發生矛盾和沖突時,我會從規章制度與工作職責上找平衡點,當領導與領導、科室與科室之間意見要求不統一時,我會從領導的角度和各科室的利益出發去領悟和尋找相同點。
“三個適度”是冷熱適度,對人不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進行等距離相處,剛柔適度,對事當斷則斷,不優柔寡斷;粗細適度,即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計較。作到對同事多理解,少埋怨,多尊重,少指責,多情義,少冷漠。刺耳的話冷靜的聽,奉承的話警惕的聽,反對的話分析的聽,批評的話虛心聽,力爭在服務中顯示實力,在工作中形成動力,在創新中增加壓力,在與人的交往中凝聚和力。。
我的處事原則和風格是:
努力做到嚴格要求,嚴密制度,嚴守紀律,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以共同的目標團結人,以有效的管理激勵人,以自身的行為帶動人。努力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共事講團結,辦事講效率。管人不整人,用人不疑人。我將用真心和愛心去善待我的每一個同事,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給他們一個寬松的發展和創造空間。讓每一個人都能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