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6 09:49: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工程實習工作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物聯網 就業導向 人才培養方案
[作者簡介]蔣琴雅(1966- ),女,江蘇常州人,南京郵電大學學生工作處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江蘇 南京 210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8年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理工科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研究”、2010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以就業為導向的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項目編號:2010SJB880026)、2011年南京郵電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校級規劃項目“物聯網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影響的調查研究”(項目編號:XC2110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08-0103-02
一、研究背景
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首先提出物聯網概念,自此物聯網概念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物聯網的英文名是 Internet of Things,也稱為Web of Things,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具有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能化三個重要特征。2009年8月同志在視察中科院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所時,對物聯網應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自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物聯網受到了中國全社會極大的關注。每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當今物聯網時代,對物聯網人才的培養勢在必行。物聯網與互聯網、傳感網有著重要的聯系,互聯網和傳感網的人才培養早已開始,但物聯網的人才培養還處在初始階段,因此我國更應該加快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
二、物聯網人才培養的現狀
2010年2月25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申報和審批工作的通知》指出:當前國家決定大力發展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生物醫藥等關系到未來環境和人類生活的一些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了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的力度,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從本科教育入手,加速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改革和創新,積極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的人才,滿足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經研究,決定在2010年4月前完成一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的申報和審批工作。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的領域包括:(1)新能源產業。(2)信息網絡產業。如傳感網、物聯網技術。(3)新材料產業。(4)農業和醫藥產業。(5)空間、海洋和地球探索與資源開發利用。可見,教育部已經認識到物聯網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并希望各高校能夠增設物聯網相關專業,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優秀的專業人才。各高校積極申報,教育部快速反應,在《教育部關于公布同意設置的高等學校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名單的通知》中獲得批準的物聯網工程專業30所、物聯網技術專業5所、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2所。2011年,在《教育部關于公布2010年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備案或審批結果的通知》中,新增批準的物聯網工程專業25所。盡管高校開辦物聯網相關專業的熱情高漲,但有一個現實不容回避,即目前許多高校的物聯網學科課程未形成體系,實訓建設標準等相關問題有待進一步規范。面對這一現狀,高校需要及時跟蹤物聯網可能發展的就業空間,找準物聯網行業企業動向,以就業為導向制訂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物聯網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1.物聯網人才需求及就業崗位分析。物聯網行業需要多種技術人才,根據物聯網的四層架構,可對應為四類技術人才。電子設備開發人員和傳感器設計與制造人員;移動通信和計算機網絡人員;軟件設計人員,特別是網絡服務人員;嵌入式軟件設計與開發人員。根據物聯網人才需求分析,物聯網專業應培養具有物聯網行業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有較強的物聯網應用系統操作能力、一定的系統設計和開發能力,能從事物聯網硬件系統安裝與調試、物聯網系統管理及嵌入式軟件開發的高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根據對物聯網企業的調研,其面向的職業崗位主要有感知設備設計與安裝、系統集成與調試、嵌入式軟件設計、物聯網管理與應用。
2.物聯網專業培養方向和能力需求分析。物聯網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學科,涉及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軟件技術等相關專業,所以人才培養可根據不同的崗位目標分為四個方向,即感知設備設計與安裝方向、傳輸與網絡方向、嵌入式應用軟件方向和物聯網管理方向。四個培養方向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物聯網專業學生應掌握物聯網系統基本理論,具備構建、調試、運行和管理物聯網專業應用系統的能力,具備開發物聯網終端軟件的基本能力,具備物聯網應用系統故障排除能力,了解物聯網技術發展動態等。
四、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1.課程設置。應從現有支撐物聯網的專業著手,以就業為導向,根據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實時調整。本文根據物聯網的四個方向,結合目前物聯網產業設計的四大核心學科——微電子、無線傳感、通信傳輸、計算機及其網絡,以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兩個專業方向來討論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核心課程,重點是課程設置。
一是網絡工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適應信息產業發展需要,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較高思想道德、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擁有扎實的通信技術、通信系統、網絡工程和網絡管理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系統專業知識,能在物聯網與傳感網技術等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應用開發、產品設計等工作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專業核心課程:網絡技術概論、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與算法、計算機組成原理、信息與系統、通信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原理、編譯原理、計算機網絡、網絡安全技術、IP網絡技術及應用、網絡編程技術、網絡工程基礎實驗等。 專業方向:面向信息網絡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的網絡工程專業技術人才應滿足企事業單位需求,著重網絡與應用系統研發、運營支撐以及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是物聯網工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擁有扎實的物聯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方法,能在信息網絡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應用開發、產品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跨專業型人才。專業核心課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物聯網架構和技術、數據結構與算法、計算機組成原理、通信原理、操作系統原理、數據庫系統原理、計算機網絡、嵌入式系統原理與應用、物聯網感知技術及其應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物聯網安全技術、軟件工程、通信軟件設計基礎等。專業方向:面向信息網絡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滿足企事業單位需求的物聯網工程的專業技術人才,著重在物聯網產品與應用系統研發、運營支撐以及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
2.實踐體系。以“智慧校園”為背景,搭建集傳感層、網絡層、應用層的綜合應用系統,以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門禁、智能教學、廣域信息等為應用背景的綜合系統,堅持開放性和應用為導向的原則,以實訓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要目的,見下圖。
3.師資建設。首先,物聯網是一個多學科領域,除計算機學科外,還需要引進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具有高職稱或高學歷的講師,同時在企業聘請具有豐富項目開發和管理經驗的工程師參與教學與實訓共建,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形成企業和相關產業領域專家到高校和高校教師到企業的雙向互動的機制和模式。其次,整合現有人才資源,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專業的教師資源整合起來,實現軟件資源共享。最后,走出去進修或請進來培訓,對于有些未開設過的課程,可以選派教師到國內外相關機構進修,或聘請教師對校內教師進行培訓,以提高師資水平。
4.校企合作。據測算,物聯網的產業規模比互聯網產業大20倍以上,物聯網技術領域需要的人才每年都在百萬人的量級。物聯網高技能人才將作為商家和企業的寶貴財富,在促進企業提高效益、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增強企業經濟技術實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是培養物聯網人才的途徑。對學校而言,要選擇管理比較規范、經濟效益比較好的企業作為校外實習教學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實習小組,由學校確定組長,負責學生上班和業余時間的管理,確保實習正常進行;同時聘請企業領導或專家聽課,對教師所教、學生所學、企業所用三者是否對接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學生實習前,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要簽訂相關協議。對企業而言,可以挑選人才,降低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風險。當前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四種:學校引進企業模式,實踐和教學相結合、工學交替模式,校企互動式模式,“訂單”式合作模式。其中,“訂單”式合作模式使學生入學就有工作,畢業即就業,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突出了職業技能培訓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培養的學生適應性強,就業率高。
5.學術交流。高校教學和課程相對獨立和封閉,缺乏全國范圍內教與學溝通的平臺,阻礙了新學科的發展。物聯網專業應本著開放性的態度,建立教學交流的開放平臺,便于學生、教師、專家、學者進行交流。交流的具體功能如下:教學交流,教師可討論、交流、共享,促進課程的標準化、完善化,形成精品課程;學生學習交流,可按不同的知識點分版塊、課程交流和學生項目交流;以學科競賽促進交流;業界廠家新技術交流、人才需求;標準課程的再推廣,包括師資培訓、社會人才培訓和高校課程的再植入。
物聯網作為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領域很廣,不僅需要學校培養人才,也需要社會幫助培育。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場所,應結合實際,以就業為導向,為未來龐大的物聯網產業輸送人才,為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馮高峰,魏楠,原佩劍.高職物聯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