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神經外科護士總結

神經外科護士總結

時間:2022-06-02 00:24: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神經外科護士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神經外科護士總結

第1篇

關鍵詞:品管圈;神經外科;護理

品管圈(QCC)作為先進的科學管理模式,從實踐出發,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其在臨床管理中的價值廣受認可[1-3]。神經外科所救治疾病多具有發病急、病情重的特點,而護理人員素質和水平對于臨床療效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改善神經外科護理人員水平、提高護理質量一直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本研究就QCC在神經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選取神經外科護理人員(除護士長)共24名,其中主管護師6名,護師8名,護士10名,均為女性,年齡19~38歲,平均(26±3)歲,在神經外科護理工作時間均超過12個月;文化程度:大專15名,本科9名。

1.2方法

于2014年12月份本溪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正式成立QCC管理領導組,并組織開展“神經外科優質護理”活動,小組成員共同分析總結臨床護理中常見問題及原因,并制訂改進方案,自2015年1月起實施QCC護理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成立QCC管理組

由神經外科主任和護士長擔任QCC管理組領導,科室全體護理人員共同參與(組員),以“神經外科優質護理”作為主題,按照明確主題、制訂活動計劃、討論并總結現狀、明確問題、分析原因、確定目標、制訂對策、付諸實踐及發現新問題、整改、驗證以及改進對策共12個流程依次實施。

1.2.2分析現狀、明確問題、分析原因

全體成員依據護理工作實踐經驗進行總結發言,共同討論并總結目前神經外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確定神經外科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臨床實踐對所確定的問題進行深層次剖析,找出問題原因,經討論分析,發現神經外科護理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偏低、護理工作繁重、繼續教育缺乏以及管理方法欠妥。

1.2.3確定目標并制訂對策

依據上述分析結果,確定護理工作階段目標為全面改進護理質量,實施優質護理,并且根據所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制訂改進策略,具體如下:①提高護理水平: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與繼續教育,在提高責任感的同時加強業務能力系統培訓,通過理論再學習、實踐操作模擬訓練等全面提升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密切關注臨床實踐過程,發現薄弱環節及時進行強化學習。②全面護理: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患者入院治療期間給予科學化健康教育,幫助其了解并正確認識病情,同時積極進行心理疏導,盡可能實現身心共同健康;此外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運動、飲食等生活習慣,加強自我保健能力。③加強安全管理:通過增加防護裝置、講解安全注意事項、視頻學習安全防范措施等提高患者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盡可能避免墜床、摔倒等不良事件發生。

1.2.4臨床實踐和整改

將新護理措施在臨床工作中具體踐行,并且跟蹤監測應用效果,及時總結新問題和原因并制訂改進措施,不斷優化神經外科護理方案。

1.3觀察指標

統計QCC管理實施前后1年內(QCC實施前為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QCC實施后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全體護理人員考核結果、護理質量,同時比較QCC管理實施前后患者護理滿意度變化。

1.3.1護理考核

24名護理人員均參加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兩部分,考核項目由神經外科科主任和本院全體護士長共同制訂,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考核成績越好,表明護理能力越佳,70分以上視為達標。

1.3.2護理質量評價

由QCC領導組對于臨床護理實踐質量進行評價,包括安全質量(墜床、安全事故等)和工作質量(專業能力等)兩部分,各項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好。

1.3.3護理滿意度

采用我院全體中層臨床干部共同參與制訂的《護理工作調查表》進行評估,包括禮貌用語、態度、護理質量等多方面內容,滿分100分,85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75~84分為較滿意,74分及以下為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該調查表由患者出院時以匿名方式填寫,共發出1976份問卷(QCC前952份,QCC后1024份),收回1976份,回收率10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QCC管理后,護理人員實踐技能、理論知識、平均成績考核結果評分及達標率均明顯高于QCC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3討論

第2篇

臨床教學是一種后期教育工作,是指在一定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親自操作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方式[1]。臨床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將來的護理質量,有效的臨床教學能夠促進學習效果,提高護生的能力和滿意度。神經外科護理專科性強,相關基礎理論抽象,護理涉及面廣,另一方面,神經外科危重病人多,基礎護理繁重,而且死亡率高,因而造成護生往往在下臨床前就產生了畏懼的心理,給臨床帶教帶來一定的難度。從2003年5月開始,我們采取了具有針對性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護生出科考試理論成績,優秀率由25%上升至41%,及格率由68%上升至92%;操作成績優秀率由14%上升至50%,及格率由60%上升至85%,現將體會介紹如下。

1 神經外科疾病與護理的特點

1.1 神經外科疾病的特點: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多數發病機制復雜,臨床癥候群多,名詞術語多,神經定位技術抽象難記,而神經外科收治的神經系統疾病,多數需要外科干預,而且急重癥多,病情變化快,易出現并發癥。而神經外科專業起步晚,但發展迅速,所涉及的基礎理論知識抽象,新知識、新業務層出不窮。對于護理專業學生來說,要了解神經外科相關知識較為困難。

1.2 神經外科專科護理的特點:神經外科臨床護理??菩詷O強,護理量大,往往涉及多個專業內容,所要監護的內容也比其他專業多得多。不同疾病及疾病所處的不同狀態與階段所要求的護理內容截然不同。如癱瘓護理、昏迷護理、高熱護理、低溫護理、呼吸道的護理,顱腦損傷、腦出血的不同階段護理及不同疾病的圍術期護理等也都不盡相同。且神經外科重癥多、病情變化快,搶救機會多,因此,本專業的護理人員需要具備扎實的基礎。

2 方法

2.1 由護士長、主管護士及高年資的護師組成實習帶教小組。由一名主管護師擔任總帶教老師,將具體任務分配給各帶教老師,安排她們分期進行專題小講座。

2.2 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科室病種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神經外科實習帶教計劃》,帶教老師依據計劃和護生的學歷情況,制定出具體的實習內容。

2.3 護生進入臨床前的集中學習和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了她們的護理專業水平及自信心[2]。每一批護生來科室報到的第一天,由總帶教老師向護生介紹科室的規章制度、搶救物品、藥品的管理制度。組織學習護理人員的行為規范,護理操作規程及工作安全教育,加強護生的基本素質教育,并帶領護生熟悉病區的布局、設施、藥品和物品位置,做到心中有數,以減少日后實習工作中的盲目性。

2.4 分期進行??萍膊〖白o理知識的小講座。主要內容是臨床常見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病理變化過程、治療原則、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2.5 培訓的主要內容是臨床上比較常用而有一定難度的技術操作。如:吸痰、氣管切開護理、昏迷病人的口腔護理等。首先,由帶教老師把各項操作的要領及注意事項講述一遍,然后規范操作一遍,再讓護生在模型上反復練習,帶教老師在旁認真指導。

2.6 在護生的整個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從問題著手,讓學生去探求知識,并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習動機[3]。如:提問“顱底骨折分為哪幾型?各有哪些臨床表現?顱底骨折腦脊液漏的護理要點有哪些?”首先讓護生回答,如果護生回答不出或不完全,就布置她們去查閱有關的書籍后再回答,最后由老師總結歸納出正確答案。這樣,不僅教會了護生怎樣做,而且還教會了她們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在提高護生動手能力方面,帶教老師事必做到“放手不放眼,”以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護生在本科實習結束時,要進行出科理論和實際操作考試,并將護生的考試成績反饋給帶教老師,以提高帶教水平。

3 帶教經驗

3.1 病情觀察的帶教:神經外科的病情觀察主要包括意識、瞳孔、生命體征、頭痛嘔吐、癲癇發作、肢體活動等情況。在生命體征觀察中要注意測試順序,先測呼吸、脈搏、血壓、瞳孔,最后測意識。病人的情緒變化也常常提示病情的變化,特別是額顳部病變的病人,多有精神癥狀,因此需加強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4]。

3.2 神經外科的用藥有其特殊性。輸液速度的控制是帶教的重點。一般液體的速度,控制在40~50滴/分左右,而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要求在15~20分鐘內完成。因此,靜脈穿刺時盡量使用靜脈留置針,且更換9號頭皮針頭來達到治療效果。激素類藥物根據醫囑和藥理特性按時按量進行給藥。

3.3 神經外科的危重及昏迷病人較多,各種并發癥都容易發生,因此生活護理顯得十分重要。護生往往只重視技術操作方面的學習,而忽視了生活護理的重要性。帶教老師從問題出發,提出為什么要進行生活護理,并發癥與生活護理的關系等問題,讓護生學習和討論,使護生在思想上意識到生活護理的重要性。在護理過程中,帶教老師要以身作則,不怕臟、不怕累,手把手的教護生給病人進行生活護理。

3.4 急診護理的帶教:神經外科的急診病人多,來時病情往往兇險,遇到這種情況,開始時,讓護生在旁邊觀察整個接診和搶救過程,然后讓她們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說出來,再由帶教老師總結歸納出急診救護的要求和特點。護生親身經歷一次搶救過程之后,帶教老師鎮定自若的神情、熟練而迅速的搶救措施、護士與醫師間的密切配合……都會給護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她們在這樣過程中得到鍛煉。在以后的急診救護中,可讓她們參與其中。

3.5 心理護理的帶教:神經外科的病人及家屬的心理都是相當復雜的。擔心手術是否成功,是否有后遺癥、費用、切口的疼痛;醫護人員態度,術后并發癥等。帶教老師在進行心理護理之前,先把溝通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及與疾病相關的知識簡單講述一遍,再帶領護生來到病人的床前,認真傾聽病人及家屬的訴說,了解他們目前最主要的心理問題,耐心細仔地解答他們的疑慮,熱情介紹醫療技術和護理水平,讓治愈的病人,現身說法,以增強他們的信心和戰勝疾病的勇氣。這樣,可以使護生對病人有全身心的了解,加強了責任心,將心理護理溶入于日常護理中。

參考文獻:

[1] 王惠娟.神經外科護理實習人員臨床帶教中的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0):2406.

[2] 王愛敏,黃美萍.芻議護生臨床實習前集散地培訓的必要性[J].護士進修雜志,2002,7(1):30.

[3] 袁浩斌,錢曉路.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方法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2):148.

第3篇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以本院的神經外科護理單元為研究對象,包括神經外科護理單元的護士長和其下屬全部的護士,共26人。

1.2方法

1.2.1護理管理方法

2014年7月—2014年9月以傳統口頭傳遞模式進行護理信息傳遞(使用前),2014年10月—2014年12月以微信傳遞模式進行信息傳遞(使用后)。由神經外科護理單元護士長創建微信群,邀請其下屬的所有護士加入群聊。護士與護士之間,護士長和護士之間隨時隨地雙向交流。運用群聊上傳護理控制方面、需改進的地方、下達的通知、每日護理記錄(護理部各種會議或者講課安排,輪班等)、心得體會、護士之間心意(誤會的解除、醫院好人好事宣傳、互相之間節日問候、工作時間調整)、學習交流(護理學習資料、個人經驗交流、提醒警告、建議、新知識、新技術分享等)。上傳形式可以多樣化,除了傳統的文字以外,像語音、圖片、視頻等均可。護士長每日在群里發起群聊,進行互動交流,使信息及時化,共享化,提高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2]。

1.2.2評價標準

護士重要信息知曉率以每月進行重要事件(包括醫院、護理部、科室)內容考試,以百分制形式計算,取全科人員的考核均數。護理防范及改進措施執行率以醫院護理部每日護士長夜查檢查分值作為考核標準。本周重點工作的完成率以醫院發放的護長手冊中的每周質量控制作為評判標準。護理質量檢查平均分取每月護理部質量控制檢查分值的均值。護理不良事件包括壓瘡、墜床、跌倒、燙傷、給藥差錯等。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使用后護士重要信息知曉、護理防范及改進措施執行、本周重點工作的完成、護理質量檢查平均值高于使用前。見表1。使用前發生了3例護理不良事件(皮膚燙傷1例,院內壓瘡1例,給藥差錯1例),使用后發生了1例院內壓瘡,使用前不良事件發生率高于使用后。

3討論

神經外科病人的發病都具有突發性,變化性,病情還十分的危急。所以神經外科的護理單元的工作責任十分重大,工作量十分大,風險性隨之而增長。所以,神經外科的消息的傳遞比起其他科需要更加及時。特別是,護士因為有倒班制,所以口頭轉達就顯得十分浪費時間而且效率低下。但是,在投入了微信的使用了之后,神經外科的工作的各方各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就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新信息、技術以及經驗總結的交流平臺

神經外科的護士常因為工作繁忙以及倒班制的緣故,對科室的最新動態了解不足,對于醫院的最新的文件精神也沒有充分把握。護士與護士之間的經驗交流也十分地貧乏,知識與技術難以更新。但是,有了微信之后,護士們獲得院級和護理單元的消息更加及時和方便了。醫院最新的文件精神,科室臨時通知或者工作任務等都可以一鍵掌控了,避免了工作上的誤差[3]。護士們在朋友圈積極分享自己參加的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曬出自己的工作經驗等有利于護士之間的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此外,上傳形式可以多樣化,除了文字以外,像語音、圖片、視頻等均可。多樣化的方式使得護士們減輕了護理工作的枯燥與無聊,有利于身心的放松。在學習之余輕松,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3.2提高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及參與管理的意識

管理工作往往都是護士長事事把關,親力親為。護士基本很少意識到大家是集體中的管理者,人人都有管理權。所以,護士長的工作往往十分繁多,管理效果也是差強人意。但是,自從微信群建立了之后,護士的主人翁意識大大提高,人人都主動參與到科室的管理工作中。對于出現的各種問題都能積極地上報,如儀器安全管理,病房、危重病人統一管理、管道護理、備用品等出現的問題。今年,本科室還在上級部門的檢查中,護理質量名列前茅[4]。

3.3科室呈現和諧氛圍,人性化特點突出

神經外科由于工作繁多、風險大、夜班又多、環境條件也并不理想。所以很容易感到郁悶、情緒低沉,此時情感的安慰和支持就顯得十分的重要[5]。護士與護士之間的交流,尤其是護士與護士長之間的關系就顯得更為突出了。有調查顯示,護士長對下屬的適當的通情行為可以有效地緩解護理工作的緊張感。這也是在這個壓力山大的現代職業生活中,管理以人為本,重視情感管理的原因所在。因此,護士長對科室氛圍的調節上需要更加注重了,在嚴格要求之外,要適當地給予護士關懷、理解與支持。通過微信,就可以很好地處理這些問題了,通過朋友圈,可以很好地了解互相的最新動態,可以互訴衷腸。護士長通過留言了解護士所愿所想,最大限度地滿足她們,如排班,可以適當地根據護士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地調班、排班,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人員更加優化。護士與護士之間節假日互相發送祝福信息,留下一段段溫馨的字眼,讓互相都能感受來自同事的祝福,感受節日的快樂,有利于護士之間的和諧共處。

第4篇

【關鍵詞】 神經外科 護理風險 安全管理 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183(2013)11-0169-01

神經外科護理工作責任繁重,工作量大,護理對象的病情不穩定,同時伴有多種并發癥,因此護理難度大,風險高。神經外科患者多存在意識障礙,語言和運動能力障礙,這樣給臨床護理增加了難度,風險性也隨之增加。神經外科安全護理管理是有效的降低護理風險性,提升護理質量的舉措。我院在對神經外科護理工作的風險研究和分析中發現導致風險提升的一些主要因素,根據這些因素來尋找解決對策,現進行如下報道。

1 神經外科護理的風險

導致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的因素有護士的護理水平、不按規定操作、患者因素及院內感染等,這些風險不僅會影響護理的質量和治療效果,而且會給患者帶來新的損傷,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病情惡化或死亡。對神經外科常見的護理風險進行統計,具體內容如下:

(1)護理水平:護理人員的技能水平有限或者是護理人員的經驗不足都會導致患者在出現惡化的情況下,不能夠及時的采取恰當的措施,影響了預后。

(2)不安規操作:①未按計劃拔管:神經外科患者多為病情危重,治療過程都需要進行各種管道的置放,像是引流管、鼻飼管、尿管等等,這些管道會在患者活動或者翻身的時候脫落,護理人員如果操作不規范,就容易錯誤的將管道拔除。 ②消毒不徹底:護理過程沒有經過嚴格的消毒流程,患者出現感染,引發并發癥。 ③皮膚損傷:神經外科患者的感覺系統存在障礙,因此對于疼痛不敏感,護理人員如果不按規定操作,就容易讓患者的皮膚受損,或者燙傷,患者長期臥床,護理人員如果不為其進行翻身和按摩就會出現壓瘡。

(3)患者因素:①窒息:有些患者在手術后期神經功能受到影響,不能夠自己喝水和吞咽,因此需要進行鼻飼管來進行進食,如果操作存在問題,患者就會窒息;有些患者顱內高壓會產生嘔吐等等不良反應,如果嘔吐物不及時的清理,則會將氣管堵塞,患者會窒息; ②墜床及跌倒:神經外科患者的意識功能存在障礙,不能夠很好的定向,視野也存在誤差,所以很容易從床上跌落。

(4)院內感染:患者接受手術后身體虛弱,機體免疫能力較差,如果院內存在細菌和病菌就容易出現感染,而且手術過程中,手術人員如果不按規定采取無菌操作,則會加重院內感染的風險。

2 安全管理對策

處于對神經外科風險管理的目的,需要采取如下的護理措施。

(1)加強管理:①查房:護理人員要每日進行巡房,最好是由護士長或有經驗的護士進行,這樣可以對其他資歷淺的護士提供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培養風險防范意識。 ②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按照患者的病情和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的護士分配,以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 ③病室及器械管理:病房要定期進行消毒,使用的醫療器械都要進行消毒處理,確保設備正常安全的使用。 ④加強人員管理:所有參與病房護理工作的人員都需要接收培訓,對其護理能力進行提升,同時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升護理人員的個人素質,綜合的來降低護理風險出現幾率。

(2)對癥處理: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方案中應以導致護理風險的因素為基礎,進行預見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按規定操作:嚴格按照護理規定進行護理操作,如按規定拔除各種插管,嚴格消毒,及時徹底的清除呼吸道內異物;盡量爭取患者的配合,若患者不能接受護理,可給予適量的鎮靜劑;②防止窒息:對于手術治療后迷走神經受損而導致患者吞咽困難,容易引發窒息。術后患者應采取禁食禁飲,并通過鼻飼供給營養,并根據患者的恢復逐步予以給予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和正常飲食;對于長期昏迷的患者應定期進行吸痰處理,在通過鼻飼管給予營養時,患者需取頭高30度的,鼻飼予以患者足夠的臥床休息,防止因搬動引起嘔吐。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發生;③預防墜床和跌倒:首先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家屬說明患者可能發生墜床和跌倒的風險,爭取家屬與護理人員配合,共同完成患者的護理,并時刻注意患者的活動,防止風險發生;④皮膚護理: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可能出現的皮膚損傷進行預測和評估,并根據評估進行有針對性的皮膚護理;嚴格按照護理需要進行相關的護理,如定期幫助長期臥床患者翻身等;⑤防止感染: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護理操作,必要時可給予適量的抗生素予以抗感染治療。

3 體 會

神經外科護理風險性的存在是肯定的,但是并非不能夠對于進行規避和預防,我們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多用一份心,多負一點責,那么風險就會降低很多,在神經外科護理管理中采取安全管理對策能夠降低風險出現幾率,提升護理質量,同時增加護理人員的護理知識和提升護理水平。安全管理對于神經外科的治療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幫助患者早日康復,臨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歐建華.神經外科潛在不安全因素護理管理及防范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2,25(35):422-424.

第5篇

【關鍵詞】 神經外科;問題;應對措施;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183(2013)11-0274-02

神經外科的護理工作是一個嚴謹的系統工程。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神經外科護理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特別是護理過程產生的護理糾紛,已經逐漸成為廣大護士們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1]。本文針對神經外科護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神經外科的護理存在問題的原因與應對措施。

1 神經外科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護理人員相關法律法規觀念淡薄

護理人員由于缺乏與護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長期以來, 都習慣于醫療的傳統。例如:護理人員只關注病人健康問題的解決情況,而忽視了醫療衛生中所潛在的法律法規問題;一些護理人員未執行告知簽字制度,在進行某些手術操作時,未能正確的認識到護理文書書寫的重要性。

1.2 ??评碚撝R的缺乏

目前,在護理人員的隊伍中,呈現年輕化、護理經驗不足、安全預防意識不強等特點,護理人員缺乏??频睦碚撝R,不利于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1.3 落實不到位的核心制度、操作流程

眾多的制度約束著每位醫療人員的行為,正是有了這些條條框框的約束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才能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如果這些核心制度落實不到位,不能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查房制度、查對制度等,就有可能給患者帶來危險,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只有所有醫療人員認真落實了工作中的標準的操作流程,一絲不茍地去執行,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這些事故的發生。

1.4 護理人員心理素質和應急反應能力差

神經外科病人其病情危、急、重,因此,需要護理人員能有很好的心理素質以及應急反應能力,以便在處理患者病情的時候,能很好的應付。否則,有些護理人員在遇到病情變化的病人時,可能束手無策,不僅找不到疾病的側重點,導致慌而亂,同時也給病人和家屬造成不信任感,導致不必要的糾紛等問題。

2 應對措施分析

2.1 加強法律、法制教育

護理人員在加強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自身各種法律知識的完善, 做好醫療安全事故的預防教育工作,以避免各種醫患糾紛的發生,在心中要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思想觀念。神外科的護士更要加強學習與護理安全相關的管理條例和相關的文件。醫院也要督促各科人員這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要做好加強法律意識這類宣教,讓護理人員吸取教訓,防患于未然[2]。

2.2 嚴格落實核心制度

不嚴格地執行各項醫療制度, 就有可能發生醫療事故,給患者帶來痛苦,造成醫療糾紛,因此,認真學習貫徹醫療制度,是護理人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3,4]??梢酝ㄟ^宣教、列舉案例、講座、討論會等讓護理人員意識到各種制度的重要性,保證各項制度認真落實到位。醫院也要經常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消毒隔離制度、病房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通過考試來檢驗護理人員對各項制度掌握的情況,讓各項制度深入每位護理人員的心中,讓他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可以自然而且自覺地去執行各項規章制度。

2.3 學習專業知識,加強專業技能

缺乏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很容易在工作上出差錯,為此護理人員應該要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能,比如可以通過聽講座、外出進修、進各種論壇學習、討論會等各種方式。在日常護理的工作中,護理人員也應該要不斷積累自己的經驗,做到知錯就改,應該意識到每項基礎護理工作的側重方面、注意事項等,做到心中有數,大家放心。對于神經外科的護理人員,基礎護理工作繁重,如果專業知識不過硬,容易發生嚴重的并發癥。為了防患于未然,應該經常組織科內護士進行各種技能的培訓和考試,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5,6]。

2.4 培訓應急反應能力

如果護理人員遇到病情突轉的患者, 自己先手忙腳亂,這肯定會降低家屬的信任感,特別是神經外科的患者,病情重,變化急。重視培養護理人員的應急反應能力、忙而不亂的工作作風,是護理工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護士長應該經常組織科內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當遇到病情危重的患者,護理人員能夠熟練的實施急救,這樣才能取得家屬的信任感。

3 小結

總之,神經外科的護理工作是一個嚴謹的系統工程,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往往由多重因素造成,必須認真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除了護理人員深化自身的專業技能與心理素質之外,還要重視患者的健康教育,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這樣才能真正將護理這一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楊友群. 神經外科病房的常見護理風險及管理對策[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 (18) : 60-61.

[2] 張麗平. 神經外科護理風險分析與防范[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1, 14(6): 7-9.

[3] 韓巧靈. 神經外科護理難點及對策分析[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09, 15(5): 190-192.

[4] 劉曉靜. 淺析神經外科的護理糾紛原因與防范措施[J]. 現代醫藥衛生, 2010, 26(4): 611-613.

第6篇

[關鍵詞] 護理風險;安全管理;神經外科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s in medical care and increasing risk, strengthen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Security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care process, patients in the legal and statutory rules and regulations outside the scope of the psychological, functional or functional damage, disorder, defect or death. Our department analysis the nursing risk and develop targeted safety measures of care to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and hence is worthy of being recommend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Nursing risk;Safety management;Neurosurgery

神經外科是急危重患者較多的臨床科室,通常采用多種治療護理措施來維持生理功能和促進疾病的康復,因此護理安全管理在神經外科具有重大的意義。管理工作具有很大挑戰性。護理安全管理是指為保證病人的身心健康,對各種不安全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科學、及時、有效的控制[1]。建立與醫院管理相匹配的護理管理體系,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和措施,有效規避風險,保障護理質量和患者安全,為護理人員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工作環境,已成為現代護理管理者共同關注的課題[2]。

1.神經外科護理風險分析

根據護理風險進行分類的目的是為了便于理論研究,根據不同類型的風險,采取不同的風險管理措施[3]。,現將護理風險歸為6類[4]。

1.1給藥類風險 包括各種途徑的給藥,口服類、注射類、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等。例如神經外科病人常需使用抗精神病藥、鎮靜催眠藥、,使用這些藥物后會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險性。

1.2操作類風險 例如吸氧、口腔護理、灌腸、導尿等。神經外科患者都病情較危重,對護理人員技術要求高。護理人員業務知識不足、技術水平低將會引發護理安全問題。

1.3文書記錄類 例如漏記、錯記、記錄不及時、涂改、與醫生記錄不符等;護士開展護理評估時,要注重患者客觀資料的書寫與記錄;對特殊、一級護理、危重、術后、臥床的患者要評估壓瘡等情況;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準確及時記錄。為神經外科建立患者病情監控檔案,所有的護理記錄、各類表格隨病歷歸檔保存。

1.4護理服務類 例如護士脫崗、態度差、護理操作不規范、溝通不到位、缺乏責任心等。部分護士責任心不夠強,交接班不夠認真,巡視病房不及時,觀察病情不仔細,在患者恢復過程中溝通交流不及時不到位造成患者負面情緒增加,護理糾紛增加。例如危重煩躁患者發生墜床等意外事故[5]。

1.5護理管理類 例如護理人員配置不足、規章體系不健全、物品配備不充足、搶救物品未處于備用狀態、與護理相關的費用出現錯誤等。目前國內大部分醫院存在收治患者過多,護理人員相對不足,護士常過度疲勞或緊張。因此產生厭倦,失望等負面情緒,導致責任意識下降,注意力下降,護理安全風險升高。

1.6意外類風險 例如壓瘡、跌倒、燙傷、導管脫落、化學藥物外滲等。神經外科患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運動功能障礙,自我防護能力下降。因此,硬件設備如地面光滑或有水,光線不足,物品放置不合理,床檔或約束帶使用不恰當,病床高度不適,平車腳剎固定不穩等都可為患者造成護理安全隱患[6]。

2 神經外科護理安全管理對策

2.1建立護理安全管理體系

成立以護理部、神經外科護士長為主體,全體護理人員共同參與的三級護理安全質量控制體系[7]。

護士首先應實施補救措施,使患者的傷害降到最低,并及時向護上長匯報情況;對重大差錯事故立刻報告科主任、護士長、護理部負責人員;對一般護理失誤和差錯,科室每月統計上報護理部一次。

科室建立不良事件統計記錄本和護理安全分析討論本,每月組織討論一次,對存在的風險提出整改及防范措施。

2.2加強護士培訓,提高護理安全和法律意識,提高安全處理技能。

經常組織學習《醫療護理核心制度》、《醫療事故應急預案》、《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院護理工作管理制度》、《護理差錯制定標準及處理方法》及《護士管理辦法》等與護理安全管理有關的文件,讓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種核心制度和崗位職責,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提高臨床應急解決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切實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2.3神經外科??浦R培訓[8]

利用科室業務學習和疑難病例討論等時間組織進行理論學習和強化,強化神經外科理論知識,并通過護理查房、科普講座、健康教育形式,提高護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

2.3.1對意識障礙、癡呆、躁動、高齡患者,護理人員要反復向家屬強調其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正確使用各種保護具如約束帶、床欄等保護工具。為患者檢查的過程中,妥善保護患者的安全。

2.3.2患者有感覺減退或障礙,應向家屬詳細反復講解患者現在的病情表現,熱水袋之類保暖工具正確的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強調熱水袋使用時熱水的溫度不能超過50℃并加用布套,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盡量少使用,去除潛在安全隱患。需要紅外線理療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不能擅自調節溫度距離和碰撞。熱水瓶應放于妥當的位置,避免碰倒、燙傷等意外的發生。

2.3.3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對神經外科的住院患者,人院后依據護理程序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下肢肌肉收縮練習,下肢癱瘓者給予4次/天按摩,15―30分鐘/次。同時被動活動肢體關節促進患者血液循環,預防肺栓塞。

2.3.4重視對患者和陪護人員的健康教育:對特殊病種的健康宣教(如顱內血管瘤、腦卒中患者的休息、運動及排泄的管理)應詳細講解注意事項直至患者理解;對認知功能存在障礙的患者,應時刻保持與其家屬的溝通,講解24小時陪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防意外走失,出現醫療糾紛。

2.3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合理而優質的護理人力配備是保證護理安全的前提和重要因素,臨床上護理人員缺編,加上神經外科工作量大、工作任務重,容易導致護理人員產生身心疲憊綜合癥[9]。改善長期超負荷工作狀態,依據傳統的排班模式,實行彈性排班制度,對工作負荷較大的中班排兩人值班,夜班根據工作負荷排雙班,注意低年資、高年資搭配,新老搭配。

2.4加強溝通交流

神經外科病人病情危重、病程長、致殘率高,患者家屬長時間照顧病人,加上醫療費用高,經濟負擔較重,我們要充分理解尊重和支持患者及其家屬。自覺控制并調節自己的情緒,時刻保持情緒飽滿的工作狀態對待周圍接觸的人。要保持微笑,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短時間內贏得患者及家屬的好感與信任。護理人員應該真誠、坦誠,尊重患者的人格、患者的權利、家屬的建議,并調動大家的積極性[10]。要做到“心到位、說到位、做到位、管理到位”,增進相互理解。做好病人及家屬的衛生宣教及護患溝通工作。

參考文獻:

[1]史自強,馬永樣,故祥波,等.醫院管理學[M].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238.

[2]穆納新,燕云,李麗紅,等.我國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現狀及建議[J].護理管理雜志,2008,8(7):20-21.

[3]劉新立.風險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1-22.

[4]王愛平,趙樹蘭.護理高風險事件及成因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2007,11(7):45-46.

[5]李琦,朱秀梅,葉莉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護患安全問題及其對策[J].護理雜志,2008,25(21):65-66.

[6]伍虹云.神經外科病人住院安全管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2):107-108.

[7]張玉娟,王偉玲.護理安全管理應用及體會[J].全科護理,2010,08(29):2692-2693.

[8]樊淑珍.神經外科住院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J].實用醫技雜志,2010,17(1):90-92.

第7篇

[摘要] 在醫療護理工作中,心理健康和心理護理越來越受到醫務人員的理解、認可和重視,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針對早期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心疏導,對患者順利恢復很有作用。應用心理學知識與病人交流,樹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避免和減少醫療糾紛,增強病人對醫院的信任感和認知度的有效途徑。在十多年的神經外科護理工作中,本人對心理護理在神經外科病人不同時期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關鍵詞] 心理護理;神經外科病人;護理體會

一、急性期病人和家屬的心理護理

腦外科患者多為突然發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病人和家屬均可產生緊張、焦慮及恐懼心理。此時護理人員要鎮靜,多候在病人床前,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以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和精益用精的技術操作,取得病人和家屬的信賴,使其產生安全感。還要耐心做好安慰解釋工作,使病人增加診療信心,與醫護人員合作爭取搶救獲得成功。同時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提供相對獨立的環境,隨時向家屬告知病人的疾病進展情況,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在采取心理疏導時,護士要注意自己的言語方法,通過良好的語言溝通,使清醒病人客觀了解自己的情況,幫助病人了解自己應對困難的能力。對意識不清的病人,讓家屬面對現實,講清病情的危險性,使其努力配合醫護搶救工作。對急性病人無論預后如何,都要給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勵,盡量避免消極暗示,尤其要避免來自家屬、病友方面的消極暗示,使病人身心放松,感覺安全。

二、圍手術期病人和家屬的心理護理

神經外科手術是一種強烈的應激事件,可使患者術前產生不同的生理、心理應激反應,加上病人的焦慮,對手術的恐懼,對預后的不確定,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疾病的愈合。術前心理咨詢應由權威醫生和護士進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及手術治療的重要性,介紹手術前、中、后的注意事項,向病人介紹手術成功的同種病例,及時發現引起情緒或心理變化的誘因,對癥實施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緩解和消除病人及家屬的焦慮。另外,病房護士還應介紹手術醫師和護士情況,在病人面前樹立手術醫師的威信,以增加病人對手術的安全感。這些心理上的準備,可使病人正視現實,穩定情緒,順應醫護計劃。術后應根據病人麻醉和手術的具體情況,做好病人的接受工作和家屬的解釋工作,避免各種不良刺激,緩解不良心理反應,做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創造安靜舒適的病區環境,保證病人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復。對術后效果不好或預后不良者,要鼓勵病人積極對待人生,勇敢面對痛苦,接納現實。

三、恢復期病人和家屬的心理護理

恢復期病人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恢復期病人的心理狀態重點在于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應當與生活護理結合進行,做到身心相互促進。對于煩躁和意識模糊的病人,要加強安全護理,對病人的異常行為表示理解,同時做好家屬解釋工作,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對于神志清醒的病人,在創造適合治療和休養環境的同時,盡量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但無須過多關注,以防發生功能使用退化,可讓病人做些既有趣又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感到生活的樂趣,盡最大努力自理自己的生活。對說話有困難的患者,可以借書寫方式來表達。對失去閱讀能力的患者應用日常的短語、短句寫在本子上,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短到長教他閱讀。對失語、智力減退的病人,進行耐心的語言和智力訓練。如果說急性期和圍手術期的腦外科患者需要護士更多的關心和責任心,那恢復期的腦外科患者更需要我們的愛心,讓我們能夠耐心傾聽病人訴苦衷,設身處地地為病人著想,設法為他們解決問題,向他們提供一些健康信息。用愛心去喚起病人生活的希望,與病人建立平等信任的伙伴關系,使他們鼓起生活勇氣,勇敢地面對現實,積極地進行治療和訓練。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忽視與家屬多交流,更無暇顧及對家屬心理需求的反饋,由于傷殘直接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病人可能完全或部分失去生活能力,甚至成為植物人,易造成病人家屬的焦慮,要給予家屬足夠的心理支持,幫助病人家屬正確面對危機非常重要。針對病人家屬進行個體化的整體的心理指導及健康宣教,以減輕家屬不良情緒,才能為病人提供更好的社會支持,促進病人康復。

醫療行業是高危行業,尤其是神經外科。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心理活動在社會環境下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需要理解和溝通。通過開展良好的心理護理工作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增強病人對醫院的信任感和認知度,就可以有效避免醫療風險。在神經外科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必須經常巡視病房,觀察患者病情,耐心仔細的向病人和家屬解釋疾病的知識及病情加重的誘因,給予生活上的護理,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開導病人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并能主動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治療護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治療效果。在醫院開展心理護理,并把它作為重要的醫療手段,是病人健康的需要,也是醫院發展的需要。

第8篇

[關鍵詞] 神經外科;深靜脈血栓;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8(a)-120-01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系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靜脈內凝結,屬于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1]。血栓形成大都發生于制動狀態,尤其是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發病率不斷增加,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減少DVT發病率,及時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和護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6~2007年神經外科700例病人中出現深靜脈血栓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齡40~75歲。其中7例腦外傷,4例腦出血,2例右側額顳部腦損傷硬膜下血腫,2例重型顱腦損傷。

1.2 臨床表現

病人臨床癥狀主要有患肢脹痛或劇痛,股三角區或小腿有明顯壓痛,皮膚溫度升高,廣泛性淺靜脈怒張曲張,活動后肢體脹痛,皮膚色素沉著、淤血性潰瘍等,B超顯示股靜脈和(或)靜脈內徑增寬,血流信號顯示不明顯。

1.3 臨床護理

1.3.1 心理護理 ①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安慰病人,鼓勵其說出心中的感受,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②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動作要穩、準、輕、快,以增加病人的信賴,對病人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③教給病人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來減輕疼痛,積極配合治療。

1.3.2 生活護理用樟腦酒精或紅花酒精按摩受壓部位,每天2~3次,做好晨、晚間護理,使病人肌膚清爽、舒適。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以減少因用力排便,腹壓增高影響的下肢靜脈血回流。

1.3.3 預防性護理 對肢體癱瘓及手術后絕對臥床病人,應積極預防其發病率,具體措施如下:①臥床期間定時變換,鼓勵病人深呼吸并咳嗽;②定時做下肢的主動和被動運動;③盡早下床活動;④需長期輸液或經靜脈給藥者,保護足背靜脈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

1.3.4 確診后的處理 ①急性期囑病人臥床休息,并使上半身抬高15°,下肢抬高25°,膝關節屈曲15°。這種能使髂股靜脈呈松弛不受壓狀態,緩解腫脹疼痛[2]。②盡可能采用患肢遠端淺靜脈給藥,使藥物直接達到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藥物濃度。③嚴禁按摩患肢,防止栓子脫落。④預防并發癥如肺、心、腦等重要臟器栓塞。

2結果

15例病人中1例發生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經搶救無效死亡。其余病人治療8~15 d后肢體腫脹明顯減輕。

3 討論

深靜脈血栓形成在顱腦損傷病人雖是不常見的并發癥,但顱腦損傷病人存在DVT發生的多種危險因素,目前它的發病率在不斷升高,其根本原因與目前認識不足,護理針對性及預見性不強有關。筆者總結了神經外科病人發生DVT的三大因素主要包括血液高凝狀態、血流緩慢和靜脈內膜損傷,且好發于下肢。首先,手術可引起血小板反應性的改變,具有強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質減少,造成血液的高凝狀態,加上神經外科病人大劑量脫水藥及激素的使用,也可導致血液高凝狀態及血液濃度增加,使血液更容易在血管內凝聚形成血栓。其次,深靜脈血栓最易發生在各種疾病的臥床病人,尤其是癱瘓病人的肢體,這與肢體肌肉泵血功能下降有關。第三,深靜脈置管造成血管壁的損傷,加上靜脈注射刺激性藥物,也易造成內膜損傷,從而激活凝血過程,誘發血栓形成[3]。手術病人術中、術后輸血及術后脫水治療可導致血細胞地容一過性增高,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合并心肺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高齡等因素,也增加了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此護理人員應重視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應主動關心病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嚴密觀察病情[4],提前預防,減少發病,積極治療,提高再通率,避免并發癥,減輕病人痛苦。在我科治療和護理后的病人大部分能夠再通,對今后的工作、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關鍵是需要病人及家屬的大力配合,及醫護人員的精心、耐心、專心,這樣就會大大減少臨床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石國燕,趙紅梅,李小敏.5例妊娠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3,24(6):106.

[2]胡玉翠.1例開顱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6):473.

第9篇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神經外科醫院感染發病的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對我院神經外科2008年4月-2008年12月收住的535例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神經外科術后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12.34%,例次感染發生率14.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和顱內感染為主,占全部感染的73.40%,病原菌以G-菌為主,占59.02%,其次是G+菌,占29.51%,真菌占11.47%。結論 采取綜合性的防范措施,加強醫院感染監測,加強環境微生物監測,重視醫務人員手衛生的清潔消毒,手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正確合理的使用抗菌藥物,是有效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 神經外科;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病原菌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保證醫療安全,本文分析我院神經外科2008年4月-2008年12月的住院手術患者資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35例手術患者,男321例 ,女214例,年齡11個月~72歲。平均住院時間(21.11±11.71)d。

1.2 調查方法 a.由醫院感染科工作人員每日定時下科室填寫當天手術患者日志,內容包括患者切口分級、ASA分級、麻醉類型、手術時間、圍手術期用藥及各種相關導管的使用。b.發生醫院感染確診后填術病人感染監測表,配合主管醫師及時采集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查。c.每月由醫院感染科專職醫師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分析、總結、反饋。

1.3 診斷標準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1年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1]確定各部位醫院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3.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醫院感染率 535例手術患者中,發生院內感染患者66例,醫院感染率12.34%,例次感染75例次,例次感染發生率14.01%。居全院科室第5位,與全院同期平均感染率3.33%和例次感染率3.57%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感染患者住院時間 發生醫院感染患者的住院時間(14~115)d,平均(44.41±20.99)d,感染患者的住院時間顯著超過了神經外科手術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21.11±11.71)d(P

2.3 醫院感染部位分布 以下呼吸道感染和顱內感染為主,占全部感染的73.42%;下呼吸道感染34例,感染率6.34%;顱內感染25例,感染率為4.67%。醫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構成比見表1。表1 醫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構成比(%)

2.4 多重感染 66例感染患者中發生多重感染7例,占感染例數的10.6%,其中細菌混合感染6例,細菌與真菌混合感染1例,7例中有2例惡性腦瘤患者發生3次以上感染。

2.5 醫院感染病原菌 66例醫院感染病例送檢標本57份,分離到細菌及真菌61株,病原菌種類細菌占80%;真菌占6%;合并細菌與真菌占14%,其中G-菌36株,G+菌18株,真菌7株。病原菌的分布及構成比(%),見表2。

2.6 基礎疾病與醫院感染的關系 見表3。表2 醫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構成比(%)表3 基礎疾病與醫院感染率(%)

3 討論

本組資料顯示神經外科是醫院感染的高發科室,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顱內感染為主,此結果與多篇報道相符[2-4]。呼吸道感染多發生在病情危重并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患者,此類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長期臥床不利排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力較差,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易損傷呼吸道黏膜造成屏障功能減低,氣管插管周圍分泌物的淤積和下漏導致細菌直接進入下呼吸道等均可引起感染[5],而吸痰管被病原菌微生物或耐藥菌所污染也是導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顱內感染是由于手術復雜,手術及術野暴露時間長,并發腦脊液漏等因素有關,從25例顱內感染患者的資料顯示,患者均放置了腦室引流管,這可能與更換引流管不及時,操作不嚴格,污染創面,引流管倒流等增加了病原菌感染機會;其次為患者自身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機體抗感染能力下降,均是造成患者顱內感染的原因。

本結果顯示75例感染患者,共檢出病原菌61株,其中細菌占80%,真菌占6%,合并細菌與真菌占14%,病原菌以G-桿菌為主,占75.5%,其中主要為銅綠假單孢菌,其次為肺炎克雷伯氏菌。G+球菌約占24.5%,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首,與國內報道相一致[6-7]。這些與長期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造成的菌群失調有關。

我科針對這次神經外科的調查結果及時反饋給主管醫師和護士長,使全科醫護人員加強了對院內感染的認識,嚴格重視,查找原因,針對高?;颊呒氨∪醐h節積極采取預防控制措施,加強病房管理,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定期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接觸患者前后嚴格執行手衛生的清潔消毒。對各種留置導管及時更換,操作時防止導管倒置,在病情允許情況下盡量縮短留置導管的時間,疑有感染及時正確地采集標本做病原學檢查,正確合理的使用抗菌藥物。通過采取綜合性的防范措施,使神經外科醫院感染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J].中華醫學雜志,2001,12(1):395.

[2] 朱萍兒,蔣桂娟,黃曉明,等.神經外科醫院感染特點及病原菌耐藥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234-236.

[3] 吳烽,童小來. 神經外科72例醫院感染的調查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7):85-86.

[4] 王小平. 神經外科醫院感染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122-124.

[5] 阮成疆,丁黎明. ICU顱腦損傷患者肺部感染現狀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7):809-810.

第10篇

[關鍵詞] 垂體腺瘤;顯微鏡下;經鼻蝶竇手術

[中圖分類號] R651.1+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2(b)-098-01

垂體腺瘤是常見的鞍內良性腫瘤,發病率較高,約占顱內腫瘤的12%[1]。近年來隨著醫學檢查技術的發展,垂體瘤的發現率明顯增加,有報道為15%~20%[2]。經單鼻孔直接入路切除垂體腺瘤,由于操作簡單、術后恢復快等特點,很快被各國醫師采用。我院神經外科2007年3月~2008年5月采用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行腦垂體瘤切除術共23例,現將手術配合情況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7年3月~2008年5月腦垂體腺瘤患者共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48歲。主要臨床表現:肢端肥大1例,視力減退10例,閉經3例,泌乳4例,多飲、多尿、減退3例,頭痛2例。微腺瘤(直徑<1 cm)5例,大腺瘤(直徑1~3 cm)10例,巨大腺瘤(直徑>3 cm)8例。經病理和內分泌學證實垂體催乳素腺瘤11例,垂體生長激素腺瘤4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3例,促甲狀腺激素腺瘤5例。

1.2手術方法

患者均采用仰臥位,頭后仰15°~30°。全麻插管后,用20~30 ml稀釋的碘伏鹽水注入鼻腔內保留消毒。術者洗手后常規碘伏消毒鋪無菌巾,吸凈鼻腔內的碘伏水,雙側鼻腔置入1∶1 000腎上腺素棉片浸潤1~2 min,使鼻黏膜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將鼻腔牽開器置入中鼻道,鼻后孔處以碘伏棉條填塞,沿鼻后孔方向用剝離子向前上方觸摸蝶竇下壁及前壁,找到蝶竇開口。鞍底以高速度磨鉆打開,打開鞍底硬膜后可見腫瘤包膜,用環狀刮匙分塊刮除腫瘤,以小功率電灼止血,確認無活動性出血后用耳腦膠封閉創面,撤開牽開器和顯微鏡,雙側鼻腔內填塞膨脹海棉或油紗條,術后48~72 h內拔除。

2護理要點

2.1巡回護士配合要點

術前巡回護士要了解病情與患者溝通,告之手術方法及注意事項,預防感冒,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將手術室內的溫度調節在22~26℃,濕度調節在50%~60%,防止顯微鏡產生霧氣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麻醉成功后,巡回護士協助醫生為患者擺好,協助上好顯微鏡套,接通電源,連接好吸引器、電刀及磨鉆機等。按要求調好各類儀器功率的大小,將各類腳踏于術者及助手腳下,以便術中操作。保持好患者的手術,避免活動,以免影響手術效果。

2.2器械護士配合要點

器械護士洗手前要備齊用物,以免遺漏,提前30 min洗手。協助醫生鋪好無菌巾,傳遞無菌巾時要迅速、準確,以減少感染機會。熟悉術中用物,了解手術步驟并按使用順序擺放整齊,特別是顯微器械,應逐一進行檢查,掌握各種顯微器械的名稱、用途,確認性能完好后,放于軟布上并與常規器械分開擺放。術中傳遞應輕拿輕放,用后及時收回。術后器械應嚴格上油,并在顯微器械頭部設保護套,以免碰撞。

3討論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微創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經蝶竇入路手術是目前治療垂體腺瘤的主要手術方法,該手術對垂體及周圍重要結構的影響輕微,國內也有類似的報道[3-6]。筆者認為此術式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出血少、創傷輕、手術時間短、療效顯著、并發癥少、術后康復快等優點。但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并有高超的操作技術。同時手術的配合工作也正面臨著新的挑戰,首先要加強護士業務培訓,重點是手術室內的新儀器、新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新手術的配合方法。其次,護士應了解手術全過程,熟悉手術的各個環節,術前精心、細致的準備,術中密切有序的配合,手術組成員之間的默契、協調一致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劉毅,侯彩蘭,史耀亭,等.垂體腺瘤的綜合治療[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6,11:125-127.

[2]王任直.目前垂體腺瘤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1585-1588.

[3]王俊興,卞西武,胡小銘,等.經單鼻孔蝶竇入路手術切除垂體腺瘤[J].浙江創傷外科,2005,10:107-108.

[4]詹升全,李昭杰,林志俊,等.內鏡單鼻腔蝶竇入路切除垂體腺瘤[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7,23:167-168.

[5]張世源,張漢偉,陶樂,等.經單鼻孔蝶竇入路神經內鏡下切除垂體腺瘤[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3,8:208-210.

第11篇

關鍵詞:住院醫師 規范化培訓 管理和服務

2009年12月18日至2010年1月17日之間,本人參加了江蘇省衛生廳的兩岸醫護交流計劃,赴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學習交流,短短的一個月間,臺灣的風土人情還沒有看夠,但榮總神經外科已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祖國寶島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臺灣同胞熱情真誠。在臺灣我們得到了臺灣醫師聯盟和醫院領導的熱情照顧,而且在交流學習上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臺灣的醫療管理、醫學教育模式均比大陸發展的要好,尤其是細致化的醫院管理;人性化的護理制度;規范化的住院醫師培訓;與時俱進的醫療水平等等,使我此行得益匪淺。下面簡單談幾點此次交流的體會,希望在今后的工作、教學過程中能加以借鑒。

1、臺灣醫師的工作強度和敬業精神。

相對大陸的情況來說,臺灣神經外科醫生的工作強度明顯要高于目前大陸神經外科。臺灣神經外科醫生,特別是年輕醫生,工作相當刻苦。部分同他們的體制有關系,因為神經外科??漆t師一直到被聘為主治醫師以前,工作單位并不固定,為謀求一個比較理想的職位,他們必須要拼命豐富自己的專科知識,以及手術的基本功。他們的工作時間很長,早上通常7點鐘以前都到醫院了,每個醫療小組的工作是相對獨立的,到院后如果不是參加大交班(榮總醫院神外不是每天都交班的,一般每周只有一次),就立刻投入到緊張的臨床工作中去,先在主治醫師的帶領下查房,查房時間不長,查完房就進手術室了。每個臨床小組每天都有手術,少則1臺,多的時候有3到4臺。雖然數量上的情況同蘇州差不多,但是他們的人手很少,每個臨床小組只有一個主治醫師,下面有2到3個住院醫師,沒有研究生、進修生等。所以工作量相對來說比較大。手術如果比較大,經常會到晚上7點以后才能結束,甚至更晚。可以這么說,年輕醫生基本上是整天泡在醫院里,沒有過多的時間從事休閑和個人活動。其別是住院總醫師,更是差不多在參加一場魔鬼訓練,在兩年的住院總時間里,基本上所有的手術,所有的學術活動,所有的神經外科急診,都由他來安排。一年的強化訓練常常帶領豐厚的果實,我發現由于他們手術的機會比我們的同年齡段醫生要多得多,所以他們成長起來要比大陸的神經外科醫師快一點。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中,所有的年輕醫生都在醫院附近租房,減少在上下班路上耗費的時間。臺北交通擁擠,如果家里住得遠,根本不可能早上及時趕到醫院。

反觀大陸的情況,我覺得有很多值得深思。一是現在的大學擴招,包括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擴招,雖然緩解了失業率對政府的壓力。但是也使過多的醫學院校學生涌入大醫院中,雖然存在大醫院看病難的現象,但是實際上各個臨床科室的醫生還是偏多的,深入了解醫院的現狀就會發現二者并不矛盾。醫院看病難主要存在于三級甲等醫院,是由于床位數、手術臺、門診容納量等諸多因素制約造成的。但是就我看目前大多數的科室的醫生數量是過多的,人才結構也不太合理。外科的情況基本上是年輕醫生搶著上手術臺,平均到每個醫生身上得到鍛煉的機會并不多。像榮總神經外科這樣全臺最出名的機構,他們每年培養的住院醫生只有1到2人,而我們的各大附屬醫院,有的研究生導師每年招的研究生就達5人以上。雖然大家工作的熱情很高,但是同他們比起來,由于醫生數量比較多,每個人的工作量要少很多,存在一定的人浮于事的現象。可以說知名專家學者都很忙,但是應該得到正規化培訓的年輕醫生卻缺乏臨床鍛煉的機會。有很多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畢業后,并不能達到應該有的臨床水平,為他們今后謀求工作、今后的事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由于現在大部分的醫院人事狀況已經飽和,醫學生對未來的就業前景并不樂觀,部分學生產生了悲觀的情緒,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動力,甚至有人一開始就產生了想混日子的想法。筆者曾經遇到過一位實習醫生,問他幾個問題是一問三不知,后來我希望他工作一周期間認真看書,一周后回答同樣的問題,結果一周后仍然不能作答,令人失望。后來通過側方了解到,該同學畢業后就放棄了學醫的道路,棄醫從商了。雖然只是的個別的例子,但是我不得不想我們的醫學教學的一些基本的東西是不是有所偏差?今后的工作中,除了培養每位學子的基本醫學知識外,是不是應該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幫助他們培養興趣、指導他們今后正確的定位?比如說,社區衛生工作是今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大方向之一,指導他們今后積極往此方向謀求發展。

2、規范化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

臺灣的專科醫師訓練是由各個??茀f會制定的,參加者必須是醫學院校的畢業生,經醫師考試合格者。經過醫師考試合格者可獲得住院醫師的資格,然后即可參加??漆t師培訓,一般不同的醫學??婆嘤柕哪晗薏⒉幌嗤?,一般是3到7年,培訓結束經過??漆t師考試合格可以取得??漆t師學會的認證書,專科醫師取得后并不是終身制的,一般6年換證一次,6年期間必須修得一定的學分。住院醫師經過培訓成長為合格的專科醫師后,如果得到某醫院的接受,就可以被聘請為主治醫師。完善的訓練體系能為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打下健全的知識基礎及訓練純熟的技術,并培養前瞻的眼光及不斷自我學習的能力,儲備和更新醫學人才,保障了神經醫學的水準和品質。

從他們的培訓制度我們可以知道,在成長為神經外科的主治醫師之前,他們都不可能取得榮總醫院正式員工的資格。所以他們在??漆t師培訓的階段,必須要努力使自己臨床技能到得進步并通過??瓶荚?,只有成為一個合格的??漆t師,才有可能被各個醫院接受認可并聘用。而我們江蘇省的情況是大學一畢業就開始找單位了,一旦被單位聘用,基本上沒有什么特殊情況是不會被單位解聘的。研究生教育也大致如此。分析其中的差別,我認為他們的機制好在年輕醫生在自己的黃金時間段能得到強化的訓練,雖然我觀察的時間不長。但是發現年輕醫生在住院醫師培訓階段,會得到非常正規化的培養。榮總同年齡段的醫生,在手術操作、基礎知識上的基本能力上要強于我們。除了個人謀求發展的動力外,這種機制對醫院的約束力也是存在的。因為每個同檔次的醫院每年都有專科醫師培訓出來,如果榮總的神經外科培訓出來的醫生在別的醫院被聘為主治醫師后,實際臨床水平不能達到必要的水準,勢必會影響榮總神外的聲譽。

而我們的情況是,參加專科培訓的是定科的住院醫師和研究生、博士生,定科的住院醫師是本院醫生,比起臺灣的情況來說他們面對的壓力要小得多。研究生和博士生要面臨通過課題研究的關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臨床工作中來。另外由于大家的臨床手術機會并不多,也沒有一個標準來界定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究竟應該達到怎樣的臨床水平,所以畢業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甚至連一些基本的常規手術都不能完成?,F在國內的少數大醫院也開始了住院總醫師制度的實施,對將來進一步規范??漆t師的培訓我認為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省內也盡快出臺住院總醫師制度的培訓方案,并使之法規化、制度化,必將對學科成長產生良好的影響。

3、注重對外的交流

榮總神經外科的歷史很悠久,早在1975年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視對外交流,特別是同世界知名的神經外科機構進行交流互動。從1981年起,神經外科就派黃俊一醫師和張光雄醫師去美國Minnesota進修學習,全部由院內基金贊助出國,以后每年都保證有人在全球頂尖的神經外科中心學習。除了醫生以外,還將專職護士和技術人員送出去培養。出國進修之處遍布北美、英、法、德、瑞典、日本等國。在他們顱底外科實驗室的墻上,有相當多的業內公認的神經外科權威留下的手印,比如所Yasargil、Roton、Oinas等。每年在他們舉辦的國際性學術論壇上面,都有很多專家過來交流。在相關法律的支持下,他們還會邀請他們參加榮總的手術。

當然,我們大陸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也有越來越多的醫師被送出去交流學習。但是就我們蘇州神經外科的情況來說,仍然有借鑒之處。一是出去的進修人員雖然不少,但是很多是在實驗室從事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或者是攻讀博士后,與臨床有所脫節。很多出去學習的醫師雖然發表了很多基礎醫學的論文,但臨床技能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個別的甚至是出去是為了所謂的“鍍鍍金”而已。二是與全球最著名的神經外科臨床機構交流不多,而榮總神經外科只要年青醫生專科醫師培訓結束,被聘為本院主治醫師后,就會由院方派往世界最頂尖的神經外科從事臨床學習。使他們的臨床水平始終同世界上的先進技術保持同步。在榮總的日子里,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手術室里,通過觀摩手術,我發現他們的手術能力和硬件設施,都是業內領先的。

還有一點,我認為也是妨礙了我們對外交流的進一步擴大,那就是語言問題。臺灣的醫學教育都是英文化的,沒有翻譯成中文的西醫教材。醫學生又是青年中的精英,大多英語基礎良好,特別是口語能力普遍強于我們大陸的情況。平常交班、病歷、病例討論、學術活動都是用的英語,對于他們同國外同行之間相互交流帶來了莫大的好處。我欣喜地看到,我們蘇州大學醫學部目前也越來越國際化了,比如說海外留學生的教學全部使用的英文教材,留學生的數量也越逐年增多,對于擴大蘇州大學和附屬醫院的影響、提高臨床大夫的英語水平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4、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務

系統化的和不斷完善的資訊管理使得榮總在很多的地方都節省了人力資源和避免人力浪費,從而把更多的時間還給病人,第一次看到那么周全和人性化的“安寧照顧”令我非常感動。但是遺憾的是我們沒辦法用鏡頭帶回來和大家分享,因為那將涉及到人權,一個已經過世的人的人權,這也是我們一開始就深深體會到的人權的真正意義。在管理方面不僅是對病人人性化,對醫生護士甚至是護工都能夠做到人性化。臺灣的健保制度是比較完善的,民眾的滿意度也很高,在健保制度的基礎上,榮總更是以病人為中心,提供高品質醫療及良心服務。醫療服務的目的包括:快速而且有效地利用最新的醫學新知及設施;恢復到亞健康的目標,達到預防疾病產生之目的;促使亞健康民眾恢復到健康狀態,達到促進健康之目的。

對于榮總的醫療服務,我體會最深的是人性的關懷,由于時間倉促,我主要是觀察到了護理部對病人的悉心照顧。令外,我參加了小兒神經外科的腦瘤患者整合門診的活動,同國內近年來流行的MDT略有不同,主要目的的回訪術后的腦瘤患兒?;顒硬还庥缮窠浲饪拼蠓?、病人及其家屬參加,還包括放療科、放射科、護理部等相關人員共同參與,活動會給小兒及家屬分析病情,提供建議,包括護士都會給每一位病員提供合理的建議。我想這樣的服務給病人帶來的不僅僅是醫療方面的指導,更主要的是帶給他們了溫暖和關懷。

第12篇

【關鍵詞】 護理;患者;培訓

由于神經外科患者由于長期臥床具有患者病情危重復雜的專科疾病的特點,也存在變化快等諸多安全隱患。因此找出安全隱患,采取預見性的護理措施,這些隱患將直接影響護理效果,對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至關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1 年 1月至 2012 年 3月實施接受健康護理教育并能在家屬的協助下完成或獨立完成的 170例住院患者,他們存在溝通能力,神志清楚,進行住院教育以及出院教育即入醫院教育。 患者年齡為25~75歲,平均(35±17)歲;住院時間10~20 d,平均(16±4)d。

2 護理 

2.1 通過科、院培訓,對護士進行定期組織學習醫療護理核心制度,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應急預案,素質教育及職業道德意識培訓。管理者要重視安全管理,醫院護理管理規范,必須規范執業行為,同時加強人員培訓,并提高安全等。

2.2 加強“三基”培訓,提高??萍寄芩健?剖矣嗅槍π缘貙夹g水平差的護士制定“一幫一”的操作月培訓計劃及低年資歷護士并由護士長親自督導考核過關;同時進行理論學習交流,利用科室業務學習及疑難病例討論等時間。并通過整體護理查房形式提高護士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護理會診強化專科理論知識,保證護理安全。

2.3 統計學方法 對于每位患者進行壓瘡評估。對于諾頓評分總分≤14分的患者保持勤擦洗、勤觀察、勤更換,并熬到皮膚完整性要勤按摩、勤整理,特別是對肥胖患者。在腋窩、腹股溝等處墊軟布以吸收汗液。加強對衛生員的管理,確保地面保持清潔干燥并統一用物規范放置。對剛拖過濕滑的地面應擺放“小心防滑”的警示牌。

3 結果 

3.1 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提高臨床應急處理能力,使其嚴格執行各項核心制度及崗位職責,使護理人員知法、依法、守法、護法,最大限度地杜絕安全隱患。因此,要經常對護理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培訓和安全教育,護理人員要求一切工作行為都應體現“以人為本”;牢固樹立依法施護的觀念和“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定期組織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醫院護理管理規范等。提高全體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是加強護理安全與法律法規知識的教育,保障護理安全的基礎,法律法規有密切與安全護理的關系。安全護理重要性的認識對護理人員工作的前提,是做好安全護理較強的法律觀念。如通過對護士科、院培訓職業道德意識培訓及進行素質教育,以及利用各種科室會議、查房、護理質控分析會等進行安全教育、并參加各種法律知識講座,強化了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法律觀念,使其嚴格執行各項核心制度及崗位職責,提高了臨床應急處理能力。

3.2 療效 安全護理是一個要求我們每個護士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并必須對自己本專業不同病種有足夠地了解的系統教育過程。我們采取相應的宣教方法分析并消除患者對醫護人員誤解,在交流中了解新知識新動向和不良的習慣對疾病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要拉近醫患距離就要根據患者及家屬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讓患者家屬有提問的機會并給予滿意的解答,由于健康教育的過程也是溝通的過程所以我們的人文素質和專業素質必須提高。然而為了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并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就要讓教育內容盡可能通過生動的方式傳授給患者,為患者提供安全的護理和優質服務。

4 討論

神經外科住院患者住院期間不安全因素及潛在安全問題, 并制定相應護理措施, 全方位預防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認為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應提高醫護人員安全防范意識,并采取應對措施,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