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棗核教案

棗核教案

時間:2022-06-22 12:48: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棗核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棗核教案

第1篇

在學校進行了支教實習前一個星期的培訓之后,我們五人分配到盤龍區茨壩中學。

8月28號,很早我們就收拾好行李,在學校安排好后,茨壩中學的總務主任楊老師和王老師開著車來把我們接到了學校。剛到的時候,在小會議室與德育、教務主任,指導老師見面后,然后安排我們實習的班級。我們五個人分別在初一到初三的10個班,基本跟隨指導老師所帶班級。

我們的教育實習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教學工作實習,另二是班主任工作實習,三是教育調查。

一、 教學實習工作方面

教務處分配了在教學實習工作方面,W跟隨X老師,M跟隨H老師,Y跟隨Y老師,L跟隨L老師,P跟隨Y老師。

接下來,學校發了聽課記錄本給我們后,我們開始了聽各個指導老師的課,,看他們是如何講課的,如何傳授知識,如何管理組織課堂,如何控制課堂時間。而且,在聽課時,我們都做好充分的聽課記錄,分析評價老師講課的方法,W和我都記錄了兩本聽課筆記,其他也滿滿的把聽課本記載滿了,在大量的聽課中,我們逐步地學會良好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

我們的第一節課之前,由于我們是不同的班,不同的指導老師,教學內容都不同,我們集體備課的很難實施,但我們五個人之間經?;ハ嘀更c,然后進行試講,集思廣益,逐漸完善上課教案。對于每一個知識點都不放過,在大家商量之后得出一種比較滿意的教學方式,透徹的分析整個教案。在小組評過教案之后,我們還把教案教給指導老師審核指導,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更加完善我們的教案。

我們講的第一節課,有W在初二(3)班講的《棗核》,M的初一(1)班講的《偉人細胞》,L初二(2)班講的《端午日》,Y在初三(1)班講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P在初二(2)班講的《節選》。我們小組的所有成員都去聽課,我們互相之間都進行聽課,互相學習指導。也從指導老師那里得到許多的指導意見和改進措施。我們都舉止從容大方,學生積極的配合,帶隊老師、指導老師都很滿意,包括我們自己也很滿意。

在文科組的教研活動中,我們都在每周三下午積極的參加文科組教研活動,在討論中學習到了許多。

W還被分到小學代課,在小學部里,得到了許多的上課的機會。而且中小學的許多事情中,我們也被分了處理中小學的各種事務。

此外,我們都積極認真的批改學生的,無論是學生的日常作業,抄寫生字詞、課外練筆、作文等,我們都認真查找出學生的錯誤,認真地作好評語的書寫。記得剛到實習學校,便參加了盤龍區初一新生水平測試的試卷批改工作,后來參加了月考,期中考試的的監考和批改等工作。

第2篇

關鍵詞:生藥學;教學方法;效果

生藥學(pharmacognosy)是應用本草學、植物學、動物學、化學(包括植物化學、藥物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等)、中醫學、藥理學、臨床醫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研究生藥的基源、鑒定、有效成分、生產、采制、品質評價及資源可持續性開發利用等的一門學科。

我校2008年新建藥學院,直至2012年,生藥學課程為第5次開設,主要針對藥學專業四年制本科學生。學生普遍反映生藥學的理論雖不深奧,但概念較多,內容繁雜枯燥,難以記憶。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內容生動具體化,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提高生藥學教學質量,是我們在生藥學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1 改進課堂教學

1.1 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生藥學的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因此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效果。為了解決生藥學內容比較抽象、枯燥乏味的問題,我室教授將一些妙趣橫生的民間小故事搬到了課堂上,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如巴馬長壽鄉的奧秘與一種生藥材“火麻”密切相關,巴馬山區種植火麻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巴馬人一談到巴馬火麻,就會脫口而出:“天天吃火麻,活到九十八”。據國際自然醫學會調查發現,火麻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豐富的不飽和低脂肪酸,而經常攝入不飽和低脂肪酸,正是巴馬百歲老人長壽的奧秘所在。再如何首烏、當歸的名稱來源,人參、柴胡、甘草等相關的民間奇聞軼事,對學生記憶生藥的特征、作用非常有幫助。

隨著當今社會競爭和壓力增大,人們越來越重視怎樣通過中藥調理和養生保健保持身體健康,學生們也對一些具有保健和養生功能的生藥特別感興趣,想了解其在保健、美容及養生方面的應用。針對這一現象,我室教授授課時,還適當增加了具有“藥食同源”類生藥在日常保健養生中的應用實例,如山藥、黃芪、紅棗、枸杞、黨參等,不但從側面促進了學生學習生藥學的興趣,教學質量也相應得到了提高。

1.2 實物教學與多媒體相結合

生藥學課程的主要特點是內容豐富,圖像資料多,實踐性強。因此我校從開設課程之初一直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課件中包括生藥原植物(動物)圖片、藥材標本圖片、顯微組織和粉末圖片等圖文并茂的內容,使《生藥學》教學變得形象、生動、靈活,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但是單純的多媒體教學只是突出體現在視覺和聽覺效果上,而無法實現觸覺、嗅覺和味覺等方面的體驗效果。因此,我室從去年開始陸續購得150余種常見中藥材,幾乎囊括了所有教材上講到的生藥。我們將藥材分裝成小袋,每次理論課時分發給學生,使學生可以觸摸,嗅聞,甚至品嘗,更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的對各種生藥特征的掌握和記憶,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1.3 尊重并突出傳統鑒別心得

生藥材的鑒別內容較分散、枯燥、不易記憶。對此古代勞動人民展現出了他們非凡的智慧,他們對生藥材的鑒別要點有言簡意賅的總結,歸納為“歌訣”或經驗術語。時至今日其中的大部分在生藥材鑒別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如描述貝母類生藥的“大貝單瓣似元寶,珠貝元寶瓣合抱,松貝粒小懷抱月,青貝扁圓開口笑,爐貝圓錐有黃斑,平貝上下兩面凹,貝母鱗莖皆分瓣,若不分瓣是假冒”:野山參的“蘆長碗密棗核芋,緊皮細紋珍珠須”;大黃的“星點”:天麻的“鸚哥嘴”等,這些歌訣或經驗術語字數少,句子短,朗朗上口,生動傳神的表現出了生藥材的性狀特征,一方面可加深學生對藥材性狀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學生記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室教授講解到相關內容時,均將“歌訣”或經驗術語講給學生,增強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理解記憶,并在考試中也涉及到相關內容。

1.4 “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著眼于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主動的學習過程去獲取知識,不斷提高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

本教研室《生藥學》的主講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生藥學知識體系的特點及章節的內容安排,在每個教學章節中選出一兩種代表性的生藥,安排講課時間表。學生分為3人一小組,每小組由1位小組長負責,選一種生藥,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小組成員分工查閱文獻,交流討論,制作多媒體課件,精心準備教案和講稿。教師在過程中起到引導的作用。在課堂上,預留約一個課時的時間,每次由一個小組上講臺作為“教師”授課,其他小組可積極提問,小組成員需要答疑解惑。授課完成后,對于學生存在疑問的內容以及難點、重點內容,教師再做詳細重點的講解,以保證學生能夠準確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對學生的講解情況做出評價,對于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法機械、枯燥的問題,對教學過程的互動性有所提升,也能促進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引導者轉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習興趣,轉變了學習觀念,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根據生藥學教學特點,努力改變教與學脫節、學與用脫節的現象。通過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讓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知識理解未知的東西、思考新的問題,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教學效果。

2 改進實踐教學

2.1 改進實驗課教學

我們的實驗課一直堅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實驗課均為單人1組,綜合性實驗占75%。學員所觀察的生藥材達到80余種,平均每次課10種。觀察的生藥永久切片為40張,平均每次課5張,每次實驗課學員均自己動手做粉末切片,共計20張。我們首先優化實驗內容,增加了常見生藥偽品的鑒定,授課時對照真品與偽品實物,逐條講解特征;其次,實驗課結束前增加一次實驗考核,考核內容為未知生藥粉末鑒別及常見的生藥材鑒定,學生不但要鑒別出一種未知的生藥粉末,畫出顯微特征圖,還要認識十種以上的生藥材,而實驗成績占課程總評分的30%。這種考核方式提高了生藥學的教學質量,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加強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開放性教學模式

生藥實物標本在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室經過不斷積累,建立了40平方米的生藥標本室,包括生藥標本、浸制標本、藥用動物、礦物標本和臘葉標本。目前已展示各種標本150余種,全天對學生開放。同時,我們充分發揮了網絡課程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自主性的優勢。建立了涵蓋整個《生藥學》和《藥用植物學》的網絡教學平臺。依托我校功能完善的局域網,在教學過程中將生藥學網絡課程和藥用植物學網絡課程推薦給學員,提高教學效果。并建立了網上生藥標本館和虛擬藥用植物園,增加了教學信息量。積極開展了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和指導學有余力的學員采集和制作藥用植物學和生藥學標本,指導學員撰寫說明,并開展標本制作競賽,最后收集學員制作的標本入本室生藥標本館。整個活動能使學員獲得最直接的感官認識,為學生提供了創新實踐平臺,達到增強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3 增加野外實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