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9 16:45: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家裝設計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追求正在提升,高品質的家裝設計是人們對陳設藝術的追求。家裝設計的品味、情趣和內涵體現了現代人的精神。運用新型建筑材料、新的裝修技術加上光和影的變化莫測,追求自由的時尚結構,采用對比強烈的裝飾色彩,以及外秀慧中的選材搭配。在進行小戶型家裝設計時,根據環境特點、功能需要、使用要求以及時尚特點等進行合理美化的設計,實現適度、時尚、高品位的理想藝術境界。小戶型設計空間利用上要力爭向上發展、盡量向下爭取、彈性運用空間、活用室內死角。使室內的陳設品和環境的和諧統一,造型及色彩符合現代人的需求。隨心所欲為自己的小戶型愛窩打扮,享受其中的樂趣,那也是一種幸福。下面就談談自己的膚淺看法。
一、巧用室內陳設藝術,打造小戶型自由空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設計者應從現代人們生理、心理的需求出發,滿足人們高質量的居住生活要求。現代居室空間裝修“重裝飾,輕裝修”,人們正在有效地運用植物、織物和家具等裝飾品,把小戶型空間裝飾的充滿了魅力與活力、精美與生機。小戶型設計師和使用者在追求審美與實用的同時,又在追求節儉。運用對比強烈的感官符號來刺激人的視覺,巧妙地柔和想象力和文化藝術貫穿在整個設計之中。室內陳設不是簡單的擺設,針對不同的室內空間,采用不同的室內陳設品,根據使用功能和審美的需求,運用不同的室內陳設手法及審美的表現形式,創造出滿足人的使用功能和符合人的審美觀的藝術空間。室內陳設藝術設計就是室內裝飾藝術設計,對小戶型設計要做到功能定位要適宜、面積分配要合理、室內空間要良好、細部設計要精密,從時尚性、實用性和文化方面著手對室內進行裝飾設計。如:大件家具柔和色的巧妙搭配,讓室內溫馨時尚。黑白相間的裝飾墻,搭配上紅色圖案的點綴,讓整個客廳充滿了亮麗和幻想。純潔的白色裝飾空間,點綴綠色植物帶來了春的活力。從人文角度進行創造性的設計,為住戶營造個性突出、馨香宜人、設施齊全、變化多端的小戶型居住空間。1
二、中小戶型的特點及家裝設計上存在的問題
小戶型的空間利用率比較高,再加上必須的家居設施,使得原本就已經非常狹小的空間,很容易就造成了擁擠的感覺。中小戶型住戶特點
中小戶型的精彩在于面積小、時尚而節約、緊湊而精致、玲瓏而剔透,設計合理經濟適用。中小戶型的居住者一般以青年人單身貴族、新婚夫婦或自己單獨生活的老年人。老年人和青年人單身貴族居住30-40 ㎡的超小戶型內,新婚夫婦多數居住在50-60㎡以上的中小戶型內。青年人單身貴族追求新奇、時尚、精美、享樂,推崇時髦。運用現代設計手法,遵循“結構緊湊、時尚華麗、靈活巧妙、南北通透、舒適安逸”的設計原則,打造出一套屬于青年人自己的現代化生活空間。老年住戶喜歡居住在比較穩定、安靜的生活空間內,室內干凈整潔、設施齊全耐用,居住功能程序化,對客廳空間需求量特別大。運用簡約的手法設計功能齊全、設施使用、追求高雅的居住空間。
2、家裝設計上的弊端
(1)追求凌亂美
“凌亂”雜而亂,是物品雜亂且無條理,設計凌亂,浮影縱橫。凌亂美是一種時尚之美,對現代家居所提供的室內在空間設計處理已經不夠完整線條了,需要從視覺、行為乃至心理上具有享受時代潮流的生活空間,中小戶型家裝設計追求流行凌亂美。墻面用色太雜亂、電視墻缺乏創意,色彩選用過多,使室內顯得凌亂。
(2)缺少實用性
中小戶型家裝設計方法多樣,內容豐富,形式紛呈。藝術品裝飾在室內空間中其主要作用。中小戶型家庭裝修中,衛生間地面設置應該有坡度。可是現在部分施工人員把衛生間地面坡度放緩,導致地面的水不能及時排走,刷洗地面時排水也困難。戶型雖小,但裝修功能復雜。中小戶型家裝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嚴重浪費了人力和資金,不適合居住的要求。
三、中小戶型家裝陳設的方法
室內陳設藝術設計,不僅僅起到美化作用,更應該注意到其合理性、經濟性、審美性、獨創性與適用性。通過精心的設計與裝修,使那種原本很緊張、特別局促的感覺,能夠產生明亮寬敞、通透大氣的立體空間,給人以“矮身材、高印象”的藝術美效果。少裝修,多裝飾的方法已經成為現代人們裝修的發展趨勢。凸顯人文關懷,營造溫馨家居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從簡單的容身需要到現代的精神需要。現設計要凸顯人文關懷,推崇實用。人文主義主張個性張揚,協調氛圍最重要,普通家庭裝修時,最注重從家居擺設中體現中小戶型家庭的溫馨。中小戶型家居設計上把握一個“美”字,采用簡潔明快的直線條和鮮明的暖色調,張揚個性,華麗而柔美。整體風格時尚、活潑,在白色為大背景下,選擇較多艷麗的家居飾品增添室內靈動性,營造和諧氛圍,顯得潮流和現實并存。例如采用透明玻璃、線簾、沙發家居自然隔斷等等方法,即可以達到劃分區域的目的,又不會造成擁擠的感覺,還能體現主人的巧思創意、一舉多得。
2、展現互補特點,打造舒適小家
中小戶型室內空間雖小,精心裝飾后也彰顯大氣。小小的蝸居也能讓人感受到滿滿的幸福。小戶型陳設品在室內空間決不是簡單的擺放,客廳作為一個家的聚集區,用奪目的色彩,與智能的家具,怎樣裝飾成舒適迷人的區域,是非常重要的。室內陳設品之間存在著互補特點,顏色上交叉互補,植物和動物動靜結合互補,實用和藝術品之間形成互動。客廳用比較柔和的褶皺面料,櫻桃花紋的拉簾,可以隔開兩個區域,一個開放式的生活區,一個安靜的閱讀區,保持著開放和通風,窗簾布幔,沙發面料及靠墊,床單床罩,枕套枕巾等,除了使用功能外,還能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擴大空間立體感,避免家裝死角,打造溫馨小家。
3、體現特殊性,彰顯時尚個性
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中小戶型室內藝術特殊性通過裝修活動而滿足用戶的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突出中小戶型時尚簡潔、實用前衛的現代裝飾特點,彰顯時尚裝修特色。北方人喜歡栽花養鳥,南方人喜歡盆景和養魚,這些生活嗜好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有生命的陳設品放在小戶型居室里,可以調節空間的氣場,讓空間的氣質更加生活化,更加親切自然!2 4、突出裝修文化,陶冶個人情操
中小戶型家裝陳設品應特色突出, 有文化性。書房要有文化氣息,書房裝飾文化最高的境界是和諧,是人和自然的和諧,是資源與環境的和諧,是文化與藝術的和諧。在主人書房的墻壁上懸掛一幅竹、梅、菊、蘭等十字繡作品顯示書房的高雅,可體現主人的志趣與修養。在書桌上擺設一盆君子蘭、仙客來等,書架上方擺吊蘭或根雕、寶鼎漆書桌書柜精美別致,整個書房安靜而又文雅。窗臺上放龜背竹、水仙、萬年青等植物,能夠凈化空氣,美化家居。裝飾家居別具風情和文化韻味,使用的材料綠色環保,符合當代“低碳”裝飾理念。讓它在生活中更獨特,營造更加輕松快樂的裝修過程,為居住空間增添色彩,陶冶情操,激發生活的情趣。這樣的室內陳設設計賦予中小戶型家裝空間以美的享受。
四、中小戶型室內陳設藝術的重要性
室內陳設是把一種材質或多種材質,進行藝術加工精心提煉,產生一種新的有吸引力的室內裝飾作品, 包括家具、燈光、室內織物、裝飾工藝品、字畫、盆景、插花、掛物、地板、室內裝潢以及顏色選擇等內容。中小戶型室內陳設藝術追求精美、使用。 美化環境,給家居空間帶來憧憬
室內陳設藝術設計是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需要用戶多感覺體驗。做到動靜分開,綠植和織物選用時,以靚麗色彩、生動形態、無限趣味為主,有效地改善室內的裝飾效果,對室內裝飾空間起到美化作用。布、幔、皮革等給人創造的是很舒服的、很女性化的、很生活化的感覺。天然織物能夠創造富于“和諧感”的空間,給人以溫柔舒適的感覺,在客廳里布置一個魚缸,使人產生消遣、憧憬生活之美的感覺。合理地選擇室內陳設品,能夠體現主人的生活風格,是生活空間富有“人情味”。多姿多彩的室內陳設品美化了空間,給中小戶型室內陳設空間帶來了浪漫、生活充滿了生機。
2、浪漫色彩,突出室內裝飾的風格
色彩是室內裝飾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背景色彩、主體色彩和點綴色彩三部分。大紅色使人興奮、純白色體現干凈、天藍色讓人寧靜等等。暖色調的背景色搭配上同色系的沙發,使整個中小戶型房間都暖融融的。玫瑰色和白色鋪就的方格地毯是房間里唯一的亮色,提升了空間的層次感。小戶型裝修時,用白色、黃色、天藍色等亮麗的顏色,來裝飾家居,舒適家人的感覺,亮麗你的心情,讓整個家居顯得充滿朝氣,體現出主人文化品位。切忌點綴色過多,影響了室內空間的風格。3
3、造型精湛,展現了裝飾文化特色
關鍵詞:現代家居;陳設陶瓷;應用;未來趨勢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8-0055-01
一、陶瓷的起源
(一)陶瓷的概念
陶器是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式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器物,坯體整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分為細陶與粗陶兩種,白色與有色,無釉與有陶器釉。主要的品種有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等,這些都具有濃厚的藝術氣息。
瓷器的發明地就是中國,它的發明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共為一詞。大約在商代中期即公元前16世紀,就發現了早期的瓷器。
(二)陶瓷的發展歷程
陶瓷是一門時尚而又古老的藝術。漢代則出現了最早的瓷器,六朝時期非常盛行青瓷,唐代出現的“類玉類冰”的青瓷、“類銀類雪”的白瓷和唐三彩,都盛名一時。宋代的瓷器則呈現百花齊放的形式,樣式繁多,裝飾手法各異,釉色變化豐富。元代陶瓷最著名的就是青花和釉里紅,既雅致而又華麗。而彩繪瓷則成為明代的主流,主要裝飾方法是青花、五彩等。清代的瓷器則達到了歷史的高峰,粉彩、古彩、琺瑯彩都是這一時期的主要裝飾手法,藝術特點以繁縟、精制為主要方法。藝術陶瓷在其發展轉變中不斷為藝術陶瓷積攢著藝術經驗。
二、藝術陶瓷不同功能區域的介入
(一)在客廳區域的介入
客廳,是首先展示出個人品味和社會地位的場所,應具有一定的藝術品或體現個人興趣愛好和紀念收藏性的的日用陶瓷。比如可以在客廳主墻面懸掛陶瓷板畫作品或鑲嵌瓷磚背景墻面,能很好的營造出藝術氛圍。
(二)在餐廳區域的介入
餐廳,是進行會餐休閑的場所,最好避免太艷或太壓抑的顏色。可以在餐桌上擺放個陶瓷花瓶,插上幾支鮮花,馬上就給人清新舒適的感覺,也可以擺放上一套造型別致的陶瓷玩偶,就能使就餐環境變得十分輕松愉快。
(三)在廚房區域的介入
廚房,是作為生活中烹飪的主要空間,卻往往易被忽視。以前是主要具有實用功能的餐具,如今是通過藝術化和使用功能的完美結合的陶瓷,調料用具換之為精致的陶瓷罐其裝飾作用顯而易見,而廚房墻壁上可以懸掛一幅瓷板畫,既好清理又能創造一個有趣的烹飪空間。
(四)在書房區域的介入
書房,是便于主人工作學習的場所,是室內空間中最富有文化氛圍的空間,在書房中擺放的陶瓷類型可根據主人的興趣愛好而選擇,例如具有文化氣息及收藏價值的藝術陶瓷,書桌與書櫥上均可放置小件的藝術陶瓷,不僅可以體現主人的欣賞品味,也使整個居室的文化氛圍更加相得益彰。
(五)在臥室區域的介入
臥室,是人們休息睡覺的場所。大都寧靜、溫馨甜美。小清新的陶瓷插花配以植物是不錯的選擇,再加上一些溫馨的瓷板畫或陶瓷燈具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三、 陳設陶瓷在現代室內裝飾中的分類
(一)家具類:家具類的陳設陶瓷多為青花裝飾、貼花裝飾等,在家居中放置一套這樣的陳設家具,可以給人一種自然、輕松的生活感覺。
(二)器皿花瓶類:陳設陶瓷中器皿花瓶類在古代人們就開始使用, 并形成了不同時代環境下所獨有的特色風格。
(三)壁飾類:有馬賽克、浮雕或陶瓷壁畫多種裝飾形式。
(四)衛浴類:衛浴類陳設陶瓷一改往日的只具有使用性的功能。不再是單一形態的浴缸、洗臉盤和座便器,衛浴產品的造型、顏色以及圖案裝飾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一些專門為兒童設計的衛浴產品,顏色形態更是千變萬化。
四、陶瓷在現代裝飾中應用的未來趨勢
當今社會的重點應放在環境意識和引入資源上, 大都采用高新技術對傳統陶瓷產品進行環境協調化改造,同時加強改善陶瓷工業對較嚴重污染環境的狀況。增強傳統陶瓷產業的環境協調性但并不排斥發展新型的綠色陶瓷產業。按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平衡理論的觀點來設計開發綠色陶瓷。
五、結語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將陳設物來代替陳設陶瓷,這是由于陶瓷易碎還有運輸不便等因素。為了讓人們更容易接受,了解陳設陶瓷,首先第一步便要普及陳設陶瓷的知識。只有人們對陳設陶瓷有了了解之后,才會接受并使用這種裝飾物體。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創意產業的關注,人們與富有情趣的陳設陶瓷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陳設陶瓷于家居環境相協調,既大方得體又富有時尚感,讓更多的人成為自己的家裝設計師,給自己的家增添一份創意。
關鍵詞: 墻繪室內裝修
1.墻繪的實際意義
墻繪藝術作為一種裝飾文化進入人們的居住空間并且流行有著其獨特的意義。遠離冰冷堅硬的水泥墻,擺脫了浮躁喧囂的鬧市。墻繪作為一種精神符號在我國室內裝飾行業的興起是我們對自然缺失的積極回應。所以是社會個體具有普遍意義的對現實的主動思考。對設計文化而言,室內墻繪藝術除了喚起我們對傳統居室文化記憶和延續的思考,以區別于歐美設計文化,它還暗示了現代設計從民族、地域中尋找文化亮點的可能。如圖所示的室內墻繪設計,從傳統文化中尋找表現的要素,將國畫形式引入尋常百姓家,這既增加了現代居室的文化氣息,也展現了我國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
對人居環境的思考正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室內墻繪的引入僅是從形式上給我們提供一種方式,作為一種室內裝飾文化,怎樣延續一個民族的精神、讓它更好地服務于大眾還需要我們自己的思考。對于設計文化,我們一直以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自居,但傳統文化不是一幢空空的摩天大樓,正如我國傳統木構建筑一樣,它有著美妙而獨特的外觀,但暗含于里的精神實質才是這一形式的精華所在,所以它才有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在室內墻繪中,我們看到了民族文化輔助設計的魅力,但如果抓不住民族文化的精神而簡單使用諸如傳統圖案等外在元素,那么它也只能是曇花一現。充滿智慧和創意、定格于流動風景的室內墻繪讓禁錮于城市狹小空間的人們尋找到人文的愜意。雖然它最初是從歐美流行開來的,但“中華文化歷來不可比擬的包容性”使之自進入我國家庭開始就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它的進一步發展也必將繼續成為反映我國傳統居室文化、反思工業文明的圖式。
2. 墻繪對室內裝修的具體價值體現
多元文化并行發展的今天,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室內的設計已經不滿足于相似的形式,室內裝飾設計風格也在不斷地變化。人們在室內設計的選擇上也強調個性化。注重審美要求、注重生活方式,室內設計也因此在時代的影響下趨于多元化、綠色裝飾、注重文化等方面發展。現代室內空間環境作為墻繪的載體,墻繪與其發展趨勢有著密切的聯系。人們將墻繪藝術運用到現代家居設計中,根據特定空間的設計需求,通過人們的巧妙構思,以手繪的形式畫出家居中獨具匠心的裝飾來,為人們營構獨特的個性空間。
時代在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品味時尚走進人們的現代生活,墻繪藝術一定將會成為家裝行業的主流產業,引領室內未來的設計流行潮流。
(1)人性化
現代室內設計是以環境為源,以人為本的,在室內設計進一步專業化與規范化的同時,大眾對室內設計的積極參與趨勢有所加強。21世紀是豐富多彩的時代,人們對自己的生存環境多了一份憂患意識,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追求更加人性化的空間設計已成為大眾的共識。
“藝術是時代的要求,是時代的反映"。脫離時代的藝術是不存在的,任何藝術都會打上時代的烙印。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崇拜也風行起來。人們的生活環境的品質逐漸陷入庸俗頹廢的人性化狀態。這種狀態的存在也直接促使了人們內心深處對人性化的精神的無比渴望。墻繪藝術對室內環境藝術的介入就是這種人類對精神的渴望的直接結果。人們試圖通過利用墻繪藝術的精神功能來改善提升他們周圍的空間環境的狀況。借此來鞭策和促進人類對美好事物的不斷追求,而不是純物質的。換個角度說就是,只有讓室內環境空間的物質性和墻繪藝術的精神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為人類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條件的同時又有了精神生活的享受。所以說未來的室內環境藝術和墻繪藝術的發展與融合關系也是人類如何讓自身生活環境充滿人性化的過程。因此可以說,墻繪藝術和室內環境藝術的精神化趨勢的同時,也是人類人性化地改造自身生存空間的一個探索過程。
(2)多元化
墻繪藝術起源于公元前9000年的非洲巖畫,結合了國外的墻壁涂鴉元素。當年許多藝術家或畫家喜歡在建筑墻體或公共空間的墻壁上手繪或雕刻抽象的藝術作品用來渲染建筑或空間的藝術氛圍。后來墻繪藝術又被運用到了空間范圍比較小的藝術酒吧或較有生活情調的白領一族的居室內,具體表現在客廳、臥室、書房等墻體上嵌入藝術繪畫或掛上抽象的壁畫等形式上。從巴黎家飾展中的趨勢到如今在裝修中的逐漸升溫,充滿個性、智慧和創意的手繪墻面開始逐漸流行,這種通過手~人類最靈巧的工具,畫出來的裝飾開始出現在講究個性的時尚人士家里,即使是落筆在最平凡、簡陋的墻面上,由于創造者的心境和靈感不同,也會在筆下呈現出迥異的風情,用手繪出的家居世界,比想象中更美。有時候,一面彰顯個性和創意的墻,比許多功能復雜的家具和空間設計更能傳達奔放感覺。
毫無疑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應用于墻繪藝術創作中的各種表現手法、材料工藝等的形式語言的面也會越來越廣,“多元化”的趨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不僅僅是在家居設計上,墻繪藝術在各種場合的墻面上都綻放開來。在各種工裝空間的設計上有了新的運用,如:體育館、餐飲場所、購物中心、酒吧、商場、酒店賓館、寫字樓、幼兒園、文化步行街、時尚店鋪等也都采用了極具創意和視覺沖擊的墻繪元素,成為一道道獨特的商業風景。在各種日用產品上也很風靡,例如汽車彩繪、玻璃彩繪等。
(3)整體化
國內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來曾祥教授說過: “整體性是建筑與室內設計的第一性”。當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于室內環境的設計要求越來越高,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對于室內風格和環境氛圍的創造,都需要從室內的整體化出發。為人們營造簡約、統一、舒適的居住空間。從而解決人與空間的各種“矛盾”,使人們與空間環境真正意義上的達到和諧統一。現代室內墻繪藝術是一門相對獨立的裝飾行業,同時又依附于室內環境的整體設計。墻繪從業者精神指向的體現、個人創新的追求、個人風格的突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將墻繪藝術的審美性和裝飾性相融合,將創意構思的獨特性和室內環境的風格相融合。這也是當代室內設計整體性原則的根本出發點。
墻繪藝術在現當代室內設計的運用發展趨勢不僅僅是走向多元化與人性化的,在整個室內設計發展的大趨勢下,墻繪藝術的整體化發展也是必然的,人們將不再局限于一面墻,一個角落,而是將這種藝術的表達形式作為室內設計的主流,人們對于建筑空間的構造進一步考究,從空間的整體化出發,將空間的設計完全融入墻繪藝術之中,包括對于家具、陳設以及室內紡織品的選擇上,都與其構圖、風格和色調上保持統一,帶給人們獨特的視覺享受,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墻繪藝術的整體化設計為人們營造各種空間氛圍,塑造各種樣式風格,人們置身于小小的空間內就能領略大自然的田野風情,體會我國傳統文化的優雅含蓄,欣賞卡通動漫的古怪傳奇,在有限的空間里,墻繪藝術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
參考文獻:
[1]夏景,杜丙旭.墻畫藝術[M].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王喜臣.藝術院校畢業論文寫作指南[M].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1999
[4]郝大鵬.室內設計方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