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4 09:21:4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工廠月安全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__年__市績效評估指標表》涉及我局部分主要是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工作。我局嚴格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多措并舉在生產環節從嚴把關食品質量,以保障全市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目的,突出獲證企業后續監管、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和小作坊監管三個重點,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全市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總體上有明顯好轉,重點食品、重點區域得到有效治理,未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現將有關績效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基礎工作,落實企業食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1、建立食品質量檔案。針對我市食品生產企業分布廣、數量多、規模小的狀況,充分發揮食品安全監管網絡體系作用,層層簽訂《責任狀》,落實區域責任,明確責任人員,全面摸清食品生產企業及小作坊數量,實施動態監管。全市79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已登記建檔,12家企業劃分了監督管理質量等級。
2、加強宣傳教育培訓。組織瓶裝水、大米、食用油等企業質量管理、檢驗人員20多人參加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員培訓。開展“3.15”和“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廣泛宣傳食品質量安全知識。我局6月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質檢邀您看企業、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動,發放食品安全宣傳資料1000余份。
3、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通過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巡查、回訪、監督抽查、后處理、執法檢查等日常監管工作力度,督促企業主動承擔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主體責任。監督企業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并結合實際情況實施嚴格的現場監督檢查。重點檢查企業的原輔材料進貨驗收制度是否有效進行,是否按規定使用、管理食品添加劑,是否使用非食品原料和過期的、失效的、變質的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生產場所、生產加工過程質量控制記錄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是否實施產品批批出廠檢驗,標簽標識是否符合相關要求。7月9日,我局召開了全市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工作大會,50余家食品生產企業遞交了《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并向社會莊嚴承諾。
4、嚴格生產許可,扎實推進市場準入制度。進一步改進食品生產許可申辦程序,嚴格按照新修訂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和審查通則的要求,嚴把準入關,確保許可質量。對今年申報的8家企業,我局到現場從嚴要求,幫助其改善生產條件,指導其建立食品安全各項管理制度,規范其生產臺帳,規范其生產經營行為。
二、落實監管職能,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行動
1、加強食品監督抽查和后處理工作。共抽查69家食品企業,抽查69批次,合格57批次,不合格12批次,合格率為82.6%。我局對不合格企業下達了責令整改通知,認真幫助其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促使企業整改到位。現企業已申請復查,生產的食品送衡陽市食品檢驗所檢驗,復查結果全部為合格。
2、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繼續開展對飲用水、白酒及濕米粉三個行業的專項整治,打擊衛生條件差、標識不規范、質量不合格、無證生產等違法行為。我局共出動執法人員330人次,巡查69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小作坊,發現安全隱患18起,下達責令整改通知20份,回訪企業20家,立案查處12起,懲處了一批違法企業,食品生產經營秩序得到進一步好轉,從而促進各食品企業合法經營,健康發展,提高產品質量總體水平。
3、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我局按照省市的統一安排和部署《關于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常抓不懈,嚴格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管理,督促企業主要負責人、生產配料人員、原材料采購人員簽訂《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責任書》,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到目前為止,我市未發現食品非法添加行為。
一年來,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取得的主要成效:經過分類整治和幫扶,不規范食品生產加工單位數量下降,質量合格率穩步提升,行業性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有些小作坊完成了食品企業的轉變,取得了生產許可證。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食品安全還存在不少問題:我市生產加工單位數量大、規模小、缺乏知名品牌,企業普遍科技含量不高,設備和技術工藝不先進,規章制度不夠健全,部分小作坊改造升級進展緩慢。監管 人力資源不足。
三、加強我市食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監管的意見和建議
1、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量。發揮鄉鎮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辦公室的作用,配備街道、村協管員、信息員,實現監管重心下移,觸角延伸。
2、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手段。在做好食品質量信用等級評定和分類監管的基礎上,建立黑名單制度,作為銀行貸款、立項、用地、房屋租賃、使用單位參照的依據。完善群眾舉報和曝光制度。
3、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監管投入。政府要給予經費充足保障,加大技術檢測設備的投入和人員的培訓,增加巡查經費。
一、指導思想
根據陜西省交通運輸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公路水運工程質量安全紅線行動工作的通知》(陜交涵〔2020〕220號)要求,結合延安市交通運輸局《關于印發<延安市“堅守公路水運工程質量安全紅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延安交發〔2019〕185號)文件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為中心,以現代化工程管理、標準化建設為手段,加大建設管理力度,確保項目建設優質安全,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二、 主要目標
以建設項目為對象,強化質量安全管理;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提升質量安全總體水平;以質量安全通病治理為載體,進一步提升工程質量;以平安工地建設為載體,進一步加大質量安全監管力度。通過質量安全年活動,實現四個目標:
(一)質量意識進一步增強。牢固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思想,以工程質量為核心,抓實、抓細各項質量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全員質量意識。
(二)全面落實質量安全責任制,使“政府監督、法人管理、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得到有效落實、正常運轉。加強業主監管力度,充分發揮社會監理作用,使質量安全體系規范化、常態化。實現公路建設項目90%的分項工程質量評定得分高于90分。
(三)全面深入推進標準化管理。通過強化工程技術管理,使工程管理從隨意化到規范化、從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工程項目管理逐漸規范化、專業化、工廠化、信息化。
(四)安全生產管理進一步規范。切實把事故預防作為促進安全監管的主攻方向,把規范建設行為作為促進安全監管的重要保障,把提升科技作為促進監管的重要支撐,構建“平安工地”建設長效機制,力保本項目零死亡,不發生較大以上安全責任事故。
三、活動安排
(一)活動范圍: 南泥灣至三十里鋪紅色旅游公路工程SG-1標段;
(二)時間安排: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其中:
1、2020年3月至4月為組織動員階段;
2、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為具體實施階段;
3、2021年10月至2021年11月為總結評比階段。
四、活動內容
(一)組織動員階段
1、成立機構,明確職責。我司成立南泥灣至三十里鋪紅色旅游公路工程質量安全領導小組。
組長:項目經理
副組長: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安全工程師
組員:試驗室主任、各專業工程師、專職安全員、質檢員、現場管理人員。
成員:由安全員、施工員、專業電工、試驗員、材料員等有關人員組成。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項目安全質量部),公司楊奔兼任。
2、開展宣講培訓。圍繞質量安全年活動,組織宣講和培訓,利用簡報和網站,積極宣傳、發動,形成全員參與質量安全年的良好氛圍。
3、組織工程質量安全分析研討會。我司將在2020年3月底前組織各參建單位召開一次質量安全研討會,全面分析本項目質量安全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4、項目自查自糾階段:每月1日起至20日,為項目自查自糾階段。項目部要成立專項檢查小組,組織開展自查自糾活動,項目經理親自帶隊排查,對所有工點做到全覆蓋、零死角,檢查不僅要查正在施工的工點,也要檢查已完工程,并要緊扣質量安全紅線內容。尤其要突出做好質量缺陷整治工作,必須于每月月底25日之前達到缺陷整治100%銷號,確保建設單位檢查中無逾越質量安全紅線問題。
(二)具體實施階段
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為具體實施階段,推行四項活動、四項制度,我司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1、繼續加強標準化管理,狠抓工程質量管理。對于SG-1合同段,在施工準備階段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標準化管理的要求對項目部駐地、三集中、施工便道等進行建設,對技術人員、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和標準化培訓。
在總結、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針對隧道開挖方法、超欠挖、鋼拱架定位、二襯鋼筋定位、工地安全文明建設、路基填筑等薄弱環節及安全隱患點開展整治活動,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從材料質量源頭抓起,從強化施工工藝控制抓起,從一線勞務人員的技能培訓抓起,開展工程質量通病治理,狠抓工程質量。
(1)隧道工程:抓好隧道工程的開挖方法、超欠挖、初期支護質量、二襯鋼筋定位、第三方檢測工作,貫徹落實二襯臺車準入制,二襯外觀質量要求達到“六無” 要求(無錯臺、無漏漿、無冷縫、無氣泡、無色差、無滲漏)。委托有資質的專業檢測單位對二襯鋼筋、仰拱進行檢測,對檢查不合格的項目,堅決返工處理。
(2)橋涵工程:抓好模板準入,對不合格的模板不得用于生產,抓好梁板預制、養生、橋面鋪裝等工藝控制,采用智能預應力張拉,貫徹落實“首例分析制”,保證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保證橋面鋪裝層的厚度、平整度。懸臂灌注工藝施工的橋梁結構應聘請有專業資質且有成熟監控經驗的單位對橋梁線型、應力等指標控制進行第三方監控測量,并指導施工現場控制。
(3)路基工程:抓好路基工程填筑材料特別是橋(涵)臺背回填材料、96區填筑材料以及攤鋪、壓實工藝控制,確保臺背和路基“五度”質量;抓好防護工程圬工砌筑、排水設施及時施工。
路塹開挖前及施工期間的排水包括臨時排水和永久性排水。路塹開挖前按設計及規范要求設置截水溝,在施工同時要布置臨時排水溝,以保證水流暢通,保證施工作業面不積水。
按設計圖紙對開挖邊坡進行施工,要求做到開挖一級、防護加固一級;逐級開挖,逐級防護。若路基開挖后的邊坡如不能及時防護,在坡面上覆蓋塑料薄膜,避免雨水沖刷。
高邊坡監測:用于穩定性監測的位移邊樁設置一般縱向每隔 50-100 米左右設置一個觀測斷面,對于一些特殊可酌情增設觀測斷面。
(4)路面工程:抓好 “零污染” 施工。在施工前應確保連續10km段落內全部路基工程(包括橋隧、防護、綠化)和交安設施基礎等全部完工,同時全線隔離柵、中分帶綠化回填土、隧道進出口轉向車道全部完成,確保瀝青結構層連續施工。并針對現場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杜絕交叉施工和運輸等污染。 抓好路面的材料采集、級配設計、施工檢測、標志牌反光膜、標線涂料的管理。
(5)工地建設:抓好工地建設標準化,其中,重點抓好“三個集中”,即嚴格按照標準化管理的要求抓好混凝土拌和站、構件預制場、鋼筋加工場的建設,充分發揮集中施工及集中管理的優勢,實現混凝土集中拌和、構件集中預制、鋼筋集中加工,從源頭上確保混凝土結構的工程質量。拌和站、預制場、鋼筋加工場的規劃方案須經總監辦審批同意后才能進行建設,建成后由施工單位填寫驗收表報總監辦、業主驗收,并上報省、市高指驗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2、開展監理、檢測行為專項治理活動。加強監理、檢測單位的管理力度,充分發揮監理、檢測單位的作用。監理單位應監督相關各方履行各自的職責,負責對工程實施質量、安全、進度、費用、環保控制及合同、信息等各項管理。抓好試驗工程、隱蔽工程、關鍵工序、部位的旁站監理、簽認和驗收,以及分項工程的中間交工驗收。抓好驗證試驗、標準試驗、工藝試驗、抽樣試驗和驗收試驗,抓好原材料、混合料、半成品和成品構(配)件、實體工程質量的自檢和抽檢,保證所規定的檢測項目齊全、自檢抽檢頻率足夠、試驗數據真實可靠。全面推行邊坡錨索預應力檢測和邊坡監測,推行大跨徑懸澆橋梁第三方監控量測,推行長大隧道地質超前預報、安全性評估,推行隧道第三方監控量測和初支、二襯質量檢測。重點開展監理、檢測單位合同履約、從業登記、信用評價、監理效果考核,工地試驗室建設、試驗檢測人員、試驗檢測項目、試驗檢測設備是否規范等治理工作。
3、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持續開展“平安工地”達標活動,鞏固“平安工地”達標驗收成果。全面落實質量安全責任登記制安全生產條件審查及責任追究制度、危險作業領導帶班制度、安全事故與信用等級掛鉤制度、重大質量安全事故隱患“掛牌督辦整改銷號”等五項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組織機構,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公司成立了以陳澤育董事長為組長的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成員為公司各部門負責人,同時制定了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和各項安全應急預案,通過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制,使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落實。
(2)深入開展安全大檢查,促進各類事故隱患的整改。每月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結合地質災害排查和“平安工地”建設活動,組織相關人員深入施工現場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及時查找安全隱患,同時結合上級文件指示精神,根據季節性的特點,開展防臺防汛、防暑降溫、防邊坡坍塌等方面進行專項檢查,并采取跟蹤落實的辦法使安全隱患得到及時整改,把各類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之中,進一步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發展。
(3)認真落實橋梁、隧道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抓好高墩大垮和長大隧道、高填深挖等質量安全風險防控。加強安全生產經費監管,改善施工現場作業條件;完善應急預案,對風險較大的工程應組織預案演練。
(4)召開季度安全例會,分析安全生產形勢。每季度主持召開防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工作會議,傳達上級文件的安全生產指示精神,分析當前的安全生產形勢,并對施工單位在安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意見,責成相關部門抓好落實,同時部署下階段的安全生產工作。
(5)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崗位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安全意識。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是做好安全生產的前提和基礎工作,通過三級教育、崗前培訓、自查自糾、安全交底、特種作業人員技能培訓以及宣傳欄、黑板報等辦法廣泛開展安全生產教育,進一步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在貫徹執行原有質量安全制度的基礎上,認真貫徹推行 “四項制度”:
1、實行工程材料采購供應分類管理和信用考核制度。加強對工程材料采購與供應工作的管理,重視材料供應廠家的源頭管理,加強進場材料的檢查監督工作。在合同約定和依規運作的前提下,按有利于工程質量控制的原則,逐步擴大項目業主對工程材料控制的范圍,擬對橋梁伸縮縫、橡膠支座、隧道防水卷材等重要工程材料實行甲控制度,創新材料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原材料質量。
2、實行重要工序驗收簽認制度。在執行現有管理制度的同時,不斷加強對項目重要工序、隱蔽工程的交接驗收的認證,簽認人對其簽認結果負責。有條件的項目要積極利用先進信息技術,試行手持終端(PDA或智能手機)自檢、報檢,通過現場拍照簽認,避免施工技術人員在室內編制假資料,加強現場質量監管,提高工程質量和安全水平。
3、實行“架子隊”模式和主要人員登記備案制度。為有效制止工程轉包和違法分包,逐步推行施工現場“架子隊”作業管理模式,拌和站、鋼筋加工場、隧道施工的隊長、技術主管、財務(如有)人員不得使用勞務人員,必須是施工單位或合法分包商的內部自有人員,且具備上崗資格,這些主要人員和勞務協作隊伍的負責人執行登記備案制度。項目業主、監理單位要加強施工分包管理和督促做好主要人員登記備案工作,禁止以包代管和包而不管,或違法違規分包行為,有效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4、實行項目質量安全督查制度。加大項目監督檢查力度。一是確保督查頻率。省、市高指、項目業主根據工程進度需要采取定期綜合檢查和不定期隨機抽查的方式強化現場質量控制,特別是對重點標段、關鍵工程、重要部位;二是要務求實效。檢查過程要閉合,存在問題要整改,糾正情況要反饋;三是開展專家咨詢檢查。根據項目建設特點,適時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指導;四是提高督查水平。利用信息化和高科技檢測手段,用數據說話,用圖像說明,提高檢查權威性;五是要重視對群眾舉報的督查。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高度重視,及時了解、及時處理,及時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