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7 16:22: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家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高校歷史學 女碩士研究生 成就動機 影響因素
麥克利蘭把人的高層次需求歸納為對成就、權力和親和的需求。他對這三種需求,特別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阿特金森(J.W.Atkinson)于1963年將麥克利蘭的成就動機理論進一步深化,提出了具有廣泛影響的成就動機模型。個人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敗的意向。近年來,國內關于成就動機的研究方面有豐碩的成果。但是,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定量研究,很少有學者以訪談法為手段,對研究對象的成就動機進行定性研究。本文旨在通過對10名在讀女碩士研究生的成就動機進行定性研究,來考察她們的成就動機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家庭環境對成就動機的影響
這10名女研究生的成就動機整體上是受到家庭環境影響的,包括親人們對女孩子的態度、親人們對女孩子讀書的態度、家庭成員的關系、家庭經濟情況等,這些都會對女研究生的成就動機產生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父母和其他親屬要求子女獨立自主,又能以身作則,有利于培養子女的成就動機;父母和其他親屬對子女過多保護會限制兒童的獨立性,不利于激發子女的成就動機。
女生1:“我是獨生子女,家在農村,父母是工人。父母比較開明,對我上學的態度是能上到什么程度就支持我上到什么程度。外公是個老黨員,他也認為生男生女都一樣。”
女生2:“我在城市里長大,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會計。我是獨生子女,父母不生二胎的原因是,母親認為,如果再生一個孩子,對我的愛就會減少,我是他們唯一的愛。我上學,包括讀研,家人和周圍的人都是理解和支持的。”
女生7:“父親曾經是工人,后來下崗了,就做起了小生意。上中學前母親是家庭主婦,后來因為經濟壓力,就出門和父親一起做起了生意。有個弟弟在上高三。父母都很支持我們讀書。雖然母親當過家庭主婦,但是他們都不是很贊成女性當家庭主婦,認為女人也是要有工作才好。”
女生9:“我的父母務農,農閑時也就近打工。我有個弟弟,比我小十歲。父母想要一男一女,覺得這樣最好,他們支持女孩讀書,對弟弟更嚴格些。可能是習慣心理吧,覺得兒子能傳宗接代。”
以上幾位受訪者的父母和其他親屬對于受訪者的學業持支持態度,這是她們能在學業方面保持成就動機,成長為女碩士研究生不可缺少的支持系統;女生7的母親曾是家庭主婦,但是她并不贊成女性做家庭主婦,這種觀念對女兒的影響是很大的;女生9的父母內心深處雖然有些重男輕女,但是他們對兒女們讀書的要求都比較嚴格,也有利于培養女生9的成就動機。父母的期待對受訪者的成就動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女生1:“我本科畢業參加工作后又想考研的原因是,我發現學了四年的歷史,工作時用不上,我又不是師范生,當不上老師,如果考上研的話,是有機會當老師的。另外,我的父母也很希望我能讀研后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女生4:“我高中選擇文科是因為家長支持我報文科,同時,我自己也愿意……我小時候的夢想是做天文學家或者歷史學家,長大了一些后也想過做畫家,但是父母認為當畫家不是正統道路,后來我就放棄了。”
女生7:“我原來是想讀中文專業的。高考后被本科院校錄取時,我被調劑到歷史專業,我就不太想上。我的爺爺曾是中學老師,比較喜歡歷史,勸我說其實文史不分家,還是上吧。再加上回讀壓力太大了,我就這樣上了歷史專業。”
這三位受訪者很明顯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受到了來自家庭的影響。雖然走什么樣的道路最終還是要由當事人自己決定,但是來自家庭內部的支持或反對的聲音總是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這至少會間接影響女研究生的成就動機。
二、社會環境對成就動機的影響
一個國家處于經濟繁榮時期,人們的成就動機就會提高,反之則降低。城市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機會亦多,所以城市居民的成就動機強于偏僻的鄉村居民的成就動機。女研究生是社會的精英群體,又生活在文化、科學發展的前沿――高等學府里,其成就動機亦比其他社會群體的要強。
女生6:“我的家鄉讀書風氣很好,人們都支持包括女孩子在內的學生讀書,但是也有個別女生的父母不太愿意支持女生讀書……我本科是在烏魯木齊上的,那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都很好,我很喜歡。”
女生8:“家鄉人的觀念比較傳統,認為女孩子書讀多了沒必要,讀到本科就夠了,讀多了還影響嫁人。”
女生9:“家鄉的人受傳統思想影響,大部分認為兒子比女兒好,更想要兒子。家鄉人在教育方面的男女平等觀念還可以,能支持女孩讀書。我們這一代人里,女孩子更幸福些,以前有不少女孩子上完初中就不上了。有的家庭孩子太多,不能都讀書的話,總是要有一個女兒作出犧牲。”
受訪者在表述自己家鄉風氣和社會環境時,多數認為家鄉的風氣還是不錯的,有利于女孩子讀書求學,但是也有個別受訪者,如女生8,對家鄉的環境表現出明顯的不滿意。社會風氣作為外在條件,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女研究生的成就動機,社會風氣越是積極向上,女研究生的成就動機越強。
女生1:“我本科期間曾到杭州實習過半年,編寫杭州經濟開發區的區志。在校期間也做過兼職,比如家教。當過志愿者。本科畢業后有一年的工作經歷。先是在浙江做過會計,后來因為要考研,就回到老家,做了一段時間的人壽理賠工作,邊工作邊準備考研。”
女生6:“我本科大一的時候參加過社團;大二參加過校報記者團,主要參加一些訪問和稿件編輯工作。大三在中學實習過,當時覺得自己要是當老師就是浪費生命,因此兩個多月的實習其實對我來說也沒什么大的收獲。但是我做事的態度一貫很認真,雖然不喜歡,但是覺得既然干了就要干好,實習還是很認真的。”
女生7:“我經常做家教,現在的生活費用基本是靠自己解決。”
女生8:“我參加過學校的記者團,采訪過招聘會,在院里的素質拓展部還當過副部長。我研一研二時還做了不少家教,賺過一些錢。”
教育研究表明,經常參加社會競爭和探險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以上幾位受訪者都積極參與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得到了很多競爭的機遇。無論是在校內的課余活動,還是校外的兼職或工作,女研究生都會在參與實踐的社會環境中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成就動機的培養。
三、學校環境對成就動機的影響
學校是學生生活和生長的重要場所之一,在學生的人生成長中有重要的作用。學校環境中的各個因素,如教師的因素、學校的管理和課程、學生的人際關系、學生的學業成績等,對成就動機有諸多影響。教育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成就動機基本呈正比。不少受訪者都提到學校環境對自己成就動機的重要影響。
女生1:“我讀研的院里的男老師對學生沒有什么性別上的偏好,對男生女生差不多一樣。我所在的中國近代史專業,男女比例是6比5,基本持平,我的導師是男性。如果非要二選一的話,我是更喜歡男老師的。因為男老師講課的方式比較多樣,思維活躍,天馬行空;而女老師往往思維不開闊,上課就會念教案,就事論事。”
女生2:“高中的時候,我很喜歡文科,就選擇做文科生。我的本科生活過得不錯,擔任班里的團支書,大二、大三、大四連著拿了三次一等獎學金。”
女生9:“我高中選擇文科。我的理科也不差,只是物理太差了,總是考20多分,沒辦法,就選了文科。如果物理不錯的話,我可能選擇理科。我本科的學習狀況不錯,總是班上中上等,但是沒拿過獎學金。雖然我研究生階段沒有發表什么論文,平時寫論文也痛苦,但是對歷史學的認識和掌握方面,我的自我感覺還是很好的,只是我不喜歡寫而已。”
女生1明顯對大學中的男教師更有好感,認為男教師的講課方式和水平整體優于女教師。那么,可以推斷,在男教師教授的課程方面,該受訪者會有更強的學習動力。女生2因為文科好,所以高中時選擇做文科生。本科的學習成績不錯,她對學習一直很有興趣,并且對自己的學業抱有希望。女生9在高中時出現了明顯的文理偏科,本科時成績一般,研究生階段雖然學習興趣尚可,但是不喜歡學術研究,因而沒有什么學術成就,該女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成就動機遠不如女生2強烈。
四、個性因素對成就動機的影響
奧蘇伯爾認為,在兒童期獨立性強的兒童很早就顯示出高水平的成就動機;而依附性強的兒童顯示出較低水平的成就動機。個人理想、信念和世界觀對成就動機也有深刻的影響。不同個性的女碩士研究生的成就動機也各不相同。
女生3:“我不愿意讀博士,想工作,最想當老師,碩士畢業以后工作一段時間再說吧。我認為要想成為女歷史學家,需要思維開闊,有很強的洞察力,有嶄新的觀點,但我本人不愿意成為歷史學家。從小到大,我的夢想沒有怎么變過,就是想當老師,或者當個文職人員也可以。”
女生4:“我本科過得比較輕松愉快。考研主要是因為興趣,還能上的話我就上,跨考是有難度的。因此我還是考了歷史……我是一定會考博的,因為我還想學習,我有這個能力,這也是考博的原因……我理想的結婚年齡是28歲以后,上完學再結婚,一直都是這么想的。我想博士畢業后到高校當老師,或者在博物館工作也可以……周圍想讀博的人不多,想讀博的女生更少,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挺孤獨的,但這無所謂,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我不怕。”
女生5:“我考研主要是因為工作壓力。我想過跨考,但是被周圍的人否定了,因為跨考的壓力太大了,而且考歷史也有利于碩士畢業后當老師……我不打算考博,主要考慮到年齡問題,先工作吧,也許工作一段時間還會考。我理想的工作是當老師,或者公務員也可以。”
不難看出,女生4比女生3和5的個性更鮮明,她有很明確的學業目標和人生規劃,很有遠見且意志堅定,不懼怕拼搏中的寂寞;女生3和5的個性比較接近,她們都愿意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當歷史老師或公務員,不打算讀博,她們和許多在讀女碩士研究生一樣,愿意走一條風險小、收益快的發展道路,她們的成就動機遠不像女生4那樣強烈。
女生1:“我讀研的院里也有女教師,婚姻都不是很好,有的還離過婚。我不愿意做女歷史學家,只是想有份穩定的好工作。”
女生2:“我相信波伏娃的那句話: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構建的。女性的社會壓力更大,讀博士的話更有風險,這是大環境造成的。”
女生10:“我不想讀博,因為聽說女生讀了博以后反而更不好就業了,我也不想花那個時間。”
以上受訪者都明顯表現出對成就的恐懼,基本的擔心來自對周圍事業型女性家庭婚姻生活的觀察、道聽途說和自己的猜想,她們認為女性的學歷越高、成就越高,個人生活就越悲慘,甚至認為因為傳統思想還在現代社會中很有影響,整個社會對女博士的接納還不夠。因此,女性學歷越高,就業反而會越難,等等。對成就的恐懼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女碩士研究生的成就動機,這不僅會為她們帶來學習、工作上的困擾,而且會使她們為自己的不成功找到更多理由。
五、結語
女碩士研究生的成就動機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響。雖然女碩士研究生的成就動機的情況各不相同,但是,其中的高成就動機者往往具有溫馨的家庭環境、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良好的學校教育和積極向上的心態等有利條件。增強女碩士研究生的成就動機,既有利于這個群體中更多的人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成長為真正的人才,又有利于在全社會進一步推廣男女平等理念。
參考文獻:
[1]裴娣娜.教育科學方法導論[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克蘭迪寧,康納利.敘事探究:質的研究中的經驗和故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丁鋼.聲音與經驗:教育敘事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5]瑪格麗特?W.馬特林.女性心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