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31 03:00: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企業融資風險控制探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緒論
1.1研究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我國市場經濟穩定發展,每一企業在處于這個復雜多變的經濟大環境中時,要時刻保持警惕。在信息的有效性與及時性的影響下,企業在獲取外部經濟信息時,可能會出現信息的明顯不對稱情況。企業在擁有自主經營權的同時,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的財務活動結果自身就具有隨機性與風險性,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受到影響,從而導致企業可能遭受損失,甚至面臨倒閉風險。只要掌握好資金命脈,有效合理的運用資金,才能繼續企業后續投資、營運、利益分配等財務活動,保證資金的良性循環。
1.2研究方法
(1)文獻法。收集、整理企業融資風險書籍資料,如閱讀書籍《企業融資與經營風險應對策略及實例精析》、企業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和關于對企業融資風險的研究等期刊,學習研究企業融資風險控制的歷史與現狀,對融資風險控制形成科學的認知。(2)案例分析法。通過現實生活中發生融資失敗的樂視體系案例進行分析歸納,揭示出融資風險的本質與形成原因,研究控制方法。
2相關理論概述
2.1企業風險管理概述
2.1.1企業風險管理的含義
企業風險管理是企業在實現目標過程中,試圖將各類不確定因素產生的結果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的方法和過程,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2.1.2企業風險管理的內容
(1)可承受風險與戰略相匹配。企業在相關風險管理機制的建立過程中,需考慮企業可承受風險區間。保證企業內外信息的交流通暢,關注企業在國家法律法規方面的執行情況和企業規章制度的履行情況等。(2)快速應對風險。風險回避、降低、分擔和承受這四種層次分別采取對應措施,行之有效,嚴謹科學。(3)抑減損失。經營中難免會出現相關損失,當企業風險應對能力提高后,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損失。(4)識別管理多層次風險。不同組織部門有不同風險,企業風險管理有助于及時識別把控各部門的單一風險,也能有效應對多重交叉風險。
2.2企業融資風險概述
2.2.1企業融資的含義
企業融資是以企業為主體融通資金,通過一定的方式,使企業各環節間的資金供求不平衡到平衡的運動過程,貫穿于籌集資金的整個過程。2.2.2企業融資的方式
企業融資方式按照融資資本的性質可分為債務性融資和權益性融資。債務性融資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會提高企業的負債率。(1)銀行貸款。這一融資方式便捷但貸款利率較高,當銀行評估企業無力償還或其他不可控因素出現時會停止放貸,企業由此陷入困境甚至破產。(2)股票籌資。股票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沒有還本利息的壓力,因而籌資風險較小。但股票籌資方式要求企業資本成本較高,對于突發的緊急融資不能滿足。(3)債券融資。企業按照法定程序實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4)融資租賃。這一方式提高了生產設備和技術的引進速度,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對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益,推動與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有明顯的作用。
3企業融資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3.1外部因素
3.1.1經濟環境與經濟體制
國民經濟穩定發展時,投資、出口旺盛,消費水平提高,企業發展呈穩定上升趨勢,此時較容易吸引投資且融資簡單,融資風險較低;國民經濟萎縮態勢下,投資、出口指數降低,物價增高,人民購買力下降,產品滯銷,企業因此資金短缺無法進行再生產的良性循環經營,較難吸引投資且融資難,融資風險較高。
3.1.2國家貨幣政策
國家貨幣政策是影響利率、匯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利率、匯率又嚴重影響著企業債務融資活動。當企業所承擔的利息率高于未來投資回報率時,股東權益將會流失,影響公司發展。在市場這個大環境下,利率、匯率雖然不會猛然升高或降低,但走向具有不確定性,市場的微小波動,都可能使企業陷入債務風險。
3.2內部因素
3.2.1過度融資
過度融資是企業產生融資風險的重要成因。而臨時編造的投資項目不具備可行性,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吸收資金,舉債規模超過企業可承受范圍,利息費用會增加,同時也增加了企業沒有足夠的收益保障而引起的支付能力不足或破產的可能性。
3.2.2債務融資利息率過高及其結構的不合理
長期借款與之對應的應該是長期應用于企業經營生產,給企業帶來長期效益的投資項目,短期借款與之對應。第一,如果企業用短期借款籌備長期項目工程,那么此項目工程可能還未完工進入投產使用獲取收益時就要支付大量的短期借款本金及利息,這無疑會加重企業經營負擔,若無力償還可能會面臨訴訟,嚴重影響企業后期發展。第二,長期借款流程復雜,且借款成本一般比較高。所以企業一定要規范借款計劃,尋找合適的類別以幫助本企業的生產運營。
4企業融資風險控制體系構建
4.1樹立理性融資觀念
企業在融資準備過程中,除了選擇正確的融資方法和融資渠道,更重要的是要樹立理性融資觀念,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適度而行,不可過度融資。資金使用不當引發的結果一旦超過預判期,則帶給企業的風險和代價是不可預估的。所以,企業要時刻將融資風險銘記于心,做好十足的風險應對準備,防范于未然,這樣企業才能長久發展,永保發展活力。
4.2構建企業融資風險控制體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構建企業融資風險控制體系。(1)利用政策。外部的市場環境是多變的,企業融資深受當下經濟環境及法律法規的影響。(2)完善內控環境。控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內控的貫徹和執行情況。(3)設立目標。目標的設定是整體融資工作的第一步,管理層只有先設定融資目標,才能評估風險,采取措施防范應對風險。(4)評估風險。風險評估部門是每一企業應該建立的重要部門,所以在每次融資工作開始之前,評估部門應該對每項可能會產生融資風險的因素一一進行識別,明確這些風險因素會對企業財務造成什么程度的影響,找出可能產生融資風險的關鍵點,做好融資風險出現預案,當危機出現時,根據不同的危機級別采取不同的預案以化解風險,將損失和危害降低至最小化。(5)控制活動。風險控制有四種基本方法:風險回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管理層和風險評估部門針對不同性質的風險要及時溝通對策擬定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為公司減少損失。(6)監控與評估。企業融資風險控制體系通常需要長期自我監控,長期監控能更快更好的識別問題,長期監控的有效性越高,則個別評估越少,既節省了企業的時間和人員資源,也提高了風險處理的工作效率。企業應提高風險防范和控制意識,努力適應當今變化飛速的經濟社會環境,根據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合理調整,謀求更高質量的現代化發展。
5結語
本文在分析與借鑒其他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析融資風險的主要成因是外部環境的多變性,內部融資方式不當、融資結構不合理、缺乏營運能力,隨后提出完善的7步驟融資風險控制大致框架,最后通過對樂視企業的融資情況進行說明分析,給我國上市公司給予一些融資建議。在我國金融市場方面,我國應繼續優化金融市場結構,著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深化創業版、新三板改革,改善企業債務和股本融資結構,提升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力度,大力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例。這樣不僅有利于分散金融風險,而且可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優化企業杠桿結構,幫助企業走出融資困境。
參考文獻
[1]蔣力飛.企業融資與經營風險應對策略及實例精析[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
[2]段凱.后危機金融時代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現代交際,2017(15).
[3]白美蓉.關于對企業融資風險的研究[J].財稅會計,2011(9).
[4]郝嬌.試論企業融資風險及其規避[J].現代經濟信息,2014(23).
[5]劉昱含.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1).
[6]楊奎.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機制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6).
[7]谷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分析[J].商業經濟,2014(2).
[8]吳永香.加速企業資金周轉的途徑與措施[J].商情,2013(51).
[9]姬會英.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探討[J].特區經濟,2011(2).
[10]馮德林.企業融資風險控制應用研究[D].天津工業大學,2017.
[11]高健.企業融資風險控制研究[D].沈陽大學,2011.[12]王祥.項目融資的風險管理[J].思想戰線,2009(S2).
[13]柳衛賓.企業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J].通信企業管理,2013(11).
作者:張修普 單位:東莞市谷麥光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