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鄉村風景作文

鄉村風景作文

時間:2023-05-29 17:41: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鄉村風景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鄉村風景作文

第1篇

鄉村風景非常美麗,那里的空氣是那么的清新,天空是那么的湛藍。

清晨,公雞亮開了它的大嗓門,催我起床。我睜開惺忪的眼睛,推開窗,一股清新的空氣直沁肺腑。

中午,萬里無云,我去了田野,那黃澄澄的油菜花,一眼望去,猶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陣微風吹過,油菜花向我點頭示好。

下午,抬頭仰望,那一朵朵云的形狀千姿百態!你瞧,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他才站起來似的。

夜晚,美麗的月兒好似一位風姿綽約的美人給大地灑下一片銀輝,淡淡的,柔柔的,如同水一般平靜,灑落在人們的臉上。

鄉村的風景是那么的美麗!

浙江溫州平陽縣平陽縣中心小學五年級:陳雅欣

第2篇

鄉村風光作文1

有人喜歡喧鬧繁華的城市,有人喜歡寧靜清爽的大山,而我,則喜歡鄉村一年四季的美景.

春姑娘乘著風,踏著云彩從遠方趕來.用她那奇妙的魔法棒解開小河被凍僵的身體,擦干,花兒臉上激動淚水,撫摸著把頭深深藏進土里的草弟弟.她呼喚著“遠出”的小鳥,燕子歸來了,喜鵲唱著歌,她喚醒了在冬眠的小動物,魚兒在河里歡快的游動,青蛙呱呱地唱……農民伯伯也開始播撒種子.

春姑娘剛走,可愛的夏姐姐便穿著短袖衫短裙跑來.她一會兒看著孩子們在河里游泳,就像一條條活躍的小魚;一會兒跑到別人家屋檐下乘涼;一會兒又跑到樹林里或者是路邊的柳樹下,逗著那一片片翠綠葉子玩;有時吹吹口哨,有時把葉子含在嘴里吹著動聽的歌;有時把葉子放在河中,讓落水的小螞蟻當船四處游蕩.夏姐姐不但可愛,還調皮得很呢!她跑到太陽公公身邊,想方設法地逗他笑,太陽公公被逗的哈哈大笑,笑得讓男孩子們忍不住衣服,只留下一件小肚兜掛在胸前,她卻笑嘻嘻地躲開了.

接替夏姐姐的,是溫柔善良的秋阿姨,愛打扮的秋阿姨還帶來了十幾件漂亮的衣裳.秋阿姨先給蘋果妹妹換上了紅色的舞裝,再給梨小姐脫下原先的綠裙子,換上一件黃色的公主裙.秋阿姨還給葡萄夫人換上她喜歡的紫色西洋裙;給桃公主帶來一件粉紅色的婚紗;送給年邁的石榴奶奶一件淡紅色的古裝,石榴奶奶害羞地咧開了嘴……

秋阿姨又來到了田野里.瞧,麥穗弟弟正迎著風兒擺動,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秋阿姨不禁高興地笑了.夕陽下,不停搖擺著的金黃色波浪和農民們的身影,在與秋阿姨互相送別.

寒風凜冽,人們開始意識到冬天來了.風,在冬伯伯的帶領下,它像一群瘋狂的獅子,四處亂跑亂躥.嫩草被染成枯黃,嬌花被剪成碎片,枯枝與枯葉紛紛降落,樹杈上的鳥巢也被吹得七零八落.天下起鵝毛大雪,大樹低下了頭,小樹彎下了腰,在迷漫的風雪里,膽小的它們都害怕地把頭躲進土里.世界換上了銀裝.

第二天清早,雪花紛紛揚揚,眼前一片雪白.這時,這里又成了孩子們的天堂.昨天還是狂風大作,大雪紛飛,今天卻傳來孩子們的陣陣笑聲,還夾著大人們的輕松笑語……

啊!鄉村的美景使我流連忘返,雖然事已過多年,但在我的腦海里依然清晰,依然令人意猶未盡.

鄉村風光作文2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這是宋代詩人翁卷的《鄉村四月》,那么,讓我們也去一起去鄉村看看吧!

春天,春姑娘來了,她來到田野,田野里的秧苗從地下探出頭來;她來到草地上,小草換上了碧綠的新衣裳,顯得格外精神;她來到山間,山間的竹筍從土里蹦了來;她來到小溪邊,小溪唱起了悅耳的歌;最后,春姑娘拂過剛剛抽出嫩芽的柳枝,抓住枝條蕩啊,蕩啊,蕩秋千.春雨過后,泥濘的小路邊開出來幾朵繽紛的小花,有時還有幾個天真的孩子在那里嬉戲玩耍,“咯咯咯咯”的笑聲回蕩在整個山間.

夏天,樹,草,花都變得更加美麗.你瞧,樹木變得更加茂盛了,撐開綠色的大傘,等著乘涼的人.草地上的小草綠油油的,顯得格外精神.花兒也顯得分外妖嬈,展現著她的全部美麗.晚上,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都來到院子里乘涼,蟬兒的歌聲就是對鄉村最好的贊美.

秋天,鄉村一片金黃.綠油油的秧苗已經變成黃澄澄的麥子.這時,一陣風拂過,田野中掀起一陣麥浪,別有一番風味.這時的人們正忙著收割糧食呢.

冬天到了,天空下起了鵝毛大雪,使得鄉村變成了冰雪世界.放眼望去,白茫茫之中隱約看見幾點紅色,那是蠟梅.在凜冽的寒風中,唯獨它傲然挺立,像一位英勇的戰士,守護著鄉村.這時,孩子們正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呢------

看,這就是美麗的田園風光,這不正像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水畫嗎?

鄉村風光作文3

期待已久的寒假又到了,爸爸媽媽帶著我來到了鄉村姑姑家,我又高興,又興奮!走進鄉村,第一眼看見的是整整齊齊一排排的小房屋、熱情好客的鄉村人,還有我更喜歡的一片又一片綠油油的田地.姑姑家的小孩和我同齡,媽媽說月份我大,所以他管我叫表姐,調皮的表弟很是歡迎我跟他做伴,帶上我在鄉間的小路上盡情玩耍.

聽大人說,過去鄉村人們住的房子全都是土蓋的,走進去,陰暗潮濕.如今的變化可真大啊,寬寬的馬路,高高的樓房、外面還都貼了漂亮的墻磚,房屋前面都有個小院,小朋友們可以在這里做自己喜歡的游戲.鄉村的人們都很熱情,任你走進哪一家,主人肯定會熱情的招待你,花生、瓜子、糖果,還有鄉村的一些土特產,仿佛就象是進了自己的家,很溫暖.

今年的春天來的也特別早,在廣闊的田野上,放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綠得純潔美麗,綠得心曠神怡,姑姑帶上我和表弟,拿著鐮刀和籃子來到了一塊田地里找野菜包餃子用,這種野菜平常在菜市場里也有的賣,但是我那天是在找野菜的過程中體會了菜農的辛酸,以后我們要更加珍惜大人們的勞動成果.

轉眼一星期就過去了,馬上就要回家過新年了,那天是下雨天,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姑姑家,離開了美麗的鄉村,期待著再一次走進那美麗的鄉村!

鄉村風光作文4

五一小假,我們旅游的最后一站,是去南京溧水的一個小村莊游玩,體驗那別樣的鄉村風光。

進入村莊的道路并不像我們城市的大馬路那樣寬敞,這里也沒有城市的喧嘩,安靜卻又特別,眼前的景色卻猶如電視中的畫面:綠油油的蔬菜、星星點點的野花、可愛的稻草人……這別樣的鄉村風光和人們勞動的身影深深地吸引了我。

到了目的地,朋友家的大別墅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哇”,我驚嘆道,這房子好大好大。房子正好座落在一座小山邊上,屋前是花園,而屋后那一塊塊的菜地,種滿了各種綠色蔬菜:蔥、蒜、青菜、油菜籽……這是鄉村的人們才能享受到的待遇,我能想象出,他們在品嘗綠色蔬菜時的喜悅表情。

小山上是一片幽靜的竹林,青翠一色。我們一群人情不自禁地爬上石階,走進竹林,置身于一片綠色的海洋之中,去呼吸那清新的空氣,享受那異樣的涼爽。你瞧,泥土里,鉆出一根小竹筍,聽大人們說,只要你隔兩天過來,這根小竹筍就會躥得老高老高的,我很期待。而不遠處,那些翠竹,有的高大青翠,仿佛像一位威武的戰兵正在站崗;有的纖細柔嫩,猶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大家紛紛在竹林里拍照留念,將這特別的風光留住。

鄉村一游,讓人忘記了煩惱,心情特別的輕松自在。我愛鄉村,愛它的自然,愛它的特別,愛它的淳樸。

描寫鄉村風光作文相關文章:

1.描寫鄉村風景的作文

2.描寫鄉村風光作文400字精選5篇

3.描寫農村景色的寫景作文4篇

4.小學描寫鄉村風景的作文4篇

第3篇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不能脫離現實,在生活體驗中提高知識運用能力,情感認知水平。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作文普遍感到困難,主要是由于農村高中學生課業負擔重,生活范圍狹窄。作文教學應充分挖掘學生的日常生活資源,另外,農村作文教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農村廣闊的天地是寫作源源不斷的鮮活素材。務必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從而提高農村學生作文的能力。

【關鍵詞】

農村 高中 生活作文 策略

葉圣陶先生認為寫作不是為了考試或者別的某些需要,而是“為了生活的種種需要,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出來” 學生創作難以打動讀者的重要原因就是素材虛假,沒有把自己內心想說的表達出來,讀來味同嚼蠟。筆者根據多年從事農村語文教學,不斷思索農村孩子作文如何出新出彩,其實學生生活和廣闊的農村天地是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點燃寫作激情,成就創作喜悅。

一、注重積累摘記,激發寫作熱情

(一)積累農諺俗語,豐富寫作語言

語言表達是衡量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學生往往詞匯貧乏,為了故作高深而采用網絡詞匯,脫離生活實際,文白夾雜,語句不通。教師可引導學生使用農村的諺語,農耕的術語,有助于使寫作語言鮮活生動起來。

“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蟬聲不僅預示炎熱天氣到來,還是晴天的標志;“小暑不種薯,立伏不種豆”,這是告訴農人根據節氣的科學規律來耕種;“燕子低飛要落雨”,這是農人的經驗中根據動物的行為判斷天氣。

“乖乖隆的咚,韭菜炒大蔥” 是揚州特有的俗語,表示對某件事情的驚嘆,至于韭菜是否真的跟大蔥炒倒沒人過問?!盎鸬截i頭爛,功到自然成”非常形象地說明做很多事情都要有火候,要下功夫。

(二)摘記田園詩句,增添寫作志趣

摘記能幫助學生積累個性化的豐富素材,農村孩子生活在廣袤的農村天地之中,置身于四季分明的美景中,感受到美卻無從表達。古典文學中有大量的描繪鄉村風光的詩篇,自《詩經》以來,哪個朝代都不乏田園詩詞,同時還涌現出了像孟浩然、王維等田園詩人。“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可見詩書傳家是繼世綿長。

學生可以摘抄描繪田園花園,農村生活的詩篇。讀陶淵明的“少本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體會到超脫凡塵,皈依自然的情懷。品辛棄疾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感受田間地頭的蟬鳴蛙叫,豐收喜悅。悟杜甫“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备惺芏鸥υ陬嵟媪麟x后暫時安居的濃郁生活氣息。

二、 體驗村野農風,創意作素材

(一)捕捉良田美池,描繪屋舍阡陌

廣袤的農村天地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這是城里孩子無法涉及的素材。然而你,農村學生可以看到菜花金黃,聞到桂花飄香,聽到禪鳴蛙叫,創作卻很少涉及農村生活,鄉土風韻,由于他們對農村生活熟視無睹。需要教師給予恰當的引導,指導學生如何抓住鄉村事物的特征。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晝夜不歇。” 丁溝中學坐落于民風淳樸的江蘇里下河地區,流經丁溝古鎮的是一條名叫三陽河的古老的河流,是隋朝文帝在位時開鑿的,穿過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時光隧道,至今流淌不息。擇水而居,因水而生,這是一條流經秦少游故里的河流,是丁溝鎮的魅力所在,是丁中文化的基因庫。

飲一方水,思一方情,丁中學子常利用閑暇時間徜徉三陽河泮,捕捉美麗畫卷:白天看河岸蘆葦,觀漁船人家;晚上看廣場舞蹈,賞河中月影。三陽河最美的是油菜花,河堤兩岸萬頃良田不約而同的種上了成片的油菜,花開時節爭芳斗艷,連堤岸的孤墳看去都不那么陰森了,這一切是因為有了“三陽美池”,“萬頃良田”,還有環繞學校的阡陌屋舍,這里是人間仙境。這些都是學生觀察、寫作的極好題材資源。

(二)體驗農村生活,了解風土人情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回到大自然,到藍天下學,眾多新鮮的事物和現象必然會紛紛進人學生的大腦,許多真實的事物呈現在學生面前。 因此要走進農村、體驗生活、寫實生活。農村如畫的大自然:雞鳴犬吠,花果飄香,桑蠶吐絲,裊裊炊煙……都是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回到家鄉這片熱土,從平凡細微中發現家鄉的美。

于是,我讓學生用一首詩來敘述假日回到老家農村的生活,學生放假回家回到大自然的懷抱,不能再做宅男宅女,低頭族,對身邊的鳥語花香漠視無睹,用心去體驗回鄉之路。

比如,有一位學生寫了一首《鄉村七月雜興》――“綠遍鄉村果滿地,知了聲里把家還。流火七月路人少,夕陽西下到屋前。月季粉粉茄子青,番茄累累花生密。日長籬落祖母迎,早有飯菜上桌頭。”

又如,還有一位學生寫了一首《雨過村落》――“草長絮飛三月天,菜花飄盡麥穗添。綠遍耕地閑人多,雀鳩聲里雨如煙?!?/p>

還可以做調查研究,村里的每一座橋、古屋、古樹等人文景觀的淵源,農村仍然保持著很多城市己經遺忘的傳統風俗、習慣。如大年三十晚要“祀祖”、 分“壓歲包”,“清明節”上墳,“臘八節 ” 吃“臘八粥”等等,教育學生尊重歷史,敬重祖輩,還積累了寫作素材。

【結 語】

生活作文是以“真實的生活世界”為對象,因而作文及作文教學應該始終著眼于將學生寫作的生活化,植根于學生的生活閱歷,提煉學生的生活體驗。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作文是生活的再現?;貧w生活本身,才能讓作文出現“柳暗花明”的新氣象。“生活作文”使作文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農村又是廣闊天地,為農村孩子作文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讓農村孩子的作文飄出稻花香……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陳琪.高中生活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 重慶師范大學,2012

第4篇

湖南平江,一位老人幾十年在家中堅持私塾教育,教授四書五經,雖然僅有幾名弟子,但經數十年的綿綿傳承,傳統塾學在這個地區仍頑強地延續著。

數字時代的私塾聲

懵懂的塾童、老氣的先生,還有“啪啪”打手板的聲音――關于私塾和教書先生溫馨而嚴厲的故事在民間俯拾皆是。

在21世紀充斥著網絡和電視的時代,私塾早已成了一個遙遠的字眼,假如有人告訴你在某一個地方還有舊式的私塾,你肯定不會相信。

星期天一大早,湖南省平江縣南江鎮五角村的小朱亮早早就起了床。洗漱、早餐完畢,小朱亮便急急忙忙上學堂去了。

"用功讀書,要聽老先生的話??!"朱亮的父母親叮囑著。

11歲的朱亮是村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今天要去的不是學校,而是到本村的私塾里學習古書。墨跡斑斑的毛筆,兩本《增廣賢文》和《幼學故事瓊林》,朱亮每逢星期天都要到朱執中老先生辦的私塾里讀一整天古書。

這是我去年在湖南平江見證的一幕真實的場景……

古老的汨羅江穿境而過,湖南平江地處湘鄂贛交界處,風景秀美。

這里至今仍化石般保留著舊式的私塾。雖然可怕的手板已不復存在,但教古書、習詩文、練書法的私塾傳統模式仍原汁原味地延續著。

朱執中的家坐落在平江縣西北約45公里處的南江鎮。我從平江坐公共汽車到南江,在一個叫漿田村的地方下車,然后步行趕往私塾所在地――五角村朱家組。

房前壩子,房后青山,壩子里稻田、魚塘密布,青山上翠竹片片、松林環繞,一路上的鄉村田園風光使我對傳奇的私塾想入非非。

朱家組是五角村24個村民小組之一,共有25戶100多口人。朱執中老先生的私塾是一棟被眾多新民居包圍的老房子,低矮的門檐上有“南江鎮五角村274號"和"五好家庭"兩塊鐵牌。在土房最后面才大概看出教室的模樣,黑黑的墻壁上留下了許多亂寫亂畫的痕跡,墻角處還堆放著許多雜物,僅有的兩個朝西的窗子都是露天的,條件十分簡陋。

從外面看,私塾先生的家與普通農舍幾乎沒有什么兩樣,甚至更顯簡陋。但據朱執中先生介紹,房子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祖輩世代流傳下來的。老房門樓已毀,只剩下一個孤立的石門框,在冬日的陽光下,我仿佛覺得它就是這棟老宅的標志或某種精神的象征。

簡陋又寧靜的教室顯得有點陰暗潮濕,在靠近窗戶的一邊,擺放著用幾塊破舊門板搭起來的書桌和椅子,簡陋的課桌上整齊而簡單地擺放著筆、墨、紙、硯。四周墻壁上,貼滿了學生們用毛筆寫的詩句和文章。和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中描寫的一樣,私塾里的學生七嘴八舌,各背各的文章,匯在一起就變成了一片別具韻味的嗡嗡聲。時間在這里似乎停止了腳步,讓人依稀回到了從前,相機的咔嚓聲和這些網絡時代的私塾讀書聲讓人產生身在現代又恍若隔世的別樣感覺。

聲名顯赫的“老先生”

在平江采訪,我時刻都能感受到一種溫敦古老的人文氣息。私塾通常被稱作“蒙館”,又叫“教老書的”。平江“教老書的先生”多為言行正統、德高望重、輩分較高的族中長者,今年80歲的老塾師朱執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朱老先生中等身材,背微駝,戴一頂普通單帽,披一件舊棉衣,白凈清瘦的臉龐上有一雙自信且敏銳的目光,鼻梁上端長有一顆紅痣。關于他的身世經歷、言談舉止以及修養學問地方上有口皆碑。老人家知識淵博,記憶力驚人,學過的古文至今都能通篇背誦。在這個偏僻的鄉壤遇見文化底蘊如此深厚的長者令我驚詫不已。

朱執中早年讀了10多年私塾,憑借刻苦學習成為鄉里公認的“秀才”。30來歲時他在家里辦起了學堂,開始了他延續一生的傳統私塾教學。半個多世紀以來,老人成了當地辦私塾時間最長、年齡最大、培養學生最多的“老先生”。

“到今年,我的私塾斷斷續續辦了50多年了,收的學生多的時候每年10來個,少的每年四五個,今年算多一點,有15個。辦學堂幾十年,我的學生大概有數百人了吧。"精神矍鑠的朱老先生神情淡然地說。

老先生雖然聲名顯赫,但生活極為簡單清貧,臥室內除一張雙人床和一個用了幾十年的破立柜之外,連一臺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也沒有,可謂家徒四壁。惟獨的現代化是戴在手上的一塊8元錢買來的電子表。老人每天僅吃兩餐,每餐都是米飯炒辣椒,吃一個雞蛋湯就算改善生活了。

“其實我現在吃穿并不愁,教老書也并非為掙幾個錢,主要是一種興趣,以前主要為生活所迫,現在則是一種精神寄托,因為學生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學生?!崩先诵郧榈礇]什么愛好,寒冷的冬日里常獨自一人在房內烤火,只有一只大花貓與他為伴。

探秘“寒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清晨,三五成群的學生就來到朱老先生家,圍坐在幾張用門板搭起來的書桌旁。不一會兒,朗朗的讀書聲響了起來。

課間休息時,學生們都擠到老師的廚房里圍著火塘烤火。南方11月下旬的教室里顯得特別陰冷,此時此景才讓人感受到真正的“寒窗”滋味。

私塾不像現行的中小學統一授課,而是根據學生學習內容的差異一個一個地教。從《三字經》、《幼學》、《增廣》開始,重點學習古代儒學經典。

古文是私塾里最主要的學習課目。先生把文章先給每個學生講解一兩遍,然后讓學生熟讀。頭天學的內容,次日要一個個到他那里去背誦。只有順利通過者才能學習新的課程。

學生各自從家里帶來紙張,在先生的指導下臨摹字帖。書法是私塾教學的另一項主要內容,先生要教學生書法,自己的書法水平自然不會差。朱老先生就是當地有名的“書法家”。

打板子、罰站,過去常聽說舊私塾中如何體罰學生,所以我特別留意平江私塾中的師生關系。

“以前私塾對學生確實有過體罰,因為當時社會認可那種教學模式,招收的學生年齡比較小,體罰很有效。現在就不同了,體罰不僅受到家長、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門的譴責,甚至要承擔法律責任。況且現在招收的學生年齡比較大,通過講道理完全可以達到目的。”朱執中先生告訴我。雖然從未見過先生和學生在一起說說笑笑,更沒見過學生和老師探討問題,但采訪中我還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中敬畏與溫馨的師生關系。學生見了老師都一本正經,一口一個“先生”,當老師一旦離開,他們又打打鬧鬧,露出少年的天真。先生在學生面前面孔都是嚴肅的。背書時,老師坐在沙發椅上,學生坐小竹凳,并且拉開幾尺的距離,顯得師道尊嚴。

老先生輕商薄利,收費不高,鄉里鄉親的,給不給錢都無所謂,一般每月交30元,加1斤米。家庭富有的多給一些也收,家境困難繳不起費的也就算了。

每年先生都要進行兩三次家訪,向大人介紹孩子在私塾中的表現。端陽、中秋、春節等節日學生都會遵循古章傳統給老師送上一份禮物 (每個節日兩斤豬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附近一些早年畢業的學生也不忘師恩,只要在家也會經常來看老師。在平江安靜的時光中,師生間的這些往來構成了一幅獨特古樸的鄉村風景。

風雅后的紛紜眾說

“應酬先生”何英站在靈柩的后側,手拿一個裝有黑灰的小碗,邊念祭詞,邊用手將黑灰撒向空中,這是在做一種驅鬼儀式……

葬事辦得熱烈隆重、規模宏大。整個葬禮期間吊唁者川流不息,哀樂聲、鞭炮聲連成一片。

76歲的何英在葬禮中主要負責寫悼文、對聯、主持行禮、驅鬼等儀式。報酬有一二百元。私塾教學的重要成果就是培養“應酬先生”。所謂的“應酬先生”,即在村人婚喪嫁娶和祭祀的時候唱禮,主持儀式,撰寫所有聯、帳、文告?!皯晗壬痹谄浇且环莘浅oL雅、令人羨慕的職業。

為了讓兒子讀老書,當“應酬先生”,平江縣大坪鄉的樊岳橋將“老書先生”接到家里,吃穿漿洗照應全包,每年再給300斤稻谷,讓兒子樊格君退學在家整整學了7年私塾。樊格君當時正讀初一,數學比賽都是全鄉一二名,對他的退學老師們十分惋惜。

30多歲的樊格君如今雖然沒有考上大學當上干部,但遇紅白喜事常常被邀請出任司儀應酬,由于他精通文墨,熟知禮儀,名氣越來越大,經??缭绞〗绲浇髯邎?,在當地是個"跑得滿臺的人物",備受尊敬。

“上大學不分配工作將來照樣種田,又有什么用?不如上私塾,當上應酬先生日子就好過了。”一位叫陳其平的學生家長就直言不諱地告訴我們。

陳其平的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雖然學生們不好意思說出自己將來做什么,但他們的家長已為他們鎖定了以后的生活目標。

社會已經發展到了數字時代,為什么在平江至今還存在著類似化石式的私塾?這的確是耐人尋味和發人深思的問題。對平江私塾這種特殊現象,社會上有各種不同的觀點。

平江雖然地處偏僻,卻一直是一個文風昌盛之地,有著獨特的地理文化環境。在平江鄉村,無論你走到什么地方都能看到各種漂亮的聯與匾。每到過年家里家外都貼滿了古色古香,雅得驚人的春聯。每逢紅白喜事,祭祀禮神,都須按古禮行事,所有祭祀典禮都需要像何英那樣的“應酬先生”。讀過兩三年私塾的學生,不僅可以作文應對,還可以流暢應酬,在鄉間足以以此解決衣食。

有人認為私塾是舊思想、舊文化的載體。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具有濃厚文化傳統的國度,不能忽略傳統文明的傳承,私塾仍有存在的必要。

隨著統制型社會的逐步解體,一個多元的“民間社會”開始浮出水面,平江私塾只是其中一種話語表達,擯棄過多的主觀人為,培育民間的自發秩序。我們需要這種立足鄉土的客觀態度。

平江縣民辦教育辦公室主任歐陽禮義認為看待私塾要一分為二。私塾的存在反映了農村老百姓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在某種意義上有助于保持農村良好的社會風氣。雖然它不符合民辦教育法規,但客觀地說,私塾對農村多少有些積極作用,可以對其采取寬容的態度,給私塾一個生存空間,任其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