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血壓的癥狀及預防

高血壓的癥狀及預防

時間:2023-05-29 17:41: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壓的癥狀及預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血壓的癥狀及預防

第1篇

恰當有效的降壓治療不僅可以穩定血壓,減輕癥狀,同時可以防止心、腦、腎等方面嚴重并發癥的出現,特別是預防中風的發生。

藏醫學對高血壓的認識

在祖國傳統醫學領域中,藏醫藏藥憑借其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獨具特色的優勢在治療慢性病和疑難雜癥方面獲得顯效,受到了廣大醫務工作者及患者好評,其中就包括對高血壓的認識和治療。

藏醫學認為,高血壓病是長期飲食、起居或生活環境等不利的情況下,影響到人體內隆(氣)、血功能失調而形成血壓升高的疾病。藏醫理論中高血壓病有“叉隆”(氣血)病或者“叉隆島藏”(氣血上壅)病等稱號。

藏醫對高血壓分很多型,比如隆性高血壓、赤巴性高血壓、培根性高血壓及二合、三合型高血壓等。

簡單來說,分型不同,病因不同,癥狀不同,治療思路和方法就不同。例如隆性高血壓,主要指壞氣上升到胸部或頭部后,局部血管氣壓上升或血管硬化的惡果。主要癥狀有:平時有耳鳴頭暈、心悸氣急、失眠、出血、口干、腰酸腿軟、上背痛、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等癥狀出現。特別是夏天黎明或傍晚,或者心理壓力過大時,容易加重病情。治療時以“利氣降壓、調理神經”為主要原則。治療方法中,飲食宜富有營養,起居要求身、語、意三方面要得到安寧;多跟喜歡的人聊天交流。

藏藥,珍選良藥

藥物方面主要有: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一味甘露丸,十八味杜鵑丸,二十味沉香丸等根據病情服用。或采用外治,使用艾灸,擦油,溫敷等療法。

針對高血壓的藥物治療中,二十五味珊瑚丸是典型代表,適用于各型高血壓的治療和配伍治療。

二十五味珊瑚丸距今有數百年悠久歷史,是藏醫藥大師根據藏醫藥理論,選用名貴藏藥材煉制而成,屬于珍寶藏藥之列,是藏醫治療心腦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的常用產品,是治療高血壓的首選產品。

二十五味珊瑚丸針對高血壓治療具有以下明顯優勢:

1.臨床檢驗,療效顯著自治區藏醫院及總院使用自治區藏藥廠生產的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療高血壓,有效率超過90%。

2.改善癥狀部分高血壓患者有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癥狀,二十五味珊瑚丸在降低血壓的同時,能有效改善高血壓引起的癥狀。

3.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高血壓最終會引起心臟病、腦血管病等,而二十五味珊瑚丸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有效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

4.無需終身用藥其他治療藥物一般都需要終身服用,而本品會根據血壓的穩定情況、癥狀改善情況逐漸減少用藥劑量至停用

5.比較安全產品精選優質藏藥材,按照藏醫傳統加工工藝精制而成,不易對人體產生依賴性和毒副作用。

第2篇

【關鍵詞】 高血壓;自我監測; 預防中風

據資料顯示,我國高血壓發病率已達11.2%,并且呈上升趨勢[1],且每年新增患者六百萬[2]。高血壓很容易引起中風,而腦中風是嚴重的致殘性疾病,在存活的腦血管患者中,約3/4存在不同程度的喪失勞動能力,其中重度致殘約占40%[3]。目前中國家庭中血壓的自測率很低,有很多患者在自己沒有癥狀之前完全不知道自己血壓高,甚至已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也不能按時去醫院進行復查,以至造成病情的延誤。患者有時因激動、發怒,血壓升得很高但因未到服藥時間而不服藥;有的血壓已經降得很低了,仍按常規服藥,最后導致了中風的發生。因此,自我監測血壓顯得尤為重要,監測血壓能更好地評估降壓治療的療效及降壓藥的準確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對平穩控制血壓,預防腦中風等并發癥起到關鍵作用。現將2006~2010年我科對248例高血壓病患者進行觀察及取得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06~2010年248例已經確診的高血壓病患者,其中124例作為觀察組,并取124例血壓值及年齡段相同的患者作為對照。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WHO高血壓診斷標準。詳細資料見表1。

1.2 方法 首先為所有觀察對象建立健康檔案及聯系方法,便于隨時了解病情并指導用藥,教會患者或家屬測量血壓,向他們詳細講解測量時注意事項,測量最佳時機,理想的降壓目標,并定期隨訪,解決他們實際操作中的疑問。

1.2.1 測量血壓注意事項 所有監測組均采用電子血壓計,因電子血壓計操作簡便,同時可避免老年患者因聽力原因影響測量結果。測量時注意下列事項:①測血壓做到“四定”,即定時間、定、定部位、定血壓計[4];②測量前先休息10 min;③測量血壓時患者手臂位置(肱動脈)心臟及血壓計“0”點保持在同一水平;④袖帶松緊度以能插入一指為宜;⑤血壓計袖帶下緣距肘窩上2~3cm;⑥聽診器放置在動脈搏動最明顯處;⑦氣球充氣高度在肱動脈搏動消失后再升高20~30 mm Hg;⑧放氣速度為每秒水銀柱下降4 mm Hg;⑨當聽診器出現第一搏動聲為收縮壓,當搏動聲突然消失或變弱為舒張壓;⑩當聽出變音與消失音之間有差異時,兩讀數都應記錄,即收縮壓/變音,消失音;當第一遍未聽清時,排氣至“0”稍待片刻(1~2 min)再聽一遍;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2次讀數相差5 mm Hg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讀數平均值。

1.2.2 最佳測量時間 人的血壓值有雙峰一谷的變化特點,峰即晨起6~10時及下午16~20時,在這兩個時間段測血壓,就可大致了解一天中的血壓最高點,而低谷則出現于凌晨2~5點。降壓藥有長、中、短效之分,因此測量血壓的時間應與所服藥物的降壓峰值相一致,此時測得的血壓最能反映降壓藥物的療效。另外,患者如遇寒冷、激動、發怒、過度緊張等引起頭暈頭痛、面紅耳赤、惡心嘔吐等高血壓癥狀,應立即測量血壓,并報告醫生,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此外,患者在開始服用降壓藥或更換降壓藥時,除了在上述時段監測血壓之外,還應每隔數小時測一次,以確認藥物的降壓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家中測血壓并沒有嚴格的次數限制,也不強調數值的精確,關鍵是在于要堅持規律地測量,并據此來服用降壓藥。

1.2.3 理想的降壓目標 所有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均應降至

2 結果

經過幾年的跟蹤監測血壓及指導用藥,124例觀察組患者血壓均得到有效控制,中風發生率大大低于對照組。詳見表2。

從表2看出,觀察組中風發生率為4.8%,而對照組中風發生率為22.5 %,兩者之間有明顯差異。

典型病例:李X,男,67歲,高血壓病史3年。平時服用心痛定,1片/次,3次/d;巰甲丙脯酸1片,3次/d,患者無自覺癥狀,自以為按醫囑按時服藥,血壓肯定正常。但通過監測血壓,患者發現白天即使不服藥,血壓也正常,而凌晨一至三點血壓卻升至170~190/110~120 mm Hg,發現問題后立即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服藥時間,于晚上11時服巰甲丙脯酸1片,血壓降到140~90 mm Hg。隨后患者根據自己夜間血壓高的規律,每晚睡前即服一片巰甲丙脯酸,既減少了藥量,又控制了血壓,避免了夜間中風的發生。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腦中風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且發病急驟、病情危重,是人類死亡及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70%的腦中風由高血壓引起, 60%中風患者有高血壓病史,但3/4的高血壓中風患者血壓沒有得到充分控制。長期高血壓可使腦形成小動脈的微動脈瘤,血壓驟然升高可引起破裂而致腦出血。高血壓也促進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可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及腦動脈血栓形成。高血壓病患者只要積極地預防,就可降低腦中風的發病幾率。本組資料表明,自我監測血壓就是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原因是:①一般患者血壓有白天高、夜晚低晝夜變化節律,但有的患者血壓的節律正好相反,監測血壓能全面了解自己血壓的峰谷值,并在峰值到來之前1~2 h服藥,這樣藥物吸收之后在血中濃度高峰與血壓高值相遇,于峰值內控制血壓,使藥物發揮最大效能;②降壓藥物有兩三百種,每個患者的情況千差萬別,對于高血壓病患者來說,沒有最好的藥物,只有最合適的藥物。有的患者雖然按時服藥,但降壓效果并不理想,血壓仍維持在較高水平而懵然不知;有的血壓已經降得很低了,仍按常規“早、中、晚”三次服藥,監測血壓能及時了解所服藥物的效果,避免盲目服藥;③有的患者憑感覺來估計血壓高低,自覺癥狀重就服藥或加量服藥,癥狀輕或沒有癥狀就少服藥或不服藥,這樣很危險,會引起血壓大幅波動,更易引發中風。很多高血壓病患者早期并沒有自覺癥狀,而一些漸進形高血壓病患者會有很強的耐受性,有時血壓即使升得很高也不會感到明顯不適,監測血壓即可避免這種情況;④監測血壓可以了解食物、飲酒、吸煙、運動、氣候、環境等因素對血壓的影響,及時發現高血壓危象及高血壓腦病,有利于采取防范措施;⑤可以增進醫患之間的合作,穩定患者的情緒,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治療。

高血壓病患者大多數是需要終身服藥的,在長期的藥物治療過程中對自身血壓水平的了解,以及及時對降壓療效的判斷,是治療依從性的關鍵。我們幾年來所開展的指導患者自我監測血壓,根據各人血壓波動實行個性化治療,大大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有效地預防了腦中風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全國高血壓抽樣調查協作組.中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及其變化趨勢.高血壓雜志,1995,3(增刊):7-132.

[2] 吳錫柱,武陽豐,周北凡,等.我國十組人群高血壓發病率及其影響因素.中華醫學雜志,1996,76:24-293.

第3篇

【關鍵詞】高血壓疾病;飲食;預防

一、高血壓

1.高血壓疾病的含義。

高血壓是持續血壓過高的疾病,會引起中風、心臟病、血管瘤、腎衰竭等疾病,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可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之分。高血壓發病的原因很多,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兩個方面。在未用抗高血壓藥情況下,收縮壓≥139mmHg和/或舒張壓≥89mmHg,按血壓水平將高血壓分為1,2,3級。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單列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壓藥,血壓雖然低于140/90mmHg,亦應該診斷為高血壓。

2、高血壓病癥。

高血壓疾病的病癥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兩種,一是緩進型高血壓,二是激進型高血壓。

1)緩進型高血壓。緩進型高血壓的表現分為多種,主要的幾種表現方式有:早期表現:早期多無癥狀,偶爾體檢時發高血壓高血壓現血壓增高,或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勞累后感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可能系高級精神功能失調所致。早期血壓僅暫時升高,隨病程進展血壓持續升高,臟器受累;腦部表現:頭痛、頭暈常見。

2)激進型高血壓。激進型高血壓也稱惡性高血壓,占高血壓病的1%,可由緩進型突然轉變而來,也可起病。高血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30-40歲為最多見。血壓明顯升高,舒張壓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癥狀。視力迅速減退,眼底有視網膜出血及滲出,常有雙側視神經水腫。迅速出現蛋白尿,血尿及腎功能不全。也可發生心力衰竭,高血壓腦病和高血壓危象,病程進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癥。由此可見,激進型高血壓的嚴重程度要大于緩進型高血壓的程度。

二、高血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高血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

1、藥物治療其中藥物治療主要體現在:個體化:根據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點,病程進展和并發癥,而采用不同的藥物不同的劑量;聯合用藥;分級治療:對一般高血壓,先用副作用少的藥物,如未取得滿意療效可逐步加用一種或多種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分級治療。

2、非藥物治療。

在高血壓疾病的治療中,非藥物治療主要指的是飲食治療,在飲食護理中應注意的主要有一下幾點:

1)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預防高血壓疾病的重要舉措之一。在引發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中,超重和肥胖也是引發高血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對預防高血壓具有重要的作用。飲食要定量、切忌暴飲暴食,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量,要合理的進行控制體重,從而減輕患高血壓疾病的風險性,要多吃低熱量的食物。

2)限鹽。鹽的攝入量與高血壓呈正相關,即人群中鹽攝入越多血壓水平就越高。日均攝鹽量每增加1克,平均高壓上升2mmHg,低壓上升1.7mmHg。日本北部攝鹽量每人每天30克,結果高血壓、腦卒中發病率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稱為“高血壓王國”和“腦卒中王國”。

3)低膽固醇、適量蛋白質。血液內的膽固醇過多會引起動脈硬化,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疾病患者應該控制膽固醇的攝取量。對于高血壓疾病患者群體來說,每人每日的膽固醇攝取量應該保證在300mg以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盡量的食用植物油,要避免動物油以及動物內臟以及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除此之外還要合理的攝取蛋白質,多攝取豆類食品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4)適量運動。適量的運動是保持體重、增強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

除此之外,當出現一下狀況時應停止運動: 生病或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饑餓時或飯后一小時不宜做運動; 運動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運動程序的步驟;運動中有任何不適現象,應即停止。

5)戒煙酒。酒精能夠使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臟的輸出量,心臟輸出量的增加會間接的導致腎素釋放、血管收縮,從而致使血壓升高。長期的飲酒會導致心肌細胞的損害,從而導致心臟病的發生。吸煙會導致高血壓。煙葉內含有尼古丁(煙堿)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導致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煙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

三、對高血壓患者有益的食物

高血壓患者應該多重視自身食物的攝取,其中高血壓疾病患者應該攝取的食物主要有:

菌類:靈芝、黑木耳、白木耳、香菇;葉菜類:芹菜、茼蒿、韭菜、黃花菜、薺菜、菠菜等;根莖類:蘿卜、胡蘿卜、荸薺、;動物類:牛奶(脫脂)、豬膽、牛黃、蜂蜜、食醋、豆制品;水果:蘋果、西瓜、鮮梅、檸檬等食品。這些都是具有防治功效的食物,除此之外,高血壓患者還應多吃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牛奶、瘦肉、雞蛋、豆類及豆制品。飲食宜多食鉀食物。

高血壓病人要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紅柿等。含鉀的食物不僅能保護心肌細胞,還能緩解吃鈉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壓并發腎功能不全時,則不宜吃含鉀多的食物,否則會因少尿而引起體內鉀積蓄過多,導致心律紊亂以致心臟驟停。

【參考文獻】

1、葉雪梅,呂玉娣,鄧金梅. 飲食干預高血壓的效果觀察[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07(12)

第4篇

[關鍵詞]高血壓病;藥物治療;中西醫結合;營養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12-0066-01

近年來高血壓病的臨床治療越來越被醫生及患者重視,關于高血壓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血壓最佳治療試驗研究表明大力壓是安全的。臨床研究表明藥是治療高血壓病的關鍵,而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及營養的輔助治療,對高血壓的緩解及治療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對此做以下論述。

1 高血壓病的特點

1.1 癥狀不典型,或者沒有癥狀:年齡較大的患者發病緩慢,其發病癥狀主要有頭痛且暈并同時伴有心悸、耳鳴和頭脹的癥狀等等,其中也有的患者表現沒有癥狀,但可在正常體檢或因其他疾病醫院就診時發現,其原因是年齡較大的患者由于其自身生理機能減退敏感性降低,也可能是因為被其他疾病掩飾了高血壓的癥狀所致。

1.2 易發生性低血壓:由于老年人壓力感受器調節血壓的敏感性因年齡減退導致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大,并因此容易發生性低血壓,造成這種病癥的原因與與老年人植物神經對變換的調節失調也同樣相關。性低血壓發生除收縮壓下降和舒張壓下降的情況外且同時出現低血壓癥狀會伴隨有黑朦、頭暈和暈倒等腦供血不足的臨床表現,并且少數患者會發生心絞痛,因此該類患者應避免臥位突然起立。

1.3 并發癥多而嚴重:老年人各項生理機能均減退導致腦血管的并發癥多而且嚴重,表現為患者體內的心、腦、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患者血液粘度增高且外周阻力加大,患者心功能減退且心排血量下降。常見并發癥為并發腦出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1.4 藥物副反應較易發生:老年人因生理機能衰退導致肝腎功能降低或者老年高血壓患者存在肝腎等臟器病變,因而導致對藥物代謝和消除能力下降而發生藥物副反應。

2 藥物治療

2.1 藥物選擇:對高血壓患者應合理用藥,合理用藥的要求是,在選用降壓藥品是堅持個體化的原則,從最小的用藥計量開始,逐漸的增加劑量直至使高血壓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臨床上最佳的方法是選擇長效降壓藥來以減少24h血壓波動來防止靶器官損害;同時采納有效小劑量聯合用藥來達到最大的降壓效應而副作用最小,同時有利于預防潛在的多種危險因素與并存疾病的治療。

2.2 藥物治療進展:①利尿劑:長期使用利尿藥會致使體內輕度缺鈉,降低了血管平滑肌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反應,此方法通過降壓機制初期與排鈉利尿、減少細胞外液量和血容量有關,可引起患者的持續性降壓。另外研究表明氨酰心安、卡托普利、可樂定、哌唑嗪等與利尿劑聯用的效果好于單用的治療效果。②阻滯劑:無法證明對高血壓患者預防MI的發生是否優于利尿劑,但其的應用可減少冠心病事件,同時對心肌梗死(MI)具有二級預防的效果。以普萘洛爾為常見使用藥物。它的降壓機制可能是與阻斷心臟受體,抑制心肌收縮力并減慢心率使心排出量減少相關,與阻斷腎臟受體導致減少腎素分泌和釋放相關,與阻斷血管運動中樞降低外周交感神經的活性相關,對于輕度及中度高血壓伴有腎素活性和心排出量偏高的患者療效較好。與利尿劑、鈣拮抗劑合用有良好的降壓效果。③鈣拮抗劑:以血管選擇性最強的二氫吡啶類應用最多,對于用于治療高血壓和冠心病有良好的療效,其作用機理是阻滯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內鈣通道使平滑肌和心肌收縮所需的鈣離子減少,完成抑制興奮一收縮偶聯過程從而引起血管擴張和減弱心肌收縮力。該治療方式尤其適用于高血老年高血壓合并穩定性心絞痛、周圍血管或糖尿病患者。禁用速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藥者是不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 中西醫結合

中醫學有著數千年歷史文化,是無數治療經驗的積累沉淀。不過雖然為挖掘、發展中醫藥寶庫,基礎和臨床學科作了大量客觀研究,但可重復性仍不令人滿意。我們在臨床中,根據現有的條件,以甲皺微循環、血液流變自動監測,參照宏觀辨證,作為依據,采用中西藥聯合治療高血壓病,取得結論:降壓效果確切,比單用中西藥效果好;減少了西藥的毒、副作用,保障了患者能長期服用西藥控制血壓穩定;延緩病情發展,其他并發癥出現也明顯推遲(待報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設備要求不是太高,在基層醫院可以推廣,辨證方法、用藥也比較簡便、實用。

第5篇

張科研2

1.沈陽市德濟醫院內科,遼寧沈陽 110042; 2.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沈陽 110001

[摘要]目的 調查大城市社區居民輕度高血壓患者身心癥狀表現。方法 連續選擇前往沈陽市德濟醫院內科門診就診的輕度高血壓病患者85例,身心癥狀表現評估工具使用“臨床精神衛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并與90例同期參加我院門診體檢結論健康者(對照組)比較評估結果。結果 輕度高血壓患者的SCL-90量表中軀體化(2.72±0.39)分、強迫(2.35±0.33)分、人際關系(1.79±0.25)分、抑郁(2.28±0.35)分、焦慮(2.34±0.37)分、敵對(2.34±0.37)分、恐怖(1.95±0.31)分、偏執(1.79±0.27)分和精神病性(1.92±0.30)分因子分和SCL-90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0.01)。結論 大城市社區居民輕度高血壓患者存在著明確的身心癥狀異常,有針對性的干預治療不容忽視。

關鍵詞 高血壓病(輕度)大城市社區;身心癥狀;SCL-90量表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4)03(b)-0123-02

[作者簡介]孫曉曼(1971-),女,遼寧沈陽人,學士學位,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常見心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E-mail: sss5105@163.com。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日益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原發性高血壓病已成為多發病和常見病,據新近流行病學調查,國人高血壓人口已近2億,在后者中,輕度高血壓約占60%以上[1-3]。不同病情高血壓患者常常伴隨心理情緒問題,但涉及到輕度高血壓病患者相關內容報道較少。為調查大城市社區居民輕度高血壓患者身心癥狀表現。對2012年1月—12月間前往沈陽市德濟醫院內科門診就診的輕度高血壓病患者進行了身心癥狀表現評分,并與90例例同期參加我院門診體檢結論健康者(對照組)比較評估結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連續選擇前往沈陽市德濟醫院內科門診就診的高血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1.2.1輕度高血壓病診斷標準。②沈陽市內社區常住戶口,且居住5年以上。③愿意接受身心癥狀評估工具調查。排除標準:①各類繼發性高血壓病。②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③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入選輕度高血壓病患者85例,其中男性49例(57.65%),女性36例(42.35%)。對照組病例來自于同期參加我院門診體檢結論健康者,其納入條件符合初診高血壓組納入標準②、③及全部排除標準。該組入選90例,,其中男性53例(58.89%),女性37例(41.11%)。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分布接近(P均>0.05),見表1。

1.2 方法

1.2.1 血壓測量方法及輕度高血壓病診斷標準 兩組入選對象均使用同一個標準臺式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左上臂診室血壓,測量前受試者需坐位靜息3~5 min,分別進行3 次測量,間隔2 min后進行下1次測量,最后取3 次收縮壓及舒張壓讀數均值。輕度高血壓病診斷標準以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輕度高血壓病診斷標準為依據,即成人診室血壓160 mmHg>SBP≥140 mmHg和(或)100 mmHg≥DBP≥90 mmHg(1mmHg = 0.133 kPa)。

1.2.2 身心癥狀評估量表選擇及內容 該文身心癥狀評估量表選擇“臨床精神衛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SCL-90包括有90項測試問題,并分成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個因子,后者分值越大代表該項身心癥狀現況越差。SCL-90量表測評時間均在入選后1周內進行。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該次身心癥狀調查數據,身心癥狀評估量表各因子分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進行兩組間顯著性檢驗。

2 結果

輕度高血壓患者及對照組身心癥狀量表各因子分及總分比較見表2,結果表明,輕度高血壓患者的SCL-90量表中軀體化(2.72±0.39)分、強迫(2.35±0.33)分、人際關系(1.79±0.25)分、抑郁(2.28±0.35)分、焦慮(2.34±0.37)分、敵對(2.34±0.37)分、恐怖(1.95±0.31)分、偏執(1.79±0.27)分和精神病性(1.92±0.30)分因子分和SCL-90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0.01)。

3 討論

迄今為止,涉及到原發性高血壓病相關研究多局限于生物醫學指標, 對這些病人發病前后的社會心理因素現況報道的不多較少。一些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數據[4-5]支持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與人體身心癥狀聯系密切,特別是原發性高血壓病,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緊張、無助精神狀態中是后者發病的重要患病危險因素。一般認為,這些負性情緒的長期存在可引起大腦額葉皮質、海馬、杏仁核和下丘腦等區域自主神經興奮水平發生變化,并通過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將應激興奮傳遞, 促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分泌增加, 導致人體全身小動脈、微血管收縮, 外周阻力加大,并影響到了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其結局表現為心率上升、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輸出量及血容量增加,最終導致血壓升高(輕型高血壓)。如果這種緊張、焦慮、抑郁等身心癥狀不能及時排除,持久存在于體內, 則會引發血壓調節機制紊亂, 外周血內皮素表達水平異常,最后發生中、重度高血壓病。

迄今為止,國內涉及到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心理情緒報道較多,但缺乏淘汰對前者進行再分層、分級與身心癥狀聯系資料。在我國,高血壓患病人群中,輕度高血壓約占2/3以上,探討后者心理情緒變化規律意義重大。為此,該研究選擇了一組近期前往沈陽市德濟醫院內科門診就診的輕度高血壓病患者為分析對象,評估工具使用“臨床精神衛生癥狀自評量表”,并與90例同期參加該院門診體檢結論健康者(對照組)比較,發現,輕度高血壓患者的SCL-90量表中各個因子分和總分均明顯差于對照組,這提示輕度高血壓病患者也有較多身心癥狀表現,這與一些作者不分級、分層的同類研究[6]結論相似。

藥物治療僅能預防部分心、腦卒中發生、發作,而身心癥狀表現在輕度高血壓病患者發病經過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其干預治療方案中,必須從生物、心理及社會醫學模式通盤考慮,應包括密切關注患者身心癥狀表現及心理情緒變化,并及時進行干預控制。

參考文獻

[1] 胡細江,尹瑞興.中國高血壓流行病學現狀[J].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11,9(10):1065-1067.

[2] 趙秀麗,陳捷,崔艷麗,等. 中國14省市高血壓現狀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16):1148- 1152.

[3] 李永樂, 萬征, 孫躍民, 等.天津市區成人高血壓流行狀況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0, 18(6):590-592.

[4] 李海霞, 楊惠芳.心理應激與高血壓關聯因素的研究進展[J].職業與健康, 2009, 25(8):867-869.

[5] 段書, 肖晶, 趙水平,等. 心理社會因素在高血壓中的作用及其研究進展[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8,16(12):1065-1067.

[6] 邢華燕, 倪居.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心理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6,22 (11):1346-1348.

(收稿日期:2013-12-07)

本刊作者署名和單位的寫作要求

1. 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時確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動。通訊作者非第一作者時,須注明通訊作者;不注明者,默認第一作者為通訊作者。

第6篇

關鍵詞 CRF 誤診誤治 預防對策

誤診誤治原因分析

誤診為高血壓病:以腎性高血壓為主要癥狀的患者多因頭暈、頭痛等就醫,首診檢查發現血壓增高,由于醫生對腎性高血壓認識不足,未進行腎功能等全面檢查,僅給予降壓對癥治療,且有些患者不系統用藥,癥狀緩解則停藥,致使血壓不穩,進一步加重腎臟損害,延誤病情。

誤診為各種貧血:CRF患者出現腎性貧血早期以乏力為自覺癥狀,多在就診時檢查診斷為貧血;門診醫師滿足于貧血的診斷而忽略了進一步行腎功能、尿常規等檢查。長期誤診為其他原因的貧血,有的去血液科檢查,久治不效,誤服誤治,或長期大量用藥, 進一步加重腎功能損害,致使病情發展。

誤診為胃腸疾病:消化系統癥狀是尿毒癥最常見的癥狀,因腹脹、納差、惡心、嘔吐、排黑便,門診診斷為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多就診于消化內科,用藥緩解后停止治療,待反復發作治療效果不明顯或腎臟癥狀明顯后方做有關檢查,始發現腎功能損害已達到尿毒癥期,延誤了早期治療的時期。

誤診為皮膚病:CRF患者出現皮膚瘙癢,多去皮膚科就診,多診斷為皮膚瘙癢癥,治標不治本,久治無效。服用大量以毒攻毒之品或蟲類藥等,或服用腎毒性藥物的偏方加重腎臟損害,導致藥物性腎損害,使CRF更加嚴重。

誤診為原疾病加重:患者原有其他疾病,當腎功能損害出現乏力等癥狀時,誤認為是原疾病加重,醫生對醫技檢查結果不進行認真分析,未進一步尋找原因。對原疾病常規治療效果不明顯時,或加大用藥量,或亂用藥,用偏方等治療,長期大量用藥,使腎功能損害更加嚴重。

誤診為其他疾病:CRF起病隱匿,常以某個系統為首發癥狀,掩蓋了腎臟本身的表現。不少患者對病史敘述不清楚,臨床醫師思路狹窄,缺乏對CRF的全面認識,病史詢問不詳,體格檢查不仔細,所以有些患者因心悸、氣促、下肢水腫被診斷為心力衰竭,因咳嗽、咳痰、發熱診斷為肺炎,因鼻出血、牙齦出血、皮膚瘀斑診斷為血小板減少,因昏迷、抽搐診斷為腦出血。

不規范用藥:腎臟代償能力強,至CRF階段腎臟損害已經較重,此時治療效果較慢。有病急于求成,有的患者短時間內頻繁換藥,吃偏方試驗性治療,不避免腎毒性藥物的應用,不按醫囑用藥,有的腎病患者及臨床醫生認為多種藥物同時應用效果更好,致使腎病患者大把吃藥,使體內藥物代謝紊亂,臟腑功能失調,使慢性進展的腎病迅速惡化。

預防對策

由于腎臟具有很強的儲備能力,早期癥狀不明顯,詳細詢問病史,是減少CRF誤診的重要手段。對于來就診的患者,應注重全面了解病史及細致體格檢查,臨床思路要寬些,若無確切的病史,如出現乏力,食欲減退,頭痛嗜睡,全身皮膚瘙癢,骨骼與關節酸痛或不明原因的貧血、高血壓,夜尿頻多,腰痛等,均可作為腎臟病診斷方面的重要提示。要進行CRF的鑒別診斷和相應的實驗室檢查,充分認識CRF臨床表現的錯綜復雜性,是避免誤診的重要措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為延緩尿毒癥的發展,贏得治療時間,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由于CRF可引起血壓升高,高血壓又可促使腎功能惡化,所以在確定高血壓的診斷后應詳細詢問病史,力求發現靶器官損傷的表現,以便及時合理地用藥治療,控制病情,延緩尿毒癥進展。如高血壓、心力衰竭伴原因不明的貧血,老年人原有高血壓加重或新發現高血壓者,均應警惕腎性高血壓。確立腎性高血壓的診斷后,在選擇降壓藥物時,應對妨礙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及經腎臟排泄的藥物劑量應加以調整。

貧血是尿毒癥的伴有癥狀,臨證要加以辨識,如中青年高血壓伴貧血,原因不明的皮膚瘙癢性貧血,中小量消化道出血,治療后大便潛血轉陰,失血性貧血不易糾正,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貧血伴水腫或高血壓,原因不明的貧血、口干、夜尿多、食欲不振、惡心、周身乏力,貧血、高血壓、出血傾向、周圍血無異形細胞,貧血、胸悶、呼吸困難,但無心力衰竭、胸腔積液、氣胸、心包填塞征象。對于上述癥狀在分析貧血原因時必須加以考慮,發現患者血細胞比容明顯下降,為正色素、正細胞性貧血,且呈進行性加重, 應考慮腎性貧血,及時準確地進行必要檢查,能縮短CRF的誤診時間。

腎臟是人體的主要排泄器官,多數藥物必須經過腎臟排出,因此不論應用中藥或西藥,都應掌握少而精的原則,“是藥三分毒”,切忌雜亂投藥,尤其是腎毒性藥物,如關木通、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造影劑及預防接種等,都應引起充分注意。同時應重視藥物性腎病的防治,嚴格掌握用藥指征,防止濫用,或用藥種類過多。應選擇療效好、腎毒作用小的藥物,合理掌握用藥方法、劑量、療程,腎功能不全者應減少用藥劑量或/和延長用藥間隔時間。對藥物中毒的表現要及早發現,及早停藥,增加藥物的排泄,積極進行綜合治療。

應普及腎臟病知識,將腎功能檢查作為常規檢查項目,建立隨訪和追蹤觀察制度;盡量減少誤診誤治,早期診斷可延緩甚至阻止CRF 的進展,對于控制腎功能進展十分有利。

參考文獻

1王海燕.腎臟病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385-1395.

2 李政,楊詠梅,孫維龍.慢性腎功能衰竭誤診17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9(4):1382.

3 陳振峰.慢性腎功能衰竭誤診24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1(6):125.

第7篇

【關鍵詞】高血壓;患病誘因;科學護理;有效預防;控制發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8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692-01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也是多發病。高血壓病一般指血壓值超過正常標準值(140/90mmHg)就稱高血壓,醫學上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多種原因引起的,導致心臟和血管功能與結構改變,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癥狀的心血管病臨床綜合癥。高血壓時常會有誘發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引起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并發癥。及時治療和科學護理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疾病,降低高血壓患者的患病率,減少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腎臟病及心臟病的發生。因此,有必要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和護理進行研究和探討。1高血壓患病的因素

研究和了解高血壓患病的誘因,有助于高血壓的預防、治療和對高血壓患者的有效護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由高血壓引起的心腦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的危險。誘發高血壓發病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1遺傳因素從臨床統計的數據來看,高血壓與基因遺傳有關。父母沒有高血壓的高血壓患者發病率極低,一般在4%左右;而父母有高血壓的高血壓患者發病率一般卻會高達50%左右;父母一方患有高血壓的,其子女高血壓發病率也會達到30%左右。

1.2鈉鹽因素臨床調查顯示,鈉鹽是誘發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有些對鈉鹽特別敏感的患者,鈉鹽的食用量即使很少,也會促使血壓升高。我國北方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率高于南方的一些省份,從南方到北方,高血壓患病率呈遞增趨勢;其中也有與北咸南淡的飲食習慣有關。嚴格控制鈉鹽的,每日攝入量,會降低高血壓的患病率。

1.3高脂飲食血脂高會引起人體代謝紊亂,如血糖高、血尿酸高等促使血壓升高。另外,高膽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游離脂肪酸和溶血磷脂酸增加都會造成血管內皮損害,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壓升高。

1.4精神因素精神長期過度緊張,或經常受到某些刺激,精神遭受重大打擊,都會導致大腦的血管運動中樞平衡失調,造成血管緊張收縮誘發高血壓。另外,情緒極易波動,或是極易生氣發怒、抑郁等,以及生活無規律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極易誘發高血壓。

1.5煙酒因素長期吸煙和被動吸煙都會因為吸入大量尼古丁、苯芘類有害物質,損害血管內皮,影響血液循環,或致使血管強烈收縮,或導致血管中樞興奮,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大吃大喝、酗酒等不好的飲食習慣,誘發高血壓的病例越來越多,進一步證明了不良的飲酒習慣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明顯原因。此外,臨床研究表明,過度肥胖的要比瘦的患高血壓的幾率大;高血壓的患病率也與生活環境和地域的差異有關。另據統計,高血壓患病率與年齡和性別也有關系,一般隨年齡增長呈現升高趨勢。更年期前,高血壓患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更年期后,女性的高血壓患病率會高于男性。2高血壓病人的護理

2.1適當休息,保障睡眠,避免勞累對于心率偏快的輕度高血壓病人來說,要避免時間過長的劇烈活動,運動時間和形式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合理選擇體育運動方式,如參加步行、慢跑、騎自行車、太極拳等節奏緩慢的體育活動,避免勞累。對已經患嚴重高血壓的病人,要讓其臥床休息,特殊情況下,要在醫院內觀察治療。高血壓患者不宜長期靜坐或臥床,但要創設一個安靜的睡眠環境,保障高血壓患者充分的睡眠。

2.2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對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緩解病癥,降低發病率有著關鍵的作用。臨床研究表明: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舒暢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高血壓患者大多容易有激動、焦慮和抑郁等表現,而情緒激動、過度緊張、強烈刺激又極易引發高血壓。所以,對高血壓患者要經常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如耐心解釋、說話和藹親切、護理周到及時等。對高血壓患者的心理疏導,使他們了解誘發高血壓的各種因素和控制血壓的方法,指導患者增強自我控制能力,自查能力;調動患者主動參與高血壓預防、治療和護理方案的制訂和實施,定期復查,積極配合藥物治療和針灸治療。

2.3飲食護理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應該注意科學飲食,適時定量飲食,饑飽適宜,不暴飲暴食。多選用低鹽(每天食鹽攝取量應控制在3克以下)、低熱能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餐飲,多吃清淡易消化含鉀、維生素和蛋白質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油菜、菠菜、小白菜、西紅柿、蘑菇以及香蕉、橘子等,嚴禁吸煙酗酒以及刺激性的飲食。但對高血壓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來說,則不宜多吃含鉀多的食物,否則會因少尿而引起體內鉀積蓄過多,導致心律紊亂以致心臟驟停。對肥胖高血壓患者要注意飲食控制與調節,嚴格控制熱能的攝入。

2.4病情觀察與對癥護理對高血壓患者心率、呼吸和血壓等情況要經常監測,每日測量血壓2-3次,并詳細記錄,時刻觀察高血壓患者的精神狀態。當高血壓患者出現失眠或精神緊張時,要及時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并根據癥狀的輕重進行降壓藥物治療或進行針對性的針灸治療。當高血壓患者出現明顯頭痛、頸部僵直并伴有惡心、嘔吐、顏面潮紅或脈搏改變等癥狀的時候,要立即讓患者保持安靜,并酌情實施臥床、吸氧,及時分析誘發血壓上升的因素,及時排除并輔以藥物和針灸治療。如患者出現抽搐、躁動等癥狀時,要實行專人護理以防意外發生。

2.5用藥護理高血壓患者要科學服用降壓藥,降壓藥用藥要五忌:一忌突然停藥。二忌用藥快速降壓。三忌不擇時服藥。四忌不定期檢查。五忌胡亂用藥。因此,指導患者用藥要遵醫囑、持之以恒、合理用藥、及時調整。一是具體用藥方案,要充分考慮病人病情、癥狀、有無并發癥等因素,對癥用藥。二是某些降壓藥物可引起性低血壓,所以,在服用此類藥后應臥床2-3小時無異常后,方可下床活動。三是要根據病情制定科學合理的服藥方案,遵照醫囑,不能隨意增減藥劑量,或根據感覺隨意停藥,或急于換藥。參考文獻

[1]霍梅尼.漫談高血壓的防治與護理[M].中國健康衛生出版社,2010.

第8篇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病;并發癥

近年來,老年高血壓病的患者在我院的就診率明顯提高,除生活方式干預方法外,藥物控制是治療高血壓的重要手段。但高血壓是否能持續有效的控制,長期高血壓所造成的各種嚴重并發癥一直是困擾臨床醫生的一個問題,一旦發生勢必影響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目前各國研究表明,收縮期血壓控制在140mmHg以下能顯著降低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有鑒于此,對高血壓的治療以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回顧分析我院3年來收治的143例無癥狀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未合并其他明顯多器官功能損害)的病例,以下著重討論治療方法及對于預防高血壓并發癥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為2006.6至2008.11 年間的住院病人共143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61例,年齡在60~75歲。高血壓病程在5月至6年間,入院前均經過一段時間抗高血壓治療,效果不明顯。

1.2住院資料

住院時經病史、查體及實驗室檢查,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和高血壓急癥。經患者同意,全組病例均行心臟彩超、胸片、24小時長程心電圖、冠狀動脈64排CT、頭部CT及肝膽胰脾雙腎泌尿系彩超檢查,其中輕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64排CT提示一支或兩支病變,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在40%以下)16例;生化檢查輕度腎功能不全(肌酐≥135mmol/L,最高為150 mmol/L)4例;高血脂16例;門診眼底檢查有高血壓眼底血管改變3例;頭部CT提示多發性腔梗32例;心臟彩超提示左心擴大10例;胸片提示肺氣腫4例;慢性支氣管炎8例;心電圖提示心律失常(房顫多見)9例。全組病例均沒有頭痛、頭暈、胸悶、心悸等常見高血壓臨床癥狀。103例患者(72%)為體檢發現高血壓,40例患者(28%)因其他疾病門診檢查發現。

1.3診治標準

高血壓診斷標準采用1999 年WHO/ISH 標準。治療目標值采用2003年6月歐洲高血壓指南建議:所有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均應控制在140/90mmHg(18.7/ 12kPa)以下。

1.4治療方法

全組降壓治療用采用纈沙坦(代文)80mg ,每日1次;氫氯噻嗪片25mg ,每日2次;螺內酯20mg,每日2次;靜脈予以丹參滴注擴管14天,療程為6周。治療前后采用標準的手動水銀血壓計監測血壓。入院初期7天每日檢測11次。白晝(8點~22點),每2小時測量1 次。夜間(22點至晨7點),每3小時測量1 次,記錄并分析收縮期血壓,舒張期血壓和心率值,以收縮期血壓

1.5治療結果

本組病例中,1例于入院第5天出現消化道大出血轉院治療。其余患者中,治療3天后,78例血壓下降到目標值;7天后,96例血壓達到目標值,12例血壓明顯下降,34例無明顯效果;加用非洛地平緩釋片5mg,每日一次;4周后,122例達到目標,13例有一定改善,7例患者因治療兩周期間血壓波動大,控制不明顯,給予其他對應的治療。出院后隨訪5月至3年,111例均控制在目標范圍內,5例收縮壓控制在160mmHg以下,11例因出院后血壓控制不佳及藥物不良反應改用其他方案治療。1例死于腦出血,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7例死亡與高血壓本身無關(腫瘤、感染),6例失去聯系。隨訪至今,2例檢查有高心病。3例檢查有冠心病合并心絞痛,均行冠脈支架置入治療后續行以上治療血壓控制在目標值。不良反應:發生咳嗽6 例,乳腺肥大1例,皮疹2例,上述不良反應對降壓療效無明顯影響。

2討論

高血壓是一個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的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逐年上升。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非傳染性疾病將占我國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將占首位,而高血壓作為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參與心血管病的發生。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包括老年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ZSH)的患者超過半數,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也是老年人致殘致死的原因之一[1]。

老年人藥物代謝特點:①老年人胃腸功能減弱,導致藥物離解速度減慢 ,使得抗高血壓藥物在體內停留時間延長。②老年人肌肉和實質器官萎縮,細胞內液減少,水溶性藥物分布容積減少,血藥濃度升高,起效可能比預期快,藥物作用和不良反應增加。③老年人脂肪組織增加,脂溶性藥物的分布容積增大,用藥后達到穩態濃度時間比預期要晚,易發生蓄積中毒。④老年高血壓患者肝臟血流成比例減少,肝微粒體酶活性降低,而微粒體系統是絕大多數藥物的主要生物轉化酶,從而降低藥物的代謝。⑤老年高血壓患者腎血流量明顯降低,腎小球濾過減少,腎小管重吸收與分泌功能降低,經腎臟排泄的藥物半衰期延長,降壓作用增加。

老年人高血壓的特點:①老年人由于大動脈壁彈性差,順應性減退,使得收縮壓增高。而收縮期高血壓與腦卒中、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腎功能損害等疾病有直接聯系。過去認為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是一種良性過程, 而舒張壓的升高才是造成心、腦、腎損傷的原因,但有研究表明, 老年收縮壓增高不是一個老年生理老化的過程,而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是疾病。收縮壓增高更常見、更危險、更難控制。多數學者認為,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可以加速動脈硬化,易促使腦血管意外及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發生。[2]收縮壓較舒張壓對預后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只要把收縮壓下降10~12mmHg,舒張壓5~6mmHg,腦卒中減少40%,心肌梗死減少16%,心力衰竭減少50%。而且不增加癌癥和其他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降血壓達標可更大幅度減少致殘致死后果[3]。②老年人易發生血壓波動。我院住院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血壓監測時,有22例患者清晨6~8時收縮壓比夜間睡眠時高出20~35mmHg,而血壓一日內上下波動的情況亦很常見;③老年人易出現性低血壓。治療病人中,5例患者入廁時突然站立出現頭暈;3例早晨起床時出現頭暈,其中1例出現短暫意識喪失;④老年高血壓患者中有很多是沒有癥狀的,在臨床約占一半的比率。由于血壓呈階梯狀上升,由輕度到重度高血壓,患者對這種緩慢升高的血壓逐步適應,所以即使血壓已很高,也可能無任何癥狀和不適。往往造成診斷治療不及時及治療上的隨意性產生。因此,精神上重視降壓治療,平穩降壓達到目標,保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是老年人抗高血壓治療的主要目的。

研究發現,高血壓發病機制非常復雜,單一用藥治療效果即使對于輕度高血壓也僅為50~60%,加大劑量可以提高療效,但不良反應也隨之增加。有些不良反應甚至大于高血壓對患者的危害。且單一用藥無法長期有效的使血壓得到控制。如果不同機制的降壓藥小劑量聯合應用,降壓效果明顯,且使血壓的控制更加穩定。對老年病人而言,降壓藥物應具備高效、平穩、長效及副作用少的特點。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選用利尿劑降低收縮期血壓,臨床效果比較明顯。ACEI/ARB通過抑制RAAS使外周阻力下降。利尿劑使血容量減少。同時可延長ACEI/ARB作用時間,降壓效果更平穩持久,利尿劑可激活RAAS,導致低鉀血癥、胰島素抵抗和糖耐量異常、血尿酸增高等不良反應,可被ACEI/ARB減輕或抵消。ARB可拮抗神經和內分泌系統過度激活,它的廣泛使用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非常重要。從高血壓到心肌梗死到心力衰竭和猝死。整個過程都有交感和RAAS的過度激活,這不但加快疾病發展變化,也促發致殘致死后果。纈沙坦作為ARB 藥物的代表,具備理想的高峰性,長效性、平穩性好,長效服用方便,可減少新發2 型糖尿病的可能。氫氯噻嗪片有溫和而確切的降壓作用也可增強纈沙坦的降壓作用。但長期應用可出現乏力、倦怠、眩暈、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及血壓降低等癥狀,減量或調節電解質失衡后癥狀可消失,有時可出現較嚴重反應,應加注意。[4]醛固酮可作為原發性高血壓的輔助用藥,尤其是應用于有排鉀作用的利尿藥時,氫氯噻嗪與醛固酮合用,兩者取長補短,療效增加,不良反應減輕,維持時間較長。

來我院就診的高血壓患者以干部、教師及文藝工作者為主,普遍文化程度高,對自身疾病有較好的認知程度并給與重視。依從性好,能規律服藥并主動與醫師互動,自覺限制鈉鹽攝入、減輕體重、戒煙酒及適當鍛煉,及時反饋治療情況,經濟條件可,門診隨訪及定期體檢均能自覺完成,因此很好的反應該方法的治療效果,隨訪至今,出現與高血壓相關的嚴重并發癥的患者7例,該方案對于老年高血壓的控制及高血壓并發癥的控制有統計學意義。

以上為作者的臨床觀察及體會,主要針對無癥狀的老年高血壓患者。而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除有高血壓外,往往還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除了服降壓藥外,還要服用其他藥物,各種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對身體有無影響,這就牽涉到合理用藥問題。開始降壓治療, 應以基本藥物的最低劑量開始, 個體化調整劑量, 盡可能選用長效制劑為宜。藥物的選擇以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為主,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應有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成蓓、曾爾亢 主編老年病學 北京:科學出版社標準書號 ISBN7―03―014375―2.

[2] 任冬莉. 收縮期高血壓的臨床意義探討(附2345例資料分析).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5,13(4):259―260.

第9篇

【關鍵詞】高血壓;辨證論治;預防保健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175-02

高血壓病是臨床心血管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常引起嚴重的心、腦、腎、血管等并發癥,危害性極大,而且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治療此病不僅要控制血壓,更重要的在于降低靶器官并發癥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以辨證施治的方式對高血壓進行個體化的預防和治療,在改善癥狀、減少并發癥等方面的優勢,已被大量臨床和實驗研究所證實。中醫的預防保健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很好的幫助。因此高血壓的中醫辯證論治及預防保健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重視。

1高血壓的中醫辯證論治

1.1中醫對高血壓的認識:高血壓屬于祖國醫學“眩暈”、“頭痛”、“肝風內動”等范疇。早在《素問 至真要大論》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千金方》指出:“肝厥頭痛,肝火厥逆,上亢頭腦也,”其痛必至巔頂,以肝之脈與督脈會于巔,故肝厥頭痛必多眩暈。《丹溪心法》指出:“無痰不眩,無火不暈”。

1.2高血壓的病因病機特點:多數醫家認為高血壓的病因病機在于臟腑功能失調,特別是肝腎陰陽平衡失調仍是高血壓的主要病機。內因在于精氣衰退及稟賦陽盛陰虛,外因以情志為主,兼及飲食及勞倦內傷;高血壓的病理因素可分為實性病理因素及虛性病理因素,其中虛性病理因素有精虧、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實性病理因素有陽亢、火、痰濁、(肝)風、瘀血、氣郁、氣逆、水濕、瘀毒、內燥等。病位主要在肝與腎,脾、心、肺及絡脈、沖任等。

1.3高血壓的常見證型及治法:血壓病證候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了高血壓的常見證型主要為肝陽上亢、陰虛陽亢、肝腎陰虛、痰濁中阻、瘀血阻絡等,病證演變的一般性的規律為陽亢-陰虛陽亢-陰陽兩虛-陽虛,痰濕、瘀血可見于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1]

1.3.1肝陽上亢型:多因情志不舒,肝失條達而成郁,郁則生熱。癥見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目赤多眵,煩躁易怒。苔黃,脈弦數。治法平肝潛陽,泄熱降火。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選用龍膽草、夏枯草、黃芩、、梔子、生地等。

1.3.2陰虛陽亢型:素體陰虛或久病耗傷陰津,致使肝失滋養,肝陽上亢。癥見頭痛頭暈,記憶力差,目澀口干,煩躁易怒,夜寐不寧,手足心熱。苔少或無苔,脈細數。治宜育陰平肝潛陽。方藥天麻鉤藤飲。選用天麻、鉤藤、黃芩、杜仲、桑寄生、夜交藤、牛膝、丹參等。

1.3.3痰濁中阻型:素體肥胖,或恣食肥甘,傷于脾胃,中濕不化,濕聚生痰,痰濁壅塞。癥見頭暈頭痛,或頭昏如蒙。神疲懶言,食少納呆,胸痞脘悶。苔白膩或黃膩,脈細滑。治法健脾和胃,祛濕化痰。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合二陳湯加減。選用天麻、半夏、白術、茯苓、陳皮、菖蒲、貝母等。

1.3.4肝腎陰虛型: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肝血不足,可導致腎精不足,反之腎精不足,也可見肝血虧虛。癥見頭痛眩暈,耳鳴口干,視物模糊,失眠多夢,健忘,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玄細。治法滋養肝腎,補益精血。方藥杞菊地黃丸、一貫煎加減。選用枸杞、、地黃、山萸肉、茯苓、桑寄生、當歸、沙參、首烏等。

1.3.6瘀血阻絡:瘀血停留,阻滯經脈,而致氣血不能正常流布,故宜引起眩暈頭痛,痛劇如刺,頸項強直,入夜尤甚,心悸失眠,耳鳴煩躁,舌質紫暗,脈弦澀。治法活血化瘀,定眩止痛。方藥血腑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加減。選用桃仁、紅花、川芎、當歸、熟地、黃芪、丹參等。

1.3.7高血壓夾雜證的治法:頭暈、胸悶、痰多、肢體麻木為夾痰濕癥候。可用貝母、半夏、陳皮、竹茹、膽南星、天竺黃等。心悸、怔仲、神志不寧、易驚善恐,為夾心火抗盛癥候。可選用酸棗仁、柏子仁、合歡皮、磁石、龍骨、牡蠣等。頭痛頭暈、四肢麻木,甚則抽搐,為陽亢化風癥候。加用全蝎、蜈蚣、地龍、嫩桑枝、簽草等。面色咣白、下肢酸軟、夜尿多或陽痿滑精,為陰損及陽癥候。可加仙茅、仙靈脾、巴戟天、肉蓯蓉、益智仁等。陰虛腸道失去濡養而致大便干燥,加用生地、玄參、麥冬等養陰藥,多數病人服藥后胃氣下行,大便通暢,血壓降低。另外由于肝陽爆亢,肝風內動,可見到劇烈頭痛,甚則抽搐等高血壓危象的表現。臨床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其中重用鎮肝藥物,另用羚羊角6克另煎,頻飲或加服至寶丹1-2丸,確能取得良效。

2高血壓的預防保健

2.1高血壓病的預防保健:中醫有“治未病不治己病”,中醫學重視“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通過增強正氣,防止病襲達到防病目的,強調一級預防;既病防變,強調發現病變要及早治療,控制病情,預防變證、壞證。高血壓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對于有患高血壓病危險因素的人要早預防,因此近年提出的“高血壓前期”的概念使高血壓的預防問題受到重視。疾病前期無病可辨,但有證,在早期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按照辨證論治原則進行整體調控,通過望、聞、問、切把握機體偏性,病機特點,積極應用中醫藥療法(包括針灸、飲食、氣功、中醫心理療法等非藥物治療)加強綜合防治,療效較好,可減少或推遲高血壓的發生。

2.2防治并發癥,保護靶器官,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高血壓作為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現代認為高血壓病治療的目的不僅在于控制血壓,更重要的是降低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這種觀點的轉變與傳統中醫治療高血壓病特別強調整體觀念、綜合辨證、多環節調理的思想有吻合之處。大量的研究也證實中醫藥可以通過不同的機制防治高血壓靶器官的損害[2-5],例如中醫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不僅可以有效地緩解癥狀,并且通過針灸、推拿、藥浴等康復措施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后遺癥也有很好的作用,從而提高或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2.3高血壓病的預防保健方法

2.3.1調養精氣神,保持陰陽、氣血平衡:依據天人相應之理,順應天地自然變化規律,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正如《素問》所言:“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不下相慕……嗜欲不能勞其目,邪不能或其心”只要做到這些,就能內守精氣神,縱然有大風苛毒也不能為患。就是說生活要有規律,按時作息,飲食有節,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使大腦的疲乏現象及時解除,從而使機體的新陳代謝減低,心跳變慢,周圍血管舒張,血壓相應下降。

2.3.2調情志:心理因素與各種社會因素往往是構成高血壓病的誘因,中醫稱為“五志過極”或“七情內傷”。生理心理的變化會容易產生心理沖突,出現軀體、心理、行為的異常,誘發高血壓。因此高血壓患者要善于控制情緒,消除精神緊張和焦慮。

2.3.3節飲食:《素問》曰:“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粱之痰也”。二千年前,醫家已認識到過食肥甘厚味之弊端,主張少食肥甘油膩腥膻辛辣之品。另外中醫認為咸味傷血、上火,又經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減少鈉的攝入,可減少血漿容量,使血壓下降。故血壓高的老年人宜少食咸味食品。

2.3.4堅持鍛煉"高血壓以腦力勞動者得的較多,而從事體力勞動或經常作運動鍛煉的人患病較少,運動能促進人體氣血流暢,疏通血脈,以增強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使肥胖不易形成,痰濁不易堆積。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鍛煉太極拳、氣功、五禽戲等,可煩止動脈硬化,改善心腦供血,有效地預防高血壓。

2.3.5改善居室環境:優美的環境可使人心曠神怡,延年益壽,當前環境污染給人類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惡劣的居住環境對心理狀態有著明顯的影響,往往給人帶來煩惱與不快,這對防治高血壓是不利的,特別是高分貝的噪音能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產生明顯的損害。而好的環境則會使人心情舒暢,消除緊張,解除疲勞,使血壓漸趨穩定或下降。

2.3.6戒除不良嗜好:首先是堅持戒煙,香煙中所含有害物質尼古丁,能刺激心臟,加快心跳頻率,并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兒茶酚釋放,從而引起全身血管的收縮,使血壓升高。其次是戒酒,長期大量飲用烈性酒,則會損傷動脈血管壁,從而加速動脈硬化,使高血壓難以控制,此外烈性酒屬高熱量食品,長期飲用易致肥胖,使高血壓病發生率增加。再就是忌飲濃茶,尤其是忌飲濃烈紅茶,因為濃茶中所含的茶堿高,可引起大腦興奮不安,失眠、心悸不適等,從而使血壓上升。而飲清淡綠茶則有利于高血壓病的治療和預防。

3結語

總之,在治療高血壓病的過程中,中醫藥注重整體調節、運用辨證施治的思維方式指導臨床,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個體化的預防和治療,強調多層次、多環節,綜合調理,在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逆轉靶器官損害,減少并發癥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徐浩,陳可冀.中西醫結合防治高血壓病的進展、難點與對策[J]。世界中醫藥,2007,2(1):3-5

[2]王振濤,朱明軍.重視中醫藥防治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研究[J].南中醫,2001,21(1):30

[3]方顯明,黃紅英.原發性高血壓病靶器官損害的中醫藥研究進[J].遼寧中醫雜志,2007,34(4):532-533

第10篇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1-0131-02

高血壓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全國約有一億高血壓病人中,絕大多數為中老年患者。在60歲以上老年人中約占四分之一患有高血壓。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病,血壓控制欠佳可并發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腎功能衰竭、主動脈病等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長壽以及生活質量,故應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壓的特點并給予積極治療,和相應的護理。

1 老年高血壓病的特點

1.1 血壓波動大 主要是收縮壓易波動,有血壓忽高忽低的特點。

1.2 收縮期高血壓增多 很多老年人表現為高壓(收縮壓)增高,常常大于160mmHg,低壓(舒張壓)正常或下降,常常小于90mmHg,同時常有運動后頭暈及心前區疼痛現象。

1.3 降壓不可操之過急 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尤其夜間血壓不應太低,避免因降壓而影響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1.4 老年人容易產生性低血壓 患者在降壓治療中由平臥位改為直立位而出現頭暈目眩時,有直立位低血壓表現。因此,老年人在服降壓藥期間活動應較緩。

1.5 老年人對鹽敏感 如攝鹽過量,較易發生高血壓,因此飲食不宜過咸(鹽

2 老年高血壓病的治療

2.1 老年性高血壓治療要點 ①個體化治療主要的依據是按高血壓的類型(如:老年高血壓、收縮期高血壓、舒張期高血壓等)及其他并發癥(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腎功能不良、腦供血不足、高脂血癥、糖尿病等)來選擇藥物;②舒張期高血壓選擇鈣拮抗劑;③腎功能不良選擇鈣拮抗劑或ACEI等;④冠心病心絞痛選擇鈣離子拮抗劑;⑤對高血壓腦卒中和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心肌梗塞后的二級預防,降低心律失常的發生率特別適用于β阻滯劑。此外,特別是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痛風、糖尿病的患者,不宜服含利尿劑的各種復方降壓制劑。患有胃炎、潰瘍病、高血脂、精神憂郁患者不宜服用復方降壓片。在服用降壓藥治療時,飲食上應該低鹽、低脂,防止高膽固醇血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通過上述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至少達到小于140/90mmHg。

2.2 老年高血壓治療基本原則 老年高血壓患者因心臟及其他臟器功能減退以及自主神經功能差等特點,故需遵從一定的治療原則,以延長預期壽命,改善生活質量。①治療前后準確測量坐、立位血壓,治療期間應動態觀察血壓;②降壓藥物從小劑量開始,觀察降壓幅度和不良反應,為有效地控制血壓,常需≥2種降血壓藥物小劑量聯合應用;③注意是否同時存在其他常見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風濕病、糖尿病、肥胖、抑郁、認知功能障礙、胃腸道疾病等),以及合并用藥情況(去痛片、消炎藥、氣管擴張藥、胃黏膜保護劑、鎮靜藥、抗焦慮藥、抗抑郁藥等),避免藥物相互干擾;④治療方案盡可能簡化,推薦長效藥物,以利于平穩降壓并減少服藥次數,提高治療順應性;⑤最好不在夜間服用降血壓藥物,以免夜間血壓過低和心動過緩致腦血栓形成。

2.3 老年高血壓的治療目標 ①要求目標血壓為140/90mmHg以下,如合并糖尿病或腎病者血壓控制的目標值是130/80mmHg以下,老年高血壓也不例外。但下列特殊情況例外:急性腦梗死160~180/90~105mmHg,急性腦出血為150~160/90~100mmHg,因腦卒中急性期過度降壓有可能加重腦缺血,導致更嚴重后果;頸動脈粥樣硬化常導致頸動脈狹窄,影響腦供血;②將單純收縮性高血壓(ISH)定義為收縮壓(SBP)≥140mmHg、舒張壓

2.4 老年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包括控制體重、適當參加有氧運動、合理膳食結構、戒煙、限酒以及消除不利于身體和心理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適用于臨界、輕型高血壓和各型高血壓的基礎治療。有研究表明,單純的限鈉、運動、減肥方案能使老年高血壓降低6/5mmHg。

2.5 老年人降壓藥物應用的特殊性 歐洲指南與中國指南推薦的六大類降壓藥物(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α受體阻滯劑)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應根據患者是否并存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和靶器官損害情況,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除非輕度高血壓,一般均應聯合用藥,以更好降壓和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3 老年高血壓的護理

第11篇

誤區一癥狀代替血壓測量

許多高血壓患者只相信自我感覺 ,如沒有頭暈、頭痛等不適癥狀,就不去測量血壓。其實,有一部分人血壓增高,甚至明顯增高時并沒有癥狀 ,最終導致中風等腦血管病的發生。因此,對血壓正常的人定期測量血壓(20-29 歲,一次/每兩年;30 歲以上每年至少一次)。對于已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應每周測量幾次血壓。

誤區二不重視非物質治療

高血壓預防及治療的基礎是非藥物治療,即調整生活方式如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限酒,適當運動鍛煉、控制體重等作為防治基礎,并在此基礎上服用降壓藥物。但現實中許多患者不重視非藥物治療,認為服用了降壓藥物就萬事大吉,不能放棄吸煙、酗酒,不重視體育鍛煉,嚴重影響了降壓藥物的效果,且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誤區三 一旦服用抗高血壓藥,就無法停用

產生這一誤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了解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及危害。高血壓如不及時治療,血壓就會長期處于較高水平,不僅促進由于增高的血壓所致的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而且使治療更加困難,更難達到目標血壓。所以,高血壓應及時治療。決定用藥時間的長短及能否停藥,主要取決于病情本身,絕大多數應長期或終身服用。降壓藥物沒有依賴性,也不成癮。所以,大可不必“談藥色變”。如果停藥后血壓再次升高,就必須堅持用藥。

誤區四 擔心藥物副作用,不敢用藥

患者到醫院就診取藥后,看到藥物說明書上寫的一些副作用,即不敢用藥,更擔心長期服用的影響。其實,任何一種藥物都要經過很多次的試驗及研究才能進入到市場。每種藥物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副作用,出于對患者負責,說明書中必須詳細描述任何一項可能發生的副作用,但大部分藥物副作用輕微,不影響臨床使用,并且醫生在處方藥物時會根據每一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副作用小的藥物,且有些藥物在與其它藥物聯合應用時,副作用會相互抵消或減輕。

誤區五 不按時服藥、漏服、,不堅持長期服藥

高血壓患者中一部分為老年人,由于記憶力下降,往往會忘記按時服藥。并且有些患者由于無明顯自覺癥狀,認為自己血壓不高就自行減藥,甚至停藥,不堅持長期服藥。眾所周知,高血壓病的藥物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大部分患者都需要終生服藥,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高血壓患者盡量選擇長效制劑,每天只需服藥1次,選擇一個固定時間,最好是早晨,或根據血壓的波動規律由醫生指導,既保持降壓作用平穩、有效,還減少了漏服的幾率。

第12篇

【關鍵詞】高血壓;危象;救護

【中圖分類號】R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2-0010-01

1 誘因

主要為精神創傷、情緒變化、過度疲勞、寒冷刺激、氣候變化和內分泌失調(如絕經期或經期)等因素,還包括以下的一些情況:①高血壓腦病.②小動脈病變.③腎損害.④微血管內凝血.⑤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2 臨床表現及主要特征

2.1 臨床表現:本病患者多突然起病 病情兇險 通常表現為劇烈頭痛、煩躁、眩暈、惡心、嘔吐、驚悸、胸悶、氣急、視力模糊等嚴重癥狀,以及伴有動脈痙攣累及的靶器官缺血癥狀。

2.2 主要特征:

2.2.1 血壓顯著增高:收縮壓升高可達200mmHg以上 嚴重時舒張壓也顯著增高 可達130mmHg以上

2.2.2 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征象:發熱感 多汗 口干 寒戰 手足震顫 心悸等

2.2.3 靶器官急性損害的表現:

2.2.3.1 視網膜病變:視力模糊 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出血或滲血 視水腫。

2.2.3.2 心臟疾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心力衰竭。

2.2.3.3 腎臟疾病:尿頻 尿少 血漿肌酐和尿素氮增高。

2.2.3.4 腦血管病:腦出血、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3 實驗室及其他

檢查:本病一旦發病病情嚴重 且危害的系統較多 因此檢查時應對各個可能發生損害的靶系統進行檢查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血常規。

3.2尿常規。

3.3腎功能。

3.4頭顱CT。

3.5心電圖。

3.6 眼底檢查。

3.7 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4 診斷要點

4.1 有緊張,精神創傷,寒冷等誘發,易發生于緩進型高血壓,每次發作歷時短暫,幾分鐘至幾小時,偶可達數天,易復發。

4.2 血壓突然升高,以收縮壓大于等于200mmHg,脈搏加速;

4.3 常伴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癥狀,面色蒼白和異常興奮等;

4.4 可伴有心絞痛,心力衰竭,腎衰,高血壓腦病征象。也可出現梅尼埃征及陣發性腹部疼痛。

5 治療要點

5.1 迅速降低血壓。

5.2 有高血壓腦病進宜給予脫水劑。

5.3 伴煩躁抽搐者應用地西泮、巴比妥類藥物肌注或水合氯醛灌腸。

5.4 腦出血急性期原則上實施射監控與管理,不實施降壓治療。只有在血壓大于200/130mmHg時,才考慮嚴密監測血壓的情況下將血壓控制在不低于160/100mmHg的水平。

5.5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血壓控制目標是疼痛消失,舒張壓小于100mmHg。

6 護理措施

高血壓危象的發生極為緊急,甚至死亡。因此,對高血壓危象及危象發生前的護理尤為重要。

6.1 高血壓危象發生前的護理

6.1.1 休息:生活需規律,注意勞逸結合,調整身心,對器官功能不全者需臥床休息,血壓穩定者適當活動,如散步、太極拳、氣功等。

6.1.2飲食:控制總熱量,避免進食膽固醇含量較高食物,食油宜選不飽和脂肪酸類如玉米油、菜油、豆油、避免椰子油、花生油,適當控制鈉鹽攝入,禁忌吸煙,盡量少飲酒。

6.2 高血壓危象的護理。

6.2.1 心理護理。高血壓患者有著病程長、見效慢、多反復發作的特點。患者長期受疾病的折磨,情緒波動大,身心疲憊,血壓恒定性增高,多數患者潛藏著焦慮、緊張、恐懼、憂郁的心理,特別發生在高血壓危象時,心理更加恐懼不安,加之高血壓危象起病急,病情重,多數患者都可出現孤獨、沮喪、焦慮、恐懼心理,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調節患者的情緒,安慰鼓勵病人,使患者變換心境,不斷振奮精神,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樹立與疾病做頑強斗爭的信心,同時還要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這樣對治療才能起到“正效應”的作用。

6.2.2搶救護理措施。

6.2.2.1 絕對臥床休息,加強安全防護,對煩躁不安者用繃帶束縛。清醒病人給予平臥位,頭頸部墊上軟枕頭,稍后仰。昏迷病人、頭偏向一側,有嘔吐物應及時清除,以防窒息。給予持續低流量氧氣吸人,持續心電監護。

6.2.2.2 保持呼吸道通暢,舌根后墜的病人應用舌鉗將舌頭拉出,并放人口咽通氣管,必要時行氣管插管。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者,給予吸痰,每次吸痰時間不宜超過15 S,給予低流量持續吸氧。

6.2.2.3 快速建立多通道靜脈輸液通路,以保證及時輸入搶救藥物。滴注降壓藥物時,嚴格按給藥劑量,調節滴速,防止血壓驟降。

6.2.2.4 留置導尿管。高血壓危象病人往往出現尿失禁,給予插導尿管接尿袋,預防尿路并發癥。

6.2.2.5 頭部置冰帽或冰枕,以降低腦部溫度,減少腦細胞的耗氧量,達到減輕腦水腫的目的。

6.2.3病情觀察:①血壓觀察,一般病情穩定時每測量血壓1~2次,根據病情及醫生醫囑可隨機調整測量次數。

②測量前需休息30 min,每次測量須固定條件下進行。必要時進行坐、臥、左、右側血壓測量的比較。以及用藥前、后的血壓測量比較。③并發癥觀察:如發現血壓急劇增高,伴有劇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氣促、面色潮紅、視力模糊、肺水腫等,立即通知醫生,準備快速降壓藥物。④觀察用藥的不良反應,及時與醫生聯系。

7 保健指導

7.1 指導患者了解高血壓病的致病因素,并加強預防。主動配合醫護人員接受心理指導、訓練,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

7.2 指導飲食。

7.3 指導用藥。

7.4 定期隨訪,復查。

7.5 指導出院患者在外出時要攜帶診療卡片,上面寫明單位住址等。并隨身攜帶藥物。要避免乘坐對本病有危險的交通工具。

參考文獻

[1] 金鳳;高血壓危象的現場急救及護送[N];農村醫藥報(漢);2009年

[2] 周玉虹,梅曉莉.嗜鉻細胞瘤病人術前高血壓危象的誘因分析及預防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0):791

[3] 葉任高.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