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50: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詩人的眼淚,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泊海洋,卻被眼淚,激起波瀾萬丈。
華夏大地上響起了鐵騎的聲音,脆弱的江山傷痕累累,不遠處,卻看到西湖歌舞升平,官僚尋歡作樂。長安東南的方向,一個消瘦的身影,滿面蒼茫。他望向長安的方向,嘆了口氣,一滴眼淚落入清江。清江可以承載一個人的眼淚,而它最多又能收容多少人的淚?秋去冬來,凋零的季節,冷清的村子里,一個老者孤獨地臥在炕上;花白的胡須長過頸部,咳嗽聲不絕于耳。凄涼的夜晚,他看到冷風吹冰雨,金人與宋軍鏖戰在黃河邊。他猛然坐起身來,朝著南方卞京,流下了辛酸的淚。不知不覺,南望王師又一年。西湖人風流倜儻,消磨許多時光。看清明上河,依然熙熙攘攘。只是,已成異邦。
……
通寶十二年,安錄山、史思明反唐。至德元年,長安失守。長安上空黑云片片,烽火連天,民生哀怨。只有草木依舊,花在決絕地生長。大牢中,一個男兒雙手緊握木欄,鐵鏈相互撞擊,發出悲壯的聲音。他不停地用頭撞向木欄,眼淚滴在干草垛上;高高的牢墻外,是破碎的國家,壯美的山河。思故鄉,秀成堆,四面八方春風吹,大雁向北飛。惟獨,人空悲。
最豪邁的人,流下最傷心的淚;在最無助的時候,吟詠出最震撼的旋律。詩人的眼淚,史詩中最恢弘的記憶。
我站在樓頂,淚和霓虹迷朦了眼睛,頓時,我想到了詩,想到了詞,也想到了詩人的眼淚.這時我才感到,原來詩詞并不是從某年某日興起的,而是在詩人的眼淚中興起的.
唐詩宋詞中的淚是需要我們細心去體會的,無論是豪氣的淚,離別的淚,失志的淚,還是多情的淚,只要用心就能體會到!
黃河之水直奔大海了,沒有人能體會到你的豪氣,不知到了什么時候,煮羊宰牛,五花馬,千斤裘,盡管換美酒,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難道暢飲之時,你不流幾滴熱淚以示歡喜嗎?
你柳永當日悶悶不樂,獨自走下樓廊,你在上面望到了什么?可曾望見遠方的伊人?你望到的只是煙波浩淼,山河蕭條,清秋萬里凄涼,我知道你不忍再望盡管閉上眼睛,回想當初之時,,有多少幽會歡娛的美好時光,到今日卻釀成了無限的惆悵!你當然能記得分手時那雙凝視的淚眼,雖發出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愛情誓言,但在離別之際,也只能抹清淚了!
是你寫出了"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的詩句,我知道你的志向幾乎被消磨殆盡了,無奈的召,無奈的喚,你只有小樓聽春雨,晴窗戲分茶了!東坡亦如此,面對滿堂的小人,怎能宏志樹業?也恰恰矢志,也恰恰為矢志傷悲流淚,才會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多少風流人物",才會有宋詞新的篇章.如此說來,志失的好,淚流的棒!要深知,中國可無一官吏,不可少一人-東坡!其實在眾人中我最喜歡李清照和李商隱了。易安居士的詞,每每讓人感到凄清,蕭索.在重陽之夜,西風正起,你一人獨飲淚酒,黯然消魂者,還有那句"人比黃花瘦".
那五十根銀弦,述說著多情的思念,你不曾刻意追求往事,卻還是使你感到一片茫然.你曾在花間月下吟詩,如今卻在燭下流淚了,清清的淚水并沒有讓你的眼睛更加明亮,望不見遠方的伊人,卻寫出了"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的絕唱.
其實詩人的淚,詩人的詩,還有很多很多……每每讀起這些詩句,總能讓人產生無限的聯想和感慨,走進唐詩宋詞也就走進了詩人,走進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也使我們走進生活的深處!
已經九月多份了、該迎接秋天了、該歡迎秋姑娘踏著腳步向我們輕輕地走來了··不應該在留念、春季了、夏季也已經過去了··
是啊,有什么可以留戀的呢?·蒼生、萬物、都有各自的生存規律、人類是無權干涉的…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這是一首許多人耳熟能詳的詩,但、又有多少人能讀出,詩里的凄涼呢?每當我看到這首詩、忍不住流眼淚…
詩人的一句“花落知多少”,我讀懂了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凄涼、唯美、
我站在樹下、一陣風吹過、花落了、許多漂亮的花落了、像落花雨、我讀懂了花的凄涼、花的哀怨、花的沮喪、看到了花的淚珠、花的表情、花的無奈、
那是些怎樣可愛的雪花兒啊,仿佛每一瓣都印著勃朗寧的愛。伊麗莎白坐在輪椅上,看著窗外的雪花正踩著細碎的步子,揣著一顆因為緊張而有些的心,不停不停地貼緊她的窗子,仿佛勃朗寧的吻。她的臉上泛起幸福的紅暈,她把那封信緊緊地貼在心上。
勃朗寧的愛喚醒了伊麗莎白的愛,兩個志趣相投的詩人心心相印了,愛情的甘露澆開了新的生命之花,癱瘓多年的伊麗莎白奇跡般地站立起來,迅速恢復了健康。這對文壇佳偶婚后定居意大利,在那個陽光明媚的國土幸福地生活了十五年。
1861年6月29日,勃朗寧夫人在丈夫的懷抱里安詳地走向天國。
一個乞丐,訴說著她的不幸。面色悲戚,聲淚俱下。在我把手伸進腰包的時候,卻被另一雙手攔阻,他告訴我這個人是騙人的,每天換一身行頭,每天換一幕悲劇。我的同情瞬間擱淺在懷疑的岸邊。
我們一邊流淚,一邊辨別,慢慢地,在虛假的事物面前,習慣了收藏眼淚,這算是一種聰明的自我保護吧。但時而久之,這種聰明卻會衍生出另一個生命的暗瘡:冷漠。它比泛濫成災的虛假的眼淚更可怕,因為,它會讓我們的心靈凝固。
“爸爸,為什么你不肯給他點零錢呢?”女兒質問我。
“有人說,她是騙子。”
“可萬一她不是呢?”
女兒的話喚醒了我即將冷卻的良知,給10個人救助,即便其中9個都是騙子,只要有一個是真的需要幫助,那么我們的同情就沒有白費。
我不再遲疑,把一些溫熱的零錢遞到乞丐冰涼的手上。
一個老頭子,貪婪地盯著女服務員,彎腰露出來的。
人們和他說話,他置若罔聞,他的心思在那片富饒的土地上流連。
一個孩子,很大聲地向他喊:“爺爺……”他的臉上,終于恢復了慈祥的笑容。
有時候,善念是被幽禁著的,那一聲呼喚,仿若一把打開幽室之門的鑰匙,讓善念回到陽光下。
普希金每每接到伏隆佐娃的信時,總會情不自禁地縱聲放歌于花樹間,或騎馬馳騁于曠野上,然而,他終有迫不得已燒掉信的時候:“別了,愛的書簡!別了,這是她的吩咐。我久久地遲疑著!”直到凱恩的出現,才讓普希金如同死灰的心重新燃燒起來,“我的身體長久地響著你溫柔的聲音,我還在睡夢中見到你可愛的倩影……”
凱恩是個多可愛的女子,從普希金的贊歌里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她讓疲憊的詩人在塵世里重新回味了愛的美好,愛和美的力量喚醒了一顆沉睡的心靈,一切冷卻了、死亡了的東西又在他的心中復活,詩人終于被凱恩“可愛的倩影”喚回了生命,喚回了眼淚,喚回了愛情。
輕輕的波浪,搖著睡著的魚兒,告訴它,天亮了。
露珠輕輕地搖動,對花瓣說,天亮了。
嘹亮的雞鳴,把太陽從大海中銜出來,告訴人們,天亮了。
早起的母親,做好早飯,在最后一刻喚著她的孩子們,天亮了。
我問爸爸:“雨從哪兒來的呀?”
爸爸摸摸我的小腦瓜,笑著說:“雨是云的眼淚。”
云的眼淚?那它與我傷心時流下的眼淚也一樣嗎?那云為什么會傷心呢?后來,我隨著長大,在別人的筆下,知道了雨中發生的種種悲歡離合。但是,我卻漸漸發現,在雨中發生的事,似乎悲多于歡,離多于合。一對戀人在雨中的默默漫步,然后依依不舍地告別,帶來的將是彼此心中綿綿絮絮的思念;一對母女在雨中互相攙扶,在灰蒙蒙的雨幕中留下她們瘦俏的身影,在女兒踏上離鄉背井的車途時,她們互相揮手告別,帶來的是朝朝暮暮的牽掛;一對朋友共傘而行,互相拾起往日的快樂回憶,在離別之際,他們希望能珍藏起這些記憶,因為他們知道,等待他們的是無盡的掂念……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也許,是因為有這種種令人感到痛苦的離別,詩人才會變得多愁善感,筆尖下的詩才會變得如此豐富與感人肺腑,但是在詩人描寫這些情景時,又何嘗不是淚眼模糊?
現在,我到縣城讀書了,雖然稱不上是離鄉背井,但初次與家人分隔這么久遠的生活,也足以讓我泛起絲絲思鄉之情。初到縣城讀書的幾天,正逢下雨,于是此情此景,更勾起我的思念。以后每每看到綿綿細雨,孤獨一人時,總會有莫名的傷感。孩提時的喜歡,竟成了長大后的憂傷。
“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于是,我開始喜歡陽光,希望它能驅走雨的憂傷。
清晨,穿過厚厚云霧的第一束陽光,給人們帶來了黎明的喜悅。晨跑的人們迎著晨露邁著輕盈的步伐,對新的一天充滿了希望。
炊煙屬于藍天/屬于麻雀和云/陽光新鮮/永遠屬于成長的麥田/多年以前家鄉簡樸的姿態/成就了一位少年的前程/和一生一世的牽掛
細雨霏蒙的家鄉/俗世很遠/大雪紛揚的家鄉/人情逼真/家鄉站在和煦的春里和飽滿的秋里/收獲大地/榮耀無邊
青春常在的家鄉/母親永遠年輕/高處的家鄉/長路漫漫/本真的稼禾/曠世綿延/坎坷的游子/正在回家
這首《關于家鄉》的詩,以虛寫為主,讀來卻是無比的真實感人。詩人已經走過了一段艱辛、坎坷的人生之路,作為漂泊在外的游子,家鄉與親人自然是他心中深深的牽念了。這時,在詩人的回憶與想象中,家鄉的一切都是那么明媚簡樸,那么超凡脫塵,那么人情逼真,那么榮耀無邊……凡此種種情景,無不令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思之愈深,念之愈切,詩人想起青春常在的家鄉,想起永遠年輕的母親,不禁覺得:“高處的家鄉/長路漫漫/本真的稼禾/曠世綿延”。如此,最后兩句“坎坷的游子/正在回家”,不多的幾個字,卻已是蓄滿了晶瑩的游子清淚!
誰能拒絕麥地的寬廣與熱烈?在七月的王國/首先是內心的歌詞熟了然后才是鐮刀熟了/金屬的光芒照徹天空:堅韌、理性而又狂放/金子般的麥地/遠遠超越了朝圣的火把
一切不屬于幻想/一切像大地一樣堅實/秋香/懷孕的秋香從齊乳的麥浪里抬起頭/發現天底下沒有什么比麥粒更飽滿更美麗/沒有什么比麥子更水藍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勞動更芳香/更透明純凈/更麗質絕人/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影子更輝煌
一切已不屬于幻想/一切像大地一般堅實/勞動從歌聲和忍耐中擦亮雙眼/理想從驕傲和自信中放飛逼人的光芒/一切像麥子一樣飽滿無敵
《像麥子一樣飽滿無敵》這首詩,單從詩題中就不難看出詩人自信、喜悅、堅定、樂觀的情懷。詩人一開篇就縱情贊美麥地的寬廣與熱烈,成熟的麥子、成熟的歌詞、成熟的鐮刀,給予詩人的是堅韌、理性而又狂放的信念與情懷。此時此刻,在詩人的眼里,“金子般的麥地”,“遠遠超越了朝圣的火把”。緊承第一節,我們不難看出,詩人將滿腔的贊美之情給予麥地,其實也就是對勞動與生活的傾情謳歌。詩人行走于大地,憑勞動創造生活,用真情謳歌生活,因而詩中的感情讀來真實、樸素而又強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勞動,讓詩人目光明亮;勞動,讓詩人放飛理想。詩人對未來滿懷信心:“一切像麥子一樣飽滿無敵”!讀著田世榮的詩句,我們仿佛一掃心中的陰霾,他的勞動,他的真情,他的理想,也帶領我們,跟他一道向前去。
如果/遠方的雪不能帶來真確的純潔/如果凜冽的大地只有一雙孤單的腳印/那么/十二月的風/你會吹拂什么
十二月真確需要挽留/一絲蓄謀已久的溫暖/它又將經歷一場怎樣的血腥和拼搏/才能穿越千山萬水/才能走過寸斷柔腸/才能帶來一片雪花短暫的潔白/才能/告訴這個充滿憂傷的季節如何學會平靜和眺望
十二月/風仍在黃河碼頭停滯不前/港灣寂靜/天庭昏暗/時空狹長/黃河一樣洶涌的眼淚/凝成桅桿的目光是多么堅強有力
如果/雪仍然不能預期而至/那么/長風將化作冰冷的白帆
隨著年歲的漸長,生活的打磨,田世榮的詩作中曾經的那種青春、明朗、自信、熱情慢慢地被孤獨、寂寞、憂傷以及內心的惶惑不定所代替。《十二月,我的淚我的雪》(其一)就是見證之一。讀這首詩,仿佛覺得詩人的形象立于我們面前。詩人內心充滿了寂寞、憂傷,卻無與訴說,他孤單地行走在大地上,要么與風對話,要么暗自獨白。詩人滿心期待“一絲蓄謀己久的溫暖”,而這一絲溫暖顯然與“純潔”所代表的人事有關。然而這一絲溫暖的到來,卻是千難萬難。詩人不禁設想:它又將經歷一場怎樣的血腥和拼搏/才能穿越千山萬水/才能走過寸斷柔腸/才能帶來一片雪花短暫的潔白/才能/告訴這個充滿憂傷的季節如何學會平靜和眺望。一種潔白,一絲溫暖,對于詩人是多么的重要。然而,詩人久久地佇立,久久地等待,依然略無消息。“十二月/風仍在黃河碼頭停滯不前/港灣寂靜天庭昏暗/時空狹長/黃河一樣洶涌的眼淚/凝成桅桿的目光是多么堅強有力”。詩人不禁再次設想:“如果雪仍然不能預期而至/那么/長風將化作冰冷的白帆”。詩人的情感,已達到絕望的邊緣。詩人將要借長風化成的白帆,航行到哪里去呢?
我們不難感到,詩人的自身形象是很飽滿的,有平靜而堅強的眺望,有執著的期盼與等待,又有無助的迷茫與絕望。我們似乎不能簡單地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但如果我們能夠領略到詩人內心的那份真誠、那份執著、那份堅強、那種不懈的追求,就足夠了。
風/依然是風/我們無法掌握的刀鋒/它來了/總要帶走一些/流動的語言靈的畫皮/美的喪失/空氣的痛/陽光的一塊暗瘡
風/依然是風/誰能解開它的玉石紐扣/讓我們看清/人世艱澀不堪的內心
《誰能解開風的玉石紐扣》這首詩,語言簡潔明快,意境深遠,意味無窮。風,我們無法掌握,它有著刀鋒的駭人鋒利,“它來了/總要帶走一些”。這意味著我們的心里必然要損失一些什么。接下來第二節,詩人用靈動的語言,給“風”畫像,據此我們對“風”應該有所了解。通過“痛”“暗瘡”這兩個詞語,我們對“風”已有了一定的把握。最后一節,詩人采用“卒章顯志”的寫法,揭示詩旨,原來,如此讓人惶惑不定、讓人措手不及、讓人心有所失的,正是“人世艱澀不堪的內心”啊!生活,讓詩人對復雜詭秘的世態人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然而能夠用如此靈動的語言和才思,把自己的這種感受和認識用詩的形式表現出來,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盡管有迷茫,有困惑,有艱澀不堪的世態人心,有突如其來的困難挫折,但詩人對生活的熱情絲毫不減,他前行的步伐始終是堅定有力的。由于詩人對生活的一貫用心,對詩歌的執著追求,使他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自從1998年開始,田世榮一發不可收拾,先后在《甘肅日報》《北方文學》《飛天》《星星》《詩刊》等刊物上發表了大量優秀的詩作。
今夜/西域月色融融/從屋脊上婀娜起舞/我在燭光下獨品一杯雪水/苦難破門而入/站在我身后的影子里
我重新放下杯子/此刻杯中的雪水僅剩一半/我始終注視墻壁那邊搖曳不定的風景/右手拿起開鎖的鑰匙/左手舉杯/遞給影子里那張干渴的唇
我知道風逝雪融/旭日東升這只杯子一定在我手上空著/打開蓋
然后擰緊/這只沉重的杯子/足夠讓我在西域的箭鏃下/愉快地疼痛一生
《懷中的雪水》一詩發表在1998年第10期《飛天》上,預示著田世榮已邁上了詩歌創作的大道。從此,他不斷有詩歌見諸于《飛天》《星星》《詩刊》,引起了詩歌界廣泛的關注。
“今夜/西域月色溶溶”,詩一開篇就給我們營造了一種遼闊、遙遠、幽靜、寂寞的氛圍。此時此刻,詩人在燭光下獨品一杯“雪水”。我想,這里的一杯雪水,絕非一杯清水,它是西域的“雪水”,有特定的含義在。后面,作者由燭光下獨品“雪水”的詩人自身形象分劃出另一個“苦難”和自己的影子合二為一的形象。“苦難破門而入”,足見其來勢洶洶。然而,詩人既未慌不擇路,也未措手不及。他始終注視著“墻壁那邊搖曳不定的風景”,“右手拿起開鎖的鑰匙”,“左手舉杯/遞給影子里那張干渴的唇”。此處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充分表現了詩人身處苦難而鎮定從容的形象。手法新穎高明,感情深沉真摯。詩人身處西域,形單影只,但是在詩人的內心深處,并非只有苦難,只有孤單、寂寞,他以西域的“雪水”,灌溉“影子里那張干渴的唇”,“這只沉重的杯子/足夠讓我在西域的箭鏃下/愉快地疼痛一生”。雖然,我們不能簡單地以“痛并快樂著”來概括此詩,但詩人熱愛西域、在這片土地上勇敢面對苦難并愉快生活下去的感情和志向,我們不難看出。
巴丹吉林的邊緣地帶/沙聲如水水聲如詩/愛情的神鞭如期抽打心中的山脈/疼痛釅如月色烈于夜中的琴聲
手握祁連雪燒成的杯盞/于沉默中飲下記憶/馬背上形色各異的虹/年關一樣/比我一生的祝辭還要豐富
永遠根須居住于一塊石頭/懷揣綠洲深處的酒/擁有一條堅硬深刻的路/這是我要告訴朋友的一切/至于戈壁/我終生感到蒼涼/卻無法如青草一樣輕易舍棄
這首《擁抱戈壁》,抒寫的是詩人熱愛戈壁的情懷。“巴丹吉林的邊緣地帶/沙聲如水/水聲如詩”,讀這樣的句子,我對戈壁竟然有些神往了。八個字,兩個比喻,將戈壁寫得如此優美。若是一個對戈壁畏之如虎的人,心中豈能有這般詩情畫意?戈壁也有富于痛感的愛情,“馬背上形色各異的虹”白有其瑰麗之處。正因如此,詩人要告訴朋友的一切,便是:“永遠根須居住于一塊石頭/懷揣綠洲深處的酒/擁有一條堅硬深刻的路”。田世榮在生活或者詩歌的道路上,從來都不是“拔劍四顧心茫然”,他心中是有路的。要不,他怎么能在詩歌創作上最終取得成功呢?
永遠像一個人/站在褐色的風里/見面時總是跟我冷冷地握握手/然后點燃各自的香煙/灰燼/彈于石縫/煙霧/還給漠風/煙蒂/捏在各自指尖
永遠像一個人/站在褐色的風里/分手時
總要等我先開口/老兄/冷啊
《嘉峪關》發表于《詩刊》2001年第9期,詩中采用擬人的寫法,而且將嘉峪關擬成了一個詩人。“永遠像一個人/站在褐色的風里”,嘉峪關,不但像一個詩人,而且有了幾分哲學家的風度。現在,兩個詩人見了面,好,握手,抽香煙,飄于漠風;彈煙灰,落于石縫;捏煙蒂,各在指尖。如此將嘉峪關寫得獨一無二,獨具人格魅力,非有大手筆不可也。“分手時/總要等我先開口”,既幽默,又冷峻。“冷啊”,看來這個工業城市,除了煙霧,還冷得緊。此詩既寫出了詩人的精神氣質,也寫盡了一個城市的獨特之處。若無細致入微的體驗之功和對生命的深刻體悟,是斷難寫出如此奇妙之作的。
靈魂的孤燈/不需要誰來守候
僅僅作為一種暗示/讓天空更廣/讓所有的目光困倦/讓一個貌似強大的收獲/都變得渺小單薄
盤旋真像一粒糧食的一生/落下/比精神的精神/還要令人刻骨
1、愛情,原來是含笑飲毒酒。——香港女作家張小嫻
2、愛情,是我們都相信的謊言。——海派清口創始人周立波《壹周立波秀》
3、習俗是愛情的天敵。——英國小說家布爾沃·利頓
4、男人和男人的關系更加長久,像一種沒有肉體的愛情關系,也許就是因為沒有肉體才更長久。——原名吳紅巾,搖滾師,當代藝術家左小祖咒
5、無酒之處無愛情。——尤里披蒂
6、愛情只能用愛情來償還。——愛·芬頓
7、朝隨而出,暮隱而入。——唐代詩人元稹《鶯鶯傳》
8、芳橫無終日,貞松耐歲寒。——元代雜劇作家關漢卿《望江亭中秋切》
9、先自掘墳墓,再埋葬愛情。——原名張辛,華裔女作家六六
10、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隰桑》
11、愛情不過是一種瘋。——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
12、愛情須用愛情來報答。——尼日利亞作家約翰·克拉克
13、不太熱烈的愛情才會維持久遠。——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
14、愛情是不講法律的。——圣哲羅姆
15、有情不管別離久,情在相逢終有。——北宋詞人晏幾道《秋蕊香》
16、真正的愛情,絕對是天使的化身;一段孽緣,只是魔鬼的玩笑。——臺灣女作家,原名陳懋平三毛
17、為愛情而賭氣,就喪心病狂了。——西班牙小說家塞萬提斯
18、愛情的野心使人倍受痛苦。——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
19、愛情的萌芽是智慧的結束。——布霍特
20、真正的愛情故事從來不會結束。——RichardBach
21、愛情從愛情中來。——法國作家拉布呂耶爾
22、愛情往往從小事開始感覺。——
23、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焦仲卿妻》《焦仲卿妻》
24、愛情沒有特定的法則。——前蘇聯作家高爾基
25、愛情是我最大的驕傲。——香港女藝人劉嘉玲
26、愛情是理解和體貼的別名。——印度詩人,作家,哲學家,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
27、愛情不是索取,而是給予。——荷蘭語言學家范戴克
28、勇氣如愛情,需要希望來滋養。——法國近代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拿破侖
29、培育愛情必須用和聲細語。——古羅馬詩人奧維德
30、愛令智昏。——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培根
31、熱得快的愛情,冷得也快。——威瑟
32、失去的愛情,總是令人懷念的。——臺灣女作家,原名陳懋平三毛
33、愛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培根
34、愛情怎么他媽的就貶值了。——海派清口創始人周立波
35、在我的眼里,你是我的一切。——美國作家馬克·吐溫《鍍金時代》
36、愛情總是無言地迫害著友情。——臺灣繪本作家,本名廖福彬幾米
37、沒有愛情的人生叫受罪。——英國劇作家威·康格里夫
38、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北宋詞人晏幾道《阮郎歸》
39、拌著眼淚的愛情是最動人的。——英國歷史小說家和詩人司各特
40、愛情和戰爭都是不擇手段的。——弗·斯梅德利
41、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
42、他和你玩曖昧,就是不夠喜歡你。——中國知名主持人,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教師何炅
43、愛情像條狗,追不到也趕不走。——原名陳矗臺灣女作家瓊瑤《夜玫瑰》
44、一方素帕寄心知。——《山歌》《山歌》
45、有錢,愛情就能長久。——卡克斯頓
46、舞蹈音樂是愛情之子。——美國政治家約·戴維斯
47、愛情是無邪的,神圣的。——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48、愛情比軟件還要難開發!——美國微軟公司的董事長比爾·蓋茨
49、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五代詞人牛希濟《生查子》
50、真實愛情的途徑并不平坦。——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莎士比亞
51、愛情是兩顆靈魂的結合。——約翰遜
52、戀人的爭吵是愛情的更新。——古羅馬喜劇作家忒壬斯《安德羅斯女子》
53、愛情獻出了一切,卻依然富有。——英國作家菲·貝利
54、愛情是一種宗教。——臺灣作家羅蘭
55、怕爹是孝順,怕老婆是愛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文化學者于丹
56、愛情是生命的鹽。——約·謝菲爾德
57、愛情恥笑了鎖匠。——科曼
58、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氓》
59、愛情的歡樂中摻雜著淚水。——英國“騎士派”詩人羅·赫里克
關鍵詞:謝朓 詩歌解讀 情感內容 藝術表現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這首詩是南朝齊代最為杰出的詩人謝朓的代表作。他不僅在當時享有盛名,而且對后來唐詩的繁榮也有著相當深刻的影響,甚至像李白和杜甫那樣的詩壇巨匠也為之傾倒。《李太白集》中稱贊謝朓的詩句多達十多處,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謝朓已沒青山空,后來繼之有殷公。”杜甫也說:“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陪裴使君登岳陽樓》);“謝朓每篇堪諷誦,馮唐已老聽吹噓”(《寄岑嘉州》)。這些既說明謝朓對唐代詩人的深刻影響,也足以顯示他在
2、我用手去觸摸你的眼睛。太冷了。倘若你的眼睛這樣冷,有個人的心會結成冰.—沈從文
3、我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沈從文《沈從文家書》
4、有些路看起來很近走去卻很遠的,缺少耐心永遠走不到頭。—沈從文
5、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沈從文
6、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沈從文《邊城》
7、該笑的時候沒有快樂。該哭泣的時候沒有眼淚。該相信的時候沒有諾言—沈從文《邊城》
8、有些人是可以用時間輕易抹去的,猶如塵土。—沈從文《邊城》
9、一個人記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沈從文《邊城》
10、我走過無數的橋,看過無數的云,喝過無數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人,我應當為自己感到慶幸。—沈從文
11、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種東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經得住年月風雨,用對自然傾心的眼,反觀人生,使我不能不覺得熱情的可珍,而看重人與人湊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湊巧是不會有的。—沈從文《沈從文家書》
12、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沈從文《雨后》
13、一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永遠不會老去,但詩人他自己卻老去了……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湊巧是不會有的。我生平只看過一回滿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我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沈從文《湘行散記》
14、人事就是這樣子,自己造囚籠,關著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來崇拜。生存真是一種可憐的事情。—沈從文《邊城》
15、日子平平的過了一個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長長的白日下醫治好了。—沈從文《邊城》
16、水是各處可流的,火是各處可燒的,月亮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沈從文《邊城》
17、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沈從文《邊城》
18、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常是濕的。—沈從文
19、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沈從文《邊城》
20、一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永遠不會老去,但詩人他自己卻老去了。—沈從文
所謂“詩中有畫”,詩歌雖不能像繪畫那樣直觀地再現色彩,卻可以通過語言的描寫表情達意。古人做詩,很善于運用色彩,他們攝取大自然中的青山綠水、白云碧空、銀星素月、丹楓金菊、鴨綠鵝黃、青松翠竹、綠葉紅花,描繪出一幅幅清新艷麗、情趣盎然的彩色圖畫。色彩入詩,使得詩美意豐趣蘊其中,產生了神奇的藝術魅力。
詩人寫詩在運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復色搭配之美,用色時,或組合,或對比,方法多樣。
詩人通過多種色彩的組合與搭配,渲染出濃郁的畫意。如“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如火的紅葉和蓊郁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山石白、樹葉紅,而山中主色調則是翠,三種色彩強烈、醒目,反差明顯,組合在一起更誘發讀者豐富的聯想。“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垠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在這里,明麗的色彩組合,繪出了詩人舒展開闊的心境。
詩人愛用鮮明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的《憶江南》)紅藍兩色的冷暖對比強烈,使畫面明鏡,讀者對江南美景也有了一個高度凝練的體驗機會。“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的《暮江吟》)血紅的殘陽對碧綠的江水,顯示出同一位詩人對同一種調色方法的純熟使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雖然寫自然界瞬間的天氣突變,但通過色調的對比,以及動靜的調動,使詩句間跳躍出一種畫境的“氣韻生動”。
詩人還善于用色彩的明暗對比,初看不覺得,稍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畫意美。杜甫的“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李賀的“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都是先用大塊黑色,用暗調,又用亮光點染,色調明暗變化,彼此烘托,構成一幅幅色調鮮明的畫面,給人藝術的享受。除了黑白、明暗對比,古詩中常常有紅(暖)綠(冷)兩色的映襯,“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這些作者或以“紅”襯“綠”,使“綠”更為突出,或以“綠”托“紅”,使紅更加耀眼,或紅綠互相映襯,形象鮮明,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完美境界。
也有詩人所寫詩詞全篇用色,勾畫背景,詩的境界更為廣闊,色調更加鮮明。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一開始以“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出塞外八月飛雪的奇景,出人意料地用梨花比喻落在樹上的積雪,生動地勾畫出一幅春景圖。然后又以空曠荒涼的塞外、愁云慘淡的天空、紛紛揚揚的飛雪構成了送別的背景。“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在一片銀白的世界中,詩人特別描繪了那面鮮艷的紅旗。在整個背景和個別事物的映襯上,在色彩的調配上,是多么和諧而又美麗,真是獨樹一幟。全詩展現出一幅色彩鮮明、奇異壯偉的塞外圖景。
有時詩人不用復色搭配,而是追求單一色調深淺濃淡的變化之美,這樣也能浸潤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春草的綠色使人想起愛人的羅裙,因而產生一種戀惜之情。“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滿林楓葉,火紅如醉,在詩人看來,不是秋霜所打,而是離人的眼淚染成的。在此,色彩中之情,已經超越客觀的寫景效果,而成為獨特的抒情方式了。
還有的詩人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詞語,不設色而寫了色,顯示出色彩清淡的魅力。“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遠望處似黃似綠,走近前卻又了無春痕。這是早春時節特有的景觀——春草將萌未萌,新芽欲吐未吐,詩人以不設色而見春色。
總之,詩人設色猶如畫家作畫,字里行間滲透了詩人的感彩和深遠的主題,色彩很普通,而融入詩人的筆下,竟收到美不勝收的藝術效果:文美、景秀、情真、意深,既渲染了美妙的意境又激發了豐富的聯想,可謂情趣無窮。
( 福建南安金淘鎮僑光中學 362314)
古詩中有關女性的借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以部分代整體
這類借代,是用女性身體的某一部分來代替女性整體形象。它所使用的代體通常是女性最光彩照人的部分,諸如紅顏、蛾眉、細腰、素手等。比如,“玉顏”是王昭君作為一個美女的最典型最突出的形象,劉長卿用“玉顏”來代替王昭君,突出了王昭君相貌的潔白嬌美,這就大大增強了她作為一個美女的形象感覺。請品味以下例句:
1.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白居易《后宮詞》)
2.上馬辭君嫁驕虜,玉顏對君啼不語。(劉長卿《王昭君歌》)
3.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杜甫《哀江頭》)
4.萬里馱黃金,蛾眉為枯骨。(常建《昭君墓》)
5.翠眉蟬鬢生別離,一望不見心斷絕。(盧仝《有所思》)
6.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李端《鳴箏》)
7.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杜牧《遣懷》)
8.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細腰。(溫庭筠《楊柳枝》)
9.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高適《燕歌行》,“玉箸”,眼淚,這里以思婦之淚代指思婦)
二、以特征代本體
這類借代,是抓住女子佩飾、化妝用品、服裝等方面的特征,如紅粉、環佩、紅袂等來代指女性。這樣不僅使女性形象更鮮明可感,而且留給讀者更豐富的想象空間。這類用特征代本體的詩句很多:
10.紅粉樓中應記日,燕支山下莫經年。(杜審言《贈蘇綰書記》)
11.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光明宮。(蘇軾《虢國夫人夜游圖》)
12.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李賀《夢天》)
13.紅袖擁門持燭炬,解勞今夜宴華堂。(韓《邊上看獵贈元戎》)
14.越女含情已無限,莫教長袖倚欄桿。(羊士諤《郡中即事三首》)
15.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秦觀《八六子》)
秦觀用美女的穿著“紅袂”來代稱女子,這女子就不再是一個普普通通沒有特征的女性,而是一個衣袂飄飄,站在柳樹下,與戀人悵然惜別的紅衣美女。讀者從中品味出的不僅有女性的形象美,還有詩人的依戀難舍之情,這種藝術效果是使用抽象的名字所達不到的。
三、以狀態代本體
這類借代,是借用女子形象上的狀態來代指女子。例如“蟬娟(嬋娟)”,形容女子姿態美好的樣子,詩人以之代稱女子,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突出了女性氣質的嫵媚嬌柔。請看以下幾例:
16. 蟬娟二八正嬌羞,日暮相逢南陌頭。(權德輿《玉臺體十二首》其二)
17.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杜牧《贈別》二首之一)
18.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孟郊《巫山曲》)
四、以結果代原因
事有因果,古代詩人有時不說原因,只說結果,但卻用結果來代原因。這類借代更能表現女性驚人的容貌美。下面幾例便是:
19.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其三)
20.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長恨歌》)
21. 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李商隱《北齊二首》)
22. 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李商隱《曲江》)
1、光輝的人生中,一個忙迫的鐘頭,勝于無意義的人生的一世。
2、幽默是多么艷麗的服飾,又是何等忠誠的衛士!它永遠勝過詩人和作家的智慧;它本身就是才華,它能杜絕愚昧。
3、時間和潮流永遠不待人。
4、罪惡之心使人變得虛弱。
5、在懦夫和猶豫不決者眼里,任何事情看上去都是不會成功的。
6、休息過長就會發霉。
7、他的手腳都放進男子漢的熔爐里鍛造,是為了人生的搏斗,或為了一場殘酷的競爭。
8、拌著眼淚的愛情是最動人的。()
9、好故事是不會因講多了而變得乏味的。
10、在膽小怕事和優柔寡斷的人眼中,一切事情都是不可能辦到的,因為乍看上去似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