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離婚財產

離婚財產

時間:2023-05-29 17:50: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離婚財產,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離婚財產

第1篇

夫妻離婚財產分配即離婚時依法將夫妻共同財產劃分為各自的個人財產。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離婚時,如果雙方有合法婚姻財產約定的應依約定,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如果夫妻無約定且雙方協商不成,應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對法律規定為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離婚財產分配時一般應均等分割。對法律規定為夫妻一方的財產和個人專用的物品,一般歸個人所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事件回放

王帥(化名)和李穎(化名)工作穩定且收入頗高,經過婚后十年打拼,他們不但在北京市朝陽區購買了兩套商品房,還積攢了百萬元存款。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兩人把目光聚焦到了火爆的房地產市場。就在他們準備出手買房時,北京市政府出臺了限購令,在本市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禁止購房。失去了購房資格,王帥和李穎不甘心就此錯過投資機會。于是,夫妻倆決定先假離婚,等新房買到手后再復婚。2011年5月,雙方到朝陽區民政局辦理了離婚登記手續,并簽下離婚協議,約定“女兒由男方王帥撫養,所有財產均歸女方李穎”。

離婚后,兩人仍共同居住生活。2011年10月,王帥購得一套位于通州的商品房,登記在自己名下。2012年2月,雙方復婚。2015年3月,因家庭矛盾,夫妻倆提出離婚。王帥以當年為買房假離婚為由,要求對財產重新分配。李穎非但不同意,還以之前從自己賬戶中支付了70萬元首付款和共同還貸為由,主張通州房屋的所有權。

這場歷經波折的婚姻,最終以離婚慘淡收場。這其中,關于假離婚的風險值得人們深思。

律師解讀

解讀一:我國法律對假離婚的界定

假離婚是人們對法律的誤讀。離婚不離家,仍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形式誤導了很多人,認為只要兩人還在一起就是沒有離婚。然而,法律卻不這么認為。根據現行法律規定,我國確認離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經人民法院作出的同意解除婚姻關系的生效判決予以確認;二是由婚姻登記機關發放離婚證加以確認。

婚姻登記機關的職責之一就是為符合法定條件的當事人辦理結婚登記或離婚登記,分別發放結婚證、離婚證。王帥和李穎到北京市朝陽區民政局申請離婚時并沒有說是為了規避限購令而假離婚;相反,兩人均表示出于自愿,還提交了共同簽字確認的離婚協議。該協議對女兒撫養權和財產權作出了明確處理,符合《婚姻法》第31條的規定。此時,民政局依法應該為其發放離婚證。

發放離婚證行為屬于具體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的特點之一是效力先定性。所謂效力先定,是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后,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規定,在沒有被國家有權機關宣布為違法無效之前,對行政機關本身和相對方以及其他國家機關都具有拘束力,任何個人或團體必須遵守和服從。所以,當王帥和李穎領到離婚證時,盡管事后兩人仍在一起生活,但實際上彼此在法律上的夫妻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已經終止。

解讀二:想證明離婚協議為假困難重重

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是合同有效的前提之一。假離婚的男女雙方本意并非真的要離婚,而是為了規避一些政策限制臨時中斷婚姻關系,事后還要復婚。所以,在處理財產和子女問題時就顯得比較隨意,不能代表當時內心的真實想法。正如王帥所認為,離婚協議約定將財產全部歸李穎只是為了假離婚的權宜之計,并非本意。如果真的離婚,是絕對不會同意把財產全部拱手讓與女方,自己凈身出戶的。面對這樣一份意思表示存在缺陷的離婚協議,要想從法律上否定掉也將困難重重。

首先,缺乏相應證據。由于假離婚行為中的主觀隨意性,通常很少考慮要保留證據。沒有證據證明離婚協議內容并非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法院就無法認定意思表示不真實進而否定合同效力。

其次,若是主張變更或撤銷離婚協議,不但該項權利早已滅失,而且也不具備相應的法定事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9條規定:“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前者確定了權利請求期限為離婚后的一年,該期限是除斥期限,從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逾期沒有行使的,權利滅失。而王帥和李穎的離婚協議簽訂于4年前,顯然超出了1年期限。因此,即便訴至法院,也會因超出訴訟時效被裁定駁回起訴。后者則明確了可以變更或撤銷的事由——存在欺詐或脅迫等情形。王帥沒有證據證明簽訂離婚協議時存在前述法定事由的話,其訴訟請求會被依法駁回。

解讀三:依據假離婚協議主張財產權利不被認可

綜觀案件經過,放棄全部財產所有權的確并非王帥的真實意思表示。可法律也不是兒戲,兩人簽訂的離婚協議被依法確認無效或撤銷前,對雙方都具有拘束力,應當遵照執行。至此可見,王帥提出對離婚協議中財產重新分配的主張既缺乏事實依據支持,也不符合法律規定。那么,李穎將通州的房屋視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的觀點能否成立呢?

王帥購買通州的房屋時,正與李穎處于離婚狀態,不具有夫妻關系。盡管他們始終以夫妻名義共同居住生活,但也不能構成事實婚姻。

我國對事實婚姻采取有條件的承認方式,1994年2月1日頒布施行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現已失效)第24條規定,符合結婚條件的當事人未經結婚登記以夫妻名義同居的,其婚姻關系無效,不受法律保護,即自1994年2月1日起形成的所謂事實婚姻法律不再承認。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而沒有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所以,離婚后到復婚前這段時間,他們保持的是同居關系而非婚姻關系。

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共同擁有的財產。《婚姻法》第18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屬于該方個人財產。對于婚前購買的房屋,即使婚后共同還貸的,也屬于夫妻一方個人財產。通州的房屋是在復婚前購買并登記在王帥名下,故屬于王帥婚前個人財產。

離婚財產分割是對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不能主張對另一方個人財產進行分割。所以,李穎將通州的房屋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并要求分割的觀點是錯誤的。

不過,李穎還是可以向王帥主張以下兩項與通州房屋相關的權利:一是請求王帥償還70萬元首付款。銀行往來賬單可以證明,兩人在離婚期間,王帥收取了該筆款項,事后沒有償還。若不能證明此款系贈與性質,則負有還款義務,需悉數還清。二是請求按已付款比例分割該房屋增值部分價值。“雙方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39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10條第二款如是規定。

婚姻是純潔的,更是嚴肅的,莫因貪圖眼前一時之利而招致后患。

作者簡介

張志同北京京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主任律師,長期致力于征地與房屋拆遷、房地產開發、工程款糾紛等領域的實務工作,尤其擅長征地拆遷性質的集體訴訟案。

手機:13901042287

第3篇

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的特征

1.協議內容的復合性

2.生效條件的特別性

3.婚姻關系解除效力的前置性

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的效力

按照合同法,這種法律效力體現為二:一是表明當事人的約定得到法律的肯定,當事人的合同權利會得到法律的保護;二是合同約定的內容開始實際履行。財產分割協議的效力內容也相應體現在兩方面:雙方當事人的約定得到法律的肯定;雙方當事人均應全面履行協議約定的內容。履行的要求完全適用合同法有關履行的規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財產分割協議卻不具有強制執行力,這一點與訴訟離婚中形成的調解書不同,調解書中的財產處理的內容雖然也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結果,但這種協議是在法官的主持下進行的,其內容的合法性經過司法審查,所以,調解書中的財產處理部分具有強制執行力。而財產分割協議則不同,法律并沒有賦予婚姻登記機關對財產分割協議內容的合法性的審查職權,婚姻登記機關只在形式上進行審查。由于未經過司法審查,因財產分割協議的履行發生爭議時,與其他合同一樣,必須先經過合法性審查。如其合法性得到確認,待形成裁判文書后,可申請執行。

所以,財產分割協議后不得在離婚訴訟中作為財產分割的依據。財產分割協議是協議離婚的一部分,與離婚訴訟是兩種完全獨立的離婚制度,二者在具體程序操作上是不可互用或混同的。協議離婚中的自愿原則貫穿了包括財產分割在內的每一個環節。在財產分割協議中,一方可將自己的財產以財產分割的名義給予對方都可(與此對比,訴訟離婚中則只分割夫妻共同財產,處理一方個人財產只能出于其他理由。)。承接協議離婚中的自愿原則的財產分割協議只能作為協議離婚的一個環節而不可獨立于協議離婚之外,不能用于訴訟離婚中。

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的時效

協議離婚對離婚協議財產分割有爭議的,應當適用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司法解釋二)第八和九條的規定,不應適用婚姻法第四十七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司法解釋一)第三十一條的規定。

《婚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這些規定的立法本意是就訴訟離婚而言,司法解釋一的第三十一條規定 “出現《婚姻法》第四十七條情況的,訴訟時效為兩年”。但如果在協議離婚中一方存在隱藏、轉移、變賣夫妻共同財產行為的,就不應當適用“兩年”的時效規定,而應適用司法解釋二的第八條和九條的規定“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和“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即訴訟時效為“一年”的規定。

第4篇

本文介紹協議離婚時簽署的離婚協議書中對財產的約定,包括各類財產,房屋的約定、銀行存款的約定、股票的約定和處理、公司股權的約定和處理、給付金錢義務約定和處理等內容。

1、貸款房屋的約定和處理。

一般而言,只要夫妻雙方就房產分割達成離婚協議而變更主貸人,銀行一般會同意,并配合辦理貸款合同變更手續。但是,有些夫妻貸款周期較長,比如三十年還貸期間,并且每個月還款額較高,比如四千元以上,而變更后的還貸人月工資收入不足貸款金額的二倍,銀行一般不會同意變更主貸人或減少共同抵押人,除非當事人另行提供擔保人,或采取其他保險措施。因此,夫妻在協議分割房產前要注意銀行變更主貸人或減少共同抵押人是否同意。

推薦閱讀:

離婚協議書

協議離婚具體程序

我國協議離婚的法律規定

另外,在辦理銀行貸款變更手續中,銀行一般會嚴格要求當事人雙方到場,一方到場銀行會拒絕辦理變更手續。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到場,可以委托人(包括律師)委托辦理變更手續,相關委托書必須辦理公證。

如果不涉及銀行貸款,當事人到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產權變更手續,房地產交易中心一般也要求夫妻雙方均到場。因此,離婚協議的簽訂固然重要,但離婚協議的執行更為重要。離婚后的雙方當事人應當以誠信為本,相互配合。但在很多時候誠信只是一句空話,男女離婚后常常還有怨恨的交融,一方不履行離婚協議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離婚協議中應該明確一方沒有履行義務的懲罰措施,這樣,才能促使義務人履行義務。比如,逾期不支付房屋對價的懲罰辦法、不配合辦理產權變更手續的法律后果等。

最后提醒一點,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離婚后房屋權屬變化是否征收契稅的批復(國稅函〔1999〕391號1999年6月3日)的規定,夫妻共有房屋屬共同共有財產。因夫妻財產分割而將原共有房屋產權歸屬一方,是房產共有權的變動而不是現行契稅政策規定征稅的房屋產權轉移行為。因此,對離婚后原共有房屋產權的歸屬人不征收契稅。因此,如果因為夫妻離婚房屋產權人變更,是不用交契稅的。這樣,就可以避免房價1.5%-3%的契稅。

2、銀行存款的約定和處理。

夫妻共同生活中,一般銀行存款主要存在一方名下,而另一方,特別是有些不太在意而整日忙于事業的男士,往往還不知道家里的積蓄被存于哪個銀行,甚至家里有多少存款都不知道。為了使財產分割透明化,以及防止財產的漏分,在離婚協議中明確共同存款的數額,以及現存于誰的名下、存于哪一個銀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給付義務方在離婚后不履行義務,另一方也好及時到法院,根據離婚協議記載的存款信息及時查到存款的支取情況及錢款的去向。

在很多離婚協議中,對于銀行存款的處理往往這樣約定:“各自名下的存款歸各自所有”。我們認為這樣約定有好有壞,好處在于這樣簡單寫省事兒又省力,節約墨水;不利之處在于,如果一方還有另一方不知道的存款,這樣約定處理方法后,即使離婚后另一方又知道一方還有銀行存款,也很難要求分割,畢竟,已經同意“離婚時各自名下的存款歸各自所有”,因此,這樣的約定對有錢不報者有利,因此,這樣的約定,可能會使夫妻的財產分割實際上不公平。因此,為達到公正公平的目的,我們還是建議夫妻在離婚協議中,將截止到離婚協議簽訂之時,雙方名下的銀行存款情況詳細列出,包括開戶行、開戶名、賬號、存款余額、幣種等。這樣,離婚后一方若發現另一方沒有記載在離婚協議上的存款,便可以通過訴訟形式要求分割甚至要求故意隱匿一方予以少分甚至不分。

3、股票的約定和處理。

離婚協議中,當事人一般只會籠統地約定一方名下股票的總市值,這樣,如果一方不履行給付義務,而另一方再到法院,由于不知對方的具體股市信息,查詢起來就會比較麻煩和困難。因此,在離婚協議時,如果寫明股東代碼、賬號,以及在何證券交易所開戶,將會大大省去不必要的麻煩。

另外,現實中常常有請他人代為炒股的情況,即夫妻一方用共同財產炒股,但不是以自己的名子開戶,而是借他人的名義,在他人賬號下用夫妻雙方共有的資金進行股票炒作。很多當事人在離婚協議中注意到這一點,并明確約定這部分股金為共同財產。但是,這樣的約定不能被法院直接采納,如果代炒人不承認代炒關系或戶頭借用關系,或對代炒的資金數額、股票種類有異議,法院將很支持夫妻一方的要求。因此,在離婚協議中上,制訂必要的條款讓代炒人簽字,甚至另行制訂一個關于股票情況的協議由三方簽字,是完全必要的。

4、公司股權的約定和處理。

越來越多的婚姻糾紛涉及到公司股權的分割。如果遇到夫妻一方或雙方在公司擁有股份時,通常的作法是,夫妻共同約定一方持股,給予另一方對價補償。如果這樣約定,只需雙方協議并收面明確價款及支付方式即可。但是,如果夫妻雙方經過約定,決定將一方擁有的公司股權部分或全部給付另一方的,還必須符合《公司法》的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規定,審理離婚案件中,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額,另一方不是該公司股東的,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該股東的配偶,過半數股東同意、其他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二)、夫妻雙方就出資額轉讓份額和轉讓價格等事項協商一致后,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但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對轉讓出資所得財產進行分割。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也不愿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視為其同意轉讓,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第5篇

對公司股份的分割無法協商一致時,處理方案:將公司股份分割給實際掌管公司經營的一方,在其它夫妻共有財產分割時給另一方相當于應得公司股份對價的補償。夫妻離婚后各自作為公司股東,各自持有公司的股份。

【法律依據】

《婚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來源:文章屋網 )

第6篇

協議離婚中的財產分割協議(以下簡稱財產分割協議)是指男女雙方在離婚協議中附加達成的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因協議離婚而就財產分割問題單獨達成的協議。關于財產分割協議,在實踐中會遇到不少問題,如:辦理完離婚登記后,可否對財產分割協議反悔?雙方登記離婚證后,一方不履行財產分割協議時,另一方是要求對方履行,還是直接申請執行?雙方達成財產分割協議后并未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在其后的離婚訴訟中,一方主張財產分割問題應按先前達成的財產分割協議處理,應否得到支持?稍作思考即可知,因財產分割協議引起的糾紛大部分都與財產分割協議的成立、生效和效力密不可分。所以,考察財產分割協議的成立、生效和效力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可考察財產分割協議的成立、生效和效力又不可脫離其應適用的法律而空論。本文將以法律適用為出發點,全面論述財產分割協議的成立、生效和效力。

二、分析

有一種觀點認為,合同法第二條第二款已經明確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財產分割協議作為離婚協議的附加部分或者附件,其性質應與離婚協議無區別,同樣屬于“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因此,其應排除適用合同法。此種觀點是不準確的。之所有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排除適用合同法,是因為婚姻、收養、監護等協議的約定內容直接牽涉到身份關系的變動,而身份關系的變動牽涉利益重,影響廣,國家應加以更多管束,而不能如對待財產關系的變動(其主要由合同法調整)一樣賦予當事人以廣泛的自由。基于此考慮,法律作出該規定。由此立法目的可知,認定協議屬于“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還是屬于“有關財產關系的協議”,并不是從表明上看協議是否與身份關系或財產關系“有關”,而應考察協議約定的實質內容。

為論述的方便,本文中提及的離婚協議,除引用法律規定外,僅指雙方達成的離婚合意的內容,而不包括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內容。

約定內容屬于身份關系變動的,協議屬于“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約定內容屬于財產關系變動的,協議屬于“有關財產關系的協議”。由此認定標準可知,財產分割協議雖然在事實上與當事人雙方身份關系的變動(婚姻關系解除)有關,但身份關系的變動只不過是其前提(條件)而非實質內容。其約定的實質內容完全是關于財產關系變動的。所以,財產分割協議屬于“有關財產關系的協議”,應受合同法調整。② 但是,由于財產分割協議與身份關系的變動有關,為解決由此引起的法律沖突,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其在適用合同法時,又應區別適用婚姻法。

(一)財產分割協議的成立及其法律效果

作為“有關財產關系的協議”,財產分割協議必可考察成立時間。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財產分割協議的成立時間也無排除適用該條規定之理,也即,夫妻雙方就財產分割達成一致意見時,財產分割協議即告成立。此成立時間與離婚協議達成的時間、辦理離婚登記的時間可不同時。當然,其至遲只能成立于辦理離婚登記時。因為婚姻法和婚姻登記條例均規定,辦理離婚登記時,婚姻登記機關除應查明雙方確屬自愿離婚外,還應查明是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有適當處理的,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婚姻登記機關不可能在男女雙方只有離婚合意,而無適當的財產處理意見的情況予以登記。所以,在登記離婚后才達成財產分割協議在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考察財產分割協議成立的法律效果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合同法第八條中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八條中有具體的規定:“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這種法律約束力表現為雙方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即使當事人單方面實施變更或解除合同的行為,但該行為卻不能導致合同法律關系變更或消滅。待合同生效后,當事人仍應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義務。

其實,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的夫妻約定財產制就是對合同法自愿原則的重申和特別化。而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歸屬協議與財產分割協議在性質上并不存在區別。

但是,財產分割協議在此問題上卻有一個獨特之處:在有一種情形下,一方當事人可以單方面使財產分割協議不產生約束力而不會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即如果財產分割協議是在登記離婚前達成的,一方當事人只要不去辦理離婚登記,不管他是否明確宣布解除財產分割協議,都會使財產分割協議在事實上不會對其產生約束力(準確地說,此方法是通過讓財產分割協議永遠不可能生效而使其失去約束力,在后面的生效部分會有詳細的論述。)所以,對于登記離婚前達成的財產分割協議,孤立討論其成立后的法律約束力沒有多少實踐價值。

(二)財產分割協議的生效時間

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財產分割協議是否為成立時生效呢?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則會遇到一個法律沖突:如果在登記離婚前達成的財產分割協議在成立時即生效,那么當事人一方即可要求對方履行,但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在協議離婚中,當事人的婚姻關系自發給離婚證時解除。問題出現了,婚姻關系尚未解除,怎可分割財產呢?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呢?在于財產分割協議實為附生效條件的協議。因為財產分割協議不管是附于離婚協議中,還是獨立達成的,其均含一個前提,即“如果協議離婚,則按以下方式處理財產。”據此可知,財產分割協議實為附生效條件的協議。而且所附條件與合同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條件不同:它是必定存在的,而不是由當事人約定附加的。即為附生效條件的協議,財產分割協議自應在條件成就時生效,產生法律效力。(財產分割協議所附生效條件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成就仍必需當事人的合意,當事人單方就可控制其是否成就。所以就會出現如上提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單方面使財產分割協議不產生約束力而不會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情形。)其生效條件成就的時間點,是達成離婚協議時還是婚姻登記機關發給離婚證時?應是后者。因為作為身份關系的變動,協議離婚雖以雙方合意為前提,但其核心卻是婚姻登記機關對離婚合意的確認,婚姻登記機關確認的表現就是發給離婚證。所以,財產分割協議的生效條件成就的時間點是婚姻登記機關發給離婚證時。正由于財產分割協議是必附生效條件的協議,所以在其生效問題上,應排除適用合同法第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而應參照適用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

(三)財產分割協議的效力內容

財產分割協議生效后,產生法律效力。按照合同法,這種法律效力體現為二:一是表明當事人的約定得到法律的肯定,當事人的合同權利會得到法律的保護;二是合同約定的內容開始實際履行。財產分割協議的效力內容也相應體現在兩方面:雙方當事人的約定得到法律的肯定;雙方當事人均應全面履行協議約定的內容。履行的要求完全適用合同法有關履行的規定。但財產分割協議卻不具有強制執行力。這一點與訴訟離婚中形成的調解書不同,調解書中的財產處理的內容雖然也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結果,但這種協議是在法官的主持下進行的,其內容的合法性經過司法審查,所以,調解書中的財產處理部分具有強制執行力。而財產分割協議則不同,法律并沒有賦予婚姻登記機關對財產分割協議內容的合法性的審查職權,婚姻登記機關只在形式上進行審查。由于未經過司法審查,因財產分割協議的履行發生爭議時,與其他合同一樣,必須先經過合法性審查。如其合法性得到確認,待形成裁判文書后,可申請執行。

由上可知,財產分割協議后不得在離婚訴訟中作為財產分割的依據。因為這種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不產生法律效力。對此問題,有人可能會從另外的角度加以反駁,認為,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只不過是程序上的不同,但后果是一樣的,所以為解決雙方財產問題而達成的財產分割協議,在法院判決離婚的情況下,可視為其生效條件成就,其產生法律效力,應按其約定內容分割財產。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這種觀點錯誤理解了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的區別。在我國的整個婚姻制度中,一方面,婚姻自由被認為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不應被剝奪。但另一方面,婚姻關系又被確認為整個社會結構的基本元素,婚姻關系的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國家理應對婚姻關系加以較多管束。基于此,婚姻法律制度必須在尊重婚姻自由和管束婚姻關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這種平衡在離婚問題上的反映就是:一方面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離婚自由,只要當事人自愿離婚的,法律原則上不加以干涉。另一方面,當事人雙方在離婚問題上出現爭執而無法自行解決時,法律則更多從社會穩定和社會公平、公正的角度來強行裁判。前者主要體現在協議離婚制度上。法律對協議離婚的限制非常少,只要雙方自愿即可離婚,甚至無需要求感情確已破裂。后者主要反映在訴訟離婚制度上。可否離婚和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按照法律規定的原則和具體規定裁判,不必顧及單方的意愿。由此可見,婚姻法設置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兩種制度并不僅僅是為了多一種程序選擇,而是出于完全不同的兩種價值考慮。因此,兩種離婚制度是完全獨立的,二者在具體程序操作上是不可互用或混同的。協議離婚中的自愿原則貫穿了包括財產分割在內的每一個環節。在財產分割協議中,一方可將自己的財產以財產分割的名義給予對方都可(與此對比,訴訟離婚中則只分割夫妻共同財產,處理一方個人財產只能出于其他理由。)。承接協議離婚中的自愿原則的財產分割協議只能作為協議離婚的一個環節而不可獨立于協議離婚之外,不能用于訴訟離婚中。

(四)財產分割協議的無效、變更和撤銷

以上講到,財產分割協議在婚姻登記機關發給離婚證時生效,產生法律效力。但這種生效只是推定生效,如果其內容存在無效、可變更或可撤銷的情形下,其效力就會受到相應影響。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形,是因為財產分割協議作為當事人之間處理財產問題的自由約定,會存在約定內容是否完全合法的問題。

財產分割協議無效的判斷根據是合同法第五十二條,即如果財產分割協議存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協議無效。一方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可就有關糾紛向法院,主張協議無效。人民法院審查后,認為協議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應確認其無效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裁判。需補充的是,當事人不得以財產分割協議已提交過婚姻登記機關審查為由,主張協議有效。道理同上,婚姻登記機關只對財產分割協議進行形式審查,不會也不應該對其內容的合法性進行實質審查。所以,婚姻登記機關的審查不得作為財產分割協議合法與否的根據。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合同和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也應適用該條規定。但在認定是否符合構成條件時卻需細細斟酌。

關于欺詐、脅迫的標準,與一般合同的認定標準沒有區別。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將欺詐、脅迫在條文中作了明確而突出的規定。

關于重大誤解的標準,主要是指對約定內容本身的重大誤解,而且必須達到“重大”程度。重大誤解不包括對法律規定的誤解。如將價值很小的文物誤認為價值很大并以此為基礎分給財產的,就屬于重大誤解。但如果認為財產分割協議并不產生法律效力,財產分割應在協議離婚后另行解決的誤解就不屬于重大誤解。

對于乘人之危的標準,一個難點是一方利用對方急欲離婚的心態要求多分財產而對方又同意多分的情形是否構成乘人之危的問題。筆者認為,該種情形不應屬于乘人之危。因為乘人之危的本意是一方利用了他人的困境,使他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作出承諾,且在當時的情形下,他人只有獲得一方提供的條件或幫助才可能擺脫困境。如不會游泳的母親答應他人以幾十萬的高價救掉進河里的兒子,如母親事后主張當時的承諾違背其真實意思,他人的行為就可認定為乘人之危。但一方利用對方急欲離婚的心態要求多分財產則不符合乘人之危的本意。因為訴訟離婚造成的時間拖延是法律制度形成的,當事人必須承受。這種“危”并不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不應屬于乘人之危中的“危”。如果其愿意放棄財產權利而獲得較快離婚,也不算被對方所“乘”,只能推定多分給對方財產就是其當時的真實意思表示。即為真實意思表示,事后當然也不得反悔。據此可看出,在處理財產分割協議中認定是否構成乘人之危時,比一般合同中更嚴格。只有在一方利用對方顯著不利的狀況迫使對方簽訂明顯損害其合法權益的財產分割協議時,才可認定為乘人之危。如一方生病急需現金,對方同意給現金但要求分得價值大得多其他財物而達成財產分割協議的,可認定為乘人之危。

至于顯失公平,在適用時應最嚴格。顯失公平主要對照的是市場經濟中公平、等價有償原則。而財產分割協議中最主要的原則是自愿原則。夫妻離婚的具體理由千差萬別,當事人離婚時的感情也往往“剪不斷,理還亂”,當事人之間處理財產也就各有千秋,不應該用更具社會性評價意義的公平、等價有償原則來考察其分配是否公平。所以,只要簽訂的財產分割協議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或乘人之危的情形,當事人自愿將大部分財產甚至全部財產給對方,一般都不應當被認定為顯失公平。只有在當事人文化、法律知識匱乏,一方自愿分得的財產相對少得多,其又非出于快速離婚等目的,并因此分割而使離婚后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的,可以顯失公平為由合理矯正分割方案。

以上是關于可變更和可撤銷構成條件的實體方面的分析。但在程序上,只要當事人在規定的時間,法院就應受理,以保護當事人的訴權。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的非常明確:“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理后查明構成可變更和可撤銷的,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另外,由于財產分割協議也適用婚姻法的規定,所以,因其引起的糾紛只能向人民法院,而不能約定提交仲裁機構仲裁。

第7篇

2001年5月,我與結婚不到兩年的妻子田某到法院打離婚官司。當時為了使妻子田某同意離婚,我作出了讓步,同意把婚后6萬元存款判給田某,隨后法院判決我們離婚。離婚后我與田某在一套房子里分室而居。2003年1月,我們又復婚。復婚后,因種種原因導致夫妻感情再度破裂,田某提出再一次離婚,我表示同意,但要求對6萬元存款進行分割。因為我認為:這6萬元存款原本就是夫妻共同財產,雖然已離過一次婚,但又復婚了,配偶及財產均是原來的,沒有變化;而且我已下崗,今后生活可能會遇到困難,所以我應當得到6萬元的一半。可田某說這筆存款是她的婚前財產,不同意分割。請問,這6萬元存款究竟是屬于她的婚前財產還是我們的共同財產?

黃守朋

黃守朋朋友:

你和田某離婚時把自己本應分得的3萬元存款讓給了田某,并由法院在離婚判決書中作出明確說明,這樣,這筆存款就全部歸田某所有了。后來,雖然你與田某又復婚了,配偶沒有變化,但從法律上看,這筆存款的所有權已經發生變化,成為田某的婚前個人財產了。《婚姻法》第18條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婚后未作特別約定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離婚后仍歸一方所有。而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9條明確規定:“婚姻法第18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因此,如果你們在復婚以后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沒有將這筆存款約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那么你以復婚為理由,想在離婚時分割或討回這筆存款就沒有法律依據,對方有權拒絕。

不過,你可以與田某協商,要求其給予適當的經濟幫助。因為《婚姻法》第42條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如果田某不同意,你可以把自己已經下崗和目前的經濟狀況向法院陳述清楚,由法院判決田某給予你適當的經濟幫助,比如判決田某從其存款中拿出5000元或1萬元給你,作為對你的一次性經濟幫助。

第8篇

共同財產離婚協議書一

甲方(男方):

乙方(女方):

協議雙方于年月日,在辦理登記結婚手續,結婚證號碼:因雙方性格不合無法共同生活,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現雙方經協商達成如下離婚協議:

一、男女雙方自愿離婚。

二、在婚姻期間生有一子/女(年月日)由女方/男方撫養,男方/女方每個月支付小孩子撫養費元;

三、男方/女方一次性補償給付女方/男方元;

四、男方/女方每月享有至少一次探視權,具體時間和方式由雙方另行協商確定;

五、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男女雙方的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公司一處(位于),轎車一臺(車牌號粵),房產一處(位于,面積平方米),以上財產的債權債務由男女雙方共同享有和承擔。

六,雙方無共同存款;

七、男女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各自對外的債權、債務,離婚后由各自享有或承擔。

八、男女雙方清楚知道雖協議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但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雙方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九、本協議的男女雙方自愿簽訂,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違約方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我們自愿離婚,雙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完全同意本協議的各項安排,亦無其他不同意見。

本協議一式三份,男女雙方各執一份。婚姻登記機關存檔一份。

本協議由男女雙方簽字,自取得《離婚證》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年_月_日

共同財產離婚協議書二

男方:,年月日出生,民族:族,工作單位:,現住址:。

女方:,年月日出生,民族:族,工作單位:,現住址:。

雙方于年月日在市城區(縣)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登記結婚,現因(注:指感情不和等)的原因,自愿離婚,經雙方協商一致,對有關事項,依《婚姻法》的規定達成如下協議:

一、男方與女方自愿離婚。

二、子女的撫養:

1、雙方于年月日生育有一兒子/女兒,取名:,離婚后兒子/女兒隨男方/女方直接撫養生活,由女方/男方每月給付撫養費(包括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元,在每月號前付清,直到孩子完成高中教育階段止。高中教育階段之后的有關費用雙方日后重新協商。

2、男方/女方(注:指未直接撫養的一方)可在每月的第周星期六起至周日接兒子/女兒隨其生活或娛樂。如臨時或節假日的探望,可提前一天由雙方協商,達成一致后可按協商的辦法進行探望。兒子/女兒十周歲以上時,探望權的行使應尊重兒子/女兒的意見,不可強行按本協議執行。

三、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

1、房產:a夫妻雙方婚后購有坐落在路號小區棟單元號的樓房一套,登記在男方/女方(或雙方)名下,屬夫妻共有財產。離婚后,該套房屋歸男方/女方所有(注:包括房內裝修內附屬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雙方相互配合辦理產權變更登記手續。因辦理產權變更登記手續所應支付的一切稅費等均由男方/女方承擔。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給予另一方經濟補償人民幣元,在本協議簽訂之日起日內付清。

夫妻雙方婚后購有坐落在路號小區棟單元號的樓房一套,購房時以男方/女方為主貸人向銀行按揭貸款購買,首付及按揭還款都來源于夫妻共有存款,該房屬夫妻共有財產。離婚后,該套房屋歸男方/女方所有(注:包括房內裝修內附屬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雙方相互配合辦理產權變更登記及辦理貸款主貸人變更手續。因辦理產權變更登記及辦理貸款主貸人變更手續所應支付的一切稅費等均由男方/女方承擔。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給予另一方經濟補償人民幣元,在本協議簽訂之日起內付清。

夫妻共有房屋內的家用電器及家具等等(見清單),雙方同意作價萬元,歸男方/女方所有勵志網/,取得的一方給予另一方經濟補償人民幣元,在本協議簽訂之日起內付清。

2、機動車輛:年月日購有牌汽車一輛,離婚后歸男方/女方所有,取得的一方給予另一方經濟補償人民幣元,在本協議簽訂之日起內付清。

3、股權、股票、債券等:(如前述依協議詳定)

4、債權與債務:(如前述依協議詳定)

5、雙方各自名下的其它私人財產(如首飾、衣服等)歸各自所有。

四、離婚后住房的安排:男方住:女方住:

五、其他協議事項:

上述協議事項,雙方保證切實履行;協議內容如有隱瞞、欺騙、責任自負。

立協議人:

第9篇

想離婚財產的合理分配是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法律依據】

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0篇

民法典中離婚后財產分割需要看財產范圍。第一,屬于個人婚前婚后財產的,離婚后仍然屬于個人;第二,屬于婚后共同財產的需要平均分配。婚后共同財產大致有婚姻時的工資、獎金、補貼、經營收益、勞動收益、知識產權收益、繼承所得財產、他人贈送給夫妻雙方的財產等等。對于房屋這類共同財產,擁有房產方應該以當前房價半價折算給另外一方。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1篇

離婚財產分割,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雙方均等分割;屬于個人財產的,歸個人所有。

【法律依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八條,夫妻共同財產,原則上均等分割。

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2篇

協議人:__________, 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出生,住_____市_____路_____號。

協議人_____、_____雙方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在_____人民政府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因雙方性格嚴重不合,無法繼續共同生活,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決定協議離婚。現雙方就協議離婚一事達成如下條款:

一、________與________自愿離婚。

二、子女由________撫養,另外一方每個月支付 元的撫養費。

1、撫養費包括生活費、醫療費、教育費用等。如果子女撫養期間產生一次性大額支出的,雙方再協商解決;

2、撫養費支付時間和方式,如果一方不能夠按時支付的,每天加收3%的賠償金。

4、撫養費支付到子女年滿18周歲,超過18周歲以后,確實由必要支付撫養費時,雙方協商確定數額和支付時間;

5、離婚后一年內子女戶口遷到一方,另一方應協助辦理,如果不協助,則賠償損失_____元人民幣。

6、離婚后另一方戶口一年內遷出,如果超過該時間的,按日支付補償金_____元。

7、離婚后,一方未經另一方書面同意,不得改變子女的姓氏,擅自改變的,應及時恢復原來的姓氏,并一次性支付賠償金 元。

三、雙方夫妻共同財產清單如下:

1、房屋,分割辦法;

2、存款,分割辦法;

3、家具電器,分割辦法;

4、股票、基金,分割辦法;

5、汽車,分割辦法;

6、其他投資、財產,分割辦法。

四、夫妻共同債權及債務:

1、雙方共同債權,分割辦法;

2、雙方共同債務,分割承擔辦法。

五、探望權行使辦法:

1、探望子女的時間;

2、探望子女的方式;

3、探望子女的地點;

4、爺爺、奶奶探望權的行使;

六、其他問題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離婚協議一式叁份,雙方各執一份,婚姻登記機關存檔一份,在雙方簽字,并經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相應手續后生效。

協議人:__________ 協議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