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12: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關于春天的詞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抓住自然界人們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原有的美好、寧靜的景象與因戰爭而遭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并發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反復四次叩問,一次次觸痛兒童柔軟的內心,這是兒童對戰爭的控訴與抗議。其實殘酷的戰爭摧毀的豈止大海、沙漠、星空、草地,還有山川、平原、森林、田野……它無孔不入,它摧毀了我們身邊的每一寸土地,生活的每一個空間。于是,詩人在最后一個小節發出了內心的希望與祈盼――讓戰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讀讀詩尾這個省略號吧,有人說從中還讀出了詩人希望給孩子們一場快樂的球賽,一頓幸福的晚餐,一個溫暖的家……是啊,我們多么希望孩子們能擁有這美好的一切。但此時此刻,詩人希望與祈盼的只是一張平穩的課桌,一間潔白的教室。課桌原本就是平穩的,教室原本就是潔白的,可如今這成了詩人心中的希望與祈盼,那是多么揪心,多么酸楚啊!
基于以上解讀,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自由朗讀,讀準4個生字,讀通詩歌,了解詩歌的內容。
2.通過“角色對讀”“臺階圖示閱讀”“師生改編讀”“模仿練筆”,體會詩歌表達的方式與表達的情感。
3.通過質疑與拓展朗讀,感悟“春天”的特殊含義。
圍繞以上目標,我預設的教學板塊如下:
第一板塊:課前聊讀,走進“春天”
1.提問:看到“春天”一詞,你的眼前會出現怎樣的畫面?
2.閱讀幾首關于“春天”的童詩。(《春天》《春天被賣光了》)
(設計意圖:“春天”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詞語,兒童對于春天有一份發自內心的親近與喜愛。課始,讓兒童與“春天”對話,喚起流淌在他們心中的那一份甜甜的歡歌笑語、追逐嬉鬧……在這份暖暖的積蓄之下,再推薦兒童讀兩首關于“春天”的童詩:用“開火車”的方式讀金波先生的《春天》,感受童詩里“連環扣”的樂趣;以猜猜題目的方式讀金子美鈴的《春天被賣光了》,感受童詩的奇思妙想。)
第二板塊:課始預學,讀準字音、讀懂內容
1.出示課文題目:《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請學生讀題。自由朗讀。指名分小節朗讀。
2.交流討論: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預設意圖:踩著“春天”的步伐,走進一首題目帶著“春天”的詩歌,開啟“春天”之旅。)
第三板塊:課中探學,讀出感情、讀會形式
1.品讀詩歌第1~4小節。
(1)分組聽寫詞語。
A組: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B組:戰艦、水雷、坦克、大炮、導彈、地雷。
(2)同桌對讀,發現這兩組詞語背后隱藏著的詩歌表達的特點。(板書:對比)
(3)比較,畫出“這究竟是為什么”,結合男女生對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板貼:這究竟是為什么;板書:反復)
(4)依著“詞語卡片臺階圖”,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小節及第2~4小節,體會不同朗讀方式下情感表達的不同。
如“上樓”的臺階:
(5)追問想象:戰爭摧毀的豈止是大海、沙漠、夜空、草地,還有……請學生模仿練筆。
(預設意圖:詩歌教學始于“讀”,也成于“讀”。兩組詞語對讀,學生感受到自然界美好的景象與四起的硝煙形成的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體驗對戰爭的恐懼;四次角色對讀,學生感受到四次追問形成的非同尋常的反復,在反復中體驗對和平的渴望。“臺階圖”式的導讀,通過“上樓”“下樓”“忐忑樓”的朗讀,讓原本抽象的朗讀指導變得可視、可思,繼而在朗讀中提升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語文思維。)
2.品讀詩歌第5小節。
(1)引言朗讀。請學生齊讀第5小節。
(2)聚焦詞語。師:如果聚焦一個詞語,你會把目光定格在哪兒?(請學生圈詞并說說理由,學生板書詞語)
(3)師生合作朗讀第5小節。
(預設意圖:在學生交流寫作內容之后,教師蓄勢而引:戰爭摧毀了原本美麗、寧靜的家園,戰爭奪走了原本自由、快樂的童年。據統計,從1990~2003年,在這短短的13年間,就有200萬兒童因戰爭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平均每天有400多個孩子因戰爭離我們而去。讓我們走進詩歌,聽聽這一刻我們共同的心聲……于是在這五分鐘的教學板塊中,學生從朗讀到定格詞語,再到朗讀,經歷著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真真切切的閱讀體驗,最后在教師引領下回環誦讀,感受作者對“春天”的呼喚。)
第四板塊:課末拓學,讀懂“春天”
1.回讀題目,教師質疑,引導學生讀懂“春天”的含義。
2.拓展閱讀《春日》,感受這個“春天”的夢。
學會觀察,抓住春天的特點,寫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寫作小助手:
閉上眼睛想一想春天的美好景色?;鞠x魚在溫暖的季節里有哪些變化?學會整體到局部地描寫,無論是寫景還是敘事,要寫出事物的基本特征。
詞語加油站:
描寫人物動作的詞語:
大地回春 鶯歌燕舞 春滿人間 萬紫千紅 花枝招展 花紅柳綠 枯木逢春 含苞欲放 春風得意 鳥語花香 姹紫嫣紅 雨后春筍
名言加油站:
在這美好的春光里,柳樹的枝條像綠色的長辮,隨風搖曳,裊娜多姿。草兒從地縫里探出腦袋來,左顧右盼。樹兒也從“睡夢”中醒來,東看西瞧才知道春天來了。
. 清晨,春姑娘穿著美麗的衣裳,舞著暖風,招展地笑著,朝我們走來。她給大自然披上了新裝,使萬物顯現出無限生機。一縷縷金黃色的陽光灑在剛披上新裝的草地上,陽光照耀著小草,小草葉子上的露珠兒顯得亮晶晶的。
春天來了
上海市文馨學校三年級 徐 磊
那天,我興致勃勃地去踏青。在公園里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植物,讓我大開眼界。我情不自禁地贊嘆道:啊,春天真美麗呀?。ㄗ髡咔椴蛔越l出贊嘆,符合年齡特征。)
春天在一個小竹園里。你看那茂密的竹葉、筆直的竹竿,風一吹,竹葉“刷刷”地響著。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古人對竹子的贊歌。(應該是受到“春天在哪里”這首歌的影響,作者寫了看到的和聽到的。)“竹生空野外,梢云聳百尋。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竹子自古以來,是虛心的一種象征。(作者能引用古詩,并且抓住竹子的特點來描寫。)這是古人對竹子的一種贊賞。竹葉尖尖的,一年四季都是綠的,我覺得春天時它的綠青翠欲滴,讓人賞心悅目。我還想摘下一片竹葉,放在嘴里當口哨吹。
公園里還有漂亮的山茶花。山茶花的形狀大小不一,千姿百態。我走近它,仔細瞧那小小的花蕊。我想花香應該從這兒發出的吧,這里是花的心臟。小小的花蕊上頂著一個個小小的黃點,煞是可愛。我數了數,綻開的山茶花都是八片花瓣,它們細膩光滑,讓人忍不住想要撫摸。(小作者細心地觀察花朵的形狀和顏色,并寫出自己的感受,想要撫摸一下。)
桃花這時也開得正紅,它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一個個爭奇斗艷。在微風的吹拂下,桃花們搖頭晃腦,仿佛在招攬游客。(作者充分發揮了想象力。)
我一路走著,一路看著,心情非常愉悅,我感覺自己被花紅柳綠的春天擁抱了。(抒發了自己熱愛春天的情感)。
指導老師 何池香
當然,這樣情趣盎然的兒童詩,教學起來自然也是生動活潑的。
一、輕松學詞
柳樹 柳枝 柳梢 柳絮……
春雷 春雨 春風 春燕……
黑板上,畫一株曼妙的柳樹,寫一個靈動的“柳”字,讓學生感受“柳”這個漢字的風姿。然后,讓學生在柳樹上指出或寫出柳樹的各個部位,“柳樹”“柳枝”“柳梢”等詞語的意思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而“柳絮”一詞,教師則要加以形象地描述:柳絮是柳樹開出的花,等柳樹完全長綠了,柳樹就開出白白的、小小的花,春風拂過,它就像蒲公英花一樣離開親愛的媽媽,到處飛,有時還飛到你臉上,給你撓癢癢呢!這就是柳絮。
二、品析詞句
中華漢字,我們如果能賦予它形象和骨感,就能激活一大片關于這個字的形象、情感等個性化的記憶。惟有如此,字、詞才會活在孩子的心里。否則,當學生需要表達獨特的感受時,就很難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字和詞。
“每天早上,都是誰怎樣把你叫醒的?”
“那么柳樹又是誰怎樣叫醒的呢?”
教師娓娓的導語引導孩子們有滋有味地朗讀課文。
春雷是個急性子,已經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了,可柳樹還在沉睡,就和它說話了:小柳樹,快醒醒吧,大地上已經萬紫千紅、鶯歌燕舞,可好看啦!你想,它還會說些什么呢?用上“識字1”中的詞語說一說。
“說著說著”,一連兩個“說著”,告訴我們春雷說了很長時間,我們該怎么讀呢?特別要表現春雷的聲音忽高忽低,忽長忽短,體現春雷對柳樹的悉心呵護和關懷。說著——說著——
小柳樹聽到春雷的呼喚,慢慢地睜開了惺忪的睡眼,伸了個懶腰,醒了。如果我們把“醒了”換成“發芽了”,你覺得怎樣?想想當時小柳樹的表情:驚訝、歡欣……試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春風給柳樹梳頭了,梳著梳著,小柳梢啊,綠了……”在這里,春風成了又一個關于春天的審美意象。你聞,風里帶來了新鮮的泥土氣息,混著青草味兒!此時的小柳樹,更像一位怡靜的小姑娘,任由春風細細地梳理著她那美麗的長辮子,而那辮子也隨風搖曳越來越長,越來越綠,越來越嫵媚。一個“綠了”,寫出柳樹姑娘輕歌曼舞、婀娜多姿的模樣。
三、體驗詩性
“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于是作為教師的我又不失時機地組織孩子們進行仿寫,感受作者恰如其分的表達順序和語言節奏:
春雨給桃樹洗澡了,洗著洗著,桃花喲,紅了;
春天跟大地說話了,說著說著,大地喲,醒了;
春風跟小河說話了,說著說著,小河喲,動了;
春天跟風兒說話了,說著說著,風兒喲,暖了;
……
shì jiè mào shènɡ liǔ shù pō sǎ
hū rán xià tiān hū huàn zhōng yú
二、給下列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下面劃“--”線(6分)
黑白相間(jiān jiàn) 盛米飯(shèng chéng) 水分(fèn fēn)
好學(hào hǎo) 垂著頭(chuícuí)吃骨頭(gǔ gū)
三、比一比,組成詞語(10分)
澆( ) 扮( ) 壽( ) 未( ) 搭( )
繞( ) 芬( ) 濤( ) 末( ) 塔( )
勾( ) 摘( ) 另( ) 陣( ) 提( )
溝( ) 滴( ) 別( ) 陳( ) 題( )
四、填上適當的詞語,使詞語完整。(20分)
一( )風一( )珍珠一( )雨衣 一( )旗桿
一( )燈光 一( )橋 一( )葡萄 一( )清泉 (?。┑闹θ~?。ā。┑臒艄狻?清新的(?。?/p>
(?。┑某鞘小? 清脆的( ) ( )的春風
燈光( )( )湖水( )( ) 名勝( )( )
( )( )不息( )( )秀麗 金碧( )( )
五、我會用正確的詞語說話。(6分)
仍然 忽然
1、三個小朋友正說著,( )吹來一陣風,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
2、過了幾百年,郵票打孔機到現在( )在使用。
發明 發現
1、我( ) 蜻蜓低飛就要下雨。
2、科學家的( )為人民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提高 問題
1、小紅的成績( )很快。
2、這個( )很復雜。
六、照樣子,我也會寫。(10分)
1、牛奶 - 奶牛
蜜蜂-( ) 上山-( )
展開-( ) ( )-( )
2、照相 照相機
火車 作業 飛機
3、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像 。
七、按課文內容填空。(9分)
1、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 ),美麗極了。
2、楊柳綠 ,春風暖 。
3、 能叫石頭落淚, 能叫枯木發芽。
八、你能把描寫關于春天的古詩背下來嗎?(9分)
草
離
離
,
。
,
。
九、我會閱讀短文,回答問題。[8分]
小 紅 傘
有一天,小白兔挎(kuà)著一只籃子,帶著一把小紅傘出門采蘑(mó)菇(gu)去了。
她來到果園里,看見小刺猬怎么也摘不到樹上的果子,小白兔就用自己的小紅傘幫小刺猬把又鮮又嫩的果子鉤下來,小刺猬連聲道謝。
小白兔走到一片蘑菇地里,那兒的蘑菇鮮嫩誘(yòu)人,她剛想采,忽然看見一只大灰狼正朝這邊走來。逃跑是來不及了,怎么辦呢?小白兔連忙撐(chēng)開小紅傘,成了一個可愛的小蘑菇。大灰狼沒看見小白兔,就走過去了。
小白兔舒了一口氣,心想,總算躲過了危險。她高興地采起了蘑菇。這時天下起了小雨,小白兔打開小紅傘,高高興興回家了。
1、這篇文章共有( )個自然段。[1分]
2、請照例子寫詞語。[4分]
又鮮又嫩 又 又 又 又
高高興興(AABB)
3、小白兔的小紅傘用處可大了:它可以 ,
可以 幫小白兔躲過大灰狼 ,還可以 。[2分]
一、民族信仰差異,造成詞匯的涵義不同
民族之所以得以區分,不僅是受到地域的影響,還因為其發展歷史與不同。民族的形成是十分自然的過程,一個民族的人,具有較為相似的心理素質以及心理趨向,無論是語言應用還是行為舉止,都較為相似。而民族與民族之間,會在心理趨向與語言應用上存在不同之處,這也是各個民族具有自身的原因。在進行英漢翻譯工作時,譯者需要關注文化差異中的信仰問題,不同的信仰,對于同樣的詞匯具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在中國,龍是權利的象征,是吉祥的象征。在中國,有許多詞語與龍有關,用具有積極意義。像龍鳳成祥,生龍活虎等。而在英語國家,“dragon”是邪惡與罪惡的象征。在了解中國文化的過程中,許多英美國家的無法理解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在翻譯時,我們可以將“dragon”轉換為“tiger”,推動文化的正常交流。
二、風俗習慣差異,造成詞匯的涵義不同
風俗習慣的不同,使人們對于同一詞匯的使用方法不同。中國是一個崇尚儒家文化的國家,尊老愛幼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在生活中,我們習慣有老奶奶、老爺爺、老太太這樣的稱呼,老字在中國意味著受人尊敬。而在英美國家則不同,在他們的觀點中,“old”意味著他們沒有價值了,沒有生存的意義了。在進行英漢翻譯時,需要對“old”進行合理轉換,翻譯為令以尊敬的即可。另外,在中國的日常交流中,人們經常會提出工作、年齡、收入、婚姻等問題,大家樂于談論這些,來增加彼此之間的熟悉度。而在英美國國家,這些都屬于個人隱私,如果你詢問,就說明你沒有禮貌。這就提醒我們每一位英漢翻譯者,需要認識到英漢語言中所暗藏的思維與風俗問題,尊重不同國家之間的風俗習慣,將翻譯工作做準做精。
三、地域環境差異,造成詞匯的涵義不同
語言的含義也會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區域,在同一時刻會有不同的地理現象。同樣的地理現象,其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這就使得關于地理或者天氣的詞語,會存在較大的差異。舉例來講,在中國,春天會吹東風,東風一來,春天則到,萬物復蘇,春暖花開。在我國,東風一直被應用于大量的詩句當中,詩人用描述東風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之情。像“東風夜放花千樹”等。
而在英國,同樣是東風,帶來的并不是春天與溫暖,而是枯燥的。自然,英國人不會將吉祥之意置于東風身上,而是用西風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在英國的許多詩詞中,詩人通過贊美本文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因此,英漢翻譯工作中,地域差異也是文化差異的重要組成部分,譯者要博學,廣泛學習多學科知識,了解語言應用不同之處的原因,完善英漢翻譯工作。
作者:李往婷單位: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一、激發學生感受美
1.用眼睛去發現美
在教學關于“春”這篇識字課時,我帶學生在校園里走一走,邊走邊讓學生用眼睛去尋找春天。課堂上,孩子們會說“我在美麗的鮮花中找到了春天”“我在嫩綠的枝葉上找到了春天”“我在舒服的草地上找到了春天”。教師再配以相應的圖片,出示文中的詞語,對這樣的教學學生是喜歡的、有興趣的,自然就能讀出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2.用耳朵去傾聽美
聽覺是僅次于視覺的重要感覺通道,它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堂上,我經常進行范讀、播放錄音等,讓學生閉上眼睛來用心傾聽文本,想象文本所描述的畫面,使客觀事物在腦海中顯現具體、清晰的影像,與文本進行心的交流,激起學生豐富的情感,從而感受語言美。
3.用身體去感受美
如在教學《母親的恩情》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地體會母愛如春天般的和煦,教師可讓學生回家與母親進行親密接觸,擁抱一下媽媽或者親一親媽媽,再回到課堂中說說被媽媽抱著的感受,說說平時媽媽對自己的好,從而感受母親的愛。這樣學生不僅用自己的身體體會到了母愛,感受到什么是愛,而且體會到了語言文字那惟妙惟肖的美感。
二、引導學生理解美
1.美讀課文感悟美
葉圣陶先生稱朗讀為“美讀”。在語文課堂上可引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甚至可以根據對內容的了解及自己的想象加些動作以豐富朗讀情感。例如學習第二冊《鮮花和星星》一課時,學生把“滿、這里、那里、到處”等詞語都用動作表示了出來,不僅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也讓學生感悟到了滿地的鮮花和滿天的星星是多么的美麗,促使學生萌生對夏天的喜愛之情,從而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妙。
2.親自動手體會美
教學《云房子》時,教師可準備“一片”藍天,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把各種各樣云的形態用自己的手剪裁出來,貼到準備好的“藍天”上,當“藍天上”飄著千姿百態的云朵時,學生不禁驚喜地喊道:“?。『妹姥剑 边@時引導學生說說美在哪里。學生通過想想――剪剪――貼貼――想想,體會到了白云的美,打出了各種各樣的比方,說出了一句句“美麗的”排比句。通過自己的雙手將文中那美妙的云房子展現出來,使學生體會到了文字的優美。
3.圖文對照欣賞美
在教學《美麗的丹頂鶴》時,出示丹頂鶴的圖片,引導學生整體感知丹頂鶴的美,通過圖文對照感受丹頂鶴的顏色美、形體美、姿態美,反復進行美讀,感受丹頂鶴的美。最后,讓學生邊回憶課文內容,邊給丹頂鶴涂出鮮紅的頭頂、黑黑的頸部和翅膀邊兒。圖文對照,不僅使學生感受了圖片的美,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博大精深、漢字的無窮魅力。
4.通過表演體驗美
愛表演是低年級學生的天性。教師可抓住這一點讓孩子們在表演中理解美,將美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在教學《會走路的樹》時,教師設計了角色表演,激發了學生主動表演的熱情。學生戴上喜歡的角色頭飾,學著小鳥、馴鹿爸爸和小馴鹿的動作神情邊演邊說。通過生動的表演,孩子深刻體會到了馴鹿的溫順,體會到了小鳥和馴鹿之間的友愛。融入角色的表演,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使他們能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也讓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5.借助音樂享受美
如《水鄉歌》一文展現了美麗幸福的水鄉,把輕快歡悅的《太湖美》與一幅幅的水鄉美景結合起來,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看到了水鄉不僅水多,船多,歌多,還有魚也多,米也多……同時體會到了水鄉人們的生活非常幸福安樂。優美的音樂與畫面不僅渲染了語文課堂的氣氛,同時幫助學生理解了文字,享受了水鄉的美。在感受理解的基礎上再朗讀課文時,孩子們讀得歡悅、優美。語文課堂中音樂的運用應注意把握時間的契機,抓住“憤悱之處”來幫助學生感受美,理解美。
三、激勵學生創造美
從美育觀來看,仿說、仿寫、配畫是語文教學中理解美和深化美感的途徑之一,是學生表達美、創造美的良好開端。在讀完《家》一文后,我讓學生仿說、仿寫、配畫,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說他們想說的,寫他們想寫的,畫他們想畫的,激勵學生創造美的情感,讓學生在模仿中有所創新。
一、巧妙導入,激趣引思。?
課前我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四季,在頭腦中想象四季,用雙手描繪四季,搜集詞語贊美四季。上課時,打破常規讓學生拿著作品,站在室外等四季。同時四位扮演春、夏、秋、冬的同學在黑板上隨意貼上四季多彩的圖案:嫩葉、綠草、五顏六色的小花、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落葉、潔白的雪花、可愛的雪人和圣誕老人等等,在教室內營
造美麗的四季。春姑娘引領學生進入教室,讓學生在視覺上感受四季的美。?
……?
( 分析:“好奇心”是學生創新的潛動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因此,只有巧妙地導入新課,去激活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才能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有利于對新知的探索。因此教師用令人喜愛的畫面,令人舒適的情境導入新課,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引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從而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師:從大家的繪畫作品中,老師看出同學們都有自己喜歡的季節,下面請喜愛相同季節的同學坐到一起,自成一組好嗎??
師:下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分組討論學習你所喜歡的季節,并完成老師的自學要求:?
1、結合課文插圖及內容,說說課文中該小節描寫了哪些景物??
2、再結合課前準備的畫,說說你想到了什么?仿佛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學生匯報:?
生1:我來匯報,我們組學習的是春天這一小節。這一小節中描寫了溪水、綠草和鮮花。結合我的作品,我仿佛看到冰雪融化了,溪水嘩嘩地流著,滿山的映山紅開了,把山都染成了粉色。?
生2:結合我的作品,我仿佛看到大雁從南方飛回來了,還一邊飛一邊叫,仿佛在告訴人們:“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生3:老師,我仿佛看到睡了一冬的小青蛙從洞里鉆出來了,一邊伸懶腰一邊說:“睡得真舒服!是該運動的時候了?!?
生4:老師,我仿佛感覺到春天的太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
生5:老師,他們把我想說的話都說了,可我卻在課前找到了他們沒有找到的“春天”。?
(本組學生露出不服氣的表情)?
師:瞧,他們有些不服氣啦,你還不讓他們看看你找到了什么??
生:(得意的樣子)我找到了一首關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下面我給大家唱一下。春天在……?
本組同學高興地跟唱,老師與其他同學拍節奏。?
師:你們匯報得真好,讓大家佩服,讓老師高興。接下來誰匯報??……?
( 分析: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發展和實踐的過程。引導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自己主動地參與學習,去看、去想、去說、去畫、去發現、去探究、去獲得新知,從而使思維得以發展。?
但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因此教師又提出了深淺適度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成功地完成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任務,協助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新知、領會新知;而學生則帶著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及交流去積極尋找答案,理解課文、超越課文、延伸課文,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獲
得者,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精巧設練,培養能力?
師:四季的特征各不相同,誰能結合板書和自己的作品,用一個表示顏色的字來概括一下每個季節的主色調??
生:我認為春天是綠色的,因為草綠了,樹枝發芽了。?
生:我認為春天是粉紅色的,因為滿山的映山紅把山都染粉了。?
……?
師:四季的美各有千秋,下面請大家把課前收集的描寫四季的詞語拿出來,和老師比一比,看誰收集得多??
學生紛紛跑到黑板前貼上自己搜集的詞語。?
( 分析:練習的設計要由淺入深,難易適度,逐步提高;習題要有拓展性、開放性、探索性,還要求變、求異、求活。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精練、巧練中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能力,深化思維。)?
因此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一些語文實踐活動:第一題要求學生從視覺上,并聯系生活實際,尋找答案。第二題即豐富了學生的詞匯,又培養了學生收集材料的能力以及合作競爭意識。?
四、鼓勵創新,享受成功?
師:同學們畫得很美,說得很棒,收集得也很認真。下面我們要開展一個“爭做小詩人”活動,看看誰寫得更好。請大家找你最好的伙伴,選你最喜歡的季節,仿照課文的格式,寫一首小詩。?
學生兩三人一組合作,討論思考。?
師:誰愿意給大家讀一下你的作品??
生:老師,我來。我們創作的小詩題目是《夏天》:?
夏天的腳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著走來,?
蜜蜂唱起了歌——?
嗡嗡,嗡嗡,?
它們在辛勤地采蜜。?
生:我來匯報一下,我們作的小詩題目是《冬天》:?
冬天的腳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著走來?
雪花跳起了舞,?
飄呀,飄呀,?
讓世界變成了白色。?……?
教師對于學生創作的小詩或微笑、或點頭、或建議、或點撥,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 分析: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創造的環境,提供創造的機會,架設創造的橋梁,對積極參與創造的同學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這些都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創作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用裝訂詩集來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樂于思考,勇于創新。)?
摘 要:低年級學生在寫話的過程中,因為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技能,大量會講的字詞不會寫、不會用,會寫的字又不能滿足完整表達的需要,尤其是思維發展的滯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書面表達的發展。所以,教師要積極探索如何在寫話時運用閱讀中學到的詞句。主要從兩方面做起:(1)要善于在閱讀中積累詞句;(2)要善于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句。
關鍵詞:寫話;積累詞語;樂于運用
在小學語文的習作教學中,很多教師更多地關注了中高年級的作文,其實重視低年級的寫話教學,對習作教學是有極大幫助的。實際上對于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學習使用書面表達(寫話)是一個很大的臺階,很不容易寫好,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而且這個時期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技能,大量會講的字詞不會寫、不會用,會寫的字又不能滿足完整表達的需要,尤其是思維發展的滯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書面表達的發展。所以,教師要積極探索如何在寫話中運用閱讀中學到的詞句。
一、善于在閱讀中積累詞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這就要求教師在要求學生讀書的同時,還要有目的地積累詞語,在我校的“閱讀教學‘三環節’”的第三環節(實踐環節)中也有關于積累詞句的部分,可以和寫話需要積累的詞句相結合,這樣也為學生寫話奠定基礎。例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月亮灣》一課中,對景物的描寫,有好多描寫顏色的詞語,如“綠油油”等,就可以讓學生積累下來,在《春天來了》的寫話中加以運用,寫出了景物的顏色美,而且課文中還有一些比喻句,寫出了景物的美,例如,“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春天,書上開滿了桃花,遠遠望去,像一片燦爛的朝霞”等,將這些美妙的比喻運用到寫話中。我們還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有關描寫景物的文章找出來,找到其中好詞佳句,模仿寫景物的顏色、形態,還學會使用恰當的比喻和擬人手法,將自己看到的景物寫生動、形象??梢?,在閱讀中積累詞句對寫話是極有幫助的。
二、善于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例如,二年級上冊練習冊上有個寫話題目是《我第一次做飯》,很多學生就聯系上我們前段時間剛接觸到的表示順序先后的詞語,用上“首先……接著……然后……最后……”將自己做飯的過程寫得清楚、明白。例如,我們寫“夸家鄉”。在寫話前一星期或幾星期就要帶領學生欣賞家鄉的美景,品嘗家鄉的特產,發現家鄉的變化,暢想家鄉的未來。正式寫話時,學生才能打開思路。又如,二年級下冊的“寫一寫自己熟悉的一種動物”?,F在的孩子很少觀察動物、跟動物打交道,為了讓學生寫出動物可愛的樣子,有趣的生活習性,或和動物之間發生的趣事。教師要提早一個月、兩個月的時間,布置活動。正式寫話時,學生才能無拘無束表達,真情真意交流。
葉圣陶說:“對于學生作文,標準不宜太高?!幸粚幼钜俗⒁獾?,就是學生所寫的必須是他們所積蓄的?!彼€說:“小學作文之教授,當以順應自然之趨勢而適合學生之地位為主旨?!彼?,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人、事、物,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過的寫下來,并在寫作中適當運用積累的詞語。
(作者單位 山東省膠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péng yǒu ___________________
shuō huà ___________________
nǐ men ___________________
wàn suì___________________
chūn jié___________________
mǔ qīn___________________
chūn tiān lái le ___________________
x?ǎo péng yǒu men zhǎng gāo le 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詞語補充完整。
親( )好( ) 紅( )綠( ) 春( )大( ) 柳( )花( ) 泉水( ) ( ) 百( )齊( ) ( )致勃勃 ( )往( )來 ( )顏( )色 ( )暖( )開 ( )歌( ) 語 ( )里( )云( )花盛( ) ( )風拂( )
3古詩樂園-填空。
春曉
( )眠( )覺曉, 村居 孟浩然
( ) ( ) ( )啼( )。 ( ) ( )鶯( ) ( ) ( ) ( ),
( ) ( ) ( ) ( ) ( ), 拂堤( )柳醉( )煙。
( ) ( ) ( ) ( ) ( )。 ( ) ( )散( )歸( ) ( ),
( )趁( ) ( ) ( )紙鳶。
4、組詞。
有 門 東 百 高 聲 萬
友 們 冬 白 亮 生 升 方 早 明
草 朋
5、對的打勾。
朋(péngpén) 綠(lǜlù)草(cǎochǎo)聲(shēng sēng)
行(hánghán)醒(xǐnxǐng) 爭(zèng zhèng) 軟(luǎn uǎn) 齡(línglín) 經(jīngjīn) 親(qīn gqīn) 詩(shī sī) 醉(zuì zùn) 散(sàn sǎn)
6反義詞。
矮- 黑- 少- 有- 去- 閑- 今-
7、看圖寫出幾對反義詞。
長 ---短
( )---( ) ( )---( ) ( )---( )
( )---( ) ( )---( ) ( )---( )
8、換偏旁。
活 話( 說話 ) 朋( )( )爺( )( )放 ( )( )各( )( )
9、寫出班級中5位同學的名字。
8、訪寫。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進入低年級學齡段,兒童都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同時,求知欲非常強烈,此時用識字打開他們的閱讀之窗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不妨從中尋找規律,結合學校、學生及自身實際,改革識字教學,真正做到使識字和寫字分流,少寫多識,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產生“我要識字”的主觀內驅力,在自主、開放的氛圍中形成穩固的識字習慣。
一、兒歌識字,提高學生對漢字的再認能力
通過分析兒童在學前的識字狀況,不難發現,許多孩子在家中或幼兒園中都已經學會了大量的兒歌,這些兒歌其實就可以作為識字的資源引入課堂。我們可以將這些兒歌組編成教材,當學生能夠熟讀例文后,教師可以將之制作成課件并把這些生字“請出來”,學生可以一邊讀例文,一邊用鼠標將這些漢字“送回家”,拖拽至相應位置。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既重溫了兒歌,又體驗到了兒歌識字的樂趣。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兒歌《手影變變變》時,就先請班里的識字大王做了泛讀,學生仿照熟讀之后,設置了“送迷路的動物回家”環節,將其中的動物類詞語抽出,并出示相應的手影圖片,讓他們進行圖與詞的對應嘗試。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都充滿愛心地完成了任務,教師也成功地將識字教學整合到了兒歌中。
依據“場依存”理論,當學生無法再認時,便可以回憶熟悉的兒歌,從而完成再次識別的過程,通過循環往復,達成識字目的,這正是兒歌識字的優勢。
二、專題識字,提高學生與漢字的互動能力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在生活這個氛圍中,更容易釋放本性,發揮主動性。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將分散的認讀環境整合為一個系統的識字環境,協助學生深化發展自身的認讀策略。
例如,在春季,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發展需要以及興趣愛好,可以開展以“春天”為主題的專題活動:
第一部分:“踏青尋春”。課前,布置學生自己動手,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去搜集關于春天的各種素材,如詞語、歌曲、童謠、古詩等。請家長帶著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第二部分:“描繪春天”。教師協助學生將自己搜集的素材進行初步整理,并鼓勵他們將春天畫出來。同時在景物旁邊標注上漢字,自己無法書寫的,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
第三部分:“歌唱春天”。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朗誦、繪畫、書法、唱歌、舞蹈等形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保持對識字內容的持續性關注。
活動中,漢字與具體情境緊密結合,使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更加深刻。
三、游戲識字,提高學生對漢字的加工能力
喜歡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將識字活動編入游戲中,能更好地激發起兒童的識字興趣。
如:同桌互助識字游戲。將詞卡反放,一個人翻,兩人一起認讀,誰先讀出來誰就獲得本張詞卡,最后詞卡數量多的即為優勝者。這個游戲主要考驗的是兒童對漢字的熟悉程度。
開火車識字游戲。在火車開動的情境中,教師隨機出示字卡讓一組學生依次念出,若出現錯誤,火車即停,由其他小組進行修理,即讀出正確讀音,之后火車繼續出發。讀錯的同學接受懲罰,表演讀兒歌。
穿衣戴帽識字游戲。拿出一個字的部件,請學生補充其他部件組成一個字,如“日”,可以變化出“電”“申”“甲”等;“也”可以組成“池”“馳”“地”等。
1、秤能稱輕重,話能量人心。
2、打蛇打七寸,挖樹先挖根。
3、不磨不煉,不成好汗。
4、當著矮人,別說矮話。
5、吃飯先喝湯,老了不受傷。
6、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
7、鞭打的快馬,事找的忙人。
8、飽帶饑糧,晴帶雨傘。
9、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
10、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11、出家三天,佛在面前;出家三年,佛在西天。
12、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13、船載千斤,掌舵一人。
14、常賭無贏家。
15、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16、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17、饞人家里沒飯吃,懶人家里沒柴燒。
18、船頭坐得穩,不怕風來顛。
19、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20.雪后易晴。
21.冬有三天雪,人道十年豐。
22.雪姐久留住,明年好谷收。
23.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24.大雪不寒明年旱(冀)
25.大雪下雪,來年雨不缺(皖)
26.寒風迎大雪,三九天氣暖(冀)
27.大雪不凍,驚蟄不開(蘇、皖、贛、鄂、湘、貴、京、冀、晉)
28.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蘇、浙、魯、湘、粵)
29.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麥子好(甘)
30.大雪紛紛是豐年(川)
31、春雞臘鴨子(抱窩)。
32、春季的游牧走得遠,黑心腸的人朋友遠,黑暗的放晚影子遠。
33、春季多流汗,秋季歌兒唱不完。
34、春來多捉一個蛾,秋后多收谷一籮。
35、春冷凍死牛。
36、春曝死鬼,夏霧做大水。
37、春前一道糞,糧食堆滿囤。
38、春天比肥堆,秋天比谷堆。
39、春天出現在盛天的花卉里,秋天出現在豐碩的果實里。
40、春天多一鋤一遍,秋天多打一面。
41、打鐵看火候,莊稼趕時候。
42、活到老,學到老,一生一世學不了。
43、鐘不敲不鳴,人不學不靈。
44、不怕學不成,只怕心不誠。
45、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46、天上掉下餡餅來。
47、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48、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49、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50、勤勞是個寶,一生離不了。
51、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說假話。
52、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53、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54、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55、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56、早起多長一智,晚睡多增一聞。
57、寧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敵人的蜂蜜。
58、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勞。
59、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
60、朋友千個少,敵人一個多。
61、滿瓶不動半瓶搖。
62、離家十里路,各處各鄉風。
63、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64、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65、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66、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67、爆飲爆食易生病,定時定量??祵?。
68、人怕胎里瘦,苗怕根不肥。
69、丟兩頭,種中間,玉米棒子沒空尖。
70、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71、有事叫公公,無事臉朝東。
72、十個錢要花,一個錢要省。
73、五月不熱,稻谷不結。
74.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75.鄰居好,賽金寶。
76.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抵對門。
77.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78.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79.交人交心,澆花澆根。
80.歲寒知松柏,患難見交情。
相關文章:
1.經典的小學四年級諺語大全
2.2020年風趣的小學四年級諺語集錦
3.小學四年級中華諺語集錦
4.關于小學生四年級天氣經典諺語
5.小學生常用的諺語大全
關于學校春游活動方案范文 一、活動時間:4月15日(周五)8:00—10:30
二、活動地點:xx公園
三、活動主題:“與春天握手,攜快樂同行”
四、活動目標和要求:
1、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是學生踏青春游的好季節.通過踏青春游活動,讓學生親密接觸大自然,欣賞春天美景,拓展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景.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
2、 教育學生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綠化,嚴禁學生攀摘花草樹木,亂丟垃圾,每生自帶保潔袋,返回時清理好環境衛生. 為強化春游活動安全管理,增強帶隊老師、活動學生的安全意識,確保師生的`人身安全和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過程中,應急措施必須落到實處,以利于及時應變。
3、組織開展多種趣味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孩子勇敢自信、自然大方地表現自己。
五、活動前教育
(一)安全教育:
1.排隊行走安全:一切行動聽從老師指揮,緊跟隊伍,不掉隊,在隊伍中行走不喧嘩,不擁擠,不吃東西。
2.游玩安全:
(1)不玩水,不去湖邊玩耍,不攀爬石頭,樹木;
(2)不踐踏草叢、愛護花草;
(3)不做危險游戲;
(4)在老師視線范圍內活動,不得隨意離開,有事離隊要向老師請假并結伴而行。
(二)文明教育:
1.在來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亂穿馬路,走人行道和斑馬線。
2.在游玩過程中要注意衛生文明:不亂丟廢棄物,扔在自己帶的塑料袋里,離開休息地,要搞好衛生。
3.在游玩過程中要注意語言文明:不講臟話,不大聲喧嘩;如有游客詢問要熱情地回答。
4.在游玩過程中要注意行為文明:不追跑打鬧、不損壞公共財物,在游玩過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六、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應急措施
如遇一些突發事件,(如:演出場地發生火災,學生摔傷等)發生意外時,要注意的處理原則:
1、保持鎮靜、沉著應對。
2、學生優先原則。
3、就地搶救原則。
4、報警、求援原則。
5、維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則。
七、活動內容:公園里尋找春天,才藝表演,快樂游戲。
(一)尋找春天
語文學科,在公園里,讓孩子們找一找鳥窩,聽一聽蟲叫鳥鳴,數一數樹的數量,比一比樹的高矮、粗細、看一看哪些樹是長葉子的,哪些樹是開花的,體會語文書上寫到的描寫春天的好詞好句,并引導學生正確運用。
(二)擊鈴傳花、才藝展示
學生圍坐成一圈,一人擊鈴其余同學接傳花,鈴聲停止,拿到花的同學表演節目,并有獎品獎勵,目的是調動所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孩子勇敢大方地表現自己。(要求每個學生課下至少準備2個節目,如唱歌、跳舞、講笑話、講短小故事、猜謎語、模仿等)
(三)背氣球游戲
全班共分三組進行比賽,兩人背對背進行背氣球,在背的過程中要求隊員之間團結合作氣球不能落地,最后統計在規定的時間內哪組背的氣球最多,最多的小組為獲勝組,并有小獎品鼓勵。
(四)其他游戲
根據以上活動的進展情況,如果還有剩余時間將組織開展跳繩、貓捉老鼠、丟手絹、詞語接龍等游戲。
關于學校春游活動方案范文
一、活動主題:激揚青春活力 共建和諧集體
二、 活動目的:3月,春意盎然,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時節。通過本次春游活動,在欣賞優美景色的同時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營造和諧融洽的集體氛圍,豐富同學們的校園生活,陶冶情操。
三、活動地點:XXXX
四、活動對象:XXXX班
五、活動流程:
1、X月XX日,由采購組成員購買路上必需品。(采購組成員另安排)。
2、X月XX日,上午7:30,所有參加成員在學校籃球場集合,坐旅游空調車到XXXX。
3、16:00,XXXX集合,集體坐車返校。
六、工作安排:
分X組.組長負責聯系組員.并和負責人隨時聯系
七、活動經費
本次活動需要的禮品:棒棒糖四包 水36瓶 等 經費總計:XXX元
八、活動注意事項
1、活動過程中,每位參與人員不得隨手丟垃圾。
2、每位參與人員必須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積極配合負責人的安排,注意活動紀律和安全,確保此次活動圓滿完成。
3、爬山需要穿休閑的衣褲,運動鞋。可帶帽子來避免陽光的照射,由于天氣炎熱,同學們最好自帶水,防止口渴。
4、來回路上,安全負責人一定要確保好大家的安全。
5、后期工作:由拍照負責人將活動照片及錄像整理后放在電腦上,供每一個成員拷貝留念。
九﹑附加
本班分組活動由各小組組長負責本組人員的聯系.并且各組組長和負責人保持聯系.以免人多引起人員丟失.安全放在第一位。
關于學校春游活動方案范文
一、活動目的
1、走近自然,感受春天,了解家鄉,陶冶情操。
2、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能力,增進孩子與父母間的情感交流,體驗照顧他人的不易與快樂。
二、活動地點
新桐—大桐洲島上。
三、活動時間
xx月xx日(星期日),上午8:30——下午2:30
四、參加對象
一(6)班學生與家長(自愿報名)
五、費用形式
費用自理,大人每人50元,孩子每人30元
六、活動籌備
1、將全體報名人員以家庭為單位分成7個小組
2、具體籌備工作如下:
(1)工作人員安排:
總負責:一(6)班家長委員會部分成員
方案策劃組織:陸xx爸爸汪xx爸爸
活動主持人:李xx媽媽朱xx媽媽
后勤負責人:李xx爸爸等6人準備好燒烤用具以及燒烤所需的一切物品以及燒烤的食物。
活動攝影:許x爸爸(備數碼相機一部)。
安全負責人:吳xx爸爸(備急救箱一個:創可貼、紗布、酒精、棉花、紅藥水、開水等),落實整個活動的安全措施,要求車隊嚴格按標貼順序行進,不得超車!在出發前收齊每戶人家的外出表。
經費負責人:石xx媽媽和袁xx媽媽(主要負責活動經費的收繳和開支等)。請以家庭為單位在東吳公園門清費用。
(2)全體少先隊員佩戴好紅領巾。
(3)以家庭為單位事先對自己的孩子做好紀律教育,衛生教育,安全教育以及文明禮儀教育工作,跟孩子講清本次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4)以家庭為單位自備其他自用食品:零食、飲用水以及水果等(教育孩子注意節儉)、風箏以及休息用的小凳子、桌布或帳篷等。
七、活動安排
1、全體成員8:30左右在東吳公園正門口集中、整車隊,有車的家庭進行自駕,沒車的家庭由汪樂妍爸爸負責好拼車事宜。請各位家長在出發前交清所有的費用。
2、9:00前由汪樂妍爸爸發給車號標貼,整理好車隊。9:00正式出發嚴格按車號標貼順序行駛,一路觀賞春色。
3、9:45左右到達目的地各自有序停車。
4、9:45—10:10:燒烤前各項的準備工作。
5、10:10—11:40:燒烤自助活動以及挖野菜活動。
6、11:40—12:10:家庭自由親子活動。
7、12:10—13:10:放風箏比賽(以家庭為單位),看當天天氣情況。
8、13:10—14:10:家庭迎面接力跑比賽(以小組為單位)。
9、14:10—14:30前:比賽頒獎活動以及離開場地前的整理活動。
10、14:30整車隊返回富陽。
八、安全措施
1、召開部分家長委員會會議,明確各自職責。
2、活動前后加強對孩子安全教育。
3、嚴格選定劃分活動區域,對于有危險的活動區域,禁止孩子去危險區域內活動。
4、出發前以家庭為單位嚴格檢查所帶的食品,確保食品安全。
5、考慮到春游活動屬于大型集體外出實踐活動,存在難以預料的安全隱患,所以以家庭為單位必須向家長委員會上交書面活動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