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九年級英語課件

九年級英語課件

時間:2023-05-30 09:37: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九年級英語課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九年級英語課件

第1篇

關鍵詞:初中英語;導入;存在的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0-0034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正如一場戲的序幕一樣,作為首要環節,精彩而有效的導入能為整個課堂教學的進程打下一個良好的開端。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指的就是人們對事物的整體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為中心形成的。這也正符號美國心理學家阿希所提出的“首因效應”。有效性導入能夠激情學生的求知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效性導入可以以舊帶新、以易帶難、以熟帶生,達到融會貫通、循環往返的效果,使教學具有新鮮感、啟發性和銜接性。

一、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環節存在的問題

1. 忽略導入的重要性。有的教師認為,課堂45分鐘十分有限,課文導入不導入并不重要,他們往往用一句“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來進入正題。這樣長期以往,只會使學生興趣低下,進而產生厭倦情緒,從而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2. 忽略導入與課文的聯系性。一些教師為了形式去導入,這些導入并沒有為課文的展開做鋪墊。比如,很多教師從七年級到九年級,上課的開場白不外乎以下幾句:“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today?” “...”

3. 忽略導入在課堂中的時間比重。有些教師在處理導入這個問題上可能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例如一節新課出現大量的生詞,有些教師會花上十幾二十分鐘去逐一導入這些新單詞,而不管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能否完成。

二、有效導入的方法與建議

有效導入的方法很多,但不論是什么導入方法,它們的標準都是:這種導入是否對這節課的教學有效,是否有利于達成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有助于讓學生獲得發展。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的課堂導入方法:

1. 任務型導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學生通過教師的指令進行各項活動,而自然地進入到新的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如何當好這個“導演”的呢?大家可以從以下幾種方法看出:

(1)復習導入法。這個方法一般被廣泛地運用在單元內的課文教學中,或者知識點銜接比較緊密的單元之間。例如在新課標英語九年級Unit 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的第二課時教授新課前,筆者先讓學生復習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What happened to Tina? 讓學生用過去完成時態把發生在Tina身上的事先復述一遍,然后筆者就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二課時的內容:What happened to the writer?

(2)預習導入法。教師在課前布置相應的預習內容,最好事先設置幾個問題,然后再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學生對即將要學的內容有些了解,所以他們對教師的提問會表現出很大的積極性;同時他們對將要學的內容不是全部了解,這就促使他們能更加全神貫注地去學這些內容。

(3)談話導入法。這種方法是教師根據新授課的主題而確定一個相應的話題,通過師生間的談話,自然而然的導入到新授課的內容。例如在新課標英語九年級Unit15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 第一課時,設置了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Why do you like it?通過一系列學生的積極回答,既導入了一些所學動物,又導入了一些描述動物的形容詞。筆者又設置了Where can we see these animals?學生們大聲回答in the zoo.筆者問道:“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zoo?”當然學生們會說:“Yes”,筆者說:“OK, let’s go!”就這樣在師生間的一問一答中引出了新的內容。

(4)懸念導入法。例如在新課標英語九年級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第一課時2a,2b的聽力前,先讓學生們仔細看圖,并回答:What unusual things have you found about the boy? 然后過渡到:What will Kathy and Molly talk about? 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地聽。懸念導入法的關鍵在于問題的設置上。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2. 興趣式導入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可充分創設情景,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形象地導入新課。

(1)游戲導入法。“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必須有效抓住和利用這一特性,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相應的知識性、趣味性強的教學游戲。使學生邊玩游戲邊學習,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接受英語、喜歡英語,從而達到“玩與學”相結合的目的。例如有些教師會在一個單元的復習課上,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選數字,回答跟本單元有關的問題并獲取相應分數的游戲。這種游戲往往以分組形式進行。游戲導入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而且培養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了他們學習使用英語的信心。

(2)歌曲導入法。節奏歡快、簡單易唱的英文歌曲深受學生的喜愛,美妙的音樂和歌曲營造出那種特殊的親切感和歡快的氛圍,一下子就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外轉移到課堂中去。例如在新課標英語八年級下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一課的導入中,運用歌曲《If you are happy》可以很自然地導入到課文。歌曲導入法能在愉快的氣氛中有效地導入學習,愉悅情緒,為接踵而至的課堂教學提供精神與情感的保障。當然,我們并不是每節課都牽強附會的放些英語歌曲,而是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出發,挑選合適的英文歌曲。

(3)故事導入法。講一個學生耳熟能詳或接近生活又通俗易懂的故事來導入新課,會令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所設計的故事情節中。例如在新課標英語九年級Unit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the bus had already left.的復習課上,筆者先給大家講了《狼來了》的故事,然后緊跟著提問:What happened to the boy at last? 等學生們滔滔不絕地發表完他們的看法后,筆者又提問到:Tina overslept this morning. What happened to her?這就巧妙地讓學生把本單元所學的內容很自然地復習了一遍。

(4)多媒體導入法。例如在新課標英語七年級上Unit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一文的導入中,筆者利用多媒體(下轉第40頁)(上接第34頁)截取不同種類的電影,在課堂中讓學生觀看。多媒體導入法使材料由抽象化為具體、形象。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接受新知識。

當然,導入方式還有很多,例如從學生的課前演講導入,從一些偶發事件來導入等等。這些導入方式是相互聯系,教師們要根據不同的課時,不同的學生等來靈活運用各種導入方式。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導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課堂的有效導入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初中的英語教師應結合課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常思考,多探究,發現和設計出更好、更有實效的導入方式,以實現有效的英語課堂。

第2篇

1、讓導入更加的形象有趣

初中英語課上,最讓老師頭疼的事兒是干巴巴的說教,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能夠改變傳統師生“問答法”的引入方式,可以用卡通人物、生活中的典型事物形象、故事片和音樂等等來設計導入。

這樣的導入,往往使得學生的耳目為之煥然一新,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講述人教版九年級的Inventions時,可以讓學生觀看幾個有創意的發明,配上形象的卡通式的人物設計,有的學生不禁會心一笑,理解了科學發明需要的是創新,由此,順利引入新課。

2、讓新知識的講述更加生動

初中英語的教學內容,從“dialogue”逐步的過渡到“text”的教學,尤其是到了九年級時,有的課文很長,如何才能有效的講述是一個令很多老師感到棘手的問題。多媒體教學則有利的把所學內容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加上漂亮的插圖和背景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達的欲望。

同時,把課文中的重點詞或者短語用紅色標出,再進行舉例,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它比傳統的板書更加的清楚、整潔。

3、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

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可以使教學重點清晰的凸顯在學生的眼前。教師可以根據每一課的教學重點技能,擇其一或二進行訓練。如果是訓練學生聽力,則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呈現聽力材料錄音,把聽力練習以問題的形式展示出來。

比如,在講述《Christmas》教師可以收集與課文有關的故事、圖片、歌曲等,把西方人對圣誕節的理解展示給學生,可以使學生對其來歷、傳統做法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加深對課文西方文化內容的掌握。

4、使練習更加的充分有效

多媒體英語教學形象、直觀,它的動畫效果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代替的。它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突出重點,易于學生把握。其交互性將授課內容和學生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動靜結合的特點,能充分再現語言情景,達到聲、畫交融的狀態。從而,使學生的“苦學”變為“樂學”,原來枯燥的語言材料,可以輕松的記住,提高了記憶的有效性。

運用多媒體可以使教師實現“精講多練”的目標,輕松突破黑板空間限制,使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順利的遷移和運用,課堂容量增加,還節省了相當的板書時間,可以利用來操練其他言語技能。既達到了老師的教學目標,學生也易于接受所學的知識。

多媒體教學有明顯的積極作用,但這并不能說多媒體教學可以完全的替代傳統,尤其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此。其負面作用常見有:

首先,多媒體英語教學課件集視聽于一體,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的同時,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相互的語言交流變少了許多。而英語課作為一門語言課程,充足的相互交流是題高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多媒體教學在英語課堂的教學中,容易造成口語交際能力的下降。

其次,多媒體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具有“強制性”,學生對于學習材料的選擇和表達失去了靈活性,更多的考慮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導致至少在形式上延續了傳統的 “教師主體”的教學理念,忽視了學生的“學”。

第3篇

摘 要: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而情境教學是提高英語教學非常有效的方法,僅從三個方面淺談創設英語教學情境的方法。

關鍵詞:情境教學;直觀教具;創設情境;聲情并茂;愉悅

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指創設具體生動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的方法。它不但能激發學生熱烈的情緒,喚起學生亢奮、愉悅的心情,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布魯姆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教學呢?

一、利用實物、模型、圖畫創設直觀的情境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為了使學生的英語與客觀事物建立直接聯系,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要盡量使用英語。初學階段,盡量采用直觀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使學生直接理解英語。由此可見,實物、模型、圖畫等直觀教具在英語課堂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活躍、生動,讓人感到輕松愉悅。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接觸語言知識,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對語言知識的記憶、理解。例如:在教學panda,tiger,elephant,pig,cow,fridge,tractor,computer等名詞時,我就讓學生帶相應的玩具模型;教“Unit 4 What are your favorite animals”時,我展示動物掛圖,讓學生認識動物名稱及其特點。通過這種直觀教學手段,形成交際的模擬情境和氣氛,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情境中進行語言操練,學得又快又正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電教化手段創設情境

運用幻燈片、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以及網絡等電教資源,集圖畫、文字、聲音、影像于一體,創設聲情并茂的教學情境,進行聽、說訓練,使學生產生新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積極性。如:九年級“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這一單元學習定語從句。我就結合學生的愛好,選取一些學生喜歡的明星、流行歌曲、電影來展示目標語言,并進行有針對性地練習。這節課深受學生喜歡。再如:人教版九年級教材第十二單元“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由你來握手),因為這節課講述的是不同國家的禮儀。為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從電腦上搜集了有關Japanese(日本人),Brazilian(巴西人),American(美國人),Korean(朝鮮人)等不同國家人們見面的畫面,像日本人和韓國人見面要bow(鞠躬),巴西及一些南美國家的人見面要kiss(接吻),等等,用大屏幕播放。生動形象的畫面播放,學生學起來非常有興趣。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電教資源來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總之,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恰當的電教手段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完全超越了傳統課堂教學手段,如:黑板、粉筆、錄音機等的功能,達到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的良好效果。

三、利用動作、表情和語調創設情境

這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常用的一種方法。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能用各種豐富生動的表情、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活潑夸張的動作,再加上不斷變化的聲調來描述事物或某種過程時,課堂氣氛會變得非常活躍,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非常集中,就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in front of”這個介詞詞組時,我站在一同學面前說:“This is Jim. I’m in front of Jim.”說完三次后,我問學生:“Where is Mr Zhu?”學生踴躍地舉手回答:“He is in front of Jim.”我分別站在不同的學生面前,學生不斷地變換回答。然后,我再讓學生擴展、邊做、邊說:“I’m in front of ...”經過一番訓練,學生很輕松地就掌握了這個詞組。再如:教一些動詞時,教師可邊板書新單詞邊做相應的動作,如:“I am swimming,I’m running,I’m watching TV,I’m dancing.”等。學生在課堂一邊看教師做動作,一邊自己模仿老師,自始至終處于積極學習的狀態中,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情”和“境”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是和諧統一的。用“情”來感染學生,激發興趣;用“境”來創設環境,輔助教學。創設多種英語教學情境,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和真實的語言環境,給每個學生搭建一個“英語活動的舞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在情境中學習、運用、鞏固知識,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使他們的興趣得以培養,使他們的智慧得以展現,使他們的潛能得以發掘,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江西省定南縣第二中學)

第4篇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實物演示情景、圖畫再現情景、音樂渲染情景、表演體會情景、生活展現情景和語言描述情景等方法進行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消除學生因缺乏語言環境而產生的隔閡。

【關鍵詞】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情景教學法

語言環境對英語教學來說極其重要,現行的中學英語教學由于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盡可能多的英語語言環境,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掌握英語語言知識,提高英語交際運用能力。因此,教師要主動應用“情景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消除學生因缺乏語言環境而產生的隔閡。“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所要進行的教學內容,通過用圖畫、實物、音樂、視頻等,描繪合適的情景,創設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的情景,師生在這種模擬情景中進行著的一種教學活動。《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自我的空間。”“創設有效的英語教學環境,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是英語教學課標對英語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之一,初中英語新教材的編排也便于我們運用”情景教學法”,為學生創設一種學習英語的環境,使英語課堂教學形象化、交際化,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呢?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實物演示情景

實物演示教學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同時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如《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Unit3Isthisyourpencil?有一些文具類單詞教學,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拿著學生自己的文具物品進行Isthisyourruler?Yes,itis.Itismine.這一類的對話操作練習。實物演示情景可以運用在七年級英語教學內容中很多方面(如運動、食品、衣物、外貌等),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直觀感受,激發學生參與對話熱情,在單詞教學中尤為重要。

2.圖畫再現情景

用圖畫(包括插圖、掛圖、照片、掛歷、剪貼畫、卡通畫、地圖、簡筆畫等)創設情景,可以把課文內容形象化,讓學生身臨其境。圖畫再現情景幾乎在初中英語教學每個單元中都運用的到。如教學“DescribePeople”,涉及到討論人的身高、體重、發型、面部特征及其著裝等語言項目,這一單元的課程教學,最好是結合人物的圖片或照片來完成,學生可以帶好家人的照片,然后進行描述。再如whenisyourbirthday?這一話題,可以利用掛歷讓學生直觀地掌握日期的英文表達。借助多媒體是一種很好的圖畫再現情景方式,利用多媒體可以模擬大量現實的場景,把外部世界引入課堂,使學生獲得與現實世界較為接近的學習體驗,從而突破教育時空的限制,加速學習與生活的融合。如《新目標》八年級上Unit7Willpeoplehaverobots?的教學中,可以用多媒體屏幕播放機器人打掃房間、買菜、做飯、當醫生,送快遞的視頻,或者播放科幻電影中機器人的片段。再如教What’stheweatherlikein…?時,可以用多媒體設計了一段天氣動畫情景,讓學生學做一名天氣預報員,在課件上點擊城市預報天氣。

3.音樂渲染情景

初中生都喜歡音樂,英文歌曲能把靜態的英文文字變成流動的英語語言。課前讓學生聽3-5分鐘的英語歌曲,如Alittlelove,Proudofyou,Yesterdayoncemore,Lemontree等學生熟悉的歌曲,使學生對英語課不那么陌生,并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大量關于music的話題,可以結合音樂進行教學。如《新目標》英語九年級Unit9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教學內容圍繞音樂種類話題展開,導入課堂可以播放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加強學生直觀感受。用音樂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現成的樂曲、歌曲,教師自己的彈奏、輕唱以及學生表演、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關鍵是選取的樂曲與教材的基調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發展上要對應協調。

4.表演體會情景

表演是我們在使用英語新編教材時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新目標goforit》初中英語教材每一單元的SectionA部分都有Role-playtheconversation這一教學環節,要求學生readtheconversationandactout。在開展英語課堂小組活動中,教師還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表演所學內容,如表演“購物”、“問路”、“借物”、“邀請”、“就餐”“看病”等日常交際活動。由于學生進入角色、表演角色,課文中角色不再是書本上的,而是學生自己或自己集體中的同學,這樣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就容易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強了內心體驗。同時,表演的過程也是把所學英語知識轉化為英語交際能力的過程,這一點正是英語教學課標所強調的。

5.生活展現情景

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把適當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將生活場景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如教學有milkshake、salad、Russiansoup、popcorn、等相關食物的制作,我們可以課前準備好制作這些食物的材料,在課堂上根據課文內容現場演示這些食物的制作過程,或把學生分組,分別制作不同食品,甚至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在家為父母做某一食品。

6.語言描述情景

情景教學也可以通過語言描述來完成。在情景出現時,教師的語言描述,對學生的認知活動有一定的導向性作用。當教學內容涉及到深層次的知識文化背景與情感態度提升時,語言描述更能讓學生產生聯想與情感共鳴。如《新目標》英語九年級教學中出現了WaterFestival、DragonBoatFestival、SpringFestival、LanternFestival等大量中外節日,在講授這部分知識時,教師有必要通過與語言描述介紹這些節日的相關活動、文化背景,在thespiritofChristmas,更是要運用語言描述清楚圣誕的精神。

第5篇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和英語學科的特點,以“一案三環六步”為抓手,把提高備課組的質量作為主陣地,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業務素質,研究課堂,落實有效教學,扎扎實實做好英語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和質量,創造一個教書育人和諧奮進的優良環境,全面提高我校的英語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總體目標:培養英語學習興趣,加強學法指導,抓常態課堂、高效課堂,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2.各年級具體目標如下:

七年級:注重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平時注重口語的訓練,強化基礎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八年級:加強閱讀教學,注意讓學生在閱讀中慢慢體會到樂趣,在現有的基礎上,強化培優補差,減少兩極分化,力求進一步提升質量。

九年級:在總結反思的基礎上,挖掘潛力,查缺補漏,加強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著重對復習課型和中考命題方向和命題的基本原則、方法、思路的探討研究,把握教學大綱,密切關注中考動向,為實現XX年中考的新突破打好基礎。

三、具體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組織本科組的教師深入學習《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等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努力做到關注學生學業成就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行為方式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2.加強集體備課,要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不走形式,各備課組要做到每周備課一次,圍繞相關話題,展開討論,做到定時定點,并有活動記錄。整個備課組要學進度,學重難點,統一作業內容,做到有問題,及時溝通,做好二次備課。力求做到有效備課,以集體的力量和智慧來提高全組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3.進一步落實與深化教學常規,研究常態課堂,打造高效課堂。向45分鐘要效率。

4.按計劃上好研究課,做到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及時組織評議,加強教學方法研究,找出不足,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5.組織初三年級備課組的英語教師認真學年xx中考的相關政策,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中考備考會、調研會,及時了解和掌握有關考試動態和信息,深入研究近三年鎮江市的中考題,加強對中考動向的信息收集和試題研究,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扎扎實實做好第一輪的復習,要在落實基礎知識到位的同時,抓好聽、說、寫等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科學合理地分配三輪的復習時間,按計劃,又要隨機應變,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過好每一關,尤其是基礎關,做題技巧關。

第6篇

關鍵詞:網絡平臺;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網絡平臺下”主要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網絡平臺下的英語課堂教學”主要是指在網絡環境下,運用現代化教育思想和理論,把信息技術作為英語學科的工具和手段,作為學生獲取知識與能力的認識工具,創設一種真實的,形象的語言環境,形成一種教與學的默契和互動。

在網絡平臺下進行英語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是由英語學科的教學理念和主要特點來決定的,尤其是外研版英語,它強調:知識用于行動,著重于語言應用,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發展學習策略。本著這一教學理念,在網絡平臺下進行教學可謂意義深遠,勢在必行。

一、引領合作互動,激活教材圖文

外研版英語教材圖文并茂,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圖文都是靜態的,其內涵具有一定的內隱性。如果使用多媒體課件或其他如:電影、錄像、幻燈片等電教手段來呈現,那么教材中的靜態圖文就會被激活,課堂容量就會增大,變得信息豐富,趣味昂然,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盡量做到“活”、“美”、“廣”三個字。“活”是指圖文的再創要靈活,既忠實于教材原有設計,又不受其束縛,其內容可以合理取舍,大膽增刪,只要能更好地服務于教材與教學就行。“美”是制作的課件要美觀,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廣”是指學生人人參與,個個動手,多設計一些discussion,action,report等教學任務,引領學生的互動,合作參與,真正使知識應用于行動中,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營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多媒體的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安排學習進程,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從而培養自己思維的獨創性。如識記一個單詞、理解或背誦課文、表演對話等都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的優勢進行人與機、生與生、師與生等方式的交互。教師可以根據課型和內容不同自行設計一些趣味小練習題。例如: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上復習中,我設計了一組單詞的歸類練習。點按“動物”并將它們拖入到相應的“單位”中,如果是正確的,“動物”就停留在“單位”的下方,并馬上聽到音箱里出的一陣掌聲,否則,“動物”就會自動落到原位。經過一段時間的操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大增強,而手的活動直接影響到大腦的發育,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培養,智力得到了開發,他們全神貫注興趣昂然地做著各種練習,力爭每道題得到悅耳的掌聲,而教師則無須開口,只要走下講臺聽一聽,看一看,電腦會給每個學生一個準確的答案。

三、聯系生活實際,推進“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強調教學過程的焦點是任務的完成,不是語言形式的學習。語言形式是在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語言意義上時,無意識習得的,它是在“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中完成。這一任務的順利完成主要依賴于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以學生為主體運用任務型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自己思考,使他們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例如:七年級英語關于Every family will have a small plane一課教學,多媒體課件呈現各式各樣有關未來生活的圖片,既教學了新詞匯,同時又復習了形容詞,有效地運用Listing tasks(列舉型任務);教學七年級英語下的交際功能模塊Life in the future時,多媒體課件顯示含有不同信息的圖表,讓他們通過交際,獲取各自所需的信息,填補表中的空缺,實施Information tasks(信息差任務);此外,通過多媒體電教手段可以設置Creative tasks(創造型任務),如圍繞Life in the future這一話題,搞一討論:“未來的生活如何?大家想象一下自己想要的未來生活如何?

以上任務的設置在網絡平臺下,緊緊聯系著生活實際,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獲取資料、篩選資料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使用英語的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各種身邊場景,設置活生生的生活素材,這要比教師口頭表達設置教學任務的教學效果好得多,可謂一舉多得。

四、共享網絡資源,激活課堂40分鐘

根據所教知識的特點,“網絡課“可以將圖、文、聲、形等融為一體,創造豐富逼真的文化背景、社會現象、語言交際環境等,使抽象、平面的語言教學變得立體起來。在上網絡課之前,為避免學生無目的地找尋花費時間,受不良信息的污染,教師通過超鏈接方式組織教學基本信息,提供資源檢索,參與書目、相關網站等導航系統,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重點學習,主動從網絡上獲取多方位、開放性的知識。

例如:外研版英語九年級上Module 4 Unit 2 Books could be produced more quickly and cheaply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是進行枯燥乏味的句型練習,網絡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去搜索資料,了解造紙的起源、發展、種類,甚至是如今電子書的演變與發展等。通過一節網絡學習,學生學會了用英文表達造紙發展的詞匯和句型,了解和學習造紙的演變與發展,他們還把在網上學到的知識,做成portfolio,電腦技術好的同學還制作了PowerPoint。當然并非每一節課都適合上網絡課,否則教學效果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了,教師也就是在“做秀”了。

五、加大訓練力度,推動學生的認知發展和思維化訓練

在課堂上運用CAI多媒體課件,通過聲音、圖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激發學生思維積極性,促使學生感知迅速、記憶牢固、思維靈敏、形象豐富,使課堂變得高效而生動直觀,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形形的訓練方法,還加大了課堂信息量的輸入。除用文字、聲音、動畫等設計課堂教學之外,還可以通過設置大量的練習來加大對學生的訓練力度。

例如把練習冊的題,以各種形式展示給學生,不僅省去了翻書的時間,還使其變得更直觀,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這樣可以利用節省的時間適當給學生補充課外練習,如選詞填空、閱讀理解、情景交際等等。為學生設計的跟讀模仿、問答練習、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訓練,有利于學生認知發展和思維化訓練。CAI對學生的認知發展和思維化訓練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六、再現情節,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進步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為此,英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英語的知識與技能,也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再現課本中的交際情節,使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得到彌補,思想性更加清晰明朗,學生無形之中受到熏陶,加深感染力。例如九年級英語上Module 6 Unit 2 Remember three words: reduce,reuse and recycle一課中,在談論How to be green付諸行動這一話題時,可利用多媒體再現我們的母親-地球滿目瘡痍,飽受破壞的情節,激勵同學們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熱情,付諸行動,構建美麗生活環境。通過多媒體創設有教育意義的情境,打破時空界限,在英語語言教學之余,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這樣,沒有明顯的說理教育,而是把理滲透于情境之中,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美好的環境中,從心靈上受到感化,自覺自愿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視思明,聽思聰”。多媒體網絡教學集視聽于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網絡把生動直觀、抽象思維和實踐合理地結合,使教師的講解如虎添翼,學生學得如魚得水。在網絡平臺下進行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不言而喻。雖然“網絡教學”這一教學改革才剛剛起步,但它必將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是深化學科改革的根本途徑。處于信息時代的師生,面臨著一個新的以多媒體計算機和利用網絡技術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和認知工具的學習環境,必須迅速掌握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技術,尤其是關于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訊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必須掌握現代化的設計思想和方法指導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才能優化中學英語課的教學過程,從而真正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以及自身的素質。

參考文獻

第7篇

創設“問題”的意義與作用

問題主要是跟隨引發――反應――反饋(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模式進行的。老師們的問題總是由疑問詞組成的,例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也許會被表達成“We'll describe what is going on in this picture?”或者“Tell me what you can see in this picture?”因此在教學中,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老師思想表達的方式,并對學習者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實際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有如下的作用:為語言的學習和思考提供一個模板;幫助和引導學生獲知信息、想法或者觀點;檢查或者測試學生的理解、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更積極;直接表達將要學習的主題;通過能力強的學生的回答來組織課堂,而不是通過老師的輸入;給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提供一個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復習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鼓勵學生去自我總結表達;能與學生溝通并告知老師對他們的想法很感興趣。

問題情境創設的準備

總體來說,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言水平,找出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和興趣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恰當地創設問題情境。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備教材 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忠實于教材,這是情境創設的出發點。在具體設計問題情境前,應把教材吃透:除了解這一課的內容外,還應了解這一課在單元里的前后聯系和作用等。備課時,應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學步驟等。對教參中提出的教學建議,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完善,設計出最佳、最符合教學要求的教法;然后根據教學所要求達到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使之能體現教學內容,并為理解和掌握內容服務。

備學生 情境教學必須鐘情于學生,這是問題情境創設的另一出發點。學生是教學對象,設計問題情境更需要了解學生、針對學生、啟導學生。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創設問題情境,只有使其所設計的情境具有魅力,才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主動地甚至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學中。

備教輔 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內容的需要及情境的需要,準備和制作大量的教具,如、圖片、卡片、投影片、掛圖、簡筆畫、錄音帶和錄像帶等各類實物與道具;還要設計配合情境進行會話訓練時采用的輔助動作、表情、手勢等,用以在課堂上創造語境、設置情境,進而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使學生把視、聽、說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參加課堂交際訓練活動。

設計問題情境的策略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詞匯、知識點、句子、課文、課中的任務或課后的任務中進行問題情境的設計,但在設計中要注意問題情境的有效性。

問題情境設計要清晰 課堂教學時間一般是40分鐘,如何在這40分鐘內收到良好的成效,這個設問就很關鍵。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清晰簡短,既能讓學生快速抓住問題的意思,同時還能反映出問題的答案。比如在復習課中,如果教師問“What does treasure mean?”這樣的問題,學生就不知道是回答中文意思還是回答他的解釋。因此,提出問題要清晰,可以說:“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treasure’?”

問題情境設計要有價值、有趣 問題設計要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有反應,甚至對進一步的學習或下一個目標有作用,不能是離題的、無用的、只是用來消磨時間的;要讓學生對問題有興趣,感到有挑戰性并能激發他們的探究愿望。例如:在進行九年級下冊《M1 U2 You are sitting in my seat》的教學中,課文講的是一個關于火車上被占位置的故事。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完全可以直接進行這樣的設計和設問:“(展示火車票)Look!This is my train ticket to Hangzhou. But when I get on the train, I can't sit in my seat. Why?”

問題情境設計要有可用性 教師應該使用不同的問題類型,創設不同難度的問題情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或簡單或復雜的問題。能力較弱的學生能回答“是”或者“不是”的問題,能用手指著物體、單詞、地點回答問題;能力一般的學生能用幾個單詞或者詞組回答問題;能力較強的學生能用完整的短語或者句子回答問題。但是,不論哪種水平的學生,即使不能用簡單的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也都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全方位啟發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與獨特體驗。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聽力任務、閱讀任務等,但一個任務就是一個整體,沒有層次,沒有梯度,不能很好地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需要。因此,彈性使用教材,靈活處理教材,就成了每個英語教師的不可缺少的工作;教師需要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情境,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從而使全體學生都有效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以生為本”。

問題情境設計要有探究性 語言習得理論認為,語言在自然的語言環境中習得往往比在教室學習環境中更容易成功,其原因之一就是自然的語言環境更有交際意義,交際動機更強烈。所以,教師要努力在課堂內創設具有強烈、真實的交際動機的問題情境,從而幫助學生成功地習得英語。問題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教學目標必須問題化。一節課的主要問題的設計必須緊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所提出的問題可以為學習課文內容做好鋪墊,可以檢測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可以緊扣課文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更可以扣緊知識的運用目標,把課文學習與教學目標、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探索性的問題注重對過程與方法的研究,問題要產生火花。問題的設計要盡可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實現教學內容的開放。在學習九年級下冊《M3 U2 Life in the past》這課中,筆者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課文可以分幾段?以什么為主線?對Mrs.Li有什么認識?可以讓學生產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認識。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 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問題意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而培養問題意識的一個重要方案就是,設計能生成問題的問題。教師可從問題的形式上給學生一個空間,比如在八年級下冊學習到詹天佑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引發學生更多不同的見解、問題。

問題要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上 通常講“拋磚引玉”或“拋錨”,也是問題的作用體現。“錨”是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是向學生提供的一個共享的知識背景,以有助于學生與其他成員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圍繞“錨”組織教學,關鍵是要設計好“錨”,并把握好“拋錨”的時機。那么,怎么設計“錨”呢?所謂設計“錨”,就是為了所要研究的問題確定一個范圍,這個范圍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內,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英語學習的規律,研究該問題可以在此范圍內從不同的方向或角度來切入,至于從哪個方向或者角度切入,老師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要強求一律。“錨”可以是一個問題。例如:九年級下冊《M5 Rules and suggestions》中的“錨”,就可以提出結合課文主題以及學生生活而提問題――“How can we be safe in the forest at night?”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課堂提問既要讓學生容易理解,又要容易達到。一定的難度,才能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要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生動創設問題的演示情境 現代教學技術和設備使得教師能夠突破傳統課堂的局限,生動形象地創設出問題情境,同時能夠調動學生的諸多感官,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八年級上冊M8 Unit 2中的倫敦之旅為例,方位是學生學習本課的難點之一,能夠寫出指路的文章更困難。因此在這一課中,筆者采用了帶有動畫效果的課件,讓學生能夠看到清晰的路線;鼓勵學生到講臺上來為其他同學進行講解,并親自操作課件。這樣,學生能夠親自動手,非常有成就感,同時也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中,利用多種手段精心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將學生的學習置于樂觀的情感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調動求知欲望,發展創造思維,培養發現精神。可以說,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力。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教育目的。

結束語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認識,也就不會深入地思考。所以說,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問題的作用,新課程應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學習的動力、起點以及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作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的重要途徑。通過提高問題情境創設行為的有效性,英語課堂更精彩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了,學習信心更足了,英語綜合素質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尤其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充分關注。當然,問題情境的創設只是諸多教學行為中的一個行為,只是諸多教學環節中的一個環節,教師必須要全面關注教學行為的各個環節,才能真正把教育教學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劉倩.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2]孫亞玲,范蔚.課堂教學的變革與創新[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3]厄爾[英].語言教學教程:實踐與理論[M].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第8篇

1.利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和語法。

英語有些單詞不太好記,我就到網上或雜志上收集順口溜幫助他們記憶。比如教dangerous這個單詞,我就讓學生背:有毒的蛋dan擱ge在肉絲rous里面吃是危險的;bank就讓學生背:到銀行辦ban個卡k;我們好幾次測驗都考到了be proud of這個短語,結果全校學生大部分都把proud寫成pround,于是我就幫學生們編了速記:婆婆p把 香噴噴的rou 端給弟弟d 吃,感到很驕傲。學生們背著這些口訣覺得很有意思,很快就把單詞記住了。用這種速記的的口訣,幫助全班同學記住了好多難記的單詞,而且他們一遇到這些單詞就洋洋得意地背起了這些口訣。

我們的英語課上,經常是師生口訣不斷, 趣味橫生。從七年到九年,通過編順口溜背口訣,學生很輕松很熟練地牢牢記住了知識,而且背過的口訣經久不忘。

2.利用聽寫單詞和句子的活動來幫助學生們積累知識。

為了鞏固所學的單詞或句子,每天的英語課上教師可以進行聽寫活動,這個需要學生事先復習,做好準備。可以是教師讀英語學生寫英語,也可以是教師說漢語學生寫英語,讓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用來聽寫的本,可以每天一次,也可以每周兩三次。通過這個活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檢查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及時的查缺補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聽力和書寫能力。事先準備好的學生很喜歡聽寫,因為這讓他們了解自己掌握了多少、進步了多少。經過天天練習,日積月累,學生們逐漸發現聽寫的本子上錯誤少了,聽清楚的多了,寫對了的東西多了,有種成就感,越發地愛學英語了!

3.培養學生自學、預習,來培養他們自主探究、合作互助

大多數英語課學生們都可以自學,他們可以以兩人一組或四人一組的形式,進行事先預習。上課時,可以找每組的代表領讀單詞,也可以找每組的代表講解語法,翻譯對話和課文,并找出重點詞組和句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學會自己動手動腦,進行倆人合作或小組合作,互相交流共同探討,最后展示自學的成果。學生們在自學中夠能互相幫助,都非常高興地參與并積極展示自己,效果很好。

4.利用學生講解習題的活動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做習題時,可以讓學生們事先做,也可以當堂現做,學生們每做完一種題型,就鼓勵每個學生給全班講,一定要講出因為什么所以什么,保證大家聽得明白。通過這個活動,激發了學生琢磨知識和講解知識的興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掌握知識,課堂學習氣氛非常的活躍。

5.利用計時背誦法來幫助學生當堂理解并背熟重點句子。

七年級下冊、八年級上下冊直到九年級上下冊,好多重點的句子需要當堂背誦。教師可以進行計時鼓勵學生背誦,長句子給十二秒或十五秒,短句子給七秒,這樣學生們就爭分奪秒精力集中地去背誦,大多數學生都能很快地背熟練。計時背誦法激發了學生們積極應對挑戰的興趣,有助于幫助他們課上專注學習提高效率。

6.利用各種形式的競賽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盡管在我們農村學校,學生的學習成績不都是令人滿意,但所有的學生都有強烈的上進心和高度的榮譽感,所以我就在課堂教學中制造更多的競賽。比如,單詞聽寫競賽;課文背誦比賽;每天10道英語題比賽;課文朗讀比賽等。我們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分別派一名實力相當的學生進行競賽,互相PK,實力強的對實力強的,基礎差的對基礎差的。所以課堂上總是熱火朝天、氣氛活躍、學生精神振奮、生龍活虎,不甘落后,課后都積極練習背誦、書寫、研究英語習題。

英語課堂上適當的組織競賽,學生都樂于參加,爭先恐后,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理解運用知識,更有利于學生發揮所掌握的知識和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創造,因此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7.實行學習獎勵加分制,也激發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為了讓學生們感到自己努力就有收獲,在學習中充滿自信和成就感,我實行獎勵加分制:單詞聽寫全對、熟練地翻譯課文、朗讀課文無錯誤加1;課文句子翻譯全對、背誦課文、10道語法題全對加2分;每次考試成績提高10分的加1分,基礎差的學生提高五分加1分;一周內上課學習態度一直好的加1分。獎勵加分制促進了學生不甘落后、努力學習,從而激發了學習英語的熱情,培養了積極上進的好學風。

8.英語課堂上適當地進行思想教育活動,利用名人事跡激勵法,鼓勵學生們努力學習。

好多學生經常跟我說,老師我單詞總也記不住,課文重點句子沒背下來。我經常給學生們講名人事跡,也常在上課件課時,我把從網上搜到的詳細的名人的事跡資料放在最前面給學生們展示出來。比如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做了50000多次的實驗,所用的材料就1600多種,實驗筆記做了150多本,你們背單詞背了多少遍?在八年上Module 3 學到Train hard這篇短文時,我給大家講了籃球巨星科比666魔鬼訓練法,每周六天,每天六個小時,每次六個階段的“魔鬼訓練”:投籃中距離+3分,共6000次;跳箱6000次;100米沖刺訓練6000次;舉杠鈴600次;深蹲600次;俯臥撐600次,投籃練習是投中3000個跳投!而且這只是他訓練的其中的一部分,還有好多,他從早上六點開始訓練,直到每天晚上的十一點多才能結束!你們背課文、背重點句子背到多久?大家都看完都驚呆了,明白了天才并非天生,也無非是從非常刻苦訓練中得來的,所以好多學生比以前更加刻苦地學習了。

第9篇

大家早上好!七年級的學弟學妹們把自己美好的夢想種在了龍化中學里,這意味著他們把自己三年的未來交在了我們手上,他們多么希望在場的每一個人能給予他們熱情的幫助。我想,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愿意幫助他們的,這一刻,喚醒了我們所有人的愛心。愛是一種溫暖的循環力量,當你把歡樂、關愛與周圍的人分享時,你也將得到回贈。一個溫情的故事證明了我的話。

一天傍晚,喬駕車回家。天開始黑下來,還飄起了小雪,他得抓緊時間趕路。但他看見一個老太太站在一輛奔馳車的旁邊,臉上滿是焦急。于是喬將車開到老太太的車前,停了下來。

雖然他面帶微笑,但老太太還是有些擔心——喬看上去窮困潦倒,不那么讓人放心。喬真誠地對她說:“我是來幫助你的,老媽媽。你為什么不到車里暖和暖和呢?”原來,她遇到的麻煩不過是車胎癟了。<蓮~山 課件>喬為她裝上了備用輪胎。老太太終于放心了,告訴她只是路過這兒。她對他的幫助感激不盡。喬只是笑了笑,幫她關上后備箱。老太太問他要付多少錢,出多少錢她都愿意。喬愣了一下,他沒有想過報酬,于是笑笑說,如果真想答謝他,那就在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也給予幫助,并且“想起我”。

老太太開著換好了輪胎的車走了,路途中看到一家小咖啡館,她決定進去吃點東西,暖和暖和。在咖啡館里,老太太注意到女侍者挺著大肚子,看來她懷孕了。但她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卻一點也沒有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工作,老太太不禁嘆了一口氣。

吃完飯,她拿出100美元付賬。當女侍者拿著找零回來時,老太太已經走了,餐桌上放著一張寫了字的餐巾紙:‘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經跟你一樣,有人曾經幫助過我,就像我現在幫助你一樣,如果你真想回報我,就請不要讓‘愛之鏈’在你這里中斷。”女侍者熱淚盈眶。

女侍者下班回到家,心里還在想著那錢和老太太寫的話,充滿了感激。這筆錢真是太及時了,孩子下個月就要出生,生活會很艱難,正想著,丈夫走到她旁邊,她給了丈夫一個溫柔的吻,輕聲說:“一切都會好的,我愛你,喬!”

同學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播種什么,最后就能夠收獲什么。你在心中種下煩惱,你將收獲抑郁與煩躁;你在心中播下歡愉與和平,你將收獲希望和快樂。而如若你種下一片愛心,你也將得到愛的回報。

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怎么才能給七年級同學,給他人以愛心呢?僅僅是他們摔倒了我們把他們扶起來嗎?僅僅是他們的車子壞了我們幫他們修好?不是的,最重要的就是用我們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創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影響他人向著正義的、善意的、樂觀的環境中成長自己。

同學們,我們怎樣才能創造這樣的環境?那就是用你們善的一面維護校園的正義,比如我們不隨口罵人,我們不在教學樓內大聲尖叫,我們會把垃圾自覺地放到垃圾桶,我們在別人碰到困難的時候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我們熱情,積極,樂觀,我們時刻懂得微笑,我們勇于進取,我們善于思考,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善的言行去影響他人,一定會營造一種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環境,我們大家都會在這樣的環境下成就自己。

同學們,把我們不小心釋放出來的惡的東西收起來,讓它在善的言行的影響下也變成愛。為了給他人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不要再懶散,不要再把今天要寫的作業,今天要背過的英語課文,今天要完成的衛生區打掃放到明天去;為了給他人帶去好的影響,不要再浪費自己的青春,更不要再無謂的歲月里消磨時光,有同學上學帶手機,偷偷上網游戲聊天,有同學迷失在炫耀的光環下,向家長拼命地索要代表時尚的消費品,還有同學趕時髦,耍酷擺潮裝成非主流,搞個對象過把癮,你的這些自以為感覺良好的種種惡習,會給咱學校帶去很壞的社會影響,我們在無形中把七年級同學也把自己拉下水,掉進沼澤而不能自拔。

所以,盡量讓自己的內心充滿關愛吧,并且把這份關愛播撒到身邊的每一個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上周獲得流動紅旗的班級是:七年級(1)班(2)班、九年級(2)班

本周工作安排如下:

1、 本周值周班級是九年級(1)班,望班主任安排好值周工作。

2、 k歌比賽將在本周六下午舉行,請各班班長于今天中午把本班參賽曲目上報政教處。

3、 嚴禁帶手機,如有發現,不但沒收,還要通知家長,政教處將對家長和學生一起通報。請各班班主任多加注意學生的思想動向,予以及時的引導。

第10篇

【論文摘要】教育技術對教育教學過程的影響是深刻的,它改變了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育技術把班主任從繁忙的班務工作中解脫出來。教育技術能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把教育技術引進英語課堂,讓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

筆者在國家貧困縣偏僻鄉鎮工作,起初對教育技術的認識僅限于在教學中運用現有的一些簡單工具,如原有的投影儀、收錄機和實驗儀器等。搭借我縣迎接國家級“普九普實”驗收的東風,2006年底,筆者有幸成為我校第一批參加教育技術培訓班(教學人員初級班)的學員之一。通過培訓學習,筆者對教育技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技術對教育教學過程的影響是深刻的,它改變了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之更融洽、更和諧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級,關鍵是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我們找學生談心時,往往會受時空的制約。有時上課時間到了,教師不得不匆匆忙忙結束談話,或是學生擔心缺課而心不在焉。面對面地交流,有時學生礙于面子不敢吐露真情。許多學生不是很喜歡在周末上網游戲和聊天嗎?于是我想到了騰訊QQ,于是我申請了Q群。2008年,學期開學的第一天,我就高興地把Q群號告訴了全班學生。我真誠表態希望同學們對班級的管理多提建議,集思廣益,共同把班級管理好、建設好。

不出所料,第一個周末晚飯后,我上網進人我班的Q群,就發現有十幾個學生加人,他們在七嘴八舌地評價班主任。有的說我管理顯得軟了點,有的說我以罰為主,有的說我不公平、偏愛班干……。了解到這一切后,我及時調整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我不再居高臨下管理學生,而是與他們平等交往,尊重學生的人格、隱私,使他們消除內心的抵觸情緒。對于違紀學生,我秉承著“凡事有因”這一理念,讓他們有機會訴說前因后果。然后再加以評判,使他們懂得,守好紀律讓老師信賴,受同學尊重。最后給他們提醒:初犯可諒解,再犯遭批評,三犯難饒恕。班風明顯好轉,同學們笑了,我覺得工作起來輕松了許多。近年來,每學期學校的量化管理月評比中,我們班都能獲獎兩三次,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籃球賽也能拿獎。如果沒有Q群幫忙,我這個外宿的班主任即使有三頭六臂,也難以管好這一班寄宿生。

作為班主任,原來最繁忙的季節是期中和期末學科質量檢測成績匯總。特別是每個學生的總分、平均分和排名,搞得人焦頭爛額。掌握了教育技術之后,我可以自由地進人學校的公共電子郵箱下載空白的班級成績總表。然后,我在Excel 2003應用軟件上進行操作,不到50分鐘就把全班40名學生的六七門學科成績錄人完畢。計算每個學生的總分和平均分及其排名也非常的輕松。最后,我通過網絡把成績總表發送到學校教導處的電子郵箱中去,一切便OK了。這種無紙化、足不出戶的自動化辦公,讓我感到非常愜意。

有時,我還會運用Word 2003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和體會記下來。在Word空白文檔上,我的思緒任馳騁,有感而發。由于我的中文書寫不盡人意,因此以前我很不愿意把心中的點滴感悟寫下來。多虧電腦幫我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頁面設置和字體選擇任我所好。

當我覺得我的做法對別人有借鑒之處時,我會悄悄地在線投稿,無人知曉,內向的我無需擔憂別人笑話。俗話說,有付出就會有收獲。2008年9月,我的處女作《學好漢語拼音挽回面子》榮獲市教育局和來賓日報社共同舉辦的征文比賽二等獎,并刊登于9月2日的來賓日報《教育在線》。2008年12月,我撰寫的教育論文《班級管理體會點滴》分別榮獲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刊》雜志社、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一等獎。2009年6月,我的教學論文《大花時間講解不如多讓學生練練》分別榮獲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刊》雜志社、廣西教育學會外語專業委員會一等獎、二等獎。這些榮譽的獲得離不開電腦與網絡技術給我提供展示教育教學心得的平臺。 教育技術一方面支持著教師日常工作、業務素質和自身的發展,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支持著教學活動的過程。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于優化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技術有形有聲,不僅有較強的直觀性,而且能夠引導學生直接揭開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

2006年10月29日,我參加了由市教科所舉辦的2007年初中總復習教學研討活動。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興賓區二中覃老師上的一節示范課。大家欣賞她那純正、準確的課堂用語,更欽佩她嫻熟的教育技術,使課堂生動、趣味,完成得那樣完美。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以后有機會也要把教育技術引進英語課堂,讓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

2008年春學期,我教學到仁愛版八年級下Unit 5 FeelingHappy Topicl 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 Section A時,為了讓同學們更容易掌握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如何表達個人的情感,我制作了課件〔繪畫本是我的軟肋,但有了電腦和網絡技術,一切皆可做了。通過網上搜索把人物的幾種表情簡筆畫下載到課件上。在表達情感時,我還配上圖像和聲音。教育技術的運用,提高了我的教學技能。課堂上,看到同學們閃亮的眼睛和真心的笑容,我教學激情高漲。教學過程流暢自如,學生能快速準確地用英文述說老師臉上的不同表情,表達自己對某事某物的感覺。最后,我們以愉悅的心倩結束了那天的英語課。

2009年秋學期,我準備教學仁愛版九年級上Unit 2 Savingthe earth. Topicl Pollution is harmfull to people’s health. SectionA時,為了便于同學們深入了解不同種類的污染及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我又制作了課件。我用數碼相機拍攝我們周圍的污染,用攝像機拍攝光和噪音污染,然后把圖片和VCR放人課件中。當我用PowerPoint展示給學生看時,他們一下子被震撼了。見著同學們惡心欲吐的樣子,我接著問:"Pollutionis harmfull to our health.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environment?" "We mustn’t throw about rubbish. Don’t spit inpublic place.w”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踴躍站起來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課后,教室、宿舍里亂叫亂喊、隨手亂扔的現象漸漸消失了,墻上亂涂亂畫絕跡了,晚自習課間,用信號光亂照現象沒有了。

第11篇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局限性 教學改革

在探討素質教育和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悄悄地走進了英語課堂,這無疑給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注進了新的活力,使改變以往那種“認知型、灌輸型、獨奏型、封閉型、統一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可能。英語課堂上學生“視、聽、說”的教學模式得以建立,實現了英語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口腦并用、和諧高效、主動發展。在現代英語課堂上,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得以體現,聽、說、讀、寫綜合訓練得到加強,人文教育思想得到滲透。然而,當我們把計算機多媒體引入到英語課堂教學之后,在英語教師、學校領導、甚至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中存在著誤區,筆者就這個問題談幾點膚淺之見:

一、對多媒體教學認識的局限性。

多媒體引入課堂確實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改革。但有教師把多媒體教學得意地認為是教學過程的電器化,認為只要增大課堂容量就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其結果根本達不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比如,在學習新目標九年級Unit3時,有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來講述被動語態這一較復雜語法,試圖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在當堂掌握各種已學時態的被動結構及用法。雖然一張張幻燈片制作精美,但幾十張幻燈片下來,使學生一時難以接受。(按課本編排,在本單元學習的基礎之上,到第九單元進一步來學習這一語法)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教學手段變化了,但教學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沒有變。多媒體教學是教育手段現代化和科學化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師專業知識水平和系統的教學設計能力的體現,更是先進教育思想和科學的教育態度在教學過程中的體現。

二、教師對課件制作認識的局限性及學生課堂學習自覺性的局限性。

部分教師認為對學生而言,動畫越多,畫面越亮麗,效果就會越好。事實上,課件太花哨,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某些動畫內容大有喧賓奪主之勢,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運用多媒體教學,目的是為學生創造語境,以促進他們去積極思考,主動運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思想。但若英語課上成了欣賞課,由于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以及學習的自覺性不同,會導致一部分學習自覺性較差尤其是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同學放任自流,他們只對圖畫感興趣,往往不關心文字內容,而將注意力轉移到畫面上,久而久之,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浪費學習時間。

三、自身計算機操作水平的局限性。

多媒體的教學對外語教師各個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備課量和工作量顯著加大。在多媒體網絡教室教授英語與普通教室使用錄音機等單一媒體教授英語有很大的差別。如果不熟悉設備操作,特別是教師不懂得如何設計多媒體內容時,即使.叫!語水平很高也很難在多媒體教室中產生預期的良好教學效果。教師的操作失誤或設備的軟故障導致教學過程的中斷、教學計劃的更改等,都會使學生對老師及多媒體設備失去信心并隨之產生逆反心理。因此,要想計多媒體教學設備發揮較好的效果,教師還必須在計算機方面不斷學習。

最后,多媒體的介入小一定意味著已進行了完美的課堂教學改革。有教師認為,只要運用了多媒體,我的課就是先進的,學生的成績就會提高了,也就成功進行了課堂教學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不能僅僅把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技術塞進原有的課堂教學形式中,以此來替代某些傳統的教學元素。即便給這種課堂扣上一個技術化的名字也不能改變其性質。我們相信像它給生活的其他方面革命性的影響一樣,新技術也確實會給外語教師提供更多的革新的可能性。新技術并不僅僅是去是去適應已有的課堂,而是重組課堂,形成新的課堂秩序,其中包括角色,關系,活動形式,課室宅間設計的改變。

第12篇

關鍵詞:交互式電子白板;英語教學;課堂環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交互式電子白板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之中。它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豐富新課導入內容,突出新知的呈現、重點知識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習題鞏固和作業布置等方面,形成高效英語課堂。

1、在課堂導入環節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

教授新課時,如果有一個巧妙而又快捷的導入,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下載一些音頻、視頻、圖片等應用于課堂的導入部分,使課堂的導入更吸引人。比如:在初中七年級英語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的導課部分中,教師可以插入英文生日歌來導入新課,學生會對新課內容更感興趣。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導課部分中,教師可以插入socks,hats,T-shirt,skirt,trousers等單詞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說出目標語言,使學生在學中用,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加學生練習說英語的機會。在初中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英語第十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導課部分中,教師可以插入捕殺鯊魚的視頻以導入新課,使學生親眼看見捕殺鯊魚的全過程,既導入新課,又進行了道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認識到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2、在新知呈現環節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

目前,在網絡上可以搜索到很多英語的動畫和視頻,教師可以把一些新單詞先以圖片或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印象深刻,加深記憶。可以通過文本輸入新課中的文字內容,在課前備課的過程中展示給學生,節省了教師寫粉筆字的時間。其次,教師在編輯文本時,可以選用多種字體,運用不同型號和顏色的筆,還可以使用多彩熒光筆加以標記,以突出資料的重點和難點。再次,交互式電子白板是使用白板筆在白板上書寫,減少了粉筆灰對師生身體的危害。如果寫在電子白板上的字錯了,也可以使用快捷欄中的板擦加以修改。另外,幕布的使用可以將已經編輯好的文本和圖片加以覆蓋,更加直觀、快捷地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比如:在初中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 4新單詞的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新單詞以英文和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再利用幕布遮擋,加以強化,同時使用教學目標中的語言知識,用Where提問物體的位置,用介詞來回答。

3、在突出重點方面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

每節英語課都應該有重點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輔助工具,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第一,初中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第一課時,有三個聽力訓練,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使用音頻插入和重播功能,這比普通的錄音機或多媒體課件的聽力效果更清晰,也不必大費周章去語音室練習聽力。聽力答案可以運用表格插入或文本插入以及繪圖等工具加以展示。第二,在本課教學中,為了運用“Why don’t you +動詞原形”這一基本句型,教師可以運用圖片插入功能插入班級的集體照,再運用電子白板中的探照燈功能引導學生運用重點句型,句式如下:It’s Ben’s birthday soon.What should I get him?Why don’t you get him a sweater ?That’s not interesting enough.That’s a good idea.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在運用目標語言的同時,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英語運用能力。第三,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與電腦進行信息通訊,將電子白板連接到計算機,并利用投影儀將計算機上的內容投影到電子白板屏幕上,在專門的應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對文件進行編輯、注釋、保存等在計算機上利用鍵盤和鼠標可以實現的任何操作。

交互式電子白板集傳統的黑板、計算機、投影儀等多種功能于一體,使用非常方便。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傳統黑板的區別在于:避免粉塵侵害師生健康,提高課堂效率。

4、在習題鞏固和作業布置方面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