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09:37: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生活方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低碳經濟”低碳生活低碳飲食
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一些地區風能發電價格高于煤電、水電;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取的商業化目標還很遠;以大量消耗糧食和油料作物為代價的生物燃料開發,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糧食、肉類、食用油價格的上漲。
從世界范圍看,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也只能達到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盡。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時代”向“太陽能文明時代”(風能、生物質能都是太陽能的轉換形態)過渡的未來幾十年里,“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節約化石能源的消耗,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時間保障。特別從中國能源結構看,低碳意味著節能,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的環境日主題提示人們,“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制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氨憷笔乾F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比如,據制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于冷柜,而敞開式冷柜電耗比玻璃門冰柜高出了20%。
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柜一年多耗約4.8萬度電,相當于多耗約19噸標煤,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約19萬升凈水。
上海約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門冰柜,顧客購物時只需舉手之勞,一年可節電約4521萬度,相當于節省約1.8萬噸標煤,減排約4.5萬噸二氧化碳。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二,是以“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今年6月全國開始實施“限塑令”。無節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來人們盛行便利消費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這一嗜好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單讓公眾理解“限塑”意義在于遏制白色污染,這只是“單維型”的環??破找庾R。其實“限塑”的意義還在于節約塑料的來源——石油資源、減排二氧化碳,這是一種“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據中國科技部《全民節能減排手冊》計算,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可節省生產塑料袋的能耗約1.2萬噸標煤,減排31萬噸二氧化碳。關聯型環保意識不僅能引導公眾明白“限塑就是節油節能”,也能引導公眾覺悟到“節水也是節能”(即節約城市制水、供水的電能耗),覺悟到改變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與節能、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關系。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的嗜好。國內人們無節制地使用私家車成了炫耀型消費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點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輛私家車將周圍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們將“現代化生活方式”含義片面理解為“更多地享受電氣化、自動化提供的便利”,導致了日常生活越來越依賴于高能耗的動力技術系統,往往幾百米的短程或幾層樓的階梯,都要靠機動車和電梯代步。另一方面,人們的膳食越來越多地消費以多耗能源、多排溫室氣體為代價生產的畜禽肉類、油脂等高熱量食物,肥胖發病率也隨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減肥群體又嗜好在耗費電力的人工環境如空調健身房、電動跑步機等進行瘦身消費,其環境代價是增排溫室氣體。
關鍵詞: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城市規劃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一、低碳生活方式與城市規劃
(一)低碳生活方式與低碳城市
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因此低碳生活是現今提倡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
低碳城市就是通過在城市空間發展低碳經濟,創新低碳技術,改變生活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城市的溫室效應排放,徹底擺脫以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和大量廢棄的社會經濟運行模式,形成結構優化、循環利用、能效提高的經濟體系,形成健康、節約、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最終實現城市的清潔發展、高效發展、低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生活方式與城市規劃的關系
城市規劃與生活方式相互影響,有著互動的關系。首先,城市規劃要體現生活方式發展、變化的需要。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增強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城市需要提供越來越多的商業、餐飲、娛樂場所,以滿足相應的需求;由于人們出行需求的增長,機動化程度的提高,對城市道路交通設施的要求也在提高,城市政府必須對此作出相應的規劃與安排??偟膩碚f,城市在功能結構、用地布局、空間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都要適應生活方式的發展。另一方面,城市規劃并不僅僅在被動地適應生活方式的發展,而且還可以反過來影響、培養、塑造生活方式。如如果城市有著良好的環境和空氣質量、配置合理的公共空間和綠地,居民很自然地會在休閑時更多地選擇戶外活動;反之,如果環境惡劣,公共活動空間缺乏,更多的人會無奈地留在室內。因此,規劃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生活方式發展帶來的新需求,并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和資源約束條件,引導、塑造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三)城市規劃現狀
在我國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具有強烈地方政府行為色彩的城市規劃往往更注重“外延式”城市擴張及新城區建設,而忽視了“內涵式”城市建設,包括舊城改造、城市環境建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等。首先,城市綠地建設滯后。其次,由于城市土地資源的嚴重稀缺,小高層日益成為中國城市住宅市場的主流,隨著城市容積率的不斷上升以及原有相關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城市人口密度聚集帶來的擁堵效應也在逐漸增加。
二、面向低碳生活方式的城市規劃
(一)合理規劃城市空間
首先,倡導城市空間緊湊化,促使城市土地集約使用。在都市區域空間層面,通過城鎮空間布局、產業結構組織及基礎設施的合理安排,引導城市各類要素向城鎮空間集聚,形成區域性空間等級與層次的空間格局,形成不同等級城市間橫向聯系的網狀格局。在城市空間層面,引導城市各項功能的合理分區,完善基礎設施布局,避免城市規模過度擴張和功能的單一化,在豎向上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鎮-中心村功能互補的都市區空間格局。在社區空間層面,引導社區建設從外延式向內涵式發展模式轉變,強調混合使用和適度高密度社區開發,引導人們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和日常生活設施附近。
(二)城市基礎設施規劃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運行的基礎,由于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方案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后續運行過程所消耗的能源數量和能源種類,決定了土地利用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并且基礎設施具有很強的鎖定效應,一旦建成就會在很長時間內運行,消耗大量能源和排放溫室氣體。因此,基礎設施也是低碳城市規劃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基礎設施的低碳規劃,需根據不同基礎設施分別實行不同的指標和措施進行控制。對于能源供應設施,一是要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盡可能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二是要用相對低碳的能源,如天然氣,替代高碳能源;三是要提高能源轉換和傳輸效率,減少單位能源供應量的碳排放。
(三)推進建筑節能,打造低碳建筑
1、打造節能精品建筑
從優化建筑設計入手,關注建筑整體、長期的使用效率,強調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推廣太陽能光電光熱技術、熱泵技術,以及多用復合材料和鋼結構在建筑中的應用,提倡建筑材料的循環使用,提高新建住宅、寫字樓的精裝修比例,實施綠色照明工程,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打造“百年建筑”。
2、實施“陽光屋頂示范工程”
堅持產品開發和應用推廣并舉,加快實施國家“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金太陽示范工程”和省“百萬屋頂發電計劃”,大力推進“陽光屋頂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工業建筑、住宅建筑、公共設施等各類建筑和構筑物表面(含屋頂、幕墻等),加裝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電能控制系統和并網系統,加大光伏發電在建筑領域的推廣應用力度。推進地鐵、博物館、大學等重大工程的光伏發電建筑應用示范工作。
3、實施城市“屋頂綠化”計劃
積極探索立體綠化和垂直綠化的新方法、新品種,繼續做好見縫插綠、破墻透綠、合理播綠、全民植綠文章,凡有條件的新建建筑應實施屋頂綠化,安全許可的高架立柱、市政干道的邊坡和擋土墻以及河岸駁坎應同步實施綠化覆蓋,提高城市立體空間的綠色濃度,降低城市熱島效應。
(四)優化交通規劃
從國內外的實踐經驗來看公共交通相對于小汽車來說具有顯著的低碳、節能優勢,首先要確立公共交通優先,提高公共交通對游客吸引力,以需求管理為手段引導私人機動化出行向公共交通轉化,減少個體機動化出行需求。慢行交通是綠色環保、人文關懷的交通方式。在核心區倡導以慢行交通為主、機動化交通為輔的交通系統。
低碳交通是完全不同于個體機動化交通導向的交通模式,更強調交通規劃與土地開發的協調發展。目前在國外比較活躍的城市開發理念TOD模式在我國受到普遍重視,TOD發展模式將交通系統和城市空間布局、資源和環境結合起來配置,強調公共交通與土地利用進行聯合開發;支持在公交站點周圍步行范圍內進行高強度的開發,鼓勵以短距離出行為目標的土地混合使用,避免巨型、單一化的功能分區,減少人們對小汽車的依賴。
(五)增強碳匯能力的規劃手段
1、保證城市綠化用地
增強城市的碳匯能力,要求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結合城市的生態本底,科學、系統地劃定城市基本生態控制線,增強城市生態系統功能與抗風險能力,把城市生態系統有機地納入周邊自然生態系統之中,從而真正起到凈化城市空氣、調節城市氣候的作用,進而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在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中,通過限建高電耗的人工瀑布、噴泉,多營造有利于戶外健身、增氧、休閑娛樂的公園、室外綠地、林陰地,保留自然山體和河湖水景在城區的位置,提高城市居住小區的綠地率等手段,增強城市整體的綠化功能和吸碳能力。
2、著手立體綠化規劃,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
城市綠地面積是有限的,但可以通過立體綠化最大限度地增大城市的綠化量。傳統綠化多采取地面種植大片草坪或樹木的方式,而立體綠化則是在墻上和屋頂種植植物,植物栽種的載體區域發生很大變化。
參考文獻
關鍵詞:低碳經濟;低碳生活;低碳文化;低碳時代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172-02
經濟、生活、文化是一組互相影響的變量,經濟的轉型、變革意味著生活的變革,生活的變革將沉淀為新的文化,新的文化又將推動生活與經濟的轉型、變革。低碳經濟、低碳生活與低碳文化三者也具有同樣的關聯。正是三者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推動人類走進“低碳時代”。
一、發展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最大限度地實現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并研發利用新能源,以實現高能效、高清潔、低排放、低污染的經濟發展方式。低碳經濟引發的生產方式的轉型意味著人協調與自然之間關系能力的增強,意味著人以低碳的方式生產滿足人的生存與發展需要的各種產品,意味著一個新的經濟時代的到來。低碳經濟有兩個具體目標:一是碳排放降低,二是碳利用率提高。在此基礎上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實現這兩個具體目標,低碳科技創新與低碳協議、法案、政策的簽訂與實施是基本保證。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率先發展低碳科技并研發利用新能源。發展低碳經濟引發了生產方式的轉型:由高碳向低碳轉型,由低效向高效轉型。低碳經濟轉型的實現仰仗一系列去碳高新技術的研發與利用,即通過低碳產品、低碳技術、低碳能源的開發利用來實現經濟的新增長,推動以“碳排放降低”、“碳利用率提高”為核心的“新工業革命”。低碳技術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利用必將改變原有的生產方式,推動經濟從高碳向低碳轉型。
此外,發展低碳經濟需要一系列協議、法案、政策的保障。只有充分發揮協議、政策、法案的保障作用,才能有力實現“碳排放降低”和“碳利用率提高”雙重目標。
二、倡導低碳生活
高碳到低碳轉型不僅需要發展低碳經濟,還需要我們改變高碳生活方式,過低碳生活。生活方式是各個民族、階級和社會群體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與社會條件下生活模式的總和,它具有相對穩定性。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是一致的,按薩伊定律所言,“供給創造其自身的需求”。生產創造需求,需求也推動生產。生產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會引導什么樣的大眾生活方式;同樣,大眾需求也會引導生產,生活方式會推動生產。從這一點來說,發展低碳經濟不僅要改變生產方式,還需要改變生活方式。從某個角度說,改變生產方式主要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而改變生活方式則是民眾的責任。高碳經濟提供的高碳產品,如不為大眾消費,高碳生產就無法維系,生產將會由高碳向低碳轉型。因此,不僅要改變我們現有的生產方式,還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特別是轉變消費方式。
倡導低碳生活,樹立理性消費觀是關鍵。人的需求、欲望具有不斷增長的特點,人總是對自己的生活提出超出現狀的要求。在消費領域,民眾容易過度消費,沉浸在“沖動式的生活享樂”之中。韋伯認為,“沖動式的生活享樂”“會導致人們逃避職業勞動”[1]。在沖動式的生活享樂觀指導下,人通過無節制地占有物質產品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從而出現過度消費和奢侈、浪費性消費,而過度性消費又增加了不必要的碳排放。國內有學者指出,“碳排放分為用以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和奢侈、浪費性的碳排放”[2],應在國際氣候制度中,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用個人消費排放的“碳預算”來規范約束消費行為。把保障人的基本需要作為出發點,有利于告別沖動式的生活享樂,形成理性生產、生活、消費習慣,使人類自覺選擇低碳生活。
生活方式是一種習慣性力量,對日常生活的改變和批判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們已經習慣了已有的生活,習慣了已有的高碳。轉變“高碳”生活方式,過“低碳”生活需要全世界所有人的參與。日本學者茅陽一的“卡亞公式”揭示出,碳排放量取決于四個因素:碳排放量=人口×(GDP/人口)×(能源用量/GDP)×(碳排放量/能源用量)[3]??▉喒街械暮髢蓚€因素與生產直接相關,前兩個因素與人的生活直接相關。人多,碳排放就多;人均GDP高,人們生活水平高,很少有人希望它不再提高。但如果“一切照舊”的高碳方式繼續運轉,地球將難以為繼。轉變“高碳”生活方式,倡導低碳生活,地球人個個有責。
三、塑造低碳文化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最近啟動了國家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重慶入選其中。為了幫助讀者深入淺出地理解低碳知識,推進低碳城市試點,本刊特別刊登這篇文章。
工業革命以來,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等原因,地球上的碳排放不斷增加,累積到現在,出現了氣候變暖、土地沙化、水源枯竭、空氣污染、物種減少等嚴重問題。人類的高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導致自然生產力與人類生產力的對立消長,使地球的自然生產力出現走向衰竭的危險。為了保護地球,也為了人類自身的永續發展,我們必須改變價值觀,盡快實行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低碳,是指較低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文明躍升。發展低碳經濟的實質是高效利用能源、開發使用清潔能源以及追求綠色GDP,核心是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基本途徑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和制度創新等。
傳統工業化是灰色的,低碳發展是綠色的,從高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到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場由灰變綠的“”。實現低碳發展,就是要把追求高碳GDP轉變為追求綠色GDP,把追求短期發展轉變為追求可持續發展,把追求當代人的利益最大化轉變為既追求當代人利益又不損害子孫后代利益。這就要求解決好生存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制訂實施低碳發展路線圖。
第一步,使低碳文化價值觀深入人心。有了綠色追求,才會有低碳發展。要轉變高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首先必須轉變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只有把低碳生產和低碳生活作為新文化、新生活去追求,人們才會積極主動地追求低碳發展。因此,低碳發展路線圖的第一步就是要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新文化、新生活運動,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價值觀,把追求低碳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成我們的文化、使命和追求,讓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人類發展最高境界的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步,建立低碳測評標準、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信息是科學決策的依據。只有對產業發展、地區發展、生活消費和環境變化及相關碳排放信息了如指掌,才能制訂出科學的低碳發展決策、法律法規、戰略目標,才能研發應用適當的低碳技術。因此,推進低碳發展,必須建立完整的測評標準、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搜集、處理和分配可靠的碳排放信息。
第三步,制訂實施科學的低碳發展戰略。制訂科學的低碳發展戰略以及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和政策;開發和利用低碳發展的先進科學技術,培養低碳發展的人才,保證用正確有效的方法推進低碳發展。
第四步,根據不同的環境和條件靈活地推進低碳發展。碳排放的狀況在不同時間、空間和環境下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的產業領域和地區也是不一樣的。應根據環境和條件的變化,靈活調整低碳發展的方式方法。
第五步,根據不同的對象變通地推進低碳發展。即使在同一環境下,不同對象的碳排放狀況也是不一樣的。應根據具體對象的實際,變通地推進低碳發展,采用合適的低碳發展方式方法。
第六步,整合低碳發展的資源,使各有關方面協調一致、形成合力。推進低碳發展是一盤棋,必須統籌兼顧、協同統一、整合發展,防止發生木桶短板效應。沒有低碳文化,就沒有低碳發展的動力和激情;沒有相關信息,科學的低碳發展就沒有前提和依據;沒有科學的方式方法,低碳發展就缺乏效率;沒有靈活的發展策略,低碳發展就會僵化教條一刀切;沒有合適的發展方式,低碳發展就會不和諧,甚至會制造和激化利益沖突。只有低碳發展的文化、信息、科技、策略和方式方法協調一致、形成合力,低碳發展才能卓有成效地推進,我們才能盡早實現綠色生產和生活。
(作者系北京大學中國低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低碳是個時髦的概念,因為人類已經發現了工業摧殘下的世界千瘡百孔,人類的心靈也污濁不堪?;厥卓慈?,不難發現,作為道家思想集大成的《莊子》蘊涵著豐富的環境哲學思想,其中物論是最為集中的部分?!肚f子》物論對于建設低碳經濟、低碳政治、低碳生活、低碳文化有著深刻的啟示。
“工乎天而俍乎人”是低碳生產的目標。在天人關系上,《莊子》反刻意人為,認為“物不勝天久矣”,而理解這一道理,才能做到安時處順,否則,“物有結之”。在《莊子》看來,“人與天一”完全是可能的,因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并非所有的人為都不合天性,但只有“全人”能夠做到“工乎天而俍乎人”,亦即做到精通天然而又擅長人事。從天人關系上看,低碳生產方式是以“工乎天而俍乎人”為目標的。低碳經濟的實質是高效利用能源、開發清潔能源、追求綠色GDP,追求的是物質生產力與空氣環境質量的雙贏。
“物物而不物于物”是低碳生產對工業文明的回應。如何對待天人關系,可以進一步還原為一個如何待物的問題?!肚f子》待物有三重境界:“與物相娛”、“物物而不物于物”、“化育萬物”。從待物層面看,低碳生產是達到“化育萬物”理想境界的一個橋梁。原始文明、農耕文明處于“與物相娛”階段,今天的工業文明仍處于“物物而物于物”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物的反主體性表現得特別明顯,自然環境問題尤其是全球氣候問題凸顯。為了回應這一困境,建構低碳社會的呼聲高漲。低碳生產因“物物而物于物”而起,要解決的是“物物而不物于物”,并為“化育萬物”奠定基礎。
《莊子》以“完身養生”為人生最基本的目標?!肚f子》的養生經強調“與物逶迤而同其波”,“不以人物利害相攖”?!巴晟怼?,說的是亂世之時的社會生活方式,反對“危身棄生以殉物”?!梆B生”說的是物質的生活方式?,F代性的工業文明蘊含著“物的增值和人的貶值”的矛盾,這一矛盾激化的后果對于人類來說,一是在對物的爭奪中大量生命被戕害,二是在對物的過度消費中身體被戕害?!肚f子》“完身養生”的貴生理論,剖析了戕害生命的因由,張揚了生命本身的價值。
“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這是自然的低碳生活態度?!肚f子》人生論建構在對“天”與“物”關系認識的基礎上。就人生最重大的生死問題而言,《莊子》認為,要妥善處理“天行”與“物化”的關系,最佳的狀態是像圣人那樣“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最后又回歸自然。寓言“莊子將死”講述莊子反對厚葬,認為自己有天地、日月、星辰等“萬物為赍送”,已經得其所哉。
“知道達理明權”、“還以物與人”乃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動方案?!肚f子》認為,盡管天道“無為而尊”,人道“有為而累”,但是舍棄人道也是不可能,因為“物者,莫足為也,而不可不為”。如此看來,物害與物累實在無法避免。對此,《莊子》提出的方案是“知道達理明權”和“還以物與人”:對于外物的傷害,應通達事理以隨機應變;對于外物的牽累,應各守其真,把物還給物,把人還給人。如何踐行低碳生活方式?《莊子》的啟示是:首先是知于道,領會現代性工業文明時代的生命之道,讓生命的意義回歸到生命本身,增強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的自覺性;其次是達于理、明于權,通曉溫室氣體造成的危害、機理和應對方式,增強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的科學性;而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強調其實踐性,真正做到“還以物與人”,讓物和人都回歸本身,回歸到自然狀態。
關鍵詞:低碳生活;污染;節能減排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low-carbon economy "become the world's hot spots. Energy conservation is imperative, low-carbon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we must not only advocate low-carbon life,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ractice low-carbon lif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life, discusses the need for a low-carbon life, as well as how to practice low-carbon life, to make our lives better. Key words: low-carbon life; pollu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中圖分類號:TK0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隨著世界能源的消耗、自然環境的惡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們開始關注節能減排的綠色生活習慣,隨之“低碳”一詞也逐漸成為我們耳邊經常聽到的詞匯。低碳社會,低碳家庭,低碳生活,現今的社會處處都在宣傳低碳,那么何為低碳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應該如何做呢?
1. 低碳生活的概念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
低碳生活的核心內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節約。原則就是減少消耗,減少排放,減少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低碳”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中,小到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隨手關閉電源插座、節約用水等等,大到社會方面的中水循環利用、使用綠色能源、植樹造林等等。
“低碳生活”雖然是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世界對此問題的共識日益增多。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致使人類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盡管仍有學者對氣候變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順應了人類“未雨綢繆”的謹慎原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與理想,“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漸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2.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200多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2009年12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2009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此外,全球變暖也使得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
美國媒體2009年12月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地球發燒給人類的健康也造成了巨大的危機。第一,過敏加重,研究顯示,隨著二氧化碳水平和溫度的逐漸升高,花期提前來臨,讓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過敏加重。第二,物種正在變得越來越“袖珍”,隨著全球氣溫上升,生物形體在變小,這從蘇格蘭羊身上已現端倪。第三,腎結石增加,由于氣溫升高、脫水現象增多,研究人員預測,到2050年,將新增泌尿系統結石患者220萬人。第四,外來傳染病暴發,水環境溫度升高會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熱、瘧疾和腦炎等時有暴發。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溫度升高,涼風減少會加劇臭氧污染,極易引發肺部感染。第六,藻類泛濫引發疾病,水溫升高導致藍藻迅猛繁衍,從市政供水體系到天然湖泊都會受到污染,從而引發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肝臟和皮膚疾病。低碳生活,已成為人類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3.怎樣踐行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僅是企業行為,也是一項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低碳的生活是一件非常環保和文明的事。我對低碳的理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最大限度地減少一切可能的消耗。當然,低碳主要還是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1 轉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氨憷笔乾F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比如,據制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于冷柜,而敞開式冷柜電耗比玻璃門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柜一年多耗約4.8萬度電,相當于多耗約19噸標煤,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約19萬升凈水。在中國,年人均CO2排放量2.7噸,但一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米居住面積,開1.6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在2611千克。由此看來,節能減排勢在必行。低碳生活則更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
3.2 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盡量不用一次性牙刷,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飯盒,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被隨意、隨地拋棄的現象嚴重,對環境的潛在危害不容忽視:一次性用品多為塑料制品,由于難以降解而給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一次性消費導致了對自然資源的瘋狂掠奪。每年因生產一次性木筷,我國一年將失去500萬立方米木材。而我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1000萬箱,需要砍伐2500萬棵樹木,其中600萬箱出口到國外。在一次性帶來的方便、快捷的背后是觸目驚心的資源消耗。
3.3 低碳生活從細節做起,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就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我們在生活中使用一些低碳小竅門可以節能環保。
生產自來水和處理污水都要耗費大量的能源。所以節水就是節能。在馬桶的貯水槽里放置一個大的可口可樂的瓶子就可以減少每次放出的水量,做到節約用水;洗臉的水可以用來洗腳,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涮抹布,擦地板,然后這些廢水可以再沖馬桶;洗完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別小看這些水的重復利用,積累下來,僅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就可以節約一噸以上的水。
另外,如果每月手洗一次衣服,那么每臺洗衣機就可以節約用電,也就節約了發電的煤,同樣也就減少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全國所有的家庭都能做到每月用手來洗一次衣服,減排的二氧化碳可以達到68.4萬噸,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同時洗衣機雖然好用,但是三兩件衣服就用洗衣機來洗也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4.結語
節能減排勢在必行,低碳發展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態度、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必然要有負責任的公民。我們不僅要倡導低碳生活,更應該主動踐行低碳生活。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共同地球,選擇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參考文獻:
[1]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期刊論文】-世界環境2008(2);31
[2]竇曉露 低碳經濟:未來發展之路[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0.(04)
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對我們來說,生活方式描繪了每個人的“碳足跡”,即產生、使用和消費一些東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就是簡約的生活方式,從衣、食、住、用、行都可體現低碳生活。我身邊有很多低碳的榜樣,我自己也有一些低碳的生活習慣,比如夏天很少使用空調,盡量雙面打印文件;比如我昨晚考慮低碳生活呢,晚飯全素,注意節水,沒看電視、沒開電腦,9點就睡覺了。呵呵。我想,低碳方式生活,就是不過分追求物質生活,在當今浮躁的社會中,“低碳”還得能帶來心靈上的寧靜呢。其實,低碳生活也是低調生活。
以前,我真的是不注重環保,電器用完沒有隨手關閉的習慣,有時人還不知道在哪呢,電腦伴著音樂一直大開著;手機電池只要插到電源上,就好像粘貼到502上了,不用電池根本想不起電池還在電源上插著呢;空調就更不用說了,總是把溫度調到最低,恨不能進了家就結層霜。
看了低碳生活,才發現原來這些細節上的不注意,不僅給家庭帶來了看不見的開支消耗,還嚴重地排放了二氧化碳,雖然微量很小,但聚集起來的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覷的。原來,電器開著,就連小小的手機電池在插座上插著時都會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完電就應該將電池立刻取下。原以為,二氧化碳只有汽車尾氣、煤炭燃燒這些大功能的排放,沒想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著我們的生活和地球。
知道這些以后,那我就后開始自己的低碳樂活生活嘍!養成隨手關閉電源的習慣;空調盡量少用;用步行來代替交通工具;將生活中的一些能量消耗盡最大的可能降到最低的狀態,把罪魁禍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最低限度。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都講究“低碳”,而我們倡導的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指 節水、節電、節油、節氣??墒枪庹f不做可不行,
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來。但這“低碳”生活究竟要怎么“低”?
“低”到哪才行呢?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些低碳小竅門(一)夏天,我們在家用空調時,不要頻繁的開啟,用了幾個小時后,就關掉,再開電風扇。這樣就能省50%的電。
(二)在冰箱內存放食物時,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用數個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這樣能延長停機時間、減少開機時間,更節電。
(三)用微波爐加工食品時,最好在食品上加層無毒塑料膜或蓋上蓋子,這樣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發,食品味道好又省電。
(四)開車時盡量避免突然變速,選擇合適檔位,避免低檔跑高速;定期更換機油,輪胎氣壓要適當和少開空調。
(五)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關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機等外圍設備;少讓硬盤、軟盤、光盤同時工作;適當降低顯示器的亮度。
對于低碳旅游的研究,國內外各有側重和特點,國外側重于旅游業碳排放的定量研究,提出旅游業碳減排的對策;國內對低碳旅游的研究與實踐剛剛起步,偏重于定性化概念的界定和對策研究。魏小安分析了我國發展低碳旅游的基礎和機遇,提出了注重環境軟開發等實現途徑;石培華、吳普認為旅游業是典型的低碳產業,提出了旅游業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的基本思路以及推進低碳旅游的具體措施;蔡萌、汪宇明探討了應對低碳經濟的旅游發展方式,提出了規劃建設低碳旅游吸引物和低碳旅游設施、營造碳匯旅游體驗環境、倡導低碳旅游消費方式等實現路徑;馬馳、丁俊慧探討了旅游業低碳發展的必要性和對策;劉嘯認為低碳旅游是旅游業持續發展的目標,提出了從飲食、建筑、交通等方面進行節能減排;黃文勝、譚錦、吳瑩等分別探討了旅游景區、旅行社實踐低碳旅游行為的對策;王群等探討了低碳旅游發展的困境與對策。在國內學者倡導對低碳旅游轉向定量化研究的同時,需要對低碳旅游及其實現途徑進行系統的定性研究,既可以引導低碳旅游理論的深入研究,又可以指導低碳旅游的具體實踐。
二、概念辨析及理論解讀
1.低碳經濟和低碳旅游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最大限度地減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為主要特征的經濟發展方式,其目的是擯棄傳統增長模式,采用先進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來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這里的低碳是指較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低碳生活是指一種減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倡導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環保生活方式。單個人對能源的消費行為及其對自然界產生的影響可用“碳足跡”來計量,即個人的“碳耗用量”。人們對自然界的碳耗影響是可以通過碳補償(又稱碳中和)來彌補的,也就是說,人們計算自己日?;顒又苯踊蜷g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后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再自己親身參與或者通過第三方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暗吞悸糜巍钡母拍钍?009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的主題報告“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率先提出的。這一課題的研究涉及到了當前最根本的問題,即如何逐步轉變并最終實現可持續的低碳生活方式。目前學術界對低碳旅游概念還沒有形成共識。劉嘯認為低碳旅游是以低碳經濟理念為指導,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黃文勝認為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經濟宏觀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業持續發展的目標;汪宇明認為低碳旅游是基于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的一種可持續旅游發展新方式,即通過運用低碳技術、推行低碳機制和倡導低碳旅游消費方式,以獲得更高的旅游體驗質量和更大的旅游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侯文亮等認為低碳旅游是建立在滿足旅游者旅游經歷為前提的,通過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多樣化方式和人性化制度,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由此可見,目前大多數學者提出的低碳旅游概念,僅局限于“碳足跡”視野下的認識,強調在旅游過程中盡量減少碳足跡和碳排放,是一種對低碳經濟被動的響應方式。全面理解低碳經濟的內涵,不僅包括降低碳足跡,還應包括通過碳補償來彌補所產生的碳足跡。也就是說,低碳旅游概念的內涵應該增加“碳補償”的內容。綜上所述,所謂低碳旅游,就是指一種以降低“碳”量為基礎的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既要在旅游活動中盡量降低“碳足跡”,又要通過旅游的“碳補償”來彌補所釋放的“碳”。
2.理論解讀
低碳旅游以旅游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低碳旅游是旅游業對當前社會發展低碳經濟的響應模式,是一種基于生態文明的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路徑和可控的行動方式。旅游可持續發展是指在維持文化完整、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滿足人們對經濟、社會、審美的旅游消費需求;既要滿足當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需要,又要為后代提供同樣的機會。低碳旅游具有多層面的內涵,一是倡導對旅游發展中碳排放量的控制,這是基于旅游業所依賴的整體發展環境的考慮,是一種對維系旅游生態環境持續性的責任;二是主張通過發揮旅游業的生態產業優勢,替代其他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是一種人類與環境友好共存的責任;三是通過碳補償為下一展旅游提供公平的機會,即在滿足當代人在旅游活動中所需的基本碳排放權利的同時,通過碳補償拓展減排空間,是一種為確保人類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責任。低碳旅游是一種新型的、可持續的旅游活動,它將低碳經濟理念與生態文明建設、旅游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是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的旅游可持續發展方式,即可持續發展旅游的具體實踐方式和新的發展方向。
三、基于低碳經濟的旅游發展選擇
1.旅游業的低碳替代效應和功能
2009年12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認為,旅游業日益顯示出其“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等戰略性產業的特征,提出推進節能環保,實施旅游節能節水減排工程,倡導低碳旅游方式。這是我國旅游業積極推行低碳經濟發展的一份重要文件,表明我國已把發展低碳旅游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作為實踐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作為響應節能減排國際承諾的具體行動,納入國家戰略并提供了產業政策支持。在國家大力倡導并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下,我國低碳經濟正引導著國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同時也給我國旅游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低碳經濟要求對產業結構進行轉型與優化,鼓勵發展具有低碳優勢的產業。旅游業本身是低耗能、低污染產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的低碳產業中的優勢產業,旅游業的單位增加值能耗為0.202,僅為工業的1/11,旅游業對全球溫室氣候排放負有5%的責任。通過發揮旅游的環境優化功能和生態替代型產業優勢,形成旅游業與相關產業之間的低碳補償,探索產業之間的碳匯機制,可以實現旅游在低碳經濟既要節能減排又要發展的雙重目標。旅游是典型的窗口行業,既可以借助旅游窗口推動低碳教育、傳播低碳理念,旅游者通過親身體驗低碳生活,更加理解低碳的重要性,有助于在全社會推廣低碳生活方式;又可以借助旅游窗口向世界展示我國的低碳行動和低碳成效,樹立一個履行承諾、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此外,旅游也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可以緩解產業轉型帶來的勞動力轉型壓力。
2.基于低碳經濟的旅游系統響應模式
低碳旅游是將低碳經濟理念與旅游業發展緊密結合的,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的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與低碳經濟的關系可以用一種響應模式來描述。筆者在汪宇明教授提出的旅游對發展低碳經濟的響應方式的基礎上,通過改進建立了基于低碳經濟的旅游系統響應模式(見圖1)。與汪宇明教授建立的旅游對發展低碳經濟的響應方式相比,該模式的不同點在于把低碳技術、低碳機制、低碳生活方式等低碳經濟三個要素的作用放在整個旅游系統中,而不僅僅是局限于旅游吸引物、旅游設施、旅游體驗環境和旅游消費方式等方面。通過旅游系統對低碳經濟三大促進因素的吸收、過濾、整合,在旅游生產方式、旅游消費方式、旅游營銷方式等方面進行旅游低碳化的滲透轉化,最終實現低碳旅游。具體就是通過低碳經濟中節能減排技術、低碳機制運用、低碳生活方式對旅游系統的整體作用,引導政府、旅游企業、旅游者、非政府組織等旅游各相關利益者,從旅游生產方式、旅游消費方式、旅游營銷方式等三個方面,采取減低旅游“碳足跡”和促進旅游“碳補償”等旅游低碳化方式,實現旅游對低碳經濟的響應。
四、低碳旅游的實現途徑
1.政府的責任
對政府而言,應將旅游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為重要考慮因素納入旅游發展規劃中。要針對全球氣候變化情況,做好旅游氣候災害防御規劃和低碳旅游發展規劃。針對熱點或過度開發的旅游目的地,編制具體的低碳旅游實施規劃,通過有效的監督和調節,確保目的地的旅游容量控制在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閾值以內,切實加強旅游目的地環境優化管理。大力推動低碳旅游政策的制定,注重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把旅游業納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框架體系。建立健全旅游碳匯機制,合理構建碳匯旅游體驗環境的評估指標,有效評估旅游目的地的碳匯能力;充分借鑒國際低碳旅游指標考核、管理標準及控污節能減排技術,結合我國國情組建低碳旅游國家重點實驗室或研發基地,重點研究新能源利用、控污減排等關鍵技術,起草低碳旅游行業標準。政府應推動帶薪休假的貫徹實施,帶薪休假機動靈活,能變“集中休假”為“分散休假”,對黃金周旅游高峰進行有效分流,使交通、旅游、購物等資源得到均衡而充分的利用,從而緩解旅游旺季尤其是黃金周的能源消耗壓力。通過建立低碳旅游行業標準,制定低碳旅游發展政策,引導和支持旅游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推行低碳旅游生產方式,營造低碳旅游消費環境,促進旅游產業鏈循環經濟模式的形成。發揮旅游業的低碳綜合效應,探索并推廣利用碳匯資本的旅游融資模式。加強旅游智能化發展水平,建立完善節能減排公共技術服務體系特別是推動電子旅游服務的運行。注重發揮旅游業具有的教育推廣優勢,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消費場所廣泛構建低碳旅游產品,開展低碳旅游宣傳和低碳旅游教育,提高公眾對低碳旅游的關注和認識,形成低碳旅游消費方式。
2.旅游企業的責任
旅游企業要樹立低碳旅游的發展理念,引入碳匯機制的低碳旅游理念,通過低碳技術裝備和服務方式轉型,培育一批負責任的低碳旅游企業。
低碳生活走近你我他
南極冰蓋的冰山融化得比以前快了,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開始消融,沙塵暴來得比以往更猛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承受著氣候變暖帶來的不適。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活動是導致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多以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過去的100年,是過去1000年中最暖的100年;而過去的50年,又是過去1000年中最暖的50年。
全球氣候變暖會造成人類大劫難,是一個偽辯題還是一個真命題?有人認為氣候變暖會使全球溫差減少,有利于增加世界糧食產量,盡管會使部分傳染病易于傳播,但綜合比較,利大于弊;有人則認為氣候變暖,會使海平面上升、很多瀕危珍稀物種滅絕、極端氣候事件增加,對人類百害而無一利。
現在世界各國已經開始采取行動,加大對清潔、可再生能源以及環境友好型技術的投入和研發力度,積極發展綠色經濟。每一名地球公民也開始注重節能,不奢侈、不浪費,用實際行動呵護地球的未來,立志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踐行者。
“面臨全球氣候系統崩潰的危險,我們必須行動起來,不想當氣候難民,就要當氣候公民。作為一名普通的地球氣候公民,只要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滿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費,就能產生巨大的節碳效果?!边@是南京20家環保組織所發倡議書中的一段。
對于低碳生活,人們遭遇著類似的尷尬: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也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但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卻不得不以增加碳排放為代價。盡管人們不能避免碳排放,但卻可以減少碳排放。專家指出,每個人都不可能過“零碳”的生活,在資源匱乏的當下,我們要做的是,把有限的資源用于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費。同時,養成“低碳生活”理念,在可選擇、可替換的條件下,首選自然、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宋先生是一名機關公務員,也是一名忠實的低碳生活踐行者,現在他通過記日記的方式天天“算計”自己的低碳生活。最初接觸低碳生活,看到報刊上一則報道說,每消耗100千瓦時電就等于排放了78.5千克的二氧化碳,需要種上一棵大樹才能夠把這些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給吸收掉,真太可怕了!這之后,他的生活方式開始發生了改變。如在今年夏季,他就在家堅持用電風扇而不開空調,因為開一個小時空調就相當于0.621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如果只是開風扇,每個小時的碳排放量只有0.045千克,前后相差太遠了!為了自己“低碳生活”,他今年將私家車換成小排量的別克凱越,因為小排量車不僅環保且也還節能。
如果你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電,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駕車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曾幾何時,我們的生活開始用“碳”來計算了。
其實,“低碳生活”細節,貫穿在家居生活的各個環節,就拿日常生活用電來說,也許加入到低碳一族當中并非難事。比如:家用電器的插頭插座接觸良好才能節電;電水壺的電熱管積了水垢后要及時清除,這樣才能提高熱效率;熨燙衣物最好選購功率為500瓦或700瓦的高溫電熨斗,不僅升溫決,還能節電;所有的家用電器盡量不使用“聲控、光控、遙控”等作為控制開關,這樣可節電10%到15%……這樣看來,每個人都能為全球氣候的積極變化作貢獻。
“低碳”滲透在生活點滴之中
《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中有一句名言:“地球不是我們從父輩那里繼承來的,而是我們從自己的后代那兒借來的?!睘樽訉O后代留下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家園,需要低能耗、低排放的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低碳,英文為Lowcarbon,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低碳生活是指生活、工作時盡量少耗用能量,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說保護環境已成行為準則,低碳生活則更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
低碳生活,在人類生活受到氣候變化威脅的時候應運而生,它不是時尚,而是地球向人類訴求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不少人以為所謂低碳經濟、低碳生活主要是企業的事情,與自己關聯不大。實際上,這些例子就在我們身邊。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都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絕不是一場秀,而是必須緊迫面對的生活新觀念。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減碳足跡。
眾所皆知,小汽車族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力,隨著私家車進門入戶,有車一族呈迅速擴張之勢。然而,這些小汽車的擁有者有相當多一部分不是因為工作、生活需要,而是將小汽車當成身份的標志、財富的標志。你沒有小汽車,我有小汽車,我的身份就比你高了。都有小汽車,但我是小排量的,你是大排量的,我就也想換成大排量的。尤其是一些政府官員更是將小汽車跟官階、級別掛上鉤,好像到了什么級別沒坐上什么車就丟了臉。
江蘇綠色之友協會現在正在倡議做一名“綠色出行達人’活動。對這樣的倡議,生活中已有先行的“碳路者”。家住連云港的武先生盡管早在去年就成為一名有車族,但仍每天早晨7點整會準時從東區新建的居民小區出發,一路步行,穿越四條主干道到單位上班,全程6公里花40多分鐘。除了大風大雪天氣,44歲的武先生已經堅持了好幾年。按照專家推出的“碳”路行動計算器計算,每天來回12公里,公交車排放二氧化碳約250克,與開私家車相比,減排5.66千克,而步行則是“零排放”。日積月累,就是一筆巨大的減排數字。
或許有人認為,即使自己“低碳”了,也擋不住工礦企業的違規排放。但是,冰川融化、氣候惡化,每個人都將受到懲罰?!暗吞忌睢睅淼钠鋵嵤且环N新的生活質量觀。如果環境惡化,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很難提高。需要厘清的是,過“低碳生活”,并不是意味著就不能開車、住大房子、享受空調了。低碳的真實含義是要給人們身體健康提供最大的保護和舒適感,對環境影響更小或有助改善環境。如歐洲現在建設了很多零排放建筑,隔熱效果非常好,在自然通風的條件下,隔熱層可以把室內溫度調控到一個合適的水平,且能保持很長時間。在交通領域,可以開發太陽能汽車、生物燃料汽車等,同時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低碳生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其實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事實上每一個普通公民在舉手投足之間就可盡享“低碳生活”。譬如倡導低碳生活方式的公益環保網站“互聯網森林”的首頁上,平易近人的10件減排案例就生動有趣:少用一個塑料袋,減排二氧化碳0.1克;5層以下,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每次平均可減排二氧化碳600克;選擇應季蔬菜水果,每千克減排二氧化碳400克;夏季空調調高1℃,每臺每天可以減少排放175克二氧化碳;一棵樹,一年可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
[關鍵詞]大學生;低碳生活;低碳行為;低碳意識;校園低碳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211
社會的發展,將人類推進到了從工業文明時代向生態文明時代轉折的時期,大力倡導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旋律。新時期的大學生是我國未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是否具備環保意識并且養成低碳生活方式則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次研究涉及杭州濱江高教園區、小和山高教園區、下沙高教園區和浙大紫荊港校區。
1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和深度訪談法。覆蓋三個高教園區和一所高校,共計發放問卷950份,其中有效問卷912份,占發放問卷總數的96%。
問卷共包括四個部分,分別為基本信息問題、對低碳生活的理解、對低碳態度的探究、對低碳外部條件的探究。在利用傳統的SPSS、Excel等方法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同時使用Euiews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挖掘,使之更具說服力。
根據因子分析,歸納提取出環境因子,包括政府引導、低碳教育、低碳技術、媒體宣傳、榜樣效應、環保組織和自身條件因子,包括責任感、傳統習慣、利益沖突、低碳知識度。下面為統計分析。
2調查結果
21杭州大學生低碳意識與行為現狀描述性統計分析
“低碳”概念認知分析部分包括調查學生對于世界低碳環保組織或事件的認知程度。從結果來看,目前大學生對于國際新聞關注度較高,而對于大學生本身的低碳組織關注度較低。即大學生對于低碳相關組織還了解不足,受影響不深。今后,要加快建立大學生組織,低碳生活從大學生自身做起。
在針對不愿意參與低碳生活大學生的原因探究分析中發現,在杭大學生不愿參與校園低碳的主要原因是個人低碳責任意識不;另外是低碳執行比較麻煩和缺乏校園組織和設施的引領,針對前三大癥狀對癥下藥可以提高大學生的低碳參與度。
校園低碳現狀滿意度分析的結果顯示,SPSS相關性分析得出大學生對5分制低碳生活滿意度平均打分(Mean)為297,處于中等偏下位置,根據數據分析可知在杭高校大學生普遍認為當前低碳生活踐行度未能達到滿意程度,有近兩成學生對大學生低碳現狀表示堪憂,身邊的低碳行為方式有待提高。由此可見,提出有效方案讓大學生知曉低碳、提高自身低碳踐行能力、引導社會對低碳價值的正確認識迫在眉睫。這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己的生活質量,還關系到整個社會對環保意識的認知感和傳承。
根據對低碳生活方式傳播途徑效果的分析可知:互聯網在日常傳播中效果明顯且容易受到大眾接受,另外影視也是傳播的主要途徑,由此可知新媒體在低碳生活方式傳播中具有主導作用。人們普遍認為圖書和報紙雜志的傳播效果普通,專家咨詢和廣播對低碳生活的傳播效果中等偏上,而且教學培訓和知識競賽在特定人群中也起到顯著作用。因此,對低碳生活方式的宣傳應該秉承多點開花,廣覆蓋、突重點的方式,讓人們對低碳生活方式有更多的獲知途徑,有利于實現全民低碳,共創環保社會的大目標。不僅如此,我國各大媒體與社會對低碳的宣傳依然不夠,大學生對低碳的認知仍不足,加強對低碳的宣傳迫在眉睫。
從遵循校園低碳條件的分析來看,校園推出低碳新規的強制性和學生參與程度成正比關系,可見養成良好的習慣,推動一部分人的行動力需要輔助規章制度牽引著。另外還有少數同學表示跟隨大眾,可見沒有主見的更依賴于榜樣的作用,跟隨大眾行動力,從眾比例也占一部分,可以發揮榜樣的力量。
校園低碳參與度分析結果顯示,騎自行車或者步行上課的方式最受歡迎,另外為節約用水用電,而參與校園低碳活動和垃圾分類得分則較低,由此可見,在垃圾分類宣傳和地毯活動參與度方面今后都需要加強。
22杭州大學生低碳意識與行為的影響因素交叉性分析
221大學生低碳參與度分析
從性別和參與意愿交叉分析來看,愿意參與低碳生活中男性的傾向度更高,而在一般不排斥低碳生活上女性比例稍多于男性。表明愿意參與低碳生活的男性的主動性稍高于女性,這改變了我們對“女性更愿意參與到低碳活動中”這一傳統認知。
從學歷分析來看,碩士及以上學歷大學生多數人認為低碳與日常生活非常緊密,而在認為低碳生活與其無關的選項中,專科學歷人群所占比重最大??傮w來說,不同學歷的大學生對低碳認知的層次性也體現了教育程度對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正向影響,高校的教育及大學生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有利于低碳生活的普及。
經管文史專業、理工專業、藝術專業和其他專業類型更愿意去關注低碳生活,其次是理工科專業,緊接著是藝術專業。理工科專業學生在校園低碳參與意愿上比經管文史科高??傮w表現理工科人的傾向度更高,對于校園低碳生活更愿意參與。
以月生活費為對比因素來說,月生活費較高的同學對于校園低碳參與意愿更高,參與積極性更高,而對于月生活費較低的同學對于校園低碳的參與意愿顯示較低。
222校園低碳生活與大學生的聯系程度分析
男性、女性在對于大學生與低碳生活聯系程度上有著明顯的差別,認為低碳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男性明顯高于女性,數據表示男性對于低碳的關注度更高于女性。
以戶籍為對比因素來看,城鎮戶口的學生認為在低碳生活與大學生聯系程度上有較高的認知水平,認為兩者聯系很緊密。
223大學生對校園低碳生活滿意度分析
總體上看,大學生普遍對當前校園低碳生活滿意度打分分值在3分左右,處于中間的位置,可見,在杭高校大學生普遍認為身邊的低碳行為方式有待提高。學歷高者對當前校園低碳的滿意度打分均值偏低,其次是本科學歷、專科和其他。學歷高者對當前的滿意度偏低,認為當前的校園現狀需要改變,校園低碳還存在很多不足,由此可見,對于校園低碳的建設也顯示出更強烈的、迫切的改變想法。
學校有系統化低碳管理和學校沒有系統化低碳管理的對比下,數據顯示受訪者普遍在系統管理下滿意度更高,可見校園美化建設的系統化對低碳管理,可以提高同學們對校園低碳的滿意度。校園低碳設施的建設提升大學生們的滿意度,從而讓大學生在低碳氛圍中熏陶,強化低碳意識觀,提升校園低碳行動力度。
23回歸分析
本文分析包含第一個公共因子F1主要解釋的是x1(政府引導)、x2(低碳教育)、x3(低碳技術)、x4(媒體宣傳)、x5(榜樣效應)、x6(環保組織),可以命名為環境因子;第二個公共因子F2主要解釋的是x7(個人責任感)、x8(傳統習慣)、x9(利益沖突)、x10(低碳知識度),可以命名為自身條件因子。
由下表可以看出,前兩個因子解釋了低碳行為影響因素的64158%的原因。其中,F1解釋了50515%的原因,表明政府引導、低碳教育。低碳技術、媒體宣傳、榜樣效應、環保組織這六個因素是影響大學生低碳實施度的重要因素;F2解釋了13643%的原因,表明大學生個人責任感、傳統習慣、個人利益沖突、低碳知識不足是四個較為主要的因素。
在經過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只有第一個公因子可歸入模型中,且對影響因素t檢驗結果表明其回歸系數具有統計分析意義。根據回歸分析結果的數學意義,可以得到影響因素對實際行為測度的影響關系模型可以如下表達:Y=1455+0544F1。分析回歸系數,發現環境因子回歸系數較大,可以看出它對大學生校園低碳實際行為測度及參與度的影響較為顯著。由此可見,為了推廣校園低碳,滿足大學生的外在需求尤為重要,如政府引導、低碳教育等。
3結論與建議
近年來低碳觀念的普及在大學生人群中得到一些成效,大部分大學生對低碳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小部分大學生能在生活中貫徹低碳行為。但是總的來說,目前大學生的低碳現狀仍不可觀,大學生低碳生活的普及仍值得繼續研究。只有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參與意向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現階段問題,才能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議,促進大學生低碳生活的發展。
31大學生校園低碳現狀及問題
大學生參與低碳校園中意識和行動力度不匹配,沒有很強的低碳意識,行動力度缺乏,主觀能動性不高,經探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1大學生個人問題
一是低碳生活參與度低,責任感不強。大學生對校園中的環保組織、活動的關注度較低;大學生主動向他們身邊同學、家人及朋友宣傳環保知識,進行低碳傳播的較少,大學生自身責任感也有待提高。二是缺乏低碳知識?,F在大學生對低碳生活專業知識的掌握狀況不能滿足當前廣大青年學生對低碳生活深層次理解,多數學生表示對低碳專業知識的需求迫切。
312高校管理問題
一是在低碳宣傳上,學校做得不夠深入和全面;二是低碳配套設施差,現實生活中,大學生應有的低碳意識與校園內低碳生活必備的生活設施不同步,造成實施難。校園內很多低碳生活設施不夠完善,這是導致不能低碳的直接原因;三是高校缺乏制度和機制建設。由于沒有建立和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因而難以明確減排目標、策略以及實施體系,學生很難在低碳意識和低碳行為上有所作為,使得建設低碳型校園往往成為口號和流于形式。
32關于大學生校園低碳的建議
321對于大學生
行為引導。通過志愿者服務、社會調查體驗對比等形式,大學生對照低碳生活方式,找出自身與其不相一致的行為習慣,并加以改進,這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低碳意識與社會責任感,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322對于高校
第一,文化帶動。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低碳行為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使他們的低碳行為和習慣成為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要加強低碳教育,開展低碳課程,普及低碳知識,把大學生低碳生活觀作為校園文化建設重要的培養平臺,充分發揮環保社團輻射帶動作用,把綠色學習、低碳生活變成每一名大學生的自覺行動,攜手營造“愛護環境,節能減排”的良好氛圍。
第二,改善設施。學校應增加對低碳設施的投入、改善學校設施,提高利用率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對校內的基礎設施在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打造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低碳環保校園與運營模式,如學校水處理與循環系統改造等。通過這些設施的改造直接讓師生體驗低碳生活,從而自覺接受低碳環保生活理念,形成低碳環保生活方式。
323對于政府
第一,提高技術。提高科學技術,加大對環保研究的投入,降低低碳產品的價格從而減少大學生低碳生活的經濟成本,使低碳生活更親民易現,直接推動大學生對低碳生活的參與度。
第二,完善法律法規。目前關于低碳環保方面法律仍有欠缺。立法等相關部門應加以重視,加快確立相關法律法規,對于環境污染的行為要提出明確的處罰,起到警示作用,將行為規范轉變為社會壓力,推動大學生乃至社會全體主動踐行低碳生活。
324對于媒體
當前社會正處于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已無法滿足大學生的生活文化需求,對于低碳觀念的宣傳更應采取多種形式、多樣化渠道的方式,創新媒體宣傳模式,使低碳環保觀念在大學生群體中廣泛傳播。
參考文獻:
[1]彭淼,史云峰,董園低碳校園建設的現狀與對策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9):23-24
[2]袁楠,畢潤成低碳時代下的低碳校園建設:概念、特征與對策[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S2):43-46
[3]敖四江高校低碳校園建設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1
[4]洪大用中國低碳社會建設初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2)
[5]郜瑩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引導研究[D].齊齊哈爾:齊齊哈爾大學,2013
[6]卜玉輝大學生低碳生活意識的培育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7]狄洋低碳經濟背景下大學生環保意識培養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
生:改變呼吸也能低碳
呼吸是生命的象征,也是人出生要做的第一件事,人們以為呼吸與生俱來,無需去了解,其實關于它的秘密很多。健康的新生兒每分鐘呼吸次數接近40次,成人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在20次左右,而瑜伽認為:人一生的呼吸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呼吸又快又淺短,人一定早逝。所以,改變固有的呼吸方式顯得格外重要,采用全新吐納方式,會比你現在的呼吸方式更健康、更低碳。將呼吸放慢,輕輕的呼,輕輕的吸,甚至偶爾停頓、憋氣,減少二氧化碳呼出量,還有益身體健康。所以,既環保又健康的呼吸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活:“宅”是不環保的生活方式
拒絕不環保的生活方式讓人生與環境一起受益,例如現在(宅)變成了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其實,“宅”也是一種污染。宅在家里難免要開各種電器,很費電;宅在家里會囤積過多的垃圾,會釋放對人體有害的氣體,而電器散發的氣體熱量也會囤積在屋中無法散去,導致家中氧氣不足。宅人們應該多出去走走才是,接觸一下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讓自己的身體和地球都更健康。
婚:結婚不離婚幸福中節能
結婚成家是人生成年后頭等大事,只有結婚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幸福滋味,而且結婚其實也算一種環保低碳生活呢。道理很簡單:兩個人一起生活,集體開銷以及物品消耗會比單個人節省的多。最簡單的例子,結婚前,一桶水洗一件衣服,結婚后一桶水洗兩件衣服。每個人節省一桶水,全世界呢,就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
美國有統計表明:離婚之后的人均資源消耗量比離婚前高出42%-61%,讓我們用婚姻保護地球吧!所以結婚了就不要離婚了,也算為了對地球的貢獻吧。
愛:低碳SEX讓愛更環保
也能環保?沒錯,而且還能環保地很有情調。
首先,來一場傳說中的鴛鴦浴是不錯的選擇。當洗澡后上床成了模式的一部分后,為地球著想的話,別一個人一個人的洗了,干脆一起來一次鴛鴦浴吧,節省一點連火星人都知道的有限水資源。當然要關燈嘿咻,節約電力能源;或者早上XX00,晨光中的人體,自然而美麗。還有,要告別事后紙巾。紙巾是每次后最大的受害者,它們被無原則的用著,想一想。某些樹木的命運竟然是替你收拾嘿咻后的殘局。請采用毛巾吧,養成新的事后習慣???,一場環保的SEX就這么容易!
孕:少用安全套避孕藥更低碳
安全套是橡膠制品,而且是一次性橡膠制品,處理可是個大問題,總不能每次洗洗再用?所以,安全套當然不符合低碳達人的“低碳法則”,但如果想避孕又要環保怎么辦?那就用“比安全套更安全”的避孕藥對抗全球變暖吧。有效率接近100%的短效口服避孕藥,既可安全避孕,又健康環保。不僅如此,新型短效避孕藥優思明還可以控制體重、光滑皮膚,把健身房、美容院的資源一并省下。避孕藥讓生活更低碳!
思:意念低碳小小轉變用處大
思想讓人區別于動物,思想讓人生完整。不過,你們是否知道,在某些問題上多加思考,改變關鍵,也能很環保。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意念低碳。就是樹立正確的低碳交往觀念,并付諸實踐,久而久之就能減少很多碳排放量。比如樹立男女平等的觀念,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生為生男孩努力,這樣可以降低很多不必要的出生率;情侶盡量不要吵架或者分居,就可以少了電話污染、噪音污染;給上司少送禮,多說話,討好上司也做到了,資源和錢都節省了;多陪爸媽,更多就是一家人一起出行,看一個電’視、吃一桌飯什么的,低碳又可以增進親情。
逝:環保葬禮終身低碳
“低碳”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它主要是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在各種新聞節目及網上,我們也時常聽到或看到這個名稱。并且,許多家庭也把低碳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可是,在一番熱血后,又有多少人真正實行了呢?
首先,我想說低碳中的一個重點: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這一點在家庭里實行得很好,可是,如果你去一些小飯店,夜市和早市,或者到旅館,你就會發現,一次性餐具、牙刷及毛巾隨處可見。服務員遞給你一雙一次性筷子,又有多少人會說:“請給我換一雙可多次使用的筷子。”可見,平常百姓去的小餐館、小旅店中,“一次性風潮”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根除。不過,像在清華大學食堂中我就沒有發現任何一次性消費品。
其次,我想說一下水的再利用。在我家里,淘米過后的水會用來沖廁所和澆花。我想這的確是一種既經濟適用,又切實可行的辦法。可是,在我進行的小范圍調查問卷中:有五成以上的人表示從來不考慮將淘米水再利用;有三成的人表示如果想起來或方便的話就會這么做;只有不到兩成人說他們經常這樣做。在另一份調查問卷中:有九成的人說知道淘米水再利用有利于環保和低碳;不到一成人說無所謂??梢?,目前一些低碳措施對老百姓來說只是一種概念,還不能做到實際行動的程度。
在我的口頭調查上,得知一些低碳生活方式被漸漸普及,例如:紙張的雙面利用、隨手關燈關水龍頭、少坐私家車、用布袋或購物籃購物和少用空調。而一些卻不被人所用,例如:等車時熄火、水的再利用、小飯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爬樓梯上樓。
面對類似情況,我給出的建議有:1.有關部門多宣傳低碳的生活方式;2.學校專門開展此類活動;3.在電視上多播放公益廣告;4.監管部門加強對污染企業的治理。
最后,我希望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夠得到普及,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健康,我們的地球越來越美好!
錦州市第四中學初一:遙望…心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