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09:31: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衛生健康知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為了解我鎮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情況,根據年初工作安排,我們2018年10月對轄區內居民進行了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形成率問卷和調查。
一、調查方法
由衛生院健康教育知曉率調查以學生、居民、職工為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轄區居民進行調查。每個對象隨機抽查20個進行問卷調查,問卷60張,。
二、調查步驟
整個調查步驟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印制了調查問卷,培訓了調查人員,明確了調查發放,統一了調查標準,確定了調查單位。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發放調查問卷,由調查對象獨立填寫調查問卷(不能看書或問答案)。問卷填好后,由工作人員回收。
第三階段:效果評價階段。調查人員對問卷進行統計。計算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對此次健康教育工作效果進行分析。
三、實施結果
通過統一調查時間,統一調查方法,統一調查步驟,統一調查內容,統一評價標準“五統一”的實施過程。下半年我們對轄區發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總題數600題,其中職工知曉人數17人。知曉率 85%。居民知曉人數17人。知曉率 85%。學生知曉人數18人。知曉率 90%。合計知曉人數52人。知曉率 86.7%。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可以看出今年我鎮轄區居民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較去年有所上升。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居民整體健康行為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形勢多樣的方法加強健康知識教育,形成人人知曉健康知識的良好氛圍。
教務科和衛生健康教育工作者,學校領導的正確指導和衛生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的督察下。開拓進取,排除困難,圓滿的完成了本年度的衛生健康教育工作。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是關鍵
把衛生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局部。責令教務科在安排教育教學工作時,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青少年學生的衛生健康在學校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真考慮衛生健康教育,并建議把局部衛生健康教育的內容以課程的形式固定下來。教務科在校領導的指導下,結合教學實際,本年度開設了心理健康》這門課程,周學時兩節,進行了結業考試。通過這門課程的開設,學生系統地了解了心理健康的知識,防止了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
向學生普及了衛生知識
二、通過衛生知識講座。
接受教育者達800余學生,本年度舉辦衛生知識講座共八次。給學生講授了衛生知識,流行性疾病的特征、癥狀、預防、治療的有關知識;講授了罕見性疾病的特征、癥狀、預防、治療的有關知識。學生認識到疾病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提高了學生的衛生健康意識。
開展衛生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通過學科滲透的方法。
有些知識很難定位某一學科。教務科在布置學科教學時,衛生健康知識涉及面寬。要求任課教師結合所教學科特點,不失時機的進行衛生知識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電腦課中進行眼、坐姿等衛生知識教育,使學生形成了較好的用眼、打字習慣;體育課中進行運動衛生、運動保健知識教育,提高了體育課鍛煉身體的效果及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水平;幼師班的幼兒生理衛生課中,進行青少年衛生知識教育;幼兒心理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由于學科滲透衛生健康知識針對性強、更直接,因而,學生很容易接受衛生健康知識,并容易形成較好的衛生習慣。
四、衛生黑板報和衛生專欄發揮料普及衛生知識的良好作用
教師的指導下,本年度利用校園內的壁板進行衛生健康宣傳。由學生搜集衛生健康知識內容,學生自己設計版面,使得辦板報的學生直接受到衛生健康知識的深刻教育。由于版面設計新穎,吸引不少的學生觀看,達到衛生健康教育的良好作用,加之衛生健康教育專欄不時更新內容,校園內創造了衛生健康教育的濃厚氛圍,衛生健康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發揮了良好的衛生健康教育作用。
五、開展衛生月活動和衛生健康知識競賽活動。
[關鍵詞]調查研究;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認知
[中圖分類號] R7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2(a)-0166-03
Investigation on cognitive application statu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mong preschoolers parents
LU Ai-yu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Southern District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5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ve application statu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mong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Methods A total of 1000 preschool children parents from five kindergartens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in our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preschoolers parents,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was analysed.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brushing teeth before the age of 3 was 87.82%,and the awareness rate of brushing teeth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was 85.25%.The parents had higher cognition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in these two aspects,but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related knowledge awareness that baby teeth was broken to treatment,pit and fissure sealant could prevent dental caries,Choosing of fluoride toothpaste were low.The frequency of preschoolers parents helping children to brush their teeth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cademic qualifications,895 preschoolers parents acquired oral health knowledge mainly through radio and television,accounted for 55.87%,followed by the hospital publicity column,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newspapers,kindergarten mission,oral hospital staff.Conclusion Some preschoolers parents have low awarenes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and sh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propaganda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parent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ral diseases in children and improve the children′s oral health.
[Key words]Investigation and study;Preschool children;Parent;Oral cavity;Knowledge of health knowledge
流行病W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組的兒童患齲率高達66%,給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家庭因素在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情況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學齡前兒童接受能力差、年齡小并且缺乏自制力,因此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還需家長的監督和指導[1-3]。本研究對1000名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知識進行調查,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本區5所幼兒園學齡前兒童家長1000名作為問卷調查對象,抽取時間為2015年6月~2016年6月,使用問卷調查形式對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認知度進行研究。剔除填寫不合格的問卷105份,共收回有效問卷895份,有效率89.50%。895名學齡前兒童家長中,父親201名,母親649名,祖父母45名;小學學歷230名,初中學歷230名,中專及高中學歷218名,大專及本科學歷217名。
1.2方法
使用問卷調查形式對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知識認知度進行研究調查,調查問卷參考《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口腔調查問卷標準設計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兒童的基本情況、家長對口腔健康知識認知度、兒童口腔衛生情況、家長對兒童口腔衛生的干預方式、獲取口腔健康知識途徑等。調查問卷由5所幼兒園中的老師進行發放,并由調查組成員指導兒童家長進行填寫,填寫完成后由幼兒園老師收回,調查組成員進行核對,剔除內容回答不全的調查問卷。
1.3 觀察指標
觀察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家長協助兒童刷牙的頻率以及學齡前兒童家長獲取口腔健康知識的相關途徑。
2結果
2.1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分析
學齡前兒童家長對3歲前開始刷牙的知曉率為87.82%,早晚分別進行刷牙的知曉率為85.25%,家長對以上兩點口腔健康知識認知度較高,但對乳牙壞了需要進行治療、窩溝封閉能預防齲齒、選擇含氟牙膏相關知識的認知度較低,具體見表1。
2.2不同文化程度家長協助兒童刷牙的頻率分析
460名學齡前兒童家長每日幫助兒童刷牙,53名學齡前兒童家長每周幫助兒童刷牙,190名學齡前兒童家長偶爾幫助兒童刷牙,192名學齡前兒童家長從不幫助兒童刷牙。進一步調查發現,學齡前兒童家長協助兒童刷牙的頻率隨著學歷的升高而增加,具體見表2。
2.3獲取口腔健康知識的相關途徑分析
在895名學齡前兒童家長中,500名主要通過廣播電視獲取口腔健康知識,占55.87%;其次為醫院宣傳欄、社區健康教育、報刊、幼兒園宣教、口腔醫院人員,具體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我國整體齲病發生率有所降低,但是乳牙齲病發病率仍然持續上升。口腔疾病主要是由于口腔內細菌長期積累從而造成代謝物和菌斑引發,菌斑在牙齦和牙齒表面進行分布,從而產生破壞性物質,使牙齦和牙齒表面受到損害[4-6]。乳牙齲病的常見發病人群為學齡前兒童,其嚴重影響了兒童的身心健康。為了降低牙齦炎、齲齒等疾病發生,應對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給予高度重視,這能夠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7-8]。由于學齡前兒童自控能力差、獨立性差、年齡較小,因此,大部分兒童日常口腔習慣均受到家庭的影響。據相關研究顯示,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行為主要受家長口腔健康知識水平高低的影響,因此,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認知度進行研究調查,能為學齡前兒童口腔疾病防治提供有效對策[9-11]。
學齡前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期,其接觸人員與生活環境均來自家庭。多項研究調查顯示,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與家長認知度、行為、文化程度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家長對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率較低,家長主要獲取口腔健康知識相關途徑為廣播電視,缺乏專業醫生指導。由于大多數家長對兒童乳牙疾病問題的認知度較少,多數兒童就診時已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從而使口腔疾病進一步加重,因此,家長應定期帶兒童檢查口腔,篩查口腔疾病并及時進行治療[12-14]。此外,醫院應組織口腔科醫生到各所幼兒園和社區進行指導和宣教,有效加強幼兒園教師以及家長對兒童口腔健康的認知。醫學研究顯示,新生兒出生后第6個月便可進行刷牙,只有早期對兒童進行口腔衛生保健才能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發生。兒童發生口腔疾病后,口腔疾病越嚴重兒童發育水平就越低,同時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口腔健康均會受到口腔疾病與并發癥的影響[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多數家長均不了解口腔疾病的嚴重性,大部分家長認為乳牙壞了不需要治療,還有更多的家長不知道“六齡牙”的重要性,提示家長對兒童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度較低。此外,家長幫助孩子刷牙的比例較低,提示家長對兒童刷牙的重視度不高,因此需加強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家長對兒童刷牙的重視度[17-18]。由于兒童牙齒處于生長發育期,采用含氟牙膏進行刷牙能對兒童牙齒起到保護作用,其不僅能使兒童牙齒硬度增加,還能有效控制兒童口腔細菌活躍度,并且可以修補兒童牙釉質,因此,家長應將含氟牙膏作為家庭使用牙膏首選,并長期給予兒童使用,從而有效降低兒童齲齒病發生率[19-20]。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家長對3歲前開始刷牙的知曉率為87.82%,早晚分別進行刷牙的知曉率為85.25%,家長對以上兩點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度較高,但對乳牙壞了需要進行治療、窩溝封閉能預防齲齒、選擇含氟牙膏相關知識的認知度較低;460名學齡前兒童家長每日幫助兒童刷牙,53名學齡前兒童家長每周幫助兒童刷牙,190名學齡前兒童家長偶爾幫助兒童刷牙,192名學齡前兒童家長從不幫助兒童刷牙,進一步調查發現,學齡前兒童家長協助兒童刷牙的頻率隨著學歷的升高而增加;895名學齡前兒童家長主要通過廣播電視獲取口腔健康知識,占55.87%,其次為醫院宣傳欄、社區健康教育、報刊、幼兒園宣教、口腔醫院人員。
綜上所述,部分學齡前兒童家長對口腔健康知識的認知度不高,應進一步提高對口腔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這能有效減少兒童口腔疾病發生,進而提高兒童口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玲,忠良.2299名學齡前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的調查[J].廣東牙病防治,2014,22(11):579-582.
[2]S菊珍,許永澤.農村學齡前兒童齲齒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22-23,26.
[3]石興蓮,程華剛,王鵬,等.遵義市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相關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4):487-488.
[4]馬小青,張學軍.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24):79-80.
[5]郭洪菊,陳華,羅磊,等.綿陽市學齡前兒童及家長口腔健康知信行現狀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7):2758-2760.
[6]汪纓,蔣錦麗,王超君,等.杭州市2014年外來學齡前兒童口腔患病狀況及衛生行為習慣調查[J].中國鄉村醫藥,2015,22(15):73-74.
[7]白云洋,張筍.天津城區學齡前兒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為[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3):343-345.
[8]石興蓮,程華剛,楊德琴,等.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5):6236-6239.
[9]劉婉,王曉娜,吳君怡,等.淺析家長對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認知度的城鄉對比[J].醫學美學美容,2015,24(4):648-649.
[10]董楠.社區3~6歲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現狀及護理干預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5.
[11]朱晗.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初探[J].中國保健營養,2013, 23(4):1738-1739.
[12]龐艷蕾,馮昊,張惠蘭,等.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相關行為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9):5037-5039.
[13]劉君武.遵義市紅花崗區5歲留守兒童早期齲現狀及病因分析[D].遵義:遵義醫學院,2013.
[14]張松杰,李駿,毋丹丹,等.西安市區881名學齡前兒童乳牙患齲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4):434-437.
[15]白h,江虹,曲美霞,等.北京市384名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調查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3,30(4):256-258.
[16]高薇,劉洪,嚴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對改善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口腔健康知識和行為的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2):220-222.
[17]吉雅麗,王志剛,楊汴生,等.河南農村12歲留守兒童口腔健康知識及行為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23(11):1185-1187.
[18]Vichayanrat T,Steckler A,Tanasugarn C,et al.Barriers and facilitating factors among lay health workers and primary care providers to promote children′soral health in Chon Buri Province,Thailand[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13,44(2):332-343.
圍繞甲型流感、艾滋病、結核病、腫瘤、肝炎等重大傳染病和慢性病,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規范要求。結合各種衛生日主題開展宣傳活動。特別是積極開展“世界結核病日”世界衛生日”全國預防接種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無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種衛生主題日宣傳活動。做好針對農民工、外出打工和進城務工人員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根據《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開展群眾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眾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健康教育網絡信息建設,促進健康教育網絡信息規范化。加強健康教育檔案規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組織機構,完善健教工作網絡
完善的健康教育網絡是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保證和有效措施,年我們將結合本社區實際情況,調整充實健康教育志愿者隊伍,加強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訓;組織人員積極參加市、區、疾控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論水平;將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計劃,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二)、加大經費投入
計劃年購置新的照相機、電腦、打印機等設備,印制健康教育宣傳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三)、計劃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
1、舉辦健康教育講座
每月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據居民需求、季節多發病安排講座內容,按照季節變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傳染病的內容。選擇臨床經驗相對豐富、表達能力較強的醫生作為主講人。每次講座前認真組織、安排、通知,在講座后接受咨詢、發放相關健康教育材料,盡可能將健康知識傳遞給更多的居民。(后附健康教育講座安排表)
2、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
利用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世界衛生日、全國碘缺乏病日、世界無煙日、全國高血壓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種健康主題日和轄區重點健康問題,開展健康咨詢活動,并根據主題發放宣傳資料。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盤
在輸液室設電視及dvd,每周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盤,光盤內容以居民的需要為原則,做好播放記錄、播放小結等。
4、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
計劃上半年、下半年各開展一次居民喜歡的健康知識競賽,專干提前認真組織,設計試題、配備獎品,讓居民在娛樂的同時學習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識。
5、辦好健康教育宣傳欄
按季度定期對中心的3個健康教育宣傳欄更換內容。將季節多發病、常見病及居民感興趣的健康常識列入其中,豐富多彩的宣傳健康知識。
6、發揮取閱架的作用
中心大廳設健康教育取閱架,每月定期整理,將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擺放其中,供居民免費索取。
(四)、健康教育效果評估
對轄區1%的人口科學規范的進行一次健康知識知曉、技能掌握、行為形成情況和健康需求等內容的健康教育效果評估。健康教育專干主要負責設計調查方案、調查問卷、評估總結等工作。
2012年是《職業病防治法》頒布實施10周年,也是新修訂的《職業病防治法》正式實施第一年。為搞好宣傳活動,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提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職業病防治法律意識,維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推動職業病防治工作不斷向縱深開展,按照市衛生局《關于開展雙百六進活動的通知》要求,縣衛生局決定,自2012年9月1日至2012年12月10日(100天),在全縣開展下半年職業病防治宣傳“雙百六進”活動,具體通知如下:
活動內容及目標
針對轄區內重點人群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利用100天時間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提高公眾對職業病的正確認識,減少勞動傷害。利用電視、廣播、報刊、明白紙、講座、義診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把職業病防治知識送進企業、學校、機關、社區、農村、醫院,進一步提升群眾對職業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
組織領導
成立欒城縣衛生局職業病防治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對整體工作進行組織和協調,負責“雙百六進”活動方案的制定。
組長:縣衛生局副局長
副組長縣衛生局公衛科科長
縣疾控中心主任
縣衛生監督所所長
成員:縣疾控中心副主任
縣疾控中心健教科科長
縣疾控中心職衛科科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疾控中心,負責“雙百六進”活動的具體實施,組織培訓、督導、考核和宣傳。
成員:縣疾控中心健教科、職業衛生科成員
工作職責
(一)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職責
1、按照文件要求,成立職業病防治宣傳專業科室,并按工作要求負責擬定全縣職業病健康教育計劃、方案,并組織實施,做好技術指導和專業培訓,信息管理與及考核。
2、業務指導與人員培訓
負責全縣醫療機構、機關、學校、社區、企業、農村職業病防治的業務指導,組織開展醫療衛生機構職業病防治人員的業務培訓。
3、信息管理與及考核
收集、整理和職業病防治健康教育信息,推廣職業病防治方式和方法。
對鄉鎮衛生院職業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督導檢查,并有督導記錄,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完成督導報告。
(二)鄉鎮衛生院職責
1、負責擬訂本轄區職業病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計劃、方案,并組織實施,做好技術指導、專業培訓和效果評價。
2、組建鄉級職業病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宣傳教育隊伍,定期開展宣傳活動。
3、開展職業病健康知識講座,開設健康咨詢室,提供免費健康知識和行為咨詢,方便百姓及時獲得健康知識。
具體要求
1、縣疾控中心要印制資料,包括職業病防治條幅、折頁、職業病健康教育處方等,發放給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各醫療機構要利用健康教育宣傳欄進行職業病防治宣傳,每2個月更換1次健康教育宣傳欄內容。
2、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衛生科普趕集活動
結合農村萬場科普趕集宣傳活動,利用農村集市或廟會,開展職業病健康咨詢活動。鄉鎮衛生院每月至少開展2次職業病防治宣傳趕集活動,縣疾控中心至少參與每個衛生院2次趕集宣傳,到12月10日前全縣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趕集活動不少于40場。
3、舉辦健康知識講座
結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定期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引導居民學習和掌握職業病防治健康知識和必要的健康技能,促進轄區內居民的身心健康。鄉鎮衛生院每月至少開展1次職業病防治知識講座,縣疾控中心派員參加各衛生院的講座,到12月10日前,至少完成30場職業病防治知識講座。
4、縣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全面開展“六進”活動,深入重點企業、機關、病房、居民小區、中小學、勞務市場、農村等組織開展相關活動,發放職業病宣傳材料,針對不同人群開展職業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
【關鍵詞】 健康知識;知曉率;社區;健康教育
2009年7~8月期間, 對江北區的城區居民進行了健康知識知曉率問卷調查, 以了解居民對健康知識、慢病相關知識、傳染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個人行為、健康知識接受途徑、愿意接受的形式等情況。探討對社區居民健康教育有效模式, 為制定社區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 在寧波市江北區白沙街道、中馬街道抽取4個居委會。在每個居委會中抽取若干個樓棟的18歲以上的居民為調查對象, 共抽取800人, 回收問卷784份, 回收率98%。其中男性326人(占47.5%), 女性458人(占52.5% )。18~30歲136人(占17.3%), 31~45歲228人(占29.1%), 46~59歲257人(占32.8%), 60歲及以上163人(占20.8%)。公務員36人(占4.6%), 企事業224人(占28.6%), 工人139人(占17.7%), 個體62人(占7.9%), 外來務工114人(占14.5%), 退休183人(占23.4%), 其他(家務)26人(占3.3%)。
1. 2 調查內容與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 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健康基本知識、慢性病相關知識、傳染病相關知識、自我管理的方法、預防措施以及主要通過哪種宣傳形式獲得健康知識、最喜歡參加社區組織的哪種健康教育活動等。調查由轄區責任醫生和居委會工作人員上門執行。
1. 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 應用率的χ2檢驗, P
2 結果
總體上看, 對健康基本知識回答正確率在性別上對健康知識回答的正確率沒有明顯差異(P>0.05)。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對健康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慢性病相關知識、傳染病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愿意接受健康教育活動的情況存在明顯差異(P
2. 1 健康教育的認知情況 從統計的數據看, 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對健康基本知識回答正確率均在50%以上(除外來務工人員外);慢性病相關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回答正確率逐段提高。對傳染病相關知識的回答正確率在50%左右(P>0.05)。按職業分, 公務員、企事業、工人、退休人員回答的正確率較高, 而個體、外來務工以及其它人員對相關知識回答正確率較低(P
2. 2 健康知識獲取的情況 從統計數據看, 公務員、企事業、退休人員的健康知識主要從報刊雜志中獲得。其次是廣播、電視及錄像和醫務人員宣傳、知識講座。而工人、個體、外來務工人員的健康知識主要從廣播、電視及錄像中獲得。其次是張貼畫(小冊子)和醫務人員宣傳、社區知識講座。相同職業不同年齡獲得的健康知識途徑沒有明顯差異, 但年輕人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來自網絡。
2. 3 健康教育活動形式接受情況 從統計數據看, 不同的年齡對健康教育咨詢、講座認同度為最高(P
3 討論
近幾年來, 健康教育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社區的一項重要服務內容, 正在被廣泛開展, 也逐漸被廣大醫務人員和居民認同, 其重要作用日益凸顯[1]。但由于社區居民年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職業不同、個人的性格特征不同、社會背景不同造成對健康的理解、要求不同, 對生活的質量追求也不同[2]。因而對社區健康教育成效的取得形成一定的影響。為了讓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成為今后居民防病治病,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指路燈。查找一些在開展健康教育活動中的薄弱環節, 對不同人群需要進行不同方位的健康教育, 逐漸提高社區居民無病防病、三級預防的意識[3, 4]。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社區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要符合群體的需要, 可以通過生動活潑、直觀互動的教學手段, 使健康教育內容適合宣教對象, 易被群眾接受和理解, 把良好的健康觀轉化為社區居民的生活理念, 并在生活中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給居民提供固定的健康信息交流的場所是提高健康教育有效途徑之一。如健康教育館、某種疾病俱樂部、健康工作站等。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課堂及醫務人員義診、咨詢門診, 逐漸把健康教育模式轉變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傳授、自我保健和社區與居民互動、專家與居民互動、居民與居民互動、居民與儀器互動的運作模式。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 學校開展健康教育存在著薄弱環節。其實健康教育應該從幼兒開始, 在中、小學時期得到鞏固與加強, 使其從小形成影響一生的健康行為, 如從小養成吃少鹽飲食、不食或少食腌制食品。對其成年后的慢性病的預防和保健具有重要的作用。成年女性在社區健康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其健康知識知曉率提高后, 對家庭成員的衛生健康行為的形成具有較大的幫助, 具有促進提高家庭衛生保健的作用。故成年女性成為健康教育重點人群之一。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 不同對象所關注的健康內容不一樣, 故因按照不同對象不同需要開展健康教育。比如0~3歲科學喂養、學齡前兒童健康、家庭健康、青少年校外健康、老年健康、更年期健康、婦女衛生保健健康、弱勢群體健康、心理衛生、心理調適等, 形成一套系統化、規范化、實用性強、可操作的“健康鏈”, 使健康教育在實實在在在社區不同人群和不同人生階段都能發揮作用。使健康教育真正成為緩解社區醫務人員與社區居民的醫患關系的催化劑, 增進彼此的信任感, 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穩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呂姿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2:7.
[2] 胡曉云, 陳新, 毛宗福, 等.我國城市社區健康教育模式現狀研究.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09,1(1):53-55.
【關鍵詞】 綜合干預; 生殖健康; 經濟學分析
東莞市作為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流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越來越大[1]。大朗鎮是全國知名的“中國羊毛衫名鎮”,擁有毛織生產企業3000多家,從業人員中又以女工為多,已達5.13萬人。在流動人口管理、健康知識普及以及健康衛生服務提供方面,大朗鎮非常重視,根據東莞市有關政策于2008年按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六大功能”的服務模式率先在鎮轄區內設立了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向廠區人群提供衛生服務。但是,由于大部分企業的女工因文化水平稍低以及經濟條件的限制,導致她們的生殖健康知識極度缺乏,其生殖健康問題也變得尤為突出[2,3]。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了綜合干預對東莞市大朗鎮廠區外來女工生殖健康的影響及經濟學分析,旨在提高大朗鎮的外來女工生殖健康意識。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調查地點為東莞市大朗鎮某工業園大型毛織企業3家(廠區設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調查對象為該廠區的外來女工。該廠區大約有3萬人,其中超過80%為外來女工。經基線調查后選取3600名外來女工為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800名外來女工。兩組外來女工其他情況基本相同,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基本方法首先開展預調查; 根據預調查結果,召集女工進行討論后制定綜合干預計劃;對干預組采用綜合干預的方法進行干預,對照組則采用常規的健康教育進行指導; 最后對影響效果進行評價,同時用成本-效果分析對兩組成本進行經濟學分析。
1.2.2綜合干預措施在廠區不同地點全人群內開展各種形式的、經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動,如入職前的健康知識宣講,不定期的組織觀看生殖健康教育光盤等;在全廠的每個宿舍區各選派一名組長和一名素質較高的女工進行生殖健康知識培訓,培訓后讓她們作為工廠女工衛生知識宣傳員進行宣傳;向女工提供可及性強的避孕服務,如為廠區女工提供免費發放避孕藥具并告知如何使用;在廠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廠醫務室建立咨詢點,為廠區女工提供生殖健康知識咨詢及解疑等;參與式的健康知識宣傳,利用廠區職工娛樂設施如“周末舞臺”等進行游戲、角色扮演等參與式的宣教。廠方為有需要的女工提供夫妻房、探親房。
1.2.3效果評價經過查閱相關文獻和專家訪談、小組討論等方法擬定廠區外來女工保健的評估體系,在干預結束后,根據收集的信息對干預模式進行多維評估與總結。評估內容主要有女工生殖健康知識改變狀況及成本效益狀況等。
1.2.4統計學分析數據處理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對各變量分別定義及賦值。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u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生殖健康知識得分比較
干預前,干預組和對照組在生殖健康知識各項得分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干預組和對照組在各項知識得分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的成本-效果分析
在成本-效果分析中,干預組用去成本3.26萬元,其中有1698人生殖健康知識得到了提高,有效率為94.3%;對照組用去成本1.93萬元,其中有1179人生殖健康知識得到了提高,有效率為65.5%。兩組的成本-效果比分別為3.46、2.9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 。見表2。
3討論
自1994年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服務”的全球目標后,生殖健康已經引起了全世界廣泛重視[4]。生殖健康的定義為:在生命所有階段的生殖功能和過程中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功能失調[5]。生殖健康主要是針對女性,主要包括產前產后保健及安全分娩、哺乳、母嬰保健等教育與服務;計劃生育咨詢及信息交流;性生活、性健康、性責任的適當的信息、教育和咨詢[6,7]。近幾年來,生殖健康在國內外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學術領域,不少學者從醫療保健、計劃生育、公共衛生、健康人口學和生命倫理學等方面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和科際整合的研究,為促進婦女生殖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8]。改革開放以來,流動人口逐漸成為我國一個特殊群體。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二元差異的擴大,人口流動數量和速度也呈增長趨勢。據權威數據表明,我國流動人口正以每年500萬人的速度增長,2010年流動人口數約達到1.6億[9]。不僅如此,流動人口的性別比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國歷年的人口普查結果表明,從1985~2005年,女性流動人口比例呈明顯增加趨勢。流動人口大多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相對低下,迫使他們從事著高勞動強度,低收入的工作,而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他們往往處于劣勢,屬于弱勢群體[10]。在生殖健康方面,他們的現狀也不容樂觀。一方面,流動人口缺乏生殖健康知識,自我保護意識較薄弱。調查顯示流動人口大多缺乏生殖健康相關知識,對性傳播疾病、婦科疾病的認識,以及對避孕措施選擇,都比常住人口差。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于生殖系統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現象都不甚明了。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數的流動人口處于生育旺盛期,同時受到開放社會環境的影響,其婚戀觀、性觀念可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缺乏人生經驗的未婚流動人口更容易打破“思維定勢”,形成新的不良“動力定型”[11]。流動人口,特別是未婚流動人口的生殖現狀,不僅關系自身的身心健康、就業、受教育機會等,而且還與家庭甚至是下一代的健康相關。因此,開展生殖健康相關課題的研究,探索適宜的干預措施,以此來加強流動人口對生殖健康相關知識的認識,改變其不良行為顯得十分必要。
在我們本次研究中,設計本次調研主要是考慮到東莞市有很多外來女工,而這些女工的生殖健康問題一直是難于解決的問題。這些女工由于文化層次的原因,對于生殖健康知識缺少了解,有些又羞于啟齒去問醫生。本次研究主要通過主動服務的思維,主動給外來女工宣教生殖健康相關知識,并通過電視、多媒體形式讓外來女工深入了解,同時與常規宣教方式進行對比。通過研究,我們得到了有價值的結果,綜合干預對外來女工的生殖健康有了較大的影響。
東莞市作為一個靠近沿海的特殊城,其發達的制造業和紡織業的獨特產業結構決定了外來人口居多的人口特征。據調查,2011 年東莞市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占了80%以上,而這其中絕大多數的外來人口是女性。因此,外來女性的生殖健康問題對于城市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企業的大部分女工因為文化水平及經濟因素等問題導致其生殖健康知識缺乏,婚前、未婚妊娠以及未婚人工流產等生殖健康問題變得日益突出。因此,企業外來女工的生殖健康問題成為我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健康干預的難點和重點。在我們本次的研究中,采用了綜合干預的手段對外來女工的生殖健康問題進行干預。通過研究比對,我們發現干預組和對照組在各項知識得分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綜合干預對企業外來女工的生殖健康行為干預影響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提高外來女工的生殖健康水平,而所用成本-效果與常規健康教育相差不大,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徐曉林,香杰新.廣東省東莞市公民環境行為特征研究.中國行政管理,2012(12):94-97.
[2]Li S, Huang H, Cai Y, et al. Evaluation of a school-based HIV/AIDS peer-led prevention programmer: the first intervention trial for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Int J STD AIDS,2010,21(2):82-86.
[3]付顯華,吳蘭笛,王家驥,等.外來女工生殖健康主要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中華全科醫學,2011,9(4):616-618.
[4]蔡飛躍,吳疆,申松,等.深圳外來未婚女T生殖健康現狀調查.海南醫學院學報,2011,17(8):1071-1073.
[5]曾麗萍,代少艷,張順英,等.東莞市外來未婚女工性知識現狀及需求調查.中國公共衛生,2010,26(5):522-524.
[6]Martino-Andrade AJ,Chahoud I.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phthalate esters. Mol Nutr Food Res,2010,54(1): 148-157.
[7]歐陽芳芳,劉潔,葉巧玲,等.深圳市未婚外來女工生殖健康社區干預效果評價.社區醫學雜志,2012,10(18):20-23.
[8]郭紅霞,陳紅.成都市外來女工生殖健康知識及衛生服務需求調查.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23-24,29.
[9]張玉鳳,趙瑞,李玉艷,等.避孕節育干預項目對上海市流動人口避孕行為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8):2512-2515.
[10]Selke HM, Kimaiyo S, Sidle JE,et al. Task-shifting of antiretroviral delivery from health care workers to 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 clinical outcomes of a community-based program in Kenya . 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10, 55(4): 483-490.
農村人口是遭遇上述疾病風險的主要群體,例如,70%~80%的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患者是15~49歲的農村青壯年勞力。然而,農村恰恰是疾病預防和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衛生部,2001b)。為了保護農村勞動力,中央政府于世紀之交開始發動9億農民健康教育運動。在這一背景下,本項研究不僅關注農村基層預防服務隨流行病模式的轉變做出調整的情況,而且試圖確認公共支持(注:這里的“公共支持”指的是政府在衛生服務和健康保險領域所采取的公共行動,例如,通過財政手段投資于公共衛生項目、運用法規和政策調節市場,以及援助貧困群體,等等。)對預防服務和健康教育覆蓋面的影響。以下將首先介紹研究中使用的基礎數據;其次,通過描述統計說明農戶獲得公共衛生服務的情況;再次,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估算健康知識傳遞到戶的可能性;最后,根據統計結果歸納結論。
一、抽樣調查和數據
1993和1998年,衛生部曾分別組織了兩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本項研究涉及到的農村宏觀層面的衛生籌資、服務供給和利用狀況方面的信息,大多引自這兩次調查結果和衛生部公布的年度統計。然而,衛生服務調查包含的村莊和農戶層面上的社會經濟信息有限,不足以用來判斷農戶的社會經濟環境對其健康風險管理的影響。因此,筆者從農戶健康風險管理的角度組織了專題抽樣調查。
我們的抽樣調查借助于農業部農村政策研究中心的社會經濟調查系統進行,樣本為該調查系統的子樣本,涉及6個省34個縣。每個調研縣一個樣本鄉,每個鄉一個樣本村,34個村共包括樣本戶2505個。調研省中,江蘇和廣東省屬于發達地區,吉林和河北省處于中等發展水平,四川和甘肅省屬于欠發達地區。省內的高、中、低收入地域,分別由1~2個樣本縣代表。樣本鄉和村的居民人均收入大致相當于所屬縣的中等水平。樣本戶都是調查系統通過隨機抽樣方法篩選的長期記賬戶。自1985年以來,樣本村每年都填報社會經濟狀況調查表。我們得到的村莊和農戶社會經濟數據,即來自有關這兩個層面1999年情況的常規調查表和記賬結果。為了本項研究的目的,筆者還設計了縣、鄉、村、戶四級專題問卷,隨同農業部的常規調查問卷一起發放。經數據清理獲得的有效問卷為:縣問卷31份,鄉問卷32份,村問卷29份,農戶問卷2008份,包括7848人。此外,筆者還在上海、浙江、山東、安徽、江西、云南和陜西等地組織了一系列個案研究,作為抽樣調查的補充。
二、幾項重點預防服務的覆蓋面
預防服務(預防科學研究、健康教育、營養干預和傳染病防治等)的作用在于降低公共健康風險,類似國防一樣具有明顯的外部性,故而毫無爭議地被視為純公共產品(Stiglitz,1988),并因此而被歸為公共衛生服務。我們對公共衛生服務狀況的評估沒有依賴政府或衛生部門提供的數據,而是基于農戶的報告。在農戶問卷中,有關公共衛生服務獲得狀況的問題有5個:(1)“是否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工作人員向您宣傳過有關疾病防治和保護健康方面的知識”;(2)“您家是否能喝到清潔水(包括自來水和消毒處理過的水)”;(3)“您家是否參加過‘改造廁所’、‘垃圾處理’和‘修建沼氣池’一類的衛生項目”;(4)“您家3歲以下的小孩是在哪里出生的”;(5)“您家3歲以下的小孩是否打過防疫針或服過防疫丸藥”。在對這些問題做出回應的樣本戶中,對第一、二、三個問題做出肯定回答的農戶,即算作被這些衛生項目所覆蓋。第四、五個問題設有多種選擇答案,小孩在鄉衛生院或醫院出生的案例均歸入“住院分娩”類別;小孩既打過防疫針又服過藥丸的,被視為完整地參加了兒童免疫項目。
對農戶回應的描述統計如表1和表2所示。這兩個表分別反映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區的農戶獲得服務的狀況,其中有如下信息值得討論。首先,在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元的貧困戶(注:20世紀末,全國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平均水平約為2200元左右。當時,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統計局將農村貧困線設定在農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625元的水平上(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2001)。此類貧困戶在我們的樣本中僅占4%。由于我們從田野調查中獲知,貧困地區的縣鄉政府將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45%)的農戶都視為貧困戶,本文便使用了這個標準。)中,這幾項公共衛生服務的覆蓋率均低于非貧困組。這表明,貧困人口面對健康風險處于最為脆弱的地位。其次,兒童免疫在所有公共衛生項目中覆蓋率最高,即使是在欠發達地區或貧困戶當中,獲得免疫服務的兒童也達到了96%以上。這與10年前農村兒童免疫率徘徊在85%左右的情形相比,顯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再次,住院分娩率在江蘇省已經接近94%,但在大多數省份或收入組,這個比率還不足77%。與兒童免疫項目由政府免費提供疫苗不同,產婦分娩的費用全部由農民家庭自己負擔。因此,嚴格說來,目前農村的住院分娩服務實際上還算不上公共衛生項目。只不過衛生機構以消費者預付形式推行孕產婦保健計劃,提供整套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住院分娩”才被視為這些公共干預活動中的一個環節。根據筆者在云南、四川和陜西等地貧困縣所做的個案調查,促使產婦在家分娩的原因,主要是交通不便、住院費用較高(一般相當于當地農民家庭年人均現金收入)和傳統習慣所致。
表1公共衛生服務覆蓋率(樣本戶按1999年人均純收入分組)%
附圖
注:(1)本文未注明數據來源的表格,出處皆為筆者的抽樣調查。
(2)各單項公共服務的覆蓋率=獲得服務的戶數/有效樣本數×100%。
(3)這里的有效樣本是指那些對問題做出回答的農戶。
(4)回答有關住院分娩和兒童免疫問題的農戶只限于那些有3歲以下兒童的家庭。
表2公共衛生服務覆蓋率(樣本戶按所屬省份分組)%
附圖
注:除分組方式外,統計方法與表1相同;“—”表示沒有可供使用的數據。
至于飲水設施和農戶衛生設施改造項目,一般都能夠體現政府或村委會通過改善生活條件來預防疾病的意圖和努力。近20年來,農村安全飲水項目一直包含在中央政府的扶貧計劃中,主要在貧困地區實施。在非貧困地區,多半由村委會投資或組織農戶參與修建安全飲水設施。在表2的統計中,江蘇省農戶的安全飲水覆蓋率低于我們的預期,這可能與當地農戶只把自來水而不把壓水井和水井供水視為安全飲水有關。農戶的廁所改造,常常是在新建房屋時自行解決。沼氣池項目雖然有改善環境衛生的作用,但主要是在那些養殖業發達而且能源缺乏的地區修建,它原本就不屬于普及性的公共衛生項目。有關農村垃圾處理的事務,在各地都還沒有引起政府和公眾的充分注意。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衛生設施改造項目在絕大多數調研省和收入組的農戶覆蓋率都達不到50%。在這幾種衛生服務中覆蓋率最低的是健康教育,僅為37.6%。這表明,農村基層預防服務尚未適應流行病模式的轉變(注:根據衛生部2000年對農村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14%的村醫沒有開展過健康教育,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健康教育專業培訓;48%的學校沒有健康教育課程;48%的村沒有健康教育經費(參見:)。)。
三、影響健康知識傳遞到戶的因素
健康教育與兒童免疫和產婦住院分娩這一類醫療型預防措施不同,它的作用在于通過知識和信息的傳播,影響乃至改變個人行為,減少健康風險因素,因此,屬于非醫療型預防項目(Phelps,1978)。健康教育的這種特性,使它能夠在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肝炎、性病、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此外,由于這些疾病給患者家庭和整個社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負擔極為沉重,故而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僅在于降低家庭風險,而且還能防范公共風險,這就賦予它以低成本高效益的特點。
健康經濟學家們幾乎都注意到個人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狀況的正相關關系,并對此做出諸多解釋。其中有一種解釋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比較容易接觸健康知識,也容易與醫生交流,從而能主動尋求健康信息(Fuchs,2000;Grossman,1999)。在中國農村多數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文盲比例依然較高的情況下,如果預期或等待人們去主動搜尋和學習健康知識,就會錯過預防當代流行病的有利時機。因此,以健康教育的形式把疾病預防知識和信息傳遞給農民家庭特別是貧困人口,可以說是當前公共衛生管理措施中的一項最佳選擇。
出于這種理解,我們認為有必要通過統計分析手段,專門探尋那些顯著影響健康知識傳遞到戶的因素。表3的Logistic模型就是統計分析的一個結果。模型中的被解釋變量,是樣本戶戶主對于“是否從衛生工作人員那里獲得健康知識”這一問題回答構成的。這其中隱含的一個假設是戶主會把獲得的健康信息傳播給全家。支持這個假設的事實,是包括衛生部門在內的政府系統重大信息,一般是借助于行政村或村民小組會議的形式傳達到農戶。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會議都由戶主代表各戶參加。此外,如果農戶成員患病,有關就診方面的決策往往也是由戶主做出的。
表3健康知識傳遞到戶的可能性估算(LogisticModel)
附圖
注:被解釋變量為農戶是否獲得衛生工作人員宣講健康知識的服務(是=1,否=0)。
*表示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
模型中的解釋變量分為縣鄉政府的行為、村委會的影響、農戶收入、戶主特征及行政村和農戶區位這樣幾種類型。Logistic回歸的結果看起來有些出人意料。我們的假定是政府預防支出和村委會給予衛生員的補貼越多、鄉衛生院組織預防活動的次數越頻繁,農民從衛生人員那里獲得健康知識的可能性越大。計算結果顯示,對這幾個解釋變量系數的統計檢驗都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但是,除了鄉健康教育支出與農戶獲得健康知識的可能性有正相關關系,其他幾個機構變量的影響都是負的。隱藏在這種結果背后的原因首先在于鄉村基層預防工作的重點依然是防范傳染性疾病,而不是開展健康教育,二者在實際的預防活動中不僅很少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反而在公共衛生資源分配中處于競爭狀態。其次,根據我們的案例調查,縣鄉財政預防支出主要保證預防人員工資的發放,預防活動經費微乎其微(注:1998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指出,1994年政府對農村衛生防疫站的資金投入占防疫站收入的份額為40.2%,1997年這個比率下降到34.8%(衛生部,1999:192)。)。大多數地方的防疫站和村衛生員對預防服務(如兒童免疫和孕產婦體檢)收費,但對健康教育卻難以收費,因此,缺少傳播健康知識和信息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獲得村補貼的衛生員并不必然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我們在案例調研中還注意到,基層衛生人員除了在醫療機構張貼宣傳畫、出售健康教育小冊子外,極少主動地向農民講解健康知識。因此,看到這些宣傳品并向衛生人員咨詢的群體往往是患者或陪同家人看病的人。這就不難理解,老人和育有10歲左右兒童的年輕人相對于其他年齡組、女戶主相對于男戶主、小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相對于文盲,更容易接觸健康知識。只不過在我們的模型中,這些變量在統計上并不顯著。不同收入組的農戶在獲得健康教育服務方面的差別是顯著的。這一結果反映出如下事實:一是非貧困戶對醫療服務的利用比貧困戶要多一些,因而可能會更多地從醫生那里獲得健康知識。二是非貧困戶對信息的敏感程度一般高于貧困戶。村莊區位的影響,可以作為對這些情況的一個補充,即村莊距縣醫院越遠,健康知識傳遞到戶的可能性越小。
農戶收入變量的影響曾使我們以為,在收入越高的地區,農戶獲得健康教育的可能性越大。然而Logistic分析表明,相對于甘肅省,廣東、河北和四川省的農戶獲得健康教育的可能性較小。這種現象的背景在于近20年來扶貧項目從經濟部門擴展到社會服務領域,一些貧困地區很可能由于來自中央政府和國際組織的衛生干預行動而在健康教育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例如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銀行的衛生援助項目,幾乎都包含了改善信息管理和強化疾病預防的內容。這些項目一般由國際組織和上級政府聯合資助。1999年,甘肅省1/2以上的樣本縣都獲得了上級政府的衛生項目撥款。其中,獲得撥款數額最高的是徽縣,達到2816萬元。這個縣的公共衛生服務覆蓋率也明顯高于其他樣本縣,例如,該縣樣本中有96.8%的農戶曾經獲得健康教育。這個結果也許恰恰支持了Dreze和Sen的看法,即公共衛生服務的供給并不僅僅取決于國家或地區的收入水平。在低收入地區,政府通過收入再分配和公共支持,完全可能實現較為廣泛的服務可及性(DrezeandSen,1989)。
四、結論
從以上描述統計和分析統計結果可以歸納出這樣一些結論:(1)在農村預防服務中,兒童免疫項目取得了高覆蓋率的成就,但健康教育依然是薄弱環節。這表明,農村基層預防服務尚未適應當前流行病模式的轉變。(2)個人變量對健康知識傳遞到戶的影響并不顯著,但是,貧困戶與非貧困戶相比獲得健康教育服務的可能性較小。在享受其他公共衛生服務方面,貧困戶的覆蓋率也低于非貧困戶。這些都顯示出貧困人口屬于健康風險較高的群體,或者說屬于脆弱群體。(3)在個別低收入地區,由于上級政府的收入再分配和衛生干預行動,實現了較為廣泛的公共衛生服務覆蓋率。(4)縣鄉政府的預防支出、村委會提供的補貼和鄉衛生院組織的預防活動,對衛生人員開展健康教育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激勵。因此,改善健康教育現狀的起點,是變革對基層衛生人員的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國家衛生服務研究——1998年第二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1999年,第181~192頁。
2.衛生部(2001a):《中國農村主要衛生問題及相關背景》()。
3.衛生部(2001b):《衛生事業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4.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中國農村貧困監測報告》,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年,第8頁。
5.Stiglitz,J.E.:《政府經濟學》,曾強、何志雄等譯,春秋出版社,1988年,第114~115頁。
6.Fuchs,VictorR.:《誰將生存?健康,經濟學和社會選擇》,羅漢、焦艷、朱雪琴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2~86頁、第94~95頁、214頁。
7.DrezeandSen(1989),HungerAndPublicAction,pp.206~210,ClarendonPress,Oxford.
8.Grossman,M.(1999),TheHumanCapitalModeloftheDemandforHealth,NBERWorkingPaper
Series().
,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緊密圍繞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總體目標,通過多途徑、多形式、全方位的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活動,全面推進我局健康教育工作
的開展,積極營造有益于健康的環境,傳播健康信息,增強人們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導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促進
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二、工作目標
組織各單位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組織和網絡,針對重點場所、重點人群,倡導健康的
公共政策和支持性環境,普及健康知識,增強健康意識,提高保健能力,養成良好健康行為,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以上,
健康行為形成率達到*%以上。各項健康教育工作指標達到國家衛生城市考核標準。
三、實施范圍
局屬各單位
四、職責任務
*、局辦公室負責制訂全局健康教育計劃,落實健康教育工作任務,協調解決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
*、有專人負責管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計劃、有活動記錄、有總結、有評價、有文字資料檔案。
*、設置衛生宣傳欄、宣傳櫥窗等,定期健康信息。
*、結合本單位干部職工的崗位責任和衛生保健需求,為干部職工進行定期體檢,開展各種衛生知識培訓、講座、活動,提高
單位干部職工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
*、局婦工小組負責全體女干部健康知識普及工作;市場規范科負責煙草廣告管理,建成區內不允許有煙草廣告和變相煙草廣
告,配合市場服務中心對農貿市場經營者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區個協與各工商所負責指導對轄區內個體工商戶開展健康教育宣
傳活動。
*、積極開展無煙單位、衛生先進單位的創建活動。
五、工作步驟
(一)準備階段(*年*—*月)
*、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協調小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健康教育管理組織,確定健康教育分管領導和具體工作人
員。
*、分發居民健康教育手冊。
*、開展愛國衛生月除四害宣傳活動。
*、組織學習國家衛生城市標準,明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目的、要求和具體任務指標。
(二)實施階段(*年*—*年*月)
*、設立黑板報、宣傳欄等,按照要求定期更換健康教育資料。在分局內外網絡平臺設立宣傳欄,開展健康教育和衛生知識宣
傳。
*、發放居民健康教育手冊,全面啟動健康教育行動。組織對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情況進行分片、分行業督查。開展健康教育知
識測試。
*、全面開展禁煙工作,制定禁煙制度,公共場所設置醒目的禁煙標志。組織對各單位禁煙工作和禁煙標志進行檢查,開展無
煙單位評選。
*、規范健康教育資料,完成*年度健康檔案整理。
*、迎接省市區三級愛衛辦對創衛工作進行暗訪調研。
(三)總結提高迎檢階段(*年*—*月)
*、根據上級調研反饋意見,制定整改計劃,落實整改措施。
*、開展健康教育工作評審。
*、開展干部職工健康知識知曉率、衛生行為形成率調查,對達不到要求的單位限期整改。
*、對各單位健康教育工作資料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做好規范整理、歸檔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徹底整改。
*、做好迎接全國愛衛辦對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的檢查考核準備工作。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網絡建設。按照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要求,建立健康教育組織(機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網絡
。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形成領導重視,一級抓一級,人人參與的局面。
(二)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責任。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標要求,建立目標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把健康教育納入工作目
標考核內容。統籌安排,量化細化工作指標,落實人、財、物,確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大工作力度、營造創建氛圍。要根據〈〈國家衛生城市標準〉〉要求,針對本單位各自實際,充分利用現有的宣傳陣
地和宣傳渠道,定期開展多種形式健康教育活動,使干部職工衛生和保健能力、衛生知識水平和健康素質達到創衛目標要求。
(四)加大投入、規范工作檔案。各單位要加大對健康教育工作的經費投入,改善工作環境,建立和鞏固健康教育宣傳陣地,
營造健康環境。做好各項健康教育活動材料收集、記錄,規范健康教育工作檔案。
【關鍵詞】 社區保健;疾病控制;健康宣教;效果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986-01
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任務是教育人們如何照顧自己避免生病,控制傳染病傳播、采取預防措施避免在工作中和家庭中發生事故,防止交通事故等。還包括老年人的家庭護理慢性病病人的社區照顧等[1]。社區衛生服務強調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有利于將預防保健落實到社區、家庭和個人,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如何發揮社區保健的作用,近年來發現通過普及健康知識是有效的手段,本文就本社區中健康知識普及對社區居民疾病預防控制方面的作用略作分析,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地區人員穩定,住戶在100戶以上的社區兩處,分別設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樣本中年齡結構老中青少比例相當,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
1.2 方法 成立專門的健康宣教小組。根據健康檔案中暴露出的高危健康問題及人群,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普及健康知識。如定期到社區舉行講座;到居民家中進行隨訪;對發病居民進行治療、預后、康復等干預。健康宣教計劃的實施從2011年1月至今。參與分析的數據信息截止到2012年12月底。現對兩組樣本中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下呼吸道感染這五種常見病的發病率、轉診率、復發率、好轉率、相關知識的知曉率進行比較。
2 結 果
觀察組中普及健康知識后的發病率、轉診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及兩年前為實施健康宣教前的相關數據,好轉率、知識知曉率則明顯高與對照組。知曉率高的分組發病率、轉診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
3 討 論
3.1 本研究顯示,健康宣教對控制常見的社區慢性病及傳染性疾病具有明顯的效果。普及健康知識后社區居民的相關知識知曉率提高約80%,居民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下呼吸道感染的防范意識普遍增強,達到全部居民總數的85%;70%的居民能說出基本的保健常識。研究還顯示,冠心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在普及前高于其他的疾病,其發病率和復發率低于其他知曉率低的病種,表明知識的普及程度、掌握的程度與發病及復發率成反比。這進一步表明健康知識的普及是社區疾病控制預防的有效手段。另外,國內外均有研究證實了健康教育對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例如,高血壓健康知識普及的重要性,有報道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比正常人群增加了近10倍,其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可能增加5倍。改變高血壓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對發生高血壓的高危人群進行提前干預,可以控制約75%以上的患者發生并發癥。社區中健康知識的普及宣傳是最為有效便利的方法[2]。
3.2 普及知識的方法可以通過知識講座、高危人群登門拜訪、發放宣傳資料、組織定期體檢、小區廣播。改變飲食習慣、作息習慣、心理干預保持良好心態等[3]。要讓居民對健康知識產生知、信、行[4],使居民能主動參與,具備一定的應急能力,改正“有病才治”的錯誤觀點,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減少醫療支出。
總之,提高社區居民的自我防護能力,改正不良生活習慣,減少危險因素,對于多種疾病的預防控制具有重要意義。但本次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參與分析的病種尚不全面,樣本數據僅反應本轄區情況。研究的結果不能反映全部的問題,還有待補充。
參考文獻
[1] 何憲平.社區衛生服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11.
[2] 劉瑩.高血壓病與社區健康教育[J].繼續醫學教育,2012,9(25):64-66.
[關鍵詞]女學生;生殖健康;調查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8(c)-02
目前有許多報道表明,乳腺疾病、婦科感染性疾病、婦科腫瘤等患者呈年輕化趨勢,但是,對于女性生殖健康狀況,社會的焦點大多集中在已婚婦女身上而忽略了女學生生殖健康方面的情況,婦女研究沒有將女學生研究納入視野,青少年研究大多又是不分性別的,而女學生既是青少年又是女性,承受著雙重的壓力,通過調查了解松崗街道某中學女生生殖健康狀況,為今后加強女生生殖健康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分層與整群相結合抽取松崗街道某中學(高中部和初中部)726名在校女生。
1.2 數據的收集和處理
1.2.1 調查表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月經初潮年齡、月經情況、痛經史、婦科病史、生殖保健行為和生殖衛生知識等方面, 痛經、婦科疾患等診斷標準主要參考蘇應寬等主編的《新編實用婦科學》[1]。在正式調查前進行預調查,并根據預調查對象反映的意見,對調查表的內容進行適當的修改與調整。
1.2.2 資料收集方法采用現狀調查方法,分層與整群相結合抽取調查對象,對調查員現場發放問卷,學生匿名獨立答題,答題完畢立即由調查員收回。
1.2.3 統計學方法該研究采用Excel建庫,再利用SAS8.0 統計分析軟件包,進行百分比構成、均數、t檢驗、χ2檢驗等數據分析。
2 結果
2.1一般情況
在726份問卷中,實際有效問卷644份,有效率為90%。644名調查對象平均年齡為21.04歲。調查對象中高年級243人(37.73%),低年級401人(62.27%);生源地為城鎮340人(54.66%),農村282人(45.34%)。
2.2生殖健康狀況
2.2.1 初潮年齡644名女學生的平均初潮年齡為(12.438 ±0.102)歲,生源地為城鎮的女生平均初潮年齡為(12.155±0.162)歲,農村女生平均初潮年齡為(12.743±0.119)歲,不同生源地女生初潮年齡有顯著性差異(t=-5.63,P
2.2.2 月經及婦科病情況644名女生的月經周期的正常率為81.34%,經期持續天數的正常率為90.37%,經血量的正常率為83.51%,月經不調患病率較高,為51.79%。
2.2.3 痛經發生情況在644名女生中,447人有痛經史,發生率為69.41%,其中城鎮生源痛經的發生率為71.18%,農村生源痛經的發生率為60.71%,不同生源地的女生發生痛經情況有顯著性差異(χ2=7.5390,P
2.3生殖健康知識程度
644名女生生殖健康知識問卷得分為(0.00~6.00)分,平均為(3.06±0.09)分,其中低于平均分的占55.90%。不同年級間得分具體情況見表3。
2.4生殖保健行為情況
644名女生生殖健康行為問卷得分為(0.00~6.00)分,平均為(2.94±0.10)分,其中低于平均分的占34.90%。不同年級間得分具體情況見表4。
2.5生殖健康知識與保健行為相關關系
經直線相關分析,松崗街道某中學女生生殖健康知識與保健行為總得分相關系數r=0.066,P>0.05,兩者之間無相關性。
3 討論
3.1 生殖健康情況
本次調查松崗街道某中學女生平均初潮年齡為(12.438 ±0.102)歲,早于廣州女性12.88歲的初潮年齡[2],來自城市與農村的女學生初潮年齡有顯著性差異(t=-5.63,P
痛經的發生機制與月經時子宮內膜釋放前列腺素(PG)有關,已被證實痛經患者子宮內膜和月經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尤其PGF2和PGE2較正常婦女明顯升高,且內膜中PG濃度越高,痛經越嚴重[4]。本次調查的痛經發生率為69.41%,痛經的發生率較高,而不同生源地的女生痛經發生情況有顯著性差異(χ2=7.5390,P
本次調查發現調查對象婦科月經不調患病率(51.79%)高于禹龍香報道30.45%[5]的月經不調患病率,表明婦科疾病已經年輕化,預防勝于治療,重視生殖健康知識的掌握和生殖健康行為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重要。
3.2 生殖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從調查中發現644名女生生殖健康知識問卷平均得分為(3.06±0.09)分,其中低于平均分的占55.90%,說明女中學生的生殖健康知識水平是不容樂觀的,而高年級得分明顯優于低年級,說明教育對生殖健康認識可起到促進作用。
從生殖保健知識問卷正確應答率的情況來看,“真菌性陰道炎的誘因”和“真菌性陰道炎的預防”兩題正確率極低,正確率分別只有2.83%和9.54%,“排卵期”和“艾滋病傳播途徑”的答對率均不理想,分別只有52.3%和46.11%,說明調查對象對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認知較差,對女性正常的生理情況了解也不多,提示生殖健康知識有待加強。
3.3 生殖保健行為情況
644名女生生殖保健行為問卷得分為(0.00~6.00)分,平均為(2.94±0.10)分,其中低于平均分的占34.90%,得分值顯示高年級女生生殖保健行為正確性比低年級女生好,被調查女生的生殖保健現況符合生殖健康保健行為的百分率較低,這可能是婦科病走進中學的原因之一。
由生殖保健行為正確性得分看,僅有8.67%的女生有消毒貼身衣物的習慣,15.04%的女生有自檢的習慣,只有28.85%的女生懂得護理液的合理使用,女性平時的保健行為有利于預防生殖道和乳腺疾病,有利于女性保健,上述幾項行為的正確率偏低,說明宣傳女性生殖健康知識的工作刻不容緩。
3.4 生殖健康知識與保健行為的相關性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調查對象生殖健康知識分值與保健行為分值不存在相關性,以上研究結果提示,調查對象雖然掌握了生殖健康知識,但保健行為并未隨之轉變。換言之,不能僅從提高女生生殖健康知識角度來提高保健行為,對女生健康教育應更趨全面,并從根本上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保健行為。
綜上所述,調查對象的生殖保健知識水平和生殖保健行為的正確性均偏低,這是影響女生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強生殖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應該是今后的重點,而研究指出,生殖健康知識水平和生殖健康的行為沒有關聯性,可以看出,單純知識水平的提高對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作用不明顯,將所學的知識用于實際,用于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
[參考文獻]
[1]蘇應寬,徐增祥,江森.新編實用婦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783.
[2]麥明章.廣州城鄉男生首次遺精和女生月經初潮年齡的研究[J].中國校醫,1998,12(3):229-231.
[3]張勛,王西林,王根明,等.都勻地區女學生月經初潮年齡調查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1995,16(2):97.
[4]樂杰.婦產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80-381.
[5]禹龍香.某大學女生月經情況和常見婦科病的問卷調查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6,32(1):79-80.
為進一步鞏固國家衛生城鎮成果,不斷改善城鎮環境衛生水平,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和環境質量,推進健康城鎮的建設。根據縣愛衛會工作目標和要求,結合城鎮實際情況,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如下:一、目標:
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進一步指導各社區(村)的健康教育工作,以達到營造健康的環境,培育健康的理念,優化健康的設施、完善健康的服務,擁有健康的人群的目的。使轄區居民群眾掌握有關的健康知識和衛生保健常識,增強大衛生意識、創建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形成一定的健康行為規范,倡導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二、計劃安排:
1、辦好健康教育學校。以各社區健康教育學校為主,做到授課有計劃安排、有教師、有教材、有課時、有記錄。開課率100%。
2、廣泛開展宣傳活動。緊緊圍繞今年第十五個愛國衛生月“人人動手、清潔家園”和世界衛生日“媽媽健康、寶寶平安”的主題積極開展宣傳活動,組織轄區單位設立宣傳臺、涌躍參加黑板報聯展,進行評比;各社區村居委會定期在宣傳欄中進行健康知識宣傳,利用宣傳形成一個較強烈的愛國衛生工作宣傳氛圍。
3、繼續發揮示范點的表率作用。配合縣有關部門通過抓好示范點的健教工作在轄區各單位中推廣,各類公共場所、飲食、工廠等要求單位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對照《公共場所管理條例》、《傳染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等法則、法規、條例,教育職工加強大衛生意識,嚴格操作規程,防止疾病傳播;加強職工的“五期”保健教育,注意保護職工身體健康。
4、開展“健康社區”、“健康家庭”的試點工作。學習先進經驗,結合城鎮道實際,協調有關部門,在環南東路社區居委會開展“健康社區”“健康家庭”的試點工作。努力改善社區環境及體育設施,組織居民開展各類強身益體的文化體育活動;利用社區紅十字診所;開展醫療咨詢,編印健康知識材料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抗病能力。
5、控煙教育。加強對公共場所控煙單位的控煙宣傳,鞏固無吸煙單位成果。
6、定期組織對轄區社區村居委會的健康教育檔案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