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檢驗醫學

檢驗醫學

時間:2023-06-05 10:16: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檢驗醫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檢驗醫學

第1篇

2.混合血清校準品的制備及其在肝、腎功能檢驗結果互認中的意義劉輝,徐美蘭,李筱,王各各,LIUHui,XUMeilan,LIXiao,WANGGege

3.高原地區老年人體內血清肌鈣蛋白Ⅰ含量測定王立萍,阿祥仁,黎莉,宋玉君

4.樣本存放時間對凝血指標影響的實驗評估湯荔,馮忠盈,曹文俊,石毅,邵明希,陳惠雯,TANGLi,FENGZhongying,CAOWenjun,SHIYi,SHAOMingxi,CHENHuiwen

5.POCT血糖儀的性能分析唐立萍,居漪,歐元祝,王美娟,張瑞鎬,TANGLiping,JUYi,OUYuanzhu,WANGMeijuan,ZHANGRuihao

6.不同濃度的EDTA-K3對胰島素測定干擾的實驗研究郭永鐵

7.血吸蟲性肝纖維化患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與肝功能間的關系阮水良,劉德許,王波,畢軍,季霞,吳君,杜瑛媛,RUANShuiliang,LIUDexu,WANGBo,BIJun,JIXia,WUJun,DUYingyuan

8.沙門菌分型血清對比研究(上海市,1999至2007年)上海醫學檢驗雜志 許學斌,冉陸,朱超,XUXuebin,RANLu,ZHUChao

9.14歲少女外潰瘍分離出侵蝕艾肯氏菌楊小蘭,胡增軍,杜素芬,王生清

10.中和確認試驗對低水平HBsAg結果的確認及其應用評價王蕾,劉華,王雯靜,張勤弢,高鋒,WANGLei,LIUHua,WANGWenjing,ZHANGQintao,GAOFeng

11.檢測血漿D-二聚體的新金標斑點滲濾法試劑盒的臨床適用性張莉,ZHANGLi

12.實驗前相關因素對測定新生兒血漿PT、APTT的影響李啟亮,李玉清,靳劍蕓,LIQiliang,LIYuqing,JINJianyun

13.細菌β-內酰胺酶快速檢測及分型試劑盒的應用評估吳瓊,張祎博,倪語星,WUQiong,ZHANGYibo,NIYuxing

14.抑癌基因PTEN介導的信號轉導對乳腺癌生物性狀的影響方水晶,黃金文,FANGShuijing,HUANGJinwen

1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BNP、HbA1c的變化與視網膜病變的關系田俊華,莫百軍,王宇軍

16.手術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監測的臨床意義盧小林

17.UF-100尿液分析儀在篩檢妊娠早期婦女無癥狀尿路感染中的應用林萍,李泳,郭曉奎

18.2003至2007年臨床分離的表皮葡萄球菌耐藥性的變遷周火根

19.虹口區民營醫院臨床檢驗發展現狀探討王偉靈,薛志忠,王青,伏春明

20.自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質控品在室內質控中的應用及質量評價周勇,陳文舉,賴衛強,張春玲,李招云

21.陰溝腸桿菌感染及耐藥性分析李自順

22.趨化因子及其受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進展劉丹如,范倩燕,沈敏

23.高分辨率熔解曲線在地中海貧血檢測中的應用展望沈曉紅

24.對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的研究進展湯瑾,李卿,蔣燕群

25.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與腎癌侵襲轉移的關系劉曉峰,荀春華,喻芳菊

26.寧波地區農村中老年人群血脂與血糖情況調查胡央男,胡潔,史澈

27.一例成年男性CD19與CD16+56雙陽性淋巴細胞的報道王強,周筱瓊,于小妹,王麗君

28.用賦值新鮮血清提高開放檢測系統血脂測定結果的可比性劉懷平,劉樹業

29.噬菌體生物擴增法快速檢測臨床標本中結核分枝桿菌及其耐藥性崔幸琨,田艷生,李紅光,王江勇,張衛

30.三種凝血檢測系統INR檢測結果的比較劉澤金,楊軍,王純,劉海燕

31.急性腦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變化及臨床意義許文芳,陳雪芳,尹琪華

32.IgM型抗N抗體導致交叉配血不合一例分析杜麗欣,李鳳蓮,李書清,劉芳蘭,李翠薇

1.腦卒中患者血漿凝血酶激活的纖溶抑制物的臨床研究崔桂萍,楊萍,胡靜儀,王穎,姚智,CUIGuiping,YANGPing,HUJingyi,WANGYing,YAOZhi

2.近6年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大腸埃希菌耐藥性動態觀察分析魯衛平,安琳,黎敏,張文俊

3.醫院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基因型研究徐衛,金嶸,石娜,方曄,韓珍,周鐵麗,XUWei,JINRong,SHINa,FANGYe,HANZhen,ZHOUTieli

4.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AIL基因表達水平初探梁艷,楊再興,王皓,侯曉箐,陳潔,仲人前,LIANGYan,YANGZaixing,WANGHao,HOUXiaoqing,CHENJie,ZHONGRenqian

5.腦卒中患者sICAM-1血清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潘云,唐任光

6.影響念珠菌檢驗結果因素的探討劉學杰,婁崢,陳悅,LIUXuejie,LOUZheng,CHENYue

7.Fas基因啟動子670A/G多態性與腦梗死的關系應雅韻,傅毅,倪培華,林樂生,YINGYayun,FUYi,NIPeihaa,LINLesheng

8.毛細管等速電泳法分析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脂質代謝王躍國,王惠民,張芹,楊曙梅,王忠慧,WANGYueguo,WANGHuimin,ZHANGQin,YANGShumei,WANGZhonghui

9.免疫分離法檢測脂蛋白殘粒膽固醇的臨床意義易斌,符小玲,YIBin,FUXiaoling

10.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S-100β蛋白變化的臨床意義探討趙娟,譚延國,ZHAOJuan,TANYanguo

11.不同類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血清IL-18和hs-CRP的檢測及臨床意義伍松姣,梁景云,張以昆,莫云秋

12.血脂與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吳學兵,王琦,王宏,孫文化,錢雅琴,張歡,牛繼華,WUXuebing,WANGQi,WANGHong,SUNWenhua,QIANYaqin,ZHANGHuan,NIUJihua

13.C反應蛋白金標定量試驗的臨床應用研究陳琦,楊晶,呂繩凱,CHENQi,YANGJing,L(U)Shengkai

14.168株銅綠假單胞菌對12種藥物的耐藥性分析張微,劉麗娟

15.HSP70反義脫氧寡核苷酸對卵巢癌細胞HO-8910生長凋亡的影響張蘊莉,王瑩,ZHANGYunli,WANGYing

16.促甲狀腺激素液相芯片檢測法的建立和方法學評價劉民,湯華,楊洋,浦永,董卓亮,李欣,LIUMin,TANGHua,YANGYang,PUYong,DONGZhuoliang,LIXin

17.蛋白質免疫印跡技術檢測肺癌組織上皮鈣粘蛋白的表達段勇,黃韜,袁育林,劉華,李婭,金克煒,DUANYong,HUANGTao,YUANYulin,LIUHua,LIYa,JINKewei

18.血小板參數對血小板增生性疾病的鑒別診斷價值李偉皓,劉永春,王彩云,史敏,曹青

19.婦女異常妊娠與弓形蟲感染之間關系的探討郭鄂平,張珍,李君娣,王紹基,宋明華

20.上海醫學檢驗雜志 腸球菌臨床感染及其耐藥性分析王社梁,錢小毛

21.頭孢西丁誘導試驗證實一株苯唑西林敏感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錢定良,李克誠,呂黃先

22.外周血胸苷酸合成酶mRNA和二氫嘧啶脫氫酶mRNA臨床價值探討陳賢沖,陶國華,仲崇俊,曹興建,姜肖剛,謝瑋

23.肌氨酸氧化酶法測定健康成人血清肌酐參考值的建立武強,王龍武,申春梅

24.臨床化學檢驗項目的σ水平的計算及質控方法的選擇王治國,王薇,李少男

25."2008上海國際檢驗醫學學術會議"紀要

26.骨關節炎檢測指標的臨床價值評估劉建華,尚桂蓮

27.常規急診項目的干化、濕化測定結果分析楊天平

28.2009年《檢驗醫學》開設繼續教育欄目的通知

29.《檢驗醫學》2004至2007年載文被引分析姜敏,儲怡星,范基農,龔曉霖,陳悅,JIANGMin,CHUYixing,FANJinong,GONGXiaolin,CHENYue

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自身抗體放射配體檢測法的影響因素分析黃干,周智廣,金河來,王霞,李卉,HUANGGan,ZHOUZhiguang,JINHelai,WANGXia,LIHui

2.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天然調節性T細胞檢測及臨床意義尤海燕,陳軍浩,巢秀琴,YOUHaiyan,CHENJunhao,CHAOXiuqin

3.快速檢測血清HCG的半定量金免疫滲濾法的建立曹丹如,陳悅,劉德琮,朱晴暉,陶義訓,CAODanru,CHENYue,LIUDecong,ZHUQinghui,TAOYixun

4.CXCR4/SDF-1在肺癌中的表達研究王劍超,汪珍,夏華鋒,WANGJianchao,WANGZhen,XIAHuafeng

5.胰島素聯合羅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和脂聯素水平的變化周賢會,郭開軍,ZHOUXianhui,GUOKaijunHttP://

6.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腦脊液細胞檢查的應用分析洪俊,陳進,蘇漢橋,蘇漢文,魯慧蘭,HONGJun,CHENJin,SUHanqiao,SUHanwen,LUHuilan

7.血清vWF、IL-6、CRP與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的相關性分析張慶五,忻鼎廣,林潔,張明芳,ZHANGQingwu,XINDingguang,LINJie,ZHANGMingfang

8.APTT、PT、FIB生物參考區間適用性驗證探討陳桂山,楊有業,楊志釗,CHENGuishan,YANGYouye,YANGZhizhao

9.地中海貧血妊娠婦女網織紅細胞6項參數觀察趙應斌,黎華連,劉綱毅,丁燕玲,劉宇,ZHAOYingbin,LIHualian,LIUGangyi,DINGYanling,LIUYu

10.急性紅白血病骨髓細胞形態與染色體改變謝守軍,王娜,彭興榮,郝長來,XIEShoujun,WANGNa,PENGXingrong,HAOChanglai

11.鮑曼不動桿菌整合子相關耐藥基因研究應春妹,翁文浩,汪雅萍,張灝晻,于嘉屏,YINGChunmei,WENGWenhao,WANGYaping,ZHANGHaomin,YUJiaping

12.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中的臨床意義車至香,李楓,柳欣綺,武春曉

13.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與血脂代謝關系的臨床探討黃澤智,劉艷,劉運安,肖育萍,胡陽青,陳小華,HUANGZezhi,LIUYan,LIUYun'an,XIAOYuping,HUYangqing,CHENXiaohua

14.骨性關節炎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蘇偉,謝文,關明,SUWei,XIEWen,GUANMing

15.115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藥敏試驗和D-試驗孫琪,劉軍,齊桂云,閆立昕,徐洪偉,郭微媛

16.大腸埃希菌和克雷伯菌臨床分離株中整合子介導的多重耐藥性的相關性分析孫康德,馮志磊,倪語星,周慧君,SUNKangde,FENGZhilei,NIYuxing,ZHOUHuijun

17.引起尿路感染的陰道加特納菌的分離鑒定和藥敏分析林奇龍,楊祥康,陳浙華,陳瓊娜,鄭海斌,LINQilong,YANGXiangkang,CHENZhehua,CHENQiongna,ZHENGHaibin

18.乳膠凝集法檢測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在隱球菌性腦膜炎和隱球菌肺炎中的早期診斷價值王露霞,石凌波,陳萬山,肖增璜,成德,WANGLuxia,SHILingbo,CHENWanshan,XIAOZenghuang,CHENGDe

19.重癥監護病房泌尿系感染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大腸埃希菌基因分析喬昀,張玨,QIAOYun,ZHANGJue

20.亞抑菌濃度頭孢西丁對耐藥質粒接合轉移的影響方曄,李向陽,楊錦紅,李方去,韓珍,FANGYe,LIXiangyang,YANGJinhong,LIFangqu,HANZhen

21.膽總管囊腫患兒血清肝型堿性磷酸酶同工酶的分析上海醫學檢驗雜志 汪萍,盛歡,沈立松,WANGPing,SHENGHuan,SHENLisong

22.糖尿病患者血漿氧化、丙二醛修飾低密度脂蛋白及其自身抗體水平付麗,汪俊軍,強紅娟,張春妮,FULi,WANGJunjun,QIANGHongjuan,ZHANGChunni

23.治療藥物濃度監測用質控物的制備及其質控方法的應用崔練,劉鹥雯,何怡青,楊思,楊翠霞,高鋒,CUILian,LIUYiwen,HEYiqing,YANGSi,YANGCuixia,GAOFeng

24.介紹一種診斷明確時定性檢測方法的性能評估方案張建平,王治國,ZHANGJianping,WANGZhiguo

25.PSA、復合PSA及相關指標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段秋林,梅炳勛,高嶺,沈強

26.蛋白Z檢測在重癥肝病和口服華法林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湯榮華,胡微

27.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現狀及藥敏結果分析張賢華,方萍,萬雄萍,黃秀琴,肖維薇

28.常用酶類檢測項目干擾試驗的實驗分析胡勤辛,王強,畢其華,于小妹

29.血清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鐵蛋白比率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尹栩芳,沈霞

30.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測定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中的意義俞夏美,陳金紅,田根富

31.塞曼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血清銅余曉剛,顏崇淮,鄒向宇,周昕,沈曉明

32.醫院內快速血糖儀的質量管理及意義盧芝君

33.湖南省質評活動中血液分析儀的室內質控分析佘鷗,鄧軍衛,李志芳,甄茗

34.一種實用的微生物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楊繼勇,羅艷萍,梁新秀,宋輝,沈定霞

35.MDS、MD/MPD、CMPD的新分類法吳榮輝,陳俊

36.血凝素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體1基因變異與冠心病李小洲,胡麗華,張德太

37.前列腺癌相關基因過甲基化檢測在診斷中的研究進展翁文浩,李智

38.尿紅細胞計數和形態與腎性血尿的相關性探討何麗波,徐瑞龍,王軍

39.胃液對免疫膠體金隱血試驗影響的實驗分析蔡鋼強,陳化禹,李冬,垢敬

40.紋帶棒狀桿菌的分離鑒定及方法學評價楊雪靜,曹俊敏,孫西鈴

1.血清新喋呤檢測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價值王麗芳,李永軍,張晉霞,郝冀洪,WANGLifang,LIYonjun,ZHANGJinxia,HAOJihong

2.不同抗凝劑對自動血氨測定儀檢測結果的影響吳昊,李鈺,蒙雨明

3.精神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聯素檢測的意義尹石華,孟令強,韓來新,劉玉霞,范迎春,張寶珍,YINShihua,MENGLingqiang,HANLaixin,LIUYuxia,FANYingchun,ZHANGBaozhen

4.上海醫學檢驗雜志 采用因子與校準品校準在血清酶檢測中的應用比較肖輝召,喬剛,李洪臣,XIAOHuizhao,QIAOGang,LIHongchen

5.正常孕婦血清α-L-巖藻糖苷酶活性觀察陳文舉,樊錦秀,李婉紅,周勇,李素珍

6.麻疹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與發病年齡的相關性分析徐愛芳,劉宏景,王志平,周蕾,李沛,XUAifang,LIUHongjing,WANGZhiping,ZHOULei,LIPei

第2篇

    一、我國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發展現狀

    1.我國檢驗醫學的概述與現狀

    我國檢驗醫學始于上世界頭20年中后期,1924年由北京協和醫學院吳憲教授主持的生物化學系開始講授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內容,并展開一系列的工作,我國檢驗醫學由此發展起來。在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醫學與國際醫學界交流的加強,我國檢驗醫學得到迅速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檢驗醫學發展成熟并趕上世界領先檢驗醫學技術。我國當前檢驗醫學的診斷技術還將面臨著許多挑戰,檢驗診斷技術雖然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但檢驗設備和管理方面還有待改善。尤其是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還沒有完全實現交流與合作。我國檢驗醫學當前還存在絕大部分檢驗設備還依賴進口,自主研發水平與發達國家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的缺陷,出現我國醫療設備基礎產業相對薄弱等問題。主要是因為相關扶持政策還不夠健全,管理技術和醫學創新得不到很好的重視。

    2.我國臨床醫學的概述與現狀

    近50多年來,隨著我國醫學和世界醫學的不斷向前發展,我國臨床醫學發展迅速,隨著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的不斷改進,我國臨床醫學日臻成熟。在臨床診斷和臨床治療方面有了不斷改進和發展,同時我國臨床醫學在醫療創新和自主研發方面為我國和世界作出不少貢獻。但是當前我國臨床醫學的醫療設備大部分還靠引進國外醫療設備,自主研發的能力相對薄弱,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尤其是我國臨床醫學與檢驗醫學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合作還不夠加強,這方面還有待完善管理措施和加強兩者的交流與合作。

    二、如何加強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的交流與合作

    醫院里檢驗科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準確、可靠和及時的檢驗報告,從而給臨床醫生提供有關診斷依據,便于臨床醫生對病人的病情作出及時的診斷。如果臨床實驗室提供的檢驗報告是不準確的或檢驗數據不夠全面,這將給患者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正常的檢查過程中必須嚴格把好檢驗質量關,相關檢驗科領導對檢驗人員必須進行嚴格管理。此外,檢驗醫生還要加強臨床醫療知識方面的研究,并認真聽取臨床醫生的意見和建議,對資歷高的臨床醫師的交流與溝通應更加予以重視[2]。在檢驗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實踐創新的檢驗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的檢驗工作水平,提高檢測技術,達到全方位地給臨床醫學提供更可靠,更準確,更全面的檢驗報告,從而提高現代醫學的整體質量,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1.檢驗醫學檢驗人員隊伍和檢驗設備的管理

    嚴格按照檢驗標準,加強各檢驗科室人員的管理,對檢驗過程進行嚴格的全程監管和控制,醫院要建立健全相關檢驗監管制度和責任制度,加強對檢驗隊伍的建設管理。同時,檢驗設備要長期保養好,經常對檢驗設備進行檢查和保養,做到檢驗設備無檢驗失誤,達到極高的準確率,從而保證檢驗報告的準確度。

    2.加強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的交流與合作

第3篇

1.1要確保受檢標本以及附帶的患者基本信息準確無誤

受檢標本在送到檢驗部門前都已經附帶了病患的基本資料和受檢標本要做的檢測項目、標本采集的方式、標本采集時間、使用的抗凝劑或者其它防腐用藥等一系列的基本信息。檢驗部門在拿到檢驗標本的同時也拿到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此時檢驗人員應當對檢驗標本附帶的基本信息進行逐項的審核、確認,確保受檢標本附帶的基本信息準確無誤,如果發現受檢標本附帶的基本信息有不完整或者不正確的地方,應當立即要求患者補充完整或者拒收,并將患者的所有信息都存進醫院計算機網絡系統中。

1.2防止人為因素使受檢標本附帶的基本信息的準確性遭到破壞

從標本的采集工作開始一直到標本順利核收結束,醫護人員和病患都必須小心謹慎的進行操作,只有這樣才能盡量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檢驗結果不準確的情況。醫療工作人員應當對標本采集前的準備工作做好嚴格的質量監控,認真對待每一個環節,如果有一個環節沒有處理好,都會使標本的基本信息在未到達檢驗室時就已經發生了改變,從而導致檢驗結果不夠準確。因此必須加強相關管理工作,努力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對此應該嚴格做好以下幾點:

(1)對于空腹抽血檢驗項目,必須嚴格要求患者在空腹的狀態下抽血,不然會嚴重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在做血糖檢測、血脂檢測前,要對患者的飲食有所要求、有所限制。

(2)采集標本時患者的也會對化驗結果有所影響。所以在采集標本時,醫生應當在患者處于規定的情況下進行樣本的采集。

(3)輸液也會對檢測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輸液前后采集的標本也會有所差異,會使標本在分析前發生變異,因此一定要盡量避開這段時間,在其他時間段進行采集。

(4)運動也會造成樣本的變化,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所以應當在患者靜止時采集樣本。

(5)標本的轉送是否快速及時,也會影響到檢測結果。

一般受檢的標本都有嚴格的時間要求,如果不及時檢驗,就會使標本的狀態發生改變或者腐敗,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采集到樣本以后必須及時送到檢驗部門進行檢驗,保證樣本在新鮮的狀態下進行檢驗。

2嚴格檢驗設施的質量控制

2.1加強檢驗設備控制

目前,檢驗部門的檢驗設備種類繁多,功能各異。如何有效的管理這些設備、提高檢測質量是檢驗科應當思考的問題。

(1)加強數字化管理

用計算機系統來管理檢驗設備,逐步實現檢驗設備的數字化管理。

(2)定期維護檢驗設備

要保正檢驗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中,對檢驗設備進行定期的維護和性能檢測工作,掌握機器每天的工作狀態,并將所做過的維護工作和性能檢測結果登記在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定,有關儀器定期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檢測,并保存檢測合格證書。

2.2加強實驗試劑的控制

(1)實驗試劑用計算機進行管理

實驗試劑是檢驗科在檢驗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每年的消耗量很大。人為管理難免會造成一些浪費。而使用計算機精確管理下,既可以保證質量,又可以避免試劑過期,減少浪費。用計算機管理試劑,既可以準確記錄各種試劑的庫存量,又可以顯示試劑的過期時間,同時還可以查詢試劑的領取人員名單,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試劑的使用效率,有效彌補了人工管理的缺陷和漏洞。

(2)根據儀器的性能選擇適當的試劑

比如一些進口儀器對試劑的要求比較高,必須使用相應品牌的試劑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如果使用其他品牌的試劑,會導致檢驗結果不夠準確。

3加強檢驗過程的管理

應當做好檢驗室的質量控制工作,從而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檢測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測,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不斷改進檢驗技術,提高檢驗結果的質量。

4檢驗報告

每天檢驗科都會做許多檢驗,檢驗報告不但數量多,而且種類復雜,如果管理不當很容易丟失。所以可以用計算機網絡系統對檢驗報告進行管理,將檢驗報告直接發送給主治醫生,這樣既避免了檢驗報告的丟失,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查詢系統,可以將同一患者近期同一項的檢測報告放到一起進行對比,這樣既有利于醫生分析病患的病情變化情況,又可以讓檢驗人員在發出檢驗報告前,進行比對,確認報告單準確無誤后再發。一般來說,患者服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對檢測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而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檢驗人員就可以查看患者的病歷以及患者日常服用的藥物,標記出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的藥物,從而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度,為醫生的治療提供更加可靠準確的信息。

5結語

第4篇

1.1授課對象

蚌埠醫學院檢驗系2011級醫學檢驗專業五年制本科生。

1.2方法

1.2.1精選實驗項目

為體現實驗的綜合性和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我們精選了3個臨床常見且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分別是:肺部感染、慢性肝炎、急性腎小球腎炎。檢測指標涉及臨床檢驗基礎、生物化學檢驗、微生物學檢驗、免疫學檢驗等多門課程內容,體現出臨床檢驗科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能為學生盡快進入臨床實習打下堅實基礎。

1.2.2課時安排與分組

綜合實驗課安排在各門專業課程結束、學生實習前進行,教學計劃為24個學時,每個實驗8個學時,分兩次授課完成。學生8人為一小組,獨立完成分析病例、開展實驗、得出結論等工作。

2綜合實驗的實施

2.1病例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病例討論,討論該病例應進行哪些實驗檢查、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支持與排除該診斷的實驗項目有哪些等。

2.2小組間交流

小組討論結束后,各小組將討論結果以PPT匯報的方式在全班進行交流,其他小組提出問題,補充不足之處,最后通過討論集思廣益,得出此患者應該進行的實驗室檢測項目。

2.3實驗項目的開展

由于確診某種疾病所需的檢測項目眾多,加之實驗條件限制,這些實驗不能一一完成,因此采用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實驗由學生親自完成,不易開展的實驗則直接給出實驗結果的方法。選取代表性實驗時,應選取那些臨床經常進行、操作易出錯、能鍛煉學生操作基本功的實驗,如白細胞分類計數、ELISA法檢測、細菌的分離培養鑒定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各個檢測項目,操作中大家互相協作、相互監督,這樣既可幫助學生回憶之前學習的實驗,又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

2.4實驗結果的討論

仍然采取小組匯報的方式討論各組完成的實驗結果,結果不同時,回憶實驗操作,找出問題。這樣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處于主動地位,同時對實驗過程的印象也會比較深刻。

2.5綜合實驗的評分

綜合實驗成績評定分為小組間評價、成員評價和教師評價3個部分,分別占總分的40%、20%、40%。

3綜合實驗的效果

通過對2011級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去醫院實習之前開設綜合實驗教學的情況看,絕大多數學生通過相互協作能夠制訂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并嚴格按照方案完成所給的實驗項目,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學生普遍認為,綜合實驗課將幾年來學習的專業課知識串聯起來,激發了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鞏固了專業知識、增強了信心。我們對實習返校的2011級醫學檢驗專業學生進行的專項調查顯示,認為增加醫學檢驗綜合實驗非常有必要的占86%,認為綜合實驗對臨床實習檢驗工作幫助非常大的占95%。座談會上,學生一致認為醫學檢驗綜合實驗課很有必要、很有幫助。另外,從多家實習醫院反饋的信息顯示,帶教教師普遍認為2011級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基礎知識扎實、基本技能熟練,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放手讓他們獨立完成日常檢驗工作。

4討論

第5篇

當我步入神圣醫學學府的時刻,謹莊嚴宣誓:我志愿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的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的身心健康奮斗終生。”

帶著一份希冀和一份茫然步入了區醫院檢驗科進行學習。盡管我僅在這里度過了短短的兩個星期的時間,但也正是這短短的兩個星期使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對以后進一步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今后的就業做了良好的鋪墊。見習,是一種磨練,是對自己感受醫院環境,了解醫院事務的一種鞏固理論知識的社會實踐活動,更是對自己醫生夢想的前期準備。

首先,醫院做了相關介紹和有關的規定,及其在院的個人形象,服務態度。在其中感受到了醫院的輝煌成就也及嚴密程度。即此,暗暗的為自己鼓勁,不求做到最好,只求做到更好。

醫學重之于細心與責任。剛開始只感覺自己很礙手礙腳,不知道能幫上什么,但這只是在短暫的時間里,在主任和老師的幫助下有了很大的進步。其中,明白了許多試劑試管的用途和檢驗某種成分的方法。值得慶幸的是對血液的檢驗有了更大的明知, 在血液臨檢,看著自動做剖析的流式細胞儀,讓我對之后的專業知識有了提前的了解。而在體液臨檢,老師經常會讓我來看看樣本。而這些來自不同人的、或陽性或陰性的體液樣本才是我今后所要面對的。對于如何采集標本,采集標本的注意事項,如何收集標本,如何分離,如何進行檢測都有了大體的了解。之后我學習了如何進行靜脈采血。在靜脈采血中的一卻注意事項,如何做到快速準確的取血。以此,應做到幾點:選明顯的血管,扎帶,部位消毒,30度角進針,回血后另一頭連接試管,解帶,拔出針,用棉簽輕壓。隨之脫掉試管帽放在儀器下將會自動進行分析,最后只用打印出結果就可以了。形式雖簡單,要有效力和熟練,就必須多練,取得質量觸就成果。

感受這醫學的嚴密,從而陶冶自己的嚴謹。將病人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用心去體會病人的茫然與不知所措,只要你及時伸出一雙溫暖的手,病人就能感受來自你手心的力量,也許他們就會獲取一份戰勝病魔的決心與信心,疾病不攻自破。病人手中一張張的報告,看似簡單,其實這是經過一位位教師的質控、實驗、檢測、檢查、復核,這一步步慎重操作得出的,每一步都馬虎不得。固然在外人看來檢驗人員每天都做著相同的工作,但是當不測或者特殊病癥呈現時,才發現日復一日的積聚是有意義的,這就是為什么檢驗人員不只僅請求對專業學問牢記在心,也更需求大量的實踐操作經歷。

認識到醫學學習永無止境,能夠認真學習。 有同情心地體察體諒他人 ,有責任感:正義感及負責盡職的態度, 有誠實地勇于面對及承認挫折,有虛心的態度以病人為良師,人外有人,有服務心的為人群謀福利的奉獻精神,坦然開闊的胸襟 。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再次走進病房,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親切;少了一份負擔,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擔心,多了一份真誠。

此次見習,固然只要短短的兩個星期,可是卻使我理解了很多關于檢驗科工作的狀況,認識了很多教師。醫學是一門典型的實踐科學,作為一名醫學生,若想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績,就必須積極地向老師和前輩們學習,不懂就問。見習并不僅僅是跟著看看,而積極也并不是總跟在帶教老師的后面,還得主動爭取動手操作的機會,不要害怕做錯,膽怯只會令我們止步不前。

關于這個專業和本人的將來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愈加明白了未來的目的。其實我對于專業的醫學知識還只是略懂皮毛,但是在這次見習中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對于醫院里檢驗科的模式流程的了解,以及對于醫患關系及醫患之間互動的更深一步的理解。通過這次見習讓我了解了許多,學習了許多,一定會對我今后的學習工作起到很大的幫助。

第6篇

1.1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在2011年《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提出:針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別要在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增強辦學特色等方面上,做出改革建設措施,以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需要。在此政策背景下,培養具有檢驗醫學專業知識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關鍵著眼點,是對檢驗醫學教育教學體系進行改革。檢驗醫學信息學課程開設是實踐檢驗醫學素質教育的新探索,在此探索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使學生從旁觀者變成實踐者,從傳授知識轉向為培養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1.2提高臨床檢驗工作質量和實驗室質量管理的需要臨床檢驗質量是檢驗工作的核心內容,檢驗結果準確直接影響醫療質量安全以及檢驗學科的發展。近幾年來,臨床檢驗項目的數量逐年增多,已達1500余項,因此臨床醫師和檢驗人員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在眾多檢測項目中,如何選擇其中最合理經濟有效的項目,特別是如何組合多種最有應用價值的檢測項目。由于實驗室能出具量值報告,為保證實驗室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并針對臨床檢驗實驗室的質量管理,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ISO15189:2007《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同時我國頒布的《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這些已為建立完善的臨床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提供了極好的支持指導作用,在我國若能實施,將會規范臨床實驗室的設立,完善實驗室自身建設,同時確保我國的臨床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能與國際同步。

1.3補充和完善醫學檢驗教育的需要目前醫學檢驗各專業課程分門別類,內容有聯系,但獨立行課,對應有相關醫學基礎課程,學生若以學習醫學基礎課程的方法來學習檢驗專業課程,就會造成對醫學檢驗各亞專業綜合分析能力、整體提升理解力和創新能力較弱。因此,引入并系統規范全面地學習檢驗醫學信息學課程是醫學檢驗教育的有益補充,是對醫學檢驗教育體系的更新和完善。在教育實踐中,教師通過課堂講授并綜合延伸分析檢驗醫學信息學的內涵,指導學生理解并接受本課程的內容,使學生樹立本課程專業學習的正確理念,認識本課程實踐的價值,并應用正確的評估方案獲得有效的評估依據,客觀地有理有據地評價新技術和新知識的臨床應用價值;檢驗的流程控制是全實驗室檢驗質量保證的基礎工作;加強臨床實驗室海量數據,提煉出高于數據資料的臨床診療信息,不斷地鞏固拓展延伸專業知識。

1.4提升英語和電腦網絡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英語是醫學檢驗專業人才非常重要能力和素質。檢驗醫學信息學課程要求教師和學生查閱、分析和總結國內外最新文獻,加強學生自覺閱讀專業外文文獻的能力,進而強化了學生專業英語能力水平,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為實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本課程的實踐還需要利用各種網絡技術和專業應用軟件,HIS和LIS的實踐應用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最新的網絡應用知識,通過局域網和互聯網,掌握全面的臨床資料,采用循證醫學專業軟件(ReviewManager,GRADEpro3.6等),應用于自己的循證檢驗醫學和數據挖掘中,鍛煉了學生應用電腦和網絡的能力。

2檢驗醫學信息學課程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

檢驗醫學信息學內容廣泛,涉及分析前、分析分析后檢驗醫學信息等方面。《檢驗醫學信息學》共有14個章節,但本課程的課時數極為有限,僅有教學學時28學時,其中理論學時24學時、實驗教學4學時,無法講授全部內容。鑒于該課程的教學時間設在五年制醫學檢驗本科第八學期,即進入實習前的最后時期,各專業課程教學基本接近尾聲,學生在學習本課程時能與各專業課程很好地銜接、融匯貫通,本課程學習完畢,能盡快熟悉臨床檢驗工作,縮短實習適應期。因此,以檢驗醫學的流程控制和實驗室管理質量提高為重點,安排了醫學信息資源檢索(基因信息庫與蛋白組學)、實驗室信息系統、實驗室認可、檢驗醫學的流程控制、臨床實驗室能力驗證、醫學檢驗方法學評價、診斷試驗的數據挖掘、循證檢驗醫學及檢驗醫學信息在科研中的應用等十個專題內容。其中“實驗室認可”解釋了除實驗室結果互認的內在要求外,臨床實驗室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也是實驗室認可的專業要求。“循證檢驗醫學”主要針對不斷增加的檢驗技術,用臨床流行病學方法學研究,來規范檢驗醫學的設計研究、文獻評價,用當前最佳的檢測技術和質量控制體系對檢測結果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和質量評價。

“LIS應用”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方式,密切結合醫院臨床檢驗特點,解釋了LIS性能特點及應用,形成許多實踐應用成果,也大大豐富了課堂講授內容,確保了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數據挖掘”主要基于LIS的解釋和咨詢檢驗報告,找到檢驗醫師工作的切入點,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實驗數據,發現檢驗項目新的應用價值。檢驗醫學信息學與臨床醫學的診斷、醫學信息學的統計、流行病學等研究實現了融合,同時又具有獨特的研究方向。據臨床實習單位及用人單位反映,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較快進入并適應實驗室工作,具有強烈的檢驗流程控制意識,能夠自覺按照實驗室質量管理的規范開展工作,具有明顯循證思維能力和科研意識,受到臨床帶教老師的好評,畢業學生在用人單位評價較高。

3探索多種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

檢驗醫學信息學是一門與臨床檢驗緊密結合的系統課程,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相較實驗操作為主的專業課程,不夠生動形象,較為枯燥。若照本宣科就流于教條乏味,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講解深入淺出層次分明,學生易于理解與掌握,值得每一位教師深思。采用多媒體、案例分析及研討式教學法,內容不在深,在乎其專業性、實用性和趣味性。

4結束語

第7篇

1、實驗教學經費和條件有限,儀器設備大大落后于臨床

近幾年隨著高等醫學院校擴招使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由于實驗教學經費有限,致使師資力量、實驗場地、實驗儀器和試劑等教學資源不足。檢測儀器的更新換代速度一日千里,醫院檢驗科的生化儀更新周期大約在5~8年,且生化儀器價格昂貴,幾十萬元至數百萬元。學校為非盈利性單位,無法與醫院檢驗科相比。在教學設備的投入上受一定的限制,目前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實驗課使用的儀器僅僅只有離心機、分光光度計等簡單落后的儀器,學生大部分生化實驗時間都是在重復使用分光光度計。所以,由于學校的教學設備較落后,使學生對現代化實驗室的技術和裝備發展缺乏感性認識,對儀器設備的性能、使用、保養、維護等缺乏應有的基礎。

2、實驗成績內容單一,占總成績比重低

過去的實驗成績只有實驗報告成績平均分這一部分。出現了“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學生動手實驗的積極性不高,且學生在實驗課上都是“照葫蘆畫瓢”,只知道根據老師課堂講解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的操作,得出結果,完成實驗報告。學生做完整個實驗,通常沒有理解實驗的目的、原理。完全沒有達到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效果。從而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無法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醫學檢驗本科專業臨床教學改進措施

1、適時調整實驗內容,跟上臨床發展步伐

在舊版實驗指導的基礎上,臨床生物化學教研室全體老師共同編寫了《臨床生物化學實驗與SPSS13.0統計學軟件應用指導》第3版。根據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發展變化,不斷地增減實驗內容。例如:在以血糖測定為基礎的一系列實驗中,淘汰了已經過時的鄰甲苯胺法,保留了目前常用GOD-POD法,新增了目前血糖測定的參考方法———己糖激酶法,并在干擾實驗、回收實驗和方法比較實驗中予以應用。通過對血糖測定方法的調整,一方面,使學生學到更多的關于血糖測定方法的知識,并通過實踐操作掌握各種方法的原理、優缺點。另一方面,使得教學內容跟上臨床檢驗發展的步伐,讓學生了解到當前該檢測項目發展的動態和趨勢。

2、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醫學檢驗本科生與專科生的區別在于不僅會操作,更要會分析。針對本科學生,教師運用CPBL教學法,先提出學習目標、內容及要求,并給出相關病案來引導學生思考、自定方案、解決問題。,在血糖測定實驗內容講解前,教師提出了本次課的目的、要求,給出一兩個典型的糖尿病病例,要求學生先對病例進行分析、判斷,然后列出相關的實驗室檢查項目,解釋理由及意義。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保證。臨床生化檢驗課程實踐性、應用性很強,與臨床聯系緊密。因此,作為一名醫學檢驗專業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基礎理論和臨床經驗,除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豐富教學經驗外,還要經常深入臨床,了解關注學科發展動態,一方面建議老師經常到附屬醫院檢驗科、臨床其它科室進行進修交流,加強檢驗與臨床的聯系,避免脫離臨床、授課乏味的現象。另一方面,要更新現代教育思想與觀念,學習現代教學方法與手段,搞活課堂;并不斷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學,帶動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研究,激發學生科研興趣。

4、充分利用資源,增加臨床見習機會

在教學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學生創造條件,增加學生見識和操作全自動生化儀器的機會。一方面,拿來附屬醫院檢驗科淘汰但仍然能夠使用的全自動生化儀,向學生介紹儀器的工作原理,重要零部件的作用,并指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儀器參數設定。另一方面,增加學生到附屬醫院檢驗科見習的機會,彌補實驗室條件和儀器的不足造成的知識欠缺。這樣既達到了所需的實驗教學效果,又減少購置大型全自動分析儀器設備造成的資源浪費。

5、注重學生基礎技能操作,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實驗操作技能是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立足工作崗位的最基本能力。對此,我們在第一堂生物化學檢驗實驗課上詳細講解生物化學檢驗實驗課中常用器材的基本操作、正確洗滌和保養等方法。除此之外,在平時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操作技能訓練。教師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放手不放眼,對學生進行耐心指導,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對于實驗失敗者,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操作的每一個細節,在排除儀器、試劑原因后,重點在自身操作上找出失敗的原因。讓學生明白醫學科學來不得半點馬虎,絲毫的操作誤差會使結果失之千里。

6、優化實驗課考核內容,完善考核標準

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發展的決定性推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創新熱情和精神是大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為了能更早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在課程開始初期,教師要加以引導,提供一些參考課題或科研方向。根據實驗室現有的實驗器材和試劑,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設計一個科研性課題實驗,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題設立、查閱文獻。期末的實驗考核,每個實驗小組的同學進行開題報告,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與學生探討實驗的可行性,并對他們的開題報告進行打分并計入實驗考核成績中。對于切實可行的實驗,我們鼓勵學生利用實驗室開放時間,開展實驗,并對實驗結果和經驗進行分析和探討,最后撰寫論文。實驗考核采用了實驗報告成績加設計性實驗成績的方式。且實驗課成績占本課程總成績的比重大大增加到60%。設計性實驗考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科研意識和水平。目前部分學生已在畢業前公開發表了論文。

三、結語

第8篇

1檢驗醫學的特點

1.1新技術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提升了醫學檢驗的科學性:醫學檢驗比起其他的專業對于新技術的應用更加的前沿。很多的新技術在醫學檢驗中能夠發揮出比較好的效果,讓醫學檢驗的范圍和精確度得到了提升。像是分子生物學,能夠讓檢驗醫學的范圍得到拓展,除了對疾病的事后判斷向預測進行轉變,因此可以延伸至治療領域,對于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具有評估性,讓疾病的發展以及流行病學、健康學等等醫學領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2滿足社會的需求,像是基因檢測的應用前景比較好:國際社會對于醫學科學的發展都是比較關注的,很多的新檢驗方法不斷的出現,讓醫學檢驗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現代醫院中很多的醫生都是依靠醫學檢驗來獲得患者的病情信息,以便進行診斷和治療。因此現代檢驗醫學在醫療領域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而在這一環境下,傳統醫學檢驗所涉及的范圍和內容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的需求,因此現代檢驗醫學在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前提下進行了發展,也獲得了發展的契機,這也是近些年檢驗醫學發展如此快速的根本原因。

2檢驗醫學的意義

檢驗醫學在醫學中的地位越來越噶,他除了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之外,還是醫生的判斷依據,因此聯系的是患者、醫生和醫院這幾個嚴肅,對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具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反映。精確的檢驗能夠讓評價更加準確,治療更加有效,對臨床用藥指導具有幫助,讓醫療水平得到提升。因為以上的一些作用推動著檢驗醫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現代檢驗醫學在醫學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而且正發生著改變,過去檢驗醫學僅僅是作為臨床治療的輔助作用,而如今其逐漸的發展為核心地位,沒有醫學檢驗,很多的臨床治療都無法正常開展。

3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結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聯系比較緊密,臨床實驗室的重點是在檢驗質量上,因此檢驗人員需要和臨床科室進行交流和溝通,來解決問題。3.1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的必要性(1)檢驗科負責人需要參與臨床會診和病例討論中,這樣能夠加強檢驗科室和臨床科室之間的直接交流讓雙方的溝通更加順暢。檢驗醫生需要多主動的去交流和探討,在檢驗過程中存在疑問的時候,要向醫生和患者進行核實,以便更加準確的進行檢驗。(2)檢驗科主動參與協作:因為檢驗醫學在臨床診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檢驗醫學的結果是診斷的核心依據,其并非是單純的數據提供部門。以前檢驗可是一直都是作為輔助可是存在,而如今,檢驗科室應該被重新定義,其地位得到了提升需要參與到診斷中去,通過精確的診斷來為臨床提供參考檢驗,而且可以作為臨床治療的主要依據和核心依據,這樣的地位是過去所達不到的。(3)豐富臨床知識儲備,提升臨床意識:臨床醫學和檢驗醫學之間的聯系不能只是單向的,應該是雙方面都給予重視,培養良好的意識,掌握豐富的知識。檢驗科室一方面要對自身的管理進行強化,同時還要對臨床意識進行強化。實驗室工作的目的應該包含了為臨床提供一些資料需求以及信息,但是目前的情況卻是,實驗室人員專注于技術研究,他們往往缺乏相關的臨床知識,這就導致了臨床和檢驗之間的斷層,失去的聯系的橋梁。所以檢驗科需要對目前的人員結構以及人才結構進行調整,通過引入醫療系的畢業生來讓檢驗科更加的貼近臨床部門,安排檢驗醫師的崗位,讓臨床和實驗室之間具有比較直接的溝通和聯系。3.2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的重要性:臨床醫生需要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以及對檢驗的了解來將檢驗項目合理的搭配,來提升檢驗的有效性。比如:欲診斷早期肝纖維化,只檢測透明質酸(HA),Ⅲ型前膠原(PCⅢ)和層粘連蛋白(LN)或Ⅳ型膠原即可。不需要將全部的幾十種物質標本逐一的檢測,不僅是時間的浪費,更加是財力和人力的浪費。所以臨床醫生在檢驗醫學相關知識的學習上,需要注重關聯性,這樣通過知識的交互,才能夠讓臨床醫學更加有針對性,促進兩者的共同提升。剛剛畢業的醫學專業學生,因為目前的檢驗項目沒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停留于表面,對于很多的新技術和新方法都一知半解,甚至不知道,這樣就導致了臨床和檢驗之間的脫節,檢驗使用的新技術和新設備,臨床無法掌握其效果,這樣是對科技應用的不力,也是臨床效率提升的阻礙。所以對臨床也好,檢驗也罷,相互之間對于新技術和方法的相互學習和滲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相互滲透才能夠相互融合,兩者的緊密結合對于患者的治療來說,具有促進意義。邀請檢驗醫師來臨床科進修講座,對其進行新項目新技術的講解,讓臨床醫生對于檢驗項目有更深的認識和比較。

4總結

醫學檢驗和臨床醫學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任何一方單獨的發展都需要另外一方的配合和滲透,因此兩者的聯系性比較緊密,治療和應用的時候通過對彼此的了解來更加好的選擇使用。兩者之間需要更加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才能夠讓結果更加的精確,這也是為患者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服務,讓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加優秀。

作者:沈福利單位:七臺河精煤公司總醫院

第9篇

目前,許多檢驗科室與臨床科室之間在相互交流、學習和指導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礙,這在某種意義上妨礙了臨床診斷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不利于促進整體醫學水平的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①臨床科室醫師缺乏對有關檢驗知識方面的了解,大多數醫師對檢驗人員和報告結果存在一些誤解。在遇到患者質疑時,不能很好的對檢驗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②大多數的檢驗人員只是負責做好當日室內和室間質控工作,把質控值好當成衡量檢驗結果的唯一標準,對異常結果缺乏分析能力和個人建議,不能及時與臨床醫師溝通。③臨床醫護人員對檢驗標本的采集規范和注意事項不是很了解,標本采集的不太規范,檢驗人員也沒有及時下到臨床做指導工作。④檢驗科在開展新的項目時,之前沒有對臨床進行可行性調查,只顧自己開展,不爭求臨床建議,難以被臨床認可。這些問題的種種歸根到底都是由于檢驗和臨床科室沒有及時地進行有效溝通,沒有把相互之間的溝通作為提高醫療質量的關鍵環節來重視。

2加強醫學檢驗的質量管理,提高整體質量水平

據衛生部所提出的醫院管理評價指南文件中明確指出,對檢驗科室的檢驗質量方面和對患者服務方面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檢驗科的評價標準要求達到所有患者和醫護人員對其滿意度的90%,那么想要達到這個標準,必須將檢驗科質量控制作為日常首要工作,使質量控制工作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一般實驗室的質量管理是由分析前質量控制、分析中質量控制、分析后質量控制三個主要環節構成的,據資料統計,分析前出差概率為56%~68%,分析中出差概率為15%,分析后出差概率為48%,在分析中出現的錯誤概率明顯低于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出差概率,由此可見分析前的標本質量是目前影響檢驗質量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想要降低分析前出差概率的可能性,就要保證臨床采集標本的質量,才能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檢驗和臨床科室必須建立良好的溝通,這樣可以提高服務質量,對檢驗質量進行全面控制,科室之間也可以獲得反饋消息,借此進一步綜合評判實驗室的方法學以及其臨床價值,以便不斷完善操作規程并推進新項目、新方法的開展與普及。

3完善檢驗與臨床溝通的具體措施

3.1合格的檢測標本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的基礎和前提。

通常檢驗科的檢測標本都是由臨床醫師和護士來實施采集的,采集后直接送檢到實驗室,這是在確保臨床實驗室檢測質量體制中最關鍵的環節。一旦這個環節出現差錯,如標本采集是否合格、送檢時間是否正確等,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就算實驗室擁有再精密的儀器設備和方法也無法客觀的檢測出真實準確的結果,嚴重的還有可能出現誤導醫師對患者的診療。作為檢驗科室人員應主動到臨床科室為醫護人員發放標本采集手冊,講解采集標本的各項要求和標本采集不當對檢驗結果造成的影響,例如:做凝血四項時,要求采血時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是9∶1,如果采血比例不當,就會引起PT和ATPP的升高或降低,不能為臨床提供穩定、準確的數據,影響治療。以此讓臨床醫護人員知曉規范采集檢驗標本的重要性,引起臨床對此環節的重視。

3.2建立檢驗科室與臨床科室之間的溝通橋梁

3.2.1檢驗科室首先要重視和正確對待臨床的反饋信息,定期下到臨床科室與臨床醫師交流,虛心聽取臨床醫師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查找原因,糾正潛在的實驗偏差,制定整改措施,以便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改善服務質量。其次,檢驗科主管人員應不定期參加臨床查房及病例討論,共同探討病情變化與實驗指標的關系,了解臨床工作,加深二者之間的溝通。

3.2.2檢驗科室應根據醫院自身的規模、專科特色等實際情況,建立生命危急值報告系統,防范醫療事故的發生,提高醫療安全水平。檢驗人員當發現檢驗指標異常和接近危急值時,必須先確認儀器運行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確、各環節無異常后重新檢測,復查后及時和臨床聯系,并在檢驗科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填寫危急值報告,使臨床醫師能及時發現患者病情的變化,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從而提高檢驗質量,保證醫療安全。

3.3檢驗與臨床人員加強醫學知識理論學習,共同提高臨床意識。隨著醫學技術的新陳代謝和醫學知識的不斷更新,檢驗工作人員不僅要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知識,快速學習新的知識技術,還要學習臨床醫學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在與臨床溝通與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信息。當臨床對檢驗質量提出疑問時,專業人員應立即查找問題原因,對有關職責進行審核,及時制定糾正方案,給與臨床合理答復。臨床科室也要提高對檢驗科室的重視,加強對檢驗工作特點的了解,不斷擴充自身的醫學知識,不能完全依賴化驗結果,因為化驗是有誤差性的,要做到綜合分析患者病情,發現檢測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時,也應及時和檢驗科取得聯系,防止貽誤診治。

4結論

第10篇

1檢驗醫學自身發展對特勤人員療養的影響

而檢驗醫學在健康鑒定中占據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是基礎性學科。因此檢驗醫學技術的完善、設備的更新、從業人員能力素質的提高都會對特勤人員療養產生正向促進作用。一是隨著檢驗技術不斷更新,大型儀器設備的引進,被檢項目的靈敏度和特異性都較過去有大幅提高。以往不易被檢出的罕見疾病,及處于早期或潛伏期的疾病的檢出率也同時增高。為下一步醫生診斷提供了可靠的檢驗數據。降低了不再適合從事特勤工作的特勤人員繼續帶病工作的可能性,有利于部隊的安全穩定。二是檢驗醫學的準確性、檢驗范圍、檢驗項目也逐漸增加。使檢驗結果可以更全面、更客觀地反映特勤人員的健康狀況,為特勤人員健康保健、疾病預防、治療、控制提供了準確的依據。間接地減少了特勤人員因病減員的數量,增加了各類特勤人員的服役壽命,為部隊節省了一部分人力、物力資源。

2檢驗醫學在特勤療養中的探索

2.1檢驗醫學對特勤人員療養的重要性檢驗醫學是臨床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門發展迅速、多技術、多學科交叉具有獨特應用目的的學科。正是基礎醫學的發展與臨床醫學的密切結合,使檢驗醫學在整個醫療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檢驗工作已經滲透于臨床的每一個環節,為特勤人員疾病的診斷、治療、病情觀察及預后判斷提供更直接的科學依據。檢驗醫學已經成為特勤人員療養期間健康鑒定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2.2聯勤體制下檢驗醫學發展的新思路近年來,隨著我軍武器裝備不斷更新,對特勤人員的生理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訓練強度的不斷加大,各類特勤人員容易發生特有的職業性疾病日益顯現。作為檢驗醫學的實踐載體,檢驗科應轉變思想認識,及時更新相應技術方法和儀器設備,增加與特勤人員易患疾病密切相關的檢驗項目,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由初期的一般檢驗項目普查向特殊項目篩查轉變,針對不同特勤人員種類,職業特點,生理上的差異,相應增設不同的檢驗項目。緊緊抓住質量控制管理不放,不斷提高檢驗的準確性、靈敏度和特異性。為下一步醫生診斷提供客觀的依據。

2.3加強檢驗醫學在特勤人員方面的研究根據各類特勤人員的職業特點、生理特征,有針對性的開展業務知識研究和專業技能學習。在日常工作做到勤于觀察、敏于發現和善于總結工作的一般規律和特殊現象。并圍繞特勤人員健康鑒定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撰寫科研文章。不斷借鑒中外期刊中優秀文獻的寶貴經驗和先進的檢驗技術方法,從而達到在工作中學習研究,在學習研究中提升為特勤人員服務工作能力的目的。

2.4針對特勤人員加強療養院檢驗科的自身建設近年來,檢驗醫學發展迅速,檢驗科實驗室更新了儀器與設備,改善了工作環境,增加了檢驗項目,在特勤人員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和健康檢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分子生物學、單克隆抗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實驗技術向小型化、簡單化、床旁化發展,提高了實驗室工作效率,作為部隊療養院檢驗科,在新形勢下,如何抓住機遇,發展優勢,加快發展,更好的完成衛勤保障任務,為特勤人員做好健康鑒定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一是加強檢驗科實驗室建設,提高檢驗項目的準確性和醫技質量的穩定性,建立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全方位滿足各類特勤人員健康鑒定的檢驗要求,重視檢驗項目對各類特勤人員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二是抓好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和儲備。

目前檢驗學界已廣泛接受“檢驗醫學”的概念,檢驗技術是專業性極強的學科,檢驗人員既要具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專業水平,還應具有必備的臨床醫學知識。能夠敏銳的發現異常指標,并及時復查,提醒臨床醫生做進一步檢查。科室配置技術人員應注意合理的結構和層次比例,對于新畢業部隊院校檢驗技術人員必須注意基本功培訓,立足于一專多能,平時有計劃地組織人員參加一定水平的各類學習班,以達到知識更新的目的。三是要提升領導管理水平,加大管理力度,緊抓人員管理、儀器設備與技術管理、質控管理和服務管理不放松。以管理促建設,以建設帶動管理,使檢驗工作真正做到平時保健康,戰時保打贏。

作者:魯鵬飛單位:興城療養院檢驗科

第11篇

計劃生育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其目的是提倡少生、優生,晚婚、晚育,從而有計劃的控制我國人口,自計劃生育實施以來,這項政策對我國人口問題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廣大育齡群眾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質量的需求日益增加,醫學檢驗工作作為保障育齡群眾生命健康和安全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1]。然而我國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如某些常規的檢驗項目并未得到全面開展等,這就制約了計劃生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利用文獻研究法,對我過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的醫學檢驗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旨在為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醫學檢驗工作現狀

1.1檢驗手段落后:先進的醫學檢驗技術是保證計劃生育質量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起步較晚,尤其是縣鄉的技術服務站,在科室設置、功能配置、技術管理、服務內容等方面未完全成熟。馬茹君,丁宏等人指出,我國大多數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的醫學檢驗手段相對落后,檢驗項目不夠健全,配套的檢驗設備也相對較少,缺乏科學的質量保障體系[2],這與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深入開展不適應,也與現代化的醫學檢驗技術不協調。1.2人員配備不當:大多數基層縣鄉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在人員編制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通常情況下一個服務站只有3~5位編制人員,在專業醫學檢驗員配備上尤其欠缺,大部分的醫學檢驗人員還兼任其他技術服務工作,部分服務站的檢驗人員是臨時聘請的。許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的檢驗人員需要承擔許多護士、醫師的工作,工作量多、責任大,所需要承受的工作壓力也比較大。黃玲,毛宗福認為,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人員配備不當的現狀,決定了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工作責任心不強、流動性大等特點,也造成例醫學檢驗工作的質量得不到保障[3]。此外,從事醫學檢驗工作的工作人員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能力較低,對檢驗結果的判斷也不夠準確,從而無法準確、系統、完整的為計劃生育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這種現狀在縣鄉計劃生育服務站相當普遍,不僅威脅著廣大育齡群眾的生育健康和身心健康,也給計劃生育的臨床服務造成一定困擾。1.3缺乏足夠重視:計劃生育作為控制我國人口增長的一項重要手段,需要為育齡群眾提供有效、安全、方便、及時的節育避孕措施。然而在實際工作實施過程中,大多數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加上客觀條件有限,在計劃生育工作中需要完成結扎、上環、引產、人工流產等任務,為了保證“四術”工作的完成,往往忽略了手術前后相關的臨床醫學檢驗工作[4]。而計劃生育服務對象大部分是健康或者亞健康群體,使得部分醫學檢驗人員對檢驗工作不夠重視,常常會憑感覺、靠經驗做事。對于醫學檢驗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嚴重影響了計劃生育工作的質量和實施效果,也引發了某些后遺癥、并發癥,不僅不利于節育避孕工作的落實,而且對育齡群眾配合計劃生育的積極性產生不利影響。

2對策與建議

2.1明確醫學檢驗內容:在計劃生育實施過程中,應嚴格參照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醫學檢驗內容,正確選擇節育措施及術后康復指標。秦玉明建議,在進行宮內節育器的放取、藥物流產、人工流產前,需要對陰道分泌物進行檢驗,并在手術前做血常規檢查,初步判斷受檢者是否存在嚴重貧血、炎癥等病癥,若檢驗結果呈陽性,則需要結合受試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相應的治療,待其病情好轉以后再進行手術[5]。在放置皮下埋植劑前,需要進行肝腎功能、宮頸刮片、血常規檢查,排除嚴重貧血、惡性腫瘤、肝腎功能異常、凝血障礙者。男性結扎前需進行血常規、尿常規檢查,對于泌尿系統感染者,需要先治療后手術。在妊娠引產、鉗刮術、男性結扎術中,還需要進行乙肝、肝腎功能、凝血、血型等項目的檢查。2.2提高醫學檢驗質量:賈賢杰,鄧睿等人指出,在計劃生育實施過程中,應進行全面的醫學檢驗質量管理,借鑒全科醫學理念和方法,切實提高縣鄉計劃生育技術的服務質量[6]。一是將核對制度落實到底,在收集標本進行檢驗工作時,嚴格核對年齡、性別、姓名、項目、檢驗目的、化驗單、項目等是否與標本相符。二是執行報告制度,一般在送檢當天生成報告,特殊情況不能及時檢驗的標本需要妥善保管;對于未達到要求的標本應重新采集;若檢驗結果可疑或與臨床不符時需主動聯系臨床醫師,必要時重新檢查;對于檢驗項目以外出現的陽性結果需要主動報告。三是預防感染與清潔,采血時嚴格無菌操作,堅持每人一針一管,防止出現交叉感染;檢驗室應定期消毒,保持整齊清潔,擺放好各種儀器,定期校對儀器、檢查試劑,以保證靈敏度和質量。四是做好后續工作,檢驗結束后,妥善處理標本和污物,檢驗中所用的容器、器材等應及時清理,經清洗、殺菌、干燥后放回原處。2.3提高認識:提高對計劃生育工作的認識,從思想上明確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重要地位,破除傳統思想,接受新觀念。醫學檢驗作為實施計劃生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手術者身心健康、預防后遺癥及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提高節育避孕措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相關文獻提出,各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應充分認識到醫學檢驗在國家計劃生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強對醫學檢驗工作的重視,完善檢驗項目的建設和質量管理體系,充分體現和諧計生、人文計生、科技計生的現代化計劃生育理念[7]。

3討論

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是將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落實到底的一項技術保證,也是新時期下將生育穩定在較低水平的一個重要陣地,更是維護群眾生殖健康權益的一項基本保障。加強醫學檢驗工作的建設,是當前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一項迫切內容,各級人口管理部門應提高對醫學檢驗工作的認識,在人力、物理、財力上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尤其是在設備配置和人員配備方面需更傾斜,為優質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提供良好的條件。改善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的服務能力不僅有利于計劃生育服務水平的提高,而且是開創我國計劃生育工作新局面的關鍵。面對檢驗人員參差不齊,整體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不高的現狀,應當加強對檢驗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通過現場指導、集中培訓、進修、自學等方式,結合針對性的培養計劃,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8]。提高醫學檢驗工作質量需要明確醫學檢驗內容、提高醫學檢驗質量和提高對醫學檢驗工作的認識,此外還需引進先進的檢驗設備、檢驗技術、管理理念和檢驗方法,在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前提下為廣大育齡群眾的生育健康服務。總之,我國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醫學檢驗工作仍然存在較多問題,需要加強對醫學檢驗工作的重視,才能更好的實施計劃生育從而達到預期目標。

作者:錢芳呂紅蕾王軍單位:新疆自治區人口和計劃生育科研所

第12篇

作者:姚磊單位:重慶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檢驗科

全實驗室自動化使學員動手機會的減少由于自動化分析儀與配套試劑成本較高,同時大部分自動化設備是科室能夠正常運轉的核心設備,老師擔心實習學員的操作可能會損壞儀器設備,進而影響檢驗結果及時準確的發出,而不愿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此外,自動化儀器的使用以及醫療診治工作的要求明顯縮短標本周轉時間(turnaroundtime),帶教老師在緊張忙碌的操作中,無暇顧及學員,實習學員也會因此認為沒接觸到核心內容,對參數設置不明白,抱怨實習沒有達到目的。如果只進行自動化儀器原理的講解而不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只安排實習學員進行簡單的技術含量低的重復操作,會逐漸使學員失去學習檢驗醫學的興趣,進而達不到實習效果。

全實驗室自動化對實習學員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隨著全實驗室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得到普及,實習學員由于前期有關計算機技術在檢驗醫學中的應用方面的知識相對薄弱,進入臨床實習后對大量的實驗信息系統方面感到陌生,對自動化設備的操作更是感覺茫然,因此,需增加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與臨床檢驗方面的課程,來加強新型檢驗醫學才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

應對全實驗室自動化系統應用的臨床實習教學策略

加強與前期教育的溝通與聯系在基礎科教學中融匯全實驗室自動化實踐教學,特別是臨床課程教學過程中,比如臨床生物化學的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在使用手工操作的過程中,聯系臨床進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臨床觀摩,使學員形成初步對全自動分析的基本概念,接觸臨床實際工作后才不致于茫然和生疏。

開發相應的模擬操作系統避免實際操作過程中因操作不當造成的設備損壞和試劑浪費,例如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的image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器,為更好地實施實習教學過程,規避教學過程中操作者因為操作不當而出現故障,影響檢驗任務的完成等問題,我們引進其模擬操作系統軟件,在不進行聯機操作的情況下,在對模擬系統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可以對整個自動化流程進行講解,通過充分演示儀器的操作步驟與維護保養流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操作儀器上引導學生熟悉試劑與標本的加載與存放規程。使學員熟悉原理和流程,特別是對操作界面的熟悉、檢測樣本信息錄入與數據處理過程中的規程及注意事項、試劑與樣本裝載過程中的規范化操作、耗材以及廢物的處理等項內容。在充分考察實習生對于儀器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下,才能由帶教老師帶領實習同學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不能以儀器貴重為由不給實習學員動手操作的機會,從而忽視對自動化分析系統的教與學。

保留一定的手工操作項目醫學檢驗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盡管自動化分析儀器不斷普及,但學員畢業后有很大部分分配到基層醫療單位,其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因此要求檢驗人員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動手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影響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在自動化儀器使用的同時,要特別強化基本技能的訓練,如無菌操作、細菌接種、加樣、點樣、細菌染色、涂片、吸管的使用、標準曲線制作等。

集中培訓與個性化教學對自動化儀器的使用,科室有計劃地安排有經驗的帶教老師,定期對全體實習學生進行一次集中帶教。集中帶教主要針對科室大型常規儀器的使用:如生化分析儀器、免疫分析儀器、血液分析儀器等,內容包括自動化儀的工作原理、檢驗參數設置、儀器維護保養等內容。并對實習學員在實際操作中的疑難問題給予解釋。對于常規工作中的小型儀器,可以結合帶教過程和學員特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完成。采用集中培訓和個性化教學提高了學員的積極性和興趣。

強化計算機與臨床檢驗交叉學科的課程教學計算機與檢驗醫學是計算機科學、臨床檢驗學、實驗室管理學等交叉學科,屬于醫學院計算機教育的第三層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是新近發展起來的前沿學科。在國內檢驗醫學專業中開設并不普遍,由于檢驗醫學的迅猛發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計算機和檢驗醫學的聯系日漸緊密,目前醫學院校的檢驗醫學專業開設這門課程必要性越來越大,目的是使學員實習后能夠很快適應工作需求。

總之,全實驗室自動化作為檢驗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其在臨床工作中的不斷應用在改善檢驗流程、提高檢驗質量的同時,也對檢驗醫學臨床實習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及時調整傳統的實習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完成實習教學任務,培養出高素質的檢驗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