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保險專業

保險專業

時間:2023-06-06 09:31: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保險專業,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保險專業

第1篇

關鍵詞:金融保險;實訓基地;培養模式

金融保險專業旨在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金融、保險、理財、證券等方面知識;能夠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解決金融實務問題,并能夠從事銀行信貸管理、公司和個人理財、證券投資、銀行風險管理、保險業務等工作;能夠在保險公司、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從事金融、保險、財務管理的專門人才。在具體人才培養實施方案中,結合職業技術院校學生層次特點,本專業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保險理論基礎和實務應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論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養學生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技能操作與應用能力。要求畢業生考取英語、計算機、保險人等相關資格證書;掌握保險知識現代金融知識和金融業務操作技能,具備風險意識;具有敬業精神和行業所需的綜合素質;了解國家有關經濟、保險、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和人文素養,能熟練處理業務。鑒于此,筆者認為應針對我校實際情況,進一步調整、完善金融保險專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一、金融保險專業建設概況

金融保險專業自開設以來,學校對該專業建設與改革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使該專業的辦學條件得到良好發展,專業優勢明顯,特別是在基礎管理、師資隊伍、教學設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優勢。

(一)形成較為系統的課程建設體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險專業教學堅持“適應發展、積極探索、適時改革、不斷進取”的原則,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課程改革,加強課程建設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突出實際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學研究上狠抓基礎環節,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堅持每周都搞,每個人都搞,并形成階段性經驗積極進行推廣。重視理論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培養,堅持以課程建設為突破口,聘請校外專家參與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革新方案,把課程建設的與時具進性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目前在金融保險專業中,遴選7門課程作為重點課程,即《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社會保險》、《人壽保險》、《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概論》。經過幾年的努力,金融保險專業在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簡易網絡課程、試題庫、習題集建設方面取得了扎實有效的進展,同時在每學期的學生評教活動中,保險、證券、經濟法、金融方面的專職教師都得到學生高度認可與好評。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結構,實現了師資力量提升

近兩年通過對外引進,補充了師資新力量,這些年輕老師通過努力,在教學一線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此外,在已有師資基礎上深挖現有潛力,采取靈活的方式對教師實施能力提升和結構優化,建立與校外專家的定期討論和研討制度,不斷完善教學中的技能與技巧。鼓勵中青年教師進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險專業的專職教師中已有5名教師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畢業,大大提高了師資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和學歷水平。

(三)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專業教學成果豐碩

幾年以來我系金融保險專業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這一成果得益于長期不懈地重視教學工作和學生能力培養。在日常教學中,每一位老師注重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采用案例教學、技能培訓教學、實踐觀摩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方法措施,積極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主動性;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鼓勵并支持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和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的老師在同一學期、不同學期間相互聽課,取長補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學水平與技巧。通過這些努力和付出,培養的學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04級金融保險專業畢業生55人,考取保險人資格證書的比率為98.1%,就業率達到100%。05級金融保險專業學生考取保險人資格證書的比率為100%,06級保險人資格考試一次通過率達到93.8%。此外,部分學生參與全國股票大賽,取得二等獎。本專業還制定了切合實際的科研規劃,鼓勵教師“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近年來,共取得省市級科研成果3項,發表學術論文13篇,其中核心論文7篇。獲院級獎勵證書15件,市級獎勵證書3件。

(四)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質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

經過努力,金融保險專業與大唐聯合保險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這為學生參與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實習機會。每一屆學生都可以根據開設專業的具體進展情況,分不同階段在實訓基地進行實習,具體內容由實訓基地人員進行統一安排。實踐活動結束后,學生針對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總結,以便于在隨后的學習中彌補不足。在三年培養中,注重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包括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將這一理念貫穿于學生實訓實踐中,與實訓基地人員共同打造學生成長的平臺。

二、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保險專業建設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在教學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實訓基地的支持不足(實訓基地太少)以及教師觀念、社會觀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實質性的突破,教育教學改革完善的同時沒有取得重大進展,難以形成有別于其他同類職業教育的鮮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

高職教育是面向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第一線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走產學結合之路,專業建設也必須強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專業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贏的合作機制。雖然建立了實習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學反映實習時間太短,無法掌握更多的業務流程。

(三)對科研的不重視導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師在評職稱中對是否承擔或參與過科研項目并沒有明確的要求,導致很多老師不重視科研項目,只重視發表學術論文,同時限于學校層次與激勵不足問題,致使專門研究、專題研究比較少,老師們缺少內在動力,科研隊伍難以發展壯大。

三、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基本狀況與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快金融保險專業的發展,使之更適應社會對該專業的需求,筆者建議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完善教學體系。

(一)完善知識、能力和素質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

依據專業特點以及社會對金融保險人才的規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崗位能力、應變能力等各種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強基礎理論教學和應用。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多處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并拓寬實習實訓領域和增加時間,讓學生接受系統理論知識后,能夠有充足的機會得到鍛煉,而不僅僅單純追求一種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實踐部分,注重實用性,與實踐單位形成有效的溝通機制,依據需要隨時調整培養方法和培養措施,使之具有針對性,讓學生做到學有所用,學有所長。

(二)改革課程體系及其內容,優化課程結構

針對職業崗位特點實施教學計劃,注重課程開發與教材建設的實用性和時效性,構建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重點,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個性發展需要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根據學生不同年級的不同需要,制定多個人才培養方案和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辦法。重點從基本素質、專業技能、專題講座三方面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在老師講授中,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將一些不需用的課程內容加以削減;同時向學生傳授道德、禮儀、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質和修養的有關內容,以此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針對我系職專層次的學生加強專業技能基本平臺建設,包括主干核心課程和專業實訓、實習等內容。在此基礎上,聘請校內外專家開展為加深或拓展專業方向為目標的專題講座,開拓學生視野。

(三)改革考試方法,建立創新的評價體系

從改革考試制度入手,繼續完善對學生學習效果檢驗的評價體系。我們可以嘗試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課抽查考核必須掌握的內容,專業課強化實踐考試;二是取消單純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改為考試與綜合測評、多元評價、多證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三是實行彈性學制,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或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實踐,半工半讀;鼓勵學生選修其它專業課程,掌握多門技能,參加技能實踐。在新的評價體系中,應能夠充分調動各類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根據自己個性特長,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

(四)建設第二課堂,培養學生適應能力

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和各項資格培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將學生活動與核心課程、潛在課程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構成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整體課程體系。發動骨干學生力量,組建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以傳幫帶形式培養學生自適應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五)充分發揮各方力量,擴充實習實訓平臺

積極發揮老師、學校和畢業生力量,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實踐基地,如證券、金融基地,給學生提供多種技能的操作與應用平臺。采購支持相關技能訓練的應用軟件,建立校內實驗室和實訓平臺。

(六)重視科研,推行有效激勵機制

鼓勵老師在授課之余從事科研項目的研究,建立報酬機制,出臺評聘結合辦法,深入發掘和調動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獎勵優秀成果。

參考文獻:

[1]LagendijkA.CornfordJ.Regionalinstitutionsandknowledgetrackingnewformsofregionaldevelopmentpolicy[J].Geoforum,2000.

[2]Leeuwis,municationforInnovationinAgricultureandRuralResourceManagement.BuildingontheTraditionalofAgriculturalExtensionOxford:BlackwellScience.2003

第2篇

關鍵詞:保險專業;實踐教學;保險人才

來源:鄭州升達學院2011年11月海峽兩岸金融學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加強保險專業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保險人才——鄭州升達學院保險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

收錄日期:2012年11月21日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險既是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又是現代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穩定器”,而保險發展不可或缺的就是保險人才,但對鄭州升達學院等應用型大學而言,在保險教學中存在重理論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課堂輕課外實踐問題,由此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缺乏實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意識等,不能適應社會對保險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加強保險專業實踐,培養符合行業發展需要的保險人才是當前教學實踐中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保險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實踐教學是為了配合理論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專業訓練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而設置的教學環節,是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

(一)加強保險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一方面會讓課堂變得乏味;另一方面也難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通過實踐性教學,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課堂、課外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實踐意識,從而促使他們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技能的提高,從“被逼學”變成“我要學”。實踐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有很大幫助。

(二)加強保險實踐教學,為我國保險業發展輸送適用人才。據保險專家對我國保險市場進行的前瞻性預測,保險業每年的增長速度可達到30%,預計這一趨勢將延續15~20年。保險業結構的調整,新增保險公司,銀行保險業務對人才的需求,社會保障體質的發展都會增加市場對保險人才的需求。但是,保險人才市場面臨著數量和質量的失衡。一方面需求與供給量嚴重失衡,造成保險業界不斷地挖墻腳現象;另一方面保險人才供給出現了崗位、經驗和技能等方面的脫節,保險專業畢業生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因為保險公司招聘的崗位大多為營銷員,而畢業生由于存在行業和崗位偏見、缺乏人際關系、社會經驗等,往往希望直接做管理、內勤等,同時保險公司對人才的從業經驗要求較高,而剛畢業的大學生不可能具備這些要求,出現嚴重的需求與供給質的失衡。

二、保險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保險專業的就業崗位定位不準確。目前不少應用型高校開設的保險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不切合實際地拔高培養規格,導致保險專業學生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多而不精,不能滿足就業崗位的要求。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保險行業的營銷崗位數占全部崗位數的80%,保險營銷崗位人力資源缺乏。應用型高校保險專業的學生應當先定位于保險營銷而不是保險管理人員。

(二)實踐教學計劃不完善,考評體系不健全。根據我院保險方向2011年培養計劃,保險方面的相關課程有保險學原理、保險實務、保險精算、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社會保險,缺少財產保險案例分析、人身保險案例分析,缺少保險單填制、保險銷售、保險理賠、保險查勘等實踐課程。

保險專業的實踐教學計劃與專業理論教學計劃、其他金融專業的教學計劃等,都沒有明確的保險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從整個教學計劃來看,其中只有大二暑假以后的實踐環節,但此環節多為學生自主選擇,所以效果并不佳。這關鍵是實踐教學各項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特別是對實踐教學缺乏有效的管理與考核體系,學生暑期的實習更多的帶有應付性,起不到真正的鍛煉、提高。同時,課程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等環節是由不同老師來完成,缺乏統籌安排與協調,沒有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三)金融實驗室還有待完善。目前,我院金融控制中心已經成為現代化的金融實驗室,具有了標準的證券投資模擬交易和商業銀行業務模擬操作系統,使學生能在實驗室即可獲得與證券公司相同的實時股市行情及相關信息,據此進行模擬投資實習,除了虛擬資金外,與實際投資完全一致。另外,具有完善的金融各領域的考證題庫,但缺少保險的實踐操作,比如保險單的填制,保險出單系統的模擬,保險理賠等的模擬操作。

(四)實踐教學環節脫鉤,教學方式單一,達不到實踐教學的目標。一方面我院保險方向缺乏完善的課程實驗、實習、課程論文、畢業論文體系,各環節相互脫鉤,實驗項目無法進行,教學課時得不到滿足;課程實習等過于形式化,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選擇,缺乏有效的實習基地,所形成的論文很少深入實際進行調研,文章質量不高。目前的實踐教學主要就是側重于案例教學,雖然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口頭表達的能力,但終歸紙上談兵,與現實差距較大。

(五)保險專業教師缺乏社會經驗與實踐經驗。我院現有三名保險專業教師,一名是保險專業畢業,另外兩名是金融專業畢業,無任何保險公司從業經驗。另外,學院管理體制使得老師難以有課余時間參與保險公司的實踐。教師在學生培養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隊伍的質量直接制約著人才培養的質量。教師空有理論缺乏實踐,也難以教給學生符合行業發展的實踐經驗。雖然專業基礎扎實,雖然備課充分,但難免照本宣科,泛泛而談,難以正確把握保險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三、加強保險專業實踐教學途徑思考

(一)完善教學計劃和實踐考評體系。首先,要完善教學計劃,主要體現在案例分析課程及實踐教學環節、課程實習等,比如增加財產保險案例分析、人身保險案例分析課程等;其次,完善實踐考評體系,針對大二學生暑期的實習,一方面學院可事先聯系并指定實習地點,其次對于實習加大考核力度,通過嚴格的考核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從實習中得到鍛煉,從而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再次,端正學生的就業理念,不要只想著到保險公司當管理人員,而應該具有從基層干起再逐步晉升,脫離基礎環節的實踐經驗是難以勝任內勤及其他管理方面工作的。

(二)完善金融控制中心有關保險方面的實踐項目。金融控制中心實驗室能夠較好地滿足商業銀行及證券操作方面的實踐,應該增加保險單填制、保險理賠、保險系統操作等保險方面的實踐軟件。

(三)建立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提高實踐教學水平。教師是搞好實踐教學、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建議:首先,強化教師自身的實踐環節,提高實踐能力。給教師提供到保險公司實習的機會,可以從基礎的保險營銷員做起,以發現教學實踐環節中的不足并得以改進。其次,定期聘請保險公司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到我院來開展講座。再次,適當放寬對教師學歷的要求,聘請保險公司人員講授保險實務、保險營銷等課程。

(四)構建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加強實習基地管理。以高校為依托,聯合保監局、保險行業協會、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等,組建保險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建立業界與學界的良好互動機制。一方面業界可調動各種資源為培養師資和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通過實習基地讓學生頂崗實習,公司高管參與教學計劃修訂及公司高管進課堂等方式,增強保險方面實踐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實習學生可為公司提供成本低、有活力的人力資源,同時也利于對人才的儲備。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勇剛,修波,董玉鳳,張杰.現階段高校保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8.

[2]郭慧文,孫琴月,鄭海榮.加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福建農林大學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5.

第3篇

1保險營銷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課程結構不合理。高職高專課程結構設置應以職業化教育為主,但目前保險營銷課程整體上理論教學仍然占主導地位,實踐環節力度不夠。課程科目內容重疊現象嚴重,教學計劃環節銜接不當。在教學中仍沿用教師課堂講授的教學形式,相當一部分重要的實踐環節因課程結構設計不當等因素而無法實施,甚至沒有實踐環節的教學設計,導致教學環節與學生、行業,的實際需求嚴重脫節。

(2)師資力量與實踐教學條件不足。目前高職院校中真正具備“雙師”資格的專業課程的教師很少,尤其是保險營銷專業課程更是如此,絕大部分專業教師實訓指導能力不足,而且現有的實訓實踐條件不樂觀,設施落后,實訓基地建設流于形式,難以滿足教學需求。由于只考慮對師資和實訓資源的充分利用,因人、因地設課現象比較普遍,而師資隊伍與實驗設備作為高職教育的軟、硬件設施,其建設情況對課程建設有直接影響。

(3)教材使用不當,課程內容龐雜。保險營銷課程是整個金融保險專業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眾多高職院校在設置本專業課程之前沒有對企業崗位群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使用普通本科的課程體系與教材內容,忽視了高職教育實習、實訓、實踐之間的差異性,不能使高職教育特色與課程設置、區域經濟特點相結合,對教材內容取舍不當使整個課程內容龐雜,專業培養范圍模糊,缺少職業教育特色。不僅浪費學校的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不能通過在校的學習和實踐活動有效地鍛煉職業能力,造成職業生涯迷失。

2保險營銷專業課程設置調整思路

(1)優化課程結構,改革課程設置模式。優化課程結構就是要增強課程體系的應變能力,使課程結構具有系統性、綜合性、靈活性、多樣性的特色,對職業崗位所需的能力進行分解,對人才規格做出清晰定位,更準確地把握職業核心應用能力,是優化課程結構的前提和依據,在此基礎上還要保證課程設置整體思路的合理性和協調性。課程設置為培養目標服務,保險營銷專業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目標是保險營銷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是與社會、企事業單位對保險營銷人才需求緊密相關的。目標中所規定的人才培養的規格或素質要求直接影響著課程的結構,課程之間的聯系和課程的水平。因此,培養目標既是課程設置的依據,同時又是課程所要達到的目的。

(2)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觀念。在知識經濟時代,產業結構的頻繁變化對就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愈來愈高,在進行高職課程設置時,必須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觀念,實現職業性與學術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才能使學生在高職教育中實現人格、知識、能力的和諧發展,具備高素質的職業能力和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突出高職教育特色,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它直接關系到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而課程內容的時效常常是短暫的,在整合學科內容時增強課程的適應性,妥善處理知識、技術、能力等之間的相互關系,并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認識活動,使教學達到培養職業技能的目的。

(3)加強師資力量與實習實訓項目建設,走工學結合之路制定教師培養規劃,對教師的理論知識學習、實踐輔導能力提高等方面制定相應標準,并規定所有專業教師必須每年到行業公司實際頂崗工作一定時間等措施,以保證師資力量與現實行業用人標準保持一致。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工學結合之路,依托行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形成了依托行業辦專業,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為主線,實現學校與社會、行業良性互動的辦學局面。注重校內外專業實踐條件的建設和完善,及時更新教學設施設備,提高設施設備的現代科技含量,建立能夠滿足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的專業教室,能滿足專業綜合實訓的仿真職業環境的業務實訓室和軟件工作平臺。

(4)重編教材,保證知識更新我國保險行業自1996年以來,長期保持快速發展趨勢,是國內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保險營銷專業課程建設應密切關注行業發展動向,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吸收理論與實踐創新成果,更新教學內容,注重知識更新,不斷吸收和消化新知識、新技術、新標準,保證所用教材與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的一致性,根據職業教育特點,突出強化實訓課程和理論課程的比重。

3保險營銷專業課程設置構想

保險營銷專業課程設置要在符合高職院校教學特點的基礎上,從行業實際需求出發,依據行業職業崗位對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的要求,確定培養崗位能力的主要相關課程,形成專業能力的知識框架;加強課程間邏輯和結構上的聯系;同時注重精選教學內容,不斷充實反映最新成果,把體現保險營銷研究和應用的前沿知識反映到教學中。保險營銷專業課程設置本著有利于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本專業方向的課程知識及提高運用本專業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適應市場環境變化而具有從事營銷業務及業務管理工作的相關知識,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拓寬就業面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險營銷專業課程設置包括可分為保險營銷計劃、保險營銷技能、保險營銷業務創新、客戶關系管理四個部分:

第一,保險營銷計劃。包括:調查保險市場環境、保險市場需求分析、調查保險商品種類、編制保險商品營銷計劃書;通過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素養,對市場發展的趨勢有總體的把握與較準確的預見與分析能力。

第二,保險營銷銷售技能。包括:保險業務流程分析、營銷策略、客戶市場開拓、客戶拒絕處理、保險計劃書制作與講解;通過系統性、專業性的知識學習使學生熟悉崗位工作流程,掌握崗位工作技能。

第4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金融保險;就業發展

1現階段我國的高職金融保險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1.1金融保險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分析

本文的筆者通過實地的走訪調查,在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文獻后,針對近幾年的高職院校的金融保險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局面進行分析。在下面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關近幾年的高職院校的金融保險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情形:在上面的圖片中我們不難發現,目前我國的金融保險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率是非常高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未來我國的金融保險專業的就業前景是非常良好的,這也為我國的高職院校發展金融保險專業教育奠定了就業的基礎。

1.2金融保險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分析通過對近幾年的2009、2010金融保險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來看的化,可以說大部分的金融保險專業的畢業生都是從事的與金融保險專業相關的職業。可見未來我國的金融保險行業的人才的需求還是非常大的,金融保險行業的人力資源還是沒有處于飽和的狀態。

2現階段對于金融保險行業人力資源的需求分析

2.1金融保險行業人才數量需求的分析

目前我國的金融保險行業正處于一個持續發展的階段,金融保險行業對于金融保險專業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的,再加上金融行業的行業性質的相通性,所以即使是在其他的行業對于金融保險專業的人才也是非常需要的。根據有關的數據現實,我國的每年對于金融保險專業的人才的需求成每年三十個百分點上升。所以,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金融保險專業的人才需求都有很大的缺口。

2.2金融保險行業崗位需求的分析

目前我國的金融保險行業正處于一個發展變革的階段,對于人才的需求和傳統的金融保險行業有著一定的區別。首先就是對于復合型人才的稀缺,目前對于金融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而言,掌握綜合的經濟知識對于金融保險產品的設計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其次就是對于高精尖人才的稀缺,目前我國的金融保險行業的發展需求高精尖人才的領頭作用,所以專業素質較高的金融保險專業人才十分受到金融保險企業青睞。

2.3金融保險行業從業人員的能力需求的分析

目前我國的金融保險行業的發展處于一個很關鍵的階段,所以對于金融保險教育行業而言,未來對于金融保險專業人才的培養的任務會更加的艱巨。不僅僅要進行學生的基礎專業知識的教育,而且對于學生的金融保險的實踐能力的教育也必須到位。

3高職院校和金融保險行業的人力資源供需不對稱的問題的分析以及發展建議

3.1從從事金融保險專業教學的高職學校來看

目前我們發現從事金融保險專業教學的高職院校的金融保險專業的教學內容與現階段的金融保險行業的發展是脫節的,部分的高職院校沒有根據時代的發展去進行相關的金融保險專業教學機制的改革,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都沒有契合現階段金融保險行業的發展。所以未來從事金融保險專業教學的高職院校需要重視對于學生的實踐性教學的發展,對于金融保險專業教學的內容,要積極的參考金融保險行業的最新發展的動態,積極的為企業培養優質的符合時展的金融保險行業人才。

3.2從金融保險行業企業方面來看

目前很多的金融保金融保險行業企業由于過分的重視公司發展的短期的效益,所以對于人力資源的發展并沒有很強的重視。在企業的人員的聘用上比較青睞于有經驗的金融保險行業人才,對于應屆畢業生的聘請并不積極。而且對于企業的金融專業的學生的聘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金融保險專業學生的就業發展。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的金融保險行業應該重視人力資源的作用,積極的與從事金融保險專業教育的高職院校加強校企合作,為企業后續的人力資源的培養做好基礎工作。

3.3從金融保險專業學生方面來看

現階段大部分的金融保險專業的學生對于未來的就業是十分積極的狀態,但是我們也發展在就業過程中,一部分的學生的就業觀念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多的金融保險專業的學生對于銀行等薪酬水平較高、工作環境比較好的就業的青睞度非常高,相反的對于一些比較冷門的工作環境較差的、薪酬水平較低的財產保險就業不太追求。這樣的就業觀念是非常不對的。所以高職院校應該積極的引導金融保險專業的學生建立一種正確的就業觀念,不能僅僅著眼與薪酬水平、工作環境這些條件,首先要立足于自己的專業知識的技能,在有效結合自身的性格能力,選擇對于自己以后的職業發展有利的職業,積極的磨練自己,才能夠稱為一名優秀的金融保險的從業人員。所以,引導金融保險專業的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對于解決目前高職院校和金融保險行業的人力資源供需不對稱的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玉紅.高職高專保險專業培養模式現狀分析及改革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2).

第5篇

Name: xxx nationality: China

Current location: Guangzhou National: Han

Exit and Entry: Hunan tall: 157 cm 49 kg

Marital Status: Single Age: 23 years old

Training Certification: integrity badge:

Job search intention and work experience

Personnel types: ordinary job

Position: Customer Service: Customer Service Commissioner / Customer Service Assistant Trade category with a single back office / procurement market Sales / Marketing Business / Sales Assistant

Work Experience: 1 Title: No Title

Job type: full-time can be reported for duty - at any time Personal experience: 2004.1-2005.4 Guangdong雅士利Group Co., Ltd. (Hunan) part-time outdoor促銷員

Functions: mainly outdoor promotional activitie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2005.6-2007.1 Hunan branch of China Life Insurance Customer Service Commissioner 95519

Main functions: 95519 all-day phone calls, customer advisory solutions doubt, dealing with customer complaints

2007.3-2008.2 Yong'an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y back office / single

Main functions: to deal with day-to-day administration of the office, answering phones, customer reception, send and receive docu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clients, follow-up customers, data entry document output, document managem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Graduate institutions: Insurance Career Colleges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graduate - 2007-06-01

Studies by one: Major insurance II:

B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xperience: The 2002 9 months - in June 2007 the insurance vocational colleges (formerly the China Insurance Management Institute) insurance marketing, insurance

English certificates; two computer certificates; insurance agent certificates; insurance broker certification.

Language ability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General

Mandarin level: the level of fine Cantonese: General

The ability to work and other expertise

1. I have a self-self-reliance, honesty and optimism, the courage to forge ahead quality.

2. Familiar with the word, execl operation, familiar with the Internet network knowledge.

3. Has good adaptability, learning ability, good at new things.

4. For their jobs very carefully and seriously, there are strong ethics.

Detailed personal autobiography

I have unique ideas and concepts in good faith, I would like to become a good friend of everyone. As for work, I will keep a summary of lessons learned, and gradually improve its own. Happy attitude to work, to find happiness at work.

Faced with career, social and I have full confidence in himself, so sincere hope to integrate into your company will also use their own sweat and effort to work our way forward together with your company a better future.

第6篇

【關鍵詞】課程改革;保險專業;高職;探索;實踐

引言

隨著保險制度在我國的普及和發展,很多職業院校相繼開設了保險學專業,保險專業課程是金融、保險等專業的基礎課程。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使高職生通過課程學習,了解認識保險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高職生保險實務能力,提升高職生保險職業素養。通過課程教學,使高職生具備初步判斷保險市場發展趨勢的能力,對高職生后續學習專業課程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并為日后進入各類商業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保險相關企事業單位中從事展業、承保、核保、保全、理賠、組訓、風險評估、客戶服務等一線崗位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作為一名保險專業基礎課程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高職生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滿意度,所以,如何通過課程改革來提升高職生的職業能力,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重點問題。

一、目前保險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保險專業師資匱乏

目前在各高職院校中的從事保險教學研究的大部分專業教師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從其他專業上轉過來的。盡管他們中大都擁有比較高的學歷,但統計發現,但他們擁有相關保險類有關從業資格證書的人數極少,而具備一定的有關保險實踐經驗的老師更少,這直接導致目前的保險實踐類教學開展起來極其困難。其次,保險學科是應用性學科,實用性較強的學科,這就要求保險專業老師具備“雙師型”資格。所謂“雙師”是指保險的授課老師既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又持有權威性的保險從業資格認證;既懂保險理論,又精通保險實務,熟練掌握保險流程并能運用自如。而當今大多教師忙于學校的考核,一門心思撲在提高學位、發表高質量文章上,此外,從事保險教學的老師不要說進保險公司掛職鍛煉,很多老師根本就沒去過保險公司,對保險業務操作流程知之甚少,只能照本宣科,教出的學生與保險市場需求嚴重脫節。

(二)教學內容單一

調查發現,部分高校保險課程存在教學內容陳舊問題,原因是在教學內容方面,沒有精心選擇和設計,缺乏應有的寬廣度和縱深度,這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課程過于偏重知識灌輸而非能力培養;二是相關課程內容重復交叉,關鍵內容又存在遺漏,保險學術前沿和實踐動態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充分的反映;三是課程實施過于強調保險人才培養的普遍性,而忽視了個人的研究興趣、專長和職業規劃。改革開放以來,保險事業發展日新月異,保險學課程教學也與其他課程一樣,面臨教材跟不上改革形勢的問題。從目前保險學教材編寫來看,一些比較權威的教材、論著在內容上比較陳舊,新出版的教材很多都存在著急功近利、不得要領或者定位不清。從我國保險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發展現狀來看,國內對保險學的研究,基本上還處于剛起步的階段。因此,通過自編教材和補充教材可以彌補統編教材編寫速度慢跟不上保險形勢的不足,把我國保險改革和發展的新變化及時增補進教材中。

(三)教學模式陳舊

目前保險專業教學中,大多還在運用傳統“一言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講,學生聽,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同時,由于理論知識的系統性使理論性的東西講得太多、太細,占用了課堂大量時間,使高職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操作,無法進行職業所需能力的鍛煉。保險是與人打交道的行業,保險公司對員工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對一線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營銷能力、辦公設備使用能力、理財能力等都有較高要求。而當今保險專業的高職生由于缺乏實踐鍛煉,遠未能達到保險公司用人的要求。保險企業所需人才很難從職業院校中招到,即使找到也難以用得滿意,所以,一些新成立的保險公司不惜采用高價挖墻腳的方式引進人才,而保險專業畢業的學生卻苦于找不到符合自己預期的工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保險教學模式不能與保險公司需求相適應。

(四)實訓教學環節落實不到位

為了更好地提高高職生的實踐能力、緊跟市場用人需求,大多數開設保險專業的高職院校也引入了保險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但據大多數高職生的意見反饋得知,這些課程也多以理論講授為主,就算是添加了一定的案例教學,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只能淺顯地說明與解釋。有些院校還設置了校外實習基地,但保險企業大多基于自身經營的保密性、安全性考慮,很難將一些核心的業務部門向老師及高職生開放,高職生在實習時也只能接觸一些較為簡單的工作崗位和日常銷售業務流程,制約了實訓教學環節全面性與實效性。

(五)考評體系不合理

問卷調查發現,在傳統的考評體系中,對課程學習后的考評大多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受出題題型、考試時間、試卷幅面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考題大多考核一些死記硬背條條款款的概念、術語、簡答、計算、案例分析等,題型呆板,在考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無法體現出保險專業課程的實踐性強的特點,因而也不能全面反映高職生的知識水平和職業能力。

二、探索與實踐

(一)轉變觀念,明確保險實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應當是高素養、寬學科、本專業知識扎實的復合型人才。這種復合型人才在保險人才方面要求必須具備以下素質:一是保險職業素質,即保險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二是專業知識素質,即專業知識全面,保險理論功底深厚,熟悉中外保險法律,精通理賠技術;三是專業技能素質,即善于進行保險思維,熟練運用保險法律條文分析處理保險關系;四是人文素質,即深刻把握被保險人的文化背景,了解現代科學技術和市場動態,具有較強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當前的保險學教育必然要進行轉型與改革。對此,首先應當轉變觀念,改變現有的育人理念,必須明確我院的保險學教育究竟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是主要培養保險研究人才,還是主要培養保險實務型的保險人才?筆者認為我們所培養的人才,應當是具有保險實際運用能力,具有廣泛的保險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的保險實用型人才,而不是主要從事保險的研究人才。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調整我們保險業課程的改革方向,才能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

(二)搞好當前保險學科的課程建設工作

為突出高職保險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強化技能性和創新性,服務于高職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首先要完善、規范實踐教學大綱等教學文件。教學大綱是開展教學的依據。各門實踐課程都應有規范化的教學大綱和明確具體的質量標準。為此,我們制定了保險類每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自編了與之配套的實踐教學指導教材。教學大綱的內容包括:課程的定位和目標、課程內容和基本要求、課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課程的教學進度和學時分配、課程成績考核和教學質量評估標準等,實踐教學的學時占到教學計劃總學時的30-40%左右,實踐教學內容的考核采取面試、實務模擬、市場調查報告等多種方式,綜合評價。并建立實踐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建設的動態機制.注意因時變化,把握行業發展最新動態,每年及時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保證保險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實用性、針對性和先進性。其次,將保險職業資格考證納入實踐教學內容。高職畢業后進入保險企業,不管將來在管理還是技術性崗位,熟悉保險市場、體驗保險營銷往往是必須經歷的第一課。按照現有保險從業規定,所有保險營銷人員必須持“保險人資格證“上崗,高職生在校期間,已經符合全國保險人資格考試的報考條件,為了讓高職生在畢業前完成崗前培訓,畢業即可直接上崗,將全國保險人資格考試的內容融入實踐教學中。要求高職生取得保險人資格證書,高職生考試一次性通過率達到90%以上,畢業實行畢業證書加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制”,提高高職生就業的競爭能力。

(三)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

在教學中,應突出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引進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式方法。專業教師要積極采用啟發式、案例式、引導探究式、情景模擬式等富有啟迪、創智作用的教學模式,可將一些保險強化實踐教學用在教學方法上,積極開展案例教學法和保險職業化教學培訓,積極探索合作教學新方式。例如可以多運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的優勢是眾所周知的。首先,其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中,高職生被引入一個特定事件的真實情境中,通過師生、學生之間的雙向和多向互動,各個角色之間進行平等的對話與研討。通過科學合理地組織案例討論,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充分調動高職生的積極性,形成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其次,抽象理論的具體化。對體系化制度與規則體系的學習來說,法學理論的講授是必要的;對社會文化的發展而言,高職生抽象思維理論素養的熏陶也是重要的。理論講授本身是相當枯燥的。以事實為依據、以案例作為基本教學素材的案例教學,因案例內容的真實性、新穎性和趣味性,成為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將社會實踐與科學研究相結合

社會保險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交叉學科,要使高職生深刻理解社會保險理論和相關的政策法規,就必須讓他們到實踐中去體會理解。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高職生對課程的學習同樣要先從課本開始,再進入實踐中去,最后又回到課本,這不僅遵循了認識論的規律,而且也提高了高職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與人溝通能力及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社會實踐環節,要組織高職生到社會保險相關機構實習或鼓勵高職生利用課余或假期時間展開社會調查,了解社會保險相關機構的管理流程及其不同險種的政策實施情況。一方面可以增強高職生實際操作能力和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啟發高職生發現問題,并能夠通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去分析問題,教師應積極引導高職生獨立思考,鼓勵他們進行科學研究,鍛煉他們獨立科研的能力,這有助于高職院校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五)完善考評體系

為使考評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根據保險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應構建多元化的開放性考核體系,將高職生完成各模塊的過程及其結果共同納入課程考核體系。考核評價來源于保險企業、授課教師、業務室主任和學生自己。考核點有模擬保險企業職場環境的現場表現、完成任務情況展示、高職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的表現等。此外,通過保險企業的介入,間接對課程項目化教學的質量作出評價,檢驗課程項目化改革的效果。為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改革高職生能力考核與評價體系,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以職業能力考核為中心,采取理論筆試、技能考核及行業打分相結合的多樣化手段對高職生能力進行考核與評價。考核內容不僅要反映高職生的業務能力,還要體現學生的行業適應能力,突破傳統的考核與評價模式。

三、結語

部分職業院校僅重視保險理論知識的講授,忽略了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從而脫離保險市場人才的實際需求,導致保險專業學生在畢業后難以達到保險公司的用人的滿意度。解決此問題的關鍵要先從高校院校保險課程改革開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既培養學生的保險專業知識,又造就高職生堅實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高職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保險專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對保險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也是一個挑戰。通過以上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與推進,可以提高保險專業高職生的自身實踐的能力,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我國保險業的和諧發展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松濤.對保險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國市場,2012.13:93-94

[2]王艷蓉等.淺議高職保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1):49-52

[3]田建湘.高職保險課程實踐教學探索與實踐[J].當代經濟人,2006.8:126-126

[4]趙婉華.保險專業保險法課程教學改革路徑思考[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11(6):155-157

第7篇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教學改革;教學目標

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現代保險意識、能夠運用現代保險技術、掌握現代風險管理理念的財務管理人才。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教學應當緊密結合財務管理人才對保險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進行科學設計,但目前保險學的教學單純考慮自身的內容體系比較重,而與有針對性的教學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因此,高等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加強保險學教學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科學優化教學內容,建立與財務管理專業相匹配的保險學知識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課程應當在遵循保險學自身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科學優化教學內容,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知識體系,充分滿足財務管理人才對保險知識的需求。

(一)風險管理是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內容

風險管理是研究風險發生規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一門新興管理科學。保險是風險管理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是企業或個人把自身的風險以交納保險費為代價。將風險轉嫁給保險人承擔,當發生保險風險損失時,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經濟補償。保險雖然僅僅作為整個風險管理過程中財務管理手段之一,卻表現出極大的社會保障功能,得到廣泛應用。

風險管理是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研究的重要基礎內容。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下非投機風險的發生發展規律、類型、本質特征、成本的形成和度量、風險管理理論、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風險管理與保險的關系等都應當作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深入理僻風險管理的內涵,充分認識通過保險轉移企業風險的重要意義。

(二)保險基礎理論是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

科學的理論是人們認識和指導實踐的重要基礎。在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知識體系中,加強保險基礎理論的內容設計,對學生科學指導企業風險防范,提高風險管理中保險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理論分析水平產生重要的影響。

保險理論隨著保險實踐的不斷深入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快速發展,對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作為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必須掌握保險經濟學原理、保險功能理論、風險防范理論,掌握保險合同的法律規范要求,掌握保險運行的基本原則、應用范圍及法律后果。達到能夠運用保險理論與技術指導企業的風險管理行為。解決企業在保險合同訂立、履行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復雜的業務及法律問題,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保險基礎理論是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課程的核心內容。

(三)商業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知識體系的主干內容

商業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平臺,對保持經濟繁榮與健康發展、企業災后重建、維持企業持續經營、保障員工福利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面臨的財產風險、責任風險、信用風險等已經成為束縛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通過制定保險計劃,購買各類企業財產保險產品,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理。可以通過制定企業年金計劃,為員工的生命、健康、意外傷害提供更高層次的人身保障,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促進優質人力資源的穩定。因此,商業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課程的重點和主干。

通過商業保險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各類商業保險的產品特點,能夠根據企業生產與財務狀況,在企業風險評估基礎上科學制定保險計劃。選擇優質的保險產品和保險公司,提高企業風險管理和財務管理水平。

(四)社會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知識體系的重要內容

在企業運行中,存在著員工退休養老、醫療費開支、勞動力流動而產生的失業等風險,這些風險只能通過社會保險來解決。社會保險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可以改變勞動力對企業的依附關系,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地位平等。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同屬于社會保障范疇,具有相同的業務和數理技術基礎,都是社會安全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社會保險對企業發展的積極影響。明確企業員工所享有的社會保險的權利和應盡的法律義務,企業應該如何遵守社會保險的法律規范,保證員工社會福利待遇的實現。社會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知識體系的重要內容。

(五)保險企業經營與監管是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知識體系不可缺少的內容

保險經營具有負債性,保險產品是無形產品。財務管理人員在實施企業風險保險轉移、制定

員工福利計劃時,必須了解保險企業的經營狀況,了解保險企業臺前幕后的各項業務及程序,了解國家如何對保險企業進行監督與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通過保險途徑管理風險的效果。提高運用保險手段管理風險的水平。所以,保險企業經營與監管是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知識體系不可缺少的內容。

二、積極強化能力培養,提高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的教學效果

掌握和運用保險知識。分析與解決財務管理中出現的風險管理問題,提高財務管理的綜合能力,是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課程始終如一的教學目標,因此,能力培養在保險學教學中非常重要。

(一)通過保險案例教學強化能力培養

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教學應該以案例教學為先導,綜合運用保險、法律及財務管理專業知識,正確處理企業風險管理中出現的各種保險問題。例如。美國“9.11”恐怖風險與保險分析、達姆達輪火災案、大連國際合作集團公司索賠案等。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的法律問題比較復雜,通過解析讓學生明晰法律規范,提高對保險知識的理解,加強專業知識的深化。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企業風險管理中錯綜復雜的保險法律案件能夠找到解決的途徑與方法。

案例教學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案例教學要強調案例的真實性、典型性,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解決方案。找到理論依據。

(二)通過社會調查強化能力培養

社會調查是將社會關注的某一具體問題,通過讓學生直接進入社會調查研究得出結論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完成任務中學習和掌握知識,使能力得到提高。

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課程主要是為了處理企業靜態財務風險,加強企業風險管理。提高保險意識而設置。在確定社會調查項目時,要緊密結合企業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興趣及程度進行選擇。例如。在風險管理、財產保險、團體人身保險、社會保險等教學中,可以確立一些社會調查項目,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幾項,如某企業保險情況調查、某企業保險方案策劃、某企業員工福利策劃等。在調查中深入企業,對有效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根據學生的表現、調查報告的質量給出考核評價。

(三)通過實踐教學強化能力培養

實踐教學的核心是學生根據所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具體操作,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通過實踐教學,達到學以致用的同化,鞏固所掌握的知識,提高能力的轉化率。

在企業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工程保險等實務教學中,實踐教學將收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首先。設定一個目標企業,學生可以到企業了解生產及財務狀況、風險管理情況,排查企業風險隱患,制定企業風險防范與保險計劃,企業辦理投保事項。其次,模擬企業發生保險事故,學生代表企業向保險公司申請索賠,參加損失鑒定,理算保險賠款。再次,選擇企業保險實務訴訟案例,建立模擬保險法庭,模擬代表企業參加法律訴訟。要充分利用校內外實習資源,采用模擬實訓和現場實習相結合、輔以比賽等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保險學知識運用到企業風險管理之中,達到強化能力培養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評價方法強化能力培養

為了保證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必須設計與保險學教學目標相匹配的、信度和效度較高的、易于操作的考核評價方法。

財務管理專業對學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較高,保險學課程的教學考核評價要緊緊抓住能力培養這個關鍵要素。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在一定筆試基礎考核外,增加企業保險案例分析、企業保險調查報告、企業投保索賠業務技能模擬操作等能力考核項目,加大平時成績比例。變一次性、終結性考試為全過程考核,減少學習的功利性,有效完成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三、高度重視教學研究,提高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的教學水平

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課程應該高度重視教學研究。充分考慮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注重綜合性教學研究

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比較寬泛,學生的知識面廣、發散性思維強。在保險學教學研究中,應當積極探索如何發揮學生的知識儲備優勢,注重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法學、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的融合。

例如,在解釋保險概念時,可以從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的不同角度進行闡述,從保險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表現特征。揭示保險經濟現象內在的規律性與矛盾的特殊性及與其他經濟現象的普遍聯系。在介紹損失補償原則時,可以鎖定某個目標企業,從風險管理、財務管理、法律規范等角度去分析損失補償原則的內涵與財務效果,也可以

進行計量和博弈分析等。通過多視角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力。

(二)注重發展性與前瞻性教學研究

我國經濟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保險理論和實務不斷發展與更新。企業風險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發展性和前瞻性教學研究是時代的要求。

例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責任保險與信用保險成為企業經營不可缺少的風險轉移手段,其理論與實務發展速度快,自身的業務體系不斷完善;員工福利計劃是近幾年從國外引進的內容,是我國企業將來必須面對的問題。是一種由雇主提供員工因死亡、生病、失能、退休或失業而失去生活所得的救助計劃,包括社會保險、團體保險、健康保險計劃和退休計劃,企業實施了員工福利計劃可以獲得國家的稅制優惠,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發展性與前瞻性教學研究高度體現了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課程的知識價值。

(三)注重實用性教學研究

保險學是一門指導保險實踐的應用科學,保險學課程必須注重實用性教學研究,應選擇當前保險市場比較成熟、適應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保險內容作為教學研究的重點。例如,保險合同與保險基本原則既是保險學的核心內容,也是保險學中實用性最強的內容,保險活動在遵循保險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通過訂立保險合同來完成;企業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工程保險、團體人身保險等是工商企業風險管理最重要的險種。應用范圍廣,因此。這些內容應該作為財務管理專業保險學課程教學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羅向明,論保險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j],高教研究,2005(28):68-69

[2]方榮軍,劉玉煥,人身保險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8(10):150-151

第8篇

在中國內地,他是推動成千上萬保險人及其主管向專業銷售顧問轉型的創始人之一。在香港AIA,他曾創造了一次培養61位LIMRA之CIAM證書獲得者的世界記錄,設計了獨特的營銷和管理課程以實現公司改變協會主導地位的這一目標。

他就是專業營銷管理(國際) 協會首席執行官――孫名慕先生。

中國理財市場巨大,理財規劃師成為很多人未來的職業追求,尤其是中國的150萬保險營銷大軍,為了搶占更多優質的客戶資源,一些有先見之明的人已經開始向這個方向轉型。其中,財務顧問師不僅要承擔保險銷售任務,今后還可能涉及其他金融產品的銷售。

在個人金融理財市場興起的中國,保險人僅僅能夠制定保障計劃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只有熟悉掌握各種金融產品,才能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理財建議和財務規劃。近日,《保險家》記者就保險從業人員的再教育,以及如何成為專業理財顧問的話題,專訪了在保險和金融業培訓方面的權威機構――專業營銷管理(國際)協會首席執行官――孫名慕先生。

過去十年里,孫名慕先生致力于設計保險公司的營銷和管理培訓體系。他是Kinder Brothers International專業管理模式旗下的香港AIA杰出營銷主管管理課程,即“The Quest Program” 課程的設計者。他親自為香港AIA的高級營銷主管講授該課程。他還是廣州AIA經理儲才計劃的創始人之一,這一計劃在中國享有高產營銷力量的盛譽。

《保險家》:孫先生,專業營銷管理(國際)協會作為一家為金融界及工商界提供培訓及認證的機構,在國際和香港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但在國內可能知道的人較少,請您介紹一下協會的發展情況。

孫名慕:專業營銷管理(國際)協會(Professional Agency Management AssociationInternational 簡稱:PAMA International)是一所專業機構,旨在為從事金融界及工商界的人士強化其專業知識和技能,提供他們的行業地位與專業身份,這是我們根深蒂固的使命。專業營銷管理(國際)協會采用“全方位途徑邁向專業化”的方法為會員提供服務。

專業營銷管理(國際)協會下設一個學院及四個專業認證協會,包括:PAMA專業學院、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協會、國際特許營銷經理協會、國際企業管理人專業協會、注冊國際金融分析師協會。其屬下協會共同的目標是:為追求成為專業人士提供專業化認證渠道與服務;提供并促進個人專業理財規劃服務、專業營銷管理、銀行實務管理及投資風險管理方面的教育與培訓;搜集并推薦有關理財、銀行管理、投資風險管理及營銷管理之理論與實踐資料;建立國際與內地信息互動及專業機構聯絡接觸平臺。

《保險家》:孫先生,據我們了解,專業營銷管理(國際)協會與世界著名的金融組織與機構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為保險業的營銷管理者及從業人員提供最專業的培訓,并獲得廣泛贊譽,您能談一談嗎?

孫名慕:是的,專業營銷管理(國際)協會在追求專業與持續發展的同時,也與世界著名的組織機構進行合作。使得我們的培訓認證服務更具國際化與專業化。

與我們協會緊密合作的機構有Kinder BrothersInternational,他是于1976年由銷售與管理領域已取得卓越成就聞名金融業的Jack & Garry Kinder兄弟在美國創建的顧問集團。專注于銷售各個層面的管理訓練、銷售訓練與顧問服務。他們開發的銷售與管理課程已被全球超過300家從事保險業、金融服務的公司所采用。目前我作為Kinder Brothers 的顧問,也力求將Kinder Brothers International最著名的營銷管理理念與經驗及營銷技巧結合亞太地區進行本土化的整合,并與我們協會的專業認證共同全方位的為亞洲保險業提供最專業、最系統的營銷管理及銷售技能的認證培訓服務。

另外,協會還與香港管理專業協會(Hong KongManagement Association簡稱:HKMA)及世界著名大學緊密合作為我們的會員提供追求文憑及學術的服務。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是一家成立于1960年的非牟利專業機構,旨在提高香港管理效率與績效,每年為超過51000人提供逾2400個培訓課程,是香港最主要的管理培訓及教育機構之一。我們協會的認證課程已列入香港專業管理協會課程系列中,學員在完成專業認證課程后將獲得由香港管理專業協會頒發的專業文憑,并可進修世界著名大學的MBA。這將幫助更多的人士在追求專業認證資格的同時獲得被國際認可的專業文憑。

《保險家》:目前專業營銷管理(國際)協會針對保險業提供哪些專業認證與培訓服務呢?

孫名慕:專業營銷管理(國際)協會屬下的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協會及國際特許營銷經理協會就是為保險業的營銷管理者與從業人員提供專業認證服務的。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協會頒發的國際認證財務規劃師(Certified FinancialAdviser International簡稱:CFAI)是一個專業資格文憑課程,該課程以系統化、實用化為基礎,讓保險業的從業人員在掌握全面的金融理論知識,更加注重實踐能力,學員要全方位的為客戶提供專業理財規劃方案,從而贏得客戶信任與信心。

國際特許營銷經理協會頒發的國際特許營銷經理協會會員是一個營銷管理專業文憑課程,該課程就是根據Kinder Brothers的營銷管理理念與經驗專為保險業的營銷管理者而設計的,它能幫助營銷管理者改變營銷經織的DNA,實現系統的管理績效。是一門營銷管理者必修的管理課程。

《保險家》:如何取得以上的專業資格認證呢?

孫名慕:學員將參加相對應的專業認證課程的培訓及并考試,另外我們還要求學員擬制實踐報告,如進修完國際認證財務規劃師課程后,學員還要擬制一份全方位“理財規劃建議書”)。進修完國際特許營銷經理協會會員專業認證文憑資格后,學員將擬制一份營銷管理系統計劃報告。我們希望藉此機會,學員可以將自已所學的知識與技巧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

《保險家》:目前都有那些保險機構采用以上的專業認證文憑課程。

孫名慕:我們的屬下協會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協會與國際特許營銷經理協會不斷地為保險、金融業培養業內專業理財規劃師及營銷管理者。我們的會員來源廣泛,并深受業內的認可與好評。如香港友邦保險公司;宏利保險公司;盈科保險公司,國衛,保誠人壽保險公司,蘇黎世人壽保險公司,紐約人保險公司,安泰人壽保險公司,美國萬通保險亞洲有限公司及國內信誠廣州分公司。

目前中國保險公司有170多萬名業務員,銀行也有近百萬名人員從事與理財相關的工作。保險公司很多業務人員雖稱做理財師,但是不能真正給人們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銀行的每個網點都需要配備理財規劃師,面對這樣龐大的缺口。今年,我們協會將全面在國內保險業及銀行業推展我們的專業資格認證課程,希望以我們的專業培訓及認證服務,能給國內的保險業及銀行業注入新的血液,并為推動中國金融界發展貢獻自已的力量。

孫名慕檔案:

第9篇

當前,保險領域的發展對實用型、復合型保險專業人才的需求有大量增加,作為保險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要順應潮流,提高保險專業的教學質量,尤其是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在保險教學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保險實驗室,配置與時俱進的具有高仿真效果的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是重中之重。為降低成本,方便實驗軟件的升級和維護,保證其時效性和先進性,采用多方合作,聯合研發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是重要途徑。

【關鍵詞】

教學軟件;保險實務;仿真效果;與時俱進

近年來,由于保險事業的迅速發展,保險商品作為風險管理和理財工具走進了眾多企事業單位和千家萬戶,保險專業人才的匱乏問題突顯。基于市場需求,很多大學都設置了與保險相關的專業,或者在相關專業里開設保險課程,尤其是財經類應用型本科院校,以達到完善學生知識結構的目的。如何培養出滿足當前市場需要的復合型保險專業人才,是保險專業教師應該研究的重點課題。

許多保險骨干課程如人身保險、財產保險和保險營銷等都具有實務性強的特點,其內容包含基本業務流程,涉及單證填寫和計算機操作。所以在教學中安排一定數量的實驗課,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在融會貫通書本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在保險實驗室安裝一套符合保險實驗課需要的教學軟件是非常必要的。

1 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保險業務發展與進步的需要

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為保險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管理與操作平臺,使保險服務也進入了“E時代”和“云時代”。現在保險公司辦公也是“OA系統”,強大的存儲和傳輸功能,使得柜臺業務很快將紙質單證變成數據影像資料,幾分鐘內就在支公司、市公司、省公司甚至總公司流轉一圈,回來時已經通過了各級審核。紙質流與數據流雙重資料保存,保障了業務檔案存儲的安全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加上銀行的配合,一定額度下的賠付金幾小時內即可到達客戶的銀行卡折上。

作為保險專業的學生應該了解保險公司業務的發展變化過程和現狀,了解其工作的基本原理與流程,甚至親手試操作。這就需要保險實驗室內不僅要配置百臺工作狀態正常的機器,還應有與時俱進的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供實驗課教學使用。

1.2 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需要

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險產品日益豐富,保險服務項目越來越多,越來越貼心,效率更高、質量更好。對保險人才的要求也是從宏觀到微觀,越來越細致全面,需要學生了解掌握各業務環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然而,由于時間和篇幅所限,僅靠教材和課堂教學時間,不可能將大量信息傳遞給學生,而一套具有仿真效果的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可以在有限的實驗課上大顯身手。各種保險業務的流程和操作環節都可以通過仿真的保險教學軟件全部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一目了然,使本來略顯枯燥的紙上談兵變成了手腦并用的類游戲過程。這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開闊了眼界,為培養實用型、復合型人才打下了基礎。

1.3 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需要

由于保險公司工作的效率性、專業性和保密性,學校雖然安排了學生到保險公司的認知性實習,也只能參觀保險公司的大致工作流程,沒有機會進行實際操作和演練。而一套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可以讓學生身在學校,心在保險公司,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論聯系實際,在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上進行保險各種承保與核保、理賠與理算、保單保全、保險營銷等主要流程的操作,結合必要的單證填寫操作,既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和習慣。這種技能訓練,可以使學生將來從業時做到理解能力強,操作能力強,上手快,縮短適應時間。

2 當前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的現狀

當前市場上可見的保險專業實驗實訓教學軟件數量少,質量低。

首先,在高校中除財經類本科院校外,保險專業的設置并不是很普遍,保險實驗室建設更是處于初級階段,各種硬件軟件配置并不是很完善。市場上的保險類實驗教學軟件不像會計、金融等專業的教學軟件那么多樣,選擇余地小。

其次,市場上的保險實驗教學軟件存在時間上的嚴重滯后,有的干脆是某保險公司五年前甚至更早操作系統的樣子,甚至軟件畫面還是黑白兩色,光標呈條塊閃爍,既不美觀又刺激眼睛。操作時存在系統不穩定的情況,動輒丟失數據,偶爾還癱瘓。看其操作畫面和流程也不是大公司的,不具備市場代表性,可以說是非主流的。

再次,有的保險實驗軟件看起來很新,畫面也使用了現在流行的淺灰、淺藍、淺黃等視力保護色系,但只注重軟件的外觀設計,例如利用動畫效果設計保險公司服務大廳、隔斷式辦公區域,客戶或工作人員來回走動的畫面,而保險實務操作項目少,業務服務項目不夠全面細化,第二層第三層菜單根本打不開或打開后無內容。有的業務設計上邏輯混亂,一看就是不熟悉保險實務的人設計的。

使用這類保險實驗教學軟件,不僅不會提高學生對保險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還可能造成誤導,影響保險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所以,設計開發與時俱進的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刻不容緩。

3 對新型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的要求

3.1 具有仿真效果

高仿真效果是指其操作系統在內容設置、處理項目、操作過程甚至畫面色彩方面,都應該盡量靠近保險公司的實際業務操作系統,使得學生在實驗時的操作過程類似保險公司柜員或相應崗位員工的工作過程。也許有人會擔心是否涉嫌盜竊保險公司知識產權的問題,其實這種擔心是沒必要的。因為保險公司的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是它的存儲和傳輸系統、工作人員橫向與縱向權限設置,現在最先進的是身份證識別系統,它的商業機密更多體現在客戶資料和財務數據方面。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不過是照著老虎畫只貓,根本用不上其核心技術,不過是皮毛而已。實驗案例也可以做到高仿真效果,要素齊全,業務處理過程一致,但在名稱、金額、時間和地點等方面可以千變萬化,和真正的客戶資料以及保密數據沒有任何關系。

3.2 適合教學工作

畢竟是用于教學的實驗軟件,在設計上不可能和保險公司的操作系統完全一樣。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不僅應涵蓋真實業務處理內容,還應該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其設計系統和參數是有一定要求的。例如應包含管理員系統,負責對系統的更新改造、升級和維護,還應包含教師身份操作系統,能輸入案例,考核和記錄學生的實驗成績。還應該設置“電子圖書館”,將可公開的保險公司現行條款、費率、業務流程說明等資料放在里面,供學生、教師查閱和學習。

3.3 成本低,維護方便

要保證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的時效性和先進性,就需要結合保險公司操作系統的變化不斷進行升級和改進,維護軟件的正常運行安全。

在保險實驗實訓軟件設計技術層面,現在通常采用B/S結構,運用Microsoft強大、成熟的產品組合(.NET框架和SQLSERVER數據庫)搭建而成。用戶通過Web服務器來進行系統操作。這樣的技術架構大大減少了客戶端電腦荷載,降低和減輕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使用戶的總體成本為之下降。在使用層面,保險實驗軟件設計人員在使用者(高校)的網絡中心進行安裝,在校園網覆蓋的任何一臺電腦上,包括實驗室和教師辦公室,輸入相應的網址,即可進入實驗軟件畫面,再輸入相應的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開始操作軟件了。

4 設計開發新型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的途徑

設計開發一款新型的保險實驗實訓軟件并非易事,需要學校、保險公司、計算機技術部門多方面合作完成。

4.1 向專業的銷售實驗軟件的公司購買

多數高校在給保險實驗室配置保險專業實驗教學軟件時,都會采取通過學校相關部門向專門研發和銷售教學實驗軟件的科技公司購買的方式,而這類科技公司可能幾家同類產品,有時學校也會采取招標的辦法采購相應的實驗軟件。這種方法優點是省事、便捷,缺點是價格高,而且實驗軟件的一些參數不一定符合教學工作需要,維護不方便,升級不及時,可能存在前面提到的保險實驗教學軟件的一些常見缺陷。

4.2 學校與保險公司聯合研究開發

有些高校設有計算機系或者計算機專業,有很多既有技術又有經驗的高水平教師,有雄厚的科技開發實力,可以由保險專業和計算機專業聯合,在保險公司的協助下,共同研究、制作一款與時俱進的高仿真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這樣做的優勢是價格低廉,升級維護及時,實驗軟件完全是按照實驗要求定制,與保險實驗教學要求契合度高。研發保險實驗教學軟件,還可以作為科研課題立項,得到學校的項目資金支持。

4.3 學校與科技公司和保險公司合作研發

第三種方式是由學校牽頭,與有研發能力又制作或經銷過保險實驗軟件的科技公司以及相關保險公司合作,三方簽訂合作協議。由保險公司提供保險實務資料,積極配合學校和科技公司的產品研發人員的調研工作。由使用保險實驗教學軟件的教師提要求和技術參數,由科技公司負責制作。這樣共同研發出來的保險實驗教學軟件,也具有成本低、合格度高、升級與維護及時的特點,可以保證教學軟件的時效性和先進性。

可以成立一個橫向課題組,由有經驗和協調能力較強的高校教師擔任課題負責人,成員包括使用教學軟件的高校教師、科技公司的軟件工程師和幾個保險公司的主管領導。前期應該在多家保險公司進行調研,取長補短,綜合各家保險公司工作系統的特點和技術,開發制作適合保險專業教學適用的保險實驗實訓教學軟件,成果申請著作權,共同擁有,共享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侯茂章,曹時軍,劉一良.保險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2,(4):13-14.

[2]余洋.保險專業模擬實驗教學探討[J].科教導刊,2010,(1):29-30

第10篇

關鍵詞:金融保險;實訓基地;培養模式

金融保險專業旨在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金融、保險、理財、證券等方面知識;能夠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解決金融實務問題,并能夠從事銀行信貸管理、公司和個人理財、證券投資、銀行風險管理、保險業務等工作;能夠在保險公司、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從事金融、保險、財務管理的專門人才。在具體人才培養實施方案中,結合職業技術院校學生層次特點,本專業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保險理論基礎和實務應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論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養學生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技能操作與應用能力。要求畢業生考取英語、計算機、保險人等相關資格證書;掌握保險知識現代金融知識和金融業務操作技能,具備風險意識;具有敬業精神和行業所需的綜合素質;了解國家有關經濟、保險、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和人文素養,能熟練處理業務。鑒于此,筆者認為應針對我校實際情況,進一步調整、完善金融保險專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一、金融保險專業建設概況

金融保險專業自開設以來,學校對該專業建設與改革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使該專業的辦學條件得到良好發展,專業優勢明顯,特別是在基礎管理、師資隊伍、教學設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優勢。

(一)形成較為系統的課程建設體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險專業教學堅持“適應發展、積極探索、適時改革、不斷進取”的原則,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課程改革,加強課程建設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突出實際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學研究上狠抓基礎環節,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堅持每周都搞,每個人都搞,并形成階段性經驗積極進行推廣。重視理論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培養,堅持以課程建設為突破口,聘請校外專家參與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革新方案,把課程建設的與時具進性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目前在金融保險專業中,遴選7門課程作為重點課程,即《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社會保險》、《人壽保險》、《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概論》。經過幾年的努力,金融保險專業在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簡易網絡課程、試題庫、習題集建設方面取得了扎實有效的進展,同時在每學期的學生評教活動中,保險、證券、經濟法、金融方面的專職教師都得到學生高度認可與好評。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結構,實現了師資力量提升

近兩年通過對外引進,補充了師資新力量,這些年輕老師通過努力,在教學一線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此外,在已有師資基礎上深挖現有潛力,采取靈活的方式對教師實施能力提升和結構優化,建立與校外專家的定期討論和研討制度,不斷完善教學中的技能與技巧。鼓勵中青年教師進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險專業的專職教師中已有5名教師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畢業,大大提高了師資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和學歷水平。

(三)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專業教學成果豐碩

幾年以來我系金融保險專業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這一成果得益于長期不懈地重視教學工作和學生能力培養。在日常教學中,每一位老師注重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采用案例教學、技能培訓教學、實踐觀摩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方法措施,積極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主動性;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鼓勵并支持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和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的老師在同一學期、不同學期間相互聽課,取長補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學水平與技巧。通過這些努力和付出,培養的學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04級金融保險專業畢業生55人,考取保險人資格證書的比率為98.1%,就業率達到100%。05級金融保險專業學生考取保險人資格證書的比率為100%,06級保險人資格考試一次通過率達到93.8%。此外,部分學生參與全國股票大賽,取得二等獎。本專業還制定了切合實際的科研規劃,鼓勵教師“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近年來,共取得省市級科研成果3項,發表學術論文13篇,其中核心論文7篇。獲院級獎勵證書15件,市級獎勵證書3件。

(四)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質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

經過努力,金融保險專業與大唐聯合保險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這為學生參與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實習機會。每一屆學生都可以根據開設專業的具體進展情況,分不同階段在實訓基地進行實習,具體內容由實訓基地人員進行統一安排。實踐活動結束后,學生針對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總結,以便于在隨后的學習中彌補不足。在三年培養中,注重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包括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將這一理念貫穿于學生實訓實踐中,與實訓基地人員共同打造學生成長的平臺。

二、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保險專業建設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在教學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實訓基地的支持不足(實訓基地太少)以及教師觀念、社會觀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實質性的突破,教育教學改革完善的同時沒有取得重大進展,難以形成有別于其他同類職業教育的鮮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

高職教育是面向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第一線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走產學結合之路,專業建設也必須強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專業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贏的合作機制。雖然建立了實習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學反映實習時間太短,無法掌握更多的業務流程。

(三)對科研的不重視導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師在評職稱中對是否承擔或參與過科研項目并沒有明確的要求,導致很多老師不重視科研項目,只重視發表學術論文,同時限于學校層次與激勵不足問題,致使專門研究、專題研究比較少,老師們缺少內在動力,科研隊伍難以發展壯大。(論-文-網LunWenNet-Com)

三、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基本狀況與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快金融保險專業的發展,使之更適應社會對該專業的需求,筆者建議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完善教學體系。

(一)完善知識、能力和素質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

依據專業特點以及社會對金融保險人才的規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崗位能力、應變能力等各種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強基礎理論教學和應用。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多處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并拓寬實習實訓領域和增加時間,讓學生接受系統理論知識后,能夠有充足的機會得到鍛煉,而不僅僅單純追求一種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實踐部分,注重實用性,與實踐單位形成有效的溝通機制,依據需要隨時調整培養方法和培養措施,使之具有針對性,讓學生做到學有所用,學有所長。

(二)改革課程體系及其內容,優化課程結構

針對職業崗位特點實施教學計劃,注重課程開發與教材建設的實用性和時效性,構建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重點,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個性發展需要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根據學生不同年級的不同需要,制定多個人才培養方案和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辦法。重點從基本素質、專業技能、專題講座三方面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在老師講授中,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將一些不需用的課程內容加以削減;同時向學生傳授道德、禮儀、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質和修養的有關內容,以此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針對我系職專層次的學生加強專業技能基本平臺建設,包括主干核心課程和專業實訓、實習等內容。在此基礎上,聘請校內外專家開展為加深或拓展專業方向為目標的專題講座,開拓學生視野。

(三)改革考試方法,建立創新的評價體系

從改革考試制度入手,繼續完善對學生學習效果檢驗的評價體系。我們可以嘗試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課抽查考核必須掌握的內容,專業課強化實踐考試;二是取消單純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改為考試與綜合測評、多元評價、多證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三是實行彈性學制,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或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實踐,半工半讀;鼓勵學生選修其它專業課程,掌握多門技能,參加技能實踐。在新的評價體系中,應能夠充分調動各類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根據自己個性特長,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

(四)建設第二課堂,培養學生適應能力

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和各項資格培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將學生活動與核心課程、潛在課程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構成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整體課程體系。發動骨干學生力量,組建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以傳幫帶形式培養學生自適應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五)充分發揮各方力量,擴充實習實訓平臺

積極發揮老師、學校和畢業生力量,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實踐基地,如證券、金融基地,給學生提供多種技能的操作與應用平臺。采購支持相關技能訓練的應用軟件,建立校內實驗室和實訓平臺。

(六)重視科研,推行有效激勵機制

鼓勵老師在授課之余從事科研項目的研究,建立報酬機制,出臺評聘結合辦法,深入發掘和調動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獎勵優秀成果。

參考文獻:

[1]LagendijkA.CornfordJ.Regionalinstitutionsandknowledgetrackingnewformsofregionaldevelopmentpolicy[J].Geoforum,2000.

[2]Leeuwis,municationforInnovationinAgricultureandRuralResourceManagement.BuildingontheTraditionalofAgriculturalExtensionOxford:BlackwellScience.2003

第11篇

關鍵詞: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案例教學法;保險條款

本文系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2015年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國際貿易與經濟;2010年河南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國際經濟與貿易及2014河南省品牌專業建設國際經濟與貿易階段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1月5日

一、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章節特點

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是以貨物和船舶作為保險標的,把貨物和船舶在運輸中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及費用作為保障范圍的一種保險。海洋運輸保險是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中非常重要的章節,本章中對于一些保險常用概念做了詳細解釋,這有助于投保人、被保險人在實務中能夠更好地理解保險條款,進而可以減少糾紛的發生。本章內容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本章是學習理解保險條款的基礎。海洋運輸保險通常采用中國保險條款(CIC條款)或者英國倫敦保險協會貨物保險條款(ICC條款)進行承保,這些條款里有很多專業名詞和專業術語,本章詳細介紹了其中一些專業名詞和專業術語的內涵,是學習和理解后面章節中保險條款的基礎,例如我國現行《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條款》中的平安險,其責任范圍之一是“共同海損的犧牲、分攤和救助費用”,本章就詳細介紹了共同海損、共同海損分攤及救助費用的概念,所以不理解本章概念的基本內容,就可能會出現投保人不清楚自己所購買的保險保障什么,以至于保險事故發生后容易產生糾紛。所以,不管是在教學上,還是在實務上,本章都是非常重要的章節。

(二)教材內容編寫依據法律條款或保險條款。本章大部分內容的編寫依據是海商法、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條款和協會貨物保險條款,例如關于自然災害和共同海損的定義等,法律和保險條款的嚴謹性使得教材有大量類似法律條文的名詞定義、符合定義范圍的條件描述等內容。在教學中如果單獨采用講授法,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枯燥,也很難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保險理論和貿易實務聯系密切。購買了海洋運輸貨物保險之后,當保險標的遭遇了風險,保險公司需要審核的內容很多,其中必然包括遭受的風險是否屬于保險公司責任范圍,遭受的是什么損失以及損失是多少,發生了哪些費用,然后再做出是否承擔賠償責任,承擔多大賠償責任的決定。而這些問題又是實務中最容易發生爭議的地方,因此有大量的案例和本章理論知識相關,理論的學習可以減少糾紛的發生,而在教學中借用案例又可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應用。

基于本章內容所具有的特點,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章知識,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二、案例選擇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在保險學教學中是常用的教學方法,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既是保險學的內容,也是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的重要章節,同樣也適用于案例教學法。它是教師結合教材知識點,選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現場進行案例分析,運用所學知識對特定案例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互動式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在具體教學中運用時,可能因為所教內容不同而有所差別。在講授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時,采用案例教學法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一)關于案例的選擇問題

首先,選擇案例要具有針對性。案例的運用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尤其是重點和難點。本章所涉及的是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基礎知識,側重于概念的理解,所以在選擇案例時,案例內容要和書本相關內容高度一致,能使學生借助于案例更好地理解書本知識。

其次,案例的選擇要具有真實性。保險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應用到實踐中去,而目前教學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學生很少有C會參與實踐,所以在選擇案例的時候,盡可能選擇在實際中已經發生的真實案例,這樣更能使學生感受到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案例選擇涉及的內容要有一個由單一知識到綜合知識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運用案例教學法也應遵循這個規律,在運用案例講授某個知識點的時候,案例的選擇盡量與此知識點緊密聯系,不要涉及太多其他知識點的信息,否則會因案例太復雜、涉及問題太多而不能集中解釋教學內容。在本章內容全部講授完畢之后,學生有了知識的鋪墊,可選用涵蓋知識點比較全的綜合性案例對本章知識做總結。

(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海洋運輸貨物保險屬于保險和貿易結合的知識,貿易專業學生保險知識的欠缺,需要教師在講授本章內容、選擇案例、分析案例以及得出結論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同時,教師在制作案例過程中,可結合課本知識設計若干思考題,學生分組、討論、回答這些思考題,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思考題的難易程度要拿捏好,過于簡單的問題,答案一目了然,就達不到教學目的,而如果題目過于復雜,學生無從下手,只能消極地等待老師的解釋,也沒有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另外,學生具有積極的參與意識也是素質的一種體現,所以對于學生的參與主要以鼓勵為主,答案的正確與否最好放在次要位置。

三、案例教學法具體實施過程

(一)選擇較為綜合性的案例作為導入。在介紹本章知識之前,先導入涵蓋本章若干知識的綜合性案例,并設計若干思考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就能讓學生比較直觀地了解本章要學習的是什么知識,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從而激起學生學好本章知識的積極性,為以后順利開展教學做好基礎。很多教材在介紹本章知識點時從“保障風險、保障的損失以及保障的費用”三個方面來闡述,所以選擇導入案例時要注意涵蓋以上知識點。

(二)教學過程中穿插案例。導入案例之后就要進入本章新知識的講授,也是課堂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具有針對性的真實案例來解釋相關知識。例如在講授海洋運輸貨物保險保障的風險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保險業所指的各種風險,有其特定的含義和范圍,在保險標的發生損失時,保險人需要確認導致保險標的發生損失的近因是否屬于保險合同承保的風險,并且風險要符合保險業專門術語的定義,教師可選擇2003年“正祥”輪船保險合同糾紛案為例進行講解。

本案爭議的焦點之一是涉案事故屬于擱淺還是座淺,如果是擱淺,屬于保險人責任范圍,如果是座淺,則不屬于保險責任范圍。原告對于“擱淺”的定義提供的是《辭海》的解釋,即“船舶因水淺擱住,不能浮動”,認為該案事故屬于“擱淺”。而保險業對于擱淺的定義是,指船舶在航行中,由于意外與水下障礙物,包括海灘、礁石等緊密接觸,持續一段時間失去進退自由的狀態,構成海上保險中擱淺的必備條件之一是意外發生。法院判決認為應從行業及專業角度理解“擱淺”,因此《辭海》的解釋不能作為證明事故屬于“擱淺”的證據。涉案事故因船舶吃水超過港口水深限制導致船舶底部觸碰海底,該事故可以通過港口水深和船舶吃水進行預測并加以避免,不具有海上風險的一般特征,屬于“座淺”而非“擱淺”,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支持保險人的主張。

(三)組織學生討論案例。本章知識講授完畢之后,結合導入案例和設計的思考題,對學生劃分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個思考題,讓小組進行討論并發表小組意見,教師針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及時反饋教學的效果。

(四)鼓勵學生結合知識點尋找并分析案例。案例教學法是一個開放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除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尋找案例,并讓學生參與案例分析過程,更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課下結合所學知識點尋找相關案例,并把此案例運用所學知識在課堂上進行分析和共享。在實施過程中,為了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可以設計期末成績考核體系,對于課堂參與活動在考核指標方面加以體現并予以鼓勵,并最終體現在期末成績中。

(五)教要不斷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聽課的模式,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也發生了改變,不僅要備好課、搜集相關案例,更要做好對課堂和學生的組織和管理,同時要不斷地對教學進行反思,所用案例是否有更合適更新的可以代替、學生對于這種教學安排能否接受、是否有更好的教學方法等等,在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中不斷修正和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1]栗麗.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潘永,李寶奕,廖佳.國際貿易運輸與保險[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

第12篇

關鍵詞:保險 推銷 異議處理

0 引言

異議處理是保險推銷專業化流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對任何保險營銷員而言,不能夠熟練的進行異議處理就意味著無法正常的開展推銷工作。盡管異議處理不是推銷的本質,但卻是推銷成功與否最直接的外在原因。所以從事保險營銷相關的人員都格外重視異議處理。

1 推銷從異議處理開始

推銷是什么?它是指商品(或服務)的擁有者為實現商品的功效,主動積極地采用刺激、吸引、規勸消費者購買其商品(或服務)的一系列信息傳遞活動,幫助消費者認識商品(或服務),產生購買欲望,并轉化為購買行為的一種贏利性銷售活動。

對陌生的事物心存恐懼,這是人之常情。所以營銷員在尋找消費者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位不速之客,所帶商品也是陌生之物,對客戶來說,在是善意還是惡意都未知以前,當然心存警戒,擺出排斥的態度。所以作為營銷員必須明白,消費者對保險和保險產品的拒絕是很自然的反應,也很正常。人們很自然地抵制新事物。營銷員在成長過程中所取得的大部分成就都是通過戰勝抵制才得到的。回溯到1820年,鐵路也被人們反對,大部分理由是說它會使人們震顫,而且使女人、牲口和豬早產;使奶牛停止產奶;使母雞不再下蛋。現在,雖然外部世界已經改變,但人性本質依然一樣,即人們通常不愿意改變自己的慣性狀態,因此,應該預見到會被抵制。

優秀的營銷員員認為被拒絕是常事,并養成了習慣吃閉門羹的氣度。他們時刻準備好了被拒絕,但是會有自信心說服顧客,這樣的營銷員就會很容易銷售成功,就算沒有成功,他們也會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顧客拒絕的原因,從而及時的找到解決的辦法,等到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能夠輕松的解決,成功率自然會變大。

很多營銷員之所以不能很好的推銷產品是因為他們只是想到自己賣一件產品賺多少錢,如果只想到自己能賺多少,那推銷一定會遇到更多的拒絕,營銷員會受到更多的打擊。

營銷員不是把產品推銷給顧客,而是在幫助顧客,幫助顧客解決困難,提供最好的服務,永遠不要問顧客要不要,而要問自己能給顧客提供什么樣的幫助。

2 正確看待異議處理

關于客戶異議,首先我們要充分認識它,然后合理化解它,最后有效利用它,這樣我們在保險營銷中就能夠處于主動地位,把握好營銷的時機,能夠得到客戶真誠的信任,最后跟營銷員簽單。

客戶異議是營銷員在銷售保險時,與客戶產生的不同意見,遭到客戶的質疑或拒絕。例如,營銷員要去拜訪客戶,客戶借口忙而推脫;詢問客戶需求,客戶也不說實話;向客戶解釋產品,客戶并沒有認真地聽等等,這些都可以看做是客戶異議。

不管是那種產品和服務的銷售,都有可能會出現客戶異議,保險的推銷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來分析客戶異議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客戶的原因,也可能是營銷員的原因,還可能是公司的原因。具體來講有以下幾種情況:客戶從心底里對銷售行為的抵觸導致的異議;由于不了解保險而導致的異議;已有較穩定的保險服務人員會對新接觸者產生異議;營銷員不恰當的營銷行為使客戶反感而導致的異議;由于營銷員不能清楚的講解產品導致異議;沒有盡善盡美的做好銷售服務也可能導致異議;保險公司的品牌及形象等問題會使客戶產生異議、理賠時限及服務質量會使客戶產生異議。

3 拒絕處理的原則

3.1 辨別真偽原則。問題是準主顧對營銷員本能的、下意識的排斥和應付,一般前兩次大半是假拒絕。這時要用直覺判斷或用提問題的方法來判斷拒絕的真假。

辨別真偽的本領大多是在實踐中磨練出來的,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對客戶問題真偽的判斷準確性會有較大的提高,掌握了這個本領是進行異議處理的基本前提。

3.2 傾聽原則。仔細地傾聽便于營銷員分辨客戶的真假拒絕,也是對客戶的一種尊重。保險行銷有一段很經典的行話——微笑打先鋒,贊美第一招,誠心做后盾,傾聽價連城。傾聽也是一種基本功,會傾聽的營銷員才會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會提問的營銷員才是聰明的。傾聽能夠很好的理解客戶的意圖,并且能夠避免“言多必失”的情況。任何客戶都是喜歡可以認真傾聽自己想法的營銷員,而不喜歡喋喋不休的營銷員。

3.3 不爭辯原則(雙贏原則)。應首先贊美認同客戶的觀點,然后適當時候說出自己觀點,客戶容易接受。例如:“李總,您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您原來也是這方面的專家啊!其實這里有一點點的區別……”在實際工作中的LSCPA異議處理模式正是基于這條原則。很多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爭辯的一方往往為了一時之氣,明知自己不對都不會認錯,如果營銷員能夠有效的避免爭辯,客戶會覺得營銷員素質高、懂人情、值得信賴,成交當然變得容易許多。

3.4 委婉但堅持促成。有時候營銷員的觀點是需要堅持的,尤其是一些原則性的異議,比如保險是騙人的等等類似的問題。營銷員可以針對一些異議使用“YES……BUT”模式,既不失面子,又不失機會。據有關人員研究,一般客戶成交需要營銷員連續嘗試5次成交要求,客戶才肯答應,所以必要的堅持是不可或缺的。

3.5 善用提問方式收集客戶資料。有很多客戶的資料是很重要但也很私密的,比如財富狀況。營銷員不能直接向客戶索要數額,那樣會比較尷尬。聰明的營銷員會用一些比較聰明的提問,比如詢問房產情況、子女教育情況、個人愛好、事業目標等等,經過綜合分析,就能夠基本判斷出客戶的購買力。

4 拒絕處理的方法

4.1 婉轉的間接法,我們在處理拒絕時一般都會采用這種方法,先不要否定對方,等對方的情緒平靜了之后,再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對方就會不知不覺的接受你的看法,具體來講,我們可以這樣陳述“是的,您說的對,但是……”

4.2 針對的詢問法。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一些引導性的問題來試探準主顧拒絕的真正理由,進而發現他們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詢問法算是處理拒絕的一把利刃,這種方法最適合準主顧為了搪塞而拒絕。我們可以在三個問題之內,了解客戶的真實想法。

4.3 肯定的正面法:直接從客戶面臨的問題出發,發表自己的見解,但是要注意不要表達的太直接,要充分的表現自己的真誠讓客戶信任。比如把錢用來買保險比存銀行更劃算,營銷員可以這樣處理:買了雞蛋分放在幾個籃子里,以防放在一起萬一菜籃子掉下來全部摔碎。我們可以選擇多種辦法來理財。把錢放在銀行是為了以備他日之需,還可以拿到一定的利息。但是當儲蓄中發生意外時,不僅儲蓄計劃可能中斷,很可能會使全部儲蓄用于應急而變得一無所有;保險,尤其是長期保險不僅具有儲蓄的效果,而且還能夠轉移風險,僅需交一些保險費,發生風險時,就會得到相應較多的保險金。

4.4 巧妙的轉移法——即是將準主顧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推銷重點的方式,如果準主顧只是隨便找了一個借口提出了某些問題,那么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后,他們可能就忘了之前的問題。如準主顧說缺錢,可以先不理會這個問題,想辦法將其注意力轉移到商品利益上,當對方對商品有了興趣之后,就不會說缺錢了。

保險專業化推銷流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異議處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只有做好每個環節,才能夠形成比較強大的營銷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內部培訓資料.

[2]李研,徐靜珍.中國保險營銷創新研究,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08-02.

[3]鄭袆華.當前我國保險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其建議,經濟研究,2010-11.

[4]/view/e397235e312b3169a451a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