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33: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環境分析的常用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要:為了比較分析北京、上海、長沙地區大學生社會創業環境狀況,通過問卷法共調查265名被試。結果表明:第一,北京、上海
>> 大學生創業環境分析 河南省大學生創業社會環境問卷調查分析 個體和社會環境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分析 大學生創業融資方式比較分析 美、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比較分析 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創業環境關系比較研究 河南省大學生創業環境實證分析 環境制約下的大學生創業模式分析 校園經濟下大學生創業環境的分析 大學生創業環境問題的分析及對策 寧波市大學生創業環境分析 大學生創業分析 國內外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支持比較研究 淺析大學生創業的環境 淺析大學生創業環境 大學生創業環境研究綜述 大學生創業環境優化研究 在校大學生創業環境研究 大學生創業環境影響要素 大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業環境調查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2-05-24.
[4]Gartner w.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rit Review,1985:695-705.
[5]Gnyawali,D.R.,Fogel,D.S.,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4):43-62.
[6]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中國創業活動評述――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要點[J].中國人才,2003(8):4-6.
[7]張玉利,陳立新.中小企業創業的核心要素與創業環境分析[J].經濟界,2004(3):29-34.
[9]胡逢全.數據處理中常用統計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重要概念[J].輻射防護通訊,1996(1):35-54.
[10][美]Arthur C.Brooks.社會創業:創造社會價值的現代方法[M].李華晶,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48.
戰略管理理論與方法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廣泛應用對傳統成本管理提出了挑戰,推動了傳統成本管理向戰略成本管理的跨越,促進了成本管理在管理時間、空間及方法上的拓展與創新,有利于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價值鏈分析法
價值鏈分析法是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管理常用的戰略性分析工具。由于企業成本的發生與其本身的價值活動存在著共生的關系,任何一項成本都能夠分攤到一項具體的價值活動之中。因此,通過價值鏈分析可以衍生出企業的發展戰略,并且該戰略將會對企業的成本管理模式產生重大影響。價值鏈分析包括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和行業價值鏈分析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分析可以了解企業自身的價值鏈;通過對行業價值鏈的分析可以了解企業在整個行業價值鏈中所處的位置;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可以了解競爭對手的價值鏈,有利于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科學確定戰略成本管理的方向。總之,通過價值鏈分析所得出的信息對于制定戰略以消除成本劣勢、創造成本競爭優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戰略定位分析法
行業競爭環境是決定企業戰略的重要因素,企業戰略必須同行業中各競爭要素的特點及其組合相匹配。從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戰略定位分析就是要求通過戰略環境分析,確定應采取的戰略,從而明確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與企業戰略相適應的成本管理戰略。價值鏈分析為戰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個總體的分析框架,但并沒有解決如何將成本管理與企業戰略相結合的問題。在確定了企業的戰略定位以后,實際上也就確定了企業資源的配置方式及相應的管理運行機制。因此只有通過戰略定位分析,將成本管理同具體的戰略相結合,才能體現出戰略成本管理應有的管理效果。
(三)成本動因分析法
在價值鏈分析和戰略定位分析的基礎上,企業能夠確定其應采取的成本管理戰略,但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成本管理的重點,還需要找出成本的驅動因素,以便對癥下藥,保證成本管理戰略的有效性。而成本動因分析恰恰可以滿足戰略成本管理的這一要求,能夠將影響企業成本的因素很好地揭示出來,同時指出企業應采取什么方法來控制這些因素,以更好地為戰略成本管理服務,實現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
(四)競爭對手成本分析法
在進行競爭對手成本分析時,首先必須從各種渠道獲知大量的相關信息,初步估計競爭對手的各項成本指標;分析競爭對手的人工成本及其效率;評估競爭對手的資產狀態及其利用能力等。可采用拆卸分析法將競爭對手的產品分解為零部件,以明確產品的功能與設計特點,推斷產品的生產過程,對產品成本進行深入了解。另外,還須根據對手的其它信息來調整上述估計指標,如競爭對手現在及未來戰略及其所導致的成本水平的變化、企業環境的新趨勢以及產業的潛在進入者的行為。當競爭對手可接受的成本結構估計被確定下來之后,公司可以將這一成本信息作為計量其自身成本業績的標桿,即以此作為目標和尺度來進行系統的、有組織的學習與超越。這一分析方法體現了公司與最佳業績者之間的現在和未來的成本差異,反映了公司所處的相對位置,并指出了改進的具體目標與途徑,在削減成本的同時使企業的產品和過程特性得以改進,戰略位置得到加強。
二、戰略成本管理的實施程序
(一)戰略環境分析
環境分析是戰略成本管理的邏輯起點。通過對企業戰略成本管理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的考察,評判企業現行戰略成本的競爭地位――優勢、不足、機會、威脅等,以決定企業是否進入、發展、固守或是撤出某一行業的某一價值鏈活動。環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價值鏈分析法。
(二)戰略規劃
戰略規劃即在上一步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企業如何進入、發展、固守或撤出某一價值鏈活動。戰略規劃首先在明確戰略成本管理方向的基礎上確定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包括總目標(全面的、長期的目標)和一系列具體目標。各目標之間須保持一致性和層次性,組成目標網絡。準確的目標有助于戰略的制定、實施和控制。為了實現所確定的目標,根據企業內部資源、外部環境及目標要求,制訂相應的基本戰略、策略及實施計劃。
(三)戰略實施與控制
戰略實施按實施計劃中的要求與進度進行。在戰略實施過程中,由于內部資源與外部環境的變化,會使實施過程產生偏差,因此須進行戰略控制。戰略控制包括確立預期工作成效的標準、對照標準、衡量偏差、辨析與糾正偏差,從而控制成本動因。只有控制成本動因,特別是主要價值鏈活動的成本動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保證戰略成本管理目標的實現。戰略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前饋控制和反饋控制,控制過程包含研究控制因素、確定控制標準、及時處理與傳送控制信息等。戰略控制系統應由企業層次、業務單元層次、作業層次組成一體化的控制系統,實行全面的、全過程的控制。當戰略目標已實現或內、外部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超過了控制能力時,需要進行戰略調整,即重新開始進行戰略環境分析、戰略規劃等,從而進入新一輪循環。
(四)戰略業績計量與評價
一、企業財務診斷的概念及特點
(一)企業財務診斷的概念
企業財務診斷,一般是指通過一系列的專業方法和手段,對待要進行診斷的企業財務經營目前狀況而進行較全面的了解與分析,從而尋找出企業目前經營管理與財務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病,然后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與建議,最終使得企業經營管理與財務管理活動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的一個過程。
企業財務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也發現,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都存在問題與弊病,更為嚴重的是有的都可能威脅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企業財務管理者應該要經常使用適當的財務診斷方法和手段對企業財務管理活動進行“診斷”,這樣能夠改善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問題與弊病,從而使得企業更加穩健的發展。
(二)企業財務診斷的特點
1. 獨立性與自主性
企業的財務診斷工作人員不應該受行政勢力的干預與傳統習慣的制約,而是要求獨立地行使診斷職能,這樣才能使企業財務診斷發揮到極大的功效。同時,企業是否需要進行財務診斷工作,或者由誰來作財務診斷的工作、如何進行財務診斷,這個應該由企業自身決定,外部任何單位與個人都不得強制企業進行。即財務診斷是否進行取決于診斷者與被診斷者雙方,同時針對企業所診斷的結果與提出的建議是否采取也取決于被診斷者的自愿。
2. 客觀性和科學性
財務診斷是一門具有嚴謹性的應用型專業學科,它有相對應的診斷程序和方法,這些程序和方法都是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在診斷過程也應該一直保持客觀性。企業財務診斷的客觀性與科學性是同時存在的、且是相輔相成的。財務診斷的客觀性是科學性的前提,科學性是診斷措施客觀性的保證。
3. 服務性與保密性
財務診斷職業道德要求診斷人員要保密。因為在企業財務診斷的過程中,幾乎會涉及到企業所有的財務信息及資料,甚至診斷人員會了解企業財務管理的決策,財務診斷的工作人員對企業的優勢與劣勢、機會與成本很清楚。所以,保密性是企業財務診斷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對企業進行財務診斷,可以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從而使企業管理效率提高。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財務診斷人員也只是提出參考性的建議,沒有決策和實施權,所以這只是一種服務性的工作。
4. 重要性和全面性
對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進行全面的了解與分析,以及掌握企業全面的財務信息與資料是保證企業財務診斷的準確性的基礎。另外,企業財務診斷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所以說重要性和全面性也是企業財務診斷的特征。
二、企業財務診斷的內容和方法
(一)企業財務診斷的主要內容
企業財務診斷是一種完善企業財務管理的合理的、有效的“秘密武器”。而構成企業財務診斷主要內容的兩大部分主要是企業外部環境分析及診斷與企業內部分析及診斷。其中,企業外部環境分析,也就是對企業所處的行業進行詳細的分析,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市場需求、宏觀環境、產業環境和競爭環境等;企業內部環境分析主要是從企業資源與能力、企業結構、企業文化等進行非財務分析及診斷和從籌集資金能力、使用與管理所籌集資金的能力等進行財務分析及診斷。最后,將企業外部環境的因素和企業內部環境各因素結合起來,對企業進行全面的分析及診斷。
(二)企業財務診斷的方法
目前,企業財務診斷有很多種方法,但主要有對比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綜合分析法等這幾種常用的方法。
對比分析法是一種易懂、較為常用的方法。它是將在財務診斷過程中所了解、搜集、計算分析的具有可比性的兩個或者多個數據或信息進行比較,計算分析比較數據或者信息所產生的差異與原因,進而判斷與分析被診斷企業的財務狀況是否健康,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
比率分析法是財務分析診斷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它主要是將影響企業財務狀況且彼此存在一定關聯性的幾個較為重要項目加以對比,且計算得出比率值,反應它們之間彼此的關系,以此來評價和分析被診斷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如何及目前企業財務狀況是否健康的一種方法。比率分析大部分是一個相對數,目前比率分析法主要是計算分析被診斷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和成長能力指標,以此達到診斷企業的目的。
趨勢分析法是將相同指標或比率的連續二期或二期以上的數據進行對比,得到各項指標的變動幅度、變化量和方向,以此來確認與判斷分析被診斷企業的財務狀況、資本結構、現金流量和經營利潤變化趨勢的一種常用分析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統計指數體系分析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對分析對象影響程度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它主要包括定基替代分析法、指標分解分析法、差額分析法以及連環替代分析法。
三、企業財務診斷的基本程序
企業財務診斷主要是首先從財務數據和財務報告出發,較為全面地分析被診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因此建立一個財務體系指標是必不可少的。其實施程序主要包括六個步驟,順序依次為:企業診斷準備、診斷人員的準備、企業現狀分析、企業財務診斷與病因判定、制定建議性的解決方案、事后診斷。
(一)診斷準備
企業根據自身需要來確定企業是否需要進行財務分析診斷。若已確定需要,企業就應該確定好財務診斷服務公司或診斷人員,并提交委托診斷意向書,同時,企業要明確診斷的目標與內容;另外,企業應該收集好診斷時需要的相關資料與信息。
(二)診斷人員的準備
診斷人員接到被診斷企業的診斷委托書后,應該充分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與管理活動,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與資料,制定好診斷計劃。
(三)企業現狀分析
診斷人員全面分析所搜集到的相關資料與信息,包括企業內部環境與企業外部環境分析,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重點詳細地分析,最后整理、綜合分析結果,分析出現結果中各種現象的關系。
(四)企業財務診斷與病因判定
在第三步的基礎上,找出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財務問題與弊病,對其進行診斷,并分析造成這些財務問題與弊病存在的原因。
(五)制定解決方案
基于所找出企業存在的問題之上,協助企業制定出解決問題的具體的可行性方案與措施,并且跟蹤企業實施方案的情況,對其加以實踐指導。
(六)進行事后診斷,看其效果
在企業實施解決問題方案的過程中,對一些不合理的方案或者根據環境和條件的變化進行修改,使之更為完善與可行。并且事后若出現問題,對其再次進行診斷,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四、企業財務分析指標
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財務報表不但能直接反映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籌資活動和分配活動的狀態或狀況,而且可以間接揭示或通過財務分析揭示財務活動的能力或效率,也就是包括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增長能力等四個財務指標。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投入一定有效資源所取得收益的能力。根據不同的資源投入,盈利能力分為銷售凈利率,即凈利潤與銷售收入之比;資產凈利率,即凈利潤與資產之比;權益凈利率,即凈利潤與股東權益之比。
營運能力是指企業營運資產的周轉效率。營運能力可通過周轉率指標或者是周轉天數指標的分析來反映。營運能力指標主要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現金比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
償債能力分析與評價是指對企業償還各種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的能力和保障程度所作的分析與評價。償債能力指標主要是通過研究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各個項目的結構關系及其變動的情況,確定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的強弱。
增長能力是指企業能夠保持持續發展或增長的能力。可以通過銷售增長率、資本增長率和可持續增長比率等。
五、結語
1.企業環境分析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與現實的企業環境及環境的未來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企業來說,把握住環境的現狀和將來的變化趨向,利用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機會,避開威脅因素,是謀求生存和發展的首要問題。
構成企業環境的因素很多。它可由主體環境因素、一般環境因素和地域環境因素構成。企業的主體環境因素是指與企業的經營成果有利害關系的個人和集團,如股東、顧客、金融機構、交易關系單位、競爭企業、外部機關團體等。企業環境的一般因素是由社會的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和科學技術因素等社會因素構成。而地域環境因素是指上述環境因素產生的地理位置而言的,它包括國內環境因素和國際環境因素。
對一個具體企業而言,從時間、費用和必要性看,它不但不可能,而且也沒有必要對所有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因此,首要要確定特定企業的特定環境內容,然后集中人力和費用,對影響較大的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西方企業在分析時,十分重視對將來因素突變的時間和變化方向進行預測,這是環境分析的結論。環境分析最終必須回答:環境因素將在何時開始發生變化?發生的可能性多大?這種變化是企業的成長機會,還是威脅因素?對企業會帶來多大的影響?應該采取何種對策?由此可以看出,環境分析是制訂出正確的企業發展戰略的根本保證。另外,企業為了制訂新的產品市場發展戰略,應重點分析與本企業向市場提供的商品有競爭關系的企業群體,以便作為選擇計劃方案的依據。
2.企業能力分析和業績分析
企業在進行環境分析的基礎上,應認真做好能力分析,預知企業現有能力與將來環境的適應程度,明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做到“知己知彼”,從而使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新業務計劃建立在切實可靠的基礎上。否則企業會喪失競爭能力,而使新業務的開展也歸失敗。因此,企業能力分析是制訂新業務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之一。
企業能力分析的基點是將現有企業能力與新業務活動必需的能力相對比,找出兩者的差距,并制訂提高企業能力的戰略計劃,使企業新業務計劃得以順利地實現。為此,企業能力分析首先要明確企業能力的結構,即明確反映企業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企業能力進行分類,便于系統地掌握企業的能力狀況。其次,在分類基礎上,切實掌握企業現有能力的實際情況,這關系到發展戰略計劃提出的合理性,故是企業能力分析的關鍵。然后通過對企業能力評價,發現企業現有能力存在的問題,明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關于企業能力的評價,目前西方國家也處于發展階段,所以同時出現各種不同的方法。總的評價思路是將現有企業能力與按某基準所要求的企業能力相對照。評價的難點在于評價基準的選定.目前采用的基準有兩種:一是主觀基準,即由評價者設定的企業理想能力;二是客觀基準,即競爭企業中或其它行業中的優秀企業的能力。
企業業績分析是指企業在維持現有能力不變的狀態下,預測其在將來變化的經營環境中所能取得的經營成果。顯然,這種經營成果預測值一般是達不到企業的長遠目標值的,這就對企業的經營者提出要求:必須改革企業的經營結構,以適應環境變化。否則企業發展戰略目標便難以實現,企業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險。使經營者增加危機感,主動地將注意力轉向對企業戰略方向的研究,這是對企業業績分析的目的和意義。
3.戰略目標的設定
任何計劃的制訂,都需要以一定目標為依據。企業新業務計劃是一項戰略性的發展計劃,具有長遠性,故企業必須確定長期戰略目標以作為制訂發展計劃的依據。
戰略目標的設定,原則上應以適應環境變化的需要和企業能力為依據。但企業在確定目標體系的主要目標項目,因不同研究者提出的項目內容不同而各有特色,但其基本項目的內容基本相同。例如,作為企業業務發展計劃來說,反映計劃將來經營成果的定量目標,一般包括收益性、成長性和安全性三項目標。
(1)收益性目標。最常用的目標項目是總資本利潤率、銷售利潤率、銷售周轉率等。
(2)成長性目標。主要項目有銷售額增長率、市場占有率、利潤額增長率等。
(3)安全性目標。主要項目有自有資本比率、附加值增長率、盈虧平衡點等。
上述目標項目的目標值的設定,國外經常采用社會平均值、同行業優秀企業和國際類似的優秀企業為參照標準給予設定。一般來說,設定目標值要高于社會平均值,并盡可能向同行業優秀企業的基準挑戰。這有利于保持企業的競爭力,也有利于判斷經營者的經營是否成功。
4.發展戰略的形成和確定
企業根本面臨或預感到可能面臨的問題,從對環境的調查分析入手,并依據企業能力和長期目標,提出解決問題或適應未來環境變化的多個戰略設想,再經過整理、歸納、分析和評價,最后形成和確定企業的發展戰略。但這時的戰略還是概括性、方向性的基本框架。如“開發海外市場”戰略,其目的是實現產品出口,但如何出口,向哪些國家、什么樣的目標市場輸出,輸出數量和時間等問題,則應根據戰略的目的、目標、所需資源的數量和企業的能力進行規劃,最后確定實施方案。也就是把發展戰略具體化。
西方企業新業務發展計劃事關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企業高層經營者必須研究和決策的重大課題。故企業一般都設置有專門職能機構和人選從事此項工作。發展戰略正確與否,關鍵是對提出的發展戰略的評價。評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必要性。企業發展戰略的提出,首先必須回答為什么要發展新業務,其目的何在?這要從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對企業的要求和企業自身的需要出發進行分析和評價。
(2)適應性。提出的發展戰略是否適應環境的變化,是戰略成功與否的首要問題。適應性評價是根據對環境分析的結果,評價戰略實施后能否適應環境的變化和對偶發事件的承受能力。
(3)收益性。收益問題是企業發展新業務的基本目標之一,其最常用的指標是預期資本利潤率,即通過對發展戰略中投入資本與預期獲得利潤之比,來評價戰略的收益性。一般資本利潤率平均要高于資本貸款的利率。但對發展戰略來說,在評價時不能只追求一時的收益性,而要追求長期穩定的收益性。
(4)風險性。一般來說,收益性愈高的發展戰略,其風險性愈大。就戰略決策的本質來說,風險性是客觀存在的,它是對風險的挑戰。因此,評價時一般是將風險性極大或極小的方案篩選掉。風險性評價主要是評價戰略失敗后對企業經營成果的沖擊程度。然而,一個企業如何對待發展戰略的收益性和風險性,這與該企業的基本經營方針、經營思想和企業經營者的價值觀念有很大的關系。
一、審計方法的統計分析及優先序列排序
本文選取深圳市審計局開展的七個典型的績效審計項目:海上田園風光旅游區績效審計、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的績效審計、深圳大學城的績效審計、深圳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績效審計、深圳市婦兒發展大廈的績效審計、深圳市東湖醫院的績效審計以及深圳市危險處理處置設施項目的績效審計等為案例的85卷檔案(危險廢物處理設施績效項目尚未歸檔,不包括在內),262份審計工作底稿進行績效審計方法分析。經分類、總結及統計分析,將其中績效審計方法的使用次數排序分析情況列示于表1。
二、現有績效審計方法在運用中的成功及不足
現有績效審計方法在運用中的成功之處有以下三點:(1)績效審計方法在一般方法的基礎上,更體現其多樣性的特征。從表l可以看出,在案例中出現的績效審計方法共有16種,除較常使用的文件審閱、財務審計等一般方法外,還大量使用了調查、比較及統計分析等方法。(2)績效審計方法的組合使用都不是獨立的,往往結合起來使用。排序分析表顯示,各種審計方法的使用總次數為595次,這說明在262份審計工作底稿中,每個審計事項并不是只使用一種審計方法,而是平均使用2.27次。(3)績效審計方法表現出與其他科學方法相融和的強烈趨勢。從表l可以看出,各類學科的分析方法已經運用于政府投資項目績效審計中,如“管理分析”在被審計單位管理體制審查中的運用,“環境分析”在環保投資項目中的運用等等。
但現有績效審計方法在運用中也存在不足。(1)績效審計在方法使用中還留有財務審計的痕跡。從表1可以看出,財務分析的使用次數為61次,排在第四位。特別是在對深圳市大學城績效審計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財務分析,整個項目都是圍繞著管理經費和收支情況而展開,使該次審計偏離了績效審計的目的,變成了以財務審計為主的審計調查活動。(2)各科學方法在績效審計中的使用還欠深入。各類分析方法在排序表中的比重還比較輕說明雖然績效審計方法已表現出與其他科學方法相融和的趨勢,但在實際審計工作中使用得還不夠深入。如管理分析使用了20次,排第1l位;環境分析使用4次,排第15位;體制,運營模式分析僅使用了1次,排第16位。(3)未對績效審計項目做出綜合績效評價。從審計報告可以看出,以上各績效審計項目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審計效果,查出了被審計單位在建設運營中存在的問題,也從不同側面對被審計單位、政府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但總的來看,各案例中對績效審計的評價比較零散,未在審計中運用綜合評價的方法做出一個明確的綜合績效評價。(4)未對產生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原因分析。政府投資項目績效審計目的在于幫助被審計單位及相關部門找到投資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規范管理,提高效益。但各案例的相關資料顯示,審計人員對項目管理中的問題均未作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沒有找出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
三、政府投資項目績效審計方法的新思路
基于現有績效審計存在的不足,筆者提出將模糊綜合評價方法運用到績效審計綜合評價中,并在此基礎上引入因果分析法、工程概預算分析法、網絡技術分析法及掙值分析法,分別對質量、成本、工期控制管理以及三者集成管理進行深入分析的新思路。因果分析圖又稱特性要因圖,可以找到審計事項的主要問題,并分析產生問題的各種原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糾正,該方法常用于投資項目工程質量控制評價分析中。對成本控制管理可運用工程概預算評價分析法,使用該方法可以在績效審計中對建設工程項目造價的合理性、準確性進行分析評價,提高被審計單位對造價控制的管理水平。網絡計劃技術分析法是一種常用于投資項目工程進度控制的有效方法,在工程項目目標控制中采用這種方法有助于工程成本的控制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投資效率。基于價值工程的掙值分析法可運用于對質量、成本及進度三要素的集成管理分析中。這種方法是在掙值管理方法的基礎上,引進一個新的中間變量,達到成本、質量和工期三要素的集成管理,用于分析由項目質量要素所造成的項目成本或項目工期的變動。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造價,力爭縮短工期,以期促進被審計單位對工程項目進行規范管理,提高投資效益。
參考文獻:
[1]賴火云:《走進深圳政府績效審計》,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
[2]黃德春、許長新:《投資項目后評價的現有理論及評析》,《河海大學學報》2003第31(6)期。
關鍵詞:園林景觀市場;營銷環境;競爭策略
一、引言
隨著城鎮化發展和房地產等行業的興起,園林景觀行業處于加快發展過程中,市場競爭壓力也逐步加大。一方面,當前園林景觀行業的市場競爭環境日益復雜,企業要獲得長遠發展,必須準確定位市場、恰當選擇營銷策略、完善保障措施。另一方面,景觀園林行業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緊密相關,諸多的市場機會蘊藏其中,行業前景也被廣泛看好。不過,我國景觀園林行業目前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行業企業的技術水平差異較大,部分企業存在惡性競爭行為。面對復雜的市場挑戰,企業如何準確目標市場、選擇有效的營銷策略以獲得快速發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命題。鑒于此,本文嘗試分析當前園林景觀市場的發展環境,對企業的市場選擇定位進行思考,并進一步地分析市場營銷組合策略,包括產品、宣傳、品牌、價格、渠道、促銷及關系七個方面,梳理了相關措施,以期對當前企業參與行業競爭提供方法借鑒。
二、當前園林景觀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一)外部市場環境
企業扎根于一定的市場環境,無法脫離外部環境而獲得生存和發展。外部市場環境分析能夠認清企業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并制定相應的策略,具體包含了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技術等環境。企業只有正確把握環境變化,才可能發現機會、避免各類風險對企業造成的不良影響。1.政治經濟環境分析。園林景觀行業面臨的政治經濟環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體制、政策法規、經濟基礎、經濟政策等方面。在市場運行中,政府行為通常是間接的,且主要通過貨幣及財政政策實行調控,這些都會給園林景觀行業帶來各種有利或不利的影響,也是企業市場競爭力變化的重要約束條件。一是法律法規標準。園林景觀行業的法律法規標準起步較晚,目前我國相應的法律法規建設為園林景觀行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促進了產業體系的發展和管理的標準化、程序化。二是政府投資穩步增長,尤其是市政綠化發展較快,城市景觀建設要求越來越高,且隨著招商引資和旅游開發力度的加大,景觀園林行業發展日益加快,投入也不斷增加。目前,國家正逐步加大景觀園林綠化的投資,這些都將推動行業發展。三是政策標準越來越高。目前,各類國家和地方政策對城市綠化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提出了具體的指標要求。總體來看,當前國家政策到資金對行業內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是十分有利的。而從經濟環境分析,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固定投資增長、房地產及園林建設等下游行業的發展前景都將拉動行業發展。而從區域看,二、三線城市也將成為園林景觀設計新的增長點。2.社會環境分析。一是城市化。城市化是推動我國景觀園林行業發展的主因。目前我國的城市化水平仍較低,未來將迎來加速發展階段,面臨較大的歷史發展機遇。二是公眾需求的提升。當前,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對景觀和綠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形成了強烈的市場需求。三是國家環保投入逐步加大,四是從區域來看,景觀園林行業從東部向西部不斷蔓延趨勢逐步加大,這也是企業需要重視的一個行業發展特點。3.技術環境分析。園林景觀行業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景觀園林行業技術發展較快,在制圖方面大量輔助軟件相繼涌入被使用,設計效率不斷提高
(二)內部行業環境分析
近年來,我國園林景觀行業發展較快,行業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規模逐步變大,結構和內容不斷豐富,不同專業也打破了行業界線,與城市規劃、建筑、旅游策劃等行業出現了大量交融和交叉。同時,一些新的設計發展理念和經驗也被逐步引入,帶動了我國行業進步。從整體來看,未來行業發展將面臨重要的機遇,尤其是房地產項目園林建設市場迅速擴張。另外,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園林景觀行業快速發展,并出現了家庭綠化、休閑旅游景觀建設、私人庭院花園的發展趨勢。不過,行業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一是行業內的企業普遍處于發展初期,資源以及能力不強,面臨的競爭較為激烈,市場集中度較低。二是行業兼并將逐步出現,尤其是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行業整合并購面臨新的機遇,這也意味著園林景觀行業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總體來看,行業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市場拓展接單能力,即面向客戶的需求開展市場挖掘,二是人才能力,高端項目管理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三是跨區域經營能力,二三線城市將面臨重要的市場機遇,四是設計施工逐漸融合,企業逐步向上游延伸。以上四個方面的能力將成為未來行業競爭的關鍵。
三、公司目標市場選擇與定位
當前行業企業水平不一,未來分化也將日益明顯,小企業可能成為大公司供應鏈的其中一環,而大企業的規模將越來越大、融資能力也將逐步提升,并將持續整合供應鏈。從業務分類看,主要包括幾個細分市場:一是商業景觀設計,這類設計更強調體驗和享受,即現代商業景觀功能對園林景觀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購物環境,也會對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產生較大影響,因此也應該更具超前性。二是水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這類細分領域集中于生態的恢復、重建或改建,以建設生態平衡,達到自我調節的穩定狀態。三是社區景觀,這類領域屬于復合設計領域,具有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創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生活環境,促進社會和諧。四是旅游休閑度假景觀,這類領域對于設計、施工水平要求高,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契機。五是道路景觀,目前這列景觀效果較為單一,不能很好的指導道路景觀的設計,未來要將道路景觀組織到設計中去。總體來看,園林景觀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其中重要的發展趨勢是精細化、專業化發展。
四、市場營銷組合策略
首先,產品策略。是指企業在營銷前要明確提供什么產品和服務。園林景觀行業需要針對不同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設計針對性的營銷活動,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客戶關系服務。在確定產品策略時,一是要根據巿場變化將目標市場具體化,并結合企業情況,選擇確定進入的市場。由于地域差異,客戶的要求各不相同,這就要求企業提出的具體要求,調整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例如,企業應依據業主的投資規模、風格偏好等因素制訂相應的設計備選方案,充分考慮當地市場特點,以最合理的造價達到最好的效果,,保證消費者利益的實現。二是要適時調整產品營銷組合策略,不同地區、不同業主的差異,使得其對于同一種產品有不同的承受能力,企業應該根據市場環境變化調整設計方案、壓縮經營和管理成本,并及時調整產品組合,適應當地市場特點,同時建立競爭優勢。三是改造產品以提升顧客忠誠度,這將有利于顧客重復購買,拓寬銷售渠道,提升客戶忠誠度。四是確保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持續提供。在未來競爭中,景觀園林行業的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品牌將是企業致勝的法寶。其次,產品宣傳策略。一是產品展示,這是商品銷售的基礎形式,也是企業實力和能力的展示。園林景觀行業的產品展示能力更是被客戶所了解和接納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的形式是通過展會擴大產品的曝光率,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展示渠道愈加方便快捷,營銷得以跨地區快速展示,提高了營銷效率,效果也相對較好。二是融入行業協會。這些機構可以聯系市場和企業,并利用其組織優勢提供準確信息,幫助開拓市場。目前我國缺少統一有力的園林景觀行業協會,因此需要加快發展和培養,以促進行業有序發展。三是拓展互聯網銷售。可以通過廣告,準確定位產品。四是積極運用廣告函和宣傳冊將景觀設計案例作為向目標客戶推薦的主要方法。五是會展方式,可以通過建立辦事處捕捉供求信息,還可以通過公益活動宣傳企業形象,促進產品營銷。再次,品牌策略。品牌形象是企業贏得顧客忠誠的重要途徑,有助于企業開展各項經營活動,會促進企業文化的健康發展。從景觀園林行業看,品牌促銷是最佳途徑,能夠促進雙方及時的溝通。企業需要認真分析市場需求情況,為品牌選擇適當的市場位置,使得業主能夠對企業產生品牌偏好。一是要注重品牌形象塑造,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賦予品牌更加鮮明的風格特點。二是有效預測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營銷策略,走在市場變化前面。三是要積極提高顧客滿意度,妥善處理意見反饋,適應市場變化節奏,掌握主動應變方法。第四,價格策略。就園林景觀行業來看,其提供的產品以方案方式體現,偏向于服務。企業進行產品定價時要考慮成本,還要考慮顧客情況,更需要考慮競爭對手成本、比較和分析競爭對手產品和價格,最終結合各種情況制定合理的產品價格。同時,企業規模不同,產品定價策略不同。但是價格制定要考慮成本,,成本導向策略是比較普遍的策略。大型企業因為具有資金、技術優勢,一些時候可以采用需求導向法定價策略。第五,渠道策略。渠道戰略是企業開拓市場、實現銷售目標的重要內容。對于園林景觀企業來看,渠道結構的建設中心應該是終端市場,可以通過市場炒作開展銷售工作,同時可以將渠道成員發展成為伙伴關系,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還可以實行扁平化營銷渠道,增強企業控制力,有效地促進銷售。第六,促銷策略。是指企業通過公共關系、廣告等促銷方式向客戶展示產品信息,達到形象認知、競爭差異、利益展示、信譽維持和說服購買的目的。常用的促銷方式有人員推銷和非人員推銷兩種方式。第七,關系策略。即與供應商、客戶、分銷商、競爭對手等建立關系,發展好這些良好關系。就該行業而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社會關系,積極獲得大型市政園林項目,最終實現公司的發展目標。
五、新時期促進景觀園林企業發展的策略
一是積極開拓新市場。要重視老客戶口碑傳播,深入開展重點集團客戶的營銷和區域化營銷,有效開拓二、三級城市市場建立。要以客戶為中心,提高目標市場滿足。要積極考慮市場機會潛在機會,主動選擇有利的市場策略。二是組建營銷中心,提高營銷效率。市場競爭的本質是價值鏈的競爭,目前的競爭是渠道為王、品牌制勝,景觀設計行業要積極培養自己的營銷人員,尤其要有專業技術知識,要積極進行品牌拓展,充分了解客戶,增強對市場反應速度。三是合理授權,促進團隊協作。景觀設計行業的競爭力在于訂單獲取能力,就主要涉及企業內部管理和外部運作兩個方面的實力。另外,還要積極培養高端營銷經理,提升企業對于高端項目的把控程度。
作者:賴馨 單位:美國紐約大學專業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韓莉,于金星.當前園林設計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3.
[2]戴竹秀.淺談風景園林設計四大創新理念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9,14.
[3]弋佳.市場細分的四大步驟[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1,01.
[4]清華.探討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選擇[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01.
1.1需求分析全面系統地了解用戶的需求是網絡系統集成成功的關鍵。應該采用科學的方法從事用戶需求的調查和分析,這種需求分析不僅應該包括用戶管理者和系統維護者的意見,而且應該包括最終用戶的意見,從而保證需求的準確性。用戶需求的分析過程可以使用迭代的方式,通過反復征詢,不斷完善,逐步完成,具體包括:
1.1.1環境分析。環境分析是對用戶的基礎信息環境進行了解和掌握,如信息化的程度,計算機和網絡設備的數量、配置和分布,技術人員掌握專業知識和工程經驗的狀況,領導層對信息化的認識等。
1.1.2業務分析。業務分析包括實現或改進的網絡功能,需要的網絡應用,如電子郵件服務、Web服務、Intemet連接、數據共享等。
1.1.3管理分析。對網絡系統進行管理是整個信息系統穩定、高效運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系統是否按照設計目標提供服務主要依靠有效的網絡管理。
1.2設計步驟
1.2.1確定網絡的規模。確定網絡的規模包括哪些部門需要接入網絡,哪些資源需要上網,有多少網絡用戶,終端設備的數量等。
1.2.2網絡拓撲結構選擇。網絡拓撲結構是指用傳輸媒體互聯各種設備的物理布局,是網絡中各節點間相互連接的方式。目前大多數網絡使用的拓撲結構有三種:星型拓撲結構、環型拓撲結構和總線型拓撲結構。拓撲結構的選擇往往與通信介質的選擇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的確定有關,并決定著網絡設備的選擇。
1.2.3網絡協議選擇。網絡協議是網絡中各設備、終端交換數據所必須遵守的一些事先約定好的規則。一個網絡協議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語法、語義、同步。TCPllP協議是目前用得較多的網絡集成協議,它由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網際協議IP組成,是Intemet所使用的各種協議中最主要的兩種協議。
1.2.4網絡設備選型。網絡設備包括路由器、交換機、負載均衡器等。在網絡拓撲結構和網絡協議確定之后,就可以進行網絡設備的選擇了。
1.2.5IP地址規劃。分配IP地址就是明確網絡中每臺設備或終端所使用的地址。在進行IP地址規劃時,應遵循以下的原則:規范管理、可持續發展、靜態分配與動態分配相結合、公網地址與私網地址相結合。
1.2.6網絡安全設計。常用的網絡安全產品有防火墻、IDS、IPS、身份認證系統等。關鍵的網絡安全設計包括:網絡拓撲安全、系統安全加固、災難恢復、緊急應對等。
1.2.7確定布線方案和布線產品。網絡布線是整個網絡系統的基礎,作為一次性的投入,為避免重復建設,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應采用結構化的布線,并為以后網絡的擴容留有足夠的空間。
2網絡系統集成的實施
2.1注意的事項在網絡系統集成實施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2.1.1網絡系統集成實施前應具有完整的工程實施方案,并準備好材料、器材、設備和配置好相關工程技術人員。
2.1.2網絡系統集成實施應嚴格按計劃和進度執行,如發生不可預期的情況,應及時向相關技術部門匯報,并協調處理各方意見,盡快做出解決方案。
2.1.3在網絡系統集成實施的過程中應實時對質量進行控制。
2.2調試與檢測
調試是網絡系統集成中比較重要的一步,用戶可以在網絡系統集成完成后,對整個網絡系統進行反復的測試,在測試過程中不斷對系統進行優化和調整,使系統達到最佳的工作性能和狀態。測試所要做的工作包括工作間到設備間的連通狀況、主干線的連通狀況、信息的傳輸速率、實際帶寬、誤碼率、設備的負載情況等。
3結語
[關鍵詞]內外部要素評價矩陣;SWOT矩陣;價值鏈;QSPM定量規劃矩陣
一、內外部要素評價矩陣(IFE矩陣、EFE矩陣)
企業在運用PEST-N和五力模型分析法對外部經營環境進行詳細分析,找出外部戰略環境要素,收集到有關信息,預測到關鍵要素的變化,歸納出外部機遇和威脅之后,可以采用外部要素評價矩陣(EFE矩陣)對企業的外部戰略環境作一個定量評價,以便于幫助企業戰略決策者更為綜合全面地認識所掌握的各種環境信息。開發企業外部要素評價矩陣模型需要企業戰略決策者(或群體)的主觀判斷。對于企業來說,其外部要素評價矩陣模型的綜合加權評價值為正數,表示企業處于一個有吸引力的行業之中,其外部環境中的機會大于威脅,值越大表示外部環境對企業越有利:綜合加權評價值為負數,表示企業處于一個前景不妙的行業中;其外部環境中的威脅大于機會,絕對值越大表示外部環境對企業越不利。
二、SWOT矩陣分析法
所謂SWOT矩陣分析法,即企業環境分析,是綜合考慮企業外部和內部環境的各種因素,找部出組織運作外環境中的機會和威脅及內部的優勢和劣勢,并對其進行分析評價,從而選擇最佳經營戰略方向的方法。SWOT矩陣分析法中的S是指企業內部的優勢(Strengths),W是指企業內部的劣勢(weaknesses),O是指企業外部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ies),T是指企業外部環境的威脅(Threats)。
SWOT依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列表定出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及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的內部及外部因素,并且根據所確定的標準,對這些因素進行評價,從中判定出企業的優勢與劣勢、機會和威脅。因素評價最常用的方法是對所列出的因素逐項打分,一般采取4分制,根據企業對外部因素反應能力的大小對外部環境中的機會和威脅等因素打分,根據企業相對于主要競爭對手對企業內部環境中的優勢和劣勢等因素打分,其中外部機遇和內部優勢打正分,外部威脅和內部劣勢打負分,然后按因素的重要程度加權并分別求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代數和。在實際應用中,具體數據可采用IFE矩陣和EFE矩陣的分析結果。最后分別用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作為SWOT矩陣分析圖的橫、縱坐標軸,根據IFE和EFE矩陣的打分結果畫出企業的SWOT分析定位圖,企業根據所處的象限位置選擇相應的經營戰略。
三、價值鏈分析法
1985年美國戰略管理學家波特首次提出了價值鏈理論。他認為企業每項生產經營活動都是其創造價值的經濟活動,企業所有的各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創造價值的一個動態過程,即價值鏈。企業在價值鏈中創造的價值如果超過其成本便有盈利,如果超過競爭對手的話,便擁有更多的競爭優勢。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可以分成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兩大類。基本活動是指生產經營的實質性活動,一般可以分成原料供應、生產加工、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五種活動。這些活動與商品實體的加工流轉直接有關,是企業的基本增值活動。支持性活動是指用以支持主體活動、內部之間又相互支持的活動,包括企業投入的采購管理、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結構。支持性活動既是對基本活動的支持,又互相支持,它們是依靠提供外購投入品、技術、人力資源和各種企業范圍內的功能約束進行的。
四、QSPM定量規劃矩陣
1.1原子熒光法氰化物原子吸收以及火焰原子吸收、石墨爐原子吸收這三方面是原子熒光技術的主要內容,其在水中痕量、超痕量金屬元素的檢測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如今,水中的As、Te、Sb、Ge、Bi、Sn、Pb、Se八種元素,我國通過自行研制的原子熒光儀器能夠有效對其進行檢測。同時,在分析有一些易變為氯化物的元素時,原子熒光法更加準確、靈敏,干擾機體程度低。
1.2色譜分析法與此同時,根據快速的分離檢測樣品而實現對樣品的分析是色譜分析法的主要內容。其通過各個混合物中所含有的成分互不相容的特點,其分離、測定工作主要是通過其吸附能力、分配系數、親和作用的差異而進行的。不僅如此,定性定量分析被檢測樣品的工作,也能通過這種方法實現。氣相色譜分析法、高效液相分析法這兩種方法是環境無機分析化學中最為常用的方法。
1.3等離子發射光譜法這種方法不但能夠有效進行清潔水基體成分的工作,也可以測定廢水內金屬和底質、生物樣品等元素。同時,靈敏度高、準確度準、檢測效率高是這種方式的主要特征,10~30個元素的測量工作,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一次性測量出來。
1.4等離子發射光譜-質譜法其本質就是質譜分析,它的離子化源是ICP,其靈敏度遠遠高于ICP-AES技術,大概高出2~3個級別。在測定質量數超過100的元素時,其在靈敏度方面的優勢表現得更為明顯,且檢出限也很低。例如:利用碎片峰的合理性判斷分子離子峰,從分子離子中裂解的常見碎片。
1.5分光光度法和流動性注射分析技術顯色反應研究對于靈敏度和選擇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分光光度法能有效地完成對其研究工作。同時,在流動性注射分析技術結合下,加之不同化學操作的應用,能夠完成融合萃取、試劑添加、蒸餾、定容顯色、測定等步驟。同時,自動分析也是其一大特色,能夠在水質在線自動檢測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其對于樣品的需求量少、分析速度快、精度高等是其主要特點,同時,這一方式能夠有效地節省試劑,并且可以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1.6離子色譜法離子色譜法的工作原理就是對水中含量最高的陰陽離子分離然后測定。這一技術最顯著的優點就是選擇性及靈敏性很強,能夠在同一次檢測中測定多種成分。此外,借助電導檢測器和陰離子分離,其能夠對Br-、NO-2、SO2-4等離子進行測定,而借助陽離子分離柱則能夠對I-、CN-、S2-等離子和一些特定的有機化合物進行測定。
2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的差異
兩者的應用領域有著很大的差異,化學分析一般的測定被測分析物為常量或者是半微量,且其準確度很高,不過精密度較差,所以只能測出常量以及半微量物質的含量,檢測微量組分時精確度很低甚至根本檢測不出來;使用這一方式進行檢測工作時要求其誤差不超過0.1%。儀器分析通常都是對微量乃至痕微量進行分析,其準確性不好但精密度很高,能夠定性或定量的確定測量成分,但誤差很大,一般都會超過1%。比如,一樣品要求檢測的組分在被檢測物中含量是90%,那么檢測的誤差要求在1%左右就比較大了,即檢出89%~91%,而要求誤差0.1%左右就比較合理,即檢出89.9%~90.1%,此時適用化學分析;使用儀器分析顯然誤差很大。而對于測定某一樣品含量在0.1%左右的組分,誤差1%左右就可以,即檢出0.09%~0.11%,而要求誤差在0.1%就沒有這個必要,即檢出0.099%~0.101%,此時便適用儀器分析。
3儀器分析方法與化學分析方法的關系
儀器分析:一般都是對微量及超微量進行分析。其優勢包括下述內容:效率高、靈敏、需樣品量少,可是相對誤差以及準確度方面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僅僅適用于分析微量以及痕量組分。不過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定的聯系的。第一,現今的儀器分析方法是以經典化學分析方法為前提發展的。我們在進行儀器分析時,一般都要對樣品進行前處理,這便需要使用化學分析方式。儀器分析方法是一種相對化學分析方法,這是由于使用該方法測定樣品前都必須使用標準溶液開展校對工作,但配置和標定標準溶液的過程就屬于化學分析的范圍。第二,科學技術的迅猛進步,使得化學分析方法的現代化及自動化成為可能,化學分析的應用領域廣,并且各種設施成本低,且能夠很好地彌補儀器分析方法的不足,具有儀器分析方法所不可比擬的優點。綜上所述,儀器分析方法及化學分析方法都是分析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兩者協同工作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4應用與展望
4.1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環境無機分析化學中,現代儀器分析在元素定性定量分析方面的應用主要是利用無機質譜對微量元素的含量進行測定以及利用同位素質譜對同位素的豐度進行精確的測定。在元素質譜分析中,離子探針分析儀器是主要的部分,這種分析技術具有極高的精確性。其在分析固體材料中的微量元素、痕量元素等工作方面作用顯著,同時元素定性分析能夠通過峰位來實現,而定量的分析工作便可以通過峰強實現。
4.2環境監測標準現如今,現代儀器已經成為分析環境監測標準的主要方式。同時,在評估環境質量工作中,痕量元素數據也已成為近幾年環境標準的參考物質。環境標準物質定值得以實現,環境監測掌控更為有效、記錄全面,都是因為此類分析方法具有極高的靈敏度。
4.3痕量與超痕量污染分析準確測定超痕量級別的污染物是現如今環境分析工作的一項新要求。鑒于此,在環境無機分析化學工作中,現代儀器分析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更加必要。為了有效地分析、檢測無機環境,就要努力研究出一種方法,能夠檢測到低至痕量、超痕量的污染物在大氣、水體、食品、土壤、生命體等事物中的含量。除了靈敏度高、選擇性好以外,檢測痕量、超痕量物質速度快也是其一大特點,“三致”物質的檢測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只有應用現代儀器進行檢測,才能確保上述檢測的成功,使其更有助于環境研究、檢測分析等工作。
4.4檢測技術連續自動化目前,環境監測分析的方式方法已不再是以往傳統的化學分析,而是已進入到了儀器分析的時代,連續的自動化操作也已經逐步代替了以前的手工操作。同時,現如今能夠實現自動化連續型監測操作的現代儀器已占據絕大多數。除此以外,定點性、流動性、連續性等優勢也是現代儀器監測已經具備的,其監測不僅能夠進行全球范圍的跟蹤,還可以深層次、全方位地了解污染物轉移、傳遞的相關過程,從而使得環境信息能夠更加及時有效,分析能力、研究水平也能相對得到完善優化。
5結語
關鍵詞:綠色建筑;數字化;模擬;軟件
中圖分類號: G623.58 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近年來,“綠色建筑”在國內的腳步已明顯加快,2013年5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公布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底,評審通過的綠色建筑項目達742個,標識項目的建筑面積已超過7000萬平方米。隨著2013年國務院《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十二五期間,綠色建筑將呈現爆炸式的增長。按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的條款要求,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借助于現代的計算機數字化分析技術,對建筑設計的風環境、熱環境、聲環境及建筑能耗進行模擬分析,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優化分析。本文將對風環境、熱環境、聲環境及建筑能耗應用較多的軟件進行簡要的分析。
2、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數字化分析技術的需求
通過對《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1]的分析,根據其中的評價條款要求,以公共建筑為例,需要進行數字化分析的條款主要如下:
第5.1.6條,場地環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的規定。
第5.1.7條,建筑物周圍人行區風速低于5m/s,不影響室外活動的舒適性和建筑通風。
第5.5.11條辦公、旅館類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間室內采光系數滿足《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的要求。
上述條款的提出,一方面是為建筑環境的量化提供方法、工具;另一方面,切實推動綠色建筑數字化分析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和發展。
3、數字化分析的技術軟件
隨著計算機技術技術的發展,建筑環境相關的計算分析軟件發展迅速,形成了整套的綠色建筑分析技術,包括建筑室外風環境、建筑室內風環境、建筑光環境、建筑聲環境等計算分析技術。對于各個建筑環境,每種建筑環境的模擬都有其代表性軟件,下面將針各分析軟件具體分析。
3.1 室外、室內風環境模擬
在綠色建筑規劃設計階段,通常考慮建筑周邊的風環境,夏季有利于自然通風,冬季保證建筑周圍人行的舒適性,同時滿足《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第5.1.7條的要求,為量化分析室外風環境,通常采用計算流體力學分析軟件,目前常用的計算流體力學軟件主要有Phoenics、Fluent、Airpak等。
Phoenics是世界上第一套計算流體與計算傳熱學商業軟件,幾經更新,目前已經發展至2012版,具有強大的計算功能,不僅能模擬建筑環境的速度場,還能模擬溫度場。近年來,Phoenics推出FLAIR模塊,該模塊是英國CHAM公司針對建筑及暖通空調專業設計的CFD專用模塊。在原有FLAIR模塊的基礎上,新版本FLAIR增加了大量HVAC專業相關內容,具有更強的專業性,HVAC工程師不必具備專業CFD知識就可以運用該模塊。
Fluent 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計算分析軟件,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為60%,由于采用了多種求解方法和多重網格加速收斂技術,因而FLUENT能達到最佳的收斂速度和求解精度。目前,隨著網格劃分技術的發展,目前ICEM軟件能完全取代過時的GAMBIT,實現非結構網格和結構網格。由于其強大的計算功能,在勝任建筑室外風環境分析,建筑室內風環境分析、建筑室內溫度場分析方面綽綽有余,因此在建筑領域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該軟件采用icem劃分網格時對使用者理論基礎要求非常高,對幾何模型的要求非常高,幾何模型制作如果不恰當,自動生成網格往往不能滿足計算質量要求,造成網格調試耗時大,尤其是同時計算速度、溫度場等參數時,推高了數字化分析計算成本。
Fluent Airpak是面向工程師、建筑師和室內設計師的專業人工環境系統分析軟件,可以精確地模擬所研究對象內的空氣流動、傳熱等物理現象,以及熱舒適度等問題,并依照ISO 7730標準提供舒適度、PMV、PPD等衡量室內空氣質量(IAQ)的技術指標。具有自動化的非結構化、結構化網格生成能力,支持四面體、六面體以及混合網格,因而可以在模型上生成高質量的網格,由于其求解器采用了全球最強大的CFD(計算流體動力學)求解器——FLUENT,具有較好的計算效率,因此在建筑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新版的Airpak與CAD軟件的精度和兼容性存在一定問題,導入進Airpak的文件往往存在問題,導入完成以后需要手動修改幾何模型,這成為Airpak軟件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通過上述計算流體力學分析軟件的分析,可以精確分析建筑的溫度場、速度場,提供速度、溫度、壓力、空氣齡等參數,用以衡量室內、外建筑風環境的優劣。
圖1、 Phoenics 軟件計算室外風環境結果 圖2、Airpak軟件模擬的室內溫度場
圖3、Fluent 軟件計算界面 圖4、 Phoenics軟件模擬室內空氣齡結果
3.2 建筑聲環境模擬
Cadna/A 是德國推出的一套計算噪聲傳播擴散規律的軟件,在德國噪聲環境評價中得到廣泛應用,此軟件不但操作簡便,而且預測結果準確,通常用于建筑室外公路噪聲等的預測分析,該軟件提供了眾多的噪聲源模塊,可以模擬室外綠地,地形對建筑聲場的影響。在住宅小區等的噪聲分析研究過程中,具有模擬速度快,可視化程度高,3D效果展示好等特點。與建筑室內聲環境對應的為Cadna/R軟件,主要用于模擬室內的噪聲分布狀況,精確分析室內空間噪聲等級,為優化建筑室內環境提供依據,尤其在醫院、住院大樓等建筑設計中應用較多。
圖 5、 室外聲環境3D圖 圖 6、 室外聲環境等值線圖
3.3建筑光環境模擬
建筑光環境對于建筑節能和人們的心理需求具有重要影響,采光不好,一方面將導致人們生活生產受影響,同時采用人工照明輔助后增加了建筑能耗[2]。因此,必須營造良好的室內光環境。在自然采光方面,如何對建筑光環境進行良好的模
圖 7 室外太陽輻射分析
擬分析,AutodeskEcotectAnalysis軟件是一款功能全面,適用于從概念設計到詳細設計環節的可持續設計及分析工具,其中包含應用廣泛的仿真和分析功能,能夠提高現有建筑和新建筑設計的性能。該軟件不僅可以分析建筑周邊場地的日照、太陽輻射、建筑室內自然采光、建筑房間視野進行模擬和分析。在自然采光方面,可以量化采光井、外窗、導光筒等的自然采光效果,其提供的采光模型具有計算速度快等特點,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通過建筑光環境的模擬,可調整建筑采光方案,采用采光井、外窗、導光筒等技術增強室內采光。
3.4 建筑能耗模擬
由于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比重較大,建筑節能成為重中之重,在建筑的方案設計階段,一般采用建筑能耗模擬軟件對各方案的建筑能耗進行比選。目前使用的建筑能耗模擬軟件主要有有Energyplus、Equest、Dest,Energyplus、Equest得到了LEED標準體系的認可,在國內使用越來越廣泛。三款軟件的計算內核均為doe-2,該內核程序由美國勞倫斯伯克力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開發,采用反應系數法來計算建筑圍護結構的傳熱量[3]。相對而言,Equest計算軟件較Energyplus容易掌握,使用的人群也更為普遍。Equest軟件提供了多種空調系統模型,可用于風冷熱泵空調系統、常規水冷式冷卻塔,地源熱泵空調系統,VRV空調系統,溴化鋰吸收式空調系統的建筑能耗模擬工作,計算速度快,模擬結果準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4、結論
通過對綠色建筑數字化分析軟件功能、優缺點的簡要介紹,在建筑設計的各個階段,可采用進行上述的分析軟件,對建筑環境進行量化分析,并進行改進,優化建筑性能。在綠色建筑的發展中,隨著新技術、新材料不斷出現,數字化分析用于量化新技術、新材料的設計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也將得到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GB/T 50378-2006。
[關鍵詞]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選址;重心法
1 海淀區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必要性分析
合理的配送中心既可以提高農產品的配送效率,又可以降低農產品因流通不暢而導致的高耗損率,降低農產品的配送成本,從而降低城市農產品的價格,還可以有效地保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供貨穩定。
海淀區境內有農地0.693萬公頃,其中果樹0.268萬公頃,主要種植大桃、冬棗、櫻桃、杏等果樹;大田作物0.105萬公頃,主要作物有玉米、水稻、牧草、小麥等;蔬菜0.041萬公頃,其中溫室大棚蔬菜約66.667 公頃。海淀區農產品物流種類繁多,但存在很多問題,諸如銷售渠道不暢、銷售配送模式單一,既無合適和充足的倉儲,又無規模效應的配送,既難以賣出,又銷不上價。嚴重影響了農民收入,挫傷了農民種植農產品的積極性。建立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后,農民種植的農產品將會從這里分發到各個批發市場,以上問題都會隨之解決。
海淀區內主要有清河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錦繡大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二者的蔬菜日成交量約60萬千克,占北京市場份額的30%,而水果方面的日成交量也占到北京市場份額的45%以上。由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將農產品配送到這兩個批發市場可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和供給速度,這樣既使批發市場貨源充足,又能保證消費者買到新鮮滿意的農產品。
建立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后,海淀區的農產品物流狀況將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首先企業可以集中處理訂單、集中揀貨、統一配送,這樣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其次配送中心所配置的冷藏及加工等設備及技術可以為農產品進行增值。再次,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有效地完善了海淀區的城市功能。建立大規模的、多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是城市經濟發展的趨勢。
2 海淀區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重心法選址
2.1 重心法選址模型概述
重心法是將一個新設施布置到一個與現存設施有關的二維空間中去的一種常見選址方法,通常用于處理運費比重較大的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選址。而農產品是一種質高價廉的商品,物流運輸成本是產品成本的主要部分。使用重心法建立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模型可以使得各個貨物處理點距離與流量、運輸費率之積的總和最小。
代入實際值,并進行若干步的迭代即可獲得配送中心的具體坐標位置。
2.2 重心法選址模型應用
海淀區內有7個鄉鎮有供應農產品能力,大小農產品批發市場有近千個,如果將所有鄉鎮作為資源點,所有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需求點的話,將大大增加該方法的計算量。所以將目前海淀區內的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即上莊、蘇家坨、溫泉和西北旺4個鎮作為資源點,而需求點則選擇清河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錦繡大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由表2中的迭代數據可知,第2步迭代所得的總運輸費用是136.239元,為最小值,所以重心法得出的配送中心初始選址具置為(7.914,4.170)。
3 綜合因素分析
由于重心法選址模型是將各個資源點和需求點以直線連接,且不考慮所選地址是否符合實際建設的用地條件的,因此在利用重心法選址之后需要將該地址進行綜合因素的分析。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對重心法初選的地址進行綜合分析。
3.1 交通環境分析
合理的交通環境配置不但可以降低農產品物流配送成本,同時還可以提高配送的效率。農產品的交通運輸大部分都是通過汽車進行運輸的,目前海淀區內有溫泉路、溫陽路、萬泉河快速路和黑龍潭路等將海淀區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市區聯系起來。越靠近市區中心的交通擁堵情況越嚴重,為了減輕北京市內物流配送車所帶來的交通壓力,該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應盡量與市區中心保持一定距離,以保證農產品能夠新鮮的配送到農產品批發市場,從而使得市民能夠吃到新鮮的農產品。
把迭代計算所得到的坐標值還原到直角坐標系中,通過地圖的縮放功能可以看到該點正好位于黑龍潭路和大舟塢路旁邊,具有良好的交通便利性,可以快捷地將農產品中轉配送。該地點位于海淀新區內,離北京市中心有一定的距離,可以大大減少進入北京市中心的運輸車輛,從而減輕北京的交通壓力。
3.2 用地環境分析
農產品配送中心的建設用地必須符合政府相關法規和城市規劃的限制要求,選擇的建設地址最好在物流園區或者工業園區內,以提高現有設施的利用,從而降低建造成本。并且隨著城市經濟和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城市土地資源也越來越稀缺,因此在選擇農產品配送中心建設地址的時候需要避免使用補償費用過高的土地。目前海淀區適合建設配送中心的地方有,“一港三區”物流中心和近年政府重點發展的海淀新區。海淀新區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發展區,為海淀園的專業園區。該區處于北京的五環與六環之間,土地資源較為豐富。
從建設用地方面來看,該位置位于海淀新區內,相對于靠近市區中心的高用地價格,該區地價較為便宜,可以為以后配送中心的擴展留出空地。而且該新區是海淀區近年來經濟發展最為迅猛的區域之一,區域內各項基礎設施都是比較齊全的。因此,海淀區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利用重心法模型求解得到的選址較為合理,可以應用于實際。
4 結 論
根據當前世界物流業發展的要求以及海淀區的農產品物流現狀,分析總結出在該區內建立一個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是必然的選擇。本文從供應和需求兩方面對在海淀區內建立農產品配送中心的必要性等方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利用重心法選址模型求解得到能使配送中心的總運輸費用最小的地址,然后綜合了交通和建設用地等因素分析了重心法求解所得地址具有合理性,可以應用于實際建設。
參考文獻
[1]周啟蕾,李麗敏.深圳市食鹽配送中心選址問題探討[J].經濟師,2007(7).
關鍵詞:綠色建筑 數值仿真 應用
1 綠色建筑需要數值仿真技術
國務院《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完成新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1]。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這個目標的實現必將對我國的綠色建筑事業,節能減排事業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地、節材、節水和節能),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摘自《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由此可見,綠色建筑設計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很多。既要滿足傳統的建筑功能和要求,同時又要滿足節地、節材、節水、節能、及環保的綠色新要求。一項成功的綠色建筑設計需要做到上述諸多方面,難度非常大。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如何做到綠色建筑中要求的“四節一環保”呢?我們都知道,節約首先要能做到“精打細算”,但如何在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建筑系統中實現“精打細算”呢?僅靠手冊中的經驗公式和圖表顯然是不夠的,綠色建筑還需要基于計算機數值仿真的精細化分析技術。
本文先對廣泛應用于歐美發達國家建筑行業的數值仿真技術簡要的介紹,然后分析影響數值仿真技術在我國推廣的因素及解決方法。
2 適用于綠色建筑的數值仿真技術
在建筑設計行業中有一句名言“建筑設計是一項遺憾的藝術”,它的含義是建筑設計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在設計的時候很難把所有問題都考慮到,但建筑建成以后再改變就很困難了。那么在設計過程中有沒有辦法把問題考慮得更周詳一些,留下的遺憾更少一些呢?這個問題放在以前很難,但隨著計算機與軟件技術的發展,通過科學的預測和分析,這樣的遺憾應該會變得越來越少。過去建筑設計中遇到的很多難以解決的結構、能源、環境與安全方面的設計難題,如:
· 復雜結構分析。
· 建筑的動態負荷分析及全年能耗計算。
· 建筑物所在地的風、光、聲與熱環境的分析與評價。
· 建筑物發生火災時的煙霧擴散及人員疏散問題。
· 高層、超高層建筑的電梯流量分析問題等等。
現在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分析的方法,使這些問題在設計階段得到更充分的考慮,這是世界建筑設計行業在近十幾年發生的巨大變化。目前在歐美國家建筑咨詢設計行業常用的分析技術有:
· 有限元分析技術,主要解決結構的強度分析問題。可用于結構優化,以達到提高結構安全和節省建筑材料的目的。
· 建筑能源性能分析技術,預測與優化建筑物的全年能耗。
· 日光與陰影模擬,預測建筑內外的日光與陰影狀況,充分利用日光,節約照明用電。
· CFD技術,預測與優化建筑物周圍與內部的空氣流動、顆粒物分布及溫度分布狀況。
· 建筑聲環境與振動分析,預測建筑內外的聲環境,研究降低噪音與振動的方法。
· 火災與疏散分析,預測火災發生時煙霧流動及人員疏散狀況。
· CGI (Computer Generated Images),用于模擬裝飾與燈光效果。
· 建筑電梯客流分析,等等。
上述分析內容中,建筑能耗、日光、室內外空氣流動與聲環境等都是國標《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要求的。有些分析內容如火災與撤離分析,電梯流量分析雖然在綠色建標準中還沒有明確要求,但這些分析對于大型建筑的安全性,經濟性影響重大,也應該在綠色建筑設計中進行大力推廣。
2.1 建筑動態能源性能分析技術
建筑物動態能源性能模擬用于計算建筑物與外部環境間的能量傳遞。它通過建立建筑物的三維模型,計算太陽輻射得熱、圍護結構傳熱及暖通空調設備發(吸)熱等過程,計算建筑物的全年能耗及建筑物內部溫度。Hansen[3]認為要想有效改善室內環境及節約建筑能源消耗水平,就必須把建筑物及相關系統作為一個整體考慮,而不是各分系統的簡單相加來處理。建筑性能仿真就是把建筑物及相關系統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的有效工具。Thomas[4]認為建筑性能動態模擬是唯一能夠整體比較不同設計方案節能效果的手段。可用于建筑性能分析的軟件很多,Crawley[5]比較了20個主要分析軟件的性能與特點,這些軟件為BLAST、BSim、DeST、DOE-2.1E、ECOTECT、Ener-Win、Energy Express、Energy-10、EnergyPlus、eQUEST、ESP-r、IDA ICE、IES、HAP、HEED、PowerDomus、SUNREL、TAS、TRACE and TRANSYS。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有關資料。
英國建筑設計行業應用非常廣泛的兩種建筑性能分析軟件為IES(Integrated Environment Solutions)和 TAS(Thermal Analysis Software),它們能夠對世界上各種建筑物進行快速的動態熱模擬。并能夠對建筑物的能耗、CO2散發量、運行費用及舒適性進行精確預測(圖1)。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公共建筑優選項5.2.16(建筑設計總能耗低于國家批準或備案的節能標準規定值的80%的要求)應該通過建筑性能分析的方法來嚴格論證。住宅建筑的相關條款也可用同樣方法分析。除此之外,建筑動態性能模擬技術可用于:
· 區域能源規劃。
· 空調動態負荷計算,全年能耗分析。
· 建筑物立面優化。
· 自然通風分析。
· 建筑內部熱環境等等。
2.2 日光與陰影模擬
日光與陰影模擬用于顯示投射于建筑周圍的陰影。通過對天空輻射的直射部分進行計算以確定某時間自然光對建筑的影響。該技術除可進行外部光計算外,還可對建筑物內光進行計算以確定建筑物接收到的室外光的量。前面提到的很多軟件也可以用來進行日光與陰影模擬分析(圖2)。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公共建筑控制項5.1.3 (要求不對周邊建筑物帶來光污染,不影響周圍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及一般項5.5.11 (要求辦公,賓館75% 以上主要功能空間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的要求)應由這種方法進行論證。住宅建筑的相關條款也可用同樣方法分析。日光與陰影模擬技術還應用于:研究新建筑物對老建筑物的影響;優化建筑立面設計;陰影的可視化;優化室內照明質量。
2.3 建筑物內外空氣流動與傳熱的分析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是流體動力學的一個分支,它應用數值計算的方法解決復雜流體的計算問題。CFD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能源以及環保等行業。在建筑設計中應用CFD技術有其特殊的意義,那是因為在建筑設計中涉及的流動與傳熱問題往往都十分復雜,用傳統的方法很難計算。應用CFD技術則可以對這些問題進行比較深入、全面的研究,圖3為CFD在建筑物內外流場分析中的應用。這些分析結果對于建筑方案的確定與優化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公共建筑控制項5.1.7項(建筑物周圍人行區風速低于5m/s,不影響室外活動的舒適性和建筑通風)、一般項5.2.6(建筑總平面設計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夏季有利于自然通風)及一般項5.5.7(建筑設計和構造設計有促進自然通風的措施)需要用CFD技術進行分析。住宅建筑的相關條款也可用同樣方法分析。此外,CFD技術可在以下方面得到應用于以下分析:
· 外部流動建筑風環境, 雨水對建筑物的侵襲, 建筑風載荷, 小區污染控制, 城市熱島分析。
· 內部流動室內溫濕度控制,制造舒適的室內環境,特別是高大空間研究新型室內環境制造方式的效果,如輻射供冷,置換送風,滿足特定的設計需求,如云計算中心空氣管理等排煙設計。
· 外部與內部結合的流動風力與浮力同時作用的自然通風,考慮風力作用的排煙設計,常用的CFD軟件有FLUENT、CFX、STAR-CD和PHOENICS等。有意思的是這些主流CFD軟件最初都源于英國,這充分說明了英國這個國家在工程軟件開發方面的能力是很強的。
2.4 建筑聲環境分析
聲環境是建筑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睡眠、休息、學習、工作和社會活動都需要安靜的建筑環境。噪聲的危害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這充分體現了聲環境控制的重要性。為此,《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建筑場地及建筑內部的聲環境都提出了具體要求。為了確保建筑場地及建筑內部聲環境滿足標準要求,需要進行相關的建筑聲環境分析。模擬建筑聲環境的方法有三種[6],它們是:
· 數值法,通過求解描述聲壓在時間、空間變化的微分方程的方法求解場地的聲學特性。
· 幾何法,確定在現場聲傳播的方向以及到達聆聽者的途徑計算聲學特性。
· 統計法,使用宏觀場景屬性(表面積,體積)來估算聲學特性。
數值法對低頻有效而幾何法對高頻更有效,所以模擬建筑聲環境的軟件一般采用這幾種方法的組合。ODEON[7] 是一種模擬建筑內部聲學特性的軟件,根據建筑的幾何與表面特性,對室內的聲學特性進行預測。CADNA (Computer Aided Noise Abatement) [8]是國際流行的環境噪音預測軟件,可用于包括工業廠房、市場、高速公路、鐵路甚至整個城鎮地區的聲學環境評估。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公共建筑控制項5.1.6(場地環境噪聲符合現行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的規定)及5.5.5(賓館和辦公建筑室內背景噪聲符合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J118的規定)可以由上述方法進行分析(圖4、圖5)。
2.5 火災與疏散分析
雖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尚未對建筑物的火災與疏散分析提出要求,但近年來我國火災頻發并造成嚴重人員損失的情況看,我們應該在這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國外大型建筑都非常重視火災與疏散分析工作,而我國的建筑規模更大,人員密度更高,因而發生火災的危害更大,所以這項分析應該成為我國綠色建筑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火災與疏散分析實際上涉及兩個方面的模擬過程即:火災模擬與疏散模擬。通常先由火災模擬軟件模擬火災發生時煙霧和溫度的擴散情況,這個結果首先可用于排煙系統,噴淋系統以及火災分區的依據;這個結果還可以作為疏散軟件的輸入條件。疏散模擬人與人、人與火災、人與構造物的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受到熱、煙、有毒氣體影響后,從室內逃出的每個人的避難路徑和疏散所需時間等。
火災可由一般的CFD軟件進行模擬,也可以用專業的火災模擬軟件如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9]來完成。FDS 由美國商業部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研發。 而疏散模擬可由FDS + Evac[10]軟件完成, FDS + Evac軟件由芬蘭VTT技術研究中心研發, 完全嵌入在火災動力學模擬模型(FDS)中。也就是說,FDS的計算結果可以直接傳送給FDS + Evac以進行相應的疏散分析(圖6-1)。
2.6 電梯流量分析技術
我國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的數量日益增多,因而對電梯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在建筑物突破了一定的高度與規模,甚至突破了固定的建筑類型后,建筑師在建筑設計中如何具體的將電梯應用技術與建筑設計相結合,同時能夠實現預先設計的效果,并非易事[11]。應用先進的電梯流量分析技術可以比較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既避免電梯數量不夠引起的等待時間過長從而引起建筑品質下降問題,又能避免由于電梯數量過大引起的投資,建筑面積及能源的浪費問題。
一些大型電梯制造公司開發了電梯分析軟件可進行電梯的流量分析,不過這些軟件往往側重于他們自己產品的分析,缺乏廣泛的代表性。英國 Peters Research Ltd 開發的ELEVATE 是歐美國家廣泛應用的電梯流量分析軟件,可以滿足設計要求(圖6-2)。
圖6為某超高層建筑辦公區的電梯流量分析圖。分析給出了該區采用6臺1600kg,速度為3m/s電梯的平均等待時間,最長等待時間等重要數據。
3 如何推廣數值仿真技術
我國在推廣數值仿真技術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開發商、地產公司對這些技術的重要性理解不夠。很少有開發商主動要求設計單位進行這方面的分析,也不愿意為這些附加的分析內容增加付費。而設計單位因為設計費用低,設計周期短,再加上缺乏這方面的人員也很少去進行這些分析工作。久而久之,基于數值仿真的精細化分析就成了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短板。
綠色建筑標準的制定為數值仿真技術推廣帶來了良好的契機,《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有不少需要數值仿真分析的條文。問題是如何在設計與評價過程中真正發揮數值仿真分析的作用。為此,建議進行以下工作。
(1)探索如何使數值仿真分析更好地融入綠色建筑設計過程的方法,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2)組織相關人員對《標準》中涉及到的建筑能耗、采光、通風、聲環境等模擬的邊界條件、模擬過程及軟件要求等進行研究,提出規范化的模擬方法。
(3)組織有關人員對《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涉及的風環境、日光、聲環境及自然通風等數值分析結果的評價方法,提出一套指導評價分析結果的方法。
(4)對從事數值分析及評價的人員進行培訓。
(5)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并與實測結果進行對比等。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綠色建筑行動方案》((2013)4號)
[2]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2006
[3] Jan Hensen, Ery Djunaedy, Marija Rado?evi? and Azzedine Yahiaoui.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for better design: some issues and solutions, Plea2004 - The 21th Conference on Passive and Low Energy Architecture,Eindhoven, The Netherlands, 19 - 22 September 2004.
[4] PC Thomas. 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Simulation: a Brief BDP.
[5]Drury B.Crawley, Jon W.Hand, Michael Kummert, Brent T.Griffith. CONTRASTING THE CAPABILITIES OF BUILDING ENERGY PERFORMANCE SIMULATION PROGRAMS, A Joint Report by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Washington DC,USA.
[6]T. Funkhouser, N. Tsingos, J-M. Jot, Survey of Methods for Modeling Sound Propagation in Interactive Virtual Environment Systems, Presence and Teleoperation 2003.
[7]ODEON,Room Acoustics Modelling Software,odeon.dk
[8] CADNA, State-of-the-art noise prediction software,
[9]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 (Version 5)User’s Guide,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10] FDS + Evac,Fire Dynamics Simulator with Evacuation: FDS+Evac, VTT Technical Research Centre of Finland.
[11]范一飛,高層建筑電梯應用技術設計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