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26: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學常見化學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化學式書寫化學用語書寫規律
經過一年的初中學習進入高中后,很多的學生化學式書寫很陌生,并且不會書寫有關的化學式,也是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因素。化學式可以說是化學中最重要的化學用語,不會書寫化學式就不會寫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從而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一、老師要重視化學式教學
作為化學教師化學式使我們常用的工具,使用起來駕輕就熟。由此可能就忘了自己在初中學習化學式的困難,認為學生學起來也不會有什么問題,對化學式的教學引不起足夠的重視,這會對學生進一步的學習造成嚴重的困難,當你再次認識到問的嚴重時,往往就較晚了,部分學生以放棄了化學的學習,因此教師必須一開始就對化學式的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分散教學難點逐個突破
可以說學習化學起,就接觸化學物質,就可以逐步的引入化學式。例如,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就可以引入幾種常見的物質的化學式,既H2O、H2O2、O2、C、S、Fe、CO2、SO2。但教學中也不要急于求成,否則欲速則不達給學生的學習造成負擔,同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讓他們今天學會幾個明天學會幾個,有新鮮感又有成就感慢慢的就將化學式滲透到了他們的頭腦中。
三、熟記化合價為化學式的書寫做好鋪墊
化學式的書寫包括單質、化合物兩部分。單質的化學式書寫相對比較簡單,通過平常的教學滲透基本上就可以解決。但是也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規律,由前20號元素(不含稀有氣體元素)組成的單質,除氣體外化學式就是其元素符號,特例臭氧(O3)。
化合物主要包括:氧化物、酸、堿、鹽。氧化物又分為金屬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其中非金屬氧化物的書寫不會成為成為難點。因為其名稱中既含有元素的名稱同時還帶有數字,只要按照名稱道謝即可,例如,二氧化碳――倒寫沿著C、O、2的順序寫出CO2即可。但金屬氧化物及常見的其他的化合物的化學書的書寫,則需按化合價來書寫。
初中化學常用的化合價之歌分為兩部分,常見元素的化合價: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價磷,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氫一氧二為標準,單質價態總為零。原子團的化合價:一價氫氧硝酸根,二價硫酸碳酸根,只有正一是銨根。化合價之歌,不但要求學生熟練背誦,而且要使學生達到用到哪一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就知道在哪一口訣中并立即提取出來,而不是在用到化合價時就將化合價之歌從頭到尾背一遍。在上述化合價之歌中,要特別重視原子團的化合價及原子團化學的正確書寫,這關系著酸堿鹽化學式的書寫。
四、分類書寫找規律
在掌握了化合價之歌后,在慢慢的書寫常見化合物的化學式。人教版教材化學式的書寫是采用的最小公倍數法,但實際上這一方法既繁瑣又不好掌握。在教學中老師基本上都采用十字交叉法這一方法,學生比較好接受且簡單,這一方法很實際。有了化合價之歌做基礎,那么教師就可以慢慢引導學生書寫其他化合物的化學式。要想正確地書寫化學式,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規律,那么,化學式的書寫有哪些規則呢?
1.單質化學式的書寫
(1)用元素符號表示:所有金屬(化學式如Cu、Fe、Mg、Hg等;所有稀有氣體(如He、Ne、Ar等);固態的非金屬單質(如S、P、C等)。
(2)雙原子分子
主要有:液態的非金屬單質(如Br2等);氣態的非金屬單質(除稀有氣體單質)(如O2、N2、H2等)。
說明:絕大多數單質的書寫符號上述規則,但也有一些特別的,如臭氧,作為一種氣態的非金屬單質,它的化學式為O3;在常溫下碘為固態的非金屬單質,它的化學式為I2。
2.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
對于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我們可以分為三個步驟:根據物質的名稱確定其組成元素;根據排列規則按順序寫出各元素的符號;確定并標明每種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
以后同學們學習了化合價,書寫一些復雜的化學式會更容易。
那么在化學式中,元素符號排列的順序是怎樣確定的呢?若是由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組成的,一般金屬元素寫在左,非金屬元素寫在右,如ZnS、NaCI等;若是由氧元素與其他元素組成的,一般其他元素寫在左,氧元素寫在右,如MgO、Na2O、CO2等;若是由氫元素與其他非金屬元素組成的,一般氫元素寫在左,其他非金屬元素寫在右(NH3、CH4等除外),如HCl、H2O、H2S等;若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一般的順序是“金屬左氧右非金屬中間”或者“氫左氧右非金屬中間”,如H2SO4、Na2CO3、KNO3等。
只要同學們掌握了上述規律,一定能寫出正確的化學式。
但在教學中也是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一股腦把常見的化合物都堆給學生,重在規律的掌握,舉一反三,精講多練,循序漸進。例如,金屬氧化物可以以氧化鋁、氧化鎂為例,在跟幾個典型的例子即可。化學式書寫的難點是含有原子團的化學式,既酸堿鹽的化學式。我認為在初學化學式時酸的化學式不要一步到位,或者不引入,遇到時在學或許更好。堿既氫氧化物的化學式相應簡單可在初學是引入,并可以引導學生得到規律――R(OH)x。鹽一類的化學式建議不要引入太多。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無論教授哪一部分知識,都要適于學生的認知水平。
五、逐步深化使化學式書寫能力飛速提升
酸堿鹽教學中是化學式的深化的關鍵時期,也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關鍵時期。在該部分是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回基地,也是化學式集中地地方,更是熟練書寫化學式的關鍵期,這直接影響學生高中化學的學習。通過眾多的物質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練習,學生對于化學式基本可以熟練駕馭。
六、積極開展各類活動使化學式的書寫成為自然
一、主要考點及學習要求
1. 熟悉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并能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2. 能用化學式表示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并能理解含義,掌握應用。
3. 會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
4. 能看懂某些商品標簽上表示的物質成分及其含量。
二、中考命題重點及命題規律
化學式的含義及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根據化學式求化合價以及根據化合價確定化學式仍將是中考命題的重點。通常的考查方式是:通過聯系社會生活實際給出陌生的化學式讓考生分析它的組成,在分析組成里通常會出現有關化學式的含義和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的質量比、某種元素的質量分數或化合價等;給出幾種元素的化合價讓考生組合化學式。
三、典型例題及易錯點分析
例1 (2006年•河南)達菲的化學式為C16H28N2O4•H3PO4,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禽流感藥物。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達菲屬于氧化物
B. 達菲由碳、氫、氮、氧、磷五種元素組成
C. 達菲分子中碳、氮、磷元素的質量比為16∶2∶1
D. 達菲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四氧化二氮分子和磷酸分子構成
點撥: 含氧的化合物并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許多酸、堿、鹽和有機物中都含有氧),氧化物通常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以A錯誤;達菲是一種復雜的有機物,屬純凈物,所以D選項不正確;C選項中的比值是原子個數比而非元素質量比。正確答案選B。
易錯點分析:從表面看,達菲的化學式是由兩部分構成的,所以許多考生就認定達菲是由C16H28N2O4和H3PO4組成的混合物,于是就機械地選D項。中間加“•”的化學式教材上沒有出現過,這是造成本題失誤率高的主要原因。但在學到硫酸銅晶體時,相信許多老師都會補充其化學式CuSO4•5H2O,并告知它表示一種物質,是純凈物。所以,不善于將知識遷移是同學們失分的另一原因。
例2 (2007年•河南理綜)依據氯元素化合價的不同,有關物質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為:① NaCl ② Cl2 ③ HClO ④ R ⑤ Cl2O7,則R可以是下列物質中的()。
A. KClO3 B. Ca(ClO)2 C. HClO4 D. KCl
點撥: 本題考查了化合價的相關知識――不僅要求考生知道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還要求考生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并寫出化學式。根據題意,先找出有關物質的排列規律:按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由低到高排列。HClO中Cl的化合價為+1,Cl2O7中Cl的化合價為+7,那么R中Cl的化合價應在+1 ~ +7之間,推出KClO3符合要求。正確答案選A。
易錯點分析:① 一些考生不知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② 一些考生不會根據化學式推斷元素的化合價,對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理解不到位;③ 一些考生將元素的化合價計算錯誤。
例3 (2007年•河南理綜)從給定化合價的 、 、 、 、 五種元素中,選擇適當的元素按要求寫出有關物質的化學式:一種單質_____;一種堿_____;一種復合肥料_____。
點撥: 解題過程中,首先要明白單質、堿、復合肥料的概念,其次要會運用化合價來書寫化學式。在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所給五種元素中只有Mg為零價,所以第1空為Mg;堿為解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其陽離子一般為金屬離子,本題中只有鉀為金屬離子,所以第2空為KOH;復合肥料指的是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兩種或三種的化肥,題中沒有磷,+5價的N只能以的形式存在,與+1價的K結合就為KNO3(第3空)。
易錯點分析:本題得分率相對較低,主要原因是試題從逆向思維考查知識,綜合程度高,部分考生反應不過來,感到無從下手,也有考生知道填哪種物質,但把化學式寫錯。
化學用語是一種國際性的科技語言,是化學科學專用的一套符號。它既是教師傳播化學知識的媒介之一,也是學生學習并掌握化學知識的重要工具,用途廣泛。它還具有簡明直觀,含義豐富等特點。本文擬對初中階段做好化學用語教學的重要性、常見教學策略與方法做一些簡單的探討。
一、化整為零,分散記憶,降低難點
化學用語在集中介紹時因為數量多、相互關聯小的特點,從心理學角度看,在較短的時間內要求學生全部記住的難度是很大的。比如元素符號,每一種元素的拉丁文名稱學生并不了解,所以缺乏對元素符號與元素之間的對應關系本質的認識,要學生在一節課之內記住這些符號并不容易,而且因為機械記憶的特點,即使暫時記住了也容易遺忘。開始學習化學式,因為對大多數物質組成缺乏明確的認識,對化學式與物質之間的聯系也不能完全把握,同樣也存在著記憶難度大的問題。為了降低難度,可以在教學中從第一節課開始就對遇到的一些元素的符號和物質的化學式加以介紹,利用學生對新事物的興趣激發他們的記憶,化整為零,分散記憶,從而化難為易,形成長時記憶。具體做法,一般在學習第四單元前主抓常見元素符號與化學式的書寫,遇到一種教會學生寫一種;第四單元后兩周,重點記憶常見元素與原子團化合價口訣,并結合化合價重點練習化學式的書寫;在學習第五單元之后,則主要抓化學方程式書寫,并在書寫新物質化學式時要求學生考慮元素化合價及構成物質的相關離子的寫法等等。
二、多種手段,增進興趣,提高效率
學習興趣總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記憶的效率,通過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其重要。首先,通過教師講解,提高學生對化學用語重要性的認識與認知興趣。一般來說,對事物重要性認識越充分,就越容易對其產生有意注意的興趣。化學用語的學習固然枯燥,在強烈有意注意的條件下,學校效率也會成倍增加。其次,注意采用多種直觀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原子結構示意圖教學中采用動漫圖來解讀,在化學式意義教學中利用卡通圖表達等等,都是很好的嘗試;再次,采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例:“品德高尚,打三種元素符號”,謎底為“Zn?、P、Mg”。?再比如在化合價教學中,要求學生自編常見元素和原子團化合價口訣,在自編的過程中有意義的記,無意識的記。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會記得既輕松又牢固。最后,利用及時反饋的考核方法,增進學生的成就感,強化學習的興趣。每一種化學用語的學習后,都適時跟進相關練習,及時反饋學習效果,讓學生在練習反饋中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可有效增加他們對化學用語學習的興趣。
三、規范要求,嚴格訓練,熟中生巧
化學用語是一種標準的國際通用的化學語言,對其讀寫是有嚴格的規范要求的,往往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所以教學中一定要規范要求,一絲不茍,嚴格訓練。常見的不規范包括:書寫元素符號時大小寫混淆;書寫化學式時上下標書寫不規范;書寫離子符號和化合價時數字位置顛倒;寫化學方程式時不配平,不寫必要條件或缺少必要箭頭標注;或者在讀化學用語時,常不夠嚴謹準確,如把氯化亞鐵與氯化鐵混淆等等。這些都是很常見的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足夠的練習,讓學生充分暴露錯誤,及時分析訂正,用行為療法來糾正這些錯誤,從而讓學生在錯誤中不斷成長,在反復訓練中達到熟能生巧,做到對化學用語的“寫、讀、用”三會。
四、及時復習,聯系對比,形成能力
記憶和遺忘是相生相克的。因為化學用語零散多變的特點,要形成穩固的記憶,需要通過及時復習,聯系對比,不斷來與遺忘作斗爭,同時也避免了對不同化學用語認識的混淆。比如,在學習化學式后,要及時把元素符號和化學式的意義從宏觀到微觀從不同角度進行對比,比較不同位置數字(符號前的化學計量數以及符號右下角的下標)的不同含義,從而更有利于增加對這兩種化學用語的理解記憶。對化合價和離子符號的學習也是如此。再比如對不同的化學方程式,可以用相互關聯的因素串聯對比記憶。有的可以從物質的性質角度分類比較,有的可以從反應類型角度分類比較,也可以從其它某些可以找到的共同點上加以分類,對比記憶。同時,要做好階段性的歸納總結,并上好化學用語的單元復習課和總復習課,讓學生形成穩定的知識結構。
總之,方法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我覺得只要是能促進學生學習和記憶的方法,都會是好的方法。能在教學中正確運用以上教學策略和方法,化學用語的學習對學生來說就再也不是枯燥無味的內容了,學生就會在巧記妙學中體會學習本身的樂趣,同時也能體驗到吸取知識的樂趣。
關鍵詞:化學用語 教學問題 應對措施
化學用語在初中學校的教學存在很大問題,也是國際性的化學科技語言,是對化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化學教學貫穿了整個初中的教材,如果不能合理的找到教學的方法就會導致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大大的降低學習的興趣。化學用語在教材中占有很大一部分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實驗、化學計算有著密切的聯系,也是化學的重要技能和基礎的知識,在學習中很多的同學感到十分的困難,對化學的學習也沒有興趣,導致化學教學也非常的吃力。在實踐中同學們也很難過關,對學習的探索精神也的下降了,主要是同學們不能很好地理解化學用語,從而失去學習化學的動力,我應該更具化學的特殊性制定學習方法,并對老師的教學模式加以革新,主要方法有:
一、將難點和重點分散,增進學生理解
初中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學不好化學,對化學不感興趣都是對化學用語不夠了解,也就是從我們學習元素符號的時候,很多的學生記不住元素符號,然而元素符號是化學的基礎知識,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對以后的學習也就跟不上,在化學中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都是元素符號為基礎。所以要學好化學首先就要記住化學符號,并深入學生們的心中,這是我們應該在教學中采取難點和重點分散,增進學生理解。
在化學教學中,我最重要的就是要激起學生們的好奇心理,讓學生有主動探索的精神,這也就是在我們學習化學的第一節課的時候就給學生留下懸念,有目的的講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的化學式,告訴學生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引導學生提前記憶元素符號,讓學生了解元素符號所代表的元素名稱,讓學生們初步認識一下化學元素,并對這些化學元素要會讀會寫。到我們學習化學元素符號的時候也就會減少學生們的陌生感,學生們也就不會對這些化學元素感到排斥,反而會更加有學習的精神,而學生學習起來有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對元素理解起來也就更加的勁松。我把化學符號在學生學習中反復的學習,學生看多了也就會形成自然記憶,到學習化學用語是學生們也就會更加的容易接受,掌握起來也就比較的容易。
二、教學時要落實的學生書寫,加強師生互動
我們學習了化學元素,也掌握了這些化學元素。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實踐中,所以化學式的書寫也就是老師們重要的教學問題,在書寫化學式的時候怎樣學會化學式的組合,這也是書寫化學式的關鍵。在實際的學習中,很多的同學就是化學式的角碼是最容易出錯的,對于這些應該采取關聯的方法,理解他的含義,理解學習化學式落實到書寫。
在學習化學原子結構意識圖的時候,我要求每位學生都能夠獨立的畫出結構意識圖,并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最外層的電子數,互相對比做出總結,總結出了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與該元素的化合價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接下來學習物質的化學式時,可讓學生分類進行理解和學習。為了幫助學生在記住化合價的基礎上能熟練地書寫常見物質的化學式,以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為依據,依據如下口訣進行書寫:一排順序二標價,絕對價數來交叉,偶數角碼要約簡,寫好式子再檢查。
三、對學生加強培訓,使用優化配平方法
在化學的學習中,有很多的化學方程式,在學習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也就成了教學中的難點,在什么反應中化學方程式是相互平等,很多學生在化學配平中很容易出現錯誤,因此方法是我們教學的關鍵,平時使用的方法有。
在學習化學的過程,首先要熟練的掌握化學式的書寫,在熟練掌握了化學是的書寫時,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書寫的方法,找到最優化的配平方法,平時我們可以采用最小公倍數法配平,這也是對于一些簡單的化學方程式。對于一些較復雜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導學生用設“1”配平法進行配平,所謂設“1”配平法中的“1”是指先讓反應物或生成物中組成最復雜的化學式前的計量數為1,(所謂組成最復雜是指該化學式中包含的元素種類最多,原子個數最多),通過在其它化學式前添加適當的數字來配平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配平之后要引導學生特別注意畫等號,并注明相應的反應條件,要求學生能從宏觀、微觀兩個方面說出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并在教學過程中作階段性的歸納小結。
四、加強學生的發散練習
化學教學中,化學用語貫穿了化學的整個教材,和化學教材的各個部分緊密結合,我們學習化學用語主要是應為化學用語學生不容易忘記,也方便學生們理解,所以化學用語貫穿了化學教材的各個環節,學習好化學用語是相當的重要。應當要求學生養成使用化學用語解答化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能夠使用化學用語解答問題,能夠解答物質及其性質、用途,制取現象的解釋,實驗結論等,必須用化學用語來解答,經常練習,達到會讀、會寫、會用,逐步熟練。加強學生的發散思維的培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求學生有主動性、求異性、獨立性、發散性;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問題為中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面去分析問題,最終找到問題的解答方法。
五、加強監督,提高學生書寫與記憶效果
在我們學習化學用語時,老師要不定期的進行檢查學生們的學習成果,進行對元素符號、化學式的讀寫加強鞏固,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條件,符號的表示等;強調規范化,及時發現、糾正錯誤,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減少了學生們犯錯,這些責任主要在于老師們的監督和管理,只有老師敬職敬責,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六、結束語
在化學用語的學習中,我們只要掌握好以上幾點教學方法,也就能很好的提高學生們對化學用語的掌握,只有大家共同的學習社會才會進步,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會的學習是增加見識的最好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發展了學生們的記憶能力,也提高了老師的教學能力,為今后的學生也開辟了一條光明大道。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合價教學;解讀教材
初中生不僅要從宏觀上對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進行觀察和描述,更重要的是從微觀結構上對其解釋,以深刻把握物質變化的本質規律,而化學符號則是具體化學物質和變化的抽象表達方式,是進行化學學科思維的工具。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從宏觀、微觀和符號三種水平上認識和理解化學知識,并建立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形成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由此可見,“符號”教學對學生化學學科思維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化合價教學又在符號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教學化合價,不能只強調機械記憶和反復練習,否則會讓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學生出現錯誤的機會增多,部分學生有時會感覺化學學習很困難,很枯燥,學習變得痛苦而無效。為防止學生出現分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幫助學生理解化合價的含義;幫助學生把化學符號與宏觀事物、微觀世界聯系起來等途徑,使學生學習化合價的難度大大降低。下面,就化合價教學淺談自己的一些思考,但愿這些思考能給同行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深度解讀教材,一步一個腳印,抓好化合價教學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媒體。教師應在理解、尊重教材設計思路的基礎上,深刻體會教材編寫思路的意圖,結合自己的經驗設計組織教學活動,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對于化合價知識,教材的知識結構既有階段性,又有連續性。人教版化學教材首先在第三單元物質構成奧秘的課題3元素中對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知識進行了介紹,同時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了很多物質的化學式(在課題4化學式和化合價以前叫化學符號),為學好化學式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另外,學生在第三單元物質構成奧秘的課題2中已經學習了原子的構成和離子,再學習化學式與化合價應該會水到渠成。由此可見,雖然化合價知識出現在教材的第四單元的課題4中,但它與第三單元的課題2原子的構成、課題3元素之間存在內在聯系,共同構成“化合價”的知識體系。作為教師,只有對教材融會貫通,做到對其整體把握,才能具體地明確每一單元、每一課題直至每一節課應該講到什么,講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實際教學中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
影響初中生化學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知識的準備。知識的準備是指學生完成新的學習任務時,原有知識水平對新的學習任務的適合性。學生有了知識的準備,學習時就能積極主動地從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提取出與新知識聯系密切的舊知識,用來同化或類屬新知識,從而促使原有認知結構的不斷整合與分化。研究發現,如果學生的原有相關知識模糊不清,在高級學習階段,所涉及的領域較為復雜時,則難以支持意義的建構。如學生對元素、元素符號等概念沒有清晰的認識,就會對化學式產生模糊概念;如果化學式、原子構成、離子等存在模糊概念,也會對化合價學習產生模糊概念。因此,為提高化合價的教學效果,要設計好元素、元素符號、元素周期表、原子構成、離子、化學式等各個教學環節,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落實好每一環節。
二、化合價是有理可講的,不是簡單粗暴地記憶和背誦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對化合價的要求是:能說出幾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根據化合價寫出常見化合物的化學式。人教版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回避了難點,沒有用概念的方式給出元素的化合價,只是通過表格的形式給出了一些常見元素或根的化合價。于是很多教師在化合價教學中就片面理解為只要學生能夠機械地記憶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并能依據“化合物中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的原則進行“依據化合價書寫出常見化合物的化學式”,“依據化學式寫出常見化合物的化學式”,便達到化合價教學目標。其實,教學化學用語,用機械記憶和反復練習的方法,會讓學生覺得學習十分困難,十分枯燥,會讓學習變得痛苦而無效。
那么,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講清楚為什么要學習元素的化合價,要幫助學生理解化合價是元素化合時的性質。化合價并不是簡單粗暴的記憶和背誦,化合其實是有理可講的。
以下是筆者化合價教學的1個實例:
教師出示兩瓶藥品:氯化鈉、氯化鎂。
提出問題:氯化鈉中鈉原子和氯原子的個數比為1:1,而氯化鎂中鎂原子和氯原子的個數比為什么不是1:1,而是1:2呢?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鈉原子和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鈉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層電子是否達到穩定結構?當鈉原子遇到氯原子它們如何都能達到穩定結構?
學生結合前面所學知識,很容易得到當氯元素和鈉元素化合成化合物時,1個鈉原子失去1個電子,1個氯原子得到1個電子,均能恰好達到穩定結構。因此,氯化鈉的化學式中鈉原子和氯原子的個數比為1∶1。
緊接著,教師展示出鎂原子和氯原子的Y構示意圖。
學生思考:當1個鎂原子遇到1個氯原子時,它們通過相互得失電子,都能夠達到相對穩定結構嗎?
教師追問:如何才能實現鎂原子和氯原子都達到穩定結構呢?
學生思考后得出:當1個鎂原子遇到2個氯原子時,它們在形成化合物時,都能達到相對穩定結構。因此,氯化鎂的化學式中鎂原子和氯原子的個數比為1:2。
由此可見,元素在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時,各元素原子間的個數比是相對固定的,這種個數比與元素的化合價相關。據此可得出:在以上兩種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鈉元素、鎂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價、+2價。不用死記硬背,學生以此類推,都可說出氫元素、氧元素、鋁元素、鉀元素、鈣元素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宏觀物質、微觀粒子和化學符號三種水平上認識和理解了化合價知識,并建立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形成了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把化學符號作為由宏觀物質認識向微觀本質認識飛躍的中介,這樣,學生學習化學用語的困難就會大大降低。
當然,對于初中人教版教材中部分元素具有多個化合價,如何給學生交代呢?此時,我們就要分析和研究初中化合價內容與高中、大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目前所學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準確把握所學內容的階段性、連續性和深淺度。
三、巧用化學實驗因素,讓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合價的興趣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
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范”,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從以上理論可以看出,讓學生學到知識后能夠更多地“實踐練習”,比教學中簡單地“講授”“示范”等教學方式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化合價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依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而在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之前,能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的物質并不多,只有水、氯化鉀、碳酸鈣、碳酸鈉、硫酸銅等少數物質。這樣使學生形成了化合價知識學習的重要性不足的印象,大大減少了學生“實踐學習”的機會,從而極大地影響到化合價教學效果。
如何解決以上問題呢?由此,我們要利用好化學知識的寶庫――化學實驗室。教學實踐和一些專門的調查研究都表明,中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水平是最高的。尤其是當他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儀器、藥品時,總是會產生一種好奇、新鮮、興奮的心情,總是會激發出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倘若在化合價教學中融入化學實驗因素,想必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合價的興趣,同時也可以給學生更多“實踐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做到知識能夠學以致用。
因此,在化合價教學過程中,我會帶許多化學藥品到教室。如:氧化鎂、氧化鋁、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鈣、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碳酸鈣、硫酸鈉、硫酸鋇等等,這些藥品的標簽我事先做了處理,先用白紙條遮蓋住它們的化學式。當學生看到琳瑯滿目的化學藥品時,頓時興趣高漲。學完化合價知識后,我先讓學生觀察這些藥品,再要求他們利用所學的化合價知識寫出對應物質的化學式。這樣,就使抽象、枯燥的化合價知識教學變得更加具體而生動。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實踐學習機會,從而提高化合價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深度理解好教材,有效建立起宏觀物質、微觀粒子和化學符號之間的聯系以及多給學生創造實踐學習的機會,對于提高化合價的教學效率,是一種不錯的嘗試。
⒖嘉南祝
從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人教版)教材看,出現的化學用語有:1.元素符號(38種)與原子團符號(8種);2.原子結構示意圖(18種);3.化學式(108種);4.化學方程式(62個).
新編教材不僅刪去了電子式,減少了元素符號,降低了對原子(或離子)結構示意圖的要求,對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相互聯系與相互轉變的反應規律的要求,而且對單元節編排做了改進,分散了難點,選擇了合理的知識梯度.
近三年江西省的中考化學用語的真題節選部分:
題1(2013年江西)江西龍虎山因特有的丹霞地貌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其紅色砂礫巖由石灰巖、氫氧化鐵、石膏等成分組成.請用恰當的化學用語表示下列帶點部分:
(1)石灰巖中含有的鈣元素;
(2)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鈣中含有的陰離子;
(3)巖石呈紅色是含氫氧化鐵所致,氫氧化鐵中鐵元素顯+3價.
題2(2014年江西)根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示意圖用化學用語填空:
(1)硫的化學式;
(2)硫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3)燃燒后瓶內形成亞硫酸(H2SO3)溶液,寫出溶液中氫離子的符號.
題3(2015年江西)根據圖1某牙膏商標上的部分文字,用化學用語填空.
(1)圖中一種金屬元素的符號.
(2)二氧化硅的化學式.
(3)n個硝酸根離子的符號.
針對江西省中考特點,以及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接受能力進行化學用語的教學是教師應該探討的問題,下面談點淺見.
1.運用興趣教學,提高學習效果
根據教材的內容,有計劃地分散難點,讓學生輕松地學習,提高學習化學用語的興趣.例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滲透、避免大量集中學習使學生難以接受.要讓學生在學懂學會中不斷強化興趣,在教學中重視牢固地掌握元素符號,進而熟練地寫出化學式,就可順利地寫出化學方程式.
為避免化學用語的學習枯燥無味,可將元素符號、化合價、金屬活動順序表編成順口溜以提高興趣,獲得好的記憶效果.
2.根據教材分層次教學,減少坡度,循序漸進
教師應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分析化學用語在全冊書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編排的層次,把握教材的深廣度,將化學用語的教學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①從“緒言”到第二單元第三節是元素符號、化學式的識記階段.
讓學生提前分散識記元素符號.每節課3~5種,學生不感到負擔,愿意學.
到元素、元素符號這一節,學生已能熟練地讀、寫24種元素符號,為下一節化學式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從“緒言”課接觸物質開始,就可注明常見物質的化學式,讓學生經常見一見,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學習化學式時,實際上使學生在認識過程上有了發展、實現了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②從第二單元第三節到第四單元第二節是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理解階段.
讓學生理解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掌握用元素符號寫化學式,用化學式寫化學方程式的初步規律.化學方程式是化學用語教學的重點,掌握好化學式與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可使學生形成化學方程式的雛形.書寫化學方程式,配平是難點,除了講清最小公倍數法,可通過實例簡單介紹“奇數配偶法”.
③從第四單元第三節到第八單元,著重鞏固、擴大和應用化學用語.
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酸堿鹽的性質與單質、氧化物的之間關系,是化學用語的高級階段.要應用必須強調理解、熟練.
3.多練多用,提高記憶與書寫效果
化學用語和化學教材的各部分知識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化學用語的特點是學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遺忘,因此應將化學用語的教學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應當要求學生養成使用化學用語解答化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能用化學用語解答的問題,如物質及其性質、用途,制娶現象的解釋,實驗結論等,必須用化學用語來解答,經常練習,達到會讀、會寫、會用,逐步熟練.
4.嚴格要求化學用語讀、寫的規范化
糾正化學用語讀、寫中的錯誤習慣,比學習新知識更困難,因此教師的教學及任何示范必須做到一絲不茍.元素符號、化學式的讀、寫,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條件,符號的表示,必須強調規范化,對作業、考試的評分必須嚴格,要及時發現、糾正錯誤,避免擴大或養成不良習慣.
5.掌握方法,融會貫通
化學用語的教學,除嚴格要求學生明確其意義外,還要求他們達到“會寫、會讀、會用”,并熟練的掌握這個工具.
(1)讀:有些同學對元素符號的讀音及化學式的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均有錯誤,在教學中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法,培養學生會讀的能力.例如,學生把氯誤讀成Lu,應讀作綠;氙讀成山(Shan),應讀作仙(Xian)有的學生把FeO、Fe2O3、Fe3O4往往都讀成氧化亞鐵或氧化鐵,而不根據化合價和氧原子個數的差別把它們分別讀為氧化亞鐵,氧化鐵和四氧化三鐵.
例1(河北)A~G表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A為金屬氧化物,E、F為金屬單質,且F為紫紅色。化學反應②和③的基本反應類型相同。
(1)C的化學式。
(2)②的一個方程式。
(3)③的基本反應類型。
(4)E、F和氫由強到弱金屬活動性順序。
分析由題干可知,F為金屬銅。然后我們倒著往回推導:由圖可知D為銅鹽,E為比銅活潑的一種常見金屬,A必為氧化銅,B就是一種常見的酸,比如稀硫酸或稀鹽酸,那么C肯定就是水了。至此該題的來龍去脈已經清晰了。
答案(1)H2O
(2)CuSO4+FeFeSO4+Cu
(3)置換反應(4)Fe>H>Cu
例2(黃岡)下圖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反應條件和部分產物已略去),其中A為鈉鹽,X,Y均為黑色粉末,D為紅色金屬單質,F在常溫下為液態,試回答下列問題:
(1)若A含三種元素,則A的俗名是;若A含四種元素,則A的化學式為。
(2)寫出BC的化學方程式;指出C的一種用途。
(3)若EF為中和反應,則E的化學式是。
(4)寫出上述物質轉化過程中屬于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分析由題干可知D為銅;從圖的左側來看,A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由此可知A只能是碳酸鹽,也就是說A可能是碳酸鈉或者是碳酸氫鈉;聯想到碳酸鹽與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X、Y是黑色粉末,D是金屬銅,很自然會想到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反應。從圖的下部可以想到是電解水產生氫氣,然后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過程。
答案(1)純堿NaHCO3
(2)CO2+C高溫2CO冶煉金屬
(3)NaOH(4)2H2O通電2H2+O2
例3(連云港)下圖轉化關系中(其中部分產物已略去),A是一種難溶于水的碳酸鹽;E是一種藍色沉淀,受熱分解后,得到金屬氧化物和水;K是一種白色沉淀。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物質中所含金屬陽離子的符號為,物質G的化學式為。
(2)指出下列反應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③為反應,④為反應。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反應①
反應②
分析由圖中“澄清石灰水”和A是碳酸鹽可知B為二氧化碳,K為碳酸鈣;由題干中“E是藍色沉淀”和圖中“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可知C為硫酸銅,E為氫氧化銅;從圖中的“通電”可知D為水,F和G分別是氫氣和氧氣;結合B、C、D三種產物可知A就是堿式碳酸銅或碳酸銅;圖的右邊就是氧化銅被還原和銅被氧化的過程了。
答案(1)Cu2+O2
(2)復分解置換
(3)CO2+Ca(OH)2CaCO3+H2O
CuSO4+FeCu+FeSO4
例4(張掖)A,B,C,D,E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C為金屬單質,下圖是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請回答:
(1)C的化學式為
(2)寫出物質E和B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右圖轉化中產生無色氣體E的原因是
分析此題較為簡單,A是單質銅,B是氧化銅,X是硫酸銅和硫酸的混合溶液,C為單質鐵,D為硫酸亞鐵,E為氫氣。
答案(1)Fe
(2)CuO+H2Cu+H2O
(3)氧化銅與過量的硫酸反應生成的X溶液中含有硫酸。
關鍵詞:初中教學;化學用語;學生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2-0281-01
初中化學用語主要包括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合價和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內容,是中學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全部化學教學內容都跟化學用語密切相關,可以說,沒有化學用語就沒有化學教學,掌握了化學用語這一工具,就能用簡明的化學語言表達出物質的組成及其變化過程,就能加深對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有助于發展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所以我們要講究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好化學用語。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提前滲透思想
1.1 強調重要,引起重視。化學用語不僅是化學學術交流的必用語言,也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種工具(如看食品包裝說明書、藥品說明書),更是學生學好化學的關鍵。在緒言課上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后,我向學生介紹以往教學中的一種現象:即學生一升入九年級時,化學入門入的都比較好,學習化學的興趣也都比較高,前三單元的學習成績不分上下,但到第四、第五單元時學生的成績立馬就出現了很大的分歧,特別是第五單元書寫化學方程式時,有的學生簡直就是學不下去了,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不會書寫元素符號、化學式,更不會書寫化學方程式了,他們是想學學不會,想趕趕不上,苦惱極了,這就是沒有重視化學用語學習的后果。通過介紹引起了學生的足夠重視,學生就都能積極主動的接受以后的教學安排,順利的進行學習。
1.2 依據教材,提前識記。雖然教材中化學用語的具體學習安排在第四單元及以后的部分,但從緒言開始就不斷的提到化學用語,如緒言中就出現了"元素"這一名詞,出現了水、氧氣、二氧化碳三種物質的化學式,第二單元課題l中又出現了氮氣、紅磷、五氧化二磷的化學式,并說它們是這些物質的化學符號,我就利用教材讓學生提前識記。從緒言課接觸物質開始,就注明一些常見物質的化學式如水、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鐵、五氧化二磷、高錳酸鉀等,讓學生經常見一見,多接觸,多感知,形成一定的記憶,減小了到第四單元正式學習化學用語時的難度。
2.名實結合思想
2.1 名實互現,多練多用。化學用語是物質及其變化的符號化,跟物質及其變化是"名與實"的關系,因此教學中要做到名實結合、名實互現,把物質的名稱與物質的化學式聯系起來,化學反應與化學方程式聯系起來,讓學生從認識具體物質和具體反應現象入手,逐步把化學用語與化學事實(實物、實驗)結合起來,從而形成正確的聯想。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養成使用化學用語解答化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能用化學用語解答的問題,要盡量用化學用語解答,如物質的組成和性質用途,實驗現象的解釋和結論等,經常用化學用語來解答、練習,就能達到會讀、會寫、會用,逐步熟練的目的。
2.2 適當補充,幫助理解。由于教材中有關核外電子排布的一些知識介紹的較少,學生在學習離子及化合價這部分內容時,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針對這種現象,在教學中我適當補充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的知識(每層最多排2n2個,由里向外依次排布,最外層不超過8個或2個等),學生在具備了這些知識后,就能很容易的畫出前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更好的理解離子的形成及化合價的含義,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3.加強學法指導
3.1 嚴格要求,規范書寫。化學用語都有一定的含義,書寫必須規范、準確,否則其含義就變了。如元素符號字母的大小寫問題,元素化合價與離子符號的區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都必須遵循書寫原則,規范書寫。關于規范書寫,我首先以身作則,起到示范作用,并對學生練習或作業中出現的不規范現象及時糾正,以多種形式訓練規范書寫,如:在課堂上進行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比賽;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使用化學用語時常見的勘誤表;展覽學生的優秀答卷、樹立學習的榜樣等。
3.2 歸納整理,幫助記憶。對元素符號、化合價的學習,學生記起來比較枯燥,我利用一些口訣、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如元素符號口訣:
0氧N氮H氫C碳P磷Cu銅,Al鋁Ag銀Hg汞Zn鋅Mg鎂Si硅.
Ca鈣Na鈉Ba鋇Fe鐵Mn錳Pt鉑,I碘K鉀F氟Cl氯S硫.
Ne氖He氦Ar氬Au金.
每次教給學生一句口訣,解釋其含義、讀法、寫法,再領讀,并要求學生會背會寫,學生是很有興趣的,不用多久就能記住這些元素符號,而且記得很牢。
對化合價、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記憶和書寫也都總結成適當的口訣、短語進行學習和掌握。如:對化學式的書寫總結為:一排序,二標價,三約簡,四交叉,后檢查,和為零。其中的排序又可總結為"左正右負、先念后寫、對號入座"幾個短語,對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總結為"寫、配、注、標",對化學方程式的記憶采用分類記憶法等。
4.及時練習鞏固
對學過的化學用語,要及時復習鞏固,防止遺忘或混淆。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復習,精選習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給學生出謎語(各打一元素名稱并寫出元素符號):抵押石頭(碘I).金屬之冠(鉀K).水上作業(汞Hg).黃金被盜(鐵Fe)。又如:謎語(各打一物質名稱并寫出其化學式):越洗越臟(水H20);望梅止渴(硫酸H2S04);無水是生,有水就熟(氧化鈣CaO).
讓學生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古詩《石灰吟》里所發生的反應。
聯系生活實際,用化學符號填空:
4.1 水銀不是銀,是――;干冰不是冰,是――;金剛石不是石,是――;鉛筆芯不含鉛,含――。
4.2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鉆石的主要成分是――。
“酸、堿、鹽溶解性表” 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114頁附錄I的圖表素材,其蘊藏著豐富的化學知識和教育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老師僅從酸堿鹽溶解性的層面上給予學生指導,沒有充分發揮和有效利用該表的多種用途,致使學生對該表的重視和研讀程度不夠。其實,多角度、多層面,充分挖掘、合理利用“酸堿鹽溶解性表”能很好地攻克“酸堿鹽”涉及的四大基本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物質組成及分類,以及復分解反應的學習,也能有效突破“酸堿鹽”的重難點,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我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對“酸堿鹽溶解性表”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應用。
一、借用“酸堿鹽溶解性表”系統復習離子、化合價、化學式的讀和寫
將該表首先提前亮相于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式、化合價與離子符號新課學習后。為讓學生鞏固對常見元素符號、化合價和離子符號、化學式名稱的記憶和利用交叉法正確書寫化學式方法的掌握,在“酸堿鹽溶解性表”的右側增設“O2-”一列,然后指導學生完成該表的化學式填寫,形成“物質化學式表”。
陰離子陽離子
氫氧化某硝酸某氯化某硫酸某碳酸某氧化物
OH-NO-3Cl-SO2-4CO2-3O2-
H+H2OHNO3HClH2SO4H2CO3H2O
K+KOHKNO3KClK2SO4K2CO3K2O
……………………………………
二、利用“酸堿鹽溶解性表”清楚的展示酸堿鹽的組成和鹽的分類
將該表再次亮相于九年級化學下冊酸堿鹽的新課學習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酸堿鹽組成的梳理和鹽類物質的分類,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形成“物質組成和鹽的分類表”。
陰離子陽離子
堿類硝酸鹽鹽酸鹽硫酸鹽碳酸鹽
OH-NO-3Cl-SO2-4CO2-3
酸類H+H2O酸H+ +酸根離子
銨鹽NH+4
鈉鹽Na+
…………堿金屬離子+OH-鹽金屬離子+酸根離子
初中階段,只需要記住常見的酸堿鹽并會區分酸堿鹽就可以了。表中第一橫行的物質為酸,第一縱行的物質為堿,剩余部分為鹽類化合物。如表,按酸根陰離子將鹽分類:第三列與每一橫行(第二行外)交叉處形成的鹽全是硝酸鹽,以此類推第四列形成鹽酸鹽,第五列形成硫酸鹽;若按陽離子分類:則第三行與第三列起每一列交叉處形成銨鹽,以此類推第四行形成鉀鹽,第五行形成鈉鹽,等等。
三、結合“酸堿鹽溶解性表”巧記物質溶解性和準確判斷復分解反應的發生
筆者認為酸堿鹽溶解性的全面口訣應該在高一再學,初中教學中只需強調“七子沉淀:一藍、一紅褐、五白”,即藍色Cu(OH)2 、紅褐色Fe(OH)3 、白色Mg(OH)2、CaCO3、BaCO3、BaSO4、AgCl。對于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應歸納為 “一水、兩氣、七字沉淀”。針對不同的反應,對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判斷AgNO3和NaCl溶液間能否發生反應,可采用復分解反應書寫規則“雙交換、價不變”的方法,假想可以生成,那么就會有生成物AgCl沉淀和NaNO3溶液,發現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所以該反應可以發生。
四、妙用“三表合一”,并完善多功能備注,形成“化學術語小字典”
將“常見物質化學式表”和“物質組成和鹽類分類表” 及“酸堿鹽溶解性表”三表合一, 使同學們就像查字典一樣能準確讀寫化學式,熟記化合價和離子符號,理清物質組成及溶解性。同時優化多功能備注,極大地降低口訣繁雜性和教學難度,突出知識重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牢固“雙基”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酸堿鹽溶解性表”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工具。筆者通過多角度透析“酸堿鹽溶解性表”,從表中伸長知識的觸角,讓學生能夠從實踐作用的角度理解物質的溶解性,進而達到熟練掌握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物質組成等四大基本化學用語,同時真正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中考習題。
附:筆者涉及的《酸堿鹽溶解性表》――“初中化學術語小字典”多功能表
多功能備注1.元素化合價口訣:鉀鈉銀氫正一價,鈣鎂鋇鋅正二價,鋁三硅四氧負二,鐵三亞鐵二,金正非負單質零,正負總價和為零。
2.原子團化合價口訣:負一硝酸氫氧根,負二硫酸碳酸根,正一價的是銨根。
3.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要素:“一排、二標、三交叉、四約簡、多個原子團帶括號”。
4.“氧化鋁”也讀“三氧化二鋁”,“氧化鐵”也讀“三氧化二鐵”。
5.溶液顏色巧記:“銅藍、亞鐵綠、鐵黃、高錳酸鉀紫”。
6.復分解反應的特點:“兩內項、兩外項、價不變”。
7.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產物中有水或氣體或沉淀”。
8.酸堿鹽溶解性口訣:“七字沉淀:一藍一紅褐五白”
藍色:Cu(OH)2;紅褐色:Fe(OH)3;白色:Mg(OH)2、BaCO3、CaCO3、AgCl、BaSO4。其中AgCl、BaSO4既難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初中重點記憶)。
9.判斷復分解反應的實質:“一水兩氣七字沉淀”(初中重點記憶)
①生成水:H++OH-/ O2-H2O;
②生成氣體:H++CO2-3CO2+H2O;NH+4+OH-NH3+H2O;
③生成沉淀:“七字沉淀――一藍一紅褐五白”。Cu2++OH-Cu(OH)2、
Fe3++OH-Fe(OH)3、Mg2++OH-Mg(OH)2、
Ba2++CO2-3BaCO3、CO2-3+Ca2+CaCO3、
Ag++Cl-AgCl、Ba2++SO2-4BaSO4。
10.三種揮發性酸:HNO3、HCl和H2CO3,應密封保存;
一、分散難點,化難為易
對于初學者,必須熟記元素符號。如果在講授元素符號時再讓學生接觸并熟記24個常用符號,一是增加學生記憶負擔;二是效果不一定很好。于是我從緒言課教學開始,就有選擇地陸續給出某些元素符號,讓學生結合具體物質識記。做鎂燃燒實驗時,接觸到鎂、氧氣和氧化鎂等物質,讓學生有意識地認識元素符號Mg和O。又如化學式的學習,也可采用分散學習的方法來掌握。通過實驗室制取O2原理的學習,讓同學們提前識記化學式KClO3、KCL、MnO2等,分散化學用語教學的運用,使同學們比較輕松地記住了一些常見的化學用語,減少了死記硬背的枯燥乏味,而且這些零碎的化學用語為以后的系統學習化學提供了必須的感性材料,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以點帶面,發散練習
化學用語和化學教材的各部分知識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化學用語的特點是學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遺忘,因此應將化學用語的教學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應當要求學生養成使用化學用語解答化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能用化學用語解答的問題,如物質及其性質、用途,制取現象的解釋,實驗結論等,必須用化學用語來解答,經常練習,達到會讀、會寫、會用,逐步熟練。
在接下來學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在學生會寫CaCO3+2HCl==CaCl2+H2O+CO2,在此,以金屬活動順序為依據,寫出K2CO3 Na2CO3 MgCO3 ZnCO3 CuCO3分別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學生對碳酸鹽與稀鹽酸反應就找到了一些規律,同時為學習鹽的性質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三、增強趣味,加強記憶
這是每一堂化學課的目標所在,“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對于枯燥難記的化學用語,培養興趣尤為重要。把常見元素的化合價編成順口溜,讀起來有節奏感,便于記憶,這幾句是: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價磷,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
有時,我還制作一些卡片來加強記憶。如在元素符號教學時,我寫了24張卡片,前面是名稱,背面是元素符號。然后我出示卡片讓學生說出名稱或元素符號,學生興趣都很高,加強了記憶效果。
四、抓規律,找聯系
化學用語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在聯系中找出共性,加強記憶。如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符號、化合價、化學式四種化學用語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離子所帶電荷,離子所帶電荷與化合價在數值上又有一定聯系,記住化合價才能正確書寫化學式。如以鈉原子結構示間圖為例子,失去1個電子變成鈉離子,因此在化合物中鈉的化合價是+1價,可形成Na2O、Na2SO4等化合物。這樣,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減輕了記憶的負擔,大大提高了記憶效果,使雜亂無章的化學用語變得條理化、系統化。
五、優化方法,強化訓練
在學生熟練地書寫化學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最優方法。對于一些簡單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導學生用最小公倍數法配平。對于一些較復雜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導學生用設“1”配平法進行配平。所謂設“1”配平法中的“1”是指先讓反應物或生成物中組成最復雜的化學式前的計量數為1,(所謂組成最復雜是指該化學式中包含的元素種類最多,原子個數最多),通過在其它化學式前添加適當的數字來配平化學方程式。如配平下列式子:
Fe3O4+C==Fe+CO2,通過比較可設Fe3O4前的數字為1,這樣Fe前的數字為3,反應前后鐵原子的個數相等;CO2前的化學計量數為2,反應前后氧原子的個數相等;在C前面加上2,反應前后碳原子個數相等,即:Fe3O4+2C==3Fe+ 2CO2。化學方程式[配平之后要引導學生特別注意畫等號,并注明相應的反應條件,要求學生能從宏觀、微觀兩個方面說出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要作階段性的歸納小結。
六、做比較、找異同
1.上好緒言課,打好基礎。
課堂教學質量特別是新課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能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化學的緒言課是學生系統接觸化學知識的開始,往往懷著極大的好奇心。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打開學生的眼界,把他們引進一個奇妙的化學世界,誘發他們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的好奇心理得到滿足,使他們對化學的第一堂課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此在化學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一些簡單新奇易行的精彩實驗。例如“燒不破的手帕”,“水變牛奶”,“玻璃棒點燈”,“紅色的水怎么褪色了?”等吸引學生,把學生帶到一個奇妙的化學新世界,再進一步聯系生活實際,人們衣食住行,我國古代化學成就等。例如:鐵是什么物質?為什么鐵會生銹?木柴為什么會燃燒?煤氣為什么會致人死亡?等等。在學生面前我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永不滿足,并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使學生體驗“處處有化學”的真情實感,與此同時我巧妙地配合演示實驗設置問題,使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感受化學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們從一開始就向往學習化學,增強對化學學科的興趣。
2.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化學知識的源泉。化學實驗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也是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既是教學所必須,又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直接的手段。演示實驗要確保實驗現象明顯,可見度大;要多組織學生實驗,發展和保持學習興趣。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實驗,教師要先做好示范和講解。怎樣操作,怎樣觀察、記錄,如何分析實驗現象,如何完成實驗報告,教師都要一一指導。同時,要增做一些實驗簡單、操作方便、現象明顯、趣味性強的實驗,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在講授“分子”一節時,為充分說明分子的特性,我增做了“水與酒精混和時體積減少”的實驗,讓學生看到化學變化奧妙無窮,化學世界就像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很多明珠都等待著他們去摘取,立志從現在開始學好化學。
3.根據教材分層次教學,減少坡度,循序漸進,分散難點,培養興趣。
學生初上化學課,學習積極性高,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部分學生跟不上,學習化學的興趣也就下降了,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個原因是有關化學用語等教學內容安排較集中,記憶和鞏固成了部分學生很大的“包袱”,抑制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教學時,如果分散學,從緒言課開始,結合教材內容,分析化學用語在全冊書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編排的層次,把握教材的深廣度,我們將化學用語的教學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3.1從“緒言”到第三單元課題4是元素符號、化學式的識記階段。
讓學生提前分散識記元素符號。每節課2~3種,學生不感到負擔,愿意學。
到“元素、元素符號”這一節,學生已能熟練地讀、寫24種元素符號,為下一節化學式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從“緒言”課接觸物質開始,就可注明常見物質的化學式,讓學生經常見一見,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學習“化學式”時,實際上使學生在認識過程上有了發展,實現了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3.2從第四單元課題2到第五單元課題3是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理解階段。
讓學生理解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掌握用元素符號寫化學式,用化學式寫化學方程式的初步規律。化學方程式是化學用語教學的重點,掌握好化學式與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可使學生形成化學方程式的雛形。書寫化學方程式,配平是難點,除了講清最小公倍數法,可通過實例簡單介紹“奇數配偶法”。
3.3從第六單元課題1到第十二單元,著重鞏固、擴大和應用化學用語。
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酸堿鹽的性質與單質、氧化物的簡單關系,是化學用語的高級階段。要應用必須強調理解、熟練。這樣對化學用語的教學難點進行了很好的分散,學生學得輕松,同時也增強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4.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展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例1 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重要應用,下列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由強至弱的順序及元素名稱、符號均正確的一組是()。
A.金Au>銀Ag>銅Cu
B.鉀K>鈣Ca>鈉Na
C.鋅Zn>鐵Fe>汞Hg
D.鋁Al>鎂Mg >鋅Zn
考點:元素符號的書寫規則、對應名稱及金屬活動性順序。
答案:B。
說明:對于元素符號的書寫,除了“一大二小”的規則外還要熟記常見元素的符號,尤其是近音名稱(如鋁與氯,汞容易誤寫為貢等)更要特殊記憶,這些也常常成為中考的考點。
考點2元素符號的微觀及宏觀意義(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分值約為2分)
例2下列符號中,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還能表示該元素組成的單質的是()。
A.Al B.N2C.ClD.H
考點:元素符號的含義。
答案:A。
說明:元素符號的含義有兩個,(1)表示元素;(2)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不要忘記,像金屬等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的元素符號還能表示其化學式。
考點3 元素的存在(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分值約為2分)
例3人體所必需的“鈣、鐵、鋅、硒”僅從食物中攝取不足時,可通過食品添加劑和保健藥劑予以補充,這里的“鈣、鐵、鋅、硒”是指()。
A.原子 B.分子C.元素D.單質
考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答案:C。
說明: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兩種,(1)游離態(存在于單質中);(2)化合態(存在于化合物中)。
考點 4相對原子質量(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分值約為2分)
例4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某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如果該氧原子的質量為m,則該硫原子的質量為()。
A.32m B.2m C.mD.不能確定
考點: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式。
答案:B。
說明:有關相對原子質量的求解有兩種方法,(1)定義式;(2)近似式,即質子數+中子數。中考中常會將這一內容與原子內部結構結合起來考查。
考點5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分值為2~3分)
例5 是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該原子的元素符號為X
B.該原子核外電子總數為4
C.金剛石中含有該原子
D.該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考點:原子、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及其相關知識。
答案:C。
說明:原子、離子的結構示意圖與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等知識常結合出現,成為中考中的熱點。
考點6元素周期表(多以選擇、填空、探究形式出現,分值為2~4分)
例6磷元素是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中,磷元素的某些信息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磷元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原子序數為15
B.相對原子質量為30.97
C.元素符號為P
D.屬于金屬元素
考點: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答案:D。
說明: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學習中要注意其各部分的含義,為體現這一工具的作用,中考對此內容的考查逐年加強。
考點7化學式的書寫與讀法(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分值為2~6分)
例7下列化學式書寫錯誤的是( )。
A.氧化鋁A12O3 B.氫氧化鉀KOH
C.氯化鈣CaCl D.硝酸HNO3
考點:物質的俗名與化學式的書寫。
答案:C。
說明:對于具體物質的化學式的考查,近幾年來主要有兩個命題方向,(1)與具體物質的俗名相結合;(2)由已知元素(常常給出元素的化合價)組合、書寫出符合要求的化學式。
考點8通過化學式求某元素的化合價(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分值約為2分)
例8沖洗照片時,須將底片浸泡在大蘇打(Na2S2O3)溶液中,使影像固定下來,這一過程叫“定影”。大蘇打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 )。
A.0 B.+2 C.+4D.+6
考點:對化學式的意義的理解。
答案:B。
說明:由特定的化學式求某一元素的化合價已成為中考的必考內容,近年來常結合一些新信息進行考查。解決這類問題要抓住關鍵――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考點9 化學式的含義(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分值約為2分)
例9甲醛(CH2O)是室內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來源于室內裝修所用的油漆、膠合板等材料。下列關于甲醛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甲醛由C、H、O3種元素組成
B.甲醛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水分子構成
C.一個甲醛分子含有4個原子
D.甲醛分子中C、H、O原子的個數比是1∶2∶1
考點:化學式中的相關信息。
答案:B。
說明:結合化學式的意義,從宏觀和微觀角度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此知識點亦可設計成開放性試題進行考查。
考點10化學符號周圍的數字(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分值為2~4分)
例10下列可以表示2個氫原子的是()。
A.2H+B.2HC.H2 D.2H2
考點:化學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
答案:B。
說明:化學符號中數字所處的位置主要有4種,位置不同,意義不同,提供的信息也不同。數字在符號前,表示粒子的個數,如元素符號、化學式、離子符號前的數字分別表示原子、分子、離子的個數。數字位于符號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數字位于符號右上角,表示粒子所帶電荷數。數字位于符號右下角,表示每個分子中所含原子或原子團的個數。
考點11相對分子質量(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分值為2~3分)
例11 5月~7月是手足口病高發期,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治療手足口病的常用藥物是阿昔洛韋(化學式為C8H11N5O3)。下列有關阿昔洛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阿昔洛韋屬于有機化合物
B.阿昔洛韋中C、H、N、O 4種元素的質量比為8∶11∶5∶3
C.阿昔洛韋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25
D.該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含有27個原子
考點:化學式的有關計算。
答案:B。
說明:相對分子質量是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是關于化學式的最基本的計算。
考點12粒子的微觀示意圖(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分值為2~4分)
例12下圖為氧化汞受熱分解時的微觀過程示意圖。
根據以上示意圖,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從圖示中可發現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哪些?
考點:宏觀概念與微觀粒子的結合。
答案:2HgO2Hg+O2;分子、原子。
說明:化學用語與微觀示意圖結合的考查方式,在近幾年各地中考中常常涉及,應對化學反應及物質的微觀結構多多了解。
考點13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分值為2~4分)
例13工業上采用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備氫氧化鈉:2NaCl+2H2O 2NaOH+Cl2+H2。因飽和食鹽水中混有一定量的NH4Cl,在電解時會引起爆炸。為除去NH4Cl,工業上常利用電解后的堿性廢液、Cl2與NH4Cl反應(其中Cl2與NH4Cl化學計量數分別為3、2),使NH4Cl轉化成N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說出此方法的優點之一。
考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