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7:22: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醫的相關知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護理干預;急診科血糖異常;健康教育
血糖異常包括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異常,屬于一種介于糖尿病血糖值與正常血糖值之間的一種狀態,該種狀態屬于糖尿病危險因素。據報道,血糖異常的患者與正常人比較,更容易發生糖尿病,報道指出,血糖異?;颊呙磕甑奶悄虿∞D化率高達14%。所以,急診科中一旦發現患者血糖異常,就必須給予患者健康教育,避免患者血糖異常進一步發展,防止病情進展為糖尿病[1]。另外,在給予血糖異?;颊呓】到逃耐瑫r結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本文選取我院急診科血糖異常患者100例進行臨床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取得患者同情的情況下,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急診科中收治的血糖異常非糖尿病患者100例進行臨床觀察。選取的患者均與糖尿病診斷標準不相符,首次檢測出血糖異常。排除聽力、認知障礙患者。將10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的例數均為50。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齡最小的為55歲,最大的為85歲,平均年齡(68.4±5.2)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均為25例,患者年齡最小的為54歲,最大的為85歲,平均年齡(67.9±5.4)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沒有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用于臨床比較。
1.2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采取對照組同樣的護理干預的基礎上,結合健康教育。另外,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急診科血糖異常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兩組均進行定期的電話回訪,并對日常的血糖監測結果做歸納統計。
1.3健康教育①一旦患者檢測出血糖異常,可以將健康教育資料發放給患者并進行指導,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學習;從中醫的角度看,糖尿病主要分為4種類型:胃燥津傷型、燥熱傷肺型、陰陽兩虛型及腎陰虧虛型,在給予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學習時結合講解糖尿病中醫知識,使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中西醫知識,更好掌握自身病情;②在組織患者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學習的同時,還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及心理溝通活動;通過給予患者社會關懷及支持,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支持與關懷,緩解患者對疾病的焦慮與抑郁,積極面對治療,樂觀面對生活,從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③在患者治療期間,要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叮囑患者少進含糖類食物,還要戒煙酒,適當禁食水果,禁止使用高脂肪、高鈉鹽及高膽固醇食物,增加食用粗纖維食物及精蛋白如瘦肉及糙米等;中醫強調食療、藥療及情志結合的療法,所以,飲食方面,可以充分結合中醫知識,針對患者的體質,給予患者相關的食療,必要時可以配合藥療;④指導患者適當加強鍛煉,在不會對患者的心肺功能產生嚴重影響的前提下,適當指導患者進行室內外活動,如做操、散步、慢走等;如果患者出現呼吸費力、面色蒼白、心率增快及頭暈等不良癥狀,就要及時停止運動,并且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患者相應的處理措施;⑤指導患者要注意監測血糖水平,檢測空腹血糖水平,另外,患者三餐后2h的血糖水平也要及時檢測;一旦發現患者出現血糖不穩定的現象,就要及時分析患者血糖不穩定的原因,針對原因給予患者相關的糾正措施[2]。不方便到醫院檢測血糖可教會患者及家屬使用血糖儀自行監測,血糖儀定期要進行質量監測;⑥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觀察血糖異常時常伴隨的癥狀,如突然出現的冒冷汗、心慌、四肢無力、頭暈、暈倒等癥狀,并指導掌握應急處理措施,如隨身攜帶糖塊,口服糖水,平臥,呼救120等。
1.4統計學方法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運用χ±s進行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
2結果
2.1分析兩組患者的遵醫情況通過護理,觀察組患者的遵醫情況優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分析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通過護理及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分析兩組患者的糖尿病發生情況觀察組患者的糖尿病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3.1健康教育護理對于血糖異?;颊哳A防糖尿病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治療期間,通過給予患者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運動、飲食、服藥依從、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及自覺監測血糖情況等遵醫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另外,通過在健康教育中結合中醫消渴知識教育,患者在飲食方面充分執行中醫強調的食療、藥療,同時結合情志護理,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夠有效控制,這充分說明給予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結合護理干預,對于血糖異常患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3]。
3.2健康教育護理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發生觀察組患者通過采取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掌握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并且患者能夠自覺監測血糖水平,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病情,配合護理,使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有利于控制發生糖尿??;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糖尿病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充分說明護理干預結合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從而控制發生糖尿病。
3.3健康教育護理有助于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觀察組患者通過健康教育護理,能夠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健康教育中,指導患者按照中醫的理論,進食雜糧及粗纖維蔬菜等,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胃腸蠕動,在補充維生素的同時還能夠有效防止發生便秘;另外,適當的運動鍛煉,會使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效提升,使患者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及運動習慣,避免發生糖尿病。
在臨床上,急診科血糖異常較常見,如果沒有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那么患者很有可能會轉化成為糖尿病患者;面對這一類型的患者,僅僅依靠藥物治療,是無法很好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糖尿病發生主要是患者的情志失調、飲食不節一勞欲傷腎等原因導致的,所以,要想有效控制血糖異?;颊卟∏檫M展,就要針對上述情況,給予患者適當的食療、藥療及情志護理,降低患者的糖尿病發生率[4];本組中,通過給予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使患者血糖水平得以控制,有效降低糖尿病發生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高慧.應用中醫理論指導消渴病人的飲食及情志護理[J].中國醫藥學刊,2009,9(1):47-48.
[2]童莉,孟慶華,楊世金.高度重視低血糖癥的發生與自救[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9):1255-1256.
關鍵詞:老年人;便秘;調查分析
老年性便秘是指年齡在 60 周歲以上的慢性便秘,主要以排便次數減少(一般 48h 以上無排便)、便量減少、糞便干硬、排便費力等為主要臨床特點;同時可產生焦慮、恐懼等心理障礙;甚至可導致痔瘡、直腸炎、肛裂等多種疾病,誘發癌癥,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1]。而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生活習慣、行為方式、飲食結構的變化及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逐年增長[2]。為了解農村社區老年性便秘患者對便秘防治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行為態度,科學制定對該人群的干預措施和防治對策,筆者于2014年10~11月,對本地區100例60歲以上的老年性便秘患者進行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選擇萬祥社區內,年齡在60歲以上的居家老年性便秘患者,符合美國胃腸病委員會研究制定的功能性便秘羅馬Ⅲ診斷標準[3],入選條件為:在過去的12個月中,持續或累積至少12周,有以下2個或2個以上的癥狀:①>1/4時間排便費力;②>1/4時間糞便呈團塊狀或堅硬;③>1/4時間排便不盡感;④>1/4時間有阻塞感或排出困難;⑤>1/4時間排便時需用手協助;⑥每周排便
1.2 調查方法
1.2.1 在參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在社區健康聯盟護理中心專家老師的指導下,自行設計社區老年性便秘相關知識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共分7個部分:前言、基本信息、排便習慣與用藥史(12題)、便秘危害與既往史(12題)、飲食防治知識(10題)、運動與中醫方法(8題)、心理與生活狀態評估(5題),問卷題型全部為選擇題,其中單選題39題,多選題8題,共47題?;卮鹫_率低于40%為認知水平低下,41% ~70%為認知水平中等,大于70% 為認知水平較高。
1.2.2 由村衛生人員上門統計60歲以上的居家便秘患者名單,通過電腦隨機確定調查對象,由經過專題培訓的護士入社區發放問卷,同時說明調查的意義和目的,并指導填寫方法。對于文化程度低下和視力不好的老年患者,由護士全程協助填寫。共下發110份問卷,回收110份,經過篩選最后確定符合本調查研究的問卷100份。
2 結果
10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對防治便秘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見表 1。
3 討論
3.1 調查情況分析10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普遍缺乏對相關知識的了解,經統計得出:便秘患者總不良習慣率為47%,便秘危害知識總知曉率為30%,便秘誘發其他癥狀與疾病率為41%,便秘飲食防治知識總知曉率為24%,便秘相關運動與中醫知識總知曉率為19%,生活狀態總滿意率為44%。由此可見,農村社區老年人對便秘相關防治知識的總知曉率普遍低下。由表1顯示,有74%的患者對便秘危害知識的認知低下,84%的患者對便秘飲食防治知識的認知低下,89%的患者對便秘運動療法和中醫防治知識的認知低下。
3.2 原因分析
3.2.1 由于農村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大部分患者不曾接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有些患者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不會寫,所以他們基本看不懂報紙和雜志,聽不懂普通話,導致其接受健康知識的能力非常低下。
3.2.2 由于老年性便秘的患者相對年齡較大,對便秘的認識不夠,更不重視防治措施,從而導致近幾年本社區的便秘就診率呈明顯遞增的趨勢。
3.2.3 由于農村地區老年人生活環境相對較封閉,大部分老年人常年居家,不參加團體活動,較少與外界溝通,導致其接收健康知識的渠道稀少,最終使老年性便秘患者普遍缺乏對相關防治知識的認知。
3.3 對策 對于老年性便秘遵循的原則為先預防再治療,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地增強患者及其家屬對便秘癥狀知識的認知,盡量避免便秘的發生[4]。故社區醫護人員應針對上述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多下社區講課宣教,平時應給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生活方式。加強宣教,鼓勵老年人參加健康講座,適當派發小禮品提高老年患者的積極性,講解時采用當地方言,適當放慢語速,增加交流活動,鼓勵患者咨詢,主動與患者溝通。同時加強日常指導、督促和回訪。通過各種方法加強社區老年性便秘患者相關防治知識的健康宣教, 以達到提高患者及家屬對防治便秘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減少便秘對老年人的困擾,同時降低因便秘誘發其他癥狀和不適的出現。最終達到降低社區老年性便秘的發生率,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柴曉梅. 老年便秘的護理探討[J]. 甘肅科技,2014, 30(1):135-136.
[2]勵躍平,李天雅,方穎,等. 護理干預改善住院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觀察[J]. 上海護理,2012,12(3):38-40.
張春燕,女,(1970.4-),大專,廣西陸川,主管護師,深圳市南澳人民醫院研究方向:中醫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中的應用。方法:將我院2008年5月到2010年6月收治的96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實驗組采用制定好的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觀察兩組患者住院天數、住院費用、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及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治療后,實驗組的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P
【關鍵詞】中醫;臨床護理路徑;支氣管哮喘;應用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屬于中醫學“哮證”范疇,是一種發作性疾患。主因為宿痰內伏于肺。形成發病的潛在因素,誘因包括外感風寒暑濕,或吸人花粉煙塵,飲食酸咸肥甘,生冷海腥,惱怒氣逆,勞倦乏力等[1]。支氣管哮喘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哮喘雖然不能徹底根治,但對哮喘患者進行精心護理能夠使其得到很好的控制。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深化整體護理的整體醫療護理工作模式,以減少康復的延遲與資源的浪費,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照顧[2],近年來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其他各個科室中,并且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我院自2008年5月到2010年6月對48例哮喘患者采用中醫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96例哮喘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制定的診斷標準。男52例,女44例,年齡40-75歲,平均(60.4±5.4)歲,病程1-5年,平均(2.8±1.2)年,按照中醫辨證分為5種類型:風寒襲肺型25例、痰熱壅肺型21例、痰濁阻肺型18例、肺脾氣虛型17例及肺腎氣虛型15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男27例,女21例;實驗組男25例,女23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及中醫辨證分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護理對照組按常規進行護理,包括詢問病史;病室的衛生清潔,避免粉塵、花粉、皮毛等不良刺激;患者的用藥指導,氣霧劑的使用方法及時機,中藥湯劑治療的時機及服用時間;發作期的精神疏導;清淡飲食,忌生冷、油膩、海腥發物、辛辣、咖啡、濃茶,可可粉、過咸之品及飲酒。
1.2.2 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實驗組由科室統一制定哮喘的中醫臨床護理路徑,責任護士按照護理路徑進行護理,護士長隨機進行檢查評價。(1)入院時由責任護士采用進行入院前介紹(環境介紹、設施使用方法、相關制度及責任護士的自我介紹)。(2)入院當日對于病情嚴重患者應立即通知醫生,采取搶救措施,安慰患者,囑勿緊張,可以進行抗炎、解痙平喘等物治療及氧療。向患者及家屬講授哮喘的概念、病因、機制、臨床表現,消除焦慮情緒。(3)入院后2-4d根據痰培養藥敏結果調整抗生素;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患者,采用階梯療法,從靜脈、口服到吸入糖皮質激素,鼓勵患者深呼吸,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咳痰,輔以拍背;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治療,指導患者合理飲食。(4)入院8-10d向家屬講解氧療的作用,長期氧療不僅能穩定或阻斷肺動脈高壓的發展,糾正低氧血癥而又不引起高碳酸血癥酸中毒;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5)出院前告知出院帶藥的服法,復診時間,介紹門診隨訪及聯系方式。由護士長或主管護師給每位患者發放征詢意見表,內容包括疾病相關知識、患者對醫療及護理等各方面的滿意度。
1.3 觀察與評價統計患者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及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自行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統計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
2 結果與分析
表1可見,實驗組的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住院費用、疾病知識的掌握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的主要工具,是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一類特殊病人所設定的住院護理圖式。它由病人的每一診斷的常規護理計劃綜合而成,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主動地工作[3];同時也使病人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護理過程中,以減少住院天數。哮喘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呼吸系統疾病,也是影響醫療服務質量的關鍵病種[4]。我們綜合考慮醫學護理知識、經驗和醫院條件,制定了哮喘的中醫臨床護理路徑。本文的研究發現,采用中醫臨床護理路徑組48例患者治療后的住院天數明顯縮短、住院費用減少,患者對疾病的知識掌握及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婷,孫瓊珍,普敏芬,等.哮喘的辨證施護[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5):75-76.
[2]白梅.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5):30.
【關鍵詞】 中醫護理技術;護士培訓;中醫醫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116-02
我院為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近年來,隨著醫院規模的擴大,病床增多,平均年增加新護士50人。增加的護士中,多為剛畢業的新護士,工作經驗不足,業務能力欠缺,臨床護理風險性增加。同時,我院作為一家綜合性中醫醫院,需在臨床工作中廣泛運用中醫護理技術,而新入護士并不全是畢業于中醫院校,約50%的護士在進入醫院之前未接觸過中醫護理。為使新入護士更好地適應中醫醫院臨床護理工作,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我院于2009年起開始實行護士五年規范化培訓,取得較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入院的本科、專科畢業護士67人,其中本科學歷31人、專科學歷36人,中醫院校畢業32人,非中醫院校畢業35人
1.2 方法
1.2.1 培訓形式
1.2.1.1 護理部集中培訓 采用集中授課、摸擬演示、操作訓練等方法,由護理部選定課題,每周1次進行培訓。
1.2.1.2 科室輪轉培訓 護理部制訂護士五年規范化培訓及考核手冊,新護士崗前培訓結束分配科室后,由所在科室按照手冊內容對護士進行培訓??剖遗鋫鋵iT的導師,對培訓人員進行指導和評價。編制內護士五年內不定科,每一年每季度輪轉一個科室,第2-5年每年輪轉一個科室。
1.2.2 培訓目標 由護理部分層次確定培訓目標。工作第1年:能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技能及相關理論知識,熟練掌握8項中醫操作技術,熟知各班崗位職責并能獨立完成工作。工作第2-3年:掌握本??瞥R娝幬锏南嚓P知識、常見疾病的相關知識及護理常規,能給病人提供具有中醫特色的康復和健康指導。工作第4-5年:能熟練運用護理程序為患者實施整體護理,逐漸成為科室的業務骨干并具備初步的教學、管理、科研能力。
1.2.3 培訓課程設置
1.2.3.1 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以理論培訓為主,時間1周,內容包括醫療護理相關法律法規、護理規章制度及安全、護士職業素養、醫院感染基本知識及職業防護、護理文件書寫規范以及人際溝通和團隊精神。
1.2.3.2 理論培訓 理論培訓以護理部集中培訓為主,課程分為西醫“三基”理論和中醫理論知識。“三基”理論包含傷口造口護理、循證護理、深靜脈置管護理護理、護理安全等內容。中醫理論課程設置則以《中醫護理學》《中醫護理基礎》為藍本[1-2],由淺入深依次涉及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陰陽五行精氣學說、經絡與穴位、辨證施護、中醫特色的健康教育等,再由各科室根據??瞥R姴?、多發病及優勢病種培訓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3]。
1.2.3.3 護理操作培訓 操作培訓以科室培訓培訓為主,分為西醫“三基”操作和中醫護理操作?!叭辈僮鞯谝荒暌詿o菌技術、口腔護理、靜脈輸血等23項基礎護理技能為主,第二年及以后要求掌握CPR技術,能熟練配合搶救。中醫護理操作培訓項目以《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為藍本[4],包括艾灸法、中藥換藥法、中藥熏洗法、拔罐法、中藥熨燙法等。
1.2.4 考核 科室每月按照培訓考核手冊規定的內容對培訓人員進行操作考試,每季度進行一次理論考試;護理部每年組織一次理論考試,一次操作考試(由護理部組織項目抽考)。所有考試成績均記入培訓手冊,不及格者須補考,要求最終合格率100%。
2 結果
護士經規范化培訓后,理論水平、操作水平、臨床工作能力都有了較大程度提高。培訓前后理論、操作考試合格率,見表1。
3 體會
護士規范化培訓是完善畢業后護理學教育、對臨床護士所進行的專業化培訓,是護理學科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護理人才梯隊培養的重要任務之一[5]。而在中醫醫院中,中醫護理作為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份,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將規范化培訓與中醫藥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相結合,“三基”“中醫”兩手抓,對于提高中醫醫院低年資護士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證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上規范、有效的運用有顯著成效。
參考文獻
[1] 劉革新.中醫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
[2] 周琦.中醫護理基礎[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
[3] 李向真.低年資護士中醫護理技術規范化培訓方法與效果[J].護理研究,2012,26(5):1337-1338.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41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8-2214-01
中醫基礎理論是以中醫經典著作《內經》為理論淵源,融會了歷代著名醫家的真知灼見和創新觀點的一門課程,是研究和闡述中醫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學科,是中醫學的專業基礎課。對剛入學的中醫專業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中醫理論形成于兩千多年前,根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文字古奧,內容博大精深,在認識論、方法論、思維模式、概念體系等方面均具有較強的思辨性和抽象性。中醫基礎理論所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習慣于中學期間形成邏輯思維的大一新生。因此,要使學生們真正透徹領會抽象而古奧的中醫術語、概念、學說并不容易,例如:五行學說、臟腑概念、氣血津液等。調查發現,學生們普遍認為接受起來比較困難[1]。這就使得初學中醫知識的學生們常常會產生畏難情緒。傳統的中醫基礎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上主要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黑板、粉筆與教材”的滿堂灌式教學模式,乏味枯燥,也不利于學生理解文字深奧的中醫基礎理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中醫知識的熱情和興趣,是較快較好地掌握中醫學的思維方法和基礎知識的重要前提。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學人員所面臨的共同課題。筆者認為,在傳統的中醫基礎理論教學模式中合理的引入相關教學病案和增加師生互動式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1.合理引入教學病案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學習興趣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有助于挖掘他們自身的學習潛能。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內容?,F代中醫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是西醫院校的基礎理論為主的教學模式,容易造成課堂氣氛沉悶,使學生失去對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的興趣。中醫理論源于臨床實踐,并不斷完善于臨床實踐。根據“先感知、后理解、再鞏固、終運用”的學習基本心理過程,中醫學習過程中的感性知識只能從臨床中來獲得,中醫傳統學習模式是“家傳”和“師授”,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早期中醫教育中的重要性[2]。因此根據目前中醫課程的純課堂教學設置情況,結合傳統中醫教育的“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特點,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教學中應用臨床病案,通過模擬臨床激發中醫專業學習興趣并強化教學效果。例:在病因“痰飲”章節講解中,可以通過以下病案分析講解:“王某,男,50歲。面部及雙下肢反復浮腫時間6年余。因勞累導致雙下肢再次浮腫,按之則凹陷。臉色暗淡無光澤,口淡乏味。形體消瘦,腰酸體倦。怯寒肢冷,減退。舌質淡胖,脈沉細”。問:“此患者的水腫癥狀,主要與哪些臟腑的哪些生理功能失調有關?為什么?”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和分析,學生明白了病為水腫,其病機為脾腎陽虛導致津液代謝失調。然后讓學生回顧津液的生成輸布過程以及參與津液代謝的臟腑的生理功能,這就啟發性的加深了學生對廣義痰之水濕痰飲的理解。當然,在應用病案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切合教學目標,淺顯易懂并把握好教學時間,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采用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中,往往以“滿堂灌”的模式為主進行授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影響了教學效果?;邮浇虒W法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去理解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相關問題的討論、分析解答而掌握新的知識[3]。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從前蘇聯引入后,許多課程教學便廣泛采用,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之中最常用的是課堂討論法[4]。因此,筆者認為在中醫教學中開設討論課,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表述能力。在討論課中,把握階段教學目標,要注重加強對學生思維方法的橫向引導,并對相關知識進行強化訓練。在進行專題討論時,要精心選擇討論專題,最好選定橫跨不同章節的專題內容:如“臟腑關系”部分??梢詫W生分成若干組,討論一對臟腑之間的關系,并派代表到講臺進行“演講”,然后再由其他同學進行相關的補充。發言之后,老師和其他同學提出相關問題,由發言組的學生當場解答,最后由老師總結同時根據各組的表現予以細致的點評。引導學生透徹理解題意,明晰基本概念和相關原理,能將相關知識前后貫通,進行分析、總結,得出結論。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充分理解中醫基礎理論,在理解的基礎上思考、鞏固,從而能自覺運用和分析相關問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結語
總之,“學無定法,教無定規”,中醫基礎理論是構筑中醫藥學的基石,授課教師做好中醫基礎課程的教學能很好的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中醫專業的動力。筆者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深刻體會到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教學病案和互動式教學方法的作用。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培養了學生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既加深學生對中醫基礎理論的理解,又鍛煉培養了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因此,認真研究每一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及與之相適宜的教學內容,并將教學方法融于教學過程,這樣才能保證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能較好的傳授給學生,并為后期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l]王蕾,李春英,張炎,等.中醫基礎理論教學調查情況分析[J].中醫教育,2000,19(6):23.
[2]吳鴻洲,程磐基.古今中醫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12):10-13.
教學方案
教學內容的設計①夯實中醫基礎,設立學習先行組織者。學生的學習進步,肯定不能腦袋一片空白,基礎知識不扎實對新知識的影響是巨大的。所學的中醫基礎知識要及時回顧。②典型案例分析,學習問題背后的科學。學習基礎知識,容易讓學生產生迷茫感,感覺所學和具體疾病相互脫節,根本不能緊密結合。那么選擇一個合適的案例就顯得尤為重要,案例的選擇要遵循教學設計原則,要能夠反映疾病的主要特點。③歸納知識框架,促進知識遷移。
牢記了基礎知識,分析了典型案例,就要在學習過程中總結出相關規律,歸納出某個疾病的發生發展、病機和治療原則等有關知識。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系統化記憶相關疾病知識,還能夠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
教學方法的設計
劃分教學小組教學小組是教學方案實施的基礎,為了保證小組整體的學習效果,小組成員的分配也要實現優勢互補,使得學生的優勢得到最大發揮。教師要學會轉變自身角色,要從自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為中心,老師主要負責小組內的學習和相互協作,保證案例完成的有效性。
學習步驟的實施首先,教師要首先指導學生對當次課程相關基礎知識進行回顧復習,講解疾病的發展史和容易混淆的其他疾病。然后教學小組組長要能夠帶領小組內成員進行分析討論,發現隱含在學習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
學生要能夠帶著問題去學習,每個小組都要對問題進行總結。這些具體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都是可以解決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逐步引導,提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最后,老師要能夠對學生的問題和相關總結進行點評,新的教學方法要有一個適應過程,老師在這一方面要特別注意,逐步引導很重要,主要能夠讓學生聯系相關知識和學科,實現所學知識的系統化和規模化。
小結
中醫教學在不斷發展,但是社會對于中醫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中醫人才的培養已經不單單是教條式和模式化的,要培養高素質的中醫人才就要有一套適應教育發展的完整的教學方案,以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結合,能夠實現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是高素質中醫人才培養的主要培養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2 年 10 月至 2013 年 10 月間在我院采用乳腺癌根治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 88 例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 39~56 歲,平均年齡( 46.356.35) 歲。入組患者無精神障礙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嚴重心、肝、腎疾病,符合手術要求,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免費論文下載將患者按實施手術先后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4 例,研究組年齡為 39~54 歲,平均年齡( 45.856.25) 歲,病患在左側的 24 例,右側的 20 例; 對照組年齡為40~56 歲,平均年齡( 46.957.15) 歲,病患在左側的26 例,右側的 18 例。2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乳腺癌護理常規安排各項護理措施,研究組由責任護士在對照組基礎上按照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去做,具體步驟:首先成立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責任護士、責任組長、藥療護士等參加。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以中醫護理理念為指導,將健康教育、情志干預、辯證施護、穴位按摩和足底按摩等中醫護理技術結合在一起,制定出適宜的中醫臨床護理路徑表( 見表 1) 。教你如何寫論文此表包括入院健康教育、飲食、情志干預、各項檢查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運動指導等,將此表懸掛于床尾,每日按照路徑要求去做,能完成的、不能實施或完成不了的項目都要標注清楚,簽名。 免費論文模板路徑小組隨時對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對路徑進行優化,使其更加符合臨床需要,滿足患者的需求。
1.3 觀察項目和評價指標
1.3.1 對患者的遵醫行為進行評價,包括完全遵醫行為、不完全遵醫行為、完全不遵醫行為等。
1.3.2 患者掌握相關知識、相關技能情況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等。
1.3.3 兩組患者靜脈炎、肢體功能延遲恢復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評價各觀察指標所得數據運用SPSS16.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 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P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2 組患者遵醫行為比較,見表 1。研究組患者的遵醫行為好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2.2 兩組患者掌握相關知識、相關技能以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見表2。研究組患者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和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2.3 兩組患者靜脈炎、肢體功能延遲恢復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例數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3 討 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組護理人員針對某病種的治療、護理、檢查以及康復鍛煉等制定的嚴格、規范的護理計劃,此計劃以時間為橫軸,以各項護理、檢查、宣教、康復等措施為縱軸,明確告訴護士何時做哪些操作,怎么去做的問題; 同時也促使和要求患者及家屬自覺參與到診療護理服務之中,充滿信心的配合每一項診療操作,保證診療操作規范落實,也使患者從中學到更多的自我護理知識,不斷提高患者的知識水平和遵醫行為。臨床護理路徑是集循證護理、預見護理以及整體護理、質量保證以及持續改進的護理標準化方法等為一體的科學的護理模式,所采取的護理方法是以循證為基礎,保證了護理內容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以時間為主線使護理內容更具有連續性、針對性以及時效性,護理方案一直處在不斷評價修改完善的動態中,可以更能滿足臨床需求,減少各種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丁梅等研究發現乳腺癌手術后患者常出現上肢水腫、上臂運動障礙、上臂術后感覺異常、胸大肌萎縮等不良反應,因此要積極制定出預防和改善措施,要遵循前饋控制管理模式給予有效解決,減輕患者的痛苦和負擔,于海秋的研究表明外敷或局部噴灑云南白藥氣霧劑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靜脈炎的發生。
【關鍵詞】全程護理告知;產科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240-02
臨床研究顯示,產科健康教育能夠提升孕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改善母嬰的預后質量[1]。因而,不斷完善產科健康教育模式,提升產科教育質量,能夠不斷改善在我院分娩的孕產婦的預后質量,提升我院口碑和綜合實力。本文旨在探索將全程護理告知運用于產科健康教育對提升護理質量的影響,現選取我院2012年6月-12月收治的68例孕產婦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現簡要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12年6月-12月收治的68例孕產婦,且已剔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以及有糖尿病史患者。其年齡介于24~4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18±6.24歲,其中初產婦48例,經產婦20例,孕周為29~39周,平均孕周為34.4±4.24周。所有患者均清楚研究過程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均自愿參與本研究。采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34例)和觀察組(34例),經統計,兩組孕產婦的性別、孕程、分娩、母乳喂養自我效、相關知識及技能掌握程度方式等臨床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告知,觀察組采用全程護理告知。常規告知即通過宣傳欄、宣傳手冊等被動告知方式向孕產婦傳播有關分娩方式、飲食以及自我護理等相關知識,并根據患者需要進行個別交流。全程護理告知即自孕產婦入院起,由專門的護理人員詳細告知各類相關知識,具體包括入院相關知識,醫院整體布局,病區基本構造,自身身體狀況以及陰道分娩和剖宮產分娩的利弊,醫院護理級別及特色,產前產后飲食、用藥、自我護理,母乳喂養以及嬰兒護理等。告知方式包括主動告知和被動告知,主動告知方式包括一對一口頭告知,書面告知等,主要針對孕產婦個性問題進行溝通指導,被動告知方式包括通過展板、電子顯示屏、宣傳欄等媒介傳播產科共性知識。
1.3 評價指標
本研究確定的評價指標包括護理滿意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相關知識及技能掌握程度,護理滿意度、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均采用不記名調查問卷的方式獲知,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以及一般,臨床滿意=滿意+比較滿意;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調查問卷主要涉及飲食原則、用藥知識、傷口護理、母乳喂養、嬰兒護理、異常識別、康復鍛煉等相關知識[2]。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通過孕產婦填寫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量表獲得,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量表分為內心活動以及技能兩個部分,共150分;相關技能掌握程度通過護理人員日常觀察打分獲得。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及相關技能掌握程度均為百分制,90分以上即掌握優秀,75~89分即掌握良好,74分以下即一般。掌握優異=掌握優秀+掌握良好
1.4 統計方法
2、結果
2.1兩組孕產婦護理滿意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比較
3、討論
將全程護理告知運用于產科健康教育,能夠產生以下正面效應:1、專門的護理人員陪同能夠拉近孕產婦與護理人員之間的心理距離,幫助孕產婦盡早適應環境,舒緩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2、全面、系統的指導能夠幫助孕產婦更好的了解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分娩方式,同時也有益于孕產婦全面了解分娩、喂養等相關知識,對飲食、分娩后生活及恢復注意事項。3、一對一溝通能夠促使護理人員全面了解孕產婦的需求及實際問題,能夠給予針對性的滿足和指導。
綜上所述,將全程護理告知運用于產科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整體護理效果,提升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相關知識、技能掌握程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O2O;多元化智能;中醫外科學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高級層次,醫學研究生作為其中一類獨特的群體,以培養較高科研素養和臨床技能的高端臨床醫師為培養目標,醫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直接關系著國家醫療系統未來的發展。自2015 年起,國家全面啟動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的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明顯縮短了醫療專業人才的培養周期,有效利用了住培基地的臨床培訓資源,統籌使用醫療衛生及教育財政經費培養醫療專業人才[1],此舉固然是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的重大突破與創新,但是在不斷實踐過程中,依舊顯現出不足[2]:學習內容多,培訓時間短;培訓缺乏針對性;專業相關知識培訓不足;科研訓練不夠;導師作用弱化等。以上問題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傳統教學模式很難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只有對傳統教學加以調整與創新,才能培育出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2019 ―2020 年本研究在中醫外科學研究生培養模式上進行了一些創新,基于O2O理念培養醫學研究生多元化智能,結合中醫外科學研究生的臨床教學對教學方案進行重新設計、實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O2O教學理念的特點
O2O,是OnlinetoOffline的簡稱,即線上線下之意,這個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國電子商務,意為利用互聯網使線下商品或服務與線上相結合,線上生成訂單,線下完成商品或服務的交付,其本質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工作效率,以快速響應來滿足用戶的需求[3]。O2O教學理念是借鑒該商業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特點,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4]。其中線上(online)教學包括教師推送教學資源(教案、課件、微課、教學視頻等),布置學習任務,學生觀看教學資源,在線學習,討論以及其他的線上活動,平臺上的學習統計功能統計出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幫助教師了解及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線下(offline)教學則是在課堂上,教學聚焦學生線上學習的薄弱環節,講解重難點,并組織學生完成各種主題式的教學活動[5-6]。
2 中醫外科學研究生教育現狀分析
2.1 理論與實踐難以統一
中醫外科學不同于其他專業,更強調實踐與動手能力,然而當前中醫外科學的教學模式注重理論教學為先,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在此階段,學生只能接受書本上枯燥乏味的文字,對即將進入臨床所面對的病種缺乏感性的認識;等到進入臨床后,往往很難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聯系,更談不上熟練的動手能力,另外疾病的多樣性與不確定性,使得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2.2 專業性不足
“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大大縮短了對研究生的理論教學時間,以中醫外科學為例,研究生并沒有在理論教學期間,獲取關于本專業更前沿、更系統化的知識,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僅僅局限于本科階段的學習,絕大部分都屬于基礎知識,缺乏較高的專業性。
2.3 缺少獨立的臨床實踐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治法在中醫外科學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就意味著,研究生不同于本科階段,必須熟練掌握如何利用外用藥物、器械或手術等方式治療疾病,但現實往往并非如此。研究生理論知識不扎實,加之培訓周期短,積極性不高,臨床帶教不敢輕易放手等多種因素,導致在中醫外科學相關科室,如肛腸科、乳腺科等,研究生缺少獨立的臨床實踐。2.4 科研能力欠缺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最大的區別就是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因此研究生教育重心有必要進一步向科研能力的培養偏移,促進教育成果轉化,實現教育價值反饋[7]。科研能力的欠缺也是很多高校面臨的普遍問題。
3O2O教學理念下中醫外科學研究生多元智能培養模式的構建
O2O教學理念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下的各種網絡資源,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例如,讓學生利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線上學習,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線上平臺尋求幫助,老師或同學可以隨時給予解答,知識傳授過程完全可以在線上完成;線下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將線上學到的知識進行升華,實現知識的內化[8-10]。
3.1 線上教育的多元化
(1)建立一個微信平臺公眾號,每周一次的推送推送內容包括學科相關前沿的信息、科研方法、病案分析等,學生可自行在后臺提問,然后由專業老師解答。這樣可以解決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長期輪轉其他臨床科室,而不能接觸本專業前沿知識的問題。此外,該公眾號也不僅限于本校師生,可以推廣至類似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這樣可增加其受眾,使更多的人接受前沿的知識。除了專業知識課程外,還可以推廣相關科研方法學的課程,這些課程可以來自網絡各大平臺、網易公開課、慕課、騰訊課堂等,課程內容例如優質統計學課程、Meta分析課程、SCI寫作課程等。這些內容均由相關老師負責篩選,分享在微信后臺。學生可以利用空余時間,隨時進行學習。(2)借助多種網絡平臺醫學知識:此種方式的運營主體是臨床研究生。學生可以通過臨床空余時間,推送專業相關知識。以肛腸科為例,內容可以是痔瘡的發病原因、常見治療手段,或者生活中怎樣的生活方式預防肛腸類疾病等簡單易懂的內容。這樣不僅利于普及學科知識,也能讓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全面;該模式也有利于促進“教學者”自身能力的提高,利用網絡工具傳播臨床知識,使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對“教學者”的教學內容進行審核性學習,并進行深入地探討,加強“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有利于開闊“教學者”的眼界,改善專業狹窄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能力。
3.2 線下教育的多種形式
線下教育也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課堂面授形式,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面對面教學。(1)文獻沙龍:研究生階段不僅要求學生有自主學習課本知識的能力,還要求學生有科研探索的能力,但是由于學生自身知識的局限性,因此對于很多科研文獻中所論述的知識有疑惑,尤其對于中醫外科學的研究生而言,很多前沿的手術方式因為知識盲區難以被理解。針對上述現象,可以定期開展科研文獻沙龍,參加人員以研究生為主體解讀文獻,資深教師參與解釋、擴充與答疑,同時還可以加強與其他學科或專業的協作,以期達到學習科研前沿知識,擴展自身知識結構的目的。(2)臨床技能模擬實驗:中醫外科學研究生不僅要有熟練處理內科病證的能力,更需要有嫻熟的臨床技能。目前在“雙軌合一”的制度下,絕大部分學生忙于病歷文書等繁瑣工作,無暇進行專業技能的操作,加之輪訓時間短,臨床技能不熟練,臨床帶教難以賦之重任,因此學校方面應廣泛開放臨床技能實驗中心,在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臨床技能的操作,以肛腸科為例,研究生應充分掌握肛周良性疾病治療的手術方式及基本腔鏡操作等,并進行多次線上模擬操作,其后臨床上有類似案例,帶教老師可嘗試交與學生,一則可給予學生線下的動手機會,另一方面可避免學生因首次操作出現失誤。
4 教學效果評價
2019 ―2020 年本研究按新的培養模式,選定主題,以理論實踐、線上線下模式開展研究生培訓。記錄培訓過程,并對接受培訓的中醫外科學研究生進行定期考核及滿意度調查。
4.1 閱讀量或互動率
通過建立一個微信平臺公眾號,進行每周一次的推送。推送內容包括學科相關前沿的信息、科研方法、病案分析等,根據實際的閱讀量、點贊量、轉發量等互動情況來評估該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情況。
4.2 自主學習率
① 線上教學,主要通過定期推廣網絡上的優質課程,除了專業知識課程外,還推廣相關科研方法學的課程,這些課程來自網絡各大平臺、網易公開課、慕課、騰訊課堂等,課程內容例如優質統計學課程、Meta分析課程、SCI寫作課程等。學習過后可以在后臺提問,然后經由專業老師解答。此外,這個公眾號也不僅限于本校的師生使用,還擴大到類似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這樣不僅受益面更廣,更能擴大學習知識面,促進相互學習;② 線下則通過開放臨床技能實驗中心,在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臨床技能的操作,以肛腸科為例,研究生應充分掌握肛周良性疾病治療的手術方式及基本腔鏡操作。
4.3 參與率
① 線上參與率可以體現為學生主動參與公眾號的管理,在資深教師的指導下,相關的醫學知識,以肛腸科為例,內容可以是痔瘡的發病原因、常見治療手段,或者生活中怎樣的生活方式預防肛腸類疾病等簡單易懂的內容。這樣不僅利于普及學科知識,也能讓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全面。這種模式,也有利于促進“教學者”自身能力的提高,利用網絡工具傳播臨床知識,使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對“教學者”的教學內容進行審核性學習,并進行深入地探討,加強“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有利于開闊“教學者”的眼界,改善專業狹窄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能力;② 研究生階段不僅要求學生有自主學習課本知識的能力,還要求學生要有科研探索的能力,由于學生自身知識的局限性,對于很多科研文獻中所論述的知識有疑惑,對中醫外科學的研究生而言,很多前沿的手術方式因為知識盲區難以被理解,因此針對這一問題,線下參與率則體現在定期開展科研文獻沙龍,參加人員以研究生為主體解讀文獻,資深教師參與解釋、擴充與答疑,同時還加強與其他學科或專業的協作,以達到學習科研前沿知識,擴展自身知識結構的目的。
關鍵詞:宮頸糜爛;健康教育;護理效果
宮頸糜爛主要是因為細菌感染引起,其病理表現主要為宮頸上皮脫落形成糜爛。根據相關統計資料稱,目前我國的宮頸糜爛發病率已高達50%左右[1],如果患者沒有及時治療還可能發展為宮頸癌[2]。本文旨在分析宮頸糜爛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護理效果,特收集我院的114例宮頸糜爛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的114例宮頸糜爛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57例)與對照組(57例),試驗組年齡24~60歲,平均年齡(40.56±14.24)歲,有46例患者為已婚者,另外11例患者為未婚者但均有性生活史,其中有6例存在人工流產史,有23例為宮頸糜爛Ⅰ度,19例Ⅱ度,15例Ⅲ度;對照組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41.15±14.63)歲,有45例患者為已婚者,另外12例患者為未婚者但均有性生活史,其中有7例存在人工流產史,有24例為宮頸糜爛Ⅰ度,21例Ⅱ度,12例Ⅲ度。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傳統模式護理,即常規為患者講解日常必要的注意事項、藥物使用方法講解等;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包括:為患者發放宮頸糜爛健康知識手冊、健康卡等,綜合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等信息并以此選擇合適的交流方式為患者講解宮頸糜爛相關知識,全面提高患者對宮頸糜爛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以通俗易懂、形象的語言進行講解;其次是糾正患者的不良飲食,為患者講解正確的飲食方式、飲食類型選擇等等,避免進食煙酒、酸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保持樂觀的心態、良好的睡眠;集中講解宮頸糜爛的發病、病情發展、影響因素等相關知識;叮囑患者家屬加強對患者的日常督促;最后是與患者互留聯系方式,以便臨床人員進行隨訪和患者隨時咨詢相關知識。
1.3效果判定標準 觀察患者的知識知曉率、護理總有效率。知識知曉率判定主要通過醫院自行設定的宮頸糜爛健康知識調查表,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宮頸糜爛的發生原因、病情危害、影響因素、控制措施等,總分為100分,考核成績超過80分則判定為知曉;患者的宮頸糜爛消失或縮小50%以上則判定為護理有效[3]。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8.0統計軟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檢驗統計計數資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知識知曉率、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宮頸糜爛是最為常見的慢性宮頸炎癥,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若沒有做好病情的控制很容易發展為宮頸癌。傳統的治療主要通過單純的藥物治療,忽略了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患者在治療后由于沒有做好外陰的清潔或者由于飲食不當等因素很容易出現復發。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加強健康教育主要是提高患者對病情的認識和重視,從而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全面從飲食、休息、藥物控制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防治[4]。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宮頸糜爛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對宮頸糜爛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和護理總有效率。
參考文獻:
[1]付清良.喉癌戴管生存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常見護理風險探討及防范措施[J].當代醫學,2013,09:124-125.
[2]覃文嫻.消化內科常見護理風險及臨床防范要點探討[J].中國醫藥導刊,2013,07:1260-1261.
[關鍵詞] 案例教學;任務型教學;中醫肛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3(a)-0121-04
Application of CBL+TBL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orectal diseas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NG Yunhua YANG Wei
Department of Anorectal,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21
[Abstrac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of CBL+TBL applicate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orectal diseas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icate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methods has an advantageous effect, and it shows vivid content and strong interactivity. In addition to leading students to study the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 self-learning in western medical theory and research progress additionally.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methods not only enhances teaching outline content, but also teaches students how to use theory on clinical practice, it improves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knowledge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Case-based learning; Task-based learning (TBL); anorectal disease of TCM; classroom teaching
案例教W(case-based learning,CBL)是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形成的,它以案例作為課程的教學導入,由教師引導學生針對案例涉及的專業問題進行自主化的調查思考及分析討論,借此提升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深化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1]。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earning,TBL)同樣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之上,其核心在于教學任務的巧妙設計,既要緊密聯系知識點又要兼顧任務的完整性、層次性及適當的難易程度,讓學生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能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自主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旨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2]。中醫外科學是中醫專業的必修課程,是中醫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中醫肛腸病作為其中的必學章節也是重要的臨床教學任務,并且中醫臨床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僅僅只要求掌握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密切結合臨床,學習如何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長期以來,中醫肛腸病教學一直停留在傳統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該模式以課堂授課為主,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被動灌輸的狀態,課堂教學過程索然無味,無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被普遍認為教學效果不佳[3-4]。近年來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被廣泛應用于醫學教育中,但其需要的學時數、教學場地及教學規模要求高,且針對的學生也有一定要求,不適合剛剛開始學習、基礎知識薄弱無法獨立進行臨床思辨的學生[4-5],很難應用于中醫肛腸病學的課堂學習中。中醫外科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肛腸病在其中所占比重僅次于皮膚及瘡瘍,但在教學計劃中僅安排15學時,用傳統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全面掌握專業內容,也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借鑒類似課程的既往改革經驗,CBL及TBL均被認為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成效[6-8]。其中CBL作為較受學生歡迎且可以明顯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教學模式非常適合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9],有研究證實CBL作為LBL的補充應用于教學中獲得良好效果[10]。TBL除了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之外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協作精神,但小組分配以及學生之間的搭配協調對教學效果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11]。在中醫臨床五年制學生的《中醫外科學》肛腸病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CBL與TBL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調整和改進吸取兩者的優點,進行優勢互補,期望能在有限的學時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及綜合能力,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水平。
1 CBL+TBL教學模式的主要結構
1.1 準備環節
授課前教學者應根據中醫肛腸病學教學大綱之教學目標共同集體備課,制訂教學流程。對肛腸各疾病的典型案例進行整理及篩選,并根據教學目的及課后拓展要求來完善各案例的病因病機、臨證要點、鑒別診斷等內容[12]。案例應選擇難易適中者,側重于基礎教學,緊密結合臨床[13]。另外,根據肛腸病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臨床醫學的異同確定各章節的重點,設置相關學習任務,并圍繞任務引導學生去拓展相關知識,與臨床最新進展相接軌[14];更重要的是,各章節的學習任務須與相關典型案例有機結合,并在課件中對于疑點難點作重點分析,引導學生自主求知的欲望。
1.2 教學實施
在第1~2學時,教學者首先對肛腸病學總論進行重點講解,包括解剖生理、病因病機、常用查體方法、常用辨病辨證方法等,讓學生對肛腸疾病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為后期的系統學習奠定基礎??傉撝v解完后向學生簡單介紹即將學習的幾種臨床常見肛腸疾病,包括痔、肛隱窩炎、肛癰、肛漏、肛裂、脫肛、息肉痔、鎖肛痔、便秘。然后將前期已準備好的各章節學習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在課后利用專業書籍、學校圖書館、網絡等途徑收集相關資料、主動學習,并鼓勵他們互相討論共同完成任務。為了更好地督促和激勵學生,教學者將學習相關課件及參考資料均上傳至網盤供學生課后自主檢索,并在微信群中適時提醒大家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在接下來的各病種課程中,由每個病種的典型案例作為課程導入,通過“案例導入老師提問學生思考老師講解課本知識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分析案例學生討論學生解答老師糾錯答疑”的教學思路進行系統學習,并在涉及到最新進展等拓展內容時以提問或小組討論回答等方式了解學生是否完成學習任務并給予反饋指導。在最后2個學時作為中醫肛腸病學的總復習課程,挑選各病種尤其是“痔”“肛漏”“肛癰”“肛裂”等肛腸臨床多發病、重點疾病的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展示和分析講解,注重教學者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學者在總復習課程中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和觀察者,學生作為主體就典型案例中的問題逐一分析闡釋,教學者在問題關鍵處或學生疑問點進行答疑糾錯。這樣不僅可以觀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是否能應用于臨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在臨床思辨、分析討論、總結歸納等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對整個課程教學效果作出較為合理地綜合評價。
1.3 總結反饋
在最后2個學時的集中案例講解之后進行隨堂測試,根據學生的成績作為本次教學模式改革的即時評價;其次通過深入分析學生的具體答題情況查看那些題目是本次教學模式改革的獲益部分;最后通過發放并回收分析“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表”了解學生對于本次教學改革的接受程度及總體評價,同時收集學生的意見及建議,以期對教學模式作進一步的改進,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
2 CBL+TBL教學模式的實施成效
本次教學模式改革的對象是上海中醫藥大學2014級中醫學(臨床方向)五年制學生,均為三年級第一學期,共62名,其中男生13名,女生49名;授課內容為肛腸疾病總論及痔、肛隱窩炎、肛癰、肛漏、肛裂、脫肛、息肉痔、鎖肛痔、便秘等臨床床常見病種,共15學時。
2.1 課堂測驗
課堂測驗卷均為選擇題,涵蓋了課堂所學的肛腸各病種相關知識,測驗時間15分鐘,包括A1型15題、A2型10題,每題4分,共100分。62份試卷中有34人為滿分,平均分為93.6分。深入分析每題測驗結果顯示,與痔相關題得分率最高,達到98.39%,肛裂次之93.55%。
2.2 學情分析
學生均為中醫臨床專業的學生,目前處于臨床前課堂學習階段,教學重點應側重于醫學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要求學生能掌握課本知識,在此基礎上適當結合臨床,教會學生如何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中,為后期的臨床見習、實習階段作充分準備。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發現,同學們普遍感覺痔及肛裂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本身熟悉程度比較高,部分同學自身也有此疾病,因而通過分析典型案例能迅速掌握疾病特點,對于如何治療也有濃厚的興趣、自主求知欲較強,且在課后交流中有部分學生表示會按照所學知識指導有痔、裂疾患的親屬進行系統治療,因而在測驗中痔、裂相關題目準確率也相應較高;而肛漏、肛周膿腫雖然重要程度不亞于痔、肛裂,但生活中相對少見,且難點較多,牽涉到肛周間隙等、傳變途徑等解剖相關、較難理解的知識點,因而在測驗中得分率較低,但通過本次教學模式的改革后較前已有所改進。
2.3 教學評估
參照教學處設立的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表評價教學質量表。內容包括教學態度(20分)、教學內容(35分)、教學方法(35分)和教學效果(10分)4個方面,總分為100分。其中教學態度又包括了5個子項目,分別為教態大方,儀表端莊,為人師表(4分)、課前認真備課,準備充分,授課投入(4分)、維護課堂秩序,不遲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課(4分)、認真批改作業,搞好輔導答疑(4分)、及時收集教學反饋信息和教書育人,鼓勵進取(4分);教學內容包括6個子項目,分別為按教學日歷進度實施教學,不隨意缺(調)課(5分)、內容充實,概念準確,重點突出,難點講清(8分)、適當結合臨床、實驗、社會實踐,舉例恰當,有助理解(6分)、適當介紹近年來本學科學術動態和新進展(6分)、適當運用、介紹專業外語詞匯(5分)、提供課外參考文獻及閱讀信息(5分);教學方法包括6個子項目,分別為課內時間安排合理有效(5分)、講課思路清晰,邏輯性強(6分)、普通話授課,語言生動,口齒清楚(4分)、板書直觀易懂,內容規范,避免照本宣科(4分)、合理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6分)、鼓勵提問和獨立思考,注重科學思維和自學能力的培養(10分);教學效果包括1個子項目,即學生是否能理解課堂教學內容,重點內容印象深刻(10分)。每個評估子項目均有不同的比分權重,按照A、B、C、D四個等級進行評分(A=1,B=0.8,C=0.6,D=0.4,E=0.2)。另外還設置了3個主觀開放題全面了解W生對課堂教學的反饋,分別為“本次課程最滿意的方面是什么?”“對本次課程最不滿意的方面是什么?”“有什么其他的改進意見及建議?”,課程結束后回收調查問卷共62份,統計得分平均為96.9分,其中48位學生給了本次CBL+TBL教學模式改革滿分的評價,總體滿意度較高。3道主觀開放題部分,第1題對授課教師最滿意的方面大多為授課形式活潑多樣,案例素材豐富,與臨床聯系密切,師生互動愉快;第二題最不滿意的方面主要是授課時語速偏快,案例分析時自主思考時間較短;第三題其他建議方面,少數同學提出需標明考試重點。
3 CBL+TBL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展望
在中醫肛腸病學既往傳統的LBL教學模式中,學生定位于被動聽講、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狀態,只要求其掌握課本知識,學生也普遍以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15]。而在改進后的CBL+TBL教學模式中,學生能高度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16],首先通過授課教師展示的疾病典型案例引出該章節學習任務,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結合通過完成前期布置的拓展學習任務所自主探知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自主分析思考并自主決策,自主得出結論,教學者再根據學生的結論給予及時的反饋。這樣一來學生成為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角,拋卻了過往抽象乏味的被動學習,既可以從錯誤的結論中總結吸取經驗,又可以從正確的決策中獲取信心和成就感,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和興趣,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操作技能要點的領會和掌握[17]。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獲取的知識就不再是教材上的刻板條目,而是能靈活運用的知識。與此同時,CBL與TBL均可以學生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兩者結合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既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能加強學生之間團隊協作、交流配合的能力[18]。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微信、網盤等目前接受程度較高的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微信與學生及時溝通交流,將網盤作為載體上傳學生所需的學習資料及課件,既能實時監督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進度,也能及時收到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對于難點疑點的反饋,確保了學習任務的完成質量。在課程結束后通過隨堂測試對本次教學模式改革有了比較及時及直觀的評價,62名學生均在測驗時間內答完全部問題,平均得分93.6分,證明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程度較高,并能將知識應用于典型案例的臨床思辨中,充分表明了本次教學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課程結束后共收取62份學生上交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表,通過分析可表明學生對于本次教學的認可程度較高,在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4個方面的評分均達到A級水平,其中在適當運用、介紹專業外語詞匯這一項中評分相對較低(A級為74.19%),這與前期備課時未將專業外語列入教學重點有直接關系,授課教師較為忽視這一方面的教授,在后期改進中這一點將作為對授課教師培訓的重點內容;另外在針對提供課外參考文獻及閱讀信息這一項,學生的評價最低(A級為62.9%),究其原因可能與TBL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搜索文獻及相關知識的要求較高有關,部分學生認為授課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后未能提供相關文獻供學習,而授課教師認為這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進一步的教學模式改進中要考慮加強授課老師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理解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并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幫助,協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問卷的最后設置了3道主觀開放題,從學生們的回答中也能獲得不少啟示。如學生們對于課程最滿意的方面普遍集中于授課內容的豐富性及授課形式的活潑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案例作為理論知識與臨床應用的聯結點,融合了中西醫結合的理念,加強了師生的互動,學生接受度高;同時在完成學習任務及案例自主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普遍認為自身總結分析能力、辨證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所提升。這與既往研究業已證實的CBL+TBL教學模式能使學生τ謁學知識的理解、記憶保持及外化應用更為持久相符合[19]。而學生們最不滿意授課時的語速過快及案例展示后自主思考時間過短這兩個方面,這兩點實際上都歸因于授課時間的縮短。由于最后需要設置2個學時的案例集中展示及分析講解時間,因而原先15學時的傳統授課內容必須壓縮至13個學時。同時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及提高學生對疾病直觀的感性認識,課件中還穿插了較多的圖片、視頻素材,因此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為緊湊的的授課時間要求,直接造成授課教師語速的加快及對學生自主思考時間的壓縮。在后期改革中集體備課階段針對這一點進行討論,對教學內容明確重點、分清主次,更為合理地安排授課流程,借此在不減少學生所學知識、降低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壓縮授課時間。最后對于部分學生提出的希望劃出考試重點的要求顯示出目前學生仍相當看重考試分數,這一點實質上是體現出了目前中醫教學仍停留在應試教育,仍以分數論英雄,在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的同時未有效改革考核的模式[20]。除了知識點的書面考核之外,各種拓展能力的考核由于難以量化成具體數值一直都處于無法進行個體評價的尷尬處境,對此考核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遠,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綜上所述,CBL+TBL教學模式應用于中醫肛腸病學課堂教學中,課前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了解疾病的最新進展;在課堂中將課本知識結合典型案例,強化知識在臨床思辨中的靈活應用,為將來進入臨床作充分的知識儲備,理論聯系實際,也為《中醫外科學》整體的教學方案改革作出了有益的嘗試,有望進一步改進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易龍,糜漫天,朱俊東,等.不同教學模式在高等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3):312-314.
[2] 易嵐,李國慶,賀慶芝,等.TBL教學法在獨立學院“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藥導報,2015, 12(28):124-128.
[3] 趙亞利,路孝琴,杜娟,等.全科醫學概論中實施LBL+TBL教學法效果評估[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6):114-117.
[4] 李康,朱長真,康維明等.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不同教學方法的特點及合理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4(6):589-592.
[5] 李奔,薛鸞,沈宇弘,等.不同學生群體臨床LBL聯合PBL教學的效果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 14(20):13-15.
[6] 陳咸川,周韶紅,須冰,等.任務型教學在中醫內科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6(5):8-9.
[7] 姚潔敏,李明,英洪友,等.《中醫各家學說》案例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28(4):7-10.
[8] Thistlethwaite JE, Davies D,Ekeocha S,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Case-based learning in heal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 BEME systematic review:BEME Guide No.23 [J]. Medical Teacher,2012,34(6):e421-e444.
[9] Ha H, Lopez T. Developing health literacy knowledge and skills through case-based learning [J].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2014,78(1):17.
[10] Huitt TW,Killins A,Brooks WS. Team-based learning in the gross anatomy laboratory improve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teamwork [J]. 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2015,8(2):95-103.
[11] 曾薇薇,殷岫綺.病例導入式教學法結合模擬操作在中醫婦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 28(6):7-9.
[12] 劉憲軍,陳世才,趙桂宏.在臨床藥理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8):667-668,680.
[13] 尹苑澹錢國強,潘勝軍,等.案例教學法在高職護理專業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5, 33(24):80-82.
[14] 朱智耀,李寧,車念聰,等.關于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1):89-90.
[15] 李寧.案例教學法在中醫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管理觀察,2016,2(03):145-146.
[16] 王貞,段志軍,李春艷,等.建構主義理論在臨床討論式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1):6-8.
[17] Kumar V,Gadbury-Amyot CC,A cased-based and team-based learning model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adiology [J].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12,76(3):330-337.
[18] 楊藝,叢小玲,李璐寰,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急危重癥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1):112-114.
資料和方法:
資料:我科自2009年1月-12月收治手足燒傷患者35例,分為干預前組和干預后組,干預前組給予常規治療和護理,干預后組在常規治療護理的基礎上同時給予相關疾病的護理健康干預。
方法:
初步評估:對病人一般情況進行評估,了解病人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對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的認識水平及對今后生活的態度。
加強燒傷知識宣教:燒傷一般為意外發生情況,人們對燒傷知識基本不了解,我們針對病人及家屬的接受能力及治療護理的不同階段給予講解燒傷發生、發展、治療過程、護理措施、康復、愈后等知識,以提高病人及家屬的認識,正確配合我們的治療與護理。
提供最佳護理方案:護理人員將個人的臨床護理專業知識,現有的臨床科學研究證據與病人的價值和愿望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為每一位病人提供最佳護理方案。
消除顧慮:燒傷是突然而至,且疼痛難忍,患者及家屬均無法接受現實并心情焦慮恐懼醫護人員向病人及家屬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介紹主管醫師情況及在燒傷治療方面的成就,講解燒傷有關方面知識,介紹類似病人的愈后情況以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給予生活飲食指導:根據病情并結合患者飲食習慣合理搭配飲食,改善其消化功能,使之增加食欲逐漸增加營養促進創面愈合。飲食種類為:含有夠熱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維生素、含粗纖維類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魚類、瘦肉、新鮮蔬菜與水果等,保證充足睡眠。
建立良好的溝通:護理人員常巡視病房主動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溝通,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根據病人住院病程和病情進展情況及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給予相關知識的健康干預,講解主要以口頭講解為主,配合文字講解,使患者能夠充分理解并積極配合[1]。
結果
通過對病人及家屬進行針對性健康干預,由專職護士制定相應護理干預效果 評價分析表,包括相關知識、心理指導、生活飲食指導、社會功能等方面內容,對干預前后效果進行打分。
討論
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護理工作也在不斷進步,護理人員通過不斷學習和研究,制定各種護理措施來為患者服務。在臨床工作中,很多患者不但身體疾病需要治療,內心也需要慰藉,這就需要我們護理人員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在為病人進行治療的同時,把更多的經歷放在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上[2]。通過一系列護理干預的開展,充分體現了人性化服務在燒傷患者中的應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對自身疾病的認識,使病人保持穩定情緒,感受到受人關心尊重并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各種問題,促進創面愈合,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