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7:24: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化工系的畢業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李壽恒,字喬年,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我國第一個化學工程系的創辦人。1898年2月21日出生在江蘇省宜興縣(今宜興市)。1918年考取南京金陵大學農科。當時同學中“科學救國”熱情高漲,他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是戰勝國而仍不能改變被列強瓜分的命運,是因為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落后于人。乃于1920年8月中旬赴美國留學。1925年7月李壽恒學成回國,開始了他的教育生涯。李壽恒一生為我國的化工教育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創辦世界一流高等學府
李壽恒懷著“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抱負執教浙江大學之初,即立下雄心壯志,要把浙江大學辦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1928年4月他在給學校當局關于創設化學研究與材料試驗研究所的建議書中即提出,要使學校中“大批好學深思之士深研科學,于極短期內與西方諸大學相伯仲。”他還要求教師“要有獨樹一幟、獨特見解及自成學派的宏圖大志。”對于學生,要求他們一進學校大門,就應該樹立“在科學上、事業上有所建樹的志向。”這就是他提倡的“三志”教育思想。
李壽恒首先瞄準美國化工教育的先進水平,擬定我國第一個化工系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遠大目標。自188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設化工課程開始,至1927年4月我國化學工程高等教育起步,已歷39年。當時美國化學工業以及石油工業已有較大發展,化工教育也相應迅速發展起來。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的化工教育委員會于1922年6月至1937年的15年間,對美國有化學工程教育的82所大學進行了嚴格的評審,合格者有28所,都是美國有名的高校。而那時我國化學工業極為薄弱,更無化工教育的經驗,因此李壽恒提出:“以繩美國化工教育之標準,不無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感。”但他記取創業維艱的古訓,以“取法乎上,僅得乎中”的思謀,要求浙江大學化工系一開始就要高標準、嚴要求、高起點、有特色,不求所有方面都超過他們,至少也要同他們并駕齊驅,能互相提攜。
浙江大學化工系開辦之初,李壽恒即團結全體教師,開出全部必修課程。到1930年,浙江大學化工系的課程設置與美國同類高校已大體相同。李壽恒多方羅致品學兼優、事業心強、治學嚴謹的教授到系任教;同時又從自己的畢業生中培養德才兼備的教師,從而在化工系形成了一支陣容強大的師資隊伍,擁有蘇元復、吳征鎧、馮新德、侯毓汾等名教授。李壽恒積極致力于教學設備及圖書資料的建設。1930年化工系即建起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業分析、工業化學等實驗室,以后又陸續充實儀器設備,臻于完備。浙江大學化工系的文獻資料齊全,化工原理實驗室設施完善,聞名國內外。
李壽恒針對我國當時化學工廠少、規模小、產品品種單調,發展程度不如食品、冶金、兵工、輕工,燃料動力基本資源來自煤炭等狀況,他在課程設置及授課時間上作了調整,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如美國化工系學生特別偏重物理冶金,而浙江大學化工系則是化學冶金與物理冶金并重。又如數學課程,美國僅修習微積分與微分方程,且微分方程由數學系開課,物理僅修習普通物理與物理實驗。李壽恒認為“此為基本訓練上之缺陷。”浙江大學則著重圖解微分與數字微分之新法,以及圖解積分與圖解微分方程,并且由受過化工訓練之數學家授課。所以學時雖比美國少,而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卻不亞于美國學生。再如經濟學科,美國僅開設經濟學與工廠管理課程,浙江大學化工系則增加了一門工程經濟課程,使學生能夠“對于世界經濟展望,目光遠大,批評無訛。”在工程學科中,機械方面則有機械系之機械工學及實驗、電機系之電工學及實驗。浙江大學歷屆畢業生遍布全國化學工業、核工業以及冶金、機械、電子、食品、輕工,甚至航天航空等領域,都能適應工作需要,且成績卓著,就是得力于李壽恒創辦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教育。
李壽恒在擔任浙江大學工學院院長和主持浙江大學教務工作期間,積極推行科學管理制度和培養良好學風。1936年李壽恒任浙江大學章則委員會主席。他積多年高校教學和行政管理的經驗,在竺可楨校長的領導下,李壽恒主持制定了招生、學籍管理、注冊統計、學分制、研究生、學校校務會議的組織及代表產生辦法,教員和職員的招聘、任職、兼課及兼職,科學研究及工場實習,實驗室管理,教學儀器設備及圖書購置管理,經費計劃及管理,學校組織系統,導師制,校規校紀等等規章制度,形成了從教學、科研到行政、物資、財務、校風校規等互相制約,又協調配合,既有各種通則又有具體實施細則的管理體系。而且這些規章制度大多是在西遷途中修改制定完成的。除制定和實施教學和行政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外,李壽叵還特別強調學校必須有嚴格的紀律和培養良好的校風來陶冶學生。倡導學生要有刻苦學習、打好基礎的扎實學風;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應有會“運用原則與方法”的良好教學風氣;教師要人人參加科研,形成濃厚的科學研究風氣。在竺可楨校長領導下,浙江大學在抗戰期間崛起,成為同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著名高校齊名的高等學府。李壽恒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面對新型的工科大學和國家急需科技人才的形勢,為了解決師資不足的困難,李壽恒組織部分專業課教師帶著教學和科研任務到有關工礦企業進修,請企業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兼課;要求所有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要以科研成果充實教學內容;要求所有專業都必須做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他還領導制定了教師超工作量實施辦法和教學法委員會條例;參與制定學校12年發展規劃;組織師生向科學進軍;統一全校教學計劃;組織起新的教學、科研、生產、管理體系。他善于總結新鮮經驗,早就明確指出辦蘇聯模式的純工科的學校有很大的局限性,理工結合才是高校發展方向。他實事求是地提出重建數學、物理、化學3個系和工企、化機、鑄造等新專業。從1952年至1957年,在李壽恒任教務長和副校長期間,浙江大學的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大為提高,享譽國內外。60年代初,李壽恒受命創建浙江化工學院。當時正值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學校又是在浙西山區新建,更是困難重重。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他提出加強基礎教學,把最有經驗的教師調任基礎課教學,自己率先親自授課,同時舉辦師資進修班并親任班主任,用傳、幫、帶的辦法提高師資水平,終于使教學質量基本達到部定要求。年逾花甲的李壽恒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嘔心瀝血,身體力行,為創建浙江化工學院作出了重要貢獻。
化學制藥技術專業是河北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專業的建設致力于探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產學研緊密結合、高職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培養高技能、高素質應用人才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為核心,形成了“以化學制藥技術為主體,制藥設備維護和醫藥營銷為兩翼,同時踐行真實職業環境育人”的“一體兩翼,實境育人”課程體系。
一、“一體兩翼”的課程體系的構架
2001年石家莊市提出了建設“藥都”的目標:計劃將本市建成國內最大的抗生素、維生素生產基地以及國內外具有一定優勢的半合成抗生素、生物制藥基地與中藥現代化基地,形成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的“藥都”。按照高等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觀”的要求,針對制藥行業一線職業崗位群對知識、能力、素質的實際需求進行調研,發現在大量需求化學制藥生產、運行、管理崗位的同時,圍繞制藥技術的設備維護崗位和藥品營銷崗位也成為制藥行業人才需求增長點。基于上述市場調研結果,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專家指導委員會論證,確定了以化學制藥技術為主體,制藥設備維護和醫藥營銷為兩翼的“一體兩翼”課程體系架構,這種“一體兩翼”課程體系按類型由實踐和理論兩個教學部分組成。
1.實踐教學體系構成
(1)基本技能模塊。具有良好文化修養、美學修養、紀律觀念、具有較強自學基礎和能力、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通過政治理論與道德修養、軍訓、體育等實訓課程來形成;計算機、英語應用能力:通過英語課的聽說訓練、上機實訓來形成。(2)職業基本技能模塊。具有基礎化學實驗知識的學習、操作、分析、設計能力;化工生產設備認知、操作、設計、維護等基本能力;化工生產系統基本參數測量及自動控制的基本能力;識、讀企業生產設備圖和工藝流程圖的基本能力;化工生產過程中進行零件加工、設備維修及檢修的基本能力;藥品生產過程關于原料、中間體、產品的分析檢測的基本能力;通過基礎化學實驗、化工機械實訓、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實訓、藥物合成實驗及藥品分析實驗來形成。(3)雙證書模塊。中級分析工證書: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實驗室常用設備的使用、保養;常用試劑的配制方法,實驗數據的處理能力;通過分析工培訓來形成。(4)主體核心技能模塊。具有化學合成藥物生產的實用基本技能、工藝生產控制的基本能力、工業生產認知基本能力。(5)設備維護方向技能。具備常見化工制藥機械的有關維護、維修、安全使用等基本能力。(6)醫藥營銷方向技能。具備各種醫藥產品的營銷策劃、推銷能力等。“一體兩翼”所需的能力通過專業技能測試、生產頂崗實習、工作實習等形成。
2.理論教學體系構成。以職業崗位群需求為中心設置課程體系。一個“主體”:化學制藥技術工藝操作控制方面以有機化學、化工原理、藥物合成反應、藥物分析與檢測技術、制藥工藝學、工業藥劑學、制藥工程設備、藥事管理等課程為主。“兩翼”:設備維護方面以化工機械基礎、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制藥機械和設備維護為主;藥品營銷方面以藥理學、藥物化學、藥品營銷學為主。這種課程體系的架構增強了專業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突出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實境育人”教育教學方法
1.校內“實境育人”環境。校內實訓基地不斷地改善實驗、實訓條件。在原有化學基礎實驗室、化工原理實訓室、有機合成實訓室、分析測試實訓室、純化水實訓室的基礎上,又建成了制藥專業中試車間,改造了純化水實訓室,又新上純水自動化灌裝線一套。
制藥專業中試車間,按照“教學、實用、安全、規范”四大原則進行安裝設計,車間內部分為動力區和生產區,公用工程齊全,蒸汽、冷凍鹽水、壓縮空氣、循環冷凍水等全部按照制藥廠實景要求安裝,是一個小型化的制藥車間,實現了院校與企業工廠的“零距離”接觸,為學生課程實習、頂崗實習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校內實境教學平臺。在車間內不僅可以進行加熱、制冷、高壓等反應操作,還可以進行固液分離、流體輸送、干燥、精餾等操作,并可以進行化工原理、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化工機械、化學反應工程等多門課程的現場教學,是一個完整的實境教學基地。
為了使實驗、實訓設備更加貼近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學院又購置了14個單元的化工仿真車間,在此化工仿真車間學生可以模擬例如離心泵、換熱器、壓縮、吸收、精餾、間歇反應、連續反應、加熱爐、常減壓蒸餾等操作。仿真車間涉及的仿真軟件都具有真實的工業背景,工藝流程、設備結構和自控方案都來源于實際;精選的單元操作內容都是制藥工業中最常見的;操作與控制界面先進;突出操作實踐。仿真車間的建成和使用,在實境教學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2.校外“實境育人”環境。加強校內實驗實訓條件建設的同時,根據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依托行業優勢,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近幾年,化學制藥技術專業先后選擇了一批技術裝備先進,管理科學規范,生產規模適度的生產企業,采用多種方式與之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
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與石家莊某制藥廠合作,共建藥物制劑實訓基地。專業課的課程實驗、工程實驗、畢業設計均可在工廠由專業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共同指導完成,學生以工人的身份在生產一線跟班勞動,在生產實踐中學習,使學生對藥品生產過程的工藝、設備、車間布置、勞動組織、產品物流、市場狀況、環保要求和新材料、新工藝研究開發等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為“零距離”就業奠定基礎。通過與多家企業建立教學、研發和技術服務的關系,使產學研合作模式初步形成,極大地促進了化學制藥專業的發展,達到了校企合作,互惠雙贏的目的。
3.“實境育人”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使學生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自身技術操作水平和技術改造水平,主動適應社會的需要。把實踐教學內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形成“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建立了相對獨立的六步走實踐教學體系:即進行化學實驗的基本訓練和對生產企業的體驗實習、進行職業基礎課程的實訓和雙證書培訓、進行職業技術課程的實訓與實習、頂崗實習、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與測試、進行工作實習或畢業設計。環節中滲透愛崗敬業、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等人文素質的教育。
三、“一體兩翼、實境育人”課程體系實施的保障機制
1.規章制度建立與執行。學院積累多年教學管理經驗并遵循教育規律,制定和形成了教學管理規范和教學管理制度,制定了教學管理文件匯編,使教學管理規范化和科學化。我系根據各專業特點,進一步完善和健全系級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并聘請了6位具有高級職稱、實踐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成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教學工作嚴謹、規范,嚴格執行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2.實力雄厚,愛崗敬業的教學師資隊伍。化學制藥技術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7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職5人;具有雙師素質教師13人;碩士研究生8人;院級骨干教師8人。本專業教師在高職教育的改革中邊探索邊總結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績。
3.教學質量標準健全。制定《教學管理規范》,對課堂教學、實習、實訓等各教學環節都制定了標準和要求。還根據學生提前就業所帶來的對教學過程的影響,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關于加強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工作的意見”、“提前就業學生教學要求”、“學生工作學期教學組織和管理辦法”等文件,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適應新時期教學需要。
四、“一體兩翼、實境育人“課程體系的成效
1.實踐能力大幅度提高。課程體系能滿足培養目標對職業能力培養標準的要求,并能根據技術發展的實際予以更新。這套完整的課程體系從化學制藥專業2001級開始策劃建立并實施。幾屆學生下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高就業率。幾年來,已經有400多名學生在校內外實訓基地完成實習實訓任務,基本實現了“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學生“零距離”上崗。一次就業率達95%以上。
3.實質性辦學。有校內的實訓車間作基地,與多家企業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并與幾家企業開展實質性聯合辦學的探索實踐。
4.高就業質量。由于企業參與教學全過程,培養的學生符合企業的用人要求,因此,畢業生更加適銷對路。并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5.落實雙證書。2004年首次開展“化學檢驗工中級工”的培訓和考核工作,02級60名制藥專業學生全部拿到《化學分析中級工》證書,增強了學生就業的競爭實力。04級將分析工培訓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所有學生經過培訓,既能拿到證書。
就其中的催化科學與工程而言,已經成為當今國際上最活躍的科技領域之一。據統計,與催化有關的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5%;催化劑是目前更新換代最快、經濟產出比最大的技術產品之一。尤其是近年來,材料物理、表面科學、計算機模擬技術、綠色化學、生物化學和納米技術的進步給催化科學與工程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使之成為解決資源、環境、生命和材料等領域中科技問題的支柱科學技術。
培養目標:使畢業生適應國家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需求,成為具備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通曉化工生產技術的專業原理、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從事過程工業領域的產品研制與開發、裝置設計、生產過程的控制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科技人才。
主干學科: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化工機械、精細有機合成原理等。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大學物理、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和一門必選的專業方向課程。 另外輔修化工經濟技術分析、電工電子等。
主要專業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無機化學實驗、化工熱力學、化工傳遞過程、化學反應工程、化工過程系統工程、工業催化和應用化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化學與化工基礎實驗、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計算機應用及上機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計算機應用要求較高)等。
專業發展方向: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精細化工。
1.華東理工大學 2.天津大學 3.北京化工大學 4.南京工業大學 5.大連理工大學
6.浙江大學 7.中國石油大學 8.華南理工大學 9.太原理工大學 10.四川大學
11.鄭州大學 12.湖南大學 13.哈爾濱工業大學 14.西安交通大學 15.上海交通大學
16.江南大學 17.中南大學 18.南京理工大學 19.中國礦業大學 20.湘潭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系創辦于1949年,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一批著名化學家匯集大工,形成了具有雄厚實力的化工學科。改革開放后,化工各學科發展很快,師資隊伍和招生規模不斷擴大,1984年發展為化工學院,學院設有化學、化學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化工、化學工藝、工業催化、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機械等9個系,24個教研室。現有本科生2410人,碩士生494人,博士生241人,博士后科研人員7人。教職工37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37人,教授53人,副教授80人,高級工程師17人。
化工學院現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覆蓋了其全部五個二級學科――化學工程、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和生物化工,并設有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此外還有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化工過程機械博士點和3個理科化學碩士點。生物化工、應用化學、環境學科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學院擁有應用化學國家重點學科,化學工程、工業催化和生物化工三個遼寧省重點學科,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析中心及15個研究所,擁有400兆核磁共振,氣/液質譜、飛行時間質譜、X射線衍射儀等大型分析儀器40余臺,成為我國培養化工高層次人才和科學研究的基地。
化工學院作為大連理工大學的重要學院,50年來為國家培養了2萬名畢業生,其中許多人成為國家各部委和省市領導,中科院院士,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以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廠礦企業的廠長、經理、總工及業務骨干,為適應社會需求培養了復合型、外向型高技術人才。
化工學院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技術合作,已經與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奧地利、英國等國家的大學、研究機構或公司建立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
化工學院辦學宗旨是以人才為本、創新為先,辦學思路是以貢獻求支持,以改革促發展。重視面向社會經濟建設的重大關鍵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每年都承擔一批國家、省市級科學基金和“973”“863”及“九五”重點攻關項目,同時與企業建立產、學、研三結合緊密型協作關系,解決技術難題及高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工作,化工學院每年科學研究經費達3000萬元以上,近兩年科技成果顯著,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三項、二等獎三項。
問題1: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學生應掌握怎樣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化學工程、化學工藝、應用化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化工裝置工藝與設備設計方法,掌握化工過程模擬優化方法;
3.具有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國家對于化工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化學工程學的理論前沿,了解新工藝、新技術與新設備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問題2: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知識面寬,可到工業部門從事化工類產品的設計、施工、生產管理、技術開發、應用研究以及貿易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到科研、商貿、行政等部門從事與化學工程相關的工作。
也可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環保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還可以到化學工廠、大學、政府社團、保健服務、中學、醫院、工業實驗室、圖書館、醫藥公司、私人企業、實驗研究所等從事相關的工作。
問題3: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方向的不同有差異么?
化學工藝包括能源化工、材料化工、有機化工、環境化工、高分子化工、無機化工等眾多領域,覆蓋面廣。它不僅涵蓋了傳統的基礎領域,同時與材料、能源、生物、醫藥、環境等學科滲透融合,不斷地培植出新的生長點。它既是一個歷史悠久、曾作出重大貢獻的學科,又是一個新世紀不可缺少的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學科。
化學工程是以化學工業及相關生產過程中所進行的化學、物理過程為研究對象,探究其所用設備的設計原理與操作方法以及最終實現過程優化所應遵循的共性規律。本專業方向學生主要學習化工流體流動與傳熱、化工傳質與分離過程、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傳遞過程基礎、化工數學、化工分離過程、化工工藝學、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化工設計等課程。為拓寬專業面,增加適應性,還開設生化基礎、石油煉制工程、環境化工、化工機械基礎、ChemCAD等課程。
問題4:與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相近的專業是什么?
制藥工程(主要是化學制藥)。
問題5: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中的催化科學與工程具體是什么樣的學科?
它是催化化學、材料物理及化學工程之間的交叉學科,具有理工結合的特點。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開拓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業務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催化科學技術基礎和掌握化學反應工程理論,具備扎實的材料科學理論和技術知識,熟悉現代化學物理研究方法和技能,了解現代科技現狀與發展前景,能勝任化工、能源、材料、醫藥、食品、環保等領域中相關的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的研究、開發、設計和工業化的復合高等工程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