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投資與項目評估的基本方法

投資與項目評估的基本方法

時間:2023-07-11 17:37: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投資與項目評估的基本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投資與項目評估的基本方法

第1篇

1項目評估的內涵

1.1項目評估的含義

項目評估是指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政策、法規、方法、參數和條例等,從項目、國民經濟和社會的角度出發,由有關部門站在項目的起點,應用技術經濟分析的方法對擬建投資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建設條件、生產條件、產品市場需求、工程技術、財務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進行全面分析論證,并就該項目是否可行提出相應職業判斷的一項工作。項目評估是投資決策的依據、項目實施的前提,是建設程序和決策程序的必要組成部分。

1.2我國風險投資項目評估的現狀

我國項目評估方法萌芽于20世紀50年代。1983年中國投資銀行推出了《工業貸款項目評估手冊》,對項目評估進行了研究與實踐。在我國起到了極好的探索與示范作用。進人新世紀,風險投資在我國己經引起廣泛重視,許多院校都做過相關的課題研究。同時。學術界對項目評估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熱烈的探討,還有學者對我國風險投資項目的評估指標及投資風險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國學者對風險投資評估的研究還處于一種初步的探索階段,他們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在我國的現實條件下的風險投資運營特點,但對微觀層面的問題涉及不多。同時國內的風險投資在實踐中還處于起步中,目前的主力是政府主導的風險投資公司,存在的問題在項目選擇評估中比較側重于項耳的技術先進性。忽視了其市場前景和產業發展性,缺乏風險投資專業人才。大多數投資公司基本上是站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角度來評估項目,進行項目的投資,對風險投資項目評估缺乏深入量化研究。與國外風險評估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2風險投資項目的財務評估的內容

風險投資項目的財務評估是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以企業利潤最大為目標,一般考慮貨幣資金時間價值、機會成本、邊際效益和投人產出效果等因素,從動態的角度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

2.1財務評估的基本目標

風險投資項目的財務評估主要是考察項目的盈利能力、清償能力和外匯平衡能力,因此,財務評估的目標也就是這三項。盈利能力是反映項目財務效益大小的主要標志。項目的盈利能力主要是指建成投產后所產生的利潤和稅金等。在項目財務評估中,應當考察擬建項目建成投產后是否有盈利,盈利能力又有多大。是否可以滿足項目可行的標準。清償能力目標主要是指項目自身能夠償還建設投資借款和清償債務的能力。而外匯平衡目標是指對于產品出口創匯等涉及外匯收支的項目,還應該編制外匯平衡表,把項目的外匯平衡作為財務效益分析的一個目標。2.2財務評估的程序

2.2.1財務數據的估算

進行項目財務評估首先要求對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的數據進行分析審查,然后與評估人員所掌握的信息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如果必要,可以重新進行估算。因此。財務評估工作也要對項目總投資、產品成本費用等基礎效據進行估算。

2.2.2編制財務效益分析基本報表

在項目評估中,財務效益分析基本報表是在輔助評價報表基礎上分析填列的,集中反映項目盈利能力、清償能力和財務外匯平衡的主要報表的統稱,主要包括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資金來源與運用表、資產負債表及外匯平衡表。在項目評估時,不僅要審查基本報表的格式是否符合規范要求,而且還要審查所填列的數據是否準確。如果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數據不準確,則要根據評估人員所估算的財務數據重新編制表格。

2.2.3分析財務效益指標

財務效益指標包括反映項目盈利能力的指標和反映項目清償能力的指標。反映項日盈利能力的指標包括靜態指標(如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資本金利潤率、資本金凈利潤和投資回收期等)和動態指標(如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和動態投資回收期等);反映項目清償能力的指標包括借款償還期、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對財務效益指標進行分析和評估,一是要審查計算方法是否正確I二是要審查計算結果是否準確。如果計算方法不正確或者計算結果有誤差,則需要重新計算。

2.2.4提出財務效益分析結論

將計算出的有關指標值與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基準值。或與經驗標準、歷史標準、目標標準等加以比較。并從財務的角度提出項目可行與否的結論。

2.3財務評估的基本方法

當前財務評估的基本方法主要為靜態分析法,其對投資項日進行經濟分析時,不考慮貨幣資金的時間價值,對方案進行粗略的評價,這種方法計算比較簡單,在實踐中也比較實用。

2.3.1投資利潤率法

投資利潤率是反映項目盈利能力的指標。它是指投資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后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與投資項目總投資額的比率,計算公式為:投資利潤率=年稅后利潤/總投資×100%

其中,年利潤總額可以選擇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也可以計算出生產期平均年利潤總額,就是用生產期利潤總額之和除以生產期。二者之間的選擇,要根據項目的生產期長短和年利潤總額波動的大小而定。如果項目屬于短期項目,生產期比較短,并且各年的利潤總額變化較大的話,一般選擇生產期的平均年利潤總額:如果項目的生產期比較長,年利潤總額在生產期這年內也沒有較大的變化,那么就可以選擇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投資利潤率同樣要與規定的行業標準投資利潤率或行業的平均投資利潤率進行比較,以低于相應的標準為準。

2.3.2投資利稅率法

投資利稅率是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后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銷售稅金及附加之和與項目總投資之比,公式為:投資利稅率=年利稅總額/總投資×100%

公式中的年利稅總額,可以選擇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與銷售稅金及附加之和,也可以選擇生產期平均的年利潤總額與銷售稅金及附加之和。和投資利潤率相似,要在兩者之中作出選擇,應該依據項目生產期長短和利稅之和變化程度的大小。計算出的投資利稅率同樣要與規定的行業標準投資利稅率或者行業的平均投資利稅率進行比較,如果計算出的投資利稅率大于相應的標準,那么認為項目是可行的。

2.3.3資本金利潤率法

它是項目年利潤總額與項目資木金之比,資本金利潤率的公式為:資本金利瀾率=年利潤總額/資本金×100%

而其中的年利潤總額也同樣有兩種選擇: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和生產期平均年利潤總額。選擇的方法和其他指標相同。其中的資本金是項目的全部注冊資本金。計算出的資本金利潤率與行業平均資本金利潤率或投資者要求的資本金利潤率進行比較,大于相應的要求,認為項目是可行的。

2.3.4資本金凈利潤率法

第2篇

關鍵詞:教學考核;工程類項目評估;改革;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4-0188-02

一、引言

建設項目評估學作為工程管理及工程造價等專業的基礎核心課,是將工程技術、經濟學、管理學等各學科融合在一起的綜合性廣、應用性強的多學科交叉型課程。該課程在培養工程建設領域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的專業目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政府、銀行、工程咨詢及工程造價等單位具備工程項目咨詢知識、能熟練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進行項目評估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專業知識。

目前,該類課程的教授大多采用“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筆者多年從事項目管理及評估類課程的教學,發現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授該課程,絕大部分學生對本門課程內容只有初淺的了解,無法將所學知識前后融通并應用到日后的工程咨詢評估實際工作過程中。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本文將結合工程類項目評估課程的特點,以建設項目評估課程為例,提出“3+2”教學考核方法,“3”是指“3階段教學方法――理論授課+案例分析+模擬評估”,“2”是指“2種考核方式――理論考試+編制可研報告”。實踐證明,按照這種教學考核方法對工程類項目評估課程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及創新能力,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日后的實際工程咨詢工作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課程特點

《建設項目評估》的課程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系統性。建設項目評估是建設項目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環節和步驟,它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對擬建項目的工程、技術、經濟、市場、環境、社會等方面的可靠程度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評估,課程內容前后聯系緊密。

2.綜合性。建設項目評估實質內容是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合理性以及技術與經濟效益等進行評估,通過評估在不同的建設方案中選擇最佳投資方案并提出更優的方案或措施。本課程是在借鑒工程經濟學、管理學、建筑工程技術相關課程等諸多相關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闡述建設項目評估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論和指標體系,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3.實踐性。建設項目評估是對來自于社會及生產實踐的具體項目進行評估,是以客觀真實的項目案例為背景,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市場調查與預測、項目生產條件、項目的技術方案、項目的財務狀況、項目的國民經濟等方面進行評估與預測,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對生產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4.政策性。建設項目需要以國家、地方、行業和部門的有關政策、規劃、法規及參數作為依據進行評估,政策性強。

5.信息化。建設項目評估強調現代化、信息化輔助評估手段,主要表現在結合計算機技術的運用,諸如基于Microsoft Excel工具及各類投資項目經濟評價軟件的應用。

三、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基于《建設項目評估》課程的特點,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課堂教學方法單調。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習慣于用“滿堂灌”的方式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只注重授之以魚而非授之以漁,其結果限制了學生對項目評估學自覺能動性的發展。針對項目評估這種綜合性廣、系統性和實踐性強的課程,按照大綱要求既要完成基本理論的講授,又要引入項目評估的實訓操作,幫助學生初步學會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評估等實務操作,難度相當大,學生對教師的單調的課堂傳授知識感覺理解難度大、缺乏興趣、缺乏耐心,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2.課程標準注重理論?,F階段我校建設項目評估課程標準重視理論知識的完整性,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項目評估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以及政策性,并且評估方法和相關軟件更新較快。現行的課程標準將完成認識性任務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目標,其次才是發展能力,不符合職業技術教育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術、技能、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3.忽視了課程的實踐性。本課程是實踐性極強的一門課程,需要通過結合實際建設項目案例講解及模擬分析使學生掌握相關技術、經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通過反復灌輸、加大練習作業量或者考試手段來驅動學生掌握課程內容,而忽視了學生對于項目評估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實踐性的發揮。

四、課程教學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鑒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結合課程及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點,通過不斷總結、摸索,我?!督ㄔO項目評估》課程組提出了“3階段教學方法和2種考核方式”,即“3+2”教學考試方法?!?階段教學方法”是把課程劃分成理論教學、案例分析、模擬評估三個教學階段,教學過程按由易到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種考核方式”是把理論考試和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相結合作為考核學生的依據。課程改革研究框架見圖1。

(一)3階段教學方法

1.理論教學階段。該階段是整個課程教學的基礎階段,通過教師布置明確的學習計劃及內容、課堂教授、分組討論、答疑等方式,以達到構建課程知識體系的教學目的。

2.案例分析階段。該階段通過教師精心準備的實際生產項目案例庫,幫助學生鞏固第一階段的學習成果。教師在此階段必須做好案例教學的組織管理工作,提前分發案例資料并做好案例教學設計,課中及時引導和組織,并做好案例點評和疑難講解,課后做好評價及總結工作。

3.模擬評估階段。該階段是課程教學的提升階段,通過確定項目、自行分組、角色扮演、虛擬職位、自主學習、自行論證、課堂答辯及競賽等環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2種考核方式

把理論考試成績和編制報告成績相結合作為期末考核學生的依據。其中,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期末考試方式從閉卷考試改為開卷或半開卷考試,重點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編制報告成績占總成績的50%,其中包括平時成績(25%),考察學生工作態度及小組的協調團結能力;設計成績(25%)包括報告設計的語言表述、邏輯結構、評估過程說明以及評估報告的撰寫。

五、“3+2”教學考核方法的應用

現以課程“資金的時間價值”內容為例,具體介紹“3+2”教學考核方法在建設項目評估課程中的應用,見表1。實踐證明,這種教學考核方式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成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過程,促使學生重視每一次實踐性案例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可以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可有效推廣并應用到工程類項目評估課程中。

參考文獻:

[1]李保嬋.基于CDIO理念的《投資項目評估》課程教學方式改進的探討[J].職業教育,2011,(6):195-196.

第3篇

一、目前商業銀行項目評估存在諸多問題

1、對貸款企業的分析不足。貸款企業是項目投資者或發起人,其基本狀況反映了企業在競爭中的生存能力,決定著項目的成功與否。評估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為

(1)難以獲取真實的財務信息。目前許多企業有幾套報表,甚至在同一家銀行為不同的目的而編造不同的報表。

(2)對貸款企業的產權結構未作詳細的分析,未對貸款企業的現有負債進行深入的調查,未對企業及法人代表的個人品行、資信作全面的調查。

(3)對貸款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難以作出客觀的評價。在項目評估中往往都隱含了一個假設:即不同的企業擁有相同的管理能力和技術,都能順利運作(或實施)此項目,與貸款企業的實力和努力程度無關,這顯然是一個不符合實際前提的假設,這也是項目評估的一個缺陷,有些公司在某一行業項目做得很成功,但做另一行業項目卻失敗。

2、市場預測存在的問題

(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初期,產業結構處于升級換代的高峰期,經濟環境不夠穩定,企業制度、政策法規的變化難以預測,這樣增加了市場預測的難度。

(2)目前預測方法、預測技術落后,預測水平較低。

(3)數據的可靠性較差,數據水分很大,歷史資料不完整,缺乏對歷史資料的客觀分析。

3、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1)項目評估的投資估算照搬可研報告中的投資估算,未對土建、設備及其他費用進行深入的調查,有的企業有意增加投資額,為了取得更多貸款以挪作它用。有的企業由于資本金不足,人為降低投資額,套取銀行貸款,項目投資不足變為“半拉子”工程,逼迫銀行追加貸款,實行“釣魚工程”。

(2)項目自籌資金評估中存在的問題:只要企業投入的資金均作為資本金,評估未分析自籌資金是否有償。只有無償的自籌資金才可作資本金。如公司的股東借給公司的資金不能并作項目的資本金。

4、項目評估方法有待進一步完善

(1)目前項目評估主要以《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下稱《方法與參數》)為依據,然而《方法與參數》不可避免地帶有計劃經濟的烙印。諸多如確定1993年的行業基準收益率來做折現率已過時了?!斗椒ㄅc參數》主要針對工業項目和交通項目的評價,對其它待業如文化、教育、衛生、房地產、農業、通訊、市政、水利等的項目評估未提出具體的評估方法。而上述行業的項目評估有其特殊性,且上述行業也是商業銀行信貸支持的重點。

(2)由于缺乏各行業的評估規范,評估人員在選擇參數,測算經濟效益時主觀因素較大。

5、商業銀行復合型評估人員缺乏。由于項目評估要求評估人員素質高,不僅熟悉一般評估方法,還需要懂工程技術知識、經濟知識、會計知識,而目前銀行缺乏既懂技術、又懂經濟的復合型項目評估的專業人才。

二、改進商業銀行項目評估的對策

1、強化對貸款企業現狀的綜合分析。

(1)認真分析企業近三年的資產負債情況,資產中應重點分析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對外投資等情況;負債中應分析短期借款、應付賬款、長期借款;所有者權益應分析:實收資本中注冊資金實際到位情況。資本公積是否由于土地評估價增值而形成的,通過近三年的資產負債對比可發現問題。對損益表應著重分析其銷售收入的真實性,分析其產品產量、單價,抽查原始的發貨憑證、合同、收入的進賬單等,可調查其收入是否有夸大。

分析近三年的單位產量的銷售成本,從中可發現產品成品是否人為地降低了成本。通過上述分析可判斷企業資產負債率及盈利真實性。

(2)對企業的產權結構做出詳細的分析。著重分析公司的章程、會計師事務所驗資報告和營業執照等情況,調查該企業是否為改制后的企業,對原企業職工安置、產權處置是否徹底,審查政府出臺的對該企業的改制方案,企業的產權是否明晰等。

(3)對企業或有負債應作詳細調查,企業何時已為哪些企業作了抵押擔保,這對于防范信貸風險很重要。

(4)對企業主要負責人的經營管理水平進行評估分析,對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家庭情況、工作經歷以及工作中的主要成就等進行分析,以確定管理者是否適合項目的管理,對企業的資信進行評估,對企業法人的信用進行全面調查等。只有這樣才能科學全面地評估貸款企業的現狀信用、生產經營狀況及發展前景等。

2、進一步加強信息調查工作,完善高新信息系統。商業銀行應從全行的角度研究行業、產業的經濟數據標準,利用先進的科學手段,建立一套自上而下全行共享的,能夠迅速、及時反映經濟、行業和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計算機信息網絡。擁有這樣一套信息網絡,不僅能夠及時掌握國家宏觀政策和項目所處行業產業的現狀,而且還能對項目所處行業產業以及關聯產業及可替代品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當然產品的供需、價格也可利用互聯網查尋,也可到省級的行業協會調查,可聘請各行業、專業的專家進行咨詢。只有這樣才能對項目的市場分析作出科學的判斷,這也是判斷項目評估質量高低的一個標準。

3、正確估算項目的總投資,對企業資本金嚴格審查。

(1)估算項目的總投資,以可研報告為參考,對其土建面積、單價應核實,對購買設備、安裝應咨詢有關廠家,其它費用可比照類似項目進行測算。項目應當有初步設計,也可參照設計概算進行項目估算。若項目正在施工有施工預算,若項目已經竣工并有竣工決算,項目評估的投資估算應按照施工企業工程所需貨款決算――預算――概算――估算的順序決定其投資額,其估算精度依次降低。

(2)自籌資金中應對資本金來源的落實情況嚴格把關。一是自籌資金必須分清是否有償,只有無償的自籌資金才可作為資本金。二是已明確出具資本金的各方,需要求其提供承諾出資的文件。以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的,需要求提供有評估資質的單位出具的資產評估證明等有關材料。三是提供已到位資本金的證明,應提供至評估時止的投資情況(工程完成量、投資額)。投資額應提供:已支付款項發票、銀行轉賬單等。這些已投入的資金如施工單位墊資、他行借款、其它負債(集資、個人借款等)實際已到位的資本金的來源證明和缺口資本金如何落實等。資本金比例不能低于國家頒布的最低標準,建議對風險高的項目,應先使用資本金或資本金比例上浮。

4、著重研究文、教、衛、房地產、農業、廣電等產業的項目評估,評估過程中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并重。

(1)應著重了解上述待業的特殊性,了解各行業的項目評估規范,依據這些評估規范編制各行業專用的評估軟件。

(2)評估過程中應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并重。目前評估的復雜計算工作可通過計算機軟件來實現,評估人員輸入基礎數據即可計算出結果,但不注重分析基礎數據的取值的準確性,因此應注重定性分析。強調具體項目具體分析,突出項目特點,進行風險分析,充實其它經濟方面分析(如交通項目,車流量的增長速度與當地GDP增長速度密切相關),只有定性分析做好了,才能突出定量分析的作用,也可從多角度分析基礎數據取值的準確性。

第4篇

[關鍵詞] BOT;評估;方法和模型;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 F832.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8)08-0051-04

[基金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西部基礎設施領域民營資本BOT項目管理研究”(批準號:06JA630019)的階段 性成果

[作者簡介] 胡麗華,桂林工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廣西 桂林 541004)

一、BOT項目風險及其控制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縮寫,意思是“建設-經營-移交”。典型的BOT定義是:政府就某個基礎設施項目與非政府部門的項目公司簽訂特許權協議,由項目公司來承擔該項目的投資、融資、建設、經營和維護,在特許期內,該項目公司向設施使用者收取費用,以此收回項目投資、融資、建設、經營和維護的成本,并獲取合理利潤,政府部門擁有對這一基礎設施項目的監督權;特許期滿,項目公司將該基礎設施無償或以象征性價格移交政府部門。

BOT項目是BOT投資方式的具體形式,在客觀上存在著風險,而我國西部基礎設施領域民營資本BOT項目目前處于探求階段,風險更是不可忽視,應該注重對其風險的有效控制。此類BOT項目的風險主要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如外匯管制和匯率風險)、技術風險、經營管理風險、不可抗力風險等,對BOT項目風險進行控制,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目前,BOT項目風險控制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國際上通行的風險分擔原則是:凡是企業自身能夠把握的風險由項目公司承擔;凡是企業不能夠把握的風險由政府部門承擔;對界限不明的風險,可規定在風險發生時通過磋商解決;對由于動亂、暴亂等原因發生的政治風險,一般尋求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等)采用政治擔保方式解決。另外,對BOT項目風險的控制,可以通過制定和實施替代方案機制來實現,即在合同文本中制定完善的招標文件條款,使BOT項目方案提交體系具有高度靈活性,在失誤產生后,政府可根據招標文件,迅速取代合同方或投資方,對項目的經營進行直接管理,這樣能減少潛在過失對建設計劃的影響。

本文認為,除了以上風險控制的方法之外,從項目評估角度做好我國西部基礎設施領域民營資本BOT項目風險控制工作非常重要,這是此類BOT項目成功與否的重要前提和關鍵環節。BOT項目的評估對風險控制很重要,因此,在進行BOT項目評估時,除了要嚴格遵守BOT項目的評估流程(各國常用的BOT項目評估流程依次為:方案招標、投標者資格審查、方案提交、方案評估、談判、授予特許權)外,還必須對評估的內容、方法和模型進行認真研究,下面將做具體分析。

二、合理確定西部基礎設施領域民營資本BOT項目的評估內容

在遵循BOT項目評估一般流程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我國西部基礎設施領域民營資本BOT項目的評估內容是風險控制的前提。對一個BOT項目進行評估,既涉及項目本身,也涉及投資者,涉及項目造價、壽命、項目技術參數、先進程度、項目運營和管理能力、項目實施方案、產品質量、投資者的資信程度、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成本與利益、BOT項目對地方產業布局、經濟增長、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社會就業等各方面的正負面影響,等等,科學合理地確定BOT項目的評估內容相當重要。從內容上,我國西部基礎設施領域民營資本BOT項目評估要有整體觀點,既要考慮宏觀因素,又要考慮微觀因素,要用系統全面的觀點對BOT項目進行評估。根據我國西部基礎設施領域民營資本BOT項目的一些特點,評估所涉及的內容應該是一個網絡系統,該系統如圖1所示。

圖1顯示,BOT項目評估體系包括外部評估體系和內部評估體系兩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又包括各自的具體評估內容。這種評估體系結構體現了系統的觀點,即從系統的觀點出發,著重從系統與要素、要素與要素、系統與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以達到最佳處理問題的目的[1]。BOT項目評估之所以要采用系統的觀點來確定評估的內容,一方面是因為BOT項目評估,不是僅限于對該項目本身的財務分析,而是從經濟全局的角度,對與該BOT項目相關的各方面進行評估;另一方面是希望通過對BOT項目的系統評估,達到在事前控制BOT項目風險的目的?,F實中,一些工程項目由于缺乏系統評估,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增大了項目的風險。比如:由于對工程項目的污染問題沒有做到科學評估,導致項目建成后無法投產;由于對工程項目在整個產業經濟中的布局問題沒有進行合理評估,導致工程項目建成后出現重復建設、盲目布點、工程項目之間相互爭奪原材料和市場、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由于對材料來源及動力供應保障的評估不足,導致工程項目因材料、動力供應缺乏而開工不足;由于對工程項目的技術評估不足,導致技術不過關而使工程項目建成后很快又面臨改造的問題;等等。所有這些問題無疑加大了工程項目的風險,因此,BOT項目作為一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必須從那些前期評估不足的工程項目中吸取教訓,從系統角度對BOT項目進行評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項目風險。

三、西部基礎設施領域民營資本BOT項目的評估方法及評估模型選擇

投資項目的評估方法和評估模型有很多,在進行項目評估之前,應該針對我國西部基礎設施領域民營資本BOT項目的評估內容和要求,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各種評估方法和模型的特點,進行具體的選擇和安排,形成一定的方法和模型的組合,以確保BOT項目評估的質量,降低BOT項目的風險。本文認為,選擇實物期權法和Kepnoe-Tregoe決策法這兩種評估方法和模型的結合比較理想。

(一)實物期權法及其應用

1.實物期權法應用的基本原理。期權是一種特殊的合約協議,它規定持有者在給定日期或該日期之前的任何時間有權利以固定價格買進或賣出某種資產。期權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的不對稱性實際上提供了一種保險的可能。在存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期權是有價值的,而且不確定性越大,期權的價值就越大。如果資產含有期權,那么資產的風險越大,其價值可能也越大。

所謂實物期權,寬泛地說,是以期權概念定義的現實選擇權,是與金融期權相對應的概念[2]。實物期權方法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了如何在不確定性環境下進行戰略投資決策的思路[3],它是當今投資決策的主要方法之一,而二項式模型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實物期權估值方法。

二項式模型是這樣一種估價模型,它以對基礎資產價值變化的一種簡單描述為基礎,即假定在每個時間段,基礎資產價值的變化只能取兩個可能結果中的一個:上升某個百分點或下降某個百分點[4](如圖2所示)。圖2中,t0為期初,t1為第一期,t2為第二期,t3為第三期。在每期結束時,前一期的資產價值均可能變化為兩種結果中的一種。比如:假定基礎資產初始價值為V,在第一個時間段結束后,它要么向上變為Vu,要么向下變為Vd;在此基礎上,當第二個時間段結束后,資產價值變化結果為Vu2、Vud中的一個,或者為Vud、Vd2中的一個;依此類推。這樣的資產價值變化過程可以延伸到多個時間段。

二項式模型是用風險中性定價方法進行定價的。風險中性定價方法(risk-neutral valuation method)由Cox、Ross和Rubinstein于1976年提出。他們假設所有投資者都是風險中性的,在風險中性的經濟環境中,投資者并不要求任何的風險補償或風險報酬,這樣就不需要估計各種風險補償或風險報酬,省略了對風險定價的復雜內容;投資的期望收益率恰好等于無風險利率;投資的任何盈虧經無風險利率的貼現就是它們的現值。風險中性概率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

P為風險中性概率;rf為無風險利率;δt為每期的時間;u為上升因子,即:1+基礎資產價值上升時的每期回報率;d為下降因子,即:1+基礎資產價值下降時的每期回報率。

利用二項式模型進行實物期權估值,其步驟分為兩步:第一步,建立標的資產價值變化網格圖。該圖的形式與圖2相同。方法是利用標的資產價值變化的上升因子和下降因子分別乘以標的資產的初始價值,得出第一節點的數值;在此基礎上,各自又乘以上升因子和下降因子,得出第二節點的數值;依此類推。第二步,建立實物期權估值網格圖。方法是從圖2所示的終點節點開始,利用后推技術進行反向推算,得出網格的起始點價值(如圖3所示)。

在上述反向推算的過程中,其后推技術所運用的估值模型用公式表示為:

其他節點的計算依此類推。式中:S0u為第一期結束時標的資產價格上升時的期權價值;S0d為第一期結束時標的資產價格下降時的期權價值;P為風險中性概率;S0u2為第二期結束時S0u上升時的期權價值;S0ud為第二期結束時S0u下降時的期權價值;S0d2為第二期結束時S0d下降時的期權價值;rf為無風險利率;δt為每期的時間;S0為期權現在的價值。

2.實物期權法與凈現值法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凈現值法也是項目評估的常用方法,然而,與實物期權法相比,凈現值法顯示出了它的不足。用實物期權法估算的項目的實際價值是擴展的凈現值,或者說是有靈活性的實物期權的凈現值,而用凈現值法估算的項目的實際價值是靜態價值,是沒有靈活性的凈現值[5],這種價值一般低于實物期權法估算出來的價值。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差距,這與凈現值法的特點有關。

所謂凈現值 [Net Present Value(簡稱NPV)]法,是指運用投資項目的凈現值來進行投資評估的基本方法。凈現值等于按部門或行業的基準收益率或設定的折現率(當未制定基準收益率時)將各年凈現金流量折算到基準年的現值之和。凈現值的評估模型用公式表示為:

式中:n為投資年限;t為年份,It為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Ct為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r為預定的貼現率。當NPV值為正時項目可行,在多方案選擇時,NPV值大的方案獲選。

凈現值法所依據的原理是:假設預計的現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實現,并把原始投資看成是按預定貼現率借入的。當凈現值為正數時償還本息后該項目仍有剩余的收益,當凈現值為零時償還本息后一無所獲,當凈現值為負數時該項目收益不足以償還本息。

凈現值法的缺點是其考慮的因素簡單,缺乏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反映;貼現率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容易造成對投資項目真實價值的低估。凈現值法應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確定貼現率,雖然按照一般的方法,凈現值可以通過兩種辦法來確定:一種辦法是根據資金成本來確定,另一種辦法是根據企業要求的最低資金利潤來確定,但是,由于影響貼現率的因素很多,比如項目自帶的風險性、投資者所要求的風險回報率、未來現金流的不確定性,等等,致使凈現值法在確定貼現率方面面臨著困難。

凈現值法也有優點,其優點是使評估定量化且方便可行,但它只適用于工程技術簡單、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已經形成定額、有過成功經驗的類似項目;而對于BOT這種時間跨度長、投資額大、不確定性強的項目來說,凈現值法不太適用。

相比之下,由于實物期權法考慮了不確定性,能對資產的機會價值做出預測,同時,由于管理者可以創造特定的戰略期權,他們的決策可以增加項目的實物期權價值,因此,把實物期權法運用到BOT項目投資決策中,能使政府、投資者和經營者獲得理想的利益,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實物期權的標的物是大量的商業變量,這些變量可能包含自由現金流量、市場需求、商品價格等等。所以,當運用實物期權方法來分析評估BOT項目時,必須仔細辨別標的變量是什么。這是因為在期權模型中使用的波動度量依賴于標的變量。

(二)Kepnoe-Tregoe決策法及其應用

Kepnoe-Tregoe決策法是對投資方案進行評估的一種方法。其評估流程[6]如圖4所示:

在Kepnoe-Tregoe決策法中,評估標準由兩部分構成:強制性標準和期望性標準。在BOT項目評估中,這兩項標準的內容應該與圖1中BOT項目評估體系的內容相符合。其中:強制性標準是指保證項目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條件。這個標準是對投標人的投標方案進行的強制規定。在BOT項目評估體系中,強制性標準包括:(1)投標方案必須完整且符合政府的指導方針。(2)投標者必須證明自身能力(包括財務和技術等)和具有相同或相似項目建造、營運的經驗。(3)投標者必須在當地有分支機構。在運用Kepnoe-Tregoe決策法對BOT項目進行評估時,先要進行強制性標準的評估。在強制性標準的評估過程中,任何投標人須具備以上全部條件,缺少其中任何一項就不能進入下一輪競爭。

在強制性標準評估通過以后,再進行期望性標準的評估。期望性標準是指除強制性標準之外的其他標準。在BOT項目評估體系中,期望性標準包括:(1)有效的融資計劃;(2)有關保證項目順利完成的合理技術解決方案;(3)內部收益率;(4)效益費用比率;(5)凈現值;(6)改善生活質量;(7)合理利用資源;(8)促進環境保護;(9)增加就業;(10)改善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11)改善生產力布局;(12)促進地區經濟發展;(13)對同類產品排擠;等等。

利用Kepnoe-Tregoe決策法的期望性標準對BOT項目進行評估,其評估方法是:把最重要標準的權重定為10,其余標準的權重按其重要性依次從10遞減到1。評估專家對方案需要滿足的每一項標準進行評分,然后乘以各自權重并加總,最后的分數就是方案的總得分。值得注意的是,期望性標準的評估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要求評估專家在進行具體評估的過程中,對各類參數的估量與選擇,要綜合考慮影響期望性指標的各種因素,比如:經濟環境、市場的不確定性;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的變動性;產品銷量、價格、成本的動態變化以及這些參數的變動對固定資產投資量、建設期利息、流動現金等所產生的影響,等等。因此,評估中應該結合國家經濟和地方經濟的變化與特點,適時調整各類數據,與客觀實際盡量保持一致,避免人為地低估投入、高估效益,確保評估結果的科學性。

期望性標準的評估方法如下表所示:

在評分基礎上,決策者須考慮所有方案的加權得分,同時應參考外部的各種潛在風險來進行方案選擇。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BOT項目風險,政府和競標者在簽訂最后的特許合同之前,雙方還應進行多次深入的談判,以保證項目順利進行和合同條約結構的安全性。

總之,在使用實物期權法的基礎上,結合使用Kepnoe-Tregoe決策法,兩種方法相互補充,對數據信息和非數據信息進行綜合評估,以保證項目評估體系的完整性和評估結果的合理性,這樣就能夠在事前盡可能地降低和控制BOT項目的風險,確保我國西部基礎設施領域民營資本BOT項目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李凌.投資項目評估中的系統方法[J].統計與決策,2005,(9).

[2]張志強.期權理論與公司理財[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3]Amram M,Kulatilaka,著.張維,等譯.實物期權:不確定性環境下的戰略投資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4]李焰,劉丹.實物期權、二項式定價模型與融資結構[J].財經研究,2003,(5).

[5]Johnathan Mun,著.邱雅麗,譯.實物期權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第5篇

Abstract: The curr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real estate project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lack of innovation problems. So,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theory with rhombus thinking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basic indexes of evaluation for the 22 real estate projects from 6 aspect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waste discharge, economic benefit, 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Combined with example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qualities of a real estate project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project quality.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for applying the system evaluation and puts forward its suggestion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project quality and level, promoting stable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關鍵詞: 房地產業項目;菱形思維模式;物元可拓理論;評估指標體系

Key words: real estate projects;diamond thinking mode;matter element extension theory;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圖分類號: F29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5-0003-03

9 結論

本文運用可拓學中事物的可拓性原理,結合陜西省房地產業項目現狀進行分析,更加全面、科學地為房地產業項目評估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指標體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衡量目的總體質量,作為項目引進、選址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企業家投資選擇提供決策參考。

但應注意由于項目實際調研中,個別數據存在偏差,對結果會產生相應的影響。下一步需要數據樣本,優化質量評估體系,使得質量評估過程更加合理。

參考文獻:

[1]張柳波,王先甲,焦健.基于證據理論的房地產項目居住環境質量評價[J].技術經濟, 2010,29(4):41-45.

[2]尹鵬,楊仁樹,丁日佳,等.基于熵權法的房地產項目建筑質量評價[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3):3-7.

[3]賈仁甫,張炯,楊澤明.房地產項目后評價──過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 建筑經濟,2006(S1).

[4]劉笑萍,謝家平,任思新.房地產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城市問題,2010(3):67-71.

[5]鄧群釗,林永欽,丁榮華.評級指標體系菱形生成方法[J].科技通報,2006,22(5):719-724.

[6]蔡文,楊春燕.可拓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體系[J].科學通報,2013,58(13):1190-1199.

[7]楊春燕.基于可拓論的不相容問題求解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07,9(10):36-39.

第6篇

【關鍵詞】:項目評估、成本管理、公平、公正

Abstract: The project assessment is the basic syste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bjectives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it is the important work that to control the project cost within the cost targets, project evaluation and cost management to achieve corporate profit maximization. This article on how to conduct fair, impartial, scientific project evaluation is described in detail.

Key words: project evaluation, cost management, fair, impartial

前言:建立完善的項目評估機制,對企業提高投標競爭力,推行企業在施工中實行項目責任成本承包,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根據社會各施工企業現狀,闡述公平、公正、科學地進行項目評估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項目評估的作用、編制方法及其運用。

1 項目評估的重要性、必要性

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管理的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合理低價中標是目前建筑市場招投標普遍采用的辦法。而投標市場僧多粥少的現象使得工程項目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特別是在當前國家緊縮貨幣政策和縮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情況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圖發展及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必須建立完善的項目標前評估、標后評估機制,才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項目評估作為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組織施工、決定成本和分配的工具,是企業進行計劃合同管理、確定工程成本、對施工方案進行技術經濟評價、實現經濟核算的依據。

2 項目評估的主要作用:

2.1有效防范和抵御合同條件的風險

項目標前評估是確定該工程的最小成本和投標紅線,而企業內部定額和內部價格體系反映的是實際資源的配置能力、勞動生產率及綜合管理水平,以其為依據編制的投標報價和標前評估,能夠避免報價過高或過低。中標則能保證項目的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抵御合同條件的單價風險。

2.2合理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制定進度計劃,以及按計劃組織實施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人力、材料、機械設備、間接費用等資源的合理配置。只有以企業評估為依據,才能保證施工組織設計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計劃的合理性。

2.3合理地進行項目責任成本承包

企業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工程項目的責任成本承包是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工程項目責任成本承包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承包基數的確定缺乏客觀、公正的準繩。所以進行項目的標后評估是確定承包基數、確定工程成本的科學依據。

2.4有利于調動員工主觀能動性

項目評估后,項目部的責任成本就確定了。員工要想獲得預期的報酬,必須完成企業評估限定的任務,而想超額完成任務,降低工程成本,就要在施工中積極發揮全體員工主觀能動性,加強二次經營,改進施工工藝,合理組織周轉材料、機械設備的利用,節約工料機等資源與其他費用。

3 怎樣公平公正科學地進行項目評估

項目評估是確定項目責任成本的最直接方法。項目評估分為標前評估和標后評估兩種。

項目標前評估實際是對項目直接成本提前進行的一次測算,以防止對預計降造幅度過大,標底明顯低于本企業實際施工成本控制紅線。必將形成虧損的項目原則上企業應堅決不投標,這樣才能有效規避經營承攬風險。標前評估也是企業在工程招標中,根據市場行情和自身實力報價,最終提高建筑企業中標率,承攬到工程建設項目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更好地控制造價過程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我們企業依據自身生產力水平的正確認識,結合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標前評估。有了標前評估成本控制紅線,在投標報價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使報價不再盲目,避免了一味地降低或過高報價所形成的虧損或廢標,實現公平、合理競爭,有效防止低于成本報價的過度壓價現象,就能應對復雜、激烈的市場競爭。合理的確定報價,是能否在“招標投標”的競爭中取勝,承攬到建設工程項目的關鍵,而標前評估就是合理報價的基礎。標前評估同樣要依據招標文件要求、企業內部定額、施工組織設計、現場調查的材料、機械、人工單價制定出項目的制造成本,然后再加上企業要求的最低管理費標準測算出投標報價的紅線值。

項目的標后評估是對該項目的全方位評估,包括項目的直接責任成本,項目安全、質量、工期、效益的評估。項目的標后評估更是十分重要,它能指導項目部在施工生產中以此為依據控制項目成本,同時也能在月經濟活動中以此為依據進行分析總結。工程項目評估工作要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科學先進的原則。評估人員要遵守紀律、廉潔奉公、堅持原則、保證工作質量。項目評估要根據以下資料進行 :①招投標文件精神、業主要求、投標資料、工程施工合同、補充合同和有關會議紀要;②工程施工概(預)算定額、企業內部定額及勞務分包價格體系;③施工地點水文、氣象、取棄土場、租地、大、小臨、交通道路、通訊等施工調查;④經批準的施工方案及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人、材、機、周轉料、大型機械的投入方案;⑤租地、臨房、地材、機械、人工等價格的現場實際調查,⑥經企業批準的項目部機構定員標準及管理費標準;⑦外部環境以及施工索賠的難易程度等;⑧項目部為實現質量、安全、工期目標的必要支出;⑨企業內部規定的項目部必須負擔的有關費用;⑩項目經理、書記、總工競爭上崗承諾。

項目評估的步驟及內容為:1、根據施工合同的工程量清單、結合施工圖設計工程量,按照企業內部定額的各章分項確定人工費(其中含部分小型材料、小型機具),在施工過程中人工費不能進行調價。2、根據施工圖設計、工程量清單、企業定額材料消耗水平、各種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計算出施工需要的主材數量、規格、型號,同時根據現行調查的材料市場價格計算出材料費。評估時根據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要求的大型模板、周轉料投入計算出該工程施工所需要的全部主要周轉料和其費用。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如果確實遇到主地材價格漲跌幅超過一定比例時,應該對材料費的單價進行調整,但是主要材料、模板、周轉料的數量不能變。3、根據施工圖設計、工程量清單、企業內部定額機械消耗水平、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要求、施工工期,統計出該工程施工項目部需配置的大型機械設備(小型機械設備以含在勞務分包單價中)的數量和使用時間,然后根據公司既有機械設備情況單價和市場機械設備單價計算出該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機械費,在施工過程中機械費不能進行調價(能按照工程量承包的機械施工盡量按照工程量計算機械費,盡量不要按照機械臺班進行計算)。4、根據工程規模大小、公司項目管理辦法規定、業主招標文件要求計算該工程需要配備的管理人員數量,根據企業上年度人均工資水平計算出管理人員工資(含應當由項目部承擔的工資附加費、五金一險等財務費用),同時根據企業內部定額水平計算項目部施工期間需要的間接費。5、根據招標文件要求、現場實際施工生產需要統計大小臨時設施的費用。6、根據招投標文件及施工組織設計計算應投入的安全生產費用。以上六項之和加上上繳的稅金就是項目部的直接成本。以上評估報告中人工費必須有每分項工程的人工費單價、數量(如果沒有圖紙工程量不確定的就按照投標時的估算數量,實際發生的數量在施工圖到來后進行調整)。

有了詳細的項目評估資料,就能指導項目部進行勞務招標、材料招標、機械、人員配置、組織施工生產。同時也能使項目部在每月的成本分析中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實際成本是否與評估責任成本發生了偏差,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偏差,該采取什么措施補救。項目評估也能指導項目部在什么地方可以少投入,可以節余成本。在項目檢查中企業也就可以按照評估指標對項目部的成本進行逐項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要求其進行整改。

建立企業項目評估對工程項目管理評估人員的預算能力、計劃能力、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領導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項目評估應由公司一名副總經理主管,選擇固定的5-10人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計劃、技術、財務、設備物資、管理等專業人員成立評估小組。不同項目評估時再抽調不同專業的技術人員參與。項目評估時項目部也應積極參與到其中來,共同發現評估中的不足和優點。以提高評估的公平、準確、實事求是。

4 企業評估在實際運用中的效果

企業評估對我們生產經營實踐具有較好的指導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4.1科學有效地指導工程項目投標報價

我們在投標過程中,一方面依據國家、地方和行業預算定額做出預算報價,另一方面主要依據標前評估做出成本價來決定降造比率,從而確定最終報價。這樣,能大大提高我們投標報價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提高了我們中標率。

4.2公正合理地指導勞務分包項目選擇專業隊伍、確定最高標底限額,我們在選擇勞務隊伍招標時,通過企業內部勞務價格體系和標后評估的單價能確定最高勞務招標標底限額,這樣可以控制和降低人工費的成本。通過參照多個工程招標的事實證明,確定最高標底限額是比較合理的,使分包項目節約了成本。

4.3能夠結合企業實際指導工程項目進行成本測算和成本控制

工程開工后,運用項目評估報告的數據,對人工、材料和機械臺班進行定額量、配比量、實耗量的對比分析,采用比較符合實際的工、料、機進行組合,實現工、料、機的動態管理,同時在施工生產中通過每月的經濟活動分析,找出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以保證在下一個月中改進,這樣能極大地促進本工程經濟效益的提高。

5結束語

通過建立、完善和實施項目評估,能提高企業對各項目責任成本及過程終結考核的針對性、正確性、公正性,使各項目部處于良性競爭環境。有了項目評估定價這根準繩,在投標報價中提高了最終報價決策的科學性,使已完工程的結算有了科學的依據??傊?,公平公正科學地項目評估,對企業控制成本,增加經濟效益,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均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7篇

一、注重評估研究價值取向

作為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運用,早期的項目評估研究深受實證主義思潮的影響,強調研究者的價值中立。實證主義是自然科學研究方法在社會現象領域的應用,在本體論上認為社會現象是獨立于人的認識之外的客觀存在,在方法論上堅持經驗主義的反映論。實證主義方法最基本的特點,便是主張社會現象是不依人的意志的獨立存在,人們可以借助實踐認識社會現象;人類對社會現象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研究者只有在研究過程中堅持價值中立,才能科學地反映和揭示社會現象的本來面目。遵照這樣一種方法論哲學,評估研究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也十分強調價值中立。庫巴(EgonG.Guba)和林肯(YvonnaS.Lincoln)曾經描述了實證主義評估的發展及其特點,認為其先后經歷了以測量(measurement)、描述(de-scription)和判斷(Judgement)為重點的三個評估階段(Gu-baE.S.,LincolnY.S.,1989)。根據庫巴和林肯的歸納,以實證主義為理論取向的第一代評估研究以測量為特征,其發展和成熟的標志是我們當今都非常熟悉的人類智商測量。第二代評估除了繼承前一階段取得的成績以外,開始注重項目目標。測量不再等同于評估,而僅僅是檢查項目設計好壞的一種手段。至于第三代評估,評估人員進一步對項目目標提出疑義;評估研究的評估內容不僅包括目標的實現過程,項目的目標同樣應該是評估研究的內容。一些研究認為,評估研究的自然科學方法取向,是其在尋求學科認同過程中證明自己學術地位的一種嘗試;但是評估研究如果僅僅將提供真實的研究結論為己任,實際上便失去了它更為重要的使命(GarawayG.B.,1997)。另有研究指出,評估研究除了包含描述與解釋功能以外,還應該對研究問題作出評價(EisnerE.,1976)。從上述歷程來看,第三代評估已經逐步擺脫前兩個階段評估研究純技術性的價值中立地位,開始承擔起項目價值判斷的責任,特別是對項目目標分析判斷的責任。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傳統評估研究的實證主義方法開始受到沖擊,提升項目利益相關者的自覺意識進而改造世界,日益成為評估研究的重要職能(GarawayG.B.,1997)。然而,評估研究方法上的根本性轉型,即建構主義與實證主義的全面抗衡,則是以庫巴和林肯關于第四代評估概念的提出及其專著的出版為標志的(FishmanD.B.,1995)。建構主義在本體論上否定人類社會的客觀實在性,將其視為個體意識建構的結果,有多少個體便有多少建構結果。在方法論上,第四代評估反對主客觀二元結構,強調認識的相對性和多元性。與此相對應,在研究方法上,建構主義強調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以及不同觀察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反對實證主義采納的實驗等人為操控手段。建構主義評估理論對前三代實證主義取向的評估研究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認為它們過分強調評估研究的科學范式,過于依賴定量測量,忽略事物的前后背景聯系,崇拜權威,研究思維封閉,缺乏道德責任,在評估研究價值中立的旗幟下違的價值多元論本質(GubaE.S.,LincolnY.S.,1989)。事實上,社會項目評估的價值取向已經成為評估行業極為重視的問題,紛紛確立這方面的行為規范。早在30余年前,美國教育評估標準聯合委員會制定的項目評估標準(JointCommitteeonStandardsforEducationalEvaluation)便已經注意到評估研究的社會建構性問題。1995年頒布的美國《評估人員指導原則》(GuidingPrinciplesforEvaluators)更是在“一般與公共福祉責任”(ResponsiblitiesforGeneralandPublicWelfare)部分明確提出,在規劃和報道評估研究時,評估者應該注意到項目相關方的不同利益;評估者必須明確并考慮到與一般和公共福祉相關的利益和價值的多樣性。具體地說,便是項目評估者應該注意到服務追尋目標的適當性,判斷其是否符合公眾的福祉目標(SchwandtT.,1997)。除了美國,澳大利亞、以及由俄羅斯等國組成的國際項目評估網絡也提出了自己的指導原則(LoveA.,RussonC.,2004)。在價值目標的內容上,相關的項目服務是否促進民主社會的發展成為當前西方社會項目評估價值判斷的重要標準之一。漢伯格(AndersHannberger)從公民社會的內涵出發,認為傳統的技術型實證主義評估方法盡管為決策者提供了項目和政策決策的依據,但其民主功能是間接的,評估研究應該為民主社會和民主目標的實現盡責,因而更為注重評估者的非傳統職能,以便認識并直接反映不同群體的利益(HannbergerA.,2001)。根據評估研究的不同功能,漢伯格區分了精英民主(elitistdemocraticevaluation)、參與民主(participatorydemocraticevaluation)和推論民主(discursivedemocraticevaluation)等三種不同的評估類型,它們評估的重點內容分別是預期的輸入產出與目標實現狀況、公眾自我需要和目標發展、以及項目利益相關方的評價標準和真正的對話;評估結果的相關人員從僅僅包括項目設計者、項目執行者和自治組織人員,一直擴展到所有的項目利益相關者;對應的評估人員角色也從專家、倡導與促進者,演變為中間人和咨詢者(HannbergerA.,2006)。其實,從漢伯格上述評估的價值論述中,已經涉及到對弱勢群體價值的肯定。

二、強調弱勢群體發展

前面已經提到第四代評估在方法論哲學上的重大變革,某種程度上說,當前社會項目評估幾乎所有新的發展趨勢都是這種方法論變革的表現。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認為第四代評估雖然注意到項目利益相關方的不同價值取向、提出了評估研究的價值多元問題,但對弱勢群體仍然關注不足,因而提出了第五代評估的概念(PalfreyC.,ThomasP.,1999)。這一發展趨向,在自決自強性(empowerment)評估和女性主義評估等針對弱勢群體發展的研究中表現尤為顯著,反映了當代西方社會項目評估自覺的社會改造意識。作為一種理論形態,自決自強的概念出自巴西人文主義學者和教育學家弗賴爾(Freire),試圖借此通過教育幫助被壓迫者贏得解放(HurM.H.,2006)。在其發展過程中,自決自強的概念一直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成為對現有體制反叛的象征(陳樹強,2003)。但是,誠如一些西方學者研究指出的,自決自強概念中的權力內涵被過于突出了。事實上,自決自強一方面是近10余年來西方學術界最為時髦的用語,廣泛地用于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和社會福利、醫院和社區護理等學科關于弱勢群體的研究和服務之中,成果豐碩;另一方面它的內涵又極為模糊,不同學者對其界定有明顯差異,被賦予不同的意識形態取向(LeonardsenD.,2007)。在一般意義上,自決自強既是一個目標又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從目標上來說,自決自強被視為借助健康(自信、自尊、自我效驗和自治)、知識(自我了解、意識提升、技能發展和能力培養)和自由(積極或消極的)對其生活質量的決斷能力的提升。從手段上來說,自決自強意味著A和B之間的一種特定關系:即A對B在目標或問題的表述、決策和行動方面施加盡可能小的影響,幫助B獲得對其生活質量更好的決斷能力(TenglandP.,2006)。一些研究綜述顯示,不同學科領域對于自決自強概念的界定不一,通常個人層面研究的內涵較為保守,而群體、社區或社會層面的觀念較為激進。例如,赫爾(MannHyungHur)指出,個人層面自決自強的提升,表現為個體克服其智力和心理障礙,獲得自我決斷、自我效能和決策的能力;而群體層面的自決自強則表現為通過行為克服障礙,實現社會變遷(HurM.H.,2006)。由此可見,自決自強概念的基本內涵在于通過改善個體或群體的自我決斷(self-determination)能力提升其對生活的控制能力。在社會工作和社會福利領域,微觀層面的自決自強更多表現為個體意識和能力的提升;而宏觀層面的自決自強則更為強調社會行動,借此通過社會權力資源的重新分配實現弱勢群體對自我命運的把握。與自決自強的內涵一致,自決自強性評估的核心也是強調自我決斷,“利用評估的概念、技術和發現來促進項目的完善和項目利益相關者的自我決斷”(FettermanD.M.,2001)。由此可見,自決自強性評估除了項目評估目標以外,還承擔了促使項目利益相關者自我決斷能力提升的道德職責,并試圖統一兩方面的目標。為此,評估人員改變了傳統評估研究的主體地位,成為這一過程中各方利益相關者的中間人、合作人和促進者,通過對當事人的評估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增加自我評估能力(WandersmanA.et.al.,2005)。因此,自決自強性評估被視為一種參與性評估,注重項目利益相關者對項目的自我評估。自決自強性評估包括培訓(training)、促進(facilita-tion)、倡導(advocacy)、啟發(illumination)和解放(libera-tion)等五個方面的環節(FettermanD.M.,2001)。其中培訓指的是評估者教會項目對象如何對其項目進行自我評價,促進是指評估者在整個評估過程中扮演的指導角色,倡導是指項目對象以自我評估為手段對項目改進提出建議,啟發是指項目對象在評估過程中獲得對角色、結構和項目功能的新認識,而解放則是指通過評估項目對象從所在組織原有角色的束縛中獲得解放。通過上面的評述可以看到,自決自強理論尤其注重弱勢群體的利益,將這種關注作為一種道德責任,具體為評估實踐賴以進行的要素,這對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服務對象、加強項目針對性、提高服務成效尤為重要。同時,自決自強性評估延伸了項目服務的功能,將服務對象的福祉、特別是增加其自我決斷能力作為自己的目標,進一步強化項目服務功能,有助于服務對象改善其困境實現持續發展。與此類似,女性主義評估也是建立在對女性在當今社會弱勢地位判斷的基礎上的。女性主義評估主張,基于性別不平等的社會不平等存在于我們社會和文化的各個層面,評估研究就是要揭示社會項目背景中各種正式與非正式政策和活動所包含的這種不平等性。女性主義否認項目評估研究的價值中立性,認為人們在評估項目的觀念和方法都已經受到預先設定的價值觀念的影響。受這樣一種方法論哲學的影響,女性主義評估的任務便是要揭示評估研究的政治約束性,明確評估研究者的立場(Sielbeck-BowenK.A.et.al.,2002)。

三、關注項目過程機制研究

誠如上述分析顯示,第四代評估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實證主義評估哲學,建構主義取得了方法論的話語主導權。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當今西方評估研究便是第四代評估及其建構主義哲學的一言堂。事實上,西方學術界在關于研究范式的爭論及其重新認識過程中,愈益認識到當代社會科學研究范式的前學科性以及研究對象的復雜性,主張范式的綜合(PeileC.,1988)以及不同方法的互補(SalomonG.,1991)。作為這種思想的反映,一種新的、多元論的綜合性研究方法正愈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運用(BrymanA.,2006),而項目理論評估正是這種新的研究方法的集中表現。所謂的項目理論,便是關于項目如何產生預期效果的說明(Fitz-GibbonC.T.,MorrisL.L.,1996)。具體地說,項目理論便是社會項目的內在假設;它告訴我們,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相應的結果是什么,什么是項目的下一步驟,可以預期的反應是什么,接著又會發生什么,等等(BirckmayerJ.D.,WeissC.H.,2000)。據此,項目理論評估便是揭示項目內在假設并證明其成立的一種評估方法。它的目的不僅在于告訴人們項目結果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說明為什么有這樣的結果、上述結果是如何實現的;它是關于項目設計的活動及其各個環節結果之間關系評估的一種研究方法(WeissC.H.,2000)。項目理論評估的任務,一是要明確提出項目理論、并通過對項目過程及其結果的考察證明這一理論成立,二是運用項目理論假設指導具體的項目評估研究過程。因此,項目理論或項目的內在假設,是決定項目理論評估的內容和步驟的重要依據(Fitz-GibbonC.T.,MorrisL.L.,1996)。項目理論評估的假設驗證是傳統實證主義定量研究方法的繼續,它對于我們深入認識社會項目的運行規律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長期以來,人們在項目評估過程中僅僅關注項目的投入和產出,但是對項目干預與項目結果之間發生的事卻不加過問。因此,傳統評估研究猶如一個黑箱,我們只知道為了項目執行調動了哪些資源、組織了什么活動、以及最終在服務對象方面發生了什么變化;至于這些變化是如何實現的、為什么出現這些變化則不得而知。項目理論假設的驗證和評估,有助于我們破解項目成功的內在機制黑箱,梳理相關變化的因果鏈,明確項目影響結果實現的一系列中間環節,體現了人類對項目運行機制認識和評估研究的深化,顯示了實證主義哲學方法不可或缺的作用。項目理論評估誕生、成長于建構主義和第四代評估盛行的20世紀80、90年代,這一現象無疑顯示西方評估研究方法論哲學的多元化。進而,項目理論評估除了對項目運行機制理論假設的統計驗證以外,還包含著對項目運行過程的定性描述評估,由此更集中表現了這一評估方法的多元主義方法論取向。事實上,項目理論的驗證離不開項目執行過程的分析,它有助于我們辨別項目成功或不成功的真正原因,排除項目干預以外因素對結果的影響。社會項目的實施過程不同于實驗室環境,各種影響因素紛繁復雜。如果不了解項目干預的實現情況,我們就無法判斷項目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例如,如果不了解項目的實施過程,即使我們發現某一項目沒有實現其預期的目標,也難以判斷其原因究竟是項目所依賴的假設存在問題,還是項目執行過程偏離了預期計劃,抑或是干預力度不足,甚至是對干預效果的測量方法不夠靈敏(ChenH.T.,1990)。因此,項目執行情況分析是項目理論評估研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此在項目理論評估的機制評估和過程評估兩個環節中,表現出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綜合。

四、重視評估過程的影響

社會項目評估的作用在于幫助社會問題的診斷和概念化,改善項目設計、實施和管理,提高項目產出和效率([美]羅希、[美]李普希、[美]弗里曼,2007)。從這一意義上來說,評估研究是一項應用研究,其目的主要是借助評估研究增強項目的針對性并改善及其效果,因而項目的評估使用(evaluationuse)或評估效用(utilization),特別是如何將評估研究與項目的實施和管理結合,便成為當今西方評估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和發展方向。有關評估研究的使用和效用問題的研究,首先涉及的是評估研究的目的。傳統觀點認為,評估研究的主要任務是提供針對項目特定問題的準確結論(ShulhaL.M.,CousinsJ.B.,1997)。按照這種觀點,評估與評估使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評估者的角色與使用評估結論者的角色是分離的。評估研究者只要就項目的設計、執行和結果提供了評估結論就完成了其使命,至于如何根據這些結論判斷現有項目是否需要延續、新項目是否需要立項,以及如何改善項目成效,那是項目發起者、資助者和實施者的事情。于是,從項目評估研究內容角度來看,一個好的評估研究應該能夠回答評估研究委托人關心的問題、具有與這些問題的相關性(relevance),以及評估結論推廣形式適當、具備傳播質量(qualityofdissemina-tion)。此外,評估研究委托人使用評估結論的動機和能力,也直接影響到評估結論的效用(FeinsteinO.,2002)。與這種傳統觀念不同的是,一些研究者對評估研究成果的利用采取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認為評估研究人員有責任幫助決策者認識到利用評估研究結論的必要性,通過協商確認滿足這些需要的信息種類,并在評估研究中提供使用者需要的信息成果(ShulhaL.M.,CousinsJ.B.,1997)。在這樣一種評估研究思想的指引下,一些學者認為使用和效用的概念過于狹窄,建議代之以影響(influence);同時,評估對項目實踐的影響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其研究結果(result-basedinflu-ence),項目評估過程的影響(process-basedinfluence)開始得到關注(KirkhartK.E.,2000)。這種項目評估過程的影響,表現為對項目評估三個方面的功能和影響。首先,評估過程中的討論、思考和分析有助于對項目的理解;其次,參與評估過程有助于個人和團體對項目價值的認同;第三,參與評估過程將促使項目相關利益者關注社會問題、并對權力的運作產生影響(GreeneJ.C.,1988)。我們可以從下面評述的參與式評估(ParticipatoryEvaluation)和項目邏輯模式(logicmodel)中,更深刻地認識到西方當代項目評估研究通過促進項目利益相關方對評估過程的參與、來強化研究結論使用的趨向。眾所周知,專業研究者在傳統評估研究中占據主導地位。不同于傳統的評估研究,在參與式評估研究中,研究者與包括項目發起者、資助者、管理者、執行者和服務對象在內的項目利益相關方建立了一種嶄新的合作關系。專業研究人員通過培訓幫助合作者掌握完成評估任務所需要的專業技術,促使項目利益相關方更好地了解并完善項目的執行情況。專業研究者的任務不再是獨立進行評估研究,而是需要為項目利益相關方提供項目監控和評估的技術咨詢,協調各方共同完成項目評估目標,進而改進項目成效(CousinsJ.B.,EarlL.K.,1995)。根據產生的社會背景與意識形態不同,參與式評估在其發展過程中又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取向。其中實用性參與評估(PracticalParticipatoryEvaluation)更為強調研究者與項目發起者、資助者、管理者和執行者之間的合作,更多體現為管理取向;而改革性參與評估(TransformativePartici-patoryEvaluation)則更為倡導社會變革,意在借助評估研究促進服務對象、特別是社會弱勢群體的自決自強(CousinsJ.B.,WhitmoreE.,1998),因而在評估研究中表現出更為徹底的服務對象取向。作為實用性參與評估的一個典范,邏輯模式是關于項目在特定情形下運作并解決特定的問題原因的說明解釋,它為這一過程提供了一種令人信服的邏輯說明(BickmanL.,1987)。例如,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曾組織一項青少年服務項目,試圖通過提高服務對象對吸煙有害性認識,實現減少其吸煙次數和人數的目標。這里,項目的邏輯便是這樣一個假設,即認識到吸煙有害于健康,將令青少年減少吸煙的次數或戒煙(陳錦棠,2008)。因此,邏輯模式的核心是關于項目目標實現機理的揭示(MillarA.etal.,2001),或者說明項目投資及其效果之間的預期關系(Taylor-PowellE.,HenertE.,2009)。由此可見,邏輯模式的功能主要表現在項目的過程評估和過程管理,幫助實務工作者在參與評估的過程中提高項目組織運作能力。為此,美國聯合勸募會(UnitedWayofAmerica)及其在我國臺灣的分支機構(UnitedWayofTaiwan)先后引入邏輯模式,期待其資助的非營利組織借此提升項目實施績效(張英陣、許雅惠,2008)。

五、啟示與借鑒

近年來,公共管理評估受到我國學界和實務部門的重視(鄧國勝,2008),但總體上來說社會項目評估起步較晚,目前仍然處于相對初級的發展階段(王思斌,2008),對西方評估研究的眾多新發展也不夠了解。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些發展變化,它對我國的項目評估研究、進而對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又有哪些促進作用呢?首先,筆者以為,西方當前社會項目評估的一系列新的發展趨勢,究其實質既是社會項目發展及其對評估研究新要求的體現,同時更是評估研究哲學思潮演變的結果,是以建構主義為代表的后現代主義或第四代評估在政治內涵和認識論方面的反映(FishmanD.B.,1995)。對于這一變遷,我們既應該看到它的進步一面,也不應忽視它的局限性。從方法論哲學方面來看,社會現象確實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學研究對象的特點,具有建構主義所著力揭示的建構性;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否認社會現象作為存在所具有的客觀事實性。因此,我們以為,在社會現象的研究或評估過程中,任何僅僅強調對象的客觀性或主觀性的做法都是片面的,應該針對具體的研究問題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其次,對于上面評述的西方社會項目評估的一些新的發展趨勢,我們應該從社會項目發展與評估發展整體的角度來進行認識。應該說,所有這些新的評估方法,對于促進社會項目服務水平的提高,對于促進評估研究與項目服務的相互促進,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但是,那些強調項目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強調弱勢群體參與的評估研究,并不能反映和代表評估研究的全部內容。對此,考慮到專業評估研究者地位的轉型和弱化,西方學術界存在著否這些做法評估屬性的聲音(ScrivenM.,1997)。對此,我們認為應該區分不同目的進行評價。如果從項目的自我完善或更為全面系統地傾聽項目利益關系者、尤其是弱勢群體聲音的角度來看,自決自強性評估等方法倡導的方法變革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從某些較為專業化的評估角度來看,如項目理論評估、或者需要運用高層次評估技術的研究,參與式評估借助非專業人員的做法并不能滿足評估的需要。另外,我們還要區分評估和教育的功能差別。自決自強性評估一定程度上以教育目標取代了專業評估的目標,雖然這種做法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不宜過分泛化,甚至將其作為評估研究的惟一指導原則。最后,從我國評估研究的發展角度來看,西方評估研究的這些新發展無疑都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然而,考慮到我國當前社會項目服務管理水平和評估研究水平都不高,因而還需要特別注意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方面,應該自覺地、有意識地建立和完善評估政策,為評估研究的快速發展創造良好氛圍。評估政策是對評估研究的指導原則,它既涉及到評估研究的方法,同時也涉及到對評估研究的本體性認識;它既可以是政府全國層面的,也可以是地方機構層面的[49]。正是缺乏這樣一種正式和非正式的政策指導,我國目前除了部分具有國際背景的非政府組織及其資助的社會項目,不論是政府還是非政府部門的項目評估不但方式不夠規范,與國際標準有差距;而且在評估意識上也很不健全,甚至是一些公共部門或公共經費資助的社會項目,即使做了評估其結果也往往不能公開。這種狀況不但極大地約束評估研究的實施,而且也難以有效地提高評估研究和項目管理與服務水平。

第二方面,應該重視社會項目評估中的價值取向。近年來,項目評估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政府和其他部門的重視,但當前相當部分公共部門的項目評估方式仍然是根據項目目標確定的指標對結果的鑒定。甚至是政府部門也愈益認識到這種評估方法存在的局限,轉而探索使用服務對象的滿意度評估方法(寧波市民政局課題組,2009)。從上面討論的現代評估研究角度來看,鑒定方法存在著價值取向上的局限性,是以項目發起人或執行者的權威和價值取向為依據的。姑且不論這種評估方法不能包含項目評估的所有內容,而且對項目目標的合理性也缺乏應有的反思。事實上,社會項目可以給公眾帶來福利(welfare),也可以給公眾帶來傷害(illfare)。社會項目的評估離不開對項目結果的社會正義性評價,這一核心內容理應是我們進行社會項目評估不容忽視的問題。

第8篇

一在項目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項目決策階段對公路工程項目投資的影響主要在三個階段:項目建議書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項目評估與決策階段,業主在項目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主要就從這三個方面進行。

1、在項目建議書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公路工程項目建議書就是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長期規劃,國家及地方的公路網規劃,經過調查研究、市場預測及技術經濟的分析,對擬建的公路項目的總體輪廓提出設想。是政府選擇建設項目和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依據,是公路基本建設程序中前期工作階段的第一個工作環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項目建議書應該著重從客觀上對項目立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進行分析,對擬建公路項目的必要性分析應從項目本身和國民經濟兩個層次進行,對擬建公路項目的可能性分析應從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必備的基本條件及其獲得的可能性兩個方面進行;充分做好外業調查工作,編制好項目建議書投資估算。

2、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公路基本建設程序中決策的前期工作階段,是建設項目是否可行的重要論證依據。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對投資的影響因素:市場分析、項目規模選擇、項目實施條件分析、技術選擇、財務評價、國民經濟評價、社會評價和項目風險進行分析論證;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編制人員應積極配合設計人員深入現場調查研究,掌握基礎資料,了解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案和工程量情況,合理選用估算指標和各種費率,準確編制好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

3、在項目評估與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在項目評估與決策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主要做好以下幾點:1)、認真做好各種資料的搜集,要確?;A數據資料的真實、準確;2)、做好市場分析工作,對擬建公路項目的需求狀況、類似項目的建設情況、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詳細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3)、做好設計方案的優化工作,用動態分析法進行多方案技術經濟比較,通過方案優化,使設計更合理,投資最少;4)、合理確定評價價格,進行項目經濟效益評價,強化項目前期工作,規范項目投資決策。

二在設計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在工程設計階段對投資進行有效控制,必須要做到技術與經濟相結合:

1、在工程設計階段吸收工程造價人員參與全過程設計,從設計一開始就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設計人員在做出重大設計變更時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其所帶來的經濟后果,注重設計的經濟性。

2、重視設計多方案比選,引人設計競爭機制,有效控制投資。

3、在設計階段采用限額設計,在項目投資限定條件下,經濟技術上的改進和方案優化,提高項目標準水平。

4、推行設計招投標、設計監理、設計市場化管理。

通過優化設計控制投資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也不能片面地強調節約投資,要正確處理好技術與經濟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必須要滿足項目的該了功能要求。

三在工程招投標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業主在工程招投標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業主必須完善施工招投標文件的編制及招投標的組織管理。

2、業主必須掌握與項目有關的工程造價的基本情況,確定合理的招標工程上限價,選擇合理低價中標,允許中標人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3、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合同形式,如固定總價合同或固定單價合同,將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部分風險轉移給承建商來承擔。

4、選擇有資金實力、有施工能力的施工隊伍。

四業主在施工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工程項目的投資主要發生在施工階段,這一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是建設費用消耗最多的時期。業主應該把計劃投資額作為投資控制的目標值,在施工中定期分析投資實際值與目標值之間的偏差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確保投資目標的實現。

1、業主應該加強對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核,采用經濟技術比較法進行綜合評審,不同的施工方法,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很大。

2,業主應該加強對工程進度款的支付嚴格控制,工程進度款支付是投資控制的有效手段,是工程質量和進度的有力保證。

3、業主應該嚴格審查工程變更,保證總投資限額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對工程變更的控制成了施工階段投資控制的關鍵。

4、正確處理與防范施工索賠,并積極做好反索賠工作。

5、嚴格控制施工進度,切實落實工程質量保證措施。進度、質量會反作用與費用,進度控制不好,質量得不到保證會引起投資的增加。

五業主在竣工結算階段對投資的控制

業主在竣工結算階段對投資的控制中,應認真及時審核竣工結算,審核的具體內容包括:竣工結算是否符合合同條款、招投標文件,結算是否按定額和工程計量規則、造價主管部門的調價規定;根據合同、圖紙對工程變更、工程量的增減、材料替換、甲供材等進行審核。

1、工程量的審核

工程量是竣工結算的基礎,應以招標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為依據,考慮工程變更,同時要對施工簽證單的符合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

2、定額套用的審查

定額套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在結算審查時經常會發現定額套錯、高套、定額替換等情況。

3、合同外項目結算單價的審核

工程量清單中原有項目的工程量有誤或設計變更引起的工程量增減屬合同約定的幅度以外的,及工程量清單遺漏或設計變更引起的新工程項目,對承包商上報的單價,業主要嚴格審核。

第9篇

【關鍵詞】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節能;評估

一、引言

2010年9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和國務院一系列文件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于11月1日正式實施?!掇k法》把節能審查作為項目審批、核準或開工建設的前置性條件以及項目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的重要依據?!掇k法》的出臺,一方面能夠約束新上項目落實有關節能法規、標準,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夠與能源消耗總量控制相結合,從源頭上遏制能耗不合理增長。由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剛剛起步,各地區、各部門,相關機構和人員對能評工作會有一個逐步了解和熟悉的過程,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鑒于工業項目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比重較大,現就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的程序、內容和方法做以下探討。

二、節能評估程序

項目節能評估機構開展節能評估的主要工作程序包括:簽訂評估合同或協議、組建節能評估工作小組、開展節能評估、完善節能評估文件。

1.簽訂評估合同或協議。合同或協議書中應清晰描述項目的節能評估內容、要求、工作條件、費用支付、風險責任以及與之相關的技術和法律等問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節能評估機構要盡量避免由于對業務環境的復雜程度判斷失誤或不慎,或評估機構對自身的業務勝任能力估計過高等原因,簽訂了超過自身業務能力范圍的契約而產生的風險。如評估機構為了承攬業務,先簽約再考核業務環境,導致評估成本過高,或造成評估報告的嚴重高風險等。

2.組建節能評估工作小組。接受項目建設單位委托后,評估機構應根據項目特點,組建專業齊備、能力合格、工程經驗豐富的評估團隊。評估團隊應覆蓋項目所屬行業的各工藝專業,以及熱能、電氣和技術經濟等節能評估工作所需專業。評估人員原則上應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熟悉節能評估工作的內容深度要求、技術規范、評價標準和程序方法等,具備分析和評估項目能源利用狀況,提出有效節能措施,核算項目能源消費總量,判斷項目能效水平等專業能力。項目節能評估期間,評估團隊應保持人員穩定。

3.開展節能評估。主要工作包括收集項目資料、確定評估體系和評估范圍、評估項目情況、形成評估結論、編制評估文件等。年綜合能源消費量在5000噸標準煤(等價值)以上的項目,應分專業評估并相互會簽。評估期間,節能評估機構應與項目建設單位、可研編制單位等充分溝通。編制完成后的節能評估文件應分別加蓋節能評估機構和項目建設單位公章,由項目建設單位報送節能審查。

4.完善節能評估文件。節能評估文件報送節能審查后,節能評估機構應組織各專業人員參加評審會,交流項目評估情況等,并根據節能評審和審查階段所提意見,及時對評估文件進行修改和完善。

三、節能評估內容

1.評估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劃、行業準入條件、產業政策,相關標準及規范,節能技術、產品推薦目錄,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產品、設備、生產工藝等目錄,以及相關工程資料和技術合同等。

2.項目概況。(1)建設單位基本情況。建設單位名稱、性質、地址、郵編、法人代表、項目聯系人及聯系方式,企業運營總體情況。(2)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建設地點、項目性質、建設規模及內容、項目工藝方案、總平面布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項目進度計劃等(改、擴建項目需對項目原基本情況進行說明)。(3)項目用能概況:主要供、用能系統與設備的初步選擇,能源消耗種類、數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況(改、擴建項目需對項目原用能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說明)。

3.能源供應情況分析評估。(1)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條件及消費情況;(2)項目能源消費對當地能源消費的影響。

4.項目建設方案節能評估。(1)項目選址、總平面布置對能源消費的影響;(2)項目工藝流程、技術方案對能源消費的影響;(3)主要用能工藝和工序,及其能耗指標和能效水平;(4)主要耗能設備,及其能耗指標和能效水平;(5)輔助生產和附屬生產設施及其能耗指標和能效水平。

5.項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評估。(1)項目能源消費種類、來源及消費量分析評估;(2)能源加工、轉換、利用情況(可采用能量平衡表)分析評估;(3)能效水平分析評估。包括單位產品(產值)綜合能耗、可比能耗,主要工序(藝)單耗,單位建筑面積分品種實物能耗和綜合能耗,單位投資能耗等。

6.節能措施評估。(1)節能措施。一是節能技術措施:生產工藝、動力、建筑、給排水、暖通與空調、照明、控制、電氣等方面的節能技術措施,包括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應用,余熱、余壓、可燃氣體回收利用,建筑圍護結構及保溫隔熱措施,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二是節能管理措施:節能管理制度和措施,能源管理機構及人員配備,能源統計、監測及計量儀器儀表配置等。(2)單項節能工程。未納入建設項目主導工藝流程和擬分期建設的節能工程,詳細論述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單項工程節能量計算、單位節能量投資、投資估算及投資回收期等。(3)節能措施效果評估。節能措施節能量測算,單位產品(建筑面積)能耗、主要工序(藝)能耗、單位投資能耗等指標國際國內對比分析,設計指標是否達到同行業國內先進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4)節能措施經濟性評估。節能技術和管理措施的成本及經濟效益測算和評估。

7.存在問題及建議。

8.結論。

9.附圖、附表。廠(場)區總平面圖、車間工藝平面布置圖;主要耗能設備一覽表;主要能源和耗能工質品種及年需求量表;能量平衡表等。

四、節能評估方法

1.組建評估小組,進行任務分工。簽訂節能評估合同后,首先要組建評估小組,進行任務分工,必須責任到人。由于節能評估是在項目投資決策前對項目能源利用科學性、合理性的評估,不僅專業性較強,而且政策性也較強,因此,評估小組的專家不僅要求對本行業國內外先進的工藝技術、設備,特別是先進的能源利用、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非常熟悉,同時還要求具備較強的政策敏銳性。

2.收集項目相關資料。收集項目基本情況及用能方面的相關資料,主要包括:(1)建設單位基本情況。如建設單位名稱、性質、地址、郵編、法人代表、項目聯系人及聯系方式,企業運營總體情況等。(2)項目基本情況:如項目名稱、建設地點(包括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線)、項目性質、投資規模及建設內容、項目工藝方案、總平面布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項目進度計劃,改、擴建項目原項目的基本情況,改、擴建項目的評估范圍等。(3)項目用能情況:如項目能源消耗種類、數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況,項目主要供、用能系統與設備的選擇,改、擴建項目要分析原項目用能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等。(4)項目所在地的氣候區屬及其主要特征:如年平均氣溫(最冷月和最熱月)、制冷度日數、采暖度日數、極端氣溫與月平均氣溫、日照率等。(5)項目所在地的經濟、社會和能源供應、消費概況:如經濟發展現狀、節能目標、能源供應和消費現狀、重點耗能企業分布及其能源供應消費特點、交通運輸概況等。當現有資料無法完整準確反映項目概況時,可進行現場勘察、調查和測試?,F狀調查中,對與節能評估工作密切相關的內容(如能源供應、消費、加工轉換和運輸等),應在現狀調查中注意收集全面詳細的信息,并盡可能提供定量數據和圖表。如需采用類比分析法,應按上述要求全面獲取類比工程相關信息。

3.確定評估依據。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收集相關資料并確定項目節能評估依據,主要包括:(1)相關法律、法規、規劃、行業準入條件、產業政策等。(2)相關標準及規范(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或相關行業標準均適用時,執行其中較嚴格的標準)。(3)節能工藝、技術、裝備、產品等推薦目錄,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產品、設備、生產工藝等目錄。(4)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土地預審等相關資料、項目申請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立項資料。節能評估文件應與各項評估依據有關內容進行對比,并給出評價結論。

4.選擇評估方法。通用的主要評估方法包括標準對照法、類比分析法、專家判斷法等。在實際評估工作開展過程中,可根據項目特點選擇適用的評估方法,可以采用一種評估方法也可綜合運用多種評估方法。(1)標準對照法。是指通過對照相關節能法律法規、政策、技術標準和規范,對項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學合理進行分析評估。評估要點包括:項目建設方案與節能規劃、相關行業準入條件對比;項目平面布局、生產工藝、用能情況等建設方案與相關節能設計標準對比;主要用能設備與能效標準對比;項目單位產品能耗與相關能耗限額等標準對比等。(2)類比分析法。是指在缺乏相關標準規范的情況下,通過與處于同行業領先節能水平的既有工程進行對比,分析判斷所評估項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學合理。類比分析法應判斷所參考的類比工程能效水平是否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評估要點可參照標準對照法。(3)專家判斷法。是指在沒有相關標準和類比工程的情況下,利用專家經驗、知識和技能,對項目能源利用是否科學合理進行分析判斷的方法。采用專家判斷法,應從生產工藝、用能情況、用能設備等方面,對項目的能源使用做出全面分析和計算,專家組成員的意見應作為結論附件。

5.項目節能評估。項目節能評估包括能源供應情況評估、項目設計方案節能評估、項目能源消費和能效水平評估、節能措施評估等工作,其目的是對項目的用能狀況進行全面分析,作為評估結論的重要依據。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技術文件中記載的資料、數據等能夠滿足節能評估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時,應通過復核校對后引用。對于能源消費量、產品單耗、能源利用效率、節能效益等可定量表述的內容,應通過分析、測算(核算)給出定量結果。測算(核算)過程應清晰,要符合現行統計方法制度及相關標準規定。如屬改、擴建工程,應分析原有主要生產工藝、用能工藝、主要耗能設備的用能情況及存在問題,以及項目實施后對原用能情況的改善作用。

6.編制節能評估文件。節能評估文件應全面真實地反映節能評估的全部工作,文字應簡潔、準確,論點明確,便于閱讀和審查。原始數據、主要計算過程等可編入正文或附錄;所參考的主要文獻按引用時間次序列出目錄;應盡量采用圖表和照片等多種方式進行表述。節能評估文件報送節能審查后,節能評估機構應組織各專業人員參加評審會,交流項目評估情況等,并根據節能評審和審查階段所提意見,及時對評估文件進行修改和完善。

第10篇

關鍵詞:項目決策、項目管理、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工程項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運用系統控制論原理和科學技術對施工項目進行的計劃、組織、反饋、控制、協調等全過程的管理。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把各種勞動力、材料、設備等資源整合建造成一個完整的建筑物(構筑物)而發生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和過程,同時也是為企業創造良好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如果工程建設投資決策失誤,或工程建設的組織管理水平低, 勢必造成工程不能按期完工,質量達不到要求, 損失浪費嚴重, 企業效益低等狀況, 給國家帶來巨大損失。因此, 保證工程建設決策科學, 并對工程建設全過程實施有效的組織管理,對于高效、優質、低耗地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提高投資效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1 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產業國際化、市場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以及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和加入 W T O, 為我國建筑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對我國建筑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 我們在重視硬件 (主要指建筑技術、建筑材料、建筑機械等) 發展的同時, 不能忽視軟件 (工程管理) 的發展。必須在實踐中研究和采用現代化的工程管理新理論、新方法和先進的手段, 培養造就一大批工程建設管理人才, 逐步縮小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在完全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去除了政策層面和壟斷的干擾,大家機會均等,每個企業都是站在同一個走跑線上,企業與企業之間是核心競爭力的較量(包括軟實力),作為一個施工企業能否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關鍵在于企業能否在決策層做好前期科學決策,在執行層能否提供高質量、短工期、成本低的建筑產品。可見,科學決策、規范管理是施工企業實現效益目標的最重要因素。

1、決策管理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

市場經濟千變萬化,企業特點各有千秋,決策管理是企業領導個人能力與魅力的精髓所在,是企業生存發展興衰的分水嶺,它涉及企業的發展規劃、內部管理、資本運營等各個方面,對企業內外環境、國家經濟政策、投資方面、金融市場、建筑市場諸方面做深入細致的研究,以科學的態度、敏銳的視覺增加對政策和市場發展的預見性,結合企業自身特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戰略目標和資本經營為核心,高起點、高標準構筑企業發展平臺,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根本保證。因決策失誤而導致一個企業的未來發展衰退的例子舉不勝舉:如中國一冶集團公司1984年在施工深圳國商高層民用工程取得三天一層的深圳速度等非凡成績,當時一冶剛剛進入民用建筑市場,如果在當時決策層能有敏銳市場嗅覺,及時轉戰民建市場,那么可能將是另外一番天地了。日本的電子產品質量馳名世界,擁有許多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當初,美國的計算機剛剛起步,日本電子業界未能看出其未來強大的發展空間而給予充分重視,錯誤的決策直接造成美國在此領域的后來居上,在計算機得到廣泛應用的數字化的時代在遙遙領先,昂首挺胸地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其計算機芯片、系統軟件、網絡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發能力的國際領先地位至今無人憾動。

2、投標決策要具有現實性和及時性

投標決策的正確與否對企業的發展關系重大,這方面要注重如下幾個方面

2.1規模與效益問題

規模效益是指伴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面引起的單位成本下降而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結合評標辦法分析項目盈虧平衡點就顯得非常重要,太小的項目該舍掉就應舍掉,根據目前建筑市場的仍廣泛存在的掛靠聯合經營而出現的種種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弊端,風險太大,應盡量不采用,目前,這種潛在的風險(特別現場施工安全)正在加快轉變成現實。真正上規模,做出品牌的國有施工企業是不屑于做掛靠工程的。對于具體項目,其資金來源情況如何,是否帶資承包,有無預付款(施工動員款),其比例是多少,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能否滿足業主要求,從合同上講有無無法承受的格式條款。

2.2投標策略問題

一個項目能否中標,中標后能否取得好的效益,一方面取決于編制人員的水平和編制質量,另一方面不要從行業、地域、競爭對手情況、自身與業主的關系等方面去分析,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區域經營、聯合經營、借船下海等方式投標,避免盲目投標而增加成本。

3、企業信息管理要具有時代性和系統性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在迅猛發展,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對經濟和社會造成變革性的沖擊,企業信息化就是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開發、利用和管理信息資源。當前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所要求的治理結構以及對市場變化快速反應相比,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和創新處于初級階段。當前一些施工企業仍停留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粗放作業模式,普遍存在信息采集力不夠,信息處理能力不強,信息傳輸手段落后的現象。國家目前對施工總承包為特級資質的施工企業申報硬性要求申報企業具備功能強大并與網絡平臺的緊密聯系的項目信息管理軟件來分析處理項目各種數據,為此,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對管理信息平臺和應用系統聯合開發,實現公司-項目部-個人之間信息流通與傳遞、內部郵件系統管理等方面的資源共享以及實現辦公自動化,在施工生產、投標經營、企業管理各方面發揮科技優勢,為更高層次的信息化奠定基礎,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社會中搶盡先機,占領時代的制高點。

4、把項目評估、目標責任合同簽訂作為對項目管理的基礎

當前不少施工企業對項目評估、成本核算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認識,它是一個項目能否贏得的關鍵所在,所謂做得好的不如算得好的,成本核算需要專門的人才、科學的方法以及相當的時間與精力等。因此,在實際執行中評估工作難以完全到位,導致有的評估、測算的權限不明確,基礎數據收集不齊全,方法不科學,造成項目盈虧到竣工時算總帳。

加強項目評估與成本核算,第一、提高認識,建立項目評估與成本核算管理機制,在思想上切實把項目評估、成本核算用為加強項目管理的基礎。第二、加強評估、核算的組織機構建設,公司成立專門的成本核算審計部門。第三、在做好項目評估的基礎上,確定項目的贏利水平,公司同項目經理簽訂“項目經營目標責任書”,以明確項目管理各項管理目標與責任,用合同來約束項目經理的管理行為。第四、認真進行項目運行中的監督、檢查指導和審計考核,包括委派財務管理人員,代表公司對項目進行財務監督與和審計,要求項目經理按規定匯報項目整體進民情況,及時幫助項目經理糾正項目管理偏差。

5、施工技術要具有創造性和先進性

第11篇

【關鍵詞】項目管理;經濟評估;分析

一、項目經濟評估的作用

1.1聯營體進行任務分割的依據在聯營體投標過程中,為了爭取中標和中標后效益較好或早日收回資金,在投標報價中會采取諸如不平衡報價等投標策略。但在中標后,聯營體必須共同組成項目部,對整個項目進行管理并協調與業主、監理及設計等各方的關系。聯營體各成員承擔的施工任務的中標價的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這就需要對清單報價進行分析評估,確定各個單價的獲利水平,進而作為確定聯營體各方承擔具體施工任務和交納聯營體項目部管理費的依據。

1.2是制訂項目管理經營目標的依據

項目部對整個項目施工過程進行管理并對總部負責。為調動項目部全體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保證項目經營成功,首先必須制訂項目經營管理目標,而進行相應經濟評估是目前確定項目經營管理目標比較簡單和科學的方法。

1.3是指導和檢查項目成本控制的依據

項目評估需要對涉及工程成本的各個方面進行細致的調查分析,如對施工環境及采購市場進行調查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項目評估。在此過程中可以發現對項目經濟效益影響較大的因素,進而根據對重大影響因素的分析制訂出提高經濟效益的具體措施,指導項目成本控制。同時,評估的結果可以作為檢查項目成本控制的依據。

1.4為投標報價提供依據

項目完工時的評估是在收集市場資源價格、各級管理費用開支及施工環境對項目的影響等各方面的實際資料并進行整理分析的基礎上完成的,而這些資料對投標報價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施工企業只有不斷積累實際數據,建立企業內部施工定額,才能做出既能保證盈利又

二、項目經濟評估的實施

2.1項目經濟評估的實施階段

項目經濟評估的實施應分三個階段進行,即開工評估、中間補充評估及完工評價。開工評估應在中標后三個月內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投標報價進行。中間補充評估是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根據變化的因素對評估進行補充調整。因建設項目施工周期長,變化因素多,就必須對諸如油料價格上漲、地質條件變化、設計變更等,通過具體分析評估其對最終效益的影響程度。項目竣工移交后,為該工程而成立的項目部也將解散,需要進行完工評價,以便對該項目部的經營工作做出評價。完工評價主要是對開工評估及中間補充評估中考慮的各項因素進行核對,糾正與實際不符的部分。完工評價是對項目部經營工作進行考評的最主要依據。

2.2項目經濟評估的實施方法

建設項目工程制造成本主要由人工、材料、機械使用費及施工措施等等一些其他直接費構成。評估人工費應區分普工、半熟練工、熟練工及高級工。普工及半熟練工應參照工程所在地勞動力價格確定,熟練工及高級工應結合本公司內部技術工種綜合待遇及外聘費用考慮。一般情況下,人工費用只占整個工程造價的10% ~13%左右,而且這部分費用能挖潛的空間不大。建設工程涉及材料種類較多,占工程造價比重大約為50% ~70%,是項目經濟評估及項目成本控制的關鍵。在實際評估中,往往只對用量大及單價高的主材進行評估,如鋼筋、水泥、木材、砂石集料、油料等等。主材價格應根據工程所在地附近所能采購到的出廠價加運費確定。對油料的漲價部分應進行預測并計入成本。由于每個項目所使用的施工機械來源不同,其使用費相應有所區別。由公司自行提供的機械,如未提完折舊應按公司規定計提折舊,但其修理費應在定額水平基礎上適當下調:如公司對此類機械有自行測定的修理費定額標準,則以公司標準執行;已提完折舊而仍在用的機械設備,則不應再計折舊費,相應地應提高日常維護及修理費用。如屬租賃設備,則應以工程所在地附近租賃價格,考慮機械設備進場費及機上人工、油料或現場電價綜合計算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主要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費、夜間施工增加費、特殊地區施工增加費及施工工具用具使用費、工程定位復測費,以及竣工場地清理、工程項目及設備儀表移交生產前的維護費用等。其殊地區施工增加費中,高海拔地區的高程增加費的人工費增加部分已在人工費評估時予以考慮,而機械使用費通常以機械降效系數予以考慮。其他直接費中,前三項的其他部分可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的規定計算具體的工程量,再根據主標評估單價相乘匯總。對其他幾項可根據統計數據或經驗以直接工程費的比例適當選取。工程臨時設施費也是制造成本的一部分,對這部分費用主要是通過施工組織設計的設計計算工程量,并利用評估所采用的人、材、機等基礎價格及耗量來計算。大型機械進退場費根據實際運輸里程與市場噸公里運輸單價相乘。施工人員進退場費應按人員實際行程路線以及當前鐵路或長途車費、住宿費、餐飲費補助綜合計算人員進退場費。

2.3期間費用評估

期間費用主要包括現場管理費、財務費用及總部費用三項。確定期間費用應首先確定項目評估核算期,一般可從實際進場日期到完工后3個月計算?,F場管理費主要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等、項目部開辦費、項目部辦公費、項目部固定資產折舊及招待費等。財務費用主要是該項目用于籌集資金及投標保函、預付款保函、履約保函手續費等。在項目開工評估中一般只考慮保函手續費,具體工程在合同中對保函都有具體要求,按保函金額大小乘以銀行保函手續費率即可。對項目用于籌集資金所發生的財務費用應在完工評價中予以評價確認??偛抠M用包括總公司管理費用和使用公司資產費。包括總公司人員工資福利、差旅交通費、辦公費、固定資產折舊、修理費、保險費、職工教育經費等??偛抗芾碣M應根據總公司往年各項費用平均標準和總公司管理費計劃額度除以本年計劃總產值,按比例向各項目收取。項目部使用總公司資產費用如機械設備等,按公司規定計算。

2.4稅金評估

稅金系國家強制征收的用于維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所需的各項費用。關于建設工程的稅率國家也有明確規定,主要包括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三項。嚴格來說該項不存在評估問題,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上繳。

2.5利潤評估

工程投標報價或合同價減去制造成本、期間費用和稅金即為該項目的評估利潤。

2.6實施效果

按照上述評估辦法,筆者最近對一個新建項目進行了評估,通過評估:一是提高了項目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的認識和重視,進而提高了項目經營水平和經濟效益;二是提高了項目評估人員及總部投標人員對市場的認識,為后續項目的投標積累了經驗;三是為總部管理者對項目經營考核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據,促進了總部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項目經濟效益評估的難點和弊端

(1)評估方與被評估方的矛盾

為使項目經濟效益評估公正公平,評估的結果需要征求項目部的意見。由于對待評估的出發點不同,項目部為爭取減輕經營壓力必然會夸大成本及施工難度,總公司則希望項目部做好方案優化及挖潛,提高經濟效益,多交管理費。這種矛盾導致的結果,如果評估期望值過高,會給項目部造成過分壓力,起到負面作用;評估期望值過低,則起不到提高項目部經濟效益的目的,反而因進行項目評估浪費了人力物力。

(2)項目外部環境對項目效益的影響不易確定

項目在施工過程中不僅受內部管理技術水平的影響,而且會受到業主管理水平、征地拆遷進度及設計精度的影響。這些外部環境對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屬軟指標,不易用數據準確反映,從而會造成評估結果不準確。

(3)市場變化快,采購價格變化情況不易確定

隨著國內市場的不斷開放,建筑材料尤其是鋼材及油料的價格受國際市場、國家基建投資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對其價格走勢的準確判斷變得十分困難,進而會導致評估結果與實際偏離。

參考文獻:

[1].王彥虎,李明輝.項目經濟評估的作用與實踐[J]. 水利水電技術. 2005(08)

第12篇

關鍵詞:重大項目;風險評估;意義

所謂重大項目,是指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涉及較多群眾切身利益、并被國家或省市擬定為重大工程的重大項目,以及牽涉相當數量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等。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即對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等,在出臺或審批前,對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進行科學、系統的預測、分析和評估,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和預案,以有效地規避、預防、降低、控制和應對可能產生的威脅社會穩定的風險。

一、對重大項目進行社會穩定性風險評估的必要性

目前國外項目評估理論和方法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一是項目財務評價階段,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財務評價是項目評價的根本內容,其特點是尋求項目利潤最大化;二是項目SCBA評價階段,自20世紀50年代以后,在凱恩斯經濟理論的影響下,西方經濟學家逐步形成了一種適應評價公共項目的社會費用效益分析方法,它是從國民經濟角度出發,站在國家的立場上進行評價的;三是項目環境評價階段,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投資項目環境評價的理論與方法就逐步形成并得到發展,但“以物質為中心”的經濟評價沒有反映分配效果,并不能保證項目的最優選擇,而且,環境評價雖然能減輕一些項目的不利影響,但在引導公眾參與、促進信息公開、減少負面社會影響等方面仍有所欠缺;四是項目社會評價階段,隨著社會發展觀從“以物質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再到20世紀90年代的“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投資項目社會評價在國際社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由此可見,項目評價經歷了從單一的經濟評價發展到經濟、技術、環境和社會等方面綜合評價的歷程,與經濟評價和環境評價不同,項目社會評估著力于從全社會的宏觀角度,考察項目存在對社會帶來的貢獻與影響,從而為降低社會風險,并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而在項目評估方法方面,目前通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前后對比法、有無對比法、成功度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等,上世紀末興起的投資項目社會評價方法對我國項目評估理論與實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并已在國內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亞洲發展銀行貸款項目中得以廣泛運用,此外,近年來由于受到不斷產生的因重大項目引起的的影響,不少地方政府也開始借鑒與吸收項目社會評價理論的思路,探索重大項目涉及社會穩定風險的評估,逐步將后置評估轉為前置評估,產生了顯著的實際成效。

而恰是這些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實踐,不僅為逐漸在重大項目中強制性嵌入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而且較大程度地提高了各級部門維護社會穩定的自覺意識,并因為重視民意和及時化解矛盾而在事實上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可忽視的是:這些嘗試所產生的主要影響仍限于重大項目中維穩理念的植入,其科學性、系統性、有效性以及實際操作的可行性等均有待提高,這主要表現在記下幾個方面:一是評估指標不夠科學、系統,評估結果難以具有權威性,目前的評估指標選取與設置、評估指標的權重、具體測評技術等大多未經系統論證,評估過于重視“可行性分析”的有效性,而缺乏對“不可行性”的論證,這就使得不少項目評估實際上流于形式,評估過程操作簡單,民意表達渠道相對不暢,對利益相關群體的利益訴求了解不夠,評估結果難以具有可預測性與權威性,二是評估過程重視靜態評估,而忽視動態跟蹤監測,當前的評估大多是靜態的,即“一評了之”,而忽視了動態跟蹤監測的重要性,而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真正目的在于分析、識別并及時化解可能的社會穩定風險,從而為重大項目的實施保駕護航,如無必要的后續跟蹤監測,評估就難以起到實際的效果;三是評估結果對于做決策、出政策、搞改革、上項目并不具有實際的一票否決權,對于不少地方領導而言,發展是第一要務,尚未真正樹立“評估不達標即一票否決權”的意識與決心,而這些方面則都需要進一步深化認識。

二、加強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意義

1、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把重大事項晾曬在最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項目審批管理程序,切實落實項目所涉及的環境保護、征地補償、拆遷安置、社會保障等各項政策,維護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及合法利益。

2、促進了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評估過程中,通過廣泛征集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在決策層和普通民眾之間搭起一個立體的互動橋梁,促進了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增強了政策透明度,提升了黨委、政府的公信力。

3、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把重大事項晾曬在最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項目審批管理程序,切實落實項目所涉及的環境保護、征地補償、拆遷安置、社會保障等各項政策,維護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及合法利益。

4、確保了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形成后,有關責任部門根據報告要求進一步完善工作舉措,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并有效組織實施。針對部分群眾不必要的顧慮,著力加強宣傳引導,增強群眾對項目的認知度;針對苗頭性不良因素,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其影響,使得工程項目順利推進。

5、推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新載體。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與核心,作為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堅決維護者和捍衛者,我們必須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維穩工作的始終。推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通過對重大事項是否可能引發危害社會穩定事件進行先期預測、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做到慎之又慎,不出紕漏,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是保穩定、促發展、創和諧的新舉措,也是推進科學發展觀落實的有效載體。

我們深知,經濟向上高速發展時期,政府在經濟建設與保障民生、經濟增長與事關社會成員基本權利保護之間,有時的確是處于“兩難境地”,結果原本是想解決此種社會矛盾,卻往往會加重彼種社會矛盾,比如:為保持經濟增長,政府投入巨資,上許多項目,原本是為了迅速增加社會財富,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但往往事與愿違,上項目變成了擾民、影響百姓切身利益,給社會穩定帶來極大風險,而這種偏離了發展根本目的、損害社會質量的經濟增長就需要重新評估,而建立和推行重大項目社會風險評估制度,就可以確保政策的制定和項目的規劃充分吸納群眾意見,極大地降低不必要、但目前為了維持社會穩定而必須支付的高額“維穩費用”,真正做到科學決策,從政策上反映民意、傳達民聲,從制度上保障民權、善利民生,在關鍵環節體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三、結束語:

總之,建立和推行重大項目社會風險評估制度,可以確保政策的制定和項目的規劃充分吸納群眾意見,是真正做到科學決策,從政策上反映民意、傳達民聲,從制度上保障民權、善利民生,在關鍵環節體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胡永銓.基于和諧發展觀的項目社會評價體系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1).

[2]陳超、劉明亮、鐘毅.后評價方法在土地整理項目效益后評價上的應用.國土資源,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