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3 17:22: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專統計學基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婦產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科室,具有專業性強、突發事件多、工作風險大等特點。婦產科護理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分產科、婦科、計劃生育等亞科。年分娩量達6500例,所以對婦產科實習生進行帶教規范化管理,以降低婦產科護理風險是婦產科護理帶教的工作重點。同時,護理帶教老師是實習生接觸護理專業實踐的啟蒙老師,帶教質量的優劣對實習生的學習能力、人生觀將產生很大的影響[1]。臨床護理教師的素質和選拔是保證臨床護理教學環節成功與否的關鍵,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在探討婦產科臨床實習生現狀的基礎上,為臨床實習生的安排及帶教老師的選擇提供依據。
資料與方法
1.調查對象: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婦產科接收的護理大專生和中專生實習生,由護理部分配到婦產科各亞科的實習生,入亞科后由護士長分配帶教老師,其中大專生16人,中專生39人,實習時間均為1個月。
2.研究方法:根據實綱要求,對實習生入科當日和實習結束前采用自擬理論試卷對實習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滿分為100分,涉及內容為基礎護理學和婦產科護理學知識,分數越高則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越好,各護理單元實習生考試內容相同,考試形式為閉卷考試,時間30min,由教學干事監考和判卷。
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應用方差分析進行各組間數據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各病區實習生入科當日理論考核成績:各病區實習生入科當日理論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習生出科考核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實習生學歷與出科考試成績:中專出科成績為(68.74±10.70)分,大專為(78.75±10.16)分。實習生學歷與出科考試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本研究顯示各病區實習生入科當日理論考試成績比較無差異,實習生從學校剛步入臨床,對護理學知識和婦產科專業知識都來源于學校和書本,臨床實際應用掌握的少,同時各院校對于護理學和婦產科學需要掌握的知識程度也相近。通過一個月的婦產科實習,在帶教老師的指導和幫助,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操作上都有了很大提高,這也是護理實習生在學業結束前必須達到的教學效果,為以后步入臨床工作奠定基礎。但是,在實習過程中,因帶教老師的不同和學生的基礎知識、個體差異等因素,所以實習生的出科考試成績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門診與產科病房、婦科病房實習生出科考試成績有統計學意義。要合理安排護理的實習任務,同時需指導實習生將護理溝通融入到護理實踐的每個環節[2],所以在門診和產房兩個科室都存在患者停留時間短,例如:做OCT試驗的患者,從入產房待產室靜脈點滴縮宮素開始到規律宮縮停止靜脈輸液出產房,大約需要兩個半小時的時間。這樣與患者交流溝通少,自然帶教老師與實習生的授課講解也相對少,導致經過一個月的實習兩個科室的實習生在知識掌握方面不是很好,出科考試成績比較低,產房與產科病房、婦科病房的實習生出科考試成績比較有差異。大專生學歷人員經過3年的高中學習才進入護理專業學習,中專學歷是經過3年的護理學習進入護理大專學習,而中專生是初中畢業生的后續教育,因此他們在不同的知識基礎上,同樣進入臨床實習,實習時間相同,得到的結果不同,因此,本研究顯示,不同學歷的實習生出科考試成績比較有差異。婦產科是護生實習計劃中必須輪轉的重要科室。其帶教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今后護理人員的素質和護理隊伍的發展[3]。為提高帶教質量,婦產科實習生分配應有針對性,對不同學歷的實習生采取不同的帶教方案,以提高帶教效果。
作者:張俊清 魏超 王亞男
1.1一般資料
從2012年6月—2013年5月,對手術室的人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19名手術室護理人員作為實驗組,均為女性,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0.5歲,工作年限1~20年,平均10.3年,其中,本科10名,大專5名,中專4名;另外19名手術室護理人員作為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1~44歲,平均年齡30.2歲,工作年限1~20年,平均9.2年,其中,本科9名,大專6名,中專4名。兩組護理人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實驗組實施了分層管理模式。依照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科研能力、學歷程度、職稱、是否為管理者及工作年限等合理地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分層設置、選拔與考核。本次研究設置了4個層級護士,分別為護士長、主管護士、執行護士和新入科護士。護士長經科主任推薦,具體條件是:主管護師以上,本科學歷,手術室工作10年以上,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專業技能過硬、專業知識豐富、協調能力強。主管護士的條件是:大專以上學歷主管護師或護師,手術室工作8年以上,責任心強、專業知識豐富、技術過硬、協調能力強。執行護士的條件是:注冊護士,手術室工作1年以上,責任心強。新入科護士工作不滿1年。主管護士采取自愿報名、公開競聘、擇優錄取。除護士長外,將18名護士分成3組,每組6名,主管護士負責對本組的5名執行護士和新入科護士進行全面的管理及培訓,護士長對分層管理進行質量監控。另外19名對照組護士未實施分層管理。
1.3評價方法
對兩組護理管理質量進行評價。首先,通過科室每月考核護理人員的基礎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以100分為滿分;其次,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調查醫生與患者家屬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及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滿分均為100分。對所得成績進行歸類統計,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人員各項考評成績比較
實驗組護理人員的基礎操作考核成績和理論知識考核成績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分層管理前后滿意度得分比較
每月請醫生與患者家屬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及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打分,結果顯示實施分層管理模式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醫生與患者對護士工作滿意度及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分層管理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興護理管理模式。護士按照層級被賦予不同的崗位職能后,有利于護理學科建設與發展、護理人才的培養、護理質量的提高和病人滿意度的提升。更能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現代醫學要求護理工作要更加規范化、標準化,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實施分層管理模式,就更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尤其對于剛剛參加工作的護理人員,工作經驗少,臨床操作技能差,在平日手術室的配合中,常常出現小的差錯,甚至造成醫療事故。分層管理模式的實行,可以很好地避免這一點,上級的護師常常會對下級護師的工作進行檢查及指導,從而可以很好地減少或避免工作中的不足,而且還可以使我們的年輕護師快速成長。
4結語
[關鍵詞] 高血壓;妊娠期婦女;危險因素;文化程度;家族史
[中圖分類號] R714.24+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6(c)-0185-02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婦女特有的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9.7%,嚴重時會伴有抽搐、多臟器衰竭,更有甚者可致母嬰死亡[1-3]。該病嚴重威脅著社會及家庭婦女的健康。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至今尚不清楚。本文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行分娩的120例妊娠期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該病的發病機制,為進一步預防及治療該病提供基礎?,F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行分娩的120例妊娠期合并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組,年齡(29.3±1.0)歲,身高(162.1±0.5) cm;另選擇同期來本院行分娩的正常孕婦10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8.4±1.7)歲,身高(160.7±0.8) cm。兩組在年齡、身高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兩組臨床資料,記錄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文化程度、高血壓家族史等。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其中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對象文化程度的比較
結果顯示,研究組大專及以上者占17.5%,低于對照組的4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 12.651,P < 0.05)。提示,文化程度高者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概率較小。見表1。
表1 兩組對象文化程度的比較[n(%)]
2.2 高血壓疾病家族史
結果顯示,研究組120例中伴高血壓家族史者34例(28.3%),對照組100例中伴高血壓家族史者2例(2.0%),兩組的高血壓家族史率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 = 39.687,P < 0.001)。提示有高血壓家族史者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概率十分大。
2.3 妊娠高血壓發生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將研究對象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 0,“高中” = 1,“大專及以上” = 2)、伴高血壓家族史(“否” = 0,“是” = 1)逐步引入Logistic回歸方程,結果顯示,文化程度的OR = 0.529,P = 0.037,伴高血壓家族史者的OR = 8.641,P = 0.000。提示,兩者與妊娠高血壓的發生呈顯著的正相關。見表2。
表2 妊娠高血壓發生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討論
由于妊娠期高血壓期間,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發生變化,全身小血管痙攣,血液對各系統臟器的灌流量較少,較易導致母嬰死亡[4-6]。本研究針對婦女文化程度及家族史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大專及以上者占17.5%,低于對照組的4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 12.651,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文化程度的OR = 0.529,P = 0.037,提示,文化程度高者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概率較小。分析原因可能是該群體文化水平較高,主動學習意識較強,掌握了更多的關于預防保健的知識,能夠自覺避免和克服不利妊娠的有害因素,有效減少了該病的發病率。因此可加強三級婦幼保健網,并進行相關預防知識的傳授,定期組織相應的體查,早發現、早治療。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伴高血壓家族史者的OR = 8.641,P = 0.000,提示妊娠期合并高血壓疾病具有較為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因此對該類妊娠婦女應進行重點監護,做好產前各項指標的檢測。
[參考文獻]
[1] 耿曉麗,王志敏,陳東娜. 影響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的相關因素研究[J]. 西南軍醫,2011,12(4):636-638.
[2] 王海紅,王曉春,周建波,等.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結局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 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2):111-112.
[3] 舒銘銘,潘興強,陳友國,等. 妊娠期高血壓危險因素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J]. 浙江臨床醫學,2011,13(3):303-305.
[4] 章蕾.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相關因素分析[J]. 醫學信息:下旬刊,2010,23(12):49.
[5] 李香玲,張樺.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相關因素的分析[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9):1420-1422.
【關鍵詞】 腦卒中;社康中心;防治一體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4-0131-02
腦卒中是因腦部血管阻塞或突然發生破裂所致的一組腦組織損傷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該病的發生率也呈顯著遞增的趨勢。目前,我國腦卒中的防控形勢仍不容樂觀,普遍認為與管理體制欠缺密切相關[1]。為了有效保障腦卒中病人的健康與安全,我社康中心對40例腦卒中患者實施了防治一體化護理干預,收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中的相關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證實;且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疾??;意識障礙;精神疾病史。研究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58.6±6.3)歲,文化水平:大專及大專以上6例,高中10例,初中10例,小學及小學以下14例,其中首次住院30例,二次發病住院8例,多次復發住院2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58.8±6.2)歲,文化水平:大專及大專以上6例,高中9例,初中11例,小學及小學以下14例,其中首次住院29例,二次發病住院9例,多次復發住院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水平、發病住院次數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基礎護理、高血壓及腦卒中病情評估、健康教育、康復訓練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防治一體化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一體化護理干預同意書,建立個人檔案,并采用“項目-時間”表格制定住院病人、出院病人、健康教育路徑及病歷檔案表,護理人員負責填寫表單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文化水平、診斷內容、康復情況、入出院時間、主管醫生、就醫情況、護理內容、聯系方式、隨訪時間及內容等。②護理人員根據表單上的情況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生活指導、健康教育與康復指導。③為了有效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應強化院外防控護理干預措施:首先定期通過電話或家庭訪視方式掌握患者的血壓情況、用藥情況與病情狀態,指導患者根據病情及時與主治醫師聯系,以便調整藥物應用劑量;其次采取一對一談話、定期培訓、電話咨詢等方式進行院外健康指導;然后每月對患者進行1次家訪,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狀態,并指導其家屬顧照病人、避免意外的方法,同時做好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為患者的康復提供多角度的支持,由于多數患者受疾病及后遺癥的影響能夠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狀態,這對康復極為不利,針對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說明疾病及預后的相關知識,通過溫和的語言穩定患者的情緒,并通過鼓勵性的話語使其建立起對康復的信心;再者根據患者的生活條件、身體情況及病情特點,為其制定可行的生活方式,啟發并監督患者自覺遵守;最后組織患者進行社會康復鍛煉,合理安排運動時間,以保證康復效果,康復鍛煉主要包括主動與被動功能鍛煉,其主要目的是預防關節畸形、肌肉萎縮,當患者肌力尚未恢復時,指導患者選擇被動活動,如對肢體按摩,做小大關節的內收、旋轉、外展及屈伸活動,每次30min,2次/d,同時應用毛巾外敷機體關節處,并將手足放入溫水中浸泡30min,幫助氣血運行,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疼痛感,隨著患者病情的轉復,還可以指導患者進行自主運動,以循序漸進、動靜結合為原則,盡量以健側肢體帶動患側,鍛煉站立、坐及步行,訓練簡單的生活行為,如穿衣、刷牙、洗臉等,以逐漸改善力所能及的勞動,提高生存質量。
1.3 觀察指標 ①隨訪1年,對比兩組患者疾病的復況。②自擬疾病知識調查問卷,對比兩組患者對腦卒中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該問卷滿分為100分,共計20道題,每題5分,分數>80以上為掌握;60~80分為基本掌握;60分以下為未掌握??傉莆章?(掌握+基本掌握)/總例數×100%。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該表滿分為100分,包括:護理技術、護理態度、人文關懷、健康教育、護理效果5個項目,每個項目共20分,分數>85分為滿意;70~85分為基本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倽M意率=(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 15.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1.學生自制能力相對較差,興趣性亟待培養
習時間比較寬松,而且壓力較小,使得很多學生進入到大學之后不能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表現出課堂自制力差,學習松懈怠慢等,而且不能進行積極有效的課前預習和課后數學概率實踐能力的運用。長此以往就會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
2.不能根據專業進行數學概率教學的側重,教學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
目前大多數的大專院校都越來越注重實用、應用型的專業設計和人才培養。而且,根據目前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大專院校設置的專業類型種類繁多,不同的專業對數學的需求也不一樣。例如土建工程專業的數學知識的需求就跟服裝工程方面的數學知識需求有著天壤之別。土建專業學生對數學知識渴求更多的是與測量、建筑相關的內容。服裝工程專業則更注重概率的知識的學習。
二、新課改下大專數學概率教學的目標選項
1.教師積極轉變思維模式,構建多樣化的數學概率教學手段
大專數學概率的學習是為學生專業基礎知識以及綜合實踐能力打基礎的。大專數學的概率教學往往會被當做一般的教學理論知識來進行教學任務的安排,而且大專數學教學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僅僅是看中課堂教材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傳道授業,而且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學大綱的要求。所以新時代的大專數學概率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積極轉變思維方式,調整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知識,并且尋求數學概率教學多元化的發展。一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數學概率教學同學生的實際專業需求相結合,從而引導學生積極發揮主觀創造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數學概率學習的興趣,并主動尋求數學概率課堂知識同自身專業學習實際需求的結合點,使得數學概率學習更好地為自己將來的工作打下基礎。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多媒體進行輔助數學概率教學,通過將數學概率問題以實際的看得見的圖片、視頻的形式來展現給學生,使得數學概率課堂教學更為直觀、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方法相對于傳統的手寫式的教學模式,更加符合國家新課標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概率數學的興趣。
2.重視大專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
大專院校數學概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做到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的學以致用,引動學生做到通過自身數學概率有關知識的學習來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并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列舉實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數學概率知識的理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案例。或者是直接拿真實案例進行列舉,從案例引出理論,讓學生運用數學概率的公式進行證明,然后在學生解決了實例問題之后,再一次回歸到開始列舉的例子中去,如此的反反復復,目的就是加強學生的動手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而且在讓學生進行問題創設和解決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數學概率中出現問題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以及大專院校數學概率教學的順利開展。
3.大學數學概率教學應該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增強駕馭數學概率的能力
由于學生在高中階段對數學概率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存在差異,使得不同的學生在大專數學概率的學習的水平也參差不齊。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數學概率教學中,應該積極轉變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中,轉變以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個體生來有差異,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對數學概率問題理解能力的差異。對教師來講,要培養學生學會發現數學概率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并且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讓學生根據其本身對數學概率問題的理解,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并進行課堂講解。對學生來講,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數學概率課堂知識的學習理解中相對輕松,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上也較為快捷。而基礎較弱的學生,可能會因為基礎差,對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模棱兩可,所以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所以,對于基礎較弱的同學而言,有效的課前預習以及課后復習顯得尤為重要。在遇到不懂的數學概率問題時,要積極向教師同學尋求幫助,或者多增加課外書學概率相關問題的實踐能力的鍛煉,在實踐中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數學概率問題。還可以通過查閱相關的專業資料,多了解一些彈性的知識,并且嚴格要求自己,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結束語
【關鍵詞】 層級護理管理;中醫康復科;服務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室共有護理人員16人,均為女性,年齡22~37歲,平均(308±28)歲;職稱:主管護師2人,護師6人,護士8人;文化程度:本科2人,大專5人,中專9人;護齡:8年以上4人,5~8年6人,5年以下6人。
12 方法
121 人員配備 根據我院中醫康復科護理人員和病床的具體實際情況實施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執行護士4個層級管理模式,設置護士長2人,高級責任護士2人,初級責任護士4人,執行護士6人,并配備助理護士4人。護士長根據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工作經驗、職稱和學歷等綜合考評,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7人,高級責任護士各1人,初級責任護理各2人,執行護士各2人,助理護士各2人。每組分管20~25張病床。
122 崗位職責和內容 護士長由臨床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擔任,由院長直接任命,全面負責科室管理,包括各層級護士的選拔評定、培訓與考核等管理工作及處理疑難護理問題;高級責任護士和初級責任護士為考核及競爭上崗方式產生,負責隨本組主管醫生查房,配合護士長做好科室持續質量改進,查找醫療服務中的安全隱患、環節漏洞、細節缺陷,動態掌握科室護理質量。并指導本組成員的護理、治療、檢查等工作;執行護士由大?;虮究飘厴I并獲得護士執業資格的護理人員擔任;助理護士由中專畢業并取得護士執業資格的護理人員擔任。執行護士和助理護士必須在責任護士指導下完成基礎護理工作。
13 效果評價[23] 對層級管理實施前后半年的基礎護理質量、護士服務能力及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價?;A護理質量包括健康教育覆蓋率、醫院感染發生率、預報褥瘡發生率、護理差錯糾紛發生數。護士服務能力包括護理文書書寫、專業知識考評和操作技能考評?;颊邼M意度評價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實施前后隨機選擇60例住院患者在出院前進行問卷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等級,以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計算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P
2 結果
21 層級管理實施前后基礎護理質量和護士服務能力比較 層級護理管理實施后基礎護理質量、護士服務能力評分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78、412,P
22 層級管理實施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層級護理管理實施后患者滿意度為967%(58/60),實施前為817%(49/60),實施后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9,P
中醫康復內科具有病種繁多、高齡患者多、臥床時間長、護理操作多及護理人員配備較少的特點[4],護理管理較為復雜和困難。以往我科采用傳統的功能制護理模式,以完成各項醫囑和常規的基礎護理為主要工作內容,護士長期處于超負荷工作量的工作環境中,機械地忙于完成護理任務,缺乏主觀能動性,難以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同時也缺乏對不同學歷、能力護士的合理調配,理論知識得不到發揮,業務能力得不到提高,難以保證護理服務質量。
層級護理管理是根據護理人員的職位、職稱及實際業務能力等進行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標準化和目標化管理[5]。它將責任制護理、小組護理和功能制護理融合在一起,重新確立“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不同層級、不同能力和經驗的護士共同面對患者,由原來的單兵作戰轉變為團隊作戰,護理質量由終末控制轉變為過程控制,從而能夠及時、全面了解患者生理、心理、情感功能缺失等方面的需求,將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大大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同時,崗位設置更加科學和合理,使護士的自我價值得以充分體現,促使其主動加強醫學基礎理論和護理基礎理論的學習,從而使護士的業務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有力保障了護理服務質量,從而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
本研究結果顯示,層級護理管理實施后基礎護理質量、護士服務能力評分及患者滿意度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 考 文 獻
[1] 王姣蓮優質護理服務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8,3(6):541543.
[2] 潘玉勤,章霞,鄭洪女APN連續性排班與護士層級管理的實行與效果.現代醫院,2009,9(8):115116.
[3] 方芬,程云,周劍英,等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對基礎護理質量影響的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9,44(2):114116.
結論:從麻醉效果及疼痛程度上來講,靜脈麻醉法更適宜于門診使用。
【關鍵詞】 人工流產術; 宮頸麻醉; 全靜脈麻醉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18
人工流產術(artificial abortion)多用于因避孕失敗的意外妊娠,并在妊娠早期采取的人為終止措施,現已被廣泛接受[1]。其麻醉方法較多,預后也不盡相同。現將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1月-10月門診收治的78例早孕要求終止妊娠的婦女分別施以宮頸麻醉術、全靜脈麻醉術,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10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門診就診的患者78例,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為靜脈組和宮頸組,每組39例。靜脈組年齡18~35歲,平均26.1歲;孕周50~70 d;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19例,大專以下初中以上學歷10例,初中以下學歷10例;第1次流產者10例,第2次流產者15例,3次以上者14例。宮頸組年齡20~34歲,平均27.2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17例,大專以下初中以上學歷12例,初中以下學歷10例;第1次流產者13例,第2次流產者14例,3次以上者12例。排除標準:物過敏者;嚴重軀體疾患、藥物濫用及酒精依賴史;術前當日兩次體溫>37.5 ℃;妊娠劇吐、酸中毒未糾正患者;有嚴重的自殺企圖及行為?;颊咴谀挲g、文化程度、孕程、孕次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靜脈組:直接予以靜脈緩慢推注丙泊酚注射液100~200 mg,同時觀察患者的反應,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凝視狀,開始行人流術。宮頸組:術前準備如婦科常規,擴宮頸前于宮頸3、9點處各注入2%利多卡因0.5~1 ml,待2~3 min后再開始擴宮頸操作。同時宮頸處注射阿托品0.5~1 mg行人流術。
1.3 觀察指標 手術時間、麻醉評分、疼痛程度、并發癥等。
1.4 療效評價
1.4.1 麻醉評分 患者安靜,無痛苦癥狀,肌松程度好,不需靜脈輔助藥物者為優;患者無痛感,肌松尚好,但仍有牽拉反應,需靜脈輔助藥物者為良;麻醉無效,需改為其他麻醉為差[1]。有效率=(優+良)/總數。
1.4.2 疼痛程度分級 按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將疼痛程度分為4級。無痛且能始終保持安靜、合作者為0級;輕微疼痛略顯痛苦表情,但能合作者為Ⅰ級;中度疼痛,有痛苦表情,難以忍受欠合作者為Ⅱ級;重度疼痛,痛苦表情明顯,不合作者為Ⅲ級[2]。有效率=(0級+Ⅰ級)/總數。
1.4.3 人工流產手術滿意度 術后根據自制的“手術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分,≥80分為滿意,60~80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統計滿意率。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SPSS 15.0統計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宮頸組的手術時間與靜脈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兩組麻醉評分及疼痛程度的有效率比較,靜脈組均優于宮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 并發癥主要指人工流產綜合征,即在術中或者術畢時出現的心動過緩、心悸、血壓波動、頭昏、面色蒼白、胸悶、大汗淋漓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昏厥、抽搐等現象,大多數在停止手術后逐漸恢復。靜脈組發生2例(5.1%),宮頸組3例(7.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可接受性比較 靜脈組對無痛人工流產手術滿意,且表示若不慎再次妊娠還會采取該種方法終止早孕者達37例,滿意率94.87%,高于宮頸組的滿意者28例,一般者4例,滿意率為82.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人工流產術是婦科簡單手術之一,常在門診進行,一般手術時間較短,因此,對于麻醉治療方法的要求應是具有起效快、維持時間短、恢復迅速以及并發癥少等特點[3]。而一般人工流產的疼痛讓有人工流產經歷的孕婦心有余悸,讓未做過而將要做的孕婦深感恐懼。開展無痛人工流產術,使孕婦在無知覺的狀態下手術,解除了人工流產手術的痛苦,消除了孕婦的緊張、恐懼情緒,減輕了孕婦心理和精神上的壓力與痛苦。人工流產術中的疼痛是由于擴張宮頸及手術刺激子宮所引起,人工流產綜合征則是因牽拉、擴張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經興奮所致。麻醉狀態下,孕婦對宮頸的牽拉、胃腸的刺激反應不敏感,人工流產綜合征發生率大大降低,術者不受孕婦痛苦或人工流產綜合征的干擾,使得手術順利進行,且不增加人工流產術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4]。因此,給予適當的麻醉治療不僅是醫學進步的需要,也是作為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措施之一,是完全必要和有意義的[5]。現今,無痛麻醉術較多,但各種術式究竟對患者影響如何,相關報道不多。因此,在比較兩組常用無痛麻醉術的基礎上,探尋最適宜術式是目前婦科工作的關鍵。
宮頸是由結締組織、平滑肌、血管和彈性纖維組成,其感覺神經豐富。支配子宮及子宮體的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而宮頸口的神經分布最豐富,人工流產綜合征是由于受術者精神緊張,術中對宮頸牽拉,機械性擴張對宮壁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經興奮而出現的系列反應。丙泊酚(異丙酚)是一種新型短效靜脈。對進口丙泊酚的療效已有許多報道,其具有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恢復迅速而平穩和不良反應少的特點,而國產丙泊酚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對其單純用于靜脈麻醉的臨床研究報道鮮見。本研究發現,靜脈組在手術時間、術后并發心動過緩、心悸、血壓波動、頭昏、面色蒼白、胸悶、大汗淋漓等癥狀者與宮頸組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但兩組麻醉評分及疼痛程度比較,靜脈組均優于宮頸組,同時靜脈組對無痛人工流產手術滿意,且表示若不慎再次妊娠還會采取該種方法終止早孕者達95.2%,高于宮頸組81.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劉俊杰,趙俊.現代麻醉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329.
[2] 高恩付,黃月紅.兩種不同鎮痛方法在人流術中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7):1058-1059.
[3] 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398-401.
[4] 賈秀丹.宮頸麻醉在人工流產術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2010,3(6):63
[關鍵詞] 圍手術期;護理策略;婦科手術;腹脹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9-0094-02
婦科手術是治療婦科疾病的一種常規治療手段,多數患者出現腹脹的常見原因為手術中腸管受到激惹使腸蠕動減弱,而使腸腔內積氣過多所致,而腹脹為婦科患者腹部手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需在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預防。通常在手術后采取常規護理的患者,術后恢復效果一般,而采取綜合護理模式的患者恢復效果較好[1],我院現針對此類現象對婦科手術后的患者分別采取基礎護理模式及綜合護理模式,對比兩種不同護理模式下患者腹脹的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在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擇期行婦科手術的患者(急診者除外),排除既往有神經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患者,均經家庭隨訪,隨訪時間為3個月,無脫落及不良反應的發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為行子宮平滑肌瘤切除術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的方式進行麻醉,對照組患者為行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采用蛛網膜下腔麻醉,對照組選取的50例患者,年齡36~64歲,平均(48.3±5.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為(3.2±1.1)年,文化程度:小學以下8人,初中21人,高中14人,大專及大專以上7人。觀察組選取的50例患者,年齡40~61歲,平均年齡為(46.3±6.2)歲,病程1~6年之間,平均病程(3.7±1.4)年,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0人,初中22人,高中9人,大專及大專以上9人。兩組患者在手術種類、麻醉方式、年齡、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包括飲食護理、心理護理、術后恢復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模式上采取綜合護理模式,其主要護理過程如下:①根據患者地方飲食習慣,制定個性化的食譜以滿足患者所需的營養。②手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方式及步驟并幫助患者解答有關手術相關的問題,增強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③術后耐心細致地指導并協助患者下床活動,向患者介紹下床活動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④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可對患者行足底熱敷,用溫度適中的熱毛巾將患者雙足包裹,注意毛巾溫度不宜過熱、過涼,每天1~2次至排氣。⑤根據患者不同的需要,可對患者貼心護理,包括空氣加濕、室內播放舒緩音樂等,降低患者的緊張情緒。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式后的不同時間內排氣的情況及兩組患者的術后腹脹程度,其中包括重度腹脹、中度腹脹、輕度腹脹、無腹脹[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5.0軟件分析,等級資料的差異性檢驗采取秩和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模式下的排氣情況
觀察組患者在術后48~72 h內排氣的人數較對照組高2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模式下的術后腹脹程度
對照組患者無腹脹的人數較觀察組少36.00%,P
3討論
婦科手術常見的并發癥有腹脹、排氣困難、泌尿系感染、傷口感染及裂開等,而術后腹脹和排氣困難是出現在手術后的最常見癥狀,嚴重時可影響患者正常的生理指標,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根據相關資料顯示[4],導致術后腹脹的常見原因包括以下幾點:物對腸管的抑制作用;手術的操作直接刺激腸管及腸系膜可抑制胃腸道的正常功能,使腸管蠕動速度和頻率減弱;術后電解質紊亂等,均可影響到患者的腸道功能而造成腹脹[5]。女性患者對疼痛較敏感,術后緊張呼、吸頻率的增加和術后咽入大量氣體,導致腸黏膜因吸收氣體不暢而使腹脹加重,而行婦科手術的患者往往因懼怕疼痛而減少活動時間,延長恢復進程[6,7]。
研究表明,術后排氣是評估患者身體恢復的重要指標,排氣過晚會造成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其中包括休息狀態欠佳、患者精神緊張、營養失調、傷口延遲愈合等,此類并發癥均可影響手術成功率[8,9]。我院現通過加強原有的基本護理模式,對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所得臨床效果較顯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術后48~72 h內排氣的人數較對照組高。表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完善護理措施是改善患者排氣不暢的必要手段。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輕度腹脹的人數較觀察組多。且經過圍術期的綜合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婦科術后發生腹脹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發生腹脹的概率。此結果表明,在基礎護理模式下的患者易產生輕度腹脹,且更易給患者帶來身心上的痛苦[10-20]。
綜上所述,采用綜合護理模式護理婦科手術后的患者,可使患者腸蠕動恢復時間縮短,幫助患者早期進食,維持體內所需營養,縮短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敏,呂麗華,徐慶娜,等. 剖宮產術后腹脹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0):940 - 41.
[2] 王雪雪. 預防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24):266-267.
[3] 李華. 婦科腔鏡婦女術后腹脹的手法護理[J]. 中國醫療前沿,2007,2(21):119-120.
[4] 宋春輝,李桂,崔樹星,等. 中藥敷臍療法對經腹術后婦女胃腸功能恢復及T細胞亞群變化的影響[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1):5-6.
[5] 梁雪芳,劉春麗. 婦科腹部手術后中醫證候分布規律聚類研究[J]. 陜西中醫,2008,29(3):259-260.
[6] 楊曉暉,楊曉玲,陳梅. 護理干預對婦科腹部手術婦女術后腹脹的效果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43-44.
[7] 陳青,鄒芝香. 中藥熱敷包預防婦科腹腔鏡術后腹脹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 中醫藥導報,2011,17(7):99-100.
[8] 李俊艷. 護理干預對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藥,2010, 5(18) :184-185.
[9] 楊曉暉,楊曉玲,陳梅. 護理干預對婦科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腹脹的效果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 8(10) :43-44.
[10] Knut Magne Augestad, Conor P Delaney, Postoperative ileus:Impact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 ,16(17): 2067-2074.
[11] Liao CY, Tasi RS, Ding DC. Gynecological surgery caused vesicovaginal fistula managed by Latzko operation[J]. Taiwan J Obstet Gynecol,2012,51(3):359-362.
[12] Wang B, He KH, Jiang MB, et al. Effect of prophylactic dexamethasone on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meta-analysis[J]. 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2011,21(3):397-402.
[13] Feng XM, Li J, Wu Y. Effect of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evaluated by bispectral index[J].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10,30(2):150-152.
[14] Barba E, Quiroga S, Accarino A, et al. Mechanisms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severe intestinal dysmotility: abdomino-thoracic response to gut retention[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3,25(6):e389-e394.
[15] Brodie KE, Soccorso G, Bekdash B, et al. A 2-year-old with acut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llor (Discussion and Diagnosis)[J]. Acta Paediatr,2013,102(6):661-662.
[16] Brodie KE, Soccorso G, Bekdash B, et al. A 2-year-old with acut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llor Case Presentation[J]. Acta Paediatr,2013,102(6):562-563.
[17] Pinto JM, Cheung V, Zheng M, et al. Visual diagnosis: unremitting fever and right-sided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a 7-week-old girl[J]. Pediatr Rev,2012,33(12):e76-e79.
[18] Salgado BS, Monteiro L N, Grandi F, et al. What is your diagnosis? Ascites fluid from a dog with abdominal distension[J]. Vet Clin Pathol,2012,41(4):605-606.
[19] de Benedictis FM, Gatti S.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an infant[J]. Gastroenterology,2012,143(5):e4-e5.
關鍵詞 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盆腔炎;生活質量
盆腔炎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周圍結締組織或者盆腔腹膜發生炎癥的一種常見的婦女疾病。盆腔炎根據其發病過程分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患者常伴有下腹疼痛、食欲不振、發熱、寒戰、陰道出現膿性分泌物等癥狀,而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或者其他癥狀不明顯的感染所致,常表現為下腹部墜脹、腰骶部酸痛、月經過多、失眠等,甚至會導致繼發性不孕。盆腔炎疾病帶來的疼痛與不適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嚴重影響了患者日常生活。采取全面的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本研究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盆腔炎患者80例,年齡21~45歲?;颊呶幕潭龋捍髮<按髮R陨蠈W歷33例、中學或中專文化程度38例、小學及以下文化教育程度9例。將8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試驗組40例,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0.8±3.9)歲,其中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15例、中學或中專文化程度19例、小學及以下文化教育程度4例。對照組40例,年齡22~44歲,平均年齡(29.7±3.3)歲,其中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18例、中學或中專文化程度19例、小學及以下文化教育程度5例。兩組患者教育程度、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兀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給予兩組患者相同的臨床治療與用藥方案。在護理方面,對照組給予常規盆腔炎護理,而試驗組在住院期問均給予常規盆腔炎護理與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相結合的護理方案。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措施要求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時主動向其及家屬詳細介紹病房設施使用方法、病房環境及醫院周邊環境及其他相關制度,從而使患者及其家屬盡快了解病房制度以及醫院環境。亦有助于較快的促進醫護人員和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期間向其發放關于盆腔炎知識的宣傳手冊,積極宣傳盆腔炎相關的知識,如其發病原因、并發癥、預防措施、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等,并要注意結合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對患者進行心理溝通與指導,引導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認識盆腔炎疾病,緩解其抑郁心理,囑患者要保持會的清潔,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性生活習慣。在人院第2天,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詳細介紹后續的檢查與治療措施的目的和意義,建立患者對醫護人員必要的信任感。在整個住院或者治療過程中,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的觀察,如密切觀察因菌群失調而導致真菌感染的部位。若臨床上發生感染癥狀應該立即向主治醫生或值班醫生報告。出院時囑患者保持良好的夫妻生活習慣及衛生習慣,定期復診,以防疾病復發。
觀察指標:設計問卷分別了解兩組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疾病掌握程度的問卷采用積分制,
統計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
結果
兩組對疾病掌握情況:試驗組對疾病掌握達標38例,2例不達標,達標率95.0%。對照組健康教育達標數29例,不達標11人,達標率72.5%;試驗組對疾病掌握情況達標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試驗組對護理滿意37例,不滿意3例,護理滿意度92.5%;對照組對護理滿意28例,不滿意12例,護理滿意度70.0%,由此可見采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的試驗組護理滿意程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盆腔炎作為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腹膜炎、輸卵管卵巢膿腫、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等炎性反應。炎癥發病部位不定,可能發病于一個位置,也可能幾個部位同時發病。根據盆腔炎臨床表現及發病過程,可將盆腔炎分為慢性盆腔炎和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常伴有下腹疼痛、食欲不振、發熱、寒戰、陰道出現膿性分泌物等癥狀,可能會引起彌漫性腹膜炎、敗血癥等疾病。常采用廣譜抗炎藥物聯合中藥消除致病菌,也可兼用物理療法對盆腔炎癥局部進行微波治療,以改善周圍組織血運情況。慢性盆腔炎癥因反復發作、病程持久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在臨床上,對于盆腔炎疾病除了常規的治療外還必須重視盆腔炎的預防與復發監控。
[關鍵詞] 核心勝任力;臨床實踐;護生
[中圖分類號] R47;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6(c)-018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nursing parctice reform based on core competency in Department of Chest Surgery. Methods 41 nursing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who were in Department of Chest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or short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January 2016. And 43 nursing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who were in our hospital Department of Chest Surgery from May 2016 to January 2017. The nursing practice model based on core competency was us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original nursing practice method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 Three indicato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form effectiveness, includ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eachers′ satisfaction with students and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eachers. Results The scores of basic knowledge and nursing skil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s of teachers′ satisfaction with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except about nursing malpractice (P > 0.05). Th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eachers (P < 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practice reform based on core competency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teachers and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Core competency; Clinical practice; Nursing students
臨床護理實踐是護生從學校走向工作崗位的過渡階段,也是護生了解護理專業,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階段。雖然學校和醫院的管理部門對護生的臨床實踐都給予了很大的關注,但在科室繁忙的工作節奏中,護生容易受到忽視。加上不明確的臨床帶教目標,護理實踐教學內容往往缺乏系統性[1-2],教學目的往往很難達到。近年核心勝任力的概念被引進護理臨床實踐中[3-4],國內護理專家對護生的核心勝任力提出了相關的指標概念,并進行了一定的臨床實踐改革嘗試[5-6]。本研究擬在護生臨床實踐的核心勝任力指標的指導下,確定胸外科護生臨床實踐的具體目標與內容,將核心勝任力指標具體細化、可操作化,增強護生實習帶教系統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胸外科實習的84名護理大專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5年5月~2016年1月實習的2013級護理大專生41人作為對照組。男2名,女39名;年齡為19~24歲,平均(21.7±2.3)歲。2016年5月~2017年1月實習的2014級護理大專生43人作為實驗組。其中,男2名,女41名;年齡為19~24歲,平均(21.2±2.5)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帶教方式。
1.2.2 實驗組
1.2.2.1 胸外科護生臨床實踐改革內容 ①胸外科護生核心勝任力周培養目標量表的構建。根據浙江大學柳春波[7]的研究,護理實習生核心勝任力包括個人特質、臨床護理能力、支持和人際溝通能力、專業建設和自我發展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5個指標。結合我院胸外科的實際情況,實習管理小組建立了胸外科護生核心勝任力測評的相關指標,并將指標循序漸進安排進6個實習周中。除了第1個指標個人特質全程相同要求外,其余指標均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要求進行編制。胸外科核心勝任力周培養目標的量表建立后,邀請5位專家對量表各條目的相關性進行打分,其中2位護士長,2位具有高級職稱且有量表編制經驗的護理院校老師,1位有10年以上帶教經驗的教師。計算出胸外科核心勝任力周培養目標量表的內容效度指數(CVI)為0.929。預實驗測量了14位帶教教師,測得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846,間隔2周的重測信度為0.892。②根據胸外科護生核心勝任力周培養目標量表,確定與之對應的周教學內容。對所有帶教教師進行教學內容、進度控制和考核的統一培訓。每組護生建立1個微信群,每周在群中發放與本周考核目標相關的文字、圖片或視頻資料,并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
1.2.2.2 實驗組教學方式 在“基于核心勝任力培養目標的胸外科護生周教學內容”的指導下,以一對一的導師制進行帶教活動,開展人文關懷,并進行每周考核。對照組采用改革前的帶教方式,主要包括:①一對一帶教,每位護生由1位專門的帶教教師負責主要的臨床實踐活動,且排班時間和帶教老師一致;②每周1次案例討論,由帶教老師挑選典型臨床病例進行分析并討論;③每周1次臨床帶教師的小講課,并提出1-2個問題,由學生查閱資料后上交分析匯報。
1.3 評價指標
由于本研究非同期對照研究,2013級護生在胸外科護理實踐改革前已畢業。因而無法比較兩組的胸外科核心勝任力。研究者從護生綜合能力、帶教教師對學生滿意度和學生對帶教教師滿意度3個方面進行比較。綜合能力考核包括基礎知識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教師對護生的滿意度[8]主要包括工作態度(15分)、學習進取精神(15分)、差錯事故(20分)、思想品德(15分)、工作能力(20分)和勞動紀律(15分)等方面。護生對教師的滿意度[8]主要包括護理教學活動(30分)、業務能力(30分)、教學態度(20分)和自身素質(20分)等方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綜合能力比較
實驗組護生基礎知識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胸外科帶教教師對護生的滿意度
帶教教師對實驗組護生的總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中對兩組護生差錯事故的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護生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
實驗組對胸外科臨床帶教教師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核心勝任力是197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McClelland[9]提出的。1998年美國護理學院學會將其引進護理領域,并確定核心勝任力包括評判性思維、評估、溝通和技術操作[10]。21世紀初開始,核心勝任力的理念在我國護理教育領域廣泛開展[11-13],主要應用于課程設置改革[14]、教學方式改革[15]、教學效果評價改革[16]等,但對于護生臨床實習時期的核心勝任力的研究和改革踐相對較少[17]。本研究嘗試將護生臨床實習期的核心勝任力指標細節化和可操作化,提升了護生的綜合能力,也提高了帶教教師與護生之間的相互滿意度。
本研究中,基于核心勝任力培養目標的臨床教學改革后,臨床帶教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而詳實,教學內容簡明易懂又易于操作。系統化的臨床帶教目標和內容,改變了原帶教方式中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18],同時也可調動雙方的積極性,使帶教教師和護生雙方都能朝著明確的目標努力并實施,充分保障了實習的循序漸進性和帶教的標準化,提升了護生的綜合能力。此外,該模式下帶教質量的監控和變異的控制也能得到良好的實施。而微信群不僅是推進臨床帶教的工具,更是拉近教師和護生雙方心理距離,開展人文關懷的良好途徑。郭前祝等[19]有意識地在帶教過程中引入核心勝任力的理念,并使護生考核的優秀率和良好率得到明顯提升。陸靖等[20]將勝任力本位教育的理論帶入護生臨床實踐中,明顯提升了護生的個人臨床護理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梢?,基于核心勝任力的護生臨床帶教模式是切實有效的。
在基于核心勝任力的護生臨床帶教模式下,臨床帶教教師與護生之間的相互滿意度更高。明確且以周為單位細節化的帶教目標和內容,使得教學進度的控制簡單易于操作,教師的臨床帶教更具針對性。加之微信群使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多,護生對帶教教師的滿意度提升。同時,在基于核心勝任力的護生臨床帶教模式下,護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細化的目標使其工作效率也得以提升,增加了教師對護生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勝任力的胸外科護生臨床實踐模式可使臨床實習更加具體和可操作化,可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并提升師生雙方的滿意度。本研究由于受時間所限,樣本量有限,且護生能力的評價方式也尚未做到多樣化和全面化。將來的研究中,應致力于擴大樣本量和師生雙方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不斷改進和完善護生臨床實踐模式。
[參考文獻]
[1] 陳翠屏.臨床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12-14.
[2] 黃婷婷.中美護理學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比較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5.
[3] 涂麗霞,莊梅寶,陳冬英.蘇州市某高職院校護生畢業時核心勝任力的現狀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8):965-968.
[4] 王佳琳,彭文濤,王國蓉.西部地區實習期護生護理核心能力現狀的調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1):24-26.
[5] 洪芳芳,張萍萍,陳才,等.我校應用型本科“卓越護理人才”培養的探索與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4):137-139.
[6] 李小瓊,方平華.實習護生核心勝任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當代護士,2011(8):164-165.
[7] 柳春波.基于核心勝任力的護理實習生臨床路徑教學模式的實踐[D].杭州:浙江大學,2016.
[8] 李勤,余桂林.護理目標管理方法與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2011,8(2):205-207.
[9] 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J]. Am Psychol,1973(1):1-14.
[10] Washington DC. 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 [J]. Am Assoc Coll Nurs,1998,21(1):353-383.
[11] 吳芳琴,王艷玲,吳瑛,等.核心勝任力本位教育在本科護理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4, 11(8):590-593.
[12] 李小英,鄧暑芳,戴葉花,等.護理學基礎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對學生護理核心勝任能力的影響[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15(1):58-60.
[13] 鄭智慧,鄭麗維,鄧麗金,等.基于職業核心勝任力培養的護理學基礎第二課堂活動[J].中華護理教育,2012,9(4):153-155.
[14] 涂麗霞,莊梅寶.基于核心勝任力為導向的高職護生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 11(3):125-126.
[15] 劉梨,張月娟,彭曉玲. 基于護士核心勝任力的角色互換教學法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2):120-122.
[16] 張琰,王欣然,韓斌如.護理本科生操作技能即時評價方案的設計[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2):147-148.
[17] 顧丹鳳.基于護士核心能力的護理本科實習生帶教管理模式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6.
[18] 胡曉林.護理本科實習生臨床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成都:四川大學,2007.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腸梗阻:排氣
腸梗阻是普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常見于小腸,需要及時手術治療。為探討綜合護理預防在腸梗阻術后的作用,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腸梗阻患者70例,進行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腸梗阻患者70例,隨機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5例。干預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1~62歲,平均38.5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學歷10例(28.6%),中學21例(60.0%),大專及以上學歷4例(11.4%);經濟收入:月收入2 500元13例(37.1%);體質量指數20~30 kg/m2。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24~61歲,平均38.7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學歷11例(31.4%),中學22例(62.9%),大專及以上學歷2例(11.4%);經濟收入:月收入低于1 000元4例(11.4%),1000~2 500元19例(54.2%),>2 500元12例(34.3%);體質量指數20~30 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兩組均按照規范腸梗阻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對照組進行一般的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①加強心理干預:由于患者經過手術的創傷,疼痛比較明顯,患者也擔心今后是否復發,因此護理人員要抓住這一時機,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進行疏導,向患者介紹緩解疼痛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耐受力。②患者術后的護理:患者從手術室到病房后要去枕平臥,防止術后嘔吐物阻塞而窒息,術后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患者腹部癥狀與體征,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引流量,并及時排空引流液,注意觀察切口,是否有紅腫、感染等跡象,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術后禁止飲食,待排氣后,方可給予流質食物,3 d后可以改為半流質飲食,10 d后若患者無不適狀況,可以適當擴大食物范圍,鼓勵患者早期下床,這樣有利于康復,同時也可以預防腸粘連的發生。③生活方式干預:首先讓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及運動,不宜勞累過度,同時要合理飲食,囑患者多吃含鉀豐富的食物如橘子等。如果患者反復發生粘連性腸梗阻要禁食粗纖維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飯后切忌劇烈運動,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不食不潔食物,如果患者發生便秘,要及時通過調節飲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大便的通暢,沒有效果的可以適當給予口服的緩瀉劑,避免用力排便。要隨時保持心情的愉悅,每天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并且要加強自我監測,如果出現腹痛、腹脹、嘔吐等情況,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④出院后的護理指導:患者出院后,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對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如運動的注意事項、飲食應注意的問題等,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結果
兩組患者管理后健康行為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干預組在嚴格執行醫囑、合理用藥、合理運動、合理飲食、定期復查和生活質量方面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干預組在干預前后在軀體、認知、社會、情緒和角色方面比較,干預后明顯優于干預前,干預前后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療效比較:干預組在癥狀緩解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方面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干預組術后無并發癥發生,對照組發生并發癥2例,并發癥發生率5.7%,其中切開感染1例,腸粘連1例,兩組患者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導師制教學;護理教學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護生鞏固基礎知識,將理論運用于臨床實踐的重要時期。與成人各科室相比,兒科是個特殊的病區,面對的不僅是患兒,還有其監護人,護理工作難度相對較大,這給護生在病區實習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幫助護生更好的完成實習計劃,提高兒科護理教學質量,我科對2012年7月~2013年3月在兒科病區實習的144名護理專業實習生分別進行導師制帶教和傳統帶教,實習完畢對兩組同學學習效果進行比較,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2013年我科護士共有22名,具有帶教資格老師15名均工作5年以上,其中本科6名、大專9名,實習的護生共有144名,其中男生2名,女生142名,年齡18~22歲。學歷:中專70名,大專68,本科6名。觀察組72人,實驗組72人,兩組護生年齡、文化程度及帶教老師職稱、學歷、教學資歷等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方法
1.2.1帶教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由具有5年臨床工作經驗及護師以上職稱的教師采用一對一的帶教。實驗組采用一對一護理導師制帶教方法,即導師擔任實習生的指導老師,全程指導護生通過臨床實習,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護生向護士角色的轉變[1]。護生入科后由護士長帶領帶教老師熱情接待,進行入科宣教,講解本科室實習計劃及任務要求,與其交談,聽取意見,了解每位實習生的性格,理論與操作動手能力差異及接受能力,認真分析,針對每位學生具體情況選擇合適導師進行帶教。每位導師指導護生1名,實習過程中對所負責的護生進行全程、連續、主動指導。不斷對護生進行理論和操作培訓,每周定時批閱實習日志,導師經常與護生進行思想溝通與交流,掌握護生思想動態,工作狀況,為護生提供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幫助。針對帶教老師的素質、專長、個性,實行先跟人后跟班的實習模式[2] 。即先跟導師實習,使護生與導師相互了解,增強師生間的親和力。1w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采取協商方式選擇其他輔助帶教老師學習其他班次的內容。在此期間導師始終保持與學生聯系,了解其學習效果及思想情況。實習第4w(出科前),帶教老師根據兩組學生在科室實習期間的表現及理論、操作考核成績進行綜合評分,另外學生采取無記名問卷調查法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1.3評價方法 由科室帶教老師采用自行設計兩種調查表,第一種表對學生在兒科整個實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實習生評價表共有7個方面:護生勞動紀律10分、禮儀儀表10分、工作態度10分、溝通能力10分、病歷書寫20分、操作能力20分、理論知識20分。第二種表是學生對科室實習帶教工作進行反饋評價。帶教老師評價表共有3個方面:教學態度30分、教學能力30分、教學效果40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非參數檢驗。
2 結果
2.1兩組實習生評價調查比較 見表1。表1所采用的是單因素方差分析,從表中可以看出兩組學生在勞動紀律、禮儀儀表、工作態度、溝通能力、書寫能力、??撇僮骷盎A理論方面的評分均有統計學差異(P
2.2老師帶教評價調查比較 見表2。表2使用統計學方法為:兩獨立樣本的非參數檢驗,通過表看出帶教老師在帶教態度、教學能力及教學效果方面的評價均有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3.1導師制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調查表1顯示,在勞動紀律、儀表、工作態度、溝通能力、書寫能力、操作及理論方面,實驗組教對照組好,P
3.2導師制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師教學水平 調查表2顯示,在帶教態度、帶教能力、帶教效果方面實驗后均優于實驗前,P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