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空氣污染的重要性

空氣污染的重要性

時間:2023-07-21 17:27: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空氣污染的重要性,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空氣污染;監測;建模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企業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空氣質量和居住環境,但是,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各種不斷發展的企業也給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使得我國的空氣質量大幅度下降,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因此,治理空氣污染就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但是,要治理空氣污染,必須要先做好對空氣污染的監測和建模工作。通過對空氣污染的監測數據進行建模,從而根據監測數據,對污染環境的工業進行整治,最終提高空氣質量。

1淺談空氣污染監測

1.1空氣污染監測的必要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一直都伴隨著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這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主要表現在水污染嚴重、空氣質量下降、森林面積減小三方面上,其中,空氣質量下降是對人們影響最為廣泛的,例如:pm2.5、二氧化硫等可吸入顆粒物以及有害氣體可以進入人體,對人的消化道以及肺造成較大的損害,而懸浮在空氣中的顆粒物會使空氣能見度降低,嚴重威脅人們的出行安全。由此可見,空氣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須要治理空氣污染,而要治理空氣污染,就必須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測,這樣才能對空氣質量有較深入的了解,相關部門才能正確做出決策,選擇正確的方法來改善空氣污染的現狀。

1.2空氣污染監測的現狀

建國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發展工業,綜合國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卻嚴重的污染了環境。為了改善環境污染,我國已經頒布了一系列的環保條例,并將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一項基礎工作,形成了較全面的監測范圍,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目前,我國已經在各地方設立了環境監測站,引進了先進的儀器設備對空氣污染進行監測。主要是對環境空氣進行監測,測定空氣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等信息,并通過這些信息對空氣環境質量進行評價。現階段,我國的空氣污染監測主要分為環境空氣污染源監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特定目的應急監測等三種,在整體的環境監測上并沒有漏洞,但是由于采取的一些監測手段,設備等較為落后,導致監測結果不夠準確,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更為科學的監測措施進行彌補,同時還要加快對監測技術的革新。

1.3加強空氣污染監測的方法

空氣污染監測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做好空氣污染監測工作是極為重要的。工作人員首先要做的是明確監測內容,當對空氣污染源進行監測時,主要監測的是煙塵、粉塵、二氧化硫等物質;當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測時,主要監測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懸浮顆粒物、可吸人懸浮顆粒物等物質。其次,工作人員要對所使用的儀器進行定期的護理,防止因設備出現故障而導致無法收集數據或監測結果出現偏差。除此之外,監測工作的準確度還取決于使用設備的先進程度,所以環境檢測站的工作人員要注意引進先進的空氣污染監測儀器和空氣質量分析設備,使得工作人員可以及時地總結出空氣污染指數及相應的空氣質量等數據,這樣才能切實加強空氣污染監測工作的準確度。

2空氣污染數據建模的概述

2.1空氣污染數據建模的必要性

首先,對空氣污染數據建模是對空氣污染監測工作的補充,因為一組空氣污染數據只能代表該地區在某一時間的空氣質量,而不能反映出在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變化趨勢以及對周邊地區的影響,但是空氣總是相對流動的,每個地區的空氣質量變化都會對其他地區的空氣質量造成影響,這就體現了對空氣污染數據建模的重要性。科學、合理的進行建模會大大的提高空氣質量檢測工作的效率,建模得到的數據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大片區域在近些時間段內的空氣質量變化。這樣雖然在前期的工作量會加大,但是在建模之后,就會大大減少監測工作的工作量。

2.2空氣污染數據建模的注意事項

空氣污染數據建模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考慮多方面不同的因素,這其中最應該注意的是要明確空氣污染監測的監測對象,空氣污染監測主要包括污染源對環境影響的監測和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這兩種應該分開進行討論,如果是前者,建模所考慮和調查的主要因素就是污染源,從污染源出發討論對空氣造成的影響;如果是后者,應當監測的數據就變成了空氣質量,通過對空氣質量的監測,探討該片地區污染物的分布規律,從而進行治理。除此之外,還要確定污染源的狀況,不同的污染源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建模工作,相關人員應該事先調查清楚污染源的狀況和分布,確保建模工作的順利進行。

2.3空氣質量監測點的選取原則

合理地選擇空氣質量監測點是空氣污染建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的監測點應當具備不完全相同的地質地形條件,每個監測點都應當由其代表性,例如:不同的污染源、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土壤條件等等,只有把所有的情況都考慮進去,建模的結果才會更加準確。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建模工作的實際情況,如果只是間實行的進行監測,就需要多設置一些監測點,防止出現偶然情況,使得建模結果出現較大的偏頗;如果是要進行長期的監測,就少設置一些監測點,畢竟過多的監測點會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人員應當充分考慮監測點的選取,形成一個覆蓋全地區的監測點網,更好的完成空氣質量監測工作。

3結束語

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工作雖然也在迅猛發展,但是其中還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工作人員對于空氣質量的預報總是不那么準確,但是,相信當空氣質量的監測部門做好空氣質量監測與建模工作以后,我國的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度會逐步提升,只有這樣,環境保護部門才能有針對性的采取一定措施來治理空氣污染,使得我國的空氣污染程度得到控制,人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希燦,程汝光,李克志空氣環境質量模糊綜合評價及趨勢灰色預測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4)56-58.

第2篇

環境治理這個議題突出而且生動地反映了現代社會治理形態的一種深刻變遷:現代國家的治理在尺度上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這種變化體現為國家的功能在三個向度上被分散了:向上、向下、向外。也就是說,國家的角色功能正在被重新定義,一種新的治理地理正在出現(Reed&Bruyneel,2010:646-653)。具體而言,治理尺度的“上移”指的是,原來地方或者國家的功能越來越多地被更高一層級或者跨區域的組織和機構所承接。同時,重大議題也越來越超越地方國家甚或民族國家的界限,變得具有地區性或國際性的意義;治理尺度的“下移”指的是,人們開始把視線從自上而下的政治過程轉向“在地化”的一些方面,意識到地方層面的權力、關系、地方性知識的重要性,希望通過地方層面的審議、協力而達成更高效、更具有合法性、回應性的一種治理。這主要體現在更多的非政府組織、民間企業和公民逐漸參與到治理過程中來;治理尺度的“外移”涉及到很多維度,不僅指治理過程從國家機器更多地向社會開放,也是指行政和管轄邊界層面的外移。環境問題通常是跨空間區域和時間邊界的,因此就有必要在政府和相關行動者之間找到一個環境治理的合作模式。這種多層次的治理不僅強調水平的跨地理空間的聯結,也強調垂直的跨空間層級和組織層級的聯系,強調多層級政府之間的知識、信息共享以及合作、對話。同時,這一治理體系并沒有削弱國家的地位,而是著重于國家在各種政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面孔”。引入治理尺度這個概念,是因為它能夠很好地涵蓋今天中國空氣污染治理所面臨的一些基本問題。反過來,空氣污染這個議題也十分典型地體現了現代國家治理尺度變遷的趨勢和特征。首先,空氣污染是一個超越民族國家的全球性議題,對中國這樣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家而言,空氣污染問題也不能用特定的行政轄區加以區隔,那么,中央政府如何將空氣污染的政策下放到地方以保障地方政府對空氣質量問題負責,地方政府如何通過府際合作以實現區域污染的治理,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思考治理尺度的變遷。同時,空氣污染屬于風險社會的一種表征,風險社會的來臨呼喚更加開放、透明的民主機制的運行。風險的高度不確定性以及風險與民眾利益的高度相關性決定了空氣污染這類議題已經遠遠超出傳統的政府行政管理的范圍,而需要地方性知識、日常性知識的進入,需要公民社會、民間組織更廣泛的參與,來共同化解其管理風險。這些也都需要我們去思考治理尺度的變化。

(一)發展型地方政府與空氣污染治理的困境一般認為,中國現今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體制性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的發展主義特性。由于地方政府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環境治理兩者在空間尺度上具有較大不一致性。正如白雪梅分析城市地方政府環境治理的困境一樣(BaiXuemei,2007:15-29),把類似空氣污染的環境問題整合進地方政治面臨著兩個基本困境:首先,在緊迫度方面,發展中的地方面臨著更加緊迫的地方經濟發展問題;其次,在尺度方面,環境議題超出了地方政府的關注范圍,地方政府處理環境問題在空間、時間和制度三個維度都是困難的。空間維度的困難是指,地方政府一般會認為環境問題超出了其管轄范圍,應該交由全國性政府去完成;時間維度的困難是,地方政府一般會認為處理環境問題超出了其任期范圍。環境問題的出現不是一朝一夕的,其治理更是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段,因此,政府官員并沒有強烈的動機去在自己有限的任期內應對環境問題;制度維度的困難是,由于地方政府在縱向上要受到更高層級政府的約束,在橫向上要面對地方經濟社會組織的壓力,因此環境治理對于它們而言已經超出了自身的職責范圍。地方政府的發展主義和其在治理污染問題上的激勵缺乏當然也反應在空氣污染上。如果瀏覽中國近30年空氣污染治理的歷程,就會發現,空氣污染的防控和治理總是在“疲憊地追趕”高速發展和變遷的經濟狀況。20世紀70年代,空氣污染治理的主要對象是煙塵;到了80年代,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以酸雨治理為核心的第二階段,重點轉移為對硫等污染物進行集中控制。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全世界聚焦的一個中心,溫室氣體的減排使得中國如何在能源消費方面采取節能措施、提高能源效率、調整工業結構成為新的問題。最近10年左右,中國大氣污染的復合型特征日益增強,高濃度的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同時存在,城市灰霾天氣不斷增多。這種新的空氣污染引發了公眾的強烈關注,特別是從近兩三年起,二次污染、復合污染、區域污染等這些名詞開始進入公眾的視野,對政府和環保部門的環境績效構成了較大的社會壓力。但二次污染物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未被列入空氣污染物指標體系,因為一旦列入則意味著中國七成城市的空氣質量不達標,環保部門近30年來的空氣污染治理又將面臨一份“滿紙黯然的成績單”。總體而言,不同階段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空氣污染使得污染的控制策略不得不相應地發生變化,但是這種“倒逼”機制始終太過滯后和低效。因此,要從目前的總量控制真正轉向質量改善,真正從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公眾的健康出發進行污染治理,把空氣污染的議題維持在公共議程中,就需要把空氣污染從一個地方性的議題變成國家性的議題,在這個過程中,國家需要發揮首要作用。

(二)復合型區域型空氣污染形態和治理體制的困境中國近30年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使得多種空氣污染問題在30年內集中出現。這些污染問題并不是國外上百年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污染問題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更加復雜的污染狀況。因此,中國目前的空氣污染呈現出“復合型”和“區域性”①兩種特征。首先在“復合型”特征方面,中國現今的空氣污染是發達國家各個污染階段的濃縮體,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使得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同時集中出現。其次在“區域性”特征方面,關于空氣污染這個議題到底更具有地方性特征還是更具區域型特征,其實在國外就早有爭論(Switzer,1998:191-192)。空氣污染在其源頭上可能更多地來自固定點源污染,具有很強的地方性,但是空氣污染物會隨著氣象條件而長距離傳輸,因而經常呈現出跨行政轄區界限的區域性特征。然而,相較于復合型和區域型的污染形勢,中國現行的大氣污染控制策略和管理體制卻暴露出嚴重的弊端。首先,現行的空氣污染控制是一種量化控制。在現行官員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考核一般采用、同時也被認為最便捷高效的辦法就是量化考核,抽象的、難以測度的指標往往無法被采用②。在這種指揮棒下,地方官員的目標是對上負責,完成指標、做足數字。就空氣污染而言,政府關注的始終是“排放量”而不是“空氣質量”。這也就是說,目前的空氣污染控制和管理只是需要各級政府對現下有明確規定的某種污染物進行排放量的控制,完成其減排量。而這些污染物的選取并未見得反映空氣污染的真實狀況,真正的空氣質量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無人負責的。這種單一總量的考核機制很難用以應對復雜的污染現狀,因此空氣污染治理的實際效果非常有限;其次,中國的空氣污染管理模式是行政轄區區隔的管理模式,以行政區劃為基本單位進行考核和管理,各地之間難以進行真正的協調治理。空氣污染監測數據表明,高速發展的城市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使得中國地區空氣污染一體化現象日趨明顯,各城市的大氣污染正逐漸從局地污染向區域污染演變。盡管大氣污染越來越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征,但是現行的環境管理還是沒有太多突破行政轄區區隔化管理的窠臼。近幾年,雖然中國也出現了一些區域性大氣污染的試驗,比如中國的四大城市在近幾年的大型事件中,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聯防聯控”,通過聯合相鄰城市采取共同措施控制城市的空氣質量。但是,這種區域性空氣污染治理目前還遠遠沒能形成一種長效的機制。目前,面對空氣污染的區域性特征,中國現有的制度架構和政府體制中還沒有一種相對常態和成熟的制度安排以解決這一問題。復合型、區域型空氣污染時代的來臨意味著治理尺度怎樣的變化?它們對于現行空氣污染治理體制,乃至整個治理體制會產生什么樣的沖擊呢?首先,復合性的空氣污染形態意味著以“指標”為核心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將面臨“失敗”的局面。諸如PM2.5這種二次污染指標無法用單一污染物排放量限定的方法來控制,如果說原來的污染治理尚可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在的情況則是連這一點都難以為繼了。也就是說,傳統的通過指標、配額方式進行治理的方式已經越來越低效;其次,區域性的空氣污染也意味著以行政轄區為區隔的治理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將不得不被打破。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看到中央政府仍然試圖在現有的考核體制下去解決轄區間的交互影響問題③,但是這種努力可以期待的績效和適用性是值得懷疑的。在遭遇更復雜議題的情況下,這種區隔化的管理方式不可避免地走到盡頭。空氣污染就是這樣一個議題:一個轄區的污染源可能對諸多其他地方帶來污染,同時,任何地方也不可能視其他地區的污染為于己無關。各地之間互相污染、交叉污染,并且這種交互影響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要強過水污染等其他跨域環境問題。

(三)風險社會及其民主意涵空氣污染是一種典型的生態風險。風險不僅是一種客觀存在,更是一個社會和集體建構的過程。雖然風險必定部分地來自于事實,但其更重要的部分在于大眾通過社會的公共交流對風險進行闡釋、界定和認知的過程(Strydom,2002:84)。也正因為如此,空氣污染對思考當今中國國家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形態也提供了很好的一個切入點。現階段的中國,在空氣污染控制和防治方面,出現了一種“民意已過河,政策摸石頭”的現象,民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走在了政府的前列。以PM2.5為例,民眾是促使政府將這項污染物納入污染評估指標體系的直接推動力。早在政府作出反應之前,民間就已經開始了各種形式的空氣質量調查,公眾、環保NGO和媒體持續關注PM2.5數值變動,甚至走上街頭自主去監測PM2.5數據;一些活躍的民間環保人士通過社會媒體引導公民參與空氣污染的測量,推動政府的污染數據公開以及空氣污染立法進程。環保人士潘石屹等人在微博上發起關于空氣質量立法的動議,倡議應該對清潔空氣立法。社會的壓力最終促使環保部拿出了空氣污染治理的時間表,擬定在2016年前分階段地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體系。為什么空氣污染這個議題突出地展現了這一點?傳統上,政府可以利用其對科學技術的掌握及其對話語的壟斷,來阻止污染等風險事實進入公眾的視野。對于政府而言,總是希望很好地去“管理風險”,對民眾的風險意識進行引導,通過專家壟斷技術知識的定義和解釋,進行“安全敘述”(郭巍青、陳曉運,2011:95-122)。但是,在面對空氣污染這樣的新型治理問題時,民眾卻并不會一味受制于國家對風險的管理,民眾作為環境風險的直接感受者,能夠用自身的日常性知識,也就是“社會文化理性”(Fischer,2000:40-44),來對抗國家對于科學和技術理性的壟斷。國家與公民社會的這種新的力量格局,再加上長期以來國家對于公民表達的行政壓制、體制運作中的協商不足等等,都更進一步地導致了公民對政府不信任的累積和發酵。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看到了現代國家治理尺度的下移,更重要的是,類似空氣污染這樣環境風險議題的出現賦予了人們加深和拓展民主的機會,推動人們去更加積極地進行政治參與、公開討論和民主協商,理性面對危及公民切身利益和社會安全的風險,增強作為一個普通公民對于自然問題以及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發言權,爭取公共決策者、技術專家以及普通公民之間更加平衡的權力-責任的關系。

二、保障型國家———國家角色再認識

治理的尺度是一個描述性概念,但它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價值意涵。通過尺度的討論,這一概念將治理的跨域化、在地化以及協力治理等多種治理的趨勢整合起來。同時,這一概念也促使人們去思考:在面臨諸如空氣污染這類新的議題時,怎樣在新的治理實踐中對尺度和空間進行新的定義,治理的邊界怎樣被實體地和社會性地重構?而這些又為我們改進公共政策提供了怎樣的啟示?更重要的是,面對現代國家治理尺度的變遷,國家需要在治理的實踐中怎樣做出回應和應變?這一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但是,本文認為,事實上吉登斯所提出的“保障型國家(EnsuringState)”(吉登斯,2009:9)概念已經為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定的框架。“保障型國家”囊括了空氣污染治理過程中我們所需要面臨的最重要的三個維度的思考,即:國家獨立于利益集團來倡導環境政策的自主性、中央政府對于環境政策的貫徹力以及在環境議題上國家與社會的有序互動問題。“保障型國家”是吉登斯在《氣候變化的政治》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氣候變暖的問題很多人都在談,但很少有人愿意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行為與氣候變暖的問題聯系起來”———吉登斯將這種現象命名為“吉登斯悖論(GiddensParadox)”(吉登斯,2009:2)。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吉登斯提出了“氣候變化的政治”的概念框架。這個概念框架主要由兩個概念構成:“政治斂合(politicalconvergence)”和“經濟斂合(economicconvergence)”。吉登斯認為,如果政治斂合和經濟斂合兩者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就會系統性地推動氣候問題的解決。為此,吉登斯提出了一種更為積極的國家的概念———“保障型國家”。他認為,國家應該在應對環境問題時扮演“催化劑”、“協調員”的角色,鼓勵和支持多元的社會團體共同推動好的政策,同時確保環境治理的切實成效。為此,國家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全力去提高政治和經濟斂合度,比如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就是兩個具有高度關聯性的公共議題,是尋求政治經濟斂合的一個典型例子;二是要讓氣候變化的關切深入到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三是要避免讓政治資本流出這個政策領域。因為對抗氣候變化需要長期的政策,那么就需要把這些政策一直置于政治關切的最前端,把它牢固地鎖定在政治議程中。

保障型國家對于我們討論中國的空氣污染治理有著很重要的借鑒意義。首先,中國環境治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問題,這個問題在本質上是吉登斯悖論的一種表現。保障型國家應該在這種矛盾中擔當起環境議題倡導者的角色,致力于克服經濟發展的盲目性。事實上,空氣污染從一個地方性議題變成國家性議題也的確經歷了一個過程。吉登斯在其語境下思考保障型國家的出發點是希望國家改變“去監管化”的態度,加強實質性的國家調節。對于中國而言,保障型國家首先是確保國家公共政策相對于地方保護主義利益、產業部門以及能源行業的自主性。其次,正如吉登斯特別提到的,中國治理氣候變化的政策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央政府試圖加強“政治斂合”和“經濟斂合”的各項政策在上令下達的過程中,往往經過層層官僚制的過濾,再次被簡化為GDP崇拜。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環境政策的貫徹執行問題,是中國環境治理中關鍵的一環。在中國,量化考核和目標責任制是國家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路徑,國家希望藉此控制地方官員的晉升機會,從而確保國家的重大政策在地方的執行以及地方官員對上級政府的忠誠。但事實上,現有方式并不能適應環境治理中的諸多問題。一方面,環境指標很多時候是復雜的、不可量化的;另一方面,地方官員為了達到考核目標往往操縱和扭曲真實的環境信息,在缺乏公民參與以矯正這些信息扭曲的情況下,重大的治理問題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量化管理和目標責任制等管理方式事實上是削弱了而不是加強了國家的能力(Gao,2009:21-31)。這也正是“保障型國家”的第二個意義向度。以空氣污染為代表的環境議題為我們重新檢視國家治理能力,加強國家能力建設提供了一個場域。環境治理需要政府努力尋求環境政策的政治和經濟斂合,使得環境意識和環境政策能很好地與國家其他政治經濟政策結合起來,保障環境政策的實現。

最后,保障型國家區別于早期環境主義以及環保運動中“對抗國家”的思想,認為應該從現有的體制中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這對在中國現有的政治體制下思考空氣污染等環境治理問題有著很重要的啟示意義。雖然社會運動、抗爭政治似乎是一個古老的政治話題,現有學術研究也有很多集中于關注環境抗爭,但是這并不一定能反映問題的全貌,尤其在諸如空氣污染這類的環境問題上,公民的相關行動很多時候并不是高度政治指向的。公民所訴求的并不是挑戰現有政治制度的權威和合法性,而是希望幫助國家、也從國家那里尋求幫助,以改善自身基本的生活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公民社會和國家在這類議題上的關系更接近于合作主義或者協同治理。因此,在保障型國家的框架下,國家尋求與公民社會的互動和互強,通過理性的協商和審議以共同推動高效的環境政策的產出和執行是解決環境治理問題的應然路徑。這也是現有政治體制之下中國環境治理的應然方向。

三、結論

第3篇

health, surrounded by, smog, anything but, gases, impurities, absorb, poisonous, try hard, blacked out

We all know that clean air is important to good health. Wherever you go and whatever you do, you are always surrounded by a sea of gases that we call air. If there are impurities in the air, they may be absorbed by our bodies and make us ill. We need clean air, but unfortunately, air pollution is globally present, especially in cities.

Many large cities are anything but pollution-free. Our cities have many factories, which we need to make food, clothing and other things. Every year these factories pour millions upon millions of tons of smog into air. Power plants and houses that burn coal add greatly to air pollution. Besides, there are more cars in cities now. Once out on the streets, they will take in fresh air and replace it with poisonous gases.

Our country is trying har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air pollution. As long as every citizen also realizes its importance and makes join efforts, the day will come soon when people will take in only clean air. Then, the sunlight will no longer be blackened out by smoke and soot.

健康,包圍,煙霧,除了氣體、雜質,吸收,有毒的,努力,昏了過去

我們都知道清潔空氣對于健康是很重要的。無論你去哪里,無論你做什么,你總是被海洋包圍的氣體,我們稱之為空氣。如果空氣中有雜質,它們可能會被我們的身體吸收,使人生病。我們需要清潔的空氣,但不幸的是,空氣污染是目前全球,尤其是在城市。

許多大城市都無污染。我們的城市有很多工廠,我們需要食物,衣服和其他東西。每年這些工廠倒成百上千萬噸的煙霧進入空氣。燃燒煤炭的發電廠和房屋也大大加重空氣污染。除此之外,在城市有更多的汽車。一旦在街上,他們將在新鮮空氣和有毒氣體取代它。

我們的國家正努力預防和控制空氣污染。只要每個公民也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使加入的努力,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當人們將只在清潔空氣。然后,陽光將不再是黑煙,煙灰。

第4篇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is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air, water and soil. the polluted air does great harm to people’s health. The polluted water causes diseases and death. What is more, vegetation had been greatly reduced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modern citi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governments of many countries have done a lot. Legislative step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control air pollution, to protect the forest and sea resources and to stop an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fore, governments are playing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day.

In my opinion,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he government must take even more concrete measures. First, it should let people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education. Second, much mor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ut the population planning policy into practice, because more people means more people means more pollution. Finally, those who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intentionally should be severely punished. We should let them know that destroying environment means destroying mankind themselves.

仍有許多問題近年來環境保護。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是嚴重污染的空氣、水和土壤。空氣污染給人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被污染的水會引起疾病和死亡。更重要的是,植被已大大減少,現代城市的快速增長。

為了保護環境,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做了很多。介紹了立法措施控制空氣污染,以保護森林和海洋資源,制止任何環境污染。因此,政府在環境保護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在我看來,為了保護環境,政府必須采取更具體的措施。首先,它應該讓人們充分認識到通過教育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第二,更應努力把人口計劃生育政策付諸實施,因為更多的人意味著更多的人意味著更多的污染。最后,那些故意破壞環境者的人應該受到嚴懲。我們應該讓他們知道破壞環境就是毀滅人類自己。

第5篇

關鍵詞:民用建筑室內工程環境污染控制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目前,室內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如何預防及控制室內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當代衛生學領域重點研究的內容之一。當前建筑行業最為關注的問題,莫過于如何采用有效適當的方法控制室內空氣污染。那么,首先要找到污染物的源頭,并控制其限量是做好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的重中之重。

一、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的種類

(1)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主要存在于人們日常裝修中經常用到的裝修材料中,如涂料、油漆、膠合板、、壁紙、類聚氯乙烯( PVC ) 板、地板革塑料、和常用保溫材料,更多的則是出現在室內人造板材中,如曲柳、大芯板等各種膠合貼面板,還有由密度板制成的家具和家用裝飾藝術品。

(2)氡

國內外大量調查證實,高濃度的氡及其子體可引起肺癌。經研究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得出,氡已成為僅次于吸煙的第二個引起肺癌的兇手。然而人體在自然環境中受到的天然輻射,其中有40%來源于氡及其子體。作為民用房屋中的室內地面、房基、刷圍土壤、建筑材料、和供水及室內空氣,是室內氡的主要來源。

(3)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對人體有很大危害,其涉及人體的免疫 、遺傳、造血、消化等多個系統。 其輻射還具有致癌或致突變及免疫抑制作用。

鐳、釷、鈾是室內建材中主要放射性核素。而經常用于室內墻體建筑的花崗巖、石灰巖其內外照射指數較高,花崗巖所含煤渣磚最高,石灰巖混凝土較低。基于此,瓷磚放射性釉面高于背面,放射性水平較高的還有大理石磚、瓷磚等裝修建材。

二、防治民用建筑室內污染的重要性及污染產生原因

眾所周知,室外環境污染問題主要是由于社會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而室內環境污染問題得到重視是因為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社會科學調查表明,由于大多數人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室內環境,室內污染物來源具有多樣性,即使污染物濃度很低,但其在長時間作用于人體之后,它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體健康。

室內空氣中的污染物既有生物性污染物,如細菌等,也含有化學性污染物。醛、氨水、苯、甲苯、一氧化碳等就是我們常見的化學性污染物,但由于甲醛、甲苯、包括苯、二甲苯等揮發性有機物TVOC,以及煙味、氣味及其他物質,組成比較復雜。

TVOC是總揮發性有機物的英文縮寫。例如苯及甲苯、氨、二甲苯等,這些可以在空氣中揮發的有機化合物,都屬于TVOC范疇。如果人體長時間待在有高濃度TVOC污染的環境中,可導致人體的肝、血液、和中樞神經系統中毒,其臨床主要癥狀是:喉部、眼睛不適,眩暈疲倦、感到渾身赤熱、煩躁等。造成這些癥狀的主要原因是室內裝修時工程隊所用的人造板、塑料板材、泡沫隔熱材料、油漆、粘合劑、涂料、地毯、壁紙等其他裝修材料容易產生TVOC。

甲醛更是有毒氣體。它被列為致癌物質,在我國有毒化學品優先控制名單上高居第二位。甲醛主要存在于裝飾裝修用的各種復合地板、人造板材、織物、家具、地毯、地氈、化妝品、膠粘劑及用甲醛做防腐劑的涂料等。甲醛的揮發比較慢,根據室內環境檢測中心的檢測數據發現,新裝修的住宅百分之九十以上甲醛都存在超標現象。甲醛作為一般室內污染必測項目之一,另一項則是放射性污染物氡氣。甲醛嚴重中毒可誘發鼻癌、血癌、白血病,對皮膚過敏者可誘發皮疹等,所以其對室內環境污染危害非常大。

室內空氣污染物的來源有室內污染源也有室外污染源,居住區域外部的環境也會影響室內的環境,這些污染都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只有從源頭上控制室內環境污染的產生,才能實現室內環境的清潔和健康,因此,對于控制室內環境污染的工作極為重要。

三、對室內污染的治理方法

當前市場上流行很多用活性炭、竹碳、負離子光觸媒等元素治理室內空氣污染方法。不同的治理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并且各有利弊,這需要業主根據自己住宅內具體情況作出選擇 。

臭氧

由于臭氧的強氧化性使它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最安全也是最常用的物理治理方法。它主要適用于輕中度污染。它最大特點是不會產生任何殘留物及發生二次污染。但如果要采用該技術時人要暫時離開房間,以免中毒的發生。它對苯的去除率在 90%以上,甲醛的去率為40%左右,對 TVOC的去除率在 50%左右。

2、活性炭

利用碳吸收異味、吸附有害氣體的原理來治理室內空氣污染,主要會用到竹碳、活性炭。它的優點是成本低、無毒副作用,但其缺點是見效慢。此法可作為長期治理室內空氣污染輕微超標的方法。它對苯的去除效果在 90 %以上,甲醛的去除率為 50%左右,對TVOC的去除效果在 50%左右。

3、負離子

負離子的原理是用一種產生高壓電的儀器電離分解有害氣體,將甲醛、苯等有害氣體快速氧化成負離子。負離子在與空氣結合后,被還原成水、氧氣和二氧化碳。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見效快、無污染且不留死角,住戶可作為集中治理室內空氣污染超標問題的一種辦法,可選擇定期使用。此類方法對苯、甲醛、氨和TVOC的去除效果都可達到70%。

4、光觸媒

這是新近從國外引入的方法,在現實應用較多的一種,其優點是治理重度污染見效快,缺點是價格較高。且它在進行光合作用、發生化學反應過程中,會產生輕微的二次污染,對壁紙、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會有影響。此方法對甲醛去除效果為70% 左右,對苯、TVOC 的去除效果在 80%以上 。

5、植物去除法

此方法是從植物中提取純草本植物清除劑,為天然產品,對環境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是理想的空氣污染清新劑。其對苯、甲醛、TVOC 的去除效果在 50%左右。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在居室內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 ,也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如仙人球、常青藤、天南星、吊蘭、蘆薈對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都有一定的凈化作用。

四、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的控制

2002年元月在北京由國家建設部、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組織召開的“ 貫徹執行“三個”國家標準,控制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會議上,已將《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建筑裝飾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住宅裝飾施工規范》執行,并對“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項國家標準也同時出臺,這標志著為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控制、建筑裝飾、住宅裝飾工程、以及為適應市場需求,加強室內裝修材料的生產和監督提供了技術依據,并要求各省、市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理解好規范,組建專業檢測機構,把室內環境污染的“隱形殺手”消滅在萌芽狀態。

1、推廣使用水性涂料

水性涂料是指以水作溶劑或分散介質的涂料。當涂料成膜之后,其大部分揮發物大都是水,不會產生太多的有害物質。但是如果使用溶劑型涂料,則會產生大量使用有機溶劑, 那么當涂料成膜后,有機溶劑就會從墻體揮發出來,進而造成室內環境的破壞,它形成的有害物質會使人體受到損害。當然這也是室內TVOC的主要來源。相反,如果使用水性涂料代替溶劑型涂料就會避免這些問題的產生。

2、減少涂料中有毒物質

室內環境污染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涂料中毒性也較為復雜。揮發性有機物只不過是涂料毒性的來源之一。選擇水性涂料只能保證它在揮發物上是較為安全的,但無法保證它是最安全無毒的。實際上在水性涂料中含有其他非揮發性的有毒物質。由于水性涂料中的含有一些有毒助劑,其含量少,且多是半揮發性物質,由于其揮發速度較慢,所以對房屋產生污染是慢性的,但其毒性不亞于揮發性有機物,所以對其一定要足夠重視。

3、合理選用裝修選材

裝修選材要嚴格,一定要選用無污染或者少污染,有助于消費者健康的綠色環保安全型材料。在選用對資源依賴性小且資源利用率高可再生利用的材料,盡量避免使用資源的高消耗。

4、加強室內的通風換氣

通風換氣是消除室內空氣污染,最有效的方法。室外空氣好時,適時將室內有害氣體排出,可降低室內污染物的濃度,降低或消除空氣污染,改善室內空氣質量。通風是最廉價的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主要技術手段。其中民用建筑中最為常用的是全面通風方式,即將相對潔凈的空氣送入室內,以稀釋室內有害物質、調節室內溫濕度,同時將被污染的空氣排出。保證室內有一定的新風量。

結語:

綜上所述,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內環境與人民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聯系,在建筑工程裝修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嚴格執行,在選材上要科學環保,保持室內通風,利用植物幫助凈化室內空氣,才能保證室內環境的安全健康。

參考文獻:

[1].王曉岳.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問題研究[M].中國西部科技,2009(05 )

第6篇

家庭空氣凈化的重要性

霧霾是外界環境的問題,回到家我關上門窗就行了,為什么還需要室內的空氣凈化和防霧霾呢?這或許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什么是霧霾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和我們健康息息相關的環境污染問題,其中霧霾這一種空氣污染則是其中最常提及的。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現象常見于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霾”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近年來,由于空氣質量惡化,霧霾現象出現增多且危害加重。如遇霧霾天氣盡量做好防范措施,并避免戶外活動。2014年1月4日,國家減災辦、民政部通報2013年自然災情,首次將霧霾天氣納入。

霧霾很多人單純的認為就是PM2.5,這種看法稍微片面了一點。霾的氣象定義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煙粒或鹽粒的集合體,使空氣渾濁,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種天氣現象。霾的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氣象學上稱為氣溶膠顆粒。組成霾的粒子極小,不能用肉眼分辨。當大氣凝結核由于各種原因長大時也能形成霾。在這種情況下水汽進一步凝結可能使霾演變成輕霧、霧和云。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時候出現。除了氣象條件,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排放、冬季取暖燒煤等導致的大氣中顆粒物(包括粗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濃度增加,是霧霾產生的重要因素。

霧霾的成分中PM2.5僅僅是其中之一。我們更要關注的是總懸浮顆粒物,它是漂浮在空氣中的固態和液態顆粒物的總稱,其粒徑范圍約為0.1-100 微米。有些顆粒物因粒徑大或顏色黑可以為肉眼所見,比如煙塵。有些則小到使用電子顯微鏡才可觀察到。通常把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可吸入顆粒物,又稱為PM10。

在總懸浮顆粒物中對健康危害最大的則是可吸入顆粒物。它可以被人體吸入,沉積在呼吸道、肺泡等部位從而引發疾病。顆粒物的直徑越小,進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徑的顆粒物(PM10)通常沉積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徑的可進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

但除了要關注顆粒物之外,實際上還得需要了解霧霾主要組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最后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而顆粒物的成分還不能一概而論,而是需要根據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同,其中的空氣污染物也有所不同。污染物不同對人體的傷害也有所不同。

室外防霧霾

防范霧霾影響健康最基本的則是控制戶外活動時間:

1. 在中度霾天氣條件下:應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適度減少運動量與運動強度,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2. 在重度霾天氣條件下:盡量避免戶外活動,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能見度低劣時更要注意交通安全。

如果由于工作或許其他原因必須在室外活動,那么口罩是目前室外防霧霾最好的手段。

室內空氣凈化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霧霾嚴重,那回到家我關上門窗就行了,為什么還需要室內的空氣凈化和防霧霾呢?事實上關閉門窗阻擋外界空氣污染也有他的壞處。

1. 這只能阻擋絕大部分的大顆粒物,而一部分小顆粒物或者氣態污染物還是會順著窗戶、陽臺玻璃門等部位的小縫隙進入到室內,室內空氣依然會受到外界污染的影響。

2. 長期在室內密閉空間內,室內裝修所產生的甲醛、苯系物等污染物濃度會持續上升。吸煙、做菜的油煙等室內空氣污染物以及廁所、生活陽臺等處的異味也會加重。

3. 室內一氧化碳等空氣成分的濃度也會逐漸升高,這對人體健康同樣是一個不利因素。

第7篇

(河北君圣職業危害檢測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環保問題已經開始嚴重影響人們的飲食生活起居和生產生活。因此,城市環保能力建設也就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保護環境、注重生態、加快城市環境建設和治理的呼聲越來越高,加強環保能力建設更是迫在眉睫,尤其是城市的環保能力建設更是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加強城市環保能力,本文將就目前城市環保能力建設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策略研究。

關鍵詞 城市環保;環保意識;解決策略

環境保護能力是在城市建設當中的重中之重,是城市建設人員的能力體現,是社會發展的智力表現,是人民追求的終極物質目標。但是在經濟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我國城市環保能力卻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未來,各種污染愈演愈烈,問題凸顯而出。面對城市環保能力建設過程當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去創造更好的環境未來。

1 城市環保能力建設的意義

城市環保能力建設和我們通常所說的環保有本質上的區別,城市環保能力建設指的是城市整體參與到環保建設當中來,政府對環保城市建設總體方向上進行把握和引導,包括對于人民群眾的宣傳引導,針對環境設定相關的法律條紋進行約束等環境建設軟實力的提升,還包括對于污水排放的治理,節能技術的提升等環境建設硬實力的完善。

從上文可以看出,城市環保能力建設是一項從政府到普通民眾會全員參與的一種城市建設,城市環保能力建設可以提高民眾對于整個社會建設的參與度,提高對于國家政府的支持度,全民參與,共同建設。一個城市的建設想要具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和發展,城市環保建設是不可卻是的要點,城市只有將環保工作做得盡善盡美,才能去談未來,談發展,因此,城市環保能力建設的必要性可見一斑,它是一個國家想要使城市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首要條件之一。

我國一直強調要建立可持續發展國家,城市環保能力建設就是支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們留給下一代的,應該是蔚藍的天空而不是糟糕的空氣,應該是一片綠地而不是滿目荒漠。環保與社會發展絕對不應該是相互矛盾,不可調節的,而正相反,他們應該是齊頭并進,相互依存的。發展絕對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樣我們的社會是沒有未來的。

2 城市環保能力建設的問題

2.1 污染問題

城市環保能力建設當中現階段所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目前已經存在的城市污染問題。在污染問題日益加重的今天,它們制約著整個城市建設的發展,阻礙城市的未來,這些目前已存在的污染基本上可以分為三方面污染。

第一種空氣污染:空氣污染絕大部分來源于化學工廠等大型企業的氣體和粉塵排放、還有一部分來源于汽車尾氣以及家庭對能源的消耗、甚至包括加油站和汽油泄漏后后蒸發形成的有害氣體。當這些擴散到大氣當中,形成很嚴重的有毒物質,這些污染對人的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也是目前空氣污染,霧霾加劇的主要因素。在柴靜的報告片《穹頂之上》,主要講述的就是目前城市建設當中的空氣污染來源。[1]

第二種水污染:水污染一般的來源都是工廠排放污水以及家庭不正當污水排放。據統計50%的污水都是來源于家庭的不正當排放,當然,農業化肥原料等化學制劑的污染排放等也都是引起城市水污染的重要因素。污水的不正當排放不光會導致地表水污染,嚴重的也會導致地下水污染,而地下水是正常民眾的飲水主要來源,在二次供水當中,一旦出現問題就會使群眾產生大面積的疾病,所以,必須要嚴肅對待水污染問題。[2]

第三種是垃圾污染:垃圾污染是城市環保建設當中的主要因素,也是難以解決的重點。因為大部分垃圾污染都來源于人民的日常垃圾。我國人民在垃圾處理方面,并沒有較強的分類意識,致使垃圾基本上都屬于集體傾倒,集體處理,這樣會導致一些有毒垃圾,例如電池,藥物等進行混合,與空氣接觸并發生反應再次產生變質,一旦污染土地,便會對未來城市的環境造成長時間的污染。

2.2 環保意識薄弱

城市環保建設的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常年累月才能夠達到目標的一個過程。想要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環境建設的根本,就是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

我國人民群眾還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對于城市環境建設仍舊保持自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認同但不參與,明白但不作為。對于城市環保建設并不是政府有策略有方案就可以達到的,民眾的參與度不高,在好的方案也只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對于本城市環保建設現階段的程度,大部分民眾都沒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更加不知道自己在城市環保見識當中的重要性。總體來講就是民眾對于城市環保能力建設的意識比較薄弱,無法參與其中。

再有就是政府,有些政府在城市環保能力建設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意識不夠強,目標不明確等問題。隨著城市經濟不斷增長,政府不斷對城市進行規劃,升級和更新,但是與此同時,城市環境問題也隨之凸顯而來,政府在加強城市在擴張的同時并沒有注意到環境問題,隨著過度擴張,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水污染和工程建設中空氣污染。這些環境問題的隱患會隨著未來城市的發展慢慢而影響整個城市規劃和布局。[3]

3 城市環保能力建設的策略

3.1 針對污染治理

城市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對于城市污染,政府要有著做打持久戰的準備,長時間和污染問題做斗爭。

首先面對空氣污染第一要做的就是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工廠建設不要過分集中,盡量將存在原料供應關系的工廠放到一起,方便廢物利用。排放的污染物要集中處理。研究工廠排放污染物處理的先進技術,盡量減少排放的污染,從排放根源上解決問題。在城市環保能力建設的古城當中要進行城市綠化工程,通過綠化來進行空氣污染物的吸收吸附,雙管齊下,共同治理。

其次對于水污染治理,首先提倡使用水的二次利用,淘米水澆花等,并對于可能有腐蝕性的污水,要能夠做到自行簡單處理,不直接排放。對于用水,進行區域化管理,工業和居民一定要分開,污水處理技術要保證達到國家要求。

最后對于固體污染物,建立民眾的垃圾分類意識,對于不管是日后垃圾填埋或者垃圾焚燒都有一定的益處。在處理垃圾上一定要有垃圾分類處理,落實實際上面。

3.2 針對意識薄弱

民眾的意識是由政府建立起來的,通過宣傳手段進行引導,獎懲制度進行規范,從而建立民眾對于城市環保能力建設十分重要的意識。可以通過社區走訪,樹立區域標兵形象,組織公益活動等眾多方式,深入基層進行宣傳。從環保的小知識開始,步步深入。并且對于政府對城市環保能力建設的進程要實時公布,鼓勵參與其中,了解群眾在環保建設當中的重要性。

政府方面要對城市環保能力建設有長遠的規劃,全面考慮問題,加強環保意識。自上而下進行城市環保能力的建設。要想更好的完成城市環保能力建設必須要強化調控與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城市環保能力建設當中,政府是參與者,是引導者,更是決策者,所以城市的環保規劃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重中之重的,絕對不可草率的做決定。

不論是城市環保能力建設還是其他的城市建設,群眾是基礎,政府要引導,只有上行下效,通力合作才能使得城市建設的更好。

4 總結

城市的環境是城市群眾生存的根本,也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一個城市未來的發展是否穩定,環境也有著決定的因素。良好的環境也是一個城市發展進程當中文明的一種象征。已存在的污染要治理,未來的城市建設要規劃,預防城市建設過程當中會出現的每一中污染物。增強環保意識,共同參與城市環保能力建設。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變得更加美好,是我們城市當中每一個人都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吳家驊.環境史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2]霍爾姆斯·羅爾斯頓.環境倫理學——大自然的價值以及人對大自然的義務[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第8篇

關鍵詞:霧霾;環境;空氣污染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ir quality is getting worse, the haze weather is getting longer and longer,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people's health, which brought the reflection haze to us?

Keywords: haze;environment;air pollution

[R122.7]

霧霾,霧和霾的統稱。但是霧是霧,霾是霾,霧和霾的區別十分大。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多出現于秋冬季節,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就將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由于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霾,是指大量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懸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空氣普遍混濁的現象。相對濕度小于80%,呈黃色、橙灰色。組成非常復雜,大部分有害物質是細顆粒物(PM2.5)。主要成分為硫酸鹽、硝酸鹽、銨鹽、含碳顆粒、重金、地殼物質等。

霧霾天氣形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大氣空氣氣壓低,空氣不流動時主要因素。由于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2. 地面灰塵大,空氣濕度低,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

3. 汽車尾氣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來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一個因素。

4. 工廠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霧霾會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及肺炎、哮喘發作,誘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等。特別是小孩呼吸道鼻、氣管、支氣管黏膜柔嫩,且肺泡數量較少,更易受到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人長時間處于霧霾天氣中,可引起氣管炎、喉炎、肺炎、哮喘、鼻炎、眼結膜炎及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對幼兒、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和體質均有一定的影響。霧霾天氣空氣質量差,抵抗力較差的糖尿病患者極有可能出現肺部及氣管感染而加重病情。北京十年來肺癌增加了60%,應該說空氣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利用1951—2005年中國大陸743個地面氣象站資料分析中國大陸霾的長期變化趨勢,結果表明:霾的地理分布特點是,從1956年到1980年中國霾日都比較少,僅四川盆地和新疆南部超過50天;20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霾日明顯增加,到21世紀大陸東部大部分地區幾乎都超過100天,其中大城市區域超過150天,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就中國大陸而言,12和1月霾天氣日數明顯偏多。2個月霾日數的總和達到了全年的30%;9月霾天氣日數最少,約占全年的5%。中國東部一些經濟和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霾的天數逐漸增加,經濟和工業水平相對滯后的,霾日在減少。

在目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無法對氣象條件進行有效干預,解決霧霾污染問題只能依靠減少污染物排放量,也就是要全方位地控制各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行為,不斷減少各種細顆粒物及其前體污染物的排放量。霧霾發生意味著嚴重的空氣污染,而空氣是人類須臾難離的生存條件,為避免人們在發生污染時被迫接受污濁的空氣,就必須防患于未然,將預防霧霾發生作為首要任務,盡力避免在不利氣象條件下發生細顆粒物濃度急劇升高的現象。霧霾污染不是一個單純的環境問題,它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在環境領域的反映,是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的集中爆發,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消除其產生的根源,徹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改變消費習慣。

怎么能防治霧霾呢?我覺得應將能源利用作為防治霧霾的重點。能源的使用對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目前絕大多數能源是通過燃燒各種化石燃料的方式獲取的,在這個過程中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對環境空氣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這就對保護環境極為不利。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區域發展不均衡,能源消耗巨大;同時我國能源利用率低,節能具有很大的潛力。要優化能源利用方式,首要是做好節能工作,將能源消耗總量和單位產值能耗降下來;其次要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大力提高太陽能技術水平和水能技術水平,科研技術上要有世界性的突破性的進展。要重視天然氣的開發和利用技術。要大力發展對沼氣氣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利用沼氣發電;第三是限制高污染的燃料使用。除了能源利用這方面,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處理:

1、人工降雨。雨水能把空氣中的一些固體顆粒帶到地面上,空氣就凈化了。

2、減少污染廢氣排放和廢氣處理。減少廢氣排放的同時也要把排出的廢氣采取各種措施排到空氣中。

3、少開車,汽車尾氣排放在各種空氣污染方式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盡量少使用汽油或者柴油。

4、要大力宣傳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重要性。空氣是不分國界的,在地球上到處流動。人類共有一個地球,要共同維護人類生存環境。

通過霧霾,我們認識到必須以保護環境為前提,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循環發展,才能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低谷,才能避免霧霾天氣的發生和蔓延,才能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

參考文獻

第9篇

As we all know, pollution is harmful to living being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pollutions in this world. For instance,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noise pollution and so on. Water pollution cause many kinds of disease that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human beings, sometimes the diseases will take people’s life away. Dirty air will increase the rate of getting lung cancer. While the noise pollution will cause insomnia. People’s health condition will be damaged.

In my humble opinion, peopl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pollution. Recently, not only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individual has taken part in the action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is is a good sign. Rivers are being cleaned, air is purified, and the peopl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this is not enough, the problems are still exist. Not all of them have been solved. Some factories are still pouring dirty water into the rivers or give off the toxic gas into the sky. We should know that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needs everybody’s effort.

我們都知道,污染對生物有很大危害。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污染。例如:水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等。水污染會使人們生病,甚至死亡。臟空氣會使患肺癌的幾率上升。而噪音污染會讓人失眠。人們的健康水平會下降。

在我看來,人們應該采取措施去保護環境。最近,不僅僅是政府部門,個人也參與到環保中去。這是個好現象。河流干凈了,空氣清新了,人們也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然而,這些還遠遠不夠。問題依舊存在。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一些工廠依舊往河流里面排放污水,向天空排放有毒氣體。我們應該謹記環境保護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初中英語作文及翻譯:環境污染]:

第10篇

[關鍵詞]暖通空調 水洗加濕系統

中圖分類號:TU9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氣水洗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做為例如無塵室使用且大幅提升其水洗空氣的洗滌效果的外氣水洗裝置,其包括:一洗濾單元、分別設置于該洗濾單元兩側的兩溫控單元及分別設置于該兩溫控單元相對外側的前、后空調箱,該洗濾單元則包括第一、二水洗組、第一、二擋水體、第一、二容器及第一泵體,該第一、二水洗組、擋水體四者是設置于第一容器上,該第一泵體是連接于第一水洗組與第一容器間,借以利用臟水來洗臟污的空氣,而該容裝純水的第二容器則連接于該第二水洗組,借以直接利用極干凈的純水來洗干凈的空氣,而使水中含氣體的濃度絕不致于達到臨界,該洗濾單元能形成逆向流的洗滌模式。

空氣質量的重要性

人們在室內停留時間越來越長,現在室內不僅是人們的居住地,還是人們的辦公地,而根據調查研究空氣質量不僅影響工作效率,而且很大程度的影響人體健康,這使得整個社會都越來越關心室內控制質量問題。而現在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如果外氣水洗系統如果能夠得到廣泛應用,能夠給個人更好的生活環境,對真個社會環境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外氣水洗系統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2.1是整個社會都關心的問題

現代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國內空氣質量越來越差,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汽車尾氣的排放,各類一次、二次能源的使用,而人們正常生理活動呼出的CO2及不良氣體,寵物的飼養,室內燃燒設備產生的有害物,特別是廚房中產生的各類有害物,建筑材料,室內裝修,塑料制品的揮發物,吸煙等對室內空氣質量都造成很大的污染。而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員則還會遇到如:復印機、打印機等電器產品散發的有害氣體的影響。

2.2有害氣體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空氣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很大,如:室內的氡及其化合物能導致肺癌;煙草煙霧會導致咳嗽、痰多、呼吸困難及各類呼吸道疾病,嚴重的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生物污染則會引多種過敏反應、哮喘、流行性感冒等;而一些家居用品的揮發物會使人易怒、頭痛視覺模糊和記憶減退,嚴重的甚至會影響肝和中樞神經系統。最近幾年一些大城市空氣質量很多時候達不到人體健康居住標準,久咳不好,以及小兒哮喘等癥狀越來越多,在醫院呼吸道門診人數極多,這些都是空氣質量引起的。

2.3現行商用空調系統

目前國內主要應用的商用、家用空調系統并沒有主要針對空氣質量而采取一些有效的應對措施。大多數還是用10多年的標準來衡量。而隨著各個產業機械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更多人都在空氣質量不佳的辦公樓中上班、小區中居住。

因此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迫在眉睫。

3.外氣水洗系統的構成:

外氣水洗系統最早是開發應用于無塵式的外氣空調系統,作為全新風空調箱的一個組成部分,經過多個工業廠房應用后的實際數據采集,對空氣中化學物質的去除率有極佳的效果,并且比一般化學濾網的應用針對更廣,效果更明顯,而且從費用來講也更經濟,外氣水洗系統的構成:

3.1噴嘴

目前工業應用得噴嘴有不銹鋼、陶瓷等各種材質,而各類噴嘴的型式、霧化效率等各有不同,無一例外這些材質必須要把防腐蝕性能考慮進去。噴嘴的安裝則是在外氣進氣方向布置一道均布噴嘴的管網,高霧化水滴在接下來的一段空間和空氣緊密接觸,和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有效結合,而一般來說霧化的效果越好,和空氣中化學物質的結合效果越好。當然這是要根據新風量、噴頭的噴水速度、以及水分子和空氣的接觸空間來決定。

3.2擋水簾

擋水簾其實應該算是一道擋水設備,當中通常有各種填充料分層組合在一起,也有個別水洗系統直接用單層或雙層金屬材料構成擋水簾。事實上我認為擋水簾的部分是水洗系統中比較關鍵的一個部分,畢竟這個不光要具有高吸濕性,也要能夠有效加大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這樣能夠有助于提供空氣洗滌的效果,但是又不能夠是經常需要更換的部件,否則經濟效益方面就達不到了。

3.3 循環水泵

當然水泵是是噴嘴產生霧化水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因為這個霧化水的產生方式,因此循環水泵的用量并不是太大。而比較重要的是水的來源,正常來說使用RO水對整個系統的效果會比較好,否則若使用一般的水源,整個系統的水洗效率也是會有不小的影響。

水洗系統的組成看似簡單,其實還要考慮空氣側的壓損,否則增加整個系統運行的負荷,對設計參數也會有相應調整的要求。

4.外氣水洗系統的主要成效

最早的時候電子廠房對外氣的質量要求較高,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成品率,也確實在應用水洗系統后,電子廠房的成品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而一些有志研究水洗系統的人員也對此作了一些調查研究。

4.1新風風機的耗能分析

若是擋水簾厚度太厚,則空氣側壓損增加,影響風機選型,在日后運行過程中的風機耗能增加。曾經有人做過一些實際數據對比,以10萬風量的新風空調箱為例,采用不同擋水簾的能耗差異達到10倍以上,因此水洗系統需要和整個系統作個綜合的考慮。

4.3空氣洗滌效率分析

目前市場上所有的水洗系統,對CO2、NO3、SO4、NH4、Cl離子等均有比較好去除效果,個別系統對F等其他離子也有一定的去除率。

5.小結

室內空氣質量的研究已經成為建筑環境科學、暖通空調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于室內空氣質量的研究有30多年,產生了大量文獻,而室內空氣質量已成為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涉及了暖通空調、化學、生物學、流體力學、傳熱學、建筑設計、材料、醫學、衛生學、心理學等多個研究領域,通過學科交叉,能夠取得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好的應用。希望以此幫助到各位從事商用暖通空調系統從業人員,能夠為當下室內工作生活環境做一些貢獻,以期日后大家日后能有更舒心放心的工作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楊政諭.亞翔公司之Air Washer系統特點說明

第11篇

醫院感染是當前醫院管理中的一個重點,是評價醫院管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而換藥室是最容易受污染的場所,它管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患者傷口的愈合及傷口感染的發生率,因而換藥是避免傷口感染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防范不當,也可發生院內感染。本人在擔任換藥室管理工作后,深切體會到換藥工作的重要性,現將在換藥室容易發生醫院感染的隱患及防范分析如下:

1.病人發生醫院感染的來源

1.1空氣污染:空氣消毒不徹底,使空氣中的飛沫、塵埃可能攜帶病原微生物,而進入切口,或落到器械、敷料上而污染切口。換藥室門經常處于開放狀態,于病區相通,也靠成了污染機會。

1.2人員流動:進入換藥室人員較多,包括醫生、患者及家屬,存在多名患者同時在換藥室診治,導致換藥室環境中的微生物增多 ,增加切口感染的機率。

1.3工作人員:醫護人員的手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來源之一,盡管衛生部對洗手指征有明確規定,醫院也反復強調洗手的重要性,醫護人員對洗手也有明確認識,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很難落實到行為中,在醫護人員連續多個患者換藥時,有時會忽略洗手這個環節,經常是根據傷口復雜程度來決定是否洗手。

1.4醫護人員口罩帽子戴不規范,頭發皮膚暴露較多,有菌皮屑或毛發落入切口或空氣中也容易發生感染。

1.5無菌觀念較差:取用無菌物品或無菌敷料后不及時蓋上容器蓋,換藥無菌物品打開后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這些均可造成無菌物品的污染。

1.6末嚴格區分清潔切口和污染傷口,在換藥室多個患者同時換藥,清潔及污染切口混換,這都是造成切口感染的隱患。

2醫護人員發生醫院感染的來源:

2.1換藥診治時,不規范戴口罩帽子手套,使自己多處處于職業暴露狀態,傷口污染的血液、膿液噴濺到眼睛和皮膚粘膜上。

2.2換藥過程中,醫護人員接觸的各種銳器:如縫合針、手術刀、各種骨科器械等都容易發生銳器傷,而造成感染。

3.對策:

3.1健全換藥室制度,強化無菌觀念,建立監督機制,由醫院成立三級質量控制,嚴把醫療護理質量關,醫院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督導。

3.2加強換藥室的管理:換藥室設專人管理,凡是進入換藥室的醫護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換藥室的規章制度,進入換藥室必須戴好口罩、帽子,診治時戴手套,正確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及操作規程,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環節。這樣既保護了患者也保護的醫護人員自己。

3.3換藥室每日進行清潔、通風,用有效氯消毒液拖擦地面,紫外線空氣消毒每日兩次,每次至少消毒半小時,懷疑換藥室空氣污染嚴重,可隨時進行紫外線消毒,紫外線燈管每周酒精擦拭一次。并建立紫外線消毒登記本,每周大掃除一次,每月行空氣細菌培養及紫外線燈滅菌強度測定。強度達不到要求應及時更換,如果細菌數超標,應及時查找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3.4物品管理:裝有各種外用藥的容器、無菌持物鉗及浸泡器械的容器缸應每周高壓滅菌2次;浸泡液(0.5%含氯消毒液)每周更換2次,發現污染隨時更換。

3.5換藥室嚴格區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無菌物品及污染物品分別放置,所用換藥物品器械應嚴格高壓滅菌,確保無菌物品干燥,如包布潮濕應重新滅菌,在使用物品前仔細查看,嚴格檢查無菌物品名稱、標記及密封情況。一次性物品應注意生產日期、有效期,如過期或包裝已破損,應重新消毒使用。在換藥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防止污染。

3.6取完無菌物品及時蓋好無菌罐,一旦從無菌容器內取出,不應再放回,必須重新滅菌;消毒棉球、敷料等根據每日的用量,切口一次用量的多少采取小包裝消毒、換藥彎盤及縫合包采用單包裝。這樣即減少污染的機會又節約成本。

3.7嚴格控制進入人員,非換藥人員禁止入內,必要時家屬須戴口罩帽子方可進入,嚴格控制換藥人數。

3.8按清潔、污染傷口逐次換藥,換藥器械及用物一次備全,避免臨時添加,增加交叉感染的機會,接觸傷口的敷料嚴禁到處亂扔,減少環境污染,懷疑是特殊感染的傷口應在最后診治,傷口敷料單獨包裝并注明后焚燒,換藥室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3.9樹立全面防護理念,提高防護意識,醫護人員自我防護意識淡薄,同時存在饒幸心理,雖然認識到工作中有可能感染各種血源性疾病,但認為不大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應嚴格落實自身防護措施,嚴格無菌操作,落實換藥室洗手制度,這樣可預防和控制病原菌傳播,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第12篇

【關鍵詞】化學教學 環保意識 教學策略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逐步學會從化學的角度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挖掘教材內容融進環保素材

新課程初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環境保護的內容約占30%,教師要在講授化學知識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添加與環境保護有關內容,寓環境教育于化學知識教學之中。在講授“空氣的成分”一節時,首先讓學生了解,一個成年人每天吸入空氣大約為12m3~16m3,空氣的質量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接著列舉空氣污染的典型公害事件:1952年冬,倫敦天氣陰冷潮濕,家家燒煤取暖,空氣中so2濃度增大,由于無風,煙霧下壓,多天不散,許多人出現了胸悶、喉痛,年老體弱者死亡4000多人。

為了讓學生對空氣污染有一個更真切的認識,筆者組織了一個小調查:你有多久沒有看到天空中的星星了?最近一次看到是在何時何地?沒有看到星星的原因是什么?看到這些問題學生們都很興奮,紛紛表示很久沒有看到城市天空中的星星了,而鄉村的夜空是星星的樂園。緊接著就組織學生開展“空氣污染物來源”的查找活動,同學們積極準備,熱烈發言,最后總結出空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工業上化學燃料的使用過程中產生的so2、氮氧化物、粉塵等;汽車尾氣的排放;農墾燒荒,樹葉、麥秸、垃圾的焚燒;建筑工地上的揚塵;家庭裝修產生的有害氣體。

二、結合化學實驗,強化環保意識

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接觸到了許多化學藥品,體驗到了許多的化學變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此機會,使學生在體驗化學實驗的時候,體驗環保,強化環保意識。

1、利用藥品的貯存方法,規范化體驗環保。如易揮發的濃硝酸、濃鹽酸等要封閉貯存;對大多數有機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醛等用專柜避光保存;對劇如汞、白磷等用專柜上鎖保存,定期檢查貯存情況。

2、演示實驗中強調尾氣的吸收處理,體驗環保。如在講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時一定要通過演示實驗講清吸收的原因(有害氣體不允許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強調尾氣吸收的重要性,使學生深深認識到只要涉及氣體的排放問題就應考慮尾氣處理。

3、規范實驗操作使實驗在嚴密的情況下進行,體驗環保。化學實驗中,師生都要接觸有害物質和無害物質,在實驗中也會聞到有害和無害氣體。因此,必須指導學生要嚴格按照實驗操作的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各種實驗。嚴格教育學生規范操作,正確地聞氣體、取藥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蓋瓶蓋、放置試劑、取藥品的各種工具的選用,取用藥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學生交代清楚。改進實驗方法,設計合理的實驗裝置。盡量采用封閉措施,減少師生被動接受有毒有害氣體的污染。實驗結束后,處理化學廢物和實驗中產生的廢氣。把儀器洗滌干凈放回原處,擦洗干凈實驗桌面,這些都要認真細致指導,使實驗活動從始至終成為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課堂。

三、在課外活動中進行環保教育

課堂教學固然是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一環,但課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所以還應在課外活動中也進行環保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時刻牢記環保使命,充分利用節約能源(如節水、節電、充分燃燒煤氣、石油液化氣等),合理分類存放生活垃圾(如電池回收、不亂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環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噴發膠等),敢于同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努力將環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化學課外興趣小組,開展環境保護活動。例如可以結合現有法律法規的宣傳加深學生對環保意義的認識:組織學生參加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利用3月12日植樹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取得當地環保、水保、森保等部門的支持,讓學生們在宣傳中了解我國有關這方面的規定和常識,以提高學生在環境管理環境文化方面的認識;還可通過出專欄、辦展覽和小報,聘請環保部門的專家來校作講座等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擴大環保教育的影響,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通過學生向社會宣傳環保知識促進全民環保意識的提高,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據報道1993年全年生產和使用化學農藥達25萬噸,農村改革后,單純依賴使用化學農藥的單元從過去60萬個生產隊,擴大分散到億萬農戶,直接接觸農藥的約有2~3億人,每年全國因農藥中毒傷亡人數超過10萬人。由于缺乏生態、環境意識與農藥常識,環境科學教育又未跟上,因而全國各地濫用劇毒化學農藥的現象相當普遍。這不僅危及億萬農民的生命安全,也禍及全社會幾億個普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