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7:18: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路徑,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幼兒教育中,健康教育不僅是重要的常識教育,這也是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規律的重要向導。幼兒園時期日常教育工作的展開中,培養幼兒養成正確的生活方式與習慣非常重要,這會讓他們積極健康的成長,而這些好習慣則能夠讓幼兒長久受益。針對幼兒的健康教育在實踐時展開方式和引導模式非常重要,合適的滲透路徑會讓教育的內容更充分地被幼兒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規范他們的日常行為,讓幼兒在形成正確的健康意識的同時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將健康教育滲透到一日常規活動中
以衛生教育為例,在一日生活常規中,從起床的洗漱、三餐衛生、用眼衛生、衣服衛生等都需滲透到一日生活常規中。如在幼兒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唱“洗手歌”,讓幼兒懂得活動后要及時洗手,從而避免細菌感染。生活中的這些細節是培養幼兒的健康意識,以及讓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極為有力的教育素材,幼師不僅要善于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也要善于處理幼兒發生的各類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健康習慣不好,洗手不認真或者根本不愿意洗手,針對這種情況幼師可以采取和幼兒單獨溝通的方式,也可以將這個問題在班級提出來,引起大家的重視。結合生活中的這些常規活動展開健康教育,不僅有著很好的實踐基礎,也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起點。
二、專門健康教育在幼兒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專門教育是指在幼兒健康教育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各類健康教育活動。這種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兒形成系統的健康知識,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以身體保健教育為例,教學中教師可情景表演、采取動作與行為練習法、講解演示等方法進行專題教育。如在“用手衛生”的專題教育中,教師可通過形象的動畫片來引導幼兒觀察,然后以示范法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如何做,最后以“我能行”為實踐活動組織幼兒進行洗手,洗手活動中以歌曲激發幼兒興趣,并以“比一比誰的小手洗得最白”為激勵,從而讓幼兒在活動中掌握洗手的方法。這種方法的針對性強,教學效用明顯,能夠讓幼兒對于相應的健康知識有更為充分的領會。
三、健康教育與其他教育有機融合
可以將針對幼兒的健康教育靈活地和其他領域的教育實現有機結合,讓彼此充分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健康教育涉及的內容很廣,僅僅是專題教育無法覆蓋所有的內容,單一的教育引導方式也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如果能夠將健康教育和各個學科實現有機融合,比如,和語言教育、音樂教學、科學教育、美術教育乃至社會教育等進行靈活的結合,這會覆蓋更廣泛的健康教育內容,同時,教學的方法和模式上也會更靈活。比如,在將語言教育和健康教育進行融合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語言為指令來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游戲,讓大家在游戲中來學習相關的健康知識。這種跨領域的結合不僅讓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強,能夠收獲的教學效果也更加理想。
四、幼兒園和家庭在健康教育的實踐中同樣重要
很多幼兒家長將所有的對于幼兒的教育工作都交給了幼兒園,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學到這些知識、常識和生活習慣后這些內容就會一直跟隨。這是一種極為簡單與片面的認識方式。某種程度上,幼兒的家庭環境以及家人對于他們的影響在幼兒的成長中發揮的作用會更加明顯,幼兒在家庭環境中養成的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意識同樣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構成。幼兒園和幼兒家庭應當在教育思想理念上達成共識,并且積極展開家園共育活動。幼兒在幼兒園中學到的內容要讓他們回到家后也積極展開實踐,并且家長要給予監督,需要的時候還應當積極給教師反饋。只有兩個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透過緊密的家園合作與家園共育,健康教育的滲透力度才會更強。
五、幼兒健康教育展開中需注意的問題
【摘要】目的 探討骨科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在骨科患者治療中作用。方法 編制本院骨科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內容,將我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40名骨科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為118人和122人,對照組按照常規方法進行健康教育,研究組按照健康路徑方法進行健康教育。結果 兩組患者掌握健康知識和康復技能,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健康教育滿意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骨科患者 住院治療 臨床路徑 病房護理
我院從2007年7月起,借鑒美國護理管理模式,學習其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病人進行康復護理的做法,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對骨科住院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為骨科患者提供從入院、圍手術期、出院等全方位的健康護理,效果顯著。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40名骨科患者,其中男180 例,女60 例,年齡1,2~62 歲,平均41(±10.23) 歲,大專畢業42例,中專及高中畢業120例,小學及初中畢業78例,患者平均住院32 d 。經過科學治療、精心護理,患者恢復很快,順利康復出院,無發生特異感染,通過健康路徑教育,預防了各種疾病和并發癥的發生。據院方對患者滿意度調查情況反映,骨科患者綜合滿意度達到了98%。
1.2 方法:按照健康教育方式把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為118人和122人,對兩組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對照組按照常規方法進行健康教育,研究組按照健康路徑方法進行健康教育。由本科醫護人員共同組成健康路徑編制小組,根據《實用骨科學》等論著及臨床經驗,按照患者的病情及分類,編制臨床健康路徑,通過實踐應用和多次修改,最后形成如今應用的臨床路徑材料。患者入院后,即由責任護士或當班護士發放到患者手中,由臨床護理路徑小組進行一對一的護理,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組成。
1.3 統計學處理用SPSSl1.0統計軟件。記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2檢驗 ,P
2 結果
全部患者在健康路徑方法護理下,均順利出院,住院期間,大部分患者及家屬對骨科疾病知識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對出院后功能性恢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患者都能掌握鍛煉方法,對恢復期間相關注意事項、復診時間都銘記在心,而且在治療期間,患者能正確認識疾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患者住院信息反饋得知,我科綜合滿意度達到了98%。兩組治療護理情況比較具體見下表:
表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滿意效果對照 例%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路徑的內容及制定:健康教育路徑是借鑒美國醫院的護理方式,目的是提高病人在疾病發生、發展、轉歸過程中對健康及康復知識的需要。我科的健康教育路徑構成由健康教育參考時間、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效果評價、施教者簽名幾個板塊組成。由本科醫護人員共同組成健康路徑編制小組,根據《實用骨科學》等論著及臨床經驗,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按照患者的病情及分類,編制臨床健康路徑,制定患者在住院期間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的路線圖或表格。通過實踐應用和多次修改,最后形成如今應用的臨床路徑材料。護理人員依據健康教育路徑對骨科患者進行系統、動態、連續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整個過程包括從入院到出院。健康教育路徑已經成為我科最具實效性和科學性的健康護理系統模式。通過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及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針對不同的病人進行個性化的健康知識教育,根據各病種的不同階段存在不同的健康問題和需求,對患者 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使之掌握一些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并能夠為日后的康復發揮指導作用。
3.2 做好健康路徑的具體實施:幾年來,我科一直以路徑模式規范醫療護理行為,通過實踐,已經證明了該種方式的實效性。這從上面的表格中就可以得到證實。在護士嚴格按照路徑內容對患者進行教育時,我們采用了有計劃的教育和非正式的教育兩種方式。由責任護士,對負責的患者及家屬,在治療的間隙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形式有口頭講解、示意講解、文字材料、視聽解釋、示范訓練等形式對患者 進行健康教育。在對所選病例實施健康教育時,護理人員發現最受患者歡迎的方式是個體交談和圖冊。患者喜歡在進行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時,身邊有醫護人員邊實施、邊講解,這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和被關心的溫暖。護理人員盡量抽出時間和患者多溝通和交流,比如在陪患者做檢查時,利用這個短時間講解檢查的過程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方法;在病房護理中,可以一邊幫助患者翻身一邊講解預防壓瘡的知識;在為患者打小夾板、石膏固定和牽引時,可以一邊操作一邊講解有關注意事項,患者恢復期間,給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方法。通過這種方式,融洽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苗鳳珍,韓淑杰,王鳳霞.骨科疾病及健康教育指導[M]. 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6:46.
[2] 金永紅,李美鋒.健康教育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 實用醫技雜志,2005,12(8):2655.
[3] 方立珍,王愛蓮.臨床路徑-全新的臨床服務模式[M].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3.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婦產科準備行剖宮產手術的1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孕37周以上;②具有剖宮產指征;③無任何產科合并癥。排除標準:①嚴重器質性病變;②精神病史;③文盲或有認知功能障礙者。入選的產婦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6.8±5.5)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6±1.3)周。100例產婦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7例、高中和中專的有33例、小學20例。兩組產婦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在院期間,責任護士隨機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內容為入院指導、飲食的注意事項、母乳喂養的注意事項等。
1.2.2觀察組
實施臨床路徑式健康教育。成立路徑式健康教育小組,護士長擔任負責人,實施護理干預前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路徑表,表格的制定根據國外相關文獻中關于標準護理計劃臨床路徑表的內容擬定護理標準和護理目標,本次實驗參照97年美國東南外科協會制定計劃護理標準。路徑表中橫軸為住院和手術天數,縱軸包括入院評估、各項檢查、診斷與治療、飲食指導、術前宣教、術后評估、母乳健康喂養、心理干預、出院指導、圍產期回訪等,剖宮產產婦健康教育路徑表制定完成。責任護士向產婦講明路徑式健康教育的目的與意義,便于產婦與家屬配合護理工作的完成。術后按路徑表指導產婦母乳喂養及康復鍛煉,記錄產婦健康動態。根據記錄全面的分析,找出干預措施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及時督促各項護理措施的落實。
1.3觀察指標
產婦圍生期護理知識知曉率、住院天數、并發癥發生率、住院費用、患者滿意度。
1.4滿意度評價
責任護士給出院的每位產婦發放圍生期知識問卷及滿意度調查表。知識問卷滿分為100分,根據得分進行比較。患者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80分以上為基本滿意,80分以下為不滿意。問卷發放率為100%,回收率為98%。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問卷平均分、住院天數、術后臥床時間、治療費用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產婦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2,P<0.05)。
3討論
國外很早便提出路徑式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此法從患者角度出發,根據患者需求靈活給予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概念。路徑式健康教育為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護士制定縝密詳細路徑計劃。產婦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后,由傳統的被動接受治療轉變為自我主導式治療。產婦明確了自我需求,使護理工作更能直接針對產婦需求,工作質量與效率得到提高。促進了護患溝通,融洽了護患關系,增進了產婦對護士的信任感與依賴感,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孕產婦主觀能動性被激發后,能自主學習圍生期知識,健康意識有所提高,主動學習比傳統被動聽取對知識掌握程度更加牢固。從結果來看,對這種新型的路徑式護理模式,大多數產婦感到滿意。產婦對術前準備、術后應對、產后不同時期的活動范圍與方式、飲食、母乳喂養、新生兒合理、產后康復等的相關母嬰保健知識已經有了良好的掌握。
4結語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a)-012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clinical path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in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 120 cases of diabet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routine method and health education path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awareness rat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linical path;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Observation on effect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1]。健康教育已成為糖尿病臨床護理的重點實施項目之一,不容忽視[2]。對糖尿病患者加強健康教育指導可以使病人得到管理疾病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對糖尿病有正確認識,提高治療效果,預防和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院自2015年將健康教育路徑引用到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并對這種教育效果進行了評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研究以2015年6―12月在該院內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且為神志清楚、溝通無障礙并愿意參加。按入院時間順序,將2015年6―9月60例住院患者為對照組,2015年10―12月60例住院患者為實驗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病程、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一般宣教方法進行健康教育,由經管護士口頭講解,患者有疑問時護士給予解答。宣教后發放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資料。
1.2.2 實驗組 按照臨床路徑表內容進行健康教育,由專科人員參照《中國糖尿病護理及教育指南》[3]制定健康教育內容;由責任護士按照路徑表上的時間要求,每日講解1個專題內容,講解后給患者教育處方,及時評估效果,對存在問題給予強化指導直到患者掌握為止并記錄。
1.3 評價指標
患者出院前3 d對患者或家屬發放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問卷和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統計。
1.3.1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率 采用《中國糖尿病護理及教育指南》中的糖尿病知識問卷進行調查了解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內容包括:糖尿病基礎知識,飲食知識,運動知識,藥物知識,血糖自我檢測,低血糖反應及處理,自我保健知識,并發癥相關知識,胰島素注射操作等。該問卷分8個部分,共21題,共計100分。每個部分1~6題不等,每道題得分有4~5分不等。評分方法:≥80分為掌握,
1.3.2 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 采用該院統一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即將出院患者或其家屬進行調查。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組患者健康教育內容掌握率和護理滿意度調查顯示,實驗組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掌握率和護理工作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應用健康教育路徑保證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度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被公?J為是治療成敗的關鍵[4]。住院期間是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重要時機,所以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顯得尤為重要[5]。應用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可以增加患者健康教育的質量,極大地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6]。引入健康教育路徑確保教育內容合理分配,護士按照路徑表上時間、內容逐項落實,因人施教,注重施教時機和技巧,采用口頭、文字、示教相結合方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分階段分期施教,并對掌握情況進行反饋評價、循序漸進,使患者易接受、目標易達到。避免了常規“填鴨”式的健康教育, 保證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度 ,從而促進患者遵醫行為。表2 顯示,實施健康教育路徑后,觀察組糖尿病知識掌握率明顯增加(P
3.2 應用健康教育路徑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傳統教育模式只是簡單傳授知識,缺乏主動溝通交流。健康教育路徑為護患之間形成一個互動平臺,護士能夠有計劃地向患者提供主動連續性護理服務并進行評估,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受到耐心細致有效的健康指導,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內涵 ,有利于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P
3.3 應用健康教育路徑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
引入健康教育路徑使糖尿病健康教育更加具體規范、有針對性,護理人員能夠有目標、有標準、有評價、系統而又具體地進行健康教育活動,避免了工作中盲目性、隨意性和不必要重復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為了滿足患者及家屬對健康教育的不斷需求。護士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增加與患者溝通交流機會,提升護士自信心,從而調動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護士長不定期檢查工作落實情況,提出整改措施,通過健康教育路徑對健康教育進行質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 健康教育路徑;子宮全切除手術
健康教育路徑是將臨床路徑的理論和實踐方法借鑒于健康教育的實施[1]。健康教育的臨床路徑使護理人員依據路徑對患者進行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而又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促進護理工作的完整性[2]。我科采用健康教育路徑法對子宮全切除手術患者實施系統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9年1~12月行子宮全切除手術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病程、經濟狀況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即由與責任護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用口頭講解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觀察組以手術時間為橫軸,以術前指導、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功能鍛煉、出院指導為縱軸制定全子宮切除患者圍術期健康教育路徑表。
1.2.2 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 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發放健康教育路徑表,講解路徑表的有關內容和作用。責任護士和當班護士每日按照路徑表內容進行健康教育,責任護士及時對患者進行評估、教育、評價,護士長督促檢查健康教育實施結果,并給予指導。患者出院時發放健康教育處方,以保證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1.3 統計學方法 spss10.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見表2。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路徑使患者能主動的配合護士 通過發放健康教育路徑表能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意識和能力,促使患者主動參與護理過程。使各項護理工作能得以順利進行。
3.2 健康教育路徑能提高醫院的滿意度 健康教育路徑以患者住院時間為序,將健康教育貫穿于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對患者的護理工作做到定質、定量、定人、定時,有效的控制質量環節。隨時了解患者的思想動態,進行有效的護患溝通,及時為患者解決問題。提升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信任度,從而提高了醫院的滿意度。
3.3 健康教育路徑能提升護士的健康教育水平 通過應用健康教育路徑表,能指導護士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工作,護士在工作中知道哪方面怎么做、做什么,工作有了依據。從而提升了護士的健康教育水平。
大量資料顯示,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能使患者主動配合護士,提高醫院的滿意度,提升護士的健康教育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臨床路徑是為服務對象提供最佳護理質量的一種管理模式[3],但應用過程中要注意健康教育的宣教方式,要根據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加以調整和補充。
參 考 文 獻
[1] 葉寶霞,李亞玲,時云,等.健康教育路徑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人康復的影響.護理研究,2004,18(9A):1554-1555.
【關鍵詞】健康教育路徑;腦出血;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592-01
健康教育路徑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表和計劃表,使護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時做[1]。它不同于日常的信息交流,它要求護士依據教育路徑對患者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又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健康教育。為探討健康教育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我們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對在我院住院的腦出血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健康教育,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腦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診斷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標準[2]。排除失語、智力障礙的患者。隨機將80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42~70(51.28±10.33)歲;文化程度:大學3例,中學28例,小學9例。對照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41~71(52.37±9.96)歲;文化程度:大學4例,中學26例,小學10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觀察組: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實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路徑:①入院當天:介紹主管醫師、護士;進行入院評估;說明絕對臥床休息的要求及其重
要性。②入院第二天:說明相關檢查、治療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介紹住院制度及病房環境。③病情急性期:評估患者存在的主要并解決;心理輔導:介紹腦出血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并發癥的預防、護理配合;指導進低脂、低鹽、易消化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預防便秘;指導避免用力大便;介紹藥物的作用、副作用,教會觀察副作用;康復指導:肢體功能位的擺放方法、翻身方法、肢體被動運動的方法。④病情恢復期:心理輔導:腦出血患者由于各種功能恢復慢,患者常常會對治療產生懷疑,甚至出現焦慮、絕望等心理[3],應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并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康復指導: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指導、吞咽功能訓練指導。⑤出院指導:指導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保持心情愉快;需要帶藥出院時,說明相關藥物的知識及按時服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
2 結果
3.討論
3.1 健康教育路徑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傳統健康教育形式多以口頭為主,計劃性不強,目標不明確且隨意性大,受護士的專業知識、溝通能力與技巧等因素的影響,教育效果不理想[4]。健康教育路徑有明確的時間安排,是指導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時間和計劃表,使臨床護士不再機械的執行醫囑,而是有計劃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采用針對腦出血宣教的健康教育路徑表,由責任護士按路徑表的時間和內容對患者從入院當天直至出院期間實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有針對性的、連續的、動態的、系統的健康教育,利于患者和家屬掌握更全面的健康知識。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掌握程度優于對照組(P
3.2 健康教育路徑可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實施教育是一個互動過程,護士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自我護理的能力,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促進護患溝通交流,讓病人感到親人般的溫暖,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本文中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黃雪霜.日本對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研究[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2):547-549.
[2]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健康教育路徑是為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為某一類疾病的患者制定住院期間健康教育路線[1]。本文探討了路徑式健康教育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住院患者100例,入選條件:有確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并接受膝關節置換術;年齡58~75歲;平均年齡(73.5±3.1)歲。按入院先后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組成立科室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小組,由管床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對圍手術期根據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和健康需求對患者進行宣教,具體如下。
1.2.1入院當天健康教育 常規病區環境,規章制度,管床醫生、責任護士、病區護士長;協助更換病員服,修剪指甲、胡須,日常用品準備等;評估患者病情與心理狀況,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等;對有煙酒嗜好者,勸其戒煙。
1.2.2術前健康教育 講解術前相關檢查及術前用藥的目的、意義;指導患者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增強體質,為手術做準備;指導患者進行適應性的功能鍛煉,訓練床上大小便;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指導患者消除緊張、焦慮情緒。
1.2.3手術日健康教育 講解術日晨留置導尿、尿管的作用及注意事項;術后返回病房,觀察切口包扎情況,引流是否通暢,皮膚顏色、溫度;講解去枕平臥的目的和意義;講解術后應用藥物注意事項。
1.2.4術后健康教育 講解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導患者行走訓練要注意安全;講解術后早期下床的意義;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指導患者注意預防感染,加強個人衛生、限制探視,防止受涼。
1.2.5出院前健康教育 講解辦理出院流程,協助辦理出院;指導加強功能鍛煉的意義及方法;指導患者出院后復查的時間及注意事項。
1.3觀察指標 通過健康教育知曉率、滿意度及功能鍛煉評價進行綜合評估。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健康教育知曉率及滿意度評價比較 實施路徑式健康教育后,研究組知識知曉率為96%,患者滿意率98%;對照組知識知曉率為74%,患者滿意率8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功能鍛煉比較 實施路徑式健康教育后,研究組達標程度評分為(94.73±7.14)分,對照組為(78.47±6.3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健康教育路徑使護理人員依據路徑對患者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而又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評估,保證護理工作的完整性及有序性,在實施健康教育路徑中,責任護士按照路徑計劃表的健康教育內容進行不同的健康教育,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進行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及家屬對健康知識的需求[4]。本文研究中,兩組患者滿意的比較,健康教育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關鍵詞】健康教育路徑;神經外科護理;健康教育效果;患者滿意度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616-02
醫學模式在近年來得到了持續的改進,且以往功能制的護理模式已逐步被整體護理模式所取代。整體護理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健康教育,要想使健康教育取得相對良好的成果,就需要切實有效的教育方式,而健康教育路徑也就應運而生。所謂健康教育路徑,指的是依據相關的健康教育計劃與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疾病種類,制定健康教育表格或者路線圖并進行實施,使患者在其疾病發生、發展以及轉歸過程中的相關需求得到一定的滿足[1]。健康教育如果得到有效的開展,勢必對患者掌握健康知識的程度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使健康教育質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2]。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我科自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期間收治的患者共有140例,其中有67例女性患者和73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分布在20歲至70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1.78±11.47)歲。就患者的文化程度而言,其中有10例是小學以下、有42例是初中與高中,有88例是中專與大專以上。我院按照患者的住院時間將其隨機平均分成了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并無明顯的差異,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常規健康教育
對照組采用的是常規健康教育,即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入院的時候,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在患者術前術后需要進行相關的指導工作,指導內容包括心理撫慰、飲食指導、注意事項等。
1.2.2健康教育路徑
觀察組采用的是特色健康教育路徑,即由護士長與科室內部的高年資護理骨干以及全體的護士進行共同討論,制訂出神經外科的專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冊,且需要依據病種來分階段地設定健康教育路徑,其相關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神經外科手術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徑
時 間 健康教育內容
患者入院當天 介紹病區制度、設施、環境;介紹疾病相關檢查與注意事項;發放健康教育路徑表
患者手術前日 麻醉方式、手術時間與方式;術前常規準備;心理輔導
患者手術當天 觀察傷口情況;檢測生命體征;防跌倒壓瘡;飲食指導
患者術后1至3日 飲食指導;生活護理與基礎護理;肢體功能鍛煉
患者術后4至14日 飲食指導;肢體功能鍛煉;傷口護理
患者出院當天 出院帶藥的使用方式、劑量與時間;出院飲食指導;出院功能鍛煉;復查的具體時間
患者出院后第1個月 電話隨訪,延續性家庭護理
在患者入院當日,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簡要介紹我院的相關制度、病區環境以及基本設施等,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對周圍的環境作一定的了解。然后,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患者所患疾病的注意事項、相關檢查、手術方式與療效,并講述一些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可能出現的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的緩解,從而使患者樹立信心并積極配合相關的治療工作;在患者術前,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飲食進行相關的指導工作,并簡要介紹患者需要進行的手術的麻醉方式、時間以及方式,使其能夠做好心理準備;在術后,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調整飲食,并指導患者進行相關的肢體功能鍛煉。另外,為了緩解患者因手術創傷而存在的疼痛感,護理人員可以與患者進行交談,或者讓患者觀看一些有趣的節目,使其注意力得到有效的分散,從而減輕自身的疼痛感;在患者出院當天,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飲食調整、功能鍛煉以及出院帶藥的使用方式、劑量、時間等,并囑咐患者定期回我院進行復查;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個月,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電話隨訪,叮囑患者一些注意事項,詢問患者的身體狀況與恢復情況,并提醒患者按時回院復查。
我科為使健康教育活動得到有效的落實,要求護理人員成立相關的護理小組,定期進行工作匯報與總結。在面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時,針對一些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患者,需要選擇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健康教育的內容與作用,并進行相關的指導與護理;在面對一些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患者,可以多講述一些專業性的知識點。此外,護理人員必須確保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及時的溝通與交流,并對患者及其家屬掌握的程度作相關的考察,例如應用案例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對相關數據的分析與統計主要是采用SPSS13.0軟件,并應用卡方檢驗比較兩組的數據,以p值小于0.05作為具備統計學意義。3 討論
健康教育的意義在于運用相對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使患者能夠對自身的病情與疾病的相關知識作一定的了解與掌握,從而對一些不利于身體健康的日常生活習慣作相應的改正與警惕,并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正確的飲食調整與功能鍛煉,使自身的防護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3]。開展健康教育路徑,除了可以使健康教育質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使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得到一定的提高,還可以對護理人員充分了解自己該做什么、該怎么做,并通過相關的工作積累經驗使自身的護理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4]。根據我院的相關案例可以發現,應用護理健康路徑的護理成效要遠勝于常規護理,這主要是因為護理健康教育路徑是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且對患者的生理與心理給予了相關指導以及充分的關愛,從而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并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工作,并使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得到較好提升。因此,健康教育路徑在神經外科護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生梅,郝琴,張延紅等.健康教育路徑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9):144-145.
[2] 周敏,馬青華.特色健康教育路徑在神經外科病房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3,(3):144-146.
【關鍵詞】 糖尿病; 健康教育路徑; 應用進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日漸升高,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并發癥越來越多,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1]。糖尿病治療的目的是使血糖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糾正代謝紊亂,防止或延緩并發癥,維持良好健康和勞動學習能力,延長壽命,降低病死率。因此,一旦發現糖尿病,就應及時并長期治療。然而,對于絕大多數需要長期治療的患者來說,由于其對本病的認識不足,給正規診療帶來困難。因此,護理人員如何實施健康教育以改變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改善其遵醫行為顯得尤為重要。
健康教育路徑能指導護士有預見性、主動性地開展工作,使患者明確護理目標,自覺參與疾病的治療護理過程,以最經濟的方式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本院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對21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該項前瞻的、隨機對照研究,對照組應用傳統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實驗組采用健康教育路徑實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糖尿病患者210例,按照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105例,對照組男61例,女44例,平均年齡52歲;實驗組男57例,女48例,平均年齡56歲,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伴隨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傳統健康教育方法 由當班護士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須知介紹,疾病知識宣教,出院時給予常規出院指導。
1.2.2 實驗組實施健康教育方法 按照制定好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路徑圖進行健康教育并對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指導。首先成立健康教育路徑責護小組,主要由管床責任護士完成,對她們開展健康教育路徑相關知識培訓,制定職責,使她們掌握健康教育路徑的要求和工作模式。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介紹住院環境、相關工作人員,評估患者健康狀況,登記患者入院前具體治療,以及患者本人對該病的認識等情況。制定健康教育路徑表,由具有較高理論水平、臨床經驗豐富的責任組長擔當制表人,專科醫生參與,根據患者自身狀況制定出合適的健康教育路徑表,經護士長審核后用于患者,見表1。責任護士按照表格要求每日對患者進行評估、指導。護士長不定期地對健康教育路徑表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出院時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現場回收并進行統計評價。
1.3 觀察指標
1.3.1 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知曉率 患者能復述或者示范健康教育內容≥80%為掌握,60%~79%為基本掌握,
1.3.2 患者滿意度 總分≥85分為滿意,60~84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
1.3.3 平均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知曉率的比較 見表2。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見表3。
2.3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費用比較 見表4。
3 討論
3.1 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 因施教者資歷、臨床經驗以及溝通能力不同可能帶來不同的教育結果,使得健康教育缺乏針對性,容易導致患者不滿意。
表1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路徑
教育參考時間教育內容(患者或家屬)
入院時(1)介紹住院環境、設施位置、使用方法
(2)介紹住院相關制度,包括作息制度、探陪制度
(3)告知患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4)介紹相關工作人員: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科主任和護士長等等
入院2 h內(1)作詳細的入院評估,重點是既往史、現病史、嗜好、經濟狀況、文化程度、心理狀況等,并和家屬交流
(2)介紹診療護理計劃、檢查項目及注意事項
(3)根據醫囑進行吸氧、心電監護儀使用指導
入院第2天(1)根據患者入院評估進行指導:①飲食指導。②運動和休息指導。③不良生活習慣糾正指導
(2)根據醫囑進行治療用藥、血糖監測指導
(3)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介紹
(4)監督患者完成相關檢查項目
入院第3天至出院(1)對患者進行多次評估,對其不良生活習慣進行糾正指導,及時調整健康教育的側重點
(2)反復宣講糖尿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其認識,提高其自護能力
出院指導(1)飲食指導
(2)運動指導
(3)藥物指導:告知藥物名稱、劑量、用法、副作用并提供書面資料
(4)定期復查指導:監測血糖、血壓、血脂、肝腎功能
(5)血糖控制不滿意或有不良反應隨時就診
(6)出院后電話隨訪指導
3.2 應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健康教育的意義
3.2.1 使健康教育更人性化 臨床護理路徑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結果為導向,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深化整體護理的整體醫療護理工作模式[2],而健康教育路徑是借鑒臨床護理路徑的理論和實踐方法實施健康教育[3]。
3.2.2 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從業素質,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健康教育路徑將診療護理工作標準化、流程化,規范了健康教育工作的程序,改變了以往只注重教育,不注重結果的形式,通過有目的、有評價地進行健康教育,使醫護人員有預見性工作,避免了遺漏甚至差錯。促進護理工作的完整性,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素質,提高護理服務水平。
3.2.3 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 健康教育路徑倡導醫、護、患三者的密切配合,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增進了護患溝通,密切了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保證,效果的保證又提高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尊重。健康教育路徑加強了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意識,規范了操作程序,便于檢查監督,提高了健康教育質量,使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度有很大的提高。
3.2.4 規范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式和流程,使健康教育更有效 健康教育路徑實際上是以健康教育內容制定教育時間表、計劃表、教育方式表、效果表,使護士知道要做什么,何時做,怎么做,效果如何,逐項落實,具有預見性、針對性、計劃性、時限性和可視性、可變性,語言通俗易懂,教育形式多樣化且有效果評價,它使患者在問題未出現前就有了心理準備,了解自己的護理目標,主動參與護理過程,患者的遵醫行為和治愈的信心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有利于疾病的轉歸,使護理工作流程清晰,提高了工作效率[4]。
4 小結
對糖尿病患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路徑,提高了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主動參與護理過程,明顯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促進其遵醫行為的養成,從而很好的控制血糖,減少了并發癥,縮短了住院日數并降低了住院費用,同時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參 考 文 獻
[1] Forbes A,While A,Griffiths P,et anizing and delivering diabetes education and self-care support: findings of scoping project[J].J Health Serv Res Policy,2011,16(4):42-49.
[2] 李旭茹,陳偉月,孔肇英,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產科全程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院,2007,7(8):116-118.
[3] 葉寶霞,李亞玲,時云,等.健康教育路徑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康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4,18(9):1554-1555.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 計劃性剖宮產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174-02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臨床路徑在護理實踐中的應用,是醫療衛生機構共同制定的一種照顧模式,是一種對某種疾病的大多數病人最有效照顧流程的護理規范[1],護理人員可依據臨床路徑對病人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本院2010年開始對計劃性剖宮產健康教育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獲得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0年1~12月在本院行計劃性剖宮產產婦160例,將其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各80例。為減少兩組間的不均衡,規定兩組產婦的納入標準:首先排除入院前已掌握健康知識的孕婦,兩組產婦均為產前檢查母子健康,一般情況良好,均在預產期前后行剖宮產,無內、外科并發病或合并癥,排除妊高癥、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等妊娠及分娩并發癥,兩組產婦在年齡、文化程度、孕周、產次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研究方法
實驗組根據臨床路徑表,由醫護人員按臨床路徑表的標準化流程合作完成治療、護理和健康教育,并接受相應的管理和監督。對照組采用傳統醫療護理方法按常規醫囑進行護理,采用隨機教育方法。
1.3 研究步驟
1.3.1 臨床護理路徑準備:在推行臨床護理路徑前對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特點、應用價值等進行宣傳教育,對科室內的護理人員開展相關知識的培訓,分層次開展護士長、臨床帶教老師和護理骨干的重點培訓,系統學習臨床路徑的相關知識、實施要點及處理問題的方法。
1.3.2 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兩組均以整體護理為基礎,實驗組由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成員按制訂的路徑表實施臨床路徑。由責任護士按照臨床路徑流程,向產婦詳細講解臨床路徑的目的、經過、服務和目標,取得理解和合作,征得產婦和家屬的同意后,按標準確定產婦進入路徑后按照臨床路徑表來完成各項治療、護理、觀察、健康教育等任務并詳細記錄,實施過程中不斷了解產婦和家屬的感受和意見,并定時討論、修改。責護組長定期檢查路徑表,并抽查產婦,了解產婦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1.3.3 評價標準 采用產婦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對醫療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以及產婦平均住院天數和平均住院費用作為評價標準。
健康知識掌握評分表主要包括:術后飲食活動情況、減輕切口疼痛的方法、切口護理、保持大小便通暢措施、母乳喂養相關知識、護理、會護理、新生兒護理、康復功能鍛煉和情緒調節等10個方面內容,每個問題設3種答案(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分別計10、5、0分,總分100分,其中:85分以上為優,75~85分為良,60~75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差。在出院前對兩組產婦進行測試,得分越高,表明產婦對健康知識的掌握越好。
滿意度調查表采用我院自制的“病房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滿意度分為很滿意、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共16項內容,計100分。90分以上為很滿意,80-90分為滿意,80分以下為不滿意,調查表在產婦出院前1天發放,在出院當天收回,并統計分值,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
1.3.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 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卡方檢驗。
2 結果 (表2-4)
統計結果實驗組產婦的健康教育知識優良率、護理質量滿意率均較對照組高,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均較對照組低,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2.1 兩組產婦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表2)
表2 兩組產婦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例(%)
注: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
2.2 兩組產婦滿意度比較(表3)
表3 兩組產婦滿意度比較例(%)
注: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 0.01)
2.3 兩組產婦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從住院第1天至出院日(表4)
表4 兩組產婦平均住院天數、平均住院費用比較(x±s)
注: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 0.05 )
3 討論
3.1 臨床護理路徑能克服傳統健康教育的弊端,提高健康教育達標率。
由于健康教育不像其他的護理操作具有可視性,在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下,個別護理人員存在可做可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壞一個樣的思想,健康教育往往是被動地去做,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而去做,致使傳統的健康教育缺乏計劃性、連貫性,方法單一,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臨床護理路徑下的健康教育路徑表是科室護理人員根據護理實踐,參閱相關文獻,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制定而成的,臨床護理路徑下的健康教育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流程,它要求護理人員要以嚴格的時間段框架做指導,加強護患溝通交流、進行循序漸進的健康教育,使產婦在住院期間得到系統、動態、連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從而顯著提高產婦健康知識教育的達標率。
3.2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能密切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服務工作的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使護理活動程序化、標準化,使護士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培養了護士工作的自主性、自律性,調動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護士與產婦在教與學中的互動實踐中,注重雙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平等的新型護患關系,改變了傳統印象中護士對產婦的冷淡和不夠理解的局面。使用健康路徑表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效率,具有可指導性、可操作性、可評價性。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基本是通過表格的形式制定,護理工作者根據臨床路徑表,對患者實施自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化和動態化、連續性而又有針對性的護理工作, 改變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和被動地服務,主動協調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動性,促進個性化健康教育,充分顯現健康教育的系統化和規范化,有效提高了醫療質量[2]。
3.3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能有效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
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下,剖宮產產婦的健康教育知識達標率顯著提高,術后飲食、切口護理以及康復功能鍛煉和情緒調節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隨之增強,同時,由于護患關系更加融洽、護理流程更加合理、護理工作更加規范,客觀上縮短了診療護理行為應完成的時間,減少了不必要、不合理的診療護理行為,降低了診療護理服務成本,使產婦住院日縮短,達到降低住院費用的目的。
4 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有效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升護理服務滿意度,減少住院費用,使患者滿意度大大提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對照組100例實施常規健康教育。結果: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關鍵詞] 教育路徑;健康教育;分娩方式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6(a)-124-02
近年來剖宮產率仍呈逐年上升趨勢,給社會、家庭帶來了一定的負擔,同時剖宮產引起近期和遠期的母嬰并發癥,影響母嬰安全。以孕、產婦為中心,推崇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提高產科質量,是每個醫院產科的重要任務。為此每個醫院都相繼推出了孕婦學校、導樂分娩等促進自然分娩的護理模式,本科于2007年開始采用自制的產科教育路徑表對100例孕產婦實施全程分期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宮產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本院早孕建冊接受過4次產后訪視的孕、產婦200例,采取開放式隨機分組方法分為兩組,兩組孕產婦在年齡、身高、體重、孕產次、文化程度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采用自制產科教育路徑表,從孕早期開始至分娩后6周分期系統地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干預。干預形式靈活多變,干預次數為每期1~3次。具體方法:①門診孕婦學校開辦產科教育路徑學習班,由產科醫生和助產士根據路徑表內設計的內容[1-2],通過直觀的分娩模型、電教資料采取講授式、互動式、問題式等多種形式對孕婦分期多次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孕婦根據個人的要求和喜好選擇“責任助產士”。②“責任助產士”應用現代辦公設備對孕婦資料進行全面管理,根據孕婦具體情況,通過面對面交流、電話答疑等形式有針對性地給予圍生期保健指導,心理咨詢。臨產至產褥期由責任護士一對一導樂分娩和產后訪視。
1.2.2 對照組對照組為接受常規孕婦學校產前教育(整個孕期不定期接受3次產前宣教)的孕、產婦。住院期間由當班護士和助產士進行宣教,臨產后常規一對一“導樂”分娩。產后由工作人員訪視。
1.2.3 評價方法出院后統計分娩方式和剖宮產手術指征情況。
1.2.4 統計方法資料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孕婦分娩方式的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孕婦剖宮產指征比較
見表2。
3 討論
3.1 產科教育路徑能有效緩解初產婦的心理壓力,提高遵醫行為
分娩是婦女的一個自然、正常的生理過程,但隨著國家計生政策的深入,有近90%的產婦為初產婦,而90.12%的初產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緊張,精神緊張又恰恰是中國剖宮產率持續升高的主要原因[3]。產科教育路徑在每次新知識的講授前都會對孕婦就先前知識的掌握情況作出評估,然后根據其掌握情況實施針對性宣教,宣教方式靈活多樣,有直觀模型、知識小冊、電教宣傳片等,孕婦易于接受和掌握。使之對因分娩知識貧乏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得到有效緩解[4]。另外,本科將助產士的資料在孕早期就提供給她們,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要求和喜好選擇責任助產士,孕婦可以隨時與責任助產士聯系,或電話溝通,或面對面交流,使孕婦與責任助產士之間加強了聯系,增進了了解,產生了信任,有利于分娩過程中的溝通和配合。
3.2 產科教育路徑有利于提高孕產婦健康教育質量,降低剖宮產率
表1顯示,實施不同方法的健康教育后兩組對孕產過程知曉率均有顯著提高,但實驗組孕、產婦的剖產率明顯降低(P
3.3 轉變產婦群體的健康觀念
對孕、產婦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另一方面相關知識的提高并非必然強化人們的健康行為,要改變人們長久形成的觀念和行為并不容易,因此,開展母嬰保健,讓孕、產婦這一人群的健康觀念發生轉變,建立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爭取政府和主管部門、醫療機構政策和經費的支持,建立健康教育專業機構等。只有通過長期規范的健康教育,改善個體的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才能從群體的角度達到有效提高母嬰生活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萍,賴紅梅,程薇.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骨科住院病人進行健康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1):832.
[2]樂杰.婦產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9.
[3]楊傳華.健康教育對分娩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05,21(8):625.
[4]鄭修霞.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0.
臨床護理路徑是以患者為中心,圍繞康復,以患者結果為導向的管理模式,是一種跨學科綜合的整體診療護理計劃,是為患者疾病康復的最佳快捷路徑。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長壽有著更高的期望[1]。骨科患者多為突然遭受外界各種意外而導致骨傷科疾病,生活多不能自理,無論是心理還是軀體都非常痛苦,往往影響病情的預后,對骨科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降低傷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09年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以來,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將做法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9年1~12月,我院共收治794例患者,年齡20~90歲,平均58.3歲。其中腰椎手術62例,關節鏡手術70例,全髖置換術30例,其他病種632例。平均住院12 d。
2 臨床護理路徑健康階段性教育
骨科患者大多由意外事故急診入院,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及相關的疾病知識,而且患者年齡跨度大,護理健康教育應針對患者的心理特征,講解骨科疾病的常識,復位前后與疾病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及功能鍛煉、病情預后等,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從根本上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療,使患者早日康復。
2.1 入院宣教:告知病區環境、住院注意事項、作息時間、主管醫生、主管護士等醫療環境信息,消除患者對醫院的陌生感,盡快進入角色。
2.2 病情現狀及預后:骨科患者起病急,病程長,心理負擔重,迫切想了解病情現狀及預后、治療方法、手術情況及有何并發癥等,以消除患者的急躁、怨憤、擔心、憂慮等心理,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2.3 手術情況:針對患者對術前、術中、術后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渴望了解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應以熱情、誠懇的態度、親切的語言針對性的向患者簡單介紹手術過程和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處理方法、注意事項、飲食指導,并向患者介紹壓瘡、便秘、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常見并發癥的防治方法及護理要點,以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2.4 康復期功能鍛煉:康復期應重點指導患者及時正確地進行功能恢復鍛煉,對鍛煉方法、時機給予具體指導,促進功能恢復,爭取最佳醫療效果。
3 臨床護理路徑的健康教育實施
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實施健康教育的途徑有語言、文字、形象化、電教化、綜合教育和民間渠道六大類[2],針對不同的患者,我們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
3.1 方式
3.1.1 衛生板報、宣傳冊:將科學技術狀況、骨科疾病的醫學知識、住院須知等制成板報和宣傳欄,編寫成冊分發給患者,以達到向患者及家屬宣傳的目的。
3.1.2 個別介紹與討論相結合:專業護士利用下病房的各種機會,用口述形式根據具體病情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教育,并鼓勵患者提出心中的疑問,就患者最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使教育信息的溝通實現雙向性,提高教育效果。
3.1.3 具體示教與指導相結合:將用藥情況、自我護理方法、常見并發癥的防治方法、功能鍛煉的具體方法等不易掌握的知識,應給予患者具體的示教與指導。
3.1.4 現身說教,提高教育效果:對患同種疾病的患者,選擇康復的典范進行說教,介紹經驗,對解除患者顧慮、提高治療信心具有很好的效果。
3.1.5 組織學習:定期組織患者或家屬進行學習,將防病治病常識、自我保健知識等講解給患者,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3.2 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正式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和非正式的教育活動。我們在宣教室采用適當的工具,利用周二、周四下午組織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包括口頭講解、圖文宣傳、書面材料、視聽解釋、示范訓練等。通過實施,我們發現最受患者歡迎的是個體交談和宣傳冊。執行各項操作時,醫護人員邊實施、邊講解,比如在陪患者做檢查的途中為患者講解檢查的過程、配合方法;幫助患者翻身時,講解預防壓瘡的知識;打小夾板、石膏固定和牽引患者護理時,講解有關注意事項和功能鍛煉的方法,將有關知識教給患者,促進和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質量。
4 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
①醫患座談,護士主動提問患者,了解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情況;②對患者提出的健康問題給予解答,沒有掌握健康教育內容的患者,應仔細分析原因,重定健康教育計劃,再講解,直到患者接受為止,從中不斷積累經驗,以利于今后工作。
5 討論
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有所了解,滿意率為95%,提高了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健康教育能夠促進康復,減少并發癥和致殘率,縮短住院時間及減少住院費用,健康教育滿意度達98%,但是由于受多年來功能制護理的影響,部分護士對現代護理缺乏全面的認識,加上護士知識層次和理論知識的不足,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因而影響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這不僅要求護士要不斷地鉆研業務知識,而且必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也應注意護理道德,積極主動,耐心細致,讓患者對自己有信心,使患者和家屬愉快地接受教育。
骨科患者的健康教育應以骨科知識的傳播為切入點,開展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圍繞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思想,把患者的“知、信、行 ”作為最重要的評價指標,選擇適合個人情況和生活需要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內容進行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落到實處,真正使患者受益。
總之,針對骨科患者大多發病急、病程長、并發癥多等特點,護士更應把健康教育工作當作一項常規工作去實施,并不斷地鉆研和更新,從而盡可能地提高患者的康復質量,確實達到健康的目的,推動護理教育發展[3]。
【參考文獻】
[1]方立珍,王愛蓮.臨床路徑—全新的臨床服務模式[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