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 16:23: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的作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18-0209-03
護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統中的一個分支,主要由護士進行,針對病人或健康人群開展的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是實現整體護理的重要措施,是現代護理為滿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責。隨著護理健康教育的不斷開展,越來越多的受到行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現將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響因素綜述如下。
1 護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健康觀念的轉變和系統化整體護理的普遍實施,病人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中越來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護士通過向患者傳授疾病的有關醫學、護理學的知識和技能,調動病人積極參與護理活動,提高自我護理保健能力,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變人們的不健康行為,培養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是衛生、預防及控制措施中最為重要的,是一項投資少、產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在增進群體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視。系統化的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改善因知識缺乏而帶來的精神和情感上的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困惑,而且可以預防并發癥,促進早日康復。
2 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 滿足患者的需求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不再被動的接受治療、護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技能。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適應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我院對門診200位病人健康需求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門診病人需要進行健康教育者達100%,說明人們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在不斷提高。掌握健康保健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強身體素質和維持健康,是患者和健康人所期望的生活目標。護理健康教育必須把病人視為健康教育的主體,必須重視病人的意愿、需要、情感。護士要從整體入手,即要考慮病人身體狀況、心理狀況,又要考慮病人的社會文化背景,明確病人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關疾病的知識,確認病人所關心的問題。護士不僅為患者提供治療和護理,還應借助各種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獲取有關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識,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幫助患者盡快進入角色。
2.2 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護士通過實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進護患溝通。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護患關系也從過去被動服從轉變成共同參與的合作關系,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過患者與護士的學與教的互動過程來實現的。護士、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到健康教育中,使護患關系更符合人際關系的社會性,護士與患者地位平等,增強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患者有問題主動詢問護士,護患關系得到良性發展。護理健康教育中護士與患者應形成指導、參與、合作這種新型護患關系,幫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監測疾病的變化及提高自我健康水平,達到非藥物治療的效果。調查結果表明,健康教育滿意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患者對護士技術水平的滿意率。金麗芬等認為尊重病人,關心病人是病人對健康教育滿意的關鍵。同時將護士的良好服務態度,高度的責任心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完美的展示于病人,使病人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2.3 護理健康教育在克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上的積極作用
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的治療作用。對于手術患者來說,健康教育能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降低其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可激勵患者積極參與健康維護,主動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促進術后康復。糖尿病護理健康教育緩解了患者焦慮、心理壓力等因素所引起的生長因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心肌梗塞患者往往存在抑郁心境,而抑郁心境是心臟病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危險因素。護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能。調查顯示:70%的腫瘤患者出院以后需要提供相關繼續治療、用藥、復查等方面的教育,從而利用健康教育這種信息資源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不僅是連接衛生知識與行為的橋梁,對臨床各種診療也起到了輔助和增效作用。
2.4 護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
健康教育學是一門涉及醫學、教育學、行為學、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綜合應用科學。教育能力是護士履行教育職責的首要條件,健康教育工作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能,還要具備豐富的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其溝通技巧,同時更要注重培養自身的素質和優良的品質,才能用自己的知識更好的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只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在健康教育中,針對病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異的向病人及家屬傳授有關知識和護理技能,以滿足病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2.5 有助于縮短患者住院日,降低醫療費用
范鳳麗等人認為:健康教育已成為治療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同時能減少醫療開支。
3 影響護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
3.1 沒有完善的護理健康教育體系
我國健康教育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處在起步階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因此,影響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3.2 缺乏健康教育能力
護士在開展健康教育中,對護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掌握貧乏,對教育程度了解膚淺,缺乏系統的護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因此出現健康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同時不能把握好健康教育的時機、技巧、缺少健康教育效果評價等。
3.3護理健康教育內容簡單
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時對一些常見病、慢性病等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導仍處在常規性教育內容上,對不同需求的病人缺乏系統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個性化需求的內容。
3.4 護理健康教育形式單一
護士在為病人或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時多采用口頭教育或宣傳資料方式,表現為灌輸的多,反饋的少,單項交流多,雙項交流少,沒有形成護患互動的作用。
3.5 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時間
護理工作中,有的護士認為影響護士履行健康教育的因素是沒有時間,把健康教育看成是護理的額外工作。實際上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護理工作的組成部分,許多護理目標都是通過健康教育來完成的,充分利用有效時間進行健康教育,可因人、因時、因地、因需靈活掌握,在有效的時間內既完成了護理任務,又進行了健康教育。
3.6 認知偏差
護士對健康教育中所承擔的角色認知不清,對護理健康教育與衛生宣教的區別認識不清,在履行健康教育職責上缺乏主動性。
3.7 健康教育內容陳舊
健康教育內容程序化,仍以疾病知識教育為主,預防、保健、康復為輔,忽視人文和社會知識教育。
【關鍵詞】 急診護理;健康教育;效果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知識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除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之外,還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1]。在急診科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并且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了解更多健康知識,從而對自身病情能夠及時發現并到醫院進行治療,同時還能夠將預防工作做好,另外還能夠使患者將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消極因素消除[2]。本文選擇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曾收治160例急診患者,在急診護理時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并調查滿意度,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曾于本院進行治療的急診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所選擇的這些患者中,男性有90例,女性有70例,患者年齡在30~75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52±3.5)歲。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數量相等的兩組,分別作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患者80例,其中男性有55例,女性有25例,觀察組患者80例,其中男性有35例,女性45例。兩組患者各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方面無顯著差異存在,兩者患者有差異性存在。
1.2 方法
1.2.1 教育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急診護理同時對其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常規性教育、科普性教育以及隨機性教育。常規教育就是指導患者與其自身疾病有關的知識,比如說病因,在治療過程中所用到藥物以及不同藥物的作用,告知患者日常飲食安排與日常保健。科普教育就是將相關科普教材與宣傳資料向患者散發,組織患者極其家屬來觀看科普電視節目,使患者及其家屬主動去了解并學習有關的健康知識。隨機性教育就是要向患者告知,使患者了解正確的保持、安全防護、壓瘡防止以及飲食服藥休息與用氧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在實行健康教育時,要以患者實際健康情況為依據來及時調整健康教育的內容,要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進行積極交流與溝通,并且要做到耐心解答患者與其家屬所存在疑惑。對照組患者利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
1.2.2 評價方法 利用問卷方式來調查患者以及其家屬對護理中所實行的健康教育滿意情況,將患者滿意度共分為四個標準,分別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結果利用均數±標準差(x±s)來進行表示,并且要利用t與χ2對數據結果進行檢驗。
2 結果
觀察組中患者非常滿意率可以達到62.5%,對照組組中的非常滿意率為43.75%,兩組患者之間有顯著差異存在,并且觀察組中的總滿意率也要高于對照組。其具體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3 討論
在現代醫學中,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使其情緒得到穩定,在急診科室內患者大部分都屬于急診患者,并且病種也比較多,這些患者發病都比較急,并且患者病情都十分嚴重,患者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所以患者一般都會比較緊張、激動,并且會感到恐懼[3]。在急診科室內的急診護士在對其進行護理時也要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從而使患者所存在的緊張、恐懼以及激動情緒都能夠得到緩解,同時也應該使患者的家屬保持一個積極心態,從而使患者能夠對治療積極配合[4]。
使急診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可行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在健康教育的開展過程中,護士占據主導地位。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與患者接觸時間最長的就是護士,并且在實施基礎搶救過程中能夠做到快、準、穩,同時以患者相關病史以及患者心理狀態來對患者進行相關生理以及心理護理,使患者將恐懼緊張心理消除,使患者能夠快速恢復。第二,護患關系的和諧對健康教育的開展有促進作用。在急診科室內,護士需要將大部分治療以及操作工作完成,與患者相接觸的時間最長,接觸也最為親密。由于急診科室內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在急診科室內進行健康教育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綜合上文所述,在急診護理過程中對患者行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滿意程度得到有效提高,使醫療糾紛大大減少,從而使醫療關系得到和諧發展,可以在臨床上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瞿芳.探討如何建立具有急診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吉林醫學,2012, 33(6): 13121313.
[2] 王子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護理與健康教育.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 6(1): 139140.
【關鍵詞】高血壓;健康教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177-01
1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目的
1.1 幫助病人樹立健康的理念,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群的自我保護意識,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降低心腦血管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1.2 防止和延緩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高血壓是目前不能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的疾病,推遲并發癥的年齡,減少其對生活、學習、工作的影響。
1.3 避免急危并發癥的發生:對已有并發癥的患者應控制危險因素,減緩并發癥的發展。當情緒發生波動、高血壓危象采取對策,及時就醫,保持血壓的相對穩定,防止病情惡化。
1.4 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醫務人員通過定期的宣教與患者溝通,能強化患者的行為,提高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建立有規律的生活方式,血壓控制就會越接近正常水平,從而使高血壓的并發癥發病率降低。
2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對象
2.1 全人群(主要是健康人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生活中易養成各種影響健康的行為。因此通過健康教育,使大家從小樹立全面的健康觀念,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防患于未然,使成年人的知、信、行向有利于全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并矯正不良習慣,逐漸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2 高血壓病人:通過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使其知道堅持按時服藥和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調整原有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危險因素,提高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防止病程惡化,預防并發癥發生。
2.3 高危人群:高血壓是遺傳易感性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尤其是高血壓患者的家屬應通過健康教育得到的知識、保健技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加強血壓檢測和危險因素控制。
3 高血壓健康教育內容
3.1 高血壓病人多表現為易激動、焦慮及抑郁等心理特點,而精神緊張、情緒激動、不良刺激等因素均與本病密切相關,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去除過多的憂慮。讓其了解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有效的控制,絕大多數病人能與常人一樣生活、學習、工作。
3.2 限制鈉鹽的攝入:每日食鹽攝入量低于5g~6g以下。低膽固醇飲食,以進食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少吃動物脂肪,對肥胖者應限制總熱量,使其體重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體內轉化成脂肪,促進動脈硬化。戒煙少酒,因煙酒過多引起心肌梗死,少食咖啡、濃茶、刺激性飲料,忌暴飲暴食。宜食含鉀高的食物,鉀在體內能緩沖鈉食物如黃豆、番茄、芹菜等以及各種綠葉蔬菜、水果有香焦、橘子等。宜多食優質蛋白和維生素食物,如魚、牛奶、瘦肉等。
3.3 研究表明,體力活動是獨立的降壓因素,具有鞏固藥物降壓效果的作用,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不但能增強體質,還能達到減肥和維持正常體重的目的。可選擇適當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跑步、登山等運動,要循序漸進,開始每天1次,每次半小時,以后可每天2次,每次半小時,患者可按運動前后脈搏變化及自我感覺來調整運動量,運動時心率一般控制在102~126次/min或運動后心率增加不超過運動前的50%為宜。
3.4 熟悉高血壓的預防、治療、保健和康復的基本措施,掌握藥物治療的要領和基本知識,防止用藥過程中出現性低血壓;建立靜脈通路,降壓時應注意根據血壓調整點滴速度及藥物的濃度,并且密切觀察血壓變化,用藥期間不能驟停或突然撤藥物,防止停藥后的反跳現象。
3.5 向出院高血壓患者進一步強化健康教育的內容,學會家庭測量血壓或選擇社區衛生服務的全科醫生,建立長期的醫療保健合同,定時檢測血壓,指導堅持服藥,勿隨便停藥、減藥,觀察血壓變化,使血壓維持在理想水平。
4 高血壓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4.1 定期將高血壓患者組織起來集中講授高血壓的飲食,起居及生活方式,鼓勵高血壓病人之間互動,通過溝通飲食,運動及血壓的控制情況,引導患者自愿服從健康指導及治療。
4.2 教會患者如何測量血壓,如何數脈搏等。
4.3 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和電子屏幕等大眾傳媒進行控制高血壓宣傳,通過宣傳單、宣傳折頁和手冊等文字資料直接宣傳,通過宣傳展板、宣傳畫以及聘請健康教育專家開展高血壓大課堂系列活動,小講座、咨詢等多種人際傳播形式。進行文字和形象教育,便于信息交流、隨訪。
4.4 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對高血壓患者非常重要,體育鍛煉可以消除精神緊張,減少兒茶酚胺的分泌,從而減少對血管的收縮作用,使全身肌肉放松,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小動脈功能。但應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活動內容,掌握發運量,可以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甚至可以進行慢跑、游泳等全身性的鍛煉。運動頻率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續20-60分。
5 心理指導
近年研究證實心理社會因素不僅是高血壓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且還影響高血壓的轉預后及治療效果。因為高血壓病人是有情緒不穩定,個性脆弱等性格缺陷。因此,保持病人良好的心理狀態十分重要,可通過以下方法對病人進行心理指導。
5.1 做好入院介紹。熱情接待病人,給病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讓他消除緊張、恐懼的不良心理,及時做好病區環境及規章制度的介紹和自我介紹,幫助病人盡快適應新的環境,消除陌生感,介紹患者與其它病人相互認識,便于更好相處和消除孤獨感,使病人能夠安心愉快地住院治療。
5.2 抓住每個與病人接觸的機會。心、誠懇地與病人進行交流,了解病人疾病和心理相關情況,然后對病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調節好病人的心理狀態,保持情緒穩定,消除憂慮、悲觀情緒。
5.3 安排規律生活。保證充足睡眠,配合心理放松訓練和情景冥想訓練。
5.4 根據高血壓的發病機理,臨床特點及預防和治療原則,做好疾病相關知識的介紹,及時將病情治療的相關情況反饋給病人,使病人增強治療的信心。總之,對高血壓病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對發揮主動性和重視自我保健很有意義,使病人以良好、積極的心態正視疾病,對病情的轉歸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要加強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局麻病人術晨可吃少量易消化飲食,女病人不要化妝,進手術室前摘去假牙,排空大小便。
術中教育:教會病人有咳嗽、噴嚏沖動時張口呼吸,用舌尖頂住上腭,以防止咳嗽、噴嚏振動眼部,指導病人如想活動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應預先告知醫生,避免手術意外發生。
術后教育:指導病人按醫囑保持特殊(如半臥位和面向下位等),面向下位時,病人下頜緊貼胸口,使額頭與地面或床面保持水平,身體其余部分盡量放松。病人每2~3h更換一次臥位姿勢(俯臥面向下位,坐椅趴床面向下位,坐床趴橫桌面向下位,行走時面相下位),讓病人看面向下位的圖片。指導病人手術后戴眼盾保護術眼,不要弄濕、污染和自行拆開眼墊和眼盾,眼部有癢感或不適時不要用力閉眼或用手搔癢。術眼如出現輕微刺激癥狀,如畏光、流淚、異物感,為術后正常反應,可自行緩解或消失,若不緩解且加重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局麻病人術后可正常進食,忌吸煙、飲酒,禁止食用過硬、辛辣刺激性食物,應多食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限制頭部用力活動,避免突然翻身、坐起和劇烈咳嗽,洗臉、洗頭、洗澡時避免臟水進入眼內,引起眼部感染。
出院教育:出院后繼續戴眼盾保護術眼,遵醫囑定期復查,按時點眼藥,避免過度用眼(如看電視,看報等)。如眼前出現閃光感或火花閃動,應立即到醫院散瞳檢查眼底。疾病恢復期休養環境應安靜舒適,保持溫濕度適宜,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緊張激動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指導病人適當參加鍛煉,術后半年內勿進行劇烈運動或從事重體力勞動,避免眼部外傷和頭部震蕩。眼內注入可膨脹氣體時,氣體吸收前避免高空做業和乘飛機。
結果一般情況通過對165例玻璃體切除手術病人實施圍手術期健康教育,病人和家屬有了一定的護理經驗和保健知識,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增強了病人依從性。
切口情況術眼均在裂隙燈顯微鏡下觀察,結膜對合良好,鞏膜切口閉合,術中及術后未發生切口滲漏。
早期術后并發癥165例(169眼)玻璃體切除手術病人住院期間,3眼(1.78%)眼壓升高,6眼(3.55%)晶狀體混濁(因注入惰性氣體引起),39眼(23.08%)出現葡萄膜反應。
遠期術后并發癥出院后隨訪4~22個月,術后2眼(1.18%)出現繼發青光眼;15眼(8.88%)晶狀體混濁加重。討論玻璃體切除術是一種及其精細復雜的顯微手術,手術對病人是一種嚴重的心理應激源,它可以通過心理上的疑懼和生理上的創傷直接影響手術后的康復[3-5]。因此,針對病人入院后每個階段,及時進行教育,使病人能了解本身疾病知識,掌握自我護理方法,調整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6-9]。本組病例術后早期3眼出現眼壓升高,39眼(23.08%)出現葡萄膜反應,經治療后好轉。術后遠期并發癥2例繼發性青光眼病人中,其中1例智力障礙,對健康宣教內容不理解,家屬不積極配合,引起并發癥的發生,15眼晶狀體混濁加重病人與術后保持不當有關。
本組病例手術并發癥低于一些學者報道的玻璃體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10-12]。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及時告知疾病相關知識,發現病人及家屬對圖片教育理解接受較快,術后病人能遵照圖片各種臥位和姿勢活動,提高了依從性。健康教育需要醫患之間配合和互動才能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侯麗敬龐東渤單位: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關鍵詞】 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癥;康復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the nursing process in rehabilitatio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Methods 58 schizophrenic patients during their rehabilitation period were included.They were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Regular nursing process was conducted both in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hile in the trial group simultaneously achieved health education.NOSIE and IPRO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two groups both before the trial and 8 weeks after it began.Results (1)In the trial group,the patients compliance with nursing and medication,their coping skill and their awareness about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he trial began.(2)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NOSIE and IPROS rating scale occurred both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trial and 8 weeks after it begins.The score of the trial group was in much lower.Conclusion It is quite beneficial to conduct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to improve their compliance with nursing and medication,to ease the symptoms and to fasten their rehabilitation process.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schizophrenia;rehabilitation
健康教育在健康促進中占主導地位,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精神分裂癥作為一種疾病,它的發生、發展與轉歸也同樣受生物-心理-社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對精神患者的健康教育已引起精神科專業人士的高度關注。為了探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我院對58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了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長期住院患者,男女不限。入組標準:(1)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病程3年以上,連續住院1年以上;(3)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含初中);(4)無嚴重軀體疾病及智能障礙;(5)順從性好,監護人合作;(6)除心理治療及軀體治療外其他治療不變(包括藥物劑量)。符合上述條件者共58例,隨機排序編號,單號為試驗組,雙號為對照組。男44例,女14例,年齡18~50歲,病程(9.8±6.3)年,治療用藥按抗精神病藥物效價折算氯丙嗪劑量300~400mg/d,平均(310.7±96.5)mg/d。兩組間各因素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同時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遵循護理程序分五步進行,即對患者需求的評估、教育目標的確定、計劃的指定和實施以及效果的評價。本試驗采用“上海市2002年市民精神衛生知識知曉率調查表”經修改后進行需求評估,采用《精神病防治康復》[1]及《精神科患者健康教育》[2]中精神分裂癥健康教育標準計劃進行健康教育,最后應用住院患者康復評定量表(IPROS)、護士觀察量表(NOSIE)及自制量表進行結局評價。由4名經統一培訓的精神科護師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量表測評和教育。第1周:精神疾病常識;第2周:藥物知識;第3周;康復知識;第4周:常見問題應對技能。第5周:評估患者的接受情況。對患者進行相關內容的提問或請患者復述,了解患者對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對未掌握的知識改變方式再進行教育,如此循環反復到8周后結束。形式以個別輔導與集體上課相結合,時間不固定,以患者樂意接受的時間為宜,每周保證5次,每次30min。
1.2.2 測評工具和時間 采用NOSIE和IPROS量表及自制量表在健康教育實施前和實施8周后進行測評和比較。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4名測評人員對各量表測查一致性Kappa值為0.80~0.93。
2 結果
2.1 依從性 試驗組患者在健康教育后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由48.28%上升到86.21%;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由41.38%上升到75.86%;應對技能由27.59%上升到62.07%,而對照組則無明顯變化,表明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2.2 NOSIE量表評分 試驗組患者NOSIE量表總分從開始到4周末、8周末逐步下降,表明經健康教育后患者病情有緩解與好轉。見表1。
2.3 IPROS量表評分 兩組患者8周后IPROS康復評定量表評分比較顯示試驗組優于對照組,表明健康教育對患者康復有促進作用。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NOSIE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8周后IPROS康復評分比較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 依從性是指患者的行為與醫囑的一致性。本試驗表明通過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能力,使之對疾病及藥物的副作用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對疾病的應對技能和康復有了正確的認識;其次由患者共同參與的護理模式能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和自身潛能,形成積極主動的治療信念,從而對患者提高和保持良好的依從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病情緩解 表1顯示,NOSIE評分有顯著變化,這與曹新妹[3]的研究結果相一致。一方面良好的依從性在控制精神癥狀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護士的教育指導增強了患者的自信心,促進了患者病情的緩解和改善。
3.3 健康教育能促進患者身心康復 表2顯示,兩組患者8周后IPROS康復評分比較顯示試驗組好于對照組,這與刑善勇[4]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護患共同參與的健康教育模式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護患之間保持溝通與聯系,護士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指導患者應對各種問題的技能,增強了患者的自信心,有利于促進患者身心康復。
隨著醫學的發展,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越來越顯著,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行健康教育是一種新的護理理念,正逐步引起人們的重視。本研究表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是有益的,能使患者獲得醫療與心理支持、能提高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促進患者身心康復。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觀察期短,樣本數較小,其遠期影響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林桂榮.精神科病人健康教育.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256.
2 張明園.精神病防治康復.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189.
關鍵詞:健康教育;母乳喂養;成功率
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品,是媽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多項研究證明母乳喂養對于嬰兒、母親的健康,以及整個社會、家庭的穩定都有積極的影響,提高母乳喂養率是嬰兒健康的根本保證。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1],正確實施健康教育可以使產婦積極主動的參與護理的過程,消除緊張的情緒,保持最佳心理狀態,主動配合母乳喂養,從而提高喂養的成功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11月20日~12月16日抽取14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成功率查檢,年齡在24~34歲,平均(28.6±2.6)歲,均為頭胎者,文化程度小學者2例(14.3%),中學者6例(42.9%),大學及以上者6例(42.9%),通過查檢結果進行相對應的健康教育;2012年05月23日~06月10日再抽取14例產婦進行母乳喂養成功率查檢,年齡在25~33歲,平均(28.2±2.7)歲,均為頭胎者,文化程度小學者3例(21.4%),中學者5例(35.7%),大學及以上者6例(42.9%)。健康教育前后抽取的兩組患者在年齡、孕次及文化程度等基線特征方面大體一致。
1.2方法
1.2.1入院時 介紹病區環境及、規章制度及同室產婦,減輕心理壓力。
1.2.2產前 發放母乳喂養宣傳手冊,講解母乳喂養的好處,為哺乳做好準備;床頭擺放"分娩前"的母乳喂養方面的相關知識,增強孕婦母乳喂養的信心,做好思想和準備。
1.2.3產后、術后當日 由護士協助30 min內做好早接觸、早吸吮,并保證時間達到30 min,并實行母嬰同室,增加母嬰情感交流,督促哺乳的次數,保證吸吮的有效。
1.2.4產后第1 d 床頭擺放"分娩后"的母乳喂養方面的相關知識,加深產婦的母乳喂養知識;護士再次講解母乳喂養的好處、重要性,并且指導喂養的方法、技巧。
1.2.5產后第2 d 強調母乳喂養的重要性,評價產婦的掌握程度,加強健康教育;保證哺乳的次數及有效的吸吮,指導擠奶的方法。
1.2.6產后第3 d 組織產婦觀看母乳喂養視頻,并進行集體宣教。
1.2.7產褥期 鼓勵產婦按時進食營養豐富、全面均衡的食物,鼓勵適當活動或做產后操,室內按時通風,及時更換內衣褲,注意個人衛生等[2],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利于產后恢復,保證充分的泌乳。
1.2.8出院指導 告知母乳喂養咨詢熱線,純母乳喂養6個月,產褥期禁性生活及盆浴,哺乳期做好避孕。
2結果
通過以上母乳喂養健康教育內容的實施及指導,母乳喂養成功率由原來的14.3%(2/14)提高至42.9%(6/14)。
3體會
就婦產科護理而言,初產婦在妊娠前后角色轉換、相關哺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產婦心理一直是研究的重點。產婦如果不能較快、較好地進行角色轉換,不僅關系到自身生理健康,亦可能導致產后抑郁的出現,這對產婦的自我效能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并最終造成產婦對新生兒照顧以及哺乳的一系列問題。此外,產婦相關哺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很大方面影響到產婦自身的恢復與照顧嬰幼兒的行為。所以,對產婦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進行適當知識、技能的灌輸就顯得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的臨床護理研究證明,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對于產婦多方面的影響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如何選擇最優的臨床護理干預模式,就顯得格外重要。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
認真細致地對孕產婦進行健康宣教,不僅能及時發現孕期及產后母乳喂養中存在的潛在問題,減輕產婦及家屬的許多心理負擔和壓力,而且還增強了產婦的健康保健意識,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增強了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了產婦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3];同時護士通過健康教育也能積累出一定的經驗,從而更好的開展母乳喂養工作。通過我科健康教育的實施,發現其在以下幾個方面均有這較好的應用價值:①醫院方面:全面提升醫療護理質量;全面提升病患滿意度;培養護理工作者的"問題意識",并有獨立改善工作問題的能力;節約醫院成本;提升員工滿意度;提升醫院知名度,建立醫院的品牌,樹立病患口碑;提高基層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能夠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的整體質量;②患者方面:患者可以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唐維新.實用臨床護理"三基"理論篇,2004.3:24.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大多數學校開設了專門的心理教育課程,在課堂上開始講授系統的心理學知識,很多學校還設置了各種競賽、團隊活動等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特別是心理知識競賽,因其易操作,參與人數可控,經常在學校里被使用。但實施過程中,往往采用傳統模式,一張試卷,幾種題型,一考定“終身”。競賽的結果往往成了變相逼迫學生背書、背題的手段,很少側重于學生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的綜合訓練與培養,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情感培育和意志鍛煉了。純粹的心理知識競賽,不但不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反而會增加學生學業與心理負擔,這不僅背離了心理教育的宗旨,也使得學生對心理課程和心理知識競賽產生不良情緒與情感。
2 利用心理知識競賽載體,發揮健康教育導向作用
2.1 提高心理知識競賽載體的認知功能
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最關鍵的原因是不能正確認知自己、認知他人和認知社會。正確地利用心理知識競賽,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認識心理,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學知識,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與人際關系時,不會感到迷茫失措。因為開展心理知識競賽,可以大面積普及心理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對自我不良心理狀態、心理迷茫、以及心理壓力就會有更加清醒的認識,從而降低心理負擔,減少心理壓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重在“成長”。在組織心理知識競賽時,要對各個環節進行精心設計,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如“你有不高興的時候嗎?當時為什么不高興?”引導學生自我覺察和反思,使其不僅知道“是什么”,更能通過自己的思考明白“為什么”來提高學生的認知和理性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成長。
2.2 充分挖掘心理知識競賽載體的情感激勵功能
有研究表明,人有了認識,不一定導致某種行為,很多時候還需要情感因素起作用。因為情感因素是人的個性結構中的核心與動力因素,情感因素影響著人的整個行為方式,智慧和才能。要使正確的思想認識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必須借助于情感的力量。當情感在學生內心產生、發展和豐富起來的時候,它便會成為學生行為的內省指令。
學校在組織心理知識競賽時,可據對象的不同,利用心理知識內容本身蘊藏的思想情感因素,或者通過開發一些情感題目來激發和促動學生的思想與情感,使他們產生某種行為;也可以利用參賽人員人際間的情感因素如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關系,改善某些同學的情感體驗,促進關系和諧;或者采用情趣激勵法,啟迪學生的心(下轉第240頁)(上接第224頁)靈,撥動學生的情感心弦,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與發揮,形成推動自己前進的巨大力量。
2.3 有效利用心理知識競賽載體的意志磨練功能
意志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行動,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則是指一個人的目的性、自覺性、自信性、堅韌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頑強和主動獨立等精神。意志是心理因素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人的能動性的突出表現,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
意志總是和行動緊密相連,通常稱之為意志行動。在活動開展前后,一方面可以通過先進人物事跡、杰出人物傳記、優秀影視作品的影響力, 使學生了解什么是意志, 什么是意志品質、什么是優秀的意志品質,激發學生樹立完善意志品質的決心,產生意志行動。其次,可以設計一些合作與比拼一體的活動,增加趣味性與挑戰性,有意地磨練學生的意志,既能幫助學生消化吸收心理健康知識,又可形成積極的活動體驗。再則,要合理安排各項活動的難度,引導學生克服各種心理難關,如害羞、膽怯和畏懼心理、個人時間沖突等,學生克服的困難越多,就越能培養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因為意志品質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又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
2.4 適當開發心理知識競賽載體的行為調控功能
大學階段,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偏差行為。所謂偏差行為是指不合規矩的行為,即為某一社會群體的成員違反該群體共同接受或約定的一般規定、準則、價值觀念的行為。偏差行為的出現與大學生的成熟程度和社會責任感有密切的關系。
學生偏差行為的調節和糾正, 一方面可以利用心理理論和知識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事物和自我行為,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發揮心理知識競賽的認知和情感功能,提高學生的成熟度,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內化規范意識,從而預防、糾正和控制他們的偏差行為。比如,利用小組學習、團隊合作、個體分享等形式提高心理知識競賽的實效性和吸引力,形成學生間的分工與合作、促進人際關系交往,發展健康的人際心理。對心理知識競賽的恰當利用,不僅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我行為及其原因,而且還能促發學生對自我行為的調節與控制,減少偏差行為的出現。
3 總結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良好的心理品質與健康的心理,對大學生的成才、就業與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普遍比較受歡迎的心理知識競賽載體,高校就需要進行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發揮心理知識競賽的健康教育導向作用,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程朝.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載體的開發、運用與創新[J].企業導報,2011(11).
[2] 崔景貴.我國學校心理教育的誤區及其匡正[J]. 教育導刊,2002(7).
[3] 王素萍.高校心理知識競賽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探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4).
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結膜炎患者,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2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健康教育,對比兩組的臨床效果。
結果:經過護理后,研究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治愈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
結論:針對急性結膜炎患者,強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臨床效果,縮短治愈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結膜炎健康教育治愈時間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434-02
急性結膜炎屬于季節性疾病,主要以春季多發,經過接觸性傳染。其病因主要包含內源性與外源性兩種[1]。筆者選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結膜炎患者,其中28例給予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結膜炎患者,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28例。研究組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齡5~71歲,6例單眼、22例雙眼,治愈時間為3~14d。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齡6~70歲,7例單眼、21例雙眼,治愈時間4~14d,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對比,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
1.2方法。治療方法:全部病例給予坐位,上下眼瞼翻轉,若觀察存在偽膜,給予去除,將瞼結膜暴露,防止損傷結膜。選擇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接著采用硝酸銀對瞼結膜進行涂抹,1日1次,一共涂抹3日。同時,采用左氧氟沙星眼液、四環素眼膏進行滴眼,1日5次,配合使用抗病毒藥物。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有沖洗結膜囊、去除偽膜,給予消毒隔離,向患者講解藥水滴眼方法,給予飲食控制,禁止使用刺激性食物。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選擇多樣方法與患者進行溝通,強化宣傳教育,向患者詳細講解治療的各種措施、注意事項,根據患者的心理變化,針對性的采取護理服務,提高護患信任感,增強患者治療的配合性、積極性[2]。
1.3療效判斷。治愈:患者偽膜、流淚、淋巴結腫大、結膜充血、紅腫、瞼結膜充血等癥狀完全消失。
有效:患者偽膜、流淚、淋巴結腫大、結膜充血、紅腫、瞼結膜充血等癥狀有所改善。
無效:患者偽膜、流淚、淋巴結腫大、結膜充血、紅腫、瞼結膜充血等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3]。
1.4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患者的臨床資料與數據全部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治療前后采用X2檢驗,P
2結果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經過護理后,研究組治愈18例,約占64.3%,有效9例,約占32.1%,無效1例3.6%,總有效率為96.4%。對照組治愈5例,約占17.9%,有效10例,約占35.7%,無效13例,約占46.4%,總有效率為53.6%。研究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
兩組患者治愈時間對比:經過護理后,研究組18例治愈患者中,13例0~3d治愈,4例3~5d治愈,1例5~7d治愈,對照組5例治愈患者中,1例0~3d治愈,2例5~7d治愈,3例7~10d治愈。研究組治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
3討論
急性結膜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糖球菌、腺病毒、腸道病毒、流感嗜血桿菌等病毒感染導致傳染性結膜炎,致病菌通過血行或淋巴使結膜感染,或是對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發生過敏反應造成。當這些因素作用于結膜組織,引起眼結膜充血、出血、滲出、肥大、濾泡形成時,產生眼部的各種不適。主要表現為眼紅、眼部異物感、流淚、分泌物增多[4]。
本組實驗中強化健康教育,向寒戰詳解治療措施、注意事項,使患者主動能動性得到最大程序發揮,增強患者治療配合性、積極性,兩組患在臨床療效、治愈時間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
參考文獻
[1]唐玉花.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護理指導和健康教育[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21):54-56
[2]李宗美,王春梅,陳炳衡等.急性卡他性結膜炎78例健康教育[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8):112-113
關鍵詞 社區健康教育 高膽固醇血癥 干預
中圖分類號:R589.2; R19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5)01-0036-03
Interven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XU Tai
(Beixin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of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03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fifty-six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the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and educated by health knowledge such as drug effe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hanges of life behavior, blood fat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life behavior such as diet, sleep, exercis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ctive learning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neither drinking nor smoking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and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s (TG)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intervention than before (P = 0.028, 0.031, 0.000, 0.005, 0.002,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The health consciousness and physic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hypercholesterolemia; intervention
高膽固醇血癥是人體血脂代謝異常的一種疾病,主要指血清中的總膽固醇或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因素、飲食方式、睡眠質量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血脂異常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其能引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1] 。目前,人們對血脂異常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的基本常識缺乏了解,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缺乏基本的健康護理能力,從而增加了高膽固醇血癥并發癥的發生率。血脂異常的基本常識普及已成為當今趨勢[2]。本研究通過社區健康教育的形式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實施一定程度的干預,探討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選擇上海市長寧區新涇六村小區356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24例,平均年齡(63.9±10.4)歲,平均病程(17.3±10.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由中華醫學會制定的高血脂診斷標準。部分年齡>60歲的患者,以生活能夠自理,自我鍛煉,正常語言溝通等作為入選標準。所有患者能夠自主學習,具有小學以上文化水平。雙方簽訂知情同意書。
干預方式
健康教育
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進行宣講,攜帶DVD或PPT等相關資料,發放預防和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注意事項等基本常識的宣傳單。使患者了解基本的醫學知識,加強對自身健康的護理[3-4]。
合理用藥
多數患者往往在出現疼痛或不舒服等情況下才會服藥,平時并不能按時、按量服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了解各項藥物的特異性和不良反應,根據病情選擇正確的藥物服用,并定期去醫院進行血脂、血壓以及血糖的測定,一旦有任何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并反饋給醫生[5]。
中醫調理
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組織進行中醫預防常識的普及,每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了解自己的體質,根據不同的病情、發病特點制定個性化的中醫治療措施,從膳食、養生、養氣等方面提高患者的體質,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從而更好地預防高膽固醇血癥[6-7]。
合理飲食,適量運動
飲食方面制定合理的食譜,注意飲食結構,不抽煙喝酒,少吃油膩食物、肥肉以及油炸食品等,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低脂、低膽固醇食物,如豆類食品、粗糧、大蒜、香菇和木耳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根據每位患者的自身情況,為其制定合理有效的運動方式,如廣場舞、散步、太極拳等[3, 8]。適量的家務等也可作為運動方式。
心理調整
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疾病的恢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加強與每位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對疾病的態度和認識,避免焦慮、恐懼甚至抑郁的負面情緒。患者之間也可以組成小組進行交流和溝通,形成小群體式的管理模式,共同恢復健康[9]。
評價指標
患者行為方式的改變:隨訪1.5年,記錄每位患者在飲食、睡眠、運動等方面的行為,干預前后進行統計分析。
患者血脂、血壓的變化:隨訪1.5年,測定患者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及舒張壓和收縮壓的值,干預前后進行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方差)的形式表示,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P
結果
干預前后生活的行為方式
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干預后的忌口意識、睡眠、有效運動、溝通意識、藥物依從性、主動學習醫學常識以及不抽煙喝酒等行為方式較干預前均有明顯的改善,干預前后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干預前后血脂、血壓的變化
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干預后的TC、TG和LDL-C、舒張壓、收縮壓較干預前有明顯的降低,干預后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HDL-C的平均值明顯升高,結果見表2。
討論
高膽固醇血癥的治療不僅要控制血清中總膽固醇的含量,更要改善患者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行為方式,從而避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等的發生。單純的醫院就醫并不能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療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自我健康意識和科學的健康態度是重中之重[10]。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教育,合理有效的溝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能使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達到生活行為方式的自我管理,降低高膽固醇血癥危險因素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干預的探索,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癥狀。在工作中,我們發現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宣講、放映幻燈、互相提問等,從而增強干預作用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總之,社區健康教育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起到了積極的干預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
孟麗蘋, 張堅, 王春榮, 等. 我國中老年人群高膽固醇血癥的膳食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08, 42(z1): 118-122.
劉軍, 趙冬, 劉群, 等. 中國多省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住院患者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現況[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9, 37(5): 449-453.
周文杰, 王旭, 金民.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突變分析[J]. 實用醫學雜志, 2010, 26(22): 4134-4137.
Ahn-Jarvis J, Clinton SK, Riedl KM, et al. Impact of food matrix on isoflavone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biomarkers in adul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J]. Food Funct, 2012, 3(10): 1051-1058.
Mittal A, Sathian B, Chandrasekharan N, et al. Rol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prostate cancer ― case control study from Manipal Teaching Hospital Pokhara, Nepal[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1, 12(8): 1905-1907.
丁躍有, 蔣世峰, 康彬, 等. 辛伐他汀對老年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骨密度和骨轉換影響的研究[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9, 29(4): 457-459.
馬斐斐, 王綠婭.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亞型――隱性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癥研究進展[J]. 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 2006, 26(2): 99-101.
徐超, 周波, 王曉紅, 等. 補鈣對高膽固醇血癥女性血脂影響[J]. 中國公共衛生, 2008, 24(12): 1465-1467.
黃治平. 中西醫結合治療穩定性心絞痛合并高膽固醇血癥48例[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0, 16(14): 237.
健康教育是各科護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對腎功能衰竭終末期患者更為重要。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由保守療法向穩定的持續性透析過度的一段時期,稱為誘導期,這一階段的透析叫誘導期透析。是在患者能夠耐受的情況下,進行小劑量、短時間、多次數透析,大多數患者能夠在2周內完成。由于患者剛接受透析治療,缺乏血液透析知識,血液透析對機體內外環境的改變,使患者的機體和心理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在此時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本文對2013年我院收治的42例誘導期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效果滿意。現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透析誘導期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26―83歲。血管通路為頸靜脈、股靜脈留置導管。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21例,對照組21例。2組治療方法相同。對照組僅給于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系統化健康教育。2組病人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比較2組患者對病情的認知程度、情緒、血管通路的保護程度、體重的控制情況和飲食的合理性。采用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對42例患者透析3周后進行調查,并根據醫護人員的評價建議綜合評分(%)
2 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的方式
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的不同,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因人施教,在保健科的協助下制作一些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的畫板,健康教育小冊子等進行血液透析知識的宣傳;鼓勵患者之間、家屬之間進行交流;請接受治療時間長、效果好的患者幫助介紹接受血液透析的體會和經驗。通過這些方法使患者對疾病的發展和透析的知識有基本的認識,對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2.2 健康教育的內容
透析基本知識介紹。通過圖像、文字等形式介紹透析的原理、流程,透析中的注意事項,透析中可能出現的身體不適和并發癥,如疲勞、低血壓、惡心、嘔吐、肌肉痙攣等,以及出現的問題和我們的處理方法等。充分利用患者在凈化室透析的時間,每次選擇1-2個主題進行宣教。
心理疏導。透析前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血液透析原理、操作方法、預后等方面缺乏了解,容易產生恐懼、悲觀、焦慮甚至絕望的心理,用透析來延續生命,是每個患者都難以接受的,首先要認識透析對家庭、事業、人生等多方面的影響;這就意味著病人要放棄或部分放棄原有的社會行為模式,無法與已形成的原有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及情感追求相適應。對患者不同心理狀態進行個案分析,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提供相關信息。充分利用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統,讓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透析方式和方案的選擇,因家庭成員的情感支持與有效幫助,能使患者自覺采取積極措施配合治療。透析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和無菌技術,以精湛的專業技術和良好的醫療作風,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給患者提供環境支持,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將其痛苦程度降到最低。
飲食指導。血液透析誘導期患者由長期的低蛋白以飲食改為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鹽、低鉀、低磷飲食,要調整飲食習慣,收集并觀察患者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根據病人經濟情況和營養狀況進行不斷調整。讓患者及家屬認識到營養狀況與維持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密切關系。在合理限制與增加營養的協調統一。
血管通路的自我護理。建立和維持一條有效的血管通路是進行血液透析的先決條件。絕大多數患者透析后離開醫院,所以患者自我保護血管通路非常重要。根據患者血管通路的類型,指導患者在透析后如何止血,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保護和監測。對于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的護理,無菌技術尤為重要,教會患者如何防止傷口感染和導管滑脫,如保持置管位置清潔干燥,睡眠時臥于健側,穿脫衣服時避免動作幅度過大防止將導管帶出。臨時性靜脈穿刺者,透析結束后注意壓迫止血的位置和時間,避免局部血腫。要教育患者盡早進行動靜脈內漏手術,建立一條良好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保證今后規律性透析能夠順利進行,減輕反復穿刺的痛苦。同時保護好一側上肢的靜脈,避免靜脈抽血、輸液,為建立動靜脈內漏做好準備。對于早期內漏指導患者有計劃地做功能鍛煉和自我檢測內漏的通暢情況,指導患者不要在有內漏的肢體上測血壓、抽血、輸液等,避免受壓和負重,保證內漏盡早成熟。
體重的管理。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關于“干體重”的有關知識,并了解其意義,控制好病人進食、進水量,使體重在2次透析期間的增加不超過原體重的3%。誘導期透析患者還沒有摸索出自己能耐受的最大脫水量,醫護人員要加強對患者體重的控制,糾正患者飲食習慣,如不要過多食用太咸和過多添加調味料的食物,少吃含水多的稀飯、面條,不要飲用濃茶和咖啡。在水中加入檸檬片做成冰塊,含在口中有較好的止渴效果。家庭要備血壓計、體重計隨時了解自己的血壓及體重,預防鈉水潴留引起的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腫等。“干體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營養情況、病情變化經常給予調整。
生活指導。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意愿,鼓勵患者適當增加活動。幫助患者制定作息時間表,身體運動計劃。如室內行走,室外散步,打太極拳,適當的娛樂活動,做家務等,以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加食欲,增強機體免疫力,使患者盡早恢復體力,盡快回歸社會。
3 結果
兩組中實施健康教育觀察組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情緒穩定配合治療,血管通路保護、體重的控制、合理飲食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對照組的患者,附表如下: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和健康教育的作用。 方法 本院于2006年1月~ 2010年11月共收治腹腔鏡患者200例, 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100例, 對照組100例,對照組給予傳統臨床護理,實驗組自入院就進入CNP,并按CNP實施護理及其它服務,做到連續不間斷護理,對路徑上執行的內容在護理記錄單上依次記錄,遇到問題及時反饋整改和評價。 結果 實驗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且住院天數和醫療費用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護理路徑;腹腔鏡手術;滿意情況;健康教育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一些醫院研究、發展運用臨床路徑到今天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1]。臨床護理路徑(CNP)是臨床護理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 主動地工作,也使患者參與到護理過程中,是為已確診為某種疾病的一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為中心,從入院到出院一整套醫療護理整體的工作計劃[2],是繼整體護理之后出現的新的醫療、護理服務模式。本院于2006年1月~ 2010年11月共收治腹腔鏡患者200例,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中,取得顯著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 1對象 本院于2006年1月~ 2010年11月共收治腹腔鏡患者200例, 年齡20~ 51歲, 平均年齡 39.3 歲, 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100例, 對照組100例, 經統計學處理, 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相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方法:2組均以整體護理為基礎,對照組給予傳統臨床護理,實驗組自入院就進入CNP,并按CNP實施護理及其它服務,做到連續不間斷護理,對路徑上執行的內容在護理記錄單上依次記錄,遇到問題及時反饋整改和評價。
實驗組按制定好的CNP進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時發放健康教育的資料,資料內容包括括以下幾部分:①患者入院時,向患者和家屬作入院介紹,客觀、詳細地介紹主管醫護人員、醫療作息時間、醫院環境、規章制度、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作入院評估,向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心理因素與疾病的關系。并向患者講解術前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飲食種類的選擇及目的,告知入院的第一天和次日就要完成的檢查,讓患者在各方面做好充分準備以迎接手術。②術前1d準備工作: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名稱、時間、禁食時間、腸道準備、麻醉方式、做好皮膚準備、抗菌素皮試及麻醉皮試、陰道準備,指導患者沐浴更衣、排痰、有效咳嗽、及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并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得到充足的睡眠。③手術后患者要注意的內容,包括采取的、術后疼痛、可能放置的引流管、腹部切口、術后用藥情況,指導患者取正確臥位及適當活動的目的意義,進食時間和飲食要求,護士會及時為她測量意識、生命體征、了解有無不適等,必要時作相應處理。④出院指導包括飲食指導、自我保健知識、用藥指導、復診指導等。觀察運用護理手段后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無差異。
2 結果
2.1評價指標 (1) 兩組病人的評價工作均在出院前1d進行, 采用問卷方式, 依據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流程自制問卷表, 對問卷表上的每個問題設3個評價標準, 即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 分別為10、6、4分, 由護士長對病人進行測試,得分 > 85分為達標。 (2)采用病人滿意度調查表在出院前進行調查, 滿分100分, 90分以上為滿意。
2.2兩組病人健康教育達標情況比較 (表1)
3 討論
3.1 規范了護理服務流程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提高醫療護理服務質量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通過明確的職責,減少治療護理環節,使護理活動有章可循,減少了其行為的隨意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療護理差錯。同時,還使患者掌握了更多的疾病預防 保健 自我護理知識,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和水平。
3.2能夠有效地減少護理差錯 隨著病人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 以及護理隊伍新成員的不斷增加,護理行為和護理操作過程的規范化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后, 護理人員能夠全面、 準確的觀察病情, 避免了由于個人水平、 能力不同而造成遺漏和疏忽,使每例病人在住院期間都能得到全面相同的護理, 也可使護理人員能盡早發現病人的并發癥及時處理。
3.3 CNP與患者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體現的是整體護理的進一步深入,它把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變成了具體實施的項目,尤其是心理護理,通過耐心的講解及指導,消除了患者的顧慮,臨床路徑的實施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溝通技能,保證了將健康教育貫穿到從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個環節,使患者在整個住院期間均受到護理人員熱情服務,精心的治療和護理,從而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依賴感。實驗組的滿意度和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提高。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融洽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3.4 CNP作為一種新的醫院護理管理模式, 正在被廣大的醫院管理者逐步接受和應用,它有效地解決了醫療護理質量的改進和醫療成本節約之間的矛盾, 在臨床上具有科學性、 實用性、 有效性,能為加強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意識, 以及規范操作程序方面提供量化指標,便于檢查監督, 提高健康教育質量和病人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3]。本臨床觀察可知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提高了病人的健康意識和滿意度。可見, 這些效果正是當今醫療改革中需要的護理管理模式,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桂濤.臨床護理路徑[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17(1):1-3.
[2] 成冀娟整體護理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83.
【關鍵詞】健康教育;防病;衛生事業;地位和作用
1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任何一項工作的有序開展,都需要具備切實可行的技術、廣泛的推廣機構以及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只有保證這三個條件同時滿足,才能有效實現工作的開展。而對于醫療衛生事業建設工作來說,預防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如果缺乏必要的技術做支撐,才能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而與偶小的推廣機構則是保證防病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我國衛生防疫機構記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而且已經形成了網絡化的管理是,尤其是在城鄉防病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具備了技術支撐和網絡機構的同時,也需要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所以我們可以引進先進的技術,建立機構,同時引導群眾積極主動的參與,才能保證防病和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世界衛生組織在相關的研究文獻中對于威脅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疾病種類進行劃分,而其中以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的威脅最大,也成為了威脅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以及預防癌癥的相關問題的研究方面,仍然缺乏完全的有效預防和治療方法,所以必須要通過科學的健康教育促進群眾健康意識的提高,促進群眾身體素質的提升。
2健康教育的實踐
健康教育工作在衛生事業建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在19世紀的英國,利用種牛痘來消滅天花的技術開始傳入到我國,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宣傳,群眾對于這一方法并不認知,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并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我國多年防治天花的過程中,國家也始終堅持自愿接種牛痘的思想,并且向群眾做好宣傳工作,通過宣傳畫刊、衛生科普知識講座等方式向群眾宣傳種牛痘的作用,因此在解放后的幾年間,便實現了對天花這種頑疾的有效預防。
3健康教育的作用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日漸提高,尤其是在健康方面的關注程度也更加重要,很多專家都提出了不吸煙、少飲酒、合理營養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為慢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借鑒。而通過多年的實踐也證明,必須要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來促使群眾養成自覺的健康管理方式,才能促進健康教育作用的充分發揮。在衛生事業建設方面,健康教育對于衛生問題的預防和控制作用也十分重要,當前,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了實現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關鍵。比如上世紀80年代在新疆地區發生的戊型肝炎,患者數量多、疫情重,在流行醫學中認為群眾缺乏衛生保健常識而造成了病情的大量蔓延,事實上,對于肝炎的預防工作并不繁瑣,只要注重日常的引水安全和食品安全,便能夠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而這看似簡單的預防工作,卻不僅僅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和法治手段來是實現的,而必須要通過廣泛的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使群眾對肝病和預防手段有詳細的認識,才能有效的控制疫情,并且獲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而通過這方面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健康教育的開展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宣傳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教育手段,使疾病的預防工作做到家喻戶曉,只有群眾對疾病的預防有更多了解,他們才能積極注重的自覺參與,才能保證各項工作做到實處,從而促進疾病預防工作和衛生事業持續、有效的開展。
4結束語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健康教育的地位也作用也顯得日益重要。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的同時,更加需要健康教育工作實現對人民群眾進行全面的宣傳和教育,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通過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來促進我衛生事業建設的開展,從而促進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促進醫療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