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1 17:26: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別墅庭院景觀設計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Abstract: The hot spring tourism resor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Today, people advocate health, aspire to the high-quality lives. A bubble bath with exquisite environment and can provide a private exclusive resort has become the pursuit of hot spring tourism. At the same time, the high-quality landscape environment can enhance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hot spring resources, so a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t springs tourism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small courtyard landscape bubble pool of Qiling Hot Spring Hotel in Qujing as the exampl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of high quality garden bubble pool in detail.
關鍵詞:溫泉湯院;泡池景觀;景觀設計;麒麟溫泉
Key words: hot spring yard;pool landscape;landscape design;Qiling hot spring
中圖分類號:TU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3-0131-03
0 引言
近年來溫泉旅游度假成為一種時尚,溫泉旅游包括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文化體驗、養生保健、大型水上娛樂、地產度假等一系列綜合旅游價值。因此溫泉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規劃設計成為旅游產品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而高端私人溫泉養生更是溫泉旅游中的精品項目,而優質的景觀設計則是重要保障。但在眾多的溫泉景觀設計方法的理論研究中對高端私人溫泉景觀的研究很少,并未對其作出具體的詳細總結與說明,本文將根據具體案例深刻解析私人庭院景觀泡池設計的要點與方法。
1 相關概念解析
1.1 溫泉
溫泉分布于世界各地,人類對溫泉的利用早已歷史悠久,由于文化的差異和研究角度的不同,我國臺灣地區制定的《溫泉法》[1]中把溫泉一詞定義如下:
①溫泉:符合溫泉基準之溫水、冷水、氣體或地熱(蒸氣)。
②溫泉水權:指依水利法對于溫泉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之權。
③溫泉礦業權:指依礦業法對于溫泉之氣體或地熱(蒸氣)取得探礦權或采礦權。
④溫泉露頭:指溫泉自然涌出之處。
⑤溫泉孔:指以開發方式取得溫泉之出處。
⑥溫泉區:指溫泉露頭、溫泉孔及計劃利用設施周邊,經勘定劃設并核定公告之范圍。
⑦溫泉取供事業:指以取得溫泉水權或礦業權,提供自己或他人使用之事業。
⑧溫泉使用事業:指自溫泉取供事業獲得溫泉,作為觀光休閑游憩、農業栽培、地熱利用生物科技或其它使用目的之事業。
在日本《溫泉法》中第一章第二條把“溫泉”定義為從地下溶出的溫水、礦泉水、水蒸氣及其他氣體(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天然氣除外)。
在《辭海》[2]中,溫泉被定義為“水溫超過20攝氏度的泉,也稱作蘭湯,暖池,熱湯、壬夫、湯池、湯井水、湯泉、溫谷、溫湯、磐石湯等”。
陳炎冰在《礦泉與療養》一書中,溫泉的定義則是“由于地殼深處的地下水受地熱作用影響而形成一股含有多種活性作用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礦化度,泉水溫度常高于30攝氏度以上的泉。”
周進步等在《現代中國旅游地理學》[3]一書把溫泉定義為“習慣上,把溫度高于人的皮膚溫度的泉水統稱為溫泉,低于這個標準的成為冷泉,高于人體體溫37攝氏度的又稱為熱泉、高泉或沸泉。”
1.2 溫泉湯院
溫泉湯院是以休閑度假,溫泉養生等溫泉資源開發為主體,結合具有私密性的院落景觀與酒店服務設施或私人別墅等;提供具有高品質的景觀環境與獨特的私密性溫泉泡浴體驗及養生需求。
2 景觀設計與溫泉湯院的關系
多年來在溫泉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擁有優質景觀資源的溫泉產品能夠吸引更多的體驗人群,不僅增加了旅游資源的經濟效益,也提升了溫泉資源的自身價值和周邊自然環境質量,同時傳承和保護了溫泉衍生文化價值與當地地域、人文、歷史等文化價值。從而更好地實現了天然溫泉資源與旅游開發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景觀設計在溫泉湯院的開發與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 湯院景觀設計的要素
湯院景觀設計要素主要包括:院落景觀,溫泉景觀,景觀建筑及主體建筑幾個部分。
3.1 院落景觀
院落景觀是以庭院景觀為主的景觀設計要素,結合地形與獨特的景觀風格構成私密的院落景觀。具有優質景觀要素的院落可供體驗者融入自然,放松心境,成為一個可以修心養性的戶外空間。同時優質院落景觀具有調節小氣候,平衡一定范圍內生態環境的作用。
3.2 溫泉景觀
溫泉景觀主要以溫泉水體景觀為景觀設計要素,在湯院景觀設計中,溫泉水體即是院落中的水體景觀,又是具有泡浴養生的溫泉泡池,因此在溫泉景觀的設計中既要結合地形對溫泉水體的形態進行設計、結合周邊植物及建筑景觀進行布局營造,又要充分考慮到泡池的人性化設計以充分發揮溫泉資源的養生作用。
3.3 景觀建筑及主體建筑
在溫泉建筑設計方面,建筑功能主要以提供休息娛樂為主,因此建筑為體量較小的矮層建筑為佳;材料一般選擇比較貼近自然的材料,例如木材,石材,茅草,土坯等為主,使建筑更好的與溫泉及周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在湯院景觀設計中,景觀建筑一般以亭子、廊架等具有一定裝飾效果和遮蔽陽光、風雨作用的景觀建筑為主。而主體建筑則是指提供居住設施及酒店服務的建筑,一般以別墅及酒店獨立套房等具有私密性的精巧獨棟建筑為主要形式。
4 以曲靖麒麟溫泉精致酒店小庭院景觀泡池設計方案為例
4.1 項目概況
麒麟溫泉精致酒店小庭院景觀泡池項目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三寶鎮,景觀泡池庭院占地面積約235m2。項目地年平均氣溫14.5℃,夏季無酷暑,冬季無嚴寒,平均降雪日6天,氣候舒適宜人。項目定位以高端私人消費人群為主,因此在泡池庭院的景觀設計中著重了精細化與品質化,同時強調了個性化與人性化設計。
4.2 泡池庭院景觀設計
泡池庭院景觀設計以日式園林為設計思路進行布局,泡池位置設在場地中心,景觀在其周邊進行布置,從而使人在泡池中或休息平臺上從各個角度和方向均可以欣賞到不同的別致景色。由于場地大小的限制,場地周邊的擋墻會對人的視野進行遮擋,弱化了景觀效果,因此在擋墻處配以竹籬笆進行圍合,對擋墻進行一定的景觀處理,形成獨特的日式院落景觀效果,從而渲染了山水田園的詩意美。場地內在泡池周邊做了微地形處理,使場地更具層次感,在草地中嵌入自然石條搭配植物營造出自然且有禪意的庭院景觀,使泡池庭院成為放松、修心養性及冥想的自然空間。泡池木平臺周邊與草地之間鋪以白砂石,不僅渲染了日式景觀院落的禪意美,同時有隔水防潮的作用,使整個庭院景觀空間從高到低更具層次美。
4.2.1 植物景觀設計
蘇雪痕在《植物造景》一書中提到“植物景觀設計同樣遵循著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一、調和、均衡和韻律四大原則。”[4]因此在本項目中植物種類的選擇上主要結合庭院景觀的特殊性與溫泉環境的特殊性進行選擇。植物搭配注重了變化中遵循統一和諧的原則;植物株型與高矮的選擇注重與建筑體量的比例調和原則;植物配植時遵循了自然均衡原則和韻律原則,使整個植物景觀更自然,更具韻律與節奏感,強調出泡池庭院的層次與精致。(見圖1植物設計示意圖)
本項目中主干樹以常綠喬木為主,配以灌常綠灌木和變葉灌木為輔,搭配常綠草坪與地被植物使整個庭院植物景觀更錯落有致。再配以賞花植物和芳香植物使泡池庭院四季皆有不同景致可供欣賞,從而提升人們在庭院中的視覺與嗅覺享受,使人融入自然達到身心放松的泡浴療養效果。(植物種類參見表1)
4.2.2 溫泉泡池設計
溫泉泡池設計主要根據場地地形和泡浴人數來對其進行形狀與大小的設計。泡池的形狀一般為長方形、方形、圓形或自然形狀。在本項目中,泡池庭院定位為私密的家庭式休閑養生空間,因此在使用人群上以家庭為單位,一般為2-5人,以面積較小的泡池為主,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和使用率,同時能更有效地結合周邊景觀創造更為豐富精致的私密養生空間。
泡池邊材料采用香柏木制成,香柏木本身可入藥,其天然芳香具有安神定氣之功效,可使人在泡浴過程中緩解疲勞的神經,安撫波動的情緒。同時香柏木木質柔和舒適,具有優良的觸感,舒適度超過自然石材,更加體現出私人泡池的精致與人性化。同時香柏木具有很強的耐腐性、質地硬、密度高,色澤淡雅、木紋美觀,是非常好的溫泉材料之一。泡池池底及坐凳材料采用厚燒面黃銹石,黃銹石池底結合香柏木池邊形成統一的自然的暖色調,給人愉悅且溫馨的感覺,更能營造出具有自然氣息的泡浴氣氛。(見圖2材料及鋪裝示意圖)
泡池中坐凳與池水深度設計根據人體工程學來進行設計。在《溫泉泡池人性化設計初探》一文中提到,溫泉泡池內設置坐凳,坐凳高度在0.3m,坐凳的面寬在0.3m-0.45m左右,則水深設置在0.8m-0.9m之間,坐著休息的時候可以更好地交談,并調節自己的姿勢,或仰或躺,都會很舒適。[5]本項目中,泡池深度為0.85m,坐凳距池底高度為0.3m,坐凳面寬0.4m,水深為0.75m,人做在泡池中溫泉水高度在人胸口一下,不會造成胸悶等不適癥狀,使人更舒適地在池中享受泡浴休閑。
泡池出水口設計結合了景觀小品不僅增添了小品的趣味性同時賦予了功能性。泡池出水口設計采用了耐腐蝕耐高溫的石材結合假山石景設計而成。
4.2.3 景觀建筑設計
本項目中景觀建筑選擇小體量的景觀亭,具有遮陽遮雨的作用,使人們在不同的天氣條件下都可舒適的享受泡浴與休息。景觀亭選擇木質材料,搭配周邊的新中式主體建筑的建筑風格進行設計,使之能更好地融入周邊景觀氛圍,從而營造出自然鄉土而又精致典雅的庭院景觀。
4.2.4 鋪裝與小品設計
鋪裝設計采用石材、木材等,使鋪裝更自然的融入周邊景觀中。泡池庭院中的小品以石制景觀燈為主,假山石為點綴。石制景觀燈在夜晚時可做熏香燈使用,既能營造浪漫愜意的夜間泡浴氣氛又能起到去除蚊蟲的作用。
5 總結
本文通過對曲靖麒麟溫泉精致酒店小庭院景觀泡池設計方案為例,深度解析了泡池庭院在景觀設計中重點。為此類項目設計方案提供了理論依據,為提升溫泉資源經濟效益做出了案例支持。庭院景觀泡池的設計重點在于以下幾點:
①把握場地尺度與周邊自然景觀對庭院泡池進行總體規劃布局,融合場地內外景觀,從而為提升溫泉資源的經濟價值與周邊自然資源的價值打下基礎。
②從植物的選擇到搭配景觀小品的布置和與景觀建筑的融合,盡量做到既能創造出融入自然的院落休閑空間,又有精致景觀細節,從而突出地域特色與地域文化的獨特性。
③在泡池設計中,突出人性化設計與個性化設計,從材料的選擇到舒適性的細節把控,從而創造出高端精品的私人定制化體驗空間。
參考文獻:
[1]臺灣地區2003年7月2日頒布的法規文號為華總-義字第09200121190號,法規名稱為制定「溫泉法.
[2]夏征農,陳至立.辭海[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9-1.
[3]周進步,龐規荃,秦關民.現代中國旅游地理學[M].青島出版社,1998.
(一)選擇合適的教材
目前園林、環境藝術、城鎮規劃、建筑設計、園藝、室內設計等專業都開設了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課,但課程教材種類繁多,每個學校選擇的教材也不同,針對高職高專院校城鎮規劃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選擇了李錚生主編的《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與設計》作為課程教材。該教材分為園林景觀基本要素、園林景觀設計手法及各類綠地規劃設計案例剖析3大部分內容。教材針對高職高專城鎮規劃專業和建筑設計專業學生園林基礎知識薄弱等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教材內容全面、具體,學生易接受,緊扣專業所需,充分利用案例鞏固和加深學生對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知識的理解及應用。但該教材缺乏地形設計和植物景觀設計這兩方面的內容,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增加了一些學習內容,如景觀設計學、風景園林設計、景觀設計基礎(植物篇)、園林景觀設計、園林設計等知識,以彌補所選教材的不足。
(二)整合教學模塊
根據高職高專院校城鎮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對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增加了能夠幫助學生就業的教學內容,在保證總學時72學時不變的情況下,將課堂教學分為36學時的理論課程教學和36學時的實踐教學兩部分。與以往的教學設計相比,新的教學計劃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為了幫助學生將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對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課程進行了模塊教學探索,將課程內容整合為兩大模塊,即園林景觀設計基本理論知識模塊、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實踐模塊,其中實踐模塊是考察理論知識模塊教學成效的手段和主要方法,通過實踐模塊評判學生對理論知識模塊的掌握程度。筆者在教學中將36學時的實踐教學又具體分解為3個課程設計任務,每個課程設計任務的要求及設計目標各不相同。第1個課程設計任務是別墅花園設計(中式庭院景觀)項目,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一套A3方案,用時2周,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小空間景觀設計能力,要求學生在設計中融入園林景觀的四大要素,學會傳統的造景手法,掌握基本的景觀設計方法,獨立完成設計方案。第2個課程設計任務是城市街頭綠地設計(山地水系景觀)項目,要求學生組合為2人小組完成一套A3圖冊,用時3周,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地形和水系景觀設計能力,要求學生在設計中充分運用園林景觀中的人工和自然要素,把握各景觀及廣場建筑之間的關系尺度,進一步提高學生造景手法的運用能力,學會綠地景觀設計中的各功能布局、用立面圖表達景觀層次關系,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與協調溝通能力。第3個課程設計任務是城市廣場設計(西歐風格景觀)項目,要求學生分為3人小組完成一套投標文集,用時4周,主要目的是強化訓練學生的設計技能,幫助學生在設計中創新設計元素,學會協調建筑與環境風格,具有相應的景觀處理能力,學會編制設計文本及圖集。通過以上2個模塊的教學和3個課題設計任務的具體實施,既能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改進教學方法
(一)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課程的任教教師,不僅要專業扎實,還要具有極強的實踐及動手能力。這需要教師除了積極參與景觀規劃設計項目提高實踐能力之外,還要主動參加各種教學研討活動和科研活動,了解學科前沿發展動態,提高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正確引導他們認識課程性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二)實施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筆者依據不同教學模塊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在理論模塊教學中,以多媒體教學和講授法為主,在講授理論中穿插優秀景觀案例的賞析,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在實踐實訓模塊教學中,采用項目實驗實訓、情景模擬、課堂討論和對比教學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具體來說,在課程教學中多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一是多媒體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文字直觀展示和講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水體、建筑和地形等四大元素,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選取一些成功案例利用多媒體進行設計方案的演示和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設計構思的理解,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思考的意識。另外,可以通過多媒體學習網站,讓學生課下進行網上自主學習,補充知識,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二是案例教學+現場參觀教學。案例教學和現場參觀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是立竿見影的。筆者在理論教學之余,常帶領學生去市區及學校周邊各大公園、廣場綠地進行現場教學,講解綠博園、紫荊山公園、校園中的景觀設計,分析景觀中的鋪裝設計、園林建筑小品設計、植物配置等,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悟景觀設計的美,培養學生的園林景觀設計能力。采用案例教學法能夠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借鑒并超越優秀園林景觀設計作品。三是項目實驗實訓教學法。這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課程教學的重要方法。該教學方法緊扣城鎮規劃專業學生培養目標,通過“任務導入—思維啟發、設計引導—課堂集中指導、課后單獨輔導—總結評價”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高職高專院校應與高校和設計院建立項目合作關系,讓學生熟悉規劃設計類項目的工作程序,提高學生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四是情景模擬和對比教學法。采用情景模擬和對比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情景模擬中學生可以成為項目設計的主角,以設計評標的模式進行教學,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和探索,鍛煉學生的崗位實踐應用能力。對比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回顧方案設計過程,在互相對比中取長補短,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創新和完善考核體系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規劃師,要求學生具備園林景觀設計知識和景觀設計能力,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最終目標。要檢驗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建立一個動態的、靈活的考評體系。傳統的期末考核多考查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記憶,不能檢測學生的實踐能力,也不能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筆者結合課程的專業特點和3個課程設計任務,構建了“2+3+5=10”的考核體系,即學生第一個獨立完成的設計方案的成績占總評成績20%的權重,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第二個合作完成的設計方案的成績占總評成績30%的權重,主要考查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景觀設計能力等;最后一個合作完成的投標方案文集的成績占總評成績50%的權重,綜合考查學生對方案設計的理解、創新程度。通過上述3次測評,可以動態顯示學生在該課程學習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進而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和提高。另外,筆者在該課程的教學考核中,還制定了無不及格的考核原則。筆者認為,任何設計都有其獨到新穎之處,沒有不合格的作品和學生。對一些設計能力較弱、實踐水平較差的學生,教師更應跟蹤指導,直到學生的設計方案符合要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提高其設計構思和設計實踐能力。
結語
【關鍵詞】 山地建筑;監理要點;防范
【中圖分類號】 TU721.5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727-5123(2009)01-041-02
1工程概況
天琴灣三期工程位于深圳市鹽田區東部海岸著名的旅游勝地――大梅沙與小梅沙之間的崎頭嶺上。場地北靠鹽壩高速公路,南鄰連接大小梅沙的鹽梅路,項目用地北高南低,建筑物座北朝南,三面臨海,面向大鵬灣海域;山地原始地貌屬丘陵地貌,海拔高度34~120m,山坡坡度25~65°,表層植被以雜草灌木為主;場地地層由雜填土、坡積砂質粘性土、殘積礫質粘性土及燕山期強風化、中風化和微風化花崗巖組成。
別墅用地依山而建,共設計豪華獨立式別墅48棟,一棟會所及直升機停機坪組成,其中48棟別墅均配有獨立的宅前路或宅前橋及室內泳池和電梯,是當前國內首席高檔次別墅區。別墅總占地面積257161m2,總建筑面積25462m2;場地別墅大多3~4層,因山地地形復雜,其配套工程有橋梁工程、道路擋墻工程、邊坡支護工程、水保工程、景觀綠化等工程。
2設計形式、工程特點
2.1設計形式。自然景觀和天然資源是本項目最大的優勢。以不破壞山地原有特征和植被為原則,配合獨具特色的規劃及建筑、景觀設計,利用自然山勢高低錯落,令生態環境與建筑融為一體,營造一種映在綠叢中的臨海高檔別墅,為尊貴的客戶提供舒適溫馨的居住環境。
別墅建筑結構為框架結構,基礎有樁基礎、墩基礎及天然基礎,建筑物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框架抗震等級三級,建筑物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2.2工程特點。
2.2.1別墅各層平面錯臺多(標高多,無標準層),陽臺、衛生間多為降板,因此對于施工測量和控制標高應謹慎細致。
2.2.2別墅工程結構軸線多,節點多、異型柱多,轉角多,施工工序多,給模板及鋼筋的制安帶來一定的施工難度。
2.2.3有些別墅底層凈空高達7米,屬高支模,安全施工控制應高度重視。
2.2.4別墅工程山勢較陡,主體施工的外腳手架搭設及安全維護工作要認真對待。
2.2.5別墅施工工序:場地土石方開挖水保施工邊坡擋墻防護施工基礎孔樁平臺腳手架搭設孔樁開挖施工平臺腳手架拆除承臺開挖土方轉運及樁頭處理磚胎膜及擋土墻砌筑抹灰基底及結構層施工(穿叉墻體砌筑施工)園林園建及外裝施工。
2.2.6因工程處于著名的旅游勝地,施工期間的排污和垃圾處理要作為重點加以控制,保證施工期間不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
2.2.7水土保持工程是本工程的另一重點,項目的開發應盡量減少山體水土的流失。
2.2.8因山地建筑工程形式多,各設計單位要在建設方的統一部署下,搞好不同工程形式的協調配合工作,使工程主體、景觀及配套工程達到整體完美統一 。
3工程監理控制要點
山地建筑工程相對城鎮平地或坡地建筑工程,從工程施工到監理控制總體形勢區別不大,但因山地建筑大多依山體地勢而建,坡體陡峭,地表覆土較少,因此相對城鎮平地或坡地建筑工程,從工程施工到監理控制又有其獨立特點。天琴灣山地別墅建筑工程,施工初期首先應完成和完善山地水保體系及道路擋墻工程的施工,在道路等配套工程完成后, 山地別墅施工除應做好一般建筑工程常規控制外,還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控制:
3.1主體施工控制要點。
3.1.1基礎孔樁控制。天琴灣山地建筑目前已施工的18棟別墅(含會所)基礎多設計樁基或墩基礎,因坡體陡峭,給基礎施工帶來極大困難。首先,所有基礎孔樁施工前需先搭設10米左右的鋼管腳手架施工平臺,以利于土石方的轉運和運輸;其次,對于孔樁石方的爆破作業,要特別重視和做好山體下旅游區道路和人員車輛的防護戒備工作。
3.1.2屋面、露臺排水控制。天琴灣三期已施工單體別墅主體建筑面積多在800O左右,且大多臥室、客廳等房間設有戶外大面積陽臺和露臺,大多陽臺和露臺均覆有種植土進行苗木綠化及點綴景觀小品工程,有的別墅平屋面設有屋頂花園,因此工程對屋面、陽臺和露臺的排水設計和施工十分重視和必要。天琴灣三期單體別墅屋面、陽臺和露臺的排水設計主要采用PVC管連接網狀排水盲管,并覆蓋陶粒濾水層,雨水經濾水層、排水盲管再流入周邊邊溝及外墻排水立管排走。
3.1.3內外裝飾特色。天琴灣三期工程已竣工的16、17棟別墅及即將裝修的別墅均是豪華裝修。其特色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裝修材料品種多,且很多材料為港澳及國外產品,價格昂貴;二是施工裝修方法多,裝修節點多,工藝要求高。
3.1.4別墅防雷要求。山地別墅工程由于它的特殊性,加之小梅沙依山畔海,對防雷接地要求較高。別墅工程座落巖石上,土壤的接地電阻高,施工中除按設計規范要求進行施工外,增加了每棟別墅每層設置均壓帶(外墻門窗均接地);室外泳池設置400×600網絡式等電位扁鋼聯接,小區每棟別墅的接地網絡聯成一體;建筑物避雷帶的設置在工程中采用了屋頂避雷器和暗敷避雷帶相結合的做法,防雷接地既滿足了規范要求,又保證了建筑物的外形美觀。
3.2支護工程控制要點。
3.2.1要十分重視地質勘察工作。監理工程師要認真閱讀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特點,分析可能導致邊坡土體滑坡的各種因素,對影響邊坡穩定性的關鍵地段、重要地層和土質指標做到心中有數。由于地質勘察資料不一定很詳細而且可能與實際情況有出入,監理工程師在支護工程施工中還要經常對比現場的地質情況,與地質報告差異很大時要及時告知建設單位,由建設單位通知勘察和設計單位,查看是否需要調整設計方案。
3.2.2高邊坡設計方案必須經過專家論證。建筑物的設計一般由正規設計單位負責,支護工程往往被認為是施工措施的一部分而不包含在施工圖設計之內,由具備設計資質的支護單位自行設計。由于支護工程是一門很復雜的技術,如果設計人員的經驗不足,很容易造成設計考慮不周。因此,要求聘請有豐富經驗的專家進行設計、施工方案要經專家評審論證,以便有效降低支護工程的風險,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3.2.3天琴灣三期工程支護形式。由于天琴灣三期別墅工程用地依山而建,單體別墅工程均設有支護工程,且公共區域的道路橋梁工程兩側,根據地形也設計了邊坡支護工程。0#橋邊坡支護高度為26.5m,小區邊坡支護高度為30.8m,邊坡支護安全等級均為一級。
天琴灣三期邊坡支護工程主要采用的形式有:掛網噴錨支護;框架梁+錨桿(索)支護;人工挖孔樁+預應力錨索支護;錨桿(索)框架梁+柔性防護網支護;錨桿(索)框架梁+柔性防護網+微型樁支護;錨桿(索)+框架梁+鋼筋砼抗滑墩支護等形式。
3.2.4做好邊坡監測工作。①主要為坡頂、坡面位移變形監測,監測工作由專業人員進行;②監測頻率為施工期間每周監測2次,竣工后每15天監測1次,半年后每月監測1次,1年后兩月監測1次,可根據變形速率調整監測間隔時間。
3.3水保工程控制要點。
3.3.1成立臺風、暴雨水保安全應急防范小組。深圳地處沿海,降雨量大,雨季長,臺風和強熱帶風暴頻繁。天琴灣三期山地別墅建筑均依山而建,為避免水土流失,確保工程質量和正常的安全施工,應成立制定臺風、暴雨及水保安全應急防范小組及預案。充分發揮應急防范小組人員的作用,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各單位協同奮戰以保證在臺風、暴雨期間,將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對項目的影響和損失降至最小。
3.3.2制定防范措施(預案)。
3.3.2.1臺風暴雨安全應急防范措施:①臺風季節應特別提高警惕,隨時做好防臺風襲擊的準備。設專人關注天氣預報,如遇天氣變化及時報告,以便采取有效措施;②成立臺風期間搶險小組,密切注意現場動態,遇到緊急情況,立刻投入現場進行搶險;③科學、合理安排好各分部分項工程的雨期施工,當風力大于6級時,應停止室外的施工作業,做到有備無患;④臺風到來之前,應對高聳獨立的機械及未裝好的鋼筋、模板等進行臨時加固,堆放在樓面、屋面的小型機具、零星材料要堆放加固好,不能固定的東西要及時搬到建筑物內;⑤臺風過后要立即對模板、鋼筋特別是電源線路進行仔細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問題嚴重的必須停止使用,經現場負責人同意方可復工。
3.3.2.2水保安全應急防護措施:①提前籌備水土保持所需要的各類物資,組織好應急搶險隊伍,隨時準備出發;②在下大雨或暴雨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情況下,現場管理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值班,服從組織安排;③加大現場巡查力度,不放過每個細節的隱患,根治源頭,切切實實做到險中無險;④提早做好整個山體上排水系統的通暢,特別是對所有臨時或者永久性的跌水溝、沉沙井、道路邊坡排水溝及山頂上的截洪溝,過路函管全面檢查,是否有堵塞情況,如需疏通的部位要盡快安排并落實到位;⑤對整個現場有水土流失的部位,應該慎重對待,并且及時拿出具體的整改措施,及時解決,以免造成進一步的水土流失。
關鍵詞:山地住宅;建筑設計;立面效果;環境景觀
Abstract: the current with the land policy tightening,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has to city suburbs mountai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hill country house building design.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 mountain house; Architecture design; Elevation effects; Environment landscape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前言
山地住宅是建筑產品中最具特色的一種,由于其依山而建,立體層次豐富多彩,空間變化多樣,意趣盎然,使得這類項目比平地項目更具市場號召力,其不可模仿的自然景觀成為最大的賣點,同時也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看與被看”是山地住宅設計的重要出發點。“看”即住宅本身的視野,坡地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看臺,因此需要巧妙地安排各棟建筑的位置。“被看”則是建筑本身的形象,山地將建筑群的輪廓完全暴露出來,要創造美侖美奐、鱗次櫛比的體形與空間,為城市增色。
地形與地貌是山地住宅必須尊重的前提。因地制宜,保護原生態的山石林木是丌發設計的基本原則,但恰恰也是目前開發設計的薄弱環節。由于開發及設計成本等因素,往往是幾個基本戶型的簡單重復,對許多特殊地形無法作 針對性的設計,從而導致大量的地形改造,使原有的植被綠化遭到破壞,違背了建設開發的初衷。
1 、工程概況
項目總占地1009畝,已建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學校、超市、酒樓、各種運動場地等社會配套設施齊全,福泉奧林匹克學校更成為江門及廣東省的名校,是當地的著名樓盤之一。本次規劃項目占地約14.7公頃,規劃建筑面積約26.5萬平方米(不含地下室)。江門市規劃局已確定該區域的概念規劃,提出契合“珠江三角洲西部中心城市”的區域發展目標與大西坑。席帽山旅游發展的戰略目標,結合生態環境資源條件,確定大西 片區的發展定位為山水休閑商務區(RMD)?創意新城區。其鳥瞰圖見圖1.
圖1 鳥瞰圖
2 、設計理念
2.1人文、生態、健康
“僑、樓、泉、風”,四個字來概括江門五邑的文化特色。本項目方案設計充分挖掘當地人文,生態,養生大力弘揚其中的內涵,營造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倡導山地綠色建筑的新標簽----“生態、人文、健康”。見圖2
圖2
2.2 瓊臺玉谷
“瓊臺”的神之處在于方案設計中結合場地高差設置了一系列的景觀 光景平臺和生地生態車庫,“玉谷”的喻意生靈氣之谷,聚福星之意。會所設計方案設計為整個方案帶來點石成玉之筆。會所形如一末打磨的天然石置于谷水中,初露水面膜同時又突出運動會所的雕塑性和運動感,更多的提升樓盤的精神與靈魂的價值。見圖3
圖3
2.3 山地別院,傳統院落理念,新型現代社區
項目在規劃設計上嘗試將中國的“院落生活方式”與西方的“街區住宅概念”相結合,根據西方傳統落的特點,按照不同的建筑形態把正個小區規劃為五個不同的院落組團,布局上以穿透空間、流動空間等方法打破舊的院落的封閉感;用多元化的院落界面和院落組合形成新型的現代社區生活空間。
3 總體布局
本工程用地由兩部分組成―住宅用地與亞健康中心用地,要求一次設計分開管理。兩塊用地要求有各自獨立的交通體系和統一的造型風格。為便于以后各自獨立管理,要求住宅區與亞健康中心有清晰明確的分界線。亞健康中心以后將成為本小區的配套設施,既可為小區服務,也可以對外開放,此部分內容這里就不作介紹了。
住宅部分用地即I區的建筑物由4~5層住宅、2~3層別墅、沿街商鋪和一棟單身公寓樓組成(包括1層超市、2層物業及社區用房)。商鋪沿磨盤山南路設置,超市及單身公寓設于地塊的西北角,使土地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亞健康中心地塊有獨立的出入口和自成一體的道路交通體系。合理的分區使整個區域既整體統一又能達到分開管理,自成一體的效果,為小區帶來一個寧靜的居住環境。
3.1 “因地制宜”的概念
如何保護基地內環境,使原有的植被系統不被破壞,并能因勢利導,依山就勢地建房子是本次設計的突破點。
3.2 文化的概念
本工程建設場地位于一處環境優美的山坡地,有山有水有樹,很適合營造安靜的居住氛圍。于是引入中國傳統山水園林的設計概念,挖掘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內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遠離城市喧囂,繁忙一天之后,能有一處寧靜的休息場所。
3.3 “合理利用”的概念
建設場地原有兩條林蔭道與一處水塘,設計中在保留的前提下合理組織區內交通,將原有道路進行修整,拓寬與新的路網相協調。對水塘適當進行改造,并成為區內新的景觀。
3.4 “內庭院”的概念
設計中對整個區域的交通及綠化體系進行仔細分析,將前后兩棟住宅問的場地設計為一個小型庭院。既能體現山水家園的特點,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面積。減小山體開挖量,保證原有植被綠化不被大量破壞,形成層次豐富、趣味十足的組團空間。
地塊南面設計5幢板式住宅,高低錯落,豐富了沿街立面。單身公寓設計為7層,使總高度與旁邊的住宅保持一致。底層店鋪設計3m寬騎馬廊,有斷有連,彌補了城市道路高低不平帶來的設計難題(城市道路高差約5m),使沿街立面整齊統一,見圖4。
圖1 多層建筑立面效果
地塊北面與西面設計為聯體別墅,中心部分由于高差較大,建房有困難,設計為一中心綠地,通過對步行道路的合理組織,形成一個內容豐富的休閑空間。
4 單體設計
4.1 多層住宅
本工程有30棟多層住宅,層數為4~5層,一梯兩戶,戶型進深為10.8~11.4m,面積為80~110m2。其中沿磨盤山南路處住宅底層設1層店鋪。每棟住宅底層均設計自行車庫,方便居民生活。戶型設計中合理組織空間,爭取最大日照,客廳及主臥朝南,廚房及衛生間均自然采光通風,每戶設有南向陽臺,大套型另設服務陽臺及儲藏空間。
4.2 雙拼別墅
本工程設計44戶雙拼別墅,面積250~300m2每戶均設有私家庭園及汽車庫,客廳及主要臥室朝南設置,廚房及衛生間布局合理,且均有自然采光及通風,見圖2.
圖2 別墅效果
5 建筑立面
建筑造型體現中式社區風格,以現代建筑設計手法,通過材質及色彩的構成,運用傳統建筑符號,形成輕松明快而又獨具文化魅力的建筑風格,底部墻裙采用毛石飾面,增強建筑物的田園情調,又能與當地環境融為一體。在屋頂、陽臺、凸窗及雨蓬等細節處理上采用現代設計手法,使建筑顯現出較濃的現代氣息,達到現代與傳統的完美結合。充分利用現有地形,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雙拼戶型,最大幅度減少對山地的開挖改造,保護現有環境。
6 交通組織
(1)本工程建設用地三面環山,一面臨路,主次入口均設于同一方向。主入口臨近地塊西南角,由于場地現有高度與城市道路相差較大,設計為大臺階入口,是小區主要的人行出入口。次人口位于地塊東南角,現場高差較小,為車行入口,使人行與車行適當分開。
(2)小區內部形成一條6m寬的環路,與相鄰地塊完全分開,自成一體,又在地塊西面設通道與相鄰地塊相接,達到既分又合的效果。
(3)區內設計步行道路(寬2.0~3.0m)把各個庭院連接起來。每戶人口處均設有坡道與區內環路相連接,以解決居民自行車停放問題。
7 環境景觀
小區的景觀設計遵循“尊重自然”的設計原則,利用原有的綠化系統進行改造,創造層次豐富的綠色空間。
7.1 對山體的利用
利用山體原有坡度,創造變化豐富的垂直綠化。對臺階、坡道、花壇、擋墻等進行有序的整合,體現山地住宅的特色。
7.2 對水的利用
利用原有水塘略加修飾,局部擴大、延伸,并設計一條自然的小溪流自上蜿蜒而下直至水塘。沿溪布置的綠地、棧道、小橋、疊石等小品是小區的又一景點。
8結語
庭園設計的成功與否,不在于庭園大小,不在于造價高低,而是取決于這個庭園是否能和主人的心靈進行對話,能否讓園中的樹木花草讓主人體驗到一種比別人更多的溫馨與愉悅。 ――作者手札
庭院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空間品質。設計前的準備工作:一是理解場地,尊重其肌理;二是溝通主人文化背景,尊重其習俗信仰;三是了解住宅室內布置,對應室內的觀賞視線和功能需要。設計時始終貫穿經濟、人文、環保、生態、創新的理念,靈活多變地運用造園手法,創造性的選用素材,讓功能與造景有機結合。
1.私家庭院建設的現狀
1.1 私家庭院的現狀 由于我國各城市的園林局和綠化主管部門,是以指導城市公共綠地綠化、公園建設及其養護為主業,國家投資其中的項目小到幾十萬大到上千萬,是許多大的專業園林公司所樂此不倦參與投標追逐的目標。而隨著國家對小城鎮建設持續發展的推進,家園環境中的家居庭院建設,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私家庭院的建設,主要還是苗圃種植戶老板和普通花工活躍于這個行業,由于苗木種植戶和花工欠缺專業的設計知識,加之業主對設計缺乏足夠的重視,又沒有相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導致我們看到許多庭院中地貌造型處理不科學,花園積水成澇、樹木或選種不適,生長不良、或疏密不當,影響采光、水系循環不合理,死水一潭、或澆灌系統設置不規范,使用不便,難于維修、或園路不暢,行走別扭、或后期難于養護管理,面目全非等等;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設計的奢侈現象:動輒就是花崗石大理石花材料的側石、臺階、地面鋪裝、水池,噴泉,不銹鋼欄桿等等,花下林間張揚出一種暴富的浮躁心態,看似高檔實則俗氣的設計,最終給庭院業主帶來煩惱和不知所措。
1.2 私家庭院設計師的現狀 設計與環境脫節、設計與施工脫節、設計師缺乏對植物素材習性的熟悉和把握以及對植物后期生長的預見性。
2. 私家庭院的特點
私家庭院是非公眾化的,從公共景觀中分離出來,強調其私有性和私密性,充分體現個人情趣,盡顯個人的文化品味和生活情趣。私家庭園的設計有著獨立的研究方向。在藝術布局上追求小、巧、精、細,體現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是私家庭院的最大特點。比如在日本,常見一些住宅只有4~5平米見方的狹小院落,卻營造得有石有草,有樹有水,甚至還設計成立體花園,體現出既精美、秀雅又豐富的景觀效果。
3. 私家庭院的內容
現代私家庭院設計的內容包括:地面的庭院、天井,屋頂花園,陽臺、露臺綠化甚至室內植物的擺放。
4. 私家庭院的設計
庭院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空間的品質,營造出各種能激發心靈去感受的空間,而不是單純的停留在視覺美的層面上。
4.1 設計前的準備 設計師親臨現場,不僅是測量現場數據,提取土壤酸減度,辨別方位東西南北。一個成功的設計方案有三項工作非常重要:
(1)對場地的理解,尊重場地的肌理。對場地的理解包括外環境和內環境。外環境是遠山近水、周邊視線等,內環境指建筑風格、室內裝飾風格,分析其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這是我們設計師撲捉靈感、.確定設計風格和造園布局手法取向的前題;我們始終要把花園看作是建筑的一部分,是室內裝飾的外延,至少我們要在花園中或多或少看到建筑和室內裝飾的元素,這是對花園設計整體把握的關鍵所在。
尊重場地的肌理是深入現場,對現場詳細觀察分析,解讀庭院地形地貌、原有植物的品種及分布、的巖石的風貌、原有地下水系狀況等等。目前,我國小城鎮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小區建設的現狀,多數業主在購買住宅時,其花園已施工完成。因此,對庭院的改造比較普遍,多數情況下設計師是對原有狀況全盤否定,進行全新設計,這是很不妥當的。所謂“改園更比改詩難”也,設計師只有對原有植物及現場中的各類材料有了充分的了解、周邊環境反復推敲,才能最大程度地對原地形地貌生態的延續和植物加以巧妙運用,也只有這樣才最能體現設計師化平淡為神奇的個性創意。
(2)溝通主人的文化背景,尊重主人的習俗信仰。私家庭園的主要消費群體,多數都是中年以上的人群,基于所處的時代背景,大多數人都有傳統的風水意識,這種成活于民間和人們心中的一種通俗信仰,作為景觀設計師應該尊重它。只有這樣你才會理解他們希望在什么地方有一個水池,什么地方必須要有幾棵樹的想法。
(3)了解住宅的室內布置,對應室內的觀賞視線和功能需要,設置室外景觀,增添室內觀賞情趣(圖1、2)。這點經常被許多設計師忽略。比如花園地面是臨池喝茶的空間,如果正對著樓上書房、臥室的落地窗或陽臺、露臺,為了避免地上和樓上的兩處私密空間在視線上帶來相互干擾,可在喝茶處設置花架或密植竹林等障景手段來解決問題(圖3)。
4.2 設計的理念 一套成熟完整的設計方案無論簡潔還是復雜,始終能體現經濟、人文、環保、生態、創新的設計理念;一個私家庭園設計的成功與否,不在于庭園大小,不在于造價高低,而是取決于這個庭園是否能和主人的心靈進行對話。庭院設計的魅力就體現在此。
庭院設計無論是華麗還是簡約,是古典還是前衛的景觀風格,都要充分符合主人的個人情趣和生活習慣。庭院設計應以人為本,盡可能的滿足業主全方位的休閑需要,每一個細節都要能體現出對業主的體貼和關懷。庭院美觀不能以犧牲實用性為代價,要最大可能地為業主的休閑營造舒適方便和養護粗放的庭院環境。我們提倡的實用性包括:功能布局合理,有足夠的停留活動空間,各區域劃分過渡自然,步移景換,巧妙運用借景、框景和障景等造景手段,使景觀互補,從而擴大視覺空間。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家庭成員的不同需求,出入停留方便舒適,易于打理清潔和后期養護。
我們提倡的環保和生態不僅僅是采用環保的材料和環保的施工,不給周圍的環境帶來各類污染,植物配置上常綠和落葉交錯,喬木、灌木、地被、蔭生、濕地、水生植物的科學配置,使空氣和水能夠有效自凈,構成完美豐富的生態棲息地;而更重要的是設計師要具有強烈的生態環保意識和責任感。在森林資源嚴重匱乏的情況下,提倡不用野生大樹,不用高檔名貴和稀有樹種,不用未經馴化的異地樹種;在水污染極為嚴重,水資源極為匱乏的形勢下,主張利用景觀池收集儲備雨水,或與室內裝飾同步考慮,設計出生活廢水的二次使用,再通過濕地植物和水生植物生態凈化后可多次使用給排水系統;在缺電不能緩解的現狀下,充分利用太陽能庭院燈照明等。總之,提倡節能性和節約性材料,提倡廢物利用。比如用舊磚作圍墻、鋪裝園路(圖4);用舊石窗裝飾園墻(圖5),或用舊瓦片平放橫疊裝飾庭院墻面,親切自然,天長日久既能自行繁衍厥類植物,又能體現文化沉淀的古典元素(圖6);用廢棄的石缸、石搗臼、石豬槽,既可積儲雨水,又可以侍養荷花睡蓮、水菖蒲、觀賞魚類等。這些都是設計師別出心裁,打破慣用思維,創造性地讓身邊的材料產生新的用途。我們推崇創新是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利用新工藝、新材料,縮短施工工期、提高工程質量,最終達到既經濟實惠又效果新穎之目的。
一個優美的庭院,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庭院。從一進院門開始,就能帶給人感官的愉悅體驗。映入眼簾的是和諧的色彩與樸實自然的配置,以及極具巧妙的布局,合適的尺度,符合生態的植物組合所營造出的獨具個性的空間氛圍。讓每天生活在這里的家庭成員,從每一個細節上都能體會到設計師處處以人為本,獨巨匠心的景觀空間,完全設身處地考慮業主在這里的生活需求,最終讓一草一木頓生情感,如同業主親密無間的家庭成員:當我們出差時就會象對家人一樣牽掛,當我們回家時,就象家人一樣親切。
5.私家庭院的造園手法
私家庭院的造園手法靈活多變,怎樣才使小庭院小而不覺局促,達到縮地擴基之妙呢?
(1)靈活的布局方法――這是造園中最重要的,布局的成功與否,是庭園美不美的關鍵。傳統中常用的方法有隔景、借景、框景、障景等經典手法仍是我們今天庭院設計師取之不盡的創作法寶。
隔景園林空間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變化;古人說“園必隔,水必曲”,隔景既是景點與景點之間的過度紐帶,同時又能使園中景物更加含蓄。“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宋代畫家郭熙的這段畫論中,在指導我們設計時用什么“掩映斷其脈”呢?可以是叢林叢竹、可以是山石地貌、可以是矮墻綠籬等等,說明欲露先藏,景則深。“景物不藏不深,不深則不奧,不奧則不幽”(高友德)這種露而不盡,隔而不斷的造園手法,如作文之“懸念”引人入勝,從而在有限的空間里既增加了景點,又擴大了觀賞的視覺空間。
借景“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計成)說明借景有園內有園外、有遠有近。在什么位置可借遠景?這是設計師在對對場地的理解時就能撲捉到的靈感,至于用什么形式借景效果最佳?是用門洞或是窗框等等,是需要反復推敲綜合考慮的。
框景 利用門、窗等,把框外的真實山水景觀或園林小品,納入框內產生的視覺效果。框景分為遠景和近景兩種。遠景是透過框幅借取遠方景物,多數情況下,是充分利用場地的先天具備的條件。而近景則是門外或窗前布置的景觀多所能達到的完美效果(圖1、2)。
障景 避免景觀一覽無余所設置的適當的一種遮掩方式,起到“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視覺效果;障景之后必然是令人驚喜的“又一村”;曲徑藏于密林中方可通幽,這里的密林便是障景。同時,障景也是遮掩不雅之物的方法,在實際運用中,我們體會到障景的許多妙處。如一處別墅的鐵藝圍欄外是一片竹林,則利用同一品種的竹栽于園內,即遮擋了生硬的圍欄,同時又同園外之竹連成一片,引林入園,景自大也(圖7)。
(2)素材的巧妙運用――庭園都是由植物、石材、雕塑類置景、水景等各種不同的素材經過藝術組合而成的。素材的運用是沒有一定之規的,所有的園林素材在造園高手的眼里,就像畫家手中的各種顏料,一經調和,便在畫布上洋溢出濃郁的藝術氣息;就象詩人心中的文字,通過不同方式的組合,便成為極具感染力的或詩歌或散文作品。因此,園林也和其它實用設計門類的實質一樣,同樣的素材同樣的環境,或者同樣的素材不同的環境,通過不同的組合搭配就會營造出不同的景致,即便是平常之物也會產生不尋常效果(圖8)。庭院中樹木的栽種不是僅僅為了綠化,更要具有畫意,樹,可以不講究品種,但注重姿態、注重樹相,常綠樹與落葉樹相襯,大小高矮參差,枝椏縱橫穿插,則是樹之風貌畫意也。只有當草是經過疏理,精心種在石縫中和山石邊的,方可凸現自然生命力之美;只有當樹是刻意挑選、修剪過的如同西方藝術的雕塑般具有表情含義,置于園中,能達到以一當十的效果。假山石材的要求則會更高,它的形態質感、色彩以及組合要提煉成神化般的山水,不是自然勝似自然的境界。我們看到個別設計師充分利用古舊的石搗臼、豬槽、古窗、枯木、枯樹樁、舊石板、石磨等等,創造出了令人驚喜的獨具效果的景觀小品,值得借鑒學習(圖9)。
總之只有了解材料、熟悉材料、比較材料,反復推敲,才能不浪費材料、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材料。我們通常建議設計師最好參與素材的收集和選購,而不是有啥用啥。
(3)功能與造景的有機結合
凡是與使用功能相關的設計,我們需要正確運用園林規范和人體工程學,比如,單行道園路和雙行道園路的寬度和弧度、座凳的高矮長短、水池的深度、綠化面積與鋪裝面積的比例等等。
① 庭院門與住宅正門前:兩門之間必然是一條私家小道,這是一條“回家”的路。因此,路的形狀和路面的質感便是中心。無能住宅建筑主體是什么樣的風格和院落的大小,這條路都要求體現出正氣、大氣、沉穩、厚實、便捷,其路寬一般不小于1.2米,且鋪裝不宜花俏。為了避免住宅大門與花園門正對,可在兩門之間設置影壁過渡(圖10)。
② 窗前檐下:住宅主體的窗前檐下是私家庭園中植物造景的主要場所之一。考究的植物配置能使窗內朝窗外望去充滿畫意。當然,這要看窗戶的大小和形狀。如大落地窗且庭院有縱深感的,則窗前植物宜矮些,使院中的中心景物和稍遠些的植物錯落有致地展現出來。中式、日式庭院的窗前檐下一側宜多用細竹、藤籮或芭蕉之類,以半掩窗框和住屋,并可在栽種布局上形成立體情趣。越小的庭院越可以在窗前檐下利用藤籮的攀衍,在立體空間上做文章(圖11、12)。
③ 庭內主景:這是庭園造景設計的中心。不管是中式的疊山小池也好,還是日式的枯山水也好,抑或是英式的自然無造作草坪、法式精剪細造的植物圖形和大理石水景,直至比較前衛的各種簡潔的線條色塊和形狀的運用,其實都沒有什么絕對的界線。風格可以統一,也可以混淆。一切取決于怎樣充分利用場地、更有效的利用好場地,更好地和住宅的主體建筑相和諧、甚至相異,同時又能將業主的喜好融入進去。當然,還要根據相鄰的環境、庭院面積的大小及形狀等基本條件來考慮設計主題。但往往越小、越不規則的空間越能體現出藝術和美的內涵,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
④ 內天井與內大堂:這是私家庭園中的兩個相對獨立的小主題。幾平米見方的露天內天井,即使空間狹小,卻也可用較高的樹植入大型盆景般真石真土造型中,在這里充分利用其空間是最主要的構思。內大堂卻有些不同,因是在室內不能直見陽光,便可以用活水魚池、室內耐蔭性觀葉植物為主要素材構思出一些充滿情趣的個性小品來。但不提倡用仿真植物。
⑤ 圍墻與圍欄:這些都是容易出風格效果的部分,關鍵是如何配用。如竹籬柴扉、花窗殘墻等具有東方鄉土特色的素材,配上中日式庭園是很適合的,但與歐式風格就不易協調。相反,花式鐵柵欄與厚重的巖石柱的組合,則適合的面要廣一些。而沒有東西方傳統特征的前衛的或現代的矮墻,就可以在更為廣泛的場合靈活使用。在庭園內,矮型的竹籬柴扉可以隔出不同的空間,造出幾個小情趣版塊。
⑥ 亭、棚(架)、廊:這些設置的位置是十分考究的,它是活動和停留的中心點,具有相對的私密性,不宜設置在門前或窗旁或面臨園外路邊的位置,同時又能合理避讓因地下管道離地表近不適栽種樹木的不利因素, 有效擴大立體空間上的綠化面積。形狀、體量一定要與建筑、花園風格以及場地大小相適相宜。
⑦ 陽臺:陽臺和露臺是樓房住宅外部空間。如充分加以綠化可布置成“縮小了的庭院”
材料選擇時應注意:
a.植物材料根據地區氣候特點所形成的日照、風力、溫度、濕度以及陽臺不同方向等條件選擇植物。特點是選擇喜陽或耐蔭的輕巧植物。
b.盆具材料陽臺上多為盆栽植物。根據陽臺的面積、建筑風格、植物形狀選擇盆具容器,盆具容器要配置風格統一的托水盤。除一些建筑陽臺設有固定的種植池外,可以采用掛吊盆或在陽臺內設置花盆架、格架、網格,提供供植物攀援等方式,豐富綠化布置形式(圖13)。在欄桿上放置盆花時應有防止墜落的措施。為減輕建筑結構的負荷,陽臺綠化通常使用輕質人工合成基質栽種植物。
c. 最好在陽臺裝修時就要考慮好供水排水裝置。由于陽臺上一般有風,空氣濕度低,因此充分的灌溉往往是養護管理的關鍵。若能使用小型自動灌溉裝置,常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⑧ 室內:一般以盆栽耐陰觀葉植物為主。室內植物擺放對盆具的要求更高,除了托水盤外,還要求有盆套,在幾案上的植物或者放在地上的主景植物還要求有配套的幾架。
⑨ 屋頂花園:現在有很多新開發的多層或高層花園住宅都有屋頂露臺,有的面積還很大。因此,屋頂花園的打造就成了家居美化的重要部分(圖14、15)。
屋頂花園多用輕質素材。設置草坪花壇也盡量襯土薄一些,樹木以可移動的盆栽為好。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屋頂花園的承重、防漏、排水以及植物的阻根設置、后期屋面維修等因素,在設計和施工時,必須是系統、規范、科學、專業考慮的前題,這樣才能有效的避免和減少花園給主人帶來的煩心,讓業主真正體驗到花園給生活帶來的愉悅與快樂。
目前,私家庭院的設計正在被業主重視,這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奇思秒想的舞臺,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設計師,成熟的方案僅僅是庭院建設工作的開始,設計師不僅要參與到材料的組織選購,而且更要深入施工現場,關注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同施工技術人員進行反復溝通和技術交底,協助和指導施工人員解決工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不斷修正和完善設計方案上的不足,直到滿意的竣工效果。同時設計師還要堅持長期關注庭院的后期常規養護和階段性的修剪以及業主在使用中情況,不斷總結,方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設計素質,使自己設計的庭院作品能經受時間的考驗,這是設計師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石金城.《庭院與環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
[2] 董衛.《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與建筑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3] 宗白華.《中國園林藝術概觀》.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
[4] 李嘉樂.《園林綠化小百科》.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5] 張夢欣.《園林綠地設計》.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
[6] 黃金琦.《屋頂花園-設計與營造》.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7] 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奧.切沃.《商務園林與屋頂花園》.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8] 余樹勛.《園林美與園林藝術》.科學出版社,1987.
[9] 高友德.《立體詩畫》.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
[10] 宗白華.《中國園林藝術概觀》.江蘇人民出版社,1985.
關鍵詞:現代住宅建筑;建筑造型;立面設計
中圖分類號: F287.8 文獻標識碼: A
對于現代化住宅建筑造型與立面設計,設計者需要考慮好建筑的使用功能,在充分的滿足建筑設計經濟性、實用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下,從其他角度考慮建筑造型和立面設計。
一、依賴城市整體環境作造型與立面設計
伴隨著現代化進程的發展,住宅的商品化程度越來越高,大多數情況下住宅開發都是成百上千畝的進行,住宅已經成為城市整體景觀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此時住宅建筑群體形象往往會比單個的造型更有力,因此,在進行建筑造型和立面設計時,設計師需要仔細考慮好城市的景觀。
1、建筑各層次內外空間界面
通常來說,在進行建筑的設計時,居住建筑形象設計需要仔細的考慮兩方面的內容:居住建筑單體造型設計和作為觀察者的人所歷經的各類空間界面處理。
對于住宅人來說,需要做好住區自然界線、沿城市道路、用地紅線等的景觀設計,比如說住區的或面向城市公共空間——沿街、沿河、天際線等。通常在進行設計時,需要著重做好住宅沿商業干道的造型處理,沿街底層為商業,兼顧形象整體協調;注重沿城市干道住宅造型序列;注重沿自然邊界住宅造型,住宅本身有秩序,同時呼應背景山體。
對于住宅使用者而言,建筑造型和立面設計須處理好住區入口、居住建筑周邊游玩休憩場所景觀、住區沿內部道路景觀序列,注意好住宅半公共空間造型,結合地形創造休息平臺等,更好地促進鄰里的交流;住區內各公共空間界面及住區入口重點處理;營造安靜、質樸氛圍;通過住宅造型強調主要庭院空間或公共綠地,注重庭院空間高度、尺度以及交往空間人性化處理等,營造居住親切環境。
在進行住區內灰色空間設計時,如底層架空、門廳、走廊、公共交往層等,需要處理好住宅底層架空造型;注意對住宅過渡空間界面造型處理,現代住宅建筑造型與立面設計要領分析在保證能夠促進鄰里交往的同時,還須要創造有趣的外部造型;注意住宅入口底層界面處理,盡量保證和宅前路的自然溝通顯現親切氣質。
對于來訪者來說,對于建筑的造型和立面設計需要著重做好住區外部形象甚至是住區入口處、遠景形象、居住建筑片區以及重要對景位置的可識別性。比如讓住宅通過轉角巨型尺度的柱子造型強化住宅標識性;對住宅連廊對景處理豐富空間層次。
最后,對于具有復合其他功能的住宅綜合樓,比如說與小型公共建筑組合的住宅建筑、底層商業的復合型住宅建筑等,既要保證好整個住區環境的相互協調,也要努力做到該建筑造型的統一,避免拼貼雜亂。而除了視覺的界面之外,從技術出發或者是基于生態理念的界面處理也能夠很好的呈現出獨特的造型美,比如能夠通過綠色植物減弱建筑體量感而增加親切感。
2、造型與環境融合
城市整體環境有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內容。只有充分保證建筑與環境之間的相協調,才可以更好地展示其價值。利用好自然環境,需要綜合地形、對應的氣候、特定人文環境等因素。對于住宅造型設計而言,需要很好的考慮結果形式、建筑材料、立面等,還需根據相關標準對特定人文和自然環境做視覺表達。
1.2.1 與自然環境融合
不同地理環境決定了住宅造型有不同的處理,如不同地理條件有山地住宅、水邊住宅、平地住宅;氣候不同有南方住宅、北方住宅。在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須對不同自然環境下住宅的造型設計保持高度敏感,先考慮形體,使其成為環境有機部分,再從色彩、材料、細部等呼應,這其中的典范就是美國設計師賴特的作品流水別墅。
1.2.2 與人文環境結合
伴隨著大眾對于環境要求的不斷提升,建筑設計中人文環境已成為設計師必須考慮的內容。實際中,建筑造型受人文環境影響可謂深遠,建筑師在進行住宅立面造型時需要把其理念進行恰當的展現,住宅建筑對人文環境有著一定的引導作用。在實際的生活中,住宅蘊含的理念會對居住者的生活態度等產生潛移默化影響。比如說,曾經風靡全國的“歐陸風”,以追逐歐洲的經典建筑元素以表達對西方生活的崇尚和向往,但卻沒有必要的人文環境,最終表達出了消極的空洞和盲從態度。此外,現在不少住宅過分追求“中國風”,用現代建筑的造型語言去探討一些具有中國式的建筑根本和意蘊,引領居住者對傳統的精神內核進行思考,其本土化的處理有其豐富深厚的人文環境土壤,可以更為準確的表達出建筑對于歷史的一份尊重。
3、第五立面
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的興建越來越成為一座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有著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在城市的高空中進行生活和工作,由此也就會經常俯瞰窗外景色。這是,作為城市數量最大且成片布置的建筑,住宅建筑第五立面形態將會對城市的景觀有不小的影響。所以,現代住宅建筑的造型和立面設計需綜合考慮第五立面選擇設計方案。
二、從形式構圖角度作造型與立面設計
1、造型手段和要素
住宅的開洞設計及其交通通道所設計的對外部分與住宅內部立面造型和空間緊密聯系。對于住宅而言,其開洞主要指的是陽臺、窗等,其更多的表現為住宅從室內向室外進行延伸及過渡的空間;對于住宅建筑而言,不論造型怎樣都不能妨礙空間寬度、長度及進深等的基本要求。大多數情況下,住宅樓交通通道表現為半私密性空間,要避免住宅造型妨礙其采光。住宅立面造型通常包含點、線、面、體等四個要素。首先,對于立面造型的點而言,其主要指的是住宅造型中局部作重點處理。作為家的載體,住宅建筑需較強的識別特性給居住者帶來一份歸屬感。而這就需要我們的設計師對某些部位著重進行重點設計和特別造型處理,比如說建筑入口、屋頂、組合在建筑公共活動空間的界面等。其次,對于立面造型的線而言,其主要有墻面轉折線、墻面不同色彩面磚間界、成組的窗套線、重點處理線腳等,很好的增強了視覺效果,創造優美韻律感。第三,對于立面造型的面而言,其涵蓋了立面上同一材質構成的面,如大面積玻璃幕墻、噴涂、磚墻等。最后,對于立面造型的體,則主要指的是建筑整體的體量和體形,由此而構成了居住建筑整體最為重要的形象內容。
2、立面形式構圖
2.2.1 橫線條構圖
要想營造一種寧靜、舒展、安定的感覺,則需要進行橫線條構圖。通常來說,將橫向遮陽的陽臺、長窗、凹部等組成水平線條,得到較為協調、完整的效果。同時,也能夠很好的做到墻面與橫向水平陰影強烈虛實、明暗和色澤對比。此外,窗前花槽、窗臺線以及水平裝飾線腳也可以有水平分割立面功能。
2.2.2 豎線條構圖——給人
另一方面,如果想營造一種積極、挺拔的感覺,則需要充分利用住宅中陽臺、樓梯間、凹廊兩側墻垛垂直線條等,將其按單元進行重復組合,凸顯豎向線條,體現建筑韻律感和節奏感,垂直線條可以很好的弱化建筑物過于龐大的體積感。
結論
現代住宅建筑造型和立面設計作為一項繁雜的系統性工程,其往往會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為此我們的設計人員需尊重自然環境特點、建筑外形、城市發展及景觀特點等,綜合確定所需方案,當然,還需要兼顧建筑的使用和實用功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