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4 17:24: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骨折病人護理措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醫學正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從而證明了情緒對調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對病人來說,保持樂觀的情緒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導致并加速病情的發展。因此,加強對病人的心理護理是我們臨床護理的重要環節。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現將患者的心理特點及我們采取的護理措施介紹如下。
1 心理護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過我們臨床觀察,病人的致病因素與心理活動的改變有著直接的關系。護理心理學認為,一個人患病后的心理狀態不同于正常人,有著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應,但因其疾病類型,病程長短及其性格,經濟狀況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而表現出相應的不同特點。所以,加強病人的心理護理對治療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狀態的護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環境的改變,人地生疏,故表現為焦慮和恐懼,擔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為一個殘疾人,特別是一些農村自費患者,常為住院費擔心。護理人員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現出驚慌、忙亂、煩躁或不屑一顧的輕視態度,應以良好認真的服務態度,從容鎮定的神情,熟練準確的操作技術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時止血、鎮痛,使病人脫離生理痛苦反應,從而穩定情緒。對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衛生宣傳,簡單介紹病情和同類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醫院救治的經驗及傷病良性轉歸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狀態的護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見于一些陳舊性的骨折,骨髓炎或傷口不易愈合的開放性骨折,病情多數較為頑固,容易反復發作,有時藥物治療也不太理想。這些患者入院后會產生一種以希望了解病情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們盼望醫生能對病情做出詳細的了解,冥思苦想詢查病源,本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療時間較長,產生急躁情緒,失眠、煩躁、易怒,自覺度日如年。
2 護理措施
2.1 疼痛護理。
2.1.1 針對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對癥處理。創傷、骨折傷員在現場急救時予以臨時固定,以減輕轉運途中的疼痛,并爭取及時清創、整復;發現感染時通知醫生處理傷口,開放引流,并全身應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須及時解除壓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發生壓瘡應及時行褥瘡護理;如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須及時手術,徹底切開減壓。
2.1.2 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準確,防止粗暴劇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2.1.3 斷肢(指)再植術后病人肢體疼痛應及時判明情況,有效鎮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痙攣而影響再植肢體的成活。
2.1.4 截肢術后如患肢疼痛,應向病人耐心解釋,一般可隨時間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須應用鎮痛藥物鎮痛。
2.1.5 采用非侵襲性鎮痛方法,如控制焦慮,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利用視覺或觸覺分散法分散或轉移病人的注意力。另外,利用冷敷、熱敷、按摩及皮膚搽劑,也能起到骨折病人 鎮痛效果。
2.2 營養失調護理。
2.2.1 盡快糾正病人的悲觀、消沉、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建立正常心態,保持健康的心理。
2.2.2 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定時就餐,定時排便。
2.2.3 鼓勵病人進食,傷病或手術早期供給較清淡的飲食;病情穩定后及時調整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2.2.4 根據病人的生活習慣及口味適當調整飲食,盡可能在病人喜歡的基礎上調整營養結構。并保證食物結構多樣化。
2.2.5 多食用水果及含維生素多的蔬菜,避免進食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糖等。
2.2.6 注意多飲水,防止便秘。
2.3 功能鍛煉。
2.3.1 向病人宣傳鍛煉的意義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認識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顧慮,主動運動鍛煉。
2.3.2 認真制定鍛煉計劃,并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病人的全身狀況、骨折愈合進度、功能鍛煉后的反應等各項指標不斷修訂鍛煉計劃,增刪鍛煉內容。
2.3.3 一切練功活動均須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隨著骨折部位穩定程度的增長及周圍損傷軟組織的逐步修復,功能鍛煉循序漸進,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漸多,時間由短至長,強度由弱增強。
3 體會
在掌握了骨折患者的常見心理變化,筆者認為在臨床實施心理護理應把握以下幾點:要積極做好心理工作,和患者密切交流,關心體貼患者,去的患者的信任;通過交往減少陌生感,了解患者思想情況、家庭情況、愛好及生活習慣,隨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和治療情況。
骨折患者的治療周期長,情緒波動大,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用美好的語言、周到的服務,全面的知識,合理的指導,對患者進行精神上的安慰、鼓勵、疏導,從而縮短病程,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向我們每一個護理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護士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術,良好的醫風醫德,還要有良好的自身修養,把握言談技巧的方法,以積極的工作態度面對每一位病人,使病人早日康復。
目的 探討骨折病人用酥油預防褥瘡的效果。方法 對120例高原骨折患者采用酥油涂摩并作相應護理。觀察防護骨折臥床病人壓瘡效果。結果 除2例是入院前褥瘡即存在外,未見入院后褥瘡發生。結論 用酥油預防褥瘡的護理措施在高原寒冷地區是切實可行的,效果肯定。
【關鍵詞】 高原;骨折病人; 褥瘡;預防
褥瘡又稱壓迫性潰瘍,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導致皮膚失去正常功能,從而引起組織缺血、壞死所致。是臨床護理中常見病癥,在骨科病房中,骨折病人多,大多需要臥床休息,多數病人還需行持續骨牽引,骨折病人褥瘡的預防和護理已經成為骨科護理工作中的重點內容。我院地處滇西北高原寒冷地區,骨折病人在缺氧環境下,愈合較慢,更易發生受壓部位潰爛,近兩年來,我們結合高原地區特點,采用酥油外涂局部結合按摩受壓處皮膚的方法,對120例易發褥瘡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120例,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06例,女14例,年齡6~83歲,平均44歲,其中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81例,脊柱骨折4例,骨盆骨折7例,肋骨骨折8例。
2 預防方法
2.1 避免局部長期受壓 (1)未骨牽引患者,應經常更換臥位,使骨骼突出部位輪流承受身體重量。幫助患者每2小時翻身一次,翻身后在全身褥瘡易發部位涂摩酥油,并進行按摩,翻身應避免推、拖、拉等動作,防止擦傷皮膚。持續骨牽引者,在其骶尾部及腰背部輪流放置軟枕、棉枕、海棉墊,以減輕局部受壓。
2.2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狀況,防止組織營養不良,每天給予溫水擦浴兩次后涂擦酥油并進行按摩,按摩時自下而上,壓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2.3 床鋪應保持平整無皺折,清潔干燥無渣屑。對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更應保持皮膚和床褥的干燥整潔,及時更換尿墊,局部用溫水清洗,涂擦酥油以保持皮膚。
2.4 增加患者營養,增強全身抵抗力,保持高蛋白飲食,必要時考慮由靜脈補充營養物質,以增強患者全身的看病能力,促進傷口愈合。
3 結果與體會
除2例在住院前就有褥瘡外,其余患者在住院治療后經用酥油局部涂擦按摩等護理后未發生受壓部位潰爛現象。
3.1 酥油是從本地高原地區的牦牛鮮奶中提出來的脂肪部分,含有多種營養成份,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C,不但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還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具有皮膚、防止水份及水溶性物質的吸收能力,并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軟化和消散硬結作用,并可形成一層封閉性油膜,防止細菌的侵入,減少摩擦力,延長翻身間隔時間。本組120例易發褥瘡患者由于采用酥油外擦按摩受壓處皮膚取得了顯著的預防效果,近2年來我院采用此法護理無一例發生褥瘡。但酥油只是在勤翻身,間歇性解除局部壓力的基礎上預防褥瘡的一種輔助措施,營養與支持療法也是預防褥瘡的根本措施,對于多處骨折或持續骨牽引患者,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熱原蛋白質,以增加機體自身的抵抗力,注意糾正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蛋白質不足所導致的負氮平衡。
【關鍵詞】骨折;心理特點;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2-231-1
骨折大多由意外傷害所致,由于突然遭到傷害,且對愈后不了解,以及骨折需要手術或整復治療,給患者肉體上帶來疼痛,所以骨折患者易出現緊張、恐懼和憂慮心理,這時就需要對骨折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越來越體現出其特有的能動性。現將對骨折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骨折病人的心理問題
1.1孤獨與焦慮骨折病人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事故,預感到身心健康受到威脅,形象將受到破壞以及陌生的住院環境和人群,使自己的生活習慣都要接受新的環境的要求與約束,生活感到非常不便產生一種孤獨感與焦慮感,自覺苦惱和不安全。
1.2恐懼由于陌生環境的刺激,不理解特殊檢查、手術治療等,對疾病預后的擔憂,甚至面臨著殘疾或死亡的威脅,從而產生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和煩躁不安的表現,感到恐懼不安。
1.3失眠骨折病人中,絕大多數病人存在著嚴重的失眠癥狀,其主要是突發的意外傷害,突然遭受疾病的折磨和病痛的刺激,擔心疾病的預后等,使病人不可避免地考慮很多問題,尤其疼痛是大多數病人失眠的主要問題。
2骨折病人的心理特點
2.1害怕由于意外傷害,從一個健康的人突然改變為病人角色,病人表現出害怕陌生的就醫環境、害怕疼痛、害怕治療和害怕孤獨等。
2.2悲觀抑郁骨折病人絕大多數是由于突發事件而突然入院,對入院缺乏心理上的準備,從而產生悲觀抑郁的情緒。
2.3情緒不穩定和易沖動由于不能忍受突然的傷害給患者帶來的壓力和痛苦,諸多因素使多數病人情緒變得不穩定,遇事易激動。
3骨折患者的心理護理
3.1骨折初期患者的心理護理
3.1.1多深入病室接近患者,與患者交流,態度和藹,語言親切,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3.1.2向患者介紹病情及其愈后,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初步了解,然后再講解同類患者治愈情況,使其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1.3做好入院宣教和全程優質護理,讓患者了解住院環境和規章制度,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3.2骨折中期患者的心理護理
3.2.1首先要給患者一個舒適的養病環境,室內安靜,陽光溫暖,在可行的情況下讓患者聽音樂或讀一些健康的書籍,有益于舒緩情緒。
3.2.2讓患者了解不良情緒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在護理過程中我們根據個人所處的情況、神經型、文化程度及等選擇適宜的語言方式,多用解釋性、暗示性語言,切忌用簡單化、傷害性語言。
3.3骨折后期患者的心理護理
骨折后期易出現關節強直,功能鍛煉幅度加大,所以要耐心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認真聽取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如實的做好解答,使患者既不盲目樂觀,又有信心積極、勇敢、科學的鍛煉。用真誠驅散患者心頭的疑慮,使其建立自信。讓患者感覺到大家庭的溫暖。
綜上所述,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改變,心理護理越來越體現了其特有的作用。護士要根據病情,與病人進行真切、體貼的對話交流,排除骨折病人的思想顧慮,排除可能導致心因性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由于病人傷勢還未得到有效控制,這時病人是很敏感的,如果護理過程上護士表現緊張、慌亂、不沉著,會使病人更加緊張、恐懼,甚至對醫務人員的醫術產生懷疑,變的悲觀、絕望、喪失治療信心。因此,護士在工作中一定要沉著、冷靜,熟練操作,讓病人感到在這兒做治療很放心,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療。目前,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向我們每一個護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術,良好的醫風醫德,還要有良好的自身修養,充分掌握言談技巧的方法,以積極的工作態度面對每一位病人,使病人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胸腰椎骨折;手術治療;健康指導
胸腰椎壓縮骨折是脊柱科常見疾病[1],因骨折多不波及椎管,臨床表現較單純,如果疏忽大意容易失去治療機會,遺留下后遺癥,如腰部疼痛、畸形及椎體滑脫等。采用臥床墊枕、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功能鍛煉和飲食調節相結合方法,取得滿意效果,現就護理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本組22例,男15例,女7例,男性年齡最大85歲,最小18歲,平均43歲;女性年齡最大76歲,最小23歲,平均40歲。骨折原因:工地上施工受傷10例,車禍傷7例,行走滑倒3例,從床上或椅子上跌傷2例。骨折類型為單純胸腰椎壓縮性骨折。22例中其他系統合并癥10例,其中心血管病中冠心病4例,高血壓6例;糖尿病1例。傷者身前情況:能下床行走,生活自理22例,能下地勞動16例。
1.2 臨床特點 病人均有腰背疼痛,脊柱活動障礙和局部壓痛,絕大多數伴有腹部墜脹感。X線、CT表現為椎體骨質疏松和退行性變,骨折部位為T7~L5,單個椎體骨折15例、多個椎體骨折5例,均為單純壓縮骨折,壓縮程度為1/3~2/3椎體厚度。
1.3 療效評定 根據病人主訴疼痛程度,腰部墜脹感,脊柱活動及X線、CT復查椎體壓縮度變化情況分級計分。出院時及隨訪6個月~1年分別評定療效.
2 術后護理
2.1 安置:全麻術后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硬膜外麻醉術后,去枕平臥6小時,平臥可壓迫傷口止血。
2.2 生命體征監測:術后應嚴格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并記錄,每1~2h測1次;注意觀察患者神志、面色、尿量的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
2.3 切口及引流管護理:術后切口應給予加壓包扎,密切觀察敷料的滲出情況,及時更換敷料并記錄滲出量;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管道受壓及扭曲,維持有效引流。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合理使用抗生素,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的發生。
2.4 護理:術畢3~4人一起使患者保持水平位移至病床平臥;平臥4~6h,切口下可墊棉墊以壓迫切口減少出血;保持;軸線翻身1次/2h,翻身時保持頭、頸、軀干成軸線,整個軀體同時轉動,避免脊柱扭曲,翻身時防止引流管脫出。
2.5 脊髓神經功能的觀察: 密切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肌力及括約肌功能,尤其注意感覺平面的變化,并與術前作比較,以便及時發現術后有無脊髓損傷加重和術后肢體恢復情況。如患者出現下肢疼痛、麻木、肌力較術前減退和感覺喪失平面升高等情況,應及時報告醫生,并排除血腫形成或內固定松動植骨塊脫落的可能。
2.6 疼痛的護理:術后應評估患者疼痛的性質、程度、范圍,保持周圍環境安靜舒適,多與患者溝通,分散其注意力。術后切口疼痛常與咳嗽、深呼吸和改變等關系密切,咳嗽時用手按壓傷口,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咳嗽引起的疼痛。翻身時避免觸及切口及牽拉引流管。擠壓引流管時用手固定引流管近端,可減輕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
3 康復護理
康復鍛煉[2]主要為腰背肌及雙側股四頭肌的舒縮鍛煉,腰背肌的鍛煉對胸腰椎壓縮骨折的康復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腰背肌鍛煉(牽引椎體),使骨折部分復原,同時避免骨質疏松的發生,避免遠期椎體恢復的高度再度丟失,腰背肌的力量增加,增強了脊柱的穩定性,減少脊柱退變的發生,避免腰背部的疼痛及畸形。股四頭肌的舒縮練習,可防止股四頭肌的萎縮,增加腿部力量,防止下床摔傷。功能鍛煉術后1~2天開始,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可依次采用下述鍛煉方法:(1)五點支撐法:患者仰臥,用頭部、雙肘及兩足撐起全身,使背部盡力騰空后伸。術后1周左右可練習此法。(2)三點支撐法:讓患者雙臂置于胸前,用頭部及足部撐在床上,而全身騰空后伸。術后2~3周可練習此法。(3)四點支撐法:用雙手及雙腳撐在床上,全身騰空,呈一拱橋狀,術后3~4周可練習此法。(4)俯臥燕飛法也叫飛燕點水法:先練頸部后伸,待稍有力后再練習抬起胸部,上肢向后背伸,以至抬起上身。以后伸直膝關節抬腳,先抬一只腳,兩替抬,然后再同時抬兩腳。最后頭胸、下肢一起抬,兩上肢同時向后背伸,肘關節要伸直,爭取使兩手在背后拉在一起,這樣,身體的兩頭翹起,兩臂后伸,腹部成為支點形似飛燕,故又稱飛燕點水。術后5~6周可練習此法。
4 討論
胸腰椎單純壓縮性骨折[3]是由于外傷的脊柱骨斷筋傷,阻滯氣機致氣滯血瘀,故有腰背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由于脊柱中柱對于重力的傳導,脊柱的活動及穩定性至關重要,如壓縮性骨折未能有效復位可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椎體滑脫、脊髓神經受損。護理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效果,尤其是能否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關系到患者的情緒穩定,而正確的指導及護理直接關系到疾病的預后。因此,護理工作者要針對不同的患者,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只有認真實施了各項護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預防并發癥,取得滿意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梁欣,胡廣華,李會川,等.胸腰椎單純壓縮骨折病人的康復護理.中醫正骨,2001,13(3):62
【關鍵詞】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康復護理
在臨床骨科疾病治療中,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和多見骨質疏松骨折病癥,會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造成嚴重影響,如何對其進行有效治療,是當前臨床治療的關鍵。筆者選取我院于2010年7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于2010年7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對其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48例,女性20例,年齡為56-89歲,平均年齡為72±1.5歲。所選取的68例患者中,其中腰椎壓縮性骨折15例,粗隆間骨折24例,股骨頸骨折29例。其中37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療,其余31例接受手術治療。
1.2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影響因素
1.2.1出現碰撞跌倒的機率較大患者在步入老年后,身體的免疫機能、視力、肌肉的協調以及平衡能力等會有所下降,而這些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增加患者碰撞跌倒等情況,這是導致患者出現骨折病癥的主要原因。
1.2.2骨質強度降低老年患者的年齡與體內成骨之間是成反比例關系,年齡不斷增長,體內的成骨會相應減少,導致老年人的整體骨質水平下降。相關文獻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出現骨質疏松性骨折病癥與低骨是密切相關的。隨著患者骨密度的下降,患者的骨質疏松概率會增加1倍到3倍。如患者年齡為50-80歲,患骨質疏松的概率會增加45%。患者年齡的不斷增長,患者體內的無機質以及有機質也會隨之不斷減少,導致骨質疏松病癥的出現。
2結果
所選取的68例患者經治療后,患者骨折病癥全部治愈,在對患者進行1-2年隨訪,其中62例膝關節活動度達到90°-100°,患者可借助拐杖行走,可自理生活。其中6例患者需要借助拐杖性行走,患者可自理生活。無骨折愈合不良以及畸形并發癥。
3討論
3.1給予患者家屬健康保護教育可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保護教育,告知患者家屬在照顧護理患者時,讓患者家屬注意患者飲食以及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應注意一些具體細節。醫生向患者家屬講解骨折病癥的特殊性以及如何實施有效治療,讓病人多層次、多方面了解在對治療以及護理骨折方面的相關健康知識。同時讓患者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增強患者接受治療的信心。
3.2做好心理護理當患者出現抑郁病癥時,醫生首先應該了解患者出現抑郁病癥的原因,如有必要可以給予患者,可將患者病癥詳細向患者家屬具體講解。其次應該注意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可讓患者了解自己是被關懷以及受到重視的,可對患者的抑郁病癥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如患者情緒較為低落,可能會抑郁悲觀,醫生針對這種情況應冷靜下來,對患者進行耐性講解,給予患者足夠接受治療的信心。如患者不滿意醫護人員的工作,甚至與醫護人員發生口角爭端,醫生應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與患者爭吵,可通過對他們進行思想工作溝通或給予適當的心理輔導,讓患者了解實施臨床治療的有效性,有利于促使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并與醫師進行配合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3.3骨折后護理患者出現骨折病癥后,首先應保證臥床休息。但如長期臥床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便秘、泌尿系感染、壓瘡以及墜積性肺炎并發癥。針對患者并發癥,可采取有針對性護理措施,患者應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同時注意保持病房空氣的通暢,盡量做到避光、避風,同時注意做好室內清潔工作,保持室內相對溫度為25℃-28℃。如果醫院條件允許,可使用氣墊床,可以每間隔兩個小時調整患者肢置。鼓勵患者多喝水,保持尿量超過2000ml。其次,還應對尿道口實施酒精消毒。
3.4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康復按摩護理全面了解患者骨折恢復情況、排便狀況以及機體狀況等,取仰臥,于腹部蓋上按摩毛巾。醫護人員注意在實施按摩過程中應注意保持手部的清潔、溫暖,叮囑患者全身放松,于患者腹部沿順時針方向進行環形按摩,保持患者腹部感覺溫熱。兩手掌交換對臍部進行快速按摩,從腰部位置向腹部中間推去,于對側腰部勾回,按照一定節奏對腰部進行摩擦,直至生熱。四指對合拇指,以指腹著力對患者腹部肌肉以及腰部肌肉進行拿力。順著腸道方向用除拇指之外的四指進行10次環形按揉,持續對患者按摩半個小時。
3.5指導患者適當進行功能鍛煉醫務人員應對患者進行適當功能鍛煉,根據患者具體身體狀況施行可患者身體允許的功能鍛煉,一方面可減輕骨質疏松病癥的惡化,另一方面有利于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病癥早日康復。
3.5.1腰椎壓縮骨折腰椎壓縮骨折患者,可讓患者平臥在硬板床上,可在患者受傷椎體下放上一個高度適宜的軟枕,利于骨折部位的復位,軟枕應保持干燥平整,防止皮膚受到壓傷。且患者應連續6周堅持對患者給予墊枕。同時耐心向患者講解實施功能鍛煉的作用以及目的,便于患者積極主動配合。
3.5.2股骨頸及粗隆間骨折活動過度極易患者出現骨折病癥,因此患者在鍛煉期間應注意謹慎小心。患者在手術后的一天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關節出現被動活動,按摩患者的股四頭肌,防止患者出現深靜脈血栓病癥。
3.5.3髖部骨折①健側膝關節注意屈伸,屈伸范圍為0°-90°,同時可穿上吊環,屈曲健側膝關節;可使用健足蹬床,在牽引將臀部太高或保持患肢伸直,在手術后可對患者進行協助進行功能鍛煉。②做太高健側下肢直腿運動,可將床面提高超過50°。③每天進行雙側股四頭肌收縮運動20次。④交替雙側踝關節實施旋轉、跖屈、背伸運動;術前患者接受皮牽引,可在牽引下進行患踝跖屈、背伸運動,每次進行15-20分鐘左右。
3.6并發癥預防
3.6.1預防泌尿系統便秘以及感染鼓勵病人應多喝水,保證每天尿量超過2000ml,同時使用0.5%碘伏對尿道口以及會陰處進行消毒,一天2次;多食用一些粗纖維食物,患者定時進行排便,每天對腹部進行3-4次按摩,每次按摩時間為10-15分鐘,促進腸胃蠕動,可有效減少便秘發生。
3.6.2針對深靜脈血栓、壓瘡、墜積性肺炎并發癥預防護理針對可能誘發并發癥的誘因進行有針對性護理治療,術后增加患者活動、給予患者氣墊床,可對患者進行翻身運動,保持室內空氣通暢,定時給予患者排痰、止咳指導。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綜合分析,了解影響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因素,并根據這些因素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治療以及護理措施,充分調動實施治療的積極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有利于患者病癥健康恢復,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麗姣,宋彩萍,肖莉.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4):2250-2251.
[2]陳麗.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63(7):872-873.
[3]賈培征,黃東永,黃遠源.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手術治療84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學,2012,16(3):512-513.
[4]Oinuma T,Sakuma M,Endo N.Secular change of the incidence of four fracture types associated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in Sado,Japan:the results of a 3-year survey [J].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Metabolism,2010,28(1):55-59.
[5]曹燕明,劉訓志.骨代謝指標在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后變化的臨床應用[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6(1):741-742.
【關鍵詞】 胸外科護理;胸部損傷;肋骨骨折;氣胸
胸部損傷是胸外科臨床中常見的病癥。胸部損傷依據損傷是否穿破包括胸膜在內的全層胸壁并導致胸膜與外界溝通可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損傷。閉合性損傷是指胸部損傷未造成胸膜腔與外界溝通,多為車禍,高處墜落、塌方擠壓以及鈍器擊打所致;開放性損傷是指胸部損傷造成胸膜腔與外界溝通,多由于利器、刀、錐或戰時火器彈片等貫穿胸壁所致。
嚴重的胸部損傷包括肋骨骨折或胸骨骨折,氣胸等損傷。本文主要論述肋骨骨折和氣胸病人的護理。
1 肋骨骨折病人的護理
1.1 對肋骨骨折情況的分析 肋骨骨折是胸部損傷中最為常見的損傷。可為單根或多根肋骨骨折。同一肋骨又可能在一處或多處折斷。從年齡段來看,兒童的肋骨富有彈性,承受暴力的能力強,不易折斷。成年和老年人的肋骨骨質疏松,脆性較大,則容易發生骨折。
1.2 肋骨骨折病因的分析
1.2.1 由直接或間接暴力引起的肋骨骨折 直接暴力——暴力真接施壓于肋骨,使肋骨向內彎曲折斷。間接暴力——暴力施壓于胸部前后,肋骨向外彎曲折斷。
1.2.2 病理因素 多見于惡性腫瘤發生肋骨轉移的病人或嚴重骨質疏松者。此類病人可因咳嗽、打噴嚏或病灶肋骨處輕度受力而發生骨折。
1.3 肋骨骨折病理的分析 肋骨骨折時,骨折斷端刺破胸膜、肺或血管,可引起氣胸、血胸或血氣胸、皮下氣腫、血痰等。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后,局部胸壁是在前側因失去肋骨的支撐而軟化,出現反常呼吸,即與正常胸壁活動相反的呼吸運動,吸氣時,軟化區的胸壁內陷;呼氣時,軟化區胸壁向外膨出。反常呼吸時由于兩側胸膜腔內壓力不平衡,使縱隔左右撲動,引起體內缺氧和二氧化碳滯留,影響靜脈血液回流,嚴重者可發生呼吸和循環衰竭。
1.4 肋骨骨折的臨床表現 從癥狀來看:局部疼痛,尤其以深呼吸、咳嗽或變動時加重,傷情嚴重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發紺、休克等癥狀。從體征來看:胸壁在肋骨骨折部位有壓痛,或有骨折摩擦音。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可見反常呼吸運動,并發肺、胸膜及血管損傷,可出現氣胸、血胸或皮下氣腫。
1.5 肋骨骨折的護理措施
1.5.1 觀察病情 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神志、胸腹部活動以及氣促、發紺、呼吸困難等情況,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師并協助處理。
1.5.2 保持呼吸道通暢 護理人員要指導病人臥位時盡量臥向胸壁有反常運動的一側,能更好地控制反常呼吸。鼓勵病人深呼吸及咳嗽、排痰,以減少呼吸系統的并發癥。對氣管插管或切開、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者,加強呼吸道護理,包括吸痰和濕化。
1.5.3 減輕疼痛 護理人員首先給病人心理安慰,穩定情緒;遵醫囑行胸帶或寬膠布條固定,后者固定時必須由下向上疊瓦式固定,后起健側脊柱旁,前方越過胸骨;應用鎮痛、鎮靜劑或用1%普魯卡因作肋間神經封閉;病人咳嗽時,協助或指導其雙手按壓患側胸壁。 轉貼于
1.5.4 預防感染 護理人員應鼓勵并協助病人有效咳嗽;對開放性損傷者,及時更換創面敷料,保護敷料潔凈干燥和引流管通暢;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 氣胸病人的護理
氣胸指胸膜腔內積氣。氣胸可分為閉合性、開放性和張力性氣胸三類。
開放性氣胸病人有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發紺、血壓降低、脈搏細而速、休克等癥狀。呼吸時可聞及空氣出入胸膜腔的聲音;傷側胸部飽滿,氣管移向健側。叩診呈鼓音,聽診呼吸音消失;X線檢查顯示傷側肺明顯萎陷。
2.1 張力性氣胸概述 張力性氣胸又稱高壓性氣胸,是因較大的肺泡破裂、較深較大的肺裂傷或支氣管破裂引起。其裂口或傷口與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
2.2 對氣胸病人的護理 護理人員要了解病人的受傷史。即了解受傷的時間和經過,暴力大小、受傷部位,有無昏迷、惡心、嘔吐等;接受過何種處理。要看一看受傷部位有無肋骨骨折,是否有開放性的傷口,傷口是否腫脹,有無活動性出血;有無反常呼吸運動,氣管位置有否偏移;有無頸靜脈怒張或破下氣腫;有無肢體活動障礙。
3 護理人員的護理措施
3.1 護理人員要維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對開放性氣胸患者,立即用凡士林紗布封閉胸壁傷口,使之成為閉合性氣胸,阻止氣體繼續進入胸腔。閉合性或張力性氣胸積氣量多者,應立即行胸膜腔穿刺抽氣或閉式引流。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記錄生命體征;觀察病人有無氣促、呼吸困難、發紺和缺氧等癥狀;呼吸的頻率、節律和幅度等;氣管移位或皮下氣腫有無改善。及時給予氣促、呼吸困難和發紺病人吸氧。對于病情穩定者取半坐臥位,以使膈肌下降,有利呼吸,以利肺擴張。
3.2 護理人員要減輕患者疼痛與不適 當病人咳嗽咳痰時,護理人員要協助或指導病人及其家屬用雙手按壓患側胸壁,以減輕咳嗽時的疼痛。也可以遵照醫生的囑咐給病人止痛劑。
3.3 護理人員要預防患者肺部和胸腔感染 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體溫,若有異常應及時通知醫師并配合醫師進行處理。還要嚴格無菌操作,及時更換和保持胸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協助病人咳嗽咳痰,幫助病人翻身、坐起、拍背、咳嗽、指導其做深呼吸運動,以促進肺擴張,減少肺不張或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并遵照醫師囑咐合理使用抗生素。
3.4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注意安全,避免車禍及外傷等意外事故。有肺大皰病史者平時要注意預防感冒,避免過度運動或劇烈咳嗽。提醒肋骨骨折病人在三個月后復查,了解骨折愈合情況。
注意了上述的幾大方面,護理人員一定能夠有效地護理好胸外科胸部損傷患者的。
參考文獻
[1] 張蘋,盧愛平.肺切除術后再剖胸止血的觀察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04(11)
[2] 劉曉雄.緊急手術治療穿透性胸部損傷.中國急救醫學2008(7)
【關鍵詞】肋骨骨折;病情觀察;護理措施;健康教育
1臨床資料
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肋骨骨折病人205例,男125例,女80例,年齡18-83歲,平均42歲,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52例,無一例死亡,治愈率90%。
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早發現并發癥做好搶救準備。多發性肋骨骨折常有復合傷,病情隨時可有變化,早期發現對挽救病人生命是非常重要的。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及周身狀態的變化,病情嚴重每隔15-30min測量血壓、呼吸、脈搏1次,并做好記錄,呼吸困難者,給予吸氧,流量為2-4L/min,并做好記錄,呼吸衰竭時,應加壓給氧或應用人工輔助呼吸。
3護理措施
3.1的護理對休克或昏迷病人應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防血液、嘔吐物、分泌物堵塞氣道,引起窒息;血壓平衡又無禁忌癥病人取半臥位,此臥位可使膈肌下降,胸腔擴大,增加肺活量,以利腹式呼吸及胸腔引流,并可使壓縮肺盡快復張。
3.2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
3.2.1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每日更換引流瓶1-2次。一般常用無菌生理鹽水,更換時用止血鉗兩把,交叉夾住引流管,以防止空氣進入胸腔,接好引流瓶后,檢查各部位有無漏氣,無漏氣方可松開止血鉗。長玻璃管始終保持在水面以下2-3cm,嚴格無菌操作,防止發生繼發感染。
3.2.2嚴密觀察引充液的量及性質,如持續有血性液引出,且引出量逐漸增加,應考慮有無胸腔內活動性出血的可能,如有氣泡引出,由考慮有無支氣管瘺的發生,發現以上情況,應立即報告醫師,及時處理。
3.2.3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受壓、折曲、滑脫、阻塞等。注意觀察水柱波動情況,若水柱停止波動,應立即檢查原因,及時排除。如病員需搬動時,可用止血鉗夾住引流管,防止空氣進入胸腔。引流瓶不可高于胸腔水平,以防發生逆行感染。
3.2.4一般24-48h后拔管拔管后注意觀察作品處有無滲液,皮下氣腫等情況,如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3.3糾正缺氧多發肋骨骨折病員多伴有血氣胸,積血積液對肺臟的壓迫影響了肺呼吸功能。因此,病員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紫紺等缺氧癥狀。此時,我們立即遵醫囑,給氧氣吸入。一般應采用鼻導管給氧,氧流量為2-4L/min,吸氧過程中,經常觀察缺氧的改善情況,有無二氧化碳潴留,保持吸氧通暢。
3.4排痰護理多發肋骨骨折的病人,胸部劇痛,痰液不易咳出,可繼發肺部感染,因此應鼓勵病人深呼吸、咳嗽,協助病人排痰。協助方法有:
3.4.1讓病人坐起,我們的手心呈弓形,力量均勻的由下向上,從外向內叩打背部,同時鼓勵病人做深呼吸運動。這樣協助病人,可使支氣管末梢的痰液因受振動產生咳嗽反射,將痰液咳出,避免肺萎縮。
3.4.2以手掌于骨折處胸壁,在咳嗽的一瞬間施加合適的壓力,這樣可以減輕疼痛利于咳痰。另外,對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給予超聲霧化吸入,常用藥物有0.9%生理鹽水100ml,α一糜蛋白酶4000V,慶大霉素160000V,地寨米松5mg,每日3-4次,可稀釋痰液,以利痰液咳出,防止肺部感染。
3.5預防感染。
3.5.1密切觀察體溫,若體溫超過38.5℃,應通知醫師及時處理。
3.5.2鼓勵并協助病人有效咳痰。
3.5.3對于放性損傷者,及時更換創面敷料,保持敷料潔凈干燥和引流管通暢。
3.5.4遵醫囑合理使用抗菌藥。
3.6飲食護理
3.6.1忌多吃肉骨頭若骨折后大量攝入肉骨頭,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會對骨折的早期愈合產生阻礙作用。
3.6.2忌偏食骨折患者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化瘀水腫主要是靠各種營養素。
3.6.3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骨折患者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往往食欲不振。所以,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宜多吃水果、蔬菜。
3.6.4忌不喝水臥床的骨折患者行動不方便,因此喝水少,以減少小便次數,這樣患者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容易引起便秘。所以,臥床患者不應控制水量。
3.6.5忌過多食用白糖大量攝取白糖后,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堿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于骨折患者的康復。
3.6.6宜多吃蔬菜蛋白質和富有維生素的飲食,可防止骨質疏松的發生和發展。骨折早期飲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痰消腫;后期應偏味重,選擇合適的飲食調補肝腎,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復。
4健康教育
4.1胸部損傷病人常需作胸膜腔穿刺,胸膜腔裝式引流,操作前后病人及家屬說明治療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以取得配合。
4.2向病人說明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意義,指導病人練習腹式呼吸,方法如下:病人仰臥,腹部安置3-5kg重的沙袋,吸氣時保持胸部不動,腹部上升鼓起,呼氣時盡量將腹壁下降呈舟狀;呼吸動作緩慢、均勻,每分鐘8-12次呀更少。
4.3胸部損傷后出現肺功能下降或嚴重肺纖維化的病人,活動后可能出現氣短癥狀,應囑病人戒煙或避免刺激物的吸入。
4.4病人出院時給予及時的健康指導。
4.4.1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摘要】目的:總結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病人術后護理。方法:分析55例70歲以上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病人的臨床資料及護理,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預防和控制并發癥。結果:全部病人的合并癥經術前處理相對穩定,全部平穩渡過手術期。結論:高齡病人手術風險較大,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圍手術期護理是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老年人;粗隆間骨折;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5-0916-02股骨粗隆間骨折多見于老年人,高齡是影響手術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而且老年病人往往同時合并其他系統疾病,因而增加了術后護理的復雜性和難度。我科自2007年11月至2012年2月對55例70歲以上股骨粗隆間骨折病人進行了手術治療,護理上根據老年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全面評估病人的健康情況,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并按計劃實施。在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下手術取得了較好的療效。1.臨床資料
本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齡70-92歲,平均78.5歲。致傷原因:跌傷28例,車禍傷6例,扭傷21例。按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4例、ⅢA型16例、ⅢB型13例、Ⅳ型21例。傷后3-10d進行手術,平均5d,全部采用DHS內固定。合并的內科疾病:高血壓病26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11例,慢性支氣管炎2例,腦梗死5例,偏癱6例,腎癌術后1例。合并傷:L1骨折3例,橈骨遠端骨折3例,硬膜外血腫1例,手外傷1例,顱底骨折1例。2.老年病人呼吸系統特點與護理
2.1老年病人呼吸系統特點與護理。
2.1.1呼吸系統的生理變化。老年人呼吸系統逐漸出現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衰退,主要表現為胸廓變僵硬、肺泡減少、肺彈性降低、小支氣管擴張、肺活量下降、防御功能降低等。正常情況下,吸入肺泡中的微小塵粒及病原體均由肺泡內的巨噬細胞吞噬,并帶至細支氣管,再由粘液——纖毛系統排出。隨著年齡增長,巨噬細胞的數量、吞噬功能及纖毛的移動能力均降低,不能有效地清除這些微塵及病原體。加之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分泌減少,從而降低了呼吸道的滅菌作用及中和病毒活性的作用,故老年人在圍手術期間,極易發生呼吸道感染,且有發病快、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點。臨床資料表明高齡髖部骨折病人臥床后最易發生的并發癥就是肺部感染,尤其是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礎上。所以,預防呼吸系統感染的護理是高齡手術病人能否進行手術及預后的關鍵。
2.1.2護理:
2.1.2.1病情觀察: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發病隱匿,進展快,癥狀多不典型。因此,護士密切監測病人的呼吸、體溫、咳嗽、咯痰等情況,加強肺部聽診,必要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全面評估病人的呼吸功能及呼吸道感染情況。
2.1.2.2增加肺活量:根據護理評估為病人制定詳細可行的肺活量鍛煉計劃,如病情允許給予半臥位,指導病人深呼吸的方法,拉吊環每日3組,每組5-10次,或吹氣球每日3組,每組5-10次,以增加肺活量,減少肺部并發癥。
2.1.2.3促進排痰:老年人呼吸道清除痰液的能力減退,加之老年人神經系統衰退,對外界刺激反應差,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呼吸肌萎縮,造成咳嗽反射減弱、咳嗽無力、痰液不易咯出,易形成痰栓阻塞小氣道。痰液阻塞與肺部感染是互為因果、相互促進的關系,促進痰液的排除是預防和緩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指導病人正確的咯痰方法,鼓勵自行咯痰;對低效咯痰者2-3h給予翻身、叩背,刺激咯痰;痰液粘稠者給予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
2.2老年病人血流動力學特點與護理。
2.2.1老年病人術后易發生深靜脈血栓: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本組病例均為高齡病人,多合并多系統、多器官的生理性退變和(或)器質性病變,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半數以上病人存在高血壓、冠心病;靜脈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樣硬化;同時術前骨折下肢活動明顯減少,術后切口疼痛,麻醉反應等又使下肢活動明顯受限,下肢血流處于相對滯緩狀態。以上因素可導致老年病人術后易發生靜脈血栓,危及生命。
2.2.2護理:
2.2.2.1抬高患肢:術后下肢保護外展中立位,同時將患肢抬高20°-30°,促進靜脈回流。避免患肢受壓,保持引流通暢,以促進靜脈回流。
2.2.2.2早期積極活動: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魚肌和腓腸肌存在許多靜脈竇,這些靜脈竇內的血液幾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臥時這種情況更為突出,因此易發生靜脈血栓。早期積極活動,如肌肉關節主動活動、肌肉按摩和關節被動伸屈以及翻身等是預防靜脈血栓的重要護理措施。根據護理評估,因人而異制定活動計劃,指導并督促實施。一般待麻醉反應消失后即指導病人行踝關節主動背伸跖屈活動20次/h,并輔以下肢肌肉被動按摩;2h協助翻身1次,避免患肢內收、外旋;行股四頭肌及小腿肌肉主動等長收縮活動,每日4組,每組30次/15min;根據病情協助床上坐起,每天2-3次,每次不超過30min,同時行髖、膝關節屈伸活動,逐漸由被動活動過渡到主動活動。或術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開始應用CPM機訓練,每天2次,每次1h,髖漆活動度均從0°-15°開始,每天增加3°-6°,循序漸進,逐漸逐漸增加到90°為止。
2.2.3下肢血液回流觀察:治療靜脈血栓的關鍵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般靜脈血栓的高發期是術后1-4d,在此期間注意加強對肢體腫脹、膚色、溫度、淺靜脈充盈情況及感覺的觀察,認真聽取病人主訴,注意對比觀察,必要時測雙下肢同一平面周徑,發現異常,及時匯報、及時處理。術后第2天開始雙下肢應用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每天2次,每次1h,促進下肢靜脈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一、總目標
通過四周骨科病房實習,掌握骨科護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骨科系統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評估診斷、處理原則及相應的術前術后護理,了解各種常見醫療儀器的使用、掌握護理病歷的書寫、掌握骨科常見病種的健康宣教知識。能與病人良好溝通、做好心理護理。能用護理程序方法對骨科病人進行整體護理。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護理事業,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具有不怕苦、不怕臟、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能尊重、關心和愛護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操作前向病人進行耐心的解釋,操作時動作輕柔,態度和藹。耐心傾聽病人的評說和詢問。針對不同的病人和病情進行心理護理。嚴謹求實,奮發進取,虛心向指導老師學習,師生之間互相關心、尊重。
2、知識目標
(1).掌握骨科護理的基本操作技術: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消毒隔離原則、注射原則、常規標本收集原則,口腔護理、霧化吸入、創口引流管、軸線翻身、吸氧,靜脈輸液及留置針護理、留置導尿管護理、測量生命體征、輸血、灌腸、叩肺,有機會時掌握VSD護理技術。
了解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處理以及熟悉相應的護理(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護理,全膝關節置換術病人的護理,脊柱骨折、脊髓損傷病人的護理,四肢骨折病人的護理,骨科新進展,斷肢再植病人的護理。)
(3)了解各種常見醫療儀器的使用(骨折治療儀、心電監護儀、微泵、脈氧儀)。
(4)熟悉各班職責。
(5)熟悉骨科各種常見石膏繃帶術、牽引術、小夾板術的配合與護理。
(6)熟悉骨科常見病的看康復護理。
(7)掌握病歷書寫,每月完成一份完整的護理病歷。
(8)參與護士長或帶教老師組織的小講課,病歷討論及教學查房。
(9)參與病區組織的健康教育活動。
3、分層次培養人才
中專生以加強三基訓練和專科護理為主,在整體護理方面以掌握整體護理觀、人際交流技巧為主;大專生除了做好三基訓練外,以拓寬知識面,增強動手能力培養為主,在整體護理方面以掌握整體護理理論、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對病人及家屬實施健康教育計劃為主。本科生除了做好三基訓練外,重點抓好整體護理的實習,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教學、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識的培養。護生在科室實習時,每周要接受1次單項技能和理論考試,出科時要進行專科綜合理論知識和技能考試。帶教目標如下:
3.1中專生帶教目標:(1)掌握各種鋪床法、出入院護理、晨、晚間護理的要求及分級護理的內容。熟悉病區飲食管理,掌握中醫飲食宜忌,重病人鼻飼法。掌握T、P、R、BP測量與記錄。基本掌握中醫對舌苔、脈象與疾病觀察以及醫囑處理。(2)掌握口服給藥法以及藥物的保管、領取、配藥、發藥要求與注意事項。掌握各種注射、六項無菌技術、灌腸、氧氣吸入、吸痰等操作。冷熱敷的應用與禁忌證及注意點。了解掌握各種標本收集法。(3)掌握手術病人術前準備如皮膚準備和藥物過敏試驗,術后護理包括傷口外敷料的觀察和護理、各種引流管的處理和觀察,掌握術后病人的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功能鍛煉、飲食指導等方法,學會觀察術后病人各種不適,能及時發現各種術后并發癥。掌握無菌技術操作,掌握心電監護儀的使用及觀測項目,學會對危重病人的病情觀察、護理、配合搶救和及時記錄。(4)掌握專科疾病的臨床表現、處理原則、護理常規,如小夾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患肢血運的觀察,骨牽引、截癱病人的臨床護理中常見的并發癥及預防措施,包括骨科備皮、無菌導尿、骨牽引針處點酒精、對長期臥床病人進行正確的翻身、骨折病人的搬運、正確的牽引力線、牽引重量,能對骨折病人、截癱、全膝關節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進行康復指導、功能鍛煉。基本掌握輸液泵、靜脈留置針及鎮痛泵的使用方法。(5)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護理診斷,為病人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護理目標,實施整體護理。
3.2大專生帶教目標:(1)掌握上述護理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2)參與危重病人的搶救,學習護理文件的書寫。(3)掌握整體護理理論,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對病人及家屬實施健康教育計劃,完成大專實習量化為主。
3.3本科生帶教目標除掌握上述護理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應:(1)應用護理程序對專科常見病進行整體護理,學習溝通技巧。參加護理查房,提出護理措施。(2)對所管床位,每周參加主治醫師查房1次,配合醫生的診療工作。配合醫師參與危重病人的搶救工作,學習護理文件的書寫。(3)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組織一次全院性護理查房。
二、計劃
1、排班:實習生入科第一天介紹,護士長排班指定帶教老師,跟二周責任班和二周其他班,如治療班、護理班、主班、前夜、后夜班。實習生各個班次的職責參照帶教老師各班次的職責完成本班工作。
(1)責任班職責重
點完成應用護理程序對所管病人進行全面的整體護理,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心里護理、病情觀察(包括并發癥)、功能鍛煉、護理記錄的書寫等,完成各項治療及出入院、手術病人的護理。掌握常見疾病的急救及處理、各種麻醉后護理及危重病人的管理。
連班職責重點完成配液體、做皮試、查對醫囑工作。
(3)辦公班職責重點完成正確處理醫囑、擺放第二天的靜脈輸液、接待新病人。
(4)輔助班職責重點完成鋪麻醉床、測繪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護送手術病人。
(5)前夜班職責重點完成交接班、急診病人的護理、核對·液體、抽血標本的準備、應用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
(6)后夜班職責重點完成靜脈抽血、晨會交班術前準備、應用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
2、小講課結合臨床病例每周一次。
(1)一般內容:第一周至第三周,骨科一般知識及斷肢再植護理;牽引病人及石膏固定病人護理;脊柱骨折病人的護理。
【關鍵詞】 頸椎骨折;手術;護理
據調查研究得知,頸椎骨折時極易造成頸脊髓受壓而致病人高位截癱,是一種嚴重的創傷性損傷,往往給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創傷甚至終生殘疾。頸椎骨折常常要采用手術治療。因此對手術的頸椎骨折病人, 采用科學的護理方法對降低病人的死亡率、致殘率, 最大限度恢復病人的功能有重要意義,還是手術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通過對一組頸椎骨折患者的手術以及護理,使患者順利康復出院。一系列的工作和實踐說明,在頸椎手術的護理方面,制定正確的護理方案,以及關鍵環節的把握和注意是至關重要的,值得總結和深入體會,使其更好地配合手術的療效。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人共37例頸椎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6例。年齡在20~72歲之間,平均年齡大于50歲。致傷原因多為為車禍或高出跌傷等。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頸部疼痛以及活動受限,多數的四肢感覺基本都運動正常。
1.2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入院后立即給多功能監護、靜脈點滴等一系列治療和護理措施。16例患者行急診手術治療, 21例行擇期手術治療。從術前到術后對患者采取了全程的護理措施,并密切監控康復進展。
1.3 結果
多數患者在術后前3天內,訴頸部疼痛及雙上肢痛感明顯好轉。最終所有患者在術后護理下無一例并發癥,均如期康復出院。
2 護理的分析總結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本組患者大多都有緊張、焦慮表現。因此要用恰當的語言關心、安慰病人,使病人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1]。責任護士應向患者介紹病情、治療及神經恢復過程, 給病人以希望, 鼓勵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及時與患者溝通,及時向主治醫師反饋有關信息。入院后立即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通過評估適時講解疾病的癥狀、體征手術方法術前術后注意事項
2.1.2基本護理
根據頸椎骨折病人情況備好板床,很多需要采取頸部墊枕,頭部兩側分別置沙袋固定或行枕頜帶牽引、顱骨牽引以防病情加重。保持室內的環境衛生良好通風并經常巡視病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指導吸煙患者戒煙酒等, 指導調節飲食,限制探視人員并說明意義,嚴格規范病區。
2.1.3疼痛護理
頸椎骨折后疼痛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并因骨折牽引以及長期臥床會致病人痛苦增加, 隨著新的醫療改革模式的轉變, 忍耐疼痛已經轉變為預防疼痛, 減輕疼痛。解決疼痛的方法。除了病因治療外, 藥物和心理治療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減輕焦慮和恐懼等不良反應。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使病人生活過的愉快、充實, 轉移病人的注意力, 減輕痛苦。
2.1.4其他護理
其他包括術前各項檢查的目的要求,術前1日備皮,給以剃頭擦浴更衣,交代術前12 h禁食4 h禁水是為了防止全麻術后引起嘔吐窒息。以及術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項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給患者一種安全感。必要時帶患者看望同種手術患者康復情況并讓患者熟悉相關的醫療用物如氧氣、負壓吸引、心電監護儀等以免產生恐懼心理。
2.2術后護理
2.2.1生命體征的觀察及保持呼吸道通暢
術后將患者安置到監護室, 給予吸氧2L/min, 持續心電監護, 同時注意觀察口唇、甲床、耳廓有無發紺等缺氧情況。當SPO2
2.2.2傷口觀察及護理
一般術后若傷口有少許血性滲液, 可在頸部兩側以砂袋壓迫止血3~7h。術后24~72h內嚴密觀察傷口引流液、滲血、有無頸部增粗等情況, 若有異常及時處理。保持體溫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圍。
2.2.3護理
一般手術后去枕平臥6h ,頸下墊沙袋(長約20cm)保持頸部后伸, 頸兩側各放1個沙袋制動,防止出血及植骨塊滑脫,術后植骨塊脫出為嚴重的并發癥[3]。24 h后改用頸托固定, 抬高床頭1015度角以利于呼吸;在接手術患者時應特別注意保持頸部適當的,搬運患者時必須注意保持頸部的自然中立位,切忌扭轉、過伸或過屈。有顱骨牽引者,搬運時仍應維持牽引。
2.2.4注意藥物副作用的預防
頸椎術后常需要使用大劑量激素預防脊髓水腫, 而大劑量激素的應用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 如應激性消化道潰瘍以及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等[4]。其中諸如對于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可能者, 應監測生化指標并觀察相應的臨床表現。而對于有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應嚴密觀察其有無嘔血、黑便等癥狀, 預防性使用胃黏膜保護劑。
2.2.5并發癥的預防
避免皮膚長時間受壓。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預防褥瘡。定時給患者拍背, 鼓勵患者咳嗽、深呼吸, 防止墜積性肺炎發生。密切觀察尿液的顏色及量, 以訓練膀胱的感覺及收縮功能。鼓勵患者多飲水, 飲水量保持在每天2500~3000 ml, 預防泌尿系感染。每天按摩四肢肌群2~3次,被動活動相應關節, 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2.2.6康復訓練
適應性訓練包括呼吸功能訓練,氣管牽拉訓練,生活習慣訓等來克服手術后的不適。術后當日即可進行癱瘓平面以下肢體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動運動,每天4~5次。防止關節僵直和廢用性萎縮。術后2~3 d開始進行肢體和關節的活動鍛煉,以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對于截癱患者應指導其家屬做好股四頭肌收縮、舒張, 踝關節背屈、跖屈。后期康復訓練主要進行日常生活動作訓練。一般拆線后可開始逐漸下床行走, 可先半臥位2~3 d, 再坐位2~3 d, 然后扶床站立。截癱不嚴重者可到康復科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做康復訓練,以盡快恢復肢體運動功能。
3總結
頸椎手術病程較長,患者自理能力下降。通過實施科學的護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術的療效。并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和康復訓練,提高手術治療頸椎骨折的成功率。
本組37例病人,由于加強了術前、術后護理, 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密切配合, 住院期間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出院后隨訪效果滿。說明,作好護理是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重要保證。這一些列經驗總結將使下一步的頸椎手術護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龔群英.頸椎骨折伴高位截癱的護理. [J]現代醫藥衛生,2004,20(8):685.
[2]賀萍萍, 傅國美, 等. 頸椎前后入路一期手術治療頸椎骨折脫位的護理. [J].護理與康復,2007,6(5):306-307
【關鍵詞】 髂關節骨折
1 病歷摘要
患者,女,84歲,診斷:右股骨頸閉合性骨折。患者于2006年3月22日晚7時跌傷髂部,傷口腫痛劇烈,不能活動,急診來我院。經x線片提示:右股骨頭粉碎性骨折,患者疼痛劇烈,家屬強烈要求急診手術。經查,患者無手術禁忌,遂在持硬麻下行股骨內固定術,手術順利。術后患者疼痛明顯,血壓持續升高。經治療,血壓控制。1周后患者心情煩躁,情緒波動較大,血壓再次升高,并伴有頭暈、耳鳴等癥狀。經用藥及有效的護理,血壓下降,癥狀緩解。3周后患者經復查x線片骨折對位好,生命體征平穩出院。
2 護理體會
2.1 正確估計病情,嚴防合并癥的發生 此例患者因病情估計不夠,以致術后血壓升高。(1)老年髖部骨折病人之所以骨折,除局部因素外,多伴有心腦血管疾病,骨折只是外在表現,所以術前要對病人健康有準確的評估,監測血壓、血糖、心、肺、肝、腎功能。在選擇手術最佳時期的同時,控制合并癥。對于糖尿病的患者,密切監測血糖變化,適時調整降糖藥用量;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密切監測血壓變化,合理應用降壓藥,減少外界刺激,避免情緒激動等。(2)協助醫生做好術前檢查,為正確評估提供可靠依據,警惕并發癥和合并癥的發生并及早處理。
2.2 準確評估患者心理、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 老年人易出現焦慮、內疚、自責等心理,表現為抑郁或煩躁。wwW.133229.CoM對于這些反應護士應有足夠的把握應對。術前、術后分別進行有效的護理。術前,主動親近病人,尊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對手術的畏懼、焦慮心理,并請曾在本院成功治療過的患者現身說教,以消除顧慮,增強信心,同時講清手術方式、麻醉效果、術后疼痛的應對、整個病程的時間、對術后臥床期間的不方便的問題,予以充分的照顧,提供必要的支持,并豐富其精神生活,提供電視、書報等,使患者不覺枯燥,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3 術后疼痛的觀察及處理 此例患者對其術后疼痛的預見性不足。術后24h,患者疼痛劇烈,老年人對疼痛耐受性差,術前應講清,并與麻醉師一起征求患者的意見,使用麻醉泵,或及時用止痛藥,防止合并癥的加重,如血壓升高、心慌等。術后3天仍疼痛者,注意調節患者,保持正確、舒適的。抬高患肢,以利靜脈回流,避免肢體膨脹而引起的疼痛。另外,結合體溫的變化,注意傷口有無感染情況,在早期行功能鍛煉前,使用止痛藥,以減輕活動引起的疼痛,通過以上措施,減輕疼痛,從而避免誘發血壓升高。
2.4 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對有高血壓的患者尤其提高警惕。
3 小結
對于老年高血壓骨折病人,一定要準確評估病情,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制定確實可行的護理計劃并落實,這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摘要】:四肢骨折后對患肢末梢血液循環、腫脹、溫度、疼痛、感覺、運動等體征的觀察是十分重要的,正確觀察這些指征的變化,對保障四肢骨折的順利康復具有重要意義。若傷后對末梢情況觀察不細致,可能導致肢體壞死或功能的喪失。
【關鍵詞】:多發骨折 病情觀察 護理 體會
引言
四肢多處骨折是臨床常見病例,是指在同一外力作用下,人體相繼或同時發生2處以上解剖部位的骨折,多以交通事故傷及墜落傷為主,但如果治療與護理不當,或病情觀察不細,不僅會延誤病情,而且還可致患者肢體發生缺血性壞死或感染,甚至造成終身殘廢.因此,在護理工作中做好患肢血液循環.傷口感染,骨折固定患肢功能鍛煉等觀察尤為重要。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68例的四肢多處骨折患者,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齡3-81歲,平均年齡(38.26±12.17)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37例,占54.42%;高處墜落24例,占35.29%;砸傷4例,占5.88%;打架斗毆3例,占4.41%;
1.2 治療方法
綜合考慮患者年齡、傷勢等因素為患者實施內固定或者外固定術,內固定物以加壓鋼板、髓內釘以及鎖定鋼板為主,術后行石膏外固定。如患者休克或昏迷狀態的危重病人,先通過輸血、快速給液等方 式恢復和維持患者有效循環血量,穩定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然后再給予手術。
2 護理
四肢骨折病人的護理包括:心理護理、換藥護理、一般護理、疼痛的護理、觀察病情、早期功能鍛煉和預防感染。
2.1 心理護理
四肢多發骨折患者因疼痛,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手術愈后等,常表現有焦慮,恐懼,緊張不安等心理反應,為此,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耐心做好疾病的解釋工作,避免其產生消極態度,穩定患者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入院時熱情接待患者,做到關心體貼,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以最佳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加強與病人交流,傾聽病人述說,了解病人的苦衷,關心、安慰病人,增強治療的信心。
2.2 換藥護理
支架固定骨折的四根螺絲釘體外,加之釘孔周圍滲血、組織水腫,易引起感染,故術后將乙醇紗布剪開裂口,覆蓋釘孔處,再以無菌敷料覆蓋。術后每日或隔日1次換藥,同時用75%乙醇每日3次滴于釘孔處,保持局部清潔干凈。乙醇過敏者可用氯己定或氯霉素眼藥水。釘孔有膿性分泌物,需及時報告醫生培養做藥敏試驗,指導使用抗生素。
2.3 一般護理
加強基礎護理,起居生活照顧,臥硬板床,保持床單位的衛生。注意飲食衛生,提供營養豐富易消化飲食,多吃水果蔬菜,適量纖維及多飲水防止便秘及泌尿系感染和結石。
2.4 疼痛的護理
骨折病人疼痛原因很多,針對不同原因和時間進行護理。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骨折斷端移動刺激周圍軟組織引起的疼痛,固定前不要移動病人或臨時牢固固定,輕搬少動。由于腫脹壓迫引起疼痛,抬高患肢,早期冷敷減少血液循環減輕水腫止痛,并防止出血,晚期熱敷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水腫止痛。前臂和小腿骨折要警惕骨筋膜室綜合征。以石膏固定的病人,石膏型內的疼痛,要分析原因,嚴禁向石膏內塞紗布、棉花,如石膏壓迫引起,需要拆除石膏,以免形成壓瘡。
2.5 觀察病情
由于骨折引起的骨髓組織被破壞,脂肪滴入破裂的靜脈竇內,極易引起肺,腦等脂肪栓塞,故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脈搏,體溫,血壓,尿量,血氧飽和度等。觀察患肢變化,注意腫脹、疼痛、制動情況,抬高患肢或功能位。對病情嚴重的病人要觀察全身變化,有無出血、休克等,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并遵醫囑進行處理。認真做好觀察記錄.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意識模糊,表情淡漠,昏迷,瞳孔變化,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等,則提示患者病情加重,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2.6 早期功能鍛煉
支架固定后,即告訴病人支架固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講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一般分3期進行,早期術后6 h開始,嚴重多段粉碎性骨折可適當延長;先指趾關節伸屈活動等,然后是腕、踝、肘、膝關節的背伸、屈曲、旋轉運動。中期是3 d~5 d后,護士協助病人做床上運動,伸、屈、旋等由被動逐漸轉為主動運動,加強病人的肌力。晚期2周后病人可扶拐下地行走,下床時全腳著地,注意保護防止摔倒。患肢負重需循序漸進,切忌暴力或過度負重。
2.7 預防感染
開放性骨折處理不當易致感染,預防方法是早期徹底清創,全身應用抗生素,加強營養。
3 結語
四肢骨折由于病情復雜,所以護理人員應熟悉掌握各種嚴重骨折護理知識,及時提出相應治療期間的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