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二語文的學習

高二語文的學習

時間:2023-08-17 18:03: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二語文的學習,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二語文的學習

第1篇

關鍵詞: 高二語文 真實性評價 評價模式

本文將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課堂與真實性評價的課堂做對比,彌補傳統(tǒng)課堂的不足,指出傳統(tǒng)課堂的缺陷,針對現(xiàn)代化的學生實驗真實性評價的課堂,力圖讓學生在真實性評價的課堂上體驗新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并從中提出對于真實性評價的措施和策略。

一、高二語文課堂評價現(xiàn)狀

在現(xiàn)在的高二語文評價課堂上,主要存在的是課堂即時評價,意思就是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行為和學習做出即時點評和評價,這就帶有很大的主觀性色彩,教師有時候無法正確對學生進行評價,造成激勵評價的缺失,以下就是一些語文課堂評價的問題。

(一)忽視過程評價

教師和學生在共同進行課堂交流時,是作為一種教和學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給出學生一定的評價時,沒有遵循課堂體驗的原則,未從學生主體性出發(fā),考慮學生的心理過程和感受,給出學生中肯和正確的評價,造成忽視過程評價,對學生造成傷害。

(二)忽視個體差異

教師在課堂教授知識的過程中,忽視個體差異性,學生參差不齊,教師經常將學生作為一個統(tǒng)一體,一蹴而就,忽視學生個體性,學生的思維和學習進度和理解能力不同,教師在這個方面應該注意。

(三)忽視學生變化

教師在課堂上給出即時評價以后,沒有考慮學生主體感受,就會造成對學生的輕視,學生在行為上和心理上做出一定變化,而教師忽略了學生的這種變化,就會導致學生學習的興趣喪失和學習成績下降。

二、高二語文課堂真實性評價的探究

根據(jù)傳統(tǒng)的即時性評價之后,我們找到了即時性評價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根據(jù)真實性評價的特點對課堂做出調整,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不免會遇到很多問題,教師和學生的共同轉變及開展的復雜性,但是我們仍然要學習真實性評價優(yōu)秀的地方,以下就是一些在高二語文課堂中真實性評價的實踐。

(一)言語真實

教師在進行真實性評價的課堂上,要注重自己的語言盡量真實,客觀地對學生作出評價,比如在學習《雷雨》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學生性格讓學生情景再現(xiàn),還原各個角色的語言,讓學生在這種情景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同時感受角色之間的心理變化,更好地理解課文,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給予學生評價和鼓勵,將會讓學生樹立一定的自信心,在之后的課堂上勇于挑戰(zhàn)自己,勇于發(fā)言,這就是真實性評價中語言真實的作用。

(二)邏輯真實

不論在什么課堂上,都要講究邏輯,不僅數(shù)學,對于語文課程同樣要注重邏輯的真實。比如說我們在學習文言文《琵琶行》時,就要以邏輯思維分析這篇文章,同時將文章條理地劃分為幾部分,分開講解,在此基礎上再分析這幾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把握全文,這樣就會加深對于這篇文章的印象,更好地分析清楚其所表達的主旨及情感的變化問題,這就是我們真實性評價中的邏輯真實。

(三)情感真實

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交流過程中,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和碰撞,對于師生的關系要注重情感的真實。比如說在學習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時,不僅是分析當時的環(huán)境及社會狀況,感受作者的真實夢想,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夢想,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不僅是作為一名教師傳授知識,更是作為一名朋友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作為他們夢想的引導者和督促者,幫助他們完成和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上打好基礎。

(四)工具的使用

在課堂上,不僅有書本這一類東西,現(xiàn)代化社會,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演繹了很多抽象化的東西作為形象化的東西,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我們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展開課堂討論和交流,比如說錄音機、錄像機和成果展示卡片,將課堂記錄下來,這也是真實性評價的課堂的一部分。

三、結語

真實性評價的課堂探究,分別從言語、邏輯、情感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交流,同樣是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的問題,也是相比于傳統(tǒng)的課堂不同的地方,通過真實性的評價,將會讓高二語文課堂變得富有生機和活力,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情感得到很好的釋放,讓他們健康成長的同時,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整體教學;和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6-0079-02

“和諧”原屬美學范疇,指事物和現(xiàn)象各方面的協(xié)調。若將整個高中語文教學比喻為一首樂曲的話,如何讓音色、音調、旋律達成和諧是譜曲人或演奏者的追求,落實到高中語文教學,其實就是筆者關注的,在教學實踐中如何讓整個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系統(tǒng)而又有階段特色地統(tǒng)一起來,以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促進學生能力提升。

一、高一是起步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為高二高三的語文教學打下堅實的根基。

1.培養(yǎng)興趣。高一的學生懷著美好的憧憬來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所接觸到的高中語文課本與初中課本有很大的不同,往往高中語文教師的授課方式也與初中老師大相徑庭。這些因素都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莫名的新鮮感,好奇感。那么高一的語文教學就要牢牢地抓住這一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高一語文主要完成必修1——必修4的學習。教師要通過教授課本中精選的現(xiàn)代文、文言文、詩歌等語文的精華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此外,高一學生往往會有更多的時間參與一些與語文有關的活動,比如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參與這些活動也會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相反,高二高三的學生在面臨小高考、高考兩重考試的時候,活動參加的就相應的少了。所以,在高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會為接下來高二高三的教學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高一,其可雕琢性很高。這時候老師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諸如朗讀的習慣,要做到有聲朗讀、有心朗讀、有益朗讀;寫作的習慣,要做到工整書寫、堅持練筆;有效預習等。其他諸如查工具書、記課堂筆記、及時積累糾錯等習慣一定要從高一開始培養(yǎng),一旦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其在高二特別是高三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3.夯實知識基礎。這里指的知識大部分是貼近高考的知識,比如字音、成語、默寫、文言知識等。這些知識很多是靠記憶朗讀培養(yǎng)語感而掌握的。高一階段學生可利用早讀等時間大聲的讀,加之老師配以相應的題目鞏固練習記憶,高一一年下來,等同于高三一輪復習了。筆者的具體做法是每天利用晚讀讓學生“消化”25個字音、10個成語、5個名句,有時會讀文言實詞2個。第二天上課會對頭天晚上學生讀的知識進行抽測。目前3輪下來學生對常用字音、成語默寫掌握得較好。

二、高二是過渡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動向的把握,個別板塊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要未雨綢繆,接軌高考。

1.注重對學生思想動向的把握。高二學生是高中階段的“斷層”時期。因為高一新生剛進入高中,對學校、老師、同學以及學習都有新鮮的感覺,其興奮心情也使其具有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對學起來壓力并不大的語文也有著較高的興趣。學生到高二之后因為文理的選擇將重新走進一個新的班級,也許接受一個新的語文老師的教誨。加之文理已經明確,學生對語文也不會像高一那樣的重視。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語文老師一定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一定要把學生在高一學習語文時培養(yǎng)的良好習慣保持住。

2.注重個別板塊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要未雨綢繆,接軌高考。高二語文教學主要完成必修5和一些選修課本內容等。這些課本的選編大部分屬于板塊性質,而高考專題復習也采取的是板塊模式。所以在某一階段進行教學時就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如講解《史記》其實就可以分類講如何理解文言實詞、如何斷句、如何理解文意等等。在其具體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適當練習高考真題來有效奠基。

三、高三是鞏固回歸提升

經過高一的積淀、高二的接軌,高三注重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更高的解題技巧。

1.鞏固。鞏固的往往是高一高二養(yǎng)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筆者所帶的幾屆學生,到高三后往往有一本厚厚的屬于自己的摘抄本,糾錯本。特別是那些易錯的知識,在高三最后沖刺階段成為學生主要復習的內容。鞏固的是高一、高二階段積累的基礎知識。經過兩年的反復積累消化,大部分學生對高考語文涉及到的字音、成語、名句默寫等記憶類的知識掌握得很好。

2.回歸。高三語文復習最大的特點是題海戰(zhàn)術,這是高一、高二語文教學不具備的。但是高三語文復習還應充分開發(fā)利用高一、高二的課本。實踐證明“以本為本”是高考復習的有效策略。高考復習的材料盡管是精心挑選的,但其涉及面沒有教材更全面,深淺度的把握不比教材更適中。特別是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板塊。其實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知識大多是源于課內,因此高三文言文復習第一輪往往是將五本必修課本的文言知識系統(tǒng)梳理。

第3篇

提高備課質量,繼續(xù)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xiàn)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個性和優(yōu)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1高二語文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高二語文教學計劃1語文要背誦的東西很多,同時需要教師擁有很高的文學涵養(yǎng),這樣進行教學的時候才會更加生動,在高考中,語文占的分數(shù)很高,所以學生要想順利通過高考,必須學好語文,這也讓老師有了很大的壓力,為了讓學生取得優(yōu)異的語文成績,我制定了如下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中新課程理念以及學校的發(fā)展需求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改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苦練教學內功,優(yōu)化教學手段,索求實踐語文教學的新方法,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全面進步。

二、學情分析

1.基礎知識層面,高一(9)班總體基礎較好,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并且書寫潦草,錯字較多。

高一(1)班基礎薄弱,且學習習慣有待改善。

2.語文積累層面,兩個班閱讀面都較狹小,閱讀量少,只有少數(shù)學生有閱讀名著的習慣。

3.語文思想層面,除少數(shù)學生對語文有較大興趣之外,兩個班的學生對語文尚未形成積極的認識,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也夠高。

4.語文素養(yǎng)層面,除少數(shù)同學外,基本上只是為學語文而學語文,未想過語文與素養(yǎng)的聯(lián)系。

三、教學目標

1.鞏固學生所學,進一步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2.從高考層面吸引學生對語文的重視,掌握學語文的方法,激發(fā)學好語文的愿望。

3.從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提升角度,激發(fā)學生加強對語文的認識,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加深對漢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熱愛,提升對祖國文化的認識及熱愛。

4.引導學生對名著的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品位,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5.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四、具體措施

1.以教材的學習為主線,適當擴大學習面,引導學生注意知識的積累,從而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認識。

2.精心設計教學,落實課前預習,精心設計課后鞏固作業(yè),做到精要簡略,思路清晰,要點齊全,重難點突出。

3.適當開展課堂活動,在學生的說、讀、寫等能力上下足功夫,突出點,帶出面,從而在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加深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熱愛。

4.樹立讀書的榜樣,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并通過推薦書籍、組織讀書活動的方式,讓閱讀走進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從而擴大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教科研工作

1.確定本學期教科研的方向和目標。

2.確立一個小專題進行研究。

3.按科研部安排,積極組織或參與區(qū)級以上課題的研究。

高二語文教學計劃2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擔任高一(1)班、高一(8)班兩個班的語文任課教師。一個理科班,一個文科班,從上課狀態(tài)來說,理科1班男生多,課堂氣氛較好,但大部分學生并未真正跟著老師的學習步伐。文科8班課堂氣氛較差,學生思維不活躍,部分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傮w來說,兩個班的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習慣仍未完全養(yǎng)成,有些學生語文基礎較薄弱,仍不會或不愿預習,課堂上聽、記不能協(xié)調,不會主動記筆記;大多數(shù)學生雖能大致掌握教材內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遷移能力不夠。另外,較少一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盤接受教師灌輸?shù)挠^念上,在認識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記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

必修三和必修四兼顧了文體和人為。每冊由四個單元組成,學習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必修三分別是:小說、唐詩、古代議論文、說明文,形象性、思辨性和應用性兼顧。必修四分別是戲曲、宋詞、雜文、古代人物傳記。小說和戲曲單元不僅要讓學生體會感悟中外名家的精妙之處,還要讓學生把握這類文體額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壞境,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唐詩和宋詞要求學生除了要加強背誦,更要學會對古代詩歌的鑒賞方法。古代一文論和雜文結合本學期的作文訓練——議論文,應用文主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于自然科學的探索興趣。人物傳記單元是高中文言文學習的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句式。

另外,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指導下的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極好方法。所以,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課外自讀的指導和平時的積累。通過課內外的結合,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自學習慣。

三、教學措施

1、重視議論文的寫作教學,從周末的“七行本”作業(yè)中讓學生積累議論文的論據(jù)素材。

2.教學以精讀課文為范文,以點帶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同時加強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結合,讀寫結合,學以致用,語言學習的成效主要還是從能否準確、流暢地運用母語來抒寫自己內心的感受和觀點。

3.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把握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用法的相關知識和使用方法。

4.轉變作業(yè)檢查和輔導的重點,周末主要以積累作業(yè)為主,每周一檢查并評價。

平時兼以練筆和背誦默寫為主。平時的練習冊的作業(yè)以簡單的預習和課內的加強和鞏固為主,課外閱讀和語言表達的拓展題主要在晚自習完成并當堂講解,提高作業(yè)的質量。

5.課堂上鼓勵學生思考,運用多媒體、講故事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自學、積累的好習慣。

6.每周堅持給學生印發(fā)一些與本周教學緊密相聯(lián)的課外拓展資料。

高二語文教學計劃3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我還是擔任高一(2)、(4)兩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整體水平不高,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有些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使教學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提高教學質量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決定做好下面的工作: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以往教學中存在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yè),作業(yè)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二、做好課后輔導

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有的學生記錯作業(yè)。針對這種問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3、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

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4、培養(yǎng)多種興趣愛好,博覽群書,多看相關書籍,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總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高二語文教學計劃4一、教學思想與教學目標: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高舉新課改理論旗幟,以其鮮明的教育理想和濃郁的時代創(chuàng)新氣息,進行語文教育與教學的改革。語文教師應盡快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確立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樹立大語文教育觀,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實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充分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與人生。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相結合,使語文教學將變得更加開放、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中要緊密結合三維目標,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改革課程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教學設想與教材處理:

本學期要完成“必修三”與“必修四”的講授,“閱讀鑒賞部分共計27篇課文。約70課時完成?!氨磉_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約10課時完成。本期學習時間約為18周,教學任務應完成必修3與必修4兩本教材。新編語文教材與傳統(tǒng)語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實現(xiàn)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著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tǒng)性”,還應注意“閱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復性教學。對必修三與必修四的教材處理是:

1、“閱讀鑒賞”單元與“表達交流”單元教學、及作文教學相輔相成。

“閱讀鑒賞”的每一個單元大約為兩周完成,每教授完一個單元以后,按教材編排順序講解“表達交流”的一個知識點。作文教學主要依據(jù)“表達交流”知識點地排序來進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寫六篇,小作文四篇,每兩周一次大作文,四周一次小作文,都要求課堂完成任務。本期作文文體訓練主要是針對議論文,每篇大作文與小作文都要配備老師講授和指導資料,每篇作文都要求有學生習作范文及不合要求的病文,作文范文要起到示范作用,對病文要求進行修改。每次大作文完成應花至少四課時進行,總計作文課時為12課時。作文主要針對議論文形式進行訓練。同時每兩周依據(jù)“閱讀交流”每個知識點的不同特點,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和自然。

2、“閱讀鑒賞”單元教學與“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單元教學交叉進行。

為了避免教學的單一性,也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每上完一個閱讀單元后就進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導讀”單元教學。這樣,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斷地擴充知識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與“名著導讀”采用課內課外相結合,以點帶面的形式進行。

“梳理探究”與“名著導讀”部分采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原則,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輻射開來,擴充教學內容及增強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如“梳理探究”部分,就會依據(jù)教材,教師與學生一起搜集編寫知識資料,依據(jù)教材進行整體上的分析和探究,并進行總結歸納,形成文字材料,統(tǒng)一印刷,讓學生課外進行閱讀與背誦。如名著導讀中的《紅樓夢》《高老頭》這些文學名著,主要利用晚自習的時間統(tǒng)一讓學生觀看影視資料,并寫出影評,基本上不占用課堂時間。

4、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yǎng),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白宰x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5、以單元小測驗形式檢驗學生知識水平與能力。

新課改并不是就不考學生了,依然要用檢測題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了解,書本知識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實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學生水平與能力的高低。所以,一個單元結束很有必要進行一次測驗,有利于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6、因“?!敝埔耍扑]課外閱讀書籍,擴大學生閱讀量,不斷提高語文積累和素質。

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學生的課外閱讀,必須安排一定的課時,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提出具體的閱讀意見,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或點評或自讀或檢測或講座或串講、因材施教,將課外閱讀教學落實到實處。本期推薦課外閱讀書籍篇目有《高老頭》《威尼期商人》《水滸傳》《談美》等中外名著及美學論著。

高二語文教學計劃5一、指導思想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斷地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習慣。加強文言文閱讀教學,夯實“雙基”,強化寫作指導,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fā)展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開發(fā)有活力的語文新課程。

二、學情分析:

這學期仍帶高一3、4兩個班。大部分學生學習目的明確,自我控制能力較強,都能按要求學習,基本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作業(yè)也較認真。但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仍有少部分同學學習缺少主動性。當然,這與班主任的指導思想有關,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高一上學期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tài)下,期末考試,兩班與級均分差兩分多,高分學生略顯不足,主要是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好,課外遷移不夠,閱讀和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

三、教學目標:

力求合格率達、優(yōu)秀率、提高率都有明顯提高。努力拓寬語文知識面,扎實深化語基底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寫一手較好的鋼筆字;寫好議論文,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修3

1、閱讀與鑒賞:古代詩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說和科普科幻作品。

四個單元分別是人物與環(huán)境,感受與共鳴,質疑解難,啟迪與想象。

2、表達與交流

訓練一般議論文的寫作。安排的專題分別是: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選擇和使用論據(jù),學習論證,學習議論中的記敘。

3、口語交際:討論

4、梳理探究: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文學作品的個性解讀,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5、名著導讀:《紅樓夢》《高老頭》。

必修4

1、閱讀與鑒賞:中外戲劇,宋元詞曲,古代人物傳記及社會科學論文。

2、表達與交流:主要訓練議論文的寫作。

安排的專題分別是:橫向展開議論,縱向展開議論,學習辯證分析。

3、口語交際:辯論

4、梳理探究:邏輯與語文學習,走近文學大師,影視文化。

5、名著導讀:莎士比亞戲劇,朱光潛的談美。

五、具體實施

1、狠抓背誦默寫和基礎訓練,注重課內外結合,立足訓練提高,面向高考,以練為主,注重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2、認真抓好課前三分鐘活動,實現(xiàn)資源共享。

3、狠抓背誦默寫,實行在規(guī)定時間內人人過關的方法,務求背誦默寫無缺漏。

4、狠抓課堂紀律,提高上課質量。

5、努力鉆研教材和專業(yè)知識,認真?zhèn)湔n,講求上課質量,務求不虛擲課內時光。

6、注重語基的訓練與指導,重視語法知識的講授,提高學生的語文層次。

7、注重課外知識的講座,合理運用“梳理探究”與“名著導讀”,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把觸角伸向課外。

8、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指導學生做好知識積累。

第4篇

關鍵詞:寫作結果 寫作過程 母語策略 寫作策略

1. 引言

在二語習得中,寫作策略的研究相對較少。Krashen(1984:41)指出,“令人遺憾的是,二語寫作的研究十分缺乏?!盵1]近年來,關于寫作策略的討論與研究從質和量上均有很大提高。本文回顧了國內外寫作策略的研究,展示寫作研究中所取得的理論與實證結果,以期對提高中國二語寫作教學有所幫助。

2. 寫作策略研究回顧

Silva (1993)明確指出,“二語寫作在策略上、修辭上、語言上與母語寫作有重大區(qū)別。”[2]因此,二語寫作研究應該描述二語寫作的特性,從認知的、社會的、文化的、教育的以及語言的角度來探討這些特性的潛在來源。二語習得中寫作研究的討論不僅包括寫作過程和寫作結果的研究,而且必須涉及寫作策略和母語策略的討論。由于母語思維是二語寫作的一大特點,母語策略的使用也是影響二語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

2.1 寫作結果的研究

Kaplan (1966)率先研究了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的段落寫作。[3]他發(fā)現(xiàn),在五組分別來自歐洲國家、閃族語系、東方語系、拉丁語系、俄羅斯語系的學生中,出現(xiàn)了五種不同的段落寫作方法。祖籍英國的歐洲人的作文依照線性發(fā)展。閃族語系學生的作文是以一系列平行的并列從句為基礎。東方語系學生的作文多用間接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談到正題。拉丁語系與俄羅斯語系學生寫作時,使用一定程度的迂回策略,并使用過多的材料。他進一步指出,母語遷移現(xiàn)象不僅在寫作中很明顯,同時對二語寫作有負遷移。Cohen & Brooks-Carson(2001)研究了學習策略中的翻譯策略在寫作中的作用。[4]研究對象是母語為英語的大學法語學生。任務是用法語寫作文,學生可以直接用法語寫出作文,也可以先用母語寫好,然后翻譯為法語。學生寫完作文后填寫策略清單,表明了是否使用了翻譯策略。研究結果表明,直接用法語寫作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較少使用英語思維,他們的作文也比那些用翻譯法寫作的學生質量高。這一實驗證明母語對二語寫作有負遷移。劉東虹(2002 )關于中國大一學生寫作結果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1)大學一年級學生大量使用母語策略,而且男生使用量較高;2)母語策略對寫作的主要影響不在語言遷移上,可能在寫作過程中,如構思、內容生成、文章組織、寫作風格等;3)大學一年級學生語篇的形成主要是正遷移的結果;4)對于寫作中的母語遷移,母語策略不起決定作用。母語遷移與其他因素的關系更為密切,如社會因素、語言距離和心理類型、個體差異、任務的本質;5)監(jiān)控策略可以抑制負遷移,促成正遷移。[5]

由此可見,眾多學者對寫作結果的研究未達成一致。然而,由于寫作涉及的因素眾多,如果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寫作的最終結果而不是寫作的過程上,二語寫作中許多問題還是無法解釋。所以,學者們開始關注寫作過程的討論與研究。

2.2 寫作過程的研究

關于二語寫作過程的理論與實證研究起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主要是通過與一語寫作過程與策略的比較來探討它的特點。早期的一些研究過多強調母語與二語的相似之處而忽視了潛在的區(qū)別。

通過對寫作過程的研究,Bacon (1992)發(fā)現(xiàn),男生大多使用母語策略之一的翻譯策略,女生多使用監(jiān)控策略。[6]郭純潔和劉芳(1997)運用有聲思維研究了12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看圖作文的過程,結果證實母語在外語輸出過程中的三個作用:1)對作文內容的邏輯推理;2)對語言形式的分析與判斷;3)對相關外語詞匯、短語或句子的檢索。[7]文秋芳和郭純潔(1998)對此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外語看圖作文過程中母語充當了轉換中介、內容生成中介、形式檢索中介、內容驗證中介和程序管理中介。研究同時驗證,外語寫作能力高的學生比能力低的學生對母語依賴小。[8]王文宇(2004)通過看圖作文與議論文的有聲思維寫作測試發(fā)現(xiàn):1)二語寫作具有雙語特征,母語與二語同時參與思維;2)二語寫作過程中母語參與量受寫作任務與二語水平的影響;3)母語在二語寫作中的作用是多層面的。首先,母語思維在寫作過程中具有多種功能,由于思維活動不同,母語的作用也不同:學生在遣詞造句時使用母語會影響語言的正確與通順,而在其他活動中使用母語對作文沒有明顯的負面作用。其次,學生有意識或無意識的使用母語思維,具體原因因人而異。4)學生對母語思維的看法也具有多樣性。因此,她認為應該用動態(tài)的多層面的視角來看待母語影響,二語教學中母語的使用也應該區(qū)別對待。分階段、選擇性的使用母語,控制母語的消極作用,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作用。[9]

2.3 母語策略研究結果

從寫作結果和寫作過程的研究可以看出,母語對二語寫作的影響一直是二語習得研究的一個熱點課題,各派理論從各自的角度出發(fā)得出了相反或矛盾的研究結論。王立非、文秋芳(2004)指出,綜觀國內外二語寫作中的母語遷移理論,概括起來有三大代表性流派。第一種以James和Kaplan的對比分析(CA)和對比修辭(CR)等理論為基礎,認為母語對二語學習的負面影響要大于正面影響,母語文化思維和知識會影響到二語學習者的寫作語篇的組織方式,因此認為學語寫作應該盡量克服母語的影響。第二種以Faerch & Kasper為代表的創(chuàng)造性構建(CC)理論,強調二語學習主要受普遍語法的制約,母語不相同的學習者二語寫作的過程和順序卻大致相同,母語對二語學習的進程沒有明顯影響,母語的作用可以不必理會。第三種以Cummins“深層共享能力”假設(CUP)為代表,認為母語和二語能力在深層次上相互依存,能力共享,母語對二語的正面影響從整體上看遠遠大于負面影響,母語寫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二語寫作提高。盡管這三種觀點都有實證數(shù)據(jù)支持,但是近年來隨著認知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母語在二語學習中的作用得到更全面而深刻的認識。[10]Odlin研究發(fā)現(xiàn),母語遷移主要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正向遷移、負向遷移和習得時間不等。語言間的相同和差異會產生母語遷移。因此,母語對二語學習既有消極作用,也有積極作用,兩種影響交織在一起,共同作用。[11]王立非在Cummins的基礎上提出了二語能力的多閾值假設,即在母語向二語寫作能力的遷移中,二語能力起著制約作用,但這個制約的閾值不是唯一的,具有多重性和動態(tài)性特征。[12]

然而,目前探究何時何處有消極作用和積極作用的實證研究還較少。王立非、文秋芳(2004)就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的漢語能力遷移問題,通過定量研究發(fā)現(xiàn):1)漢語水平變量通過直接或間接路徑對英語寫作能力產生影響,其中漢語寫作能力、漢語詞匯能力和漢語語篇能力三個變量對英語寫作影響顯著。2)英語水平在漢語能力變量向英語寫作能力的遷移中起著制約作用。這一研究結果支持了母語能力可以遷移到二語寫作的論點,語言的深層共享能力是語言遷移的機制。遷移在表層和深層都會發(fā)生,表層多為負遷移,而深層多為正遷移。[10]該研究對外語教學具有兩點啟示:第一,外語師生應該充分認識到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積極作用,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同時要繼續(xù)提高漢語水平;第二,二語水平是制約母語向二語遷移的重要因素,提高二語水平仍是關鍵。

2.4 寫作策略教學的研究

策略訓練是否有利于二語習得,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Cohen(1998)認為二語習得不需要策略訓練。第一,因為在母語習得時,學習者已經掌握了一套成功的策略,只要二語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策略就會自動遷移。同時,由于策略訓練涉及因素眾多,目前的實證研究無法證實哪些因素能夠決定策略訓練的成功。由于研究中樣本與時間的局限性,很難驗證使用策略一定比不使用策略好。然而,更多的學者認為策略培訓是外語教學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利于二語習得,應當與外語教學溶為一體。[4]Macaro (2001)將英國六個班的二年級法語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非實驗組。研究手段為實驗前后的寫作測試,問卷調查以及有聲思維訪談。在五個月中,實驗班的學生接受了各種寫作策略的教學,如提前預習、監(jiān)控和評估等元認知策略等。在實驗后的測試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實驗組在寫作的語法準確性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同時,學生在寫作方法上有一定的變化,使用字典更有選擇性,寫作時更加細心,對教師的依賴也有所減少。可見策略教學對寫作教學有積極作用。[13]劉東虹(2004)以大學二年級6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在寫作策略的作用下,詞匯量對寫作質量是否有顯著影響,寫作策略能否彌補詞匯量之不足。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產出性詞匯量對寫作質量的直接影響并不顯著,與寫作策略相結合才能發(fā)揮很大作用。與此同時,結果表明,寫作策略對寫作質量有一定的影響,而寫作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詞匯量的不足。[14]修旭東,肖德法(2006)通過對三所高校的463名大學四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和測試調查,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發(fā)現(xiàn):(1)“寫作學習策略”和“寫作過程應用策略”對八級寫作過程產生直接影響,對八級寫作成績和總成績產生間接影響。八級寫作過程對寫作成績和總成績產生直接影響。(2)“表達策略”對八級寫作過程的各個子過程產生不同程度的負值效應;(3)寫作過程中的“組織思想”、“表達”子過程對成績有較大的正值效應。因此,寫作策略教學有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15]盡管這些實證研究存在樣本小、研究結果不具備廣泛性等局限,但是他們起碼證明策略教學對寫作沒有消極作用。所以,采用SSBI (Styles-based and strategies- based instruction)的寫作策略教學對于寫作過程和寫作結果是十分必要的,對于提高寫作能力有著積極作用。

3. 結論

綜上所述,國內外眾多學者以寫作過程、寫作結果、母語策略和寫作策略為途徑,對寫作策略進行了理論與實證的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研究表明,傳統(tǒng)的寫作過程和寫作結果的研究,證實了母語作用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應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些研究對于提高二語寫作能力和寫作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4.

[2]Silva,T.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 Nature of L2 Writing [J]. TESOL Quarterly,1993.27,(4,657-677).

[3]Kaplan,R. B.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1966,(16).

[4]Cohen,A. D.,& Brooks-Carson,A. Research on direct vs. translated writing processes: Students’ strategies and their results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1,(85,169-188).

[5]劉東虹.大一學生寫作中的母語策略與母語遷移[J].外語教學,2002,(4).

[6]Bacon,S.M. Authentic listening in Spanish:How learners adjust their strategies advances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input. Hispania,1992,(75,398-412).

[7]郭純潔,劉芳.外語寫作中母語影響的動態(tài)研究[J].現(xiàn)代外語,1997,(4).

[8]文秋芳,郭純潔.母語思維與外語寫作能力的關系:對高中生英語看圖作文過程的研究[J].現(xiàn)代外語,1998,第4期.

[9]王文宇.母語思維與英語寫作――中國大學生寫作過程研究[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0]王立非,文秋芳.母語水平對二語寫作的遷移:跨語言的理據(jù)與路徑[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

[11]Odlin,T. 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2]王立非.漢語語文能力向英語寫作遷移的路徑與理據(jù)[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3]Macaro,E. Learner Strategies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 [M]. London:Continuum,2001.

第5篇

關鍵詞: 母語的負遷移二語習得二語水平

一、引言

根據(jù)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二語的習得過程中會發(fā)生語言的遷移。“遷移”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指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方法等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影響。母語由于其與外語的相似成分而對外語習得產生有益的、積極的影響叫做正遷移,它能促進學習者對外語的掌握與運用;反之,母語由于其與外語的相異成分而對外語習得產生不利的、消極的影響叫做負遷移,或稱為干擾。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干擾常常造成錯誤,成為學習者掌握和運用外語的障礙。在習得過程中,正、負遷移同時存在并共同作用于二語習得。

二、母語的負遷移

母語是人們從小就習得的語言。人們憑借它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形成個體的知識網絡,也憑借它進行思維,表達想法,就像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母語與二語學習必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既可以促進幫助二語的習得,同時又有可能阻礙二語的習得。漢語和英語分屬不同語系。英語是粘著語,漢語是孤立語,二者在語音語調、詞匯、語法、文化等方面相差很大。因此,漢語作為母語,在英語學習中的負遷移往往會大于正遷移,從而使英語學習產生困難。

1.語音語調的負遷移

英語和漢語都有m,n,f,w等輔音,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這些輔音的問題不大。但是,英語里有清輔音和濁輔音之分,漢語普通話里雖沒有清濁之分,但有送氣與不送氣的區(qū)別。所以,有些學生在英語清濁音的發(fā)音和聽音上感到困難。再如,漢語普通話中沒有齒音,學生沒有參照發(fā)音相對比較困難。還有些學生會有“增音”,即在輔音后面加元音。英語是一種要依靠語調來區(qū)分句義的“語調語言”(intonation language),而漢語則屬于以聲調來區(qū)別句義的“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這兩種語言在音位的數(shù)量及組合方式上是不完全一致的,這往往是造成中國學生語音負遷移的主要原因。例如,初學英語的中國學生經常把thin讀成sin,把blow讀成below,就是因為英語中有這一音標和[bl]這類輔音組合,而漢語沒有所造成的負遷移。

2.詞匯意義上的負遷移

詞匯負遷移是英語學習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有些英語學習者會認為每個漢語詞匯都能找到對應的英語單詞,可事實并非如此。對于已經熟悉母語規(guī)則的人來說,當他們開始學習英語單詞時,常借助母語詞匯去理解英語詞匯,即把每個英語單詞和漢語詞匯一一對應起來,給這些單純的、抽象的字母組合符號賦予具體的漢語意義。如英語的稱謂只有少量的詞,而漢語卻有許多具體的稱呼,英語只有一個uncle,而漢語卻有五個詞“伯父、叔父、姑父、姨夫、舅父”與之對應,且漢語的“(堂)(表)兄、弟、姐、妹、嫂”等有更細致的區(qū)別,用英語就很難表達清楚。又如to blow one’s own horn不能翻譯為“各吹各的號”,因為英語的意義是“自吹自擂,自我吹噓”,有點像漢語的“王婆賣瓜,自賣自夸”,而“各吹各的號”則表示各干各的事情,彼此不能協(xié)調,卻與英語的each doing his own thing相近。

眾所周知,英語詞匯的顯著特點之一是一詞多義,一個英語單詞往往對應幾個漢語詞匯或詞組,不像漢語“?!本褪桥?“馬”就是馬,涇渭分明。當這種對應法則遭到破壞時,第二語言學習者便感到茫然。例如,play the piano,play the violin,play the flute分別對應“彈鋼琴”、“拉小提琴”、“吹笛”,一個“play”指稱“彈”、“拉”、“吹”三個不同的漢語動詞。

3.語法的負遷移

漢語和英語在表達時有些詞類順序是不一致的。英語里,形容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前,如the big red house(那所紅色大房子),修飾短語則放在中心詞后,如the old man whom you saw last night(你昨晚看見的那個老人)。漢語里,形容詞和修飾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前,如“美麗的草原”,“他的失散了多年如今已長成漂亮姑娘的小妹妹”。遇到這些與漢語語法習慣不同的情況時,二語學習者就容易出錯。

英漢句法差異主要通過語序、詞語連接方式和時態(tài)等表現(xiàn)出來。在語序方面,英漢兩種語言雖然都采用SVO,但是英語中時間狀語、地點狀語、目的狀語等位置比較靈活,既可位于句首,也可位于句末,甚至可以位于句中。而漢語中的時間狀語、地點狀語一般位于句首。大凡英語初學者都曾對這樣的差異難以理解,提出不少疑問。在詞語連接方式方面,英語注形合,漢語重意合。英語中有大量的主從復合句,漢語則主要用分句連接成復句。英語采用各類連接詞以實現(xiàn)語法形式的完整,這些句子結構嚴密,層次清楚,句法完善。漢英兩種語言對否定疑問句的回答采用的形式相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恰恰相反。例如:

A:你昨天沒有來嗎?

B:是的。(我昨天沒有來)

A:Didn’you come yestrday?

B:Yes.(I came yestrday)

英漢句式差異表明,如果我們把母語的句式功能簡單直接遷移到英語表達中,會產生表達錯誤,同時對自身的學習也會有新的困惑。

在時態(tài)方面,英語有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xiàn)在完成時等十余種時態(tài),其具體的語法功能都是通過動詞的變形來實現(xiàn)。漢語在時態(tài)表達方面則簡單得多,它不是通過動詞的變形來體現(xiàn)時態(tài)的轉換,而是借助時間副詞“曾經”、“正在”、“已經”、“將要”及虛詞“了”、“過”等達到時態(tài)變化的目的。英漢時態(tài)在動詞變化形式方面沒有共性,想通過已獲得的母語知識來實現(xiàn)這方面新知識的遷移是行不通的,反而會起副作用,使我們掌握新知識產生困難。

4.文化習俗的負遷移

語言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中西之間由于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原因,文化習俗差異巨大。文化因素的負遷移有兩種表現(xiàn),一種是由于文化因素引起的語言形式的偏誤,一種是語言形式沒有偏誤,但由于使用的場合不對而引起誤會。

很多詞匯在長期的使用和發(fā)展中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的文化印跡,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較強的情感色彩和聯(lián)想意義。例如dragon(龍)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種兇殘的怪物,是邪惡的象征。而在中國文化中“龍”則象征著大吉大利,中國人習慣于把自己喻為龍的傳人。再比如,dog一詞,兩個民族都有養(yǎng)狗的習慣,但在中國,人們從心理上討厭這種動物。因此,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多含有貶義,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急跳墻、”“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由此可見中國人對狗討厭之至,對狗沒有任何贊美之意。然而,對西方人而言,狗既可以看門或打獵,也可以視作人類的寵物、朋友或伴侶。所以西方人對狗有極其哀憐的情感?!肮贰痹谖鞣饺说膬r值觀念中是一種為人鐘愛的動物,是“忠實”的象征。英語中帶“狗”的詞語多含褒義,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絕大多數(shù)沒有貶義。其中既有“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top dog(優(yōu)勝者,左右全局的人)”;“gay dog(快活人)”;“sea dog(老練水手)”;“water dog(水性好的人)”的真情流露,也有“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運)”的由衷贊嘆。更有“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寧為雞頭,勿為牛尾)”的警示格言。如此看來,漢語中狗的形象與英語中狗的形象差距實在太大了,這些差異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詞匯不同的文化內涵。英語初學者由于缺乏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在母語思維作用下容易發(fā)生遷移錯誤。

英語初學者在與來自英語文化背景下的人進行交際時,大多無視文化習俗的差異,把漢語文化下的思維模式與英語文化下的思維模式等同起來,或者說把母語習慣定勢簡單地移植到英語活動中,導致的直接結果是交際不快或失敗,主要會出現(xiàn)在問候、致謝、與陌生人交談、建議、邀請等方面。例如,中國人的問候語常用“哪里去?”“上班啊?”“上街啊?”“吃飯了沒有?”等,而英美人對說“Where are you going?”“Go shopping?”“Going to Work?”“Have you had lunch?”這一類問話則可能令其感到莫名其妙。

三、英語負遷移對二語習得的啟示

學語的目的是最終能用二語進行交流,同時通過二語能了解相關文化。在語言的習得過程中母語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我們學習語言是以掌握母語為前提,所以母語的遷移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

1.發(fā)揮母語正遷移的積極作用

世界上的語言種類繁多,盡管各種語言之間存在著大小不等的差異,但從本質上說,語言是人類共有的屬性,與人類思維有著密切聯(lián)系,同時也是人類表達思維最有效的手段。人類的思維是有共同性的,因此用來表達思維的語言也具有共同性。母語既是外語學習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礎,又是可以開發(fā)利用的資源。在我們學習和掌握母語的過程中,對語言的普遍現(xiàn)象即共性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們開始學習第二語言時就可以通過母語而獲得對語言共性的認識,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其運用到二語習得中去,從而加深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并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漢語和英語也不例外。

2.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加強對比分析法的運用

負遷移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我們可以在學習中加強對比,分辨異同。正如美國語言學家Fries認為,最好的外語教材應該是在對學習者的本族語和外語之間進行科學的描述和仔細對比的基礎上編寫出來的。Lado(1957)在《語言學與文化》(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提出,系統(tǒng)地將學習者的母語和文化與所學二語的語言和文化進行比較,能夠預測和描述哪些語言結構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哪些學起來不困難。因此,不論是在二語的學習過程中,還是在二語教學中,教師都可以從縱橫兩方面加強各種概念、知識間的聯(lián)系和對比,有意識地運用這種錯誤預測的學習教學策略,對語言學習的難點予以特殊處理,如可以采取強化手段,反復操練,從而促進學生良好語言習慣的養(yǎng)成,有利于其二語的習得。

3.加強語言文化習俗的了解和學習

在語言學習中,語言與文化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語言不僅反映一個民族的發(fā)展歷史,而且反映一個民族的生活背景、社會習俗、傳統(tǒng)習慣、思維模式和。任何民族的個體都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他所使用的語言必然反映其所處社會的文化特征。漢語有漢文化的特點,英語有英美文化的特點,兩種語言相互轉換時,不可照搬彼此的語言規(guī)則和文化規(guī)則,否則就會造成文化誤解。因此,二語學習者應當置于跨文化交際環(huán)境中,著眼于自己文化意識和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起到溝通兩種文化“橋梁”的作用。運用漢語時,學習者要懂得遵守漢語語言規(guī)則和漢文化的交際規(guī)則;運用英語時,學習者要遵守英語語言規(guī)則和文化規(guī)則,并熟練自如地進行兩種規(guī)則的得體轉化。學習者可以適當設置一些英語語言使用環(huán)境,自己根據(jù)語言交際的具體環(huán)境來使用語言,從而進一步體會與母語不同的文化心理。

四、結語

在外語的學習過程中,母語思維定勢對外語學習產生的負遷移是二語學習的重點、難點。學習者認真研究母語思維定勢對二語學習所產生的負遷移,就能避免母語思維定勢對外語的種種干擾現(xiàn)象,使外語學習具有預見性,從而充分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克服各種干擾,促進正遷移。

參考文獻:

[1]Ellis,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第6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淡化解題技巧;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出于升學的壓力,為了幫助學生在高考中提高語文學科的分數(shù),高三階段,教師會在學生具備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練習,從練習中歸納題型并講授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雖然這種做法和語文學科強調個人領悟的學科特點不相吻合,但出于高考的功利性需要,也無可非議。只是,如果將這種技巧用于高一、高二的文本教學,或許短時間內可以在考試分數(shù)上顯示出成效,但對文本教學的最終目的——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而言,則戕害無比。因為答題技巧歸根結底屬于理性歸納,而語文學科的學習則應突出感性思維,強調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從前人的文章中汲取提升語文素養(yǎng)所需的營養(yǎng)。故此,筆者以為,至少高一、高二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應立足理解文本、著眼感性思維訓練,從根本上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而不是突出解題技巧。

提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立足文本、提升整體語文素養(yǎng),是基于以下四點考慮的:

一、符合認識論原理

認識論有一基本原理: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辨證途徑。據(jù)此,高一、高二的教學任務不應該是通過文本的學習去熟悉、掌握和運用解題技巧,而是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感知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思想美,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構建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整體提升語文素養(yǎng)。要完成這樣的目標,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就不能將學生置于消極的被動的掌握答題技巧的境地,而應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積極思維,進入文本的意象世界和情感空間,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精髓。因此,認識論的原理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調動個人的生活和情感體驗,自己讀、自己思考,有了自己對文本的真切感受,然后才能進行理性的思維訓練;而專注于考試技巧掌握的教學過程,看似關注了理性思維訓練,但因為這種理性思維訓練缺少了學生感性思維的積累,充其量只是一種灌輸,而不能真正化為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例如“比喻”修辭,學生學會了如何判斷比喻并說明比喻的作用,學生知道什么是本體、什么是喻體、什么是喻詞,學生也知道比喻的作用是使語言生動形象具體……但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很少能在言語和作文中恰當?shù)剡\用比喻。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生活中一個根本不懂比喻的人,卻會用“大喇叭”來形容集體場合愛說話的人,既恰當又生動鮮明。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原因在于教師過于注重理性分析、知識講解,而使學生缺少了個體對文本和語言必需的感受領悟過程,只是滿足于理性思維訓練,這種不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做法只能使理性思維訓練成為缺少根基的懸閣。

二、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

語文學科的思維有合乎邏輯、科學嚴謹、理性的一面,但語文學科更多地依賴于感性思維。感性思維與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進行的邏輯思維迥然不同,它主要由閱讀個體憑借具體事物進行的聯(lián)想。語文學科的很多問題很難用邏輯思維去加以固化,很多語言現(xiàn)象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比如有些句子在句法方面,是自相矛盾的、不合邏輯的,但并不會被認為是病句。例如“溫總理心里裝著全體人民,惟獨沒有自己”,難道他“自己”不屬于“全體人民”嗎?但我們并沒覺得不對,反而覺得這個句子很好地概括了溫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再比如,在理解古詩詞的意境營造、形象塑造時,更是離不開感性思維,離不開學生對語言、文本意象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個人體悟。如“春江潮水連海平”“蓮子清如水”,為什么用“平”“清”?“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幅畫面中有詩人的哪些情感?這些都不是單純的理性思維訓練能解決的,需要學生調動人生經歷、情感體驗,運用感性思維身臨其境地去領悟。

三、利于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引導學生能關注現(xiàn)實和生活,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從而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其中,關注和思考是擁有真情實感的前提。因此,借助閱讀文本這一平臺,教師應該實踐關注和思考這兩個過程。具體實踐時,教師應用深刻的感受、真實的情感、生動的語言將學生帶入文本特有的情境中,和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使學生能設身處地地思考,在關注的同時,能思考對與錯、是與非,并有意識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發(fā)掘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增強學生對現(xiàn)實的關注和思考。如果整天讓學生困守在枯燥重復的理性分析中,在題海中跋涉,始終隔絕在文學和生活之外,那么,又如何去培養(yǎng)他們發(fā)掘真情實感、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沒有了愛憎的取舍,沒有了美丑的判斷,沒有了內心的激蕩,又何來寫作的欲望?因此,語文教師應借助于文本,調動學生的感性思維,進入文本的意象世界和情感世界,真正領悟文學的美。在文本的學習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具備從生活現(xiàn)象中發(fā)掘感悟的能力,從而使寫作擁有不竭的源泉。

四、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邏輯思維能力;二是感性思維能力。加強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很有幫助,但是片面強調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而忽略感性思維的發(fā)展,必然會影響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對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尤其是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極為不利。這就決定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搭建起讓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感悟文本的平臺,通過問題的設計,鼓勵學生獨特的有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進而日積月累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而不是滿足于求得眾口一詞的所謂的標準答案。

筆者拙見,高一、高二的語文教學,教師還是應淡化題型和解題技巧的教學,把教學放實一點,努力調動學生的感性思維,讓學生用細膩的情感去領悟文本、領悟語言,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第7篇

短短兩周,輪崗一個部門,看的還不全面,簡單談三點體會:

一、 教師為學生服務——跟蹤聽課,對學科教學的新認識

以往,走進一中學科教室,聽一節(jié)課,就離開了,既沒有去想課前老師會做些什么,也沒有思考課后需要做些什么?利用一周的時間,跟蹤聽課,才有所了解。就拿高二語文為例,主要采用單元學習,制定單元學習規(guī)劃,明確學習任務,老師提前布置自主學習,課上進行前測,根據(jù)前測的情況進行課堂提問,答疑,這個環(huán)節(jié)講的還是比較多的,接著梳理文章脈絡,強調重點,最后進行后測,如果仍有問題可以進行答疑。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年級是一致的,只是根據(jù)教學對象的不同,進行微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教師始終遵循這樣原則:只講學生不會的,學生會的絕不講,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自主學習、自主研修在一中各學科學習中都有體現(xiàn),為了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學校建立了相匹配的評價制度,過程性評價占到了60%,完成自主研修內容、課堂提問、解答問題,主動承擔學科其他工作都可以加過評分,而且能夠做到學什么,考什么,出題基本都在研修范圍里。

由此想到小學的課堂,發(fā)現(xiàn)我們大多時候只是在強調我們認為的重難點,并沒有了解學生的情況,其實,我們經常也布置語文作業(yè),但目標性不強,可能只是讀讀課文,其實我們也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解決簡單的課后問題,然后針對學生的問題講解,這樣學生可以更集中注意力。節(jié)約的時間,可以進行作業(yè)練習,減少家庭作業(yè),或者進行拓展訓練?;匦:?,我就準備發(fā)動有興趣的教師進行嘗試,對比,兩種方法的利弊,征求學生意見,只要學生喜歡,我們就堅持下去。這也是一中文化理念之一:學生第一。

第九小學xx年秋季嘗試進行一、二年級評價改革,取消期末考試,過程性評價和期末分項考察相結合,老師對學生的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每單元成績都納入評價中來。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意識到分數(shù)不是最重要的,要看重學的過程,學的態(tài)度。

二、 課程為學生服務——從分層教學、分類教學想到的

一中課程的原則之一是頂天立地,既能保底,也給有能力的孩子提供發(fā)展空間。我們小學老師們也應該從補差中解脫出來,不是放棄,但也要給優(yōu)生提升的空間。由于畢業(yè)、抽考壓力,我們小學老師們把大量的經歷放在了學困生身上,往往忽視了優(yōu)等生的提高。讓優(yōu)等生陪著學困生一起學他早已會了的東西,我們可以在五六年級嘗試進行分層教學,當然,我們的師資有限,不可能分的太細,但我們可以嘗試,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分層,給困難生更多鞏固基礎的時間,同時給吃不飽的學生一些拓展,不扼殺她們對學習的熱情。

三、管理就是服務——從李國蓮校長身上學到的

x中領導、老師工作十分繁忙,但作為xxxx市教育培訓基地,對我們這批掛職的老師們他們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把我們分到各個部門跟班學習,每兩周挑換,也就是我們每人都有機會輪完所有部門崗位。校領導、中層干部、老師們除了自己的教學任務,還要為我們提供講座,把自己的工作職責、如何更好地轉型毫無保留地和我們分享。記得一位老師這樣說:累不累,確實累,但做自己想做的事,心甘情愿。

作為管理者,李校長自己本身也是高二學部的負責人,除了協(xié)調好本學部的事務,她還要經常關注其他學部的教學和其他事情,學校重大事情也需要他協(xié)調組織溝通,從談話中可以看出,李校長不僅關注了學部的教師教學、學生學情,級部學科間的溝通,還能關心教職工生活,幫助解決困難,作為管理者這是非常重要的。讓問題在溝通中、協(xié)商中、對話中解決。

在x中已近兩周,聽課、學習、和老師交流,跟李校長學習,這個過程對我來說,不像是學習,更是一種浸潤的過程。不知不覺中,我呼吸到了一中的文化,原來文化對學校的影響這樣大。

前兩周,我跟著國蓮校長學習,她每天九點之前就到校了,晚上十點半晚自習后回家,教師常規(guī)工作她要做,備課、批閱作業(yè)、參加教研、答疑,同時高二學部她是主要負責人,要特別關注,除此之外,由于初中部陳冬老師調走,還要經常幫助協(xié)調溝通初中學部教學、師資調配,學生情況等,為了不影響教師教學,她做每一項工作都是主動到老師辦公室,哪怕自己辛苦一些,因為她要為老師服務。

第8篇

時間真的不是問題--楊文利老師.學生姓名夏*熙年級六年級輔導科目語文錄取學校華附輔導老師楊文利學員輔導情況介紹:孩子是天朝路小學小六的學生,是個非常憨厚認真學習的可愛男娃,想考名校,但是具體考哪個目標還是不明確,因此在得了華杯賽二等獎的情況下才急匆匆地來到京翰區(qū)莊校區(qū)補習,此時時間已經是四月份了,離華附的考試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分數(shù)。因此在時間非常緊迫的情況下,老師、家長、孩子開始了一個月的華附奮戰(zhàn)之路。

********************************************

【招生范圍】:小學1-6年級,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常規(guī)課程】:小學、初中、高中各年級各學科同步輔導、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作文,語文,歷史,地理,生物。

【熱門課程】:小升初、銜接班、托管班、奧數(shù)班 、中考沖刺、藝考輔導。

【課程費用】:不同年級,不同科目,價格不一,詳情撥打免費電話咨詢

【上課地點】:選擇最近校區(qū),來校區(qū)上課?。ň唧w校區(qū)見下文)

【上課時間】: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時晚上等時間靈活協(xié)商安排!

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 轉分機 90489(接聽時間8:00-24:00)

溫馨提示:400免費電話使用方法--先撥打前十位,聽到語音提示“請輸入分機號碼”后按“轉分機”后的幾位分機號即可。免費咨詢了解~從現(xiàn)在開始!

********************************************

北京口碑比較好的輔導機構咨詢電話(每日前十位撥打400免費熱線電話咨詢,可享受免費試聽課!400詢電話使用方法:先撥前10位總機號,聽到提示音后再撥后幾位分機號即可咨詢詳情或預約對孩子學業(yè)進行免費測評)

北京京翰教育校區(qū)及電話:400-0066-911 轉分機 90489

【人大校區(qū)】北京市---- 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489

【公主墳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490

【城建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491

【勁松校區(qū)】北京市----朝陽區(qū) 400-0066-911轉90492

【朝外校區(qū)】北京市----朝陽區(qū) 400-0066-911轉90493

【亞運村校區(qū)】北京市----朝陽區(qū) 400-0066-911轉90494

【北大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495

【宣武門校區(qū)】北京市---西城區(qū) 400-0066-911轉90496

【四中校區(qū)】北京市----西城區(qū) 400-0066-911轉90497

【中關村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498

【馬家堡校區(qū)】北京市----豐臺區(qū) 400-0066-911轉90499

【團結湖校區(qū)】北京市----朝陽區(qū) 400-0066-911轉90500

【雍和宮校區(qū)】北京市----東城區(qū) 400-0066-911轉90501

【方莊校區(qū)】北京市----豐臺區(qū) 400-0066-911轉90502

【崇文門校區(qū)】北京市----西城區(qū) 400-0066-911轉90503

【世紀金源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504

【牡丹園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505

【人大附小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506

【北京學院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507

【東直門校區(qū)】北京市----東城區(qū) 400-0066-911轉90508

【望京校區(qū)】北京市----朝陽區(qū) 400-0066-911轉90509

【交道口校區(qū)】北京市----東城區(qū) 400-0066-911轉90510

【五棵松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521

【四通橋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520

【公主墳天行健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400-0066-911轉90522

【大屯南校區(qū)】北京市----朝陽區(qū) 400-0066-911轉90523

【CBD國際部校區(qū)】北京市----朝陽區(qū) 400-0066-911轉90524

【萬柳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525

【亦莊校區(qū)】北京市----大興區(qū) 400-0066-911轉90526

【石景山校區(qū)】北京市----石景山區(qū) 400-0066-911轉90529

【蘇州街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530

【清河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531

【花園街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 400-0066-911轉90532

【懷柔校區(qū)】北京市----懷柔區(qū) 400-0066-911轉90533

師資:7000余名專職老師!多年擔任各年級、初高中畢業(yè)班教學工作,部分教師長期研究考試命題和閱卷任務。

品牌:二十年辦學經驗!京翰教育遍布全國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和考試狀況

ps:每天前五位撥打免費電話咨詢的家長,還可以享受免費試聽機會哦!

瀏覽十個廣告,不如一個免費電話了解快!

第9篇

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以及個人所寫的一種類似公開信的文字,或讓眾人知道某事、或請求幫助,在電臺、報刊等媒體發(fā)表,或者張貼在指定的公共場所,我們把這種文字稱為“啟事”。

二、啟事的種類

1、依據(jù)作者(啟事人)劃分,可分為單位啟事和個人啟事。

2、依據(jù)啟事的內容劃分,可分為:公布性質的啟事,如開業(yè)啟事、廠慶啟事、遷址啟事、招聘啟事等;請求幫助的啟事,如尋人啟事、尋物啟事、雇用鐘點工啟事等。

三、啟事的寫法

啟事一般分三個部分:標題、正文、落款。

1、標題

啟事的標題一般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單獨由文種名稱構成,如“啟事”;另一種是由說明事項內容和文種名稱構成,如“招生啟事”“征稿啟事”“尋人啟事”等。標題應寫在第一行中間。如果“啟事”內容緊急,可在“啟事”前加“緊急”二字。

2、正文

正文在標題下空兩格寫起,內容因啟事所要說明的事項不同而異。不管哪一種啟事,都要求把事情的有關情況寫明確、具體,清楚、明白。正文后可以寫上“此啟”或“特此啟事”的結束語。

3、落款

啟事的落款在正文后右下角寫上啟事單位名稱,如“××公司”“××學校”。若單位名稱已寫入標題,落款處也可不再署名。根據(jù)內容需要,可在落款后寫明聯(lián)系地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等。落款正下方標明啟事的時間。

四、例文

1、尋物啟事

寫尋物啟事,要寫明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丟失了什么東西,東西有什么特征,拾物人如何把東西交給你及你的感謝之情等等。

尋物啟事

本人于6月2日上午在學校微機室上課時,不慎將一本高二語文課本、一本英漢詞典遺失,有拾到者請與高二(5)班王強聯(lián)系,不勝感謝。

王強

2004年6月3日

2、招領啟事

寫招領啟事應注意不能寫明認領物的具體特征,以防冒領。

招領啟事

本人于6月5日下午在學校操場的籃球場地撿到一串鑰匙。望失主與高一(1)班陳靜聯(lián)系認領。

陳靜

2004年6月5日

3、征稿啟事

寫征稿啟事要寫明征稿的原因、對象、要求,投稿地址及郵編等相關事宜。

《作文周刊?高中版》

暑假專刊征稿啟事

親愛的讀者朋友,2004年暑假《作文周刊?高中版》將推出暑假???,突出“快樂暑假”的主題,以豐富的知識、多彩的欄目為你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暑假。

暑假專刊版面及欄目設置如下:

A版

一個版面一個主題,一個版面一個系列,以學生習作為主打,展現(xiàn)中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

青青校園―――――校園中的故事、校園中的歡樂,說給你聽。

美麗自然―――――欣賞自然、感悟自然,一同走進美麗自然。

心靈絮語―――――悄悄話兒悄悄說。

品味人生―――――酸、甜、苦、辣,與你一起品味。

成長履痕―――――成長的足跡、成長的故事,與你一起回味。

想象天地―――――放飛想象的翅膀,與你一起飛翔。

詩書品讀―――――記錄你讀詩、讀書的點點滴滴。

旅途見聞―――――旅途中看到的、聽到的,與你一起分享。

溫馨故鄉(xiāng)、溫暖親情、真摯友情――――鄉(xiāng)情、親情、友情,感動你的心靈。

小說天地、精彩美文―――――不一樣的文體,一樣的精彩。

B版

以閱讀為主打,同時教授寫作方法與技巧,讓你在輕松的閱讀與學習中掌握知識,享受樂趣。

輕松寫作―――――輕松的氛圍中輕松學習寫作的技巧與方法。

輕松閱讀―――――刊登文學精品,發(fā)表教師下水作文。

文苑新葩―――――推出新人新作,同時開通交友熱線。(喜歡交友的朋友,請把你的姓名、年齡、聯(lián)系地址、郵編、愛好、人生格言或座右銘來信告訴我們。)

現(xiàn)身說文―――――名家坐鎮(zhèn),暢談創(chuàng)作的經歷與感受。

走近高校―――――邀請大學生講述大學的故事。

應用寫作―――――教給你規(guī)范的應用文寫作方法。

文學社團―――――展現(xiàn)校園文學社風采。

文史縱橫―――――展示豐富的文史知識。

奧運之光―――――關注奧運,了解奧運。

第10篇

關鍵詞 單詞記憶 教師參與 指導監(jiān)督 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的學校教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英語學習貫穿以后學習的各個階段。尤其是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極其重要。它不僅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基礎時期,還是高考考查的主要科目之一,所占分值比例較高,對高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課程性質和課程標準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并說明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英語是一門語言,對中國學生來說是一門外語,是第二語言。

從語言的角度來說,詞匯是語言的信息載體,是語言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基礎中的基礎,詞匯在英語的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如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Wilkins)所言“沒有語法,人們能表述的東西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不能表達任何東西?!笨梢哉f詞匯是語言這座大廈的基石。由于詞匯貧乏及對詞匯掌握不牢固等原因,語言學習者難以理解別人及表達自己,不能有效地從文章中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的綜合語言技能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課程標準》中對要掌握的詞匯是這樣規(guī)定的:七級,也就是高中畢業(yè)要求,要掌握和學會使用2400~2500個單詞和300~4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八級,一般是高考要求,要掌握和學會使用3300個左右的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高中階段所學的詞都是英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是基礎詞。學好它們對英語的學習至關重要。相對與高中學生的英語水平來說,課標中所要求的詞匯量是不小的。

普通高中的學習時間是三年,高一,高二學習1~8模塊(冊),一般是一個學期二冊,以期中考試為界,之前一冊,之后一冊。每冊的詞匯大約是300~350個左右,每學期所要掌握的詞匯在700個以上。一個學期一般是四個半月,大約是十八周,按時間來平均的話,每星期要掌握的詞是33個左右,按天來平均,除去考試的時間,每天至少要背五個單詞。

要記住,會背寫,至少成為一定時間的長時記憶,就必須反復背記。本身不小的詞匯量加上反復的勞動量,這個學習強度是很大的。到了高三。好一點的學校一般會學習9模塊,那樣詞匯量會更大。

現(xiàn)在的高中學生一般在16~18歲之間,正處于青春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轉移。心理上較脆弱不耐挫折,毅力性普遍較差。讓他們每天背單詞并且堅持下來,幾乎很少有學生能做到。再加上考試不直接考詞匯,更沒了學習動力。這就使得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詞匯的記憶成為一個控制較少的“空白區(qū)”。學生在“背單詞”的時候,多數(shù)學生以機械記憶為主且處于自學狀態(tài)。機械記憶這種方式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主動性和自控力,必須反復加強記憶,否則遺忘很快。以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心智水平,要克服這些困難是很難的。有些學生逐漸對單詞背誦心生厭倦,繼而失去信心,甚至放棄英語學習。用此可見,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是很重要的。而這就需要教師的參與和指導。

現(xiàn)在普通高中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一般會教單詞的讀音,一些重點詞的用法。至于詞的拼寫,不會十分去重視。一般會認為:單詞嘛,讓學生自己去背就可以了??赡軙魩滋炻爩懸淮?。至于學生單詞總的記憶情況,教師不會去考查,甚至不太過問。到考試的時候,直接就考查學生的閱讀,寫作,翻譯等各項能力。

筆者曾經帶過一個學生,她的情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這個問題。

趙萌是重點中學的理科生,教她時,是她高二的下學期。她其它的科目都在班級前五名,只有英語150分的卷子,成績在30~40分之間,在班里是倒數(shù)幾名。我接手后,從她其他科的成績可以知道,該生的智力、學習品質及學習心理也很優(yōu)良。趙萌是初二的時候,從普通學校轉到重點學校的,當時在原學校還算可以的英語成績,到了新學校就是末等的了。于是從心里打上了很深的“我英語很差”的烙印。對她的語法進行了考查,發(fā)現(xiàn)該生語法已成系統(tǒng)。接著測她閱讀,所做的題目幾乎全軍覆沒。高一的題,生詞幾乎布滿了一張卷子;初二的題,一些簡單的基礎詞都成了生詞,病根終于找到了。于是作出了以“補習詞匯”為重點的學習計劃。在我的監(jiān)督和帶領下,該生的詞匯量增漲很快。經過了四個月的學習,成績漲到了80多分,各項能力都有所加強,英語學習興趣也有了極大的提高。

趙萌是重點中學成績較好的學生,以她的學習能力都無法單獨解決英語中背單詞的難題。其他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背單詞時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詞匯問題解決不了,其他問題就形同空中樓閣。而中國學生學英語,是在沒有語言環(huán)境下的第二語言的學習,英語學習困難是在當今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在一些課外教育公司的家教服務中,英語老師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為了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詞匯難題,學好英語。筆者認為,教師的位置應該變換一下,要從一個“旁觀者”轉變成一個“參與者”或“領跑者”。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背單詞”中來,有效控制和指導這一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校應該開設專門的詞匯課和詞匯考試,正視這個問題,強化教與學的互動,為學生正面積極地解決這一英語學習的固疾創(chuàng)造條件。關于詞匯記憶的學習策略,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驗,筆者有幾點想法與大家分享:

(1)高中階段詞匯是要背的,通過閱讀增加詞匯量行不通。高中階段學生要學習的科目多,不可能分出較多時間來閱讀英語文章。閱讀量不足,詞匯的復現(xiàn)率不夠。必須背單詞才能在較短的時間記住大量單詞。

(2)在閱讀中遇到的生詞要查出來。對遇到的生詞,有些人認為通過上下文來猜詞義,不要查??墒且愿咧猩挠⒄Z水平來說,一個生詞足以打斷閱讀,上下文的意思很難理解正確,更別說猜詞義了。此時查出生詞的詞義,正在閱讀的文章又是現(xiàn)成的語境,即查即用,一舉兩得。

(3)單詞的漢義很重要。一個單詞的記憶,一般是拼寫,讀音,詞性,漢義四個方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拼寫和漢義。一定要使拼寫和漢義建立有效的聯(lián)系。教師在聽寫時,時間允許,漢英都讀,沒有時間,只讀漢義。聽寫時只讀英語,是不正確的做法。

(4)可以邊讀邊寫。讀時,英漢全讀。重復記寫時,一個單詞一次不要重復過多。五次以上,十次以下。記不住,從頭再來一遍。

(5)要熟悉課文,如果可能把課文都背下來。單詞記住了,要是馬上用一下,有了語境,記得更牢。

參考文獻

第11篇

一、積極聽課,認真?zhèn)湔n,善于反思

聽課,不僅開闊了思路,也為備課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各種鮮活生動的事例,各種教學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細節(jié)之處的精彩處理,使我在豐富課堂教學的同時,也改變了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單調、脫離實際的成見。為了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改正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我有意識的進行階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節(jié)課,大到一個學期;近到上一節(jié)課說錯的一句話,遠到一種教學思想的深層次思考。雖然它們都還很膚淺,但我相信“九尺之臺,起于壘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二、緊抓作業(yè)批改、注重后進生輔導

作業(yè)的檢查和批改,是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開學以來,我一直堅持作業(yè)的認真批改,這不僅有利于對學生知識落實的情況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情況,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的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對于班里的后進生,我一直堅持個別知識輔導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在給學生談理想、談目標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功夫不負有心人,趙詣、王一凡、王潔成、王通等幾名學生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三、深入扎實的上好每一節(jié)課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它不同于數(shù)學,語文教學要求語言文字教學和情節(jié)、內容教學相結合,相輔相成。而低年級的語言文字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我認為,語文教學中“說”和“讀”的重要性尤為突出。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說”和“讀”的訓練。高一年語文教科書上“口際交際”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內容。自古以來,能說會道,體現(xiàn)一個人的睿智,思維敏捷?,F(xiàn)代語文教學,“多說多練”勢在必行。整個學期,我注重課堂上的合作探究,讓每個小組討論并展示結果,學生之間互聽互評,共同積累,共同提高。通過一個學期的訓練,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表達能力有較大的進步,邏輯思維能力也增強了。并且,通過評獎活動,選出了口才最好的學生,如郭奕江、申夢雪的、董陽等。

在“說”的過程中,有一個與之相促進的過程不容忽視,那就是“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再來有感情地朗讀。讀的形式多樣,可以采用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等。再次,用“讀”幫助記憶,培養(yǎng)語感,陶冶情操。最后,讓學生進行摘記,并對學生的手抄本進行定期檢查,并對寫得好的學生加以表揚。

語文教學中,除了“說”和“讀”很重要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即學完一個單元,學會自己歸納,學懂了一些什么,還存在哪些問題??鬃釉疲簻毓识隆=洺亓暪φn,以后的學習才會覺得較輕松。

課程改革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zhàn),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舊有的一切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發(fā)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過近兩年的實驗與探索,我們飽嘗了其中的艱辛與甘甜。甘甜的是我們看到了課程改革實驗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機與活力,感受到了我們與學生在課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發(fā)展;艱辛的是我們對課程改革曾經有那么多的茫然與困惑,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來探索課程改革之路的,在課程改革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困惑和難題。

(一)對課標的困惑

我們需要不用解讀的課程標準?,F(xiàn)在的課程標準有那么多解讀的書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無非有二,要么是課程標準太難,太深奧,課程標準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師是讀不懂的;要么是對一線教師的不相信,課程標準制定者害怕一線教師讀不懂;

我認為課程標準應該通俗、詳細,一看就懂,如此教師才能用好;應該把解讀融入課程標準之中,這樣才能做到專家研究與一線教師的實踐緊密結合。

(二)對課堂的困惑

我們需要不是表演的課?,F(xiàn)在有的課放得很開,但收不攏,學生天馬行空,談天說地,離題越來越遠;有的課,學生活動的樣式很多,唯獨讀書不多,課堂上嘻嘻笑笑,氣氛十分活躍??勺屑氁幌雽W生真正學到的語文知識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課,教學的著力點主要是對課文內容的深究,或是知識內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內容的無限拔高。學生海闊天空,說短道長,甚至離開了書本去大談從網上看到的新聞。不同的是,過去是教師主講,學生旁聽;現(xiàn)在是學生主講(主要是尖子學生),教師插話補充。仿佛教學的重心已由教師轉移給了學生,仿佛這是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可是,讀書的時間不多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了,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運用的時間也被擠掉了。這樣的課聽多了,我們的老師都說我們現(xiàn)在不知道語文課怎樣上了。

(三)對教材的困惑

1、對必修內容的困惑。

高二語文必修五和選修1 集中了高中階段近80的古詩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學內容重,教學進度緊張。而且因為一味的趕進度,使得每堂語文課都上得滿滿的,而語文課所必需的一些課外趣味補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語文課索然無味。

第12篇

說實話,講評優(yōu)課心理壓力很大,尤其是講不提前通知,評委直接推門的評優(yōu)課壓力更大。不過,在整個備課的過程中,真的是收獲很多?,F(xiàn)在,我就以我講的《蘇幕遮》的學案的制作過程為例,來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

第一次備課的時候,我制作的學案的流程大體是這樣的:

大家可以看出,目標有四個,太多,并且每個目標的敘寫都不夠明確、具體。整個上課的學習過程有四大步,追求的是面面俱到,而真正在短短45分鐘的課堂上,很可能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哪一方面都是蜻蜓點水,無法細致、深入的完成。所以到了學習這個單元之前,需要二次備課的時候,我做了第一次修改:

大家可以看出這次學案的目標就比前一次要具體得多,并且課堂學習過程也不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集中在讀、背、寫和練字上。其實,這次修改完了之后,自己還是覺得很滿意的。但當我拿著這份學案給同組其他老師看時,他們給我的一些建議又一次讓我將自己的這個學案徹底否定了。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并且學習詩歌最主要的方法也是誦讀,能夠把一首詩歌讀懂了,那別的也就可以不用講了。在上面的這個學案中,雖然誦讀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但煉字部分也確實有些喧賓奪主了,起碼在課堂的后半部分不能體現(xiàn)出誦讀。那么,能不能把煉字融合到誦讀當中呢?能不能讓同學們通過一步步的誦讀來自己感悟到詩歌的內容和情感呢?于是,在其他老師的幫助、指導下,最后又對學案進行了修改:

在這次的學案上,目標的敘寫就比較清晰、具體、明確了,并且在課堂學習中,我把重點完全放在了詩歌的誦讀上。通過讀,讀出意境;通過讀,讀出情感;通過讀,讀出詩韻;通過讀,最終達到背誦、默寫的目標。而且,一首作品的學案出來了,本單元的其他學案也就好做了。

最終的學案,我自己比較滿意,來聽課的評委和老師也給予了充分肯定,當然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第一步的讀出詩境和第二步的讀出詩情,如放在一個環(huán)節(jié)會更好。不過,在這次評優(yōu)課的準備過程中,整個學案的制定及修改過程,還是讓我有了一種成功的體驗,也確實讓我對如何做好學案有了一些切身的體會和感悟:

(1)目標的敘寫要體現(xiàn)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xiàn)程度,這樣才夠具體、明確。

(2)整個課堂切不可追求面面俱到,只需從一個角度入手,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動筆。

不過,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1)在課堂學習的第一步中,學生呈現(xiàn)出圖畫后,我設計的直接是個別同學展示,這部分如果換成小組內先互讀、互評,有個互相學習的過程,然后推選一名寫得好的給大家展示、評價就更好了。

(2)在課堂學習的第二步中,我的想法是我們都不是專業(yè)的朗誦家,所以沒有必要在朗讀技巧上過多地去限制學生,只要讀出感情即可。但后來聽了同組小段老師的課,我覺得還是在技巧上給出一些規(guī)范會更好。在一些細節(jié)上,自己做得還不夠。

(3)在同學們讀到最后時,水平相對課堂之初確實是有了提高,但缺少一種突破,這個時候老師應該放朗讀音頻,最好是老師親自范讀。其實,這個想過,但網上的錄音讀得也不是讓人很滿意,而真正面對這么多評委、老師聽課,又害怕自己范讀得不好,所以,這個想法最終就沒有實施,在課堂中留下了遺憾。

說實話,因為這種隨時推門的評優(yōu)課,我們對學案的制作和使用也就比平時更加用心和努力。如果把這種用心和努力用在日常每一個學案的制作和使用上,我們的教學效果一定會更好,我們自身的成長也就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