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8:04: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新課標高中生物學科素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 要】隨著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應運而生的就是對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新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在賦予生物教學的任務中明確地指出:生物教學的第一任務,就是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提高學生的素質。對于新時代的中學生,不僅要學會求知、學會審美,更要學會創造、學會發展。面對眼下新課改的生物教學,“重發展,養素質”成為現代高中生物教學的精髓理念,這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改革,更是把教師置身于生物教學的情境中,從社會實踐、價值觀層面來激發教師在教學上的自我反思意識。
關鍵詞 發展;新課標;素質培養;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教學方式的反思和優化無疑是在這環節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促進作用,積極采用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營造積極主動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對學生的激勵、引導、功能,使學生產生學習濃厚的興趣,讓學習有動力,有明確的方向,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綜合的科學素養,為學生長遠的發展打下基礎。并且自古以來,都是教學相長,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也會對教師的教學有主導作用,使教學擁有更好的指向,擁有更好的成效,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課程改革作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受到各國各個省市的極大重視。那么,我們所講到的新課標的改革在高中生物方面究竟是怎樣的,結合我國生物課程現狀的調查分析,下面就對其進行一個具體的對比和總結:
(1)面向全體學生
在應試教育的刺激下,許多著名高校不免把重點大學升學率看作是學校發展和生存的重中之重,那么對待學生時自然就會有優劣好壞之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精力的投入上就會有所區別,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成績較好的學生身上,輔導的重心自然也會向其傾斜,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不僅給其心理上帶來更多的學習壓力,也會使其信心受到影響,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就會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成績的兩級分化。
針對這一方面的現狀,新課標高中生物課程要求面向所有的在校學生。要給所有的學生提供同樣的學習機會,要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在課程安排和準備過程中,特別是在新內容授課時,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接受能力,規劃好合適的教學容量和深度,課后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進行拓展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幫助,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群體”。
(2)提倡探究性學習
生物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其本質和特征就是不斷地探索。生物學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科學探究的歷史。因此,學科的特點更應該體現在學科日常課程中的教學之中。學科本身探究的是科學不斷進步的更加豐富的理論和知識體系,而我們教師所應該探究的是新課標要求下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這將會成為今后生物課程改革中新的亮點。
這里不得不說的就是,探究重在對學生的興趣激發,在教授新課時,有效的課程導入會使探究的效果事半功倍。首先要設置好個性化的學習目標,選擇好恰當的學習方法手段。其次,充分運用好實驗這一平臺,給學生自己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彼此協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不僅可以給學習提供多樣化的交流、表達過程,讓其培養出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加強了同學間的交往能力與經驗。最后,新課的導入要有吸引性,知識過渡要“銜接自然”。探究性教學的導引設計要用心,要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同時又要符合學科的特點及教材自身的性質。
(3)培養生物科學素養
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就是要將我們以往的教學重點,由只注重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傳授轉向全面的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從生物學學習上得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各個領域中,科學探究過程中對于思維、品質、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認識也要逐步加深,以及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認識有全面發展。
將科學素養引入到教學中時,不但要完成大綱要求的基本生物知識的教學,也要盡量使生物知識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物學能夠為人類服務的各種手段和方式。新課程教學內容對學科素養要求很高,聯系實際內容的增多要求教師對生物教育認識更深刻。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也很重要,應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注重相互的合作、交流,增強科研意識。
(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生物學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醫療健康、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生物學問題,在課堂上引入前沿的科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抽象的知識更加“有血有肉”。新課標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抓住這個機會,搜集自己所在省市地區與生物相關的新科技新發現的內容,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可以采取分小組的形式自主研究相關領域,在共同交流中,增長知識又開拓視野,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教師們不免有時也會有感慨,有些內容在講述時,如果只用語言講述既費時又費力,學生還覺得抽象難理解。其實生物學科本身有自己的優勢,生物現象的千變萬化、生物世界的豐富多彩,實驗手段的多樣性,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模型,或是通過動畫視頻把生物形態結構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學生既感到生動有趣,同時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若有充分的時間和條件,更可以帶領學生自己制作一些相關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總結:新一輪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給學生以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科學。無論如何,新課標再次給我們指明了改革傳統教學的思路,從行動上追趕時代教育新發展的步伐。我們也深信,通過長時間新課程理念的實施,一定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奠下扎實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史愛先.《生物課堂應以“活”求創新》[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8)
[2]竇玉敏.《生物教學中的問題教學法》[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