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教學法

教學法

時間:2023-01-18 00:51: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學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滲透 交流 運用

SJY教學法的含義是:滲透、交流以及運用。SJY教學法的教學對象是有志于參加競賽和自主招生的優秀學生。SJY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是:1、辯證唯物主義: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2、主體教育理論;3、建構主義理論;4、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SJY教學法的教學內容是物理初賽的有關簡單知識和相關素質培養,學會并運用奧賽的基本知識。

SJY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根據高中物理教學進度逐步滲透奧賽學習,低起點快速學習,突出重點,以學生是否會運用為標準,評價教學交流合作的結果,調整學習進度。SJY教學法的實施方法是奧賽講座、小組合作交流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SJY教學法的實踐意義是有利于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精神和科學的思維品質;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個人素質、改進教法;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SJY教學法的實施源于一項省課題的研究《對優秀學生培養模式的探究》,我們課題組在2011年高一的下學期對競賽自主招生高考的考點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并研究學習山東省實驗中學和壽光一中的經驗,確立了將競賽自主招生高考三者結合的教學思路,針對高一的教學進度,決定在必修一結束后,立即成立奧賽探究小組的方案。由于時間緊,精選考點就成了關鍵,經過半年的研究,找出奧賽和自主招生共同之處,自主招生只不過是奧賽的初賽水平,搞好奧賽的學習也就準備了自主招生。

2012年2月開學初,課題組根據學生的強烈需求,組建了物理奧賽探究小組,在課外時間進行活動,高中物理競賽和自主招生的能力要求明顯高于高考,高效的教學應該是怎樣的?以學生認知規律為基礎,在物理奧賽講座中采用逐步滲透的方法,螺旋上升的辦法,降低教學的難度,分散教學的難點。精選考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標準,調整學習進度,針對三者共同的考點精講細講,在知識方法的教學上,競賽自主招生輔導與日常教學基本同步。以下是清華和北大兩所名校2012年自主招生的物理考題分布及規律。

清華大學考察的題型有選擇題、實驗題、推理論證題、計算題,題量為:(1)選擇題7道、(2)實驗題1道、(3)推理論證題1道、(4)計算題2道,考察內容有:

(1)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1分)

16.電場線分布、17.光電效應、18.光的全反射、19.熱學:理想氣體狀態參量、內能、分子動理論、20.電磁感應圖像問題、21.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電源輸出功率、22.簡諧橫波圖像問題

(2)實驗題(兩問共11分)

26.用光電計時器測重力加速度

(3)推理論證題(11分)

29.證明安培力的瞬時功率的表達式

(4)計算題(一力一電磁共27分)

30.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13分)

31.平拋與斜拋運動(14分)

北京大學的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沒有單獨考查實驗題,但有道計算題中有實驗部分。題量為:(1)選擇題3道、(2)填空題3道、(3)計算題4道??疾靸热萦校?/p>

(1)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12分)

76.人造衛星的運動、77.電磁感應、78.熱學、能量問題

(2)填空題(每空3分,共18分)

79.彈性正碰、80.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81.狹義相對論

(3)計算題(共70分)

82.靜電場中的平行板電容器(10分)

83.物體的平衡(共點力的平衡與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20分)

84.楊氏雙縫干涉實驗(20分)

85.玻爾原子理論(20分)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有著共同特點與趨勢:

1.考查內容

(1)力電的考查是當然的重點;(2)趨近于系統化和全面化。

2.考題難度

(1)個別題較簡單、個別題較難;

(2)多數題中等難度,整體向高考題中等偏上難度題趨近

3.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2)應用能力:圖像問題、求極值最值的問題等。

第2篇

關鍵詞:確定任務;實施計劃;總結

Adobe illustrator是一種應用于出版、多媒體和在線圖像的工業標準矢量①插畫的軟件,作為一款非常好的圖片處理工具,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優秀的平面設計軟件之一。Adobe illustrator這一課程更是被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在藝術設計專業。

如何上好Adobe illustrator這門課已經成為職業學校設計相關專業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因此本人試結合自己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就這一問題從案例教學方法與項目教學法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案例教學法

Adobe illustrator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設計專業課,以往單一的教學手段和呆板的教學方法常以理論教授為主,相較于這種乏味無趣的傳統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增加了學習的效果。案例教學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每位學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表見解。通過這種經驗的交流,既讓學生學會評價別人和接受別人的評價,同時也達到了相互激勵的效果。

案例教學法在Adobe illustrator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設計案例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主角,教師在設計案例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在選擇案例的時候一定要選擇能夠吸引學生的。例如在Adobe illustrator課程中,講到路徑制作圖形制作這一章節,為了使學生更加主動與深入地掌握這一知識,可以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圖像案例來進行探討,于是我就設計了一個案例:米奇的繪制(如上圖)。首先我展示了上色后的米奇,對于學生來說米奇的辨識度非常高,幾乎沒有學生沒見過米奇,而且大部分學生對米奇有著特殊的愛好和情感,如此學生對本章節的熱情立刻被點燃,在點燃學生熱情的同時我把該章節的主要內容通過繪制米奇線稿一步步講解給學生,最后由學生自己完成米奇的最終制作。

2.講解討論案例

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是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路徑這一章節針對米奇的制作,學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許不是每個學生在制作米奇的時候都會經歷的,但是通過討論,一些被隱藏的問題便會浮出水面,這非常有利于沒有遇到此種問題的學生進一步學習。作為教師,此時可以加以引導啟發,對學生都沒有認識到的問題提出疑問,并帶領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預期目的。

3.總結案例

在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之后,教師要進行歸納總結,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針對案例中的主要問題做出強調,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把握。對學生討論中不夠深入、不夠確切的地方,做重點講解。

二、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基于項目活動的研究性學習,即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

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吸取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思想,充分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理念。

項目教學法在Adobe illustrator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確定設計項目任務

為上好Adobe illustrator課,我做了不同項目的課件,例如當講到利用illustrator制作精美Logo時,我通過網絡獲知我市“潤康牙科診所”正在公開征集標志設計,通過考察我認為此設計較適于本班級的學生,于是我讓學生共同完成“潤康牙科診所”的標志設計,并要求他們搜集相關的資料,讓他們自由組合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同時也強調illustrator的學習是保障此次設計的基礎。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實施項目教學法做好了鋪墊。

2.實施計劃

項目的實施首先是分析項目。分析項目可在教師指導下分組進行,采用討論、問答等方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可視具體情況把總項目分解成一些“階段任務”,“階段任務”又可分解成更小的“分任務”,逐步細化。通過細化任務,可使學生明確具體的小任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保證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在分析任務之后,開始實施項目任務,小組成員可以再次開展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相互借鑒、共同搜集、整理資料等多種合作形式,按照教師認可的實施計劃和已確立的工作步驟、程序開展設計工作。如在此次設計作品中,充分發揮了學生各自的創造力、想象力。(如右圖)該圖是此次項目的課題,也是在我指導下的學生中標作品。此類項目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踏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3.項目總結

學生在完成設計后,先進行自評、互評。對設計成果自評,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其作用是重視學生學習主體,重視學生的反思,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對設計成果互評,讓學生對學習成果共享,從學生的角度發現問題以及提出改進意見。讓學生對該門課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在Adobe illustrator課程中的應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主動參與教學實踐環節的平臺,這兩種教學方法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教育的唯一目標。這兩種教學方式是適應現今教學體制的重要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這兩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使師生雙雙受益,對于高職教學來說,案例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將會在其他課程中發揮著同樣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俞瑞釗.《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構建之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7.

[2]姜大源,吳全全.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第3篇

 

關鍵詞:語法教學法 交際教學法 準確性 流利性 語法——交際教學法

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世界上有了語言,人們才能相互交流,傳情達意。而掌握至少一門外語,更是世界全球化的趨勢。怎樣教授外語,一直是困擾著外語教師的一個難題。回顧外語教學的歷史,有各種各樣的教學法,在其中,我們可以發現,外語教學主要是在贊成語法教學法和贊成交際教學法的觀點中發展的。 

 

一、語法教學法與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及特點 

 

500年以前,在歐洲,拉丁語是學校里必修的一門課程。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拉丁語,主要學習和操練其語法規則,詞的變化規則等。翻譯是拉丁語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教學法在16,17和18世紀的歐洲是最為流行的外語教學法,在外語教學史上稱為“語法-翻譯法”。這種教學法以語法為中心,學習外語就意味著學習和記憶語法規則,并通過大量的翻譯練習來強化記憶。語法翻譯法的主要特點可以歸納為:(1)語法翻譯法認為語言學習實質上就是學習一套外語語法規則。(2)閱讀和寫作是學習的重點,聽說能力不受重視。(3)外語課文與單詞均附以母語翻譯,并逐字解釋。(4)強調精確性。(5)語法通過演繹的方法向學生傳授。(6)外語教學以母語作為教學用語。 

50年代末興起的轉換生成語法在語言學界引起一場革命。喬姆斯基提出了“語言能力”的概念。他認為,人腦中有一種“語言習得機制”,在吸收了一定的外來語言素材后,就會自動形成該語言的語法規則,從而達到創造性的習得該語言的目的。 喬姆斯基強調人的語言能力,忽視了人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hymes(1972)提出了著名的“交際能力”的概念,并出現了交際教學法。交際教學法把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強調意義,對語言結構的準確程度的要求有所放松。在交際教學法中,語法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削弱。交際教學法的特點可歸納為:(1)重視口語,即語言的交際功能。(2)學生先接觸聽說,然后接觸文字。(3)語法一般通過歸納習得。(4)不強調語言的精確性,忽視語法。(5)盡量避免翻譯。 

 

二、語法教學法與交際教學法的利弊 

 

從語法教學法發展到交際教學法,這是教學法的進步。但比較這兩種教學法,兩者各有利弊。語法教學法重視語言規則的學習,具有系統性。課堂學習,以教師的講解為主。以傳統的輸入式教學法,學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交際教學法,強調語言的流利性,突出了語言的交際功能。但它削弱了語言的準確性,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是比較靈活的開放式教學法。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了發揮。交際法下的語言是支離破碎的洋涇浜式的語法,這勢必會導致學生以雜亂無章的方式來掌握語法,學習者難以系統的掌握語法知識。 

 

三、對兩種教學法存在的爭論 

 

圍繞著語法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一直以來存在著很多爭論,也出現過極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世界各國交流的頻繁化,培養高層次的外語專門人才成為當務之急,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即語法教學法已無法滿足社會對外語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交際法被世界各國大多數教師所認同,接受并廣泛傳播,使得交際法教學思想成為20世紀末具有全球影響的外語教學方法和途徑。 

關于語法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哪一種更適合外語學習,很多學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郝興躍(2004)將語法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稱為明示性語法教學及暗示性語法教學。兩者間的矛盾無非是準確與流利間的矛盾,他希望將兩者結合起來達到兩者的平衡點。秦洪武,孔凡富(1998)則提倡語法習得的漸進性,即交際法。武和平在(1999)中提出70年代以后交際語言教學思想最為引人注目。在進行交際外語教學研究時,既要有全球和歷史的眼光,又要立足于本土實際。馬振民的(1998)提倡運用交際法進行教學,盡量更好的為使用交際法創造條件。溫厚一在(1998)中提出在英語語法教學中運用交際法,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掌握和正確運用它的具體模式和方法。張人在(2004)中揭示了內隱認知研究對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示意義。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應盡可能讓學習者去體驗和感悟英語,使內隱認知機制在英語語法習得

中自動發揮作用。并提出內隱在認知系統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即先內隱后外顯,也就是先交際后語法。 

這些學者提出,現今世界應重視交際教學法,摒棄傳統的語法教學法,讓學習者像學習母語一樣來習得外語,而不是學習外語。想要達到這種目的,必須要做好語法教學法與交際教學法的綜合統一。 

 

四、外語教學應以語法教學法為基礎,交際法為輔 

 

通過以上總結我們發現,近年來的外語教學法,大多提倡交際教學法。因為交際法注重語言的形式和功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課堂中心,讓學生主動的,愉快的參與有意義的語言交際活動。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習得語法,獲得外語。兒童在掌握母語時,是先通過聽說,然后接觸文字。剛剛出生嬰兒,我們不可能去教他們語言的語法規則,讓他們說話時按規則,可是5,6歲時他們卻能說出正確的母語。兒童能夠說出語言之后才去接受系統的教育,學習語言文字,這是正常的母語掌握途徑,符合人類的語言習得規律。交際法正是符合了這一規律重視聽說,然后自然地習得語法,進而創造更多的句子。

我們說交際教學法比起語法教學法確實是一種進步,它靈活生動,注重語言的交流功能,因此受到大力推崇。但是交際教學法為主并不適合外語教學。 

1.缺乏語言環境。我們知道在語言的掌握過程中語言環境起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母語習得有著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我們每天可以有機會聽,說,讀,寫母語,不想接觸母語都不行。久而久之,即使不接觸文字,我們也能夠輕松自如的聽,說,而外語學習則大不相同。除了課堂上的教學外,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外語,接觸到的也僅僅是閱讀或寫作,而語言的學習必須通過大量的聽說練習才能夠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外語交際,怎么能掌握好它呢?如果學習者能夠和外國朋友生活在一起或出國學習,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2.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惡劣條件下交際法不大容易實行,而這時語法規則的系統學習就會有助于學習者對該語言有更清晰的認識,能夠讓學習者首先從宏觀上把握語言的特點。對于語言的規則有了認識學習者就會系統的,有目的性的學習外語。交際法強調語言的流利性,而忽視了它的準確性。在語言環境有限的條件下,如果再沒有語法的規范,學習者根本就無從下嘴,不知該怎么說,更不用說達到流利程度。在語法的規范下,語言最起碼已經準確了,在準確的基礎上才會出現流利。準確是需要學習者學習的,而流利需要練習就可以達到。先學習后練習,符合中國人學習外語的大環境。如果不先學習語法規則,無論是口語還是寫作,都會出現中國式英語的現象,一旦形成語言僵化,將很難改變。 

3.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注重無限的交際也是不現實的。外語教學大多以課堂教學為主,并不象生活中我們有大把的時間接觸到母語。因此在課堂上以語法為基礎是必要的,然后讓學生在課后時間做大量的交際練習,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語法知識。語法是死的東西,但交際卻是活的,學習者運用死的語法,可以創造出無窮的句子。 

但語法教學法也涉及到教的問題。在傳授不同語法時,我們要盡可能多的向學習者傳授外語國家的文化,讓學習者融入到該文化之中去。如講英語詞匯時“跳”在漢語中只有一種表達,可是在英語當中卻有很多。如jump,skip,bound,hop,leap,spring…傳授時將中西思維差異也連帶傳授。再如,講授句子時,一個句子可能從語法上講,它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外國人卻從不這樣說,應將外國人的習慣表達法清楚的講給學習者。 

我們在這里提出要重視語法教學,并不是要回歸到傳統的語法教學法上去,而是兩者相結合。先語法后交際,即語法-交際教學法。在語法這一地基打好的前提下,才能建設交際這一高樓大廈??v觀國內的英語教學,十幾年前,我們采用的可以說是傳統的語法教學法,聽說能力得不到一點重視。學習者學了十幾年的英語連一句也說不出來,學成了啞巴英語,這除了與國內的教育體制有關外,還與忽視交際功能有關。學習者學英語大多是為了應付考試,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近幾年來,情況有了些改觀,世界經濟一體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英語的交際功能得到了很大的重視。聽力課,口語課的開設,刺激了學生對提高聽說能力的渴望。此外以語法教學法為基礎,學習者的閱讀能力是有保障的。因此學習者在無限的課外生活中,可以自己利用時間加以練習交際語言,以此達到準確性與流利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 

[2]戴煒棟,陳莉萍.二語語法教學理論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2). 

[3]趙美娟.關于英語專業的語法教學[j].外語界,1999,(4). 

[4]秦洪武,孔凡富.交際教學法中的語法習得芻議[j].外語界,1998,(1). 

[5]郝興躍.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語法教學的新趨勢[j].外語界,2004,(4). 

[6]武和平.交際教學思想的全球化與本土化[j].外語界,1999,(2). 

[7]張人.內隱認知及其對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2004,(4). 

第4篇

論文摘 要: “后教學法” 是20世紀中后期以來西方外語教學研究中出現的超越傳統“教學法”概念的新思想。作為一種新思想,它并沒有簡單地否定傳統教學法,而是在學習、分析和深入研究傳統教學法基礎上創新了傳統教學法。它的重大貢獻就在于突破了傳統教學法的思維局限,把教學經驗系統化,使之上升為理論,并重新定義了教師、學習者和教師教育者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  

 

一、對教學法的繼承 

后教學法又稱后方法。它擺脫了教學法流派中推崇一種或疊加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采取靈活、開放、動態的外語教學思想,吸取教學法中的合理成分,繼承并超越了教學法。 

幾個世紀以后,全世界各個國家的語言學者和外語教學研究者一直不斷地鉆研、探所各種教學法,以便提出更加有效的新理論為教學服務,其中外語教育界最有影響力的七大流派有: 

(一)翻譯法(translation method)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三)聽說法(audiolingualism,audiolingual method)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五)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六)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七)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通過對各教學法優缺的不斷學習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發現共同的特點是忽略了具體的教學環境、教學目的和教學對象。事實上外語教學是由諸多因素構成的復雜動態的系統工程。教師應該全面分析具體教學環境,把握影響外語學習的種種變量,把教學法和教學實際相結合。 

后教學法在強調學習、分析、綜合和創新教學法的理念下,使教學法成為其理論創新的來源,把學習教學法作為自己理論的起點和基絀,并認為教學法是外語教學有益的工具。教師掌握的教學法越多,對外語教學理解就越全面、越深入,就越有可能創新教學法。后教學法鼓勵教師建構自己的教學理論,推動基于對當地的語言、社會文化和政治特征正確理解之上的“語境語言教學”。 

據此原則,庫馬批判教學法,進而提出十個宏觀策略(macro-strategies)。一是學習機會最大化,課堂教學是創造和利用學習機會的過程,其中離不開教師的合理參與;二是意圖曲解最小化,盡量減少師生之間的意圖被曲解的可能性;三是促進協商式交流,鼓勵使用目的語的有真實交際意義的師生交流和學生間交流;四是培養學習自主性,指導學生發現掌握個性化的學習策略和自我監控能力;五是增強外語語感,不僅注意語言形式結構,還要注意語言的交際價值和社會功能,增進對語言本質的認識;六是啟發式語法教學,提供豐富的語料庫并引導幫助學習者逐漸形成內化知識的能力;七是外語輸入的語境化,提供語言輸入的語篇上下文、交際環境和文化背景;八是語言技能綜合化,聽、說、讀、寫技能綜合全面發展;九是語言教學的社會性,注意語言知識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大背景的結合;十是提高文化意識,鼓勵語言學習者以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為基礎,積極創設學習機會,參與課堂交際。 

二、對教學法的超越 

后教學法是kumaravadivelu于2001年提出的一個三參量的外語教學理論體系。三個基本參量分別是具體性、實際性、社會性。他提出對待教學法的新思路。其超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教學經驗理論化。 

他提出教師的教學經驗應該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這是后教學法超越教學法的重要體現。教師經驗理論化意味著教師的教學經驗應當通過自我實踐不斷反思,通過教學實踐來證實或證偽教學理論,并使之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外語教學經驗來源于教師不斷的外語教和學的實踐經驗,對于外語教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可是又有其自身的缺陷,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所以具有片面性和非本質性的特點。 

(二)三種身份(教師、學習者、教師教育者)重新定義。 

在“后方法”外語教學的理論框架下,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理論的執行者,而是教學研究者、實踐者和理論構建者的統一。教師應該對教學中各種變量作全面的調查和分析,在此基礎上籌劃方略并依據具體條件的變化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教師還應該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不斷檢驗各種教學理論,反思修正自己的信念,接納新理念,從而不斷構建和完善出一整套符合教學實際要求的個性化教學理論。有關學習者,強調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的主動地位,認為外語是學會而非教會的。學習者在外語教師幫助下掌握認知、元認知和情感技能,努力培養學生成為那些愿意和能夠負責自己外語學習的自主學習者和與他人有效合作的共同學習者。外語學習中與他人協作學習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學習者要協商討論面臨的共同困難,承擔搜索和分享學習信息的責任,同時主動把握與合格外語使用者交流的機會。有關教師教育者,傳統教師教育者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各種教學法灌輸給未來的老師們,并建議他們采用最佳教學模式,同時據此進行訓練并評估。而在后教學法中,教師教育者主要作用是幫助教師確立和掌握外語教學的理念和研究方法。使教師在獲取教學技能的同時,開闊自己的視野,創新自己的思維,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使自身獲得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kumaravadivelu,b.macro-strategies for the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er[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2. 

[2]kumaravadivelu,b.the postmethod condition:(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94,(1). 

[3]kumaravadivelu,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2001,(35). 

[4]kumaravadivelu,b.a postmethod perspective on english language[j].teaching world englishes,2003,(22). 

[5]kumaravadivelu,b.beyond methods: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 

第5篇

 

關鍵詞:外語教學 直接教學法 間接教學法 

 

一、外語教學法的變遷 

 

在古羅馬帝國時代,羅馬貴族雇傭希臘人為家庭教師,委托他們對學生進行希臘語教育,當時他們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教授法”。使用拉丁語和希臘語兩種語言來訓練學生,使學生成為會用兩種語言的人才。 

經過17至19世紀,語法進入系統化。教授們根據這個系統化的語法來教授學生。其教學方法是:首先是語法規則和語法變格,其次是教翻譯。這種語法翻譯教學法到19世紀中葉由普雷斯們完成了系統化。 

19世紀末期,語法翻譯受到批判,代之提倡的是語音教學法和自然教授法。所謂“語音教學法”就是使用發音記號進行教學的方法。該方法到20世紀初就衰退了。所謂“自然教學法”就是幼兒學習母語的過程,強調側重心理規律教學。這種方法被系統化后,就漸漸發展為直接教授法。20世紀初直接教授法進入極盛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受行動主義心理學的影響,開始流行結構語言學,逐漸形成系統化的教學方法——“口語領先教學法”;即強調聲音(聽、說)優先原則,文字(讀、寫)為其次。這種教學法到20世紀50年代末進入極盛期,對全世界外語教學影響很大。 

20世紀50年代末期,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對這種教學方法提出來質疑。他認為“口語領先教學法”是將耳朵聽到的語言立即原封不動的模仿出來,在反反復復的過程中固定句型;往往是從耳朵進去立即直接從口出來,不考慮意思。他認為學外語應該是從耳到腦然后到口的過程。 

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以加羅魯和奧斯貝魯為代表的認識主義心理學家,批判了“口語領先教學法”的心理學基礎,提出了在外語教學中采用“有意思的學習”的外語教學理論。從而使外語教學進入了“認識記號學習理論”的時代。 

 

二、直接教授法與間接教授法 

 

如上所述,外國語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雖然出現了視聽覺教育法、文法翻譯法、聲音教授法、心理學教授法等等,但都可以歸類于直接教學法和間接教學法兩種。 

所謂“直接教學法”,則是不借助母語,直接用要教授的語言進行教學的方法。間接教學是教師通過適當的中介,迂回地傳遞教育意圖的一種探究式教學方式。 

大阪大學文學部日本學科教授對直接教授法這樣介紹到: 

“他(大津木)教我們英語時所用的教學方法是很明確的直接教學法。學生即便是初學者也幾乎不講語法,當教科書中出現不懂的單詞的使用方法時,用例句加以說明,課程的主要內容是根據教科書進行日常會話,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說,這樣可以簡單的矯正口語中的錯誤。尤其對于初學者,既不需要用他們的母語來教學,也不必沒完沒了地解釋語法?!?nbsp;

與此相比,日本東亞大學中文講師謝素晗這樣論述到:“語言學教師的素質就是要了解所教語言的文化,努力地做到用學生的母語加以解釋,通過語言的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兩種語言的比較表達,才能得到巧妙的教授法”。兩位語言教育者分別強調了兩種不同教授法的重要性,似乎各有各的道理。對此 本文予以分別論述。 

如前所述,直接教授法與間接教授法的根本區別有兩點。一是課堂教學使用所教授的語言是不是學生的母語;二是外語語法的教授問題,簡單的說,直接教授法不先講語法,而是直接進行日常生活的會話。間接教授法是先講語法,然后進行會話練習。 

 

三、教授法與思維方式 

 

教授法與思維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眾所周知,思維方式一般分為演繹式思維和歸納式思維。演繹式思維與歸納式思維方式的區別之一在于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問題上。先特殊后一般為歸納思維;先一般后特殊為演繹思維。這與本國語言的學習和外國語言的學習的過程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本國語言的學習當然采用的是歸納思維。而外國語言的學習多有教材和老師,即使是外語教學也是在抽象化后的理論基礎上,若是使用教材就更是如此。無論怎么說演繹思維的要求要多一點。極端的講,外國語言(外語)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演繹的思維過程。 

這是本國語言教育和外國語言教育的區別和結論。教授提倡直接教授法并取得了一定的實效。筆者認為是順應

了語言學習的自然思維過程。即在該語言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學習。無疑是先具體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謝素晗老師主張的間接教授法,是因為符合了外語學習的自然過程。在日本教授日本人學習中文,這對日本人來說當然是外語(外國語言),所以先抽象后具體,先一般后特殊才是順理成章。

四、教學法與學習的階段性 

 

這說明教授法與語言教學的階段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初級階段采用直接教授法,手里拿著一個蘋果說“this is an apple.”,大家都能模仿并猜測到:“這是蘋果。”的意思;采用間接教學法在黑板上板書“this is”是判斷句的基本句型,“this”在判斷句中提示主語,“is”是“是”的意思。然后問學生:“this is a desk.”是什么意思,學生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是書桌”。 

可是要表達一些抽象的意思,直接教授法靠老師的動作是不可能的,這時必須依靠書或幾個例句或音像資料來的講解。一個句型一堂課能否消化可能是個問題。應用間接教學法,在黑板上寫下所要表達意思的基本句型,同學們就會用各種詞套這個句式。一個句型三五分鐘就足以處理。 

在外語系高年級的教學課程里,一般有翻譯課,“翻譯就是用以民族語言準確的再現另一民族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的活動?!币虼?作翻譯工作就應該通曉兩種語言的特征,所以在講述各種翻譯技巧前就必須介紹雙方語言的異同。這時間接教授法就大顯身手。 

同樣,在有了一定的語法基礎上,要想提高聽說能力就必須導入直接教授法。這是能力的培養,只能靠反復的練習才能提高,只講理論(道理)無濟于事。 

 

五、結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關于外語教授法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研究和探尋外語教授法是一個有價值的活動,不同的教授方法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因此,不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有必要開展分析和測試,以及設立典型案例研究,提高外語教育水平。 

其次,采用何種方式應根據環境、學生的狀況和學習階段決定。在中國教授外語,直接教學法從理論上講,比間接教學法更適合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目的應采用不同的教授法,聽力,會話和讀解應多采用直接教授法。 

最后,直接教授法與間接教授法并非水火不相容的對立物,應提倡綜合教授法。 

不同的教學法,所培養的方向準確地說,效果也不同。所以在外語教學課程的配置上應把工作做細致。 

 

參考文獻: 

[1] howatt, a. p. r.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蘇琦.《世界大百科事典》漢日翻譯教程[m].商務印書館,p3 

第6篇

1.什么是“引探教學法”?

引探教學法是由深圳市陳永林教授提出的一種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教學方法。引探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正確的引導,啟發、激發學生去努力思考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以思考題為思維主線,學生先學先講,教師后講后幫,“引”與“探”有機結合,教學生扎實地學好新內容。

1.1 引探教學法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要想用好用活引探教學法,必須抓住它的以下幾個特點。

1.1.1 思考題為教學的主線,學生先學先講,教師后講后幫,“引”與“擇”有機結合,教學生扎實地學好新內容。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學層次提出適合學生回答思考題,引導學生先學先講,教師后講后幫。形成“引”與“探”和諧、融洽的教學局面。

1.1.2 改革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是四個環節:

舊課復習講授新課鞏固練習布置作業。

引探教學法課堂結構是八個環節:課前自學思考作答補充質疑課中再探歸納總結課堂練習分析評價布置作業

1.1.3 教學過程展示三個問題循環。引探教學法教學的整個過程體現三個問題循環:從布置預習作業到思考作答是第一個問題循環;從補充質疑到引探總結到歸納總結是第二個問題循環;課內實踐是第三個問題循環。

1.2 引探教學法的心理學依據是遷移規律。

1.3 引探教學法的學習心理依據是學生內發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有效性。在教學中要強調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逐步養成獨立和合作的習慣。

1.4 引探教學法試驗要與新的課程標準的理念相結合。新課程標準是指引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引探教學法的實驗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開展,克服試驗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增強試驗的實施價值。

1.5 引探教學法是培養創新精神的一種好方法,引導、探索、創新、發展是教學研究的永恒主題。在試驗中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質疑問題的西瓜。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6 多學科廣泛開展引探教學法的研究。

1.7 以引探教學法為基礎,多種教法相結合的原則應用引探教學法,即“一法為主,多法兼用”,更有利于教師應用“引探教學法”。

2.課題研究對象以及內容、目標的設計:

研究內容的設計:

2.1 怎樣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引探教學思考題?

2.2 在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2.3 引導總結時培養學生質疑問題的有效手段有哪些?

2.4 回歸評價的價值?怎樣的回歸評價更適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5 在引探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促使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研究目標設計:

總結運用引探教學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歸納引導與創新相結合,豐富引導創新,發展引探教學理論。

3.“引探教學法”實例

【教學課題】互為相反函數的圖像之間的關系

【教學要求】掌握“函數Y=f(x)的圖像與其反函數Y=f (x)的圖像關于直線y=x對稱”及應用。

【教學手段】自學輔導

【教學方法】引探教學法

【教學過程】

3.1 課前自學

3.1.1 函數y=3x-2(x R)的反函數并且畫出原來的函數和它反函數的圖像。

3.1.2 求作函數y=x 的圖像及其反函數的圖像。

3.2 思考作答:

觀察上述的兩道題及其它們的圖像有什么特點?它們與直線Y=X有何關系?教師課準確地畫出函數圖象,便于學生觀察。

3.3 補充質疑及得出結論:

由學生提問,教師引導其它的函數及其反函數的圖像是否具有這一特征。再由學生總結,得出結論。

3.4 課中再探:

思考題:畫出函數Y=X 的圖像,再利用其對稱關系畫出它的反函數的圖像。(可分組討論,選出代表講給大家聽,教師注意最后訂正)

3.5 歸納總結:

先由學生自己總結我們本節課要學什么?得出了什么結論?這個結論有何用處?舉例說明。

3.6 布置課堂練習:

畫出函數Y=1/(x+3(x R且x)及其反函數的圖像。

3.7 分析評價:

教師總結評價各組的自習效果,以及本節課的重要內容的小結歸納。

3.8 布置作業

4.注意引探教學法在不同課型上的深化

第7篇

論文摘要:近年來, 集眾家之長的折衷法在外語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這種方法進行了描述, 結合語言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影響探討了其產生的原因, 并根據學者對這種方法的評價論述了其特有的優勢。

多年來, 語言教學發展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不斷地試圖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來改進語言教學, 于是, 英語教學便從語法、翻譯法, 聽說法, 交際語言教學法, 一直發展到克拉申的自然教學法。 然而, 大多數教師在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并不是僅僅局限于使用某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 而是采用折衷的方法, 也就是說, 在課堂上他們并沒有完全按照某一種教學法理論來執教, 而是權衡各種理論和方法, 按自己的實際需要將它們的優點結合起來, 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教學需求, 這被許多教學法專家認為是明智之舉。

一、折衷法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 進行了多種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 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根據Grittner (1977),Rivers ( 1981 ), Schmidt ( 1989 ), Stern ( 1992 ) 等學者的觀點, 這些理論, 方法, 研究及改革無一是全面的, 沒能提供一種被普遍接受的最佳的方法, 因而都沒有得到堅決徹底的支持。 然而同時, 它們又都有其優點, 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教學中都有積極意義, 不能將其中任何一個完全否定。于是, 上述學者及其他學者建議當今最明智的做法是采用折衷的方法, 以積極的態度來接近外語教學法上的各種新思潮, 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外語教學中的折衷法并不是把各種教學法觀點和理論無原則地拼湊在一起, 而是一種擇優的做法。 折衷主義者認為教師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某個單一的教學方法, 某一種研究的結論, 或某一個學派的思路上; 而要了解各教學法流派的特點, 熟悉并掌握各教學法的技巧, 從各有關的學派及領域中汲取營養, 得到啟示。任何一種理論觀點都不是通用的, 不能保證直接應用在課堂教學中能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教學方法的采用主要取決于具體教學環境的要求。因而, 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環境, 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 選擇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二、折衷教學法的由來

多年來, 應用語言學家及英語教學法專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關教學法的多種理論和建議。 語言學理論及語言學習理論的發展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方法。 人們希望研究的成果能夠直接運用到學校的外語教學中, 促進教學過程并使教學活動效果更好, 效率更高。 正因如此, 人們經常把研究與教育實踐的關系描述為從研究到教學的知識轉化。

正是這種派生的關系使教學法理論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標準, 因為在教學過程中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都是由所依據的理論決定的。 語言習得理論與語言教學理論一般都很簡單, 因此教學法可以被理解為是經過嚴格定義的教學活動和技巧。 然而, 這種知識轉化模式的基本想法過于理想化, 現實與我們的期望相去甚遠。 專家們可以定義教學方法中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各種各樣的研究及學術調查也確實為教師們提供了新的觀點以及在某種程度上指導他們教學的理論基礎。但教學法往往不是為某種特定教學情境設計的, 而被認為是在一般情況下可行的。 因而, 對于涉及學習動機, 學習者人數, 班級大小, 師生的語言能力等諸多因素的教學情境被理想化。 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是語言課堂的一個明顯的特點, 而教師中心地位又是課堂活動中值得注意的特點。 盡管教師的行為方式會有所改變, 課堂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圍繞教師進行, 是由教師控制的, 所以教師們要根據自己教學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活動。

在關于語言教學的期刊及著作中,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學法思想的更替, 但在教學法思想更替的同時發生在課堂上的變化卻不那么明顯。 語言學及語言教學理論的新的趨勢并不能自動地引起日常教學活動的改革。 普遍現象是:教師們并沒有遵循嚴格定義的教學方法, 他們在教學中也沒有局限于某一種教學思路或方法, 而是使用基于各種理論派別的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早在近一個世紀前就被Jesperson ( 1904 ) 批判的語法翻譯法的教學活動與交際法的訓練方式在課堂上并存,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折衷的方法。

折衷法教學是理想的知識轉化模式與不太理想的教學現實之間的成功的調節, 教師在對新的教學法正確理解以及對特定的教學目標及教學情境認真思考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新的方法, 而以傳統方法中的某些有用的技巧作為適當的補充。

三、學者對折衷法的認可

許多語言學家及教學法專家都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肯定了折衷法的可行性。

“ 從語言的角度看, 語法向交際能力的轉變絕不像看上去那么明顯。 從形式上, 教學內容可能轉為以功能而不是語言形式為標準劃分, 如指令而不是祈使句, 詢問而不是疑問句等等。 但意義仍然是包含在語言載體中從一個人向另一個人傳送, 換言之, 當信息被編碼傳送, 而接受者可以毫不費力地解碼以理解說話者意圖時, 交際過程才得以完成?!?(Henry Widdowson, 1990: 4 )。

轉貼于

折衷主義觀點實際上是一種新的觀念, 這種觀念使我們可以從全新的角度或從新的聯系上去看待以前對各種問題的理解。 這樣原來的沖突和矛盾就可以得到解決。 在注意的焦點轉移, 發現以前的非此即彼的認識問題的方式不切實際或顯示出早期對問題的理解不恰當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Prabhu 1987:108)

“ 教學不僅是追求時尚, 教師的任務是從現有的理論及方法中提取與自己的個性及教學情境相關的材料及其活動方式?!? Susan Holden, 1989 )

Hammerly ( 1975: 17 ) 認為沒有必要從推理和歸納方法中作出絕對的選擇。他說:“追隨時尚的教學方法或許會忽視一個重要事實, 即某些語言結構適合用推理的方法教授而另一些用歸納的方法能夠學得很好?!?/p>

Bolinger ( 1968 )則反對依靠那些趨于把語言教學分成各種流派的語言學理論?!耙粋€專業教學工作者應有他自己的思想, 他會對各種不同的語言學理論心存感激, 但這只是因為它們為他提供了選擇的余地。教學就像每個人的生活一樣, 有著自身的標準, 并以此為基礎根據自己的需要把各種有用的條件和材料綜合起來。 教師能否準確劃分各種理論派別無關緊要”。

四、折衷法的優勢

在折衷法中, 教師對一切教學技巧、 教學改革、 新理論、 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及其成果, 都持一種開放的心態, 這使得他們可以在應用目前流行的教學法的基礎上, 廣泛吸收其他教學法流派的長處, 事實證明這種博采眾長的方法比其他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更有益。

因為可以廣泛吸收現存各種教學法的長處, 折衷法有其自身獨有的優勢。 在教學中,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調節者, 可以避免流行的教學法的缺點或與自己的教學目標、內容和環境不符的方面, 而采用其他教學法加以補充, 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好地為教學目的服務, 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David Hill & Susan Holden: (ed)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1990

2,H.G. Widdowson: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3,H.H. Stern: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6

4,N.S. Prabhu: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5,Rod Ell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Pedagogy,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2

6,Sack C. Richards and Theodore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7,We dell .M.: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95

第8篇

Photoshop已經成為了平面廣告業的代言,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我國許多中職院校都開設了Photoshop這門課程,但是這門課程的教學現狀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比較落后,仍然處于一種嘗試的階段,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中職院校應該創新教學內容、教學理念,培養出更多全能型、應用型人才,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本篇文章就主要圍繞中職院校Photoshop教學過程中,項目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方法以及應用的意義。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中職院校;Photoshop教學;應用策略

1引言

目前,在我國多數中職院校的教學中,Photoshop軟件是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這一軟件在我國廣告行業、影樓、印刷等多種行業中廣泛的應用,因此,中職院校應該重視Photoshop的教學過程,老師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狀況以及當今社會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來制定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采用新的教學模式。由于目前我國中職學校Photoshop的教學課堂存在著教學脫離的現象,為了解決其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很多中職院校采取了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Photoshop知識能力水平以及自身的創造能力,為更好的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2中職院校中Photoshop的教學現狀

目前雖然我國多數中職院校都開設了Photoshop課程,但是很多學校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教學理念,教學觀念還比較落后,教學目的僅僅限于這一軟件各個工具的使用,但是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培養出的學生不符合當今市場的需求。經過實際調查表明,近一半的中職院校學生表示在學校Photoshop的學習僅限于理論知識層面,自身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中職院校的學生本身也存在著很多不利于Photoshop教學課堂質量的因素,他們的知識能力水平較低,學習底子薄弱,在文化層面的知識不足,自身可能存在著不自信、對學習沒有興趣等多種現象,這也直接影響了Photoshop的教學質量,學生在課堂中不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Photoshop的教學效果也得不到明顯的提高。此外,當今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進步的社會,中職院校培養學生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參與到社會的崗位中,因此中職院校的教學理念也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創新。在Photoshop的教學中,老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3中職院校Photoshop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應用路徑

3.1項目教學法

由于目前我國中職院校Photoshop的教學現狀存在著很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這一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培養符合當今社會需求的人才,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顯得尤其重要。項目教學法就是指老師帶領學生完成一個制定好的項目,這樣的一種教學方法中老師的作用是引領作用,學生在課堂中應該是主體地位,在老師的引領下主動完成項目的整個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項目教學法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培養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因此,中職院校Photoshop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的引入項目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或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解決傳統Photoshop教學過程的不足,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

3.2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院校Photoshop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

首先應該明確項目的選擇,因為項目直接影響著Photoshop課堂的教學質量,它關系到課堂教學的進程。項目的選擇需要老師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將重要的知識點都整合到項目中,讓學生通過完成項目可以掌握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項目的選擇還需要多和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聯系,增進學生和教學內容的距離,比如說選擇一些人像磨皮、照片合成、海報制作等項目讓學生完成,這些內容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這樣一種教學方法,學生生動形象的學到知識還可以將其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將Photoshop的教學作用發揮到最大化。此外,老師在項目的設置上,還要注意難度由淺及深,循序漸進,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這一課程的教學質量。當項目選擇好了之后就應該被應用到課堂中,在其實施過程中,需要經過好幾個步驟:老師傳達項目任務,明確的講解項目任務的具體內容,讓學生充分理解項目任務;將學生按照能力等標準進行分組,每組選取一位有能力的學生擔當組長,小組內也要明確分工,將項目有計劃的完成;對于一些小組成員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需要老師做出指導,和老師進行學術交流;當各小組都完成項目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分享作品,并且對學生的作品做出總結;最后還要選取一些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院校Photoshop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很多常見的問題,比如說班級人數太多,分組工作不好做、教師場地有限等等,這都直接影響了項目教學的實施,再加上有些項目的選擇可能不符合實際需求,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就會十分困難,這一教學法的效果也很難體現出來。為了解決項目教學法中的一些問題,不僅僅需要老師、中職院校作出努力,還需要技術方面、資金方面的支持,盡可能增加場地,為項目教學法提供保障。

4結語

在當今平面廣告業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中職院校的Photoshop教學應該受到重視,培養更多有著高水平的、高素質的這方面的人才,對我國平面廣告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偟恼f來,Photoshop這一學科的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利用項目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Photoshop的教學質量。

作者:王燕妮 單位: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第9篇

一、理論背景

1957年喬姆斯基《句法結構》一書的出版標志著轉化生成語法的到來。他主張演繹歸納法,語言在某種程度上是內在的,嬰兒剛出生就具有某種適合學語言的能力。因此,無論母語還是外語,語言學習都是學習者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學習者是中心。語言習得方面,認知心理以及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理論(meaningfullearningtheory)都為認知教學法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語言習得是指學習者對于語言的學習以及理解,是一個內部深化的過程。語言學習不一定是指語言習得,學習語言了不一定意味著習得了語言。不僅僅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們以及認知領域的學者們也熱衷于語言習得的研究。對于語言習得內部過程的研究有助于幫助語言教師理解學生的狀態,提高教學效率。在更深層次的意義來講,語言是內心的一面鏡子,它是人類智慧的產物。認知心理學就是從認知的角度研究人們的心理狀態與過程。奧蘇貝爾認為學習是當學習者把新事件或事物與已存在腦海中的認知概念相聯系時發生的。因此意義學習理論也稱作效率學習理論,要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語言教育者需要關注學習者內部的認知圖示,了解其內心發展。

二、基本原則及技巧

認知教學法有以下八項基本原則:(1)語法規則知識有利于語言學習。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習者已有的知識來決定教學內容。(2)教師可基于學生已有知識演繹性教學。(3)著重語言能力的培養而非語言表現力。(4)學習者是課堂教學的中心。(5)語言練習是主要課堂形式。(6)將學習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7)聽說讀寫能力同等重要。(8)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谝陨显瓌t,對于教師而言,采用認知教學法也有相應的許多技巧。最常見的則是教師可有意識地教授語法、意譯及解釋。比如在課堂上,教師講授新課文時,則可有意識地解釋新出現的讀音、詞匯,讓學生有準備地理解句法及語篇意義??偟膩碚f,認知教學法強調基礎知識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基本功的培養,特別是對于第二語言初學者以及語言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深入的理解非常重要。

三、利弊分析

認知教學法出現于聽說法備受爭議之時,相較于以前的各種教學法,認知法具有許多優點,然而在語言教學不斷發展的情況下,認知法依然有其不足。首先其優越性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它強調創造性和意義,這一偏向給予學習者更多理解不同語言模型和創造更正確語句的機會。第二,它利用了心理能力,更加關注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這是以往教學法所未涉及的。第三,建立在學習者已有知識及意識圖示的意義學習法將會大大提高學習者興趣。第四,通過全面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發展學生語言能力和語言表現力,認知法是教學領域的一大飛躍。第五,結合了語言學和心理學,語言教學領域得以極大開拓。語言教師想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全面看待其不足之處:第一,意義性學習的內容不容易發現。比如常見的學習者的意向圖示,“aboyiskickingaball”,學生們則很容易聯想到一個小男孩踢球的情景,加深對詞及短語的理解記憶。然而,對于akingdom’sdailylife,就難以形成固定的圖示。第二,被認為是現代版的語法翻譯法,認知法過多強調分析和理解。第三,沒有完整系統的課堂活動,并未重視真正的語言交流能力。因此,隨著教學法的發展,應用語言學領域的學者不斷研究,語言教師們不斷調整教學方法,開始由側重于學習者內部習得過程的認知教學法,轉變為側重培養學生語言表現能力的教學方式,著重交際能力的培養,這也就是后來的交際教學法。因此,對于認知教學法,語言教師要一分為二地看待,特別是第二語言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強調,有助于學生基本語言能力的培養,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認知教學法缺乏交際能力的培養,過分強調基本能力,這是需要改進的,教師們應博采眾長,在打基礎過程的同時也要重視交際能力的教學。

作者:舒亞琴 單位:武漢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第10篇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實踐反思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個人或小組工作方式,由學生自己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計劃、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項目。這種教學方法最初是由德國聯邦職教所按行動為導向制定而成的。

2005年暑期,我有幸成為江蘇省出國培訓教師中的一員,赴新加坡進修電子商務,學習期間親身體驗了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同時,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筆者對該教學法的運用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一、項目教學法在職業教育中的優勢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及生產組織形式對職業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多地傾向于采用項目教學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能力及其他關鍵能力。可見,項目教學法在職校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概括起來主要有: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在知識不斷發展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這樣的規律性: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他的學習就越容易。遺憾的是,在實踐中常常是適得其反:每向前一年,學生就感到學習越來越困難。” 因此,他建議教師“努力做到,使學生的知識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死的“行裝”,而要使它們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集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的相互關系中、在精神財富交流的過程中活起來,沒有這種交流,就不可能設想有完滿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緒的、審美的發展?!?/p>

項目教學法在實施中,要求學生能在解決實際問題或完成具體任務的過程中進行學習,知識對學生來說恰恰是一種工具,而不是死的“行裝”。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更為頻繁,學生獲取的新知識和新技能也能在實踐中得到充分的檢驗,學生也更易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有利于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項目教學法是一套教學戰略,教師通過項目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深入地學習,它沒有特定的結構或一層不變的教案或教學材料,它是一個復雜但靈活的框架,這就擺脫了傳統教育形式中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及唯一的標準答案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束縛。教師在實施項目教學時,還可以充分利用生成性教學資源,適時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深入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3、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項目教學法以行為導向理論為基礎,因而強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這就使得學生獲取的知識,特別是專業知識必然是和實踐緊密聯系的。此外,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需要不斷解決問題,這就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同時,項目實施的過程往往能給學生提供一種模擬仿真環境,這樣的環境有利于學生盡早熟悉職業崗位要求,有利于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

二、項目教學法存在的不足

1、不利于系統學習理論知識

與傳統學科體系為主的教學相比,項目教學法的運用淡化了理論知識學習的系統性,學生在項目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往往是零散的、綜合的,專業知識學習的深入程度有一定局限,若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將無法保證。因此,如何解決學生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的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增加了課堂組織、管理的難度

如前所述,項目教學沒有特定的結構或一層不變的教案或教學材料,它是一個復雜但靈活的框架,它給學生提供了創造的空間,也給教師帶來了課堂組織、管理的難題。與傳統教學法不同,項目教學中,教師已不再是課堂的權威,而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這一角色的轉換,往往會使教師難以把握課堂紀律,管得太多,不利于學生開展活動;管得太少,又會造成學生的放任自流,甚至影響項目任務的完成。

3、教學成本相對增加

項目教學是以學生完成真實的項目為目的的,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真刀實槍”的演練機會。對職業學校來說,專業課教學的模擬仿真就必需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及設備、工具,學生學習成本必然提高。以會計專業為例,傳統教學法中,學生側重于學習理論知識,會計業務的處理只需通過練習編制會計分錄即完成學習目標,而這些在普通的作業本上就可進行。采用項目教學法后,就必需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憑證、票據,教學成本大大增加。在經濟力量薄弱的學校,這一點往往會影響到項目教學法的實施。

三、項目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項目教學的特點,要求我們更新理念,合理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教學效益。

1、任務選擇精心錘煉

項目教學成功的關鍵首先取決于項目的選取。項目的選取要以教學的內容為依據,既要與書本知識緊密結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既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又可以自主創新。例如,在《電子商務實務》教學中,關于交易型網站搭建這部分知識,我設計了CtoC網站的搭建項目,為了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我不規定網站專題,留給學生自由發揮,由于CtoC網站是交易型網站的一種,與書本知識聯系緊密,同時不規定主題的CtoC網站又能給學生很大的創造空間,學生可以開專業商店,也可以開綜合商店,甚至會開一些從來沒有人開設的商店。

2、學生動員不可忽視

項目教學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因此實施中,人們往往注重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學生學習理念的轉變卻常常被忽視。事實上,學生是否有正確的學習理念同樣是項目教學成功的重要保證。以南京財經職中為例,該校財會專業運用項目教學法后所做的調查發現,有部分原先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反而不接受項目教學法,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他們更習慣回答老師的問題,更愿意接受標準且唯一的答案。可見,項目實施前的動員不可忽視,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學習動員工作,讓學生了解項目活動教學的意義、項目應完成的功能、項目活動所需的技術與學習方法、實施流程及考核辦法等。學生有了明確的目的和心理上的認同后,則有利于促進項目教學的實施。

3、科學分組奠定基礎

項目教學中的任務和活動,通常由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確定分組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將不同能力,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在一組,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優化組合,揚長避短。從總體來說,各小組的能力也基本相當,有利于教師整體控制項目實施進度,確保所有小組都能順利完成任務??梢?,科學的分組可以為項目的有效實施奠定基礎。例如:實施CtoC網站搭建項目時,我為每個小組確立了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的成員,同時也配備了文字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這樣就很好地保證了網站建設在技術和內容上的達成,其他學生則可以參與創意設計、查找資料等工作,在這樣地分組中,小組成員之間也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獲得進步。

4、教師合作引領示范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是項目教學的優勢之一,一般教師認為,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來自于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而更為有效的資源卻常常被教師忽視,即教師之間的分工合作。項目教學中所選用的項目,有時會涉及到不同的專業和職業領域,如技術專業和財會專業,目的是訓練實際工作中與不同專業、不同部門同事合作的能力。而此時,完成項目任務所需的指導教師也應該來自不同的專業和職業領域,教師之間的合作可以給學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在新加坡學習期間,作為學員完成商務網站建設項目時,我們的指導老師來自金融、信息技術等不同專業、不同部門,他們之間的“無界化”合作,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轉變了我們的觀念,提升了我們的合作能力。

5、階段評估保駕護航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教師及時恰當地給予指導,適時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由于項目教學提供的是一個靈活的框架,因此,不同的小組會生成不同的問題,且活動中容易偏離正確的方向,這就要求教師能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督促學生按時完成項目活動內容。而進行階段性檢查評估,則是學生能順利地完成項目活動內容,達到教學目的的必要保證。以本人在新加坡參加的電子商務培訓為例,為了能充分解決各小組的問題,學校為每個小組(4名成員)都配備了一位指導教師。項目開始前,每個小組先制定活動方案并提交全班討論,每一階段同樣要進行任務評估,這樣就可以及時糾正錯誤,保證工作不會誤入歧途。

總之,項目教學法作為當前職業教育普遍推行的現代教學方法之一,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所在,但并不是任何時候、任何學科都可以采用此種方法,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積累經驗,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項目教學的優勢。

第11篇

【關鍵詞】視唱教學 手勢教學

一、柯達伊教學法的理念及特色

柯達伊教學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佐爾丹·柯達伊倡導和建立的教學法。該體系以集體歌唱為主要教學形式,教材大多取材于匈牙利民歌或者以本民族風格創作的多聲部合唱,以五聲音階為視唱教學的支柱,采用首調唱名法及柯爾文手勢等教學法,有著高度謹慎的結構和系統性。

在柯達伊教學法中,許多手段并不是柯達伊發明的,但柯達伊將它們都組織到一個教學法中,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確定了它的目標形成了獨特的教學法。這一教學法使匈牙利的孩子們獲得初步音樂知識,懂得音樂語言,掌握讀譜、書寫并運用音樂語匯進行創造的能力,通過學習本名族的民間音樂傳統樹立民族文化意識,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學習世界優秀音樂作品,使世界優秀的文化藝術變成學生的財富,認知并運用一些曲式,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觀。 在教學過程中,柯達伊教學法的教師很少用語音講解表述,往往是他先唱一首歌的第一個樂句,然后伴隨著指揮動作,孩子們也就知道什么時候進入。他只交代學生們該做什么,只要可以由學生推理而得的東西,教師就不講,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有些知識能講解的,才用簡單的語言直接告訴他們,其出發點是把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二、教法要點

(一)集體歌唱為主要教學形式

柯達伊認為,“樂器文化永遠不可能成為大眾的文化”,而歌唱卻是一個人人都能進行的活動,它既切實可行又容易奏效,它給予人的音樂知識是深入內心的,尤其是集體歌唱。他說:“有什么東西比合唱隊更能表明社會的團結嗎?許多人聯合起來做一個人單獨所不能做的事:在這方面,每個人的工作都同樣重要,一個人的錯誤就能夠毀掉一切。”他并且斷言,一直唱單聲部音樂的人永遠不會把音唱準,而在兩聲部中則可以相互制約與平衡。因此,柯達伊創作了大量取材于匈牙利民歌或民族風格的多聲部復調合唱,并選用世界優秀音樂藝術作品作為唱歌教學的教材。在合唱教學中,柯達伊很重視無伴奏合唱訓練,讓學生從小養成“對位的耳朵”。他認為只有用好的聲音范例才是最好的訓練穩定音準和準確音程的途徑,所以,他們在合唱還未鞏固以前是不采用鋼琴伴奏的。當然,執行柯達伊教學法的教師自己的音高觀念應是相當好的,他是學生們主要的典范和榜樣。

(二)以五聲音階和四分、八分音符節奏為視唱教學的基礎

柯達伊發現:幼兒最早、最自然的發音是小三度;對自然大音階和半音很難唱準;在旋律中,跳進比級進更容易唱準;音域不宜超一個八度。這些特點,不僅在匈牙利,幾乎許多國家的音樂教育家都同時認識到了。因此,這是全世界幼兒音樂發展的普遍規律。柯達伊經長期的研究和實踐后,認為五聲音階具有上述特點,五聲音階是匈牙利的民歌音調,也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民間音樂的基本音階之一。因此,他認為:對于孩子,五聲音階就像母乳那樣重要。五聲音階的教學順序是:先從下行小三度“sol-mi”開始,第三個音是小三度上方的上行大二度“la”,然后是“do、re”,即:“sol-mi-la-do-re”。在這五個音以后,增加低八度的“la”“sol”和高八度的“do”,最后是“fa、si”,學習自然大、小調,并逐步增加常用變化音。

柯達伊認為四分音符近似兒童行進的速度,八分音近似兒童跑步的速度,因此,教學中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作為節奏訓練的起點,易于為兒童掌握。但在柯達伊的教學中,節奏訓練往往是結合旋律進行的,如用拍手的固定節奏型配合歌唱,唱與拍手的節奏卡農等。在識譜教學中,該教學法非常重視內心聽覺及音樂記憶能力的訓練。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提出這樣的指導:用內心聽覺默唱第一樂句;默唱歌曲中的所有八分音符。再如黑板上寫著樂譜,要求學生反復唱幾遍,唱會后,每重唱一遍時,教師就擦去一小節,學生仍需連續地完整唱全曲,直至黑板上全部擦去,學生能背唱全曲。

(三)采用首調唱名、柯爾文手勢及節奏讀法

首調唱名法是柯達伊教學法中視唱教學的基本工具和手段。由于首調唱名法調性感強,而幼兒歌曲和唱游、民間音樂和大量西方藝術音樂都是有調性的,因此,很明顯地適用首調唱名法。如小三度“sol—mi”,在任何一個調中都是一樣的唱名。但唱名法在柯達伊教學法中并不是孤立地運用一種,當學生掌握了首調唱名法后,就開始學習用音名唱曲調并與首調唱名法交替地并用,直至掌握固定唱名法,這樣就解決了唱無調性音樂的困難。

第12篇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項目設計;項目評價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7-0114-02

Analysis on Project-driven Teaching//Zhao Zhengping, Chen Jing

Abstract The Project-driven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tudents’ interest, improving th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idea of project-driven teaching,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and the point for atten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project-driven teaching; item design; assessment

Author’s address Institut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Anhui, China 236037

1 概述

項目教學法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它是教師制定或師生共同協商制定項目并且共同完成這些項目的教學活動過程。該項目的完成往往會以一件具體的產品為結果,而且該產品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在項目教學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個個都要參與動手實踐活動,該活動是一個真正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學生通過項目實踐活動,切實理解和掌握課程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切身體會創新實踐的樂趣,真正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教學的實施過程就是學習相關課程規定的教學內容,并且是將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技能相結合起來,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

在整個項目教學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學生參與和獨立設計制定項目,并且有實施項目的機會,而且設計的項目要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規定時間范圍內自行組織和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自行克服解決在項目實踐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項目教學結束以后,教師和學生共同檢測項目的結果并評價項目實施的實際效果。

2 項目教學法的應用過程

在課程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項目教學要以教材為學習的載體,以分析討論項目實現為學習過程,以師生評價為學結,應用過程具體可以分為項目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和項目的評價這三個過程。

2.1 項目設計

與傳統的教學法相比,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實用的新型教學方法,它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以實踐項目為中心,由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轉變為以實際實驗為中心。所以,在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課程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把學生作為認知的主體,把學生作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針對不同課程的教學,項目選取要以所教學的內容為依據和基礎,項目設計既要包含教學的基本知識點,又要能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項目設計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來選取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層次水平,選擇難度適中的工程項目。另外,教師還要啟發學生去發現身邊的素材,共同討論確定項目。項目設計的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到項目的實施過程和教學的效果,所以教師和學生需要精心設計,反復論證,確定學生感興趣的選題作為最后的實施項目。

2.2 項目實施

項目經過精心設計好后,接下來就是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這些項目,所以項目實施要學生為中心,同時也不能忽略教師的協助作用。實施過程中,學生根據所要完成的項目,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在不同的情景下應用所學的不同的知識,會利用現代各種手段,多方面查閱資料,反復試驗,同時還能得到教師的幫助,努力完成項目。教師要負責整個項目教學的設計、組織和督促,甚至要直接參與學生的問題討論。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創設學生“協作學習”的交流討論環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批判不同的觀點,認真試驗,協商解決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從而達到共同完成項目的目的。

2.3 項目評價

項目實施完成之后,教師要細致分析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根據實際情況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教學既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也達到項目設計和項目完成這一意義建構的目的,所以評價學習效果一定要以完成項目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項目評價結果可以采取多方面結合的方法得到,比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總評相結合,小組總評和小組內個人單評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等,最終得到每個項目完成情況的排名等次和個人完成情況的等次,并且要對項目完成較好的小組和個人給予表彰。當然,項目教學重在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的是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鍛煉,所以評價和表達學習效果的方式也可以多樣化,避免出現注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的表象,從而失去意義建構的價值。

3 項目教學中的注意事項